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安全管理知识范文
时间:2023-08-03 17:30: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护理安全管理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5月~2014年7月本院160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优质护理病房住院患者与普通病房住院患者分组的方法,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0例。实验组患者男45例,女35例,年龄16~81岁,平均年龄(43.25±6.71)岁;对照组患者男41例,女39例,年龄17~79岁,平均年龄(43.89±6.01)岁。两组患者的年龄、体重、性别、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采用功能制排班,患者住院期间护士严密监测患者的体征变化,落实各项常规护理工作,为患者宣传健康安全知识,做好健康安全教育,轮休时做好工作交接,值班人员落实各项治疗工作,患者如发生紧急情况,立即进行救治。
1.2.2实验组患者采取优质护理的护理模式为患者进行护理,医护工作人员做好日常护理工作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具体护理措施包括:①实验组采用APN排班方法,减少交接班次数,同时根据护理工作量弹性排班,在工作高峰时段增加值班人员,确保护理工作及时落实;②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每名责任护士分管患者≤8例,整合基础护理、病情观察、治疗、沟通和健康指导等护理工作,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连续的护理服务,护士有固定的患者,患者有相对固定的责任护士,增加亲切感。③首先制定患者危险因素评估表,对住院患者意外事故发生情况、疾病的危险因素、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评估和分析,汇集成表后,在护理工作中进行针对性护理,加大护理力度,尽量防止危险因素的发生,以提高护理过程中的护理安全。④充分发挥护理工作的责任意识,保持积极向上职业精神,注重护理细节,用热情的态度对待护理工作,保持病房环境清洁,给患者营造一个舒适健康的住院环境,指导患者做好日常清洁和饮食用药,对重症患者协助喂药等。⑤加强护理工作中的安全管理,对患者的手术伤口进行正确的护理操作,规范护理操作流程以推动患者的治疗进度并带给患者舒适感及安全感。⑥在护理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普及相关的临床疾病知识,让患者提高对疾病的认知度,以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护理过程中为患者传播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以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
1.2.3由专业的医护人员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情况进行记录和整理,记录两组患者护理过程中的意外事故发生情况以及对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以分析优质护理模式的护理效果。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意外事故发生率,并对患者的护理舒适度、安全度及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问卷评分以相关的护理参考指标为准。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的意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理安全度、自感舒适度等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优质护理管理模式是指在护理过程采取针对性、专业性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在提高护理质量与护理效率的同时,并能有效保证护理安全。相关临床数据表明,近年来各大医院医疗事故的发生率在逐年增多,给患者个体及医院总体都产生了极其不良的影响,因此加强护理工作的护理安全问题成为了改良护理工作的重要课题。传统的护理模式具有直接性、具体性、个案性的特点,在许多情况下,该护理模式无法很好地阻挡意外事故的发生,常常引起一系列的护理纠纷,故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护理效果。优质护理能有效提高护理安全,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自应用以来广受众患者及医生的好评,具有十分积极的临床意义。优质护理的主要措施包括对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充分发挥护理工作的责任意识,加强护理工作中的安全管理和心理护理,建立健全护理工作责任制度等,以上措施有效提高了护理安全和护理效率,取得了十分积极的应用效果。本研究结果表明,优质护理管理模式在护理安全管理中具有显著应用效果和积极的临床意义,在本院得到了积极的临床实践效果。本院一共有9个临床科室,2011年开始开展2个优质护理服务试点病房,2013年开展3个优质护理服务试点病房,2014年全面推开优质护理服务。自优质护理服务病房开展以来,护理口碑明显增加,护理质量日渐提高,并且意外事故的发生情况大大减少,获得了广大患者的一致称赞。
4结语
篇2
一是加强协调沟通。**一路社区有**城、宏城两家大型商业场所及天鑫、广海、华信等物业单位。该社区面积大、临街商铺多、原有保安力量不足、治安防范设施跟不上,又是开放式管理的小区,入屋盗窃成为突出的治安问题,严重影响居民群众安全感。街领导带着这些民生问题,亲自上门社区6家单位座谈协调,分析**一路社区入屋事件多发的原因,听取各单位负责人的意见,提出了实施封闭式管理的工作要求。经宣传动员,反复讨论,社区单位负责人统一了思想、形成了共识:要从根本上改变治安状况,必须在人防物防技防上下功夫。
二是加大宣传力度。3月中旬,街综治办、派出所组织召开社区6家单位负责人会议,通报治安情况,提出工作要求。社区居委采取出刊宣传栏、逐户上门谈话等形式,要求各住户做好防范工作。同时,还印制一批通俗易记的宣传单张派发各商铺,提醒商铺工作人员做好夜间防范工作。
三是狠抓工作措施落实。治安重点整治铺开后,街综治委针对**一路社区的治安问题,将增加保安力量、实施封闭式管理作为第一步工作重点。一方面,由社区民警上门单位做工作,要求保安力量不足的3家单位尽快充实力量。另一方面,由社区居委、社区警务室共同制定封闭式管理的实施方案(经测算:社区6个出口建栅栏长度为60米,约需材料费、人工费15000元)。为解决栅栏建设经费问题,街领导再次深入社区单位宣传动员,得到了各单位的大力支持。经费落实后,社区居委随即联系施工人员和落实材料,并安排专人负责施工现场协调。经过15天的连续施工,美观而坚固的栅栏于3月20日安装完毕,并由专人负责定时开放。
