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策略范文

时间:2023-08-03 17:30: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语文教学策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篇1

摘要:汉语是我们的母语,因此语文教学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字理解能力和事物认知能力等各方面能力都有重大的帮助。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初中语文教学策略在面临各种机遇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威胁。本文分析了初中语文教学现有的策略,并根据目前的情况预测了语文教学策略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教学策略 研究

所谓教学策略,是指为实现教学目标、目的和完成教学任务,根据地方实际和学生特点综合采取的一系列手段、方法的总称。教学策略是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针对一定的教学情境和教学需要而制定的。初中语文教学的策略就是根据初中生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充分考虑到社会环境等不可抗因素,制定最优的方法途径,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做到听说读写齐头并进,同时也能实现身心的协调发展。为了更好地达到这一目的,制定和实施教学策略时就不能按部就班、墨守成规,而是要具备一定的弹性,给予老师适度发挥的空间。优化初中语文教学策略是指在初中语文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根据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注重对影响初中语文教学效果的内部和外部因素的调控来优化师生的教学行为最终使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言语能力、思维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自主、丰富、平等的教学实践活动中获得协调发展。

1、初中语文教学现有策略的缺点

1.1只注重知识的训练。在目前的教学方式中,教师的教学更多的是把语文当做一种工具来教,注重知识的训练,而不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文审美素养,使得大部分学生都对语文失去了兴趣。文字其实是一件很美的东西,用来表达作者的感想。但是语文课堂上大多把文章拆开,强调句子语法或者修辞,以标准答案圈住学生的思维和心灵碰撞,破坏了整体的美感。在课后,老师又会不停地布置大量的家庭作业以加强这种知识上的训练,占用课余时间的同时也让学生产生疲劳,不愿意也没时间再去进行一些自主的阅读工作。

1.2应试教学。现在,由于中考的压力,老师是为了考试而教,学生是为了考试而学,急功近利,而语文素养往往是在潜移默化中产生的。所以,很多学生为了提高成绩,考高分,就花更多时间在数理化等可以较快速提高的学科上,轻视了语文的学习。而且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由于考试只考阅读跟写作,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就缺乏了很多听和说方面的训练,同时也没有相应的课外活动将课本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学生没法得到全面的发展。

1.3教学方式单一。如今,随着网络信息越来越发达,学生对于知识呈现方式的需求也有了变化,传统的课堂教学对于学生课后阅读的控制更加捉襟见肘。学生对于网络流行小说的兴趣已经远远大于对世界名著等的关注度,课外阅读量少,传统文学作品正在逐渐被边缘化。这就要求教师更多地利用各种媒体资源,引导学生更多地进行课外阅读,提高学生文学素养。

2、初中语文教学策略的未来发展方向

2.1炼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语文作为基础性学科,对学生的价值是多方面的。它不仅是认知和表情达意的工具,更能陶冶情操,升华心灵。因此在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首要的任务就是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功底,听说读写样样不可少。教师不能仅局限于课本的知识,更要进行拓展性的学习,让学生正确地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并在实际运用中加深理解,加入自己的感悟。锻炼出良好的语文学习的基础知识和能力非一日之功,不能单纯的靠死记硬背,更不能为了应付考试而随便放弃。这种能力将伴随着学生今后一生的发展,为学生未来独立地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所以语文教师必须予以相当的重视。

2.2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习兴趣。新课改后,现代的课堂教学讲究的是“以人为本”,即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其主观能动性,自主学习。对于初中生来说,辨别能力相对还不成熟,教师有很大的引导空间。首先,教师要丰富课堂形式,完善课堂内容,针对初中生的兴趣点,综合利用多媒体技术,摆脱传统语文课堂沉闷的现象,实现师生互动。其次,教师要改变语文在整个教学系统的地位,教语文不只是教给学生一个工具,更是要教他们学会如何从感性的角度去欣赏文学作品,培养他们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从而能够自觉自主地去学习。然后,教师要营造一种课外主动学习的文化氛围,加大学生跟文学作品的接触面,加强同学之间的交流,提高学生对课后阅读的兴趣和情感。教师通过参与这种学生间的活动,能够以最轻松开放的方式发现学生的个性所在,并验收学生自主的成果。

2.3建立新的评价体系。原本的考试评价体系已经没法适应现在的教学发展。要从根本上改变现在初中语文教学的弊端,就要改变现有的评价体系,“人对所有的激励都会产生反应”。传统的考试只注重结果,并且只集中在阅读和写作两个方面。新的评价体系就要教师跟踪学生的平时表现和活动并作出评价,作为最后成绩的一部分,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和讨论,课后也多进行课外阅读训练。而且除了卷面成绩,还要加入听力、演说等方面的成绩,促使学生们在这些方面投入更多精力。在总分方面,也可以改变算数加总的方式,给各个学科合理地设置权重,采用加权加总的方式,以防之前轻视语文学习的现象发生。

3、总结

这是一个快速发展的社会,初中语文教学的策略也要与时俱进。语文教学不只是一个学科,更是一门学问。中国五千年历史对文章的重视使得历史上积淀了厚重的文化,《红楼梦》、《水浒传》等不仅是一本书,更是一个时代,一段人生。如今快餐文化反而让这种积淀慢慢被时间冲刷殆尽。现在教师的重任除了教会学生语文学习,更是要改变旧的策略,让学生们能够将我国的文化传统继续传递下去。作为教师要懂得与时俱进,走在时代的前沿,更好地利用学校的有效资源,让我们的课堂更加的出彩,让我们的语文教学有更大程度的创新,为初中语文教学的发展提供更多有效地教学方式方法。

参考文献:

[1]高启天.浅谈初中语文教学的策略[J].教育革新,2008.11.

