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的理解范文
时间:2023-08-03 17:30: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素质教育的理解,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素质 素质教育 含义 基本内容 特征
一、素质教育的含义
为了更好地理解什么是素质教育,首先要知道什么是素质。素质,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在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身心特征及其基本品质结构,又称为素养。由此可见,素质是以一定的知识为基础,通过后天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将知识内化和升华成一种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因此,构成人才的基本要素应该概括为知识、能力、素质三大要素,这三大要素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知识是素质形成和提高的前提和基础,没有相应的知识武装,就不可能内化和升华为更高的心理品格,这就要求学生除了具备专业知识外,还应该具备人文、社会、自然科学等全面的知识,特别是“为人”“做人”的知识;能力是素质的一种外在表现,从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出发,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他人共处、共事、合作,即“做人”的能力;素质与知识、能力密切相关,但素质是更深层次的东西,素质提高的过程也更加复杂,所以要更加注重受教育者的体验、内化过程,为此应该更加注重实践,仅仅是表层知识的灌输和简单的说教无益于素质的提高。
关于素质教育的含义,国家教委作了明确解释:“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简而言之,以提高人才素质作为重要内容和目的的教育就是素质教育。
二、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
由以上内容可知,只有将做事与做人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既学会做事,又学会做人,才能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为此,素质教育的内容应该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科学文化素质教育、身心素质教育、能力素质教育四个方面。
思想道德素质主要包括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政治观点、思想观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道德意识、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的教育,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以及道德评价和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法律知识、法律意识和法律行为的教育,运用所学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科学文化素质主要指大学生的专业素质和非专业文化素质。专业素质是指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科学的思想与方法、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知识融会贯通能力。非专业文化素质主要是人文科学知识,包括文学、历史学、社会学、政治学、哲学、艺术审美等。科学文化素质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本学科、本专业的知识教育,进行各种社会科学及人文知识的教育,促进学生智力的开发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身心素质包括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的健康状态以及社会适应能力。.身心素质教育是对学生进行体育知识、技能的教育,良好的自我健身习惯的培养,树立“全民健身”和“终身锻炼”的体育新理念,培育学生“自尊自爱、自立自强、开拓进取、坚毅勇敢”等良好的心理品质。
能力素质主要包括技术技能水平、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学生的这些能力主要反映在:职业能力培训的情况以及职业资格证书的取得;普通话语言水平、外国语语言水平、计算机技术水平、非专业艺术文化素质水平;大型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或策划能力与水平;教育类竞赛、比赛的参与及获奖情况等;科技类的挑战杯、创业杯、创新杯、软件设计大赛、科技论文获奖及创业实绩等;文化类的摄影、书画比赛、艺术设计比赛或人文社科论文、调研报告获奖等等。能力素质教育可以使学生将课堂、校园与社会进行很好的对接,大大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已越来越受到学生和学校的高度重视。
素质教育的这四个方面既相互区别,又彼此联系。其中,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是核心,是灵魂,是统帅,它指导着其他四个方面;科学文化素质教育为其他几种素质的提高提供智力基础;科学文化素质教育和能力素质教育的提高又可以共同促进思想道德素质和身心素质的培养,对一个人形成高尚的品格、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具有重要的能动作用。同时,优秀的科学文化素质、身心素质和能力素质又对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这四种素质教育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三、素质教育的特征
第一,全体性。《教育法》规定公民“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受教育机会平等是国家法律规定的一项基本教育方针。因此,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有机会接受教育、有机会得到发展。素质教育当然是面向全体学生、为了全体学生开展的教育。
第二,全面性。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这是党的教育方针的核心部分。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品德高尚、身心健康、知识丰富、学有专长、思路宽广、实践能力强,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劳动、学会创造、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当然,全面发展不等于平均发展,而是和谐的全面发展。
第三,主体性。人的个性是千差万别的,社会也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是为了使有不同天赋和爱好的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除了统一的基础课程外,通过各种教育方式给予他们能发挥天赋和爱好的空间和时间,从而在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同时,也有利于满足社会发展的各种需求。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思想素质;三结合;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3-092-01
所谓“三结合”教育,即“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学校要主动同家长及社会各个方面合作,使三方面的教育互为补充,形成合力”。
一、“三结合”教育的基本特征
1、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既有共同的教育目标,又有各自的个性优势功能。它们的共同之处在于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人才,其个性则表现为:学校――好学生,家庭――好孩子,社会――好公民。从优势功能上讲,学校教育具有理论系统性、群体竞争性、科学艺术性和形式规范性,它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有层次、有序列通过规范化、多样化、情趣化的方式方法,面向全体学生施教的。家庭教育的优势则表现为亲切感人,及时具体,持久面广。社会教育的优势则体现了空间广阔、绚丽多彩、人际广泛与贴近实际的特点。特别是它的“实践性”更是学校、家庭所不及的。
