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管理的好方法范文
时间:2023-08-03 17:30: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知识管理的好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技术管理;方法;施工;质量控制
Abstract: The technical management is the technical work plan, organization, control and inspection activities, its purpose are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the project. This article discussed on how to use the technology management method to construction quality control.
Key words: technology management; method; construction; quality control
中图分类号:TU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般的枝术管理方法
对工程质量有重大的影响的一般枝术管理方法有:图纸会审、施工规划、枝术交底,隐蔽工程的检查与验收、工程预检等。
1.1图纸会审
图纸会审是施工项目承包者熟悉、审查设计图纸、了解设计意图和工程特点,掌握关键部位的工程质量要求,帮助设计单位减少设计文件的差借的重要手段。对质量控制十分有效。参加图纸会审的单位还有设计单位和建设单位(或监理单位),由建设单位(或监理单位)主持。其程序是:施工单位首先熟悉、审查图纸,发现其中的问题,然后召开三方会议,由设计单位介绍设计意图、图纸、设计特点的要求,由施工单位提出图纸中存在的问题和对设计单位的要求,通过三方讨论与协商,解决存在问题,写出会审纪要、由设计人员在会后通过书面形式进行解释或提出设计变更文件(图纸)。图纸审查必须抓住关键、特别应该注意构造和结构的审查,必须形成图纸审查与修改文件,并作为档案保存。
1.2施工方案
对质量控制起主要作用的施工规划内容是施工方案。在编制施工方案时,选择安排施工顺序、选择施工方法、选用施工机具等,以保证工程质量为目标。在施工方案中设计出保证工程质量的枝术措施、同时还要注意施工方案的优选。
1.3枝术交底
枝术交底的目的是使参与项目施工的人员了解担负的施工任务的设计意图、施工特点、枝术要求、质量标准、应用新枝术、新工艺、新材料、新结构的特殊枝术要求和质量标准等,项目经理部向作业队伍交底、从而建立枝术责任制、质量责任制、加强施工质量检验、监督与管理。施工项目的枝术交底包括设计人员向施工单位交底、枝术人员向班组交底等。枝术交底主要要求是:以设计图纸、施工方案、工艺规程和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为依据,编制枝术交底文件,突出交底重点,注意可操作性,以保证质量为目标。
1.4隐蔽工程的检查与验收
隐蔽工程在被下一道工序掩蔽之前应进行严格检查与验收、并作出记录,由参检各方签署意见。有问题则在补救后进行复检,各类专业工程都有规定的隐检项目,土建工程的隐检项目有:地基验槽、基础与主体结构的钢筋、现场结构焊接、高强螺栓、屋面、厕浴间防水层下的各层细部做法,施工缝、变形缝、阳台、雨罩接头等。
1.5工程预检
预检的目的是通过对以后施工工序有重大影响的项目进行检查,防止可能发生差错而造成质量事故。预检由施工单位进行,做出记录。土建工程规定的预检项目有测量放线、模板、预制构件吊装、设备基础、混凝土施工缝留量位置、方法及接磋处理、地面基层处理等。
2、做好建筑材料试验和施工试验的枝术管理工作
2.1建筑材料试验和施工试验是持试验许可证单位及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接受试验委托、按程序对规定建筑材料及施工半成品,进行性能测试工作。试验的目的是检查质量状况、以便做出材料是否可用、施工试验项目是否符合质量要求进行继续施工的决策。
2.2按国家规定、建筑材料、设备及构配件供应单位对供应的产品质量负责。在原材料、成品、半成品进场后,除应检查是否有按国家规范、标准及有关规定进行的试验记录外,施工单位还要按规定进行某些材料的复试才能决定是否适用。无出厂证明或质量不合格的材料、构配件和设备不得使用。
2.3施工单位要进行试验的原材料及制品有:水泥、砂、石、外加剂、防水材料、预制混凝土构件等。
施工试验的项目有:回填土、回填砂和砂石、砂浆试块强度、混凝土试块强度、钢筋焊接、钢结构焊接、现场预应力混凝土施工防水试水、烟(风)道,垃圾道等。
2.4材料及施工试验按下列程序进行:
填写试验委托单、送试样检查核对试样尺寸、数量、外观、编号、委托单内容进行必试项目和要求项目的试验填写试验记录单计算与评定填写试验报告复核、签章登记建帐签发试验报告。
3、积累工程施工枝术资料
工程施工枝术资料是施工中的枝术、质量和管理活动的记录。也是工程挡案的形成过程。它反映了施工活动的科学性和严肃性,是工程施工质量水平和管理水平的实际体现,也是施工企业信誉的体现。工程枝术资料移交给建设单位后,便是使用过程,维修及扩建的指导文件及依据。因此国家和各级建设管理部门都十分重视枝术资料的积累。要求按规定做到齐全和准确、真实,把它列为评定单位工程质量等级的三大条件之一。施工企业必须按各专业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的规定和各地的实施细则、全面科学准确地记录施工及试(检)验资料,按规定积累、计算、整理、归纳、手续必须完备,用以评定单位工程质量等级,移交建设单位及挡案管理部门,并不得有伪造,涂改、后补等现象。
4、按工程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进行检验与评定
借助于某种手段和方法,测定施工完成的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和单位工程的质量特征和特性,然后把测得的结果及规定的质量标准进行比较,对产品作出合格(或不合格)、优良的判断。凡是合乎标准规定条件的称为合格品,检查以后予以通过;凡是不合乎标准规定的,检查后予以返修,加固或补强;合乎优良标准的评为优良品。因此质量检验包括四项具体工作。第一度量,即借助于计量手段进行测量与测试;第二比较,即把度量结构与质量标准进行比较;第三判断,即根据对比的结果,判断产品是否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第四处理,即决定被检查的工程是否可以验收,下一步工作是否可以进行,是否要采取补救措施。
篇2
(一)图书馆管理、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概念
图书馆管理是指借助现代管理理念来合理配置图书馆的有效资源,并且要想顺利完成图书馆的相关任务,就要组织好、计划好该工作。而图书馆知识管理是指在合理配置图书馆的相关资源以及信息的时候,采用知识管理理念,将图书馆相关职能充分发挥出来,根据不同的需求者为其提供不同的服务。
(二)图书馆管理与图书馆知识管理之间存在的区别
图书馆管理与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区别如下:其一,理论基础不同。图书馆管理是将现代管理学理论作为其最主要的理论基础,而图书馆知识管理是将知识管理理论作为其最主要的理论基础;其二,管理对象不相同。图书馆管理所面向的对象仅仅是图书馆系统,其中包括图书、图书馆管理人员以及一些设备等;而图书馆知识管理面向的对象是知识管理系统,该系统中包括信息、人力、知识等方面资源;其三,管理中心不同。图书馆管理的时候由于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其将侧重点放在了各种图书馆事务上,没有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而图书管知识管理过程中,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落实到了实处,促使服务知识以及创新知识等目标得以顺利实现。
二、图书馆知识管理实行的意义
图书馆是一个管理庞大信息系统的组织机构,为不同的图书馆用户提供不同的需求成为图书馆管理的目的。与图书馆管理相比较,图书馆知识管理工作更加复杂,更具有难度,它的任务就是搜集、整理、存储等方面相关信息。当前,图书馆用户对知识的需求在不断发生变化,我国图书馆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挑战。除此之外,科技的快速发展也给图书馆的管理带来了较大的冲击力,所以要不断创新图书馆管理模式,推行知识化管理。
三、图书馆知识管理创新的具体方法
(一)知识管理对图书馆管理理论的创新
在图书馆管理过程中,知识管理合理配置、使用图书馆资源,利用其理论和方法使图书馆的职能充分发挥出来,保证人们在快速发展的社会生活中,能够获取所需要的知识信息。人力资本管理作为图书馆知识管理的中心,使用知识管理可以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和服务精神真正表现出来。
(二)知识管理对图书馆内容的创新
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内容有:人事、业务以及行政管理的创新等。知识管理工作主要有知识创新管理、知识应用管理、知识传播管理以及知识服务管理。知识创新管理就是指在管理研究图书馆知识时,创新图书馆管理理论,包括它的理论基础和概念体系等,使“知识流”始终贯穿在图书馆管理的业务流程中,把中心放在创新和重组上,将文献采访、服务和组织这些方法向探索知识、服务和组织的方法去转化;图书馆管理中采用知识应用管理,就是供应系统性的知识,满足政府单位、企业机构、以及其它团体等在各方面的需求。所以在建立图书馆的信息系统时,要为这些不同群体的用户提供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服务;知识传播管理就是指寻求者能准确、及时的找到知识源,它是图书馆管理的主要任务;知识服务管理就是指帮助用户在运用和创新知识时可以直接使用,这也是对现代化图书馆管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三)知识管理对图书馆模式的创新
图书馆的知识管理模式包括:协助、集成、专家以及事物模式。由于协助模式在工作中具有依赖性和复杂性,所以该模式要以全局为出发点,对不同方面的知识加以管理、对储备工作加以解决以及对个人或集体的创新能力加以关注。在集成模式下,应该特别关注“整体最优”的理论。借助集成这种方法,经不同部门的协调,可以充分发挥信息反馈和共享目标体系的作用,使不同部门在功能型决策中,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专家模式就是指,在专家工作的基础上发展核心业务。在开展图书馆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借助该模式,并利用有效的激励方式,吸引专业性的知识人才,促使图书馆管理队伍在知识资本上的骨干力量更加庞大。知识管理模式是在规范知识的基础上实施的管理活动,以便顺利地开展图书馆日常管理工作中的各种活动。
(四)知识管理对图书馆方法的创新
在图书馆管理工作时,图书馆知识管理采用了抛弃目标管理的传统摸式,重用集成管理方式。图书馆在利用知识管理时,应该抛弃目标管理这一传统模式,使用目标管理模式开展图书馆管理工作时,由于在制定目标、实行工作和评价效果上,不同部门的员工没有全部参与进来,这就很难发挥员工在管理图书馆的积极性,使得目标管理的最终效果并不理想。在这种情况下,图书馆知识管理就非常注重集成管理。而集成管理是指,在管理图书馆的工作时利用集成的观点,有针对性地指导工作,优化配置图书馆各部门机构的人力资源以及图书资源等,促使图书馆管理工作水平能够不断提升。
四、总结
篇3
关键词:知识管理;企业战略管理;创新发展;显性知识;隐性知识
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成为最具战略性的资源与资产,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知识管理,是对知识的一种获得、创造、分享、整合、记录、存取及更新过程,是对知识的一种创造、应用及规划管理过程。面临市场竞争局势的愈演愈烈,创新的速度明显加快,企业要发展,就要创新战略管理,就要突破传统的管理观念和管理方法,就要以知识创新推动企业战略管理的发展,就要通过不断获得新的知识并以新知识为媒介为企业创造全新的价值,就要以适宜知识经济时展的知识管理策略实现企业战略管理的创新发展。
一、当前企业战略管理的现状分析
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令企业生存的外部环境变得复杂和易变,传统的企业战略管理已经无法适存和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传统的战略管理理念缺乏科学性,管理方式过于线性化。在企业战略管理的传统形式中,企业战略管理的过程相对单一、理性、硬性,相对极端的管理方式无法及时化解复杂的外界环境刺激和企业内部突变时所产生的矛盾。在传统的企业战略管理中,在管理的思维线路和模式上呈现机械化状态,这种状态下的管理思维对于企业发展的环境、知识文化的传递和员工的激励作用有限。环境变化是影响企业战略管理的主要因素,预见环境的变化性与复杂性是企业战略管理的主要内容,而传统的企业战略管理却未能意识到这一点,其研究的重点仅仅是环境变化所带来的后果,这种单一性的分析令企业的战略管理理论的自我完善速度减慢,令企业的战略管理理念缺乏一定的科学根基和说服动力。
2.传统的战略管理仅注重显性知识,忽视隐性知识的重要性。在传统的企业战略管理中,知识管理被狭义地看待,企业中的显性知识以其清晰的特性备受关注,并且逐渐成为企业战略管理的根本;而隐性知识却以其隐藏性的特点被忽视、被忽略,被看作是与显性知识相同的性质而存在于企业的内外部环境之中,也被认为是可以过渡、交流和传递共享的。这种传统落后的、错误的知识观点令企业的战略管理无法展现成果和达成成就,令企业的战略及战略管理方法和框架无法达成创新优化。