[2]郑玉宝.优化初中语文教学策略的探究与实践[D].西北师范大学,2006.

篇2

关键字平等; 民主;语文教学 ;学生发展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1-0362-01

交流是人类生存中的一种很重要的方式。在教学中,师生间的教与学就是一种交流。这种交流是一种平行、平等、民主、真实、积极的交流。教学中的这种交流我们称之为“对话教学”。对话教学是运用对话精神在真正民主、宽容的氛围中,通过各个层面的对话,使学生的人生品味、境界及价值得到提升的教学形态。

1创造对话的条件对话教学是平等、民主的教学

没有平等与民主,师生之间的对话是无法进行的。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学生和教师人格平等和教学民主是对话教学的前提。离开了平等和民主,对话教学就会走向原来的灌输式教学,呈现原来的灌输与被灌输的关系。罗杰斯指出,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必须要形成和发展学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对话教学就要给学生营造一个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氛围,使课堂成为充满爱心、富有差异和个性的对话平台。对话教学中,教师要走下传统的教学神坛,走进学生中间,在作为组织者和引导者的同时成为一个学习者和参与者。这样,学生才敢畅所欲言,智慧的泉源才会充分喷涌。对话不是被迫的你问我答,而是心灵的沟通与呼应。

在教学中,要创导平等和谐的氛围,教师就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情感,把学生当作“知识源”,而不是盛知识的容器。学生和老师一样,在人格上是独立的,每一个学生都有着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都需要老师的理解和尊重。当学生在“对话”中有了独特的见解,教师要及时反馈与鼓励,只有这样,学生的心态才能保持开放,才能充满活力,充满创造的体验,也才能在“对话”的过程中生成新的认识。在这里,看不到教师在台前手执教鞭吆喝呵斥,看到的只是生命中的潜在表现力尽情地释放。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就是成为伙伴式的师生关系。这样的师生关系,真正地具有人性,它才具有极大的教学价值。

2把握好教师的主导作用

对话式教学是使学生的主动性得以充分发挥的教学模式,但并不意味着教师的责任就减少了。在对话过程中,教师的职责是关注对话的进程,并解释或说明。教师作为对话的组织者、领导者,应该控制的是整个课堂对话进程,从目标的制定、活动的组织、规则的执行、纪律的维持、信息的反馈等确保对话的有序开展,避免杂乱无章;作为总结者,教师更应关注对话的过程,关注如何糅合各种不同观念和看法;作为引导者,应因势利导、循循善诱,注意启迪性,突出双向性,要充分发挥点拨、引导的功能。学生在对话中总会闪烁出创造性思维和思想的火花,而教师就要善于发现并及时加以肯定和鼓励,要千方百计去拨亮这些求异思维的火花,保护他们探求新知识的创新精神,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学”得主动又生动。

在语文对话教学中坚持鼓励为主。好奇心强、肯动脑、爱表现、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渴望成功是青少年的天性,教师应理解和鼓励学生的表现意识、期望意识、成功意识。特别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鼓励尤为重要,因为他们的心理障碍是缺乏自信,教师要善于从他们的反馈中,敏锐地捕捉到他们理解、分析、观察、感悟、体验、联想、想象、思想、情感、品质等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各方面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扬起他们自信、自强的风帆。做把鼓励学生提问、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鼓励学生有自己的选择融入课堂。

3设置有价值的问题

语文对话教学常有一个主问题贯穿整个课堂,话题的优劣直接影响学生对话积极性的高低,影响对话活动能否广泛而深入地开展。因此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3.1主题问题的设计要能涵盖全篇。如学习《孔乙己》一文,可从孔乙己的“死”入题,溯本求源,认识孔乙己自身的悲剧、社会制度的悲剧和人的悲剧,最终从孔乙己个人的性格延伸到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

3.2由于受认识水平、生活阅历、世界观、人生观、个性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每个人对作品的理解各不相同,主问题的设置应能引发学生多角度的解读文本。如学习《风筝》,围绕“透过风筝看鲁迅”的话题,,转自[92工作室]可体察鲁迅的自省精神、手足情深和对小兄弟身受“虐杀”却毫无怨恨的深沉感慨,还可以从中领悟游戏的意义,等等。

3.3主题问题要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情感积累去解读、感悟、评论文本。同时,主问题还要紧扣时代脉搏,让对话起到矫正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的作用。如学习《羚羊木雕》一文,围绕“这能全怪我吗?”“到底该怪谁?”的主问题,探讨各人的对错,探讨什么是真正的友情,如何面对现实处理好“伤心事”、“烦心事”,如何化解家庭矛盾,等等。设置这样的主问题,不仅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潜在的对话欲和表现欲,而且能使语文阅读课堂紧凑连贯。

3.4主题问题应尽可能地从“文眼”中产生。例如,《春酒》一文,文字浅显,但感情丰厚,在文章结尾,作者巧妙地设置了一个“文眼”:“道地家乡味”,于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主问题也酝酿而生:作者从春酒中品味到怎样的“道地家乡味”?她又是从家乡的哪些事中品味到的?

