教育培训知识管理范文

时间:2023-08-03 17:30: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育培训知识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教育培训知识管理

篇1

1.1培训资源管理不当、难以高效利用

公司培训资源缺乏规范管理,难以有效地查询和获取,得不到动态、高效的利用,不能很好促进公司培训工作的改善。

1.2内部沟通不畅,隐性知识难以显性化

公司的隐性知识如员工个人工作经验、创意或心得等,由于缺乏知识分享激励机制,无法被记录保存,容易流失。

1.3平台建设不完善,知识共享困难

公司教育培训体系中缺少知识管理模块,教育培训系统中也缺少支持资源共享的功能,公司内部知识共享意识淡薄。近年来,公司教育培训工作得到飞速发展,但相关资源建设未同步发展,资源建设落后于培训工作,阻碍教育培训的进一步发展。基于上述不足,对于如何加强公司教育培训体系建设并实现转型,以满足公司战略目标实现的要求,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将知识管理思想纳入教育培训工作中,通过加强培训资源开发与管理、拓展员工沟通渠道、完善相关平台建设等工作,助力公司教育培训体系转型。

2.知识管理建体系

公司从2013年开始探索适合自身实际的知识管理体系建设。围绕教育培训体系转型需求,搭建“以知识层建设为基础、以流程层建设为核心、以支持环境层建设为支撑”的知识管理体系架构,提升培训资源建设水平,支持公司建立“四位一体”的标准培训模式,助力公司成为学习型组织,提高核心竞争能力。

2.1知识库建设

以岗位胜任能力为依据,利用各序列各专业的岗位培训规范,根据分层分类的原则,形成相匹配的知识树。充分利用已有的教育培训成果资料,以知识树为引导,根据完全穷尽、相互独立原则,形成包括课程库、试题库、师资库、培训基地信息及公司文化、制度等的知识库。各类知识库通过知识标签建立联系,形成员工和组织知识共享和应用的基础。

2.2知识运营机制建设

知识有效运营指通过知识获取、知识固化、知识共享、知识应用及知识动态管理的闭环运作,达到知识在个人与组织中流动,并不断回馈到知识系统內,促使知识不断累积的目的。知识获取,外部知识内部化。指将企业外部环境中的知识转换到企业内部,并能够为企业所用的过程。知识获取包括采集、认证、储存和更新四个阶段,对应设立知识采集机制、知识认证机制、知识存储机制和知识更新机制,以完成获取知识的任务。知识固化,巩固知识防遗忘。通过个性化课程学习、课后及时复习和试题考核等手段,鼓励员工在工作中有意识地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做到服务实践、学以致用。知识共享,管理效益最大化。为有效实现知识共享,公司构建并加强多种知识共享途径,畅通多方沟通的渠道。知识应用,实践提高生产力。知识只有在组织中得到应用时才能增加价值。公司通过搭建教育培训知识管理平台,将知识应用的效率发挥到最大化。

2.3流程及信息功能设计

知识管理的顺利实施离不开企业组织、制度、文化等环境因素的良好支持。公司在知识管理体系建设过程中,重点进行制度、流程、信息系统等建设工作。知识管理流程。以业务驱动力为出发点,以利益相关者价值为最终导向设计管理流程,包括知识抽取流程、知识利用流程、知识评审流程及知识管理考核激励等流程。公司根据员工的知识贡献制定不同级别的奖励,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公司知识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知识管理系统是集课件库、试题库、案例库、师资库、基地库、文档库等为一体的教育培训知识管理平台,以网络培训实体化运作为手段,构建实现公司知识协作、知识收集、知识传承等功能的学习型组织。知识管理系统还紧密联系公司的生产业务、培训和评价等工作,帮助提高培训管理效率、公司知识协作共享,提高员工岗位胜任能力,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

2.4知识动态管理运行

知识动态管理包括线上及线下知识管理。线上知识动态管理主要包括建立岗位知识学习包、学习效果验证、建立学习档案、培训需求再分析等内容。建立个人学习档案,为下一阶段的培训需求分析提供参考。线下知识动态管理主要包括制定培训计划、培训实施及考核、培训服务实践、课程开发和创新等内容。公司按照培训计划对员工进行培训及考核,并反馈工作过程中的新问题、新需求反馈,公司根据反馈信息进行培训课程开发和创新,进一步丰富知识树和知识库的内容。

3.知识管理显成效

3.1建立公司知识库

知识管理体系建设工作的开展,为公司搭建了层次分明、覆盖率高的知识树框架,并以此为基础,梳理公司几大序列包含课程库、师资库、试题库、案例库等内容的知识库,并定期邀请公司相关专业的专家对知识库内容的正确、合理性进行评审,组织人员对知识库进行更新维护。将公司知识体系内容导入信息系统,设置知识标签链接,实现知识查询和学习等功能。

3.2营造知识创造氛围

通过制定知识更新、创新、认证、共享等流程以及相关考核激励制度,鼓励员工对知识库中的知识进行维护、修改,让员工角色由知识使用者转变为知识管理者,从被动到主动,激发员工知识创造的积极性。同时,通过定期的班组内部分享会,实行轮讲机制,锻炼每位员工的讲授技能,促进了知识共享,实现隐性知识显性化,积累公司知识资产,预防人才流失的潜在风险。

3.3优化公司培训运行

通过信息系统中的岗位学习包推送、学习与测试关联、员工学习档案建立及培训需求再分析等功能,实现了员工学习、测评、档案记录、需求分析的全自动化管理,极大提升教育培训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有效推动公司教育培训的优化。同时,知识资本的积累和良好学习行为的培养、巩固,是建立学习型企业的重要基础。

4.结语

篇2

关键词:实训室管理 实训教学 职业素养 高职学生

随着社会经济长期较快的发展,社会对高职学生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但是,长期的应试教育导致培养出来的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和多方面能力都无法适应多元社会的需求。另外从小在家的娇生惯养和学校的呵护照应下导致高职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综合能力历练很少,最终毕业时难过严峻就业形势所带来的求职关。即使工作之后,面对快节奏的生活和工作压力也难以承受、难以经受挫折和失败、难以独立开展工作,最终不得失业或者无工作成绩。针对学生就业时的这些问题在学校时就需要注意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多方面的能力,而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职业素养形成和职业岗位能力认证等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大都是在校内实训室完成的,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应该在实训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1]

一、实训室管理和实训教学对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主要性

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除了具有广泛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之外,还要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良好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其中综合能力、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等主要来自校内实践教学环节,而校内的实践教学环节除了实训条件这些硬指标之外,完善的实训室教学管理制度、高素质的实训室管理教师和专业教师等也很重要。那么高职院校应该根据本校专业特点和职业能力培养要求,制定出一系列较强的针对性的实训室教学管理制度和实训教学环节。实训室管理教师和专业教师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应提高思想认识、转变教育观念、加强教学改革,在强化学生技能训练和形成的同时,重视素质教育,最终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

