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采购管理方案范文

时间:2023-08-03 17:30: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公司采购管理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公司采购管理方案

篇1

关键词:财务公司 案件防控 措施

一、财务公司构建案件防控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在我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常态”背景下,金融业案件形势依然严峻,不确定因素增多,流动性风险隐患等因素导致案件风险有抬头趋势。财务公司作为企业集团内的金融机构,是集团案防管理的重要关口。规范经营、建立健全案件防控体系,是财务公司全面风险管理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确保集团公司整体资金安全的重要保障。

二、财务公司案件防控管理体系的特点

财务公司案防管理体系具有全覆盖、全流程的特点。财务公司案防管理中所称的案件,指公司员工独立实施或参与的,或公司外部人员实施的,侵犯财务公司或客户资金或其他财产权益的,涉嫌触犯法律,按规定应当移送相关机构的案件。

三、财务公司构建案件防控管理体系的具体措施

(一)构建案件防控的组织体系

财务公司应建立与风险管理、资产规模和业务复杂程度相适应的案防组织体系,明确各层级的职责分工。

成立案防工作领导小组,由董事长作为案件风险防范第一责任人担任小组组长、高级管理层(总经理任副组长)作为小组成员。案防工作领导小组为公司案防工作的领导和决策机构,负责案防工作的统一部署和管理。

董事会下设风险控制委员会,独立于经营层,根据董事会授权组织指导案防工作。

风险总监作为经营层成员,同时也是案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负责定期审查、检查和监督执行案防政策、制度和操作规程;掌握公司案防工作总体状况;建立与各业务条线的协调配合机制,形成权责明确、报告路线清晰、运行有序的案防工作机制;向案防工作领导小组和向风险控制委员会报告工作。

风险管理部是落实案防工作领导小组决策的日常机构,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和协调,定期组织案防工作相关培训。

(二)构建案件防控的内部控制体系

内部控制体系在梳理公司各项流程,明确流程内容、控制目标、主要风险、关键控制点、控制措施、关联的管理标准及文件、责任部门等基础上,形成了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的控制矩阵,贯穿于业务和管理活动的全过程,同时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

财务公司在建立内控体系后,根据业务发展、监管政策调整、风险管理提升需要等,应每年对内控体系进行自我评价、修订和更新,保证内控体系的适用性,确保管理流程和业务流程的全覆盖。

这种建立在对风险充分识别基础上的内控体系,通过其有效运行,大大降低了案件发生的可能性,在制度框架设计层面给案防管理打下了良好基础。

(三)构建案件防控的风险管理体系

1、准确的风险识别

财务公司在制订风险识别与评估计划时,要充分考虑案防管理的需要,无论公司层面风险识别或部门层面风险识别均需加入案防管理因素。风险识别过程中,重点关注风险诱因、风险性质、后果、风险识别的方法及效果。

2、可行的风险防控措施

财务公司应建立系列措施,防范案件事故发生。例如:以“总量控制、分类管理”为基本原则,缓释平台贷款风险;防范产能过剩风险,重点关注授信企业的发展前景及所处行业周期,适时调整授信规模;紧盯流动性风险,提高资金来源稳定性,合理控制流动性比例及资产负债期限错配程度;谨防信息科技风险,加强科技外包的控制活动检查和风险评估;按照设定的风险指标监测频率持续跟踪风险指标数据,每月在全员范围公示。

3、定期的风险排查

案件风险排查包括全面排查、专项排查和日常排查。财务公司应结合自身业务特点、风险状况和案防形势以及监管要求,以季度为频率,组织开展以信贷、票据、跨业合作和员工异常行为等为重点的案件风险专项排查工作,对排查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持续跟踪整改进度。

(四)构建案件防控的信息共享体系

1、非现场监管中的案防信息统计

根据案防内外部形势变化,以及监管要求,财务公司需适时修改、调整案防统计制度,完善、细化相关统计指标,完善案防非现场监管(1104系统)信息统计分析和通报工作,及时在规定范围内共享。

2、案情分析与通报

财务公司应建立和完善案件风险信息台账,及时在系统中登记案件风险信息、汇总和统计信息。定期分析金融行业相关案发形势,深入剖析重大案件和典型案例,研究作案手段,查找公司存在的薄弱环节,及时总结案发特点,研究趋势,提高案件风险识别、监测、分析能力,定期开展案情通报、进行风险提示,防止同类案件多次发生。

3、建设风险信息交流平台

财务公司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加强建设监管机构与银行业金融机构之间风险信息交流平台,及时收集、登记各类风险信息,掌握风险动态,为防范案件发生提前采取预防措施。

(五)构建案件防控的问责机制

财务公司要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机制,发挥违规惩戒的警示作用,防控案件的发生,并将问责机制纳入制度体系予以规范。问责机制以客观、公正为原则,以事实为依据,以国家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企业内部规定或岗位职责等规定为责任认定的基本标准。

细化风险责任,明确各类责任的认定依据。做到责权明确,处理的尺度应当与责任人的行为性质和其应承担的职责相适应;处理与教育相结合;有可能与造成财务公司经济损失或其他严重后果相关的人员不得担任调查组成员等回避机制。

(六)构建案件防控的培训、考核机制

篇2

(1)概念的重新定义

信息化条件下,采购管理的基本概念应重新梳理,例如:采购的内容和范围、采购计划、集中采购与分散采购、采购方式、供应商、组织机构、工作岗位等,必须有明细的界定。

(2)建立物资分类和编码体系

物资分类和编码是采购的内容的具体呈现,与工程公司的业务内容密切相关,是连接设计与采购的桥梁。越早制定科学合理的物资分类和编码体系,越有利于信息系统的应用。

(3)建立文件编码规则

以项目文档管理为线索,定义采购过程文件的编码规则,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数据的关联与检索,极大地方便采购全过程信息集成,快速形成可供决策的信息流。E工程公司借助良好的工程项目文档编码系统,快速实现了OA采购信息综合查询与统计分析,在系统升级的过程中,降低了数据转化的难度。此外,供应商档案数据项、紧急或特殊情况下的备用方案等前期准备均是重要的采购信息化平台顺利推广的基础。总之,管理基础准备工作应在信息化建设的调研阶段抓紧落实,主动将管理需求按照规范化管理的要求进行改造。

2.创新管理工具

(1)主要平台工具的对比

目前,市场上流行的主要采购信息化管理工具有三种:OA系统、采购电子商务平台和ERP。复杂的系统可以集成简单的系统,系统之间也可以有数据接口。

(2)E工程公司的平台建设路径

依靠自身的人才优势,E工程公司最初的信息化建设就是依靠自主开发,实现了供应商管理和合同管理的信息化。随着采购管理需求的增长,继而引入OA办公系统,结合自身力量和第三方软件公司,实现了主要采购作业网上审批,打通了从供应商选择到合同签订的整个采购流程。近两年,E工程公司有机会应用到先进的采购电子商务平台,进一步实现与外部供应商的在线互动,极大地提高了采购信息化水平,业务数据规模大幅提升。下一步,将要走ERP与采购电子商务平台结合的道路。E工程公司将信息技术的最新成果与企业管理实际结合,走出了一条持续发展之路,企业核心竞争力稳步提升。

(3)培养自己的信息技术开发团队

企业发展最根本的依靠是人才,而最靠得住的是自己人。因此,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打造一支自己的信息技术开发团队,既能将管理需求与信息技术高效结合,又能节约后期维护成本。

(4)发挥后发优势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后来者不一定落后,反而具备后发优势。新技术总会兼容并超越老技术,管理理念变革、互联网思维、年青一代走上工作岗位、法治社会对规则的敬畏等社会变化催生了信息化改造传统业务领域的原动力。采购管理作为对规范性、透明性需求极高的传统业务领域,必然处于信息化的前沿阵地,也是企业快速提升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3.再造业务流程

物料需求计划的确定必须执行严格的审核程序,计划变更也需要审批。系统会自动拒绝执行没有经过规范化审批的采购需求。通过规范化管理提高需求计划及时性和准确性。系统不允许未经过认证的供应商进入拟参加报价的供应商名单。确定采购方案后,具体的采购实施过程公开透明,具有权限的人员可以随时查看。经办采购业务的采购员,在采购什么物料、采购数量和金额上都有权限规定。系统会按照流程设定的要求执行逐级审批程序,每一级审批权限又都有严格和明确的规定。合同的进度和质量信息嵌入相应的流程节点,形成全流程的信息链。付款处理和供应商考核评价是基于上述采购流程的二次开发功能,依靠数据集成,满足更高层次的采购管理需求。采购业务流程不是绝对一成不变的,只要设置合理,是允许增减删补的,但是一旦做完调整,又是规范的。工程公司普遍面临采购变更管理的难题。目前,国内多数工程公司对严格的流程管理不适应,反而在市场竞争的重压下,希望采取更弹性、变通的管理方式。根据我们的经验,规范化管理是最终目标,但是具体国情也必须充分考虑。解决采购变更管理的出路只能是实施精细化管理,通过数据分析,区分稳定和不稳定的采购需求,设计更细致的流程和管理措施。同时,要将采购管理重心向需求管理、设计管理前移,通过上游工作质量的提高,减少后续采购工作的不确定性。另外,对于来自业主方的需求变化,应给予充分的尊重。