篇3

关键词:语文课改;教学策略;开放课堂;富有活力;实践能力

初中语文课程教育改革的大范围实施与普及,使得诸多语文教育工作者开始思考如何才能将新课标的先进理念与自身日常的教学实践灵活结合。可是,由于早已习惯了传统而落后的教育模式,他们的语文新课改之路异常艰辛而坎坷。笔者执教初中语文教学多年,愿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试就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策略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旨在为广大教学同仁提供更多实质性的教学建议与帮助,从而实现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的目的。

一、结合实际需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初中语文课程应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

这就要求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结合当地、本校以及不同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拓宽初中语文知识学习的渠道,努力建设起开放而又真正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通过对新课标精神的认真学习与研读,我将这一先进理念灵活地运用到了自身日常的教学实践之中,并从学生处收获了非常理想的教学回应与反响。

例如,在教学《苏州园林》时,我就利用多媒体为学生依次播放了有关苏州园林的幻灯片。借助幻灯片,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一般站在苏州园林之内,细细品味假山、池沼、亭子、回廊、树木、花墙、门窗等背后蕴含的园林建筑艺术。如此,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通过多媒体切实帮助他们加深了对于苏州园林建筑风格的认识与理解,这对于他们升华自身的情感、正确体会到作者叶圣陶先生透过文章真正想要表达的主旨都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再如,《看云识天气》这篇课文蕴含着丰富的气象知识。初一学生尚未接触基础的物理学、地理学理论知识,因此,他们在理解这篇文章时存有一定的难度与挑战。鉴于这种情况,我在讲解具体知识点之前,向学生们科普了物理学、地理学中关于气象知识的简单知识点。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对“看云识天气”这一气象现象背后蕴含的科学原理形成足够正确而深刻的认识,进而为其进一步深化对于文章内容以及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与掌握做足了充分的准备工作。

二、开展语文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是我们的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以及实践机会在日常社会生活中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教师应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各种形式的语文活动,敢于放手让学生更多、更直接地接触语文材料,在帮助学生逐渐掌握语文

知识规律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发展与完善自身的语文实践运用

能力。”

对于新课标的这一指示,我有着非常深刻的体会。同样以《看云识天气》这篇文章为例,学习完这篇佳作之后,学生知道了“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这就为他们根据天上所挂的云彩,判断未来短时期内天气状况这一实践应用技能的形成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又如,学习完《〈论语〉十则》之后,学生逐渐掌握了正确情景下引用论语语录的技巧:复习所学知识时,应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欢迎远方而来的客人时,应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被别人误解时,则应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就为提升他们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于实际的实践应用能力提供了充足的保障。

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新课程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初中语文教学同样也不例外。这就要求一线教师必须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导,积极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以及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并努力将其运用到自身日常的教学实践之中。相信,如此才能进一步推动初中语文新课改的深化与发展,进而为现代化社会打造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不断地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王俊红.谈初中语文新课改教学[J].考试周刊,2013(7).

篇4

关键词:语文;古文;思维能力;探讨研究;文章体裁

一、重视积累知识

(一)基础知识方面:重视字音、字形、词语含义、文学常识等基础知识的积累。例如:在学习七年级第一单元中鲁迅的《风筝》一文时,教师不妨采取多种方式方法,搜集整理资料以便更充分地了解作家以及作品相关内容,对资料进行整合梳理,让学生记录在课堂笔记上,印在脑子里,今后再学习有关鲁迅的文章时,只要再进行简单的回忆复习浏览就可以了。

(二)文体知识方面: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应该有最基本的单元意识和整体框架意识。比如,这一单元的几篇文章体裁分别是什么?学习本单元应该重点学习的又是什么内容。如果学习的是说明文单元,教师就应该让学生清晰地了解说明文的分类标准,说明对象如何寻找,说明内容具体是什么,该如何准确查找。明的顺序一般有哪些,一般的说明方法包含有哪些?各自又有什么作用?说明文在语言上往往有什么样的特点?等等。因此,我的建议是先渗透知识点,再结合文本进行具体清晰地讲解。因为,这些文体方面的知识学生是应该掌握的。

二、加强能力培养

(一)诵读古文及现代文能力。古往今来的许许多多的大作家大文学家,无不受益于诵读。但是教师经常把课本规定的要熟读背诵的篇目段落作为课外作业轻描淡写地加以处理。这种做法常常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把诵读不自觉地看成一种负担,不到临考不背书,实际上等于放任自流,疏于管理,养成了惰性。因此,诵读成绩往往很不理想,而且也不利于学生诵读能力的养成。语文就是和语言文字打交道,还有什么比在读中思,读中悟更好的方法技巧呢?

