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管理基础知识范文

时间:2023-08-03 17:29: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事业单位管理基础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事业单位管理基础知识

篇1

关键词:国库集中支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国库集中支付下各预算单位使用资金不再由财政部门直接拨付,而是在预算部门年度预算的基础上编制月度计划来管理,预算部门自主决定预算资金的使用,财政部门经国库单一账户通过直接支付(工资支出、购买支出等)和授权支付(零星支出和未纳入直接支付范围的购买支出)两种方式拨付给商品或劳务供应商。在这种体制下,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国库集中支付下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益处

(一)有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在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前,各个事业单位分散开设资金账户,资金直接拨付,这导致一些单位存在资金的沉淀闲置,另一些单位存在资金缺口的问题;同时由于资金通过预算批复额度直接拨付给使用单位,导致其对于预算编制并不重视,而仅仅着重于预算资金的申请,这使得预算资金使用的计划性不强;另外,由于资金是分散在各个账户当中,无法发挥出政府资金宏观调控的作用,且过长的资金支付中间环节,也使得资金的支付效率很低。这些都限制了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效率的提高,而国库集中支付的实施则是这些问题都有所缓解。

(二)有利于加强资金使用监督

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方面,财政资金集中在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内管理,相对于原来的分散管理,更能保证其安全性;另一方面,资金的支付不是由事业单位和供应商的联系,而是通过财政部门直接支付,这也有助于防止腐败的发生。

二、国库集中支付实施中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编制的可行性和准确度不高

由于受过去传统财政管理体制的影响,当前部分事业单位对预算的编制依然不重视,预算的编制停留在形式上;但是国库集中支付体系下,预算的意义明显提升,从资金的报批,资金的使用到最后资金的支付都是以预算为依据的,预算编制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单位年度财务运转,这就对预算的编制的准确性和可行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然而,由于各事业单位对预算重视的程度不高,导致预算的编制不准确,使得实际批复和使用的资金在实际实施时差额过大,不得不追加预算,同时,各事业单位预算编制停留在一级预算上,并没有完全细化到基层,导致授权比例远远低于直接支付的比例。

(二)预算编制方法不完善

一方面是很多单位认为预算编制属于财务管理的范畴,编制预算的任务交由财务部门单独负责,并没有完全推开全面预算;造成其他部门的参与性不强,对于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是不利的,同时,也加重了财务部门的压力;另一方面,当前大多数事业单位使用的预算编制方法采用基数+增长来编制的不在少数,而零基预算并没有完全推开,这样的编制方法虽然实施起来比较简单易行,减轻了各事业单位的压力,但不利于提高预算的准确性。

(三)预算的法律地位

严格的讲,财政预算体系内的各事业单位编制的预算,应该是经过同级人大批准后实施的,这样的预算才具备了其法律地位。然而,实际情况是大多数预算单位的预算在当年年底编制完成后报批,而人大则在次年三月份召开,批复后的预算到达预算单位则又有一段时间的延迟。可以说,在批复前执行的预算从法律上是不具备正式的法律地位的,这对于加强法制建设是不利的。

(四)预算审计不完善

1、重视预算执行审计,忽视预算编制审计。审计部门重视预算执行审计,而忽视预算编制审计的做法,使得在预算执行之前没有一个较为扎实的可执行预算,或者说预算编制审计的忽视导致了预算源头管理工作的缺失,这对于预算管理,对于国库集中支付体制的完善是不利的。

2、预算审计工作不扎实,审计效率不高。这主要表现在审计部门在进行预算审计时日常工作资料的积累和收集工作不扎实,导致审计效率不高:一方面,预算工作的开展在审计部门工作当中没能完全纳入到一般的审计工作当中,导致相关资料的收集不完善,使得在开展预算审计时需要重新收集;另一方面,预算审计工作具有年度连续性,审计部门对于历史资料缺少必要的分析,没能将审计数据进行详尽的年度对比,导致分析方法效率不高。

三、相关对策

(一)强化对预算编制的重视程度,细化预算

对于这一问题,各事业单位首先应该认识到国库集中支付在加强宏观调控,预防腐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等方面的实际意义,同时应该了解国库集中支付体制当中预算对于单位财政支出的意义,统一两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切实认识到预算编制可行性与准确性的重要性,摒弃过去的传统思想,将提高单位预算编制水平提升到应有的高度上,这主要是在政治上对预算的编制有一个把握,此外各事业单位应切实意识到只有预算编制质量提高了,才能保证单位的顺畅运行。提高预算的可行性和准确性应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努力:从常规支出项目来说主要是科学分析历史数据及政策调整,在历史额度基础上做出调整;从非常规项目支出来讲,则主要是把握单位下一年度项目实施的基本安排和支出资金额度的细化,当然,从宏观上讲,预算科目制定单位也应该及时对现有的科目进行细化调整以适应国库集中支付体制的实施。

(二)完善预算编制方法

对于国库集中支付下的事业单位而言,一个完善的预算方法对于提高预算可行性和准确性都是至关重要的,解决这一问题主要就是解决全面预算和零基预算的推广上,及从思想上认识到预算的编制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问题,同时是其他部门的问题,各个部门应该配合财务部门,积极地参与到预算的编制中,这样对于切实提高预算编制质量和预算细化都是有利的;而零基预算则是提高预算编制责任心前提之下,切实编制单位预算的重要方法,这种方法督促预算单位从资金的实际需求出发,从单位的实际发展需要出发去编制预算。

(三)改进预算审批模式

改变预算年度的历年制为跨年制。我国的预算年度是1月1日到12月30日,即历年制,但审批预算的各级人大一般都是在3月或更晚一些时候开会,这使得前几个月的预算执行缺乏法律依据。我国可以借鉴国外实行跨年制,这样可使预算草案在预算执行前就得以通过,全年的预算都有法律依据。

(四)完善预算审计

从广义的范围来看,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不仅仅局限于单位本身的财务完善,同时外部单位对其预算进行的约束和督促也可以说是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各事业单位的主管审计部门应该加强对其预算审计的管理,尤其是应该加强预算编制审计的工作力度,在开展审计工作时应该对各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的依据和标准做详细的考证,对经费定额的合理性做详细的分析,同时特别应该关注预算的编制是否是在相关政策的范围之内量入为出的制定,在此基础上对其真实性和详细程度做一个科学评价。

预算审计并不是独立的工作,审计部门开展其他审计,如财务收支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建设项目审计时应该注意相关资料的收集,或者说将预算审计纳入各类审计范围当中,对于其他单位的检查数据及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数据的收集也应该作为预算资料来源。同时,应该注重审计历史数据的系统化整理和科学的对比分析,从中发现问题,这样才有助于各事业单位提高预算管理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董于静.国库集中支付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10).

