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实验教学范文

时间:2023-08-03 17:29: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地理实验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中地理实验教学

篇1

一、地理实验教学的设计与制作(1)地理实验的设计。选择合理的知识点设计实验,是高中地理实验教学的起点。高中地理不是所有的知识都可以通过实验来完成教学的。地理环境的复杂性使地理实验又不同于物理化学实验,很多的地理原理无法用实验的手段得以揭示,将地理实验过于理想化,实际的实验现象可能并不明显,难以产生预期的效果,或者与实际情况存在很大差异,不能科学揭示地理原理。这个就是地理实验的难处。物理、化学实验的结果基本都是可以预见的,对于什么样的试剂滴入酸或碱中出现颜色的变化,每个人来做都是一样的。地理实验需要不断改进,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2)实验器材的制作。一般学校对地理学科实验器材投入不足,不能要求和物理、化学、生物实验那样,有专门的仪器和设备,很多的实验器材需要教师和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我们的器材制作吸收了部分有能力的学生参与。本着简单、廉价、容易获得等原则,特别鼓励对废旧物品的利用,既减少学校投入,又能培养学生节约资源的意识。实验证明,部分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非常强,制作出来的实验器材非常精美且具有创造性。

二、地理实验课程的主体参与与合理评价在地理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注意到一个很多地理老师都关注的问题:就是实验课上学生的主体参与程度较低。一部分同学在操作,另外一部分同学事不关己地看着。这样的情况我校也存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通过找学生谈心、开展问卷调查,了解到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不外乎几个原因。

(1)实验分工不到位。教师在实验课之前要对班级进行分组,每个小组的规模适中,一般为3~5人,人多了一部分同学就没有机会操作。每组的成员可以自由组合,也可以由教师指定,小组成员的组成要搭配好,并通过协商分工,确保每位同学都有自己的任务。实验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所以要尽量做到全员参与,不留离散人员。

(2)少部分同学动手能力不强,怕自己的操作会搞砸实验,不敢贸然参与。这类学生所占的比例不大,但是确实有,教师要及时发现他们,鼓励他们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实验允许失败,但不允许放弃,让他们从别人的身后走到台前,体会成功的感觉。

(3)极少数同学缺乏正确的态度。对于这部分学生,教师要耐心对待他们,不能把他们排除在地理实验课堂之外,可以通过降低对他们的要求,让他们认识到自身的潜力,慢慢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树立优秀模范加以鼓励。

在鼓励优秀学生的同时,也要调动其他同学的积极性。教师既要客观、科学地评价实验结果,鼓励学生的独到见解和创新意识,让学生能真实感受到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收获,产生喜悦感和成就感,通过培养对地理实验的兴趣,让学生爱上地理学科。

三、地理实验课程的常态化要实现地理实验课程的常态化,要做的工作很多。教师要将地理实验作为日常教学的一部分。我们在编制教学案的同时,要将实验部分以实验报告的形式呈现在学案上,没有实验课,这一部分学习任务就无法完成。要让学生重视地理实验,积极参与地理实验。

篇2

关键词:地理实验教学;新课改;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学习兴趣;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中图分类号:G423.07

实验是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基本的研究方法,也是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学科重要的教学手段。在新课改下的地理教学中,实验正日益受到师生们的重视。《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要求“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在其相应的课程目标中又提出让学生“学会独立或合作进行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技能”。新课程从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两个方面对地理实验教学作出了明确的要求。在不同版本的高中地理教材中,编撰者都设置了一些动手实验的活动内容,引导学生通过地理实验与实践活动,亲身体验地理知识,确立地理观念,增强地理技能。并且近几年实验省区的高考试题中已经出现了地理实验的考察内容,今后将逐渐推广,因此应引起关注。让实验走进高中地理课堂,实验已成为地理教学必不可少的一种方式。

达芬奇有句名言:“实验是知识的源泉,智慧是实验的产物”。实验在课堂教学中是一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地理实验通过利用各种地理教具、学具、多媒体设备等试验手段,简捷、生动地展示了人们发现地理规律、认知地理原理的过程,具有将知识化难为易,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优势;实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际操作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地理问题、解决地理问题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实现新课程标准理念的重要手段和着力点。实验教学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生成良好的科学素养,如浓厚的科学探究兴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坚忍不拔的意志等,这些无疑是素质教育要义之一。下面我就高中地理实验教学的重要作用略谈一二。

1.高中地理实验教学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提高地理学习兴趣

常言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就应考虑采用何种方式、何种手段激活课堂气氛,使教学生动活泼、丰富多彩,从而真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索欲、创新欲,对学习地理产生兴趣,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自觉地训练技能,达到教学的目的。

地理学是研究自然环境以及环境与人类的关系的,自然环境的变化以及正确的人地关系的形成往往需要漫长的演化过程,很多现象是我们在其一生中或用肉眼无法看到的。通过地理实验,让学生直接观察地理现象发生发展的过程,使学生自己发现、思考、解决地理问题,很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都得到充分的发挥,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在实验中呈现出来的声、色、形、动态,能有效刺激学生的感官,促使其注意力更加集中。通过实验,学生的动手操作兴趣得到满足,探究兴趣、创造兴趣又被激发,学生就会情不自禁地将更多的时间、精力投入到地理学习之中。

2.高中地理实验教学有利于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提升教学效率

华盛顿儿童博物馆有句名言:“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可见“做”是重要的学习方式。

地理学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性质的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而高中地理必修1主要涉及的是自然地理学的内容,在地理教学中,有很多的知识因为其宏观性、需要良好的空间想象力而成为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有畏难之情绪。

“地球上的大气”这一章内容的知识难度就是一个体现,学生对大气中存在的一些现象司空见惯,但未必能真正掌握其发生规律,理解其形成原因,特别是大气运动,仅凭教材中的图解和教师的讲述,学生很难理解,如何突破这些教学难点呢?