二、实训室管理和实训教学中容易忽视的问题

校内实训室的实践教学作为高职院校学生接受教育的一个主要环节,在日常的实训室管理和实训教学中存在许多容易忽视的问题,而这些忽视会使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受到影响,下面就探讨一下实训室管理和实训教学中容易被忽视的一些问题。

1.忽视实训室管理教师的积极性和错误观念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都在鼓励实训室管理教师除了管理好实训室的资产和实训室教学的正常运行之外,还要帮助上实训课的专业教师管理和指导学生。但由于各种原因使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差,不能实质性的参与实训教学的管理和指导。一般实训室管理教师都认为专业课教师来实训室上课,自己只负责准时开关门、准备和整理实训所需的物品等就行了,其他与己无关。[2]

2.专业课教师实训课上重视技能培养,忽视综合素质,观念错误

部分专业教师传统教学观念深厚,实训课上验证性实验偏多,综合训练和创新设计实训较少,没有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和独立创新能力,实训内容和实训方式也单一。或者在实训教学中只注重学生技能技巧的训练和形成,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提高,导致学生毕业后难以适应社会。另外部分专业课教师到实训室来上课,只是为了简单的完成其所承担课程的实训教学部分,认为只要带好自己的实训课程,实训室的其他与自己无关。其实除了带好实训课程之外,实训室许多事情都可以作为教育学生的好素材。

3.实训室管理教师和专业教师模范作用不到位、误导学生

实训室管理教师和专业教师对实训室上课的学生管理要求不严格、规章制度不讲清楚、学生在实训室一些不良好的行为习惯也不予理睬纠正等导致给学生产生误导。学生做实验时不知道保持卫生清洁、不知道维护实训仪器设备、工具用完之后顺手乱丢不知道规整、做完实验之后直接走人不知道检查仪器设备是否完好、摆放是否整齐、实验室卫生打扫是否干净,学生觉得这些事情应该都是教师做的。导致实训室管理教师工作量加大,专业教师课上管理更难,学生长时间养成不良好的实训习惯。

4.实训室使用率低,各系之间互相交流融合少

高职院校的实训室一般都是以系部为单元进行归类管理和使用,由于各系之间交流和合作少,基本上不了解彼此实训室设备情况,各系实训室的场地、设备、人员基本上只为本系服务,导致服务对象少、服务面窄,实训室的场地设备使用效益低下,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极为不利。

三、实训室管理与实训教学始终贯彻于高职学生的素质教育

实训室管理和实训教学始终对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起着巨大的作用,在实训建设条件完善的情况下要发挥实训室管理教师和专业教师的最大潜力,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室的所有资源,强化学生职业技能,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需要注意以下细节。

1.以教师自身的良好素质和人格魅力为表率去熏陶和感染学生

教师在实训课上不要只注重传授专业知识、培养技能,更主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作为教师平时的一言一行都在影响着学生,要以教师自身的良好素质和人格魅力为表率去熏陶和感染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给学生以启迪和影响。让学生在教师身上看到的是正能量,使学生喜欢与教师进行交流学习,最终也是学生具有良好的素质和高尚的人格魅力。

2.教师应有意加强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

在实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加强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首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鼓励学生彼此协作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潜移默化的让学生形成团队协作意识。二是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自信心,在实训课上要有意引导学生加强知识道德修养、要让学生明白不要因为自己的学历低或经验少而失去信心、要鼓励他们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以能胜任工作作为其优势。三是增强学生的意志力和承受压力与挫折的能力,要刻意在技能训练中磨练学生的意志,让他们体会到一件事情只要认真做了、坚持下去就比别人做的好。四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素质和人际交往能力,在实训课上要培养学生能够自觉帮助教师、帮助同学,实训过程中养成善与人交往、与人沟通、与人相处的素质和技巧。五是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升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够适应多岗位,并具有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总之,在实训教学中不要忽视学生的素质教育。

3.实训室管理教师和专业教师做足自己分内工作

实训室管理教师需提高自身素质,做好自己所管辖的实训室工作。比如熟悉每个实训室的主要功能、熟悉每个实训室仪器设备的操作规范、整理好每个实训室的卫生及物品、熟悉每个实训室的规章制度、在每次实训课程开设之前做好一切准备。除此之外,还必须熟练掌握简单仪器设备的保养方法和简单故障维修方法,熟悉各仪器公司维修程序及相关法律知识。专业教师实训室课程开设之前,做好一切实验前的准备,比如提前进行实训练习,研究实训室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锻炼学生的地方。每次实训结束后与学生一起总结经验教训。

4.转变专业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

第一、在实训教学中教师不再重视单一的强化学生技能训练和形成,而转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第二、不再以分数高低论人,而是以多样化、多层次、多规格来考核和培养学生。第三、教师在施教过程中不仅想着对学生在校期间学习负责,还要为学生毕业后负责。第四、专业教师可以改变传统的实训授课方式,而是启发学生,让学生根据实训要求自己动脑子选实训仪器设备完成实训项目,以便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训质量。总之实训课上教师应该提高思想认识,转变教育观念,重视实训教学中的一点一滴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重视教书育人。

5.提高实训室管理人员的资产管理和教学管理水平

高职院校的实训室管理主要包括实训室仪器设备管理和实训室教学管理。实训室资产管理作为实训室仪器设备管理的一个主要方面,教师应该加强管理。由于其工作量大,管理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协助来进行资产的登记、核定和管理。学校也应该建立一套规范化的实训室资产管理办法及考核指标,定期考核,并适时总结经验,来约束和激励实训室管理教师。

实训室教学管理作为学生良好素质培养的一种主要手段之一,必须得到重视。实训室教学管理中锻炼学生综合素质的机会很多,比如实训课程开设之前实训室管理教师对所有仪器设备进行编号并贴上仪器设备清单及简单功能,学生上课时对仪器设备实行专管专用,每节课学生首先对本节课所使用的仪器编号和实训台号进行登记,并对仪器设备名称、规格等进行认识,然后检查仪器设备是否完好之后才能开始实训。实训结束后由学生本人核对、检查和整理后进行签字确认。若实训过程中有仪器损坏及时上报实训室管理教师进行维修处理,若仪器设备损坏程度小,可以考考学生让他们找出问题所在,培养学生动脑和学习的兴趣。每次实训结束后教师会轮流从班级里面找三四个学生帮助其检查每一组的仪器设备摆放是否规范、是否完好,对没有过关的组耐心指导让他们养成好的实训习惯。这样做既解决了共用实训仪器设备实训时责任不清,不注意爱护仪器设备,也减少了实训室管理教师的工作量,增加了工作效率。更主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综合实训素质、取得了好的实训效果。

