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教学建议范文

时间:2023-08-03 17:30: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三年级语文教学建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三年级语文教学建议

篇1

(1)三年级英语课堂用语不规范,中文翻译太多。

(2)忽略学生的读写能力培养。

(3)活动形式多样,却只流于形式,没有太多的实效性。

(4)上课时指令目标没有显性化的要求,不能落到实处。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不够细致。

笔者结合以上的问题和自己的教学实践,就三年级起点的英语教学进行了以下几点实践:

一、使用规范,简练的课堂用语,倡导英语授课的理念

小学三年级是学习英语的关键期,尽管三年级的学生刚接触英语,有的甚至还没听说过英语,但我觉得应该从第一节课起,坚持用英语进行教学,必要时才辅以适当的中文作解释,帮助学生尽快理解老师所说英语,还可以充分运用眼神、手势、动作、表情等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我们倡导用英语授课,一定要用最简练的语言。所谓的“简练”就是简单、精炼,不拖泥带水,学生易懂。如果用远远超过三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过于复杂的语言来组织教学,对初学英语的学生来说不仅不容易被他们理解,而且有可能成为他们的一种负担,有时还会增添他们学习英语的畏惧心理,从而惧怕学习英语。比如,在课堂上让学生停止去进行另一个活动时:在教学字母时,可以以教师说字母的形式让学生停(T:A,B,C.Ss:C,B,A);教学新单词时,可以以单词的形式(T:he,he,he.Ss:he,he,he.);也可以以句子的形式,等等。通过这样简单的课堂教学用语,不仅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的新知,更培养了学生“用中学,学中用”的能力。

二、关注听说能力的同时重视读写能力的培养

三年级作为学习英语的起始阶段,教师从一开始就要重视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新教材从第一单元就开始学习26个字母了。在学字母前,我觉得教师应该先让学生讨论为什么要学习字母,还要正确地书写,重要性在哪;学生明白后,再进行字母的教学。在学习字母时,要贯彻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的原则。学字母的发音时,先让学生听清楚教师的示范读,并仔细观察教师的口型,再学读字母,学生已经能听读字母后,再用粉笔在预先画好在黑板上的四线三格内进行规范的书写示范,这样才可以进行扎实的字母训练。学完26个字母后,和学生一道将26个字母按读音归类。字母的认读巩固阶段,可以让学生拼读单词中的每一个字母。如先读hello,再拼读h-e-l-l-o,hello。当学生已经能熟练认读和书写26个字母后,可以先让学生默写26个字母,再打乱顺序听写,教师也可以读单词中的字母,学生听写:如教师读morning,m-o-r-n-i-n-g,morning,学生写出morning这个词,这样不仅便于教师的批改,还有利于学生更加有效地认读字母,知道字母学习的重要性,从而为进一步的单词背诵打下坚实的基础。

另外,三年级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的主要难题是单词和句子的认读,那么教师在一开始就要加强对学生认读策略的培养,要经常复习前面所学知识,采用整体感知方式教学生词。渗透字母或字母组合发音规则的教学,对比相似的单词,也可以用些趣味性的想象来帮助学生认读。如:ruler和rubber两个词的词义学生很容易混淆。我就故意把ruler中的1画成一把长长的尺子,学生一看就一目了然,意思就明白了;she和he比较多了什么呀?she比he多了一个s,s像一个马尾辫,那就是代替女的她。学生很快就记住词的意思,并认读了单词。常规训练不在于多,贵在坚持,这样才能为今后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精心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要精心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并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考虑以下一些因素:教学活动要在明确的语言教学目标引导下设计;活动要尽可能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语言水平,要面向全体学生;活动形式要多样化,要活而有序,要具有层次性;活动说明要简洁明了,教师要发挥好指导作用;活动过程中间要有显性的评价,等等。针对小学生好动、好奇、喜欢亲身经历的心理特征,课堂教学中要尽可能多地创设各种情境,要分层设计,充分运用各种感官,让学生在说、唱、跳、画、演中学英语。在活动前教师做好示范,教学活动的开展一般以小组为单位,教师不可能关注每位成员的个体活动,一些学困生会因为任务较难没能得到教师的帮助而产生畏难情绪,因此教师要在学生进行活动时,深入参与到每个小组中,倾听学生的发言,给学生分组时要保证组内成员优势互补,不让一位学困生掉队,这样组内成员才可以互相帮助,共同进步。教师在创设活动时应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创设一种自然、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在这种情境中体会和学习英语。另外,在学生活动过程中要有一定的评价记录,这样才可以保证教学活动切实可行并富有成效。

四、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更为细致,更为显性化。进一步明确学习的要求

篇2

德育教学是与素质教育教学的理念是相适应的,通过德育教学,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继而推动学生的综合发展,以下就是笔者的一些简要分析。

一、建立语文教学评价体系

在小学语文德育教学的渗透过程中,教师不能只是以学生的语文成绩为评判教学的唯一标准,这严重与德育教学的理念相悖。德育教学在小学语文渗透中,教师可以通过建立合理的语文教学评价体系来推动学生语文素质的发展。而通过笔者自身教学经验,总结了一些如何建立和谐有效的语文教学评价体系的建议,以下就是笔者的建议:(1)因为语文教学的对象是全体学生,故而在语文评价体系中需要面向全体的学生,要综合评价班上的每一个学生。(2)在评价中,除了要将学生的语文成绩纳入评价中,还要将学生的知识技能、学习能力等也都纳入评价体系中去。(3)语文评价的目的是要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故而教师应在评价中鼓励与表扬学生,让学生能够树立信心,进行以后的语文学习。就以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语文的评价体系为例,教师就应先对学生本学期的语文成绩进行以此总结,然后还要考虑学生的其他方面的发展。比如,对语文成绩有所提高的学生进行夸奖,对于语文成绩有所下降的学生,帮助他们找到原因,并鼓励他们下次努力。并且,教师还需要找到一些其他方面突出的学生,比如对记古诗词能力特别强的学生,写作水平高的学生等等,也要提出表扬与鼓励。

二、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小学语文是一门非常基础的课程,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直接关系学生今后语文的学习以及其他学科的学习。由此,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故而通过德育教学对小学语文的渗透,能够充分提高语文教学水平与有效性。对此,笔者认为,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教学环节,在课堂教学内容中运用合理有效的方式来进行德育教学。小学语文教材中主要是诗词与课文,故而教师应对这些诗词与课文进行设计,通过思想感情等来熏陶学生,从而提升学生对语文课文内容的认知,提升学生对语文的认识。比如,在进行《坐井观天》的课文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设计问题“青蛙和乌鸦谁说的是真的?如果他们都没有撒谎,那是为什么呢?”借此问题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带学生深入分析青蛙和乌鸦的语言与观点,从而揭示课文的主题与主旨。

篇3

二、对试卷的分析:

我认为在整份试卷中,第十题“优美词句我能用”出的最好,很好的体现了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语文实践观念。这道题就很好地体现了语文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大语文”观,也使师生明白: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我个人认为有待探讨的题目是十一题“阅读短文后完成练习”。制卷人设置的考查内容有量词、比喻句、理解一个句子。其实,课标要求“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比喻句在第九题中已有考查过,此处再设置这一类型题目,不说多余,页数雷同,考查意义不大。笔者愚见,这篇短文《河蚌的故事》选得很好(没有四年级语文试卷上面入选的文章好),但是题目出的有待探讨。

这份试卷着重考查的是学生的能力,确实存有一定的难度。

三、对学生答题的分析:

纵观卷面,总的看来,学生做题情况不够好。例如:“第五题看拼音写词语”,这些词语学校抽查听写,复习时多次复习、听写,不知道学生怎么遗忘得那么快,大面积的学生出现高分错误,此题卷面错别字连篇,总分是8分,有的甚至丢掉7-8分,真不应该。再例如“第十题优美词句我会用”,总分16分,学生丢分普遍丢分8—11分。学生平时能横流倒背的诗句,考试时居然写不出来或想不起来。不能做到活学活用,这充分说明学生的“学语文”和“用语文”脱节了。另外,就是“第一题:正确美观地写字”,100%的学生书写存在问题,都扣掉了1-3分。

此外,让笔者倍觉遗憾和意外的是,没有看到满分作文。这不太符合语文课标中有关习作的要求:要让学生“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信心、”(试想,刚学习写作的孩子,突然遭到了当头一闷棍,那种对作文的惧怕心理是可想而知的。)

总之,笔者感觉,整个班级学生在做题目时,整个“心”高高悬浮着,没有沉下来思考、答卷。

四、主要问题及原因:

笔者浏览完所有试卷,发现学生在书写、思维品质、学习习惯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例如:第十题“优美词句我能用”,(3)智多星组不甘心,再次抛出“池上碧苔三四点”,小灵通组从容应对:“叶底黄鹂一两声”。智多星组话锋一转,问道:“面对妈妈的养育之恩你会怎么说?”小灵通组答道:---就是这道题,学生答案千奇百怪,学生表达的是有情有意,可惜,就是没有到达我们想要的诗句这个“彼岸”。有的说:“妈妈,谢谢你!”有的说:“妈妈教育之恩太棒了!”“妈妈您辛苦了,您是最伟大的!”“我一定会报答您的养育之恩。”。学生的思维在此出故障了:思维狭窄,拘泥,视野不开阔。再如,学生作文短,拉不长,这是作文习惯方面的问题。三年级是作文初始年级,作文好习惯要逐步养成。

这些问题的出现,要求教师平时对待学生要强化训练,严格要求。

五、教学改进措施:

经过认真的质量分析,我进一步找出了问题的诊结所在,找准了今后的教学抓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进一步深入学习课程标准,真正用课标理念指导教学实际工作;全面重视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根据本班学生好动、顽皮、静不下心来的实际,从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上找到训练基点,严格要求,强化训练。培养学生扎实的语文素养。

三年级语文质量分析(二)

一、考试现状

本次考试90分以上1人,80—89.5分6人,70—79.5分8人,60—69.5分的8人。60分以下的4人。本班最高分90,最低分0,平均分75.31,合格率84%,

二、试卷质量分析

(二)分析各大块的得失

2、句子训练方面:主要的问题在改拟人句,学生普遍表现一知半解,与教师的训练有密切的关系。修改病句也是失分比较严重的,学生找不准病因,反问句改陈述句也是失分严重的地方,这都与平时的训练有关系。补充句子全对8人,大部分学生掌握较好,按课文填空全对7人,失分也于学生的书写差有密切的关系。

3、快乐阅读方面:全对1人,失分的原因也与书写差有关系,主要的原因还在于学生的理解能力不够强,对短文读的不够,失分较多,说明阅读训练少,平时的上课只是为学习课文而学习,对学习课文的真正目的却不清楚。第二大题总体来说得分率不够理想,教师、学生还必须加强阅读的训练。

4、写作方面:给了学生提示,基本上没有审题障碍,学生都有内容可写,大部分学生的作文得分都在15分以上,学生的基本写作素养都能得到很好的考查。但也有部分同学,审题不清,也有的不注意书写,还有部分同学基本的表达能力较差,文章内容枯燥,语言干瘪,病句满篇,明显是平时缺乏训练。

三、测试后反映出来的问题

1、最基础的只是(例如字、词)学生答的较好,只有不及格的学生出现了错误,看来是对这几个学困生抓的不够严格。

2、学生的应变能力差。平时会做的题,卷子上稍微发生变换,学生就出错,说明平时联系的题型太少,题型不灵活。

3、语文综合运用能力不够强,概括的能力还不够,尤其是阅读短文,没有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不认真读题,盲目答卷,甚至是丢三落四,足见平时没有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

4、表达能力还需提高。口语交际训练学生写出一两句话,而学生平时口头说的较好,但是写的时候,却出现错字、语句不通的现象,还是练写的太少。

5、习作中学生出现错别字多,语句不通顺,还有个别几个学生的书写差这些现象,看出是平时的习作习惯不好。

四、改进教学的思路

成绩不理想,和其他班级有一定的差距,差距就是动力,面对差距找出存在的问题,促使我反思、探讨、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

1、转变教学方式。转变教学方式。语文能力只有在语文实践中才能形成。教师应转变角色,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的阅读能力才会提高。课堂上不能光讲,应留给学生足够的读、思、议、练的时间,课堂中不要把知识点拔得太高,一定要切合学生实际,在课堂中让学生逐渐养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继续夯实语文基础知识。字词句是语文的基础知识,在教学中不能会写就行,要重视基础知识的训练与积累,不能只浮现课文中的知识,应与阅读紧密联系起来,掌握方法,掌握题型,要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多做练习题。

3、“讲授——练习——强化”的策略方法。教师讲授知识点时应尽可能细,抓住要点。练习设计要有层次,循序渐进,努力减少同一层面上的机械重复,多采取一些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巩固;加强反馈矫正,尽量多肯定,多鼓励,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今后改进的措施

学生的问题各不相同,学生之间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在复习阶段应加强具体的分类指导,在课堂教学、课外指导等方面都应采取相应措施。应减少大一统、齐步走的组织形式,采取更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特别要重视对薄弱生的具体辅导,在评价要求、训练手段、心理疏导等多方面因人而异,树立他们的自信心。

1、合理利用每天早、晚的时间,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早自习辅导学生感情朗读,背诵好词好句;下午作业辅导的时间分层指导,基础较好的学生指导阅读或写作,基础差的学生默写或听写,督促基础知识人人过关。

2、要重视字词教学,夯实语文基础

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从本次检测中,我们很明显地看到,许多学生字、词不过关。要提高学生的成绩,首先应重视字、词的过关。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词语听写,词语抄写和形近字辨析组词,用词写话等方面的训练,同时还可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词语接龙、词语积累展示会、猜谜等)来训练和巩固学生对词语的掌握,努力克服错别字。

3改变重背诵轻默写的习惯,学生不是不会背诵,而是不会写,往往在写上丢分。加强学生的双基训练,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的能力。

