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实验教学的意义范文

时间:2023-08-03 17:30: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地理实验教学的意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地理实验教学的意义

篇1

关键词:探究式学习 旅游地理 教师 学生

探究式学习就是要通过活动来延续和充分发展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在活动中学好基础知识,掌握学习方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对教学改革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但是探究式学习对教师的课堂调控能力、组织能力等要求较高,因而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如何才能使学生乐于学习地理,轻松深入地开展探究式学习呢?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情境,生激情。新课程要求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从学生的生活体验、认知能力出发,去创造性地设计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例如在“旅游业”的教学中,说到“无烟工业”时,同学们都知道旅游业是投资少、见效快、利润高的产业,但马上也会联想到,实际中并不是这样,旅游景区的垃圾袋、一次性筷子、汽车尾气等污染现象严重。这时我就引导学生去质疑,如何才能使旅游业持续发展呢?学生就会回答:“要重视环境保护”,“不能破坏景区的整体文化氛围”……“怎样解决?应采取哪些有效措施?”学生根据日常所闻所见,就会提出如下解决方法:使用电瓶车减少汽车尾气污染,使用环保的垃圾袋,植树种草保护环境……学生真正感受到在生活中离不开地理,地理对我们的终身发展大有作用,学生自然就会兴趣盎然。再如在学到“聚落的发展变化”时,我采用了对比式,让学生讨论:“你了解城市居住环境的新变化吗?”同时展示政府办公大楼、医院、新建的楼房和宽敞的大道等图片,学生从不经心的状态进入教师设置的教学情境中。然后出示农家小院、泥泞的乡间小道、简陋的商店、卫生所等图片,让学生感到震撼,从而想知道:城乡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别?这时通过探究就知道了,主要是城乡的生产方式有本质的区别。这样让地理生活化,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离不开地理知识,感受到地理的魅力,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习它。

二、精心准备,有空间。探究性学习要求教师在课前精心准备,备教材和备学生,教师要充分论证、研究,并对教材进行分析整合,做到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在课堂上要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思考空间,而且教师还要学会等待,应该把主要的精力用于从学生所掌握的知识、能力出发去指导启发学生。例如在“日本”一节的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一系列探究性问题: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和地震?为什么房屋建筑多采用质地较轻的材料?日本的工业为什么分布在沿海地区?设计这样一些逐层深入的问题,让学生去探究,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易难分层,有能力。不同学生的生活体验、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差异很大,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人,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全体学生,因材施教。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探究问题时要由易到难、分层推进,使每个学生都有所得、都有提高。例如,在“中东”这一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两个问题:第一是中东联系了哪三大洲?五海指哪五海?第二是中东为什么长期战争呢?第一个问题比较简单,大多数学生都可完成;而第二个问题有一定难度,这样使少数能力较强的同学有探究的深度。探究性问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去设计,要分层次、有梯度,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收获,学有所得。

四、合作交流,得收获。在新课程的理念下强调尊重张扬学生的个性,张扬个性但不能忽视合作交流,一个具体的活动不是靠一两个学生能够单枪匹马完成的,要求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共享。例如在学习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一课时,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找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并小组交流谈一谈自然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从而使他们认识到加强生态建设、改善环境的重要性,并把他们的想法、建议以手抄报的形式在校园展览。虽然花费了一周的时间,付出很多心血,但当同学们看到自己的成果被全校宣传时,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了。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集体主义荣誉感并树立了科学的价值观。

五、其它学科,来服务。地理学是一门兼有自然与社会科学性质的综合性科学,它涉及范围广,知识面宽,对于地理新课程来说,必须变革“学科中心”的观念,加强学科间的横向联系,增强知识渗透意识。例如在“长江、黄河”教学时,在语文课中学生已学习了黄河颂、话说长江等部分内容;在学习“珠江三角洲”、“香港、澳门”时,历史老师对此已作了一定的介绍,可让学生从语文、历史的角度作了一些探究性的活动。作为地理教师,我在教学时,经常从地理学科的特点出发,从综合性、地域性的角度出发去设计探究问题,不拘泥于教材讲解的文学知识、历史事件等,而是去探究事物深层次的内在关联。例如,在学习港澳与珠江三角洲 “前店后厂”的合作模式时,我设计了一个拓展性问题:“随着珠江三角洲经济的迅猛发展,为什么会出现民工荒?”让学生分组探讨,最后学生得出了两个结论:1.珠江三角洲正在由劳动密集型向高新技术产业型转变,对工人的技能要求提高了;2.经济发展,劳动力成本上升,可以利用的土地面积减少,珠江三角洲已经逐渐丧失了丰富的土地和廉价劳动力的优势了。面对学生的表现,我欣喜无比,只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可以展现给我们无限的潜能。探究性学习并不是一个学科独自的进行,应该是各个学科相辅相成,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必须了解其它学科的相关知识和教学进度、动向,这样在设计探究性问题时,才能使学生探究得有深度、有广度,使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全方位提高。

篇2

1前言

小实验,通常是指取材方便、操作简易的实验。它的“小”是相对于精密的实验设备而言的,也是相对于繁琐的操作过程而言的。地理小实验是指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所开展的小实验,它可以是教师动手、学生观察的演示实验,也可以是学生独立完成或相互合作完成的课堂实验,或是学生在家庭中独立完成的家庭实验。

2地理小实验的特点

2.1内容紧密配合教材贴近学生生活

地理小实验是在课堂教学中或课后进行的,其内容紧密配合了教材中的教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许多地理小实验是教材上的,也有些小实验是教师根据学生所学知识及学生认知特点、能力水平、兴趣等精心设计的。这些地理小实验源于教材、服务于教材。