2、王云祥.当前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时代金融,2008(4).

3、陈富强.事业单位国库集中支付问题及对策建议[J].时代金融,2008(11).

4、唐苏萍,英学军.基层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中的运行问题探讨[J].武汉金融,2008(9).

篇2

关键词:绩效评价;财政支出管理;行政事业单位;问题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以下简称绩效评价)是根据设定的绩效目标,运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对财政支出产出和效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财政部门和各预算部门(单位)是绩效评价的主体。做好这项工作对于加强财政支出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一、财政支出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管理中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加强这些问题的研究对于绩效评价的有效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在财政支出管理过程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预算管理方面的问题。预算管理是财政支出管理的重点。当前在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中存在预算编制不科学,预算执行监督乏力,在财政支出中大手大脚,资源浪费,不讲资金使用效益是其中最为典型的问题。。

2.项目支出方面的问题。在项目支出方面行政事业单位也存在不少问题。最典型的就是项目前期不注重审计,可行性研究流于形式。项目支出在预算上没有明确的项目绩效目标,执行过程中没有有效的监督和考核机制,缺乏项目事后评估,整个项目实施过程缺乏绩效问责机制,使得资金得不到合理利用,资源得不到有效配置。

3.资产管理方面的问题。当前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资产管理基础薄弱。没有定期对资产进行盘点,资产管理没有明确责任人,导致部分单位资产账实不符;资产处置不合规,资产报废没有按照相关规定处置。在资产管理中一个最为严重的问题是没有完善的履行问责机制,即便是出现问题也没有相应的惩处措施。这是导致资产管理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

4.经费支出管理方面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行政管理费用支出只重视资金支出的规模,但不重视支出的过程管理和效益评估;“三公”经费支出超预算。“三公”支出预算定额标准不够规范、支出标准失控、支出规模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巧立名目,公费旅游;承办会议和公务接待活动中重形式、讲排场、摆阔气、铺张浪费的行为时有发生;公务车辆购置数量和标准控制没有严格落实到位。

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机制的构建

1.设置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行政事业单位绩效评价体系建设的前提,只有构建起完善的绩效评价指标才能实现客观、公正的评价。目前根据绩效评价内容和设置要求将评价指标分为项目管理、投入、产出与结果、综合社会贡献和修正指标五大类指标。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设置可以分为共性指标和个性指标两种形式。针对这两种形式的设置。在设计过程中要结合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调整。共性指标主要指的是符合单位所有部门的评价指标。个性指标则主要指的是单位各个部门的特定指标。指标设置还要结合财政支出的实际案例来进行有效设计。

2.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标准。绩效评价标准是衡量财政支出绩效目标完成程度的尺度,是衡量公共财政支出效益的标准。因此,绩效评价标准的设定至关重要。在评价指标确定后,选取恰当的评价标准值是使评价结果客观、公正的保证,评价标准值应以财政支出性质、类别为基础,按照不同地区、行业、项目规模,采用历史经验、政策标准、数理统计分析、专家评估、公众印象等方法取得。绩效评价标准具体包括:(1)计划标准。是指以预先制定的目标、计划、预算、定额等数据作为评价的标准。(2)行业标准。是指参照国家公布的行业指标数据制定的评价标准。(3)历史标准。是指参照同类指标的历史数据制定的评价标准。(4)其他标准。

3.运用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方法。评价方法是绩效评价的具体手段。没有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评价结果就会出现偏差,误导评价主体,无法实现评价目标。绩效评价方法主要是采用成本效益分析法、比较法、因素分析法、最低成本法、公众评判法等。成本效益分析法是将一定时期内的支出与效益进行对比分析以评价绩效目标实现程度。适用于成本、效益都能准确计量的项目绩效评价;比较法是通过对绩效目标与实施效果、历史与当期情况、不同部门和地区同类支出的比较,综合分析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因素分析法是通过综合分析影响绩效目标实现、实施效果的内外因素,评价绩效目标实现程度;最低成本法是对效益确定却不易计量的多个同类对像的实施成本进行比较,评价绩效目标实现程度。适用于公共管理与服务、社会保障、文化、教育等领域支出的绩效评价。公众评判法是通过专家评估、公众问卷及抽样调查等对财政支出效果进行评判,评价绩效目标实现程度。绩效方法选用应当坚持定量优先、简便有效的原则。使用时可根据评价对象的实际情况,采用一种或多种方法进行评价。

4.制定严格绩效评价程序。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绩效评价机制还很不成熟,还处于探索阶段。针对行政事业单位绩效评价机制还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文件。因此,必须严格绩效评价程序,要把财政支出纳入到法律轨道上来,要不断完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机制。在管理过程中必须完善绩效评价的规章制度,要把绩效评价的主体,流程,监督制衡等不断完善。要保证绩效评价工作能够在法律框架下有序运行。

