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人护理问题和措施范文
时间:2023-08-03 17:30: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精神病人护理问题和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精神病患者由于神志不清,经常会因为跌倒而造成一些伤害。医护人员在护理精神病患者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保障他们的安全,要能够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防止病人跌倒,减低病人跌倒的发生率,从而保障病人安全,为病人提供满意的医务服务。
一、加强护理干预,防治精神病人跌倒事故发生的必要性
精神病人由于自身精神状况不理想,在住院期间,最容易出现的安全事故就是跌倒事件。据统计,在精神病人安全事件纠纷中,有70%以上的纠纷问题,是因为病人跌倒引起的。跌倒事件对精神病人的伤害是很大的。对于年轻病人而言,出现了跌倒情况,病人的精神状况很容易恶化,受到刺激后,他们的情绪紧张甚至是恐怖,他们的行为更为疯狂,控制起来非常空难。如果跌倒事件没有被及时发现,病人得不到有效的安抚,他们会做出一系列破坏公共物品,伤害他人,伤害自己的事情。而如果年龄稍大的病人出现了跌倒事件,后果可能更为严重,病人甚至会因为跌倒失去生命。因此,加强精神病人护理,利用护理干预,防止病人跌倒事件的发生是非常必要的。
二、护理干预在精神病患者护理中应用途径
1、对病人跌到因素进行分析
在患者入院后,就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对容易造成患者跌倒的一些因素进行分析,并对相关因素进行评估,确定哪些患者可能会因为哪些因素出现跌倒问题。并针对问题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2、加强病人病情的控制
精神病患者在医院治疗期间,很容易因为病情严重出现一些躁动、兴奋异常的不良情绪,这些情绪得不到及时的控制,病人很容易l生跌倒事件。因此,在精神病病人护理中,要加强对病人病情的控制。相关护理人员,要遵医嘱让病人按时吃药,并且要对用药的禁忌情况和不良反应做全面了解,如果发现病人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就需要及时采取措施,对病人进行护理,并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以有效控制病人病情和不良心理倾向。这样,才能保障患者治疗的安全,防止跌倒事件的发生。
3、加强陪护
对于一些年龄大的精神病人,医院要做好他们的陪护工作,要鼓励病人家人,在治疗期间都能陪护在病人身边,使病人能够感受到家人照顾的温暖,得到情感的慰藉。另外,医院也需要能够安排护理人员能够做好特殊病人的陪护工作,在病人需要服务的时候,为病人提供帮助,这样也可以有效防止病人跌倒。
4、确保环境的安全
在病房和病人经常活动的场所,要保持通风,同时保障充足的光照,避免因为光线太暗,导致病人跌倒的事件发生。同时,护理人员要做好地面的清洁工作,保证地面没有杂物堆积,防止病人被绊倒,同时还需要保持地面干燥,没有水渍,在一些较光滑的地面上,要设置一些防滑垫,防止病人滑到。医院要加强环境安全治理工作,消除环境隐患,避免出现意外事件。
5、加强安全教育工作
医院要组织护理人员多参加一些安全培训活动,通过安全培训提升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以有效防止精神病人跌倒事件的发生。另外,在护理中,要加强家属的安全教育工作,能够通过书面形式告知家属病人跌倒后的严重危害性,并明确出跌倒事件防御措施。提升家属的安全陪护的责任意识。不仅如此,医院还需要加强对病人进行安全教育,教育他们要能够按时服药,积极配合治疗,教育他们走路是要小心,不要过量饮水,防止起夜过多对自己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三、护理干预对精神病患者跌倒的影响
精神病人发生跌倒事件的主要原因为护理不到位,环境安全性不够,病人年龄大,行动不方便,药物副作用大,造成病人身体上的不适,从而引发病人情绪不稳定,导致病人跌倒的。实践证明,通过护理干预后,病人跌倒的这一系列危险因素都能得到有效的控制,也就是说,通过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地保障病人的安全,消除病人跌倒事件的发生。为了研究护理干预的对精神病人跌倒事件的控制的效果,我们特意做了一项研究。我们挑选二十名精神病患者,他们的精神状况基本相似,用药情况基本相同,我们把这些病人分成两组,第一组用常规护理法进行护理,第二组用护理干预方式护理。实践证明,第二组采用护理干预方式后,病人跌倒的次数明显降低,护理效果显著,病人及家属对护理质量效果都很满意。而第一组常规护理中,病人跌倒事件发生率很高,护理效果明显不是很理想。通过对照,可以得出结论,护理干预应用于防止精神病患者跌倒的过程中,具有明显的预防患者跌倒的效果,应用护理干预可以有效保障患者的安全,可以有效提升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可以有效降低医疗纠纷问题,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篇2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70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709-01
