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范文
时间:2023-08-03 17:30: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古典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意境美;园林植物造景;现代园林
园林植物景观的意境美是指观察者在感知的基础上通过情感、联想、理解等审美活动获得植物景观的内在美。而在园林植物景观的塑造中,应在创建优美视觉感受的基础上,借植物特有的形、色、质、声、韵之美,表现人的思想、品格、意志及情感,使观赏者通过眼前之景产生无限遐想,从而大大增强园林景观的深度及广度,创造出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特色园林景观。因而,园林植物景观中意境美的创造对于表现园林景观的“灵魂”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 中国古典园林中意境美的阐述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源远流长,风格独树一帜,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表现手法及高超的艺术涵养。尤其在中国古典园林植物景观塑造中,通过赋予自然景物某种思想情感及品格特征,使得植物不再单单是孤立的客观物体,而在主客体之间形成相互感应交流的关系,深化园林意境,创造情景交融、景境融合,并富有极强艺术感染力的园林景观,成为植物造景中意境美的优秀典范。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植物景观意境美的表达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1 比拟联想,将植物作为一种情感载体
中国古典园林中,植物是人们赋予深厚文化信息的载体,以及托物言志时常常使用到的媒介。将自然界中的植物通过比拟联想的方式赋予其某种品格特征,使之成为人们托物寄兴、借景抒情的审美对象,这是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中创造意境美的一种常见方式。比如,松,屹立于高山之巅,不畏霜雪风寒的恶劣环境,孔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可见其坚强不屈、高风亮节的品格;竹,虚心有节、四季常绿、摇曳婆娑,古人赞其“未曾出士先有节,纵凌云处也虚心”,象征着古代文人志士的高尚品德;梅,盛开于皑皑白雪中,清新淡雅、刚直高洁,陆游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赞赏其不畏强权的素质及虚心奉献的精神;兰,“清香而色不艳”,绿叶幽茂、柔条独秀,“深林不语抱幽贞,赖有微风递远香”象征人淡泊名利、不作媚世之态的高尚品德。
1.2 借视觉、听觉、嗅觉等营造感人的典型环境
园林植物景观所传达的意境美,不仅可以通过创造、领略诗情画意的视觉美景来领略,而且还可以从听觉、嗅觉等感官方面来得到充分的表达。比如,拙政园的“听雨轩”、“留听阁”则是通过雨滴落在芭蕉、残荷上所产生的别具韵味的声音效果而塑造出的意境;留园的“闻木择香轩”、避暑山庄的“香远益清”、“冷香亭”等景观,则是借桂花、荷花的香味而抒发某种感情。在古典园林中,往往利用这些具有季节和时令变化的植物景观营造出典型的环境,通过意境美的创造,使观赏者在这种环境中产生某种情感,得到精神的愉悦和心理的满足。
1.3 借植物形成的某种特殊景观表达意境美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作为在自然界中分布范围极广的植物群体,经常会形成使人意想不到的奇特景观。而古人在园林景观的塑造中,常常围绕奇特的植物景观展开丰富的联想,表达内心的情感。如留园中的“古木交柯”,以古柏与女贞缠绕相生、交柯连理的奇异景象来象征夫妻恩爱、永不分离的吉祥征兆,同时,文人也借古柏、女贞的凌寒不凋、四季长青的自然特征,抒发文人自傲的精神。
2 现代园林植物配置中意境美的创造
通过分析古典园林意境美的创造方式,挖掘其精髓,并将其应用于现代园林植物景观营造中,从而可以创造出具有丰富文化内涵,令人流连忘返的特色园林景观。在现代园林中创造植物意境美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2.1 结合城市文化创造园林植物景观的意境美
地域性是城市文化的特征之一,而不同的地域由于地理位置及气候条件的影响,形成的植物景观也不尽相同。在每个城市中都有最能适应当地自然生长条件、生长旺盛的植物品种,人们根据自己的想象及情感赋予这些植物特殊的象征意义。千百年以来,这种植物所代表的象征意义不仅上升为该地区文明的标志和城市文化的象征,同时,也形成一定的植被文化和地域风情。如椰子树就是南国风光的代表,而北方城市的白杨树则象征着无畏的精神;上海市的市花白玉兰,象征着勇于开拓、奋发向上的精神;广州的木棉花,则象征着蓬勃向上的事业和生气。因此,在塑造现代城市园林景观时,可充分挖掘其文化特色,围绕代表地方文化特征的植物来塑造现代园林景观,创造其意境美,丰富园林植物景观的文化内涵。
2.2 借古树名木创造园林植物景观的意境美
作为生物界中历史悠久、分布广泛的群体,植物记载着各地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传递着世间的风云变幻和人间的沧桑,具有丰厚的文化内涵,也产生出许多令人啧啧称奇的景观。如今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遗留下许多树形奇异、国内外罕见,或具有极其重要历史文化意义的树木。在进行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时,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具有丰富内涵及璀璨文化的古树名木,与其它植物或小品、构筑物相得益彰地配置,创造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独具特色的园林景观。如北京潭柘寺内萌蘖无数的古银杏,据说已有2000年的历史,见证着北京历史的演变,潭柘寺正是有了这棵“公孙树”,其园林景观更具内涵,别有一番风情。
2.3 在特定文化环境中创造植物配置的意境
特定的文化环境需借助植物不同的外观或象征意义塑造不同的植物配置,使其具有相应的文化氛围。如幼儿园内植物景观的塑造,常用色彩丰富或枝叶、果实奇特或具有香味的植物,突出幼儿园活泼的气氛,满足小朋友的好奇心及喜欢亮丽色彩的心理特征;纪念性园林绿地,往往用常绿的松科植物和塔型的柏科植物对称列植,表现庄严、肃穆的气氛,同时,用拟人的手法象征被纪念人的高风亮节和情操。要在有限的空间中创造丰富扩大的景观感受,通常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设置一个“障景”,使人一眼难以望到尽头,待绕过障景物,景观豁然开朗。
2.4 结合立地条件创造园林植物景观的意境美
景观意境应根据场地的立地条件形成相应主题。根据不同的立地环境,在设计时不仅需要考虑适合生长的植物品种,同时,在配置植物时也应创造相应的意境。例如,可利用高地或高台突出秋景,取“秋高气爽”之意,在配置植物时多采用色叶树种,如银杏、乌桕、枫香、栾树、红枫等;在塑造滨河绿地景观时应突出成夏景,营造清凉、舒爽的感觉,植物通常以高大浓荫乔木为主,如垂柳、旱柳、乌桕、枫杨、水杉等。
3 结语
随着物质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在关注科学技术进步、经济发展的同时,更注重外在形象与内在精神文化素质的统一。园林设计师也应与时俱进,不仅要创造出“悦目”的园林景观,更重要的是要创造“赏心”的景观,而在园林景观设计时创造植物的意境美正是创造“赏心”园林景观的重要实现方式。我们应根据当今社会的发展形势和文化背景,在吸收古典园林意境美的基础上,把时代所赋予的植物文化内涵与园林景观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创造富有特色及文化内涵的现代园林植物景观。