如果将地理实验引进课堂,借助一些简单的材料进行模拟,就会把这些复杂抽象的地理过程和现象生动、直观的呈现,化繁为简,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获得对地理现象的感性认识,再通过思考可以加深对规律和原理的理解,这样将知识化难为易,难点不攻自破!

同时,多样的实验也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3.高中地理实验教学有利于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有效提高学习能力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过去,地理教学大多采用“老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不注重过程与实效;学生学地理大多是采用“死记硬背”的被动接受式学习方式,不注重理解与应用。因之,学生大多对地理课兴趣缺缺,也感到地理难学。由于这种教学存在“重知识、轻实验,重理论、轻实践”的特点,造就学生“高分低能”的现象非常严重。

新课改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地理学科是一门密切联系我们身边生产、生活的学科,实践性极强。要学好地理课,就必须多观察、多实践、多思考。

实验教学就能很好地促使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中挖掘潜力、提高综合能力。实验教学强调演示与参与,让学生在实验设计、操作、观察记录、分析研究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得出结论。在实验设计时,能锻炼和培养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实验操作中,能培养实际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在研究原因、结果、形成概念的过程中,通过分析、比较、判断、推理等,能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等。

篇3

关键词 高中地理 实验教学 价值 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0前言

实践性是地理这一学科较为突出的特点,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对地理教学活动进行组织与开展时,教师需注重对地理现象进行探究,积极对地理实验进行开展,以对学生地理观测、实验能力进行培养。但目前,受高考影响,部分高中地理教师对地理教学活动进行组织时,仍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限制,过分注重地理知识的讲解、习题的练习,无暇开展地理实验,这不但难以对学生地理水平进行有效培养,而且难以促进高中地理教学中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对此,高中地理教师需不断提高对地理实验的重视程度,合理在课堂中将地理实验引入,以提升地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从而使高中地理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能够得到充分发挥。

1高中地理教学中实验教学的相关研究

1.1高中地理教学中实验教学的价值

(1)对学生地理学习兴趣进行有效培养。地理是对自然环境、人地关系进行研究的学科,而自然环境、人地关系演化过程有极大复杂性,且大多难以直接观测到,学生进行学习时,往往会感到抽象、难以理解。而地理实验课对地理的一些过程进行模拟,使地理知识更为直观,且地理实验一般都需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探究,可使学习氛围更为活跃,从而实现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培养。(2)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有效培养。地理实验教学中,学生需亲自参与到其中进行实践,可让学生对知识的习得过程进行自主感知。对实验进行操作的过程中,学生对需对细节性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可对学生观察能力进行培养;对实验结果进行推理、对规律进行总结时,学生需不断进行分析、对比、总结,可对学生分析、归纳能力进行培养;大部分实验需学生合作进行完成,可对学生合作意识进行培养;对实验结果进行汇报时,可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心理素质等进行有效培养。(3)促进地理教学“三维目标”的实现。首先,以往地理教学大多注重引导学生对知识内容进行记忆和理解,而实验教学强调让学生在探究中自主获取知识,更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可对多种地理知识进行掌握,从而促进知识与技能这一目标的实现。其次,地理实验强调学生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自主探究,可对学生地理观察能力、创新能力、探究能力等进行培养,从而促进过程与方法这一目标的实现。

1.2高中地理实验教学现存问题

现阶段,虽然大部分地理教师都已经认识到地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积极对地理实验教学活动进行了开展,但由于受到观念、组织方法等因素的影响,还有一些需进行改进的问题存在,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体现出来:一方面,过分注重实验形式,教学活动对实验过度依赖,将一些实验生搬硬套的引入到课堂上,甚至把一些较为简单的地理问题设置为复杂的实验,不仅难以得到明显实验现象,影响实验科学性,而且可对学生积极性造成影响。另一方面,学生参与度不高,过度对实验进行口头描述,要求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记忆,学生很少自主动手进行实验,使实验的直观性降低,从而致使地理实验作用难以得到有效发挥。

2高效性高中地理实验教学建议

2.1联系学生实情,合理选择实验教学内容

当前,高中地理实验教学的内容来源主要有两种,其一,教材中提到的实验,即教师对教材中提到的实验进行开展与完善,这就需要教师结合教学目标对这些实验进行分析,依据教学需要进行合理选择;第二,原创性实验,即教师依据教学需求,利用地理素材,对相应的情景进行模拟。对地理实验教学活动进行开展时,教师需注重地理实验选择的合理性,所需实验应该与学生的认知、接受水平相符合,使实验能够充分出其作用。例如,关于昼夜交替的教学中,由于这一现象无法实际观测到,学生只对白昼和黑夜有所了解,难以真正了解交替过程。此时,教师可对昼夜交替的实验进行设置:准备地球仪(不透明)、手电筒(强光)、醋酸纸(网格状),在手电筒上贴上醋酸纸,将手电筒对准地球仪,此时,可见网格光线只可对半个球面进行覆盖。随后,将亮与暗两个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画出,即有网格存在的半球为昼半球,确定一个参考点,顺着地球自转方向旋转地球仪,此时学生可发现参考点处的昼夜不断进行交替。这一实验对使昼夜交替的过程进行模拟,不但可让学生对其中的知识点有直观的感受,而且能够使地理教学效率提升。