健康教育是护士针对住院病人进入医院以后各方面的适应能力而进行的一种活动。使病人明确自己特定疾病的护理过程,医患共同努力,提高生活质量,达到最佳的质量效果。尤其是老年精神病复杂多样,有的病人产生与脑组织退化相关联的症候群,出现意识障碍或痴呆状态。有的病人与身体功能相关,出现食欲下降,营养不良甚至全身衰竭导致死亡。老年精神病的症状极不稳定,有时变化无常。很多病人与身体疾病一起并发,特别是与心血管病、肺气肿、糖尿病、肾脏疾病、骨关节疾病等躯体疾病一起并发。因此,在对老年精神病进行治疗时,必须充分顾及这些并发疾病。老年精神病受环境的因素影响很大。住院、搬家等环境的突变,会引起痴呆症状的恶化,导致忧郁症状等。在护理过程中应用健康教育,有助于疾病的康复。
1 健康教育的对象
健康教育的对象不仅是患者本人而且涉及到患者家属,陪护等任何参与患者护理工作的人员。
2 健康教育方式
对健康教育对象可采取多种表达方式,如口头讲解,病区宣传栏。根据患者年龄、性别、知识水平的不同,采用适合的教育方式,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积极配合护理,缩短治疗时间,提前进入康复阶段。
3 老年精神病护理中健康教育实施
3.1 老年精神病人体质较差、抵抗疾病能力弱、生活自理能力欠缺,容易发生意外、不能及时准确地反映病情、性格改变、不易合作。对药物敏感且易产生药物副反应,常并发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疾病,给临床诊治和护理工作带来一定困难。针对老年精神病人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护理人员应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警惕性,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防患于未然,避免意外事件的发生。
3.2 老年精神疾病多由脑功能的退化引起,根据不同情况,组织必要的活动以丰富患者的生活内容,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安排一些文娱活动或体育活动,如欣赏音乐、看电视、听广播等,活跃充实病房生活。既可以激活大脑功能、防治脑功能退化,又有助于克服消极情绪滋长和驱散患者心头忧郁与烦闷。
3.3 老年精神病患者具情感脆弱、幼稚孤独、恐惧感、猜疑心等情况,对他们的称呼要保持尊敬之意,听他们说话时要专心,回答询问语速要慢,声音要大些,必要时多重复几次。护理人员对待老年患者要像对自己的亲人一样,多关爱他们,使他们感到温暖,从而积极配合治疗,有利于康复。
3.4 老年精神病人容易产生肺气肿、冠心病、偏瘫等严重的并发症,要注意加强躯体疾病护理。特别是病人吃饭时,严加管理,密切观察,防止呛咳吸入食物或水分,引起吸入性肺炎;长期卧床者要定时翻身,局部按摩,防止褥疮,多改变或增加户外活动,从而增强抗病能力。
3.5 老年精神病人由于年龄偏大,记忆减退,容易走失 护理人员对走失高危人员制定防范措施,同时强化护理人员安全意识。提高安全工作的预见性和防范性,护理人员对这类病人特别关注,多巡视病房,密切观察病的行为动向,禁止单独离开病区,如需离开必须有专人陪伴。
3.6 对老年精神病人要随时看管和照顾,并要关心、体贴,做好思想工作 不要在病人面前交头接耳,使病人产生猜疑,使精神受刺激而导致发病。要严密观察发病的诱因和先兆。一旦发现有发病可能,就要做好预防工作,可给予镇静药。对狂躁的病人要随时跟随保护,及时藏好各种危险物品,防止自伤和伤人。
3.7 老年精神病人服药时。应现场监督病人服药,防止病人将药物含在舌下及口腔的两颊部,过后将药吐掉。
3.8 加强老年精神病人的饮食管理,适当给以营养丰富的饮食。对拒食者要劝其进食,食欲旺盛者要适当限制,做到合理定量。食品要以质软易消化的为主,不要吃带骨刺的食物。同时,要防止患者吃得太快,以免产生误咽或呃逆。
3.9 搞好老年精神病人的个人卫生,有些病人生活不能自理,应耐心协助,定期为病人洗澡、更衣和理发,帮助病人洗脸、漱口、梳头等。注意防止病人受凉,随着天气的变化,给病人适时加衣、盖被。被子要经常晾晒,室内空气要流通。定时诱导病人大、小便,并观察便形,掌握次数。
篇3
【摘要】分析精神病专科医院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难点,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精神病专科医院 消防安全管理 对策火灾预防
doi:10.3969/j.issn.1671-332X.2014.11.054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卫生服务需求的加大,医院收治病人数量不断攀升,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加之精神病专科医院消防设施的特殊性,以及精神病人的特殊性,都使精神病专科医院的消防安全管理面临诸多问题[1]。
我院是宜昌地区唯一一家政府举办的三级精神病专科医院,主要承担宜昌地区精神疾病防治、康复和教学工作。笔者担任医院保卫科科长,负责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现结合多年来消防安全管理经验,分析精神病专科医院消防安全管理面临的问题,并对消除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几点建议。
1存在的问题
1.1精神病人误按、损坏消防设施
精神疾病中的强迫状态是一种明知不对,但又难以控制的观念或动作,这类精神病人往往不听从医务人员劝阻,而反复按下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导致火警误报,干扰火灾报警系统的正常运行,增加了消防安全人员的工作量。有的病人因表现出的幻觉状态而“看到”周围已经冒烟、起火或闻到烧焦的味道,认为已经发生火灾,便取出灭火器或打开消防栓进行灭火。有的病人临床表现出兴奋状态,而出现破坏消防设施,利用灭火器、消防水枪等消防设施攻击他人的行为[2]。