(二)自学古文及现代文能力。现在使用的语文教材一般都是新编的初中语文教材,新教材体现出来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就是“以人为本”,也就是说语文教学也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要想合理利用好新教材,教师必须在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上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万万不可“穿新鞋,走老路”。我认为,学生自学古文及现代文能力的培养是实现初中语文教育观念转变的具体体现。培养学生自学文章能力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并以学生自身发展为目标的学习过程。语文教师只有培养出学生较强的自学课文能力,才能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最终目的。自学课文能力是一个学生终身受益的东西。所以,语文教师要在实质上促进学生自身的发展,尤其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中学生对新内容常常会有一种期待心理,与其让语文教师滔滔不绝地满堂灌,倒不如让学生自己去阅读,自己主动去发现问题,探讨问题,最终解决问题,从而达到获取新知识的学习目的。通过这样的方式学习,学生对新知识会掌握得更加牢固深厚。

(三)思辨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质疑,使学生在学习中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在学习中才能有所收获,才能在学习中培养自己的创造能力。将来走上了社会,才能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也能成为一个有用的栋梁之才。因此,教师在上课的时候,重点还是要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做纵深思考,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自己独立思考并自主创造的一个过程,这正是还学生以“权利”的过程。

(四)自我表达能力的养成。在课堂上往往会遇到这种情况:教师提问点名字站起来的学生,他们常常无法用语言顺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不是不知道,而是不知道如何说,或者说得让很模糊。结果是教师代替他把意思表达出来。这样的学生又有多大的发展空间呢?还有就是,大多数学生一见写作文就头痛,总觉得无话可说,即使勉强完成了,也是干巴巴的,味同嚼蜡,平淡无味。我认为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应该充当“导演”,为学生铺设舞台,布置各种各样的情境,努力创设出一个让学生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氛围,使他们的思维在其间自由徜徉,纵横千里,尽情发挥想象。这样,学生不但会敢说,而且也会爱说,从而达到想说和会说的最佳效果。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举办一些辩论赛、故事会、演讲比赛、朗诵比赛等来锻炼学生的说话表达能力。

篇5

无论对于什么样的学科来讲,基础知识都是学习这门学科的基础阶段,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环,要想锻炼学生们的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素质教育,首先一条都离不开对基础知识的扎实和巩固。学习语文学科更需要扎实的基础知识。语文学科中的基础知识,同时也是文学表达的基础,也是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关键所在,同时,基础知识也是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训练呢?首先,教师可以分阶段、分步骤地进行教学,在教学完每一节课的基础上,需要定期对之前学过的一些知识进行有效的复习和巩固,同时还要注重对单元内容的有效总结,在学完每一单元的内容时,还可以进行单元测试来检查学生们的学习情况。其次,对相关的知识点也要进行有效的归纳和总结,并且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自主地对课文中的一些知识点进行有效的探究,让学生们对各项语文常识做到心中有数,教师也要发挥引导的作用,引导学生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记忆。此外,还要注意区别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区别,把一些学生容易混淆的知识点进行有效的讲解,让学生对此更加的清晰。通过以上步骤的实施,可以及时的夯实学生们的语文基础知识,对学生的文学素养、理解文章的能力等方面都是大有帮助的,对于促进素质教育也能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加大学生阅读量,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可以适当的加大学生的阅读量,丰富他们的知识范围。语文能力也是一种综合能力,需要广博的基础知识作为支撑。大量的阅读能够促使学生了解古今中外的天文、地理、历史、自然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的吸收比起教师单纯的传授效果要好的多,对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也是很有帮助的。其次,大量的阅读还能够拓宽他们的视野。学生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对生活的认识还比较肤浅,阅读主要反映出来的是人间百态的文学名著,这些都是可以深化学生对社会现实的认识,增加他们对人生历程的体验……这一切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都有很有帮助的。大量科学的阅读还能够让学生掌握一些丰富的写作知识和写作技巧。由此可见,如果没有大量的阅读,学生们也就不会有知识的储备和力量的积蓄,同样也不可能会有出色的语文素养的。要想开展素质教学,提高学生们的语文素养,科学合理的阅读是很有必要的。

三、运用活动,锻造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需要从学生们的实际出发,把学生看作是学习的主体,尊重他们的需要,从学生的心灵深处去挖掘创新的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将学生们的创新精神激发出来。丰富多样的语文知识同样也是学生各抒己见,培养他们创造思维能力的源泉。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学习语文由课堂内延伸到课外,这样可以不断的丰富学生们的知识库,激励他们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也会使得语文课堂氛围更加的活跃,为构建多向互动创新性的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了可能性。教师还要注意对学生们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既要培养他们的复合型思维能力,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培养学生们的发散思维能力。此外,教师也要给学生提供一些获得信息的有效渠道,让学生查找这些信息,广开思路,充分的发挥自身的合理想象,让他们在自己的创新思维中都能够学有所得,获得相应的语文知识。

四、构建有效的教学模式,活跃课堂氛围

篇6

关键词:初中语文;诗歌教学;实践;策略

在初中语文中,诗歌教学相当重要,在教学内容方面,诗歌分为古代诗词与近现代诗词两个部分,在考察方面,既包括了对诗歌背诵程度的考察,又包括了对诗歌理解层次的考察,换言之,初中语文的诗歌教学要求学生们既要背诵诗歌又要深入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写作背景、语言风格以及修辞手法等等。相对于小学语文的诗歌教学来说,初中语文的诗歌教学更上一个层次。

