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中护理的内容范文

时间:2023-08-03 17:29: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手术中护理的内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手术中护理的内容

篇1

【关键词】

手术室整体护理;术前访视;效果

本次研究中对实施手术室整体护理过程中对即将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术前访视的临场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分析,帮助临床拓宽对手术治疗患者进行护理的方法,以便临床进一步丰富手术室整理护理的服务项目,为患者手术治疗的成功提供前提条件。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

1.1 一般资料 采用科学实验研究过程中普遍应用的随机抽样分组方法,抽取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2008年10月至2011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患有82例接受手术治疗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将其分为两组。在A组中包含22例男性研究对象和19例女性研究对象;该组研究对象的年龄主要分布在17岁至62岁之间,平均年龄38.5岁;在B组中包含23例男性研究对象和18例女性研究对象;该组研究对象的年龄主要分布在19岁至63岁之间,平均年龄39.3岁。所抽取的研究对象的自然资料,不具有统计学差异,可以在分析研究过程中进行比较。在接受治疗前,所有患者都经过了相关的临床检查之后予以确诊。

1.2 方法 将82例研究对象的资料,经过进一步整理后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41例。A组患者在手术之前进行常规检查;B组患者在手术之前进行常规检查和术前访视。对两组患者在术前检查和入室时的生命体征变化幅度、患者手术治疗的成功率、患者对手术治疗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患者在围手术期内出现的并发症情况、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前的心理状态、患者的手术室整体护理的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在研究的整个过程中得到相关数据,均采用常用的SPSS14.0数据处理系统予以处理,当 P [1]。对手术治疗患者进行术前访视,可以从生物、心理、社会角度对其需求进行充分考虑,充分体现以患者为本的临床治疗原则,在围手术期护理服务中的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

对接受手术治疗患者进行术前访视的方法主要包括[3]:① 在术前1 d由主治医师对手术室的相关护理人员进行针对性培训,使护理人员对患者病例资料有更多的了解。② 在进行访视的过程中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生活习惯进行充分了解。对于比较复杂的病例要组织进行术前讨论,对手术的具体方式、术中所需物品、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充分了解,以便进一步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保证手术治疗能够顺利进行。③ 在患者面前,护理人员要表现出自信,已取得患者信任,用亲切语言进行自我介绍,让患者能够充分感受到安全感和满足感。④ 与患者进行沟通的过程中要讲究语言艺术,用激励语言使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得到有效缓解。⑤ 使患者的亲友充分了解其对患者的重要性,建议其除给予患者适当的物质支持外,还应该在精神上的给予患者足够的关心和照顾,在术晨要陪伴患者等待手术的开始,并亲自将患者送入手术室,术后要将患者接入病房。 

实施手术室整体护理过程中对即将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术前访视的临场应用效果非常明显,可以使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前对手术有正确的认识,防止出现不良心理因素,维持生命体征问题,围手术治疗的顺利实施提供前提条件。

参 考 文 献 

[1] 汪玉瑛,叶家薇,陆烈红.手术室开展系统整体护理初探.护士进修杂志,2007,12(18):215-216.

篇2

关键词手术护理手术视访心理护理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不断改进和完善,手术访视已是我国医院的手术室作为手术室整体护理工作中普遍开展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手术室护士的职能和职责之一。2008开展手术访视工作以来,受到了患者的广泛好评。但在多年的访视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访视中存在的问题,现分述如下。

手术访视中存在的认识及重视程度方面的问题

整体护理从20世纪80年代被引入我国后,各地结合实际情况在护理工作中相继建立了整体模式病房及相应的健康教育、管理制度。随着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的普及、深化、围手术期患者的护理越来越受到重视。访视作为手术室整体护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作用与意义己被广泛引起重视。但实际工作中,对手术访视工作的认识和重视水平,在不同医院间、院领导层面、护理部及手术相关科室间还存在一定的差别。

手术访视中存在的访视内容、形式及实施流程方面的问题

传统的护理工作中,手术室护士在是以配合医生顺利完成手术为主,很少顾及到术前、术中、术后患者的社会心理因素。各地各级医院在开展手术访视工作的过程中,上述情况有了很大的改观,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根据实际工作中的体会和相关报道,在手术访视中的内容、形式及实施流程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缺乏可操作性和可行性。既往进行术前访视及术后随访工作通常的做法是,主要由麻醉科医生执行,且多偏重于了解患者有无手术适应证、禁忌证及其耐受情况,而对患者及其家属急切想了解的手术治疗基本情况、围手术期注意事项、手术环境等则很少涉及更不及其他;形式上主要是口头陈述,多形式、多层次、多途径实施基本空白;实施流程方面,流于形式、各自为战、疲于应付,甚至存在相当程度的随意性。这些问题的存在均阻碍了理想访视效果的达成。