6.鼓励实训室管理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再学习,增加配合密切度

除了注意实训室管理教师的素质培养之外,当然也要调动实训室管理教师再学习的积极性,要让他们进行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拓宽相关学科的知识面,与时俱进。也可以让其承担相应的课程教学工作,这样学生在实训室上课期间他们也会用心去关心学生的素质培养,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增加自身的实训室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陈祥林.实训教学中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策略探析[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11,2(22)

篇3

关键词:员工教育;培训;学分制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8-00-01

随着科学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企业员工的知识结构和文化素质需要不断的提高和更新,员工不仅要掌握本岗位工作足够的知识,还要对相关领域的知识有些许了解,这样才能做到培养出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在当今社会,这种人才显得尤为的重要。

一、当前企业员工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在企业中,员工岗位等级的高低和员工个人能力的素质差异的存在,决定了员工的教学培训不能按照同一个僵硬的模式来进行培养。同时,要根据员工的年龄结构,专业领域,以及受教育层次等多个方面来考虑。而现在大多数企业,培训基金是花了不少,但是就是没有征对性的盲目的进行教育培训,效果往往不理想。目前企业培训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很多员工对企业的培训教育认识不足,认为没有作用,从而缺乏学习的动力;二是由于培训的针对性不强,培训形式单一,员工在整个培训过程中感到枯燥无味,缺乏学习的动力;三是教育培训的机制不够完善,虽然很多单位一直在探索人力资源开发的个总途径,制定了很多的激励措施和考核办法,但是在培训效果方面,仍然有很多的薄弱环节。

二、在员工的教育培训中引入学分制管理

首先,员工培训属于成人教育的范畴,成人教育是一种基于自我概念,自主学习的,以经验为资源的一种学习模式,其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生活中或者工作中所遇到的各种学习问题和生活问题。而参加成人教育的人一般都有一定的社会阅历,思想成熟,工作矛盾突出,学习的主动性不强,并且文化基础层次不齐等特点。就像上面所说的,员工培训其实可以认为是成人教育的一种。所以,要实现员工教育的实效性,主动性,有必要引入科目学分管理机制,来对员工培训现有的模式进行改革。

所谓的学分管理机制,就是一种以考促学、以评促培来激励引导员工的一种方式。这可以成为强化员工教育培训的一项重要举措来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大胆的实践。笔者认为,主要可以进行以下几种尝试:

(一)开展以考促学的活动,重拾员工的学习意识

要坚持定期在企业内部组织一定数量的,不同形势的业务考试和专业知识的考试。采取学校的考试作风,制定严格考试纪律,规范考试试卷的格式,定好考试的时间,并且可以聘请专业的人员进行监考,考试过程中发现作弊等违规考试行为,一律根据考试纪律规范来惩处。考试过后,需要聘请领域内专业的人员来对试卷进行批阅,以保证考试的公正性,客观性,准确性。从而才能起到检验培训效果,考察专业技能的作用。从而还端正了学习的风气,促进了往后教育培训的整体工作的进步。员工一旦需要经历考试、评分的过程,学习的积极性将会更加的高。

(二)不断完善惩奖制度,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为了调动员工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学分来评定出优秀等级,所以,就如同大学的奖学金一样,在员工培训中,也应该根据学分,制定出一套完善的标准,明确物质奖励的标准,按照学分排出名次,成绩优秀的,可以根据企业的需求和特点,分别给出一次性物质奖励,金钱奖励或者岗位职称的提升等等,并把这些人员纳入到企业的人才库进行跟踪培养,对于考试成绩不合格的,违反考试纪律的员工,可以处以扣发奖金,给予警告等处罚。通过建立完善的奖惩制度,可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让整个企业都充满学习的氛围。

(三)根据员工的岗位以及专业知识,来对员工参与培训的科目进行规划

现代企业,员工在进行培训的时候,之所以盲目,积极性不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很多时候,培训的知识内容往往跟自己的工作内容不相关。因此,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我们必须首先可以提供一个合理的平台,让员工自主的学习,然后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实地走访,座谈交流等方式,来征求员工需要获取的知识以及培训内容,对培训的方式和培训的时间等汲取更多的意见。然后再根据员工的岗位需要,制定出适合于同一层次,同一年龄段,同一专业领域员工的课程。让这些员工在培训过程中,可以自由的相互讨论。从而达到逐步提高的目的。当然,对某些重点科目,要设立学分制度管理。学员必须修满一定的学分,才能获准从培训班毕业,并且学分高的学员,也可以获得上面所提到的一些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员工一旦对科目有了明确的认识,对学分的意识也将更加的明确,从而才能更好的学习。

建立员工的培训模式是一个长久机制,应该从多方面入手,比如说从组织架构,规章制度,经费投入,师资力量等方面。而笔者认为,前期的投入再大,如果员工并没有意识到培训的重要性,没有目的参加培训,反而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因此上文介绍了在员工培训中引入学分管理机制,让员工重回学生时代,体会到员工培训和校园学习的同等重要性。从而加强培训意识,更好的根据时代的要求充实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从而适应科技的发展和公司的需要,也为自己的职业生涯不断的添砖加瓦。为了实现员工教育培训的实效性,主动性,引入科目之的学分管理培训模式是一项有益的尝试,对员工教育培训实行科目之学分管理,不仅是模式上的变革,也将成为企业员工培训新的态势和局面。

参考文献:

篇4

【论文摘要】构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质量保障体系,是提高培训质量的基础和前提条件。文章从近几年笔者参加的四川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实际出发,分析影响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质量的主要因素,构建了以评价和培训过程监控为核心的质量保障体系。

2005年4月教育部部启动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近年来,教育技术领域里的很多专家学者通过努力地研究和探索,围绕培训,已经形成了培训大纲、培训教材、培训模式、培训平台、培训评价方法、培训资源光盘、模拟考试系统等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可以说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已经形成了一个理论体系。然而,在全国范围内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尚无成功的经验可供参考,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理论体系亟待完善。要建立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还有很多基本问题值得我们去研究。正因为如此,培训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才显得更加迫切和重要。构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质量保障体系的目的,首先在于保证国家对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基本要求,其次是从机制上确保培训质量,促进培训质量效益的不断提高。…毫无疑问,培训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将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理论体系的完善做出重要的贡献,必将促进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理论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一影响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质量的主要因素

1标准

标准规定了培训质量应该达到的程度或水平,它是培训工作的依据,是衡量培训效果的尺度,也是对培训学员进行考核的标准。Www.133229.COM《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从四个能力素质维度进行了规定,一是意识与态度;二是知识与技能;三是应用与创新;四是社会责任。标准提供了一套包括“培训、考核和认证”在内的完整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机制,从而为尽快提高广大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与素质提供有力的支持。