三、绩效评价在财政支出管理中的运用

1.循序渐进地开展行政事业单位绩效评价工作。在绩效评价工作的初级阶段,绩效评价以项目支出为重点,重点评价财政预算安排金额达到一定规模以上、与本部门职能密切相关、具有明显社会影响和经济影响的项目。在建立完善的绩效评价法规制度、程序、指标体系、方法和基础条件后,再尝试开展部门基本支出及项目整体支出的绩效评价。

2.适当合理引入公众评价法。在行政事业单位绩效评价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公众评价。在行政事业单位绩效评价过程中要合理引入公众评价机制。这样可以更加有效地实现对财务支出的有效管理。在今后的管理过程中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引入公众评价机制。一是要根据项目本身的实际情况来聘请在这方面具有专长的研究所,专家来进行第三方评价。由具有专业素质的第三方人员来评价可以提升绩效评价的公信力。二是要与第三方评价机构签订协议。要明确规定评价过程,评价程序。这样对于科学评价,保证评价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在项目评价过程中我们必须要严格按照相关协议来进行有效评价,这对于提升管理效率是非常有利的,在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的时候财政部门应当对第三方组织参与绩效评价的工作进行规范,并指导其开展工作。

3.建立行之有效的问责机制和奖惩机制。绩效评价的最终目标是要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支出管理效率,而要想真正提升管理水平就必须要建立完善的问责机制和奖惩机制,在建立健全问责机制的同时还要逐步建立健全评价结果运用奖惩机制,根据绩效的好坏建立资金分配的“优奖罚劣”机制,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预算编制的重要依据。要明确制度的权威性,针对明确违反纪律和规定的行为必须要进行严厉惩处。

4.将绩效评价结果和预算安排有机结合。项目支出预算要有明确的项目绩效目标、实施计划和时间进度,保证项目可执行,引入专家评审机制对项目进行事前评价,其结果作为预算编制的重要依据;预算执行过程中,加强项目事中评价,以此作为预算资金拨付的依据。预算年度终了对项目进行事后评价,以此作为下一年度预算编制的依据。在部门预算支出管理方面,要建立资产、资金绩效评价结果和预算安排有机结合机制。将评价结果作为改进预算管理和安排以后年度预算的重要依据。促进预算单位加强资产管理,重视支出的过程管理和效益评估。

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管理是当前行政事业单位日常工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在今后预算管理工作中,要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构建以绩效目标为导向,以绩效监控为抓手,以绩效评价为手段,以结果后馈为依托,以结果应用为保障,以改进预算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控制节约成本、提高支出效益为目的的,覆盖所有财政性资金,贯穿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过程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金延宁:对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的思考[J].西部财会,2009(1).

篇3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社卫中心;固定资产衔接问题;账务处理

一、社卫中心固定资产概况

(一)社卫中心固定资产概况。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按照国家医改规划而设立的非营利性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实行以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半径、需求为导向的服务宗旨,建立集预防保健、全科医疗、妇幼保健、康复治疗、健康教育、计划免疫、计划生育指导为主的 “六位一体”的连续性、综合性、低成本、高效率、方便群众的卫生服务体系。从性质上讲,社卫中心属于收支两条线的具有一定公益性的事业单位。

无论是企业还是事业单位,固定资产都是财务管理乃至单位内部管理的一项重点。而对于社卫中心来说,医疗器械、医用设备等固定资产是主要资产。因此,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对社卫中心尤为重要。

(二)社卫中心固定资产账务处理的政策变化。(1)2012年12月5日,我国财政部对《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做出了修订,修订后的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于2013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予以施行。(2)2012年12月19日,我国财政部对《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做出了修订,修订后的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于

2013年1月1日起与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同时施行。(3)2012年11月29日,我国财政部印发了第21号文――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该《规范》对风险评估、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等都做出了相关规定,要求于2014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予以施行。(4)2013年1月10日,财政部以财会〔2013〕2号 印发《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的处理规定》。该《规定》分新旧制度衔接总要求、将原账科目余额转入新账、按照新制度将基建账相关数据并入新账、财务报表新旧衔接、其他衔接事项5部分。

社卫中心的固定资产账务处理就是在上述规章制度的逐渐完善中变得更加规范和有效。本文主要依据2012年12月19日修订、2013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为依据,探讨了社卫中心在新旧会计制度下的固定资产衔接问题的账务处理。

二、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关于固定资产管理的主要变化

(一)关于固定资产定义的定义。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对固定资产的含义进行了重新定义,即明确了事业单位持有的使用期限超过1年(不含1年)、单位价值高于1000元(专用设备的单项价值高于1500元),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作为固定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使用期限超过1年(不含1年)的大批同类物资,作为固定资产核算和管理。相较于旧制度,固定资产价值标准提高,即通用设备由500元提高至1000元、专用设备从800元提高到1500元。对固定资产分类进行调整,即把“房屋和建筑物”调整为“房屋及构筑物”、把“一般设备”调整为“通用设备”、把“图书”调整为“图书、档案”、把“其他固定资产”调整为“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1]同时,针对固定资产进行了更为详细、确定的分类,更方便社卫中心等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进行分类登记和管理。

(二)新制度下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相较于旧制度,新制度对固定资产折旧也进行了修订。在新制度中,事业单位除了不需要对档案、文物、图书、动植物等不需要计提折旧之外,其他固定资产均需要计提折旧。此外,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还引入了“累计折旧”科目。能够更加直观和清晰的表现固定资产后续计量情况,而且能够更有效的保证会计数据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有利于单位对固定资产的核算与管理。

(三)新制度引入了“权责发生制”。通过对比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可以明显的发现,在新制度中引入了“权责发生制”原则,这是新制度的一大创新。固定资产无论是形成、使用,还是报废,均应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进行计量、确认和报告。在引入权责发生制原则之前,我国事业单位基本都以收付实现制为会计基础,无法真实而准确的反映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价值和变化,不利于单位管理者和会计信息使用者及时了解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状况。