2.2联系实际生活,提升学生实验积极性

地理这一学科与学生实际生活有较强联系性,对地理实验教学活动进行组织时,需注重实验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性。大多数地理事物的成因都有规律性,且这些规律人类无法亲历,对此,为了对其中的真理进行验证,教师可联系实际生活对地理实验进行组织。例如,在洋流的相关讲解中,教师可通过实际生活对以下实验进行设置:在一杯子中装入四分之一的热水,引导学生观察水汽蒸况,随后在杯中(下转第66页)(上接第50页)倒入开水(暖流),引导学生观察水温升高后杯口变化,以让学生对暖流性质有直观认知。另做一个实验,在一杯子中倒入四分之一开水,引导学生观察水汽蒸况,随后倒入冷水(寒流),不断加入冷水,让学生对杯口进行观察,使学生对寒流性质有直观认识。这一实验所用材料与学生实际生活有很大联系性,学生日常喝水在杯中加入冷水或热水时,并不会刻意对杯口变化情况进行观察,通过这一实验,不但可让学生对知识点有更为直观的认识,而且能够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性,从而使学生地理兴趣得到有效激发。

2.3联系相关学科,提升实验能力

地理包含着地理、人文等多个方面的知识,有多个学科知识交叉,教学中往往会涉及到物理、生物等方面的知识。因此,地理实验的设置也需要注重于其他学科进行联系,使实验更为科学。例如,关于火山喷发的教学中,教师可应用物理知识原理对实验进行设置。火山喷发的主要原因是压力差,而压力差的产生主要受到温差、热胀冷缩的影响,岩石内部温度较高时,其中的岩浆、空气会膨胀,使内部压力增加,压力增加到火山口承受不了时,高压气体会讲岩石层冲破,火山由此发生。对此,教师可对以下实验进行设置: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提供烧瓶、酒精灯、红墨水、蜡等器材,要求学生自主对火山喷发过程模拟实验进行设置。经讨论后,学生可对以下实验过程进行设置:在烧瓶中装入混有红墨水的水,用蜡将瓶口封住,确保空气不会进入,加热烧瓶,随后可见瓶口蜡被冲破,红色水像岩浆一样喷出。@一实验通过物理原因对火山喷发的原理与过程进行演示。这一实验不但对物理原理进行了应用,可使学生对地理知识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性有正确认识,使学生知识迁移、联系能力增强,而且此实验设计、操作、总结均由学生自主完成,可对学生实验能力、操作能力等进行有效培养。

3结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实验教学有重要作用,不但可使地理课堂教学效率、质量提升,而且能够对学生多个方面的能力进行培养,促进地理教学中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对地理教学活动进行组织时,需注重地理实验的设计与应用,对地理实验的内容进行合理选择,将其有效融入到地理课堂中,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操作,以促进地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提升,使地理实验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从而使高中地理教学有效性提升。

参考文献

[1] 曹生平.高中地理实验教学设计与思考[J].新课程・下旬,2017(2):276.

篇4

学生积极参与到实验活动中去,在“做”、“观察”、“思考”、“归纳”、“推理”、“探究”、“体验”、“创作”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年就曾指出:要解放学生的空间,让他们去接触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以及大社会中士农工商、三教九流,自由地对宇宙发问,与万物为友。在课堂教学中、无论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还是教学方法的设计和实施,都只能以中等水平的学生为标准。不能顾及学生客观存在的能力差异,抑制了学生个性发展。而中学地理实验教学则不然,它可以根据学生不同年龄、不同智力心理特征实行因材施教,选择适宜的中学地理实验教学方式、类型和内容,分别组织他们参加不同的中学地理实验,使全体学生都能在自己的起点上得到相应的发展。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在基本理念方面提出“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 在“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能力目标中,首次强调“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相关地理信息”,回应了新课程所倡导自主探究学习的诉求;并明确提出“基本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等”地理基本技能的新要求。地理实验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实践性和探究性,可以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将日益重要。由此可见,地理实验教学在教学中的作用愈来愈突出。

一、中学地理实验设计的基本要求(理念)

1、实验应具有典型性

教师对实验的内容要选择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地理性要强。要设计一些不会干扰正确概念形成的实验,尽量防止由于实验的不典型(实验器材或材料的不规范、不标准),而造成学生对知识产生负迁移。

2、实验应具有启发性

实验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种重要手段,是进行直观教学提供感性认识的一种方式,是发展学生科学思维的一种方法,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一条基本途径。这就要求教师设计的实验具有启发性,并在实验过程的分析以及实验结论的得出中进行启发性的提问,引导启发学生得出实验结论。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落到实处,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体验。每个实验从实验材料、操作步骤、实验活动报告,详细地展现了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3、实验应简易且具有可操作性。实验的设计应从地理教学实际出发,使用标准的器材或材料做实验,难度不宜过大。建议地理实验教学使用符合国家规定的实验器材和材料,既有利于安全,又可充分发挥实验的效果和作用。