3.传统的战略管理将管理的核心归结在企业的竞争上,由于知识经济的盛行和发展,知识逐渐取代了传统的生产要素,传统企业战略管理中以竞争为核心的管理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已经无法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养分。知识经济形势下的企业管理,已经将管理的核心进行移位,已经由以竞争为核心的管理形态转化为以知识的交换转移和交流共享上,企业管理的发展将依赖于知识的生产与创新程度上。
二、知识管理与企业战略管理之间的关系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战略管理与知识管理之间是密不可分的关系,企业的战略管理需要在知识操作的基础上进行,需要在知识创新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企业的经营与发展就是知识生产、储存、传递和应用的动态性过程,是包含企业所有业务活动的复杂性与系统性过程。
1.企业战略管理的本质是知识的进化过程。以传统的经济视角进行分析,影响企业发展的因素是外部环境的变动和竞争形式的刺激。但是企业的发展不仅在于外部环境的变动,还在于企业内部管理思维和管理方式的转变。企业战略管理思维和管理方式的研究,其实就是一种知识的产生和积累的动态性过程,就是知识的缔造、认知和肯定过程,就是企业内部资源与外部竞争力相互整合、相互匹配的动态过程。
2.企业战略管理思维逻辑是知识的创新过程。企业战略管理,主要表现在企业战略管理思维的适应性、创新性与演进性,是思维逻辑的一种创新与创造形式。企业的战略管理思维逻辑与战略理论过程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趋向于一致,战略逻辑的思维发展是建立在企业已有的知识结构上的,是在松散化的知识结构的基础上进行的创新发展过程。企业战略管理方案的拟定、实施等都是在知识积累与管理的过程中实现优化改善的。
三、以知识管理支撑企业战略管理创新发展的有效策略
21世纪企业的成功越来越依赖于企业所拥有知识的质量,利用企业所拥有的知识为企业创造竞争优势和持续竞争优势对企业来说始终是一个挑战。知识管理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是企业战略管理创新发展的根本所在,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基础。以知识管理的视角进行企业战略管理的创新发展,是企业环境复杂性与多变性的适应要求,是企业能够正确做出决策和应对市场变迁的根本,是企业重新确定竞争优势的驱动力,是企业不断发展与壮大的不竭动力。
1.以知识管理实现企业战略思想的创新。知识管理是企业知识创新的根本过程,是以创新的知识推进企业发展的系统循环过程,是对企业战略思想进行重新定义与建树的关键内容。在企业战略管理的创新发展中,持续不断的知识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原动力,而从知识形态的角度来讲,知识创新就是企业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转化过程。作为企业,要将企业发展中客观有形的显性知识进行梳理,让其以清晰、完整的状态传递给企业员工;针对复杂、隐含的隐性知识,企业可以采用人文战略将其对外传播与共享,从而促进企业知识的社会化。企业要处理好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之间的转化关系与过程,要将隐性知识外化为显性知识,要将显性知识内化为隐性知识,要将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进行合并积累,要对纷杂的知识内容进行系统的规划与总结,并将归结的知识体系融入于企业战略管理思想之中,要摒除以竞争为核心的传统观念,树立以知识管理为核心的战略思想,以知识管理的理论基础实现企业战略管理思想的创新性研究,实现战略管理思想及时转变。
2.以知识管理实现企业战略制定的创新。以知识管理为导向的企业战略制定是系统行为的交互式动态过程,是企业全体员工共同参与的知识创新过程。在知识经济环境下,企业管理战略的制定要以企业知识的理性分析为基础,要从全局、最大化企业价值的角度对企业内外知识进行管理,要对有价值的知识进行收集、整理和统一分类,并将这些知识资源作为企业创新管理决策的依据,作为企业战略创新制定的源泉。作为企业的领导者,要对企业的内外部环境进行系统性的分析,要根据企业的特定需求进行企业知识中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分析与归纳,要用实效性的观点看待企业知识,要注重企业知识的外部引进与内化吸收,以此挖掘出对企业发展和战略制定有价值的知识。企业还要根据企业内外部环境进行不断地调整,在调整的过程中及时进行知识缺口的补充和管理,以知识缺口发现企业战略管理中的阻碍因素,并以理性的分析实现企业战略制定的有效创新。
3.以知识管理实现企业战略实施的创新。以知识管理为导向进行企业战略实施,就需要企业以智能化的方式进行知识管理,需要将信息系统和数据挖掘技术融入到企业的知识管理之中,要利用技术进行企业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深入挖掘,以技术形式应对知识的多变性、复杂性与分散性,以此实现企业知识的创新管理。作为企业,要对企业知识采取内部创新与外部引进相结合的策略,要以各种有效的方式引导内部员工积极主动地参与组织学习,以学习提升员工的工作态度和文化水平;企业还要充分信任内部员工,以信任提高员工知识转移的能力,实现个体资本递升为组织资本,实现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过渡;企业还要注重外部人员的引进,要以薪酬与福利吸引外来员工的加入,将新员工、新知识作为弥补和建立企业竞争优势的关键,以新员工、新知识作为企业知识创新的基础,以此完善企业行为主体的知识管理和员工的行为机制,以此实现企业战略的顺利沟通与实施。
总之,知识经济发展鼎盛的环境下,以知识管理为导向来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已经成为了企业战略管理的核心关键。作为企业,要充分认知企业知识管理在企业战略管理中的重要地位,要评估好企业战略管理的现状,要确定好企业知识管理的正确方向,规划好知识管理的复杂过程。只有将知识管理充分融入到企业战略管理之中,只有将企业中的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进行有效整合,只有将企业的外部知识与内部知识进行有机融合,只有将企业知识与员工知识相互统一,才能推进企业战略管理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侯文波.浅析企业的“知识管理”[J].现代交际,2010(09):52.
篇4
1 背景
知识是企业继人、财、物后又一重要的资源,国际一流企业的实践证明,实施知识管理是企业保持领先的有效措施。从总体来看,国外企业的知识管理已日趋成熟。相比较而言,受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制约,国内企业知识管理实践还不成熟,正处于积极发展的态势当中。对于国内许多企业而言,知识管理仍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方式。
国内电力行业企业的知识管理实践应用也由近几年开始起步,浙江省电力试验研究院(以下简称电试院)是浙江省电力公司直属的大型研究机构,作为所在区域电网的技术监督中心、技术服务中心、技术开发中心、技术信息中心,现已发展成为专业门类齐全、技术人才密集、科研手段先进、科技实力雄厚的电力科学研究基地。电试院开展知识管理体系研究建设和应用实施是根据对自身的定位和研究院未来发展的内在要求所提出的,也是积极地响应国家电网公司sg186中提出的信息化发展的要求所建立。电试院期望通过知识管理实践,为国内电力企业知识管理实践进行有益探索,完善当前国内企业知识管理实践中出现的一些不足,形成知识管理实践的方法论和系统建设的体系架构,积极探索电力行业企业知识管理能力提升的方法和路径。
2 知识管理体系的建设
2.1 建设目标
知识管理就是通过努力使“最恰当的知识在最恰当的时间传递给最恰当的人,以便使他们能够作出最好的决策”,来达成这些目标,为企业创造价值。
结合电试院的实际情况,电试院计划在未来3年内基本建成知识管理体系,实现以下目标:
1)知识内容体系有序化:电试院知识内容具有一致的分类体系,灵活的内容组织方式,并形成定期的内容更新和维护,知识内容质量能够满足业务要求。
2)知识管理管理体系制度化:电试院知识管理有明确的推动机构,知识管理推动部门和业务部门在知识管理建设中的定位明确,形成有章可循的运行、考核和激励制度。
3)知识共享自觉化:员工利用多种渠道主动共享和学习知识,知识共享初步成为员工的一种工作方式。
4)知识管理系统工具化:办公平台、协作平台、知识文档管理平台基本建设完成,具备初步的应用系统集成能力,知识管理系统成为员工工作和学习的主要手段。
2.2 建设原则
1)总体规划、分布实施原则
在知识管理的建设中,围绕电试院整体战略、知识管理现状及其需求,做好总体规划,并从关键环节入手,积极推进,分步实施。
2)管理和技术相结合原则
知识管理不仅仅是技术问题,还更多地涉及到企业文化、激励制度、业务流程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在建设知识管理时,必须抛弃单纯从技术出发的观念,要将知识管理思想、理念的培育和知识管理技术、系统的建设有效地结合起来。
3)全员参与原则
动员全体员工参与到知识管理的建设中,而不是仅仅靠管理部门来推动,这将有助于加快知识管理的建设。
4)应用性原则
在知识管理应用功能的选择和设计时,必须明晰业务操作的实际需要,了解用户对知识管理系统的使用要求,务必做到系统平稳实施与应用,使系统能真正地服务于业务需要。
5)实用性和先进性平衡原则
在追求知识管理系统先进性的同时,将知识管理的目标和电试院的战略发展目标、管理目标紧密结合,特别是在技术路线选择上,要坚持实用原则。同时,要保证知识管理系统在技术架构、管理思想上的先进性,保证系统不会在未来若干年内落后,使投资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
2.3 建设过程
在工作开展过程中,根据电试院知识领域的特点,采用了综合化策略来推进知识管理的具体建设工作,并在不同阶段建设内容略有侧重,具体来说:
在建设初期,以管理已有显性知识为主——以知识文档库为建设重点,有效管理已有知识,以知识社区建设为辅;
在知识管理文档库步入正轨运行后,加大力度推动知识社区的建设,并以此有效推动知识共享文化的塑造;
最终实现显性、隐性知识良性转化,形成多种形式的知识共享方式,对知识资源全面管理,有效支撑和改善业务。
在实施过程中通过系统规划开展具体的建设工作,逐步落实了制度建设、文化宣传和系统平台建设等工作,初步建成了一个稳定、可持续积累的知识管理体系。整个实践过程共分为“启动与调研”、“知识管理现状分析以及总体策略规划”、“知识管理体系的系统化建设”、“知识管理体系的试运转和完善”四个阶段。
2.4 应用情况
通过近两年的知识管理体系建设实践,初步建成了一个包含文化、组织、管理制度以及系统平台等在内的完整的知识管理体系。
从系统建设与应用角度看,在实施过程中搭建了知识社区,集成了专家博客、交流论坛、知识地图、问题库、我的空间、专家黄页、虚拟团队等应用模块,并实现了与知识库的一体化整合,整个系统平台支持对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灵活管理、搜索与共享,并与现有业务系统有机集成。知识社区中还应用了知识地图模块,已经建成办公室、人力资源部、财务部、科研中心、生技部、高压所、热工所以及新能源项目团队相关领域共179张知识地图。外部知识地图引入knet作为院外部企业管理知识库,目前按照企业管理通用分类,实现对外部知识源8万多篇知识文档的结构化展示。
从管理角度看,在显性知识管理层面,确定了《院知识管理分类体系及命名原则》,完成了各专业所2001年后历史电子文档的整理归类,并将其全部存放到知识管理库中。同时,知识的收集和存储实现了与院生产管理流程紧密结合。在隐性知识管理层面,创新性引入行动后总结(aar)、同行帮助、警示报告等隐性知识管理的方法,并配置应用到知识管理社区中,有效推动了对员工隐性知识的挖掘与管理。
3 知识管理体系建设的实施效果
(1)对公司整体层面的价值体现:
知识管理体系,有助于从整个公司的层面上提高知识管理水平,实现知识管理目标,知识管理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决策支持:每个决策和操作均拥有辅助的知识资源来支持,可以在决策和执行体系中发挥集体的知识智慧。
管理能力提升:知识管理直接提升企业对经营环境的应变能力、创新能力、决策能力、操作和控制能力。同时还包含提高公司整体凝聚力、降低经营风险、提高公司的整体竞争力和无形资产价值,推动公司可持续发展。
智力资源整合:知识管理体系可以有效管理公司的知识资源、情报资源、内部组织资源、外部关系资源,辅助各个部门及岗位的学习和工作,实现经营管理中的速度、精准和安全。
企业凝聚力增强:知识管理的核心精神在于知识合作与共享,因而知识管理的导入和推行也意味着公司员工团队合作意识的增强,企业凝聚力、向心力的提升。
(2)对职能部门的价值体现
对职能部门而言,知识管理的价值更易体现在业务层面。部门更关注知识管理对部门工作的支撑,以及部门内部管理的提升方面。综合起来看,有以下几个方面:
规范部门文档管理及各种标准的执行;
管理部门显性化的文档,避免知识流失,节约查找时间,提高办公效率;
提炼、固定最基础的东西、最值得借鉴的知识和经验,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工作、昂贵的重复创造和反复错误;
运用搜索功能,方便地查找、调阅以往的知识和经验,在满足安全要求的情况下便于各部门的知识共享和应用;
使新员工快速融入新的工作环境,为部门人员的培养提供有力的支持。
(3)对员工的价值体现
知识管理对员工的价值,体现在企业和个人利益长期共荣的基础上。对于研究所的全体员工来说,企业的发展具有前景和保障,个人的发展和利益才能够获得良好的保障。
同时,从员工成长来看,员工实现能力的快速提升,在企业中职业生涯的良好规划,都有赖于知识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的相互促进和融合。
从职业分工和日常工作来看,有效的知识管理可以促进跨专业、部门的协同工作有序开展;可以帮助员工更有效率地寻找知识,提高日常工作效率,减少重复劳动;可以帮助各个领域的专家尽量摆脱日常事务性劳动,节省作业时间,投入精力于专业领域的事务处理。