2、三者教育的功能又存在明显缺点。从学校教育来看,视野有限,容易脱离社会实际;针对性差,不利因人制宜,使活动与效益混淆了具体性。家庭教育则出现家教效益不等现象,家教方法相对简单化,单一化,家教目标的不集中和时空的有限性,直接影响了家教效果。至于社会教育,其积极消极影响并存,且消极影响的腐蚀力、诱惑力之大,使幼稚的受教育者根本无力抗拒,无疑是社会教育的一个难题。
3、学校教育是主导,家庭教育是基础,社会教育是延伸。它们是一个紧密联系,又各自独立的有机系统,家庭与社会教育又是学校教育的主要保证。若偏废其一,学校教育的“主导”功能必然会出现危机。
二、“三结合”教育目前状况
1、学校教育是短期教育,强化不力,不能使学生的某种思想行为达到“定型”水平。这样就为学生的可塑造性提供了一定的客观条件基础。本可通过“三结合”教育的强化互补,使其走向成熟发展,但因没有优化组合,受到的却是消极的刺激,于是学生的思想素质难以提高。
2、学生缺乏对实际问题的健全判断。学生能力低下,学校教育不佳,加上社会消极干扰,因此学生无所适从,盲目随行,行为多变。
3、社会与部分家庭存在的具体力度的消极影响与诱惑,是引发学生品德、行为多变的重要因素。在农村贫苦地区,“留守儿童”约占百分之五、六十,他们的生活、学习、思想状况令人担忧。网络的广泛应用也带来许多负面影响,许多青少年沉迷于网吧之中,加之社会与部分家庭存在的消极、腐败、丑恶现象在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他们的健康成长。中小学生的出走、犯罪等现象仍然是司空见惯之事。
综上所述,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其幼稚性、可塑造性强的一部分学生,则形成了一种口头“朝向性”―嘴上说的好;书面上的“欺骗性”―写检讨;行为上的“虚伪性”―校内外,家内外,言和行不一致。最终导致了学生思想素质教育的低效性与艰巨性。
三、“三结合”教育的优化组合方法
1、要依据青少年的年龄、心理特点,抓住当前社会实施爱国主义教育,构造和谐社会这个大好机遇,采取富有情趣和教育实效的方法,把学生的思想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要结合经常的思想教育实际和行为规范训练要求,认真做好“言行一致”教育;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特别是强化学生的明辨力、控制力和意志力。
2、要把社会教育法制化、国策化。国家可制定简单而有力的法律条文,要求全社会每个成员都必须依法监控,教育青少年成长,使青少年不论在何时何地都有一个良好的受教育机会;要以法制手段强化家庭教育,提高家庭教育效果,可由教育部门与有关社会组织创办专门的家长学校,让所有家长依法接受较系统的家教培训,成为合格的“家教教师”。
3、要扬长补短,整体互补,进一步优化“三结合”教育的系统功能。针对学校教育“脱离实际”问题,要通过参观、访问、旅游、实践网络等方式,让其充分联系实际,从而改进课堂教法,丰富学生的社会知识;针对学校教育“因人制宜”的不足,可通过家校联系、社校沟通补其之短。特别要建立典型后进生的教育计划或“联教档案”,实行全方位的有效监控;针对家教存在的问题,可通过“家长学校”、“家长说心”、“家长会议”、“家长报到”等方式,集中指导家教方法,借以实现家庭内部教育的合理效益;针对社会存在的消极影响与职责不明不实的问题,可通过法制手段与政府行为,予以强制完善,以求优化。
4、要全面提高教育者本身的思想业务素质,努力建设一支以教师为主体的思想素质教育工作队伍。要求教师必须履行既教书又要育人的天职,强化教师遵循新时期以“八荣八耻”为核心,构建和谐社会的工作规律、原则、方法,结合青少年的年龄、心理特点,科学地、自觉地创造性地搞好学校的思想素质教育,培养合格的社会人才。
参考文献:
[1] 勾振宇.关于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策略论析[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1(12).
[2] 刘贤利.试论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的结合[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7(2).
篇3
一、优化学习氛围,创设会话环境。
要使英语学习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语言环境是非常重要的,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一定要给学 生创设一个学英语用英语的环境,这个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所谓“硬环境”,就是在室内设置英语墙报 ,英文标语,英语画刊等,在室外,开办“英语角”,强化对各种物品的英语名称的识记,以此体现和强化一 种外语氛围;所谓“软环境”,就是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在课内外经常用英语进行会话。课堂上运用挂图, 投影片等创设情景,用英语看图说话,用英语扮演角色,用英语搞抢答赛,用英语进行思维和想象,最大限度 地创设会话环境,使学生学习英语有一种自我追求,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兴趣和动力。
二、优化教学内容,实践语言“内化”。
成功的英语教学不只是看一节课教了多少内容,最重要的是看学生练了多少,学会了多少,在实践中能用 多少,这种“学会”,“能用”就是“内化”,为此,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就要以此为目标优化教学内容,优 化教学手段,优化“识记——操练——运用”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成功 感。
要优化教学内容,就必须吃透教材,活化教材,使教材内容生活化,让学生感到书本语言和我们生活实践 贴得很近,对教学内容具有亲切感,进而产生浓厚的求知欲,强烈的进取欲,变被动吸取为主动探索,因此, 创造性地钻研教学内容,在利教、便学、易记上下功夫,在培养学生能力上下功夫,是切实有效地提高英语教 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优化教学手段,必须充分利用和创设情景,无论是语言情景、实物情景、声像情景都可以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听录音、看投影,角色对话等,让学生入情入景,努力使书本语言和实际运用统一起 来,使课堂教学在全方位多层次的活动中轻松愉快地进行。优化教学过程,必须把重点放在提高学生语言运用 的能力上。必须纠正从书本回到书本的一读二背的简单识记,而要从识记,操练向运用飞跃。要达到这样的目 标,必须使学生听、说、读、写四种技能得到全面发展,并能综合运用,必须通过强化训练,提高学生动脑、 动口、动手能力,坚持每天值日汇报,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比赛活动,如阅读、讲故事、唱歌、书法、简笔画 等,这是提高学生外语素质,实践外语“内化”的重要举措。
三、优化教学活动,提高运用能力。
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运用。在英语教学活动中,切忌死记硬背,而要千方百计强化语言运用能力的训练 。在训练中,我们要努力融知识性、趣味性、灵活性于一炉,追求最佳的表达效果。如训练造句能力,教师可 以先提问,“What are you going to be when you grow up?”学生根据各自的志愿作出不同的回答:“I am
going to be a teacher/a worker/an officer/a cleaner,etc.” 教者还可继续问:“why?”通过训练,学 生不但可以巩固已学词语,而且能学会根据语境变化,作出相应的反应,正确的应答,从而提高英语运用能力 。
再如,运用投影,创设问路情境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将静景变为动景,将书本语言变为交际语言。在 课堂上可以启发学生总结归纳有关问路的说法,再用投影片展示下列句子:(1)Excuse me , where’sthe ne arest...,please?(2)Is there a...near here?(3)Whichis the way to...,please?(4)How can I get
to ...,please?(5)Do you know the way to...,please?(6)Can you tell me the wayto...,please?( 7)Can you find the way to...?(8)I want to goto...?(9)I’m looking for...Where is it,do you k now?(10 )Ican’t find the way to...Can you tell me how to get to...,please?等及答语Walk al ong this road/street.It’s about...metersfrom nere. Take the first turning on the left/right...