1.2精神病人逃生自救能力差
木僵状态病人终日卧床,不语不动,面无表情,生活不能自理;严重意识障碍病人常伴有躯体疾患,如高烧、谵妄、昏迷,生活不能自理。上述两类病人因所患精神疾病导致完全丧失逃生自救能力,若无专人协助,无法疏散转移。抑郁状态病人临床表现为悲观失望,没有勇气生活下去,自杀企图也经常出现,一旦发生火灾,病人有可能拒绝逃生。兴奋状态病人情绪激动,容易发生攻击性行为,火情的出现可能成为病人暴怒、产生攻击性行为的诱因,从而干扰他人逃生,破坏正常的灭火和疏散行动。
1.3消防设施的设置与精神病人安全性的矛盾
首先,为避免精神病人利用门诊、住院部放置的消防水带、水枪、灭火器等消防设施自杀或攻击他人,精神病专科医院的消火栓箱大多上锁、加固,灭火器放置在不显著的位置,这与消防设施管理的要求相矛盾。其次,根据《医院消防安全管理规范》(湖北省地方标准DB42/T414-2007)规定,疏散门应保证火灾时不需要使用钥匙等任何工具即能从内部易于打开,但为防止精神病人外逃,精神病专科医院封闭病房的疏散门必须上锁,这也存在矛盾。因此,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摸索、总结。
1.4工作人员消防意识薄弱
精神病人在住院期间往往故意按下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导致火灾报警系统频繁误报。随着此类情况的增多,医务人员、消防控制室工作人员逐渐产生麻痹思想,认为楼层火灾显示盘和火灾报警控制器发出的火警警报声都是病人误按造成的,因此往往只是对报警系统进行消音,没有对报警信号及时确认。这就如同“狼来了”的故事一样,医院绝大多数火警都是由于此类原因造成的误报,但如果工作人员始终不去仔细查看火情,一旦真的发生火灾,就失去最宝贵的灭火时机,容易酿成大的火灾事故。
1.5因精神病人的危险行为引起的火灾隐患
癔症病人的情感色彩鲜明,以自我为中心,经常不听医务人员劝阻,可因擅自在病房内抽烟而点燃床单、被褥引发火情。癔症病人常可利用其控制行为,影响工作人员或病友,利用藏匿的打火机或其他火源引起火灾的发生,以达到其破坏目的。
2对策
2.1加强对精神病人的护理,减少损坏消防设施的事件发生
精神疾病的临床特点表现为:病人整个心理过程发生紊乱。因此,应针对病人的精神状态,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对于反复按下手动火灾报警按钮或撕毁消防标识的强迫症状病人,护理人员要通过与病人的交往,理解病人的内心体验以及情感问题对强迫动作的影响,说明强迫动作是可以克服的,并与病人共同商定安排行为矫正的方案,提出初步要求,逐项完成。对于因幻觉状态而取出灭火器或打开消防栓进行灭火的病人,要组织病人参加病房的集体活动,以转移其注意力,防止病人在独处时易出现幻觉状态,当幻觉出现时,要恰当地引导病人,核实真情,缓和病人情绪。对于兴奋状态病人破坏消防设施,利用灭火器、消防水枪等消防设施攻击他人的情况,要将重症病人安置在环境安静,或单间病室,以免病人相互干扰,加重其兴奋性;注意防止噪音,使病人有安全感,缓和激动情绪;控制病人的活动范围,密切观察可能发生冲动行为的先兆;如病人发生攻击性行为,护理人员切不可硬性阻拦病人的冲动行为,要转移病人注意力,必要时,应协同在班人员进行护理。抑郁状态病人观念消极,可出现利用消防设施自杀的情况,此类病人应安置在重症监护病室,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病人的言语、动作、行为,以及非语言的情感反应,保证病人的安全,严防自杀。
2.2组织力量协助特殊精神病人应急疏散
对于完全丧失逃生自救能力、拒绝逃生或干扰应急疏散的精神病人,医院在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时,应该予以充分考虑,组织特殊力量对此类病人进行疏散。对于完全丧失逃生自救能力的病人,疏散引导组应安排骨干力量,四人一组,用担架或轮椅分批次将病人护送至安全区域;对于拒绝逃生或干扰应急疏散的病人,医务人员应告知其危险性,若病人仍不听劝阻,保卫人员应积极配合医务人员对其采取强制措施,用约束带将病人进行控制,用担架将其抬离到安全区域。
2.3减少消防设施的设置与精神病人安全性的矛盾
首先,精神病专科医院的室内消火栓箱不能用玻璃等易碎材料制作箱门,应采用薄木板,并且在箱外加上挂锁。此举既能防止精神病人砸碎玻璃箱门,利用碎玻璃、水带、水枪自杀或攻击他人,也可在火灾发生后砸开薄木板做的消火栓箱门,争取灭火时间。其次,灭火器应由每个楼层的消防责任人进行统一管理,门诊大厅的灭火器可分别放置在导医台、收费室、药房内;病房的灭火器可放置在护士站、医生办公室内;药库、中心供氧室、配电房等防火重点部位应配备灭火器;其他区域的灭火器应放置在走道。最后,为防止精神病人外逃,封闭病房的疏散门只能上锁,但钥匙应指定由病区内消防巡视员管理;病房要定期开展应急疏散演练,确保火灾发生时能迅速开启疏散门。
2.4开展消防宣教,增强医、患人员消防安全意识
我国于2009年6月1日实施的《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规定》中要求,各单位应当根据本单位的特点,建立健全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制度,明确机构和人员,保障教育培训工作经费,按照规定对职工进行消防安全教育培训[3]。针对工作人员因频繁误报火警而产生消防安全麻痹思想,医院要按照精神病区特点和预案进行演练和疏散,既要有理论教学,又要动手操作,促使工作人员了解火灾报警系统的重要性,让科室人员对火灾预防与扑救有一个全新的认知和体验,不断提升员工的自防自救能力[4]。此外,医务人员要对精神病人进行消防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将按下手动火灾报警按钮造成的严重后果告知病人,针对强迫状态的病人可采取行为矫正疗法予以治疗。