4 知识管理体系建设的创新
与国内同行业知识管理研究和实践相比,电试院知识管理实践体现了如下特征:
(1)知识管理体系建设方法论在电力行业的应用与创新:结合知识管理理论以及国内外先进企业的实践经验,在国内电力行业系统的引入了知识管理理念,初步建设成包含知识管理文化、知识管理组织、知识管理运行及激励制度、知识管理系统四块内容的知识管理体系,并形成了电力行业知识密集型企业知识管理体系建设方法论。
(2)在知识管理系统建设上,通过对知识库与知识社区的一体化整合,实现了对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灵活管理。设计了具有行业特点的知识分类体系,并以此为基础配置了知识库,实现了对显性知识的结构化管理。知识社区建设则整合知识交流论坛、知识地图、专家实时在线支持、博客、实践社区、knet(管理知识库)等功能,并与知识库衔接,为院内隐性知识的交流、共享应用与创新提供了支持平台。
(3)首次在电力行业中引入行动后总结(aar)、协同写作、同行帮助等隐性知识管理工具,并配置应用到知识管理系统上,有效推动了对员工隐性知识的挖掘与管理,同时进一步结合专家实时在线支持、交流论坛、knowledge flash(知识周刊)等应用,方便了隐性知识的共享与应用。
5 结语
近几年来,一些电力企业顺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陆续开始实践一些知识管理举措。但这些研究及实践普遍偏工具,轻方法,知识管理实施偏重于知识管理信息技术和软件平台的开发,忽略了对其它配套方法的运用,缺乏对企业知识共享文化的培育以及相应的激励制度。
相比较而言,电试院的知识管理体系建设从实践之初便以形成完整的知识管理体系为最终目标,全面系统地导入知识管理,在系统规划的基础上开展具体的建设工作,落实制度建设、文化宣传和系统平台建设等工作,真正建设了一个稳定的、可持续积累的知识管理体系。并且,在搭建好显性知识管理应用平台后,将知识管理实践重心逐步转移到隐性知识管理上面。电试院的工作是电力企业在隐性知识管理方面的重要探索,设计形成的隐性知识管理工具和方法应用对其他电力企业知识管理也具备良好的借鉴意义。
篇5
■ 知识管理的时代特征
互联网的发展而带来的许多经济奇迹,使理论界、企业界都对知识这一新的带有资本色彩的的概念产生全新的认识。从微软成长为软件巨头的过程中,到雅虎、亚马逊等在互联网的世界里迅速积累起财富,都改写了企业发展的资本贡献分析方法。资本主义中的资本概念也因此发生了革命性的转变。
知识管理的需求首先是知识贡献和对企业发展的作用的反应,知识对人类的贡献早已为所有哲人所承认,从“知识就是力量”到“知识就是第一生产力”都最深刻地说明了这一点。由于知识的抽象特征,作为一种企业资源,并实施科学的管理使之增值却是最近才被提升到理论高度的。
作为管理对象的企业资源,知识就不能再停留在抽象的层面上,而且也不能仅仅用人在作为知识的载体,需要首先为知识确认出可以存储、传播、增值的管理对象,建立可以操作的管理流程和衡量标准,才能令知识管理成为企业运行的一部分。
知识管理最为突出的时代特征是其资源价值,在特定的这个时代里,知识才被提升到与企业积累发展的资金相对应的高度,而非常有意思的知识作为资本与专利作为资本的差异,专利当然是知识的结晶,但专利是被定格了的东西,知识却能在新的运作过程中变化和增值。
■ 企业决策与知识管理
决策论的研究表明,"拍脑袋"只是我们对一些人的决策行为的一种简单描述,决策更是一种需要认真安排的一种行为过程,对于企业来讲决策的影响更为深远,也更为复杂。包括战略决策、销售决策、购买决策、管理决策等各种形式的决策活动。
企业的决策与知识管理有两个层次上的重要联结,一方面决策过程的本身是有自己的方法论的科学的过程,需要相应的指示给与指导;另一方面对知识的加工处理是进行决策的重要环节,许多决策需要专家的参与,才能形成正确的决策。
决策过程本身就是学者进行研究的一个方向,企业在成长过程中也更加需要掌握科学的决策方法,学习和积累关于决策论的知识。在信息更为透明、市场竞争更为激烈的环境下,企业通过对决策过程的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才能组织起相应的团队为企业完成决策任务。
进入信息化的产业年代,几乎所有产业都是建立在知识运用的基础上的,就连传统上靠天吃饭的农业生产也都离不开知识的运用。决策过程中需要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后果进行预测,预测的基础便是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知识管理也就是为这些决策服务的。
■ 企业知识载体分析
知识是对自然和社会规律的认识,知识应该是可以存储、传播和帮助人们决策活动的历史沉淀物。特别是在进行判断和决策时,知识能表现其重要的价值。在传统的观念中,知识的应用是个体的事情,与企业行为没有联系。
在企业不断被信息化包围的过程中,企业自主地安排集体行为来进行决策,也就为知识的运用制造了必要的环境。知识的载体有两大方面,一个方面是人的大脑,可以记住许多知识,并且能进行推理应用;另一个方面是其他的物理载体,如书本、磁带、存储在电脑设备中的数字化的资料等。
企业不可能直接拥有人的大脑,只能在规划好人力资源体系的情况下,形成员工的忠诚度,通过发挥人的作用,而发挥出存储在个人大脑中的知识。而对于储存在其他物理载体上的知识,企业便可以进行有效的管理,然后再利用集体掌握和应用,为企业创造价值。当然也可以把积累起来的知识,利用决策支持系统来加以应用,实现企业知识的价值转换。
因此企业的知识管理至少由两方面的内容,一个方面是通过有效的管理,使储存在物理载体上的知识能便捷地获取和利用。另一个方面是对具有更度智能的人里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发挥企业内外部的人的作用,提升知识的利用水平。
■ 互联网时代的知识源
知识的积累和传播是人类进步的重要表现,在文字出现之后便开拓了知识源,使其能不再依赖于个人的言传身教,形成可以移动传播的知识源。互联网时代的特征是知识的传播渠道空前广泛,可以在互联网的支持下,形成世界范围内的知识共享。
信息化为知识的提取、整理、记录提供了最好的手段,在许多信息处理工具的帮助下,知识能更为有效地利用,有可能从爆炸性增长的信息中筛选出有用的信息。网络化和信息化的信息环境,使我们能拥有如此广阔的信息源,这些信息源也就成为知识管理的管理对象。
互联网上的信息资源特别丰富,获取成本也比较低廉,这一点是最令所有知识管理者感到兴奋的地方。几乎所有企业都会期望能从中获得成本低廉的的信息,而对企业的决策起到帮助的作用。
但来自互联网的信息质量不一定很高,需要投入许多时间精力,才能筛选出有效的信息。这也是企业进行知识管理的重要内容,提供对互联网上面的信息的利用水平,包括掌握好信息搜寻工具、建立自己的知识库、进行深加工的整理,都是必要的。
■ 知识管理的数字化目标
个人知识的衡量标准主要包括学位的高低、的数量、阅读量等等,当然有时也包括通过交谈而获得的映象也是判断个人知识含量的依据。那么一个企业要进行知识管理,也需要建立一个指标体系,来分析其知识管理水平,来描述其知识管理目标的达成情况。
绝对的量化是比较难于做到的,但可以把企业所建立的知识管理体系中的一些活动进行量化记录,从侧面反映知识管理所达到的水准。可以考虑的量化内容包括:人才结构比例指标、知识管理工具的价值指标、知识存储量指标、培训研讨会效果量度指标、学习型组织成熟度指标等。 人力资源指标系:可以考虑把人才结构作为一个指标,分别计算各种学位的人才占整个员工数的比例作为依据,并加上经验分值。得出人才结构指数。学习型组织的活动以及培训研讨会等活动的记录,频率也可以作为这一指标系中的计算因素。 知识存储系指标:可以考虑知识管理平台的水平,对其进行量化。企业内部的数据库的信息数量及与外部信息数据库的联接,信息的数量的新颖程度都可以作为这一指标系的计算依据。企业购买的书籍、订阅的报刊杂志量也是计算依据之一。 知识利用指标系:可以考虑把企业获得的专利证书,新近获得的频率及市场价值预测等作为一个计量项。技术革新的数量,对企业的贡献量也可以作为一个计量项。员工建议数,价值评估等也可以作为计量项。 知识管理及其它管理的关系
■ 知识管理与生产管理
知识并非只是产生于大学或研究机构,对于企业来讲,对生产环节、质量控制、设备能力的认识也是其知识的一部分,可以帮助其有有效地组织生产。用知识管理的观念来看待生产过程,只是要增加更多的分析的方法、积累的方法,把生产统计中的数据更有效地利用起来。
比如说ERP系统,在生产能力的的处理方面便非常典型地需要生产统计资料,ERP系统中的管理模型的建立就与企业的生产管理有极为密切的关系,这种总结是由专业管理顾问公司和软件公司完成的。
那么,生产管理中的其他方面同样是可以进行总结和积累的,只要把这个过程放到生产统计中,便可提升生产管理的水平,也就是知识管理的一种应用,最典型的做法就是进行文档化和参数化的处理。
比如生产计划的编排,计划员可以完成生产计划的编排,但是换一个人就不可以的话,知识管理的运用就没有做好。如果把计划员的做法文档化、参数化,在这些文档和统计数据的支持下,新的员工也就能很快能承担生产计划的编制工作,这就是非常直观的知识管理过程。
■ 知识管理与品质管理
个人知识的形成主要体现在个人的记忆和能力之中,而企业知识则需要体现在文档化、参数化、流程化、制度化的作业之中,企业建立的品质管理体系际上也就是关于品质管理的知识体系,通过ISO管理、6σ管理、5S管理、TQM管理来提升品质观念,形成作业流程,从而保证产品或服务的品质。
知识管理的方法在品质管理的过程中得到了最好的体现,几乎所有的品质管理都是建立在记录和文档化的基础之上的,知识管理更要求在品质管理的过程中,具有认识上的提升,而不仅仅停留在记录的层次上。
知识的运用首先是进行培训,使员工通过学习掌握分析不良原因的方法,比如鱼骨法及其他统计方法。从知识管理的角度来看,企业的知识管理是融合了个人知识的积累也就是分析方法的积累,和企业知识积累也就是文档、制度的积累两个方面的。
重视品质管理的企业,实际上已经在知识管理上迈出重要的步伐,而知识管理则更强调企业知识与人工的个人知识的相互转化。品质管理中的知识管理观念,其实也体现在这一方面。
■ 知识管理与企业变革
知识对个人、企业和社会的最大贡献是不断进步,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来调整自己的行为,不断地变革进而提升个人资源、企业资源和社会资源的利用率。企业变革包含制度的变革、组织的变革、生产的变革和各种创新活动。
进行这些变革不仅仅需要创新意识,更需要吸取和利用已有的成功经验。成功经验的价值最典型地体现在连锁经营体系中,总店和样板店的成功经验是盟主方面的最重要的投资,当加盟店获得来自于样板点的管理、产品、服务,甚至装修等指导之后,加盟店所需要的知识转移才得以完成,这是非常典型的知识管理过程。。
当企业进行重大决策时,往往需要参考其它企业的经验,进行参观、考察,聘请顾问对变革加以指导,其中便有许多知识转移过程,保证知识转移能完整实现的核心便是按照知识管理的思路来进行操作,也就是要求知识转移体现在文档化、参数化中,企业才能长期从这些服务中得到回报。
知识管理特别强调进行广泛的学习和科学决策,也就能最大程度地降低在进行企业变革中出现的风险,而企业所得到的最大收益是不用一再犯错,浪费掉最宝贵的时间。
■ 知识管理与市场营销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市场营销带来的思考是如此深刻,短短的时间里客户管理系统管理、供应链管理等改变企业行为的思想和软件系统变成企业制胜于市场的最新武器。特别是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引入了客户挖掘等最新的理论和方法,充分体现知识在客户管理中的地位。
客户关系当然又是市场营销中的重要内容,企业仅仅拥有开发、生产和销售中的知识已远远不能形成竞争优势,更多的理论要被应用到发展与客户的关系,注视市场的营销上面。与企业的其他方面一样,市场营销中所蕴含的知识同样丰富。
在市场营销以及客户关系管理方面,知识管理的应用更为丰富,客户资料、客户行为的积累和分析,都需要采用知识管理的模式来提升各种原始的数据。经过加工分析的数据才能对企业的决策起到指导作用。
之所以要特别强调知识管理在市场营销中的指导作用,因为中国的企业在计划经济的体制下,太缺乏关注市场营销的行为,几乎是在采用农业时代的观念和手段在获取市场,现在才真正有企业开始把握市场营销这一企业发展的基本方面。 建立良性的知识管理环境
■ 调整企业人力资源框架
随着知识管理成为企业的关注点,甚至成为企业发展战略的一个环节,有许多管理工具出现在市场上,帮助企业实习知识管理的目标。这些知识管理的工具可以帮助企业实现知识的存储和积累,但在知识管理中更为重要的方面在于知识的处理和应用,核心层面的问题就是企业的决策体系和人力资源框架的形成。
人无疑是进行知识处理的核心层面,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系统能取而代之,那么发挥企业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形成学习型组织都是企业进行知识管理的重要方面。在人力资源的管理方面需要的配合可以包括:
调整员工的专业结构:企业知识不能仅仅固化在管理工具或系统中,企业员工也是企业知识的知识载体,而且是进行知识应用的基础,在规划企业的人力资源时,便要有意识地形成合理的体系,使员工的知识结构具有互补性。
制定留住人才的管理政策:在知识积累和经验积累的基础上,人才与企业自然有一个相互适应的问题,企业在发展、员工也在进步,只有同步发展的理念才能形成长期的合作关系。在企业资源管理中,往往把厂房、设备看成是企业资产而把员工看成是流动的劳动力,企业的知识管理也就必然出现许多断层。
形成学习型组织:工作是员工对企业的贡献,而形成学习型组织的话,员工的个人知识才能具有活力,能在企业内部形成激发效应。企业的组织形态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方面,形成学习型组织是知识经济环境下支持企业长期发展的重要战略思想。
■ 从企业外脑处转移知识
在传统的观念中,企业的存在价值是制造产品,围绕降低成本、提升品质来展开自己的各项活动。现在企业已在往提供服务等多种形态上转化,服务过程中价值实现的重要形式便是知识应用,企业的员工队伍中便增加料一些以知识应用为主要能力的群体。而企业的运行也不再是小作坊的方式,大企业所需要的决策体系、信息化管理也都对知识应用提出更高的要求。
企业的核心是提品和服务,知识积累的方式与专门做研究的研究机构或大学还是有必然的差距的,各种管理咨询顾问公司也因此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间。向咨询公司寻求服务的过程是企业知识积累的重要内容。