4.集成信息数据

采购信息化建设的最终落脚点是信息数据的集成,按照采购管理需求进行数据的排列组合、统计分析、筛选过滤、重复利用等增值处理,实现数据的滚动增值,充分挖掘采购信息的管理价值,最终服务于管理提升和公司决策。信息集成的理念要贯穿采购信息化系统开发的全过程,初期应提出主要信息集成目标值,过程中要最大化数据源,上线后应深入进行数据挖掘,实现数据价值最大化。按照岗位角色进行定制化的采购信息集成,每一个人在自己的数据权限范围内工作,不同岗位、不同部门之间可以实时协同作业,信息共享。

5.引导人的发展

采购信息化系统建设与采购业务人员的职业发展不能脱节,平台仅仅是一个管理工具,最终还要依靠人的创造性和能动性,因此,必须规划好员工的转型和培养方案。首先,充分利用年轻人的优势,加强培训和引导,迅速提升年轻人的信息化业务技能,树立成功典型。其次,客观面对部分人员对新的管理模式的不适应和不理解。这里的原因比较复杂,例如:有些人的工作可能被平台替代,新技能尚未掌握,存在危机感;曾经的业务骨干需要重新面临竞争,有被超越的可能;部分管理人员思路转变不及时,旧的工作方式和方法不太奏效;国有企业固有的惰性模式与信息化的快节奏不匹配等等。任何管理变革都不会轻轻松松,更不会一帆风顺。国有企业的改革更是如此。好在我们整个国家正处在转型发展的关键期,积累了大量的改革经验和应对措施。在采购管理业务领域,要重点用好这几类人:对信息数据敏感,思路灵活的人;专业技能过硬,职业道德高尚的人;管理经验丰富,不拘一格的人。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引领他们正确转型。信息化管理是一个竞争性的管理机制,优劣等级全凭数据说话,总会存在一部分人被淘汰的情况,这是企业竞争力提升的必经之路。

6.结语

篇3

关键词:烟草工业精益采购采购计划管理现状方案优化

一、背景概述

2013年,国家局出台了《烟草企业采购管理规定》,对烟草行业的采购行为从采购范畴到采购计划,从采购实施到采购全过程监管,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2014年,是烟草行业全面推行精益管理的开局之年,精益管理已成为行业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要之行,成为企业能否实现转型升级的关键之举,其中,也对作为精益管理的重要一环——精益采购,提出了更为明确的方向:烟草企业应以质量、价格、技术和服务为依据,以降低采购成本、提高采购效率为切入点,建立健全物资采购保障体系,实施科学决策和有效控制,着力推进精准预测、精准采购与精准供应。因此,精准预测采购需求,科学合理编制采购计划,是企业开展采购工作流程的第一步,也是确保企业实现精益采购的关键一步。

二、福建中烟采购计划及实施的整体情况分析

1.采购计划管理组织运作模式。经过近年的实践与摸索,公司已基本建立省公司董事会审议批准省公司本级及所属企业宏观战略及计划、省公司管委会审定省公司本级及所属企业具体制度和实施方案、各级企业管办和其他业务部门负责落实细化的三级管理体制;建立以《管理委员会工作规则》及其《实施细则》为流程核心,以《采购管理程序》为流程依据,以信息系统为流程载体的三大管控体系,确保了全省采购工作的有效运行。2.采购计划管理与过程管控。在计划管理方面,采购办要求各单位要严格按照年度采购计划及其实施方案确定的采购项目、采购方式、采购金额实施采购计划。在计划执行过程中,对确实因为生产经营需要调整的项目,采购办及时组织调研,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分析评审,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申报、审批。在过程管控方面,采购办以全国烟草行业贯彻落实《烟草企业采购管理规定》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为指导,严格执行行业、企业采购管理制度,加强对项目实施环节关键节点的控制,重点做好招标文件评审、拦标价格设置、评标办法、评标标准、定标原则、评标过程管理以及档案管理等工作。充分利用采购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按照采购管理制度,加强对项目实施环节关键节点的控制,严格把关,严格落实“上一个环节没有通过不得进入下一个环节”的工作要求,不断强化程序的硬约束作用,确保董事会和管委会会议各项决议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无偏差、不走样。

三、采购计划管理中的差距

1.采购计划与投资计划的衔接有待进一步加强。对于卷烟工业企业的发展而言,技术改造起着相当关键的推动作用。以福建卷烟工业系统为例,十年来,公司投资项目量多面广,投资量大,先后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和信息化投资近百亿元,技术装备、基础设施、科技研发和信息化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因此,投资计划中的采购项目是公司年度采购计划中十分重要的部分。

1.1采购计划与投资计划编制范围不同。根据《烟草行业采购管理规定》要求,采购计划编制的范围为以合同方式取得的物资、工程(含信息化项目)和服务的所有采购项目,由各级公司的采购办进行编制汇总;投资计划编制的范围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整体改造、局部技改、生产设施、工艺设备、辅助生产设施、公用动力设施、科学教育设施、后勤保障设施、烟叶仓储设施等)、信息化投资项目、多元化投资项目,不含建筑物的维护加固、设备的大修理等维护性工程及工器具、车辆、办公家具、计算机软硬件购置项目,由各级公司的投资管理部门进行编制汇总。

1.2采购计划与投资计划管理流程不同。投资项目管理流程为:投资项目按照行业投资项目管理要求实行计划管理,各级公司在每年9月份启动投资计划编制工作,省公司的生产制造中心、信息中心于10月份对新增项目中与生产相关的项目、信息化项目进行职能评审,投资管理处11月初汇总、初审各单位提交的年度投资计划,经总经理办公会、管委会、董事会审议后于12月上报国家局。国家局于次年2-3月份下达投资计划,投资管理处根据国家局下达的投资计划及时进行投资计划分解,经总经理办公会、管委会审议、董事会审批后下发投资计划。采购计划管理流程为:省公司于每年12月下发采购计划编制通知,各单位根据下一年度生产经营目标于次年1月份报送采购计划,采购办汇总、初审全省采购计划,并由财务、审计、法规、监察等职能部门进行集中评审后,经管委会审议、董事会审批后下发采购计划通知,全省采购计划方可生效实施。

1.3采购计划与投资计划信息传递相对滞后。由于全省的投资与采购计划,在计划的编制起点、审批的权限、编制的范围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同时基层企业投资管理部门与采购管理部门间对投资计划调整的沟通相对滞后,信息化平台尚未实现两个系统的关联,使得投资计划与采购计划目前无法实现实时的对接,无法在第一时间将审批后投资计划的调整情况及时传递到采购计划编制部门进行更新分解。

2.尚未建立采购计划进度跟踪与采购计划执行情况考评体系。采购绩效评估是指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全面反映和评估采购政策功能目标和经济有效性目标实现程序的过程。我司采购计划实行按年度编制,分月实施的原则;在年度中期可对采购计划进行半年调整,对下半年度拟新增、采购金额拟变更、采购方式拟变更及拟取消的项目在总计划盘子中进行相应调整。虽然在采购实施方案的审定中对采购进度安排一并进行了评审,但对是否完成及是否按进度完成并未考核,尚未建立一套符合公司特性的采购计划进度跟踪与执行情况的考评体系,缺乏对项目实施过程中时间上的约束及奖惩激励措施。某些项目,尤其是货物及服务类项目,部分子公司或承办部门在项目实施中存在时间上的松散性和随意性,导致某一月份采购项目扎堆实施,某一月份采购项目零实施,或者到了年末才决定不予实施或结转至下年度实施,进度计划形同虚设,给采购办工作人员组织采购带来了不便,也为全省精益采购目标的实现和绩效的提升带来的阻碍。

3.采购计划管理信息化仍存在可提升空间。

3.1尚未建立采购绩效评估模块。对于采购计划执行环节的评估,最直接的标准便是采购计划执行的进度。目前省公司的采购管理信息化平台尚未建立绩效评估模块,未能直观、客观的来衡量各采购部门的采购目标是否达成,缺乏对子公司采购计划执行情况的实时比较与观测。