手术访视中存在的记录、分析及研究方面的问题

由于手术访视工作涉及范围很广,是现代医学模式下,涉及生物、心理、社会的综合医学模式,是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具体体现。可以说是一项系统工程。患者生理特征、心理特征和社会特征,其中哪些是与访视效果密切相关的关键特征,这些特征在访视中如何快速、准确、有针对性地获取。基于患者特征和具体手术类型访视内容的确立、形式的选择。访视制度的建立、流程的实施过程中,组织体系、职责划分和绩效考核等,无不紧密关系到手术访视和手术实施的效果。因此,充分认识手术访视工作的复杂性、循序渐进、大力加强针对手术访视制度的多领域研究,是不可或缺的。

手术访视中存在的相关规范方面的问题

手术访视是实现这一目标重要的途径和手段,手术访视制度的建立和有效实施是实现这一目标十分重要的组织保障。不同手术访视内容雷同、同类手术不同访视人员访视内容不同,甚至存在遗漏等问题,明显削弱了访视内容可信度;访视内容记录混乱,不完整、不统一,不利于分析和归纳,降低了访视结果的科学性;访视形式单一,缺乏多层次、多形式、多途径实施的手段和载体,降低了访视效果的有效性[3]。访视实施前相关准备没有明确规范,阅读病历、了解病情、与手术医生交换信息不足。访视流程缺乏切实可行的规范,尚无制定出相对成熟的简约化、程序化、标准化、法规化访视的操作流程,表现为访视时间选择、持续时间偏随意;人员组成安排不定,手术护理、麻醉、术者及病房护理等,围访视医护协作中,职责不清、分工不明,访视与术前评估分离、访视的内容与手术医生相左,甚至相互矛盾等问题。

手术访视中存在的护理人员素质方面的问题

访视的过程本身是手术室护士将医学知识、心理学知识和社会学知识综合运用于患者手术护理的实践过程。护理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手术访视工作进行和效果。目前护理人员素质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综合业务素质参差不齐,基础知识不扎实、不全面,熟知的手术类型有限,特色或经典手术的专科护理了解不深,因而对手术的必要性没有充分的认识,对手术的简单过程、术中有何感觉、麻醉的方式、配合要点等解释不详细,碰到患者提出的相关专业问题,无法及时正确回答,有时解释不当,引起患者过多的联想,更会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

心理护理的专业修养不够,多流于表面、缺乏正规和较为深入的心理护理的专业培训,容易导致访视中不能正确地体察和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生理需求。

缺乏与患者沟通的综合技巧的培训和应用。在人际交流中,语言交流占主要的地位,也是一门精细的艺术,它涉及到语言学、逻辑学、文学、艺术、声学、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包含着丰富的内容。护士必须具有丰富的医学护理知识及边缘学科知识,较丰富的社会阅历和实践经验,不断增强自信心,在实际工作中注重相关技巧的锻炼和综合运用,才有可能达到预期的访视效果。

综上所述,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是做好手术访视工作的前提条件,加强学术研究是改进手术访视工作的理论基础,建立完善的制度是实施手术访视工作的组织保障,规范内容、形式和流程是手术访视工作的迈向科学化的技术保障,注重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是实现手术访视工作预期目标的核心基础。而这一切都是为不断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和患者的整体满意度-这一核心目标服务的。

参考文献

1贺广平.手术室护士术前访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护理研究,2006,20(1):265-266.

篇3

【关键词】手术视访;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836-01

1 访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不断改进和完善,手术访视已是我国医院的手术室作为手术室整体护理工作中普遍开展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手术室护士的职能和职责之一。我院自2003开展手术访视工作以来,受到了患者的广泛好评。但在多年的访视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访视中存在的问题,现分述如下。

1.1 存在认识及重视程度方面的问题

整体护理从 20 世纪 80 年代被引入我国后,各地结合实际情况在护理工作中相继建立了整体模式病房及相应的健康教育、管理制度。随着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的普及、深化、围手术期患者的护理越来越受到重视。访视作为手术室整体护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作用与意义己被广泛引起重视[1]。但实际工作中,对手术访视工作的认识和重视水平,在不同医院间、院领导层面、护理部及手术相关科室间还存在一定的差别。

1.2 存在访视内容、形式及实施流程方面的问题

传统的护理工作中,手术室护士在是以配合医生顺利完成手术为主,很少顾及到术前、术中、术后患者的社会心理因素。各地各级医院在开展手术访视工作的过程中,上述情况有了很大的改观,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根据实际工作中的体会和相关报道,在手术访视中的内容、形式及实施流程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缺乏可操作性和可行性。既往进行术前访视及术后随访工作通常的做法是,主要由麻醉科医生执行,且多偏重于了解患者有无手术适应证、禁忌证及其耐受情况,而对患者及其家属急切想了解的手术治疗基本情况、围手术期注意事项、手术环境等则很少涉及更不及其他; 形式上主要是口头陈述,多形式、多层次、多途径实施基本空白; 实施流程方面,流于形式、各自为战、疲于应付,甚至存在相当程度的随意性。这些问题的存在均阻碍了理想访视效果的达成。