参考文献
1 赵爱华,李冬梅,胡海燕等.园林植物景观的形式美与意境美浅析[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4,19(4)
篇2
园林植物作为风景园林景观的主要体现者和功能的主要承载者;植物景观设计是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关键内容。
在景观方面,我们可以利用植物的形态特征表现特质美、利用植物的色彩和季相变化表现季节美、利用植物的装饰特性表现艺术美、利用植物的寓意和象征表现社会美;在功能方面,我们可以利用植物材料本身的特性,使其发挥生态作用、防护作用、实用作用和社会经济作用。
2.现代植物景观设计的现状
在现代景物景观设计中,由于设计者和决策者有时会忽视或片面理解园林植物的主导作用,导致现代植物景观无论在观赏上,还是在功能上都有所折扣。
2.1城市原有植物景观系统的破坏
在新近绿地的建设或是旧有绿地的改造中,往往有片面强调图形的美观和象征意义,而忽视其园林植物生态功能的现象;有些大树在移植过程中被截干去枝,甚至死亡,这对其原生的生态系统无疑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有些林带本来是生态通道,结果被新修的所谓景观大道截断;而大面积的城市广场和硬质铺地很少考虑其对于城市生态环境的意义。
2.2城市物种多样性的破坏
景观生态学上衡量城市景观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看其植物种类的多样性和本土化程度。物种多样性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关键因素。由于片面地追求景观的视觉效果,在我国各地的植物景观设计中,都存在大量引进外来的植物品种种植的现象,有时甚至完全不顾本地的气候和土质状况。由于外来植物的介入,城市生态环境被人为地加以改变,生态群落遭受破坏;此外,为了街道的整齐和气势的营造,往往整条街栽种单一树种而不维持原始状况下多树种的混种,最终导致物种多样性的破坏,是城市生态系统变得脆弱而不稳定。
3 现代植物景观设计的问题
现代植物景观设计与建设中的滞后、不合理的观念,导致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3.1植物景观的生态效益低下
近年来,很多城市的公共绿地多是西方古典园林中的大面积草坪和小灌木林拼成图案的绿化方式,并在一段时期内草坪加上色块图案成为城市园林绿化中的时尚(如是做法被称为“城市美化运动”)虽然草坪加色块图案能给人宽阔和心旷神怡的感觉,也能使园林洁净明朗,但从生态学上看,此种绿化模式发挥的生态效益远不如中国传统的乔灌草复合群落,而且养护费用相当高。这种“事倍功半”的做法是不可去的,也是不应提倡的。
3.2植物景观“千城一面”
对植物景观设计的理解缺少深度和内涵,设计作品仅仅停留在概念、形式提出的水平上:有的将植物景观设计简单地理解为栽花种草,植物景观处于喷泉、雕塑、小品等人工景物的陪衬地位;有的偏爱以植物材料构成图案效果,热衷把植物修剪形成整齐划一的色带或几何形体——如此种种的做法,使得国内一些城市因缺乏城市特色而导致“千城一面”。
3.3植物微观群落不稳定
植物微观群落是植物与植物之间建立的互惠的、共生的关系。特定的“乔灌草”组合的搭配是物种亿万年进化的结果:符合自然规律,并且能够使群落中的各种生物生长良好、使其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但是,从植物景观设计的植物配置来看,设计者主观性的把一些不具备共生关系、甚至不能共同生长的植物种植在一起,使植物微观群落变得非常不稳定。
3.4忽视乡土树种的应用
乡土树种具有最佳的本土适应性和文化传承性,代表地方特色。但是由于设计者的观念问题和当地苗圃的种质资源问题,使乡土树种的应用具有相对的滞后性,很难使这一理念得以充分的理解和应用。
4 现代植物景观设计的发展对策
现代植物景观设计承担着美化城市、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人们提供良好的游憩场所的功能。在现代植物景观设计中,我们要吸收中国古典园林的精华,借鉴外国园林建设的优秀经验,实现植物景观设计的可持续发展。
4.1现代植物景观设计应当遵循的原则
4.1.1科学性
适地适树和选用乡土植物是科学性的基础。植物个体的生态习性非常不同,对温度、湿度、光照、土壤、空气等都有不同的要求,群体生态中还涉及各种植物相互关系,所以,要营造多种植物生长所需的生态环境。依照植物之间的微观群落的互惠共生关系,搭配植物。
4.1.2文化性
植物景观和园林中其它的景观一样都需要有文化涵义,中国自古花文化异常丰富。众所周知,梅兰竹菊、玉堂富贵都有其代表性的树种。此外,本土树种也可以代表当地文化。例如,哈尔滨是旧有“榆都丁香城”的美誉,榆树和丁香是我国旱地地区的本土植物,更代表了城市的文化特色。
4.1.3艺术性
一般的艺术规律同样可以用在植物景观设计中。对比与协调、节奏与韵律、均衡与稳定、比例与尺度等形式美规律可以在植物景观设计中灵活运用,创造出极富艺术性的植物景观。
4.1.4实用性
植物景观具有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单方面地说,例如,黑龙江省北方森林植物园内种植的郁金香每年就会为植物园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每当郁金香的花期,就会有大量游客慕名而来,一赏百花盛开的景象;另外,郁金香的切花也可以为植物园带来经济收入。
4.2寻求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原则
4.2.1生态位原则
从生态学上说,生态位是指处于群落中的物种,在时间、空间和营养方面所占的地位。植物空间的生态位,从宏观层面上来讲,是指植物空间提供给人们的或者可以被人们利用的各种生态因子(如土地、气候、休憩空间、交通等)的集合,反映植物空间的现状对于人们各种活动(主要是游憩活动)的适宜程度及吸引力大小,良好的生态位比较适宜人们的各种活动,对人的吸引力比较大;从微观层面上讲,良好的生态位是指构成植物景观的每一种植物处于合理的空间分布,在它所处的生态空间都能比较健康的生长,正常地进行光合作用。
4.2.2引入绿量概念
城市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是用以衡量城市绿化水平的三项主要指标,而仅应用绿地率和覆盖率这两个指标,已不能满足确切评价城市绿地景观状态和生态效益的要求,于是“绿量”的概念被越来越多的提出来。叶片是植物最主要的利用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有机物的器官,因此,植物景观空间的物流和能流数量的大小,决定于植物叶片面积总量的大小。以叶面积为主要标志的绿量,是决定城市绿地生态效益大小的最具实质性的因素。例如,在具有相同绿地率的城市用地中,不仅可以有草坪和乔灌草复层结构群落的不同种植形式,表现出不同的绿化覆盖率,而且,绿地的生态环境效益也不一样。可见,合理的植物配植可充分发挥其增湿、降温、调节环境小气候的作用。
篇3
但是,在现代城市植物景观设计实践中,存在着植物景观的生态效益低下、植物景观“千城一面”、植物微观群落不稳定、忽视乡土树种的应用等问题, 本研究针对现代植物景观设计现状和问题提出植物景观设计科学性、文化性、艺术性、实用性、生态性的可持续性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园林植物;植物景观设计;问题;对策