篇4
关键词: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接受心理 影响因素 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a)-0243-01
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的影响因素
1.1 学校方面
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承担着向社会输送人才的重任。学校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形式直接影响着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开展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至关重要。然而,在大部分高校中,基础课和专业课占据了大量的课时,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课时少,而且往往只流于形式,并没有真正地融入正常的教学中。有些学校思想政治课的师资力量相当薄弱,老师上课时也是机械地传达信息,更多的是像复读机一遍又一遍地讲授知识。在这种客观环境下,面对枯燥的学习内容学生很难提起兴趣学习。这也直接导致了学生对思政课的可有可无,他们普遍认为学习思政课毫无作用,有的甚至极端的认为思政老师就是催眠师,思政课对自己根本没有任何意义。总而言之,学校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师资投入欠缺,使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大环境呈现萧条的状态,从而使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懈怠。
1.2 学生方面
经济的迅猛发展不仅给社会带来了福利,也带来了一些隐患。当代大学生就是一定程度素的受害者。很多大学生把接受教育都极端的“功利化”,只注重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训练,从来没有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的课堂上,学生们往往不是复习其他课程,就是看小说,丝毫没有学习思想政治课的主动性。
1.3 社会方面
社会上一些负面事件的夸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学习的心态。高校大学生正处于从青春期走向成熟期的关键阶段,他们的心智并不成熟,人生观还没有完全形成,很容易受到外界和环境的干扰。在信息高速传播的今天,网络、报刊等传播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认识世界和开阔眼界的主要渠道。他们在提升自己的同时,也同样在被一些错误的观念所侵蚀。尤其是一些无良媒体,把社会上一些负面现象不断地放大,大学生本来就比较容易冲动,心理素质也比较脆弱。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就容易产生极端的思想。他们往往只追求个性,对思想政治课堂上内容就更加排斥了。
2 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的对策分析
2.1 学校应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开展创造坚实条件
学校要提高思想认识,把思想政治教育课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即把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教育工作的生命线,健全组织建设,提高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质量,保证应有课时的进行,并加大师资投入。学校可以成立并健全思想政治教育领导机构,为这项课程的顺利进行制定合理的规划,并投入一定的资金组织思政老师进行培训和深造,最大限度地调动老师的积极性。
另外,学校应加强校园网、校园论坛的建设、管理和运用,构建功能完善的校园网络互动平台,为学生创造平等讨论和充分交流的空间,并设立网络运行专门机构,把网络作为了解大学生思想动态和关注热点的新渠道。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尽可能地通过新媒体与大学生加强互动。在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沟通交流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自己的学识和观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和解疑释惑,促使大学生进一步思考如何更好地肩负起青年一代的责任和使命。
2.2 授课老师应该全面提高,做好知识传递的桥梁
首先,思政老师要放下教书育人的架子,成为学生的朋友,真正的融入学生之中。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尊重老师,更愿意亲近老师,进而更愿意接受老师所讲的内容。
其次,学校的思政老师也要做到与时俱进,主动探索新的教育模式。旧的“满堂灌”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积极性,老师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并加以改善。这就要求老师在一开始就注重学生思想的引导。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热点增多、社会矛盾多发。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仍采用单向传播方式进行思想灌输,往往会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结果适得其反。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认真研究当前网络传播带来的新问题,变信息控制为思想引导,坚持理论结合实际的方法、辩证系统的方法,既深入阐释基本原理、又深入解剖典型案例,既讲清楚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又深入分析背景,讲清楚发展过程和来龙去脉,让学生学会运用的立场、观点、方法科学认识和对待当前的社会热点话题和敏感问题,学会科学、辩证、全面、理性地分析、思考、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另外,开放式教学的提出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开放式教学以追求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为目标,以知识传递为载体,凭借营造生动、科学、有效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成为教学中的主角。教学过程不再是老师机械地将知识传递给学生,而是合理地引导学生自己探索知识、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上,老师可以采取这样的方式,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生共同认知,共同掌握。这就大大增强了课堂的生动性,进而提高学习效果。
另外,学校和老师还应加强校内外的实践活动。在校内,老师可以通过组织主题班会、知识竞赛等方式让学生主动地探索知识;也可以通过播放相关影视资料、邀请相关专家演讲等形式让学生深入理解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实现课堂之外教学时提高思想政治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在校外,学校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亲身体会所学内容的真实感,从而明显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3 结语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高校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保障。新形势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以大学生的现实和发展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服务团结学生,关爱凝聚学生,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篇5