3.2尚未建立采购计划趋势预测模块。采购预测是指企业在商品采购市场上调查取得的资料的基础上,经过分析研究,并运用科学的方法来测算未来一定时期内商品或服务市场的供求及其变化趋势,从而为采购决策和制定采购计划提供科学的依据。通过信息化手段预测采购需求在公司的采购管理中尚属空白,若能借助信息化平台,对以往的采购信息进行整合,结合企业发展战略,发现市场供求变化和规律,对各子公司、各类采购的项目的需求趋势预测做到心中有数,将有助于提高采购计划编制的准确性,确保全省采购策略制定的合理性,从而提高采购计划编制精度,降低采购风险。

四、烟草工业企业采购计划管理的优化策略与方案

1.通过专案调整,实现采购计划与投资计划的有效对接。目前我司采购计划实行按年度编制,分月实施的原则,除个别零星应急调整的项目外,均在年度中期对全省的采购计划进行一次全盘的批量计划调整。在采购计划半年调整的现有模式上,针对投资计划下达后所带来的采购计划的增减情况,可在每年的11月份将由各级公司的投资、采购部门将投资与采购计划先行对接,于次年2-3月份投资计划下达后及时进行一次采购计划的专案调整。由各级公司的投资管理部门与采购部门共同牵头,加强沟通,密切配合,对采购年度计划中涉及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及信息化投资项目的项目数,项目金额,调整理由等进行对接与核实,由下至上汇总,由省公司采购办向公司董事会统一申报专案调整计划;由各级公司采购部门及时在系统中进行分解、录入与维护,加快企业内部信息流的高效流动,以此实现投资计划与采购计划的无缝对接。

2.通过绩效评估,建立采购计划考评体系。

2.1对采购计划考核标准进行界定。将采购计划执行率纳入各部门绩效考核指标,合理设置审批环节。明确各节点业务办理和审批所需耗用的时间,测算出五种采购方式的采购项目从启动实施采购计划直至完成采购所有流程所需耗用的时间,以此作为采购计划进度考评的依据,促进各承办、职能部门提高工作效率。经公司董事会审定的采购项目执行计划,应于当年全部完成。对于招标采购项目执行情况以招标公告送为项目完成节点;对于招标以外的其他采购项目以商务文件发送至谈判对象为项目完成节点;对于已经完成招标所有程序但招标失败或流标的项目,视同完成。

2.2对采购计划进行进度分解。省公司各部门及各子公司要严格按照制定的采购进度计划完成采购的各环节工作,如无法按进度计划完成的需向采购办提交书面说明进行进度调整。在编制采购计划时应注意:根据采购物资、工程或服务的规模和数量,具体的技术规范与规格,使用性能要求,对每批货物、服务或工程从准备到交货或结算需要多长时间做出安排。

2.3将采购计划执行率纳入年度绩效考核。对于没有按照年度采购计划完成计划实施也未进行进度调整的子公司或省公司相关部门(政策性因素或不可抗力因素除外),可由省公司采购办通知企业管理处,企业管理部根据实际情况对责任部门绩效进行考评。

3.通过优化信息化平台,提高工作效率和改善作业流程。

3.1实现与投资系统的及时对接。每年在国家局下达投资计划后,由省公司严格按照国家局下达的年度投资计划和拟建项目自主审批权限额度进行明细分解后,各级公司投资部门便可同时在投资管理信息系统中进行录入维护,形成本年度准确的投资计划。通过采购管理信息系统与投资管理信息系统的对接与关联,由项目实施部门在采购信息系统的计划管理模块上直接对数据进行更新,实现针对投资计划变更带来的采购计划变更的线上专案调整。

3.2实现绩效考评。采购绩效指标体系包括采购计划完成及时率、采购周期、采购从启动实施采购计划直至完成采购所有流程所需耗用的时间等。通过上述数据在系统中的体现,建立子公司或部门的绩效评估体系,与采购实施过程关联,在系统中动态、持续的进行评价,正确及时反馈考评结果。

3.3实现采购需求趋势预测。采购计划是对未来计划期内采购管理活动所做的预见性的安排和部署,以确定从组织外部采购哪些产品和服务,以最好的满足企业内部的需求,而采购量与采购计划金额提供的是代表采购支出情况的数字预报。为了使这些预测的数据体现出最大价值,采购管理系统中应当建立一个趋势预测模块,建立采购需求趋势模型。以系统中存储的现有历史数据资料为基础,通过指数平滑法等定量的分析方法进行横向与纵向的对比,结合卷烟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及宣传促销计划,反映采购需求,市场行情的变化,形成采购计划编制的初步依据,为企业的采购决策提供支持。

五、结语

采购计划是在企业的战略目标框架之内提出的,应服务服从于企业的生产经营需要,只有趋于精准、科学、合理的采购预测与采购计划编制,才能从源头上推进采购实施的规范与高效,为实施精准采购、精准供应提供最基本的依据,杜绝采购中的各种资源的浪费,从而真正实现精益采购。

参考文献:

[1]孙丽.采购管理实操手册.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2.

[2]梁雪贤等.现代采购管理实务.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3]孙佩红,唐磊等.企业采购控制精细化管理全案.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

[4]李育蔚.采购人员标准化工作手册.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

[5]成毅.工厂采购精细化管理手册.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

[6]程淑丽.采购部业务关键点控制手册.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

篇4

1.采购计划管理组织运作模式。

经过近年的实践与摸索,公司已基本建立省公司董事会审议批准省公司本级及所属企业宏观战略及计划、省公司管委会审定省公司本级及所属企业具体制度和实施方案、各级企业管办和其他业务部门负责落实细化的三级管理体制;建立以《管理委员会工作规则》及其《实施细则》为流程核心,以《采购管理程序》为流程依据,以信息系统为流程载体的三大管控体系,确保了全省采购工作的有效运行。

2.采购计划管理与过程管控。

在计划管理方面,采购办要求各单位要严格按照年度采购计划及其实施方案确定的采购项目、采购方式、采购金额实施采购计划。在计划执行过程中,对确实因为生产经营需要调整的项目,采购办及时组织调研,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分析评审,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申报、审批。在过程管控方面,采购办以全国烟草行业贯彻落实《烟草企业采购管理规定》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为指导,严格执行行业、企业采购管理制度,加强对项目实施环节关键节点的控制,重点做好招标文件评审、拦标价格设置、评标办法、评标标准、定标原则、评标过程管理以及档案管理等工作。充分利用采购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按照采购管理制度,加强对项目实施环节关键节点的控制,严格把关,严格落实“上一个环节没有通过不得进入下一个环节”的工作要求,不断强化程序的硬约束作用,确保董事会和管委会会议各项决议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无偏差、不走样。

二、采购计划管理中的差距

1.采购计划与投资计划的衔接有待进一步加强。

对于卷烟工业企业的发展而言,技术改造起着相当关键的推动作用。以福建卷烟工业系统为例,十年来,公司投资项目量多面广,投资量大,先后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和信息化投资近百亿元,技术装备、基础设施、科技研发和信息化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因此,投资计划中的采购项目是公司年度采购计划中十分重要的部分。

1.1采购计划与投资计划编制范围不同。

根据《烟草行业采购管理规定》要求,采购计划编制的范围为以合同方式取得的物资、工程(含信息化项目)和服务的所有采购项目,由各级公司的采购办进行编制汇总;投资计划编制的范围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整体改造、局部技改、生产设施、工艺设备、辅助生产设施、公用动力设施、科学教育设施、后勤保障设施、烟叶仓储设施等)、信息化投资项目、多元化投资项目,不含建筑物的维护加固、设备的大修理等维护性工程及工器具、车辆、办公家具、计算机软硬件购置项目,由各级公司的投资管理部门进行编制汇总。

1.2采购计划与投资计划管理流程不同。

投资项目管理流程为:投资项目按照行业投资项目管理要求实行计划管理,各级公司在每年9月份启动投资计划编制工作,省公司的生产制造中心、信息中心于10月份对新增项目中与生产相关的项目、信息化项目进行职能评审,投资管理处11月初汇总、初审各单位提交的年度投资计划,经总经理办公会、管委会、董事会审议后于12月上报国家局。国家局于次年2-3月份下达投资计划,投资管理处根据国家局下达的投资计划及时进行投资计划分解,经总经理办公会、管委会审议、董事会审批后下发投资计划。采购计划管理流程为:省公司于每年12月下发采购计划编制通知,各单位根据下一年度生产经营目标于次年1月份报送采购计划,采购办汇总、初审全省采购计划,并由财务、审计、法规、监察等职能部门进行集中评审后,经管委会审议、董事会审批后下发采购计划通知,全省采购计划方可生效实施。

1.3采购计划与投资计划信息传递相对滞后。

由于全省的投资与采购计划,在计划的编制起点、审批的权限、编制的范围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同时基层企业投资管理部门与采购管理部门间对投资计划调整的沟通相对滞后,信息化平台尚未实现两个系统的关联,使得投资计划与采购计划目前无法实现实时的对接,无法在第一时间将审批后投资计划的调整情况及时传递到采购计划编制部门进行更新分解。