三、在新旧制度衔接下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固定资产的账务处理

(一)年初“固定资产”要素新旧制度衔接办法。(1)对于达不到新制度中固定资产确认标准的,应当将相应余额转入新账中“存货”科目,将相应的“固定基金”科目余额转入新账中“事业基金”科目;对于已领用出库的,还应同时将其成本一次性摊销,同时做好相关实物资产的登记管理工作,在新账中,借记“事业基金”科目,贷记“存货”科目。

借:存货

贷:固定资产

同时:借:固定资产

贷:固定基金

(2)对于符合新制度中固定资产确认标准的,应当将相应余额转入新账中“固定资产”科目。

借:固定资产 (新入账)

贷:固定资产 (旧账)

同时:借:固定基金

贷: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基金

(3)新制度未设置“固定基金”科目,但设置了“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核算事业单位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非流动资产占用的金额。年初转账时,应将原账中“固定基金”科目的余额(扣除转为存货的固定资产对应的固定基金数额后的余额)转入新账中“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科目。

(二)新增固定资产,应当按照新制度的规定按月计提折旧。(1)新增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方法。1) 年限平均法:公式一:每年应计提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始价值/预计使用年限;公式二:每月应计提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始价值/预计使用月份。2) 工作量法:公式一: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始价值/预计总工作量;公式二: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2)固定资产按月计提折旧的账务处理。借: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贷:累计折旧。(3)明确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范围。新制度要求事业单位除文物和陈列品、图书和档案、动植物名义金额计量资产之外的固定资产均需要计提折旧。但是折旧年限却并未做出明确规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事业单位应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实际使用情况,合理确定其折旧年限。省级以上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折旧年限作出规定的,从其规定。”而且计提折旧时无需考虑净残值。社卫中心在对固定资产进行核算时,也应依照此规定计提折旧。关于计提折旧,有一点需要注意,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固定资产在折旧全部计提完毕之后,在继续使用固定资产的过程中不再计提折旧;同时,提前予以报废的固定资产也不再计提折旧。

(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固定资产账务处理中引入“待处理资产损益”科目。通过对比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不难发现,社卫中心的固定资产盘盈或盘亏时,都要将资产先计入“待处理财产损益”。“待处理财产损益”科目的引入,也是新制度的一大创新。社卫中心的资产无论是增加还是减少,均需先通过该科目进行汇集,然后再进行结转。但是,也并非所有的固定资产减少都需要通过该科目,比如:当社卫中心调出资产时不需通过该科目,而是直接通过“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科目。“待处理资产损益”科目还可设二级明细科目,用于具体的会计核算。

四、各地社卫中心应重视固定资产管理

(一)社卫中心应建立健全中心内部管理机制,保障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性。各地社卫中心应严格参照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以及《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规定,在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同时,建立健全社卫中心内部管理机制,尤其是对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处置,以及维修、盘点、保管等各个环节,制定严格的管理规定,使单位对固定资产管理有章可循。同时,社卫中心还应明确相关人员责任,加强相关人员业务培训,提高工作能力,将资产管理责任落实到人。

(二)社卫中心应全面实施会计电算化,进一步规范账务处理程序。目前,我国企业基本都已应用会计电算化软件进行会计账务处理。很多社卫中心也引进了会计电算化系统。但是很多社卫中心的财务软件都局限于总账、出纳、应收应付等模块,对固定资产的模块相对忽视。对此,笔者建议我国社卫中心应建立健全固定资产总账、台账、明细账等的电算化处理程序,加强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应用现代化的科学手段进行固定资产管理。

(三)社卫中心应加强对固定资产的清查与盘点。各地社卫中心还应对固定资产实施定期或不定期的清查盘点,目的是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清查与盘点工作应由财务部门负责,使用部门参与。凡是发现账实不符或者盘亏盘盈,均要查明原因,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我国各地社卫中心的医疗器械、医用设备、房屋等固定资产在其资产总额中占比较大的份额,同时也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2012年底重新修订并的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方面的变化较大。因此,我国各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结合“新制度”的相关规定,好有关固定资产衔接的账务处理问题。通过完善账务处理,克服固定资产管理中的潜在问题与缺陷,做好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篇4

因工作需要,广东东莞长安镇招聘大数据发展管理局需面向社会招考专业性技术岗位聘员和普通技术岗位聘员。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报名条件和报名方法

    1、报名条件

    (1)符合招聘岗位要求(见附件1);

    (2)思想政治素质好,遵纪守法,作风正派,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团队合作意识强;

    (3)身体健康,能胜任应聘岗位的工作;

    (4)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较强的专业技能水平及语言表达能力;

    (5)符合计划生育政策规定;

    (6)博士研究生年龄在45岁以下,硕士研究生年龄在40岁以下;

    (7)长安镇属行政事业单位聘员以上人员不属本次招考范围;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员和曾被开除公职的人员,不得报名。

    2、报名方法

    下载或现场填写《长安镇大数据发展管理局招聘人员报名表》(附件2)一份,并提交报名资料;报考专业性技术岗位的考生可将个人简历等有关材料扫描发送到我局的招聘报名邮箱([email protected])。报考人员只能选择一个岗位进行报名。

    报名提交的资料:

    (1)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2)户口簿原件及复印件;

    (3)相应的学历证书、职称证书等证明材料原件及复印件;

    (4)近期大一寸免冠彩色照片2张;

    3、报名时间:2018年1月18日至2月8日(共16个工作日)。

    4、报名地点:长安镇东门中路388号智慧大厦三楼大数据发展管理局。

    二、资格审查

    根据招聘条件,由长安镇大数据发展管理局负责报考资格审查,并向通过资格审查的报考人员发放准考证,通知具体考试时间、地点。入围招录人选后,考生还需提供计划生育证明和学历验证报告。

    三、考试方式

    本次招考拟招聘专业技术岗位人员1人,普通技术聘员8人,共9人。其中,专业技术岗位直接采用面试的方式招聘,普通技术聘员采用笔试+面试的方式招聘。各拟录用人数与拟招考岗位的报名审核通过人数应符合1:3比例方可开考,达不到比例的则相应减少或取消。