2.2实验器材取自日常生活获取方便

地理小实验所需要的器材,大多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学生日常生活中用的脸盆、书本、笔、纸、墨水、包装盒、易拉罐等都是有效的实验器材。这些器材无需特殊准备,获取方便。例如:用课本可演示地壳水平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等。

2.3操作简单效果明显

地理小实验一般没有现成的器材,需要教师和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搜集,因而取材方便且操作较为简单。如:可以用课本和米粒演示冲积扇的形成过程,这样的实验操作简单且效果明显,这类小实验对一些没有实验室或实验器材配备不足的学校具有重要作用。

2.4面向全体可参与性强

地理教师非常重视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由于地理小实验取材方便,操作简单,这就为全体学生参与实验提供了条件。学生在课堂上看完教师的演示实验后,自己可以课后在实验室或在家中,重复教师的实验或者改进教师的实验,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

3地理小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

3.1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地理小实验大都是教材内容且贴近生活,所需要的器材大多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操作简单,实验现象形象直观,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学生自己制作实验仪器并完成地理小实验,可以从中体会到实践的乐趣,认识到地理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因而思维活动更积极主动,从而更能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激发学生对学习地理的兴趣。例如模拟火山喷发实验:将一个漏斗放在盛有水的锅里,在漏斗周围涂一层奶油做一个锥状模型,注意不要把漏斗口堵死,把锅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让学生观察现象(锅中的水会从漏斗口喷出)。学生会产生疑问:是什么力量使水从漏斗口中喷出?如果在漏斗口盖一层薄的泥土,重复上述实验,又会观察到什么现象呢?这样的小实验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3.2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以自然地理内容为主的“必修1”,其内容涉及较深层次的地理成因、地理规律和地理原理,对高中学生来说,学习难度相对较大,存在的难点和疑点较多,如果单靠教师讲解,多数学生是较难认同和吸纳这些难点知识的。如果能将这些难点知识设计成小实验,通过小实验将教材内容直观、形象地展现出来,将有利于化解这些知识难点。如果学生能亲自动手操作小实验,则更有利于学生加深印象和巩固知识。例如用泥土演示褶皱对地形的影响,从演示中,可以明显地看到背斜成山、向斜成谷。同时,也看到背斜顶部有张力作用,向斜槽部有挤压作用,这就使学生容易理解背斜成谷、向斜成岭的原因了。

3.3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

地理小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有效途径。高中地理课本中有许多小实验是比较适合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这对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是很有帮助的。在学生完成地理小实验的基础上,要鼓励学生对课本上提供的小实验或教师已经做过的小实验进行改进,如替换原有的实验器材或自己重新设计实验等,更要鼓励学生根据教材内容自己设计小实验,这些正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好方法。

3.4有助于养成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地理小实验所需要的器材大都来源于生活。教师在进行地理小实验演示时,要尽量用学生熟悉的实验器材,实验结束后,要鼓励学生寻找自己身边的实验器材来替换原有器材重新进行实验,从而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是学问,并养成留心观察生活的好习惯。养成好的习惯,有助于学生今后学好地理。

4地理小实验教学流程

4.1地理小实验教学设计案例

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中有许多地理小实验。以地理必修1第2章“热力环流”为例,做如下实验设计。

4.1.1实验目的

自备实验器材,观察空气流动现象,探究由于冷热不均所形成的空气运动规律。

4.1.2实验原理

由于冷热不均而形成空气环流(热力环流)。

4.1.3实验器材

长方形的玻璃缸(长100 cm左右,宽30 cm左右,高40 cm左右)、胶合板或塑料薄膜、一盆热水、一盆冰块、一束香、火柴等。在实验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寻找其他替代实验器材。

4.1.4实验操作中的要点

要点:①将一盆热水和一盆冰块分别放置在玻璃缸的两端;②用平整的胶合板或塑料薄膜将玻璃缸上部开口处盖严;③在胶合板或塑料薄膜的一侧(装冰块的盆上方)开一个小洞;④点燃一束香,放进小洞内。

4.1.5安全注意事项

注意防火安全,保持适当的观察距离,防止玻璃缸滑落至地面破碎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或伤害。

4.1.6观察的重点

重点:①观察热水盆上方的空气是如何流动的;②观察冰块盆上方的空气是如何流动的。

4.1.7实验现象的记录与总结

记录所观察到的现象,并总结由于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运动的规律。

4.2布置作业

由于地理小实验的数量较多,可能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带领学生在课堂上逐一完成。再者,地理小实验器材获取方便,操作简单,所以许多地理小实验适合学生自己在课后练习。因此教师可以建议学生课后到地理实验室或在家做地理小实验。

如果没有教师的精心指导,学生做实验大都停留在了解表面现象的情况,不能从表面现象深入地分析其中所蕴含的地理科学原理,也就难以从课后小实验中获取知识。所以,在学生课后做地理小实验前,一方面,教师要提供一个或两个地理小实验设计案例(如上案例),并组织全班学生进行讨论,重点讨论每个地理小实验设计的优缺点,以利于学生设计实验或改进实验设计;另一方面,教师要提供一个或两个地理小实验,组织学生认真学习,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其中蕴含的原理,真正使学生通过实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4.3对学生实验设计进行评选并开展展示活动

