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管理的知识点范文

时间:2023-08-03 17:29: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情绪管理的知识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情绪管理的知识点

篇1

【关键词】小学数学 小学生 课堂教学 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2.198

传统教学中教师对课堂管理有足够的重视,但是传统教学中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管理存在较大的局限性,一般停留在对课堂纪律管理的角度,现代教学依然提倡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效进行课堂管理,但是内涵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人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深深地认识到肩负的重要使命,在实际的教学中注重通过课堂管理的角度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实际的课堂管理工作中有了一些感悟,在此与大家分享,希望对进一步提升小学数学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有一定的帮助。

一、有效进行学生管理

新课改过程中提出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这就意味着教师一方面要能够有效的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另一方面要能够对课堂教学进行管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能否有效进行学生管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尤其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更要有效的对学生进行管理。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自制能力也就相对较差,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管理,学生很容易会出现“开小差”的情况,影响学生对知识点的有效获取。

同时小学阶段也是学生良好课堂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从这个角度出发,教师也应该采取有效的管理方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当然,小学数学教师要想有效的进行学生管理,需要讲究方法与技巧,教师不能一味的对学生进行压制,而应该对学生进行引导与教育,使学生真正明白一些课堂学习的道理,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进行知识点的学习,也才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教师要进行有效的自我管理

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管理,还要能够有效的进行自我管理。较之于高年级的学生,小学生在心理上对老师有更强的依赖性,因此教师的行为举止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课堂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能够有效进行自我管理。

(一)对教师个人的言行进行管理

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自我管理的过程中,首先要对个人的言行举止进行管理,教师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到小学生的行为,例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将一些研究、创新等精神传达给学生,能够使学生更好的认识到在数学学习中应该具备的良好品质,进而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学习与个性的发展。反之,则会对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二)对教师个人的情绪进行有效管理

教师的情绪对整个课堂教学的氛围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必须要对管理个人的情绪引起高度重视。有些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能够很好的对个人的情绪进行管理,将十分积极、乐观的一面展示给学生,进而也有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反之,一些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难以对个人的情绪进行有效控制,尤其对一些突如其来的不良情绪难以有效控制,不仅影响了教师有效展开教学,而且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教师需要进行自我管理的方面还有很多,新时期小学数学教师要对进行自我管理引起高度重视。

三、对课堂教学环境进行有效管理

教师只有在良好的课堂环境中,才能更加有效的展开教学活动,学生只有在良好的环境中才能更好地学习知识点,因此对课堂教学环境进行管理,是教师课堂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想要对课堂环境进行有效管理,也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实际的教学中部分教师并没有进行课堂管理的意识,部分有对课堂环境进行管理意识的教师,由于没有掌握有效的方法与技巧,也影响了管理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只有对何为课堂环境管理有清楚的认识,才能收到良好的管理效果。

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课堂管理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对课堂教学的物理环境进行管理;另一方面要对课堂教学的心理环境进行管理。就课堂教学的物理环境而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例如:小学数学教师要注意教室的照明、卫生等,尤其要对小学生的座位引起重视,从一些外界的因素出发,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另外教师还应该营造小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环境。例如:教师要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更加积极主动等,良好的心理环境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有很大帮助。

四、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管理

在进行课堂管理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通过多个途径进行管理,其中能否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管理,直接影响到课堂管理的效果。教师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掌握知识点,而学生学习的目的则是接受知识点,然而就小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讲,同样是数学教师,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管理方式,会收到不同的管理效果。本人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就注重对教学内容进行管理,当然,小学数学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的管理涉及到方方面面,其中主要包括:1.提升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一定要提升教学内容的针对性,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把握教学的重点,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点。2.掌握有效的教学内容表达方式。教师不仅要提升课堂教学内容的针对性,还要掌握有效的知识点表达方式。例如为了使知识点能够有效的展示给学生,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够使学生更好的接受知识点,进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因此新时期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一定要对知识点的传输引起重视。

五、对教学时间进行合理安排

篇2

关键词: 微课 应急管理 教学应用

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微课应运而生,区别于传统教学模式,微课丰富了教学方式,提高了教学效率,这些年微课越来越多地应用在各类课程之中。应急管理课程与纯理论类课程不同,其需要和实际应用紧密结合,还需要不断更新信息和案例,微课在其中可以发挥广泛的应用。

一、微课的使用

微课,即微课程,顾名思义,就是短小的课程,教师根据上课内容针对一个知识点或者重难点进行讲解并用视频录制下来,之后学生可以在课前课后反复播放学习,节省上课时间,提高课程资源的使用率,同时加深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作为基于网络载体的新型教学技术,学生可以利用空闲时间和任意空间随时学习,有利于集中注意力,最大限度地强化教学效果。应急管理课程的内容包括处理突发事件的进程,该课程对学生实践能力和案例分析能力的要求较高,因而应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二、微课在应急管理课程中的应用

1.根据授课时间调整课程内容

微课以短小精悍为特点,时间大概十分钟左右,可以保证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基于此特点,应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将应急管理课程学习内容细化,安排一个环节或者一个知识点讲解,在十分钟内将一个知识点讲透。例如对于突发事件的监测,关于警报传播这一个知识点就用一个视频集中讲解,可以突出要点让学生吸收理解,各个监测知识点之间也要相互联系。

