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管理基础知识范文
时间:2023-08-03 17:29: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社区管理基础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重性精神疾病是指表现思维障碍、行为紊乱等精神症状,且社会生活能力严重受损的一组精神疾病,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偏执性精神病、、双相情感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近年来,重性精神疾病患病率逐年上升,自伤自残、伤人毁物等肇事肇祸事件给社会造成严重威胁和危害,已经成为当前重要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良好的社区重性精神病的康复管理模式是保障患者病情稳定和社会安定的前提和基础。
1白云区重性精神患者现况
根据白云区2011~2013年开展重性精神病线索调查结果,共查出常住重性精神疾病患者504例,男288例,女216例,年龄11~87岁,平均年龄43.41岁。分类情况精神分裂321例,分裂情感19例,偏执性精神病14例,双相情感障碍8例,癫痫所致精神障碍52例,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90例。婚姻状况中已婚者仅有占47.6%,未婚、丧偶或离异者占52.4%,重性精神病不仅影响家庭和婚姻生活,而且容易对治疗失去信心,使病情反复发作。纳入并服从社区管理的335例,在家规律服药的占24.4%,间断服药的占42.1%,还有33.5%的患者处脱管状态,接受过家庭护理教育的患者占34.7%,社区康复管理不规范,患者服药率低,这对病情的稳定十分不利。
2精神疾病社区管理的意义和可行性
精神患者的社区康复管理,是医院住院治疗后的康复延续,使患者最终恢复病前的社会功能[1]。精神患者除急性期住院治疗外,多数时间仍生活在社区中,有效的社会支持体系,良好的社区康复管理将有助于患者的病情稳定,减少复发,提高患者劳动能力[2]。
3精神疾病社区康复管理的建议
3.1构建多部门参与的管理平台 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家庭配合的总体服务格局,明确部门职责,建立多部门沟通协调机制,落实精神患者排查无遗漏、管理无缝隙、治疗有保障、服务有跟踪。公安部门负责3~5级患者的管控及强制收治,民政部门负责流落社会的精神患者的救助及送返原籍,财政部门负责核拨收治及管理精神患者的相关经费,加强资金监管,社保部门落实患者的医疗费用的报销,卫生部门负责患者的治疗、鉴定以及社区后续随访治疗,残联提供贫困患者的基本治疗药物及部分治疗费用,教育部门负责学校的精神卫生教育,社区加强辖区患者监管,建立医院-社区一体化防治管理体系,使重性精神患者有人管、不脱管、不失控、管得住、管得好,有效预防和减轻重性精神患者对社会、家庭和自身造成的危害。
3.2提高各类人群对精神患者认知水平 数据显示,精神患者到社区医院取药率低,自行规律服药率低,这与患者、家属、社区管理人群对精神病存在的偏见和错误认识相关。增加对精神患者、患者家属、社区管理人群的健康教育培训,提高人群对精神疾病的认知度,改变他们对患者的态度,增加人际交往,避免不良刺激,周围人群给精神患者更多理解、关爱和照顾。
3.3建立良好的精神患者应急医疗处置通道 公安部门加强肇事肇祸精神患者监管,负责强制送治,民政部门加强流落社会的精神患者的送治,精神专科医院进行患者的诊治,住院管理;通过快速应急医疗处置通道的建立,让患者及时、有效得到救治,强化了对肇事肇祸及流落患者的管理,可避免对周围人群和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3.4为患者康复创造良好的社区环境 精神患者出院回到社区后,面临被人歧视、失业、生活困难等等问题,后期的治疗和康复要依靠家人、社区医生、社区人员的帮助完成,创造良好的社区环境,呼吁社会更多人理解、关心、支持精神患者,形成尊重、爱护的社区氛围,消除偏见,为患者创造一个舒适、宽松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3.5做好患者的社区随访管理,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 重性精神病患者普遍存在服药依从性差、自知力缺乏和复发率高等问题,通过社会心理教育方法,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和远期疗效。患者通过社区医院的管理后,社区医生到病家进行随访和家庭护理知识教育等护理措施,使患者和患者监护人能了解、认识自身疾病,能自觉配合治疗和服药,服药依从性将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增强自我保健意识,有利于稳定患者病情,从而减少疾病复发。
参考文献:
篇2
一、选聘数量
根据社区工作实际需求,白山市(城区)计划选聘70名,其中,八道江区41名,江源区29名。
二、相关待遇
选聘的大学毕业生由八道江区、江源区根据社区实际工作需要安排担任社区居委会主任助理,工资待遇及社会保险参照本地区社区居委会委员现行规定执行,选聘人员的人事档案由区政府人事部门管理。
三、选聘条件
30周岁以下(**年1月1日以后出生),应届和往届全日制普通高校大专以上学历,遵纪守法、身体健康、热爱社区事业的毕业生均可报名参加。
四、选聘程序
选聘大学生社区干部,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具体程序为:
1.6月23日至27日下午16时,进行报名与资格审查。报名时报考人员需携带:①本人身份证(户口);②毕业证原件(应届毕业生可携带学校证明报名,面试时需携带毕业证书);③身份证及毕业证书复印件各1张;④近期2寸彩色免冠照片2张。
2.7月5日笔试,笔试内容主要包括时事政治、公共基础知识、语言文字基础知识、组织管理能力等,主要测试大学生应具备的各类基础知识和基本素质。具体题型为: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判断对错、简答题等。地点:另行通知。
7月14日在吉林省民政厅网站、吉林省人事厅网站上公布笔试成绩及面试名单。
7月17日至19日之间进行面试。根据笔试和面试总成绩,从高分到低分确定拟选聘人选。
选聘工作其它事项请咨询当地民政部门。
白山市民政局咨询电话:
八道江区报名处:区民政局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科
地址:百货大楼后六一附近原区民政局4楼,电话:
篇3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高等医药院校普遍开设了医学信息学方面的相关课程,并在医学生中招收医学信息学方向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2]。由此可见,发达国家对医学信息学教育相当重视。我国临床医学生的医学信息学教育起步较晚,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医学信息检索、计算机文化基础等课程逐步在各高校中推广,收到了明显的效果,有效地提高了临床医学生的信息素养。目前,我国大多数医学院校的临床医学专业,普遍开设了医学信息学相关的课程。主要内容可以归纳为三大块:计算机文化基础、数据库技术基础、信息检索。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以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为主,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知识,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如常用办公软件的使用等。数据库技术课程则主要是要求学生了解数据库技术的基本知识,熟悉数据库的基本操作,了解一种数据库编程语言。信息检索课程在于使学生熟悉重要医学文献数据库的检索方法,侧重于培养学生获取已有医学信息的技能。这些课程内容大部分是进行普及性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教学,已被统一到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等级考试体系之下,没有形成具有医学特色的教学体系[3]。从各医药院校所开设的信息学课程中,可以发现,针对临床医学生毕业后将面临的与工作密切相关的医学信息处理技术方面的训练相对较少,如医院信息系统、临床信息系统、医学图像处理系统、电子病历等相关知识,学生毕业后难以适应工作环境的要求,也不利于我国医疗的信息化。目前,我国医学院校计算机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医学信息学发展的需要[4]。因此,临床医学生的信息学教育急需进一步加强。
2加强临床医学生医学信息学教育的必要性
2.1加强临床医学生医学信息学教育是社会发展的要求
临床医学专业的目标是培养具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医疗预防的基本技能;能在医疗卫生单位、医学科研等部门从事医疗及预防、医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要求学生学习医学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对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作出分类鉴别的能力。因此,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是我国医疗卫生工作的主力军,其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我国的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信息社会对从业者的信息素养要求普遍提高,随着医疗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医疗卫生行业的各项业务工作中,各医疗卫生部门已经很难离开信息系统的支持,如医院管理信息系统、临床信息系统、卫生管理信息系统、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系统、远程医疗、远程医学教育、医疗保险系统、社区医疗保健系统等对现代医疗卫生工作有着深远的影响,对医疗卫生工作者的信息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临床医学专业的毕业生,面临着巨大的职业技能新挑战。作为未来的医疗卫生工作者,临床医学生必须熟悉其即将面临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流程,掌握常用医学信息系统的基本知识和使用技能。为了适应这种新的挑战,培养出优秀的临床医学人才,必须加强临床医学生的医学信息学教育。
2.2加强临床医学生医学信息学教育是国际医学教育的要求
国际医学教育学会(IIME)制定的医学本科教育“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GMER),对医学本科教育的最低基本要求就包含了信息管理(ManagementofInformation)[5],它要求:医疗实践和卫生系统管理有赖于有效的源源不断的知识和信息,计算机和通讯技术的进步对教育、信息分析和管理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和手段,因此,毕业生必须理解信息技术和知识处理的优势和局限,并能够在解决医疗问题和决策中合理应用这些技术,毕业生应该能够:①从不同的数据库和数据源中查询、收集、组织和解释健康和生物医学信息;②从临床数据库中检索特定病人的信息;③运用信息和通讯技术帮助诊断、治疗和预防,以及健康状况的监控;④理解信息技术的运用和局限;⑤保存医疗记录以便分析和改进。由此可见,加强临床医学生的医学信息教育是全球医学界的共识。临床医学专业作为医疗工作的主干专业,加强其学生的医学信息学教育,对于推动医学信息化,促进医学技术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3加强临床医学生医学信息学课程教育的建议
3.1重视临床医学生的医学信息学课程教育
信息学与医学交叉融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共同发展,信息技术在现代医学中起着非常重要作用[6]。医疗实践、医药卫生行政管理、医学教育、医学科研等工作均离不开信息技术这一有效工具的支撑。CT、MRI、超声诊断设备、医院信息系统、临床信息系统、电子病历、数字人体等都是医疗信息化的结果。这些成果的有效应用,既需要医学知识,也需要信息学知识。因此,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机构应该重视临床医学生的医学信息学教育。从发展的角度,加强医学信息学教育,有助于提高临床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临床医学生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促进临床医学的发展,从而提高我国医疗卫生水平。
3.2积极开展医学信息学课程教学内容改革
在课程教学方面,应该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深入改革,不断调整教学内容,以满足社会的需要。随着我国中小学生信息教育的普及,计算机基础知识在中小学阶段已经掌握,没有必要在大学阶段进一步开展计算机基础知识教育。因此,可以考虑将计算机文化基础知识的内容从大学课程教学中剔除,以免产生知识重叠和教育资源的再浪费。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可以把学生的计算机知识结构从计算机应用水平提高到医学信息处理技术的层面[7]。目前,我国医疗卫生的信息化正从简单的费用和行政管理向临床信息管理转变。临床应用的普及,要求医学信息教学内容和方法要随着信息技术应用的发展不断调整。通过课程教学,要让学生了解当前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的现状,熟悉信息化环境下的工作流程,掌握基本业务系统的操作技能,提高对信息化工作环境的适应能力。另一方面,信息技术在临床中的深入应用,也需要医疗卫生工作者的参与甚至指导,从而推动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的持续发展。