4、实验应具有明显的针对性。地理科学与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相比具有自身的特性,很多地理事物和规律无法通过实验的手段加以再现。因而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应有针对性地选择那些通过地理实验能够更直观、更有效的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的内容进行实验。一般来说,需要用实验来展示的内容,均属于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5、实验应注重问题的探究性。实验是人们认识世界和发现规律的一种重要手段,是进行直观教学、提供感性认识的一种方式,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一条捷径。因此,地理教师在设计实验时既要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和材料,又要考虑引导学生在实验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能力,特别是创造力。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二、中学地理实验活动的作用

地理实验是以学生实践为主,以培养学生地理技能与能力为优先目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多种教学功能。具体体现在:

学态度; (5)地理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6)地理实验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他们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三、中学地理实验教学的基本模式及应用

1、课内演示实验:指充分利用教具、地理器材,采用演示手段,配合导讲导问,使学生间接获得地理事物感性知识的一种方法。演示实验能使学生获得生动而直观的感性知识,加深对学习对象的印象,把书本上的理论和实际事物联系起来,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深刻的概念。因其能提供形象的感性经验,易引起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获得较牢固的知识。如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地球上的水” 演示水循环现象变化过程。

实验原理分析:

[步骤一] 如下图在一个平底盆中加适量的水,直至水盖满盆底。把一个装满沙子的小瓶放入盆中。

[步骤二] 用透明的塑料纸盖住盆,用橡皮筋扎住盆口,并把一块小石头放在塑料纸上,压住塑料纸;小石头要放在装沙小瓶正上方。

[步骤三] 将盆放在阳光下直晒,过足够长的时间后观察。

[观测结果] 首先是塑料纸上有水珠凝结,然后水珠沿着小石块下压的方向聚集,水珠往装沙的小瓶下滴,最后小瓶的沙由干变湿

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沉积物分选的实验:

利用地理活动挂图演示“昼夜长短的变化”、“时区和日界线划分”、“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洋流分布规律”等知识,能简捷、直观地揭示某些抽象和复杂的地理运动规律,便于学生理解与灵活运用。

2、课内动手实验:指学生利用学具、教具或其它地理实验器材,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合作、探究和动手操作获得实验结果或数据等直接经验的教学方法。如学习必修一(人教版)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的运动”中:探讨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时,结合课本“活动”材料和实验步骤,课堂采用小组合作方式,提出相关问题进行启发式教学,利用相关教具做玻璃缸内冷热不均产生烟雾漂动的实验,使学生直观认识热力环流的成因。

在一个长、宽、高分别是2米、1米和1米且六面都封闭的透明玻璃柜内,底面两侧分别放置一个电炉(有导线连到柜外)和一大盆冰块。在玻璃柜顶面中部的内壁贴一张下垂的纸片a,在玻璃柜底面中部的内壁贴一张竖立的纸片b(如下图所示)。在电炉通电一段时间之后,根据纸片a、b的偏动情况,可以模拟验证某一地理原理。 电炉

冰块

纸片a

纸片b

(1)以上实验要验证的是 地理原理。

(2)在电炉通电一段时间之后,纸片a向 (填左或右)偏,

纸片b向 (填左或右)偏。

(3)试根据纸片a、b的偏动情况,解析这一现象。

通过实验使学生在轻松、有趣、生动的实验中获得了直接经验,体验到合作、探究学习的喜悦。

3、计算机模拟实验:指用计算机技术模拟演示地理现象、地理过程、地理规律等,使学生直观获得地理知识的一种方法,中学地理教材中有很多地理现象、过程、规律,超出了学生的感知范围,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难点,如第一册(人教版)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三节“地球的运动”:地球绕太阳公转过程及由此产生的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的周年变化规律,可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设计制作成三维立体模拟动画,实现虚实、远近、快慢的变换,从而使学生较轻松地掌握这一知识难点。实际上,对于那些时间、空间尺度较大的难以观察的地理环境、现象、过程、规律等,如地球的运动、大气运动、洋流、水循环、地壳物质循环等都可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立体、直观地模拟出来。

4、课外实践性实验:指利用现实中存在的地理事物或地理过程,在地理教师的指导下,应用一定的仪器或工具设备,利用课外时间,通过实地操作,获得对地理事物亲身感受来掌握地理知识的过程。课外地理实验与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调查等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这样既可以提高地理学习对学生的吸引力,还能帮助学生形成主动运用知识进行实际操作的能力和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学生得到某些“发现”真理、验证规律的训练。如确定“当地地理位置”,设计课外活动实验:如何利用“日影观测法”使用竹竿、卷尺、手表等工具粗略计算学校所在地经纬度?指导学生课外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确定实验设计方案,参与实验操作,计算实验结果;

我国某学校的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在春分日前后用观测日影的方法来测定该校所在地的经纬度。