1.3 存在的记录、分析及研究方面的问题

由于手术访视工作涉及范围很广,是现代医学模式下,涉及生物、心理、社会的综合医学模式,是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具体体现。可以说是一项系统工程[2]。患者生理特征、心理特征和社会特征,其中哪些是与访视效果密切相关的关键特征,这些特征在访视中如何快速、准确、有针对性地获取。基于患者特征和具体手术类型访视内容的确立、形式的选择。访视制度的建立、流程的实施过程中,组织体系、职责划分和绩效考核等,无不紧密关系到手术访视和手术实施的效果。因此,充分认识手术访视工作的复杂性、循序渐进、大力加强针对手术访视制度的多领域研究,是不可或缺的。

1.4 存在相关规范方面的问题

手术访视是实现这一目标重要的途径和手段,手术访视制度的建立和有效实施是实现这一目标十分重要的组织保障。不同手术访视内容雷同、同类手术不同访视人员访视内容不同,甚至存在遗漏等问题,明显削弱了访视内容可信度; 访视内容记录混乱,不完整、不统一,不利于分析和归纳,降低了访视结果的科学性; 访视形式单一,缺乏多层次、多形式、多途径实施的手段和载体,降低了访视效果的有效性[3]。访视实施前相关准备没有明确规范,阅读病历、了解病情、与手术医生交换信息不足。访视流程缺乏切实可行的规范,尚无制定出相对成熟的简约化、程序化、标准化、法规化访视的操作流程,表现为访视时间选择、持续时间偏随意; 人员组成安排不定,手术护理、麻醉、术者及病房护理等,围访视医护协作中,职责不清、分工不明,访视与术前评估分离、访视的内容与手术医生相左,甚至相互矛盾等问题。

1.5 存在护理人员素质方面的问题

访视的过程本身是手术室护士将医学知识、心理学知识和社会学知识综合运用于患者手术护理的实践过程。护理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手术访视工作进行和效果。目前护理人员素质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5.1 综合业务素质参差不齐,基础知识不扎实、不全面,熟知的手术类型有限,特色或经典手术的专科护理了解不深,因而对手术的必要性没有充分的认识,对手术的简单过程、术中有何感觉、麻醉的方式、配合要点等解释不详细,碰到患者提出的相关专业问题,无法及时正确回答,有时解释不当,引起患者过多的联想,更会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

1.5.2 心理护理的专业修养不够,多流于表面、缺乏正规和较为深入的心理护理的专业培训,容易导致访视中不能正确地体察和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生理需求。

1.5.3 缺乏与患者沟通的综合技巧的培训和应用。在人际交流中,语言交流占主要的地位,也是一门精细的艺术,它涉及到语言学、逻辑学、文学、艺术、声学、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包含着丰富的内容。护士必须具有丰富的医学护理知识及边缘学科知识,较丰富的社会阅历和实践经验,不断增强自信心,在实际工作中注重相关技巧的锻炼和综合运用,才有可能达到预期的访视效果。

2 对策

综上所述,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是做好手术访视工作的前提条件,加强学术研究是改进手术访视工作的理论基础,建立完善的制度是实施手术访视工作的组织保障,规范内容、形式和流程是手术访视工作的迈向科学化的技术保障,注重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是实现手术访视工作预期目标的核心基础。而这一切都是为不断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和患者的整体满意度这一核心目标服务的.

参考文献:

[1] 贺广平.手术室护士术前访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护理研究,2006,20(1) : 265- 266.

篇4

重症胰腺炎是临床的一种特殊性病症,高烧、恶心、呕吐等为主要表现,具有起病急、发展快等特点,危害生命健康。以往,临床针对该疾病均实施手术疗法,然由于患者担心手术效果、不了解手术操作等因素的存在,致使最终效果不满足需求[1]。故而,临床需针对该手术患者实施整体护理,以获得显著效果。下面,将我院收治者的资料汇总如下,旨在判定整体护理效果。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从我院2012年4月-2015年3月普外科收治重症胰腺炎患者中挑选60例作为对象,按照抽样法分成两组后实施不同护理措施,常规组30例,男性、女性分别21例、9例,年龄段20-75岁,平均(50.8±1.8)岁;干预组30例,男性、女性分别22例、8例,年龄段21-76岁,平均(50.9±1.9)岁。60例患者的男女例数、年龄段等资料无区别,P>0.05。