4坚持读写结合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

5指导学生作文的力度。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要多了解学生所需,让他们写一些真人真事。另外,在指导作文时,要鼓励学生写一些有新意的作文,在选材和立意方面有所突破。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积累好词好句的习惯,丰富学生写作时的词汇量;在批改作文时,应尽量采取面批,使学生明确自己作文中存在哪些缺陷,以便改进。

6、做好学困生的辅导工作,对待差生需要有耐心,利用午自习针对差生的原因,做个别辅导,多鼓励,多表扬,不放弃一个差生。

7、加强与家长的联系,特别是学困生的家长,交给简章辅导的方法,把学校教育与家长教育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年级语文质量分析(三)

打开三年级语文试卷,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会不由自主地被“同学们,书面占5分,可要好好的写呀。”这段极富提醒意味的亲切话语感动。可以说考生因为这句话,可以使学生懂得认真写就可以多得5分,可以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思维。人们天天在念着新课程的理念,但一旦付诸实施时,一切又都是旧思维,老面孔。这份试卷无疑是开了一个好头。

一、命题目的、范围及特点。

通观三年级的语文试卷,我们可以不难看出其命题目的、范围及特点。这份试卷命题坚持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力求适度体现新课标精神,拓宽语文教学领域,打通课内外学习语文的渠道,检查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的能力及课内外阅读能力。新的语文教学要求构建大语文教学观,让学生广泛地涉猎课外读物,积累感悟祖国语言的丰富内涵。检测的内容不仅局限于教材,还检测了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命题人员是希望通过试卷,对教师的教学提出建议,不要只围绕课本而教书,而应注重课外阅读的辅导,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试卷力求通过一些开放性的试题,答案多元的试题,引导学生设计出自己理想的答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试卷还力求体现人文性、趣味性和灵活性,打破旧的命题模式。

同时整份试卷还体现了“三重”,即重基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重能力(包括识字能力、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积累运用能力);重创新(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试题设计的亮点部分。

如第二大题的第4小题:让学生修改一段话。就强调了学生要特别注意同音字在一段话中容易出错,这样的题将激起教师和学生观注生活,观注生活中的语文的浓厚兴趣。再又如:第7小题:“选词填空”,要求学生给一段话选择正确的、恰当的词语。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理解词语、运用词语的能力,而且使学生更准确、更正的理解课文内容,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作文的设计很巧妙、很有水平,让学生写一则日记,并注意是自己这一学期的日记,书写认真、整洁。这个作文题既锻炼了学生对作文的练习,又温习了对日记的写法,很有创意。做到了紧扣教材,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像,既要求教师必须以教材为蓝本进行教学,又要求教师除了进行课文内容的教学外,还特别需要对文本进行再深入、再拓宽的思索、探究,并进行延展性教学,让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的自己的想像。这样既使教师指导作文有思路,引导学生有办法。这样既降低了三年级学生初学作文的门坎,使学生有话可说,有话可写,并且又克服了学生背作文的顽症,还可以克服学生写些无病的作文。

三、试卷完成情况与分析。

我所教学的三年级语文,此次考试:参考人数:61人,总分:5368、5分,平均分88.17分,及格率100%,优秀率70%。

1、答卷情况。

1、从考卷中发现的问题。

这份做到全、新、活、难度略大,但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在考查“双基”的基础上求提高、求发展。以适应新课标提出的“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的总目标,纵观这次质量检测,可以看出还存在许多问题。

(1)词语积累不够。

重视积累,就等于给了学生一把学好语文的金钥匙,语文教学效率就会迅速提高。学生平时缺乏大量的阅读、积累、欣赏、感悟,遇到一些较灵活的题,就感到束手无策。

(2)综合能力薄弱。

由于学生平时学的知识较规范,缺乏对知识整合的处理,故失分较多。本次考查的内容不仅涉及拼音、词义、逻辑思维训练,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准确理解能力及平时积累词语的能力。由于我在教学中注重教材的系统讲解,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归类和整理及对新旧知识前后渗透的训练相对少些,导致学生对综合性试题缺乏独立分析能力,失分较多。由于接手这么大的班额,加之学生基础相对较差,对学生的综合训练见效慢,收效不明显,以至于学生审题能力较差,有的不读题乱写一气,有的没能真正领会句子含义,更缺乏理解的深度。

(3)听读能力欠佳。

本次听读测试,学生大多完成得不好,这和平时教师的引导、指导有关系,可见在这方面,我班学生还是较为薄弱。在今后的教学中我更应加强对学生阅读、听读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和自学能力。

(4)书写不规范。

从整体卷面看,我班学生的书写情况不容乐观。书写不够端正,字体潦草不规范。

(5)学生学得太“规范”。

透过整张试卷,我们不难看到我们学生学得太“规范”化,以至于对一些开放性题无所适从,没能真正读通、读懂,领会,更有甚者,部分学生不愿读题,凭自己的感觉,想当然地填写序号。

由此我应想到我们的语文教学:老师捧着教科书教参费力宣讲,学生心不在焉地似听非听,似答非答,似练非练的情况还是普遍存在。教学目标落实不够,训练力度不够。难怪课堂上教师讲得累,学生学得累,收效又甚微。这种高投入低产出的语文教学是不是应该彻底加以改革了。

四、改进措施。

1、要继续重视识字和积累。

从本次考试可以看出,识字和积累得分率较高,学生掌握较好,因此在今后教学中必须继续重视这方面教学。

2、教会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方法比知识更为重要”。学生养成好的读书方法,掌握“活”的读写有机结合的方法,将有助于提高阅读与习作的效能。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适度地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进行实践,获取的不仅仅是问题的答案,而是吸取知识的方法,充分发挥“授之以渔”的重要作用。多教怎么学,少教怎么做。

3、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创新精神。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更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思维状态,充分让其独立思考,不要一味灌输知识,要在学生掌握方法的前提下,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点燃其创新思维的火花。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营造一种宽松的民主氛围,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争辩,善于思考的创新能力。这样学生就不至于考试过程中,对于开放性的题目感到十分茫然,或只求答案唯一。

4、要树立大语文观,拓展思维。

篇4

一、引导学生受自然风光,建素材仓库

小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占据丰富的表象是作文的前提,作文的兴趣在具体形象面前、具体的情境之中也更易激发。

(一)亲近自然,寻找素材

引导小学生接触自然,比如结合一年的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学生去探索、认知每一个季节的特色,亲近自然寻找自己写作所需要的素材。结合我校所在的地区是苏南比较特色的城市,无论是风土人情还是城市风光还是历史人文,可谓是应有尽有,在学校附近就有美丽的公园,所以素材选择方面,学生有很多的可选择性,我引导学生亲近自然,感受不同的季节自然界的特色。比如一次要求学生写秋天为主题的作文时,我引导学生去参观秋天常熟图书馆的银杏叶、常熟虞山公园的红叶等,亲临现场再去写关于秋天的文章,学生就不会没有素材了。