2.根据授课技术使用课程资源

微课运用视频拍摄设备和微课视频软件制作而成,一般内存容量小于100兆,占用存储空间的比例较小,易于上传、下载或存储。在录制之前,要准备好收集好应急管理的相关素材,截取最重要和核心的部分讲解展示,展示资源可以运用文字、图片、动画、声音或录像,使课程资源重点突出、难点透彻。微课的设计和技术的运用应充分考虑应急管理课程的定位,多开发多创新,设计符合应急管理人员发展需求的优质微课资源。

3.根据授课方式确定课程环节

微课的录制可以是章节明确的一个有关突发事件处理的知识点,也可以作为展示应急管理课程脉络的工具,学生可以根据微课清晰了解课程的结构,教师也可以借助微课这个媒介提供课后扩展学习的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和知识网络。例如可以分成新课引入、前课回顾、知识串讲或课后拓展小结。通过微课使学生的知识结构产生交互影响作用,让学生随时随地可以使用移动设备学习,不断完善学生的学习知识结构。

三、微课应用于应急管理中的教学效果

1.教学效率高

微课针对应急管理的某个知识点进行分析,指向性明确,并且由于时间较短,学生可以在固定的短时间内认真吃透所学要点,避免因学习时间过长产生厌学或疲倦情绪。在传统应急管理教学过程中,主要以理论讲解和案例分析结合为主,理论部分比例较多,较长时间的理论讲解会降低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应用微课在课程中可以使课堂时间更紧凑,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并使学习过程更贴近学生的个性。

2.教学课程独立

微课的内容独立,将应急管理的课程分解成单个独立的微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在课堂学习之余,可以从任意一个部分开始学习,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学习进度和学习内容,从而节省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可以对应急管理课程中的难点和重点反复观看学习研究,提高对于学习内容的熟悉程度和理解程度。

3.教学资源丰富

微课的制作方法简单易操作,因此行业专家和老师都可以对于应急管理的某一个知识点进行微课的设计和运用,并且微课时间短、易存储,各微课可以互相结合,通过学生反馈和专家评价不断整合,成为丰富的教学资源循环使用。

四、关于推进微课应用在应急管理中的建议

1.搭建微课平台

可以借助第三方技术公司搭建供学生使用的校内微课平台,学生登录账号学习,老师每节课后将视频上传到平台供学生反复学习研究;为了提高学生登录平台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登录观看次数进行记载,根据学生观看记录信息记录平时成绩核算;为防止学生为平时成绩点开视频而不专心观看学习,要在平台上提供视频习题供学生解答,以回答题目的正确率判断观看次数是否可以计入平时成绩。

2.引入实际应用指导

应急管理课程对实际案例和信息更新的要求较高,这一点应在微课平台上有所体现,微课内容要及时更新,校内专业老师的讲解要和实际案例集合,并邀请相关专业工作技术专家进行讲解。利用微课这个平台向更多本专业的专家开放交流,在不涉及知识产权的情况下,适当将部分内容分享或转载到公共网络中,促进信息互通交流,对于应急管理课程与实际贴近效果更佳。

3.构建反馈渠道

微课是否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需要学生的配合和反馈,构建微课反馈渠道,一方面可以收集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需求,不断更新改进学习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可以不断更进学生学习进度,引导学生对于课程的兴趣和热情。例如在学习平台上设计一些关于处理突发事件的小游戏,增加师生沟通的板块,学生可以随时在板块上提问得到老师的指导帮助。

目前我国微课的使用还在不太成熟的阶段,还缺乏微课设计开发的专业团队,在应急管理课程中的应用尚在摸索,在实际应用中还需不断积累经验、借鉴方法,不断丰富微课资源,完善微课在应急管理课程上的应用,并且有助于其他课程上的实践探索,开阔微课在教学过程上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张霞.微课程的设计、开发与应用研究[J].广西师范学院,2014.

篇3

大数据时代,信息呈现爆炸式增长,随着微博等自媒体的出现,我们面临着知识碎片化、时间碎片化、学习碎片化的侵袭,海量的信息和微小的知识碎片使得人们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越来越力不从心,而知识碎片化也对传统知识管理理论提出了挑战。本文从碎片化知识形成的原因及特点出发,将碎片化知识与传统型知识进行比较,试图探索SECI知识创造理论在碎片化知识管理应用上的适应性。

关键词:

碎片化知识;SECI模型;知识管理

在碎片化时代,我们面临着两大挑战:信息超载和知识碎片化。信息超载是指信息的获取量和接受量远远超出了个体所能处理的范围。知识碎片化是指原本完整的知识体系以一种相互独立、互不关联、无序和分散的状态存在,它们具有微小和易于传播的特点。

一、碎片化知识

碎片化,英文Fragmentation,意思是原本完整的东西破裂成诸多碎片。知识碎片化,是指我们获得的知识不再完整、系统,而变得零散、无序和互不关联。造成知识碎片化的原因有很多,最典型的有两个方面:

1.互联网的产生和发展为信息自由传播提供了便利的渠道。互联网的产生加速了时代的进步,世界各地的人们通过网络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信息共享与信息交流,这种新型传播方式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知识获取途径,使得信息传播速度和数量呈现几何式的增长。在没有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时代,人们通过书籍、电视、广播或者教师的传授来获取知识,其知识相对而言是比较完整和系统的,大部分知识经过时间的沉淀得到验证,知识与知识之间联系紧密且形成稳定的知识体系。如今,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的信息技术使得信息的产生和传播几乎同步,而这种未经加工、未经鉴别、未经深入分析的原始信息充斥在人们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2.时间的碎片化导致学习碎片化。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拥有“一技之长”已经满足不了生存需要,人们必须要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时间的切割已经成为必然,但显然,在有限的时间里人们对于知识的吸收也是有限的,虽然涉猎的知识范围更加广泛,却很难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博客、微博、微信、朋友圈等自媒体的出现让每一个人都可能成为知识源,人们热衷于接受和传播微小的知识点,由于缺乏辨识碎片化知识的经验,人们无法认清碎片化知识的本质,再加上其本身就具有微小、易懂、易传播的特点会让原本就忙碌的人们更加渴求获取更多的碎片化知识来增长自己的见识。

二、碎片化知识与传统型知识的比较

王竹立用“三只打碎的花瓶”来形容知识的碎片化,他认为传统的知识体系是由点到线按先后顺序依次排列的线性结构,而网络的存在使得所有的信息或知识点通过网状结构而联结。碎片化知识有如下特点:

1.微小性。碎片化知识通常以单一知识点的形式出现,三言两语或几张图片就可表达清楚,比如140字的微博,微信朋友圈,视频等。

2.传播快。由于碎片化知识中包含的信息较少,知识点比较单一,容易阅读和理解,能迅速引起读者的兴趣,进而分享和转发。微博、微信、朋友圈等自媒体的出现,也为碎片化知识提供了便捷、即时的传播渠道。

3.数量多。大数据时代,每个人都是信息的发源者,互联网的普及满足人们随时随地信息的需要,加速信息的流动和传播,导致了海量信息的出现。

4.内容多样。有学者认为“碎片化”就是“多元化”,即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包含各类学科、各个行业的知识信息。《知乎日报》就以聚集各行业、各学科的高素质人才而受到许多人的青睐,在这里每天都有人从专业角度来剖析当下流行的网络热点。

5.独立性强。巨量而微小的知识点是随机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很多情况下我们都是在被动地接受来自各行各业的信息,从而导致这些信息彼此独立、互不关联。

6.发散性。与传统知识体系由点到线按顺序排列的线性结构相比,碎片化知识显然要杂乱无序的多,就像是散落一地的玻璃碎片,你很难想象它们以前到底是只花瓶还是一个鱼缸。要想更好的利用和管理碎片化知识,找到知识碎片之间的关联是最关键的一步。

三、SECI知识创造模型

SECI知识创造模型是20世纪80年代由日本教授野中郁次郎和竹内弘高提出的,他们认为知识创造有两个维度:认识论维度和存在论维度。在认识论维度中,知识被分为形式知识和暗默知识。形式知识是指能够用语言、图形等表达的知识,能够被储存和传播;而暗默知识是指无法用语言和图形表达、难以被形式化的知识。两类知识的相互转化形成了四种知识转换模式:共同化(socialization):暗默知识的共享。暗默知识是基于个人经验、知觉所产生的难以表达的知识,但是通常可以通过观察、模仿和交流习得。比如,学徒跟随面包师傅学习制作面包的过程。表出化(externalization):将难以表达的暗默知识通过比喻、类比、概念或模型的形式表述为形式知识的过程。联结化(combination):就是将各类形式知识综合为知识体系、构建知识联结的过程。内在化(internalization):通过对手册、指导语以及图表等文件的学习将形式知识转化为个人的暗默知识。

四、SECI知识创造理论对碎片化知识管理的适应性

SECI知识创造理论在知识管理理论中具有重要地位。然而,随着知识经济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知识正在向碎片化趋势发展,SECI知识创造理论对于碎片化知识的管理又有什么新的启示以及它在碎片化知识管理中的适应性如何值得我们探索。在SECI知识创造理论中,野中和竹内提出了知识创造的五个促进条件:意图、自主管理、波动与创造性混沌、冗余和必要多样性。我们将碎片化知识的特点与这五个促进条件结合对比发现:

1.碎片化知识微小性、独立性和发散性的特点阻碍了明确意图的产生并且加大了自主管理的难度。

2.碎片化知识传播快、数量多和内容多样的特点为知识创造过程提供了波动与创造性混沌、冗余和必要多样性的促进条件。有了这两个前提条件,我们来具体分析SECI模型在碎片化知识管理中的适应性:共同化过程:知识创造过程起始于对暗默知识的共享,人们通过分享情绪、感情和心智模式建立互信关系。移动互联网和各种社交平台提供了分享的场所,促进了共同化过程。表出化过程:人们在分享暗默知识的同时创造出了很多新的概念形式来表达情绪和心智模式,比如表情包、网络词汇、弹幕网站等。视频、音频、图像等工具也可以帮助人们表达“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信息,表出化过程在碎片化时代得到极大提升。联结化过程:碎片化知识微小性、独立性和发散性的特点使得联结化过程变得非常关键。各种知识管理软件的出现为人们分类、整理和归纳形式知识提供了更多便利。但知识管理软件仅仅是处理信息的机器,知识之间的相互关联需要依靠个体丰富和深入的暗默知识才能够有效建立。内在化过程:将形式知识内化为个体的暗默知识不仅需要时间的积累和付出,还需要从“做中学”,这个过程更加注重实践的操作和经验的获取。虽然,碎片化知识数量繁多,内容多样,但真正吸收的知识却是非常有限的,因为大量的碎片化信息加大了自主管理的难度,时间的切割也阻碍了人们深入学习。而内在化过程的减弱也会影响到共同化和联结化过程,从而影响下一轮的知识创造过程。