园林植物是风景园林景观的主要体现者和功能的主要承载者;植物景观设计是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关键内容。在景观方面,我们可以利用植物的形态特征表现自然美、利用植物的色彩和季相变化表现季节美、利用植物的装饰特性表现艺术美、利用植物的寓意和象征表现社会美;在功能方面,我们可以利用植物材料本身的特性,使其发挥其良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现代植物景观设计的现状
在现代植物景观设计中,由于设计者和决策者有时会忽视或片面理解园林植物的主导作用,导致现代植物景观无论在观赏性,还是在功能性都存在一定问题。
1.1城市原有植物景观系统的破坏
在城市绿地的建设或改造中,往往有片面强调图形的美观和象征意义,而忽视其园林植物生态功能的现象;有些大树在移植过程中被截干去枝,甚至死亡,这对其原有的生态系统无疑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有些林带本来是生态通道,结果被新修的所谓景观大道截断;而大面积的城市广场和硬质铺地中也很少考虑植物对于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
1.2城市物种多样性的破坏
景观生态学上衡量城市景观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看其植物种类的多样性和本土化程度。物种多样性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关键因素。由于片面地追求景观的视觉效果,在我国各地的植物景观设计中,都存在大量引进外来的植物品种种植的现象,有时甚至完全不顾本地的气候和土质状况。由于外来植物的介入,城市生态环境被人为地加以改变,生态群落遭受破坏;此外,为了街道的整齐和气势的营造,往往整条街栽种单一树种而不维持原始状况下多树种的混种,最终导致物种多样性的破坏,是城市生态系统变得脆弱而不稳定。
2.现代植物景观设计的问题
现代植物景观设计与建设中的滞后、不合理的观念,导致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植物景观的生态效益低下
近年来,很多城市的公共绿地采用西方古典园林中常用的大面积草坪和灌木林修剪成模纹图案的绿化方式,或者在草坪上种植花卉组成色块图案。这种植物景观形式虽然具有草优美、整齐的景观效果,但从生态学上看,此种绿化模式发挥的生态效益远不如中国传统的乔灌草复合群落,而且养护费用相当高。这种“事倍功半”的做法是不可去的,也是不应提倡的。
2.2植物景观“千城一面”
对植物景观设计的理解缺少深度和内涵,设计作品仅仅停留在概念、形式提出的水平上:有的将植物景观设计简单地理解为栽花种草,植物景观处于喷泉、雕塑、小品等人工景物的附属地位;有的偏爱以植物材料构成图案效果,热衷把植物修剪形成整齐划一的色带或几何形体――如此种种的做法,使得国内一些城市因缺乏城市特色而导致“千城一面”,未能形成特色的城市地域性景观。
2.3植物微观群落不稳定
植物微观群落是植物与植物之间建立的互惠的、共生的关系。特定的“乔灌草“组合的搭配是物种亿万年进化的结果:符合自然规律,并且能够使群落中的各种生物生长良好、使其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但是,从植物景观设计的植物配置来看,设计者主观性的把一些不具备共生关系、甚至不能共同生长的植物种植在一起,使植物微观群落变得非常不稳定。
2.4忽视乡土树种的应用
乡土树种具有最佳的本土适应性和文化传承性,代表地方特色。但是由于设计者的观念问题和当地苗圃的种质资源问题,使乡土树种的应用具有相对的滞后性,很难使这一理念得以充分的理解和应用。
3 现代植物景观设计的发展对策
现代植物景观设计承担着美化城市、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人们提供良好的游憩场所的功能。在现代植物景观设计中,我们要吸收中国古典园林的精华,借鉴外国园林建设的优秀经验,实现植物景观设计的可持续发展。
3.1科学性
适地适树和选用乡土植物是科学性的基础。植物个体的生态习性非常不同,对温度、湿度、光照、土壤、空气等都有不同的要求,群体生态中还涉及各种植物相互关系,所以,要营造多种植物生长所需的生态环境。依照植物之间的微观群落的互惠共生关系,搭配植物。
3.2文化性
中国园林艺术源远流长,承载了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孕育出内涵丰富的植物文化,植物成为为人们赋予文化信息的载体。众所周知,梅兰竹菊、玉堂富贵都有其代表性的树种。此外,本土树种也可以代表当地文化。例如,哈尔滨就有“榆都丁香城”的美誉,榆树和丁香是我国旱地地区的本土植物,更代表了城市的文化特色。
3.3艺术性
一般的艺术规律同样可以用在植物景观设计中。对比与协调、节奏与韵律、均衡与稳定、比例与尺度等形式美规律可以在植物景观设计中灵活运用,创造出极富艺术性的植物景观。
3.4实用性
优秀的植物配置景观具有明显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例如,黑龙江省北方森林植物园内种植的郁金香每年就会为植物园创造明显的经济效益:每年的郁金香花期,会有大量游客慕名而来,一赏百花盛开的景象;另外,郁金香的切花也可以为植物园带来可观经济收入。
3.5生态性
3.5.1生态位原则
从生态学上说,生态位是指处于群落中的物种,在时间、空间和营养方面所占的地位。植物空间的生态位,从宏观层面上来讲,是指植物空间提供给人们的或者可以被人们利用的各种生态因子(如土地、气候、休憩空间、交通等)的集合,反映植物空间的现状对于人们各种活动(主要是游憩活动)的适宜程度及吸引力大小,良好的生态位比较适宜人们的各种活动,对人的吸引力比较大;从微观层面上讲,良好的生态位是指构成植物景观的每一种植物处于合理的空间分布,在它所处的生态空间都能比较健康的生长,正常地进行光合作用。
3.5.2引入绿量概念
城市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是用以衡量城市绿化水平的三项主要指标,而仅应用绿地率和覆盖率这两个指标,已不能满足确切评价城市绿地景观状态和生态效益的要求,于是“绿量”的概念被越来越多的提出来。叶片是植物最主要的利用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有机物的器官,因此,植物景观空间的物流和能流数量的大小,决定于植物叶片面积总量的大小。以叶面积为主要标志的绿量,是决定城市绿地生态效益大小的最具实质性的因素。例如,在具有相同绿地率的城市用地中,不仅可以有草坪和乔灌草复层结构群落的不同种植形式,表现出不同的绿化覆盖率,而且,绿地的生态环境效益也不一样。可见,合理的植物配植可充分发挥其增湿、降温、调节环境小气候的作用。
篇4
关键词 园林植物;造景;绿化;生态
中图分类号 TU98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2-0200-02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优美的园林设计和自然景观不但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也给人带来新鲜的空气、愉悦的情绪和健康的身心。而园林绿化观赏效果和艺术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园林植物的选择和配置。该文探讨了园林植物造景与配置,以供园林工作者参考。
1 园林植物造景的原则
1.1 调和
植物景观设计时要体现调和的原则,找出其近似性和一致性,这样的配置会具有柔和、平静、舒适和愉悦的美感。相反,用差异和变化可产生对比效果,具有强烈的刺激感,形成兴奋、热烈和奔放的感受。
1.2 韵律
体现造景韵律的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杭州白堤,堤旁桃、柳间种,花开时节不同色彩极富韵律感。此外,“云栖竹径”两旁为参天的毛竹林,如果相隔50~100 m配植1株枫香,则不会使游人感到单调。
1.3 统一