(二)农村新貌,激发梦想

我们常熟地区可谓是风调雨顺、农业发达,这些丰富的自然资源不仅可以使学生更深切地体会语言文字中蕴涵的美,也可以为学生的作文添上富有灵气、充满乡土气息的一笔,虽然作为城市学校,但是学校距离农村并不遥远,有不少学生也有很多亲近农村下乡的机会。结合自己下乡看到的一草一木、新农村的面貌等等,通过与长辈们谈?P于农村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很容易激发学生的梦想。比如稻香的味道、关于阳光下草木的清香味、农村小田埂上星星点点的野花、秋冬农村广袤的芦花等等,这些不去亲历亲闻,恐怕是难以下笔的,而对这些的深入接触,能为学生的写作建立素材仓库。

二、社会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亲身体验,在活动中积累素材

语文作为一门兼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学科,其“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社会生活是语文课程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社会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有助于引导学生亲身体验,并在活动中积累丰富的素材。

(一)亲身体验,抒写真情实感

三年级阶段的学生来说,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这个时期的学生其身心发展较快,学生对于外界的好奇心、想参与外界活动的欲望都是非常强烈的。在写作教学中,引导学生亲身体验并抒写真情实感是比较合理的方式。不少学生总是到了写作的时候觉得无话可说,或者生搬硬套一些别人的文章中的语句,我鼓励学生只要在写作过程中善于将自己最深刻的感触写出来、记录下来,作文就有了灵气。

(二)参与活动,拓宽学生视野

三年级阶段学生的课余生活已经比较丰富,写作的素材来源源于学生的外界接触,源于学生的视野。所以在生活体验的习作教学中,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拓宽自己的视野。结合我布置的作文题目,学生正常情况下完成前都是绞尽脑汁、东拼西凑,我建议学生可以结合我所布置的作文内容,先进行足够的体验,积极参与活动,活动结束后再动笔写作。比如有一次我布置的作文要求如下:请用“雨姑娘”、“荷叶姐姐”、“蜻蜓”、“青蛙”这几个词语编写一段故事。我布置这篇小习作的时候正值公园荷花盛放的季节。我鼓励学生利用周末去公园的荷塘边看一看,再交流一下自己荷塘的所见所闻。到了周一,孩子们纷纷将自己在荷塘的体验说出来,有的学生提到:“周六正好下雨,雨姑娘给荷叶姐姐来了一次非常畅快的沐浴,蜻蜓和青蛙躲在荷叶姐姐的裙子底下不敢出来。”有的学生提到:“我在清晨去公园观赏荷花,我发现荷叶姐姐的裙摆上面有点点的水珠,偶尔有青蛙在水池里跃过,蜻蜓喜欢躲在荷花上,果然是早有蜻蜓立上头。”……由此可见,通过学生积极参与观赏活动,就不愁学生无话可说,并且每个人观赏的角度不一样、观赏后的收获也是大不一样的,还有学生在观赏后读了一些关于荷花的诗歌,更进一步拓宽了自己的视野,这些都是非常值得推崇的。

三、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感悟文化底蕴,丰富作文内容

我校所在的地区物产丰富,文化悠久,独特的地域风土人情孕育了异彩纷呈的乡风民俗。有的学生在写作时绞尽脑汁,或者干脆生搬硬套一些优美的字词,看起来文章很美妙,其实内容很空洞。我建议学生用自己的朴实的语言来描绘自己的所见所闻,作文应当要接地气,才能让人感觉作文的真实、灵动之美。

(一)走进民风民俗,领悟别样风情

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当地民俗,探究民俗的来历、演变,捕捉其中有趣的故事。常熟属于千年古城,古城的小桥流水,古城的一山一水,流传至今的风俗,依然荡人情怀。比如常熟非常出名的白茆山歌,这是汉代张良在白茆传授山歌,这是白茆塘流域的常熟人民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也是常熟人民智慧的结晶,每一首白茆山歌都情真意切,山歌语言朴素、清新、自然、流畅。我将白茆山歌的音频资料在课堂上播放,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视听感悟感受民俗,领悟别样风情,在这种潜移默化的渗透和领悟中,引导学生内心生腾出一种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

(二)走近名人伟人,传递主流意识

篇5

一、认真研读引语内容,明确教学方向

(一)提炼引语中的学习方法,让教学有“度”地把控随着年级的升高,单元引语的内容也逐渐从激发兴趣向传授方法的层面不断实现质的飞跃。在揭示训练重点时,引语也从提醒阅读方法、领悟表达技巧、建议综合实践三个维度进行。例如:四年级上册第五组引语中提到:“认真阅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情境,留心文章表达的方法。如果有条件,还可以搜集与我国世界遗产有关的资料。”在这则引语中提出了明确的教学方法,应该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扎实贯彻。首先,“想象情境”——本组课文以文艺性说明为主,分别介绍了长城、颐和园以及兵马俑,这一阅读训练则在提醒教师要在文本语言的浸润下明晰每篇课文所表达的情境,感受相关事物的特点,尤其是在文本关键核心语言所营造的磁场中徜徉体验,从而获取自我的价值体验;其次,“留心表达方法”——说明文有着自身的写法特质,四年级学生并非一次接触说明文,内容的获取感受是基础,但不能视为四年级学生的终点,应该将说明文特有的材料选择、说明方法、结构安排等关乎写作技巧的内容通过本组三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拥有初步的感触,更新学生的写作认知体系;最后,“搜集资料”——阅读教学不能局限于教材书本,而要将视域拓展于更为广阔的宇宙空间中,学生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在收集、整合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我实践能力。将引语中的教学策略提示作为阅读教学的基本原则,阅读教学才能行走在扎实而有效的教学之路上。

(二)把握引语中的逻辑联系,让教学有“路”可循现行的小学语文12册整套教材都是编者按照科学规律综合考量以循序渐进的方式编排而成,每个训练点都按螺旋上升的方式置放在不同教材中。因此,教师切不可聚焦教学的一点,而要放眼于整套教材,厘清每个训练点的来龙去脉,才能更加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上文提到的“想象课文描写的情境”,其实在之前的教学中就能够找到与其相应的源头,如在三年级上册中“我仿佛看到这样的情景”,而在四年级则提出“一边读课文,一边想画面”的学习方法,到了五年级引语则又提出要“入情入境,体会作者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教材正是通过这样的方式依循一点,不断超越和突破,形成新的要求。依循这样的训练安排,教师只有在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基础上,才能把握每个训练点的基本起点在哪里,应该按照怎样的发展趋势进行,编者这样的设置意图是什么,从而将每一步的训练落实在最佳点上,提升阅读教学的整体效度。