“科学素质”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公民要掌握必要的科学知识,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能够独立运用科学方法来处理科学问题。而科学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与年龄及心理成长息息相关,这也是心理学的学科特点。在科学学习过程中与心理学实验相结合是很必要的。
一、小学科学素质教育的拓展
小学科学素质教育指的是在小学科学学习过程中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形成端正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随着年龄的增长与知识的不断更新,在与时俱进的时代背景下,能够准确地掌握科学知识,树立科学思想,在日后的科技发展过程中,能够综合运用,具备科学技能,而不是简单地具备科学知识。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要有宏观的操控能力,整体把握“公民科学素质”的推进。
二、小学科学教育与心理学实验的结合实例分析
小学科学的前身是自然课,对照《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是培养国民科学素质的学科。注重科学探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启蒙阶段,到成熟阶段,从接触植物、动物再到整个自然界的生物,发展的变化符合学生的心理年龄,而心理学中,结合年龄特点等,与科学学习接轨,辨别科学知识中的真伪科学是有必要的。例如,在学习植物中,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对周围事物都能细心地观察,对掌握植物的特征保留已有的经验,所以,学习中能够唤起记忆,教育者应结合这一特征,应用经验心理学与经典心理学,大胆开拓学生的眼界,不拘泥于教材,为日后的植物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小学科学素质教育与心理学实验结合的前景发展前瞻
小学生对事物的喜好大多数取决于事物的表面,没有良好的科学规律性,学生虽然没有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但是在生活中能够不自觉地观察,生活中的注意力要比课堂上的注意力更春风化雨。教育者要把握这一特点,对客观事物分析时,使学生获得感知,例如,动物的特征,对动物的特征可以从兴趣出发,引导学生设计观察的顺序,从外部特征、生殖特点与对外界的反应能力等,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具备良好的心理状态,形成良好的科学习惯。小学科学课是集观察与实验于一体的综合学科,未来教育者在实施教学活动中,充分地利用心理学知识,是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必要的。
篇6
[关键词] 幼儿教师;心理素质;结构;探究
【中图分类号】 G6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12-187-1
幼儿教师素质的形成与培养,会对幼儿教育产生决定性作用。那么幼儿教师心理素质基本结构应该包含哪几方面呢,下面我们就来探讨这一问题。
一、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品质
幼儿教师的职业人格是作为幼教的基础,是其作为幼教的最基本资格,也是其最基本的精神面貌的体现。只有具备了职业人格,才可以成为教育中权利与义务的主体。一个教师的思想品质、道德情操、政治理想、为人处世及其表现出来的一切,都是其素质及人格的具体体现,也是其为人师表的基本品格。在进行幼儿教师过程中,教师的人格会被完整地呈现于孩子们面前,对孩子们性格、人格、心理素质的形成,都有着重要影响。一个孩子在幼儿时期,不见得要学会很多知识,但是,人格及其性格的塑造,将直接影响其后天的行为。因此,作为幼师,一个手势、一个动作对于孩子来说,都是不可抗拒和极其重要的。幼儿每天都与教师相处,形影不离,他们无论做什么,都有教师的直接参与和指导,在无形之中,教师对孩子履行着管理以及培养的责任。在孩子心理,老师不仅是权威的象征,也是无所不能的使者。孩子对老师的崇尚及崇信是父母、社会都不能及的。由于孩子有着超强的模仿力,他们不仅模仿老师的言行,也会与自己的言行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差距。因此,在孩子人格初步形成、逐步发展的关键时期,幼儿教师的施教过程都属于“无言之教”。它对孩子人格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幼儿教师的高尚的情操及道德品质,健全的人格、极高的个人修养对于孩子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二、具有积极创新精神和较强的科研能力
我国一直提倡素质教育,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就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要保证这一目标的实现,教师就要是创新型的。要具备这种创新型精神,首先要求教师对教育事业必须有一种执着与深爱精神,只有怀抱一种积极的态度,才会在教育过程中出现灵感的萌发,才会使得创造性思维在现实中出现。其次,作为创新性教师,要积极参与一些高挑战性活动,充满自信。最后,要保持意志力的顽强。很多具有创新型精神的教师,不仅自身具有很强的科研能力,而且也具有极高的创新精神。在教育或者科研中,不断实现自我创新,自我发展。善于使用科学的方法,并且可以灵活、创造性地运用到实践中。经过分析、总结,在教学中不断形成新的理论,运用实践进行改进,同时又对当前的工作进行指导。
三、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耐受挫折的能力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各种机遇与挑战并存。对于教育尤为如此,作为教师要如何调整心态,努力适应当前环境,克服面前种种阻力,也是当前的首要任务。
四、广泛的兴趣和合理的知识结构
兴趣是由于一种客观事物的存在而引起的良好情绪,是对客观事物的倾向性选择。由于客观事物的不断涌现,对孩子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不仅拓宽着孩子兴趣,也使得孩子面临的知识视野更为开阔,各种问题、各种想法层出不穷。因而,对教师的知识储备也提出了挑战。要求教师不仅要知识层面、视野层面过硬,也要素质过硬,业务技能过硬,不仅要通晓天文,也要熟知地理,不仅要面向书本,更要面向儿童。教师不仅要关注自己知识视野的拓宽,也要在不断关注儿童的成长。时刻了解他们的需要,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要积极探索,要了解他们,呵护他们,深刻体会儿童的表达及想法,做到因人施教。
五、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豁达胸怀
良好和谐的教育环境和氛围是教师良好心态的保证,也是他们积极投入工作的基础。良好的人际关系,融洽的教育氛围,宽松的学习环境,都是教师保持良好工作心态的必要条件。如果教师心理压力过大,势必影响其心理状态以及授课情绪,也会直接对孩子的教育产生影响。作为教师,不仅要接纳孩子们的优点,也要容纳孩子们的不足,不仅要协调与学校的关系,也要权衡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因此,要如何做好三方面关系的协调,是保证良好工作氛围的基础。教师在工作中,很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但是,无论遇到任何问题,都要本着客观的心态,一切从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出发,一切有利于孩子的教育出发,站在有利于孩子的立场来处理和解决问题。这不仅是种超越,也是自我价值的体现与升华,更是教师自身修养以及文化底蕴的良好体现。宽容是一种美德,是卓越智慧的完美体现,不仅可以促使矛盾得以融解,更可以在一种融洽的氛围中,实现教书育人的责任。
六、结语
幼儿教育是人一生中最早也接触也是最重要的教育阶段。幼儿期的教育,不仅会对孩子的一生产生重要影响,也会间接影响人类未来的发展。对幼儿教师心理素质的结构进行探究的目的,意在提升幼儿教师的心理素质,保证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牛翠平.幼儿教师的核心素质探讨[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10,(10).