2培训教师团队

培训教师团队是培训工作中最重要的一个主体,是培训活动的组织者和实践者,其教学水平、管理水平和培训方法对保证培训质量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建立一支信息素养高、专业能力突出、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团队,是提高培训质量的关键。因为培训内容需要由高水平的教师团队组织与实施培训教材需要由高水平的教师团队理解并运用;培训方法需要由高水平的教师团队探索与创新;培训管理需要高水平的教师团队支持和参与。

培训团队教师的组建可能通过教师联聘的方法,精心组建优秀的教学团队,包括培训师资队伍和培训管理队伍。成立培训教研室,教学主任1人,教学秘书1人,要明确主讲教师职责,助教职责,辅导老师职责。教学主任职责:全面负责教研室的培训工作:定期检查和督促培训计划的实施和完成情况;开展评教评学活动,经常进行检查性听课,并收集学员意见,掌握每位主讲教师的教学效果:负责组织集体备课、试讲等教学活动;负责培训效果的分析和总结等。教学秘书职责:负责检查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勤情况,定期检查培训任务的完成情况,收集学员意见并进行反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主讲老师职责:必须承担相应的教学任务;对分配的教学任务不得推诿,并按各项培训制度的规定认真完成;在培训过程中要做到教书育人、言传身教;及时了解学员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学员提出的问题要及时进行解答。

3培训前期调研

通过前期的调研工作可以加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更贴近中小学教师教学第一线。目前国内主要的培训机构是高等师范院校组织培训工作,部分培训方案不足调查研究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因此在制订培训方案前培训机构组织教师团队进行培训调研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前期调研对整个培训工作的成败起着重要的作用。

4培训后管理

目前,由于缺失对受训教师回到工作岗位后运用教育技术进行支持、教学监督和教学评价,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绩效。is]培训学员}}{现培训时“激动”、回家时“摇动”、返校后“不动”的现状。采用怎么的方式对参加培训后回到教学岗位的教师进行统一管理,以真正促进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提高,是值得每一位教师教育工作者深入探讨的话题。

5资金保障

教育技术培训不同于其他培训,它涉及到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培训。高技术,高投入,费用很高。建市健全以各级政府财政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师培训经费,首先政府要加大投入,拨专项资金,制定优惠政策支持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作。

二构建基于评价和培训过程为核心的质量保障体系

国家标准gb6583对质量保障(qualityassurance,qa)的定义是“为使人们确信某一产品或服务质量能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所必需的有计划、仃系统的全部活动”。

我校从2005年起对构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进行研究和实践,在充分认识该体系的意义、分析国内外培训质量控与评价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对培训质量形成伞过程相天素的系统思考,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逐步建了一套基于评价和培训过程为核心的培训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有力地促进了培训质量的提高。

该体系包含培训过程的三个子系统、一个质量评价系统、一个培训支持条件系统。这要素既相互联系又相互作用,形成了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和外部质量保障体系。

1培训前的h标和制度体系

培训前期调研作为一种体制要坚持下去,通过调研获得的数据和信息是制订培训方案乖内容的重要依据。前期调研工作必须以培训内容及培训对象作为调研的主要内容,同时征求教师对培训机构在培训内容、教师团队组成、培训方式及培训于段上的荩本要求。学员学习需要分析是培训前的莺要一作,因为培训的主体是中小学教师,只有在充分认识他们的学习风格及学习需要,了解他们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的困惑,制定的培训方案和内容才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

训目标具有前瞻性、实用性、任务性,以问题为本,视教育教学管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培训内容,把现实问题研究和教育实践指导引入理论培训中,实行按需施教,学用结合。学校可利用已何信息技术资源,通过能者为师、专题受训、行动研究、教学反思、远程教育等培训模式,采取师生互动、头脑风暴、小组活动、白。t活动、自我评价、课外延伸等活动方式,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实现“做中学”、“学中做”,实现教育技术和学校实际的最佳结合,有效提升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

2培训过程质量保障系统

针对培训信息反馈相对滞后,问题反映出来后往往只能在下一轮培训中才能加以调整的培训现状,该体系要求实时全程培训质量监控与评价,并在发现问题时及时进行决策和处理。培训过程不再是仅由最终结果来控制,而是随时对培训过程进行控制,这样对培训问题响应和处理的周期能够大大缩短。如可以通过对培训内容进行调整,改进培训方法等多种于段保证培训质量。培训指导委员会、教研室、教学主任通过和学员座谈的方式、查看教师撰写的培训曰志等方式及时了解学员的学习状况和学习要求,及时进行调整培训方案,以期达到培训的目标。

教师培训质量学员测评,培训过程中可以通过一些模拟试题了解学员对培训内容的掌握情况和能力的提高程度。培训期间的每个晚上安排有学员的自由上机练习或专题研讨,安排2-3个专门教师进行辅导或教授主持。对当天培训的内容进行强化,如发现多数学员对某个问题有疑问,培训目志进行记录并告诉第二天培训老师进行适当补救。案例分析、成果汇报等活动通过录像,微格教室等设备帮助学员发现问题,找到解决办法,提高教学水平。

3培训后质量保障系统

培训结束后,通过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远程支持系统给学员提供智力支持与咨询服务。主讲教师的e—mail、qq号码等都告诉学员,学员遇到问题时可以通过远程协助、电子邮件或qq等方式取得学习团队的联系和帮助。

4培训质量评价系统

评价让更多的人成为评价的主体,建立学员、教师、管理者、指导委员会和专家等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制度。通过问卷、班级培训日志、学员座谈等形式监测培训的有效性。

评价主要采用发展性评价,发展性评价是依据一定的目标,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的旨在促进评价对象不断发展的过程性评价,它注重评价对象本身的发展需要,突出评价的激励和调控功能,使评价对象在不断的自我发展中实现教学目标和自身价值。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关注学员的全面发展,除了对知识与技能进行评价,还对探究、合作与实践等能力发展的评价。(2)关注学员的个体差异。(3)强调评价的过程性。(4)强调评价的多元化,评价从单向转向多向,建立学员之间、小组之间、教师等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5)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如考试成绩、小组作品、成果汇报、出勤情况等等。。。

5培训支持系统

篇5

1.加强领导,统筹安排全民急救知识培训。建议政府把开展全民急救知识普及教育,列入科普工作计划,将提高自救互助能力的普及率作为工作重点来抓。政府有关部门明确职责,科技部门制定详细方案,教育部门把急救知识编入教材,卫生部门提供师资力量和组织培训,新闻媒体负责宣传报道,财政部门安排资金等。通过各部门通力合作,共同推进急救知识普及教育。

2.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提高急救意识。充分利用政府网站和电视、报纸等媒体,对社会公众开展广泛的急救常识宣传,指导群众以科学态度对待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和日常疾病中的紧急情况,提高民众的自我急救意识和能力。