教师要定期对学生实验设计进行评选并开展展示活动。对学生实验设计的评选可分为3级水平。能够按照课本上的例子进行地理小实验并能解释现象,且说出心得体会的为初级水平;能够对课本上的实验进行改进(改进仪器结构、使用替代器材),且效果良好的为中级水平;能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自己设计地理小实验并展示给其他学生的为高级水平。教师应从学生实验设计中评选出优秀实验设计进行奖励,以此来鼓励学生通过开展地理小实验来理解和学习地理重点、难点知识。

篇3

关键词:建构主义;地理教学;案例分析法;思维导图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36-0131-03

建构主义理论被认为是目前最具前景的学习理论,建构主义者认为,虽然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人们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或解释现实,由于个人的经验以及对经验的信念不同,因此,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也不同。概括地说,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主动地根据先前的认知结构有选择性地知觉外在信息,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建构主义的这些观点为我们探讨一种好的、值得倡导的地理课堂教学新理念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作为一名中学地理教师,笔者认为,有效的地理课堂教学应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应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保持有效互动;应为学生的主动建构提供学习材料、时间以及空间上的保障;旨在使学习者形成对地理知识真正的理解;必须关注学习者对自己及他人学习的反思;应使学生获得对地理学习的积极体验与情感。下面就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案例分析法和思维导图在地理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展开说明。

一、案例教学法在地理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案例教学法也叫实例教学法或个案教学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采用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锻炼能力的方法。它能创设一个良好、宽松的教学实践情景,把真实的典型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设身处地地去思考、分析、讨论,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造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极有益处。实践证明,运用案例教学法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地理这门科学来源于生活,同时也指导着生活,学习地理最终也对生活有所帮助。在案例的选择上,应尽可能贴近学生生活,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联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的魅力所在。笔者在上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的课时,采用了案例教学法,希望通过这一节课而起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作用。

(案例呈现〕建阳一一“嘉禾之乡”美誉的由来

南宋景定元年,建阳黄坑水稻丰产,并发现“一颗15穗”的稻穗,农民称其为佳禾稻,于是地方官员立即上报朝廷,皇帝闻讯给予嘉奖,并诏改建阳为“嘉禾”。由此,建阳有了“嘉禾之乡”和“闽地米粮川”的美誉。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建阳种植水稻的历史悠久。

(欣赏观察短片)菲律宾的水稻种植业,结合短片说出水稻种植业可能需要怎样的条件。

(知识应用与迁移):从家乡水稻的生长结合课本47页亚洲季风水田分布图,分析亚洲气候类型图,亚洲人口分布图,亚洲地形图分析地形、气候、劳动力对水稻分布的影响。

第一,结合建阳水稻种植,分析亚洲季风水田农业区水稻种植的地形条件。

甲生:建阳水稻分布在河谷地带地形相对比较平坦的地方和地势稍高的丘陵地区,丘陵地区种植水稻需要修筑梯田,这样利于水田的管理。

教师补充:就更大范围的全国而言,水稻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南方地区,集中在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的平原地区,例如,我们所说的“鱼米之乡”――长江中下游平原就是水稻的一大产区。结合亚洲地形图,我们也不难看出亚洲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的平原和三角洲地区。

第二,结合建阳水稻种植,分析亚洲季风水田农业区水稻种植的气候条件。

乙生:我知道水稻在生长季节需水量很大,对热量要求高,建阳气候符合它的生长习惯。

教师补充:很好,建阳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降雨量1742毫米,年平均气温18.1℃,极端最高气温41 .3 ℃;极端最低气温-8.7℃。全年雨热同期,气候条件优越。全亚洲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季风区,以及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

第三,水稻种植业是一种劳动密集型农业,为什么?亚洲有与之相适应的劳动力条件吗?

丙生:我来和同学们讲讲水稻种植的亲身体验。从最早的选种育种到最后收割入仓,包括中间进行杀虫、锄草等农事管理共需要十几个环节,而且这些环节基本上是靠手工完成的。

教师补充:亚洲人口数目较多,有中国、印度等7个国家人口数超过1亿,相对来说,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价格低廉。

第四,水稻种植业的形成还可能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水稻单产高:亚洲人多地少,需要一种单产高的粮食作物来满足人们的需要,而水稻是目前世界上单产较高的农作物,可以说亚洲是在最合适的地方种了最合适的农作物。

饮食习惯: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北方人长得粗壮结实,南方人长得相对小巧,这就与我们的饮食习惯有很大的关系。

国家政策:中央政府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直补政策来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师生共同归纳: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季风区,以及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

二、思维导图在地理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给你的思维一幅导图”,这是被誉为“世界记忆之父”托尼・巴赞的一句名言。基于图像和联想是大脑语言的“思维导图”,这是一种新的思维模式。它模仿大脑的记忆结构,使用线条、符号、词汇和图像,遵循一套简单、基本、自然、易被大脑接受的规则来形成表征信息的图形,和枯燥的文字相比,图形除了可以承载丰富的信息,还具有生动、直观的视觉特征。思维导图是一种人脑思想的反映,它赋予人的思维最大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利用思维导图,对学生的学习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脑科学、心理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为思维导图有助于学生学习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珍妮・特沃斯在学习的革命一书中提到:“我们怎样学习比我们学习什么要重要得多。”当前,全世界都在争论一个问题:学校应该教什么?最重要的是学习两个“科目”:学习怎样学习和学习怎样思考。特别是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中,面对繁重的课程,面对大量的信息,提高学生在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能力,让学生更为高效地学习是学校、教师、学生应该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实践证明,思维导图的合理利用将切实提高学生的地理逻辑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传统的地理教学比较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智慧的培养;着眼于传授知识的数量,忽视了通过教学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模式。许多学生感到地理知识零散繁杂,以无序的状态贮存于大脑,时间一长就容易遗忘,面对新问题不知如何思考,缺乏逻辑思维能力。笔者认为,运用“思维导图”教学策略是一种很好的尝试。在地理课堂中引进“思维导图”,可以将学生的内在思维外显,让学生的思维过程可视化,深入剖析知识的根源,建立超越知识的原知识,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开发。