二、充分利用引语媒介,深化教学内涵

(一)引语导“学”,唤醒学生学习的欲望我们以三年级下册第四组的引语为例。这组课文以“灿烂童年”为主题,旨在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烂漫。如何才能真正激活学生内在沉睡的记忆,让学生随着课文的语言感受童年的丰富多彩呢?引语的有效运用,可以激发出学生强烈的阅读期待。童年想一条弯弯的小河。本组课文就像小河里翻腾的几朵浪花,有时唱着欢乐的歌,有时倾吐着烦恼,有时……每一朵浪花里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让我们用心阅读本组课文,感受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1.学生研读引语,试想可以学习到哪些内容?从而强化学生单元的目标意识,有哪些童年故事,这些故事又是按照怎样的方式呈现,凸显了童年怎样的特点。2.教师联系生活引导学生补充:你们的童年生活中还有哪些特别值得珍藏的记忆?通过学生相互补充,学生对童年生活有了基本的认知,形成了最初的价值体验。借助引语,教师将学生思维的触角由课内伸向了课外,引入的导向作用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彰显。

(二)引语促“练”,扣准语言历练的支点单元引语以极其简练而概括性的语言将原本看似松散的零星文章构建成为有机的统一整体,这种构建的方式源自于引语中的言语信息。因此教学中,我们应该将教材中的课文与引语中的言语信息有机连接起来,才能找准课文与引语之间的内在联系。我们不妨在教学中叩问这样几个问题:引语与课文之间存在着怎样的联系?这些文本依循这样的共性被编者放置在一个单元中?每篇课文又分别是从怎样的侧面凸显了单元的主题。以五年级下册“作家笔下的人物”为例,引语揭示出学习课文刻画人物的不同手法,而教材选用的每篇课文都是经典文学作品中的内容,人物刻画的方法也不尽相同。《小嘎子与胖墩儿比赛摔跤》以典型的动作描写成功将两个顽童的形象表现出来,《临死前的严监生》则借助细节描写成功地展现了人物的吝啬,其他课文中有的注重侧面,有的强化正面。每篇引入就如同枪支上安装的瞄准器,将阅读教学的焦点和重心置放于整体课文的核心与关键之处。明确了这种认知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可以分课文逐个击破,完成教学的突破,更可以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综合比照探析的方式,领悟感受课文不同的描写方法,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引语串“教”,把握教材编著的结构有机整体,既要注重细节的描摹与刻画,也要注重整体的策划与回归,写文章是如此,课堂教学也是同样的道理。人教版教材在开篇即以引语的方式统领整组教材,除了课文与之匹配对应之外,习作、口语交际、回归拓展等诸多教材环节都与开篇中的引语息息相关,都成为引语内容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使得教材形成了前有统领、中有贯彻、后有回顾的总分总有机结构。这样的设置安排也使得教学始终行走在一条鲜明的主线上,强调了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以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为例,其引语就以“当你得到父母疼爱时,是否想到过为他们做点儿什么”作为叩问,引导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人间真情”,而除了课文与密切相关之外,“口语与交际”中也在“谈谈爸爸妈妈对我的爱”,习作中也要求谢谢“父母对自己的爱,而在“语文园地”中则更将孟郊的《游子吟》列入其中,共同构建了“父母亲情”的感人单元。

篇6

关键词:学生;个性;见解;主动;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6-160-01

小学语文课堂承担着培养学生思想道德品质、语言表达、观察能力、基本词汇掌握、语文素养等责任。其间重要环节是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与表达,在语文课堂中教师能够切合学情,更好把握学生表达的见解并加以不断引导深入,让学生由浅入深的进入每个问题的思考和初步考量,那么就能实现语文教育教学培养学生的目标,本文就“小学语文课堂抓住学生个性见解更好培养主动思维”作初步探究,以期更好培养学生主动思维。例如,小学生在学习近义词的时候,他们的回答往往出现“一词”对应“多个近义词”的情况,在学习古代诗词的时候往往也是根据自己的理解去解释诗文中字词的意思。教师和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学习语文知识、掌握语文技能,如何把捏好哪些答案是对的,哪些答案是标准的,哪些答案是符合学生自身特点的,都需要教师在其中给予培养和鼓励。笔者认为,不论是“对的”、“标准的”还是“符合学生自身特点的”,以学生的“答案”寻找鼓励的起点、理由,特别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阅读情况给予的解读或者词语意思解释,教师抓住这个“点”进行挖掘并加以肯定,继而鼓励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图书、网络等进行综合和鉴别,之后得出自己的看法和认识,给出诸多“个性的解释”,此份师生努力持之以恒,那么语文教学必将迎来不一样的学习效益。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科书”,第一单元第二课,第6页,《春日》,是南宋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朱熹的作品。

全诗文是:“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三年级学生学习本诗,需要掌握的首先应该是字词、熟读以及掌握诗文意思。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时已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染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在学习第一句诗“胜日寻芳泗水滨”时,学生对“胜日”、“寻芳”、“泗水”和“滨”的理解可看法不尽相同。诗句理解的节点或曰“疑点”主要体现在对“滨”的意思解读上。

学生1认为:“滨”的意思是“河提”。进一步挖掘时,她说:泗水既然是一条河,就会有和两岸,如果诗人不在河堤上,那就会有被河水冲走的危险。

学生2认为:“滨”的意思是“流域”。进一步挖掘时,他的理由是:泗水流经山东曲阜一带,古代的泗河为淮河的大支流,流经山东、安徽、江苏三省,河长400余公里,流域面积约7万平方公里。流向是由东往西,是全国最大的倒流河。作者诗文中的“滨”具体指“泗水滨”,那么,“滨”应当是“流域”。

学生3认为,“滨”的意思是“河边”,他的看法和“学生1”的观点相近,究其理由,是他说:“南宋时期战乱不断,国家有那么多的钱去修河堤吗,所以他认为解释为‘河边’科学。”

作为教师,此时需加以挖掘学生的观点和看法,并适时肯定和引申乃至教师适当补充。对3位学生对“滨”的意思解读都不能直接点出谁更好,谁的“解释”一般。因为作为山区的孩子,他们日常看到的河流主要是从黔南州首府都匀流经银盘大桥的剑江河,之外,就是家乡丰水期时的“奉合河”以及“合心河”。而且因为家庭经济、父母文化情况以及父母居家创业看护孩子等诸多情况不同,学生的回答大体意思是对的,教师不能马上给予“答案”高低水平的言语判断。所以,笔者让全体同学发表看法,看看大家对三个解释的认同情况。有五分之一的同学认可“学生1”的理解重在“安全”的关注,五分之二的同学认可“学生3”,五分之二的同学认可“同学2”.通过他们的看法和支持情况,笔者提出建议:首先,认为这三位同学给出的解释是对的,并说出对的理由,然后进一步提到“河边”看法的分析的合理性以及对“河畔”分析的合理性,于是建议,根据大家的建议,我们可以在“河边”或者“河畔”这两个解释中选择其一。

挖掘和探讨的过程,三个学生的看法得到合理的肯定,同时也让学生之间不断滋生互相学习和提高的空间和更好的心理准备。

实际上,当今信息发达的社会,对“滨”理解也不尽相同。

《新华字典》第11版33页对“滨”的解释为:①水边;②靠近

网友解释:“滨”水边,全句释义是“良辰探寻美景在泗水之滨”。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第10页,对“滨”的解释也是“水边”,本句的意思是“――诗人到孔子曾经呆过的地方泗水流域去观赏风景”。但是在诗句的翻译中《教师教学用书》对滨的解释为“流域”。水边与流域的解释,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第10页,有认同情况。