对于临床医学生,可以考虑强化信息获取和应用能力,向应用型、研究型转变,强化医疗信息系统相关知识的教育。笔者认为,在保留原来信息检索课程和数据库技术课程的基础上,可进一步增加数字化医疗方面的教育,如医院信息系统、临床信息系统、电子病历、健康档案、区域医疗信息共享、医疗决策支持系统等内容。根据教学目的的不同,可以将课程内容归纳为以下四大块:信息获取。即当前开设的信息检索课程,通过这一块内容的培养,让学生了解信息检索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掌握常用医学数据库的使用,以培养学生自我获取信息的能力。信息获取是信息社会中人人必须具备的一种技能,因此,不同层次的临床专业学生均应该开设这一内容,以满足今后自我发展的需要。信息系统应用。这一块内容主要是针对医疗信息系统的应用,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常用系统的操作技能,主要内容应该包括医疗领域关键信息系统的应用,如医院信息系统、临床信息系统、PACS、LIS、电子病历、社区医疗信息系统、健康档案、远程医疗与医疗信息共享、决策支持系统等系统的应用,同时应该介绍信息安全与保密方面的相关知识,增强学生的信息安全与保密意识。这一部分内容可根据授课对象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应用系统进行培养。例如专科学生的毕业去向主要在基层医疗机构,因此,社区医疗信息系统、健康档案、远程医疗、医院信息系统等内容应该作为这一块的主要内容。数据处理。这是对临床医学生更高的要求,通过这一部分内容的培养,让学生了解数据库技术的基本知识,熟悉医疗数据处理的基本技术及医疗信息系统开发的基本方法,熟悉医疗卫生信息的相关标准与编码,HL7、DICOM、ICD、UMLS、SNOMED-CT等,使学生能够在更深层次使用医疗数据,具备参与医疗信息系统建设的能力。决策支持。这一块是对临床医学生的更高要求,涉及的内容包括智能信息处理技术、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决策支持系统、模式识别等。主要介绍如何用信息学的方法发现关于疾病过程及其新的知识,从而为开发医学决策支持系统奠定基础。
3.3按授课对象分层次开展教学
医学院校的信息知识教学体系必须适应本行业应用的要求,根据不同层次的临床医学生,设计不同的课程内容要求。当前,我国普通高校临床医学专业教育,可分为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及以上三个层次。三者的培养目标有所区别,专科主要是培养适应基层、社区医疗卫生机构的实用型医学人才,毕业后主要从事全科医学实际工作,要求能够较为全面地胜任临床医疗、疾病预防、卫生保健、康复医疗、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等工作。因此,这一层次的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应该具备信息获取的能力,能够熟练操作常用的医疗卫生信息系统,能够应用辅助决策工具进行医疗决策。主要教学内容应该包括:信息检索、社区医疗信息系统、健康档案、电子病历、临床决策支持系统的应用等相关知识。本科生面向的中层医院,除了需要具备信息获取能力外,常用医疗信息系统的应用是其重要培养内容,同时还应该具备一定的信息处理能力。研究生及以上层次的临床医学生主要是培养临床方面的高级人才,对其信息素养也要求更高。在本科生层次的基础上,还应该具备决策支持系统的相关知识,为更高层次的医学信息应用打下基础。
3.4开课时机与开课方式
对于临床医学专业医学信息学课程的开课时间,笔者认为最佳开课时间为见习时期。这时,学生已经完成基础医学课程和桥梁医学课程的学习,对医学知识已经有了较深入理解,同时,正在进行临床见习,对于临床实践工作也有一定了解,开设医学信息学课程,学生容易理解和接收,而且更容易接触实践工作,能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开课方式应该采用理论与操作并重的方式进行,应该建立医学信息学实验室,配备相应的实验条件,如信息检索系统、电子病历系统、医院信息系统、临床信息系统、区域医疗信息共享系统、健康档案系统、社区医疗信息系统等,使学生有自我体验的环境,能够直观感受信息系统的真实面目,便于深入剖析信息系统的原理。
篇4
方法:从某医院2011年2月到2012年2月间收治诊断明确,且目前治疗病情稳定但仍然处于出院跟踪治疗阶段的患者中抽取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成立糖尿病护理小组,并为120例患者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在为这些患者进行持续治疗的同时为患者提供护理干预,基础护理包括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运动护理、按时复诊等多项护理措施,同时通过统计分析的方式分析患者护理前、干预6个月、1年后的FPG(空腹血糖)、2hPG(2h血糖),同时统计患者在接受干预一年后掌握糖尿病相关知识的程度及对社区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
结果:患者经6个月、1年的护理干预之后,FPG、2hPG两个值都低于干预前,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接受干预治疗之后,掌握糖尿病基础知识的为91.69%,掌握糖尿病适宜饮食知识的为96.00%,掌握糖尿病生活知识的为91.12%;患者进行一年干预治疗后对社区护理服务的满意率为96.15%。
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施行社区护理服务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同时对辅助患者的持续治疗及有效控制患者血糖也有很积极的意义,因此该种治疗方式值得在临床医学中加以推广。
关键词:2型糖尿病患者 社区护理服务 实验统计 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6-0301-01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习惯的改变,糖尿病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病症。而糖尿病本身是一种难根治的终身性疾病,患者需长期服用药物,进行适当的饮食控制来控制病症发作,很多患者在接受医院的急性期治疗之后,还必须定期进行医院复诊来控制病情,但这种复诊有时很难满足患者对健康的需求。据初步统计,目前国内有将近3000万的糖尿病患者,而其中会有5%―8%的患者会变成2型糖尿病患者。针对糖尿病的疾病特点,应当如何为糖尿病患者提供最好的治疗?本研究从某医院中抽取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并对其进行社区护理干预,经数据发现,社区护理辅助治疗对治疗糖尿病有良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患者临床资料。本次实验中选取了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78例男性患者,42例女性患者,所有患者年龄均在40岁到70岁之间,患者病程在半年―14年之间。所有被抽取患者均符合美国糖尿病学会公布的糖尿病诊断标准。且经调查发现,所有患者都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糖尿病知识系统教育,所有患者均具备基本的读写能力,思维清晰,意识清楚,有医疗保险。