2.尚未建立采购计划进度跟踪与采购计划执行情况考评体系。

采购绩效评估是指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全面反映和评估采购政策功能目标和经济有效性目标实现程序的过程。我司采购计划实行按年度编制,分月实施的原则;在年度中期可对采购计划进行半年调整,对下半年度拟新增、采购金额拟变更、采购方式拟变更及拟取消的项目在总计划盘子中进行相应调整。虽然在采购实施方案的审定中对采购进度安排一并进行了评审,但对是否完成及是否按进度完成并未考核,尚未建立一套符合公司特性的采购计划进度跟踪与执行情况的考评体系,缺乏对项目实施过程中时间上的约束及奖惩激励措施。某些项目,尤其是货物及服务类项目,部分子公司或承办部门在项目实施中存在时间上的松散性和随意性,导致某一月份采购项目扎堆实施,某一月份采购项目零实施,或者到了年末才决定不予实施或结转至下年度实施,进度计划形同虚设,给采购办工作人员组织采购带来了不便,也为全省精益采购目标的实现和绩效的提升带来的阻碍。

3.采购计划管理信息化仍存在可提升空间。

3.1尚未建立采购绩效评估模块。

对于采购计划执行环节的评估,最直接的标准便是采购计划执行的进度。目前省公司的采购管理信息化平台尚未建立绩效评估模块,未能直观、客观的来衡量各采购部门的采购目标是否达成,缺乏对子公司采购计划执行情况的实时比较与观测。

3.2尚未建立采购计划趋势预测模块。

采购预测是指企业在商品采购市场上调查取得的资料的基础上,经过分析研究,并运用科学的方法来测算未来一定时期内商品或服务市场的供求及其变化趋势,从而为采购决策和制定采购计划提供科学的依据。通过信息化手段预测采购需求在公司的采购管理中尚属空白,若能借助信息化平台,对以往的采购信息进行整合,结合企业发展战略,发现市场供求变化和规律,对各子公司、各类采购的项目的需求趋势预测做到心中有数,将有助于提高采购计划编制的准确性,确保全省采购策略制定的合理性,从而提高采购计划编制精度,降低采购风险。

三、烟草工业企业采购计划管理的优化策略与方案

1.通过专案调整,实现采购计划与投资计划的有效对接。

目前我司采购计划实行按年度编制,分月实施的原则,除个别零星应急调整的项目外,均在年度中期对全省的采购计划进行一次全盘的批量计划调整。在采购计划半年调整的现有模式上,针对投资计划下达后所带来的采购计划的增减情况,可在每年的11月份将由各级公司的投资、采购部门将投资与采购计划先行对接,于次年2-3月份投资计划下达后及时进行一次采购计划的专案调整。由各级公司的投资管理部门与采购部门共同牵头,加强沟通,密切配合,对采购年度计划中涉及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及信息化投资项目的项目数,项目金额,调整理由等进行对接与核实,由下至上汇总,由省公司采购办向公司董事会统一申报专案调整计划;由各级公司采购部门及时在系统中进行分解、录入与维护,加快企业内部信息流的高效流动,以此实现投资计划与采购计划的无缝对接。

2.通过绩效评估,建立采购计划考评体系。

2.1对采购计划考核标准进行界定。

将采购计划执行率纳入各部门绩效考核指标,合理设置审批环节。明确各节点业务办理和审批所需耗用的时间,测算出五种采购方式的采购项目从启动实施采购计划直至完成采购所有流程所需耗用的时间,以此作为采购计划进度考评的依据,促进各承办、职能部门提高工作效率。经公司董事会审定的采购项目执行计划,应于当年全部完成。对于招标采购项目执行情况以招标公告送为项目完成节点;对于招标以外的其他采购项目以商务文件发送至谈判对象为项目完成节点;对于已经完成招标所有程序但招标失败或流标的项目,视同完成。

2.2对采购计划进行进度分解。

省公司各部门及各子公司要严格按照制定的采购进度计划完成采购的各环节工作,如无法按进度计划完成的需向采购办提交书面说明进行进度调整。在编制采购计划时应注意:根据采购物资、工程或服务的规模和数量,具体的技术规范与规格,使用性能要求,对每批货物、服务或工程从准备到交货或结算需要多长时间做出安排。

2.3将采购计划执行率纳入年度绩效考核。

对于没有按照年度采购计划完成计划实施也未进行进度调整的子公司或省公司相关部门(政策性因素或不可抗力因素除外),可由省公司采购办通知企业管理处,企业管理部根据实际情况对责任部门绩效进行考评。

3.通过优化信息化平台,提高工作效率和改善作业流程。

3.1实现与投资系统的及时对接。

每年在国家局下达投资计划后,由省公司严格按照国家局下达的年度投资计划和拟建项目自主审批权限额度进行明细分解后,各级公司投资部门便可同时在投资管理信息系统中进行录入维护,形成本年度准确的投资计划。通过采购管理信息系统与投资管理信息系统的对接与关联,由项目实施部门在采购信息系统的计划管理模块上直接对数据进行更新,实现针对投资计划变更带来的采购计划变更的线上专案调整。

3.2实现绩效考评。

采购绩效指标体系包括采购计划完成及时率、采购周期、采购从启动实施采购计划直至完成采购所有流程所需耗用的时间等。通过上述数据在系统中的体现,建立子公司或部门的绩效评估体系,与采购实施过程关联,在系统中动态、持续的进行评价,正确及时反馈考评结果。

3.3实现采购需求趋势预测。

采购计划是对未来计划期内采购管理活动所做的预见性的安排和部署,以确定从组织外部采购哪些产品和服务,以最好的满足企业内部的需求,而采购量与采购计划金额提供的是代表采购支出情况的数字预报。为了使这些预测的数据体现出最大价值,采购管理系统中应当建立一个趋势预测模块,建立采购需求趋势模型。以系统中存储的现有历史数据资料为基础,通过指数平滑法等定量的分析方法进行横向与纵向的对比,结合卷烟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及宣传促销计划,反映采购需求,市场行情的变化,形成采购计划编制的初步依据,为企业的采购决策提供支持。

四、结语

篇5

以燕山大学为例,电子文献资源的语种包括中文和外文两种;所属学科包含经济/管理、法律/政治、材料科学、机械工程、生物科学/生物工程、体育、光学/仪器、化学/化工、环境科学、交通运输、电气/控制/自动化、艺术/传媒、语言/文学、哲学/宗教、数学/物理、信息科学/计算机/电子技术、土木工程/建筑、动力/能源/矿业、图书馆/情报/档案,共19个学科;应用学院包括机械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软件学院、建筑工程与力学学院、车辆与能源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理学院、外国语学院、文法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体育学院,共16个学院;资源类型包括期刊、学位论文、报纸、视频、年鉴、参考工具、电子图书、工具书、专利、会议论文、标准、音频、案例、科技成果、法律法规、事实型数据,共16种;揭示深度包括全文、文摘、题录、目录、事实5种;文献来源分为购买数据库、免费数据库、NSTL提供、国家图书馆提供、自建数据库、试用数据库6类。另一方面,电子文献资源的采购方式和采购年限也并不统一。中文电子文献资源多采用自主谈判的方式进行,外文电子资源分为DRAA组团和自主谈判两种采购方式。采购年份根据学校经费情况以及DRAA联盟采购方案要求分为1年合同、2年合同以及多年合同。电子文献资源类型的多样化、采购方式及采购年限的差异化加大了高校图书馆电子文献资源采购管理工作的难度,对电子文献资源采购工作的规范化、系统化管理成为图书馆建设的重中之重。高校图书馆迫切需要一套基于网络化应用的、可内部共享的、便于使用与维护的电子文献资源采购管理系统,以实现对电子文献资源生命周期全过程的高效管理。

2电子文献资源采购流程的设计

电子文献资源在图书馆的生命周期包括选择评估、提供试用、试用情况评估、沟通谈判、组织购买、使用评估几个阶段。其中,对于参加DRAA联盟组团的外文电子文献资源的采购可以省去沟通谈判环节。在电子文献资源的采购工作中,资源评估是前提工作,谈判购买是核心工作。高校图书馆要对每一个新增电子文献资源进行试用前评估,分析新增资源是否与已有资源重复、是否能对教学科研起到辅助作用以决定是否提供试用;要对每一个试用电子文献资源在试用期内的使用情况进行评估,以决定是否组织购买;要对每一个购买数据库在合同期内的使用情况进行评估,以决定是否续订。对通过评估的电子文献资源,图书馆可以通过参加DRAA联盟组团和自行谈判两种方式开展采购工作。