武汉出版社配人教版教材《英才教程》对“胜日寻芳泗水滨”中的“滨”解释是:“水边”,本句意思是“在风和日丽的一天,诗人到孔子曾经呆过的泗水流域去观赏风景。”。

篇7

全面贯彻落实学部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积极实施课程改革,推进校本课程教学,加强课堂教学研究,切实提高语文教师的素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确保语文教学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二、工作要点及目标:

(一):正视现实,不断超越

我们学部语文教学走到今天,取得一些成绩,遇到了一些问题。摆在我们眼前的是不断变化的形势和局面,新形势要有新要求,新要求要有新目标。作为学部的一名语文教师,要在传承经典中超越自我,要力争使自己的认知和行为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新的突破。

(1)研读践行新课标

课程标准左右着语文教学,学习它的思想,领悟它的精神,实践它的理念是当务之急。首先要真正了解《标准》与《大纲》的区别,然后要明确一些新概念的内涵,如“对话”、“人文素养”、“语感”、“文本”、“课程资源”、“动态生成”、“整合”、“互动”、“校本研训”、“三维目标”“学习方式”“大语文”等,把握语文课程性质的变化特点,并努力在教学实践中落实这些理念,加强第二课堂的建设,加强语文综合实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备课时段短中长

备课的经验和资料浩如烟海,加上网络信息的覆盖,备课似乎比以前方便得多,这绝对是误解。上好一节课需要长时备课的积累,中时备课的调节和短时备课的机智。只有教师坚持长期的积淀,中期的规划和近期的调整,才能备好一节精品课。

(3)一堂好课三条线

语文课堂是语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舞台,是语文教育与教学的主渠道,是语文资源生成的主要平台。好课的标准归根结蒂只有一个:学生欢迎并且受到了教育,得到了提高。达到好课的标准需要教师、学生和教材思维三条线索有机整合互动。

(4)听说读写皆作业

语文作业有其自身的独特性;语文作业的书写与阅读过程就是作业本身。因此,布置作业可在课前、课内或课后,完成和检查作业可以通过听、说、读、写等形式。

(5)辅导方见真功夫

在现实中,找理科老师辅导的学生很多,找语文老师的却很少,其实这是对辅导的误解。现实中的辅导侧重的是培优补差,其目的多属急功近利之列。真正的辅导除此之外,更多的是提高,既包括语文知识补充、能力培养,也包括非智力行为表现的督导和心理的辅导。辅导的对象除“抓两头”之外,重点要突出“中间”,因为中间层次才是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水平的关键和决定因素。

(6)命题讲评是艺术

我们贯彻落实学部六个一活动中的命制试卷工作,并要严格运行和评价。我们还要加强周末作业命题的研究,考试命题的研究。因为命题水平是一位教学专业素质的重要标志。命题质量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对学生的兴趣、自尊等心理因素的影响尤为明显,也是一位教师的教学水平即教学态度的重要体现。

(7)下笔成文行方远

笔耕不辍,才能完善自我。写教案、出作业、拟试卷、做总结都是写作。如果说阅读是积累,那么写作就是升华,一个人的思维只有通过写作进行梳理、筛选、创造方能升华为思想。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在广泛阅读实践的基础上,构筑文章的高楼。

(二)、立足研究,提高能力。 

根据学部要求和实际工作的需要,本学期学部语文教学研究分为五个层次,分别是新聘教师展示课、组内研究课、年段教研课、组长观摩课、徒弟汇报课。其中组内的研究课必须有校本阅读教学课,由备课组长期初认真安排。语文教师都要在上述课堂教学研究活动中和执教者一起思考一起感受,思考教学方案,感受教学得失。

鉴于过去研究课安排显得“突击”和集中,导致老师疲于听课,效果受到影响,本学期各个组要在开学初就全盘思考制定一学期的组内研究课教学内容和周次时间,由备课组和教研组协调后统一制定本学期语文课堂教学研究一览表,方便老师们今后的学习与研究。各个备课组要在第三周周一下班前将组内研究课教学安排上报。

本学期教研组长的观摩课内容定位自由作文的教学研究,各个备课组长也要切实上好组内的观摩课,为本组的教学导航。

五年级组要加强新课标教材教学的研究,备课组长要多想办法创造条件开展教学研究,力争在全区的质量调研和教学检查中取得好的成绩和效果。

围绕主题开展年段教研,低段教研主题是“在阅读教学研究中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中段教研主题是“培养学生感情朗读以及默读理解的途径、方法研究”,高段教研主题围绕课题“小学语文说读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年段教研活动要认真规划,精心准备,要让师生真切感受活动带来个好处,让每个人从活动中受益。

本学期的课堂教学研究还要解决一个问题,那就是要让老师们事先知道立足什么研究什么,这节课要在什么方面取得理想的进步,围绕这些去思考建议教学设计,去听课评课,这样我们的评课活动就不会发散,就不会出现评课时观点甚至出现冲突的情形,也可以减少每节课后的相似评课观点。也就是说解决听什么评什么的问题。

(三)、过关检测,学有所得。

本学期,为了掌握学情和教情的第一手资料,促进以后的教学工作,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学部将认真进行过关检测。过关检测的结果作为评价老师和学生的依据之一。对过关检测中发现学生存在的知识和能力上的盲点与不足,学科老师有义务和责任使之尽量减少。

· · · · · · · · 

查看更多>>

一年级主要检测内容是汉语拼音,时间在11月份;二年级主要检测内容是识字方面,包括汉字的认知方法,书写笔顺,组词等,时间在12月份;三年级主要检测内容是语言积累方面,时间为11月份;四年级主要检测内容是本册教材中体现的句子训练内容,时间为12月份;五年级主要检测内容是短文阅读里面的概括短文主要内容,概括段落大意,根据语言环境选择和填写恰当词语,结合语言环境说出词语意思等,时间为10月份;六年级主要检测内容为短文阅读里面的拟一个合适的标题,合理分段,对句子含义理解,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补充不完整内容等,时间为10月份。

过关检测由教研组指定备课组交换命题,备课组长负责检测的业务工作,年级组长负责考试的组织工作。各班级、备课组要认真对检测进行质量分析,要针对检测状况,针对性教学,让学生真正学有所得。

篇8

关键词:理性;积累;提升

这几天,宝带实验小学全体语文老师认真学习了“苏州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小学语文栏目)”这一文稿,尽管只有栏目,没有具体的内容,但看得出这些栏目内容丰富,切实关注学生、教师和家长的需要,提供给他们所需的各类教育资源和服务。这不仅能为老师、家长提供向专家学习的机会,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料,更为学生开辟了另外一块自主学习的空间。同时,平台将课内知识与课外延伸相结合,为教师今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