[2]冯宝安.近十年我国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述评[J].学园,2011,(04).
篇7
本文阐述了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内涵和学生管理工作的内容,探讨了把高职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对接的途径。要取得院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实现学生管理工作者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开设职业素养课程和开展职业素养拓展训练,依据高职大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进行职业化的教育管理。
【关键词】
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素养;学生管理;对接
随着近些年来高职教育的蓬勃发展,高职院校已从外延式发展(数量增长、规模扩大、空间拓展等)向内涵式发展(结构优化、质量提高、管理水平、实力增强等)过渡,高职院校办学的着力点已经是强化内涵建设,形成特色品牌。党的十报告指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在这大好环境下,作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应该寻找什么样的突破口为学院的内涵建设添砖加瓦。通过市场调研,很多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在技能上并不差,但在“职业素养”上却有所欠缺。正如智联招聘副总裁赵鹏所言:“现在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最大困难不是成绩、知识和经验的欠缺,而是职业规范和职业意识等职业素质的缺乏,企业招聘人才的标准有接近七成的权重是放在应聘者的职业素质上。”
作为学生管理工作者,要将职业素养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有效对接,使职业素养教育贯穿于学生日常管理当中,让职业素养渗透到学生的骨子里和血液中,这样才能使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立于不败之地,从而提高高职院校的就业率和质量,为高职院校创造良好的社会声誉。
一、高职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内涵
1、“职业素养”的涵义
职业素养是个很大的概念,专业是第一位的,但是除了专业,敬业和道德是必备的,体现到职场上的就是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一个人在职场环境中表现出来的职业知识、职业行为、职业形象、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态度、职业尊严等方面的综合品质。职业素养是一个人职业生涯成败的关键因素。所以,职业素养对当代竞争激烈就业压力很大的高职大学生而言显得尤为重要。
2、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目标
一般职业素养教育的目标主要是帮助从业者胜任未来的岗位工作,即专业与岗位的对接。其内容侧重职业技能、职业操守和职业习惯。但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考虑,高职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培养目标更应着眼于其职业生涯的发展,内容应该以职业道德、职业思想(意识)、职业行为习惯的教育和培养为核心内容。因此,高职大学生要在其他本科院校和专科院校大学生就业中脱颖而出,高职院校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即通过学校的系统教育和人文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养成教育的影响,结合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培养高职大学生良好的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思想(意识)、职业行为习惯。
职业素养教育主要是养成教育,这就需要把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渗透到学生管理当中,需要学生管理工作者进行有效的落实。
二、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内容
高职学生管理工作是办好高职院校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对高职院校的发展、稳定及人才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多元化、生活现代化、思想多样化、择业自由化的大背景下,大学生的思想更是错综复杂。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更是给大学生提供了获得更多的信息渠道,如网络、手机短信等。如何让我们的大学生既接受最前沿、时尚、最动感的前卫意识形态,又不影响我们培养学生成为有远大的理想、正确的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崇高的社会责任感以及未来社会主义事业可靠接班人。这就要求做好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把学生培养成党和国家需要的合格人才。
当前社会竞争非常激烈,如何使高职院校大学生在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足,学生的职业素养显得至关重要。大学生不仅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而且要着力培养高尚的道德、组织协调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等职业素养,把自己真正培养成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要做到这些,一方面需要大学生自身坚持不懈的努力,另一方面需要教育工作者的引导和支持。学生管理工作者作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对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学生管理工作不仅关乎学生思想道德的塑造,更重要的是关乎学生未来的成长成才。
三、搞好高职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的对接
1、高职院校领导的大力支持是实现高职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对接的前提条件
当前许多企业和用人单位招聘大学生不仅看其专业知识和技能,更加看重其非专业素养,即职业道德、职业思想(意识)、职业行为习惯。因此,高职院校领导不仅要重视专业建设,而且也应该重视非专业素养的养成教育。而非专业素养的养成教育需要依靠学生管理工作者、辅导员和专职班主任进行引导。要不断完善学生管理工作者的激励制度,提高学生管理工作者的待遇和工作条件。