四是组织专项行动。三月份以来,街综治委把“洗楼”行动与重点整治结合起来,精心组织、周密部署。一方面,由街综治委带头,社区民警、居委人员、出租屋管理员共同配合,对社区楼宇进行“地毯式”登记核查,全面掌握出租屋及暂住人员的基本情况。另一方面,城管中队,巡逻中队安排力量将**一路社区周边路段作为巡点,实施“滚动式”清理整治。同时,社区民警组织保安实施每周2次伏击行动,打击现行犯罪活动。街综治委组织力量重点整治**一路社区公共场所,依法取缔4家“三无”饮食店、2家“三无”公司、1间地下旅店,净化社区治安环境。
篇3
关键词: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管理;方法
引言
我国人口基数大,而越来越多的农村人搬到城市居住,这就使的城市的使用面积变得非常紧张,土地面积是固定的,而人口不断增加,所以我们现在大部分都选择建造高层,这样可以很好的利用土地资源,而深坑支护工作就变得尤为重要,我们的工作人员要给予高度重视,面对各种情况都要给出方案。
一、建筑深基坑支护工程施工技术
1、施工准备无论做什么工作,开始前的准备工作也要做充分,深坑支护工作也不例外,在开工前,准备工作要包括设计方案是否合格,原材料是否达标,还有我们施工的程序,这些准备工作都要做好。深基坑支护方案的正确选择和设计。深基坑支护方案很多,工程造价也千差万别,因此设计方案的对比选择就显得十分重要。有的工程因方案选择不当,使支护工程造价很高,其结果还发生了倒塌事故。目前不少城市,实行了对深基坑支护结构的专家审查制度,通过专家论证,本着安全、经济、合理的原则对多方案进行比较,并限制开挖深度,是值得借鉴的。他作为基础工作,只有它做得好,后面的工作才能顺利开展下来,所以它的位置很重要,也给工程的安全性提供了保障。一项工程在开工之前,要考虑到过程中会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要针对这些问题给出解决方案,所以施工方案要做的非常全面才可以,保证工程可以往下进行下去。2、钢板桩支护施工我们在进行深坑支护的时候大多数会选择钢板桩支护结构,这种结构还是运用的比较广泛的,它的成本相对来说比较低,施工也比较简单,所以大多数都会选择这种结构。我们在工程开工的时候,早知道什么是要点,举个例子说,针对钢板施工时候,最重要的就是打桩,一般都会采用静力压桩,特殊情况也有采用震动沉桩,这是其一,其二就是对桩孔的处理,怎样更好的进行处理,我们可以用水泥砂浆进行回填,这样更密实。还有就是,土石方开挖也很重要,要非常了解施工工序才可以,做好上面几点,才能保证工程顺利开展下去。3、锚杆施工这项是技术非常强的工作,要求有非常高的技术性。组成从项目经理到施工班组长的技术交底班子。充分认识深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所要达到的目的和作用,并让每位参与者都熟悉施工的每一个环节,严格执行有关规范,做到监督和管理的作用,确保施工技术方案的实施。它的主要作用就是对墙壁的一个保护作用。简单来说就是,我们用仪器进行钻孔,孔的深度要达标,然后往里面灌入砂浆,起到保护作用。但是砂浆可能要反复浇灌才能合格这样一个过程,并且在进行这项施工的时候一定要施工工序走,不得私自做主。当我们在进行钻孔的时候,如果遇到阻碍物这种情况,应该要马上停止钻孔,想专业人员进行求助,听从安排,不得自己做主。在钻孔之前,我们要找好位置和角度,这非常重要,可能稍有不慎,就会影响到下面的工作,所以每个细节都要重视。4、地下连续墙施工还有一项结构也经常被运用在深坑支护工作中,就是地下连墙的工作,它的主要作用就是把建筑的强度给提高上来,然后也具备很好的防渗性,有很好的性能,一般比较困难的深坑支护工作会选择用它。对于地下的施工本身就比较困难,我们要进行很多的处理,我们最终的目的就是使地下所有的墙体连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这是我们最终的目的,在施工的时候我们也要有很好的管理体制,我们对非施工人员应该是不得入内的,这才是负责,在地下进行施工的时候,要有安全意识,要保护好自己,必须佩戴安全帽,要从根本上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这是极为重要的一点。地下连续工程有很多的优点,比如说它的成本低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就很高,而且他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特别小,所以我们在进行工程的时候可以优先考虑它。
二、深基坑施工安全管理
1、深基坑支护设计的管理无论从事什么工作。我们都必须要有安全意识,安全是最重要的。我们在进行深坑支护工作之前我们要做设计工作,每一份设计图纸都应该有着重突出的点,还有安全问题。从事建筑行业,安全永远是最重要的,放在第一位考虑的。我们国家的经济飞速发展,社会建设也越来越完善,对深坑支护工作有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我们对施工必须有自己的安全管理。这是必须有的,有了安全管理,才能使人们重视这个问题,保证工程顺利完成。我们设计的图纸要多方面考虑,要造价最低,同时也要保证质量,也要符合国家的标准,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建筑业的发展。2、施工组织设计的审定我们在设计出一个方案的时候是不能马上去执行的,要经过一定的审核才可以。我觉得我们应该把审核的重点放在安全方面,安全是最重要的。近几年,我们深坑支护发展的越来越好,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安全问题也成了焦点问题。我们在审核的时候,必须按照标准,按照国家法律检查,这不仅仅是对自己工作负责,也是对人身安全负责的体现。发展不符合标准的必须做出惩罚,还有要强调的一点就是,只要进入施工现场就必须佩戴安全帽,是必须。管理者必须严格把守这一点,对他人安全负责,保证工程可以顺利开展下去。3、深基坑专项施工方案安全措施的落实据有关资料显示,我们国家在深坑支护工作这方面是比较差的,与其他国家相比是有一定差距的。在工作开展之前,进行实地考察是必要的,因为要有一个符合施工现场的设计。所以我们在给出设计方案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实际,然后还要考虑到安全问题就可以了。提出的标准必须要落实,安全是最重要的,我们必须放在首位。我们要尽可能的减少发生安全的概率,也要做好万全的准备,面对任何情况都要有解决措施。因为现在建筑行业是热门行业,人们都关注着,我们必须做好安全问题,以人为本是第一原则。结束语深坑支护工作是重点也是难点,我们要给予高度重视。在建筑行业,必须对安全问题有严格的把控才行,只有安全问题做好了,别的工作才能顺利进行。深坑直接影响着整体工作的质量,还有造价问题。在深基坑开挖过程中,其受多因素影响,所以要通过施工过程中安全管理,严格控制施工质量,从而减少基坑工程中的事故,将会一直是现在及未来的一个重要内容。我们也要进一步加强管理工作,从根本上进行管控,确保万无一失,也要准备充足的方案,面对各种情况,进一步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董慧.深基坑支护工程施工技术管理重点与方法的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3.
[2]刁桂桓.深基坑支护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方法及配套软件开发[D].南昌大学,2009.
[3]付国军.探讨高层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J].现代物业(上旬刊),2012,01:72-73.