1.2方法 30例常规组患者行临床基础化的护理措施,如: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情况,讲解疾病内容,制定有效方案;30例干预组患者则实施手术整体护理,包括:①手术前护理。患者手术处理前期,大多伴有抑郁、焦虑等情绪,影响手术实施。因此,护理人员需加强患者的心理疏导,向其耐心讲解疾病内容、手术过程等内容,提高知识掌握度。同时,护理人员还需认真回答患者问题,使患者产生一种被尊重的感觉,便于积极、主动的接受临床操作[2];②手术中护理。手术前期,护理人员需提前进入手术室调整温度、湿度,满足患者生理需求;进入手术室后,及时讲解环境、器械、手术过程,并帮助患者选择合适,纾解不良心理,稳定生命体征;术中快速、准确的传递器械,但应禁止出现器械碰撞现象,以免加大患者紧张感;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体征变化情况,便于及时发现异常现象,及时处理;③手术后护理。手术结束后,护理人员需将其送至整洁、安静的病房内,帮助患者取合适,将头部偏向一侧,预防误吸;观察患者血压、呼吸等情况,尽早处理不良事件;妥善固定患者引流管,禁止弯折、扭曲,按时更换引流袋;同时,还需观察其引流液体的颜色、总量等变化情况,异常现象出现后及时处理;临床手术结束5-6天后,护理人员需行腹腔的冲洗处理,预防感染[3]。当然,临床腹腔冲洗期间,一旦发现患者伴有血压水平降低、呼吸异常等现象,需立即停止,做好抢救准备工作;手术结束1周后,护理人员可针对肠胃恢复患者实施饮食指导,以流食为主,并逐渐更改为半流食和普通食物,提高机体营养,加快恢复速度;④出院前护理。患者出院前期,护理人员需再次讲解重症胰腺炎的相关内容,并叮嘱患者适当运动,纠正不良饮食观念,按时复诊。

1.3评定项目 评定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并统计护理满意程度,焦虑、抑郁评分借助焦虑、抑郁量表判定,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越严重。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版本为SPSS14.0的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计数资料为焦虑、抑郁评分和护理满意程度,分别用t、X?检验处理,P

2结果

2.1焦虑、抑郁评分判定 调查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焦虑、抑郁评分有区别,P

2.2护理满意程度判定 调查结果显示,干预组护理满意者20例,比较满意者9例,不满意者1例,护理满意率为96.7%;常规组护理满意者8例,比较满意者12例,不满意者10例,护理满意率为66.7%,两者满意率有区别,X2=9.017,P=0.003。

3讨论

篇5

关键词:手术室;细节护理;应用效果

资料与方法

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行手术治疗的患者2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男58例,女42例,年龄18~73岁,平均(36.8±6.6)岁,手术类型:妇科手术16例、骨科手术19例、神经外科手术12例、普外科手术43例,泌尿外科手术10例。观察组男60例,女40例,年龄16~74岁,平均(37.4±7.1)岁,手术类型:妇科手术15例、骨科手术17例、神经外科手术14例、普外科手术41例,泌尿外科手术1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手术类型等一般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包括病情观察、病房环境护理、用药护理、健康教育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细节护理。护理内容包括:①术前护理:在手术前,护理人员需要将手术相关内容告知患者,同时将手术知识手册发放给患者,帮助患者对手术治疗的必要性以及简单流程进行了解,对其内心因未知而产生的焦虑、恐惧等情绪进行疏解,使患者的治疗信心得以增强;使手术室床单处于平整状态,避免患者接受长时间手术可能引起的皮肤损伤。②术中护理:在手术开始前,护理人员需要将手术相关物品准备完善,同时对存在紧张情绪的患者进行鼓励;在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加强监测;主动与患者接近,或紧握患者的双手,给予患者安全感;如出现意外情况,不可慌乱,积极与医生进行配合,对意外情况进行妥善处理;在进行手术治疗时,需要注意将电刀置于干燥处,避免出现灼伤。③术后护理:术后及时告知患者手术已经顺利完成,使患者的内心压力得以消除;做好手术器械的清点工作;巡回护士需要对患者开展及时回访,对患者及家属提出的问题要及时解答。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调查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护理满意度采用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调查,共100分,≥90分为满意,<60分为不满意,其余为一般满意。总满意度=(满意+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用(x±s)来表示计量数据,行t检验;用[n(%)]来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95.82±3.68)分,对照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86.37±5.27)分,观察者护理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4.702,P=0.001)。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护理质量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论