2.5加强病房内危险物品的管理,防止火灾发生
新病人入院和请假出院病人返院时携带的个人用品,护理人员都要仔细查看,有无携带和暗藏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严防带进病房。病人外出活动或探视返回病房时,护理人员要注意,严格把关。探视病人应在指定地点进行,并向家属宣传探视注意事项,严防将打火机等火源交与病人。护理人员应做好防火巡查工作,填写巡查记录,及时发现火情。病人吸烟应在指定地点进行,护理人员应严防病人在病室内或床上吸烟,防止失火或烧伤病人。
总之,精神病专科医院收治的精神病人属于特殊的弱势群体,火灾危险性相对较大,面临的问题也有其特殊性、复杂性。因此,精神病专科医院的消防安全工作要从制度上、硬件上、管理上、教育培训上下功夫,消防管理部门要与临床科室就防火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多沟通、多交流,努力减少各种不安全因素,确保医院的消防安全。
参考文献
[1]冯小山.大型综合性医院消防安全管理现状问题与对策[J].现代医院,2011,11(5):1-4.
[2]沈渔邨.精神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030.
篇4
【关键词】住院精神病人;心理护理;护患关系
精神病患者的异常行为常常被人误解,受人歧视, 思想压力增大而导致自杀、自伤及伤人事件的不断发生,因而做好住院精神病人的心理护理及其重要。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以科学的态度、真诚的感情、良好的行为举止、温文尔雅的语言使病人逐渐改变消极的心理状态,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的医护行为[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3月~2010年7月在某医院收治的精神病患者200例,年龄22~64岁,平均41.8岁。
1.2住院精神病人心理护理
(1)尊重病人的人格与权利是前提。由于社会上旧的观念和偏见,使精神病患者倍受冷淡和歧视,再加上精神病患者的复发率较高,且病程较长,多次反复住院,给家庭带来极大的痛苦和经济负担,使某些家庭对病人产生厌烦心理,单位和社区对反复住院的精神病患者也产生了惧怕和淡漠而疏远了病人,使病人有孤独、自卑、消极等情绪。因此我们护理人员应理解同情精神病患者,尊重精神病患者,同时在全社会广泛宣传精神卫生知识,消除社会的歧视与偏见,给精神病患者多一点关爱,让他们感到暖和而增加康复的信心[2]。
(2)细化护理工作流程, 融洽护患关系:做到进入病房前要敲门、临走时关门。病人出院时,及时送到医院大门口。每次晨会后,护士长带领护士进病房道早安,巡视病房。 护士巡视病房就向亲友探视一样,与患者沟通观察病情,了解患者情绪,同时也与患者家属寒暄。护士在招呼患者时都礼貌地用尊称[3],不准把患者的床号当作患者的代号称呼。护士给患者做任何一项医疗处理时都要向患者解释清楚。在每个服务细节体现对患者的关爱和尊敬,使护士与患者之间建立了一种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关系。干预组156例患者均与医护人员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4]。
(3)针对疾病和患者进行交流:通过与病人交谈,使病人了解诊断、治疗、及预后的有关情况,帮助病人认识疾病,指导心理康复。如酒精中毒所致精神障碍的病人,此类病人康复期的心理活动是复杂的,一方面对过去酗酒悔恨万分;另一方面又挡不住酒的诱惑,同时更担心回归社会后家庭、经济问题,工作安排问题。护理人员应分析病人的心理状态,给予安慰和指导,使其从不安、烦闷、抑郁等情绪中解脱出来,并对其加强科普宣教,使病人深刻地认识到机体的有害影响而坚定戒酒。
(4)搞好精神病患者的室内及户外活动是保障:由于精神病患者的非凡性,所以在治理上大多是封闭式治理,这种治理对病人来说有“监狱”的感觉,并且病人活动空间狭小,轻易使病人产生急躁情绪,从心理上不易接受。加上病人与家人长期分离,思念之情油然而生,使大多数病人拒绝住院治疗,甚至产生出走行为。因此,改善病人住院环境,搞好病人室内及户外活动极为重要。
1.3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士标准差表示,同期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
2 结果
表1人性化护理疗效
3 讨论
(1)200例精神病患者经过上诉心理护理之后,显效(症状较治疗前明显减轻)166例(83%),有效(症状有所减轻)28例(14%),无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无改善)6例(3%),总有效率97%。可见该医院精神病患者的心理护理效果良好。(2)总之,要关心精神病患者的心理问题,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及时解释和疏导患者的心理问题,尽量减少对患者的不良刺激和稳定他们的情绪。坚持服药是预防复发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长期服药的患者,我们要告知患者坚持服药的重要性和服药注意事项,告知家属要密切观察患者服药情况,定期督促患者复查。对于有躯体合并症、障碍、情感障碍等问题,我们采取精神支持疗法,给予解释、指导、鼓励、保证,给以相应的心理护理,以缓解其心理负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冬梅, 王海英, 稽迎春. 住院精神病患者自杀因素分析与护理干预措施[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11):112-114.
