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知识要点范文

时间:2023-08-03 17:29: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管理知识要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企业管理知识要点

篇1

关键词:发电;成本控制;建议

中图分类号:F27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1-00-02

一、 发电企业的特点

发电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先行产业。由于其具有资金密集、技术密集和网络化布局的特点,拥有自然垄断属性。电力体制改革,按照“厂网分开、竞价上网、打破垄断、引入竞争”的原则,改变了电力工业原有厂网一体化的垂直管理体系,将发电环节与输配售环节予以了拆分,但是由于能源工业体制机制方面的深层次矛盾没有解决,有效的市场竞争格局没有形成,以及国家宏观经济调控、节能减排及节能调度政策的实施,使发电企业的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二、我国发电企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煤炭供应不足。随着科技的发展,煤炭早已应用于发电企业。煤炭成了发动电力不可或缺的资源,尽管国家研制出风力发电,核能发电和水力发电等,但依然动摇不了煤炭发电的主导地位。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约有百分之八十一的电能来源于煤炭。虽然近年煤炭产销量大幅度增加,但是,和需求量相比仍显得不足,特别是煤炭资源整合,中小煤矿的生产能力大幅度下降,大型煤矿又没有及时补充产能空挡,造成煤炭整体有效生产能力不足。同时,由于煤炭行业的垄断程度提高,也弱化了煤炭市场竞争,又相对减少了煤炭供应。整体来看,电力生产煤炭需求大量增加,现有煤炭有效生产能力直接影响着发电企业的发展及命运。

2.财务管理不善,成本过高,利润低下。我国的电力企业普遍存在着“高风险,高投资,低利润”的情况,电力体制改革中,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时代的影响,企业的经营机制、经营理念、管理模式很难在短期内得到根本性的扭转,生存发展还有待于政策的支持。同时,由于电力企业以往粗放式的管理惯性,长期忽视成本控制和资源节约,使得突然面对市场环境的变化,财务管控能力不足,经营状况滑坡。再加上本身的单机容量小,设备陈旧老化,造成发电成本高、盈利能力弱,无法适应新形势的变化,这些都警示着发电企业要尽快学会利用财务管理职能,加强生产经营分析,挖潜内力降本增效,摆脱高成本,低利润的现象,最终能够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

3.企业成本预算流于形式。企业进行预算是希望通过预算能够事先对企业的资金,人力和物资资源能有一个事先规划,同时也能对企业的大体情况有一个了解。企业进行成本预算可以将企业的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这样可以有效的防止资源的浪费,从而节约成本。但是很多企业的成本预算基本流于形式,生产没有计划,成本没有得到控制,考核也没有落到实处。企业成本预算是一项采用价值形式对企业内部各项资源与业务活动进行系统规划、协调和控制的一种管理方式,只有各部门互相配合制约,才能保证预算目标的有效实现,达到预期的盈利目标。

三、 案例分析之从大唐企业看中国发电企业

自从2008年的经济危机之后,世界各国的经济都出现了严峻的局面。发电企业更是受到了其所未有的经济压力和市场挑战。煤炭资源的稀缺导致煤电价格持续上涨,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而发电企业也持续出现了发电成本高于发电收入的现象。发电企业面临着巨大的财务危机,财务风险形式也越来越严重。

我国的大唐企业在2008年出现了严重的财务危机,这种财务危机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利润情况,大唐集团在短短十个月就亏损了六十多亿,亏损的主要来源是火力发电,据统计,火力发电亏损了将近88亿,是亏损的主要来源,而且亏损情况还在持续上涨呈现出无法遏止的局面;另一方面,从亏损额来说,大唐企业也在持续上涨,亏损额不断上升,百分之七十都会超过亿元的亏损,亏损额制约了企业利润的实现。从这两个方面,我们可以发现大唐企业作为五大发电集团之一,出现了极大的亏损,这将极大的影响企业的持续发展和人们的生活质量。

大唐企业的经营状况发硬了我国发电企业的整体水平,由于煤价的持续走高,国家又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还有2008奥运会的举办使的发电企业不急成本的供电,这些都造成了发电企业的严重亏损。因此,我们要从成本出发,控制住发电企业的发电成本扭转企业亏损的局面。

四、从成本控制谈发电企业发展

无论是从分析的发电企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还是大唐的实际亏损现象,都告诉我们成本控制的重要性。经过分析和采集多方资料研究我们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成本控制。

1.煤电一体化的经营思路。市场经济条件下,煤电一体化是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最佳途径。燃煤电厂,燃煤成本占据了发电总成本的70%以上,发电企业只有延伸产业链,向上游企业扩张,通过提高煤炭自给率来降低成本,才能较为根本地改变经营现状。国家发改委和国资委等相关主管部门曾在有关文件中也多次提出推动煤电一体化,只有通过煤电一体化的经营,一改电价实行计划定价,煤价实行双轨制定价的操作模式,才能实现发电企业良性发展的状况。

2.研究其他可替电资源,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目前,我国的发电企业主要采用火力发电,而火力的来源则是煤炭,今年来由于煤炭的过度开采煤炭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这种现象直接导致了煤炭价格的上升,发电企业的发展因此出现更大的阻力。现在科技的发展已经出现了风力发电,水力发电甚至还有垃圾发电,目前风力发电已经成为国内外普遍研究的问题,现阶段,我国风力发电项目已允许采用BOT模式进行投资。BOT必将推动风能在我国的开采和利用,弥补我国相关技术落后和资金不足的尴尬局面,极大改善我国能源短缺的现状,优化能源利用结构,BOT将为中国风电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在我们对美好前景憧憬的时候,我们也要看到,我国风电投资的BOT尝试仍然存在着诸多“隐患”,如不对症下药加以完善,则无法发挥它的最大效能。就目前人们所担心的问题还是风能发电的价格问题,从国家的电力改革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电能价格的确立,一个是需要政府的硬性规定,一个是招标时中标企业的价格规定。国家方面不用太过担心,但中标的企业要严格控制定价过高的现象。

3.政府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近年来由于通货膨胀严重,物价一涨再涨,煤价也持续上涨,成本的虚高为发电企业带来了压力。用电也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项难题。政府可以从国情出发,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抑制过多的货币在市场上流通。从紧的货币政策能够使物价有所降低,同时也会减缓人们对电力的需求。这样煤炭资源也就不会那么紧张,发电企业也会降低成本,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五、结论

过去垄断的电力体制,使所有电力市场都集中在五大集团之下,这种垄断性的市场机制不断没有为企业创造利润,反而使企业陷入了亏损的泥淖,无法自拔。在国家的锐利改革之下,电力企业融入了竞争的市场中,这时没有了国家的庇佑,它们开始寻求自我发展,开始思索如何将成本降到最低,实现企业的利润化和可续发展。因此,发电企业应从自身存在的问题,通过研究新可替代能源和结合国家政策等方面,去努力降低企业成本,达到自我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金迪.发电企业推行精益管理方法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2(07).

[2]付国强.发电企业经营现状及整体分析[J].公共行政管理,2010(09).

篇2

企业管理者应具备的专业技能素养

1、对企业管理的专注和热情。

对企业管理的专注和热情应该是每一个希望走向成功的管理人员的重要要求。企业管理者只有具有这种精神和态度,才能把自己的精力放在其中,最大限度的发挥其潜力,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同样,一个热情洋溢的企业管理者才会感染广大员工,让广大员工用同样的热情去对待工作,只有这样,企业才会充满生机和活气。如果一个暮气沉沉、毫无热情的人来领导企业,那么,这个企业的前景就十分堪忧。

2、企业管理知识要求

企业管理者的工作对象就是企业,工作行为就是管理,所以,作为一名合格的企业管理者,必须在企业管理知识方面具有扎实的基础。企业管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学问,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问,企业管理者必须不断钻研和了解企业管理知识,为实践打好基础。

1)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基础管理知识。企业管理者的主要活动就是管理。企业管理就是指通过计划、组织、控制、激励和领导等方式来协调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以期达成企业设定目标。管理的基本职能就是计划、组织、控制、激励、协调、领导等。所以,企业管理者必须对这些知识有深刻的认识。

2)市场营销、采购、研究开发、服务、生产、质量、财务、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等业务管理知识。企业管理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从市场营销到产品服务,从物资管理到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管理活动是由不同的环节和不同的职能来支持的。企业管理者必须对各环节、各职能的运行规律、特点、规范、要点进行认真研究和理解。当然,由于企业内部管理者分工不同,除全面负责的管理者必须对以上所有环节和职能的内容充分理解外,作为其余企业管理者,重点应放在自己所负责、所分管业务方面,进行学习和钻研。