随着临床护理水平的不断提高,细节护理应运而生,并在临床护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细节护理是“患者为中心”这一理念的充分体现,因此在护理过程中,护理措施的实施均按照患者的实际情况来开展,在对患者开展护理的过程中,手术前将手术相关情况告知给患者,有效消除了患者因对手术的未知而产生的焦虑和紧张情绪,使患者的安全感以及治疗信心得以增强[1];在手术开展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监测,同时落实人文关怀护理,使患者的不良情绪得以有效疏解,当意外情况发生时,护理人员能够保持冷静,同医生进行配合,对意外情况进行处理,使患者的手术安全得到了保证[2];手术完成后,护理人员及时告知患者手术顺利完成,使患者的心理压力得以消除,同时巡回护士的及时回访,也减轻了患者心中的不良情绪。故细节护理的开展是以患者为中心,充分考虑其生理、心理的多方面因素进行了,使其内心的不良情绪得以有效疏解,能够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保障了手术治疗效果。细节护理涉及内容较多,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得以有效发挥,医疗质量得以提高,患者的预后得以改善[3]。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采用细节护理后,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相较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均有所提高,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更低。综上所述,将细节护理应用于手术室,可取得显著的护理效果,使手术室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减少,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得以提高,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关柏秋,曹晓艳,董淑琴,等.手术室细节护理在确保手术室护理安全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12):57-60.

[2]刘维静,陈清梅.精细化护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作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1):109-112.

篇6

【关键词】循证护理

老年手术患者对手术护理需求最多,几乎所有的患者术前都存在不安、焦虑、害怕、恐惧心理,绝大多数患者希望术前能与手术组人员交流,以了解更多的疾病相关知识和手术情况,循证护理实施以患者为中心系统评价、应用专业技能、多年临床经验、满足患者健康咨询、医学知识咨询、护理人员在临床实践中运用最佳的证据对患者实施护理[1]。

1 临床资料

调查半年部分择期手术老年患者101例。其中泌尿科32例,妇产科24例,胸外科5例,普外科22例,骨科18例,全麻20例(未做术中护理需求调查),硬膜外麻醉27例,腰麻醉49例、静脉复合麻醉5例,男58例,女43例,年龄60~92岁,平均76岁;文化程度:大学以上13人,高中43人,初中27人,初中以下20人;干部39人,教师9人,工人30人,农民15人,其它8人。

2 提出问题及实施方法

采用封闭问卷调查的方法,在参考文献的基础上,自行设计问卷。其内容除患者一般情况外,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术前护理需求;术中护理需求;术后护理需求。共18个需求项目,各个项目另化为3个等级,分别为很需要,需要,不需要。术前由一名责任护士负责此项调查工作,讲明问卷的目的及要求,逐项解释问卷的内容,在患者充分理解后选择回答。发出问卷101份,回收问卷101份,有效率100%。采用百分构成法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和较好的效度。

3 结果

见表1、2、3。

4 平价分析与措施

4.1 老年患者手术前护理需求 通过对术前9项护理需求内容的调查、结果表明,98%以上认为9项内容介于需求至很需要之间,28%~60%表现为很需要,且性别、文化程度间差异平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4.1.1 调查中,99%的老年患者需要手术室护士术前探望并指导,其中38%~60%的患者是迫切需要。反映了老年患者由于对手术知识的缺乏和对手术环境的陌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焦虑、恐惧心理,希望和手术室护士沟通,获得心理上的满足,解除焦虑、恐惧心理,护士要热情、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尊重老年患者个性和人格,耐心倾听老年患者主诉及有关手术需求。护士主动把自己介绍给患者。与他们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调整患者术前相对复杂心态,保持稳定的情绪,以最佳生理和心理状态接受手术治疗。

4.1.2 手术护士术前访视患者要配合手术医生和麻醉医生,向其问过手术目的、意义、注意事项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更重要一点向患者介绍主刀医生和麻醉师的技术水平,调查表明98%老年患者需要,说明患者担心手术是否成功,对手术医生不够信任,怕麻醉引起意外,对手术这一强刺激,以及对手术缺乏了解,既往心理创伤和手术体验等产生的以焦虑心理为主的,高水平的心理变化[2]。护士应采用相应的护理措施。

4.1.3 一些老年患者不但对手术的必要性、可行性、安全性要全面了解还要以参与者的角色出现。调查表明,99%患者需要了解手术和麻醉过程及了解对手术和麻醉的配合。针对这一需求,护士在术前访视中应主动向患者说明术中可能存在的一些生理和心理上的感受,以满足他们的护理需求。

4.2 老年手术患者术中护理需求 患者入手术前,护士与之交流时说话声音稍大些,语速宜慢,语调平静,表2示:81%老年患者要意识清楚,98%人需操作前解释,麻醉前与他聊天。且性别、职业、文化程度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4.3 老年手术患者术后护理需求 老人对健康状态过分关注、对体内感觉过高敏感、同时对术后康复知识又缺乏,从表3中4项内容需求100%可看出。因此,在术后随访时进行有效的健康知识宣传,如:早期活动及起床的要领,活动时间及活动会有哪些不适等。在指导的同时加以示范,以提高患者的保护能力,预防术后并发症。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术;围术期;临床疗效