也就是说作为企业外脑的管理咨询顾问公司是企业的一个重要的知识来源,管理顾问公司在知识的处理应用上有更好的操作流程。在接受顾问服务中关键的一个问题便是如何把握好知识转移这一环节,这些方面包括要求顾问公司提供相应的文档、编制作业流程、进行员工培训等等。
作为接受知识转移的企业,获得静态的文档、建立作业流程当然是重要的方面,而在提升员工知识方面,所进行的知识转移则要求企业具有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框架,能够容纳在接受顾问服务中获得能力提升的员工,具有留才的操作手段。
■ 形成企业知识引力场
企业知识和个人知识的积累、处理、应用的道理是一样的,需要激发,在交流互动中,知识才会迅速增加。从不同学校、不同人群的学习气氛中,我们可以观察到知识的积累效应和利用是不同的。
正如美籍华人杨振宁获得诺贝尔奖金、杨致远创办雅虎获得成功一样,他们在美国的环境中,便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才干,用知识来证明自己的价值。知识的积累和利用便需要这样的环境,或者可以说是一种引力场,知识能在其中得到激发,不断积累达到爆发性地创造出科技和经济的奇迹。
企业在知识管理中,不能只是关注到知识的管理工具,利用信息化的手段来是知识更方便地存储起来。更需要通过积极的鼓励,激发员工掌握知识、利用知识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力,来提高知识的价值。
企业中对技术革新的奖励、对管理建议的奖励,组织攻关小组等等都是知识管理方面的中要安排。许多企业都有这样的措施和政策,但还需要从知识管理的角度来看分析他们的有效性。形成与企业知识管理相配合的企业制度,才能使企业的知识管理成为有创造价值的部分。
■ 发展学习型组织
企业的知识并不是一个静态的概念,其知识含量使遂着企业的发展而不断积累的,包括购买资料、安排培训、制定管理制度等等。这些储存起来的知识要发挥作用,更为重要的一点是通过提升员工的素质,使他们成为这些知识的应用者,具有处理和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
要做到这一点,需要企业能演化为学习型组织,特别是在市场经济在往知识经济的方向上发展时,学习型组织的形成对于企业获得和保持核芯竞争力,具有根本性的意义。学习组织是企业进行知识积累、知识应用最有效地组织形态,微软的企业文化、为员工提供的学习环境和其所取得的成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学习型组织的形成与企业文化有极为重要的联系,就像各所大学的学习风气不同,学习方法不同是同样的道理。建立学习型组织除了对知识经济的充分认识之外,还需要通过不断组织员工的学习、提供培训机会、奖励创新的建议和设计等等,来形成相应的企业文化和企业制度。
学习型组织本身就体现了对知识的追求,知识管理和知识应用是学习型组织的基本任务,开放的态度、彼此间的交流促进,最终的效果是使企业能更有效地实现知识管理的目标。
■ 植根于企业文化中
关于企业的知识管理有一句典型的总结是“知识管理就是对企业的无形资产的管理”,而管理的目的就是使其增值、增效,也就是形成生产力。企业知识的无形资产存在于企业的制度、各种操作指引中,而形成生产力的过程则需要员工对企业知识的应用,知识增值则需要在企业中形成学习型组织。
篇6
[关键词]知识中学图书馆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G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1120202-02
知识管理是为单位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提供新的途径,利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知识管理包括几个方面工作:建立知识库;促进员工的知识交流;建立尊重知识的内部环境;把知识作为资产来管理。
在信息时代里,知识已成为最主要的财富来源,而知识工作者就是最有生命力的资产,组织和个人的最重要任务就是对知识进行管理。知识管理将使组织和个人具有更强的竞争实力,并做出更好地决策。图书馆是知识的宝库,如何把这些资源更好地管理起来,更好地加以应用。引入知识管理模式,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知识管理是信息管理的进一步发展。
图书馆管理创新是图书馆用新思想、新技术、新方法对管理系统或者组织、技术、文化等方面进行重新设计、选择、实施与评价,以促进图书馆管理系统综合效能不断提高的行为。
一、知识管理的内涵
知识管理是基于知识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特殊重要地位而提出的。所谓知识管理,就是对信息、技术即知识的管理和对人的管理的统一。它要求把信息与信息、信息与活动、信息与人连接起来而形成知识网络,实现知识共享,并使传统组织结构发生变化,以适应“知识工作者”的出现和发展,进而通过“任务集中的团队”来实现组织内外多重利益关系的双赢战略。知识管理有助于信息处理能力与信息使用创新能力相结合,进而增强组织的应变能力和预见能力。知识管理虽然诞生在企业,但知识管理活动并不只限于企业,在所有的社会组织中都存在知识管理活动。我们将知识管理的概念引入图书馆管理,在知识管理以知识创新为目标的理念感召下,使图书馆通过新知识获取、组织、传递、开发和利用,达到有效的资源重组,为用户提供深层次的基于知识单元的知识服务。
有学者将知识管理的内涵概括为:人是知识管理的核心,是知识管理中最活跃和最主动的因素;信息技术是知识管理的工具。通过知识管理实现知识创新,通过计算机网络把知识资源组织起来,以供社会各领域的人们广泛使用,促使人类知识活动达到高速度、大范围、高效率。
二、图书馆与知识管理两者的关系
(一)如何理解知识管理
一是对信息的管理,认为知识作为对象可以在信息系统中进行识别和处理,能获得技术的支持;二是对人的管理,认为知识作为认知过程存在于信息的使用者身上,只有在人际交流的互动过程中才能创新。
知识管理是图书馆的基本职能和社会职能的双重体现。图书馆的基本职能就是对信息知识进行搜集、整理、加工并提供使用,而知识管理的目的就是对知识进行收集、加工、传递,从而充分挖掘智力资源,促进知识创新。
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必须实施知识管理。知识经济是建立在信息的生产、传播和应用之上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图书馆作为知识宝库,在知识经济这一新的生态环境下,只有致力于将其组织的知识信息转化为更大的生产力、竞争力和新价值的知识管理策略,才能推动图书馆知识产业向前发展,才能求得图书馆生存的广阔天地和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图书馆实行知识管理,是物质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过程中不可回避的抉择,是顺应历史变革和创新的必然趋势,是知识管理理论在图书馆的具体应用。
(二)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特点
图书馆知识管理是知识管理理论在图书馆中的具体应用,是实现图书馆目标的必然选择,它不仅具有深刻的内涵,而且拥有传统管理无法比拟的优势。
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对象不只是有序化的知识,还更强调对知识的载体和知识创新的主体――人的管理。图书馆必须重视馆员的职业培训和终身教育,以此不断提高馆员的科技知识水平,获取知识和创新知识的能力,把开发馆员的知识资源作为提高图书馆工作效率的重要途径。
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目标是知识创新。创新是技术行为与经济行为的有效结合。图书馆帮助科研工作者获得相应的知识,提供最新的科研信息,直接参与了科技过程。它是知识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知识管理就是要加快知识流动,其目的就是要推动知识创新。
图书馆知识管理是信息资源管理的延伸和发展。如果说信息资源管理是使数据转化为信息,并使信息为组织设定的目标服务,那么知识管理则使信息转化为知识,并用知识来提高特定组织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图书馆知识管理是信息资源管理发展的新阶段,它要求把信息与信息、信息与活动、信息与人连接起来,在人际交流的互动过程中,运用集体的智慧进行创新,以赢得竞争优势。
信息技术是知识管理的基础。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的传播速度、传播范围都有了极大的增长,同时,现代化技术的应用也为信息的广度和有序化管理提供了更大的便利。这使知识管理中所必须的信息保障成为可能。知识管理与其他管理方式的最大差别是管理的速度更快、效率更高,这一切只有在高速度的信息通道才能实现。所以现代信息技术是实现信息交流和共享的重要手段,也是进行知识管理的基础。
三、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内容
图书馆知识管理涉及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知识资源的管理
图书馆知识资源包括馆藏文献资源及一切可利用的网络资源。进行知识资源管理,一方面要充分开发馆藏文献资源,在建好本馆书目数据库的同时,对馆藏特色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并通过网络实现资源共享;另一方面,要积极挖掘网络资源,由于网络资源内容庞杂无序,质量不一,需要专业人员进行鉴别、选择、整理加工,使之有序化。
(二)知识创新的管理
图书馆知识创新管理就是对知识的生产、传播、应用及其由相关机构和所组成的网络系统的管理。它包括对知识的理论创新管理、技术创新管理与组织创新管理三个方面:理论创新管理就是对数字图书馆、虚拟图书馆、多媒体图书馆、全球图书馆等深入的研究;技术创新管理就是对技术创新相关的机构和组织所构成的网络系统的管理;组织创新管理是通过现代化图书馆的职能部门与工作流程,建立一套符合电子图书馆时代的有效的组织管理体系来支持和加强知识管理活动。
(三)知识更新的管理
在拥有大量的信息和信息分析的基础上,就可以进行知识的更新。这一过程是在人脑中进行的,这是再智能化的计算机也无法代替的。它既包括逻辑思维也包括形象思维,是人脑所有思维方式的总和,即我们常说的创造。这种方式虽然并非显而易见,但可以通过适当的管理行为进行催化,这种催化的方法就是我们常常应用的各种激发人脑创造力的方法。所以制造良好的知识更新环境,就是更新管理的内容。知识管理提倡的是相互的交流,这种情形的实现,依赖于知识的更新管理。
四、知识管理在图书馆的应用
图书馆作为提供图书资料供人阅览参考的机构,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必将导致图书馆的发展与进步。图书馆可通过实施知识管理,转变观念,改革传统管理模式,发挥馆藏技术、人力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图书馆信息化、专业化、智能化的功能,进而推动图书馆整体化、网络化建设及图书馆事业的更大发展。
(一)用知识管理思想指导图书馆开展服务工作
在服务内容上,知识服务是以内容为中心,为用户提供解决问题方案的服务。
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方向。过去图书馆根据自身的类型和职能,更多地关注信息对象(馆藏)而不是信息用户(读者),即以馆藏为中心开展服务。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资源和用户需求呈多样化、分散化之势,图书馆只有以用户为中心,紧密地将信息用户、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结合起来,以读者需求决定服务方向,才能赢得读者。
(二)建立知识库,创造共建共享体系
图书馆要致力于实现知识的数字化和知识活动的网络化,并通过计算机网络把这些知识资料组织起来,为图书馆进行知识管理和资料共享等一系列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三)加快现代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知识管理中的应用
现代信息处理技术是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有力工具,这包括因特网、存储机构、数字管理系统、数据收集加工技术、通信技术、共享技术以及联合分析和处理技术等。
(四)改善人力资源的知识结构,适应图书馆知识管理的要求
崭新的面向内容的知识管理,对图书馆来说,最大的挑战可能来自人的因素。因为要真正实现对科学知识进行全面的面向内容的管理需要大量的专业复合型人才。
(五)适应图书馆发展趋势,实行机构重组
随着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化的深入,图书馆的业务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机构必须进行重组,即减少纵向层次,增加横向联系,使任何一名馆员提出的信息、意见或建议都可以通过简化了的组织结构直接传输出去,实现知识、信息的快速、准确传递,并由此达到支持与加强知识管理活动的目的。
知识经济是一种动态、变化和多元的经济形态,它需要更多的是创造性思维方式以及自我学习更新能力和对新知识的理解、吸收和消化能力。为把图书馆建设成为真正的“知识喷泉”,图书馆必须实施知识管理,更新观念,充分注重图书馆员能力的培养,充分认识到图书馆对发展经济的巨大作用,认识到人们对知识和信息的需求和渴望,全力把图书馆建设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信息中心和中转站。
参考文献:
[1]王芳华等,知识管理论[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1999.