3)产业、行业知识。相对于国民经济整体的层次来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微观组织。企业是国民经济各产业、各行业的一份子。企业管理者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本企业在相应的产业和行业的地位、作用、分工、特点,也只有这样,企业管理者才会正确地对企业进行规划。所以,企业管理者,应对产业和行业知识进行研究和学习,时刻把握产业和行业的发展和变化。

4)其它相关学科知识。企业管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到政治学、经济学、心理学、人类学、历史学、生理学、伦理学、数学、统计学、运筹学、系统学、会计学、法学等知识。所以,除了前面所述的管理职能知识、业务知识、行业产业知识外,企业管理者也应对相关的学科知识进行了解。特别是新知识日新月异的今天,企业管理者更应高度重视这方面的学习。

企业管理者应具备的专业技能要求

企业管理技能指的是企业管理者根据企业所处环境、企业本身的实际情况,为了达到企业管理的目标而使用的各种管理方法、工具及技巧。企业管理者有了管理知识还不够,企业管理者必须拥有在企业管理实践中解决问题的技能,做到知与行的统一,企业管理才能有效,才能达到企业管理的目标。

企业管理的技能要求内容是非常宽广的,有大部分企业管理者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有特殊企业所需要的特殊技能。随着企业的发展,环境的变化,管理技能要求也是变化的。企业管理技能是一种实践性的能力,需要广大管理者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不断发展。本文所阐述的技能要求,为当前企业管理者所需的基本技能。

1)计划管理能力;计划管理能力是企业管理者在企业管理中预测未来、设立目标、决定政策、方案,以期能够经济地使用现有的资源,有效地把握未来发展,获得最大企业成效的能力。毫不夸张地说,企业管理者第一项技能要求就是计划管理能力。计划管理关系到企业的发展方面,是一种主动降低风险、提高效益的管理行动。作为管理者具有良好的计划管理能力。计划管理能力包括战略决策能力、目标管理能力、计划控制能力等。企业管理者掌握了计划管理能力,才能正确地制订出企业发展方针、企业发展战略、企业发展目标,才能根据企业发展目标制订出具体的行动方案和行动计划,整合企业所拥有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协调地达到企业所设定的目标。

2)沟通协调能力。沟通协调能力是指企业管理者在企业管理活动中,对企业中人员之间以及企业与外部之间进行思路、信息进行传递、交换进行控制能力以及对其产生的不和谐进行协调的能力。企业中最重要的资源就是人力资源,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创造性,若管理不当,也会有消极作用和破坏作用。作为企业管理者,首先,要在企业管理活动中,建立起企业正常有效的沟通渠道、信息传播渠道、冲突解决、协调机制。在企业中,必须有畅通渠道,不管是企业的经营信息,还是人员思想动态,都应在企业中及时有效的进行传递。古人曰:防民之口胜于防川。大禹治水之法在于疏导,治理企业也一样。企业建立了正常的沟通渠道后,企业才能杜绝不正常、不合谐的小道消息,才能树立良好的企业风气。同时,企业管理除了内部的人员外,企业还面对外部公共关系,包括顾客、供应商、销售商、政府机关、新闻界、教育科研机构、社区等在内的公共关系对象。企业管理者也同样应拥有相应的沟通和协调能力,与其建立起和谐的关系。企业管理者除了拥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外,自身还必须做好沟通协调的榜样作用。率先在企业中树立信息沟通、人际交往的榜样形象。论语有云:子率之以正,孰敢不正。

3)激励能力。在企业中,存在着组织利益和员工个人利益,如何正确地处理好两种关系,用各种方式调整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企业作出更多的贡献就是激励要解决的内容。国外有人做过这样的调查:按时计酬的员工每天一般只需发挥20%-30%的能力用于工作就可足以保住饭碗,由此可见,激励员工发挥潜力,对企业将是一笔非常可观的财富。激励员工的方式有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激励是一门艺术,企业管理者必须有效掌握激励的原则和激励的方法,将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外在激励和内在激励、正激励和负激励有效结合起来,在企业中创造生动活泼的氛围。目前,各企业都在探索员工参与、员工持股、员工企业内创业、新福利方案等新的激励方式。企业管理者掌握了激励方式,就会有效地挖掘员工中蕴藏的巨大潜力,使之成为企业发展的重大推动力。

4)企业文化的管理能力。企业文化是企业物质形态中折射出来的企业的生产经营特色、技术特色、管理特色以及企业经济行为对社会的影响。另外,企业文化又从另一方面影响着企业的物质形态。有人说,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企业文化管理,企业文化的影响力可见一斑。在企业管理活动中,企业的使命、企业的理念、企业的精神等方面的传承的确得益于企业文化的建立,企业对外的形象建立也依靠企业文化的建设和传播。一些想做“百年老店”、“百年企业”的企业管理者,必须拥有企业文化的建设、维护、提升的能力。企业文化也是生产力,但企业文化不是虚化的东西,目前,企业界存在着只重形式,不重内容的流弊,仅用一些物化的标志、口号、物品来代表了整个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建设包括了精神层面、制度层面、物质层面三个层次的内容。企业管理者必须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中作为塑造者管理者、倡导者、变革者的角色,从三个层面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真正把企业文化建设成企业的特有竞争力。

5)团队组织能力。团队作业已成为当前企业管理者在实践中使用非常广泛的管理方式。中国人自己在私下有过自我评价:一个中国人是一条龙,几个中国人就变成了一条蛇,并与其它国家的人员进行比较。这反映国人在团队意识方面的缺乏。当今企业的组织形态中,团队已是一种重要的组织形式。企业管理者在管理中必须掌握团队建立、协调、评价方式,使用团队的管理方式提升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

6)领导能力。领导能力是指企业管理者为企业确立目标和实施目标所进行的活动施加影响的能力。所以作为企业管理者,必须在管理活动中,充分、正确地运用企业所赋予自己的惩罚权、奖赏权、合法权、模范权、专长权,积极地影响下级的管理行动,推进组织目标的实现。有效领导能力来源于企业管理者自身的管理能力、基本素养、人格魅力,企业管理者一定要在强化自身修养的基础积极地推进企业目标的实现,体现出良好的、有效的领导能力。

7)创新能力。竞争已成为当前企业的基本特点,创新是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基石,同样,创新也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企业管理者必须拥有良好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及时在工作中进行观念创新、管理创新和产品创新。一名优秀的企业管理者决不是一位因循守旧,拒绝变革的守旧人士。在对管理中,企业管理者要不断总断工作经验和管理经验,不断进行管理意识、管理观念、管理方式、管理方法的创新,提升管理水平。在面对市场竞争时,企业管理者要正确地分析竞争环境和竞争形势,不断地对产品、服务、企业形象进行创新。

8)危机管理能力。企业管理面临着各种不同的因素,存在着很多不可预测的风险。在企业管理中,就会遇见不同的危机,包括市场、政策、法律、经营、人员等方面的危机。企业管理者在危机管理方面必须拥有两方面的能力:一是处理危机的能力。危机出现后,企业管理者必须勇于面对,认真分析企业所面的整体形势,危机发生的原因、影响大小,及时果断地采取措施,及时控制其发展势态,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有效地消除危机或最大限度地减少危机的影响。二是企业管理者要善于利用危机方式进行管理。对危机进行预测,并把危机作为一种压力和激励,在危机出现之前便有效地避免危机,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企业管理者应具备的专业技能素养相关文章:

1.企业管理者应具备的专业素质有哪些

2.管理者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

3.管理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4.管理者应具备的四大基本素质

篇3

关键词:中职学校;《企业管理》;导入方式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中职教育教学改革日益深化,为当地经济发展输送了大量技能型人才。《企业管理》课程是管理专业专业课程,是学生了解企业管理的起点。在实践教学中,由于教师实施的导入方式与学生思维方式有所差别,死记硬背理论知识,难以应用到实践当中,违背了学以致用目标,学生综合能力得不到显著提升,如何更好地进行课堂导入成为中职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课堂导入重要性分析

教学导入是学生由课前糟乱过渡到肃静的环节,良好的教学导入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得学生能够尽快切换到学习状态。教学导入如同序幕,预示着后面的与结局。教师精心设计的导入,能够起到先声夺人效果,为整个课堂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1]。多年教学实践证明,教师针对导课环节来说,过渡语言语言是否精彩、知识覆盖率等能够直接反映出教师审美创造能力高低。课堂导入中,教师能够根据后续教学重点做铺垫,使得学生思维能够朝着正确的方向拓展,促进学生思考并掌握问题解决技巧。可见,课堂导入非常重要。