植物景观设计时,树形、色彩、线条、质地及比例都要有一定的差异和变化,但也要保持一定的相似性,以免变化太多,使整体杂乱无章,失去美感。体现植物景观统一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运用重复的方法,如用等距离配植同种、同龄花灌木等方法构建行道树绿带,就是重复方法在现实中应用的实例。
1.4 均衡
均衡配置体量、质地各异的植物,会使景观显得稳定。如色彩浓重、体量庞大、数量繁多、质地粗厚、枝叶茂密的植物种类给人以重的感觉;相反,色彩素淡、体量小巧、数量简少、质地细柔、枝叶疏朗的植物种类,则会给人以轻盈的感觉[1]。
2 不同背景下的园林植物配置方式
2.1 皇家古典园林
为了反应帝王的至高无上、兴旺不衰,常选择体形高大、四季长寿、苍劲延年的树种进行规则式配置,如侧柏、桧柏、油松、白皮松等。
2.2 古典私家园林
由于古典私家园林是文人雅士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因此利用不同植物特有的文化寓意丰富植物观赏内容,寄托园主思想情怀,如荷花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被认为是脱离庸俗而具有的理想象征;竹则被认为是刚直不阿、有气节的君子;梅则表示有刚强的意志和高尚的品格等,植物配置多以诗情画意相结合[2]。
2.3 纪念性园林
此类园林庭院与建筑多是以祭祀为目的的寺庙或是为纪念革命先烈而修建,多具有庄严、稳重的特点,植物配置常用松、柏来象征对祖先的崇敬或对革命先烈高风亮节的品格和永垂不朽的精神的怀念和敬仰,配植方式一般采用对称等规则式。
3 园林植物造景与配置的生态原则
随着我国园林事业的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城市快速发展带来的一系列环境问题,使人们意识到植物不仅具有基本的美化和观赏功能,而且有其生态价值,人们迫切需要城市园林再现自然,植物配置更要顺乎自然。因此,现代园林设计在植物选择上,应在植物功能上加以拓宽,生态、防护、生产功能的增加,对植物多样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不再拘泥于少数具有观赏寓意,诗情画意的植物,开始注重植物配置的生物多样性原则和乡土性原则[3]。
3.1 根据自然地形特点,合理划分植物空间
空间划分要依据地形、水面、空间等合理进行。在大、中型园林里,要大、小空间合理配置,使植物空间的立体轮廓高低起伏、平直有序。在地形起伏不大的园林中,更要注意立体轮廓线的重复,但要有韵律。
3.2 植物配置既要有多样性,又要有统一性
我国地域广大,地理情况差异显著,植物种类繁多。因此,要充分利用植物资源,有计划、有步骤的调查研究,开展引种驯化,应做到乔灌木结合,常绿与落叶、速生与慢长相结合,乔灌与地被、草皮相结合,适当点缀些花草,构成多层次的复合结构,既满足生态效益的要求,又能达到观赏的景观效果。因此,因地制宜地扩大和丰富园林植物的品种,提高植物配置的艺术手法,这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工作,是大有可为的。
3.3 植物配置应主次分明,疏落有致
现代大型园林,必须注意乔木、灌木成片成丛的配置,要根据树形高低、大小、落叶或常绿,做到主次分明、疏落有致,突出景物的立体感。多树种配植,除不应妨碍每一种树固有特性的发挥外,还必须注意突出主题,要将常绿树和落叶树进行合理搭配,常绿树要低于或高于落叶树,有景可借的地方,树要稀疏,或者选择树干高大、树冠较高的乔木,或者选栽低矮的灌木花卉,以保持透视线;对视野零落的地方,要组织致密的树丛遮蔽[4]。
3.4 植物配置要求与建筑相协调,自然有致
植物随季节和年龄而异,可使建筑物产生季相变化,丰富建筑的庭院景色,如园林中的门,可以门为框,通过植物配植,与路、石等进行精细的艺术构图,不但可以入画,而且可以扩大视野,延伸视线。窗也可以充分利用作为框景的材料,在古典园林中,漏窗、月洞和植物相得益彰的配置,其包涵的意境就更加丰富了,这里的植物配置应该要通过选择合适的物种和配置方式来突出,衬托或者烘托门窗本身的主旨和精神内涵。
3.5 植物配置要注意四季变化
植物配置既要四季常青,又要四季变化,形成春季繁花似锦,夏季绿树成荫,秋季叶色多变,冬季银装素裹的景色。如早春开花的迎春、桃花、玉兰、丁香等,初夏开花的木槿、紫薇和各种草花等;秋天观叶的枫香、红枫、银杏等,冬季翠绿的松、柏、竹等。总的配置效果应是三季有花,四季有绿,也可选用一些药用植物、果树等有经济价值的植物来配置,使游人来到林木葱葱,花草繁茂的绿地或漫步在林荫道上,但觉满目青翠、心旷神怡、流连忘返[5]。
3.6 植物配置应考虑生态效益
植物配置应适应绿地功能的要求,以达到美化环境、发挥生态效益、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因此,绿地的植物配置应以绿为主,利用各种植物材料构成绿地结构。如城市道路树种应具备冠大荫浓、主干挺直、树体洁净、落叶整齐,无飞絮、毒毛、臭味,耐旱,耐修剪,易复壮,长寿抗污染等植物以适应城市环境条件[6]。
4 结语
目前,我国的景观设计学科已进入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景观设计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风格也越来越多样,而植物配置与造景,作为景观设计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它们的价值必须经受得起时间的检验,那些具有长久生命的作品应该是与时代精神息息相关的艺术品,它们吸收了历史的精神,但决不模仿固有的风格,它们符合科学的原则,反映了社会的需要、技术的发展、新的美学观念和价值取向,从而才能更好地为人们的生活和环境美化而服务。
5 参考文献
[1] 苏雪痕.植物造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3-20.
[2] BRIAN CLOUSSTON.风景园林植物配置[M].陈自新,许慈安,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15-25.
[3] 孙居文.园林树木学[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65-72.
[4] 姜允芳.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与方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102-119.
篇5
关键词:园林植物色彩;设计理论;设计原则;应用
要想从根本上了解植物色彩的应用,就必须要对植物色彩的设计理论、设计原则充分把握,这样才能够在园林植物的设计过程中将色彩充分运用,从而达到较好的设计效果。
1.植物景观色彩设计的理论
(1)色彩调和理论。在色环上一共是12个色相,其中通过利用3原色来对其它需要的颜色进行调和,这样就可以通过混合来得到其它的2次色和3次色。(2)色彩四季理论。希望利用最佳色彩来显示人和自然界的和谐之美,可以应用到生活中的各个领域中,在园林色彩方面的色彩四季理论也是应用比较广泛的,比如在夏季,就会选择一些清淡且冷色调植物,让人觉得凉快、舒适;在冬季,就会选择一些暖色调的植物。(3)色彩心理学。色彩心理是比较复杂的一种心理,也就是形成一种色彩的心理反应,人们在不同颜色的视觉体验中会表现出不同的反应,这就是色彩心理学的研究范围。色彩通常具有分散性和地域性,一般红色可以给人一种美丽、青春的感觉,非常能够吸引注意力,同时,对于部分中国人来说,红色让大家联想到了火、革命等。同时色彩心理学研究发现只有达到比较和谐的色彩搭配,才能够给人美的享受,坚持做好色彩平衡,使得色彩更加活泼,更加具有运动性,设计者对不同的色彩心理重量的认可就变得非常关键。
2.植物色彩设计的原则
2.1和谐原则