此外,诗歌教学能够让学生们在了解与感悟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同时为自己的语文学习储备文化知识,对学生们能力的提升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鉴于诗歌的历史久远,学生们在诗歌的理解与掌握方面具有一定的困难,那么教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诗歌教学的效率呢?笔者认为教师可以转变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从而引导学生们深入分析与研究诗歌。在本文中,笔者将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谈谈初中语文诗歌教学的策略。

一、诗歌教学策略之知人论世

所谓知人论世,就是指教师在讲解诗歌之前先引导学生们对诗歌的作者进行了解与研究,从而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以及作者的语言风格,这将大大降低学生们对诗歌的理解难度。当然,教师在这一过程应当尽量避免采用平铺直叙的方式,以免让学生们心生厌烦之感。

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之前可以根据诗歌的难易程度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如果是较为容易的诗歌的话,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们单独进行作者资料的搜集,然后再根据自己所得资料对诗歌作以初步的分析;如果是较难的诗歌的话,教师可以以分组的形式让学生们去搜集作者资料,然后再让小组成员之间根据小组所得资料对诗歌进行初步分析以及交流讨论。不管是哪种方式,这都有利于诗歌的进一步讲解与分析。

例如,笔者在讲《天净沙・秋思》的时候,鉴于其作者马致远对于学生们来说较为生疏以及这首诗歌内容较为简单,我便让学生们在上课之前搜集好关于马致远的一些资料,包括马致远的人生经历、所处的社会背景以及他的理想抱负等,接着我再对学生们搜集的资料做一个高度概括,最后再引导学生们深入研究其中的关键意象:枯藤、老树、昏鸦、夕阳等,让学生们在对诗歌有个大概了解的基础之上再去感悟其间所表达出来的情感,从而达到一个知人论世的效果。

二、诗歌教学策略之诗歌翻译

诗歌中所用的字词与表达与我们所熟悉的有一定的差距,尤其是古代诗歌,因此,诗歌的翻译至关重要。初中语文的诗歌教学与小学语文的诗歌教学最大的不同在于翻译,换言之,小学语文的诗歌教学不注重对诗歌的翻译而初中语文注重对诗歌的翻译,毕竟翻译有助于学生对诗歌的进一步理解与掌握。

例如,《次北固山下》这首诗中“次”这个字翻译就显得尤为关键,它在本诗中的意思并非我们所熟悉的“顺序”“等第”或者量词的意思,而是“停留”的意思,也就是说“次北固山下”应该翻译成“停留在北固山的时候”,倘若缺乏对这个字的翻译,则整首诗的理解就显得过为牵强,不利于学生们对其的理解与研究。此外,教师在诗句的讲解过程中,应当先引导学生们逐字逐句地进行翻译,然后再根据整句的意思对之前所做的翻译进行顺序或者搭配上的调整,以使得整个翻译更为清晰明了。

诗歌翻译是诗歌教学中的重要部分,通过诗歌翻译,学生们能够深入剖析诗歌,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以及文字运用能力。此外,在诗歌翻译的过程中,师生们的互动也会有所增加,从而改变了传统沉闷的语文教学氛围,进一步提升了诗歌教学质量。

三、诗歌教学策略之感悟作者情感

诗歌不仅是作者展露文笔的最佳平台,更是作者抒怀的最好载体,这也正是诗歌的魅力所在。因此,在初中语文的诗歌教学中,教师既要引导学生们挖掘诗歌的文字底蕴,也要引导学生们感悟作者的情感,从而让学生们真正理解诗歌的精神内涵,并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例如《沁园春・雪》这首现代诗歌,它的抒情方式较为含蓄,上阙全是对雪这个意象的描写,这是借助雪的壮阔来表达作者的恢宏大气,下阙虽然看似是在历代的英雄将领们,但却是借助这些过去的名人从侧面表达出作者想要建功立业的壮志雄心。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们深入挖掘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只有感悟了作者的情感才能体会到诗歌作品的真正内涵,从而让学生们的语文素养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四、结语

总而言之,诗歌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并且,诗歌教学有助于学生们了解中华文化,提升学的文化功底以及语文素养,所以,提高诗歌教学质量很具有意义。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初中语文 作文教学 现状 策略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分析

教学目标不明确

在目前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写作内容与写作主题大多数都是教师做安排和制定的。而大部分的初中语文教师在为学生布置写作任务时,大多都是根据教材或者教学要求布置的,而忽视了学生实际的发展需求和学习情况,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较为模糊不清。这就导致了学生在实际的写作过程中常会出现主题不明确,重复写作、写作规划不足等情况,这不仅严重影响着初中语文的写作教学质量,对学生写作水平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阻碍。

学生缺乏写作兴趣

写作是一项考查学生语言综合应用能力以及创作思维能力的教学版块,而对于初中生来说,由于他们的年龄较小,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尚不成熟,文化基础也相对而言较为薄弱,这就导致大部分的初中生会在学习写作和写作的过程中出现困难。并且初中生处于青春期,普遍具有易自卑、心理敏感以及情绪波动较大等青春期综合心理特征,以至于学生会在写作过程中产生畏难情绪,从而大大影响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写作兴趣,写作态度较为敷衍,写作水平和写作能力也得不到有效的提高和成长。