3系统功能实现

图书馆电子文献资源采购管理系统读入图书馆采购电子文献资源的基本信息、年度采购信息、联系人信息以及集团采购方案信息,可按照年度查询本年度电子文献资源采购完成情况以及下一步工作任务,可按照指定数据库查询该数据库历年采购情况,以明确数据库价格涨幅情况,并对数据库的采购价格进行预测。该系统还具有电子文献资源合同信息扫描件上传的功能,实现电子文献资源采购信息的数据化。另外,系统后台数据储存时指定文件上传的物理路径并对上传电子文献资源信息的命名格式化。该系统操作简便、实用性强、功能齐全,实现电子文献资源购买和相关服务的流程化、规范化、平台化管理,提高电子文献资源采购、信息维护、服务、保存等业务和管理工作的效率。

3.1系统安全登录

系统严格审核执行电子文献资源采购任务的工作人员的角色和权限,根据工作人员角色、权限的可定制功能实现用户分级管理,超级管理员可实现对整个系统的读写操作,一般采购人员只可实现读操作,不可进行写操作。由于图书馆电子文献资源采购管理系统中涉及电子文献资源合同期限以及价格等敏感信息,为了保证系统内容的隐私性,系统对管理员的活跃时间进行限制。如果管理员超过15min未对系统进行任何操作,系统默认管理员已经离开,再次操作时会出现超时提示。

3.2按年度查询采购情况

系统可提供指定年度电子文献资源采购统计信息,包括采购电子文献资源总数、续订电子文献资源总数和新增电子文献资源总数,方便管理人员明确采购的方向。同时在电子文献资源列表中将电子文献资源采购重点信息展示,方便资源查看和对比。系统采用JS控制实现将新增电子文献资源高亮显示,方便管理员查看。

3.3按资源查询采购情况

系统可以实现按照电子文献资源名称查询特定电子文献资源的历年采购情况。在电子文献资源详情页面可显示电子文献资源采购的年度信息、基本信息、联系人信息,并提供电子文献资源的扫描文献下载专区和集团采购方案下载专区。其中,年度信息提供电子文献资源历年合同起止时间、合同价格信息、数据库商以及付款商合同签署时间、发票时间以及冲账时间;基本信息提供电子文献资源的内容、类型、回溯年限、涉及科目、网址等基本信息;联系人信息提供电子文献资源采购联系人的基本信息以及联系方式;扫描文件下载专区提供历年采购合同、回执、发票等纸质文件扫描版下载;集团采购方案下载专区提供历年采购方案扫描版的下载。

超级管理员登录系统后可实现对电子文献资源采购信息的上传提交,分为基本信息提交、年度信息提交、联系方式提交、扫描文件上传、采购方案上传5个子模块。其中,基本信息提交、年度信息提交、联系方式提交是电子文献资源基本信息,对年度采购信息以及联系人信息进行人工录入系统。扫描文件上传、采购方案上传是将电子文献资源的采购纸质文件以及采购方案电子化并上传到指定的物理路径。

3.5后台数据存储

系统通过扫描文件上传页面以及采购方案上传页面上传的电子化文件,按照程序指定的物理路径进行存储。同时,系统的一大特色是对上传电子文献资源信息的格式化命名功能,上传的电子文件在上传至指定文件夹的同时,会自动将文件命名格式化。例如,电子文献资源的采购信息在上传后,文件名称自动格式化命名为“年份【数据库名称】(开始时间—结束时间)文件类别”。通过指定文件上传的物理路径以及对上传电子文献资源信息的格式化命名,后台数据存储更加规范化,电子文献资源采购人员可以清晰地根据文件夹名称以及文件名称快速找到所需要的信息。

4结语

篇6

【关键词】EP项目;汇率风险;进度风险;采购管理

引言

随着EP模式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国的大型项目,国外的大型工程公司进行了EP各项内容的研究,如对EP模式下项目的融资、安全、质量保证等进行研究,有多篇论文在国际会议上已发表。因我国 EP 模式发展不成熟,国际市场上重大项目的管理承包,大部分是由外国公司承揽。中国公司即使承揽了部分设计、施工的分包工作。本文从“汇率”、“进度”、“采购管理”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优化方案以指导我国EP项目在海外的开展。

一. 海外EP模式管理的难点及对策

海外EP项目的实施在汇率、进度、采购等方面都面临诸多挑战。

1.汇率。由于国外项目以外币计价,这决定了项目面临汇率风险。承包商难以控制汇率变化,其损失由承包商直接承担。为规避风险,可与银行签订远期结汇协议,进行锁汇操作。但银行的报价汇率并不是真正的优惠。且项目的收款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并不能每次都可以按合同约定得到进度款,所以也无法按约定与银行交割。从锁汇的操作效果来分析,锁汇的确是有一定作用,但收益有限也不稳定。

应对汇率风险的措施:1)与业主签定EP合同时制定浮动条款:约定当汇率波动超过可承受的风险水平时调整合同价格;同时在签约前要加强对全球局势和宏观经济的分析,在投标阶段考虑汇率风险,计算好风险预备金;EP项目周期长,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关注汇率变化,随时应对减少损失,如与业主协商提前支付工程款、进行锁汇操作; 2)国务院2014年在上海市和广东省内四城市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我国与韩国、阿根廷等多国签订货币互换协议。这些新的政策为我们规避汇率风险提供了新渠道。

2.进度风险。 海外EP项目拖延现象严重,这对项目管理有很多负面影响:资金不能按期收回、成本增加、设备风险增大、罚款等。业主方面,一是施工速度慢,其次是资金紧张。国外的EP项目受到劳工方面的局限,施工依靠当地的力量,在国内1个月的工程,在国外要2-3个月才能干完。承包商方面,不能按时完成设计和交货,业主可能对设备出厂检验时提出异议并要求整改,造成设备交货延期。

拖期是项目不得不面对的难题,可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将工期的起算日和预付款支付时间相结合,为项目赢得时间,尽早安排设计和供货; 2)在项目准备阶段提前找出设计和供货的关键线路,对各关键工作重点控制,发现问题随时处置,加强对项目进度控制;3)对供货商的制造进度和质量进行管理,确保按期交货防止设备出现大的质量和进度问题; 4)在合同中约定当非承包方自身的原因造成拖期超过一定期限(如3个月),业主应支付剩余工程款或分担承包方由于超期而造成的损失;5)针对外国施工单位的经验欠缺,承包方应给予外方指导,尽量减少因经验不足造成的返工和延误。

3.采购管理。工程设备材料占合同的比重大、类别多、技术性强,稍有失误会导致亏损。加强采购管理,对工程建设项目的成功意义重大:1)建立和完善采购管理制度。企业要形成一系列采购管理制度,对采购模式的选用、程序的确定进行明确规定,保证海外项目采购的顺利进行。我国采购模式应当随着国际市场的变化而调整,有利于我国建筑业在国际竞争与合作中的效益提高。当务之急一是加快修改相关的建筑法律法规,使其能够适应海外工程采购模式灵活化的要求,二是要建立项目采购管理的专业化常设机构。2)使采购与相关部门良好对接。项目采购先要由使用部门提出采购计划,审批后由采购部门采购。在全过程各部门要有效协调。在项目的各阶段,采购部门都有相应的职责,如海外EP合同签订之前的投标,采购部门要配合报价部门进行投标报价。弄清工程材料的规格、品牌、数量要求,及时进行市场价格调查,力求向报价部门提供准确信息,给出合理价格。合同签订后,采购部门还应配合采购和供货。因此项目采购必须多部门协调才可最大限度提高采购效益。3)完善供应商评估机制。采购还要综合考虑其他要素,如材料价格的市场浮动、施工计划和方案、进货时间和批量、资金的周转、汇率和利率等。对于这些情况的综合考虑还有对供应商资金和信誉的考察,了解订货合同中的各种限制条款,就可以表现为对供应商的最终选择和评估,最终选择可靠的供货商,总的原则是要尽可能地化解采购风险,降低采购成本和增加项目效益。4)对采购的主要环节进行控制。一般采购工作的基本程序:编制采购计划;接收采购文件;确定供应商;编制询价文件;报价的评审;签订采购合同;催交;采购检验;包装、运输;交接及收尾服务。其中各环节的工作都需要按计划有序进行,某一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到最终的采购质量,因此采购机构要切实加强管理,对关键环节实施有效的控制。

二.结论

海外EP项目管理项目干系人多,项目阶段放行口多变、物流运输方式多样化,移交要求更严格,因此优化EP模式管理意义重大。可一定程度解决项目资金不能按期收回、成本增加、设备风险增大以及罚款的负面影响,通过制定有针对性的计划,来降低EP项目风险,从而优化EP项目管理体系,达到可交付要求。

参考文献:

[1] 徐强. 浅谈境外工程总承包项目的管理和运作――以阿尔及利亚某石油工程EPC项目为例[J]. 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08(05).

[2] 罗振华,谭大璐. 应用物流管理思想改善EPC总承包项目中的采购工作[J]. 建筑经济,2006(02).