1.2 方法。对选取的120例患者进行基础护理,护理主要包括:①运动护理:帮助患者及时了解自己的病情,并根据自己的病情进行循序渐进的合理运动锻炼,同时为患者制定合理的锻炼时间和锻炼内容;②心理护理:糖尿病患者往往内心焦虑且忧郁,这不利于患者的日常治疗,因此社区护理针对不同患者的实际情况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让患者能够用平稳的心态接受治疗;③用药护理:通过及时宣传教育和发放宣传教育手册让患者了解最佳服药时间及服药量,同时教会患者自我检测血糖的方法,让患者结合自身血糖情况及时进行日常饮食调节;④饮食护理:让患者教授饮食护理的基础治疗内容同时积极争取患者家属的支持,让患者能够进行合理的饮食控制;⑤按时复诊:通过电话指导和家庭随访两种方式督促患者按时服药,定期复查,另外通过定期追踪及时了解患者情况,从而达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1.3 统计学方法。本次实验数据主要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其中计量数据资料利用(X±S)表示,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利用X2进行检验。
2 结果
通过对患者进行随访调查及实验数据统计,得到了所有患者在进行护理干预前、干预6个月和干预1年后的FPG和2hPG,具体数据可见表1。
此外,对社区服务的满足程度调查统计发现,接受干预护理的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掌握很好,且大部分患者都很满意社区护理服务。接受社区护理服务的患者的FPG、2hPG都得到了很好的控制,由此可见对患者进行社区辅助护理治疗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由糖尿病引起的各种并发症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命健康,更甚者会导致患者终身残废和死亡。因此提高糖尿病治疗质量,减少患者治疗痛苦,降低并发症给患者生活带来的不便是医院义不容辞的责任。糖尿病的治疗不仅需要医生的尽责同时也需要患者的配合,只有两方相互配合才能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社区护理就是在常规医护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的心理、饮食、用药、运动等方面进行的知识普及和日常护理治疗。对患者施行社区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我控制能力,同时让患者对糖尿病治疗的基础知识也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同时本次研究也发现,经过社区护理治疗的患者,FPG、2hPG均得到了有效控制,同时患者对糖尿病的了解程度及治疗依从性也有很明显的提高。
综上所述,社区护理能够让患者深入了解糖尿病有关的基础知识,并对患者进行科学的健康教育,而接受社区护理的糖尿病患者也提高了自我监控和自我管理能力,且随着社区护理治疗的深入,患者的FPG、2hPG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由此可见对糖尿病患者施行社区护理辅助治疗对糖尿病临床医学治疗确实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其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其负担均起到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杨红玉.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社区护理的效果评价.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8)
篇5
1. HBP患者的健康教育
1.1 健康教育的基本概念
“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和教育活动,促进人们自觉地采取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2]。”实践证明,健康教育是促进健康、预防疾病行之有效的重要措施。
1.2 HBP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HBP是一种与不良生活方式有关的慢性终身疾病,单靠药物有时难以有效控制血压。患者对HBP病的认知水平和遵医顺从性及执行综合治疗方案的能力等诸多方面,对HBP的控制有极大的影响。HBP健康教育就是通过多种教育手段,宣传HBP防病知识,帮助患者建立完整的自我管理体系,提高HBP防治能力,从而全面有效地控制血压,防止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1.3 教育的内容
包括:(1)HBP病的基础知识;(2)HBP病的预防保健知识;(3)HBP患者膳食和运动保健指南;(4)HBP患者的家庭急救知识和技术;(5)服用降压药的注意事项;(6)HBP知识解答。
1.4 教育的形式
门诊与社区相结合,发挥专家权威效应和环境氛围效应,采用居民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简便易行、行之有效的一切形式。
1.4.1 门诊教育形式
定期举办HBP知识系列讲座、专家门诊解答、健康教育处方、电话、医疗保健操示范、设立免费测血压服务台等。
1.4.2 社区教育形式
(1)板报、图片、宣传栏;(2)建立社区HBP病友之家,组织座谈会和集体活动(如保健操、太极拳等);(3)将HBP防治知识以快板书、顺口溜等寓教于乐的文娱形式推出;(4)在社区开展HBP防治知识竞赛活动。
2. HBP患者的管理
2.1 门诊HBP患者的管理
2.1.1 做好初诊工作,登记个人健康卡片,建立HBP专科档案并进入社区服务中心。
2.1.2 确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开出健康教育处方。
2.1.3 高危患者留院观察或住院治疗期间,病房护士负责患者HBP健康教育,做好出院指导,留存患者详细家庭住址和电话号码。
2.1.4 对门诊复诊患者,定期体检,包括测血压、心率、心电图、肝肾功能、眼底检查等,评估病情,指导合理用药。
2.2 社区HBP患者的管理
2.2.1 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对HBP患者进行跟踪监管。如家庭病床、定期上门测血压、预约门诊体检、电话咨询等。
2.2.2 制定家庭治疗护理计划,备好家庭健康日记,记录血压读数和病情变化。医护人员定期家访,评估计划实施情况并及时调整计划。
2.2.3 坚持不懈的健康教育,帮助患者树立长期保证血压稳定、保护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意识,纠正患者及家庭对HBP病的认知和行为错误,提高患者遵医顺从性,杜绝随意服药行为。