3.统筹协调,发挥部门合力,实现规模化培训。利用乡、社区急救资源,发挥医药人员的优势,在全省范围内实施急救知识“进机关、进社区、进乡村”活动,通过广泛开展群众性急救知R宣传培训工作,使广大群众了解急救基本知识、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能及时实施急救行动,营造“人人关心急救、人人懂得急救、人人参与急救”的新局面。建议教育、住建、交通、文化、卫生、旅游、电力、矿山等相关部门,将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列入职业培训内容,并将此项工作作为相关部门目标考核内容之一,提高对应急救护工作的思想认识。

4.建立和培养热心于急救知识和技能普及工作的志愿者队伍。确定重点培训对象警察、列车员、船员、消防员、教师、出租车司机、民航宾馆服务人员等。由于上述人员遇到突发危重伤病员的机会较多,所以对此人群重点实施基础救护培训。同时以社区为依托,建立“第一救助人”培训制度,把普及和宣传急救常识作为社区的一项日常工作。依据国际公认的基本培训纲要和2005年最新国际指南,着重普及群众性自救互救知识与现场急救基本技能,徒手心肺复苏的ABC操作方法、外伤现场急救四大基本技术,以及家庭常见急症的应急处理等。

5.学校开设急救课。加强对大、中小学生进行急救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根据青少年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能力和法律行为能力,建立和完善应急救护知识与技能课程体系,课程的内容主要涉及急救常识、简单伤口处理、校园急症救护、校园意外伤害救护、创伤救护、心肺复苏和灾害与突发事件逃生避险等。

6.加大应急救护培训经费投入力度。建议政府将群众性应急救护培训的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纳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范围,以支持和保障应急救护培训的可持续发展。

篇6

关键词:教育培训;远程教育;知识管理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13-0094-02

Abstract: In this paper, object-oriented programming language and modular design, select JAVA development language as a system, the use of modern network technology analysis and design of the education and training management system. Use of this system not only to enhance the professional skills and overall quality of the staff, but also to promote the company's market competitiveness.

Key words: education and training; distance education;knowledge management

随着社会日益竞争的激烈,教育培训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单位所重视,XX单位教育培训处,根据公司人力资源“十一五”发展规划要求,按照“三抓一创”工作思路,提出教育培训工作的基本指导思想:培训工作将紧紧围绕公司中心任务,以服务公司发展和员工成长为宗旨,以创新能力培训为主题,以员工知识水平和整体素质提高为核心,以专业技术过硬人才和高层次人才培养为重点,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要求、归口管理、分级分类实施的原则,做好员工培训工作,促进员工与公司的协调发展。

1 系统设计思路及总体结构

1.1 系统设计思路

该系统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坚持“以服务单位发展和员工成长为宗旨,以创新能力培训为主题,以员工知识水平和整体素质提高为核心”的指导思想,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要求、归口管理、分级分类实施” 的原则,实现教育培训管理体系,建立起教育培训系统远程教育平台。

1.2 系统设计目标

要建立一个以信息为中心,以计算机为工具,以网络为基础的教育培训管理系统。系统建设以提高业务信息流通速度,改进单位业务流程和管理模式,确保培训计划顺利实施,并且对培训的全过程及时监控,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最终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为目标。

1.3 系统总体结构

教育培训管理系统平台总体功能划分为三个应用层面,九个应用分系统和一个支撑环境。三个应用层面是:信息系统门户层面、应用中心层面、数据接口层面。应用中心包括的分系统为:远程培训、公告管理、统计分析、人事管理、培训管理、考试管理、知识管理、培训资源、培训经费。一个支撑环境基础信息平台,包括组织机构、基础数据、权限管理。教育培训管理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

2 系统主要功能

系统功能有系统门户、系统管理、数据字典、人事管理、计划管理、其他培训管理、考试管理、培训资源管理、培训经费管理、知识管理、远程培训、公告管理,报表统计等功能。

1)系统门户

系统门户是所有用户登录系统的首页,是培训教育信息的地方,也是进入各个子系统的主界面。

系统分别为省公司、省公司所属各单位、分公司等各个单位建立不同的门户平台,各个单位登录系统,可以看到各个单位自己的信息,同时,系统提供单位导航功能,可以导航到其他单位门户信息界面。

2)系统管理

系统管理为系统提供基本的维护管理功能,主要包括组织机构管理、岗位角色管理、系统用户管理、权限管理等功能,为系统运行提供基础服务。

3)数据字典

数据字典主要提供系统运行的各种参数信息,为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充性而设置,如果各项分类、标注信息发生变化,可以在这里很方便地维护,尽可能减少因业务变化给系统造成的负面影响。

4)人事管理

人事管理主要是系统人员档案信息管理,为系统提供人事信息。为了方便人事档案的维护,系统提供人事档案导入功能,当人事信息发生变化时,可以通过系统方便地导入变化后的信息,减少了人员手工输入工作量。

5)计划管理

计划管理主要对常规培训进行各项工作管理,主要包括对培训的需求收集及培训计划制定、培训实施、,还涉及到培训的评估管理、计划管理综合查询等。

6)其他培训管理

其他培训管理,主要分为三个大类:学历教育、职业技能鉴定以及其他培训。这里主要是对成绩信息的管理。

7)考试管理

考试管理主要有考试信息、考务管理、常用试卷条件、考试管理查询等功能。

8)培训资源管理

培训资源主要是对培训机构、培训教室、培训教师、培训设备、培训基地等的统一管理,系统建立培训资源的基本信息,以及培训资源信息地修改和综合查询汇总功能。

9)培训经费管理

培训经费主要是对每年教育培训过程中对培训经费收入,支出和亏盈情况的统计查询。系统将培训费用分为收入费用、支出费用、费用余额等方面进行综合管理。

10)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为远程培训部分提供基本的学习资料,同时对这些所有知识资料统一管理和维护。

系统将知识资料分为三部分,公用知识、专业基础和专业技能,同时将知识资料根据岗位工种、岗位层级、技能等级进行分类维护。维护完成后可通过综合查询,查询各种知识资料。

为了便于知识资料的维护,系统提供批量导入功能,将word中地知识资料批量导入到系统中,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作量。

11)远程培训

为了不断提高全企业人员的知识水平,所有的人员可以通过这个系统在线学习和综合测试,远程培训包括在线学习、综合测试、在线考试。

在线学习:系统根据每位员工地登录身份,显示相应的岗位技能要求,员工可根据自己的岗位,技术等级和个人需要来选择学习相关的知识内容。

综合测试:通过抽题、综合自测,员工可以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

在线考试:当组织在线考试时,参考人员登录系统,在线考试中,就会显示相应的考试信息,考生可以直接进入考试在线答题。

BBS:学习过程中,学员还可以通过BBS进入讨论板块,进行疑难问题解答等。

12)公告管理

公告管理,主要为培训管理过程中信息服务,如培训通知、最新动态、培训信息、考核信息的。公告后,将显示在系统门户的相应栏目中。

公告管理模块提供以下功能:公告的新增、、修改、删除、查看,并可以对已的公告进行修改、查看、删除等操作。

13)报表统计

报表统计部分,主要是根据系统数据,进行相关报表的统计。

篇7

1.始终贯彻核心价值观教育

新加坡警察部队将“勇气、忠诚、诚实、公平”的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于整个职业教育和职业生涯的始终,奉行严格的内部监督制约制度,力求将其由口号标语转换为贯彻执行,进而成为整个警队尽职履责、服务民众的内在动力。其邻里警局、邻里警岗制度使警员在执法的同时也为广大民众高效的服务,这有利于推动邻里守望计划,使更多的民众参与到预防犯罪、维护治安的活动中来,同时也使警员获得了民众的更多尊重,从而养就了更高的职业荣誉感和忠诚度,能够更有动力地全面履责。