[2] 郑莉, 徐敏秀. 住院精神病患者服药不依从因素分析[J]. 中国医药导报, 2006,(11):141-143.
[3] 杨颖, 刁俊荣. 住院精神病患者219例次攻击行为的特点及护理干预[J]. 中国护理管理, 2006,(12):156-158.
篇5
【关键词】精神病人;健康教育;心理状态。
护理健康教育是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主要由护士执行的,针对病人或健康人群所开展的具有护理特色的健康教育活动,它主要是为患者提供必要的医疗护理知识,指导促进疾病复发和预防疾病发作的有关知识,疾病发作作为一种慢性易复发的疾病,病人在发作期间,缺乏自知力,自我反省能力和自制力,思维,情感,行为方面也存在着异常,此期,很难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在精神病人的预后中,有三分之一的病人情况恶化,走向衰退和精神残疾,对这部分病人和健康教育也存在着很大的困难,这就使得这一特殊疾病人群的健康教育,很大一部分应在病人家属方面进行实施。
1 住院期间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
1.1 封闭病房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精神病人由于症状支配常表现为兴奋,少眠,伤人,毁物,自杀,自伤,他杀等过激行为,社会危害性较大,所以有相当一部分病人必须住在封闭病房内,一部分患者家属表现为紧张,恐慌,又存在着一定份额的自感内疚和疼爱心理,在这种心理的作用下,家属总想着探视患者。针对这种情况,首先工作人员应做到仪表端正,态度和蔼,真诚的对待教育所提的各种问题,合理要求尽可能满足,为下一步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其次让家属了解疾病的性质,发生发展过程及临床特点和症状表现,消除其紧张心理,让家属理解过频探望和照顾病人会导致病人病情加重,当病情稳定时探视,才能诱导病人安心住院,配合治疗,同时,指导家属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支持,避免对其过分迁就,溺爱或训斥,责备等。还有一部分患者家属对病人较冷淡,抱怨,这主要是由于精神疾病复发率高,损害性大,给家庭造成的经济负担过重引起,护理人员应针对对疾病的特点,主要在促进康复,缩短病程,预防复发方面进行宣教,切实帮助家属解决后顾之忧。
1.2 开放病房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精神科陪伴人员承担着患者的部分监护任务,在患者自知力丧失或缺损的情况下,护士必须加强与陪伴人员的沟通,提高其防范意外的警惕性,建立和谐,互动,信任的护患关系,从而提高患者的依从性,防范护患纠纷,促进患者健康,可采用讲解,印发健康教育手册等多种形式让家属了解精神疾病的相关护理知识,药物副反应的观察与处理,如何与患者沟通等,帮助陪伴人员制定具体的行为干预措施:如指导陪伴人员帮助患者制定作息时间表并督促执行;特殊行为的干预;指导陪伴人员利用心理学知识正确使用强化法及消退法[1]。对患者行为进行干预。
2 出院后对家属进行健康教育
对精神病人家属实施健康教育不能一蹴而就,要有计划地进行系统性教育,精神疾病由于其特殊性,服药时间一般较长,部分患者甚至终身服药,因此,健康教育性工作不是一次性工作,应是一个追踪的过程[2]。护理人员不仅要做好患者住院期间家属的健康教育,也要坚强出院后的随治教育,巩固治疗效果。
2.1 首次发病患者家属他们对、精神疾病知识了解不够,对监护缺乏足够的认识,每月由一名医师和主管护师到患者加重或以电话联系的方式进行家庭健康教育一次,每次0.5小时,主要内容:(1)耐心解答患者家属的提问,帮助其学会处理和应对因为疾病造成的各种生活困难,减少心理压力,对患者的安全康复提供针对性指导。(2)向家属讲解药物的不良反应,复发先兆及应对方法。(3)妥善保管好家庭中的精神药物,定时按置给病人服药,并注意病人是否服下,严防超量服用抗精神病药物自杀行为的发生。
2.2 多次住院患者家属许多家庭都不堪人力,物力及经济的负担,精神病人家属因长期与病人相处,所以受影响较重。表现在家庭物质生活低,生活事件多,娱乐活动少,可存在心理障碍,生活满意度低,针对这种情况除了做好上述的健康教育外,还要指导家属树立生活信心,改善心理状态,采取积极的生活态度,改善生活质量。
2.3 衰退和精神残疾患者家属大部分家属存在厌烦情绪,以冷漠,甚至旁若无人的态度对待患者,此时,做好家属工作的同时,做好社区和工作单位有关人员的教育工作,使他们接纳病人,并多与沟通,给予感情支持,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总之,对精神病人家属的健康教育,对精神病人的治疗,转归及预后复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提高病人治疗的依从性,缩短病程,减少复发,改善病人的心理状态,从而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 老年精神科; 实施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 R19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5-268-01
随着我国老龄化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患上精神疾病。据统计我院老年精神科从2004年至2009年,由四十几个住院老年精神病人增加到一百四十多个病人,增长率达67%。而老年病人除了患有精神疾病外大多伴有心、脑、血管等多种疾病,病情复杂变化快,很易发生意外。因此怎样抓好老年精神科的安全管理,是我们护理工作的核心,是减少差错和护理纠纷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是摆在精神科管理者面前刻不容缓的任务。现将在老年精神科从事护理管理工作,对老年精神病人实施安全管理,谈几点体会供探讨。
1 强化安全管理、提高护理人员安全意识