[2]初景利,图书馆实施创新简论[J].图书馆杂志,2002(3).
[3]刘兴坤,浅谈图书馆组织文化建设[J].图书馆表报工作,2002(6).
[4]罗良道,浅析图书馆数字化进程中的若干问题[J].图书馆建设,2004(5).
篇7
一、知识管理综述
(一)知识管理的定义
知识管理的定义历来众说纷纭,迄今为止,国内外尚未有统一的定论。研究者基于各自的出发点从不同的角度对知识管理下了众多的定义,根据所掌握的资料,目前关于知识管理的定义多达数十种。其中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七种,其中国外四种,国内三种。这些观点既有区别,也有联系,其共同点就是突出强调以知识为核心并充分发挥知识的作用。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认为,“在现代经济中,知识正成为真正的资本与首要财富”。知识是决定企业成败的重要要素,知识正在改变组织创立、进化、成熟、死亡或改革的方式,那么如何来理解知识呢?按照世界知识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1996年的《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报告中对知识的分类可分为:知事(know-what)、知因(know-why)、知用(know-how)、知人(know-who)四类。前两类属于显性知识,即能够用严格的数据、科学公式、公理、文字等符号表达出来,固化于书本、磁带、光盘等媒体介质中,易于存储、交流和共享的知识。后两类是高度个性化和难以格式化的知识,属于隐性知识。它根植于个人经验,没有有形的物质载体承载,依赖于亲身的体验、直觉和洞察力,是通过直接的、面对面的接触来交换和共享的知识。因此我们可以这样定义知识管理:知识管理就是为企业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提供新的途径,使知识螺旋不断的向前延伸,是利用集体的智慧提高企业的应变和创新能力,面对不断变化的环境,采用新的管理模式去适应企业发展、生存和竞争的需要,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手段对相关知识的内外连续管理过程,把最大限度地利用和传播知识作为企业核心优势和竞争力得以提高的关键,把知识集体共享和知识创新视为企业得以持续发展的灵魂,是为企业经营效益不断提高和企业文化全面提升而创造的一种现代管理机制。
(二)知识管理的内容
弄清了知识管理的定义,自然就对知识管理的范畴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界定。根据施乐公司在对美国60名知识管理工作者调查后的研究表明,知识管理至少涉及如下10个重要领域:对知识和最佳业务与经验的共享;知识共享责任的宣传;积累和利用过去的经验;将知识融入产品、服务和生产的过程;将知识作为产品进行生产;驱动以创新为目的的知识生产;建立虚拟式的专家网络;建立和挖掘客户需求信息的知识库;理解和计量知识的价值;开发和利用知识资产。由此可见,知识管理的内容就是围绕着如何获取知识、消化知识、应用知识和创新知识这条线索来辐射企业的管理层面。概括起来大致包括:1.获取知识并消化、吸收知识;2.创立有效的知识共享机制,建立知识网络和创造适宜的环境以促进知识的交流与共享,在企业内部进行知识交流与共享责任的宣传,培养员工知识交流与共享的意识;3.创造适宜条件与环境,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企业知识资源,进行以创新为目的的知识生产;4.通过有效的知识创新机制,推动新知识的研究和开发,积累和扩大企业的知识资源;5.保证企业知识的生产以及知识资源的积累和扩大,充分溶入产品或服务及其生产过程和管理过程之中。也就是说知识管理既包括将组织中现有的显性知识编码化,也包括发掘员工头脑中的隐性知识,使其转化为可编码的显性知识,或者实现隐性知识的共享。
(三)知识管理的特征
知识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思想,它既继承了人本管理思想的精髓,又结合了知识经济这一新的经济形态的特点予以创新。知识管理本身有其独特之处,可以从以下方面把握,为现代企业进行知识管理提供理论基础。
1、知识管理的重点是企业的知识资本和知识工作者
知识资本包括结构性资本和人力资本。结构性资本指不依附于员工个人而存在的企业结构的全部知识技能,包括企业的组织结构、规章制度、企业文化、商誉等知识资产,是属于可编码的显性知识。对于显性知识的获得和分享可以通过计算机的网络化和软件系统的实现。人力资本是指员工具有的各种知识和技能,这种知识未经编码,属于隐性知识。对隐性知识的管理最终要落实到知识的主要载体和创造源泉——知识工作者的管理上。知识工作者的概念是由著名的管理学大师德鲁克提出的,是指受过正规教育,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企业员工,他们在本身专长领域都是专家,工作上的主动性较强,不同于传统意义的程序操作工。对知识工作者的管理不能主要依靠纪律、制度和规则等刚性的约束来实现,而应着重营造一种有利的环境和学习氛围,使知识管理者具有较大的工作自由度,充分发挥创造性,使企业变成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型组织”。
2、知识管理的目标是知识的共享与创新
知识共享是指一个企业内部的知识要尽量公开,使每个员工都能接触和使用所需求的企业知识,从而使每个新项目的运行都建立在整个企业的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之上。知识创新是指在生产或服务的过程中对已有的知识要素与新的知识要素所进行的新组合。未来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之间的竞争取决于企业的整体创新能力,即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因此,有效的知识管理要求公司的领导层把集体知识共享和创新视为赢得竞争优势的支柱。为了实现知识的共享,企业必须在知识管理中建立相应激励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员工和管理者为了个人利益隐藏知识的行为。在建立了知识共享体系的基础上,通过知识的快速流动,依靠全体员工的创造性发挥,在对环境的不断调适过程中进行知识创新,这就是知识管理的首要目标。
3、知识管理要以市场为核心
知识管理要针对市场,而不是知识体系本身。知识的所有者希望有效利用知识,并使其市场价值最大化;与此同时,知识管理也必须面向应用领域。但在实际生活中,只有知识的创立者才了解知识体系的结构,因此必须将知识市场化和实用化,使知识的潜在使用者能够了解其应用价值,并将知识用于价值创造中。
4、知识管理遵循边际收益递增的规律
传统的企业管理理论是建立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边际收益递减的规律之上的。这是因为在工业经济时代,资本和劳动力的投入必须按比例进行,某一要素的过多投入将会造成收益递减。在此前提下,企业管理的主要任务也就是合理分配稀缺的资源。而知识经济时代进行的知识管理则遵循相反的“收益递增”的规律,这是由于知识在传递和使用的过程中不仅不会被损耗,而且会因知识的积累创造出更多的知识产品,投资于知识资源的收益是随着投入的增加而递增的,没有所谓的临界点。因而知识含量的多少以及对知识的利用程度和创新能力如何成为衡量一个企业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
5、知识管理以法律为依托
管理思想史发展轨迹上的各种管理思潮,都是以有形的实体,如资源,人等具体对象为管理目标。然而知识管理的到来却打破了这种思维定式。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管理的对象是企业及其员工所拥有的各种知识资产。知识是一种无形资产,不易界定,难于管理,易于流失。因此,全面的知识管理就需要企业树立知识管理风险观念,从法律角度来界定知识的产权界限,在对知识管理的操作过程中,一旦发现有侵权行为,就应当诉诸于法律,从知识产权方面来维护企业和员工的利益,防止知识流失。
二、中小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必要性
首先,中小企业普遍规模较小、人员较少、产品与服务单一,管理水平低下,业务变动快,资金缺乏。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中,中国的市场并非一个封闭的市场而是世界大市场的一部分,中国的中小企业面对的竞争对手也不仅仅是国内企业而是你在和你那个行业的所有企业竞争。与那些国际大鳄相比,中国的中小企业没有资金优势、没有管理优势、没有市场经验等等不足,但如果我们的中小企业能够充分利用知识这个杠杆,能够把知识学好、分享好、用好,那么就有可能用这个资源的优势来弥补其余资源的不足,从而实现跨越式发展。
其次,任何组织都需要知识管理,而且知识管理的基础活动也存在于任何企业中。hyltonassociates的首席执行官antoinettehylton博士说:“与现在的普遍情况相反,以前知识管理的先行者恰恰是小型企业。历史研究表明,在小型企业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对外国市场、风俗习惯和顾客的知识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
三、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原则与步骤
(一)知识管理要遵循的原则
1、以积累为基础
积累是知识管理的基础,通过知识管理将公司内部的信息积累,保存起来。这是企业内开展后续知识管理战略的基础。比如一个企业的档案管理体系,将公司内有价值的文件归档。比如企业的信息系统,将企业的业务数据保存下来。这些都为未来的企业进行决策和判断提供了事实基础。《麦肯锡方法》中提到麦肯锡公司解决问题的程序的第一步就是:以事实为基础。事实是友善的。做为知识创新的土壤,有了宝贵的知识积累,知识创新才能成为可能。比如美国福特公司积累了大量的发动机实验数据、撞车数据。利用这些数据,可以迅速进行计算机的模拟测试。比如通过模拟测试,发现有一种噪音实际是从地板上产生的,而不是其他。这样发现了噪音源就是一个重要的突破。为设计新的低噪音的汽车提供了宝贵的依据。相反,对准备进入这个领域的竞争对手,就会发现这个优势是无法模仿的。
2、实现企业知识共享
是将积累的知识在企业进行共享。如果知识只是积累,而没有提供共享和交流的手段,没有形成知识在企业内部的自由流淌。那知识积累的价值没有体现。从现今的经济来看,经济模式从封闭性、地区性向开放性、全球性转变。故步自封的想法是可笑和危险的。将企业内宝贵积累的知识在企业内共享和交流。让知识共享成为一个企业的文化。那么一个项目的失败的教训,会为企业所有项目借鉴。一个项目的成功的经验,也会为企业所有项目学习。将一个项目的个体行为,拓展成一个企业的整体行为。将提高企业利用知识的整体价值。
3、不断创新是知识管理的最终追求
创新是企业知识管理的终极标靶。知识是创新的源泉,有了知识的积累后,并有了知识在企业内部共享的文化,共享成为企业员工的一种标准行为,才能在企业内部形成脑力激荡,才能产生具有高知识含量的产品。而这时的产品已不过是知识的物质体现。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著名的公司在创新方面表现出的非凡活力,比如摩托罗拉公司最初是生产汽车收音机和无线电话的。夏普最初是出售自动铅笔的商店……等等。
(二)实施知识管理的步骤
第一步:确定公司的战略目标和核心竞争力在哪里。由于知识管理不能脱离公司的目标而独立存在。它必须与公司的总体战略目标相一致,才能有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神州数码的长远目标是“做一间长久的、有规模的、高科技的百年企业。”根据这个战略目标制定出神州数码的知识管理战略规划书,即“长久的”知识必须有积累;“有规模的”-知识必须能在大范围内共享;“高科技的”-管理的知识必须能提炼成高附价值的。