[4]罗元国.分析高层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J].低碳世界,2016,02:143-144.
篇4
关键词 基坑支护;安全;管理
1 深基坑支护安全问题的原因
1,1场地周边环境
基坑支护的目的之一就是确保周边建筑、道路及市政设施的安全。从理论上讲,凡是深、大基坑的施工必然会打破原场地土的力系平衡,从而产生变形,一旦产生变形将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危害。支护的目的就是,减少施工对土体强度的破坏,并给予一定的支撑,控制周边变形。因此,施工前要对周围建筑物及市政管线等进行调查,做到心中有数,必要时采取针对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
1,2基坑支护方案受到桩基施工干扰引发事故
此类事故一般是由于孤立的看待支护方案,多发生在先打桩后挖土的基坑工程。由于打桩的挤土和动力波作用,使原处于静力平衡状态的地基土遭到破坏。对粉细砂可能会形成砂土液化,地下水大量上升到地表面,地基土强度大大折减。对饱和粘性土,由于挤土压力,产生很大的超静间隙水压力,土体的抗剪强度迅速降低。如果打桩后立即开挖基坑,由于开挖时的应力释放,再加上挖土高差形成一侧卸载和水平推力,土体极易产生水平位移,从而使原先打人的桩产生位移和倾斜,从而导致基坑支护工程的安全事故。
1,3基坑支护工程中各单项施工的协调
基坑工程可能包括打桩、土方开挖、支撑、降水等多项施工,极有可能不是一家总包,互相之间的配合不好,往往也容易产生事故。基坑开挖后,主体结构未及时施工,土体中的自重压力减少,地基卸载,土体的弹性效应将使基坑底面产生一定的回弹变形。如果基坑底面暴露时间过长,加之基坑积水,使得粘性土吸水体积增大,抗剪强度降低,回弹变形增大,产生安全事故。
1,4施工管理中质量监控方面分析
由于现场环境的复杂性,给施工作业带来诸多不便,因为管理人员思想不够重视,缺乏有效的质量监控体系,影响施工质量,造成工程事故。比如:不按规范和设计要求施工;施工中随意改变设计方案不按图施工;在注浆法施工中,注浆压力达不到设计要求,使锚杆抗拔力大打折扣;偷工减料,使用材料不合格;在锚喷支护中,随意减短锚杆长度;护坡桩桩径不够或插入深度不够;使用水泥,钢筋等材料不合格,造成锚拉力不够、止水无效等。有些施工单位片面要求施工进度,为追求经济效益盲目加快施工进度,而忽视了质量为本的方针,使施工质量达不到设计要求。另外,由于施工安全教育不到位,员工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管理松散,也易出现人员伤亡事故。
2 深基坑施工的安全工作
2,1在技术方面应做的工作
2,1,1
组成从项目经理到施工班组长的技术交底班子
充分认识深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所要达到的目的和作用,并让每位参与
者都熟悉施工的每一个环节,严格执行有关规范,做到监督和管
理的作用,确保施工技术方案的实施。
2,1_2按图施工,动态监控
深基坑支护工程主要以挡土、防水等为主要目的,而设计的单一或复合挡土支护结构,有理论依据和可行性,必须尊重设计、按图施工,但施工中的不确定因素及设计所依据的资料有可能与实际情况不一致,要求在施工中必须依据实际的情况,相应作出一些调整,达到规范要求。
2,1,3强化信息反馈施工的技术分析与管理
深基坑支护工程是包括基坑的开挖、支护、防水及环境保护于一体的复杂系统,单靠数学力学法难以对系统的变化性状作出足够准确的预测,只凭施工经验亦是有一定限制。因此,只有利用监测信息反馈分析才能较好地预测系统的变化趋势,监测方案应在做施工设计方案时一同考虑,定出监测内容与要求,做到及时收集、整理、分析有关动态性,从而为及时修改设计方案及施工方案等提供准确的数据。当出现险情预兆时可提高警惕,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2,2在质安管理方面的工作
施工中应及时做好材料送检工作,所用材料必须有出厂合格、送检合格后方可使用,杜绝使用不合格材料。建立以人、物为中心的安全管理体系。建立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安全管理体系(从技术上、生产安全上)选任得力、专业性强、安全意识强的人作安全员,并相应明确安全职责,签订安全合同书。做好安全教育工作,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生产方针,做好技术交底、教育工作,将各项安全工作落实并强化到人,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制定并做好质量安全检查措施,列表列出常见施工事故和施工质量隐患或通病的出现部位,产生原因,预防和补救措施。对深基坑不安全或有安全隐患部位,应明示挂牌,提醒工人注意安全。
2,3施工质量与施工组织
支护结构的施工质量及土方开挖的合理组织也是开挖成败的关键之一。良好的施工质量和合理的施工组织可以弥补设计上的某些不足,反之,低劣的施工质量和错误的施工组织会使合理的设计付诸东流,在这方面有着许多深刻的教训。除施工质量外,施工组织也不可忽视,土方开挖前应制订。开挖方应严格按设计程序进行开挖,在开挖过程中应严格按“先撑后挖”的原则。工程实践证明,开挖顺序不同,支护结构的位移也不同,不合理的施工顺序会大大增加支护桩墙的位移,甚至出现险情。此外,施工前要充分估计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制定预防措施和应急预案,当出现险情时,准备可供选择的应急措施,以免险情出现时,措手不及,延误抢险时机,导致工程失败,造成严重损失。
2,4施工监测与信息化施工
支护结构设计成功与否,要通过施工来检验,而施工过程中支护结构的受力与变形状态要通过监测手段来了解。可以说,监测工作是支护结构安危状态的眼睛。它的重要性已为多数的设计、施工及建设单位所认识。因而投入一定的资金进行施工监测工作,是非常必要的。但也有部分建设单位对此重视不够,认为监测工作可有可无,不愿投入资金,马虎应付。有些监测单位素质不高,,不按时观测,不能提供准确的信息,以致在支护结构处于危险状态还未能提供预报,造成事故。一些深基坑支护工程发生坍塌事故,除施工质量的原因外,监测单位未能及时提出预警,以致延误抢险的时机,也是事故及发生的重要原因。
施工监测工作的有无及好坏,不单是影响到基坑自身的安全,更重要的是它还影响到基坑周围环境的安全。如邻近的房屋、道路、地下给排水、供气、通讯等设施。有些情况下,基坑开挖的失败对邻近环境造成的损害、经济损失及社会影响会比基坑工程本身更为严重。有时支护结构的位移并未引起支护的失稳,但却引起周围建筑的不均匀沉降、裂缝及倾斜等,这些都需要由监测结果来判断与证实。施工监测的意义还不止于此,监测结果作为一种信息反馈还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它可以对设计结果进行检验,以致修改设计方案,施工前期的信息反馈可作为修改后期支撑方案的依据。例如,当前期开挖和第一道支撑后支护结构的位移较小,就可以考虑是否削减下一道支撑的数量以降低造价,反之,当前期开挖中支护结构的位移和内力比预计大得多,则应考虑是否加强下一道支撵以策安全。这就是动态设计及信息施工,在深基坑支护施工中必须认真做好。