2.2.4 社区普查及干预。每1~2年开展一次辖区居民血压普查,对居民生活行为方式进行相关调查,筛选HBP患者,评估HBP高危因素。在社区倡导科学养生,对不良生活、行为方式进行教育和干预,达到全面综合预防和控制HBP。
2.2.5 HBP患者的分类管理
2.2.5.1 老年HBP 60岁以上的老年人,收缩压≥187kPa及(或)舒张压≥120 kPa,称为老年HBP。血压特点为收缩压增高、舒张压下降、脉压差增大。一日内血压易上下波动,患者易发生性血压下降和低血压。脑卒中、心血管发病率高、致残率高。
治疗原则:降压治疗个体化,小剂量开始、联合用药。血压控制目标值以收缩压187 kPa,舒张压120 kPa为原则[3]。
护理要点:(1)测量直立、坐位和平卧位血压(一些自主神经功能异常者卧位增高,而立位下降);(2)注意观察脉压,脉压≥87 kPa时,要警惕心脑血管意外发生;(3)注意避免使用易引起性低血压的药物;(4)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是控制血压的关键;(5)加强对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控制(如吸烟、肥胖、高血脂、高盐饮食、糖尿病等)。
2.2.5.2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时,发生心脏意外(猝死或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性增加。
治疗原则:长期降压治疗,血压控制在收缩压187 kPa,舒张压120 kPa以下,若出现心绞痛可将血压降得更低[4]。护理要点:(1)早期识别和控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脂和吸烟等);(2)明确和除去发病诱因(情绪激动、劳累和便秘等);(3)识别发病先兆(胸闷、胸前区不适和疼痛等),正确掌握急救方法;(4)家庭备急救药品和物品(硝酸甘油、氧气枕等);(5)让患者和家属认识寻求医疗救助的重要性和救助方法。
2253 脑卒中
脑卒中致残率高,恢复期漫长。发生过脑卒中的患者脑血管事件复发率为每年4%,与血压水平有直接关系。因此,曾发生过脑卒中的高血压患者应认真接受降压治疗[5]。
治疗原则:控制血压,预防复发,早期康复训练,最大程度地恢复功能和能力。
护理要点:(1)加强心理护理,消除不良情绪,坚定生存信心;(2)发挥家庭、社区的支持作用,创造良好的康复环境;(3)帮助和指导患者,循序渐进地进行康复训练计划;(4)将现代康复技术简单化和实用化,使患者和家属乐于接受,易于掌握。
2254 糖尿病高血压
既往研究表明,糖尿病(DM)患者较非糖尿病患者发生高血压的比例高25倍,且两者并存时,其危险性相乘,导致冠心病、心衰、脑血管、周围血管和微血管危险性增高[6]。糖尿病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患者及家属的主动参与和正确配合,在综合治疗方案中占绝对的主导地位。
治疗原则:综合治疗(即饮食法、运动疗法、药物治疗、DM教育和血糖监测)原则,强调控制高血压与控制高血糖同等重要。目标血压为173/113 kPa。
护理要点:(1)长期的健康教育是现代综合治疗的首要疗法;(2)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遵医顺从性;(3)严格督导基础治疗,包括戒烟,减轻体重、减少盐的摄入,改变饮食结构,降低饱和脂肪,增加水果和蔬菜摄入,加强运动等;(4)加强用药知识教育和正确服药的指导。DM病人的药物治疗必须与基础治疗相结合;(5)注意预防低血糖
和直立性低血压;(6)提高患者的自我监测、自我护理和预防保健能力。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编著.社区常见病诊疗规范.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0
2 黄敬亨主编.健康教育学.第2版,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2
3 孙宁玲.重视老年收缩期高血压的治疗.中国医刊,2002;37(10):16~7
4 吕卓人.特殊人群高血压的治疗原则. 51lunwen.org/ 中国医刊,2002;37(10):3
5 吕卓人.特殊人群高血压的治疗原则.中国医刊,2002;37(10):3
篇6
作者:庞允 单位:西安交通大学医院
严把药品质量关。药品采购实行招标管理,药品购进应有详实的记录,储存药品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加强药品效期管理。杜绝假药、劣药进药房,保证师生用药安全。规范处方管理制度,促进合理用药。由于公费医疗体制,处方经常会出现超量、不合理的联合用药等情况,这就需对患者进行耐心解释,并告知不合理用药会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危害,并与医师联系,更改处方。开展药物咨询,促进正确用药。药物咨询是医院全程化、个体化药学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5]。开设药学咨询窗口及咨询电话,为师生提供咨询服务。药剂人员在发药的同时,应积极、耐心地对患者交待用药的相关知识,使之能够掌握药品的剂量、用法、用量、服用技巧和保存方法,了解服药时机与药效的关系,药品间、药品与食品间的相互作用及配伍禁忌,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开展个体化、多样化的临床药学服务临床药学是药学服务的主体,《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明确指出:“药学部门要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药学管理模式,开展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工作,参与临床疾病诊断、治疗,提供药学技术服务,提高医疗质量。”因此,药师应深入临床,了解药物的应用情况,对药物临床应用提出改进意见;对药物治疗进行监测,设计个体化给药方案;为患者建立药历(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病史、治疗措施、药物过敏史及药物治疗史等用药情况),药师可根据相关信息进行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评估,并适时进行用药指导;针对长期服药的慢性病患者,药师要承担起用药安全教育的责任,以丰富的药学专业知识、恰当的语言交流技巧,获得患者信任,完成药学服务;指导护士做好药品请领、保管和正确使用工作;协同临床医生做好新药上市后的临床观察,收集、整理、分析、反馈药物的安全性等信息;提供有关药物咨询服务;宣传合理用药知识;结合临床用药,开展药物评价和药物利用的研究[6]。