第二步:确定公司知识管理的重点领域是哪些。首先明确公司的核心竞争里是哪些?比如神州数码强大的市场渠道能力、运作能力。公司哪些业务是未来的发展重点?比如神州数码网络产品的研发,软件产品的研发。分析公司潜在收益最大的环节等等。从而确定组织内部优先实行知识管理的部门或流程名单。可以采用“得分卡”方式对各个需要改进的环节或流程进行一个实施知识管理的综合衡量,定义出实施的先后次序。力争找到投入最小,见效最快的环节。可以在企业内部起到示范的作用。
第三步:对引入知识管理管理的业务环节或流程进行分析。分析该项业务环节或流程想要做到什么。而做到这些必须具有什么能力。比如我们经常说某事必须要某人来做,才能顺利完成。这里的某人所具有的能力和技能,就是在这个环节进行知识管理的内容。将这些管理起来,就能达到该项业务环节或流程想要做到什么的目标。并分析该环节现有的知识,包括显形知识和隐性知识,存放在哪里?制定出它的知识树状图。
第四步:根据上述分析,制定相应的知识管理方案。该项业务环节或流程的知识需求是哪些?得到这些知识的障碍在哪里?制定出破除障碍,得到需求的目标以及选择相应的最成熟的工具。制定出知识管理实施的计划书。
第五步:对引入知识管理的业务环节或流程进行实施前和实施后的评估。了解是否知识管理策略对该项业务有了明显的和可衡量的效果。同时也是对前期分析和知识管理实施的一个检测。并根据评估的结果来调整公司的知识管理计划。
对各项需要知识管理的环节或流程进行逐次的实施,全部实施后,再对第一个实施的环节进行再分析,再实施,形成企业知识管理的一个良性闭环系统。
通过在企业内部事实上述知识步骤后,将在企业建立起知识管理系统。它包括:
企业的知识中心:注意这里不是简单的信息中心的概念。包括企业知识的评估和收集系统,成为企业对知识贡献的评价体系。
企业知识检索系统:能为员工提供更加智能化的知识检索,而不是简单的一种搜索结果的堆积。
企业的专家名录:通过知识管理将提炼出企业的各项业务的专家和专长。为企业解决问题提供最佳人选和组合。
四、中小企业如何实施知识管理
认识知识管理仅仅是开始,关键是要成功地实施知识管理,前者是“知”,后者是“行”,“知行合一”才是知识管理的本义。对于企业来讲,正确地认识知识管理是重要的,但企业往往更关注如何将知识管理在企业中成功实施。产生于企业管理界的知识管理只有解决实际问题,为企业带来勃勃生机才会显示其优越性。因此,中小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的经营战略、产品(或服务)的标准化程度和产品(或服务)的创新性程度实施知识管理,并在不断的探索中逐步形成一条适合我国中小企业的知识管理道路。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提高思想认识水平
目前情况下,企业推行知识管理最大的难题是什么?我认为,人的观念,认识水平的高低将决定知识管理能否实现以及能够延伸到什么程度。
如果一个企业里有诀窍的人很少,那么这个企业就不是一个在知识生产方面很好的企业,相对来说是一个传统企业。每一个公司都可能遇到种种问题——怎样组织会议?每一个人都能够对公司的知识生产有所贡献,而只有到了这种程度,知识共享才是可能的。
具体做法是:向大家阐述知识管理对个人和组织的价值版权所有,使每位员工认识到知识管理不仅是一件对组织有利的事情,而且对个人的发展也是必不可少的,大家达成实施知识管理的共识。然后根据不同的部门建立一些非正式的知识社群,让大家起码能做到关于组织内的知识能很好的共享。企业的文化和制度需要向以人为本的方向发展,约束与激励要并重,充分发挥每个员工的积极性。
(二)对企业的知识进行全面盘点,加快知识资本的原始积累
知识盘点是指通过有计划的知识梳理流程(战略层、业务层、岗位层)设计,针对企业内部的专业领域与企业外部的顾客需求,进行企业核心优势的系统式调查与分析。物流企业通过知识盘点,可以完成企业关键知识资源与核心优势的调查,为系统挖掘企业和个人的竞争优势,提供企业在组织结构调整、制度变革、流程改造、战略规划与目标分解时的引导和方向,并达成实施知识管理的预期目标。
在知识积累过程中,重视并且大量运用外脑:
1、利用咨询公司。国内咨询业已经正在迅速发展,这一趋势在以后相当长时间内将继续走强,民营企业应该大量的运用咨询公司,并且应该委托一个公司做长期的顾问公司。大量聘请专家和学者担任顾问或外聘董事。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资本。知识管理、知识营销、管理知识员工、聘请外脑输入知识会更加普遍。
2、利用国有企业过剩的人才。国有企业人才过剩,与中小企业人才短缺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因此,不少发展起来的私营企业将目光投向人才济济的国有大型企业。把国有企业的强项跟民营企业的强项结合起来,利用民营企业的机制的优越性,加上国有企业原有的管理基础,技术能力和技术人才,把国内的市场和国际的市场结合起来,强强联手。
3、利用高校和科研机构改制的机会。现在我国不但国营企业要改制,而且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也开始走上了艰难的改制之路。他们缺的是资金和应用的市场,而我们民营企业缺的正是他们所提供的和可能提供的知识。
4、主动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国际化的竞争是加速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动力,随着许多领域的国营企业退出,民营企业必将成为参与国际合作的竞争的主体,国外有相当多的企业已经进入知识管理成熟阶段,与这些公司的竞争和合作可以直接提升我国民营企业的管理水平,这实际上也是间接地利用外脑。
(三)、培育知识分享的文化氛围
如何鼓励员工主动分享知识一直是困扰企业的一道难题。员工不愿意分享知识、害怕分享知识已成为知识管理实践中的最大难点问题。其实,大多数员工都知道,相互学习、分享经验是提高个人竞争力最好的方式,但在个人利益冲突与缺乏互信的考虑下,员工往往会害怕因单方面分享知识而降低了自己在企业中的竞争力,所以一般会尽量隐藏自己的核心技能或经验。
对企业员工而言,员工选择隐藏知识的行为,并不会因此降低员工个人的竞争力,但对企业而言,这样的员工越多,其整体竞争力将远低于具有互信、合作与分享文化的企业。由于员工无法及时获得所需要的信息而导致的无效率和低绩效,已经使得“财富500强”公司每年大约失去120亿美元。可见,在员工之间分享知识是多么的重要。
知识管理实践证明,互信、融洽的知识分享文化是推动员工主动分享知识的关键驱动力。惠普公司、麦肯锡、施乐、西门子等公司的知识管理之路都充分证明了这一点。物流企业在悉心培育知识分享文化的过程中,首先要寻求制度化管理与知识分享文化的平衡,即对不同层次的员工采取不同的知识管理方法,但基本目标应是一致的,都是要推动知识的交流与共享。其次,要树立企业发展的共同愿景和学习型的价值观,使员工为了共同的愿景而相互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再次,要创造创新的文化氛围,鼓励员工敢于自我创新,挑战传统。最后,要建立鼓励知识学习、分享与利用的管理机制。一是要在企业内部建立宽松的知识交流与沟通机制。二是要建立外部知识内部化机制。三是要建立知识分享的激励机制。例如,惠普公司内部的数十位知识专家也许只是普通员工,但他们分享知识的表现会提供给他们更多的晋升机会。
(四)搭建知识管理基础平台
知识管理基础平台包括知识管理信息平台和知识管理实体平台。发达的现代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为知识管理信息化实施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对已经实施物流信息化的物流企业而言,这种技术支持可谓是事半功倍。物流企业可以在现有的信息平台基础上,导入知识管理系统作为企业的辅助决策支持系统。
物流企业的知识管理信息平台应当能够实现:利用数据挖掘、人工智能技术获取物流业务信息中隐含的知识;利用在线网络(e-learning,bbs,留言板)学习物流知识、培训软件鼓励员工贡献自己的隐性知识;在知识的分类、存贮和传播上,利用大型数据库技术、新型检索技术、智能、搜索引擎以及网络技术、组件技术,保证知识的交互性。而且,知识管理平台还应与企业的业务信息平台、知识库、internet/intranet网站、文件服务器、业务数据库等不同系统中的信息资源映射成统一的“知识地图”,建立团队协作和专家网络,使知识能够在企业内外部都得到有效的共享和传播。最后,知识管理平台还应当能够为使用者提供易于使用的知识桌面,为员工提供有针对性的最新信息、业务相关人员的实时和邮件通信联系,使员工可以通过信息分类和搜索引擎,从各类信息资源中快速发现所需的知识。
搭建知识管理实体平台,不仅有助于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机会,使学习成为企业的一种文化和机制,有利于促进员工间的相互学习和共同学习,提高整个组织的学习力和竞争力,而且有利于知识的交流、分享、利用和创新,推动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相互转化。知识管理实体平台主要包括:学习平台(企业资料库)、培训与沟通平台(技能培训,讲座,头脑风暴法)、学习互动平台(学习小组,课外学习,集中讨论)等等。
(五)建立知识管理制度
任何先进管理理念的实施都离不开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物流企业实施知识管理,是一个有始无终、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同样离不开管理机制的配合和支持,因此必须建立一套有利于知识的创造、分类、储存、分享、利用和创新的管理机制,并严格加以执行。企业要通过制度执行激发员工参与知识管理的热情,使员工真正体验到知识分享的乐趣和成果,这样才能使知识管理的思想深植于每一个员工的头脑中。
(六)建立高素质知识管理专家队伍
培养知识管理的专家队伍,尽快研究知识管理的系统理论与方法,是我国的当务之急。应该像对待传统产业中的技术管理一样,高度重视知识管理。创新型组织应该建立知识管理机构,至少是扩大技术管理机构,设立知识主管职位,负责知识资产的管理。知识管理人员的职责将包括如下几个方面:考察和研究组织发展所需要的知识,分析哪些知识已经存在于组织内部,哪些知识组织内没有但可以从组织外获得,哪些知识需要进行新的研究才能获得;对已经有的知识,应该分类理清是谁、在哪里、什么时间发明的,它是如何保持下来和进一步创新的。这是寻求知识发展规律的基础,是加快知识发展必经途径;严格控制信息和知识外流,并对形成组织竞争优势的知识通过专利或内部严格的保密措施等加以保护。尤其要采取切实的措施防止核心人才外流,因为人才外流是组织隐性知识外流最主要的渠道;制定人力资源开发政策,对知识创新人员,尤其是关系到组织核心隐性技术的人员的招聘、选择、培训、工作评价和制定分配政策等工作时,要有知识管理人员参与评估和考察;为组织各部门之间建立知识沟通与传播渠道,负责内部通讯设施和信息网络的建设和使用。在这方面,组织的知识管理人员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他们自身也要提高知识素质,拓宽知识领域。也许他们并不需要在各领域内都具有研究与创新能力,但需要知道每个领域的核心知识是什么;规划和实施组织知识库,决定组织内部知识的输入与输出。
五、中小企业实施知识管理中需要注意的几点
1、虽然是中小企业,但既然决心开始实施知识管理了,那么知识管理实施必须要有人负责。没有人负责的知识管理实施永远不可能成功!
2、不要在开始就试图对组织内的所有知识都能很好的管理,找一个突破口,先从一部分做起,先从最能看到效果的部分做起;不要认为实施知识管理一开始就可以把每个人的技能和知识全部管理起来,这是个过程,如果大家都反对这个知识管理,那么知识管理实施大概就只能有一个结果:那就是失败!