一、环环相扣,知识全面;理性有余,稍欠趣味

一、二年级的栏目包括“课文导学”、“课文朗读录音”“名师课堂”“阅读广角”“识写平台”“积累坊”“语言实践角”等。这些栏目一环扣一环,知识点系统而又全面,可以说是再现了小学低年级段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整个过程。应该说肯定会受到低年级学生、家长以及老师的欢迎。比如说,名师课堂的内容,这些网上学习、复习视频课程体系,让全苏州的孩子都能共享这些优质教育资源。名师教学,亲切幽默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比喻都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让全市孩子受益。教师清楚准确,深入浅出的讲解,也更容易让小学生所接受。如通过视频教学,教师在书写要领的讲解之中或讲解之后,都有示范指导,形象直观,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正确掌握了写字的方法。此外,对于全市老师来说,这也是一个学习的平台。通过这一体系,充分发挥名师的教学示范和引领作用,为提高广大教师的实际教学能力起到了一定的指引和推动作用。老师更能从中汲取营养,反思自我,从而获得精神的洗礼、情感的熏陶和理念的提升。所以说,这些栏目是有价值的,可操作的。

在这里,我们以低年级语文教学中重点提出的“趣味性”谈一点建议:如果要更好地利用这些栏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趣味性上需要加大力度。比如说:在几个练习的栏目里设置几个类似于“闯关游戏”或者说是“有奖学习”等学习板块,让学生在学习这一系统的栏目中间品尝学习的快乐,在一关又一关的学习体验中激发更大的探究兴趣,为今后的学习探究及发展奠定基础。

二、步步抓实,方法引领;重在积累,增设互动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语文素养的提高绝非一日之功,它是天长日久的积淀。因此,要想学好语文,首先就要会学习。学生连自学的方法都没有,谈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又谈何积累。

对于中年级的栏目,我们认为栏目也很丰富,同样是针对了中年级教学的特点精心设置的。针对中年级段是阅读和习作的起点段,是学生语文素养有个大的突破的过渡期。学会能否在三四年级里真正爱上语文,指导学生如何学习,交给学生学习方法相当重要。

鉴于此,我们讨论后认为:要特别关注在“预习指导”这一栏目中提出的指导一些预习方法,除了要把各种预习要求和方法说清楚外,最好能提供一个预习反馈的板块。比如说:要求学生预习中读课文,可以设置一个“录音空间”,让学生在预习课文后,把自己的读文录在空间里,学生自己和家长都可以听听。再比如:由于三年级是学生作文的起点,针对这一情况,结合“作文实践平台”,让学生把每次的练笔传到平台,设置一个“习作评评看”,有专家名师选择一些习作互动打分,及时提出不足。这样一来,在中年级段把学生的学习习惯养好了,把学习方法教好了,把习作方法指导好了,到了高年级段,语文教学更容易了。

三、层层递进,全面提升;整理归纳,终身学习

高年级段的栏目是在中年级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后设置的,栏目体现了高年级段学生学习的现状,也是从高段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相对较强的基础上出发的,是中年级栏目的承接和延续。

其中,“自学指导部分”提出:与“要点提示”相结合,对文本内容、主旨等重点作简析,以问题等形式引导学生整体及精要句段等进行思考鉴赏。如果说中年级的自学指导侧重于方法的指导和引领的话,那么到高年级就是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我们这样想:是否能够在这栏目中体现学生预习成果的板块,比如说是“预习收获展示”类似于此的交流平台,让学生写写认识,写写心得体会等,然后通过学习后再次来写写心得,对照前后的收获,评评自学的能力。相信养成了这样的习惯,学生的学习能力一定能飞速提升。

其次,对于一线教师来说,能够欣赏到特级教师的课是一种荣幸,一节好课能够让我们感受名家的教学风格、教学魅力,能够更好地解读教材,解决我们教学中的困惑,更能为我们今后教学指明方向。“教学实录“这个栏目,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快捷的学习机会。我们觉得,除了实录,能否再提供一些教学视频,这样能够让我们更好地欣赏到重点环节的处理,学习名师的教态、语言及教学机智等。

最后,我们觉得,高年级段中六年级语文的学习,不仅是小学语文学习的终点,更是初中等更高层次的学习的开始,乃至是终身学习的转折点。因此,这期间的总结学习至关重要。结合当前学习竞争的压力,结合家长的共同愿望,所以,我们建议:在高段栏目中是否有对小学阶段所有语文知识点整理复习的栏目,有让学生举一反三的综合练习,有与初中衔接的语文知识要点……这样就能使平台里的栏目和内容更加完整、更加全面,更受大家的欢迎。

篇9

首先确定培养的目标,让学生达到一定的阅读速度和阅读能力以及相应的阅读习惯。

关键词:阅读;评价;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0-0096-02

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应达到的阅读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阅读学习和教师的阅读教学。突出语文课程评价 的整体性和综合性,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阅读能力方面的综合素养。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的利用评价的手段,促进了语文阅读教学,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智力。下面谈谈我的一点浅薄的做法。

1.确定阅读的目标要求

1.1阅读速度:三年级上学期达到每分钟阅读150字,三年级结束时每分钟阅读不少于200字;四年级上学期每分钟阅读不少于250字,四年级结束时每分钟阅读不少于300字;五年级上学期每分钟阅读不少于300字,五年级结束时每分钟阅读不少于350字。

1.2阅读的能力:学生在阅读中能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够抓住文章的关键句、重点句进行赏析评价。三年级上学期读5遍课文就能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找出文章的关键句、重点句,下学期读4遍课文就能抓住文章的关键句和重点句,并能对划出的句子提出自己的见解;四年级上学期读3遍课文就能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找出文章的关键句和重点句,并能提出自己的见解,下学期,读3遍课文能很准确的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对划出的关键句和重点句能有自己合理的认识和评价;五年级上学期读2遍课文就能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找出文章的关键句和重点句,并能提出自己的见解,下学期,读3遍课文能很准确的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对划出的关键句和重点句能有自己合理的认识和评价。

1.3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拓展阅读教学的途径,初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利用图书馆、音像、影视,广播,获取信息;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真善美,假恶丑,睁大眼睛观察社会和自然,亲自去实践,亲自感悟,拓宽阅读的渠道;能根据需要,多途径迅速获取信息,并把信息进行加工、整理。

1.4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一边读一边想,一边读一边动笔,使用工具书阅读的习惯。

2.采取的具体措施

2.1阅读评价研究的准备。

2.1.1建立纵向的联系网络。召开学生家长会,对家长进行宣传发动,取得家长的认可,得到家长的配合。争取家长意见,给学生购买一部分适合孩子阅读的课外书,营造一个读书的环境,让学生在家有书可读。建议家长给孩子到本地图书馆办一个借书证,扩大阅读的范围。

2.1.2建立班级图书角。发动学生每人最少捐献五本好书,再征得学校的支持,给学生购买一部分图书,充实图书角,让学生在学校有书读。

2.2阅读能力评价研究的实施。

2.2.1培养学生读书的方法和阅读方式。

(1)品味性的精读,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思。对名篇名著和一些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需要精心细读,体会立意构思,揣摩布局谋篇,欣赏妙词佳句,像人吃东西那样,经过细嚼慢咽,才能把书中的精华变为自己的知识营养。有的文章要反复读好几遍,甚至熟读成诵。