另外,在基坑开挖监测中还要逐步积累资料,以便制订适合本地区软土的基坑支护结构位移沉移控制值。当基坑开挖过程中,位移或位移速率达到多大数值时就应发生预报,超过多大数值就濒临坍滑破坏。这些控制值对今后的深基坑设计施工将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篇5
1护士长在产科安全管理中对护理人员的素质要求
护士长在产科安全管理中需要加强对护理人员的素质培养,对护理工作而言,护理人员的态度以及道德水准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了护理工作的整体效果。一些护理人员由于自身文化程度以及思想道德低下,对患者缺乏应有的态度,导致一系列的纠纷事件的发生,影响医疗单位的名誉。另外,护理纠纷还会对正常的护理工作造成影响,导致产妇和胎儿的风险性加大。因此护士长在平时需要制定相关的规范和制度,加强护理人员的素质水平,纠正护理人员的不良习惯和错误思想,提高护理工作的整体质量。对护理人员的素质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1具备护理职业道德对于产科护理工作而言,人性化的护理理念是其主要核心和内容,这主要体现在护理人员与患者的关系创建过程中,护理职业道德的好坏和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在患者的满意度和护患关系上。在产科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的道德主要包括了可亲的服务态度、高尚的奉献精神、亲切的言谈、对工作的热爱等。这些基本的道德的要求,也是决定护理工作质量好坏的基础,是决定产科治疗工作是否顺利的前提。因此护士长在平时需要对护理人员加以贯彻相关的道德和思想,提高护理人员的道德意识和水平[1]。
1.2遵守工作纪律产科本身是个特别的科室,相比其余科室,其风险性相对较大,患者病情变化较快,缺乏预见性,加上涉及母子的生命安全,因此在治疗和护理工作上的要求就更严格。一些护理人员缺乏对产科护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对工作纪律的作用和价值缺乏理解,导致一些护理人员对工作纪律不够重视,出现了工作期间擅自离岗、工作互相推让、缺乏时间观念等问题,这也使得患者的病情无法及时得到监测,增加了患者的风险性。还有一些护理人员出现违规操作,对一些护理操作没有遵循相关规章进行执行,“三查七对”工作没有及时落实,这些都对患者的病情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由此可见,护理人员需要具备遵守工作纪律的素质要求,切实履行自身的责任和义务,将患者放在第一位。
1.3尊重患者的隐私在护理工作中,一些基础的护理操作需要注重患者的态度,例如在对患者进行产前检查以及术前备皮等基础上,需要对患者的隐私加以保护,防止患者隐私的泄露。患者因疾病的摧残,心理防线会降低,对自身的尊严十分在意。这也要求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需要适当保护患者的隐私,维护患者的尊严。
1.4具备法律意识护理人员在素质要求上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法律是保障双方利益的重要工具。一场护理纠纷在法律的处理上,证据是至关重要的,其直接关系到纠纷的主要责任方。因此在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需要随时进行记录,并保证记录工作的准确性和公正性,从而保证证据的准确性。护理文书在记录过程中,需要遵循相关的书写规范和要求进行,记录工作要尽可能详细,防止记录内容不完整,缺乏连贯性,尽可能避免大量的涂改。这也就要求护理人员需要了解护理文书起到的法律效应和作用,并具备一定水平的法律意识[2]。
2护士长在产科安全管理中的管理技巧
2.1加强护理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护士长作为产科的管理者,在平时需要加强对护理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在目前,一些医院年轻的护理人员大多缺乏吃苦耐劳的品质,对环境缺乏一定的适应能力,离开校园踏入社会时间不长,涉世不深,人际交往差,因此护士长需要加强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医德教育,并让护理人员积极参加演讲,对基础护理操作加以指导,对工作过程中的相关细节,交流表达技巧加以指导,从而使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意识得到提高。
2.2加强感染控制和核心制度的落实妇产科的产妇以及新生儿数量较多,在临床上都属于易感人群,因此,在获得性医院感染上需要加强对感染的控制,将感染控制作为日常护理工作中的一个内容和环节,并认真对产妇以及新生儿做好基础的护理工作,加强对病室以及床位的消毒和清洁,并定期对产科护士进行业务知识培训以及操作技术的指导,从而提高护理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护士长还需要结合产科的特点以及护士的年资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考核内容每个月定期举行,内容涉及操作、理论以及核心制度,从而使护士能够更好的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巧,保证护理工作的安全。
2.3质量控制体系的完善质量的控制上,需要遵循“三落实”的原则,包括组织落实、监督落实、制度落实,组织落实是指对产科的管理体系进行健全,分层级履行护理人员的相关职责。制度落实是指将各项制度规章完善并严格实施。监督落实则是由护士长加强对各个环节的质量监督和检查。
2.4入院以及出院工作的人员安排产科患者的住院时间不长,床位周转频率大,每天都会有新的患者入院住院或者出院,因此在护士安排上可以组织两名护士对入院以及出院护理工作进行负责,护士参与之前需要对其进行相应的培训,并参与对入院以出院的护理流程的制定。从而使护士能够更加明白自身的任务和目标,提高护士的责任感。
2.5晨会交接班管理晨会交接班主要是对前一天护理工作的总结,护士长作为管理者需要提前到场,并对夜班护士的治疗情况以及患者术前准备情况进行探查,了解夜间患者病情的变化、晨间护理工作的效果,并提前了解交班的报告和内容,从而确保全面了解一天的工作安排。
篇6