2、学生管理工作者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是实现高职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对接的必要条件
职业素养相关课程需要学生管理工作者进行参与和教授,所谓的言传身教,这就对学生管理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管理工作者更专业、更职业。因此,高职院校在招聘学生管理工作者、辅导员和专职班主任时要考虑这方面的因素,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各种形式的岗前和在岗培训,强化职业道德操守;要定期安排学习考察与经验交流活动,沟通信息,促进提高;要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将考核与聘任奖惩晋级等挂钩,调动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要通过各种途径不断提高学生管理人员的政治素养、职业道德、政策水平,不断提高学生管理工作者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
3、开设职业素养课程和开展职业素养拓展训练是实现高职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对接的核心内容
(1)开设职业素养课程。学生管理工作者应针对高职大学生三年在校期间的变化和发展,每个学期都有不同的特点,抓住每个学期学生的共性,对学生的职业素养课程进行统一规划。辅导员和专职班主任根据各专业的不同要求和自身的优势,可以参与和选择合理的职业素养课程进行备课。可以参与职业意识教育、职业生涯设计、就业指导课程、团队合作、诚信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礼仪教育等课程,通过主题班会或者讲座的形式进行教育。
(2)开展职业素养拓展训练。开展职业素养拓展训练是高职院校职业素养教育的实践载体,强化高职学生必备的职场生存能力。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对自己要求不严格、缺乏责任感和自律意识、不能对自己的人生有个切实可行的规划的特点,学生管理工作者应在每学期开学初制定好本学期的职业素养拓展计划,把目前流行于企业培训界的教练技术、体验式教学、潜能开发、成功学教育融入到职业素养拓展训练中,充分利用学生的课外活动时间和晚自习进行合理的安排布置。辅导员和班主任是职业素质拓展训练的实施者,这就要求他们精心组织和引导,让学生参与其中,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4、依据高职大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进行职业化教育管理是实现高职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对接的有效途径
学生管理工作者要针对所在系专业对其归属行业的职业标准进行调研,引进各行业的职业标准并结合学校的规章制度对学生们的日常行为规范进行教育管理。
阿拉伯有一谚语:“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人生。”可见,什么样的行为,就养成什么样的习惯和性格。一个人的行为是其思想的外在体现,和这个人的道德认识有着直接关系,在良好道德认识支配下的行为往往是正确、合理、符合规范的,而在错误道德认识支配下的行为往往是错误的甚至是危险的。因此,应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进行职业化管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总之,社会的进步、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对大学生的职业素养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要提升高职大学生职业素养,关键在于如何把职业素养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进行深入对接,如何在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中进行渗透职业素养,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得到落实,在社会和高校的合力培养下,使学生严格要求自己,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着力提高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高宏.关于提高高职毕业生就业率的探讨[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4(3).
[2]张希玲.论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途径和方法[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2008(3).
[3]董睿.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3).
篇8
摘要:本文试图从文化语境层面探讨中美校长致辞语类的结构潜势(GSP)差异。研究表明,中美校长致辞语类结构存在一定差异,这些差异受文化及意识形态的影响。
【中图分类号】G04
1引言
根据Bakhtin’s(1986)发表的“言语体裁问题”的观点,大学网页的校长致辞(President’s Message),无疑是一种制度化了的反映文化语境的话语类型。因此本文试图从文化语境层面探讨中美校长致辞语类的结构潜势(GSP)差异。语言有三大功能:人际,概念,和组篇。本文的文化语境指意识形态即信念,知识、态度等系统。
2.语类、语域,意识形态
语类是极其复杂的概念,Martin 把语类定义为:“一个由讲话者以文化社团成员为身份而参与的有阶段,有目标,有目的的活动。”
Hasan从文本结构角度定义语类,Martin等则侧重于语境因素即目的(Goal)在定义语类上的作用。同一语类具有相同的目的或意图,不同文化语境的同一语类,因受意识形态的制约,所传递的信念也会不同,实现信念的语言体现也不同。
Martin认为语类与更为抽象的文化因素相关,因此,要解析语类的差异,应从意识形态着手,但通过语域(register)与话语语义层得到体现,语言是社会活动,社会活动必然有时间和空间因素,所以语域与话语的具体语境直接关联,涉及到具体的话题,目的,交际双方的社会身份以及交际的方式等。这些语境因素直接影响了语言的实现,即受语场,语旨和语式三个语境构件因素的制约。而语境构件最终在语法词汇层面得到实现。语域是语类与语言之间的接口。所以,通过观察话语(结构,词汇语法),可以揭示语类结构与意识形态的关系。
3.校长致辞语境构建描述
中国校长致词的语域描述:
语场:目的:欢迎读者,简要介绍学校若干情况,有宣传的意味。
语旨:既代表自己也代表学校,不平等的权利关系,主要是面向境外读者。
语式:通过学校网站刊登,事先有书面稿子。
英美大学校长致辞语域描述:
语场:目的:欢迎读者,简要介绍学校若干情况,有宣传的意味。