在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必须要充分运用各种色相来进行协调配置,这样才能够产生美的效果。比如单一色相调和原则、近色相调和原则、中差色相调和原则以及优化色相调和原则等。单一色相调和原则就是对1种颜色暗淡的调和和搭配,比如在一处景观的设计过程中,基本上就是利用一种颜色进行设计,就必须要做好这种颜色深浅、暗淡的调和,通过利用植物的光泽、质感等,从而避免出现单一的植物景观,形成深浅、暗淡有致的植物景观,才能够产生较好的艺术效果。
2.2季相与均衡原则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过程中,春季通常是以绿色为主要的色彩背景,因此在绿色的主色调基础上就会搭配一些淡黄色、嫩绿色、粉色等植物色彩,同时,可点缀一些小的色彩,从而形成了一幅完美的春景图。通过对一年四季不同季节的色彩把握,从而形成比较好的植物景观。同时色彩需要获得视觉上的稳定而平衡的表现形式,整幅画面才会统一完整而趋于平衡。
3.植物景观设计不同色彩的应用
(1)绿色象征着自然清新。在设计植物景观时,绿色是处于暖色与冷色之间的颜色,温度感正合适,常绿植物是植物设计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2)红色象征热烈、激情、奔放。红色很容易吸引人的眼球,商业广场与节点景观通常会运用较多。(3)黄色象征着雍容华贵。虽然黄色也能吸引人们的目光,但黄色面积太大会使人情绪紧张,所以黄色应该用作点缀之用。(4)黑色象征着神秘。黑色其实是各种颜色的暗色,它是阴影的表现,景观设计中需要体现层次与虚实变化,黑色可以让园林更加立体。(5)白色象征着纯洁高雅。如果整个花园都是白色,一定可以让人们感觉到简单的幸福,用白色小花朵联合其它彩色搭配能够提升景观的档次,运用大面积的白色植物时就能够给人视觉上的冲击感。(6)蓝色象征着安静深邃。冷色调的植物给夏日中的人们带来一丝凉意,蓝色栽植于水边更能与水和天相接。(7)棕色象征着消沉、压抑。树干与树枝的本色,是冬季景观的集大成者,下雪时更会营造出特别的景观。
4.植物色彩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4,1植物色彩营造园林意境
植物的色彩可以代表植物的感情功能,进而升华到园林的整体意境中。中国古典园林充满着诗情画意,植物颜色也会丰富多彩,富有情趣。寺庙园林多栽植松柏,成行列式的植株都是以墨绿或者粉绿的颜色展现,寺庙的厚重与宁静之感油然而生。湿地公园中上层乔木绿意盎然,下层草本地被鲜艳夺目,成片的蓝色或者黄色映入眼帘,不时会有几株白花和红花点缀,体现出湿地公园唯美而富有野区的意境。
4.2植物色彩渲染园林氛围
植物不仅种类间会有色彩的不同,种间各品种以至植物本身的叶色与花色都会存在着巨大差异。正是复杂多样的色彩,构成了不一样的景观氛围,叶与花的色彩搭配与应用,也正是植物设计的难点之一。我们常常只考虑建一个亭子或者架一座桥去渲染园林氛围,而忽略了软景要素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丰富的色彩能构成不同的背景与前景,依靠植物色彩去提炼环境的氛围,才富有自然的美感。
篇6
关键词 园林艺术;植物配置;原则;手法
中图分类号 TU98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13-0221-01
园林艺术中的植物景观配置就是在满足园林艺术审美要求、符合园林植物生态习性及发挥园林综合功能需要的基础上,合理搭配园林绿化所需要的植物材料,构建相对稳定的人工植物群落,使园林景观赏心悦目。在传统的中国园林艺术中,植物造景大多离不开花卉树木,或成为建筑物或构筑物的陪衬,或用其点缀庭院空间,园林艺术与文学艺术得到最好的融洽[1]。但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园林植物材料的开发和利用成为现代园林的发展重点。植物造景兼备了生态、文化、艺术、生产等多种功能。在利辛县园林绿化工作中,充分利用园林植物材料的造景功能,创造符合现代要求,极具时代特色的园林景观。
1 造景原则
1.1 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是植物造景的基本,具有纲领性作用,体现了植物造景的思想。古典园林虽讲借景,但园内景观封闭,虽追求层次丰富、意境深远、诗情画意、曲径通幽、曲折多变,讲究游人静坐细品,讲究人的情性,触景生情,但代表私有制。现代园林的主要功能为美化城市环境、改善城市防护功能和经济生产等,要求因地制宜,尽量利用现有地形;强调植物的合理搭配,要求突出植物群体景观的自然性,提倡以植物造景为主,如表现植物的色彩、层次、疏密、轮廓和季节等。在园林造景过程中进行植物配置时,要明确目的,根据园林绿地的类型和性质,充分发挥园林植物的主要功能,只有植物造景遵循一定的主题,抓住其“神”之所在,合理确定主题,才能运用各种造景手法、植物种类,创造出千变万化、丰富多彩又与周围环境相互协调的植物景观[2]。
1.2 艺术性原则
植物造景不能孤立运用某一种处理手法,要遵循一定的艺术原则,必须统一考虑建筑造型、自然环境、画面构图、功能特点和透视色彩效果等,与建筑设计同时交互进行,并在植物造景过程中要综合考虑环境因素,充分利用植物材料的色彩,在兼顾每种植物的形态、色彩、风韵、芳香等的同时,保持各自的园林特色,采取变化与统一、衬托与对比、节奏与韵律及均衡等手法达到情景交融园林艺术效果。
1.3 生态性原则
温度、水分、光照、土壤、空气等因子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对园林植物的生长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植物造景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植物的生态习性,不同植物与环境之间存在不同的生态关系,不同植物之间,以及与动物之间的不同生态关系。只有尊重植物本身需要,遵守长期进化演变形成的自然规律,才能培育和栽培好不同生态类型的植物品种[3]。
1.4 文化性原则
造景过程要充分研究和体现各种植物名称和形态的内涵。古典园林常被称为文人园林,其是主观的意兴、心绪、技巧趣味和文学趣味以及概括创造出来的山水美。因此,应把传统文化看作植物造景的思想基础,根据现代社会要求,用植物造景反映人们物资世界和文化世界的丰富多彩。
2 植物造景的基本手法
2.1 主次分明,疏密有序
紧扣主题,确定主要树种并进行栽植,其他树种为衬托树种。栽植的过程中根据地形等疏密相间,园林绿化要自然栽植,尽量避免人工之态的显现。利用各种植物的色泽、形态等采取不同的配置方式,使之形成千变万化的景境,给人以丰富多彩的艺术享受。如利辛县截岗沟绿化以乡土浓郁的乌桕作主要树种,以其他树种作衬托,代表了乡土气息。
2.2 季变化景色宜人
物种类对环境的变化具有不同的反应,在植物造景时可根据各种植物特点(如开花、变色、落叶等)或突出一季景观兼顾三季景观,或突出一种树种景观兼顾其他树种景观。选择好背景树种和陪衬树种,丰富植物景观,使人们在不同季节欣赏到不同景色。利辛县文化广场用不同树种的季节变化,适当配置部分草本花卉,显得四季分明,花香怡人。
2.3 开放空间围而不闭
一般通过围栏把园内景观漏透与园外以丰富城市景观;现代公园追求自然流畅、简洁明快、立意新颖、实际高效、新奇惊险,追求大色块、大效果,疏朗明快。如利辛县第二高级中学,校园景观绿化社会共享,发挥了园林景观效益[4]。
2.4 边线清晰韵律变化
造景过程中要考虑树木的立体感和树形轮廓,通过高矮的乔灌草结合,前栽后植,成块和断续的穿插组合,半隐半现,互相衬托,互为背景,加大了景深,丰富了景观在体量线条、色彩上的搭配形式;错落的种植及合理应用曲折起伏的地形,使林缘线和林冠线有高低起伏的变化韵律,形成景观的韵律美。如利辛县状元河绿化充分利用河岸的变化,加之水的陪衬,既体现了景观效果,又节约了建设和养护成本。
3 参考文献
[1] 赵世伟.园林工程景观设计-植物配置与栽培应用大全[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0.
[2] 高建民,阿拉坦其其格,邢丽萍,等.地被植物及其在园林绿化中的生态应用[J].华北农学报,2004,19(F12):171-174.