1、笔试

    (1)数据管理员(3人):题型为选择题、简答题、应用题、案例分析题,主要考查考生对计算机及网络、数据库的日常管理、维护与运行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2)技术解说员(3人):题型为选择题、简答题、公文写作题,主要考查考生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公共基础知识和文学基础知识等;

    (3)会计(1人):题型为选择题、案例分析题,主要考查考生对经济法基础以及初级会计实务方面的基础知识;

    (4)项目材料员(1人):题型为选择题、材料分析题、公文写作题,主要考查考生的公共基础知识和职业能力。

    普通技术聘员笔试为100分制,笔试合格分数为60分,笔试时间另行通知;笔试结束后,按笔试成绩高低排名,合格并符合1:3入围比例的,由我局通知入围者进入面试环节。

    2、面试

    面试分为专业技术岗位人员面试和普通技术人员面试。专业技术岗位人员面试为100分制,主要考查考生对数据分析方面的基础知识,包括:数据来源、数据导入与预处理、统计基础、数据建模分析、数据可视化等;普通技术聘员面试为100分制,主要考查考生对各自报考岗位的认识及相应的岗位知识、技能水平。面试评委领导小组由5人组成。面试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3、考试成绩计算

    专业技术岗位人员考试总成绩=面试成绩;普通技术聘员考试总成绩=笔试成绩×50%+面试成绩×50%。

    四、体检

    考试结束后,按考试总成绩由高到低的顺序,按职位招录人数从考试总成绩合格考生中等额确定体检人员名单。

    体检工作按照《广东省公务员录用体检工作实施细则(试行)》的体检标准进行体检,体检不合格的可以复检一次。如出现体检不合格或放弃体检、录用资格的,相应职位依次递补体检人选。

    五、确定拟聘人员、公示

    体检合格者确定为拟招录人选,在长安政府网站公示5个工作日。

    六、办理聘用手续

    拟招录人选经公示无异议的,签定聘用合同,正式聘用。

    七、有关问题说明

    应聘者应符合公布岗位的资格条件,报名时提供的有关材料必须真实、准确,且需与在《长安镇大数据发展管理局招聘人员报名表》中填写的内容一致。如有不符或弄虚作假的,一经查实,一律取消考试资格和成绩,已签的聘用合同无效。

    咨询电话:81601001-3822,13926820822

    附件:

篇5

摘 要 在事业单位的发展过程中财务管理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财务管理的发展水平直接决定着事业单位的发展状态。从目前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发展情况来看,依据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本文提出了针对财务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希望能够促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发展。

关键词 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 问题 解决对策

一、当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事业单位进行了行政体制改革,财务管理工作也取得了相应的进步,但从整体发展状态来看,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的财务管理观念相对落后

有些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力度不够,财务管理意识淡薄,不熟悉财务管理的相关政策法规,对于财务管理和业务管理没有进行很好的结合,因此使得财务管理的辅助决策和监督控制职能得不到应有的体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缺少职能分工,资产管理、预算管理和财务分析职能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不利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

(二)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体制不健全

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中缺少对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经费使用等财务方面的有效管理,对于财务预算的编制缺少正确的认识,有些管理者认为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预算管理工作可有可无,对于预算编制方法没有进行限定,这些使得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编制不科学。在事业单位的预算收支中,没有对预算外收入与支出进行有力的监管,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较大的随意性。

(三)事业单位缺少完善的监督约束机制

审计是财务管理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做好财务工作不可或缺的环节。然而,有的事业单位缺少相应的监督和约束机制,有的单位虽然设置了内部审计岗位,但是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而且从事这方面工作人员缺少相关的知识和经验,不能保证内审的质量。此外,有些领导的财经法规意识淡薄,没有加强对基层事业单位的监管力度,使得财务管理信息出现失真等情况,影响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职能的发挥。

(四)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素质偏低

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良莠不齐,有些财务管理人员没有经过专门的财务基础知识和技能培训,理财的理念非常落后,管理方法不科学。有些财务人员对于收付款凭证的审核不严格,各种账目处理存在交叉的混乱现象等。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影响了事业财务管理职能的发挥。

二、解决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的具体对策

(一)提高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的财务管理意识

作为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应该意识到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增加成本管理理念,树立成本意识,能够利用财务管理工作有效地进行风险的规避。市场经济中竞争日益加剧,管理者要树立市场化的管理观念,加强对事业单位的成本控制意识,进行运行资金的规范化,提高财务资金的运作效率,提升事业单位的综合竞争力。

(二)加强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体制建设

在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中预算编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要加强预算管理体制建设,进行科学的预算管理。作为事业单位重要的资金管理环节中的预算管理决定着财政资金的使用方向,所以可以将收入和支出进行综合的核算与管理,在预算编制时进行详细资料的收集,进行收支的细化,与此同时,要加强对资金运行的监管,健全收入分配制度。

(三)加强对事业单位资产运行的管理

事业单位加强对资产运行的管理,首先应该建立资产清查制度,对资产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盘点,了解资产状况;其次,确立“钱物分离、互相牵制、职权明确”的管理原则,进行财务管理工作的合理分工,划分职责范围;再次,进行采购形式的改革,采用公开招投标制度,增加采购环节的透明度;最后,事业单位应该建立一套科学化、规范化的仓储管理制度,加强对日常工作的管理。

(四)提高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综合素养和业务能力

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中要重视对财务人员的岗位培训,增加财务人员的综合素养。事业单位应该采用持证上岗制度,从硬件方面对财务人员进行约束。定期和不定期的组织财务人员进行财务知识和技能培训,使其能够掌握政策法规和专业知识。通过单位组织的培训增强财务人员的管理意识和综合素养,提升管理人员的经济效益观念,从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五)建立健全事业单位的监督管理机制

事业单位要加强对财政资金的监督和管理力度,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重用作用,提高事业单位的财政管理水平。以《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为基础,定期的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进一步规范化事业单位的基础会计工作。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要注重实效,不能流于形式,重点要加强对财政资金的分配和使用情况的监督。此外,建立财政部门、主管部门、资金使用单位和审计部门的监督机制,发挥监督工作对财政运行的预警保障作用。

三、结语

众所周知,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与其提供的社会公共服务质量是密切相关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影响了事业单位的良好运行,管理人员要进行观念的转变,加强管理体制和监督体制的建设,同时加强财务人员的技能培训,提高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其良好的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参考文献:

[1]潘月.论新经济形势下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研究.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下).2011(12):150-151.