三、中职《企业管理》教学导入方式分析

第一,问题导入方式。《企业管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问题形式进行教学导入,如“如果你是企业领导,你认为企业发展最关键的是什么?”,在问题驱动下,学生更具代入感,并进行讨论。一般来说,学生会片面地将关注点放在经济利益、管理、员工等方面。此时教师根据学生的答案进一步提问,如“那么你认为哪个最重要?”引导学生思考,大家争议越来越明显,有的认为经济利益最重要,企业存在就是为了创造效益;还有人认为管理更重要。此时教师可以正式导入新知识、新内容,对企业管理概念及本质进行讲授[2]。在问题导入下,能够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将学习活动自利交给学生,有效调动学生思维,引导其进行思考,然后进行实际教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学有效性。第二,视频导入方式。多媒体资源的应用为视听导入提供了一定支持,在实践中能够有效突破传统教师口头、文字信息传递的弊端,将声音、图象及情境有机整合到一起,使得教学更加生动,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提高教学有效性。如针对企业管理策略相关知识点,可以选择企业实践管理案例视频,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视频,注意视频中的情节,并从中发现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然后进行具体的管理知识学习,将实践案例与理论知识结合到一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基础知识,并明确认识知识对于哪类问题更有效,增强学生管理技能。第三,故事导入方式。故事具有趣味性,将其作为导入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参与兴趣,且简单易性,效果好。通过有趣的故事,创建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能够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与教师进行良好的互动和交流,提高教学质量。如在“三个和尚挑水喝”故事中,针对三个和尚没水喝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谈谈自己如何解决这一问题[3]。此时,学生各执己见,最后教师总结问题,即管理不到位,如何更好地解决问题就是本节课要学习的制定分工流程,明确各个岗位和人员职责权限,使得每个人都能够在各自岗位上充分发挥自我价值,进行针对性管理。在故事导入基础之上,能够将原本枯燥、乏味的管理教学,变得更加轻松,缓解学生学习压力,且在实践案例的配合下,学生能够参与其中,提高教学有效性。第四,本土案例导入方式。本土案例作为导入方式,能够激发学生求知欲,且对于学生分析、创新等综合能力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选择学生熟知的案例,借助案例拉近学生与知识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此来增强课堂教学效果,使得人才培养更具针对性,为学生日后更好地参与岗位工作提供更多支持。信息时代下,信息更新速度越来越快,教师可以运用社会热点,选择近期发生在身边的大事导入到教学当中。导入方式不同具有的优势也有所差别,教师在选择和应用时,要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特点进行选择,确保教学导入方式能够为企业管理教学提供更多支持,使知识之间形成良好的衔接。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与一般初中生不同,中职生基础知识较为薄弱,自控力较差,且对于自身未来职业规划认识不够充分,在教学中,教师要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兴趣,才能够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选择导入方式,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兴趣,使其能够主动参与到后续知识学习中,并在相关案例的辅助下,进一步掌握企业管理技能,不断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岗位工作,实现自我价值。

参考文献:

[1]陈贵银.中等职业学校《会计学原理》教学导入方式探讨[J].财会学习,2017(03):217-218.

[2]余正忠.试析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学周刊,2016(29):31-32.

篇4

一、前言

罗伯特-欧文曾说过:把钱花在提高劳动力素质上是企业经理最佳的投资。被称为朝阳产业的物业管理行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显现出越来越强的生机,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物业管理企业员工培训工作已显得十分重要。

二、目的和意义

(一)员工培训是物业管理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需要

物业管理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物业管理企业除了从市场上招聘到合适的人才外,更为有效的方式是通过培训提高现有员工的素质,使其成为满足企业需要的人才。

(二)员工培训是物业管理企业管理者激励员工的方法

当今社会,学习培训已成为很多人改变自己生活和环境的重要手段,几乎每一个人都有对学习的需求和渴望。物业管理企业内浓郁的学习氛围,以及有效的学习政策都会对员工产生足够强的吸引力,有利于员工队伍的稳定。有远见的管理者甚至还把学习培训作为一种员工福利用来赠送或奖励员工。

(三)员工培训是物业管理企业经营管理现代化的基础

经过20多年的发展,物业管理行业已从过去传统的房屋协作管理转向以委托管理方式为主的市场化经营管理。这种社会化、市场化的经营管理方式对物业管理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物业管理已不仅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行业,需要有大批精通管理的优秀人才来推动它的发展。因此,员工培训是实现物业管理企业经营管理现代化的基础环节和可*保证。

三、制定物业管理企业培训规定

培训工作对物业管理企业来说是一项长期工作,物业管理企业应结合自身情况制定培训规定使培训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培训规定主要包括培训的目的和意义、培训的基本内容、培训的方法、培训的分类、培训的组织实施、培训的监督管理、培训的效果评估等内容。

四、物业管理企业培训的内容

物业管理工作涉及内容较多,培训工作相对复杂,但总的来说,培训可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企业相关知识的培训

该类培训是为了让每一个员工对企业的历史、现状、未来规划、管理服务理念、经营范围、内部规章制度、人力资源管理等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二)物业管理工作基础知识的培训

该类培训主要是让管理人员及操作人员熟悉并掌握与企业管理、物业管理相关的基础知识。

(三)物业管理从业人员专项技能培训

该类培训是为了提高基层管理者及操作者的实际工作技能。

五、物业管理企业培训计划

(一)培训需求分析

1、培训需求分析的内容

在编制培训计划之前,首先要对企业的培训需求进行全面的分析,培训需求分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⑴组织分析

结合企业的年度经营管理发展计划,分析企业及各部门需要哪些培训以保正计划的实施。

⑵任务分析

依据企业的工作内容,分析个人需要进行哪些培训才能保证任务的完成。

⑶个人分析

依据企业的人力资源现状,分析哪些人需要培训,培训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2、需求分析的方法

⑴问卷调查法

向企业员工发出培训需求问卷,让员工结合企业发展战略对企业应当组织怎样的培训提出建议。让员工结合自己的工作任务提出培训要求;让员工结合自己的个人发展提出培训需求。问卷法是一种非常普遍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这种方法能培养员工关心学习、热爱学习、参与学习的热情,既是培训需求分析方法又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较为有效。

⑵约见面谈法

挑选不同管理层次、不同工作部门的管理人员以及不同工种的操作人员进行面谈,根据面谈了解到的信息以确定公司的整体培训需求。

⑶会议调查法

召开培训需求分析会,让参加会议的人员提出培训需求。

⑷工作表现评估法

根据员工的日常工作表现以确定员工在哪些方面有缺陷,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以提高这些方面的工作能力。

⑸报告审评法

根据各部门提供的培训需求报告进行综合评审以确定所需的培训内容。

(二)制定培训计划. 培训计划是为了规定培训工作的目标,制定整体规划以实现这些目标;以及将培训计划逐层展开,以便协调和将各种活动一体化。

1、制定程序

企业各部门根据培训需求分析的内容,结合部门培训目标以及部门年度发展计划制定出本部门的年度培训计划,上报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再由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结合企业年度发展计划以及企业培训总体目标制定整个企业的培训计划。

2、计划内容

为保证培训工作按时、按质地实施,培训计划应包括培训目标、课程设置、培训方式、培训控制、培训评估等五个方面的内容。

⑴培训目标

培训目标是指通过培训工作所期望取得的成果,这些成果包括个人的、部门的、整个企业所要求达到的培训结果。培训目标是制定培训计划的基础,培训目标决定了培训课程、培训方式等一系列的内容。同时,培训目标又是培训考核和培训评估的依据。所以,培训目标的制定应该准确、细致并具有可测量性。

⑵课程设置

培训课程包括了培训课程的名称、培训的时间、培训地点、培训教员简介、针对培训课程的培训要求等内容。明确的培训要求有利于员工提前对所培训的内容有所准备和有所侧重,有利于提高培训效果。

⑶培训方式

根据培训内容以及培训对象的不同,可采用不同的培训方式。常用的培训方式包括讲授法、学徒制、小岛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管理游戏法、观摩范例法。

①讲授法:讲授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通常是让一位教员向学员直接传授某方面的知识。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节约经费、教授对象多,可同时面对多名学员,一次教学可让很多学员同时受益。

②学徒制:学徒制是最古老的教学方法,但至今为止仍然是企业培训新人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它的特点是由一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负责帮带一名或几名新来的员工,通过传授、示范、练习、检查反馈等一系列过程提高新人的工作技能。学徒制较适合物业管理工作实践中保安、绿化、保洁、维修等技术性工种

③小岛讨论法:员工以5-7人为一组围在一个圆形桌前(也称“小岛”),对特定的话题或主题进行讨论。指导老师控制培训的时间和进程。每一位员工都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但是不允许反驳别人的意见。指导老师将每个人的意见都写在黑板上,同时鼓励员工说出更新或更古怪的想法。当大家将自己的想法全部讲完后,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员工对每一种意见进行评价,最后选出大家都满意的答案。这种小岛讨论方式是引导员工自己解决管理问题的有效方法。