与常规护理模式不同的是,临床护理路径是将临床上某一种疾病患者为其制定标准化、程序化护理流程,护理人员根据相关流程为患者提供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临床护理路径将患者视为护理中心,将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贯穿于整个护理流程中,并且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积极性,促使患者提高护理、治疗配合度,从而有效加快患者康复。在本次研究中,为了了解临床护理路径在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术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选择本院收治的200例患者参与研究,以下是详细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选本院在2017年12月到2018年12月间收治的行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术患者200例,以计算机序列法随机分组:对照组、观察组(100例/组),对照组手术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手术患者开展临床护理路径。所有患者术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对照组:男性患者89例、女性11例,年龄范围在27~73岁,平均(55.6±4.5)岁;观察组:男性患者90例、女性10例,年龄范围:26~74岁,平均(55.4±4.8)岁。上述所有患者均无精神障碍、认知障碍,排除合并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疾病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性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手术患者开展常规护理服务,具体护理方法为:术前对患者进行入院指导,手术前、中、后对患者开展饮食干预,并对患者及其家属开展健康教育,围术期中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做好对症处理。观察组手术患者开展临床护理路径,具体护理方法为:①成立护理路径小组由医师与护理人员共同为患者制定护理路径,以时间为横轴,护理内容为纵轴,根据患者手术情况、病情恢复情况的为其制定个性化路径表格。并在每日完成护理工作后在相应内容后打“√”,由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监督,保证护理完成[1]。②护理路径具体内容:患者入院当天向其介绍住院环境、作息时间、手术流程、注意事项等。入院第二天,对患者及其家属介绍腹股沟斜疝相关知识,手术方式、术前禁食的原因等。手术当天护理人员需密切关注患者机体变化,记录相关生理指标。术后第一天,观察患者基本生命体征,对患者切口部位进行换药,加强并发症预防护理。术后第二天对患者逐渐开展心理护理,运动指导,帮助患者提高自身健康状态,促使患者尽快出院。③护士长定期检查临床护理路径完成情况,对未达标者进行督促和反馈,并不断完善护理路径内容。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术患者的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版统计学软件,将两组手术患者的住院时间作为计量资料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组间差异用t检验,将两组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作为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卡方检验。6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术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5.67±1.36)d,低于对照组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术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7.84±1.75)d,组间差异性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t=6.192P值<0.05。观察组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00%(3例尿潴留、2例便秘、3例切口疼痛、1例阴囊水肿),低于对照组的23.00%(6例尿潴留、4例便秘、8例切口疼痛、5例阴囊水肿),数据比较结果显示:卡方值=7.2917,P=0.0069。

篇8

【摘要】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发展,术前护理访视已成为手术室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手术患者强烈需求的一种护理内容。本文就术前护理访视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一阐述。

【关键词】 术前访视;现状;对策

随着医疗模式的转变,整体护理的内涵进一步深入,术前护理访视已成为手术室护士的重要工作内容。手术室的术前护理访视就是在手术前一天由巡回护士到手术患者所在的科室进行访视,具体内容包括查阅患者的病历,了解客观临床资料,掌握患者的生命体征情况及各项检验结果,还有患者的思想精神状态等,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普遍存在诸多问题。

1 术前访视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1 护理理念陈旧 有人认为手术护士只要做好术中配合就行,除外均无关紧要,至于术前访视工作可有可无。也有认为术前访视的内容,病房护士会取代告知处理,手术护士不必要去为此浪费时间,致使此项工作未能正常有序进行。

1.2 专业知识不熟悉 由于手术护士的学历从中专到本科高低不一,职称从护士到主管护师以及工作经验从1年~20多年也不等,且对专业知识的熟悉程度存在一定差异,加上护士间缺乏沟通交流,常常使术前访视形式单一,达不到预期效果。甚至对一些不常见或复杂的手术,手术护士与手术医生告知病人的情况不一致,导致病人的不信任感。

1.3 术前宣教的内容和职责不明确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手术护士和病房护士之间缺乏有效沟通,职责不明确且由于术前宣教是由病房护士和手术护士分别在不同的时间完成,其结果常常会出现宣教内容的重复、缺漏、不一致甚至相互矛盾。尤其是一些患者真正关心的问题,病房护士和手术护士两者均未作重点告知或未予解答,导致访视工作质量受到影响。

1.4 访视记录不全 目前不同的医院,术前访视要求记录的内容和格式不同,尤其在客观记录方面国内缺乏统一的指导和参考标准,术前访视的程序和方法尚存在一定的问题和缺陷,造成缺乏客观记录或记录不完整的结局。

1.5 缺乏术前访视时间 访视1例患者至少需要10~20min时间,这是成功开展术前访视的保证, 而鉴于目前国内手术室普遍存在护士人手紧和工作量大的现象,手术护士忙于完成手术配合任务,在正常工作时间内往往没有足够精力和时间来开展术前访视。我院手术室现有护士20人,手术室10间,而一般每天手术量达30~40余台,加之现在对护理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所以护士的工作量越来越大,想要完成高质量的术前访视确实很难。