1.1 安全是护理工作的核心,要想搞好老年精神科安全管理。首
先加强护理人员安全意识培训,尤其是新分配的护士及年轻护士,工作时间短,缺乏临床经验。除了进行岗前安全意识培训外,平时注重对她们进行职业安全教育。结合科内发生的安全问题组织讨论、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减少不安全意外的发生。
1.2 安全意外的防范 我科收治的老年精神病人平均年龄在70岁以上,大多病人思维混乱、记忆障碍、情绪激动、哭闹、打人、随地大小便,加上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出现药物副作用如步态不稳等,更易发生跌倒、摔伤。给护理带来的难度大,为了减少安全意外,加强巡视病房、严密观察病情,床旁挂醒目的防意外标示等设施,经过有效的管理,科室无重大安全意外发生。
2 建立建全各种安全管理制度
2.1 制度是我们护理工作的保障,违反或疏漏制度中的任何一项都有可能引发安全隐患,结合本科的特点制订具体的安全管理考核细则,并落实到每个人。每周对责任护士及护工进行安全检查,每月作一次安全评比,安全管理好的给与表扬,差者批评教育并与考核挂勾。
2.2 对科内护理人员采取多种形式强化安全管理意识,使她们转变观念,由被动管理转为主动参与管理。
3 病区安全管理
3.1病区环境管理 病房地面随时保持清洁、干燥,厕所、洗手间应有防滑措施,门窗、电线及开关定期检查,有损坏及时维修处理。
3.2 危险物品的管理 新入病人要仔细检查,每天晨间护理对床垫及床头柜进行检查,发现危险物品及时收缴,床单元尽量简单化。
3.3 病人的安全管理
3.3.1 具有冲动伤人、激惹躁动的老年病人,防止伤及其他病员,争得家属同意给与保护性约束,并注意约束部位的观察和管理。
3.3.2 长期卧床病人,加强翻身、拍背、擦洗、更换、观察,防止压疮及坠床等意外。
4 护士长在科室应作好表帅作用,树立全局观念
护士长是科室的领导者,也是安全管理的执行者、督促者,病房的安全管理好与坏,与护士长的管理密切相关。因此对科室的安全管理要做到心中有数,随时加强检查、督促,严格把关,发现问题及时与相关部门协调解决,不留如何安全隐患。
5 作好节假日的探视管理
篇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377-01
近年来,精神卫生已经成为公共卫生问题,流浪精神病人给社会带来安全隐患更是成为较突出的社会问题。由于流浪精神病人的特殊性,医院在收治该群体的过程中的也存在极大的风险和法律责任。国内医患纠纷呈上升趋势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这给医院管理带来了新的课题和思索[1]。本病区是专门收治由“110”警察及救助站工作人员送来的流浪精神人。从2004年3月自制了流浪精神病人交接单应用于临床工作,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1 设计格式
1.1 病人情况
姓名________________性别________________年龄________________
有效证件及号码________________住址________________联系人及电话________________
送本院治疗缘由________________
1.2 送治方情况
送治单位________________送交人员姓名(警号)________________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
入院处理意见治疗后处理意见
1.3 物品移交清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移交人:________________承接人: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
签收人: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
2 应 用
“110”警察或救助站工作人员病人入院时,当班护士与送治人员共同清点病人随身物品,由送治人员根据交接单的项目逐项填写完整,护士核对无误,双方签名确认并注明移交日期。在病人出院时,由病人及家属(有家属在场的)核对交接单的内容,无异议,护士将物品清点归还病人,病人和家属签名确认。此交接单存放于病历中,病人出院,随出院病历归档。
3 优 点
3.1 病人入院信息一目了然 从病人情况栏一眼便能直观地了解到病人入院时的一般资料。
3.2 有效地减少了医患之间的纠纷,规避法律风险
3.2.1 交接单是由警察或救助站工作人员填写,通过送治方情况栏,可以清楚的知道送病人入院的具体人员,一旦病人或家属对病人为何会被强制治疗有异议,可以直接联系警察询问,有助于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3.2.2 精神病患者在发病期间其认知能力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或丧失,在法律上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2]。而且病人往往不能认识自身疾病而拒绝治疗[3]。病人发病需要进行治疗,家属又无法联系上,有了“入院处理意见”,可以最大限度的规避了医院对病人强制治疗带来的纠纷。
3.2.3 大部分病人经过治疗精神症状缓解后,能清晰说出家人的联系方式,是否与家属联系让家属直接来院带病人出院,警察会在“治疗后处理意见”有详细交代,因为有个别病人,有未了的案件警察需带回处理,为警察办案提供方便。
3.2.4 物品移交清单要求警察对病人需移交物品进行详细、客观的登记如:物品的名称、数量、型号、卡号、钱的金额、首饰要登记颜色不判断性质,物品是否完好等等。这样有效地避免医患之间因患者随身物品遗失引起的争议,如:有的病人自称入院时带有几千元或是有许多值钱物品(实际并没有),但家属听信于病人便向医院索要,有了“物品移交清单”可以规避医患之间不必要的纠纷。
参考文献
[1] 熊应菊,熊启艳.精神病院护理纠纷发生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10):70-71.