五、结语

碎片化知识微小性、独立性和发散性的特点对个体和组织如何进行自主管理提出了挑战,时间的碎片化也阻碍了个体和组织的内在化过程,影响了暗默知识的获取,从而进一步影响共同化和联结化过程,导致了知识创造螺旋的停滞。所以,在碎片化时代,我们应该重视碎片化知识的管理,从建立明确的意图开始,学会辨识、筛选、整理有效知识,增强自主管理的能力,并通过实践和时间的积累丰富暗默知识,强化内在化过程。

作者:席守荟 单位:广西大学商学院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护士执考;就业;心理焦虑;措施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36-0012-01

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是护理专业学生走向护士岗位的准入证。学生在执考复习前,会经历一年的实习阶段,也就是有一年的时间脱离了课堂,脱离了书本。所以,一些高职大学生在面对执考时存在焦虑与不安。虽然学校可通过一系列的考前辅导为学生梳理知识点,但心理调节也不能忽视,因为良好的心态是学生在考场上能正常发挥的前提。

一、焦虑原因分析

1.考试题型变化

2015年的全国护士执考题型较之前有了巨大的变化,实践内容的比重大大增加。对于学生而言,不再是死记硬背就能顺利通过执考了,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学生虽然有一年的实习时间,但是临床实践经验还是相当不足,要面对课本之外的实例,也是引起焦虑的原因。今年江苏省作为试点,全面采用计算机进行考试。上机考试相比之前的笔试,在形式和制度上都有很大的进步。上机考试更加能体现公平、科学以及人性化。但是学生在之前的学习过程中,还是比较适应笔试。对于新形式的上机考试,学生难免担忧考试过程中是否能适应,是否会操作失误造成考试不通过,计算机操作系统是否稳定等,也是造成焦虑的原因。考试通过分数线不是传统的60分,而是按照考生的具体考试情况,制定合格线。所以,在考试过程中,学生虽然能够大致估算自己的得分,但是无法确定这个分数是否能够通过考试,焦虑也随之产生。

2. 就业压力

学生一方面要迎接执考,参与一次又一次的模拟考试,另一方面也要参加各家医院的招聘考试。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大部分学生要到处联系工作,在工作未落实之前,很难安下心来认真学习。同时,同学的就业也无形中对自身造成了压力。

二、焦虑具体表现

1. 焦急、急躁

调查表明,有25%的医学毕业生在就业、执考过程中会出现负面心理状态,具体表现为情绪不稳定、慌张、内心畏惧考试等。甚至有学生会出现怨天尤人、烦闷狂躁、对人事出现怀疑等。这样,就造成学生在执考复习过程中情绪波动明显、课堂不能集中注意力、言语偏激、思维紊乱、记忆力下降等,使复习效率与质量得不到保障,与同学相处也会出现言语偏激的现象。

2. 就业过程中压抑、回避

卫校绝大部分是女生,心理素质相比男生来说要差一点。一次医院面试的失败,可能会使该生在很长时间内敏感、不自信。这样,在下次面试中,该生会表现为怯场、胆小、说话语无伦次、思维不够清晰、操作失误等。甚至有学生当起了逃兵,用消极的心理面对挫折,逃避竞争。

三、应对政策

1. 就业指导

学校组织了就业指导讲座,为学生分析就业形势、就业政策以及就业技巧,从而为学生解决了许多就业方面的疑虑。同时,也让学生对自己有一个客观的评价,合理定位,清晰认清自己的位置,不好高骛远。这样,学生会选择与自身相符的医院参与招聘考试,提高录取机会。

2. 合理复习计划与教师辅导相结合

每一位学生要结合自己的水平,根据每一次模拟考试中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为自己制订一个客观的、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并且有效实施。复习计划内容不能太满,内容太多复习工作完成不了会对心理产生负面的影响;内容也不能过于宽松,不然在考前复习不完,会让考生在考试过程中没有把握而产生焦虑。学生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要及时请教同学和老师;对自己没有把握的考点,要多花时间重点复习,并且经常复习。教师在进行学生辅导时,要让学生体会到整张试卷难易的分布情况、知识点的分布情况,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并了解自己的知识薄弱点,以便进行有效复习。对于每一次模拟考试,教师要认真评讲,使学生对错题有正确的认识。但是对于成绩较差的同学,不能公布成绩,如果学生产生惭愧、害怕的心理,会对考试相当不利。因此,教师要对成绩较差的学生分别辅导,并给予鼓励。

3. 心理辅导

对于情绪问题比较严重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个别谈话的方式,消除学生考前的紧张和焦虑,让学生心理的压抑情绪得以释放与疏泄。情绪控制得当了,复习效率也就高了。并且,教师要关注学生的饮食、睡眠等生活习惯问题,不能让学生因为紧张的复习工作而不吃饭、不睡觉,出现身体健康状况。