2 针对术前护理访视的现状和问题的对策

2.1 转变理念 这是术前访视的前提条件。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以人为本,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尊重病人的各项权利,满足病人的合理要求,帮助他们恢复身心健康,早日回归社会,是每个医护人员的最高宗旨,术前访视是手术室实施整体护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在当前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开展整体护理旨在提高护理质量,同时也是适应国际护理形势[1]。

2.2 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的建立是术前访视的基本保障。在国外,术前访视已经纳入手术室护理规程,成为手术室护理工作程序的必要内容,与手术配合同等重要,术前访视的评价管理也非常严格,术前访视的效果通过术后回访的满意率来评价。在我国,术前护理访视是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新生事物,要促使他的成长和发展,除了转变观念和提高对其重要性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建立相应的制度。护士长要加强对此项工作的检查和考核,就术前访视的落实情况、访视的质量纳入医疗护理质量考评,不定期和定期抽查,月底公布访视的结果,激励护士对访视工作的积极性,从而保持此项工作持久正常进行[2,3]。

2.3 加强业务学习 业务知识是术前访视的基础。术前访视是手术室护理迈向科学化的具体实践,护士在术前访视过程中,要做到针对不同的病人做到恰到好处的解释,恰如其分的沟通,确实很难,这就要求手术室护士必须有良好的业务素质,不但要掌握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还要有丰富的心理学、社会学、健康教育以及沟通交流技巧方面的知识[4]。只有以多学科的理论为指导,才能帮助病人消除心理障碍,以良好的心态迎接手术,从而提高了护理质量,促进手术室护理工作不断进步和完善[1]。

2.4 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在手术室护理人力资源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要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将访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4]。同时可以充分挖掘潜力,改善访视效果。目前我院手术室安排一名职称在护师及以上的比较有经验的护士来专职负责完成此项工作,访视的效率明显提高,患者对手术室护士的满意度也有所上升。

2.5 规范访视记录 准确、详尽的书面访视记录是制定围手术期护理计划的保证[5],是护理过程的真实记录。制定统一、科学、实用的标准化的术前访视记录是必不可少的。

3 小结

术前访视是手术室护理迈向科学化的具体实践,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手术室护士在工作中要不断学习,提高综合素质能力,不断总结,更新理念,促进手术室的护理工作不断完善和进步。

【参考文献】

1 赵静,李桂秀.术前访视的现状与对策.现代医学报,2006,24:131.

2 延爱民,郭金风,白风枝.术前访视方法与探讨,护理研究,2006,12(11):3086-3087.

3 李跃荣.手术室术前访视效果调查与研究.解放军护理杂志,2006,23(3):43.

篇9

手术安全核对记录单

科别床号住院号年龄

姓名手术名称

手术部位麻醉方式

手术前接患者:

神志:清醒 嗜睡 昏睡 浅昏迷 昏迷 狂躁 瞻妄

静脉输液:有 无 导尿:有 无 胃管:有 无

随身物品:病员服 贵重物品 相关影像资料

备血:有 无 手术区准备:有 无 术前用药:有 无

皮肤完整性检查:是 否

病房护士:手术室护士:

患者入手术室后:(术中):

用物准备齐全:是 否

仪器设备完好:是 否

清点手术用物:数量正确 数量不正确

手术后送回病房(术后):

血压 mm Hg 呼吸 次/min 脉搏 次/min

意识状况:清醒 半清醒 未清醒 呼吸通畅:是 否

输液通畅:是 否 引流通畅:是 否

皮肤情况:良好 压伤 部位

烧伤:有 无 部位 刀口敷料包扎:良好 松动

送检标本:有 无 镇痛泵:有 无 固定:良好 脱落

随身物品:病员服 相关影像资料 贵重物品

手术室护士: 病房护士:

1 临床应用

1.1 术前由手术室护士根据手术通知单,填写术前栏内容,并携带至病房,按病历与病房护士一起核对手术患者姓名、床号、性别、年龄、手术名称、手术部位、皮肤等,并确认手术必需物品(病床影像资料、胸腹带、患者手上腕带、病员服、药品等)的准备齐全及数目,双方签名。

1.2 手术室的交接 到手术室后接患者的手术室护士与巡回护士再一次按病历、记录单核对患者、手术名称、手术部位及相关物品,交接并确定,记录单术中由巡回护士保管。

1.3 术后栏的填写

术毕,由巡回护士将记录单内容进一步完善,填写好术后栏内容并签字,携带相关物品与麻醉师及手术医师将患者送回病房,与病房护士交接患者手术部位、皮肤、引流管、术中情况等,以及清点相关物品,病房护士核实后,在登记表上签字,由巡回护士带回手术室统一保管。