篇8
【关键词】精神科护理; 素质
【中图分类号】R19【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7-8231(2011)04-0079-01
1 具备健康的身体素质
精神病人由于受精神症状的支配,可能出现冲动伤人、外跑或毁物等行为,护士每天工作中面对众多的精神病人,在进行各项护理工作的同时,还要保持警惕性,防备病人突然的冲动行为,因此护士要有足够的体力应对突发事件。只有具备健康的身体条件,才能有充沛的精力正确有效地去应对和处理工作中的各种问题,护理工作才能更好的完成。
2了解病人的心理需要,与病人建立和谐护患关系
2.1 护士应了解病人的多种需要,不同病种以及疾病的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心理需要。病人有共同的需要,也有个体化的需要。特别是对病人病史中的隐私和病情应做保密,绝不允许作为嘲笑的话题。如神经症、反应性精神病、焦虑抑郁状态的病人均存在需要被承认、被尊重,他们往往容易强调自己的躯体不适感和主观要求,反复描述自己的内心体验,表现焦虑不安,纠缠医护人员,以此得到医生和护士的注意、接纳、承认和支持。此时护士要关心和体贴病人的心理需要和疾病的痛苦,耐心倾听病人的倾诉并与病人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使病人对护士有亲切感和信赖感。
2.2 恢复阶段的病人,由于错误地认为得了精神病不光彩,被人瞧不起,无社会地位,并担心今后复发、遗传等问题,此时病人常产生自卑和轻生观念,护士绝不能忽视病人此阶段的心理状态和需要,应及时给予正确的疏导,使病人能正确认识自己的疾病是可以治愈的,消除各种顾虑,树立正确人生观,同时做好家属的宣教工作,杜绝意外发生。
3 敏锐的观察力,防范意外事件的发生
3.1精神病患者具有特殊性,精神科意外事件防不胜防,这就要求精神科护士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善于从病人的言行、姿态、表情、延伸等方面去发现问题,并能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是精神科护士必须具备的能力,它体现在整个护理过程中,其中很重要的技能是观察病人的病情及心理活动。如精神科一级护理中的三防病人(自杀、自伤、冲动毁物、逃跑)护士必须做到坚守岗位,定时巡回,对重点病人心中有数,及时发现和杜绝可能发生的各种安全隐患。
3.2 又如高度兴奋躁动病人或长时间呈木僵状态病人,其精神症状掩盖了躯体症状,加之病人缺乏主动描述不适体验,易造成躯体合并症而误诊或漏诊,如护士具有良好的医德素质,精湛的业务技术水平以及敏锐的洞察力,就能及早发现病情变化杜绝差错或事故发生。
4 尊重病人的人格与权利,对病人一视同仁
精神病人由于缺乏对疾病的认识,以及住院后出现新旧角色的冲突,常常不能配合治疗,如拒绝服药或藏药、毁物自伤等一些行为。此外,在护理时,除病情和治疗的特殊需要,应慎用约束。要维护病人的尊严,保护病人心理上的安全感,并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无论病人的社会地位高低、收入多少、关系亲疏都应一视同仁,享受同等护理待遇。对病人提出的合理要求尽力满足,对其不合理要求要耐心的讲明道理。
精神科护士绝大部分工作时间和知、情、意障碍的精神病人在一起,接触密切,工作难度大,而且常遇到病人的病态辱骂或人格污辱,护士能准确对待和处理,使自己在工作中维护正常的心理平衡,促进病人的康复,这充分体现了精神科护士高尚的职业道德及耐心与容忍的心理品质。3.7购买可靠度高的医疗设备。有人会疑惑这跟节约医疗设备维修成本有什么关系,如果购买的设备高度可靠,那么故障率就低,没有故障,又何来维修呢?购买可靠度高的医疗设备,不仅可以降低维修的成本,而且能更好地满足医疗服务的需要。
3.8重视医疗设备的保修合同。社会竞争,致使很多科技产品的生产商,都在售后服务方面加强了力度。医院在购买设备时,须签订保修协议,使医疗设备的维修得到专业保障,从而节约维修成本。
4结束语
医院内部医疗设备维修成本管理研究,目的是通过优化医疗设备维修成本的管理,节约维修成本,有利于促使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黄煌镜, 胡志, 卢晶.医疗内部医疗设备维修成本管理初探[J].中国医疗设备,2010(08)
[2]李鹤红.浅谈医院内部设备维修审计[J].现代医院,2005(12)
[3]何贞.谈医疗设备成本效益分析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J].左江医学杂志,2009(37)
篇9
【摘要】本文全面阐述老年精神障碍患者出院后的家庭康复护理,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复发。
【关键词】老年精神障碍患者;家庭;护理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人均寿命的延长,老年人比例不断增加,老年精神病患者也在不断的增加。老年精神病人的康复护理越来越受到精神卫生工作者的重视。随着“四二一”社会家庭模式的出现,老年精神病人在家中的管理较为困难,如何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减少复发,现将老年精神病人家庭康复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1 出院指导
1.1 饮食 保持每天进食适量蔬菜水果,不给病人吃易发生危险的食物,不给病人随意进补,不给病人食用刺激性食物,注意进食时的安全,防止噎食、窒息发生。