关键词:“参与共治”模式;护理安全管理;护理差错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是一所三级甲等医疗教学综合性医院,现设固定床位984张,设有38个专业病区,护理人员420名,其中女性411名,男性9名;年龄(36.5±9.38)岁;职称:护士233名,护师108名,主管护师54名,副主任护师13名,主任护师2名。
1.2“参与共治”模式的实施
1.2.1加强安全教育,强化安全意识
(1)每月召开护士长例会通报各科不良事件,每季度开展全院护士典型案例分析会,结合国内发生的护理安全事故,对典型案例进行分组讨论。通过案例分析,一方面对护理人员进行安全警示教育;另一方面,通过组内及组间讨论,剖析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让护理人员切身体会到护理安全的重要意义;(2)通报我院护理安全事故的统计情况,寻找护理安全事故产生的原因,与护理人员一同讨论制订护理安全防范的具体措施,并下发至各科室,严格落实;(3)各科室内部召开护理安全分析会议,科室护理人员共同参与查找科室发生护理安全事故的原因,制订科室护理安全防范措施。
1.2.2制订并完善
《护理安全管理手册》通过全院及科室内部的护理安全会议,对现行的我院15项护理安全管理核心制度,如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医嘱执行制度、病区管理制度等进行修改完善,并对护理技术操作方面的知识要点进行归纳、整理,编制成《护理安全管理手册》。
1.3统计学方法
统计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0月护理安全事件例数、类别、性质、主动报告率、护理差错发生率、投诉发生率、压疮发生率等,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进行比较,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参与共治”实施前后护理安全事件、护理差错、主动报告及护理投诉情况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护理投诉率逐年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安全事件主动报告率逐年上升,2016年达1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护理安全事件类别2016年跌倒事件、管道事件及用药相关事件较2015年明显减少。
3讨论
3.1护理安全管理现状
护理安全指在实施护理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2]。护理安全是护理质量的重要标志,也是护理管理工作的重点[3]。目前,我国护理安全工作多由护理部及科室护士长监督管理,其主要手段是加强护理人员管理,如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教育,提高其专业技术水平,合理进行人才资源配置,营造护理安全氛围,以最大限度减少差错事故发生,保证患者安全[4]。但临床护理工作琐碎复杂,存在众多不安全因素,诸多护理安全事件,如患者身份识别差错、给药差错、压疮、跌倒等发生率仍居高不下。我国多数医院设有医疗护理差错强制性报告系统,但对于一些并未或轻微引起患者损伤的差错,医护人员的自愿报告率较低,漏报、瞒报现象严重[5]。据统计,我国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率<1%[6]。因此,如何进行有效的护理安全管理,最大限度保证患者安全一直是国内外护理管理者面临的难题。
3.2造成护理安全事故的原因
护理管理者在保障护理安全中做了很多工作[7],但大多数护士认为护理安全工作是管理者的事情,与他们的关系不大。临床护理工作繁杂,护士身心俱疲,使管理人员用心进行的培训教育往往流于形式。护理部及护士长的检查,不但没有提高护士对护理安全的重视,反而使护士对临床护理安全检查工作产生了抵触心理[8]。发生护理安全事故时,医院通常依照规定,以找出责任人为主,处理方式包括做检讨、批评教育、惩罚、起诉、降职停职、吊销执业证书等[9-10]。因此,一旦发生护理安全事故时,相关科室及责任人往往宁愿瞒报事故,或只报告一些不得不报告的事件,这造成责任人除了担心受处罚外,对发生事故的原因及后果并未深入思考,不能对责任人本人及相关人员起到警示作用。
3.3“参与共治”模式用于护理安全管理的背景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附属医院护理部与宾夕法尼亚大学护理学院提出卓越护理专业实践模式[11],其建立的初衷是为降低护士流失率,其提出的共治模式使床边护士能参与实践决策的制订,营造一个互相尊重的工作氛围,认为护士及其技能和专业贡献都很宝贵。本研究提出的“参与共治”模式,使临床护士参与实践决策的制订,通过积极参与医院及护理管理研讨会,制订与护理专科服务、质量改进及与护理实践有关的决策,讨论分析典型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原因,从而达到提高护理人员防范意识的目的,使护理人员能够更加深入而广泛地改进工作中的失误,提高护理安全质量。
3.4“参与共治”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成效
“参与共治”模式在我院推广应用后,我院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显著下降,主动上报率也显著上升(P0.05)。究其原因,“参与共治”模式使临床护理人员从临床一线角度切实改进工作流程、完善相关制度,一方面,厘清了护理人员的思路,有助于管理者了解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的原因,从根源上彻底解决问题,杜绝类似不良事件再次发生;另一方面,有利于护理人员自觉上报不良事件,形成了人人参与安全、讨论安全的氛围。同时,研究结果发现,“参与共治”模式显著降低了护理投诉率,其根本原因在于护士在面对护理安全事故时,可以迅速做出反应,处理问题有条理、不欺瞒,患者对处理结果有所理解,因而投诉率下降。
4结语
“参与共治”模式在我院护理安全管理中应用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其实施过程依然有许多程序需要细化改善:(1)目前的小组人数过多,不能保证每个人在小组活动中积极参与。因此,护理部计划在2018年增加组数,减少每组人数,保证护理安全教育质量。(2)改变以往每科抽人的方式参与护理部检查,集中让每科入科两年以下的护士参与。
参考文献:
[1]田素斋,曹雯雯,陈慧霞,等.护理安全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1,25(7):1886-1888.