[2]张欢.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财经界.2011(24):195.

[3]来丽娜,朱明华.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新思路.商业经济.2012(4):108-109.

篇6

(一)专业知识更新慢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计行业也需要不断完善现有的管理体系。无论是事业单位还是企业,都要建立较为合理、完善的会计员工培训制度,以此让员工了解最新的法律法规和业务办理的流程。但是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我国事业单位忽视了对会计员工的培养过程,很多会计员工不能按照国家现行的法律法规工作,会导致事业单位的经济出现差错。除此之外,会计员工不能学习新的会计法规,也会导致事业单位会计员工的工作效率下降。

(二)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事业单位对于会计部门的管理也较为落后,例如:很多事业单位都没有安排专职的会计人员,即使有会计部门也不重视对该部门的管理。久而久之,会计工作者觉得单位并不重视其工作,员工就会失去工作积极性,工作效率低下直接影响事业单位的正常工作,这样更不能培养会计的职业道德修养了。因此,事业单位还要建立有效的激励制度,重视事业单位的会计部门。

(三)后期培训工作并未落实

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人员要想跟上时代的脚步,就需要通过后期不断地学习,以此补充新知识和常识。由于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者和我国的经济发展直接挂钩,这对财务会计工作者的专业知识有着更高的要求。然而,事业单位为了节约经济成本,领导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并没有定期组织单位的会计工作者参加培训。会计工作者缺乏新知识、缺乏获得新知识的手段,这使得会计人员遇到新问题时无从解决,也会影响到事业单位正常工作。

二、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人员的素质培养与思考

(一)强化财务会计工作人员综合素质

提高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是事业单位需要重视的首要问题。事业单位应当从基础做起,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基础业务水平,例如:定期组织单位会计人员参加相关会计培训,学习国家最新的法律法规;同时企业还应该结合我国未来发展情况,将国家的相关思想传达给单位的会计工作人员,以此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除此之外,还要提高会计人员的货币时间意识,这样才能够发挥事业单位资金投资的价值,能为事业单位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也能推动我国地经济发展。

(二)及时更新财务会计工作人员财务知识结构

我国的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较为落后,已经是阻碍事业单位发展的另一问题。财务会计工作人员应该学会总结工作中的问题,善于将理论知识联系到实际工作中,并要不断学习国家最新的会计人员工作流程,以此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除此之外,财务会计人员还应经常巩固电算化基础知识,掌握好基础才能不断探索新的工作方法和技能。及时更新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人员的财务知识结构,有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同时还能保证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顺利展开,为国家和事业单位提供重要的经济信息。

(三)构建有效的监督体系

我国应该建立更为完善的会计监督体系,以此监督我国的事业单位。我国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出现的问题,大多是受到单位领导地唆使,为了遏制这种不正之风,国家应该建立更为严格的监督体系,对于出现问题的个人和单位一定要严惩不贷,不能忽视任何一个细节。例如:国家可以定期派出中央巡查小组,以此检查各个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巡查小组要进行突击检查,不能将检查信息提前告知相关事业单位,这样可以保证调查结果的真实性;同时,我国还应完善现有的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守则,将近些年事业单位出现的财务问题都列入守则中,以此规范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日常工作行为。

(四)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观念

利益问题在我国的事业单位尤为突出,为了避免我国的事业单位出现经济纠纷,就要强化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法制观念。例如:各级政府定期组织单位会计人员学习相关法律知识,向员工讲述违法事件,以此提高员工的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与此同时,我国政府还应该不断完善现有的会计法规,我国的经济处在高速发展的阶段,这也会带来新的经济问题。因此,国家应完善现有的会计法规,以此强化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者的法制观念。

三、结语

篇7

一、会计制度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会计基础工作缺乏规范性

在行政事业单位进行财务管理工作时,其主要工作之一就是要开展好会计基础工作。但是现在很多的行政单位中的从事会计工作人员并不是专业的会计从业人员,而是从其他部门的办公室抽调过来的。由于会计管理工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非专业人员在进行会计工作时,对会计科目、记账凭证以及其他账目类型等并不能清晰地认识,所以很容易造成会计管理中做得混乱,不利于单位的管理。

(二)预算管理体系有待完善

预算编制是单位进行财务管理和控制的基础工作,只有科学的进行预算编制才能够对单位的各项管理制度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目前,我国会计制度管理中内部控制的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完善,有些行政单位只为了追求当前的短期利益,而忽视了预算编制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另外,在较多的事业单位中再进行会计核算时多采取的是收付实现制,也就是在进行核算对比的是单位的全部的现金收入和现金支出,这种方式就造成了单位的核算期存在严重的收支不平衡,不利于事业单位的风险管理以及内部控制。

(三)固定资产管理相对混乱

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的日常工作和管理具有一定的公共性以及相应的外部性,同时在管理运营中往往会受到国家权力的支持,所以在很大程度上,会计制度的管理也受到了类似计划经济的思维干涉,导致了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的混乱性。正是基于上述特点,事业单位并没有对单位的资产进行定期的盘点和记录,所以造成了现实与台账信息的不符。