活动过程:①在春分日前一天,在平坦的地面垂直竖立标杆,并测量日标杆在地上部分的长度

②以标杆所插点(图1中o点)为圆心,于上午9时在地面上画一个半径略短于当时杆影长的半圆。

③当上午标杆的影端落在圆周上时,标记为a点,下午标杆的影端又落在圆周上时,再标记为b点,将a、b两点连成直线,取其中点c,将中点与圆心连成直线oc。

④第二天,当日标杆的影子与直线oc重合的时刻,记下此时刻的北京时间为12时44分,并测量此时标竿影长等于 竿长。

根据上述活动中测得的数据,完成下列各题。

(3)研究小组测定学校所在地的经纬度是 。(4)请在图上标出该地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利用手表和太阳定方位:

篇5

关键词:物理;实验;教学;探索;课题

物理是一门应用科学,同时也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的重要教学手段。然而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目前的实验教学还没能受到应有的重视,更没有实现高效完成教学目标的目的。为此,在新课改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强化实验教学的整体功能的形势下,高中物理教学如何通过实验来更好地阐释物理概念、理论和规律,已成为高中物理教师必须要探索和尝试的一个重要课题。那么,如何才能更高效地实施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呢?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来谈几点个人的看法。

一、钻研物理考试大纲,准确把握物理实验的考点

新课改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升和全面发展,而针对高中物理学科来讲,物理教师要在实验教学中能够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在高考物理考试大纲中,有关物理实验的考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考查学生基本仪器的使用和对基本实验方法的掌握

这一点不仅要求教师能够在实验教学中指导学生了解一些基本仪器,如仪器的构造、原理、使用方法、用途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等,而且要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实验方法,如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先给学生示范,然后让学生进行模仿,从而结合具体的实验来给学生以基本实验方法的指导。

2.考查学生在实验中的动手能力和对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实验为主,从而给学生提供动手动脑的机会,进而使其在实验的过程中明确实验目的、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最终学会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

3.结合重点实验来查考学生的创新意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物理实验中,电学方面的实验一直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强化学生对电路的认识,如将电路分为电源电路、测量电路、保护电路和测量仪表等四个部分,以此来指导学生在实验中进行科学归纳,整合相同的实验原理或方法,以达到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

二、依据物理实验的考点,实施灵活的教学策略

1.贯彻新课改理念,寓教于乐

物理实验教学只有建立在学生感兴趣的基础上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为此,教师要结合新课改对于物理教学的要求,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来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以便能够使物理实验教学乐趣多多。如教师可以将物理学科涉及的无论是学生实验还是演示实验都加以研究,力求能够在阐释物理概念、规律和原理的原则下,对实验进行一些富有趣味性的变革,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实验的积极性、主动性。

2.多进行实验教学,抓关键,重方法

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实验教学也就显得尤为必要和重要了。教师在物理教学中要多组织实验活动,特别是学生实验。物理中的实验大致分为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两种:直观鲜明的演示实验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产生跃跃欲试的冲动;而学生实验则能够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来进行一系列的实验操作,以顺利完成实验过程,得出实验结果。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要突出重点和关键,以便能够让学生在众多的实验中发现规律、总结方法,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如针对电学实验这一高考热点,教师不仅要通过实验让学生明白这类实验的原理和方法,而且要以这一关键实验为基础,让学生学会设计实验,形成创新能力。

3.充分利用实验资源,重迁移,多延伸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所有的实验资源,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验条件,以便让实验贯穿于物理教学的全过程,不仅让学生能够加深对实验的理解,而且让学生能够在实验中进行探究、思考和总结。如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可能会有一些想法或者设计,如果能通过及时的实验来验证,一定会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进行实验,学生也能够多多参与,并尝试以不同的实验方法来进行实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另外,在充分利用实验资源的同时,教师要注重学生迁移能力的培养,要将实验教学延伸到课堂之外。教师要指导学生将在教材上和实验中学到的理论知识迁移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以更好地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和物理问题。如学习了重心和重力的问题后,学生也就会明白杂技演员“走钢丝”等技巧的原理了。在学生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实验技能后,教师要能够精心设计和组织一些课外活动,以便更好地培养物理实验教学,如建立活动小组,选出代表,让学生在课下自主操作新课中可能会涉及的实验等。

综上所述,要想高效实施物理实验教学,教师必须首先深入研究高考物理的考试大纲,准确把握有关物理实验的考点,以期能够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在实验教学中取得突破;其次,教师还要在把握物理实验考点的基础上,实施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趣味化地进行物理实验教学,在进行物理实验时抓关键、重方法,并充分利用现有的实验资源,强调学生迁移能力的培养,注重实验教学向课外的延伸等。当然,高效实施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方法还有很多,这有待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能够更多地进行探索和尝试。

参考文献:

1.王欣.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陕西: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篇6

关键词:高中地理;实效性;教学

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下,面对新的高考形势,高中地理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根据新课改的理念,要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需要教师积极改进教学才能不断提高。