[2]潘绍山,孙方敏,黄始振,等.现代护理管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
篇7
[中图分类号] R47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7)06(c)-0131-03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nursing safety management on nursing quality and risk events in patients undergoing abdominal surgery.Methods 110 patients with abdominal surgery in our hospital from August 2015 to December 2016 were selected,before the application of nursing safety management on June 2016,patients were included into control group,and after the application of nursing safety management,patients were inclu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The nursing quality,mental status and risk events of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he application were compared.Results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the scores of communication skills,proficiency,responsibility,service attitude,emergency response capability,writing standardization of observation group significantly increased(P
[Key words]Abdominal surgery;Nursing safety management;Nursing quality;Risk
腹部外科疾病是临床多发病、常见病,多需实施手术治疗,因手术具有创伤性,易出现手术并发症,存在一定的风险[1]。近年来,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其自身权益及健康安全等方面的意识明显增强,对护理质量的要求也随之提高[2]。因而,医患纠纷事件时有发生,医疗矛盾不断增加,而护理安全是反映护理质量水平的关键,与治疗效果有密切的联系[3]。因此,有效地保障患者安全,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尤为重要。本研究选择我院行腹部外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前后分组,分析护理安全管理对腹部外科手术患者护理质量及风险事件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于2016年6月实施护理安全管理,选择2015年8月~2016年5月就诊于我院的110例行腹部外科手术患者为对照组,其中男67例,女43例;年龄19~72岁,平均(48.31±3.57)岁;胆囊切除术31例,胃切除术22例,十二指肠穿孔及胃穿孔修补术10例,阑尾切除术47例。另选择2016年6~12月就诊于我院的110例行腹部外科手术患者为观察组,其中男70例,女40例;年龄18~73岁,平均(48.26±3.54)岁;胆囊切除术29例,胃切除术20例,十二指肠穿孔及胃穿孔修补术12例,阑尾切除术49例。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实施腹部外科手术,均知情并自愿参与治疗,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意识清楚;排除标准:精神疾病者,依从性差者,肝肾等功能不全者,手术不能耐受者。统计学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按传统医疗模式进行处理护理差错和事故、安排护士工作,并给予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按护理安全管理进行护理,包括。①成立安全管理小组。小组由6名成员组成,选择1名从事配合外科手术的护士为小组组长,以及2名工作年限>5年护师和3名主管护师组成。②分析护理风险。分析体系内部风险:包括制度不健全、操作流程流畅度不足等,以及护理人员培训不到位,对规章制度检查力度不足、执行力欠佳、监管力度不够;分析护理人员隐患:包括未参加过系统培训,法律意识薄弱,违反护理操作规范,执行临时医嘱不规范,专业知识缺乏,病历书写不规范,操作技术熟练度欠佳,抢救危急患者应变能力欠佳;分析患者与家属之间的隐患:包括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不足,而导致患者出现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影响护患关系和治疗效果。③护理安全管理措施。完善管理体系:根据护理和体系内部风险分析结果,对护理安全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使护理工作的各个流程更加规范,为保证护理工作的执行力度,同时建立工作流程,定期开整改会议,对护理存在问题进行讨论并加以改进。增加医护人员法律知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培训;技能与理论培训: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固化岗前入职、岗位强化等方面培训,并对业务学习、理论、操作等方面进行考核,强化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素养,提高其专业技能;充分利用健康教育理论:围术期加强对患者实施健康宣教,注重患者个性,及时了解患者的自我诉求,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需求,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术前加强访视,术后定期回访,能及时了解患者病情变化,并给予及时干预,能减少患者发生并发症;合理分配护理人员:根据手术室护士的工作压力及强度,制定针对性的排班制度,尽可能将其工作强度降低,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的护理质量,包括沟通能力、熟练程度、责任心、服务态度、应急能力、书写规范性等6个维度,每个维度总分为25分,分数高低与护理质量成正比[4];记录两组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包括护患纠纷发生率、医院性感染率、护理差错率、护理投诉率。SDS和SAS评分标准对两组患者心理状况进行评估,总分各100分,分数越高患者心理状况越差。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及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χ2)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护理质量的比较
对照组各项护理质量评分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风险事件发生率的比较
对照组各项风险事件发生率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两组心理状况的比较
护理前两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近年来,人们对卫生保健意识越来越强,对医疗服务要求也随之增强[5-7]。加之腹部外科手术为创伤性治疗,伴有一定的风险性,术后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8]。因而,医疗纠纷事件时有发生。大量研究显示,提高护理质量不仅能将护理服务质量提高,还能保护患者,对减少医疗纠纷事件具有重要的作用[9-11]。护理安全管理能促进临床护理服务的完整性,为质量效益医疗管理模式,能较好地评估治疗效果和护理服务质量[12-14]。
篇8
[关键词] 静配中心; 化疗药物; 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 R45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2)-01-219-01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静配中心)是进行静脉用药集中配置的场所,是在符合GMP标准、依照药物特性设计的,洁净间内由受过专门培训的药学技术人员(也可包括护理人员),严格按照操作程序进行包括全静脉营养液、细胞毒性药物和抗生素等在内的静脉输注药物的配制[1]。而化疗药物配制室主要是进行细胞毒性药物配制的场所,是静配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2]。我院于2011年2月成立静脉化疗药物配制中心,并设立了万级洁净配制间,内置局部百级BSC-ⅡA2生物安全柜数台(用于配制化疗药物)。通过对化疗药物配制室的安全管理,加强了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及化疗药品的安全配置,取得了一定的经验,现介绍如下:
1 静配中心安全防护措施
1.1 空气洁净设备 PIVAS具有高度洁净的层流装置,空气洁净度分别为配置区1万级,操作台100级,有一定的空间空气压差和空气流通方向。配置中选用适合化疗药物配置的BSC-ⅡA2生物安全柜,柜内压力通风系统保持负压,所有的吸入气流和垂直气流经高效过滤器过滤后排人大气,保证了柜中的药物气体微粒很少,减少了操作人员对药物的吸收,液确保了化疗药品的安全配置。
1.2 人员准备
1.2.1 立健康档案 每位静配中心规工作人员每年至少进行1次体检,以保证操作人员无传染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皮肤病及体表开放性伤口等,确保所有人员各项体检均达标。
1.2.2 加强个人防护 严格按照流程进入配制间进行配置:在一更室规范洗手、更鞋后进入二更室,再次进行快速手消毒后戴口罩、帽子护目镜或防护面罩,要求口罩完全遮住口鼻,帽子完全遮盖头发;穿防尘、防静电的洁净工作服;戴双层手套无粉的一次性乳胶手套后方可进入配置间。
2 配置药品时的安全管理
2.1 配置前的准备 配置前30min打开安全柜,各类物品必须严格有序、标准统一地放置于生物安全柜内,控制物品数量最小化,且任何物体放置位置都不能阻挡吸风口,以保证空气流通一致性,维持相对负压;防护玻璃开启的高度离操作台不应超过18cm,防止药液喷溅于生物安全柜上。将一次性治疗巾置于工作台上,准备好所有配置需要的药品和器材,少走动以减少对气流的影响。
2.2 配置中的注意事项 配置时必须离台外沿20cm、内沿8-10cm,并离台面至少10-15cm区域内进行;吸取药液时,应保证剂量准确,动作轻缓;注射器抽吸药液时,药液不能超过针筒长度的3/4,防止针栓从针筒中意外滑落[3];配置时如果药物溢出,应立即应用治疗巾吸擦外溢药液并更换治疗巾;注意避免安瓿和针尖对手的伤害,严禁用手去除针头,规范使用锐器盒,以减少锐气损伤及空气污染;整个操作过程中,严禁用力过大或操作不当导致使针头对着高效过滤网喷溅而造成污染堵塞;配置结束时用注射器抽吸瓶内空气,使输液瓶内保持负压,以保证临床护理人员在更换液体时避免因瓶内压力过大而致药液外溢,确保临床护士安全。
2.3 配置后的注意事项 配置完毕,成品由传出仓传出,用密封袋密封后,专人送往科室。配置后产生的废弃物,严格密封后按照医疗废物相关规定处理。对各个操作台进行清场消毒,先用清水从内到外,从上到下仔细擦拭操作台,再用75%乙醇重复擦拭操作台,避免残留药品对身体的损害。加强对配置间的清洁,每天用含氯消毒剂擦拭配置间内所有物品包括医疗垃圾筒,每周大消毒。每月定期进行设备检测及各个操作台和配置间尘埃离子及微生物检测。
3 加强业务学习、规范操作流程
3.1 人员培训 所有工作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的岗前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我科定于每周二下午在彻底清扫卫生后开始进行业务学习,内容内容包括静脉用药集中调配质量管理规范、法律法规、科室制度职责、各种设备的使用及维护、无菌操作技术、医院感染知识、常用化疗药物和新的化疗药物的主要作用、注意事项、常见不良反应、药品剂量换算等,制定新近人员培训大纲及学习内容;并建立课件库及试题库。
3.2 加强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教育 提高护理人员健康防护意识是减少职业损伤的关键[4],我国现已制订两个防护原则,即尽量减少与化疗药物的接触和对环境的污染[5]。应加强对工作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教育,进行专职培训,提高其对化疗药物潜在危险的认识;护士在各种操作时牢固树立一个观念:只有严格执行各项核心制度和操作规程才能很好地保护自己和药品的安全。科室不定时进行检查监督,并将每位护士执行制度的情况纳入考核内容,从而有效地防止了化疗药物对护理人员的职业性危害。
3.3 定期更换岗位 配药护士按照班次定期在普通药物配置室和肿瘤药物配置室之间进行轮换,避免长期接触化疗药物对身体造成危害;并合理安排休息,护理人员本人也应注意合理膳食,增加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摄入,注意劳逸结合,提高机体免疫力。
4 结论 经上述管理,我院化疗药物配制室运行1年来,效果较好,本人认为完善规章制度、规范操作流程、加强人员和环境的管理,是为病人提供更安全、有效、合理的静脉化疗药物和有效地预防可能出现的职业健康风险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 张晓乐,赵蕊,黄志文等.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与现代医院药学[J].中国药学杂志,2004,39(1):70-71.
[2] 郭秀泉,苏仲玲,许德芬等.静脉化疗药物配制中心的建立及应用[J].护理研究,2004,18(10A):1740.
[3] 郑晓蕾,詹艳,王素霞.化疗药物配置时护士的自我防护[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2):193.
篇9
1 科技档案在进行相关内容整理过程之中存在的问题
1.1 科研档案记录内容的全面性有待提升
科技档案在尽心记录的过程之中,往往需要相关人员能够积极的将科技研究各个阶段的内容都记录到档案之中,但是在目前的调查阶段,结果显示很多科技档案在进行创建的时候,没有能够重视相关内容的收集工作,使得档案内容出现了缺失,并且这种情况也就会影响到科技档案的内在价值。在进行科研实验的过程之中,往往会涉及诸多的实验环节,如果没有对这些环节进行全面的记录,那么就有可能会遗失一些关键内容,另外,现阶段的众多科学仪器能够使得科学研究更加的便利,而在表示方面这些仪器往往会通过图表或者各种形式将实验结果表现出来,而有的科研单位能够重视起向瓜实验资料的文字记录,却没有能够将相应的图表、图像等形式的记录内容也进行存储,使得这些宝贵资料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残缺的情况。
1.2 科技档案相应的利用率偏低,使得知识产权流失
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在目前科研领域之中存在着先进科研成果在利用率方面比较低的情况。有一部科研单位由于对科研档案的处理方式不恰当,使得科研成果在研发出来之后,经常被封藏在了研究机构内部,没有使得相应的科研成果发挥出应有的价值,而目前社会的发展速度较快,尤其是科技领域以及经济领域的发展速度更是日新月异,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科研单位没有能及时的发挥出科研技术的经济效益、社会实用性,那么封藏一段时间之后,就很有可能会导致科研档案失去了原有的较高价值,这样不仅不利于科研技术在经济性方面的转化,更为重要的是不利于我国科研技术的整体发展。
1.3 管理机构不健全,措施不到位
在科技档案管理中,知识产权的管理机构和管理措施明显滞后。目前,高校和科研院所尚未建立适应科技档案管理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也没有制定相应的知识产权管理办法;或者有的管理措施只停留在知识产权的保护上,没有与科研人员的晋职晋级、评优评先结合起来,或者对于知识产权重“保”过于重“用”,成果束之高阁,造成资源浪费,使科技人员缺少利益归属感和成就感,严重影响科技人员主动参与知识产权保护的积极性,导致归档材料不真、不全,立卷质量差。
1.4 处理不好开发利用与保密的关系,引起知识产权纠纷
在科技档案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少数档案管理人员有时为了一些经济利益,在科技成果转让时处理不好科技档案的开发利用与保密的关系,引起科技人员的不满。档案管理部门在工作中要对所有科技成果档案协同科研管理部门及科研人员准确地确定密级,分清有偿转让的范围。对不属于有偿转让的一切科技成果,应当在国内广泛交流,以提高宏观经济效益,譬如国家投资引进的技术,应当遵循一家引进、全国受益的原则,要在确保国家和单位利益的前提下,多渠道地进行洽谈交流,使科技成果尽快被开发利用,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服务于社会。
2 提升科技档案在管理过程中知识产权保护效果的措施
2.1 提升科技档案方面的管理意识
在进行科技档案方面相应管理的时候,首先就需要管理人员能够充分的重视到科技档案的重要性,并能够通过相应的措施,提升科技档案在记录方面的详实性。在对科技档案进行管理的时候,首先就要能够将管理工作落实到日常的科研过程之中,做到随着科研探索的不断进行,能够将科研发展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最终也就能形成一个成体系的实验记录,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保证科研档案能够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另外,在对科研档案进行记录的过程之中,?要能够全面的做好各类资料的收集工作,能够科学研究过程之中各种有效的图表全部都记录下来,使得科研记录能够具有良好的完整性。