开展信息化药学服务利用高校网络平台,建立专业的医、药学服务网络,开辟药学咨询栏目,可为师生员工提供网上答疑咨询等网络药学服务,使全校师生员工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只要能够上网,都能方便快捷地查询医药方面的服务信息。还可利用药品价格的数据,开展用药评估,对药物进行分析,力争做到选择在同样疗效下最经济的给药方案,既节约卫生资源,又减少个人和国家的负担[7]。另外,还可通过对某一时刻药品的消耗量、门诊就诊量等分析,向临床医疗提供合理用药的依据。实施个体化跟踪药学服务[8]高校教职工和学生相对固定,学校每年会为教职工提供健康体检,对本科生、研究生进行入学体检、毕业体检等,体检档案在医院都有存档,这些为药剂人员实施个体化跟踪服务提供了有利条件。举办药学知识讲座,开设《大学生健康教育读本》网络版举办针对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等系列知识讲座,介绍一些疾病的基本常识及药物应用基础知识;面向学生开展健康教育药物基础知识课程,讲授药物基础知识,常用药物的作用以及使用注意事项,普及药学知识。也可开设《大学生健康教育读本》网络版,学生可自由选择面授或网授,而且网授的时间灵活,学生不限于固定时间听课,极大地方便了学生学习,这将大大提高选课的人数,同时可提高学生用药知识水平。与医生、护士共同促进药物合理使用高校医院值班时间不分内外科,统一排班。
由于医师专业水平参差不齐,药师应用恰当的方式提供用药信息,包括药物的规格、含量、配伍禁忌、相互作用等药学专业知识;向护士提供药物的储存、配伍禁忌、溶剂选择及配置后的存放使用、药物理化性质等方面的知识。还应在全院医务人员中进行药物不良反应知识的培训,制定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增强医务人员的防范意识,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此外,高校医院药师应走出医院,走进学校社区,对学校社区内的妇女、儿童、老人及慢性病患者提供包括预防保健在内的社区药学服务。3结语医院药学服务是医疗服务的重要环节,其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医院的整体医疗服务水平和信誉。因此,要求药学人员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心,改变服务观念,转变服务态度,努力钻研业务知识,提高专业服务技能和服务质量。同时,医院领导应重视药房工作模式的转变,医师、护士应该理解、支持药师开展药学服务以推动高校医院药学事业的发展。
篇7
为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2008年12月份在市卫生局的组织下,笔者作为专家成员之一,按照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星级评定标准,用半个月的时间,对市属的八个区140余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院感控制进行了督导检查。就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报道如下。
1 存在的问题
1.1 无菌技术方面的缺陷 常表现为护士佩带首饰;操作时不戴帽子口罩;操作前后不注意保持手的卫生;灭菌物品无灭菌标示、有效使用时间标示;敷料不能保证开启后使用24小时,大多过期使用;浸泡消毒不规范,一缸同时浸2~3件物品,液体过少且更换不及时或浸泡时间不足等不能保证消毒质量的行为。
1.2 医疗垃圾管理存在的共性问题 无专用垃圾袋、医疗垃圾用篓盛装、不加盖;锐器收集无防刺防渗漏措施或锐器盒未一次性使用;感染性废物与生活垃圾混放;部分服务机构注射器针头用后仍用消毒剂浸泡处理;医疗废物分类不清楚,把药瓶当成感染性废物,针头和安剖分开放置,棉签和注射器输液器分开放置,造成垃圾桶成堆,占用大量空间等缺乏科学管理的现象。
这些不规范行为如不及时加以改进,极易导致社区卫生机构院内感染的发生,大大降低社区卫生服务的质量,带来不必要的负面社会影响。
2 对策
2.1 提高管理者的认识 首先要使管理者意识到,感控工作是医疗质量的生命线,是管理的重要环节,改变只重视经济效益而轻视社会效益的现象。只有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才能有效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2.2 加强医务人员上岗前院感知识的培训 在社区卫生人员上岗前,有针对性的进行医院感染、消毒隔离基础知识的培训,重点加强相关法律法规、消毒技术和规范洗手的培训,提高防患意识。并将培训内容打印成册,便于反复学习。
2.3 改善管理模式,加强考核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医院感染控制一个不可忽视的区域, 对于社区卫生服务的医务人员院感知识的陈旧化和缺乏监督考核的现象,建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挂靠市级医疗机构,业务上由市级医疗机构培训,普及感控技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务人员可到医疗机构进修和学习,而医疗机构定期对其进行检查和考核。市级医疗机构由市卫生行政部门进行考核,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为考核内容之一。而社区服务站由所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培训和考核。由此形成网络管理,避免社区卫生服务院感管理死角,从而降低社区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2.4 加强监管,完善环节控制 做好环节控制得有多个部门的齐抓共管,如卫生监督部门,不要只是监督大型医疗机构,也要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区卫生服务。疾病控制部门也要参与其中,定期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内的高危物品取样监测,保证消毒质量,使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得到持续改进。真正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使我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迎来灿烂的明天。
3 讨论
社区的卫生服务是城市卫生服务的重点,是城市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的基础,是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基本途径。确实,我市社区卫生事业在改革开放中有了很大发展,服务规模不断扩大,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医疗条件明显改善,努力为居民提供安全、便捷、经济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其中不乏一些优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但是医院感染管理方面,大部分社区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控制知识掌握不全或知识陈旧,不规范行为较为常见,如无菌观念差,医疗垃圾处理不当等不能满足群众需要。
参考文献:
[1]陈菊华.社区卫生服务站医院感染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
策[J]. 中国社区医生,2008,11(10):22.