篇7
关键词:园林;植物;景观特色
Abstract: Garden can not only improve the living environment for people to rest and a place of cultural and recreational activities, but also for people to visit, watch art spac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the urban population is increasingly intensive, small towns also surging, environmental science has clearly told us that the only plant to create environment is the best environment, the more urban garden plants landscape features more attentions.Key words: garden; plants; landscape features,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近年来,随着大规模城市建设的全面铺开,园林景观建设得到快速发展,园林植物造景作为园林绿化建设的核心任务,越来越受到重视。园林景观设计能否达到实用、经济、美观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园林植物的选择和配置。
1、植物景观设计的概念
植物是园林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作为唯一具有生命力特征的园林要素,能使园林空间体现生命的活力,富于四时的变化。植物景观设计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有关专家和决策部门针对当时城市园林建设中建筑物、假山、喷泉等非生态体类的硬质景观较多的现象再次提出的生态园林建设方向,即要以植物材料为主体进行园林景观建设,运用乔木、灌木、藤本植物以及草本等素材,通过艺术手法,结合考虑各种生态因子的作用,充分发挥植物本身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来创造出与周围环境相适宜、相协调,并表达一定意境或具有一定功能的艺术空间,供人们观赏。但是,植物景观设计概念的提出是有其时代背景的。随着生态园林建设的深入和发展以及景观生态学、全球生态学等多学科的引入,植物景观设计的内涵也在不断扩展,现代的植物景观设计概念不但包括视觉艺术效果的景观,还包含生态上的和文化上的景观,甚至更深更广的含义。
2、现代园林造景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绿色环保意识的加强,特别是北京申奥和上海申博成功,城市园林绿化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园林绿化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城市面貌和生态环境也不断改善,但就目前城市绿化状况而言,植物种类、品种单一、观赏价值低、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结合不够,有些树种的选择在形态、色彩等方面不能达到现代化园林城市建设的要求,不仅形成不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园林景观,造成景观类型单调,生态功能单一,绿化特色不突出,而且又易产生管理困难、病虫害发生严重等问题。
2.1注重观赏效益,忽视生态效益
近年来,很多城市的公共绿地都是西方古典园林中的大面积草坪和小灌木林拼成图案的绿化方式,并在一段时期内草坪加上色块图案成为城市园林绿化中的时尚。虽然草坪加色块图案能给人宽阔和心旷神怡的感觉,也能使园林洁净明朗,但从实际效果看,此种绿化模式发挥的生态效益远不如中国传统的乔灌草复合群落,而且养护费用相当高。
2.2树种单调,植物群落不稳定
从城市绿化的树种配置来看,所使用的树种种类比较单调,并由于受树木供应的限制,树木品种不多,规格不大,而在同一块绿地上所使用的树木品种则更少,且常绿和落叶、乔木和灌木搭配不十分完善,这就造成了植物群落的不稳定性。
2.3乡土树种的应用滞后,地方特色不够突出
虽然园林设计者已意识到在城市绿地设计中实现树种配置多样性的重要性,并在设计中也开始应用许多新的树种(包括乡土树种和引种树种)。但是,由于乡土树种的开发利用与推广应用滞后,在园林设计中要求的树木品种、规格、数量在实际施工时往往又采购不到,最终导致只能更改设计。我国物种资源十分丰富,但实际已应用到园林绿化工程的甚少,只有少数树种。
3、园林景观中植物配置的艺术要求
3.1植物的色彩艺术
植物色调在四季中呈现出的变化,不仅大大丰富了园林景观的内容,并且因为体现着天地四时的无穷律动而使园林中蕴含了生命的韵致,植物的色彩来源主要来自于:
①树皮的色彩:乔木的树干与我们视平线接近,在林中散步映入眼帘的首先是林立的树干,所以树皮之美很重要,常被引入园林中的树种有白色树皮的白桦、银白杨,红色或紫色树皮的红瑞木,杂色斑驳树皮的榔榆、悬铃木属各种等等;
②叶片的色彩:叶片按色彩可分两类:一类是生长季大部分时间为绿色,只有发新叶后和落叶前一段时间变成其它色彩,例如:七叶树、银杏、枫香等,另一类是生长季节内叶色始终保持绿色以外的其它色彩,或在绿色叶上生有各色点状、条状、块状的花纹,称为“夏季彩叶植物”,例如:紫叶小檗、金叶皂荚等,以上这些落叶乔灌木在夏季为园林景观增色不少;
③花的色彩:花色是园林景观中主要的色彩来源,种类繁多,其分类可以按开花季节、花色或高矮分,草本花卉的花色比较艳丽,色相丰富,但是比较矮小,栽培费工、寿命短,如:百日草,石竹等,相对而言,木本植物虽然均能开花,但是只有一部分有观赏价值,如:白玉兰、稠李、木槿等;
④果的色彩:西晋左思的《蜀都赋》中即有“结朱实之离离”的诗句,可见千年以前果实变红丰茂的景色已为人之歌颂,秋季许多树木可以结成各色的硕果,不仅增添了园林景观中的色彩美,而且充满了丰收的喜悦,冬季如能有硕果挂在枝头,既免冬寂之苦又能招来小鸟,常见的观果植物有:苹果属、荚迷属等。
在设计中,植物配置的色彩组合应与其它观赏性相协调,起到突出植物的尺度和形态作用。如一植物以大小或形态作为设计中的主景时,同时也应具备夺目的色彩。在处理设计所需要的色彩时,应以中间绿色为主,其它色调为辅,同时应多考虑夏季和冬季色彩,因为这两个季节在一年中占据的时间较长。植物色彩在园林中发挥众多的功能,它还能影响设计的多样性、统一性以及空间的情调和感受。
3.2植物的体形艺术
作为观赏植物,除提供色彩美之外,还要显出各种体形美,色彩敷于形体外面,色彩与形状互相依托,密不可分,行之不存,色将焉附,色之不存,形何以见,因此,植物的体形在艺术表现上虽不如色彩那样与魅力,不过天工开物胜过人巧,自然景物的形体之美也是非常耐人寻味的,有尖塔形(松柏类)、圆柱形(意大利杨、箭杆杨等)、球形、半球形、卵圆形(馒头柳、黄杨属等)、开张形(大部分的观花小乔木桃、梅、李、杏等)、垂枝形(龙爪槐、垂枝梅等)、匍匐形(沙地柏、常春藤等藤本植物)。以上所说的体形都是不加人工修剪的,能在空间内自由自在长成自然的体形,在造型艺术上是属于无法人为塑造的材料,大量用在园林当中,从而获得自然美。
4、总结
花草树木品类和色彩的丰富及其与山、水、建筑的和谐配置,是园林构景艺术的重要内容,同时,植物景观的配置也是组织结构园林体系中的重要一环,花木犹如山峦之发,水景如果离开花木也没有美感,因此,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应当重视植物的配置。
参考文献:
[1]《翳然林水:棲心中国园林之镜》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1
[2]《景观园林规划与设计》 刘福智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8
篇8
关键词:园林植物;配置;造景
1 园林植物在景观中的重要性
园林景观是现代化城市建设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城市文明进步的象征。建造高质量的城市园林景观,必须要做到科学的规划设计与科学的植物选择、配置相结合。植物是构成园林景观的主要元素,能够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卫生、美化城市面貌、减少大气污染、防止水土流失等,为居民创造舒适环境,为城市增加活力。植物造景对发挥园林景观的观赏价值和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在进行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时,应以植物造景为主,既要按照美学的原理,又要遵循植物的生长特性,紧密结合造园因子(如建筑、铺装、地形等)综合考虑,把植物材料的色彩、质地和形态统一在整个园林优美的构图之中。
2 园林植物的选择与配置
在进行园林植物的选择和配置时,既要主调明确,突出地方特色,体现植物造景精髓,又要注重整体效果,体现规划意图,植物品种不宜繁杂。植物选择、配置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考虑。
2.1 植物种类的选择
科学的植物种类选择与配置是园林规划设计成功的重要保证之一。树种的配置必须做到适地适树,因地制宜的原则,并且要积极挖掘有潜力的野生花卉资源,力求做到“四季常绿,三季有花”。注重乔灌草的结合,常绿落叶的合理配植,运用植物本身来创造富于变化的园林景观。在园林规划中既要做好树种选择与配置,又要注意植物种植的方式。姿态挺拔、树形高大优美的乔木应以孤植为主,丛植则要根据设计的要求来选择树种,注意树木高矮、大小、色彩的搭配、疏密相同,灵活自然,体现艺术效果。
2.2 植物的形态与群体美