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命题作文是现今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最为主要的写作形式,正是在这种单一命题形式的影响下,绝大部分的初中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写作训练时,就会过分的关注与注重学生的写作成绩。甚至还有一部分教师会采用写作模板等形式开展写作教学,导致学生由于过于重视教师所教授的写作模板,而出现套路化、单一化的写作问题,写作内容也会与学生实际生活严重脱节,这不仅严重制约着学生写作思维的拓展,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以及初中语文教学效果的强化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提高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的路径探究

制定明确写作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是落实教学目标,满足教学要求的基本前提条件,同样也是教师开展一系列教学活动的重要教学依据。对于作文这一自由度较高、创新创造力较强的教学版块来说,制定一个明确教学计划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若想从根本上改善作文教学问题,确保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进度,就要认识到明确教学技术,制定完善教学目标的重要性。与此同时,教师也要与时俱进的更新教学思想,树立起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将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和具体的作文教学目标有机结合起来,从而设计出一个满足学生实时发展需求的教学计划,进而在强化学生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的同时,提高初中语文作文的教学效果。

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也是学生实现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教师若想有效的提高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有效性,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要充分意识到学生写作兴趣对学生学习写作的重要性,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作为写作教学的前提条件,让学生敢于创作、乐于创作,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目的。而学生写作兴趣的形成是受到学生主观因素以及环境外部因素两方面作用的。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时,要灵活多变的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对作文教学形式进行合理化的创新和转变,从而以外因激发内因,创造良性循环,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与积极性。

例如,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布置“观察日记”的形式来取代传统的命题作文教学形式,引导学生自主的记录和观察生活中常见事物。这样不仅能够有效的消除学生对写作的畏难情绪,还能够让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得到有效的锻炼,同时学生在观察与记录的过程中写作素材也会得到积累,从而有效的摆脱以往套路式的写作弊端。

读写结合,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

写作是一项着重考查学生语言应用能力以及文化基础的学习方式,与其他语文知识教学一样,同样是一个需要不断积累的学习过程。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应急于求成,而是要循序渐进的进行培养和教学,针对初中生的发展水平进行科学合理的指导。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尽可能的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以阅读为基础,实施读写结合教学策略,促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更加丰富的写作手法和语言表达形式,从而有效的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积,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强化学生的写作水平。

总结:

总而言之,提高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教学任务,在实际的教学改革工作中,初中语文教师必须要认识到以往教学形式中所存在的问题,及时的进行改正和处理,积极的响应与贯彻现阶段的教学要求,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对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形式进行合理化的创新,从而在根本上提高教学效率,强化学生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国卫.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与提高策略[J].科教文汇,2020,(8):109-110. DOI:10.16871/j.cnki.kjwhb.2020.03.048.

[2]王春玲,马海山.浅论新课改后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策略[J].学周刊,2020,8(8):23-24.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08.011.

[3]包润熙.提升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的 策略探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0,5(15):36-37.

篇8

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

09―0095―01

由于受传统教学思维的影响,很多初中语文教师习惯于开展“一言堂”式的灌输性教学,导致课堂教学氛围比较沉闷,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低下。同时,以教师为中心的初中语文教学,导致学生间的互动与合作相对缺失,所以容易挫伤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不利于学生语文人文精神和求知欲望的培养。“激趣导学”教学策略强调各项教学活动要以学生为中心,结合初中生的学习特点,增强语文教学的趣味性、互动性和有效性,进而实现学生在整体上的共同进步。

一、充分展示和演绎语文课程的趣味性

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语文教学,真正做到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制定教学方案,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可以轻松、愉悦的心态快速投入到语文学习活动当中,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有效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如在“蚊子和狮子”的寓言教学中,教师在开始可以先导入与寓言故事相关的FLASH动画,对寓言故事情节进行趣味化、直观化的展示,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很容易被激发出来,避免了教师一味采取传统“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探究的积极性。

二、加强互动合作式教学的导入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开展互动合作式学习,既可使语文教学面向全体学生,还可照顾学生学习上的个体差异性,让学生在相互借鉴中实现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在一个良好的集体氛围下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进而促进初中语文教学趣味性、互动性的提升。例如,在《木兰诗》的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将学生合理分组,在教学中导入“角色扮演”的游戏,或者导入朗诵比赛的比赛项目,指导学生发挥集体的力量,实现动口、动手与动脑的有效结合,这在确保课堂教学目标的同时,也有助于学生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

三、积极导入体验式教学项目

体验式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导入,不仅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主体意识,提升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主动思考、主动学习的自主性,还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语文学习态度,发挥学生自己的思维优势,实现边思考、边感知、边体验、边学习,将个人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都有效应用到语文学习的实践当中,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价值和魅力,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情感。例如,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过分依赖教材,可以选择一些生活化、趣味化的阅读素材引入语文课堂,并鼓励学生的主动参与,开展体验式阅读,变学生的“被动阅读”为“主动阅读”,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能够切实感受到语文知识的实用价值。