[3] 刘靖,黄有亮. EPC总承包项目采购管理中信息沟通问题研究[J]. 建筑管理现代化, 2007,(06).

[4] 黄世红. 谈EPC总承包项目抵免税和资产交付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 商业会计,2006,(12).

[5] 包世洪. 对提高总承包项目设备管理能力的探讨[J]. 建筑机械技术与管理,2007,(06).

[6] 颜世强. 在非洲实施总承包项目的几点体会 [J]. 四川建筑,2008,(03).

[7] 陈志. 并行工程在EPC总承包项目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 天津大学,2008.

[8] 薛锋. 总承包项目风险管理的思考[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09).

[9] 王进友. EPC总承包模式下的项目设计管理研究 [D]. 天津大学,2008.

[10] 杜正海. 总承包模式下工程项目物流运作[J]. 铁道物资科学管理,2005,(05).

篇7

关键词:案例教学;采购管理;物流管理

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之间的竞争程度日趋白热化,为了强化核心竞争力,很多企业选择把物流业务外包,这从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物流行业的兴起。随着产品复杂度和规模的增大,加之企业的跨地区生产、销售环节日益成熟,物流行业面临着巨大的发展压力。为了增强供应链的竞争力,物流业的高速发展势在必行,在推动物流业发展的众多因素中,高素质的复合型物流人才又无疑是物流业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中坚力量。目前,很多高校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该专业应用性强,更新速度快,且要求学生能够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采购管理、物流管理和运营管理为供应链管理的三大重要模块,因此,掌握“采购管理学”的相关知识是一个复合型物流人才的必要条件。作为一门专业核心课程,“采购管理学”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目前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学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导致很多学生仅对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进行死记硬背,而不能很好地利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服务相关企业。因此,在“采购管理学”课程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的方法,以培养基础知识过硬且具有较强问题解决能力的物流人才,迫在眉睫。

1案例教学概述

案例教学法(CaseMethod)顾名思义,是基于案例的一种教学方法,该方法源于哈佛大学法学院,后作为一种成功的教育方法由哈佛企管研究所推广至全球各地。与传统教学方法不同的是,教师在案例教学法中承担的角色为设计者和鼓励者,而非仅仅为知识传授者。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的,教师基于商业管理情境或者事件设计案例,并在课程中鼓励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解读,最终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基本理论知识。此时,学生不仅是知识的接受者,也是问题的解决者,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和陈述,锻炼自身的综合素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通常采用“满堂式”讲授知识,在这种课堂中学生积极性不高,大部分学生都能够通过考前突击的方式来应付考试,甚至在考核中获得高分。高等教育阶段,课程的专业性更强,单纯讲述理论知识会使得课堂显得枯燥,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案例教学法能够很好地改善该问题。课堂中学生必须参与到课堂中,通过案例的解读和分析来解决案例中的相关问题,通过老师和学生的双向沟通,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并且灵活地运用知识。此外,由于案例教学需要学生参与到课堂的讨论中,甚至需要给出问题的解决方案,因此,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会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改善,这对于培养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十分有利。

2采购管理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分析

2.1符合课程的特性

本科院校开设“采购管理学”课程较晚,属于新兴学科,全国范围内关于该课程的教科书侧重点均有不同,较难找到可推广的教学成果来借鉴。在前置课程“供应链管理”中,学生已经对采购的宏观概念和基本的管理原理有了初步的认识。“采购管理学”这门课程所讲述的内容更加细化,相对而言具有操作性强、知识点多而杂等特点。该课程主要讲述了采购管理概述、采购管理流程、采购相关决策、招投标采购、供应商管理,还包括与采购相关的组织设计、绩效考核、采购谈判和技巧等内容。章节和章节之间的连贯性较弱,且相对而言课程内容较为枯燥。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采购不能止步于操作层面,而应该把采购当成是企业的主要收益来源之一。这推动了当代采购管理实务的发展,实践的发展使得该学科具有与时俱进的特性。因此,授课过程中应注意实践案例的积累。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以及站在企业的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仅仅是相关纯理论知识的灌输。因此,从课程本身具有的特征来看,仅采用传统教学法讲述分散的知识点,不仅容易使得学生对课程失去兴趣,而且不利于学生综合地使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现实问题。采用案例教学法则非常有必要。此外,该课程针对学校物流管理专业大三的学生开设,由于学生在前置课程中已经对相关理论有一定的知识积累,所以,采用案例教学法又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2.2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当前“采购管理学”教学方式多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会制约学生和教师双方面的发展。一方面,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往往摆脱不了唱“独角戏”的尴尬局面。虽然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也需要投入很多时间做准备,但是并不能达到很好的教学目的。另一方面,学生在课堂中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有限,被动地听两节理论知识课,容易产生倦怠的心理,不利于知识的吸收。传统的授课方式中加入案例教学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通过两种教学方式的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从而保证教学的效果。

2.3利于推动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升

目前,承担“采购管理学”课程的老师多为博士毕业不久的年轻教师,他们往往刚完成学生到老师的过渡,基本没有采购的实践经验,因此,教师本身往往对采购管理的相关内容没有很深的体会。案例教学的本质在于,让学生从案例教学中掌握课程的学习目标。其实,对于大部分教师而言,案例教学也是一个学习和体会的过程。在案例的搜集和准备过程,老师更多的是让自己提前进入案例的情境,更好地感受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从而能够把更精彩的内容呈现给学生。当然,好的案例教学还是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这对于科研压力相对较重的年轻教师而言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3案例教学过程中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案例教学法虽有诸多优势,但其实施过程需要学生和老师双方面的配合才能达到最终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对案例教学方式的内涵有正确的认识,选择合适的案例,并有正确的方式激励学生参与案例讨论中来。

3.1教师加深对案例教学的认识

案例教学是一种启发式的教学方式,授课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课程讨论中来。然而,现在很多教师对案例教学的本质认识的并不充分。他们认为在课程中单方面地给学生讲述企业的实例就是案例教学,其实,这种纯介绍的方式只是知识点引入的一种方式。当然,这种实际案例的介绍能够给课堂讲述的内容增添一点色彩,但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更多的是关注课堂上的双向交流过程,需要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案例中的相关问题。如上节所述,案例教学有其特有的优势,也赢得了高校很多教师的青睐。然而,过分地依赖案例教学,而不注重案例教学与其他教学方式之间的相互关系,会使得案例教学无法达到应有的教学目的。案例教学方法的出现是为了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味地关注案例教学而放弃传统的理论知识传输过程,显然不能达到相应的教学目的。教师在选择案例教学之前,应首先对案例教学的本质以及该教学方法与其他教学方法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充分地认识,才能够最终达成较好的教学目的。

3.2案例的选取和设计

案例教学的重要载体,因此,建立一个完善的案例库是采用案例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国内“采购管理学”教学处于起步阶段,案例库的建设并不完善,加之实践发展的速度较快,因此,采购案例的选取对于教师而言是较大的挑战。在案例选择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结合上课的内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案例。首先,虽然采购管理中单个知识点难度不大,但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相关性较小,因此,选择一个综合性强且能锻炼学生综合素质的案例并不简单。授课教师在案例选取的过程中要注意一手案例资料的收集和二手案例资料的整合,最终选择与授课目的和授课时间相适应的案例。案例的选择也不能难度太大,超出学生知识范围的案例分析只能使得学生产生畏难的心理,而不能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程讨论中。其次,案例选择的过程中,要注意案例发生的背景和时效性,尽量选择能够反映时代问题的前沿案例。在采购管理领域也曾有过一些经典的案例,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当年经典的案例很可能已经不能为当代的新问题提供解决方案。例如,在供应商管理方面,克莱斯勒公司曾经提出与供应商共享改进绩效的提案,并在当时取得了成功。但是,伴随着克莱斯勒公司的重组以及时代背景的转换,该方案很快地被公司所摒弃。这类案例比较老旧,不仅不能说明问题,还不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甚至会对学生造成错误的引导。选取一些最新的案例能够更好地解释“采购管理学”的基本原理。例如,供应商管理部分,房地产的万科是如何做供应商的层级分类工作,以激励上游供应商改善产品质量水平;麦当劳在与上游供应商的合作中,又是如何通过价格榨取供应商的利润,最终导致供应商产品质量出现问题。最后,在案例的后面要设置几个问题,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度的思考。若仅给出案例主体,而不设置问题,可能会导致两个较为极端的问题出现。其一,学生提出的问题会比较发散,这样不仅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而且还占用了太多的课堂时间,使得课堂时间江苏科技信息•科教平台的使用不合理;其二,部分学生会把案例内容当成故事一样阅读,而不用辨证的思维去思考案例中存在的问题。问题的给出,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难、重点,能够使得师生更加合理地配置上课时间,完成教学的目的。此外,在案例问题的设置过程中也得适当地维持知识点的数量,以2~3个知识点为佳,太多或者太少的问题均会降低教学效果。太多的知识点会使得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内无法进行深度的剖析,而太少的知识点又不能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的能力。当然,案例分析的问题一般没有固定的答案,让学生在开放的环境中思考,往往能够让老师收获意想不到的结果。