④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法是让培训对象假想自己是公司的某一角色,并以此角色的身份来解决问题。这种方法能让培训对象身临其境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对员工提高工作技能和改造工作习惯都很有帮助。例如:让员工扮演业主要求提供相应的服务,以提高员工的服务意识;让工作习惯不好的员工与上司角色转换以达到改变工作习惯的目的。

⑤管理游戏法:这种方法寓教于游戏中,通过完成事先设计好的精妙游戏,让培训对象领悟到其中的管理思想。例如:组织员工对有争议的物业管理事件进行辩论,在辩论中提高认识。

⑥观摩范例法:通过组织实地参观考察,运用电视机、录像机、幻灯机、投影机、收录机、放映机等设备来向学生呈现有关资料、信息,让员工学习经验、发现问题、改进工作。

3、 培训控制

培训控制的目的是为了监视培训活动以保证培训活动按计划进行并纠正培训过程中的偏差。可采用培训签到制、教员评语制等方法。还可在每次培训结束时对员工进行考核,并将考核成绩纳入绩效考评,与员工的待遇挂钩。

4、 培训评估

每次培训工作结束后可通过员工的培训报告、员工的工作表现等对培训工作的效果进行评估,以便在今后的培训中采取更好的培训措施。

六、培训组织实施

培训组织实施是物业管理培训工作的核心,它包括了培训工作做什么,培训工作如何做,培训工作由谁来做的问题。

(一)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职能和任务

员工培训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其主要职能包括计划、组织、协调、监督等内容。具体职能和任务包括:

1、确定各级人员的培训要求,听取各部门的培训需求,依据培训需求制定培训计划;

2、组织执行物业管理企业培训计划;

3、定期向上级汇报培训费用开支情况;

4、组织实施各种培训课程与活动;

5、做好员工的培训档案管理工作;

6、做好收集培训资料,编制符合企业经营管理特点的基础教材;

7、维护培训设施与场地,充分开发与利用各类培训资源。

(二)培训分类及实施要点

分类是为了建立一个立体的培训模式,以便有针对性地组织实施培训工作,培训分类可根据培训的对象、阶段、内容、类型不同来划分。

1、以培训对象的不同层次分类

⑴高层管理者

①培训目的

精通企业管理相关知识,掌握物业管理基础知识,熟悉与工作相关法律知识,了解财务管理相关知识。

②培训内容

A、企业管理类

管理基本职能、组织文化建设、决策、战略管理、组织结构与组织设计、人力资源管理、变革与创新管理、组织行为学、员工激励、沟通与人际交往、控制系统、品牌策划、公共关系。

B、物业管理类

房地产经营理论知识、物业经营管理知识、建筑知识、机电设备维护保养基础知识、物业环境保护及管理基础知识、治安管理基础知识、绿化管理基础知识。

C、法律知识类

公司法及相关法规、消费者权益法及相关法规、价格法及相关法规、物业管理相关法规、建筑物相关法规、房屋修缮相关法规、房屋装饰装修相关法规、价格法及相关法规、治安管理相关法规、消防管理相关法规、水电气相关法规、环境卫生相关法规、绿化管理相关法规、会计法及相关法规。

D、财务知识类

学会阅读会计报表、了解基本会计科目、了解财务管理基本指标。

④培训方式

专题讲授、参观考察、短期脱岗学习、在职学历教育。

⑤组织实施

由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直接组织实施。

⑥培训评估

每次培训工作结束后可通过面谈法对培训工作的效果进行评估,以便在以后的培训中更好地采取培训措施。

⑵中层管理者

①、培训目的

掌握企业管理相关知识,精通物业管理基础知识,熟悉与工作相关法律知识,了解财务管理相关知识。

②、培训内容

A、企业管理类

管理学基础知识、物业管理相关公文写作、决策学、组织行为学、员工激励技巧、沟通与人际交往技巧、控制方法、公共关系学。

B、物业管理类

房地产经营理论知识、物业经营管理知识、建筑知识、机电设备维护保养基础知识、物业环境保护及管理基础知识、治安管理基础知识、绿化管理基础知识。

C、法律知识类

物业管理相关法规、消费者权益法及相关法规、价格法及相关法规、建筑物相关法规、房屋修缮相关法规、房屋装饰装修相关法规、价格法及相关法规、治安管理相关法规、消防管理相关法规、水电气相关法规、环境卫生相关法规、绿化管理相关法规。

③培训方式

专题讲授、观摩教学法、小岛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管理游戏法。

④组织实施

基础课由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直接组织实施,专业课由 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协助、指导各职能部门具体实施。

⑤培训评估

每次培训工作结束后可根据员工的培训报告对培训工作的效果进行评估,以便在今后采取更好的培训措施。

⑶基层管理者

①培训目的

了解企业管理基础知识,掌握物业管理基础知识,熟悉与工作相关法律知识。

②培训内容

A、企业管理类

管理基本职能、物业管理相关公文写作、员工激励、沟通与人际交往、公共关系。

B、物业管理类

物业经营管理知识、建筑知识、机电设备维护保养基础知识、物业环境保护及管理基础知识、治安管理基础知识、绿化管理基础知识。

C、法律知识类

物业管理相关法规、建筑物相关法规、房屋修缮相关法规、房屋装饰装修相关法规、价格法及相关法规、治安管理相关法规、消防管理相关法规、水电气相关法规、环境卫生管理相关法规、绿化管理相关法规。

③培训方式

专题讲授、观摩教学法、小岛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管理游戏法。

④组织实施

基础课由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直接组织实施,专业课由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协助、指导各职能部门具体实施。

⑤培训评估

每次培训工作结束后可根据员工的培训报告、员工的工作表现等对培训工作的效果进行评估,以便在今后采取更好的培训措施。

⑷基层操作人员培训

该类培训的目的是为了让基层操作人员熟练掌握基本操作规程,可由各部门具体组织实施。

2、以实施培训的不同阶段分

⑴岗前培训

①培训目的

为新聘员工提供基本的任职知识和技能进行的培训,通过培训认定其上岗资格。

②培训内容

公司的历史、公司的组织结构、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和权限、对待顾客和员工的管理理念、公司的产品与服务、对员工的期望、公司的人力资源政策。

③组织实施

由公司人力资源部门组织实施。

④培训评估

考核合格后上岗。

⑵在岗培训

为在岗人员提供学习履行职务所必须的知识和技能进行的培训。

⑶转岗培训

为在职人员岗位轮换之前进行的培训,目的是让轮岗人员熟悉新岗位所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

3、以培训的不同类型分

⑴学历教育

是成人继续教育的一种方式,公司应在工作时间上积极给予支持,如条件允许还可在经济上给予一定的支持。学历教育的主要方式有夜校、函授等方式。

⑵职业技能培训

根据国家劳动社会保障部的有关规定,物业管理、电工等技术性工种必须持有技术资格证方能上岗,凡从事这些工作的人员应参加相应的培训并通过鉴定后取证。此类培训一般是委托劳动部门批准的培训机构来进行。

⑶专项培训

为提高员工某方面的专业技能而进行的培训。此类培训一般是通过专题讲座的方式来进行。例如:为提高员工公文写作能力而进行的写作培训;为提高员工服务水平而进行的礼节、礼仪培训等。

七、培训工作误区

(一)员工培训不重要

的管理者认为培训工作不重要,这种观点是非常错误的。员工培训十分重要。只有通过培训才能使管理者的意图得到贯彻;只有通过培训才能使公司的制度得到具体落实;只有通过培训才能使员工的素质得到提升;只有通过培训才能使企业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员工培训有风险

有的管理者担心自己培训好的员工跳槽,因此不太重视培训。其实这是一种非常短视的行为,其结果只会使公司员工素质停留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好的员工会因为得不到培训而离开企业,最终企业只留下一些平庸的员工。

篇5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显现出企业施工管理的必然性,提出改革创新的原则和方案。

引言: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与施工是建筑施工企业根据经营发展战略和企业内外条件,按照现代企业运行规律,通过生产诸要素的优化配置和动态管理,以确保安全、优质、按期向顾客提品,同时为了实现效益目标,施工企业一般都会及时组建集团指挥部、子公司项目经理部及其所属施工队的一系列的分级管理机构。实践证明,这样的管理模式在施工管理、质量监控、安全保证及资金管理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果,但随着生产日益复杂化,项目管理也变得更加复杂,鉴于这种情况,对项目管理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但其最根本的目的是一成不变的。