语旨:即代表自己也表学校,不平等的权利关系,潜在对象为有意报考该校的本国以及他国的学生,也可能包括有意加盟的教师。
语式:通过学校网站刊登,事先有书面稿子。
语类结构潜势是实际语类结构的抽象概括。符号如下图所示:
在经过上述分析和总结后,我们归纳出成分要素在美国大学校长致辞中出现频率如下:
在中国大学校长致辞中各成分比例如下:
本研究对50所中国大学和50所美国大学校长致辞的实际语类结构进行了系统的概括。得出下列语类结构潜势(此次研究由于不同一性,将出现频率出现在40%及以上的成分作必要成分)。
4.中美校长致辞语类结构对比
4.1必要成分分析
中国大学校长致辞语类结构必要成分包括:GI,D,UC,E(期望),S(签名);美国大学校长致辞语类结构必要成分包括:GI,D,TES,PES,E,C(结尾),S。
从相同要素讲,首先,中国大学校长和美国大学校长都注重学校的总体概况(General Introduction, GI),其中包括学校的招生规模、新生情况、人员介绍以及学校地位、学校优势(地理位置优势)、学校财政。二,无论是中国大学校长还是美国大学校长都愿意分享学校发展(Development, D),比如,中国大学和美国大学校长致辞中有44%的学校发展内容是学校历史,有38%的学校发展内容是学校成就(包括人员介绍),但年度总结只在美国大学校长致辞中出现。
从不同要素讲,在对比中显而易见,美国大学校长致辞中UC出现的概率只有16%而中国大学校长致辞中UC出现的概率为42%。中国大学校长致辞更注重学校特色(Unique Characteristic, UC)的描述,其中包括学校使命、学校精神和学校承诺。而学校使命和学校精神居多,主要以校训的形式呈现从而可以充分显示学校的文化内涵和学院底蕴。在中国大学校长致辞语篇出现UC的语篇中,只有14%校长未提及校训,可见学校使命在学校特色中的重要地位。从美国大学校长致辞出发,校长个人经验和建议(Personal Experience and Suggestion, PES)以及科教力量(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Strength, TES)表现明显。
4.2意识形态差异
从中美两国大学校长的信念上来看,中国的大学校长他们常常会谈到学校源远流长的历史,以及在这悠长的历史中,学校曾取得的那些傲人的成就,凭着这些傲人的成就,学校确立了自己不可撼动的地位。比如在学校总体概况中学校地位的提及,学校特色中校训的频繁出现。另一方面,他们也会再而三的强调学校严格亦或人性的管理理念、短期及长期的教学目标等类似的指标性指导。而美国的大学校长则不同,他们更愿意谈谈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些经验教训,并展现出学校的科学教研能力,以此显示出学校的与众不同和出类拔萃。例如在个人经验和建议方面,美国大学校长更侧重“个人经历”而中国大学校长更侧重“个人建议”。
从中美两国大学校长的知识上看,中国的大学校长热衷于引经据典,孔子孟子等诸子百家常常会出现在他们的发言中。然而美国的大学校长,常常在发言时提出倡议。先讲一个自己曾经经历过的一个故事,再以此为基础引申出某个道理,往往是美国大学校长的“模式”。例如在总体概况中,中国大学校长会以“With a history of more than XX years”类型的句子为开头,介绍学院悠久的历史和简要提及在如此的发展过程中不变的学校校训和学校精神;而美国大学校长会直接介绍大学机构、人员状况等,或者会先回忆自己当时上学或者初来大学的感受。
从中美两国大学校长的态度上来说,中国的大学校长,更偏向于书面化的语言,用词谨慎正式,句式以从句为主,往往觉得比较正式而严谨,且篇幅长短都相差无几。相比较下,美国的大学校长致辞中排比、前后呼应的手法在篇章中用的比中国大学校长多,言简意赅。
篇9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素质教育作为一项提高国民素质、培养新世纪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时代课题已经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家长作为幼儿的监护人和第一启蒙老师在幼儿素质教育的推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的教养态度、教育观念、情感的反应,对孩子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目前,家庭教育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但在实际生活中,家庭教育中的教养态度不太令人乐观。因此,提高家长对素质教育的认识,充分发挥家长在素质教育活动的主观能动性成为当前
幼教工作中急待解决的问题。
二、当前家长对素质教育的认识误区
新颁布的《幼儿园指导纲要》在总则里提出:“幼儿园应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条件。”在组织与实施《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作为幼教工作者,在实践幼儿素质教育的活动中,我们深深体会到家长的密切配合十分关键。通过几年来的深入调查和总结,我们发现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要求还有许多偏见,具体表现在:一是重智轻能。一些家长认为早期教育就是对孩子进行早期智力开发,他们往往把过多的精力集中在幼儿的智力开发上,忽视能力的培养、品德的上升、情感的塑造,导致幼儿的自理能力差,自私心重,不关心他人,造成幼儿人格的不健全。二是求全责备。幼儿素质教育讲求的是幼儿综合素质的提高。有些家长对此总是片面理解,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将幼儿培养成全才、通才,一味求全责备。他们往往过多过滥的让幼儿参加各种兴趣班。结果是导致幼儿心力不济,产生逆反心理,对本来还有兴趣的单项班的学习也产生厌倦,适得其反。三是过专偏深。幼儿素质教育强调幼儿的个性发展和潜能开发。有些家长把个性发展理解成“个别专长”,不惜耗费巨资带孩子拜名师,求高艺,全然不顾幼儿的自身特点,拔苗助长。四是超前教育。一些家长为了使孩子在同龄幼儿中出类拔萃,往往实施超前教育。他们或将孩子提前送入小学,或将小学的部分内容提前向孩子灌输。综观以上几个方面家长对幼儿素质教育的误区,我们觉得加强家长与幼儿素质教育的引导很有必要。
三、积极培训,正确导向,充分发挥家长对幼儿素质教育的作用
在教育越来越强调生态化的今天,幼儿教育中的家园合作是一种必然的趋势,而在其中起着领导作用的幼儿园应将家园合作视为自己的重要工作之一。
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犹如一车两轮,必须同步进行,幼儿素质教育才会收到实效。如何充分发挥家长对幼儿素质教育的作用,幼儿园特别是幼教工作者负有特别重要的责任。
1.要加强培训,促进家长对幼儿素质教育观的转变。要通过开设家长学校的形式,组织家长学习幼教理论,帮助他们掌握幼儿素质教育的目标、内容、程序。要树立科学的教养方法,让他们真正走出素质教育的误区,在幼儿素质教育教育中要智商、情商二商并重,性格、品格、人格三格同举,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