3.3激励学生参与讨论

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个现象:参与课堂讨论的学生总是那么几个活跃的学生;更多的学生则默默地听着其他同学的思考结果;甚至有些学生只是在老师总结案例的时候,才集中注意力做一些考试可能会用到的笔记。这一现象和多种因素相关,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通过改变课堂氛围或者考核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这个问题。

3.3.1对案例进行适当的解读,引导学生思考

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为了鼓励大部分同学都能够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对案例进行初步分析和拆分,并带领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进行梳理,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答案。例如,在是否应该淘汰上游供应商这种类型的案例中,可以让学生分别从供应商和采购商的立场去考虑,而不是胡子眉毛一把抓地提出解决方案。学生给出解决方案以后,教师应做出总结并给出相应的补充,从教师的总结中,学生能够进一步明确课程的重点。

3.3.2加强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

案例分析往往不具有固定的答案且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高,单个学生在思考问题时通常会有一些局限性。由于思维方式的不同,不同的人对同一个问题常有不同的见解,通过小组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在讨论中集思广益,得到更好的解决方案。因此,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通常5~6人一组,每组设立一名组长),让学生按小组讨论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甚至内敛的学生也能够在小组讨论中发表自己的一些见解。在小组中,每个人都会承担不同的角色,学生也能够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团队协作能力,甚至对组长而言还能培养其领导能力,这有利于培养复合型人才。

3.3.3通过考核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在案例教学的课堂中,依然存在一些被动接受知识的学生,这类学生在课堂中从不发表自己的意见,只是默默地扮演倾听者的角色,这与案例教学的本质是相悖的。这类学生在课堂中得到的锻炼或者对知识的理解往往相对较弱。此时,教师可以通过增加平时成绩占最终考核的比重,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这种方式虽然相对较为功利,但却是改变学生行为的一种方法,希望通过考核方式的改变,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到案例教学的精髓。

作者:许甜甜 单位:南京审计大学

参考文献:

[1]陈宁.案例教学法在《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物流技术,2014(8):460-461.

[2]孔月红.采购管理课程案例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电子商务,2010(8):76.

[3]刘炯艳.案例教学在采购与库存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178-180.

篇8

关键词:客车装配 采购管理 基础数据

Purchasing management solution of an airbus enterprise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an airbus assembly enterprise, the system demand analysis was carried on. And the system functional requirements were proposed. A solution based on data management of purchasing management system. It helps the enterprise to realize th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of the business of purchasing.

Keywords: airbus assembly; purchasing management; base data

一、引言

某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产品以中、高端客车为主,制造能力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但该企业的采购管理仍采用纸质单据的人工管理模式。这样的管理模式难以有效系统地跟踪供货情况,使企业资源不能有效循环,进而引起工期延长等问题,对生产造成极大影响。因此,将信息化技术引入企业的采购管理迫在眉睫。

ERP作为管理软件的“代名词”,代表着集大成和全面管理形象,往往被认为是高层次用户的“专利”。为了获得未来竞争的优势,国内外大型企业纷纷在企业内部进行信息化改革和业务流程再造,引入企业管理软件,实施标准的ERP产品等。但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地域和行业差异显著,标准的ERP产品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因此,将ERP系统直接引入所有企业是不现实的,为适应各个企业实际需求,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构建自身的管理系统[1-3]。

本文以某汽车装配企业的采购管理为背景进行阐述,根据企业需求构建一个物资采购的管理系统,从而实现采购流程的动态管理。

二、需求和功能要求

本客车装配企业采购业务环节基本采用人工记账的传统方法,这种方法即容易出错又会导致物资账目混乱,同时对在库存查询和统计也非常不便。而且这种传统方法费时又费力,严重时甚至会给企业造成难以挽回的经济损失。如何管理好企业的采购业务,使整个企业协调一致,高效率地运转,是企业急待解决的问题。该企业目前采购业务的需求和功能要求如下。

(一)供应商主数据维护。目前用纸质单据管理供应商目录,无法将相关数据用于供应商管理评估,并且难以有效系统跟踪供应商的供货情况。

(二)采购策略及合同的管理。价格无周期管理,对长期未采购的物料无法控制其价格的有效性,对于修改的价格无历史记录可查询。

(三)采购计划管理。目前采购计划依据生产计划手工分解、制定。

(四)采购订单管理。目采购订单的执行情况分析对比都是手工工作,费时比较多,不能通过系统展现。目前部分低值易耗类物料采购及库存没有进行系统管理。

三、系统解决方案

采购系统管理实际上是从对基础数据管理上,实现供应商、采购计划、采购订单等信息的管理。

(一)采购计划管理

系统中采购件的计划可以通过内部运行产生,不在系统中的物料,可以通过设置安全库存再通过系统运行产生计划或手工创建采购申请进行申购。要求系统基础数据输入必须准确。数据不准确将会造成缺料,以至于影响生产。采购员分配采购申请并根据采购申请创建采购订单,下达到供应商,并跟踪到货情况,最后进行发票校验。系统管理流程如图1所示。

系统在统一参考生产计划、安全库存、供货周期及检验周期的基础上,通过运行系统,自动生成建议的采购计划。在系统中通过做计划预测方案,系统自动给出长周期采购物资采购建议。

(二)采购定价管理

由于供应商的报价是含税价格,因此通过例程类函数的增强实现在系统中输入含税价格,系统可根据税码自动计算出税额,然后得出净价返回到采购订单的行项目。对于运费等采购附加成本,通过条件类型做成计划交货成本。如果实现某个人管理采购含税价格,另外一个人做采购订单,采购订单中不能手工维护价格,需要建立物料在多个工厂的信息记录,在工厂下达采购订单时自动带出物料单价。对于装卸费等其他费用,在订单中不体现,供应商开来发票,直接校验到物料的相应存货科目中。

系统建立采购合同实现对采购业务流程的统一管控,建立业务钩稽关系,实现价格控制、货源、采购执行及跟踪、采购分析等业务的闭环管理。可根据采购合同统计物料采购情况。

(三)标准采购订单管理

篇9

广电行业属于设备密集型单位,从节目制作、录制、播出,需要大量不同类型的音频、视频、录制播出设备。广电行业在当期自媒体时代,为更进一步增强市场竞争力,积极进行集团化改革建设。各广电集团设备是其主要生产工具,是核心竞争力的一个方面。集团企业业务范围在地域上、规模上迅速扩展,其设备种类、数量也同步扩展,大量采购新增,造成设备实物与设备价值分离,采购部门、设备管理部门、财务部门统计口径各异,设备数量不明、位置不清,账物不符、账实不符、账账不符。迫切需要加强设备管理,优化固定资产配置,提高设备使用率,减少设备重复购置,降低设备维修费用,从本质上起到降本增效作用,提高集团营收。加强设备管理可以从多方面进行,笔者认为最重要的就是通过信息化手段,建立广电行业集团设备信息化平台,实现设备从采购、实物、价值三态管理,涵盖计划、采购、使用、维保、转移、折旧减值、报废清理等全生命周期管理。

二、广电行业集团设备管理现状

广电行业集团设备管理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大型广电集团信息化水平较高;信息化平台整体较落后,CS架构集成性差,扩展性能不高;信息化平台功能单一,未形成采购管理、实物管理、价值管理一体化管理;信息孤岛,不能实现设备采购、入库、使用、退役的全寿期管理;个别单位还未建立设备的采购管理平台,采购库存管理扔处于手工EXCEL表统计阶段;设备实物管理未通过信息化平台管理,设备的领用、借用、归还、退库扔沿用手工统计手段进行。广电行业集团设备管理信息化亟需一套整体解决方案,实现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三、广电行业集团设备管理方案

(一)构建设备的三态管理总体方案

设备的三态管理指设备采购态、设备实物管理态、设备价值管理态即固定资产态。设备的三态,分别以物资编码、设备编码、固定资产编码进行管理。同一个物资编码可以对应多个设备编码,一个或多个设备编码可以对应一个固定资产编码。

(二)支持设备三态管理组织结构划分及功能权限设置

设备采购库存管理部门、设备使用和管理部门、设备价值管理部门。广电行业设备采购部门负责全集团(全台)设备的采购管理,主要包括供应商管理、采购计划管理、采购合同管理、到货管理,行使采购管理权和库存管理权。设备使用和管理部门主要行使设备的实物管理权,负责进行设备实物的验收、信息登记、领用、借用、归还管理、维修维护管理、设备处置管理(转移、捐赠、报废等),主要行使设备的日常使用管理。设备价值管理部门指财务会计部门,主要进行固定资产增加、资产减少、设备使用费管理、固定资产折旧管理等。