一、建筑工程项目推行项目管理责任制,建立和完善竞争、激励、约束和监督四大机制

实施工程项目管理有多方面的管理要素,不同的工程项目又有不同的管理重点,但项目管理责任制和项目成本核算制始终是项目管理的核心。它的落实与否,决定着项目管理的效果与成败。项目经理在授权范围内处理和协调甲乙方,总包与分包方、监理方、设计方以及当地政府有关部门等各方面的关系,保证工程项目的协调有序实施。企业内部要用完善的市场机制、用人机制、分配机制、服务机制和监督机制等有效机制来保证项目经理责任制的落实。有效灵活的组织体系是实现工程项目的四控制(进度、质量、安全、成本),四管理(合同管理、现场管理、信息管理、生产要素管理),保证工程项目三大目标实现的必要条件。

要致力于建立和完善一套有效的竞争、激励、约束和监督机制,在建设一流工程的同时,努力造就一支一流的施工队伍。首先要建立竞争机制,广泛实行竞争上岗制度。按照“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在竞争淘汰的同时,不断引进优秀人才,补充新鲜血液、使机构保持旺盛活力。通过竞争机制,可以促进机关作风的转变,提高工作和办事效率,激发职工的学习热情,提高广大职工的劳动生产积极性。

第二要建立约束机制,没有强有力的约束机制,项目管理将会失去控制而难以为续。在建设承包公司党政工作、施工生产、经营管理、后勤保障等各个方面,都需要制订各项规章制度,使各项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为了使各项规章制度切实发生效力,还应该建立各项奖惩制度,严格兑现奖惩,促使人们严格按照技术标准和规范规程施工作业,促进工程质量和文明施工水平的提高。

第三要建立监督机制,围绕提高工程质量和企业经济效益这一中心,切实建立有效的项目管理监督机制。要建立全方位的质量监督与责任追溯系统,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到人。加强对劳动和物资材料及机电设备的干预,建立三大市场;同时加强对人工费、材料费、设备费的监督控制,建立切实有效的监督机制。

二、加强工程项目的成本和质量管理,控制施工进度

工程建设项目质量、进度和投资是对立和统一的矛盾体。它在工程建设中投资与进度的关系是加快进度往往要增加投资,采取各种赶工措施使工程建设项目及早竣工,尽快发挥工程建设投资的经济效益。而进度与质量的关系是加快进度,因人、机械超强工作造成工人疲劳,机械维修,材料供应紧张,施工条件的改变,可能会影响到工程质量。

适度均衡的加快施工进度,可以在计划工期内得到合理的提前,可以保证施工质量。严格控制质量,可以避免返工,进度则会加快;反之则会因返工,造成工期延后,施工成本增加;投资与质量的关系是质量好要增加施工成本,但严格控制质量,可以避免反工,提高了承包商的施工效益,减少建设项目的经常性维护费用,延长工程使用年限,反而降低了投资成本,提高了建设单位的投资效益。

质量管理控制在工程建设中,勘察、设计、施工和设备安装而言,其控制的要点主要有“人、材、机、方法和环境”等五大方面。因此,事先对这五方面的因素预以控制,加以规划和设计,是保证建设项目施工质量的关键。只要紧紧抓住成本质量管理及进度控制的要点,就可以保证建设工程在施工中不出现大的质量问题,为顺利的保质、保量、保期完成建设施工任务创造出一个好的局面。

进度控制的任务是针对建设项目的进度目标进行工期计算,是施工单位工程师根据工程建设项目的规模、工程量与工程复杂程度,建设单位对工期和项目投产时间的要求,资金到位计划和实现的可能性,主要进场计划,国家颁布的“建筑安装工程工期定额”,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建设地区气候等因素,进行科学分析后,设计出的工程建设项目的最佳工期。合同工期确定后,工程施工进度控制的任务,就是根据进度目标确定实施方案,在施工过程中进行控制和调整,以实现进度控制的目标,具体的讲,进度控制的任务是进行进度规划、进度控制和进度协调。

落实进度控制任务和质量控制任务是保证建设工程质量,满足建设单位对建设工程质量要求的必要条件。进度规划、进度控制、进度协调、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是落实工程建设施工管理工作任务的具体施实。

合格的建筑产品是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对成本控制、质量控制和进度控制进行科学合理的计算与规划,才能在工程施工中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所以,成本控制、进度控制和质量控制的合理规划,对施工工期,对施工质量,对施工经济效益,对建设工程投资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进度、质量、成本控制规划设计,在施工中的关系是紧密的,只有认真的完成进度控制和质量控制规划设计的工作任务,才可以保证在合理的时间内完成优良的建筑产品。

三、 要提高项目管理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强化安全文明施工

工程从中标到交工验收,除必须具备较高的施工技术水平外,还应采用先进的现代化施工管理手段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这些管理手段则必须依靠计算机来完成。实践证明,利用计算机辅助管理是提高施工企业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工业围绕着缩短工期、降低造价、提高工程质量和投资效益引入了许多现代化管理方法,如网络计划技术和计算机辅助管理的普遍推行,在一定程度上使各种现代化管理思想和管理手段逐渐融入施工企业的日常管理活动中,对施工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投资效益的改善、工程质量的保证等都起了积极的作用。

为了加强计算机辅助管理水平,我们通过加强职工培训、普及现代化管理知识等手段,提高计算机应用水平。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都应接受现代化管理知识和计算机应用知识的培训,并作为上岗考核的重要内容。企业所有业务人员均应熟练的应用计算机,实现办公自动化、管理现代化、工作规范化。

同时,施工企业应当始终把“安全第一”作为企业基本经营方针,树立“一切事故都是可以预防并避免”的指导思想,全面开展“事故零目标”推进活动。近年来重大恶性事件发生频繁,引起我国政府、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普遍关注。落后的安全技术水平和安全管理水平已成为阻碍国家基本建设和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建筑行业较差的安全管理状况导致了生产率降低、成本上升、工程质量水平降低、建设周期加长等,我们致力于改善这种局面,就要强化工地安全文明施工。总之,只要与安全、健康、环境有直接关联的,安全部门都管。

为了工程质量,应重视新技术、新工艺的先进性、适用性。在施工的全过程中,要建立符合技术要求的工艺流程质量标准、操作规程,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不断改进和提高施工技术和工艺水平。确保工程质量。建立严密的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责任制,各分部、分项工程均要全面实行到位管理,施工队伍要根据自身情况和工程特点及质量通病,确定质量目标和攻关内容。制定具体的质量保证计划和攻关措施.明确实施内容、方法和效果。在实施质量计划和攻关措施中加强质量检查,其结果要定量分析,得出结论、经验,并转化成今后保证质量的“标准”和“制度”,形成新的质保措施;发现的问题则作为以后质量管理的预控目标。

结语:“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中,我们要站在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工程质量的重大意义,坚持“以质取胜”的经营战略,科学管理,规范施工,以此推动企业拓宽市场,赢得市场,谋求更大发展。

参考文献

篇6

我们邮政企业主要是通过管理层、职能部室、生产单位、经办人员来完成战略决策的实施。笔者认为,在这一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

首先,领导干部是执行力贯彻落实的主要责任人。当生产运行或者某个环节发生问题时,企业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管理者责怪员工没有执行好,员工却感到委屈,责怪管理层没有设置好制度,没有改革创新的魄力。于是一个怪一个、一圈怪一圈,最后是一群人在一起热热闹闹地讨论如何加大执行力。这种现象普遍存在的根本原因在于,企业的管理层没有明确自身应负的责任。我们不禁要问:凭什么你是管理者,你的执行力就大了;凭什么你是领导,你的执行力就大了?管理者不应过度地强调员工的素质问题,而忽视自身的责任。管理者负起管理责任才是企业加大执行力的重要方面。

其次,领导干部是加大执行力的助推者。再说一种常见的现象:集团公司、省级公司每一次重要的会议结束后,都要求与会代表回到单位后迅速传达。可往往我们看到的是:本文传达是传达了,但只是简单的文件诵读,甚至是原文转发,根本没有结合实际提出贯彻实施的意见;更有甚者,在集体学习上级重要会议文件时,有些人只谈自己的想法,“你上级有你的思路,我下级有我的想法”。试问,作为领导干部,自己都还没有完全理解上级的文件精神,怎么可能把会议精神贯彻下去呢?所以,企业管理者自身一定要加强学习,站在更高的角度考虑问题和布置工作。

再次,执行力要有渗透性,要落到实处。虽然这一点理解起来比较容易,但是真正做起来很难。领导干部没有三头六臂,不可能24小时跟进每一件事,更不可能时时刻刻盯住每一位管理人员、每一位员工。点多面广、场地分散、外勤作业人员多、管理不确定或不可控因素时刻存在,这是中心局管理的难度所在。中心局的管理在这些方面随时都存在着真空地带。这首先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考核监督制度,其次是领导干部要加大跟班上线检查的力度。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政令畅通、执行到底。