植物、枝、叶等形成植物的形态,即大、小、高、矮、疏、密等。根据植物形态把它们进行不同配置,有机结合,就可以形成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空间;或大或小、或疏或密、或开朗或荫闭,配置成丰富的空间序列[1]。如,杭州的太子湾公园,水体周围的植物配置,注重层次感,远处配以大乔木类枫杨、雪松等并且注意落叶与常绿结合,近处配以小乔木例如桂花、樟科的楠木类,树形有的挺拔雄伟,有的摇曳多姿,以山茶、红枫突显,春秋两季成为公园的一大胜景。
2.3 植物色彩的应用
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形成了树木花草的展叶与落叶,开花与落花,结实与果熟,以及叶、花、果的色彩变化等等,构成植物的季相,不同的树种有不同的季相。从叶色看,常绿树色泽浓重,枝繁叶茂,四季均为深绿色,稳重踏实。落叶树色泽较淡且随季节变化,并因花色鲜艳而显活泼。
在配置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若需要稳定的构图,如在烈士陵园创造怀念、哀思的氛围,表达人们沉重的心情,应以常绿植物尤以松柏类植物为主,反之若需要活泼的构图,如在托幼机构活动场地,公园娱乐区,可采用落叶植物为主。另外,可以根据不同植物的叶色深浅度,用衬托和对比的手法,营造出不同的空间效果,如柳树、槐树、合欢等,叶色较浅,桂花、女贞等次之,而松柏类较深,如由深到浅的配置,可以增加视野的深度和层次感,营造出深远变化的空间感。
3 现代景观植物造景的新特点
人们的审美意识和情趣,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不同时代的园林景观受到时代的约束和局限。进入到21世纪以来,我国各地的园林景观在植物造景上发生了一些变化,形成了一些特色。
3.1 注重生态效益,创造生态景观
生态效益在园林植物的3大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中,一直处于首要地位。在周围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人类越来越期待植物能改善我们的生存空间。因此,在现代景观设计中,植物要素的比重正在增加,如何丰富植物种类的多样性,如何增加单位面积的三维绿量,如何建立健康稳定的植物群落发挥植物最大的生态效益,正在成为景观设计师首要考虑的问题。
3.2 园林植物种类更多样
随着现代生物学和园艺学的发展,植物栽培技术也有了长足进步,许多非本土的植物经过园艺师的驯化和栽培,逐渐适应新生长地,并表现良好,为丰富当地的植物景观做出重大贡献。
3.3 植物景观的作用多样化
园林植物除了在改善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做出重要贡献外,在空间的组织和构成上,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园林植物能在景观中充当建筑物的地面、天花板、墙面等限制和组织空间的因素。现在,人们重新认识了植物的作用,采用植物来分割组织空间已成为造园的一种手段。
3.4 植物的配置形式更丰富
现代园林中植物造景除了传统的孤植、对植、丛植、群植[2]外,还吸收了外来的规则手法,如修剪整齐的绿篱或动物形象、模纹花坛、立体花坛等也越来越受到亲睐。在“五一”、“十一”等节假日期间,通常在大型建筑物或广场前摆放形式多样、主题鲜明的立体花坛,烘托节日气氛,六十年国庆和奥运期间天安门广场的立体花坛群,令游人们驻足观赏,为营造喜庆气氛,弘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重要贡献,充分展示了这一植物配置形式在现代景观中的重要作用。
3.5 注重欣赏植物的群体美
我国传统的古代园林尤其是私家园林一般面积不大,较大的空间也多用建筑等来分割空间,因此我国古代园林的植物造景发展到后期主要以近距离观赏,欣赏植物的个体美,而现代园林,面积变大,游人增多,并且建筑减少,对于植物景观的欣赏性注重群体美,通过大量的植物材料来创造群体规模。例如,杭州植物园的山水园,相对面积较大,湖区周围都种植大量的乔灌木类,运用树本身的群体美,来衬托出整个山水园幽深、静谧的气氛[3]。
4 现代园林植物配置的创新
4.1 草坪地被植物的大量应用
大面积的开阔草地在中国古典园林中不曾出现,中国古典园林讲究曲折有致,以含蓄动人,而且用地面积有限,开敞的草地使园中景象一览无余,是不符合中国传统园林的审美习惯的。而现代园林中,草坪却被广为应用。在杭州新建的园林中,草坪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如花港观鱼的大草坪,面积为16400m2,地形微向里西湖倾斜,以稳重而高耸的雪松,与主干道的广玉兰构成宽达150m的景面,游人立于缓坡之上,更增添了人们对雪松的挺拔风貌而显示出雄浑的感觉[4]。
4.2 以花卉来丰富园林的植物景观
“色彩的感觉是一般美感中最大众化的形式”,在现代园林中,植物色彩应用越来越丰富,而五颜六色的花卉则是其首选,各种色彩深浅不同的花朵,以及各种浓淡的绿色叶片,装点得更加姹紫嫣红、生机勃勃,郁金香、风信子、洋水仙、三色堇等在北京园林中已广为应用。同时花坛在我国园林中应用也十分广泛,虽说这对城市生态缺乏明显的积极作用,但不能否认,它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植物造景形式,并且对美化城市,创造出欢乐热烈的节日气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4.3 植物种类更为丰富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和野生花卉资源的不断发掘,人们培育出的新品种已越来越多,为创造丰富的植物景观创造了条件。如:紫叶矮樱,金叶槐等新品种,已在园林中开始应用,并且有着广阔的前景。
5 小结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园林也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一方面,我们拥有“虽由人做,宛自天开”的优秀的古典园林,让我们传承了丰富的园林造景手法,另一方面,西方的造园手法,为我们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因此,现代园林景观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契机。植物造景也因其显著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将受到广泛的关注。如何应用植物本身最大限度的创造更优美,更生态的人居环境,是我们园林工作者新目标。
参考文献
1 朱钧珍.中国园林植物景观艺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 陈有民.园林树木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
篇9
关键词:园林植物景观特色
中图分类号:K92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近年来,随着大规模城市建设的全面铺开,园林景观建设得到快速发展,园林植物造景作为园林绿化建设的核心任务,越来越受到重视。园林景观设计能否达到实用、经济、美观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园林植物的选择和配置。
1。植物景观设计的概念
植物是园林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作为唯一具有生命力特征的园林要素,能使园林空间体现生命的活力,富于四时的变化。植物景观设计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有关专家和决策部门针对当时城市园林建设中建筑物、假山、喷泉等非生态体类的硬质景观较多的现象再次提出的生态园林建设方向,即要以植物材料为主体进行园林景观建设,运用乔木、灌木、藤本植物以及草本等素材,通过艺术手法,结合考虑各种生态因子的作用,充分发挥植物本身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来创造出与周围环境相适宜、相协调,并表达一定意境或具有一定功能的艺术空间,供人们观赏。但是,植物景观设计概念的提出是有其时代背景的。
2现代园林造景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绿色环保意识的加强,特别是北京申奥和上海申博成功,城市园林绿化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园林绿化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城市面貌和生态环境也不断改善,但就目前城市绿化状况而言,植物种类、品种单一、观赏价值低、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结合不够,有些树种的选择在形态、色彩等方面不能达到现代化园林城市建设的要求,不仅形成不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园林景观,造成景观类型单调,生态功能单一,绿化特色不突出,而且又易产生管理困难、病虫害发生严重等问题。
2.1注重观赏效益,忽视生态效益
近年来,很多城市的公共绿地都是西方古典园林中的大面积草坪和小灌木林拼成图案的绿化方式,并在一段时期内草坪加上色块图案成为城市园林绿化中的时尚。虽然草坪加色块图案能给人宽阔和心旷神怡的感觉,也能使园林洁净明朗,但从实际效果看,此种绿化模式发挥的生态效益远不如中国传统的乔灌草复合群落,而且养护费用相当高。
2.2树种单调,植物群落不稳定
从城市绿化的树种配置来看,所使用的树种种类比较单调,并由于受树木供应的限制,树木品种不多,规格不大,而在同一块绿地上所使用的树木品种则更少,且常绿和落叶、乔木和灌木搭配不十分完善,这就造成了植物群落的不稳定性。