1.2 睡眠 合理安排休息时间,病人睡的床铺要增加挡板,以防坠床,出现骨折。按时起床,按时睡觉,白天尽可能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和社会活动,睡前禁饮咖啡、茶等刺激性食物。
1.3 个人卫生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争取自己料理个人卫生,做到不吸烟,不喝酒。
1.4 观察病情 注意病人在家庭和工作中的各种表现,注意病人情绪变化,注意病情复发的早期迹象。如拒服药物,睡眠改变,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及出现某些精神症状,应及时就治,同时注意躯体疾病的变化。
1.5 心理自我调节 多与社会接触交往,保持正常乐观情绪,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1.6 维持用药
1.6.1 维持用药的时间 对首次治疗的痊愈出院病人,一般维持用药2~3年,反复发作疗效欠佳的病人,维持用药的时间更长,少数病人需终生用药[1]。
1.6.2 维持用药剂量 有效治疗量的1/4~1/2。
1.6.3 维持用药注意事项 用药期间不能随意减药或增药。防止病人大量一次性吞服,家庭应注意观察药物的副反应。如大便干结、锥体外系症状、肝功能变化和白细胞减少应及时就医。
2 定期对出院病人进行随访
对家属讲解有关老年精神障碍的知识及继续接受药物治疗的必要性,介绍可能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及应对方法,并积极邀请家属参与病人康复教育,要求家属应妥善保存好药物及注意事项,降低疾病复发。
3 家庭护理干预
3.1 提供有关精神病的基本知识 结合病人的诊断,介绍病人可能出现的症状,帮助家属了解精神症状的特点,对病人的怪异言行正确地对待,消除家属对疾病的不正确认识,在病人由于精神症状出现的特殊情况时,能心中有数正确处理。
3.2 心理护理 与家属共同掌握病人的心理状态变化。如悲观、抑郁、自暴自弃等,根据病人的具体问题对家属及病人进行深入的心里指导,以纠正病人的不良心理状态,最大限度减少对病人的心理刺激,有利于病人的康复。
3.3 积极调整病人与家庭人员之间的关系,介绍如何观察病人言行,同时进一步分析是否疾病所致,是家属能够理解和体谅病人的异常表现,减少由于病人病态言行导致家属的怨恨、愤怒和不满。改进同病人的应对技巧,更好的接触照顾病人,提高病人的照料水平,改善家庭氛围。
3.4 提高抗精神病药物的治疗常规 说明维持治疗的必要性、药物副反应及药物对身体的影响等知识,消除病人及家属对抗精神病药物的应用顾虑,认真执行药物维持治疗方案。
3.5 躯体疾病的治疗和护理 老年精神病患者往往常伴发躯体疾患,在做好心理护理的同时应积极治疗躯体疾患,使患者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对精神疾患的恢复也有帮助。
篇10
1. 健康宣教:我科多收治流浪精神病人,来自农村者居多,卫生知识缺乏。我们采用通俗易懂的方法讲解经期生理卫生及精神卫生知识。特别是恢复期的病人,精神症状得到控制,自知力恢复,而经期以心理情绪症状(焦虑、紧张、抑郁)为主,她们渴望了解经期卫生知识及精神疾病防治知识,此时给予适当的健康宣教,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 注重心理护理:注意关心体贴病人, 主动与病人进行交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采取不同的语言技巧和行为调控去解决病人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对焦虑明显者可考虑使用抗焦虑或镇静药物,或暗示治疗,帮助其纠正焦虑心理,使病人保持良好的心态。对月经初潮的少女,给予母亲般的关怀,向她们说明月经来潮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是进入青春期的标志。使她们消除顾虑,更好地配合治疗。
3. 安全护理:经期病人精神症状(言语幻听、被害及嫉妒妄想等)丰富,临床常表现为行为紊乱明显,兴奋躁动,易出现冲动伤人、外跑等,甚至出现消极悲观、企图自杀等行为。这不仅扰乱病房秩序,也危及病人生命安全,应迅速采取措施,控制兴奋状态,保护病人的安全。要用温和可亲的态度对待病人,避免一切可能激惹病人的因素;对极度紊乱和兴奋躁动者暂时给予保护约束,作相应的处理;对严重消极,企图自杀的病人,做到重点防范。服药时要仔细检查口腔,防止病人藏药或将药物蓄积一次吞服而出现意外;同时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加强危险物品和环境安全的管理,定期进行个人安全及环境安全检查,避免意外。
4. 开展各种有益的文体活动。组织她们看报纸、看电视、打扑克、听音乐以及帮助病房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体力劳动, 分散她们的注意力, 丰富生活内容,使她们能心情愉快地进行治疗、休养。
5.做好基础护理,协助料理个人卫生,保持会清洁;注意保暖,避免着凉;及时更换弄脏的衣物及被褥,保持床单位的清洁干燥。同时提供营养丰富的食物,摄入足够的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多喝开水,对拒食的病人要耐心劝食及喂食,必要时给予鼻饲或静脉补充营养,以提高机体抵抗力。
6. 我院有自制的病人月经期观察量表,可动态监测每位病人的月经来潮情况,对易引起病情波动的患者,我们及时与主管医生联系,并根据病情变化在月经来临之前适当增加药物剂量,月经过后适当减少剂量,进行动态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