(三)囊括广电行业集团设备管理全部业务功能

广电行业集团设备管理业务主要包括采购预算及实施计划管理、采购申请管理、采购过程管理、设备实物管理、设备处置管理、固定资产价值管理。

(四)支持广电行业集团设备管理核心业务流程化、电子化

广电行业集团设备管理主要包括设备采购申请和使用部门、设备采购部门、设备管理部门、设备价值管理部门,系统功能支持采购申请流程电子化,购置计划、到货、预入库、入库全过程图形化状态跟踪。对于设备实物管理,系统支持使用部门网上发起领用申请、借用申请,依据领用或借用申请生成领用单或借用单,实现领用、借用流程电子化。以设备编码与固定资产编码关联关系,设备实物管理联动固定资产价值管理,设备占用费自动计提。设备处置直接触发资产减少。

四、总结

篇10

关键词:业务流程梳理 关键控制点提炼 业务流程再造 内控设计

自2004年塞班斯法案实施以来,我国大型国有企业纷纷开始重新审视和改进自己的经营模式和组织形式,制定内部控制制度,逐步加强了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

近几年来,国内电信企业的采购集中化趋势愈加明显。以采购合同金额来看,集中采购和分散采购的规模比例已大致接近90%:10%。因此,随着采购形式结构的转变,对原有采购管理流程提出了新的内控设计要求。与此同时,业务流程再造(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简称BPR)的概念也出现在现代企业管理者的视野中,本文以电信企业采购管理流程为例,分析业务流程再造下的内部控制设计。

一、基于业务流程再造的内控设计思路

业务流程再造与内部控制两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既有矛盾冲突又有一致相关,业务流程再造是以业务流程为改造对象,对现有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彻底性再设计。因此,业务流程再造会从根本上改变企业的风险分布,从而使针对重大风险采取的内部控制活动也会发生重大改变。以业务流程再造为基础的内控设计思路可以概括为“六步法”:明确业务流程涉及的活动范围;确定该业务流程所要实现的内控目标;明确不能实现内控目标的风险;梳理原有业务流程,并发现不合理之处或风险点;提炼关键控制点;基于业务流程再造的内控设计。

下面以电信企业采购管理流程为例,进行详细说明。

(一)明确业务流程范围

本流程涉及的业务范围包括集中采购和分散采购。其中,集中采购是指属于多个单位、一定时期范围共同需求的物资、工程、服务,由某一指定单位集中操作实施、集中管理的采购形式。分散采购是指针对零星需求而自行实施采购的采购形式。

(二)确定采购管理内控目标

(1)合理保证采购活动经过适当授权和审批;

(2)合理保证采购计划和方案的适当性,保证工程顺利开展;

(3)合理保证采购及项目招标行为规范,遵循有关法律法规及合同条款。

(三)明确采购管理的内控风险

(1)采购活动未经适当授权和审批;

(2)未恰当制定采购计划和方案,导致采购不及时进而影响工程进度;

(3)未遵循有关法律法规及合同条款,导致合同索赔、项目停滞或政府处罚等。

二、原采购管理流程梳理

(一)基于原有采购管理流程的内控设计如图1所示

(1)由需求部门提出采购申请,并提交给主管领导审批,审批后将结果传递给采购部门;

(2)采购部门了解采购内容后拟定采购方式,形成采购建议书,并提交给主管领导审批;

(3)审批通过返回采购部门,判断是否从现有供应商目录中选择,如可选,确定供应商,并制定详细采购方案,提交主管领导审批后,回转到采购部门实施采购;

(4)若判断不可选择现有供应商,则发起招标流程,确定中标单位后,和风险管理部门共同起草合同,提交给主管领导签字审批后,实施采购。

(二)原流程效果

不管是集中采购还是分散采购,均需要经过采购申请审批、采购方案审批、供应商审批和合同审批,因此即使不算招标时间在内,全过程最少需要16天,最长达到22天,响应时间过长,不能匹配生产需要。

(三)原流程问题

(1)审批节点较多,且流转过长。原流程共有四个审批节点,且通过纸质递送签字回转,如遇主管领导因事无法审批,导致流程无法进行下一环节时,严重影响采购效率。

(2)未适应采购形式的转变。采购集中化,就是为了简化采购工作量,提升采购管理工作效率,而原业务流程未考虑采购形式结构的转变,要求所有采购需求都必须经过四次审批,因此流程上存在不必要的环节或者没有针对采购形式设计内控流程。

(3)易发生未经授权审批的采购行为。原业务流程中审批节点受限于内控设置,且缺乏信息化授权支撑,因此为不影响进度,往往会出现未经授权审批即实施采购的行为。

三、关键控制点提炼

(一)定义“关键控制点”

从风险控制的角度,关键控制点所对应的固有风险程度较高,且执行该控制点可以有效地降低所对应的风险。

(二)识别控制点

从原有流程中,找到所有与重要管理层认定和采购风险相关的控制点,以备进一步筛选。“六步法”第三步明确了采购管理流程中的内控风险(缺乏授权、进度延误、不合规),因此业务流程中与这些风险对应的控制点主要是:

(1)审批控制点(授权及批准):请购单审批、采购方案审批、供应商审批和合同审批;

(2)时效性控制点(时间):提出采购申请、编制采购方案、招投标、签订合同;

(3)合规性控制点(文件):招投标方案、采购合同。

(三)风险评估

主要是从各控制点的风险影响程度和对其实施管控的可行性这两个维度进行评价。控制点风险影响程度越高,且降低风险的可行性越高,则为关键控制点。如图2所示,“6-招投标方案”和“7-采购合同”,公司一般都有明确的规范,其对合规性风险影响相对较小,因此不是关键控制点;“4-招投标”虽然对采购时效性的风险影响程度很高,但由于招投标流程存在刚性特点,因此对其管控的可行性较低,也是一般控制点。

(四)提炼“关键控制点”

关键控制点是指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经过具体分析比较各内部控制活动实现其控制目标有效性的能力,而确定的内部控制活动。它们在内部控制活动中的重中之重地位,能够更有效地确保内控目标的实现。

由于“1-四大审批节点”对授权审批的风险影响程度很大,且通过流程优化可以实现对风险点的归并和采购时效的提升,因此它们是关键控制点;另外,“2-提出采购申请”、“3-编制采购方案”和“5-签订合同”均与四大审批节点密切相关,因此也是关键控制点。

四、基于业务流程再造的内部控制设计

随着采购集中化趋势,原业务流程在内控设计上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因此,应该适应采购形式的转变,针对大规模大批量的集采需求,尽量将采购部门职能前移,通过事先制定详细的采购方案,尽可能减少原业务流程中的审批环节。具体改造如下:

(1)首先区别集中和分散采购在业务流程上的差异。集中采购通常会与入围供应商签订年度框架协议,因此集采可以将采购申请、采购方式和供应商审批流程进行合并;

(2)简化原有流程审批环节。将采购部门职能向前伸展,参与采购需求的提出,事先拟定采购建议书,初步判定选择供应商范围,再向主管领导提出审批。在审批内容不变的情况下,将原流程中的采购申请、采购方案和供应商审批合并成一个关键控制点,审批次数由原来的4次降低到2次,大大减少公文流转环节。

(3)以信息化促效率。实现办公平台电子化采购审批,通过任务催办或短信提醒等方式,做到及时批复,不仅节省时间,同时保证流程执行连续不间断。

(4)灵活授权。通过制定符合内控要求的授权审批制度,可以有效提升审批效率,并通过在信息化系统中留存授权审批的文档以便对合规性进行复查。

流程再造后,基于流程设计的原有内控已不再适用,新的内控设计如图3所示:

流程再造后内控实施效果评价:

(5)成本效益分析:再造后业务流程,采购需求发起到实施采购,缩短到10天内完成,由于信息化支撑、灵活授权等,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有效降低了控制成本。

(6)风险管理分析:再造后业务流程,审批节点和路径减少,降低了可能产生的差错,同时也改变了原流程的风险分布,找到最容易发生风险的节点成为关键。在本例中,对采购建议书和合同的审批成为关键控制点,虽然再造后减少了审批次数,减少了原有风险点,但同时由于审批内容和范围基本不变,可以保证风险的合理管控。

五、结束语

业务流程再造对企业的改造是全面、彻底的,对内部控制环境的影响是全面而深刻的。变革原有的控制环境为基础的内部控制系统,实施新业务流程,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发现更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才能更好地适应现代企业竞争和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翟茜.《企业内部控制成本与收益研究》[J].中国证券期货,2011,04

[2]丁宁,杨光浩.《关于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国际比较分析》[J]. 现代管理科学,2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