2.3乡土树种的应用滞后,地方特色不够突出
虽然园林设计者已意识到在城市绿地设计中实现树种配置多样性的重要性,并在设计中也开始应用许多新的树种(包括乡土树种和引种树种)。但是,由于乡土树种的开发利用与推广应用滞后,在园林设计中要求的树木品种、规格、数量在实际施工时往往又采购不到,最终导致只能更改设计。我国物种资源十分丰富,但实际已应用到园林绿化工程的甚少,只有少数树种。
3园林景观中植物配置的艺术要求
3.1植物的色彩艺术
植物色调在四季中呈现出的变化,不仅大大丰富了园林景观的内容,并且因为体现着天地四时的无穷律动而使园林中蕴含了生命的韵致,植物的色彩来源主要来自于:
①树皮的色彩:乔木的树干与我们视平线接近,在林中散步映入眼帘的首先是林立的树干,所以树皮之美很重要,常被引入园林中的树种有白色树皮的白桦、银白杨,红色或紫色树皮的红瑞木,杂色斑驳树皮的榔榆、悬铃木属各种等等;
②叶片的色彩:叶片按色彩可分两类:一类是生长季大部分时间为绿色,只有发新叶后和落叶前一段时间变成其它色彩,例如:七叶树、银杏、枫香等,另一类是生长季节内叶色始终保持绿色以外的其它色彩,或在绿色叶上生有各色点状、条状、块状的花纹,称为“夏季彩叶植物”,例如:紫叶小檗、金叶皂荚等,以上这些落叶乔灌木在夏季为园林景观增色不少;
③花的色彩:花色是园林景观中主要的色彩来源,种类繁多,其分类可以按开花季节、花色或高矮分,草本花卉的花色比较艳丽,色相丰富,但是比较矮小,栽培费工、寿命短,如:百日草,石竹等,相对而言,木本植物虽然均能开花,但是只有一部分有观赏价值,如:白玉兰、稠李、木槿等;
④果的色彩:西晋左思的《蜀都赋》中即有“结朱实之离离”的诗句,可见千年以前果实变红丰茂的景色已为人之歌颂,秋季许多树木可以结成各色的硕果,不仅增添了园林景观中的色彩美,而且充满了丰收的喜悦,冬季如能有硕果挂在枝头,既免冬寂之苦又能招来小鸟,常见的观果植物有:苹果属、荚迷属等。
3.2植物的体形艺术
作为观赏植物,除提供色彩美之外,还要显出各种体形美,色彩敷于形体外面,色彩与形状互相依托,密不可分,行之不存,色将焉附,色之不存,形何以见,因此,植物的体形在艺术表现上虽不如色彩那样与魅力,不过天工开物胜过人巧,自然景物的形体之美也是非常耐人寻味的,有尖塔形(松柏类)、圆柱形(意大利杨、箭杆杨等)、球形、半球形、卵圆形(馒头柳、黄杨属等)、开张形(大部分的观花小乔木桃、梅、李、杏等)、垂枝形(龙爪槐、垂枝梅等)、匍匐形(沙地柏、常春藤等藤本植物)。以上所说的体形都是不加人工修剪的,能在空间内自由自在长成自然的体形,在造型艺术上是属于无法人为塑造的材料,大量用在园林当中,从而获得自然美。
4总结
花草树木品类和色彩的丰富及其与山、水、建筑的和谐配置,是园林构景艺术的重要内容,同时,植物景观的配置也是组织结构园林体系中的重要一环,花木犹如山峦之发,水景如果离开花木也没有美感,因此,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应当重视植物的配置。
篇10
关键词:园林建筑; 园林造景; 应用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is becoming acute, simply focus on the protection of one-sided development can not obtain satisfactory results, between architecture and landscape after years of research, exploration, has formed a system in the landscape design in. Building applications in garden landscape has been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hrough in-depth detailed planning, active exploration, planning method is finally seeking an improvement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the land resource utilization between the balance, so that the two complement each other, complement each other, promoting commo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improve the humanistic quality of life.
Key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landscape; 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TU98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一、建筑与园林造景的差异。建筑与园林其实是两种不同风格的艺术载体,各有本身的特点与空间领域,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素质的提高,对其建筑及环境要求的提高也是自然的。见诸于园林造景是独立的,也是统一的。一个建筑在园林造景中应用得当,互融一体,给人赏心悦目﹑依然自在的感觉,仿似造景就是巧夺天工。园林建筑是中国建筑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园林有不同于宫殿﹑长城﹑庙宇﹑桥梁,它有自身的一些特色。园林建筑是与园林环境及自然景致充分结合的建筑,它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地形及环境的有利条件,满足有人观赏自然风景的需要,又要成为被观赏的自然景色中的一个内容。也就是说,园林建筑的布局是从属于整个园林的艺术构思的,是园林整体布局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筑总是服从整个风景环境的统一安排,同时又对总体布局产生重要的影响。
二、园林建筑在园林造景中的应用。
优秀的建筑在园林中本身就是一景。桂林芦笛岩接待室的选址就是一个园景的优秀实例。陡峭平常的山坡本无其它利用价值,不能攀登,也缺乏景观,但被利用在上面建立了一座小巧的接待室,使绿树丛中洁白的接待室成为山坡一景。植物的比例显得合适。建筑的线条往往比较硬直,而植物线条也较柔和活泼。中国古建筑在建筑与环境的配合和协调方面有着很高的成就,有许多精辟的理论与成功的经验。古人不仅考虑建筑物内部环境主次之间、相互之间的配合与协调,而且也注意到它们与周围大自然环境的协调。中国古代建筑设计师和工匠们,在进行规划设计和施工的时候,都十分注意周围的环境,对周围的山川形势、地理特点、气候条件、林木植被等等,都要认真进行调查研究,务使建筑的布局、形式、色调、体量等与周围的环境相适应。“借景”就是造园技法中巧妙地运用环境的一种表现手法。景与景之间,也相互为借,隔院楼台,出墙红杏都可相互借用,构成一个大的环境空间。
三、中国园林建筑的风格特点与分类 。天然山水园和人工山水园中国古典园林,大体上可以分为天然山水园和人工山水园两大类。 天然山水园往往利用天然的真山真水,在因势利导的情况下,作出一些局部调整,并加以建筑和花木(有时还放养动物),组合成供人游历观赏的园林。人工山水园是以人为堆叠的假山和开凿的池,来充作自然山水,力求在小环境中表现大自然。它的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山、水、植物和建筑。由于人工山水园更加集中的反映了人的艺术创造力和造园思想,因此最能代表中国古典园林的成就。 园林建筑在园林中即能美化环境,丰富园趣,为游人提供文化休息和公共活动的方便,又能使游人从中获得美的感受和良好的教益。
四、利用植物景观
1.强化园林植物的开发与利用
大力开发、利用乡土植物。园林绿化的主要宗旨是改善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建设生态园林。地应以乡土植物为主,形成较稳定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植物景观, 这样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土地,提高绿地的生物量,而且可以通过乡土植物造景反映地方季相变化, 重要的是易于管理,管理费用降低。此同时,也不排除对国外优良植物品种的引种。
利用不同类型的园林植物创造植物景观。充分利用地被植物、水生植物、攀援植物、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等创造园林景观。采用多层次的、合理的、科学的园林植物配置,不仅可以丰富植物景观的物种多样性,而且还可以增加植物造景的景观效果。
充分开发和利用园林植物野生资源,培育优良新品种。我国园林植物有待开发利用。优良的新品种可以提高植物景观的观赏效果,增加植物造景的新颖性。应引进科技人才加入投资,开发野生植物资源,培育出适合我国各地条件及各种需要的优良造园植物。
2.造景形式多样化
根据不同地区的地形、地貌等自然条件采取不同形式的植物造景形式。更新观念, 植物造景不拘一格, 自然美与人工美相结合。
充分利用水生植物造景。水生植物造景是以适生的、具观赏价值的水生植物为材料,科学合理地配置水体并营造景观,充分发挥水生植物的姿韵、线条、色彩等自然美,力求模拟并再现自然水景, 最终达到自身的景观稳定。
多维空间植物景观。应加强垂直绿化,垂直绿化植物的选择和配置上应加强研究,找出适合本地的垂直绿化植物,尽量做到四季景色优美。一个现代化城镇需要一定的绿地面积来实现和保证环境质量。我国目前城镇用地紧张,高层建设不断增加,平地绿化面积越来越少,垂直绿化势在必行垂直绿化不仅能增加建筑物的艺术效果,而且占地少、见效快、绿化率高, 对增加绿化面积有明显的作用。
3.重视生态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