3、切实发挥人的作用。中小企业的组织结构简单,部门内及部门间沟通比较方便,销售部经理请部门的兄弟吃顿饭的机会可能就是一次很好的隐性知识共享机会。要让大家认识到知识管理对于个人和组织的好处,充分调动发挥每个员工的主观能动性,这样您会发现实施知识管理有许多可以因地制宜符合您公司的方法;
4、领导的支持,在中小企业最主要是老板的支持。这个支持不能仅是老板开会时候的慷慨陈词(这个当然需要),更重要的是老板对知识管理的身体力行:老板热爱学习、老板的知识有良好的组织、老板每个月给知识贡献最大的员工发500块钱或者送这个员工一束花等等。
知识管理对于国人来说还是一个崭新的领域,国外也只有少数大型知识密集型企业设立了知识主管机构或知识主管人员。因此,加快对知识管理的研究与实践,是我国加快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的一条途径。作为中小企业实施知识管理一定要结合自身的特点,并在不断创新中走出一条适合以中小企业知识管理的道路。
参考文献:
篇8
1知识管理的基本内涵
知识管理就是对知识本身以及知识的获取、整合、存储、分享、应用等过程的管理。其本质是创造一种能够使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产生互动机制的平台,使隐形知识能够表述出来并转化成为组织所共享的知识,并把这些知识提供给组织内的人分享、吸收、利用,达到利用集体智慧提升决策和行动能力的效果。其过程是立足于知识需求分析,运用多种工具,整合知识资源,分类归集存储,充分传播共享,进行应用创新。
2知识管理的具体做法
2.1制定实施规划方案,绘制知识管理建设蓝图
投资计划科在明确实施知识管理方向目标后,组织编写了《知识管理实施规划方案》,绘制知识管理建设蓝图,用于指导实践。主要内容包括:确立了实施知识管理“与工作目标相一致、与实际业务相结合、部门全员参与”的原则,知识管理信息系统的模块内容和展示方式,以及具体实施步骤。
2.2推进部门文化建设,营造知识管理良好氛围
知识管理强调共享、强调协作、强调创新,投资计划科以“团队文化”培育为出发点,全面推进部门文化建设。一是愿景目标激励,统一思想行动;二是明确部门定位,强化协作配合;三是畅通信息渠道,加强沟通交流;四是营造学习氛围,鼓励知识共享。
2.3组织开展知识盘点,识别知识存量明确需求
知识盘点是一个过滤储存信息、识别知识存量、寻找知识差距、明确知识需求的过程。围绕投资计划工作流程节点挖掘知识点,将每个知识点的显性成果(例如报告、图件、数据等)和隐形成果(例如体会、经验、技巧等)整理出来,共梳理具体工作及项目112项,挖掘知识点237个,并按照工作所涉及的知识范畴进行分类。同时以履行好岗位职责所需要的能力以及开展具体业务所必需的知识为依据,进行知识需求分析,制作了《岗位知识需求表》,明确所需知识、已有知识、知识差距、新知识所在地、新知识属性等资料。通过知识盘点,全面掌握当前的知识分布、知识边界、知识缺失等现状,为下一步知识管理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4进行知识加工沉淀,扩大知识资源增加存量
在知识盘点过程中,我们发现隐形知识没有充分挖掘出来,一些好的经验做法、技能技巧没有得到及时总结提炼,同时部分所需知识需要从外部获得。为此,投资计划科积极采取措施,对部门内外知识进行加工沉淀,扩大知识资源,增加知识存量。例如,借助AAR任务后检视方法,组织事后回顾会议16次;提供知识采集沉淀平台,组织知识评审,将所知识的相关材料分类别妥善保管存储,形成部门知识增量;建立并不断完善专家库,强化专家的技术支撑。
2.5建立知识管理系统,提供知识应用信息平台
通过知识盘点、知识加工沉淀,部门存储积累了大量的知识,只有借助于IT技术,将这些知识资源整合为动态的知识体系,才能实现所需知识的快速检索查找,以此促进知识的共享、应用、创新。投资计划科委托外部单位开发知识管理系统,该系统支持多维度、多用户、多角色的知识系统架构;支持基于智能搜索引擎知识查找体系;支持多种文件格式的附件上传;并规定了权限管理及角色分配。建成后,组织编写了《知识管理系统使用手册》。通过系统建设,使知识片段模块化、系统化,形成了易检索、易应用的知识库。
2.6强化知识应用创新,提高规划计划工作绩效
实施知识管理的出发点就是为了帮助组织提高绩效,而创新是提高绩效的最佳途径。青东地区的勘探开发,就是一个利用知识、创新知识的过程。青东地区是胜利油田“十二五”期间打好东部保卫战的重点区域,为了实现该地区的科学高效开发,编制了5年规划,收集整理了包括勘探、开发、人力资源、装备、安全、信息、法律法规在内的大量知识。依照该规划快速有序推进青东地区的勘探开发。在应用成果知识的过程中,同时进行了地区标准地层序列、海底沉积物分布和沉积环境区划图、海床原位土体监测等知识创新,建立起了完整的区域环境知识体系。这些新知识又回馈到青东地区发展规划中,重新优化青东地区开发相关部署。
2.7配套相关规章制度,保障知识管理有效推进
知识管理的有效推动,离不开严格的管理制度。投资计划科建立了《投资计划科知识管理实施管理办法》,详细规定了知识管理各个节点的实施办法和具体流程。通过严格执行该制度,确保知识管理在部门内部正常运转。目前关注知识、维护系统,已经成为一种日常的工作方式和工作习惯。
2.8开展实施效果评估,促进管理优化改进提升
适时开展知识管理实施效果评估工作是知识管理的有效组成部分,通过评估,总结经验,查找不足,调整知识管理实施计划,指导和改进管理工作。2015年8月份,投资计划科组织开展了实施效果评估活动,内容主要包括知识管理实施以来部门内部知识量增长情况,岗位人员知识贡献度、知识管理系统建设及应用,隐性知识挖掘、知识利用和再利用、创新情况,以及文化、制度适应性等。通过评估绘制个人知识进阶图,直观反映个人知识进阶过程,与技术人员结合,进一步完善知识管理系统。
3知识管理的实施效果
篇9
关键词: 教育知识管理; Web2.0; 系统设计; 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3)02-60-03
Design and realization of management system of education knowledge based on Web2.0
Wang Lin1, Li Yinpin2
(1. School of Physics and Electrical Information Science, Ningxia University, Yinchuan, Ningxia 750021, China;
2. Collage of Education, Ningxia University)
Abstract: Literature study,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are implemented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digital resource redundant and ineffective resources in the educational knowledge and educational resources. The teachers' knowledge on education management and the status of obstacle factors are discussed. Based on education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Web2.0 application characteristics, Web2.0 based education 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 is designed and put into practice. The teachers can fully understand and master new technologies and new ideas in the education knowledge management to enhance the application effects of education knowledge management.
Key words: education knowledge management; Web2.0; system design; application effects
0 引言
伴随知识经济的到来和教育知识化的迅猛发展,数字化教育资源大量涌现,传统的教育知识处理手段已不适应教育知识化的发展;人们已不满足于简单的知识接收方式,期待向知识管理方面转变,促使教育知识管理不断发展,教育知识管理成为了教育技术学研究的新视角[1]。国内外学者对知识管理学科体系的构建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从理论研究方面,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知识管理日益成熟[2]。新技术手段的出现为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新的助力,也带来理念上的根本变革,以博客、威客、RSS、Web2.0等为代表的数字化新时代的高新技术的应用,日益引起教育工作者的关注。笔者在从事教育知识类实验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在实验教学安排充分的情况下,学习者也时常会游离于正常的教学实验任务之外,流连于网络空间之中。教师精心准备了实验教学内容,但有些学习者还是会偏离正常的学习轨道。可以说教育知识化实现了教育资源的数字化,同时也带来了数字资源的通病,冗余和无效资源难以识别。教育知识管理的引入是解决的方法之一,经过准确、有效、迅速地对大量教育知识进行科学、有效和富有个性化特点地加工、处理、组织、创造、挖掘隐藏在知识背后的知识,借助于教育知识管理将教育知识转化为知识,进而上升为智慧。笔者希望借助构建教育知识管理系统来推动教育知识管理在学校的有效应用。将知识管理技术应用于教育资源的管理之中,可以为教育资源提供一种新的指导思想和支持技术,从而优化教育资源管理系统的设计思想和开发过程[4]。
以博客(BLOG)、RSS、百科全书(Wiki)、网摘 、社会网络(Web2.0)、P2P、即时知识(IM)、Podcasting为代表的Web2.0新技术层出不穷。同时开源Web2.0技术的大量涌现,也大大降低了Web2.0系统的开发成本。笔者从事过部分知识系统的开发,其中包括部分Web2.0系统的二次开发,成为本研究实施的有利因素。
目前教育知识管理方面的文献还不多,说明该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教育知识管理有较大的空间可以去探索。Web2.0技术的运用[3],为教育知识管理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同时,教育知识管理系统也期待通过精心设计应用案例,服务于学校教学实践,为教育知识管理实施提供借鉴,从而推动知识管理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不断深入。
1 基于Web2.0的教育知识管理系统的应用
结合量的研究和质的研究方法,分别对高校教师和学生应用Web2.0进行教育知识管理的基本状况、情感态度、障碍因素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得到师生应用Web2.0进行教育知识管理的预期意见和改进需求,为系统设计提供数据依据。考虑到教师开展基于Web2.0的教育知识管理的自知感不强,一方面在调查设计过程中尽量考虑使用清晰的语言表述;另一方面,调查设计分别就基于Web2.0的具体应用和如何开展教育知识管理两个维度展开,在Web2.0的应用中筛选出开展教育知识管理的状况,通过对教育知识管理过程的应用到得Web2.0技术的综合分析。同时考虑到取样的难易程度,针对教师开展访谈分析,并针对学生进行问卷分析和访谈分析。在此基础上,分别设计了“宁夏大学学生应用Web2.0开展教育知识管理的调查问卷”和“宁夏大学师生应用Web2.0开展教育知识管理访谈提纲”,调查问卷采用结构化与非结构化形式混合设计,访谈提纲采用半开放式设计。
1.1 数据样本
调查对象是宁夏大学教育技术学两个本科年级和课程与教学论方向研究生班两个年级的教师及部分其他教师,针对16名教师和116名学生进行调查,发放问卷共118份,收回问卷109份,回收率92.4%。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对教育技术学的教师和其他相关教师共11人进行访谈分析,整理记录,分析结论。基于上述数据统计结果,分别从基于Web2.0的教育知识管理实施中的积极因素和障碍因素两方面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说明。
1.2 基于Web2.0的教育知识管理实施中的积极因素
根据调查(如表1所示),100%的高校教师认为他们具备随时上网的条件,对学生的统计数据为92%;84%的高校教师认为上网条件良好,学生的统计数据为75%。另外,使用blog、wiki等Web2.0工具之一的学生比例达98%。可以看出:Web2.0的应用日益常态化。
表1 网络基础环境状况
[您觉得平时上网条件如何\&A很好\&B好\&C一般\&D比较差\&44%\&31%\&22%\&3%\&]
1.3 教师角色转变与教学科研压力使教育知识管理成为一种现实需求
调查发现,82%高校教师认为网络在其学习和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40%的高校教师认为网络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87%的高校教师认为WEB2.0对学习和生活的方式有较大影响;97%的高校教师认为需要对自己的网络学习进行知识管理[3]。可以说,教师角色转变与教学科研压力使教育知识管理成为一种现实需求。
1.4 学生学习环境变化,对知识管理的认识有所提升
有69%的高校学生认为知识管理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很有帮助,76%的高校学生认为自己并没有进行较好的知识管理。参考以往相关研究调查数据,可以看出伴随着网络环境的不断变化,学生对教育知识管理的认识和态度都发生了明显的转变。高校学生的学都以自主学习为主和教师讲解和指导为辅,大部分情况下,学习路径自己选择,学习的结果和过程由高校学生自己负责。高校学生的学习方式决定了高校学生对其学习过程需要有较强的自我监控能力,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评价也是以自我评价为主,同时高校学生的知识学习和创新能力是持续发展的,所以高校学生进行知识管理是高校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自我监控和知识与能力持续发展的需要。
2 基于Web2.0的教育知识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2.1 目标设计
在校园网络环境下,鉴于师生对Web2.0的应用日益成熟,对实施教育知识管理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新系统突破现有基于Web2.0的教育知识管理系统的诸多困境,设计并实现了一种新的基于Web2.0的教育知识管理平台。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是基于Web2.0的教育知识管理系统中的核心内容,系统流程设计可以按照用户的使用划分为若干子模块:用户中心模块、知识社区模块、活动模块、结构化知识树模块等五个子模块。
2.2 开发工具
⑴ 基础开发环境(如表2所示)
表2 系统基础开发环境
[系统平台\&开源web2.0架构\&基础开发工具\&开发语言\&数据库\&Windows2003(iis6.0)\&CCASP Framework
Ver 2.0.1\&Dreamweaver、
Photoshop\&Asp\&MS Access2000\&]
⑵ 二次开发工具
该系统是建立在现有开源Web2.0系统架构基础上的二次开发。只有借助于特殊的辅助开发工具,系统的二次开发才能快捷高效。在该系统二次开发过程中,文档比较工具Araxis Merge起了重要作用。