四、丰富激趣导学的语文教学方法

初中语文教学中“激趣导学”策略的有效贯彻和落实,需要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丰富“激趣导学”的方式与方法,只有语文教师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素质,才能更好地同学生“打成一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在《安塞腰鼓》的教学中,语文教师既可以在课堂上导入影视资料,也可以导入实实在在的腰鼓教具,或者和学生现场表演一下,不在于表演水平有多高,但是可以有效打破教师单向教学的沉闷,将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参与热情充分调动起来。

篇9

摘 要: 合作学习是语文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这一教学理论和策略顺应了我国倡导实施素质教育课堂教学变革的要求,对相对中规中矩的传统教学模式提出了积极的挑战。

关键词: 初中语文 合作学习 教学策略

一、引言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合作学习已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这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策略,已被当前中外教育界公认为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模式。因此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促进教学方式的改变,成为当前教育教学研究的一项重大课题[1]。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上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合作学习对改善课堂教学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良好的非认知品质的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学习。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是合作学习产生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合作学习一般是由教师制定目标导向,设计教学,分配学习任务和控制教学进程,学生以小组活动为主体,同学之间合作互助,注重团体荣誉感,把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2]。

二、初中语文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一)合作教学过于形式化。

由于合作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在我国教育中应用的时间比较短,一些初中的语文教师难以正确把握合作学习的实质,因此课堂上存在一定的表面化、形式化理解的现象。教师只注重合作学习的表面形式,忽视合作学习的内涵,使得这种学习模式流于形式,没有实现合作学习的目标[3]。

(二)教师理解不透,组织不力。

教师对“合作”缺乏正确理解,不能创造“合作氛围”,导致“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教师本身是在传统教育模式下成长起来的,习惯被动接受知识,合作学习的能力和技巧没有得到充分培养,做教师后也难以改变注重知识传授的惯性,加上忽略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培养,造成组织合作教学能力和技巧的贫乏[4]。

(三)缺乏相应的合作学习的评级体系。

常规参照评级系统是传统初中语文教学所使用的评价体系,这一系统的主要标准就是对学生按照学习成绩进行排序,并按照学生的分数对教师进行评价。但是合作学习模式下评价主要应用的是合作和讨论的学习方式,无法精确地为学生打分,因而从某种程度来看,传统的评价系统难以在合作学习模式中发挥作用,一种新的评级体系急需建立[3]。

三、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构建策略

(一)鼓励学生成为自主学习者。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变更了传统的地位,教师不再是权威的知识授予者,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强化。学生围绕研究合作主题,互相交流,共同查找共享资料,集思广益,一起探究问题的真谛。合作学习实现了学习研究主体从教师到学生的转变,学生在合作过程中自己决定学习的方向,学习的方法和方式还有学习的时间。这样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变得积极[5]。

(二)合理分组,尽量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

关乎同学们合作学习成功的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合作学习小组怎样确立其内部结构。当老师在组织合作学习之时,不能简单地以学生的座位或成绩分组,在分组时,一般采取异质分组,在分组时应考虑班级基本状况、学生阅读与理解的能力、学生学习风格等方面[6]。

(三)在角色体验中感悟。

体验性是新型学习方式的主要特征。体验是指由身体活动与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感情和意识,体验使学习进入生命领域,因为有了体验,知识的学习不再仅仅属于认知、理性范畴,它已扩展到情感、生理和人格等领域,从而使学习过程不仅是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还是身心和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学生不仅要用脑子思考,而且要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亲自经历,用自己的心灵亲自感悟。

要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就要注意引导学生“身临其境”,转换学生的角色,让学生扮演文章中的具体角色,于是采用分角色朗读这种形式就会有较好的收效[7]。

(四)要营造良好的合作学习气氛。

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充分发挥电教等手段的作用,营造宽松、愉快的合作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这种气氛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激发他们合作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教授《中国石拱桥》这篇课文时,在课前要求学生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单位通过多种途径合作去查找、了解石拱桥的相关知识,在课堂上学生把搜集到资料拿到课堂上交流。在课堂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别介绍自己小组获取的相关石拱桥的知识,这样丰富的信息量,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营造了良好的合作氛围,为新课的教学做好了充分的准备[8]。

参考文献:

[1]金琴.初中语文合作学习现状及对策[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2]黄达顺.初中语文合作学习的探讨[D].福建师范大学,2003.

[3]彭正霞.怎样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J].学周刊,2013(26):77.

[4].浅析初中语文合作学习[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4):78-80.

[5]张隽.初中语文合作学习研究与思考[D].华东师范大学,2010.

[6]许伽.初中语文合作学习中“边缘人”的现象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2.