(四)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是事业单位中进行高效会计管理的重要前提。但是,目前较多的事业单位中的会计人员大多不是科班出身,而是在单位内部的其他部门抽调任用,甚至直接由其他办公室人员进行兼任,这些人员并不具备财务管理和会计工作的基础知识,造成会计管理的混乱不利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建设和完善。

二、行政事业会计制度建设和完善的具体实践与探索

(一)不断提高风险意识,重抓会计基础工作

在今后的会计制度建设和完善工作中一定要加强事业单位领导和相关财务人员对财务管理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其财务风险意识。要积极学习和借鉴先进单位和企业的财务管理经验,不断加强对会计制度建设和完善创新方面的学习,提高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及相关人员对会计制度建设的重要性认识,重抓会计基础工作,为有效实现单位内部控制提供基础保障。

(二)不断完善单位的预算管理体系

在行政事业单位进行会计制度建设和创新的工作过程中,一定要切实明确预算编制工作的重要性,并充分结合事业单位的自身特点来进行预算编制体系的建立和完善,通过完善的预算体系来实现对事业单位内部的有效控制。比如,加强对会计制度的不断完善来加强对事业单位成本进行全民核算,以提高事业单位资金的利用效率。

(三)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

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的水平和会计制度的建设和完善。所以,在今后的会计管理工作中,相关单位一定要做好对单位内部财务管理人力和会计人员的管理,首先一定要注意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性,并且要具备国家和行业要求的相关资质,才能上岗;其次,要加强对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培训,提高会计人员对先进会计管理的理论和实践的技能掌握;最后,要注重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的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操守和责任心。

篇8

一、环境工程专业:

环境工程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普通化学、工程力学、测量学等知识,受到外语、计算机技术及绘图、污染物监测和分析、工程设计、管理及规划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环境科学技术和给水排水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和管理规划方面的基本能力。

二、计算机及应用专业:

本专业培养适应计算机技术在企事业单位中发展、应用的需要,具有扎实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专业知识和较强的计算机办公自动化、数据库等常用软件应用能力、计算机网络基本应用能力,能够在企事业单位相关部门从事计

(来源:文章屋网 )

篇9

关键词:自动化专业;培养模式;应用型人才;调研

高等教育的本质决定了无论是精英教育还是大众化教育,人才培养质量都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生命线。人才培养质量观与培养模式在不同时代和不同社会发展阶段各不相同,适应现阶段中国发展状况,为地方经济服务,构建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是社会的要求。为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地方经济服务的目标,项目组就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行了详实的实地调研活动。

一、企事业单位调研情况

由于自动化专业本身是一个宽口径的专业,与该专业相关的企事业单位不仅数量多、地域分布广,而且规模、层次各异,因而我们选择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了调查,它们分别是:皇明太阳能公司、金光集团、德棉集团、晶峰集团、德百集团、亚太集团和三和电子有限责任公司等德州市属单位。根据调查表的统计,分析如下:

1.企事业单位对自动化学科专业学生的素质要求

统计表明,企事业单位对自动化学科专业学生的素质要求较高,按需求的重要性进行排序是:(1)自动化专业相关的技术基础理论水平及相关的实际操作能力;(2)科学研究及科技开发能力;(3)计算机软硬件设计能力;(4)组织管理能力;(5)人际交往能力;(6)自然科学及人文科学基础等。

2.企事业单位对自动化学科专业学生培养方面的建议

(1)专业面要进一步拓宽,要有一定的机械加工、生产工艺、设备、电气技术及现场总线技术的基础知识,了解控制系统的实际应用背景和主要领域控制对象的基本知识。

(2)介绍最新的自动化理论、自动化技术和自动化产品,并培养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理论的运用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现场调试和操作的能力。

(4)增加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增强编程控制方面的知识教育。

(5)跟踪新技术的能力,实践与创新能力。

(6)适应环境的能力,吃苦耐劳、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敬业与拼搏精神、合作精神。

(7)对企业文化、价值观的认同度,沟通与协调能力等。

二、德州学院机电工程系自动化专业毕业生调研情况

我们通过各种方式与毕业生中的91位同学取得了联系,并对他们就所学知识与所从事工作的关系、有哪些希望和建议等方面进行了调查。统计如下:

三、调研反映的问题与思考

1.自动化专业教育的面偏窄,需要进一步拓宽。不少企业提出,学校的专业教育除了要学习坚实的自动化专业知识外,还应学习一定的机械加工、电气技术、软件编程及机械制造的基础知识,了解控制系统的实际应用背景和主要应用领域,这样才能能够发挥出更好的作用。

2.学生缺乏创新能力。学生知识面狭窄,课程内容落后于时代,缺乏反映学科发展前沿的新技术和新知识。

3.企业对人才需求在层次上是不断朝高层次发展,类型上是向复合型人才发展。调查中,我们普遍感到高新技术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层次越来越高,并且对综合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旺盛,专业的观念相对淡化。

4.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远远大于基础学科人才。学生就业后也以生产岗位居多,要求我们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与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相一致。

篇10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财务控制

一、事业单位的特点

事业单位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并非将盈利作为根本目的。所谓事业单位是国家以社会公益为目的而使用国有资产建设的单位,其职责包括卫生、文化、科技、教育等具有社会服务性质的形容,而社会企业是将盈利作为根本目的的单位;二是事业单位的收入来源于财政拨款。国家会对事业单位进行财政拨款,根据拨款类型的差异可以分为学校等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医院等差额拨款事业单位以及一些国家不负责拨款的自主事业单位。社会企业则需要自收自支,在成本核算的基础上开展盈亏配比,并利用应力来进行社会服务与人员供养;三是事业单位具有极具负载型的业务。与社会企业中业务的单一性不同,事业单位涵盖了社会各个行业,其种类包括报刊杂志、公共交通、卫生、医疗、教育、水利等等。

二、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控制原则

(一)规范性原则

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控制工作需要符合我国法律法规,从单位实际情况出发来确保法律法规以及单位内规章制度的落实,在实际工作中要以《企业会计准则》、《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以及《会计法》为依据来制定相关章程。