强大的执行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需要企业长期保持公平、公正、公开的管理氛围,在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相互理解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同时,企业还应建立科学合理的保障评价体系。因为所有的企业行为实际成效如何,企业自身必须有一个及时、充分的认识,也就是需要一个正确的评价,不能等出了问题,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进行轻重权衡,对错误行为及时改正,对运行误差进行修正。笔者认为,科学合理的保障评价体系应该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

一是全员绩效考核体系。无论是衡量一位管理人员的能力高低,还是评估一线员工生产质量的好坏,都不应仅凭领导个人的喜好来“品头论足”。要针对企业中每个员工所承担的工作,应用科学的定性和定量方法,进行考核和评价。

二是正向激励体系。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是建设和谐企业的前提,对企业的改革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以帮助、纠正、提高为目的,改变传统的以罚代管的方式,才能使管理真正体现以人为本,营造和谐的生产环境。

篇7

关键词:民营中小企业;财务成本管理;成本控制

中图分类号:F276.3;F2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6-0226-0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民营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我国民营中小企业却普遍存在着重销售、轻理财的现象,财务成本管理基础薄弱、体制不协调、风险巨大。而财务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只有加强企业的财务成本管理,才有可能使企业经营管理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社会团体,追求的是经营利润最大化,开展各项活动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进行财务成本管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因此,对于经营较为困难的民营企业来说,成本管理更是企业获得利润乃至关乎生存的关键因素。

一、财务成本管理的概念

财务成本管理是一切管理活动的共同基础,是企业内部管理的中枢,它在企业管理中的中心地位是一种客观要求。财务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根据财经法规制度,按照财务管理原则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财务管理活动包括资金的筹集、投放、耗费、回收和分配五个方面。资金的筹集制约着企业的规模和发展;资金的投放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和潜力;资金的耗费关系着企业的生产成本和竞争能力;资金的回收影响企业的偿债信誉和资金周转;资金的分配决定企业的消费和积累,以及投资者、经营者、员工等各方利益。可见,财务成本管理已经渗透在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处于企业管理的中心地位,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着重大作用。

目前,民营中小企业财务成本管理的特征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家族式管理;(2)财务管理者专业知识不高;(3)成本管理范畴过窄、内容僵化;(4)成本管理观念落后,未立足于长远发展。

二、加强民营中小企业财务成本管理的重要意义

民营中小型企业要想不断提高企业效益,必须加强财务成本的管理,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兴衰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企业各级领导层牢固树立财务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这一基本理念,并将这种理念贯穿于企业的各项日常工作中,不断创新,建立完善的财务成本管理体系,逐步提高企业的财务成本管理水平。

(一)有利于民营中小企业把握资本结构规避风险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这些资金一部分来自保留盈余,另一部分通过外部融资取得,这就需要做出正确的筹资决策,包括何时筹资、向谁筹资、筹集多少资金。筹资决策的关键是决定各种资金来源在总资金中所占的比重,即确定资本结构,以便企业尽可能地使筹资风险和筹资成本相匹配,从而获取更大的投资收益。因此,只有加强财务管理,才能使民营中小企业合理地把握和优化资本结构。

投资决策是最重要的决策,只有通过对投资报酬率、资本周转周期、投资风险等各方面做出分析比对之后,投资者才会做出更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投资决策。由此可见,投资决策决定着企业的前景,只有加强财务管理,制订科学合理的投资方案和评价方案并使之具有可行性,才能够很好地规避投资风险,使企业免遭不必要的损失。

(二)有利于民营中小企业降低资金的使用成本

在企业持续经营的前提下,流动资金在一个不断投入和收回的过程之中循环,这一过程没有终止的日期,这就使我们难以直接评价其投资的报酬率。因此,对流动资金投资评价的基本方法是以最低的成本满足生产经营周转的需要,这就要求企业对现金、应收账款及存货的日常管理,要严格按照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执行,科学合理地使用流动资金,这样才能以最低的成本满足生产经营的需要。

三、民营中小企业财务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财务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对企业的资金进行合理的计划、调度、运用及分配,能够帮助企业控制风险、提高收益,所以有必要对民营中小企业的财务成本管理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

(一)企业领导财务成本管理意识淡薄,财会人员业务水平普遍较低

从总体来看,民营中小企业经营者财务成本管理观念淡薄,企业领导者集权现象严重,职责不分,造成财务监控不严,会计信息失真等。同时,民营中小企业财务从业人员的素质普遍较低,不注意专业知识的积累和学习,在核算事务中,导致出现重核算轻管理,重视资金运作和会计结构,轻视会计资料的加工处理和经济活动分析,淡化了财务成本管理自身在企业管理的核心地位和参谋决策作用。高水平财务管理人员缺少,是影响民营中小企业财务核心作用难以很好发挥的主要问题。

(二)成本费用控制不力,现金管理不到位

不少民营中小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缺乏对原材料采购、产品生产等方面的预算控制,导致一些不合理的消耗。我国大多数民营中小企业没有一套完善的财务成本控制体系,对企业的财务成本管理还停留在表面,不够深入。在各种成本支出中,不能及时控制不合理的成本费用,不能掌握成本费用支出状况。

民营中小企业内部缺乏科学有效的成本费用控制体系,相当一部分企业在成本费用控制上仍处于事后算账的阶段,定额标准、信息反馈、责任制度等都不健全,事前和事中控制能力较低。因此,有些民营中小企业成本费用管理中存在核算不实、控制不严、控制体系不健全等问题。

许多民营中小企业不编制现金收支计划,对现金的管理具有随意性。例如,有些企业的资金使用片面考虑季节价格波动,过量购置不动产,无法应付经营急需的资金,使企业陷入资金困境;也有些民营中小企业现金闲置过多,未参加生产周转,造成了资金的浪费。另一方面,应收账款周转缓慢,造成资金回收困难。而原因则是没有建立严格的赊销政策,缺乏有力的催收措施,应收账款不能兑现或形成呆账。这些没有计划性,盲目的现金支出,显然无法做到对企业资金合理高效的利用,小则造成资金的浪费、效益低下,而重则会使企业陷入困境、资金链断裂,使企业面临破产的风险。

四、建立健全民营中小企业财务成本管理的建议

(一)加强领导的财务成本管理意识

企业经营者应转变观念,认识到管好、用好、控制好资金不单是财务部门的职责,而是关系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各个生产经营环节的大事,所以要层层落实,共同为企业的资金管理做出贡献。

企业领导要意识到企业要发展壮大,就要努力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使资金运用产生最佳的效果,使资金的来源和运用得到有效配置。另外,还要大胆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建立适应企业发展的现代企业科学管理模式。只有坚持以人为本观念,实行民主式和参与式财务管理,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企业员工在不断的学习与知识积累中实现个人潜力的外化,才可能使个人、企业和社会都获得自我实现和发展。

(二)建立一个全员成本控制体系

要想真正实现成本控制,需要不断提高管理者和员工的素质,要求企业管理者主动通过学习和锻炼,来掌握先进的管理知识,也要求员工主动参加学习和培训,掌握先进工艺和技术,减少在生产中的浪费。成本的形成是企业内部各部门、各环节的各项生产要素与经济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企业的发展需要每个人都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投入到企业成本控制中去,实行全员成本控制。企业在进行成本控制时,全体员工,特别是与成本的发生密切相关的诸如决策阶层、部门负责人、工程技术人员、专设成本机构人员都应视自己为成本控制的主体,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对成本降低的积极性和重要性,积极主动参与到成本控制中来。年初对成本费用目标进行层层分解落实,横向分解落实到企业内有关职能部门进行管理控制,纵向分解落实到车间班组个人进行管理控制,形成一个纵横交错的成本费用管理网络,并进行严格考核。实行全员成本控制,建立目标责任制。 从而形成一个自上而下的全员成本控制体系,

(三)实行预算成本管理

成本预算就是让企业事先预想到各种可能的成本支出项目,把不合理的支出“删除”掉,从源头上控制支出。在制定出合理预算后,关键要点就是预算的执行力度,不让成本费用开支失控。对超出预算的成本支出,要找到超支的原因,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想办法制止。对大型设备的购置事前要做可行性研究报告,预测投资回收期及为企业带来的效益。做到大钱小钱都要有计划地使用,收支基本平衡,并加强应收账款的周转,合理控制好存货。各部门每月应对当月费用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及时发现预算执行中的各种问题,并总结经验提出建议,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

合理有效的预算成本管理制度是硬化预算执行的保障。预算成本管理制度主要包括预算成本编制和审批制度、预算的监控制度、预算的考核制度等。其中尤为重要的是切实可行的奖惩制度。应针对不同层次责任人的需求采用相应的激励方式,分别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如岗位工资、奖金、股票期权、职务升迁等,营造出实现自我价值的环境,使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最佳协调统一。

(四)培养高素质的财务成本管理复合型人才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民营中小企业对财务成本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务成本管理人员需要具备扎实的基本功、丰富的管理知识与理念,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财务成本管理体制的要求。首先,财务人员要有扎实的经济和财会理论基础,精通财会专业知识,能利用自身优势,灵活运用现代财务管理方法,并能从经济、法律等多角度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理财策略;其次,随着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计算机财务管理和计算机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紧密结合,对企业财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务管理人员需要掌握更丰富的计算机信息技术知识。未来企业的竞争,更重要的是要依靠高素质的劳动者。我国民营中小企业还存在着规模小、员工素质低的现象,还不能实现以人为资源优势来配置和优化其他资源。民营中小企业必须要形成科学、合理的企业领导体制和组织制度,构建一套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真正做到经营者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充分挖掘人力资源的潜力,最大限度地激励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员工素质的同时,还可以增强员工的责任心和主人翁意识感,使其充分参与到企业的管理中来,为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提出自己的意见。

参考文献:

[1] 驰超.建立完善的财务成本管理体系[J].企业界,2010,(5).