四、结束语

总之,学校与教师通过就业指导、心理辅导等,要让高职大学生树立就业与考试的信心,减轻心理压力。同时,学生也要通过自我调节,消除焦虑情绪,顺利地通过考试走上护士岗位,成为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新课改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2-0164-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22.106

新世纪是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现代人才所必备的重要素质之一就是信息素养,在中学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肩负着重要的责任。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课程,但许多教师采用的是传统的讲解式教学,很显然这对于操作性强、更新速度快的计算机学科来说并不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我们要对传统教学观念与教学模式进行全面改革,不能再是枯燥的讲解,不再是学生被动接受,而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展开快乐而主动的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学生才能在获取更多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思维与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与提高,才能促进学生作为生命个体的全面发展,实现有效教学。下面,笔者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对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如何实现有效教学浅谈如下几点体会。

一、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

有效的学习并不是单纯的智力活动,而是包括基础知识、认知规律等智力因素与兴趣爱好等非智力因素的综合活动。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力,在学生的认知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兴趣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是需要后天培养的。学生对学科的积极情感正是建立在对教师的喜爱基础之上的。而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处于管理与被管理的对立关系之中,教师将学生在教学中的角色定位于接受者,认为学生只要将教师所讲的记清记牢就可以了。学生成为教学的附属,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师生地位与关系的不对等,使得学生对教师只有畏惧,消极情绪占主导。这些消极的情绪自然也会转移到学科的学习上来。为此,要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就必须要重视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建立积极的师生情感,以实现积极情感的正迁移。

为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给予学生更多的平等,让学生成为与教师平等的学习主体,尊重学生不同的心理与情感。教师对学生的尊重自然能够换来学生对教师的尊重与认可。教师要关心学生,不要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更要关注学生的生活、情感与心理,健全学生的心理,提升学生的情感。教师对待学生要公平公正,面对学生之间的种种差异,要一视同仁,不以成绩的好坏来决定对学生的态度。只有当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公平公正,学生才愿意接纳教师,亲近教师,建立积极的师生情感,进而引导学生将积极的情感转移到计算机学科上来,激起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理论与操作相结合,提高学生对知识理解水平

信息技术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学科特征决定了教学不能只是枯燥进行理论讲解,而是要将理论与操作结合起来,用理论来指导操作,在操作中掌握理论。这样才能改变以往枯燥而空洞的理论灌输,学生所得到的才不只是空洞的理论,而是能够灵活地用理论来展开实际的操作与训练。

1.教师边讲解边操作。教师在讲解时要将理论与操作结合起来。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本身的优势来为学生制作集讲解与操作于一体的微课视频,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这样可以打破以往的教学限制,只要有网络有电脑,学生就可以登陆学校的网站来根据自己的实际掌握情况来选择不同的微课,选择观看的次数与速度。如在学习文字的处理时,采用边讲解边操作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更加活跃,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更高,更能够帮助学生实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理解。

2.让学生亲自来操作。教师边讲解边示范,那么我们同样也要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边听讲边操作,将教师所讲解的知识点记忆于头脑之中,然后在操作中再加以运用,这样更加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运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精心安排教学时间,为学生预留更为充足的操作时间,让学生在实际的操作中来加深对抽象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促进学生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同时,作业的布置也不要只是让学生机械的来记忆理论,同样也要体现理论与操作的结合,我们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些设计活动,如学习了图文混排,与其让学生来枯燥的记忆,不如让学生将这些知识点用于设计活动之中。通过让学生来设计相关作品来实现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这样更能提高学生的理解水平与操作水平。

三、开展丰富课外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

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在有限的时间与空间内,学生只能接触到有限的知识。而信息技术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知识更新快,为此,我们要将教学的视野引向更为宽广的空间,要让学科教学与生活同步,与社会接轨,始终站在科技发展的最前沿,这样才能带领学生走进信息技术的殿堂,才能促进学生信息素养、操作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如我们可以让学生利用文字的编排与图片的处理技术来为本班设计报刊,更加全面而深刻地反映班级的友爱,让大家感受到班级的温暖。这样的课外实践活动不再是单纯地运用知识点,更为重要的是包含着学生对班集体的情感。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参与设计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学生自然会在课下更加深入地了解班级,了解学生,从自己独特的角度来反映自己眼中的班级。这样既可以深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同时也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情感,实现师生、生生与班级的情感互动,更加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又如,我们可以组织学生来开展知识竞技比赛,将学科众多的知识点设计成一个个问题,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在小组之间展开对决,可以采用抢答的方式,也可以由学生自由选择题目,最后看哪组回答对的题目数量最多。这样的活动符合学生争强好胜的天性,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更能引发学生参与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进而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展开主动参与,以加深学生对抽象枯燥的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

参考文献:

篇6

一、大纲定位太高,农村老师难以实现此目标

高中英语教学大纲要求,教师在课堂内外中,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在现实生活中用英语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对英语的综合能力的应用。这样的目标从现实意义方面来说对农村高中的英语教师要求是定得太高了。首先:农村中学英语师资队伍存在着学历不高,专业水平不够,改“行”教英语的人多等问题。很多英语教师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英语专业知识的培训,英语专业素质相对低下,同时受学校硬件条件、软件条件等因素制约,他们在教学时只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迎考的方面。这些老师认为,他们只要把课本中的知识点传授给学生就行了,让学生熟练掌握了单词和语法知识就可以,只要他们在考试和做作业时能熟练应用这些知识就行了。其次:农村高中的教学条件非常落后,英语教学中需要的一些常规设备都没有,例如:语言教学机。更不用说多媒体教学这样先进的教学设备了。这样简陋的教学设备怎么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学会外语主要靠自然习得,重点应放在口语交流上,而不是语法形式上。然而,在我国农村英语教学的条件下,让学生通过完成交际任务学习语言只是一种片面、乐观的设想。学生在所学的英语知识点在他们的生活中得不到锻炼的机会。农村学生只能在课堂里开展活动,绝大多数学生找不到运用英语的真实环境,不可能在生活中用所学英语做事。因此,我国农村英语教学只能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以笔试形式为主,而不是以操练语言形式为主。在此种情况下,要想真正达到《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大纲要求是“难于上青天”。

二、教学模式仍为旧模式,新的教学理念难以实现

目前大部分农村地区学校的教学方法还保持着上课老师讲、学生听,课后学生抄、默、背的传统填鸭式。老师讲得太多,学生练习得太少(包括口语在内),即使在练习时,大多数学生以做习题为主,把重点放在练笔上,让学生做阅读理解、完形填空等,甚至有的教师认为把课堂上的时间过多地留给学生,不仅浪费课堂时间,而且他们的结论往往是不完全的,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们训练的空间,教师虽然对课文的知识讲得非常详细,但是繁杂的语法知识点总是让学生抱怨记不住,其教学效果不言而喻了。由于“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在教学中,大部分知识应该由学生自己通过探究而得出来,却全部由教师直接传授了,长期下去,学生的口语系统就退化了,各种能力被固定,被淡化。只能成为“应试教育”的机器了。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改变思想,转变角色,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点拨者,创新能力的引导者,让学生成为英语教学中的真正主体。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帮助他们发现问题,引导他们积极思考。使学生的从被动“学”变为主动“学”,让学生从“想学”到“乐学”。

三、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不高,教学目标难以实现

由于这些学生都是从农村初级中学升入高中阶段的,不少学生的英语基础很差,大部分学生对音标仍一窍不通,再加上高中英语单词量的增加,单词识记难度增大,所以大部分学生便不愿学习英语了,疏远了英语老师。刚上高中时,部分学生都对英语抱有很大的兴趣,能按老师要求每天朗读、背诵,这种情况一般可以持续到高一上学期末。可是英语学习是一个由简到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随着学习内容的范围的扩大,难度的加深,两极分化的局面慢慢出现了。那些基础差的学生没有好问的学习态度,下课后不愿向老师或学生请教,所以那些不懂的地方日积月累,对英语就产生了厌学的情绪,听不懂就不愿学,不愿学就更听不懂。如此恶情循环,导致出现自暴自弃、厌学的情绪。

篇7

关键词:高职院校;课堂;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9-008-01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学生主体地位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学生学习造成了大的冲击。高职院校的学生情况复杂,而且在校期间,他们要掌握一定的专业技术,这些都导致了课堂教学管理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想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合格的人才,必须从始至终地对教学进行有效地管理。[1]而教学管理效果则涉及三大方面,那就是教师、学生以及教学过程。三个方面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一、教师方面

教师是整个课堂教学管理过程中最为核心和关键的主导因素。教师要对课堂教学进行有序地调控,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有益地引导,启发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教师要增强责任心,切实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具体从以下几点做起:

1、教师课前就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教师在每一次授课前要对每次课的教学内容、涉及的知识点和技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此外,教师还要对一次课程教学内容的实施过程提前进行一个规划和时间分配。

2、教师在课堂上应规范自己的课堂行为,时刻谨言慎行。教师在课堂上除了要考虑自己的教学是否遵循了一堂好课的要求,还应注意自己的教态、板书、仪表和风度是否得体。在组织教学中,教师不仅善于观察学生,还要善于观察自我,尤其是平时组织教学中存在的明显不足,应列为自我观察的重点,同时不可忽视教学中常出现的主观偏差。教师的情感不仅影响自己的教学思想和语言表达,而且影响着学生的听课情绪和学生智力活动的积极程度,从而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抑制消极的情绪,是教师的基本修养。同时还要注意避免对优等生的偏爱和对差生的偏见。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该一视同仁,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老师的尊重和信任。

3、为人师表,树立教师的权威。教师的权威是通过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的知识传授、实践操作、技能指导、师生互动交流而形成的。在课堂教学管理中,师生之间更加注重平等与对话,教师要尊重学生,爱护学生,遵守师德校纪,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是一个值得尊敬与信赖的人。

二、学生方面

目前,由于高职院校学生的生源多样化,有来自普通高中参加高考的普招生,也有来自中职院校、技术学校、职业高中参加自主招生的三校生,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学习能力也相差较大,自我管理、我约束能力也有很大差别。而学生是课堂教学管理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与约束也是加强课堂教学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课堂教学仅仅只是讲授课本知识,而缺乏对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管理,对学生的行为听之任之,必将对教学活动产生负面的影响。[2]只有在教师有效的课堂教学管理之下,教学内容才能较为有效地被学生接受。

1、加强课堂教学纪律,对学生严格要求。教师必须在第一次课时就向学生讲明本课程的纪律要求,学习方法和成绩构成,让学生了解情况。随后,在每一次课程开始之前,教师均应按时到岗,严格考勤,按照学院的规章制度办事,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遵章守纪意识,这是进行课堂教学管理的第一步。