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为例,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教师在讲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时,就会按照课本的顺序罗列,教会学生画出课本重点内容和关键字,或者学生的笔记也就是课本文字的再现,并不能体现地理逻辑思维能力和地理知识结构的建立,而运用思维导图就不是死记硬背,是给学生一个强有力的工具,帮助其更好地学习。以下是“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的思维导图:

新的课程观强调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中心,课程强调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适应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发展水平。课程建构的主导不是学科知识的给予,而是学生能力的发展。案例教学法和思维导图的使用正是符合新课程的理念,有效促进了学生能力的发展。案例教学和思维导图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组织和实施,能够使教学变“灌输”为“探究”,变“被动”为“主动”;变“求同”为“存异”,变“苦学”为“乐学”,使地理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培养学生素质的主渠道。

参考文献:

[1]陈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

[2]李明.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促进学生认知结构建构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

篇4

关键词:实践教学体系;基础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评价体系

DOI:10.16640/ki.37-1222/t.2016.13.211

0 引言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所需的技能型人才,因此,这些人才必须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实践教学成为高职办学的重头戏,是高职教育不同于本科教育的核心特征,把握实践教学的规律,才能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围绕职业能力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是高职教育的主体和立教之本。本文以高职基础工程技术专业为例来探讨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思路,力求整合各个实践教学环节,将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和人文素质融为一体。

1 现状分析

近年来,省内土建类相关专业实践教学虽有所改善,但仍存在如下问题:(1)由于土建类专业的特殊性、复杂性及危险性,实践教学不能真实的接近实际工程,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得不到训练;目前的教学体系中,将课堂训练,课堂理想化的试验等作为实践学时,在内容上与真实的工程实际脱钩,学生没有得到专业技能上的提升。(2)课程实训与课程的衔接、与职业标准的衔接、与执业资格的衔接不紧凑,针对性不强。(3)在校内专业理论教学中,校外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方面的知识不能动态进入校园;而学生在校外实践中,教师又无法动态跟踪指导或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造成理论与实践教学脱节现象严重。(4)高职教材较多,但内容陈旧,尤其缺少与新技术、新工艺配套的实训教材。在课程实训中,无固定的实训内容及相关的考核要求。(5)专业教师缺少企业锻炼,无法掌握最新专业知识,造成教学内容陈旧,不能更新实践教学内容。(6)实践教学方法单一,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在实践教学中运用较少。大部分学校的实践教学都是由校内专业教师承担,缺少企业技术人员参与。

2 “一条主线,能力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

2.1 以就业为导向,动态调整实践教学目标体系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要求,结合基础工程技术专业特点,确定该专业核心岗位能力,以职业能力(图1)培养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动态调整基础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目标体系。

2.2 建立“一条主线,能力递进”实践课程体系

在人才培养中,以基础施工员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图2),根据就业需求,兼顾质量员、安全员、材料员、资料员、造价员等工作岗位,增加相应的实践教学内容。

采用分层次、多时段、工学交替的组织形式,构建“认知实践课内试验、实训课程实训仿真模拟顶岗实践”能力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图3),实现课程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相对接、课堂知识传授与工程实践教学相对接的教学目标。

2.3 采用灵活多样的实践教学方法

结合实践教学的特点和专业特色,在实践教学中,采用如下方法:

(1)模拟教学法。模拟教学法就是教师提供近似的工程实践环境,让学生担任施工员、资料员、安全员、质检员、材料员、造价员等不同的岗位,进行技能训练,从而调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不同的角度掌握所从事岗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这种方法主要用在课程实训的教学中。(2)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是以基础工程典型的工作任务贯穿教学的整个过程,让学生参与一个项目的完成过程。学生在参与项目的完成过程中,掌握和学会完成项目所需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参与项目,让学生体会实践活动的乐趣和艰苦,培养学生分析实际问题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方法广泛应用于工种实训中。(3)定岗与顶岗实习法。学生根据自己所选定的岗位,到相关单位进行实践工作的方法称为定岗实习法。而顶岗实习法是指学生到实习单位,顶替一个正式员工的岗位进行实习,完成岗位的工作任务,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熟悉工作环境,履行本岗位的工作职责,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为今后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2.4 实践课程体系的开发

(1)课程体系开发的特点。职业教育具有市场导向性,主要体现在劳动力市场对毕业生需求和对岗位的需求上,因此,开发实践课程体系时,要了解本地区、本行业对人才需求状况,对人才所从事岗位的需求情况,掌握建筑市场的动态和风向标,动态地调整实践教学内容。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本科院校的教育,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不仅要注重职业技能的培养,而且还要注重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通过接触建筑市场,熟悉建筑市场,到企业顶岗实习等,逐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素质和适用社会的能力。而职业能力的培养是实践教学体系的开发应重点关注的问题。(2)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践课程体系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践课程体系,就是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构建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的课程体系。通过校企合作,建立以企业岗位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实践课程体系。根据初学者的基本认识规律和基础工程技术专业的特点,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构建能力递进实践教学体系。通过校企合作,校企双方共同研讨全新的实践教学体系。(3)实践课程体系开发的思路。由专业教师、企业相关技术人员共同组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通过研讨,按照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零距离、课程标准与职业能力需求零距离、实践教学与岗位技能零距离的思路,形成以就业岗位为导向,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践教学体系,完成实践课程标准的开发。采用校企合作,共同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践教学体系,具体开发过程如图4所示。