2.2 提升科研档案的利用率
科研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最有力的动力,为了能够实现社会高速发展,也就需要有关部门能够在科研技术出现之后,可以在短时间之内将相应的科研技术转化转化成为具有实用性的物品,这样不仅能够通过将科研技术实际化而发挥出其应有的价值,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种形式,能够实现科研技术和资金之间的转换,也就能够使得科研单位能够具有更加充裕的资金进行其他科研科研项目的研究。
2.3 加强科技档案部门的组织制度建设
科研院所应在成立科技档案管理办公室基础上,设立知识产权管理机构。遵照国家知识产权保护法,制定相应的档案知识产权管理办法,对在档案管理中涉及到的知识产权问题进行管理,使科技档案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做到有序、合法的运转,避免出现专利纠纷或产权流失。同时要完善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档案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也要兼顾高校、科技人员的合法权益,激励高校及科技人员进行技术创新的积极性。
2.4 注重知识产权保护,更要注重科技档案的积极开发和利用
大力开发科技档案信息资源,面向本单位,面向社会,为科研成果的形成和发展服务,促进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是档案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的业务。一方面取得的经济效益可以加大对科学研究的投入,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在科研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创造更大的效益。北大方正、东大阿尔派及著名的“剑桥现象”等都是成果利用、知识产权物化的典范。为方便科技人员利用原始资料,可按照保密规定,归档时将需要经常利用的部分原始记录复印一份给课题负责人留用。
篇10
目的: 探析三级质控模式在老年患者安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于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期间入住我院的120例老年患者作为对象展开研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参照组施行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则施行三级质控模式,比较应用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67%,意外事件发生率为5.00%,参照组的分别为80.00%以及18.33%,优于参照组,对比差异明显。实验组患者的状态管理、心理活动、管理行为、限制行为评分均明显高于参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安全护理;满意度;意外事件;三级质控模式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7-0189-02
老年患者的安全护理对于保障期人身安全以及促进其疾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安全护理质量的高低也直接反映了医院的医疗水平。为提高老年患者的护理质量,我院近年将三级质控模式应用于老年患者的安全护理模式中,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详细资料整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选择我院于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期间入住我院的120例老年患者作为对象展开研究,按照单双号平均分配法将老年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均60例。实验组中男29例,女31例,年龄在64-77岁,平均(71.3±2.4)岁。参照组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在62-76岁,平均(70.0±1.8)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方面的差异不显著(P>0.05),可以开展此次研究。
1.2 方法:
参照组施行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则施行三级质控模式,实施步骤如下:第一,根据护理岗位的需求设置3个质控层级,分别是质控组长、责任质控护士以及直接质控护士。质控组长由护士长担当,主要负责对护理内容进行修订与优化,并制定护理工作的开展程序,对日常检查工作予以指导。责任质控护士则由老年患者的责任护士担任,负责安全护理的所有工作,包括心理护理、健康宣教、基础护理以及意外事故的预防护理等。直接质控护士则由辅助护士担任,主要是根据质控组长和责任质控护士所下达的护理工作指令做好护理和后勤工作。第二,根据患者人数制定护士班次。根据病房单元的不同,将患者按照每组10到15人分成4到6组,每组的护士人数为7名,需要同时包括护工、辅助护士以及值班护士等。第三,护理质量的控制。由护士长、责任护士、辅助护士以及护工等共同组成护理单元质控组织,根据相关部门制定的护理质量标准对医院当前的护理工作进行评价,找出值得改进的地方,并通过匿名意见调查的方式征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意见,最后将所有的信息汇总并据此制定最终的护理计划,装订成册,为各级护士的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指导。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老年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自我护理管理评分[1]以及意外事件发生率。其中意外事件主要包括坠床、皮肤压疮、烫伤、误服以及跌倒等。自我护理管理评分主要包括状态管理、心理活动、管理行为以及限制行为等四个方面,每个方面共25分,评分越高说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的形式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进行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意外事件发生率的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67%,意外事件发生率为5.00%,参照组的分别为80.00%以及18.33%,优于参照组,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医院科室的管理层无法充分认识基础护理以及安全护理工作的重要性以及管理措施不够细化等是导致医院老年患者护理满意度较低的主要原因。而三级质控模式的组织结构由不同层级的护士构成,在老年患者的安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可以更好地发挥不同级别护士在基础护理工作的不同层面上的核心作用[2],做到“扬长避短”,进而形成专业上的合力。护理人员的护理职责更加明显,可以有效避免出现措施落实不到位的情况,最大限度地发挥防护作用,确保老年患者的人身安全[3,4]。
本次研究的实验组在老年患者的安全护理工作中应用三级质控模式,结果显示护理满意度为96.67%,与参照组的80.00%相比得到明显提高,意外事件发生率大幅降低,为5.00%,同时老年患者的自我护理管理能力也获得提高,效果显著,具有较大的优势与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尹琼华.三级质控模式在老年患者安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02(05):107-108.
[2] 刘传浩,张睿,高兴花等.三级质控模式在老年病房基础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1,18(25):13-15.
- 上一篇:危重病人护理问题
- 下一篇:电子商务网站的设计要素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护理论文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