[2]姜亦虹.试述社区卫生服务站医院感染管理问题[J]. 中
篇8
关键词 社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健康教育 再入院率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30.30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导致气流阻塞为特征的疾病状态,气流阻塞呈进行性加重,可以部分可逆,或伴气道高反应性[1]。最新调查表明,我国40岁以上人群中,COPD的患病率高达8%~10%,病死超过100万例[2]。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WHO)预计到2020年,该病将成为全球第3位致死原因[3]。由此可以看出,COPD严重影响着患者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健康教育能提高COPD稳定期患者心肺功能及运动耐力[4]。目前许多健康教育还仅停留在科普宣传上。2008年9月~2011年7月对社区COPD患者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效果满意。COPD患者的健康教育对降低患者医疗费用、提高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资料与方法
2008年9月~2011年7月收治COPD患者120例,男76例,女43例;病史3年以上;病情:轻度13例,中度53例,重度1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60例,年龄72.30±8.04岁;病程18.07±6.17年。对照组60例,年龄70.80±8.76岁;病程17.90±6.09年。两组年龄、病情、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基础知识教育:根据患者年龄、文化程度、理解能力等,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针对性教育,内容包括COPD的定义、发病原因、危险因素、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及预后等。其中注意帮助患者识别使自身病情恶化的因素。然后再采用公开问卷的形式,了解患者或其家属对基础知识掌握度,并记录个人档案,有利于远期跟踪观察。
积极有效地排痰:老年患者常因不能有效地咳嗽或痰液黏稠而无法顺利地排出痰液。因此应指导患者掌握主动有效的排痰方法。①有效的咳嗽方法:嘱患者半坐卧位,先深吸气后敝住,然后借助用胸腹肌的力量在呼气时咳嗽,使肺底部的分泌物在震荡下产生痰液运动而将痰液咳出。重复数次。②鼓励患者经常变换,协助患者拍背。加强叩背:采取2小时翻身1次,防止痰液坠积,同时配合叩背,以利于痰液排出。间接地使附着在肺泡壁周围及支气管壁上的痰液松动脱出,以利于痰液排出,注意翻身时动作要轻柔缓慢,不可过猛,应使患者感到舒适。叩背动作要准确,用力适度,同时观察患者的呼吸、神志等情况。
肺功能锻炼:①呼吸操方法:仰卧位,一手放在胸部,一手放在腹部,经口缓慢地呼吸,升高腹部顶住手,缩唇缓慢地呼气,并收腹,缓慢地控制呼吸。每天坚持30分钟。②缩唇呼吸:指导患者吸气时令气体从鼻孔进入,呼气时缩拢口唇呈口哨样,让气体均匀的自双唇之间逸出,吸气与呼气的时间比例1:2,每次10分钟,3~4次/日。实践证明,长期实施此法有助于体内CO2的排出,提高气体交换的效率。
氧疗指导质量:向患者及家属讲解长期家庭氧疗的益处及注意事项。通常应用鼻导管吸氧流量1.0~2.0L/分,吸氧时间4小时/次,3~4次/日,间隔4小时。同时保持呼吸道通畅,保证吸氧效率。
指导戒烟:吸烟是COPD重要的发病因素,吸烟者慢性支气管炎的患病率比不吸烟者高2~8倍,吸烟时间愈长,吸烟量愈大,COPD患病率愈高。因此必须重视吸烟所产生的危害性。因此指导戒烟在COPD患者稳定期显得尤其重要。
恰当运动,防止呼吸道感染:鼓励患者根据自己的病情每天有计划地选择恰当活动,如散步、太极拳、登楼梯、踏车等运动,以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抵抗力;尽量少去公共场所,在寒冷季节或气温骤变时,注意添减衣帽,防止感冒;同时可应用流感疫苗、肺炎链球菌疫苗等,一旦出现呼吸道感染应积极控制。
药物指导:指导患者服药时应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长期用药是防止COPD反复发作的关键,但目前我国COPD的用药率及控制率依然相当低,药物治疗依从性差是重要原因,影响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因素包括:知识缺乏、病情严重度、治疗时间、年龄、社会因素等方面[6]。
统计学处理:采用X2检验,评价患者基本知识掌握度、再入院率、病死率,住院费和生活质量。
结 果
两组在出院后1年的随访比较,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再入院率、住院费明显减少,降低了病死率,提高了生活质量。
比较对照组和干预组随诊1年基础知识掌握例数、生活质量、病死率、再入院率和住院费。两样本率的比较作X2检验。所有记录参数用(X±S)表示,两样本均数之间作成组t检验。见表1。 表1 两组1年各相关指标比较而遗传变异是非常缓慢的过程,生活方式的改变是引起肥胖的主要原因。因此,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是预防肥胖的关键,它不仅是可能的,也是有效的,所以建议:①普及合理营养知识:学校应大力开展合理的营养知识的宣传教育。②以家庭为基础的行为疗法:家长应及早采取措施,从幼儿期就开始控制孩子的饮食并进行教育,多给孩子吃一些低能量食品,少吃快餐食品,少食零食,多吃水果蔬菜。③以学校为基础干预:肥胖干预首先得到学校领导和老师的重视和支持,学校要重视午餐的管理,加强营养知识的普及,重视体育课,开展针对儿童有意义的活动并与家庭干预结合起来。④利用健康促进学校策略:健康促进学校的基本理念要求将营养、食品和运动锻炼的教育与各个学科有机结合起来,将学生肥胖控制措施作为学校健康促进的一个重要内容纳入到学校日常工作中。⑤养成参加体育运动的习惯:体育运动不仅能增强孩子的体质,也可预防并控制肥胖的发生,家长应鼓励、督促孩子参加运动,进行身体锻炼。⑥遵循健康减肥的原则:在减肥的同时,必须保证身体和智力的发育,运动减肥最为适宜。⑦心理治疗:肥胖可产生很多心理学问题,造成缺乏自尊心和进食紊乱,肥胖儿童青少年要给予同情关心并给予心理治疗。
参考文献
篇9
一、总体要求
***作为垃圾分类工作试点单位之一,自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在上级主管部门和武进区生态文明办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的部署要求,加强组织管理,坚持注重实效,着力解决问题,克服困难,扎实工作,较好地完成了试点阶段垃圾分类工作的各项任务。
二、开展市容环境整治,夯实垃圾分类基础