篇10

【关键词】初中语文;合作学习;教学组织策略;探析

0引言

对于教学方法来说,具有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但最终的目的是提升教学质量。将合作学习应用到教学中,能够发挥学生主动性学习,使学生全身心投入教学中,在教学活动中获得知识,并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探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教学组织策略有着重要意义。

1合作学习教学组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合作学习的教育和认知教育有着相似之处,都是以情感因素为前提促进人的不断完善与发展,一般使用的方法有三点:一是通过语言来指导学生学习,二是以情绪感染的方式促进学生学习,三是影响学生的行为[1]。借助这三点,在情感上与学生达到共鸣,从而不断完善人的情感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合作学习是通过不断完善情感内容,使人情感上升到新的境界。也可以说合作学习是一种情绪机制,以人的思维能力的发挥作为核心内容,以保证能够以最佳的状态实现功能。

从各个角度分析初中语文教育问题,从理论、实证两个方面揭示初中语文的现状,为提升教学质量提供有效的依据。将初中语文教育问题为课题进行研究,有助于丰富教育学、伦理学等学科的研究内容,还拓展了有关初中语文合作教学中的问题研究,对提升初中生的思想素质奠定良好的基础。初中语文对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发挥着重要作用,应得到初中生道德建设的关注,将发展语文建设提升到更高的境界,结合初中生具有的情感,创新各种途径的建设思路。

2当前初中语文合作学习教学组织存在的不足

当前初中语文的合作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时还存在着发言形式单一化的现象[2]。小组派出的某位代表是在全班进行展示,代表着本组的讨论结果进行展示,因此,各组必然会选择优秀的学生参与其中。于是较为优秀的学生每次都会作为代表发言,这样就使其他学生边缘化,影响了教学的整体效果。而且有的教师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组,随意将同排的学生进行分组,导致合作学习过于形式化,并没有深入到实质当中。同时,有的教师在课堂中开展合作学习,创设大量的教学活动,对学生的积极性消耗过大,导致学生以应付的形式去实践,没有从根本上执行,从而无法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另外,有的学校虽然制定了合作学习的策略方案,但是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兴趣不大,导致合作学习教学的不成功。因此,在合作学习教学中,教师要满足教学改革的发展需求,利用教学资源创造良好的教学方法,以此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3初中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教学组织策略

3.1合作朗读使用在文章朗读中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合作朗读能够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其主要是将学生分为不同的角色,然后再对文章进行朗读,学生对文章的内容产生共鸣,使学生更加容易掌握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并加深对文章的印象,另外,合作朗读还能够增加教学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朗读,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的涵义,从而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例如,在进行《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这篇文章朗读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朗读,使学生主动参与其中,接着再对文章进行讲解。这首诗细腻、生动地描写了诗人对农田劳动生活的体验。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诗中运用的典故,使学生明白诗句的含蕴,领悟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对归隐的自豪。从而增强学生对这首诗的兴趣,使学生之后学习诗歌更为轻松。

3.2采用合作阅读法应用到文章阅读中

合作阅读指的是将学生分为各个小组进行合作学习。首先学生需要阅读相关的内容,接着进行小组讨论与分析,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获得相关的知识。教师在开展合作阅读活动时,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教学,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的进行交流与讨论、整理与分析。这种方法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合作意识,而且还能使学生的交际能力得到提升。例如,在进行《智取生辰纲》这篇文章教学时,教师组织学生之间进行讨论,以问题的形式让学生有针对性的合作学习,如文中杨志与吴用的“智”表现在哪里?吴用智取生辰纲的计谋存在哪些不足?等问题的分析讨论。最后教师再进行全面总结。这种方法能让学生有针对性的分析课文的重点,各个小组的学生通过相互的交流与讨论,有效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给了学生一次表现的机会,使学生的各种能力全面得到提升。

3.3采用合作学习法应用于课文讲解中

课文的讲解是学习语文的基础,将合作学习教学方法应用到初中语文教学中,能发挥出合作学习的重要作用[3]。教师在进行课文讲解的时候使用合作学习方法,对重点内容的讲解过程中,让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使教学质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进行《桃花源记》这篇文章教学时,由于这篇文章是文言文,学生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让学生进行小组谈论,并提出相关的问题:“作者当时的写作背景是什么?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是什么?”学生通过交流与互动,理解作者寄托了对理想社会的渴望,抨击当时社会的黑暗。写出了他心中没有战乱、没有压迫与剥削,社会风气良好,人们生活和乐的理想社会。以此让学生增加对文章的印象。

3.4将合作批改应用到作文批改中

传统的教学一般都是由教师负责学生作业的批改,这种单项的交流方式使教师的压力逐渐增大,且无法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将合作学习的方法引入到作业的批改中,不仅减轻了教师的压力,还增强了学生的主动性。例如,在作文《我心中的黄河》当中,教师可以开展互相合作批改的方式,让学生进行相互批改,学生看到其他学生的作文,发现作文中的好词佳句,并对其进行赏析。如有位同学写道:“黄河它穿高山,绕平原,飞峡谷,跃丘陵,呼啸奔腾;浇灌着沃田万顷,簇拥着工厂如林,接纳着四十多条支流,拥抱着无数峻岭高山,气势磅礴。”学生发现这一句写的较好,就可以与其他学生进行分享,学生就能积累更多的好词好句,从而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以此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

4结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引入合作学习法,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而且还能提升学生的各种能力,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4]。那么怎么才能使合作学习在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呢?教师在文章朗读中进行合作朗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文章阅读过程中采用合作阅读的方式,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与掌握文章的涵义;在课文讲解过程中采用合作学习的方法,使学生增加对文章的印象;在作文批改时采用合作批改的方法,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从而提升教学的质量,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汪耀红.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策略[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2,09:56-59.

[2]江春茂.初中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化策略探讨[J].西部素质教育,2015,0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