一、讲究教态运用艺术,激起学生兴趣

适当、自然、大方、风趣的教态是对教学的有效补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形象逼真的手势运用就能达到很好的效果,使抽象的地理事物具体化,生动、形象地再现在学生面前,极大地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力。如讲授山脊山谷知识时,我把用手指指着的鼻梁表示成山脊,,两侧的鼻沟则是山谷;山脊是分水岭,山谷是集水区,所以人们如果流眼泪就会顺着像山谷的鼻沟向下流,不会流到鼻梁上。这一演示形象、逼真,情趣盎然,学生立刻就记忆理解了。又如讲授地球自转的知识,我伸出右手,紧握拳头,大姆指表示北极,其它四指弯曲表示自转方向,非常明了;学习气旋与反气旋知识时,我还是利用了左右手,用右手演示北半球,握紧拳头,大姆指向上表示中心气流向上,四指逆时针弯曲表示周围水平气流的运动方向。同样用左手演示南半球,握紧拳头大姆指向上,表示中心气流向上,四指顺时针弯曲表示周围水平气流的运动方向。手势演示让学生对地理产生了兴趣,从而学得很认真。

二、引入故事或事例,提高导入效果

有趣的故事、问题对中学生颇具吸引力,有效利用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集中其注意力,还能启发学生思维,使之展开丰富的想象,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如学习“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这一课时,我用用一则二战期间的故事导入:在二战后期,德国间谍把盟军登陆的情报发给总部,但德国总部却没有及时得到消息,毫无准备,错失了战机。于是我进行提问:“知道为什么德军总部没有及时收到情报、错失战机吗,答案就在我们将要学习的地理知识中!”学习情绪马上高涨起来,兴趣浓厚,认真听讲,答案很快就找到了,原来,德国间谍发射出的无线电波受到太阳耀斑的影响,从而延误了情报。把与地理知识有关的趣事、问题引入课堂,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突破重难点,促进学生理解

有效地一节课,在发展学生的能力的基础上,还要突破教学重难点。地理课中的一些难点,如地震的产生、地壳运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等,内容比较抽象,即使有模型学生也感到难以理解。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多以挂图、模型或者板书帮助学生理解,但这些辅助手段因其静止性与单一性的缺陷,效果并不理想。如果借助多媒体技术将抽象的重难点动态化、形象化,将有利于突破难点、重点,宜于学生当堂吸收,加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鼓励学生探究,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首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努力营造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良好课堂氛围,让学生的思维在一种无拘无束的状态下任意发散和发挥,敢于提出疑问、打破陈规、标新立异。例如在学习学习“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中关于大气污染问题时,因为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从而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对于这一问题,通常会被认为是不利于地球环境发展的一个因素。但是换一个角度来考虑,全球变暖真是一点好处也没有吗?全班学生经过热烈的讨论,认为全球变暖也有好的一面。比如亚寒带地区会随着气候的变暖,可以发展种植业了;俄罗斯对于西伯利亚进行开发的难度会相应降低等。

其次,要引导学生发挥创新思维,增强自身创造能力。创新思维是指能够灵活运用现有知识对眼前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创新思维能力是创新素质教育的核心素质,它往往是从对理论或事物产生疑问开始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保护学生质疑的精神,善待学生提出的任何疑问,鼓励和引导他们发现地理学习中的问题,并激发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欲望,通过不断的研究和探索而创造性的解决问题。例如,我们在教授“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权益”之后,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并讨论这一问题:“21世纪我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将越来越多地依赖海洋,你们认为我国走向海洋,首先要做好哪几项工作?”利用这个具有开放性的思考题,让学生充分发散思维,提出具有创造性的建议和意见,积极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为培养新世纪创造性人才奠定基础。

总之,要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果,需要教师深入分析教材,充分利用各种有效信息,结合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优化课堂结构,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贯穿到教学过程中,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⒈曾祥洪,孙召良.新课标下对地理教学的几点认识[J].吉林教育,2007⑹

⒉宋利国.新课标下对地理教学的几点认识[J].商情(科学教育家),2007⑽

篇7

        一、观察实验——月相的观赏

        连续观测一个月的月相(一般选择9、10月份),记录并总结月相的变化规律——“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 

         

        通过观察实验,能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教师的必要指导和和学生持之以恒的观察是该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另外还有热力环流的实验演示、背斜向斜的观察等。

        二、测算实验——学校所在地的地理坐标的测定

        1、活动准备

        观测用具:长度为1.5m左右的直杆一根,卷尺一把,石英表或电子表一块(精确度越高越好),三角函数一本,天文年历一份,白纸和彩色笔若干。如果没有天文年历,最好是选择“两分两至日”,从教学进度考虑,应以秋分日为宜,此时δ为特殊值0°。

        2、活动过程

        找一块空旷平地,下面铺好白纸,把直杆通过白纸并垂直插在平地上,量出直杆在地面以上的高度h,每隔一定时间测一次直杆影子长度,记录此时影子长度及对应时间,并将影子画在白纸上。测量时间间隔不要太大(5分钟以内),以免影响测量准确度。

        3、分析和计算

        ①从纸上或记录中找出直杆影子最短时(即太阳位于该地上中天时)的影子长度l,利用tanh=h/l(h为此时正午太阳高度),查函数表得出h的值。

        ②利用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计算该地地理纬度:φ=90°-h+δ,式中δ为该日太阳直射点纬度,式中φ为所求点的地理纬度。