2.严格的警察招募和入警职业培训

新加坡的正规警察都需要经历严格的选拔过程,一般程序是由个人提出申请,经过严格的审查、体能和心理测试、面试合格后才能进入警校参加职业培训。招募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面向高中毕业生,每年约招录1000人,培训六个月。培训内容包括警察基本训练,以及邻里警局训练。另一个是面向本科毕业生,每年约招录600人,培训九个月,培训内容除了包括警队普通常识、刑事程序法及证据法、社区巡逻制度、侦查业务、到警署实习等之外,还包括对行动指挥、警察体能、人力资源等基本课程的培训,考核合格后成为初级警官。

3.多元化的警察队伍组成

新加坡警察部队除了正式警察以外,还包括国民服役警察和志愿特警两个部分,这是由新加坡的特殊国情决定的。其全体男性公民成年后必须服两年兵役,且需服预备役直至45岁,其中每年大约4000人将成为全职国民服役警察,与正规招募的初级警员一样接受6个月的培训,服役期满后各谋职业,每年需回归正规警察部队参与警察日常巡逻、大型活动安保等任务两周的时间。为了解决警力不足的问题,新加坡设立了志愿特警制度。志愿特警来源于各行各业,他们与正规警察接受同样的考核监督,配备同样的警械武器,拥有同样的执法权力。高级志愿特警警官每月至少服务24小时,警员16小时,每名志愿特警象征性领取津贴。国民服役警察和志愿特警的加入大大提升了新加坡公民直接参与或有直系亲属参与警务工作的比例,使得社会民众更容易体量警务工作的复杂性和繁重程度,更容易获得社会大众的认同,减少与社会公众不必要的冲突和对立,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

4.重视警员职业发展

新加坡警察部队除了用制度要求每名警员每年必须通过常规警务技能达标考核、体能达标考核、射击达标考核、年度体检以外,还要求警官每年必须参加不少于80小时的业务培训,并将其作为一项指标纳入到对警员的年度考核中,以此促进警员接受终身持续性教育。其警察部队积极倡导学习型组织的理念,通过颁发助学金,发放书籍补贴等形式积极鼓励警员报考专业课程,警察培训学校每年也都会为高级警官提供职务与发展的培训。同时,还鼓励、资助优秀的高级警官去哈佛、牛津、斯坦福等国际顶尖学府深造MBA等管理课程。为了充分激发警员潜能,新加坡警察部队还建立了着眼于长远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推行美国潜能评估模式(CEP)。它根据现阶段警员能力的评估结果,预测警员在从警生涯中所能达到的最高职业水平,每年都进行重新评估,一旦发现警员表现一直不佳,该警员就将面临被解雇的危险。对于表现优异的警员,则通过颁发奖状、勋章的形式进行激励。

二.新加坡警务发展新理念及引发的思考

篇8

【关键词】教育培训;信息系统;电力科学研究院

引言

教育培训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对企业一体化管理建设速度的加快,挣脱相互闭塞、条形分割的管理形式,将各种有效集成、共享以及协同的信息化建设设备,不断的提升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有效的促进管理方式从粗放型转变为精细化的工作要求。教育培训的管理信息一体化系统建设是建立在组织学习和知识创新的基础上的,也是促进电力科学研究院转变为学习型组织的一项支柱,对有效提升电力科学院的人力资源管理有重要的历史性意义,同样也是贯彻发展长期战略步伐的一项关键性因素。

1 研究原则

1.1 规范化管理与信息学习资源实现信息的创新整合

订立电力科学研究院与培训有关的管理数据和学习资源数据标准模型,构建一个面向整个电力科学研究院的统一、规范化培训数据和学习资源的数据模型与数据标准,构建整体规范的数据库与学习资源库,总结电力科学研究院总部和其下属的各个机构一同研究开发的培训管理建设标准与规章操作流程,依托网络化渠道,而实现管理细细系统整合创新工作的培训,切实加快电力科学研究院教育培训整体化工作的发展[1]。

1.2 加快组织学习促进企业的知识创新

创新化电力科学研究院的培训学习方式,构建一个多元化灵活度更高的网络化培训学习环境,为员工提供胜任岗位的工作能力,加快自我学习、团队学习、组织学习以及社会化学习的文化支持,切实加快电力科学研究院的一般学习效率与学习效果,培养更多更优秀的电力科学研究院企业文化学习氛围,加快电力科学研究院学习组织任务的建设,加快企业的知识管理和知识创新。

1.3 统一开发逐级推进

将研究切入点放在电力科学研究院的实际工作范围中,统一研究开发电力科学研究院的培训管理信息体系建设,开发建设的过程中实现多方共享,依照层级分层一步步实现推进深入,打破各个等级的核心目标建设,加快工作人员培训朝着更深更广的方面前进,并最终实现从标准化转变为更为深入的培训管理方式。构建一个工作人员学习能力提升与知识分享创造一体化的教育培训管理信息发展渠道。构建多元化多样性的网络化培训环境和学习环境,为工作人员提供广阔的增殖环境,并有效保证整个系统建设的延伸性目的,以更为灵活柔韧的方式适应电力科学研究院的变化发展,而让系统扩展的更为全面,保证系统可持续性发展的目标,打造递进式的良性发展建设形势。

2 系统建设规划

2.1 目标规划

管理和信息学习内容的建设,其总体规划目标就是为了更好的让电力科学研究院的教育培训单位实现统一的信息、资源与学习内容标准模型的建立,进而实现全网信息资源与学习内容的规范化建设与共享目标。具体的目标建设可参照以下几方面内容:

协同配合培训管理的信息系统建设而实现信息的管理与学习内容的全面建设,达成电力科学研究院各个单位之间各种培训西悉尼的规划整合。另外在实现培训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过程中,要实现各个电力科学院单位部门课程的梳理与标准化建设,实现电力科学院资源一体化模型建设的目标,完成统一的课程与资源管理目标的实现[2]。

岗位能力胜任模型库的建设也是一项重要的目标建设内容,依照实际建设的岗位胜任模型实现各项普通课程体系与资源库目标的完善,构建完善的学习系统与学习目标路径,俄日企业网络大学的一般系统提供数据资源的支持。