[2] 孙淑英.对当前我国民营中小企业财务成本控制的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15).

[3] 巍微.民营中小企业财务成本控制的措施探讨[J].财经界,2010,(4).

篇8

1.1岗位流动量大、岗位兼职多

从接触物资管理工作至今的4年里,该岗位有92.31%[1]的流动率,其中有少数分公司1年要更换2名~3名物资管理人员,高频率的岗位流动不仅是单一企业的特征,而是成为了物资管理岗人员流动现状的通象。同时由于物资管理岗位发展空间小,物资管理的兼职现象非常普遍,13个分公司中仅有1名是物资管理专员,也就意味着如果出现问题大家可以互相推诿,兼职的临时性和随时可替代性,导致员工对岗位毫无归属感,物资管理人员队伍建设不稳定。

1.2公平感缺失,物资管理人员的满意度低

在企业发展中物资管理工作往往备受冷落,一是员工大都认为物资管理岗的职业规划不明朗,在工资待遇与职称评定上与技术岗和管理岗等有明显的层次划分;二是部分员工认为物资管理岗技术含量不高,在实际工作中不存在经验累计的增值性;三是该岗位的人员往往是新到公司的员工,未经专门的物资管理培训直接上岗,大都人为工作不具备挑战性,员工满意度低。

1.3缺乏生产技术和管理知识,忽视物资管理人员的培养

物资管理人员只有在熟悉了工作的具体流程、安排、规划及协调等工作技巧,再掌握基本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知识,才能为管理层作出相关决策时提供可供参考的历史数据。但是,实际上物资管理人员缺乏生产技术、经营管理相关知识,不能根据生产技术要求、经营管理目标对库存物资进行合理规划、利用等,没有为生产技术前期提供设计可利用物料的清单,没有为经营管理提供可利用预测的合理依据。

1.4工作繁琐见效慢,岗位人员责任心不够

物资管理工作较为繁琐,重复性强,某个环节缺失,到后期就会出现账物不符的盘盈、盘亏,这就要求员工要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物资管理的工作要经过一定的周期才能有明显的效果,因为它可以看成是一个小的系统,只有输入正确,才能保证输出结果的正确,而输入部分是物资管理员的日积月累,所以短时间内成绩并不突出;岗位人员责任心不够,表现在工作中不能及时办理出入库手续,特别是燃气企业内部员工领用、借用物资等手续忽略或滞后,就会导致后期账物盘亏。另外,库存物资不能遵循“先进先出”原则,库存管件不能及时更新、不注意保养造成管件生锈、管材暴露在太阳下等,都会对燃气企业财产造成损失。

2原因

2.1岗位的认同度不高,人员队伍建设缺乏稳定性

一方面,员工不能完全理解物资管理岗位的职责及其在燃气企业中的作用和意义;另一方面,公司领导对岗位不够重视,反映在薪资水平、福利待遇、职称评定等方面,因此物资管理岗的流动率居高不下。岗位的流动使每一个物资管理人员对手上的工作总是处于一知半解,刚刚熟练就要进行下一个全新的工作,在这个交替的过程中,没有足够的时间让员工之间进行工作交接、经验传递,所有的数据都是从头开始,重复着前任的轨迹,只是水平的延伸,没有高度的递增。

2.2物资培训得不到重视,不能简单的认为其工作等同于库管

物资管理与财务管理有相同的部分,但是无论是整个社会还是企业对物资管理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化要求,更没有任何资格认证能够证明胜任工作。因此,人员素质水平参差不齐,但与财务相比都掌管着企业的部分资产,只是物化的形态不一样,却没有得到企业的足够重视。物资管理工作是一个物资综合管理的工作,其比库管对库存物资管理的范围更广,在库管工作的基础上加入了对所需物资的采购、使用、储备、回收等行为进行计划、组织和控制。

2.3物资管理工作相当繁杂、琐碎,见效慢

物资管理工作具有较高的重复性,加上日益增多的事物处理,员工会对工作产生厌倦懈怠,积极主动学习知识的动力减弱,对技术和经营管理培训不够重视,物资管理水平得不到有效的提升。难以综合运用物资和技术、经营知识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物资管理是一个至少以年为单位来衡量员工绩效的工作,因为它始终是一个动态过程,企业每天都要生产或施工,每天都会有收发物料产生。因此,物资管理是一个持续不断的状态,这种状态的纠正需要一定的周期才能显现效果,包括库房物资的存储额、库房的合理使用率等指标。不熟练的岗位业务,不了解的生产技术、经营管理知识,就不能在工作中提出和总结可借鉴的技术和经验资源。

2.4物资管理工作的特殊性,及岗位奖罚制度不明晰

物资管理工作是一个非常琐碎的工作,包括上报计划的准确性、收发料时间的不确定性,特殊情况下还要随时待命,物资的“先进先出”、物资日常的保养及维护、物资的摆放及台账更新、物资月底、季末、年底的盘库等工作,都需要在职人员有很强的责任心,其中一个工序有误都有可能给企业造成或多或少的损失。奖罚制度不明晰,会直接影响员工的积极性。公司定期盘库后,总会发现有某个物资“失踪”的现象,而物资管理员不主动及时办理出入库手续、查找工作上的遗漏,对公司内部人员领料、借料手续更是能省就省,导致后期交接工作时账物不符、查无此物的现象比比皆是,无法正确记录企业资产真实的运行轨迹,更是影响对未来物资使用的归纳、总结、预期、借鉴等工作。

3应对措施

3.1重视开展员工入职前培训,动员全员参与

要及时与员工沟通、交流,让其意识到物资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明确物资管理工作长期职业规划,要将工作的持续性、职业化根植到每一个员工的意识里,要了解该工作是物资的管理部门,并不是物资的实际使用部门,必须动员全员参与到其中,在物资管理工作中要着重强调人的因素。

3.2要正确衡量物资管理的工作量,合理考核物资管理人员的绩效

要精细化工作内容,要在同等情况下把物资管理岗位作为一名技术岗或管理岗位同等设置。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包括工作时间的不确定性和工作量难衡量性,表现在大多数的时候是催货、收货、发货、摆货、退货等繁琐的过程,所以该岗位要求员工有高度的自觉性和责任感。物资管理本身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建议应用多种综合性指标进行考察,指标中包括平时的工作表现、季末的盘盈、盘亏指标、库房的利用率、物资摆放要求、物资积压程度、物资计划上报合理性等。

3.3开展专门的物资培训,要充分了解物资岗位的职责范围

培训内容既要包括专门的工程物资部分,还要包括技术、经济管理等有关内容,将所有与物资链条相关的部分丰盈起来。物资的技术管理包括:图纸设计、生产维修、购置使用、维修改造、报废回收等;物资的经济管理包括:物资的投资购买、折旧变卖、维修费用预算与核算等,只有将这些方面综合起来,才能得到物资总效用的最大化。通过培训要让员工意识到物资管理的重要性及复杂性,提高对物化资产的重视程度。要用广义的眼光看待物资管理岗位,不要狭义的认为该岗位仅是库管,认真看待其存在的重要性。要充分认识到,物资管理是物资在技术和经济的全面管理,要做到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就要通过充分了解物资的使用用途、使用状态、性能周期、保存条件等,才能保证库存物资在最优的状态时融入到工程生产中。

3.4强化工作交接的重要性,奖罚制度要明晰

员工流动是一个正常现象,如何将员工在原岗位上的经验高效的传递,是值得燃气企业人力资源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在人员未流失的情况下,合理安排工作交接是很有必要的。另外,员工请休假期间同样要重视工作交接,要落实到某位员工进行交接,要确保物资管理员休假中,同样有人管,最大程度地减少“有人领、无人还,有人用、无人收,有人借、无手续”等现象的发生。需求理论提到:人在满足初级的需求之后,会寻求高层次的精神追求,获取精神满足的方式是来自外部的认可。奖罚制度是激励和鞭策员工遵守纪律、勤奋工作,引导员工正向发展,肯定做出的成绩,惩罚未完成的岗位义务。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清晰岗位红线,矫正工作态度,强化荣誉意识。