3 实践教学体系考核办法

实践课程的评价要有科学的方法,体现高职实践课程的特点。结合专业特点,在职业岗位分析的基础上,采用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评价方案,包括实践能力考核和相关理论知识考核两部分,采用教师、企业、学生“三主体”,自评、互评、师评和企评“四模式”的考核评价体系,如图5所示。

4 结语

为提高高职实践教学质量,应站在学校教育与社会企业、行业需求的结合点上,设计符合专业特点,体现实践内容与职业标准相衔接的实践教学体系,制定实践课程标准、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标准,建立全方位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昌永红.基于任务驱动的地基与基础课程改革探索[J].建筑与预算,2015(07).

[2]董瑞芝等.以工程项目为核心的网络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科技信息,2014(01).

[3]黎春晖.“四阶段模式”在技工院校电子商务课程实践教学体系中的应用[J].职业,2014(01).

[4]陈慕杰等.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实施方案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4(02).

篇5

关键词:精编导学案 精讲展示课 关注细节 重在掌控

一、精编导学案

1.导学案编写原则

面对一轮复习的夯基压力,在导学案的编写上以教材为模本,以课程标准为框架,以六中文科生的地理程度为背景。从一根根特征性的经线、纬线的定位,到一个个区域的位置。从宏观的范围,到微观的区位优势。从自然地理特征的气候、地形、河流、洋流,到社会经济特征下的交通、人口、劳动力、城市分布。编写原则牢牢把握在突出细节,狠抓基础上。

2.导学案的编写层次

鉴于班级内部差异和年级内的班级差异,在具体编写习题时,既不能为了学习吃力的学生和狠抓基础的目的而放弃能力的锻炼和提升,也不能单纯为了拔高而摒弃掉基础。所以在题目的设置上就注重层次性,由易到难,由熟悉的问题拓展到相似问题和相关问题。从前面的熟悉教材知识、地图内容,到后面的填图、定位,再到后面高考原题的链接。

二、自主学习课的掌握

1.不同课型的自主学习课上法不同

老师在上自主学习课之前一定要做好设计,自主学习课绝不是发下导学案,让学生做这么简单。

要根据所上课型的不同进行计划。比如基础复习课,让学生自主学习40分钟,只给5分钟讨论交流的时间,自己做时要求绝对安静。如果是能力提升课,一般让学生做25分钟,剩余20分钟,学生讨论交流,可以在小组内,也可以在小组之间进行,最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归结答题方法。

2.不同班级的自主学习课

高二年级有A班和B班之分,自主学习课在A班和B班的自主学习中,对A班的课堂,关注他们自主导学案上留白的部分,关注他们存在共性的问题,为未来的展示课预设问题,而对B班,我则不得不注重观察学生是否在完成我布置的导学案,是否带齐了课本、图册,有没有趁讨论聊闲天悄悄玩手机、看闲书,打瞌睡的。B类的三个班里也存在着很大差异,不得不在停下来解决某个小组问题的时候,不停关注其他组的动态。

3.调整自主学习课的长度

自主学习课一般为一课时,但当复习课内容多,知识点多,识图难时,教师应该根据自己的课的难度和容量,适时适量调整自主学习课长度,比如在世界地理的地形、气候、河流和湖泊自主学习课中,需要2个课时。就是放下进度,保证质量。教师要敢于调节,不要拘泥于形式。

三、展示课关注细节

1.展示课要敢于舍弃

学生在上展示课时,尤其是情景设置上,往往为了求新求奇而误入歧途。一旦我在课下了解到这样的情景设置,我就毅然舍弃,然后向学生解释舍弃的原因,以绝后患。对于孩子们写在后黑板上的各组问题,课前教师要提前加以甄别,对无价值和无意义的无效问题要告知学生,勇敢舍弃。

2.展示课到底谁来展示

展示课上难度大的问题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该提前预设,如果能够做到,就不会在展示课上浪费时间,教师要自己做展示。而对于学生千方百计在参考书上得到的答案,在他展示后,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进行质疑,进行发问,一追到底,消灭这种为了答案而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知其果,更要知其因的学习习惯。

3.展示课上慎用表扬

教师总认为好的孩子是表扬出来的,这本身无可非议。但我要说的是表扬要慎重。总是吃到的糖果会让人倒胃口,所以教师要适度、适时的表扬,表扬不能泛滥。

四、课后的反思有利于师生的共同进步

1.教师课后反思的重要性

教师及时做出课后反思,及时发现自己在教学设计上的优缺点,有目的的对一些学生进行课下抽查,对知识点的框架顺序及时进行调整。反思是必要的,尤其是教师对未来课堂的把握更为重要。

2.学生课后反思的重要性

篇6

在一所学校里,无论是校园文化建设还是课堂改革,无论是学校规划发展还是学生养成教育,都需要教师的参与,教师的处事态度、工作方法将直接影响到学校工作质量。而长时间单调、繁重的教学生活,或多或少的都会使教师产生职业倦怠,因此,如何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充分挖掘教师的潜能,就成为每一位学校管理者不得不面对的一个实际问题。