2、培养和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教师一人的力量是微弱的,要加强学生的管理,培养和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让学生在参与管理的过程中,进行个体行为的自省,发现自身问题,及时进行调整,最终达到使学生由“被人管、被遵守”的被动行为变为“管自己、要遵守”的主动行为。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课堂教学管理的同时,还要讲究学习方法,指导学生根据课程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变被动学习为主导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会达到事半功倍的裁果。

三、课堂教学过程管理方面

重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我们在教学方法上要讲究技巧,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能够很好地配合。既要与时俱进,汲取现代一些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方法,也要注意传统教学中那些优秀的思想和方法。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来选择相应的教学方式。理论知识的讲解可以采用教师讲授和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实践操作部分可以由教师先演示教学,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随后由学生进行自主练习;也可以根据情况,由基础较好的学生先进行演示教学,再由学生进行评价和自主练习。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摒弃传统教学中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要想做到这一点.先要深入钻研教学,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专业能力,转变意识,这样才能使教学管理改革得到创新。

教师的课堂教学管理不仅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实践技能的培养,更要重视课堂讨论、小组协作、专题辩论、参观学习等多种方式的综合运用,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由于其特性决定了其组织管理的特点,对于高职学生的课堂教学管理,任重而道远。学校和教师只有在课堂教学管理方面深入研究,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管理水平,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最终提高教学质量,才能使自身在竞争中生存,才能使学生在社会中立足。

参考文献:

篇8

由于每门学科都有其重要的知识点,因此每年的考题对重要知识点的考察占的分值都较高,因此考生要认真分析和总结历年考题。从中把握重要考点和答题技巧,提高应试能力。

近三年考试题型、题量、分值分布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近四年《财务管理》考题中总的题量保持在50题左右,题型保持相对的稳定;客观题和主观题的分值比例平均为55%和45%,主观题的题量虽只有5~6道题,但分数比重较大;对考生的计算分析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要求较高。

二、2011年考试教材主要变化与教材基本结构

2011年教材内容没有实质性变化,仅进行了勘误。2011年《财务管理》教材共八章,分为三大部分。

(一)基础知识本部分为第一章总论,主要出客观题。第一章主要介绍财务管理目标、财务管理环节、财务管理体制以及财务管理环境,为以后章节的内容奠定基础。本章一般会出四、五道客观题,要求考生根据考试大纲的基本要求,阅读教材、熟悉基本内容。第一节重点掌握四种财务管理目标的优缺点;第二节重点注意各环节之间的关系;第三节重点注意分权与集权的选择;第四节重点注意经济环境和金融环境。

(二)财务管理的主体内容本部分包括筹资管理(第三章)、投资管理(第四章)、营运资金管理(第五章)、收益与分配管理(第六章)、税务管理(第七章)共五部分内容,为本课程的重点内容,本部分除了出客观题,也是主观题的主要出题点a

第三章第一节注意资本金制度;第二节注意股权筹资中有关普通股筹资和留存收益筹资的优缺点,掌握股权筹资的特点;第三节注意融资租赁的租金构成和租金的计算,掌握各种长期负债筹资的特点;第四节掌握可转换债券筹资和认股权证筹资的优缺点;第五节注意掌握销售百分比法及高低点法i第六节注意掌握个别成本及平均资本成本计算,掌握三个杠杆的计算与分析,掌握每股收益无差别点法。

第四章第一节注意投资决策及其影响因素、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第二节注意净现金流量的内容和估算,掌握净现金流量的计算;第三节着重掌握净现值和内部收益率的计算;第四节掌握独立方案财务可行性评价,多个互斥方案的决策(尤其是差额投资内部收益率法、年等额净回收额法和计算期统一法的应用)以及特殊固定资产投资决策。

第五章第一节注意营运资金管理战略;第二节注意目标现金余额的确定以及现金管理模式;第三节着重掌握应收账款信用政策和收账政策的决策问题;第四节注意掌握存货经济批量模型及再订货点的确定;第五节掌握与银行借款有关的信用条件的规定,放弃现金折扣成本的计算及其运用,短期融资券的优缺点和应收账款保理。

第六章第一节注意收益与分配管理的内容;第二节注意掌握指数平滑法以及以成本为基础的定价方法;第三节注意掌握标准成本差异的计算和分析方法,掌握利润中心和投资中心的考核指标的计算;第四节注意股利理论,掌握确定收益分配政策时应考虑的因素,掌握剩余股利政策和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的运用(与其他章结合出计算题或综合题),掌握股票股利、股票分割、股票回购的特点;

第七章第一节注意税务管理的各内容构成;第二节注意掌握债务筹资、股权筹资的税收筹划;第三节注意掌握研发税收筹划及直接投资税收筹划;第四节注意掌握采购过程、生产过程、销售过程的税收筹划;第五节注意掌握企业所得税税收筹女4及亏损弥补的税务管理;第六节注意税务风险识别和评估、税务风险应对策略和内部控制。