⑶ 辅助开发工具(如表3所示)
表3 系统其他辅助工具
[工具名称\&工具基本功能简介\&Flash Intro and Banner Maker\&页面美化工具\&MiniRGB屏幕取色器\&平台色彩控制工具\&SmartCSS\&CSS样式控制工具\&MindManger\&思维凝聚与设计工具\&Subversion\&软件版本控制工具\&]
2.3 软件构架
系统采用MVC模式开发,设计方案立足先进技术,借鉴PHP,JAVA开发的MVC(Mode-View-Control)模式,将逻辑处理分为控制器,视图和模型三部分,摆脱了传统的Web编程方式将网页(html)和程序代码混合在一起的弊病,提高了代码的健壮性,可维护性。采用模块化设计原则,并为程序的扩展和升级预留了空间。新功能、新业务的增加能够在不影响系统运行的情况下实现。同时,系统安全稳定可靠,这里的安全性指的是从程序方面,从多种角度保证不受到各种事故和恶意攻击的影响,主要考虑的是外部数据提交,多次反复访问,SQL注入,文件上传漏洞等的防范。并提供后台的数据库备份机制,直接从Web界面就能进行数据的备份,导入和导出。良好的用户操作界面,完备的帮助信息,系统参数的维护与管理通过操作界面实现。
2.4 教育知识管理通用框架模型
图1是基于Web2.0的个性化知识服务系统的基本框架。在此框架内,知识服务抽象了具体的应用情景。该框架共分为用户中心模块、群组模块、活动模块、结构化知识模块、知识互动模块五个核心内容;其中用户中心模块是Web2.0系统的基础功能模块,群组模块、活动模块、结构化知识模块和知识互动模块的知识服务内容都以动态推送的方式聚合至具体用户以满足个性化需求。本系统框架具有如下特点:
⑴ 以人为本,重视个体作为知识库建设主体的作用;
⑵ 以好友为基础,实现知识动态推送;
⑶ 关注知识分享和行为活动,强调知识的应用与创新;
⑷ 提供知识交流的环境,重视对隐性知识的挖掘。
图1 教育知识管理框架模型
3 系统框架应用示例
基于如图1所示的通用框架设计模型,在前期调查分析基础上,分别针对高校教师和学生群体的特定知识需求,完成了以高校研究人员为主要群体的基于Web2.0的教育知识管理系统。笔者认为将社会化网络平台作为研究人员知识管理的基础平台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和积极意义。
3.1 系统概述
“学涯网”以相同研究主题和兴趣为基础建立不同的研究性群体,以群内讨论,群内学术活动,群内知识公告,群内知识留言等对话形式组织开展项目研究,增进研究人员的联络和交流,促进研究项目的不断完善。本系统具有以下方面的特点:
⑴ 以研究人员为中心的互动网络空间;
⑵ 以研究类知识的主动推送为主的知识传播模式;
⑶ 以共同研究主题和兴趣为基础的研究群组;
⑷ 以学术活动为粘合剂,推动研究行为的不断展开。
3.2 系统应用效果
基于Web2.0的教育知识管理系统试运行后,系统状态稳定。截止2012年9月30日,访问人次在800以上,创建了知识群组14个,注册用户123人。初步实现了服务教学科研的知识管理功能。
组织部分高校学生对基于Web2.0的教育知识管理系统进行试用。根据反馈,84%以上的高校学生认为此系统能满足他们对知识管理的需。58%的高校学生认为基于微内容的知识交流模块(社群建立、讨论板和在线留言)有创意,能方便高校师生之间的协作、交流和知识创新。8%的高校学生对此系统提出改进意见,如系统细节内容不完善、界面不美观。根据实际使用评价,高校学生知识管理系统基本能满足高校学生对知识管理的需求。下一步我们将对系统细节内容进行完善,对界面进行美化。
4 结束语
本文从目前高校学生知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出发,讨论了知识管理在高校学生学习中应用的可能性与必要性,对高校学生知识管理的技术、工具、策略等进行了研究,并提出高校学生知识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案,对知识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案进行了初步实现。在该方案中,考虑了技术、文化与组织三个要素,本研究主要关注知识管理的理论要素,知识管理系统部分实现作为知识管理理论的应用。
在研究过程中,从基本理论出发,以建构主义关于知识观与认识论为假设,分别在远程教育与知识管理两个领域中吸取各自的理论精华,在此基础上,对知识管理在高校学生个人网络学习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在具体设计过程中,分析结果成为了设计知识管理系统的理论基础。在系统的分析阶段,通过文献调研和问卷调查,对高校学生学习的特点、高校学生学习中知识管理工具、技术、策略和Web软件的应用等情况进行了调查,对高校学生个人知识管理的各个要素及现有的知识管理系统的现状和需求进行了调研,在此基础上结合相关理论和Web技术及理念,提出了基于知识管理的高校学生网络知识管理系统,论述了知识管理系统的理论模式、功能框架和实现技术等。
社会需求对高校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知识管理在高校学生中的应用也越来越深入。本文仅在知识管理理论和系统设计层面上进行了探讨,主要研究限于文献调研和问卷调查、理论推理设计,在高校中的实际推广应用还不够深入,未来的研究重点将放在高校学生知识管理系统的全面实现和具体使用上,从而使本研究更具体,更具有应用价值。知识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与方法,它适应了知识经济时代管理实践发展的要求,在高等院校中运用和发展是必然的。在各行业知识化日益明显的今天,知识管理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将成为热门的前沿课题[5]。
参考文献:
[1] 马斯.达文波特.劳伦斯.普鲁萨克.营运知识[M].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
[2] 郭春侠,朱永.国内外知识管理教育发展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8.6:91-97
[3] 常淑娟.应用知识管理技术优化教育资源管理系统[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6:137-138
篇10
[关键词] 知识型员工 个人知识管理 实施方法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型员工成为企业的核心员工,在企业内外环境变化快速,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知识型员工需要快速在海量的信息中定位合适的信息,不断的在学习和实践之间转换,利用知识创造新知识,保持持续的创新能力,为此他们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如何迎接挑战,提升自身信息素养,提高知识生产率,知识型员工就需要进行有效的个人知识管理。
一、知识管理与个人知识管理
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知识管理分为“组织知识管理”和“个人知识管理”,“个人知识管理”是“知识管理”在个人方面的应用。
从组织知识管理的层面来说,“知识管理就是组织为实现其管理目标,运用现代管理理论和技术,对组织内部和外部知识资源进行发现、挖掘、整理、整合、存储、并实施科学的管理和维护,在最恰当的时候,把最恰当的知识,传送给最需要的人,保持组织的竞争力、创新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组织是由个人组成的,个人知识管理与组织的知识管理有许多共通之处。“个人知识管理是用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帮助个人有效的管理飞速增长的信息,是把个人认为最重要的且将成为个人知识库的信息进行整合的框架,它为那些零散的、随机的信息转换成可系统利用和可扩展的个人知识提供了一种策略。”
可见,知识管理的过程就是帮助组织和个人有效地获取知识、管理知识、整合知识、利用知识以提升工作效率,提高竞争力的过程。
二、知识型员工的特点
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彼德.德鲁克(P.Druker)提出了知识工作者的概念:知识型员工是指:“那些掌握、运用符号和概念,利用知识和信息工作的人。”知识型员工用脑多于用手,他们通过自己的创意、判断、综合、设计给产品带来附加价值。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以及营销人员都属于知识型员工。
1.自身的特点
知识型员工受过良好的教育,具有较强的自主性、独立性,渴望成就,渴望自我价值的实现,他们本身具备较强的学习知识和创新知识的能力,能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知识提高自身能力和工作效率。
2.工作性质
知识型员工的工作主要是一种思维活动,而知识的更新和发展往往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变化,需要创新,具有很大的灵活性。知识型员工工作目标导向明确,他们到企业工作,并不仅仅是为了挣得工资,而是为了发挥自己的专长,成就事业的追求,他们不满足于被动的完成一般性事务,而是追求创造性的发挥自己的能力,不断的在学习和实践之间转化。
三、实施个人知识管理的必要性
知识经济时代,实施个人知识管理是知识型员工自身工作性质、个人的可持续发展、组织知识管理的要求。
1.工作性质的要求
知识型员工一般都术有专攻,工作有很强的专业性,或研究、或设计、或管理等等,以管理人员为例:管理人员的工作要求他们既要随时把握外界环境的变化,市场的需求,还要顾及组织自身的情况进行综合考虑,需要对大量来自组织内外的资讯进行分析和整理,定位自己的需要,并在此基础上综合判断而应用的,通过个人知识管理能提升这些工作的效率。
2.避免重复工作的要求
IDC的研究报告显示,知识工作者90%的所谓“创新工作”是重复工作。这是因为获取现有的知识要费一些周折,大部分的知识工作者更倾向于重新开始而造成的。知识工作者经常会遇到: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缺乏及时的反思和系统整理,再次遇到问题时,不知如何应对;一些有价值的文章和资料有印象,实际使用时却难以找到;以前撰写过的文章和报告,面对类似的新文档,与其查找还不如重写等。这些都说明了知识工作者缺乏对个人知识的有效管理。
3.提升自身竞争力的要求
知识型员工都接受了多年的系统教育,平时仍需要持续的学习,其积累的显性知识的质和量都达到了一定程度,隐性知识也随着工作的开展而不断增加,这就需要通过个人知识管理促进两者之间的相互转化和创新,实现价值增值,提升自身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4.组织知识管理的要求
知识经济环境下,组织知识管理是组织发展的必然要求。知识型员工是组织的核心员工,是组织知识管理系统的应用者,也是组织知识管理系统的贡献者,只有管理好自己的知识,才能为组织知识系统提供有价值的知识,也能明确自己的需要,有效的从组织知识系统中获取知识。
四、个人知识管理的实施方法
实施个人知识管理,要有计划地、有针对性进行,才能真正有效地建立个人知识管理动态体系,并且在知识收集与管理过程中提升自己的信息素养,提高知识的利用率创造更多的附加价值。具体地说,个人知识管理的实施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分析个人对知识资源的需求
知识型员工专业工作方面的知识需求可能是其主要的知识需求,同时个人的兴趣、爱好、社会经历、人际关系对个人的知识需求也有影响。在进行需求分析时,可以根据自身应用的特点,给知识定位,立足现在,放眼未来,并且要与时具进,不断综合各方面情况及时调整完善自己的知识需求体系。
2.获取个人知识
个人知识的获取,是个人学习知识、积累经验的过程。个人获取知识的来源很多,一般有实践经验的积累、专业知识的学习、外部信息的获取及对旧知识的改造创新等。
通过培训、期刊杂志、互联网等,知识型员工可以获取许多显性知识。而通过个人的人际交流,知识型员工可以从同事、朋友等处获取许多隐性知识。一般地说,隐性知识比显性知识更能创造价值,而隐性知识的获取需要长期实践经验的积累,所以,知识型员工要更注重实践,注重交流。
3.选择合适个人知识管理软件
个人知识管理软件能帮助知识型员工获取、组织、交流共享个人知识以及协同工作等。针对不同的信息可以采用不同的管理软件,只要简单易用,适合自己就行。目前,已经出现了很多专门的个人知识管理工具,如:iSpace Desktop、Mybase 等;另外还有一些辅助小工具,如邮件管理工具、即时通讯工具、BBS、blog、wiki等,都很简单,使用非常方便。
4.建立个人知识管理准则及体系
目前还没有公认的个人知识管理准则,知识型员工在知识管理过程中应逐步建立适合自己的一套个人知识管理准则,方便自己日后查询获取已存储的知识。知识管理准则的内容应该包括知识分类、命名及编码标准。根据知识的分类、命名及编码准则,将个人搜集的大量信息资源分批分类的纳入个人知识管理体系中。
5.维护和更新个人知识管理系统
信息不是一成不变的,知识也在不断的流动。知识型员工会随着不断地工作和学习,个人的知识水平在提高,能力在增强,个人知识系统也要随之变化。个人应做好以下维护工作:增添新的学习资源和知识类别;删除、修改和更新部分资源;进一步完善个人知识管理准则;在工作中协作以及交流和共享知识;在知识管理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完善个人知识结构。
6.应用和创新个人知识
建立个人知识管理体系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利用已有的资源,获取新的学习资源,与他人共享知识,以便提高学习成效,提升能力,促进知识创新。
掌握了知识后,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知识的利用和在知识的利用中创造新知识,这种能力才是组织和个人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知识型员工可以分析大量的利用已有的知识,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纳,找出事物间的规律,应用于实践,从而对这种归纳结果进行检验,然后再从实践中修正归纳出的知识。
知识型员工也可以通过交流进行知识创造。在知识交流过程中,知识型员工获得的信息与原有的知识结合就是一个创新过程。知识交流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得到反馈,修正自己的观点理论,反复这个过程,新知识就创造出来了;同样,听到别人的观点,去粗取精,融入自己的知识结构,得出新的理论,通过实践,如得到验证,就形成新知识,这也是一个知识创新的过程。
知识型员工的个人知识管理过程伴随着工作生涯,是循环进行,不断进步的,只有这样,个人知识管理能力才能真正形成。
五、结束语
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个人知识管理在培养个人素质、增强个人能力、提升竞争力方面有很重要的作用。知识型员工在个人知识管理过程中会逐渐发现:自己可以用很短的时间在知识的海洋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可以用更有效的方法表达自己的知识与人交流,自己在工作中效率更高了,有了更多的创新成果,这正是个人知识管理的成效。
参考文献:
[1]苏新宁等:组织的知识管理[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4
[2]韩大勇:知识型员工激励策略[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 上一篇:地理实验教学的意义
- 下一篇:古典园林植物景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