一提到调动教师积极性,很多学校管理者马上会想到通过多发奖金和物质奖品的方法来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这的确是最简单、最直接、最容易被教师接受的一种方法。但是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村中小学来说,有限的经费维持平时的办公开支还捉襟见肘,根本就拿不出用于奖励教师的“富裕”钱。因此,在农村中小学,我们必须把调动教师积极性的重点放在精神奖励上,让教师发自内心地去爱教、乐教、愿意从教。

一、弘扬主旋律,宣传新的教育政策,对教师们进行正面引导

目前国家的教育理念已经开始改变,例如:从提倡教师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转向鼓励中小学教师发展自我、成名成家;从大规模的合校并点转向区域化、均衡化的教育发展。十八届三中全会更是提出了“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改变科目的分值设置,改变功利化的教育模式,让教育回归原生态。为了提高教师地位,对教师任职资格制度也进行了改革,提高了获取教师任职资格的门槛,即使师范院校毕业的学生也必须通过国家统一组织的教师资格考试,才能取得教师任职资格证书。此外,教师职称制度也在逐步改革,在中小学教师中已经开始增加正高级职称的名额。管理者可以通过这些正面信息的传达让教师知道国家正在想办法提高教师待遇,引导他们积极地去对待教育工作。

二、学校要建立公平、公正的管理制度,做到规范化办学 学校的管理制度都是为教学工作服务的,涉及学校所有教师的切身利益。因此,在制定管理制度时一定要尊重广大教师的意见。学校管理制度的制定应该分以下几个步骤:1调查研究。制度的制定是为了解决某一方面的问题,不调查不研究就没有发言权,所以第一步就是调查研究、了解实情。2.组织教职工委员会讨论,拿出初稿。3.把初稿分发给教师并征求他们的建议。4.对教师提出的建议进行汇总并提交教职工委员会再次讨论定稿。5.学校大会公布实施。

比如:《沙河五中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就是在教师全员参与的情况下制定的,并且随着学校实情的变化不断进行修改。修改的过程也是透明的,完全是由教师讨论并提出反馈建议,学校再组织教师代表整理建议,并依照大多数教师的建议进行修改。发放绩效工资时,学校严格按照制度执行,对于分配结果教师也都能够欣然接受。.

三、学校管理者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演好自己的角色,提高自身的素质

1.借助榜样的力量。首先,学校管理者要做教师的榜样,要求教师做到的事自己一定要做到、做好。在道德标准、思想作风上,要高标准要求自己,做教师生活中的楷模;在教学工作中,要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积极主动地参加学校的各项教学活动,做教师工作中的领路人。其次,从我校教师队伍内部找典型、树榜样,比如我们学校的崔然老师课堂教学理念先进,善于创新,在教学改革上常有突破,就可以把她作为课改榜样;陈捧书老师,埋头苦干从不计较工作得失,30年如一日,教学工作从未放松,可以作为师德楷模。身边榜样的力量,更能激发教师的积极性。

2.学会服务于教师。作为学校管理者,不应高高在上,而应多为教师服务,在生活上关心他们,在工作上帮助他们,在业务上指导他们,融入他们中间去,以此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

从人性的角度来讲,一直要求教师把全部精力放在工作中也是不现实的,对此,我们大胆提出了“家庭第一,健康第二,工作第三”的口号。让教师看到学校管理者对他们的爱护,当他们真正感受到学校管理者的关心之后,反而会做到“工作第一,健康第二,家庭第三”。我想这也许就是《孙子兵法》上所说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的道理吧!

3.学会与教师沟通。教师是小知识分子,普遍爱面子、自尊心强,在与他们沟通时要适时、适地、适度。对于个性特别强的教师,要运用多种渠道进行沟通,要给教师讲明道理:要想获得自尊,就必须自强,要想在工作中做出成就,就必须有勇于献身的精神,有投入才会有收获。不实在、不踏实、不努力、不奋斗、不积极的人永远得不到别人的尊重。

四、规划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为教师们树立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

教师长年在学校里闭门教书,从初一教到初三,又从初三教到初一,视野被固定在一个小范围内,有的教师经过几轮教学小有成就沾沾自喜,停步不前,进而产生职业的倦怠。因此,必须要把老师从自满的“牢笼”中解放出来,要为教师谋划专业发展之路,促使他们不断充实自己、改变自己。

1.给教师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学校管理者在规划学校愿景的时候,要帮助每位教师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并制定个人的发展计划。例如:为了让教师认识到自身价值,看到自己的发展潜力,学校每年都要组织一些活动,让教师在活动中展示自我,学会沟通.找回自信。

篇7

一、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意义

因为物理这门学科主要是以实验为基础,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重视物理实验。一节成功的物理实验课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参与度,还能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掌握抽象复杂的物理现象。学生在物理实验活动中通过亲自动手实践操作,既能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开拓学生的思维,还能让学生在实验中学会创新。因此,物理实验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工作者也开始重视物理实验教学,但是,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多数物理实验教学都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许多高中学校都具备了多媒体等先进的网络技术设备,教师利用多媒体虽然可以将一些抽象难理解的知识更加直观和形象地展示出来。但是,对于高中物理实验课来说,教师一味地借助多媒体而忽略了学生真正动手操作的能力,就会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物理知识,不能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和掌握一些比较抽象的物理知识;(2)大部分教师在物理实验课上都采用比较陈旧死板的实验程序,让全班学生在同一时间做同一个实验,实验仪器、实验原理以及具体操作步骤都是相同的现象,导致一些学生对这个物理实验失去兴趣,不认真观察实验现象,不详细记录实验数据。这样不仅严重影响了学生对物理实验的效果,还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建议