        ③从记录中查找出直杆影子最短时的北京时间(t),此时当地地方时为12时,并计算地方时差:δt=t-12(换算为分钟)。再计算经度差:δλ=(δt/4)°,便可得出地理经度:λ=120°±δλ,式中加号和减号的取法为东加西减。若影子长度最小值出现在北京时间12时之后,表示观测地点在120°以西,取“-”;相反,则取“+”。通过该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在地理方面的数理能力和观察能力,并能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动手实验——小小地球仪的制作

        1、准备白色的小球或乒乓球,先确定南北两极。

        2、用一根细线连接南北两极,绕小球一圈,用笔沿细线画一个圆,确定一条线为本初子午线(0°经线),那么另一条线就是180°经线,把度数写在小球上经线旁。其次,从本初子午线向东每隔15°画出一条线。画时,先将0°—180°经线之间划为12等分,利用细线画出经线,标出度数,自0°经线向东依次为15°、30°、45°……用同样的方法,标定西经度。

        3、用一根细线,连接两极点,并作好标记。将细线取下,用直尺测出细线的中点,而后再将细线如前连接两极点,在细线的中点处画出球上的位置,再移动细线,依次标出几个点,将这些点连接起来就是赤道。自赤道向南、向北每隔30°画一条细线,方法同上,并标定度数。通过该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探究学习的习惯。

        四、探索实验——地球自转的验证

        利用傅科摆,我们可以证明地球的自转。利用沙漏同样可以验证地球自转:

        1、用三根木头搭一个高约2.5m的支架,选择硬版纸(规格45×40cm),制成一个圆锥体。圆锥体尖留一个小孔,另一端系三根长约2m的细绳,三根细绳须均匀系在纸上,使圆锥体尖端垂直向下,再将绳子系在三角支架上。

        2、将准备好的沙漏尖端小孔用塞子塞住,里面装入彩色沙子,推动沙漏做钟摆运动,并拨掉圆锥体尖端的塞子让细沙流出。

篇8

高中化学新课程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化学教学的科学探究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实验探究,如“实验探究:温度、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探究:温度对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的影响”等;另一种是调查、讨论等实践活动,如“市场调查:不同种类电池的特点、性能与用途”、“讨论:稀有元素化合物的发现给我们什么启示?”等。

(一)化学实验的作用

⒈促进思维、提高能力

在化学实验中,经常是带着问题进行。设置疑问是非常重要的,问题的悬念性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其开动思维、发挥想象力。比如:在讲乙醇的性质时,提问:钠与水反应非常剧烈,钠与乙醇反应情况如何? 请通过实验说明,有了悬念,学生就迫不及待想做实验获得结论,同时会激起学生的发散思维,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在大脑中会想象出各种不同的现象,在做实验时就会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得出结论。教师在提出问题后要感知学生思考问题的思路,及时引导、启发、纠正、得到的结论要归纳总结。而这整个过程中学生的收获是分数无法衡量的。

⒉激发兴趣、热爱化学

通过调查有96%的学生都愿意上实验课,在这96%的学生中,有98%的学生认为有了演示实验或者是分组实验,可以在轻松、愉快中掌握知识,不至于死记硬背。从不同角度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兴趣是成功的关键,在发明创造上有一定成就的人,除了具有一定的创造能力外,还必须是对某种发明、探索有着浓厚的兴趣、好奇心,兴趣是创造力的推动力。另外兴趣也会使知识难易发生转变。调查中也发现,喜爱化学的学生随着年级增高人数减少,这与老师的教学方式有关,为高考而沉在题海中引起学生的抵触情绪也有关系。大家都明白,学生对某学科产生了兴趣,那么这个学科肯定成绩很好,学生认为本学科较容易,实际上是兴趣的作用,要想使学生对化学有浓厚的兴趣,从化学实验入手是极好的方法,比如:高一学生在学习氯化氢时,你做一个“空瓶生烟”的兴趣实验,学生的兴趣就来了,学生的求知欲被激发了,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获得知识,亦可培养学生探索精神。

3.功在学生、利在高考

学生能通过实验可充分发挥想象力,设计原理,确定操作程序,从不同角度选择最佳方案进行实验,比如: 验证硫化氢的还原性实验,让学生选择试剂和方法,学生可能选择的试剂有: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溴水、氯水、氯化铁溶液、氧气、二氧化硫等。可以利用硫化氢的还原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创新人才是当今教改的一个最新课题,创造力可以分为自我实现的创造力和特殊才能的创造力,二者相辅相成,特殊才能的创造力也是在自我实现的创造力基础发展起来的,通过化学实验的设计、改进,最能体现、培养学生自我实现的创造力,例如98年高考实验题第27题,能很好的考查学生想象力和创造能力。改进实验亦可发展学生创造力,为获得很好观察效果,或因地取材,可对课本或习题中的实验进行改进,例如:可用铜丝代替铂丝做NH3催化氧化实验,现象非常明显,再如:同学们在做Cl2性质实验时,用一半湿润的红纸条放在洗气瓶中,即可观察到湿润的一端褪色,而干燥的一端没有变化,说明次氯酸的漂白性。又如广东省2005年高考题的第19题和第20题是实验题。第19题 赋分4分,平均分为2.40,标准差为1.44,难度为0.60,区分度为0.53,优。本题为实验操作题,考查有毒气体的安全制备,要求考生对实验情境能有细腻化的理解,需要考生具备严谨的思维。第20题 赋分16分,平均分为7.02,标准差为2.54,难度为0.44,中等难题,区分度为0.60,区分度优。考生很难得分。