最后依照培训的渠道和实际的工作经验,完善学习系统的学习以及学习路径库的扩展。实现电力科学院知识库建设的目标,以明确全员构建知识库的实施方针与激励体制的构建。

2.2 集成规划

信息的管理与知识内容的学习是经过了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目标而得以实现的,各个单位部门的课程、资源和知识依托培训管理系统和知识管理体系达到资源共享。电力科学研究院中建设的各项管理信息以及具体的学习内容,用数据库的表现形式表现,为不同的系统提供数据支持,详见图1。

篇9

关键词:发电企业;知识;职工培训;缺点;对策

中图分类号:D412.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7-0-01

发电企业是一种高新技术型知识型以及智能型的企业,而且随着电力行业之中的发发电设备不断地升级换代、改造以及自动化的程度逐渐增强,带给了企业员工更高的素质要求。

一、增强发电企业员工教育培训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性

1.企业的发展是不能够离开信息、财务、时间以及人的,而其中人力资源才是发电企业的第一资源,对人力资源进行开发的最有效的方式便是培训和教育了。

2.如今的企业的竞争,是一种人才上的竞争。所以发电企业不断要对人才进行培养,还要挖掘人才,进而培养出一支一职多能高素质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3.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社会,发电企业如果想要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中立足,拥有一只属于本公司的、高素质的、专业职工队伍是必不可少的,这是由于:就技术管理而言,如今的电网日新月异,大容量、高参数、大联网以及高电压的趋势变得越来越显著;就生产经营而言,随着国有企业改革以及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对发电企业的管理素质、技术素质提及了更高的要求。

二、当前发电公司职工教育培训中的一些问题

1.培训的计划还不是非常完善。尽管现在的很多发电企业的管理人员已经认识到进行职工培训的必须性以及重要性,然而在具体的实践当中缺少系统的、长期的教育培训计划,而且培训工作具有短期性、阶段性的特点,具体的工作太盲目,导致培训工作的实施处在零散状态。随着发电企业的生产工作情况正在不断的变化,众多员工只能竭尽全力的应对这个问题,首尾难顾。所以导致了企业职工教育培训才起步就转移到了只进行理论教育培训的方向。这样广种薄收、蜻蜓点水,效果自然会很不明显。还有的发电企业只想安排一次培训就提高所有职工的能力和素质,但是事实上,成年人的自己的思想观念已经是形成了的,只是安排一段时间的系统教育是不能改变的。

2.培训的形式以及内容与实际生产相脱节。职工教育培训是为了学以致用。但是现在的很多发电公司的培训工作其主要的内容只局限于针对相关的文件通报、电力法规以及电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书面式培训;部分发电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只是形式主义,比如说:在进行培训时,只是将资料朗读一遍,然后编制培训的发言记录就可以了;部分企业在进行培训考试时,作弊的现象非常常见,监场人员视而不见,甚至有的企业开卷考试……由此可见,多年实行的形式教条以及内容的培训方式变得如此的苍白无力,在实际的操作中不能生成有机的联系,所以导致了生产实践与教育培训的内容相脱离。企业员工对这样的培训只会感到单调、枯燥,反映厌倦、麻木,教育培训工作起不到其应有的作用。

3.培训的定位不准,没有确切的针对性。通常培训需求分为个人需求以及组织需求,而职工教育培训是为了全面增强职工的工作能力以及综合素质。在实际当中,每个人的业务基础以及思想意识是不一样的,在接受教育培训之后的接受能力也是不一样的。因为在具体工作中发电企业总是分为小组共同执行任务的,如果小组中存在少数素质低下的职工,那么整组工作的质量就会受到不良影响。

三、提高发电公司职工教育培训的方法

1.确定培训的目的

发电企业需要通过目前的职工现状以及发展情况,明确的说明培训工作开展的具体目的:适应发电企业的发展需要,提高职工的素质能够带给企业更高的绩效;适应发电企业的外部环境的变化,让员工符合经济、技术的发展需求;增强企业的整体竞争力、综合素质的需要;适应员工的内在价值发展的发展,满足职工的知识更新以及自我成长的需要。

2.优化培训机制

只有合理完善的培训机制,才能够对职工教育培训进行改进。与发电企业的现状相结合,完善培训机制要将以下几条做好:

(1)建立起比较明确的职工教育培训经费制度,员工参加社会组织的学历培训,可以采取企业奖励与个人付费相结合的方式;专门培训,也就是通常的技能培训、岗位与各类短期培训,统筹培训费用由企业负担,但是发电企业要定时的考核职工的培训效果,然后通过考核结果判断企业要承担的培训费;内部学历培训,也就是内部大、中专文化素质培训。

(2)完善培训机构,增强组织领导的培训,争取做到培训工作的所有阶层都有人管,不但有规划、计划,还要有考核、审核以及检查,从组织上保证员工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3)围绕生产技能人员、管理人员以及专业技术人员设置实用性强、具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该培训内容可以被人力资源部门所组织,与路所、生产技术部、农电配网中心、安监部、低压配网中心、市场调度所与营销部、客户服务中心、变电所等部门相结合就生产经营之中的一些典型事例来对职工培训教材进行编写,实现以电力系统中实际发生的案例为基础,增强对员工培训的力度。

(4)建立多元化的教师培训队伍。企业可以从本企业当中选拔一批工程技术人员,对其进行教学法培训,然后让其担任培训中心的兼职或者是专职讲师;企业可以选拔一批培训中心的教师,让其到基层单位进行挂职实习;企业可以聘请企业外面的教授、专家做兼职教师。

3.建立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设计要充分的考虑到企业文化,并与其相融和。企业的不同文化氛围会构建起不同的激励机制,反过来企业的激励机制也会对企业文化加以丰富和改造。在公司激励机制设计中,需要充分的考虑到其该怎样与现有文化相融和,然后再考虑该怎样渐进地对企业文化进行改造,因此激励机制设计人员需要极强的洞察力;激励机制设计需要明确的动机;激励机制设计一定要将满足各种需要。企业激励机制设计需要充分的体现出“以人为本”的发电企业价值观。

四、总结

发电企业只有安排有效科学的企业内部开发和培训才可以真正的增强员工的专业技能和业务素质,才可以确保企业的各项工作计划以及生产经营的顺利进行,为发电企业的发展和改革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10

信息科技与核心业务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对于核心业务的作用表现在支撑和引领两个方面。支撑是指及时响应业务需求,保障业务持续运行,被动的成份大;引领是指积极改造农发行的经营管理方式和市场运作模式等,指引和带领业务发展,主动的成份大。发挥作用的手段主要是信息科技理念、方法和技术。近年,随着信息化的深入,在全行的经营管理中,信息科技定位已逐步提升进入战略层,长期目标应是“把信息科技打造成为农发行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二、信息科技工作架构调整目标