1.选择合适的物理实验

为了有效提高物理实验的教学质量,教师应该为学生多准备一些具有探究意义的物理实验,让学生在进行物理实验的过程中学会自主学习,通过实验一步步地推出物理定理或物理现象等。这些具有探究性的物理实验不仅可以将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物理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验中,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2.规范演示实验的操作

在学生进行物理实验活动前,教师要认真做好演示实验,规范操作步骤,为学生清楚地展示出物理实验的具体过程。教师的演示实验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最佳时间,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教师的具体操作流程,科学地分析材料,能帮助学生透过物理现象探索到事物的本质,培养学生的智力发展和创新能力。

3.深入挖掘物理实验原理

教师在进行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要想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需要让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原理进行深入的挖掘和探索。(1)教师要让学生明确该实验的原理,鼓励学生大胆思考;(2)教师要让学生熟练掌握物理实验器材和物理实验仪器的操作方法,像如何使用游标卡尺、打点计时器、滑动变阻器、电流表和电压表等。例如,在学习“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这节课时,教师通过演示导体切割磁感线,导体和磁体发生了相对运动,使闭合电路的磁场发生了变化,学生从这个实验现象可以推出: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变化得越快,感应电流和感应电动势就越大。学生在得出这个结论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推出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即“电路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跟穿过这一电路的磁通量的变化率成正比”。

4.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篇8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实施小组;合作学习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每年的物理中考测试中物理实验的考查比重越来越大,课堂物理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它既可以不断提高高中物理教学水平,又能不断促进学生对相关物理知识的学习,促进学生科学素质的发展。现阶段我国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水平不高,主要原因在于教学模式不合理。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水平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选择这一课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首先对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重要意义进行分析,其次,结合现阶段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最后,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希望能不断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水平。

一、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重要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物理实验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物理实验教学具有深远的意义,主要内容如下。

1.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物理知识的学习是一件较为枯燥的事情,学生常常会感到无聊,进而无法专心地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从而降低物理学习效率。然而,通过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就可以改变这一现象。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具有趣味性,可以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而促进学生牢固地掌握相关物理知识。

2.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学生可以直观地观察某些实验现象,

从而将抽象的物理知识转化为直观、形象的实验过程,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通过小组合作进行试验操作,学生可以加强动手能力,进而增强科学素质。

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发现,小组合作学习实施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这严重影响着物理实验教学水平的提高。本章节结合现阶段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主要内容如下。

1.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理解偏差

部分初中物理老师将小组合作学习的概念简单地理解为小组讨论,因此,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老师让小组成员之间进行讨论的现象,但是部分学生趁此机会进行聊天或是进行其他的一些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初衷。除此之外,由于学生的意见不统一,老师也无法对问题的答案进行总结,这直接导致教学效率下降。

2.缺乏有效的监控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由于教学内容的特殊性,教师一般会采取两种教学方式,一是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在一旁等待,等到小组合作学习结束之后,便抽取相应的小组回答问题;二是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到各个小组进行指导,但是,由于教师不能了解各个小组的学习进程,从而导致教师的主导作用无法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缺乏有效的

监控。

三、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为了进一步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水平,本章节结合现阶段实验教学过程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提出以下建议。

1.科学分组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为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我们必须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我们可以从学生的成绩、性格以及能力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考查,小组成员之间应该具有互补性,尽量缩小小组成员之间的差距,让学生处于同一起跑线上。通过科学分组,我们可以促进所有学生都进行物理实验学习,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加强教学设备投入

为了更好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我们还应该加大对物理实验设备的投入,例如,在小组成员做电压电阻实验时,我们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实验器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原理,进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加强小组成员的合作

在小组成员进行实验操作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一部分学生能够较快地完成实验,但是有一部分学生不知道如何进行操作,同时又羞于开口询问,这些学生对相关知识无法进行理解。例如在做平面镜成像实验时,有些学生就不知如何操作,这时我们就应该加强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让学生对这一知识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通过上文的深入分析,我们发现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不断提高学生对物理实验学习的兴趣,同时它还能促进物理实验教学水平的提高。本文结合现阶段实验教学过程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提出以上建议,希望能解决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

问题。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初中物理 实验教学 方法 创新思考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6.198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创新是符合新课标改革与发展的根本要求是,也是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体现。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的主要目的在于发挥实验的积极作用,对相关的物理理论中所提及的物理现象和形态进行展示,从而更加准确地总结出相关规律。这种科学的教学方法很好地实现了抽象转化为具体的过程,是进行启发式教育的重要形式。通过开展有效的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物理知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等。本文结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总结了相关的教学经验,重点探究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创新的思路,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实验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实验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实践来看,实验教学可以让学生获取更加直观的经验和感受,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其中的物理知识和相关规律,为进一步地深化学习奠定了基础。另外,实验教学还为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这使得学生的学习模式得以转变,学生逐渐成为了自主探究的主体。在进行多样化的物理实验中,学生能够通过观察物理实验的现象来理解其中的理论知识,这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且为学生的知识运用提供了平台。同时,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都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得到了锻炼,其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也得到了培养。

学生是教学的首要主体,这是开展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所必须遵循的原则,因此,教师要树立创新意识,积极主动地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成为教学的引导者,构建新的高效科学的教学模式。随着教学模式的改进和优化,教学活动将会更加富有活力和趣味性,也就必然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不仅如此,学生通过参与物理实验教学,其动手能力也会得到增强,这有利于强化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创新思路