***重点抓好住宅小区、主次干道和综合市场周边环境整治,做到垃圾分类工作与“美丽乡村”创建、示范道路(小区)创建、环境长效管理有机结合。
三、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进基本情况
(一)前期准备
1、建立***个垃圾分类试点小区,***、***和***小区。
2、在试点小区中开展大型宣传活动***次,发放宣传品***余份。使居民知晓率达到100%。
(二)制订方案,健全机构
***、***社区作为先行试点社区,按照要求对垃圾分类工作做统一部署,结合小区的实际情况,成立了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社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同时,按照垃圾分类工作有关要求,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制订了垃圾分类工作考核细则,以及责任主体、操作流程、管理标准等一系列制度,确保了垃圾分类试点工作的有序开展。
(三)着力宣传,营造氛围
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离不开社区居民的支持,为了营造试点,社区开展垃圾分类工作氛围,利用宣传栏、宣传展板、微信、微博等介绍垃圾分类有关知识,提高全员做好垃圾分类的自觉性和准确性。
(四)注重实效, 有序实施
按照实施方案,***广场计划发放分类垃圾亭*** 个,分类垃圾桶***组;***发放分类垃圾亭***个,分类垃圾桶***组;***发放分类垃圾亭***个,分类垃圾桶***组。***月下旬将购买垃圾亭、垃圾桶的申请报告递交至***,预计***月初资金落实到位,分类垃圾配置也及时安装到位。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1、做好环境整治工作。从***月份开始,各社区、物业积极开展市容和环境整治,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市容环境基础。下一步,将继续巩固整治成效,以社区为单位,组织开展主次干道、住宅小区、综合市场周边市容环境的全面督查。
2、加大垃圾分类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市、区媒体资源和户外广告资源,大力宣传生活垃圾分类标语、标识,推广垃圾分类基础知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提高广大群众的垃圾分类意识,发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垃圾分类。
3、加快垃圾分类设施的投入建设。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因地制宜,合理配置分类垃圾桶、分类亭、分类收集车辆等设施,确保按期完成任务。
篇10
今年40岁的__,1997年 6月毕业于__医科大学临床医疗,2008年1月起进入__社区服务中心从事社区全科医生工作。刚踏上工作岗位时感觉到社区糖尿病、高血压的随访工作很简单,枯燥乏味,缺乏技术含量,而“全国、糖尿病、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项目工作的实施,使她的态度彻底改变了。
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她了解到,糖尿病、高血压是中国最常见的慢性疾病,高血压更是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这严重危害到社区居民的身心健康。__以此为契机,开展社区糖尿病、高血压规范化管理工作。她认真学习了《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糖尿病预防知识》等,积极参加“全国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培训,并将所学到的知识,全身心投入到社区慢性病的防治工作中。
经过七年的努力工作,她成为了一名专门治疗慢性病的全科医生。__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按片区划分管理,主要负责__社区、__社区、__社区、__社区等。作为责任医生,__和她的同事们经常入户随访、健康宣教。
她每年治疗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1700多人。社区医护人员还将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全部建立居民家庭健康档案,并登记到随访管理表,做到定期随访,在进行随访时各自负起责任,完成随访工作。合作是指高血压患者有问题时都要告知责任医生,要由责任医生解决;入户随访时责任医生和责任护士积极配合,杜绝互相推托。通过这样的随访管理方式,糖尿病和高血压的知晓率均达到了100%,控制率达到98%。
“把一方群众服务好”,这是__朴素的从医目标。她的手机24小时开通,随时接受群众电话咨询。作为医院基本医疗的业务骨干,__担任着大量的门诊工作,每天接诊的病人络绎不绝,还要参与住院病人的收治等工作。无论工作多繁重,她对待病人的爱心和责任心不变。她把每一位病人都当成自己的朋友、亲人,加班加点,认真接待,细致诊疗,以自己的默默奉献赢得了群众的赞誉。
随着医改的深入,老百姓对医疗健康的需求越来越大,过去那种“大病拖,小病扛,重病等着见阎王”已成为老皇历,如今“有病就治,无病保健”已成为一种自觉,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量骤增。__所在的__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近年来,门诊量节节攀升,每年以近30%的速度递增,随访的糖尿病、高血压慢性病人也越来越多,从而对医生工作量及医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作中,__一切以病人为中心,急病人之所急,帮患者之所需。在社区老医生的带领下,他们经常挨家挨户上门随访,进行;为掌握比较全面的医疗基础知识,为今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她还利用业余时间,深入药房、药库观察学习,基本了解了每一种药品的药效功能和适用范围。
- 上一篇:食品市场前景分析
- 下一篇:质量管理专业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