近几年的高考中,实验题的分数贵如油,随着新课程改革在我省的全面铺开,2010年的广东高考中,实验探究和创新能力考查将会进一步体现,要想在高考取得好成绩,就必须冲破实验大关。针对“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的命题指导思想,我们既要回归教材,重视对教材的实验复习,又上升华教材,挖掘教材中实验材料的内涵,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和设计实验的能力。在实验复习中,要重视“做”实验、重视“想”实验、重视“写”实验、重视“说”实验,让学生去动手、分析、探究、尝试,培养正确的思路、严谨的实验能力和创造力是非常重要的。化学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和创造能力。做过实验和看过、讲过实验是有本质区别的,学生的亲身体验将在他们的学习生活中留下深刻的痕迹。

篇9

一、高职地理研究性学习教学目标设计的原则

1.切实可行性原则

地理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标的设计应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倘若研究性课题中的问题描述不准确,那么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标就难以实现,教学效果也不能很好地保证。因而,在进行教学目标设计时,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引导,确保教学目标设计的合理性和切实可行性。

2.难度适中原则

教学目标的设计应对难度进行适当把握,难度适中的研究性教学目标更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倘若教学目标设置得过于简单,会降低学生的研究兴趣,倘若设置得太难,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因而难度适中的教学目标更有利于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提升教学效果。

3.全面、整体性原则

地理教学目标的设计应全面、整体,倘若整体性欠缺,会使教学目标偏离实际的教学活动,教学活动难以有效实施。

二、高职地理研究性学习教学实施的策略

1.依据教材要求,合理进行研究性课题选题

研究性教学要求在掌握和了解教材知识的基础上,在教师的引导下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依据某一课题结合自身的生活实际进行自主探究实践,并将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探究实践当中,对探究的问题进行解决。通过此过程,不断深化自己所学的知识,将知识活用并进行创新。针对高职地理学科教学来说,无论是理论学习还是教学实践都有较大的难度,因而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组织过程中,应通过合理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引导学生自主完成相应的学习目标,并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做到自主探索、合理创新应用。教师应根据学生自身的知识能力水平对研究性教学的目标进行合理确定,目标的制订既要求学生能够全面掌握所学的地理知识,又能顺利地开展研究性教学活动。探究性教学的内容可让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自主选择,但教师需对自主选题的内容进行规定,如选题应具备趣味性、价值性等,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各种地理现象和地理知识。

2.创设研究式教学情境,注重教学实践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在探究中学习的活动,其具备的显著特征是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因而在高职地理研究性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引导,引导学生通过将所学知识进行创新来解决研究性课题中的问题。高职地理教师在进行研究性学习过程组织时,应注重教学实践,合理创设研究式教学情境,不仅仅以传授知识作为主要任务,应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利用问题探究的方式激发学生探究学习兴趣,通过小组的形式对确定的研究课题进行合作探究。

3.总结研究学习成果

篇10

一、高中地理主题式教学的设计过程

1.主题形式的确立。

确定主题教学形式,对于主题式教学成效具有重要作用。高中生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对知识有着很强的探索欲。在选择主题形式时,只有选择学生平常接触过的形式,并且以学生了解的内容进行引导,将生活实践与学习联系起来,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成效。

例如,在讲解《黄土高坡》时,教师可以在正式讲解知识前播放《黄土高坡》这首歌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再将歌曲中提到的内容与教学知识点结合起来。这样既利于学生理解,又方便学生记忆。在教学实践中,为提升教学效果,笔者很多时候都是采用多种形式结合的方式,如利用音乐、动画、影视作品等,在为学生带来视觉、听觉等审美享受的同时,将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2.主题内容的选择。

在新教材中,每一节都有一个小标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小标题将教学内容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以便让学生更轻松地理解各章节的中心思想。在主题形式确定以后,需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合适的主题内容。主题内容应当具有针对性,如果太宽泛,会增加学生的理解难度。

例如,在讲解《月球、太阳和宇宙之间的关系》时,教师可以将寓言故事或者神话故事融入教学中,加深学生的学习记忆。主题教学中最关键的环节是教师的引导,因此主题内容的选择不仅要契合教学内容,还要选择教师擅长的内容,这样才能保证课堂的生动性,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不断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确保教学质量。

3.主题结构的构建。

主题结构的构建是否合理,对教学成效也有很大影响。在高中地理课堂中,要注重主题结构的构建,分清教学内容的主次,突出知识重点,这样才能确保教学质量。在实际教学中,为预防主题混乱,通常都会建立一个完整的主题结构。比如在某教学活动中,采用了幻灯片、漫画、音乐、视频等多种形式,其中幻灯片、音乐、视频是常用的形式,而漫画不常用,这就可以将教学重点内容用漫画的形式呈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习印象。

二、开展主题式教学中需注意的问题

首先要明确教学的中心思想,教师应该把每堂课的重点知识联系起来,契合实际情况,利用学生接触过和熟悉的实例,让学生真正地融入进来。课堂教学中的教学重点是不能随意更改的,不管教学方法怎么变化,都要紧扣教学重点,才能确保教学质量。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将自身的兴趣和课堂上的学习重点相互结合,能够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自身知识水平,从而有目的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