(一)探索式实验的教学方法

从我国的教育发展历程来看,传统教学思想与教学方法长期限制着教学的创新与发展,并且已经形成了教师掌控教学的模式,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另外,由于学生的被动学习,其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难以得到有效的发展,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角度出发,主动探索和独立思考是学生学习所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因此,针对学生群体的心理特征和学习特点,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来转化教学方式,主动地引进实验课教学方式,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提供良好的平台,进而使得学生转变为主动学习者,促进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有效的发挥。例如,在讲解“阿基米德原理”教学时,要结合研究浮力大小的关联因素时,教师应该设置相应的思考问题,要求学生对浮力的相关因素进行思考,并且通过分组合作的形式来开展相应的实验教学,依靠实验的开展来验证猜想。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而且还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拓展实验的种类和范围

从初中物理教学的现状出发,物理知识的讲解并非要完全依靠教材,尤其是物理实验方面,不仅如此,教材内容本身并不能够完全覆盖所有的知识面,在某些物理实验内容上都存在缺失。所以,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需要,适当地拓展实验的种类和范围,丰富物理实验教学的多样性,构建起相对完全的物理教学体系,这有利于学生的知识视野的开拓,也能够帮助学生获取更多的物理知识。

因此,在选择教材以外的物理实验时,教师要遵循趣味性和科学性的原则,尽可能地选择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实验内容。同时,教师要主动收集相关的器材和教学资源,进行物理实验教学的研究和开发,亩保障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另外,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动手能力,选择操作可行性较高和操作难度较低的实验,从而确保实验教学的拓展能够达成目标。

(三)增强实验教学的自主性

在开展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过程中,要认识到学生的内在潜力,通过积极的引导和启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和实践,从而使得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观察和理解物理现象,这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性。在具体的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扮演引导者的角色,根据实验开展的进程给予恰当的启发和指导。同时,要保障学生的自由操作空间和独立思考,让学生能够充分地进行实验操作,从而更加直接地体会到物理知识的趣味性。通过成功的物理实验操作,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能够得以培养。因此,教师在开展物理实验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引导和启发,帮助学生实现各方面能力的成长。

(四)强化创新思维的培养

初中物理教师应该充分地把握初中生的学习特点,并结合教学实践的情况,遵循教学目标的要求,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措施,从多方面提升学生的物理综合素质,尤其是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其个人成长与长期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创新活动的重要支撑。因此,在开展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创设相应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训练,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启发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思考和探索,切实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同时,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创新的空间,积极鼓励学生进行想象和表达,尤其是针对物理现象的思考和理解,要能够根据多样化的物理现象来认识理论知识。强化学生的创新性思维的培养,这是开发学生的创造力的重要条件,也是学生进行思考与探究的动力。所以,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角度出发,教师要采取多样化的手段来引导学生开展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模式,提升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篇10

关键词:初中物理 教育教学 实验教学 兴趣 创新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8-0156-01

新时期,对于初中阶段的物理教学,我们重视实验课的设计和开展。实验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情感,提高学生掌握物理现象的能力。其实物理实验使得认识主体与客体发生相互作用,使得认识主体得以认识客体。我想每一名物理教师都在试问,实验是重要,但我们该怎样去开展、利用好它来教学呢?作为一名初中物理教育工作者,经过多年的教学,以及参阅大量的文献,笔者对于新时期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开展有着深刻的理解,在此表述,供同仁参考指正。

1 重视情境的构建,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当前物理教学的关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时期,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讲,培养兴趣是提高学习能力的关键。我们知道初中物理知识是需要融入情境中,才易于被理解和掌握,恰当的情境在引入新课时可以制造悬念,激发好奇心。刺激学生的兴奋点,从而达到引人人胜的效果,实验前提出问题也要用到恰当的情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有选择性的将生活中的相关物理现象搬到课堂上来,将―个个生动有趣的实验呈现给学生们看,吸引他们的眼球,让他们在上课的第一分钟就进入角色,最大程度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激发他们一探到底的学习兴趣。在进行物理课教学时候,我们可以通过一个个精心设计的实验,安排在合适的时候呈现出来,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的气氛,激发他们为解开心中的谜底的求知欲望,使整个教学过程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合理情境的构建,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提高物理实验教学的意义,从而真正的提高教学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潜能。

2 明确物理实验教学的意义,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创新能力

目前的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是民族之魂,唯有创新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而初中阶段的物理教学,其学科优势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如果授课到位还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说道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在此我不得不谈物理实验教学。我们可以积极改进实验步骤。创新探索性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将证明类实验改称为探索性试验、将课堂上的演示实验演变为边实验边讲解、将习题实验演变为亲手操作的实验等,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尝试设计、操作,从而使学生在开动脑筋的同时,将物理知识以及物理规律充分地应用到对物理实验的探索中,充分发挥物理实验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在实验中设立情境教学,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创新教师在课堂上演示实验时,可以给学生设立一个良好的情境问题,例如为什么要这样进行实验,怎样设计实验步骤,实验原理是什么等,通过教师有目的地设立问题,创设一种良好的挖掘情境,让学生在探索答案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的兴趣,并通过对问题思考及对答案的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课外多开展实践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物理的课外实验。题材是很广泛的,可以做实验的材料也是多种多样的,而在课外让学生自己或者同学间一起进行实验,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并使学生的创造力在其中得到有效的锻炼。在课外实验活动中,尤其是学生感受到自己设计和准备实验的乐趣和对创新型思维的锻炼,是课堂实验所不具备的。与此同时,学生还可以将实验结果拿到课堂上与教师及同学进行交流讨论,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热情。物理实验教学的优势显而易见,新时期,初中物理教育重在实验教学,教师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并提高自身的能力,加大对于实验教学的投入,提高实验教学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