(2)浏览性的泛读,教给学生浏览文章的方法。对那些内容浅显易懂的书或价值不高的书籍报刊,可以采取浏览法,先看看序言、目录,或开头、结尾、内容提要、前言等,力求迅速准确的从全局上把握读物的主要内容,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篇10

关键词: 语文课堂教学 语文教材 课后练习 运用建议

一、语文教材课后练习的运用现状

笔者最近在听课、看教师备课笔记、教研活动时,特别关注目前教师对语文教材课后练习的运用情况。

1.忽视存在

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略课后练习,往往会更关注课文本身。有些教师对课后练习关注得少,随意训练。于是,学完一课后学生课文读不熟,课后作业仍不会做。耗费了大量的教学时间,导致教学效益低。

2.运用不当

部分老师片面地认为课后练习仅仅是训练,因此,要么在课文学习前用于学生预习;要么出现在课文学完后用于学生课后练习。这样运用方式简单,很少与阅读教学的过程有机地结合。其实课后练习,只要能发挥它的最大效益,教师在课前、课中、课后就可以运用。

3.分裂局限

教材是根据单篇课文目标,所在单元训练主题,以及整册、整个学段的学习要求设置课后练习的。教师应有整体意识,敏锐地发现新知识和已学知识之间的关联,为新旧知识架设沟通的桥梁,让自己在这方面备课的空间得到拓展。

由此可见,目前大多数语文教师对课后练习的关注度是低的。语文教师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教材后面的课后练习是教材编者针对学生学习情况、教材特点、课程标准设置的知识要点、能力训练点,它与课文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体现了教学的重难点,是教学过程中落实课标、提升学生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切不可忽视它。

二、语文教材课后练习运用的建议

1.把握训练时机

要有效利用课后练习,首先要把握训练的时机。不同的题型出示的时机应不一样。

(1)课始出示,促进感知。

处理感知类的题目我们可以安排在学习课文的初始阶段。例如在苏教版四年级(下)《云雀的心愿》的课后练习中的第五题:为什么说“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这个练习就可以在学习课文的初始阶段,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文本,这是检查学生整体感知效果的重要手段。

(2)融入过程,体验感悟。

课后练习有一些提纲挈领性质的问题和感悟性的问题。例如在苏教版三年级(下)《恐龙》一课的课后练习中有这么一道题:第二自然段写了哪几种恐龙?在它们的名称下面画上横线,并说说各自的特点。如果把这些问题融入这段的阅读教学中,可以不留痕迹地带领学生主动走进教材,从而促使学生感悟文本。

(3)课后拓宽,扩大外延。

小学语文教材在课后练习中设计了这样一些练习题,引导学生在从课内走向课外。如苏教版三年级(下)《跟踪台风的卫星》的课后有这样一道练习:你还想知道哪些人造卫星?选择一个做点研究,把结果跟同学们交流。这类练习,出示的时机在课后,目的是通过拓展,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知识,升华情感。

2.把练习巧妙地融入课堂教学之中

(1)教学目标紧密结合课后练习。

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先采取由教师在上课前让学生读课后练习,让学生明白课后习题是课堂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试着说说学习目标,让学生总是带着问题、带着目标走进课堂。这样操作,首先教师可以通过课后习题获得一些教法指导;其次,课前让学生知道这节课重点要掌握什么内容;最后,课前导入能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带着问题,明确目标听课就能做到学习指向明确。

(2)课后练习紧扣教学目标。

语文教师备课时应当首先考虑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目标时要关注课后习题,针对具体课文内容,突出重点训练项目,体现语文学科的“语文味”,体现课文体裁、表达的特点。教学设计也应该依据课后练习,紧扣教学目标,突出重点。三年级下册《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这篇教材,内容浅显,学生一读就懂。怎样进行语言文字运用的训练呢?看看书后练习,第一题给了明确提示,就是朗读课文,说说这个故事。我想学生读好这篇课文困难不大,但是要讲好个故事,有一定的难度。于是我引导学生大方、大声地讲故事,训练孩子的表达能力。我把这个目标贯穿在讲故事这个教学活动中,在讲故事中,训练朗读、理解词义、明白道理、发挥学生的想象。一节课中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说评。我想长期坚持下去,学生的表达能力定能有明显提高。

3.对练习点进行整合

教师要对教材有一个全方位的把握,对所有的知识点进行系统梳理,老师的头脑中要有一个清晰的教学方案。教学中既教好每个点的知识,使之巩固,又使这些知识点按照线的指向,向着更高一级目标靠近,使学生形成熟练的语言技能。教师要有一双慧眼,从练习中找准训练点,使之紧密结合起来。

(1)聚焦课标,整合目标,循序渐进。

简简单单的课后练习并不简单,它的内涵非常丰富。它不仅仅体现一课的教学目标,有时体现的是整单元、整册、甚至是整年段的教学目标。语文学习目标体系是循序渐进的,同样课后练习也是围绕目标的,呈螺旋上升式。其实课后练习和单元、整册、整年段的教学目标的归结点就是《语文课程标准》。我们应把课后练习进行细化,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持续进步。

例如讲故事的训练,《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中,低年段提出:“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自己感兴趣的情节。”中年段提出:“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高年级则提出:“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课标是这样要求的,课后练习也是如此安排的。如二(下)教材中《夜晚的实验》一课就安排了讲讲这个故事的练习。三(下)教材中《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日月潭的传说》等课文中也要求讲讲这个故事。六(下)教材《卢沟桥烽火》中则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讲述“”的经过。讲述时尽量用上课文中的词语。不同的年段,练习相近,但要求不同,低年级只要复述大意和感兴趣的情节,低年级掌握了复述大意和感兴趣的情节的方法,学生才能到中年段把故事讲得具体生动,到了高年级才能根据词性特点、文章的价值取向等做到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2)理清学法,逐步推进。

小学语文教材都有阶段性,各阶段的要求像楼梯一样呈递进式。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教师能有目的有规划地在各个阶段中对难点进行分点合理训练,适当地将平时学习方法有序地整合起来,那么学生就能切实学好语言和表达方法。课后练习隐含着方法,这就需要教师理清学法,在教学中逐步推进。

例如学生对总分构段方式的认识与运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自然段结构的教学是中段的重点,总分式结构段是最常见的构段方式,阅读和作文中经常遇到。在中年段三(上)的时候学生通过《北大荒的秋天》等课文认识这种类型的段落的特点,体会这种段落的表达优点,接着让学生模仿写一写简单的总分结构段落。到了三(下)还可以通过《庐山的云雾》《美丽的南沙群岛》等课文进一步加深认识,从而创造性地写一写同类型的段落,但也仅限于写物、写活动。到了高年级,学生对这种方法已经完全掌握之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在写事、写人、议论上加以运用。只有这样,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才是循序渐进的,扎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