1.4 填写的内容与方法 填写时必须用蓝墨钢笔进行填写,笔迹清楚,不许涂改,填写内容应该完整、真实,特殊情况可在其他栏内补充说明,要求均由获得医疗机构合法执业人员填写、签字,对交接双方无异议的交接登记表,由妥善保管半年以上,以备查阅;对交接有异议的地方,一定要确定清楚异议事项,妥善处理好后,将登记表保管1年以上,以备查阅。

2 讨论

2.1 接送患者记录单针对手术室与病区护士之间手术患者的交接而设计的,经过临床实践证明,能进一步明确职责,有效的加强手术护理的各个环节,保证护理工作的整体化和连续性,帮助医护人员检查监督,是防止差错事故发生的有效方法,对提高整体护理质量有积极的意义[1],同时也反应手术护理的严谨细致[2]。

2.2 通过交接手术患者的姓名、科室、床号等相关的个人资料,确定患者防止发生差错事故,有效积极地促进护理工作,对于术毕落实引流管路的各种护理,加强术后检查和相应的保持措施,并通过明确的交班保证护理的连续性。

2.3 通过交接登记表,使职责明确化,确保护理安全,有效维护护患双方,尤其是在《医疗事故条例》颁发后,作为举证倒置的依据,更好地保障护理人员的正当权益,所以护理人员应加强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防范护理纠纷。

2.4 该登记表设计简单明了,直观记录患者一般情况,避免翻阅病历查找有关情况的繁琐步骤,提高了查对速度和准确性。

2.5 该表为非正式护理文书,主要目的在于防止执行护理交接过程中出现差错事故和护理缺陷问题,加强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交接内容必须客观、真实,对于无法明确和统一的问题可通过反馈后,当面交接,避免不必要的纠纷和误会。手术室应妥善保管登记表,专人负责,避免查找不到带来的麻烦。

3 结果

从2008年3月至2009的3月为6000余例患者应用之后,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患者在病房进入手术室之前,得到病房与手术室护士双方确认后,准确无误的进入手术室;对患者手术部位的确认,防止了手术部位错乱,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患者所携带的相关物品经清点核实之后,也不再有遗失、混乱的现象,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手术室与病房护士之间交接工作更为正规化、职责化,避免了相互推脱责任造成护理小节和细节不能得到有效落实的弊端,也为交接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

参 考 文 献

篇10

【关键词】PDCA循环法;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20..01

随着科学技术的推动,我国医疗技术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提升,尤其是手术治疗技术有了明显的提升,与此同时对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也有了新的标准和要求。手术室作为医疗的重要场所,由于患者的病情复杂,且所使用的器械较多,导致护理工作的节奏比较快,很容易在手术中出现不良事件,不仅影响了手术的进行,也会威胁患者的人身安全,所以积极加强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是十分重要的。PDCA循环法是一种科学系统的护理管理模式,具有诸多的优势和特征,能够有效的实现护理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发展,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分析PDCA循环法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2],现具体报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6年4月~2017年5月接受手术治疗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的临床对象,并实施常规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进行干预;将2017年11月~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50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组的临床对象,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实施PDCA循环法,所有患者均符合手术治疗的标准,且患者及家属同意参与研究。对照组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患者的年龄范围是18~76岁,平均(43.5±3.7)岁;研究组中,男性31例,女性19例,患者的年龄范围是19~78岁,平均(43.9±4.4)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应用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患者实施PDCA循环法,具体内容如下:(1)计划阶段,护理长结合手术室护理需求以及相关的资源,成立质量控制管理小组,保证护理工作有序进行。由护士长组织成员,积极加强安全隐患的总结和记录工作,并分析其原因,研讨有效的解决措施,从而制定完善的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的内容和目标。(2)实施阶段,对质量控制小组进行分级,分为三级质量控制小组,一级质量控制小组主要负责手术室各区域的器械和物品的消毒以及维护工作,旨在营造良好的手术环境,同时也需要对医护人员的消毒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并制定完善的卫生管理制度,为患者介绍集体的手术流程;二级质量控制小组的工作主要就是针对护理计划和工作人员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若遇见问题,还需要提供相关的技术支持,帮助解决问题,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三级质量控制小组主要就是针对整个手术的护理工作进行全方位的监督,并及时的发现不足予以改善和优化。

1.3观察指标

比较并分析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后的临床护理质量。

1.4统计学方法

所涉及到的与护理质量相关的数据和信息,统一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总结和对比,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P值作为判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即P<0.05。

2结果

实施PDCA循环法后,研究组患者的手术室护理质量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管理的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3讨论

PDCA循环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护理模式,具有科学性、严谨性的特征,是提升护理管理质量的重要手段。将其应用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