(二)实用性原则

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控制目的在于有利于实际应用,所以在工作开展中不能因为强调完整性以及严密性而失去实用性。在实际工作中要重视人员以及机构的精简,并使用恰当的控制手段与方法来减少繁杂的程序与手续以避免出现重复劳动,从而让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控制能够具有较强的操作性且具备简单化特点。

(三)全面性原则

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控制工作应当涵盖事业单位中所有部门和岗位的经济业务,并以不同部门以及不同岗位业务处理特点的不同来确定关键控制点,从而有依据的将财务内部控制工作贯彻到决策、监督、执行、反馈各个环节。

(四)制约性原则

为了确保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控制的有效性和质量,应当在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控制工作过程中监理制约机制。在内部财务控制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一项业务应当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存在隶属关系的人员或者部门来负责,从而让预算执行或者记录工作能够处在有效的监督之下。同时负责内部财务控制工作的上级要对下级进行监督。这种制约机制应当重视实际内容而不能仅仅停留在形式层面。

(五)成本效益原则

虽然事业单位并不以营利为根本目的,但是为了将事业单位运作成本控制到最佳效果,仍旧需要在内部财务控制中将成本效益作为重要原则。成本效益原则要求事业单位能够在内部财务控制中使用合理科学的方法,用最少的管理成本与控制成本来取得最高的经济效益,从而确保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的顺利有序开展。

(六)适时性原则

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控制工作会随着单位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产生变化,所以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控制工作属于动态过程。内部财务控制制度并不是固定的,一旦与内部财务控制相关的法规进行修订或者事业单位工作范围以及工作性质发生变化都必须要求内部财务控制制度做出变化。事业单位需要以实际情况为依据来对内部财务控制制度做出完善和修订,从而良好的发挥出控制和监督的作用。

三、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控制工作的改进策略

(一)强化预算控制管理

预算控制是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控制的重要工作内容与依据,在实际工作中,预算控制管理的强化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强化对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的认识,事业单位需要让全体人员都对预算重要性具有认识,并在此基础上转变预算控制管理中重视非配而轻视管理的理念;二是要运用合理且具备较强操作性的预算方法,在对预算编制的审批程序作出严格管理的基础上对预算中的关键控制点进行改善,同时有必要对发生业务以前所作出的审批进行预算控制,通过在审批后进行开支来确保预算控制管理的有效性;三是对没有在预算以内的支出做出严格控制,禁止出现预算内外的项目出现串户执行的情况;四是要使用科学的预算考核指标,并在此基础上对预算执行的情况进行月度考核、季度考核以及年度考核,通过发现并分析执行中的偏差来探索具有适应性和有效性的解决方案。

(二)强化支出控制管理

事业代为在需要购买物资是应当由负责采购的部门向会计部门就采购付款进行申请,而会计部门则应当让监督部门对采购事项进行审核,审核通过之后再由会计部门制定相应支付方式,不仅需要出纳员在付款时编制凭证,同时要以付款凭证为依据来进行账目登记。在此过程中,主管人员需要审核各个账目以确定账目和凭证的相符性。同时事业单位要重视岗位的合理划分,在分离不相容职位的同时明确各个岗位的权限和职责,从而确保各个部门与工作人员能够在一定权限内处理相应失误。在此基础上,事业单位还应当健全支出审核制度,强化对支出审核的控制,经过审核的支出才可以进行结算。

(三)强化货币控制管理

在事业单位中,各项工作的开展都可能涉及到资金货币,所以事业单位应当对货币管理控制进行严格执行,在此过程中,首先要确保岗位的合理设置,在遵守分离不相容职务的基础上明确岗位权限与职责。在工作实践中,负责开展货币授权审批、支付、稽查、办理等业务的岗位需要分离或者执行定期轮岗制度,财务科的内部岗位要做到至少两年进行一次轮岗;其次要构建严格的资金货币授权审批规范。执行资金货币授权审批的人员需要在特定权限内开展工作,尤其是资金货币的流入要以票据作为凭证,货币指出要按照申请、审批、审核、结算的流程进行办理;再次,要强调印章和票据管理工作。事业单位有必要对各类票据的使用、发放、保管等做出抽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禁止印章由一人保管而应当将不同的印章交予不同的专人分处存放并由专人保管。同时事业单位还应当对资金货币定期开展盘点以查对是否存在账实不相符的现象,从而确保医院资金货币的安全。

(四)强调财务工作人员素质的提高

事业单位中的财务工作人员是开展内部财务控制工作中的执行者,同时也要受到相关财务制度约束。只有财务人员能够安全有效的对事业单位财政资金进行使用、对预算进行贯彻执行、对支付进度开展监督才能够及时发现内部财务中存在的问题与隐患,从而在及时反馈的基础上来制定出有针对性的专业化建议。同时财务人员也负责者在事业单位宣传与普及财务内部控制知识和规范,所以,在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控制过程中强调财务工作人员素质的提高是提高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控制质量和效率的重要内容。在此过程中,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以及思想道德素质是关键的内容。不仅要让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具备爱岗敬业的精神,同时要求财务人员能够不断对自身的知识和观念进行更新,在熟悉财务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掌握事业单位业务面中所涉及到的内容;另一方面要培养财务人员在监督管理过程中的参与意识。财务人员在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控制中担负着监督职能与反馈职能,所以财务人员有必要对单位工作规划作出认知,从而更好的掌握相关项目以及合同的数据并以此为依据来掌握事业单位中的财务信息并确保其全面性,这要求财务人员需要具有找事的专业技能与基础知识,并有针对性的根据形势发展来提高自身的财务风险防范以及内部控制知识。

参考文献:

[1]王荔.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现状与对策建议[J].金融经济,2009(18).

[2]奚彩云.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思考[J].中国总会计师,20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