强化总行、丰富省级分行、夯实二级分行、弱化县级支行职能,适度打破机构层级限制,实施流程管理。横向上,在总行层面打造程序研发中心、数据中心、IT治理中心,在省级行层面打造特色业务研发中心、省级数据中心、项目管理中心、服务管理中心、教育培训中心,在二级分行层面打造服务管理基础平台,将县级支行作为服务管理平台的延伸,总体上构成:总、省行两级中心,二级分行基础平台,县级支行平台延伸的信息科技工作架构;纵向上,确立打破机构层级限制的“IT治理”、“服务管理”和“安全管理”三大流程,机构负责制的“项目管理”、“基础架构管理”和“教育培训”三大职能。

三、信息科技主要职能和流程的内容

一是IT治理流程,包括信息科技工作的规划、监督和相关管理工作;二是服务管理流程,参照ITIL建立,包括配置管理、事件管理、问题管理等子流程;三是安全管理流程,包括风险评估、应急体系建设等;四是项目管理职能,指信息化建设项目的研究和实施,根据项目类型划分为软件研发和硬件部署等;五是基础架构管理职能,包括硬件、软件、网络和机房等IT基础架构的运维等;六是教育培训职能,包括专业技术和应用普及培训。

四、信息科技主要职能和流程的运作模式

1.IT治理流程。总行在信息化建设中处于战略层,主要负责制定规划和标准。省级分行处于战术层,主要是根据省内信息化建设的具体情况,制定规范和办法。二级分行和县级支行则属于操作层,主要是执行相关制度。其中二级分行保留了对部分制度再细化的职能。可见,IT治理流程工作主要集中在总、省行,且主要工作方式是总行提出思路,省行贯彻落实。总行由信息化建设委员会负责,省行则成立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二级分行及县级支行没有必要成立相关机构。(见图1)

2.服务管理流程。服务管理是提高信息科技专业程度和服务水平的必然选择,将成为自上而下贯穿农发行信息科技工作的核心流程,国际上公认的最佳实践是ITIL。(1)服务管理架构。服务管理实行二级中心平台(总行和省行),一级基础平台(二级分行)和一级平台延伸(支行)的架构。总行、省行参与全部流程,二级分行与县级支行的区别在于二级分行提供服务台。总行对分支行主要扮演技术支撑、知识管理和专家的角色;由于下级行没有问题管理等流程,所以省行是省内服务管理的中心平台,也是全行服务管理体系的工作重心,承担大量具体工作;二级分行参与本级及所辖支行的事件管理流程,主要职能是服务台,是服务管理的基础平台;县级支行虽然参与事件管理,但是仅限于协助二级分行处理服务请求。图2是参照ITILV2编制的流程分布情况。(2)服务台。服务台设置在总行、省行和二级分行。总、省行服务台仅受理本行终端用户的服务请求,二级分行服务台受理本行及所辖支行的服务请求,支行兼职技术人员作为现场工程师,协助二级分行解决支行问题。省行建立省级专家库,作为二线工程师,为二级分行技术人员提供支撑。县级支行终端用户服务台职能角色定义如图3:(3)专家库。其一,部分技术领域需要大量实践经验,具有这些实践经验的人员往往来自基层;其二,有些问题很难判断问题出现在业务层面还是技术层面,业务和技术复合型人才日益受到欢迎,这些人员可能来自基层和业务部门;其三当前总、省行存在人员不足的问题。所以,为了更好的服务业务,解决疑难问题,应建立专家库,宜建立总、省级两级专家库,注意所建立的专家库也可用于履行其他信息科技职能,比如程序研发和项目管理。为了保障专家库履行职责,激励机制是非常必要的。(4)知识管理。从信息科技工作的本质和农发行的实际情况来看,服务管理、项目管理和知识管理是优化当前信息科技工作机制的三大管理思想。虽然知识管理并未作为信息科技的一项基本职能提出来,但是由于信息工作知识化程度高的特点,此项工作应始终贯穿在各项工作之中。而且,信息科技专业也可以将其打造成为一个全行战略,并在专业内首先推行。服务管理流程是践行知识管理思想的一个良好切入点。比如,通过对流程中不断累积的服务请求的总结和归纳,就可以形成故障处理的经验。

3.安全管理流程。(1)理念内置于流程。信息安全并不是某一个人、某一个岗位的问题和责任,已经贯穿于整个信息科技工作,应将信息安全理念内化到管理流程和操作步骤中,渗透到信息科技工作的各个环节,降低人员操作风险。(2)风险评估。在总、省行定期开展风险评估。总行评估本级,同时为省行提供评估方法和工具,省行评估范围从省行到支行,评估结果可作为信息科技检查考核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见图4)(3)应急机制。切实把应急处置工作作为信息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总行主要负责制定预案管理办法,省行制定预案模板,二级分行细化模板并制定预案,支行负责执行。省行还要定期组织演练,开展应急培训。(见图5)

4.项目管理职能。(1)二级软件研发中心。软件研发是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除了继续加强总行级研发中心的建设外,为了响应区域性业务需求,应建立省级研发中心。省级研发中心的主要任务是综合报表省行平台的应用和开发,考虑到区域资源的整合,也可建立跨省的研发中心。省级研发中心可以弥补总行研发中心灵活性不足的特点,同时可以起到培训总行级研发后备人才的作用。为了提高响应特色化业务的效率,总行应适当放宽软件研发的限制,允许省级分行自行选定一定范围的软件建设项目。可以建立各省级分行共享的软件研发项目管理平台,一方面通过平台实现代码共享,对省级分行开发的特色化项目成果积极进行推广和鼓励,另一方面减少重复研发和重复投资。(2)省级项目管理中心。这里的项目管理不包括软件研发项目,基本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此项工作的重点应放在省级分行。一方面各地在资质单位、施工环境乃至售后服务方面差异很大,难于施行统一的项目管理方法;另一方面此项工作的专业技术性较强,二级分行和县级支行缺乏相关人才和培养机制。为做好此项工作,一方面省行应不断总结和完善适合本省的项目管理机制,另一方面总行要从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适当开展项目管理培训和交流,促进项目管理科学化、系统化。

5.基础架构管理职能。(1)二级数据中心。数据中心是基础架构管理的核心内容。数据大集中和综合报表平台建立后,核心业务数据主要集中在总、省行。目前,总行“两地三中心”的灾备体系已经建立,应着手提高省级数据的安全性,可建立省级异地数据备份中心,存放核心业务数据,条件具备时,数据备份范围可扩大到重要用户数据。(2)四级监控体系。除数据中心外,各级行机房是是基础架构管理的重点,当前,总、省、市三级自动监控体系已经建立,应弥补农发行在支行机房环境动力系统监控上的空白,形成全方位的监控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