2.要加强交流,促进家长与教师的日常沟通配合。幼儿园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得到家长的关心、理解、和支持。强化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和交流犹为重要。如传统的幼儿家庭作业是背几首儿歌、唱几首歌曲或做几道数学题,素质教育的家庭作业可以是回去洗一次手帕、给爷爷奶奶捶捶背等。在交流方式上可以利用手机发短信、网上平台、家校通、博客等现代信息技术。
3.加强引导,促进家长对素质教育的主动参与。幼儿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幼儿园在此要发挥主导作用,但也离不开家长的参与,要使家长从被动应付到积极参与。一是要主动让出时间,关心幼儿的成长,参与幼儿园的各项亲子活动。二是主动献计献策,多提合理化的建议,参与幼儿园的管理。三是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受到家庭、学校、社会三大环境的影响,唯有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三者结合起来才能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篇10
关键词:幼儿教师;素质教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3-0077-01
素质教育学的现代进展,提供给我们一个全新的视角以审视素质教育教学改革,使我们站在素质教育学现代前沿思考素质教育教学的思想、观念、内容与方法,使我们以素质教育学所取得的最新成果反思传统的素质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的模式,使素质教育教师站在素质教育学发展的高度,去认识幼儿教师的概念、规律、理论。
一、借教学中素质教育规律激发幼儿教师创造的欲望
教师们也都在努力地探索各种新的教学模式,以便更快地把幼儿教师培养成为素质高、能力强,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有用人才,如“3015”工程、“洋思”模式、“导学自读”模式等。而幼儿教师的创造欲望是一种强烈的内心动机。教学中,要创设一个素质教育学习中的“创造”氛围,激发他们的创造欲望,引导他们去发现规律,试图去创造、创新。幼儿教师是很难自己得出答案,除非有超前的学习和课外科技,一般只能望尘莫及。
二、教学幼儿素质教育的培养
(一)呈现资料和确认概念。在提高幼儿素质教育学习成绩的过程中,首先要培养的就应该是对素质教育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任何事物的原动力,缺少了它,整个学习的机器就会失去燃料,最后只能以失败告终。因此,提高幼儿教师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水平,教师不仅需要更新教学观念,认真钻研教法、学法,让幼儿教师在充分理解素质教育的基础上提高成绩。本文将针对幼儿教师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幼儿教师教学的新策略。在提高幼儿素质教育学习成绩的过程中,首先要培养的就应该是对素质教育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任何事物的原动力,缺少了它,整个学习的机器就会失去燃料,最后只能以失败告终。因此,提高幼儿教师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水平,教师不仅需要更新教学观念,认真钻研教法、学法,让幼儿教师在充分理解素质教育的基础上提高成绩。本文将针对幼儿教师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幼儿教师教学的新策略。总而言之,此理论强调的是语言结构对理解的影响而不是读者自己对理解文本的影响新的教学大纲里对素质教育项目的编排顺序不像以前教材中的素质教育项目那样有条理,有顺序和有针对性。
(二)验证获得的概念。为了验证幼儿教师对“弹力”所下定义的正确性,教师在该阶段先要向幼儿教师呈现一些未加“是”或“否”标志的例子,要求幼儿教师根据他们的定义给例子加标记。教师对幼儿教师加标记的例子的正确与否给予确定,这样可以验证幼儿教师所下的定义的正确性。提出弹力的概念名称,并重新阐述它的定义,明确其本质属性。然后,教师要求幼儿教师根据教师的定义再提出一些“是”与“否”的弹力例子。幼儿教师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三、幼儿教师教学培养幼儿素质教育的途径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很多非常有经验的高水平的幼儿教师,他们都过多专注于幼儿教师的学习成绩和考试成绩,因为这个与幼儿教师的现实有关,教师长期就是关注研究幼儿教师的学习成绩如何得到提高,这些教师面对新的课本都觉得不适应,然后传统的方法如何适应新的教材呢,这个问题还有待教师去思考、去解决、去研究。
素质教育教学要想重点突出,就要精讲。在一节课里要精讲哪几个素质教育要点,作为教师一定要心中有数。素质教育教师为了讲明某个素质教育要点时,一定要有针对性地列举适当的例句,例句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讲得越细越好。应该有针对性,关键要让学习理解和记住知识点,从而有效的提高幼儿教师的学习成绩。幼儿教育就是“爱”的教育,对待孩子以“爱”为首,“爱”的需求是幼儿最基本的需要之一。因此,教师首先必须做到喜欢孩子要真心、孩子生活要关心、教育孩子要精心、观察孩子要细心、引导孩子要耐心、服务家长要热心。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信任孩子、宽容孩子。其次,在教的过程中,幼儿教师要充分用语言来播种、用汗水来浇灌、用心血来滋润。每一个充满爱的教育活动,都仿佛在为孩子打开一扇扇窗户,让孩子看到一个色彩斑斓的新世界,并且让孩子感受到教师的博怀和崇高境界。坚持采用正面教育,以幼儿为主体,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二)改进方法和激发兴趣。在幼儿教师教学设计中教师引导幼儿教师从感兴趣的话题出发,鼓励幼儿教师从不同的立场阐述自己的观点,从而增强幼儿教师的参与意识,在互评阶段,教师对优秀应该及时表扬,对于不太出色的,在指出不足之处的同时肯定其优点的存在,这种情感态度的培养有利于激发幼儿教师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良好的健康和充沛的精力,这是朝气蓬勃感知世界、焕发乐观精神、具有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意志的一个极重要的源泉。”另一位教育家乌申斯基也强调过:“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想得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人格的作用。”可见,教师的人格作用不容忽视。幼儿正处在个性形成时期,可塑性最大、模仿性最强,教师在他们心目中具有相当高的威信,幼儿不仅要有强壮的身体,而且要拥有健康的心理。那么,幼儿教师的人格对幼儿的作用尤为重要。教师既要性格开朗,进取心强,人际关系和谐,又必须有效地适应变化着的社会生活环境,更要对幼儿的身心健康、潜能发挥产生积极有效的影响。如果幼儿教师不具备这些人格特征,那么幼儿的心理健康势必受到影响,更直接影响着未来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