4结语

物资管理是燃气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内容,物资管理工作不仅保证物资供应的及时、准确,还可以减少燃气企业资金的占用,加快物资的循环利用、减少库房的过度积压,有效的提高燃气企业的利润率和竞争力。而物资管理员在工作中起到积极主动的作用,人员的流动无疑给燃气企业带来了很多不利影响,而且周期越长效果愈发明显,因此燃气企业管理应该重视物资管理员的高频流动,明确人员在工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才能在今后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寻求更多的利润增长点。

作者:张元元 单位:陕西燃气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何青.物资统计分析与物资管理的意义[J].经济视野,2014;5

2杜丽丽.工程物资管理初探[J].中国高新技术燃气企业,2014;25:156-158

3白琦琥.工程项目中甲供物资管理要点之谈[J].当代经济,2011;2:30-31

篇9

这一类纸质图书劣化修复技术是一门结合传统与科学的综合性应用科学(Applied science) 和技术科学(Technolgical sciences),它所涉及的基础科学和专科知识广泛,同时必需兼备古籍文物艺术、历史背景、装帧形式等知识的专业素养。

但长期以来,传统工艺领域的专业技术与知识,大多累积在较资深工作者的脑海中,随着离职或退休而无法有系统的被记录下来,所以大部分的知识往往随着单位资深人员的“秘而不宣”或者“宁可传子亦不传贤”世袭观念趋使下,而形成技术断层及流失现象,下一个承接者,往往因无所依循,大多在错误摸索中找寻适当的方法,也正因为如此,造成诸多古籍载体损坏。

面对这一类古籍载体的严重劣化,若仅是靠着硬设备作现状保存的消极性维护管理方式并非长远之计。若在完善古籍修复作业管理前提下,借着学术研究与实务操作正确观念整合,一方面积极推展优质古籍劣化修复装帧形式与技术,另一方面则是尽速培植古籍病变之医事专业人员,让这项古籍劣化修复装帧的专业工艺永续传承,后代子子孙孙永宝用,不致产生断层现象。故而,如何才能将储存在个人脑海中的“隐性知识”转化成“显性知识”是为关键。本文便将古籍修复方法的程序概要梳理如下,以便发挥藉由管理知识架构的建立,促进交流。

待修方案

原始古籍劣化的第一手修复方法工程,决定日后古籍载体的寿命,不得不重视这个问题,若一开始采用方法程序不当,将铸成难以弥补后果。

古籍修复方案的选择依据,是指单位(或个人)送修原始古籍劣化状况、装帧形式、纸张成分……,或极具典藏价值古籍孤本,皆可列入修复方案选项。古籍修复企划案内容应包括事项如下:文史资料搜集和修复沿革考据;典藏环境及硬设备调查;载体状况调查及劣化程度鉴定。

基本数据输入

建立古籍劣化病历及修复记录,有助于日后再次维修时,得以参考前者所使用的材料及操作工法,减少后者在修复时研究摸索之执行风险。

分析工作

主要以古籍修复的施工操作分析基本要点与时间研究为原则,做出决策且产生最佳之古籍修复方法。这些基本要点包括操作目的,零组件设计、公差与规格、原料、作业程序、裱背装祯工具、工作情况、物料运输、工作台布置,以及动作经济原则等。

绘制程序图表

搜集记录并研究分析所需的重要资料后,建立古籍修复作业流程图(图1),施工操作程序表(表1),表示相关程序图有助于劣化文件恢复方法工程。

修复作业之操作程序,从接收裱件至完成修复作业,需经过多道工序。主要分为修复劣化基底材和裱背装装制定款式两大部分。将修复项目排程中许多的工作或作业中,找出并了解各作业间的相互相关性,而后进行规划裱件修复基本操作要径排程作为控制作业进度依据(表1)。

在表1中有一行标题先行操作,是表示必须先完成之后,下一个动作才能开始的操作工序。例如作业A、B不需先完成什么操作工序就可开始了。但是操作工序D,除非是C操作工序先做完,否则不能开始。操作工序H必须F与G操作工序先做完,否则不能开始。

研发工作方法

考虑各种可行方法,在设限条件范围内,针对每项古籍修复施工操作,检验以及运送等,选择最适当的操作程序。

传达工作方法

确实传达工作指令(图2),并且向负责该项作业操作及维护人员,做详细解释所建议的工作方法。

确实执行方法

深思熟虑修复案所有作业细节,以确认所建议的方法达到预期工作效益。

篇10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管理

一、引言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主要是通过管理使项目的目标得以实现。一个建设项目参建方涉及勘探、设计、监理、施工等诸多企业,项目实施流程从设计,到施工,到竣工,到保修等阶段,对项目生产要素进行管理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对生产要素进

行优化配置;(2)对生产要素进行优化组合;(3)对生产要素进行动态管理;(4)合理、高效地利用资源,从而实现提高项目管理综合效益,促进整体优化的目的。

二、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需要对其推行责任制度,同时还要建立健全竞争、激励、约束以及监督四大机制

在工程项目管理中有着很多方面的管理要素,在不同的工程项目中自然也有着不同的管理要点,但实际上对于施工管理工程项目来说项目管理责任制与项目成本核算至始自终都属于项目管理的核心。企业的内部需要有一个完整的市场机制、用人机制、分配机制、服务机制和监督机制这几个机制来确定项目经理责任制的落实。第一点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要建立起一套健全的竞争、激励、约束以及监督四大机制。首先需要建立竞争机制,并在大范围内实行竞争上岗制度。谨遵“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在把一部分人淘汰的同时,将优秀人才不断引进回来,为公司不断补充新鲜的血液并使得机构保持其旺盛的发展力。企业能够通过其引进的竞争机制,将企业的工作效率变高,同时还能够提高企业的发展活力,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大大提高,使得企业的发展蒸蒸日上。第二点是要为企业建立起一个约束机制,如果没有约束机制,那么项目管理可能会失去对整个项目的控制权。建筑工程项目的各个方面都需要有一定的规章制度,这样才能够使得各项管理工作变得有章可循。同时,为了能够使各项规章制度在实际运行中发生其应有的效力,则应当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一个奖惩制度,并严格执行奖惩。第三点是要建立起一个监督机制,监督机制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工程质量与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为了能够保证企业的效益,应当建立起一个行之有效的项目管理监督机制。

三、加强工程项目的成本和质量管理,控制施工进度

适当的加快施工的进度能够将施工期在计划工期内得到合理的提前,同时也能够保证其施工的质量。对施工的质量进行严格控制,能够将返工行为彻底避免,进度同时也会加快;反之会因返工问题,使得工期拖后,且大大增加施工的成本;投资与质量的最主要的关系是如果建筑的质量被要求的较高则应当增加施工成本,但如果对质量进行严格控制,则能够避免反工行为,从而间接的提高了承包方的利益,且能够将建设项目的维护费用大大减少,并能够将工程的使用年限大大延长,这样的结果反而能够降低投资成本,且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建设单位的投资效益。

四、要提高项目管理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强化安全文明施工

为了能够将计算机的辅助水平大大增加,企业应当通过对员工的培训来增加员工的现代管理知识,同时提高他们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其实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所有的技术工作人员以及现代的企业管理人员都应当进行现代计算机的应用管理知识的培训,并以此为依据作为员工上岗时考核的重要内容。与此同时,在施工时,企业应当将安全第一作为企业施工经营时的最基本的方针,在施工期间要将一切可能发生的事故都预先设想一遍,在施工时尽量避免这些可能发生的事故。由于我国建筑行业的安全技术水平较为落后,因此,这种情况已经成为了我国目前社会发展以及国家建设的重要威胁之一。建筑行业的施工安全性不够,造成了生产力低下、工程质量水平较低等情况的出现。如果我们能够将这样的局面进行有意识的改变,工程施工时的质量就能够大大提升。总的来说,只要在施工期间能够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施工建筑工程的质量就能够显著提高,施工企业也能够提高其企业的效益,使得国内的基本建设得到推进,大大提高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总之,企业工程施工项目应当坚持一个以质取胜的战略,在管理上利用科学方法,在施工中通过一定的条例来规范施工,这样才能够提高企业的声誉,并通过这种声誉来为企业拓宽其市场。为企业赢得更大的市场发展,使其竞争力大大增加。

参 考 文 献

[1]毛鑫印.浅谈建筑工程技术管理需注意的几个问题[J].科技创新导报.20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