(三)财务管理的主要环节本部分包括第二章、第八章共两章内容,为全书次重点。本部分除了出客观题,也是主观题的主要出题点。

第二章第二节掌握弹性预算、零基预算、滚动预算的优缺点;第三节注意目标利润的测算方法,销售预算的编制,直接材料采购预算的编制以及现金预算的编制。

第八章第一节掌握因素分析法的应用;第二节注意管理层讨论与分析;第三节着重掌握杜邦分析法,注意绩效评价的评价指标。

以上内容是《财务管理》教材的基本框架以及学习和复习的重点和难点,掌握上述内容对于通过考试十分重要。

三、近年《财务管理》试卷命题规律及趋势预测

(一)命题规律总结从历年的考试情况看,该课程考试具有以下特点:一是考核的知识点较全面。《时务管理》课程内容广,理论和方法问题都比较多。按照“全面考核”的要求,历年的考试内容基本上涵盖了辅导教材的主要知识点。二是有一定的综合性。《财务管理》课程内容前后的关联度较高,由于在宴务上财务管理的内容涉及到各个方面,所以在考试中,往往容易将不同章节的内容联系起来,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三是计算量较大。错务管理》课程的主要内容是定量计算分析,课程内容的这一特点反映在考试中,表现为考题的计算量较大。从历年的考试情况看,试题中与计算有关的内容大体上占50%以上。并且,不管是计算分析题还是综合题,其计算量都较大,涉及的知识点较多。试题的这些特点要求考生在复习过程中,要将有关的分析计算方法及其原理的作为学习重点。

(二)考试趋势预测一是题型、题量预测。题型、题量将保持稳定,题型仍为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计算题及综合题五种。题量将在50题左右。客观题和主观题分别占55%和45%左右,其中,计算题应在4题左右,综合题在2题左右。二是试题难度预测。财务管理考试历年试题难度适中,预计今年总体难度会保持20lO年的水平。三是重点、考点预测。财务管理的五大核心内容(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收益与分配管理、税务管理)和财务分析与评价仍是2011年考核的重点。

四、2011年《财务管理》复习应考方法

针对课程的考试特点,在复习准备时,掌握以下学习方法和应试要点对有效地掌握课程内容、顺利通过考试很有帮助:

(一)学习方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习方法科学合理,方能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达到事半功倍之成效。根据经验,要较好地在短时间内掌握《财务管理》并以良好状态迎考,在学习方法上要注意“两薄一厚”、“研练结合”、“狠抓基本”和“提高计算”等。

一是“两薄一厚”。既要人进去,又要出得来。“一薄”,就是在详细学习之前必须先掌握《财务管理》的基本框架结构,明确整个课程共分为几大块,每一大块主要包括什么内容,每一大块的重点在哪里等,做到学习之前对整本书胸有成竹,使自己有居高临下之感。

“二薄”,就是通过详细研读和练习,要达到对全部内容了如指掌,解题思路自然流畅,公式术语随时显现的状态,将书读“薄”,可以“出来”。“一厚”,是要理清教材思路,详细研读教材内容,把书读“厚”,从而对各知识点理解更为丰富。这一步十分关键,需要时间,但更需要毅力。到了这种境界,迎考也好,工作也罢,都可以对《财务管理》驾轻就熟,运用自如。

二是“研练结合”。既要研习教材,又要做大量练习。迎考

准备太体可以概括为“教材・习题・教材・习题”。学习的第一步是要全面、深刻、细致地掌握教材内容,坚决防止那种一上来就做题、片面搞题海战术的学习方法。但只看教材也不行,不可能全面掌握教材内容,于是第二步通过做习题,以巩固教材的知识点,不断发现自己不懂的东西。第三步,对于不懂、不会的内容,回过头来再去精读、体会教材的讲解,最后再通过做习题。经过不断循环往复,理解和解题能力可以不断提高。因此,要研读教材与精做习题的有机结合,切不可有所偏废。至于题目,总的来讲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题目比较简单,直来直去,旨在帮助考生理解掌握教材内容;第二类题目难度相当于全国统一考试题目,目的在于提高,多做自然有益无害;第三类题目是全国统一考试历年试题,通过做这类题目,可以摸清出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对于迎考益处良多。经验证明,第二类题目和第三类题目必须做,而且要有一定的量。

三是“狠抓基本”。首先,要掌握财管的基本理论,主要指有关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基本特点,如时间价值、风险、资金结构等,这些内容是掌握财务管理方法的基础,必须下功夫反复的记忆和理解;其次,要掌握财管的基本方法,主要是财务决策的方法、财务分析的方法、财务控制的方法,如固定资产更新决策、杜邦体系分析法、现金预算的编制方法等,这些内容会涉及到较深奥的数学知识,对某些考生有一定难度;第三,要掌握财务管理的基本技能,考生对书中涉及到的内容,应系统的掌握其计算前提,步骤及注意点,弄清业务处理的原理,公式的演变,数据的来源,方法的选择,理论的获取,案例的启示等,通过记忆公式一案例练习一总结公式,不断反复,才能提高自己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实务问题的操作能力。

四是提高一次性计算准确的能力。《财务管理》考试题量较大、有一定的难度,考的是知识点掌握的熟练程度和临场应变能力。考生在平时做题时只给自己一次计算的机会,不要养成检查的习惯,克服粗心的毛病,提高计算精确度。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考生可以在平时注意培养对数字的敏感性:例如:多动手亲自计算,步用计算器。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相信考生们只要用足了工夫,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二)应试要点一是全面掌握,认真通读考试大纲和指定教材。《财务管理》是以考办指定的辅导教材的内容为命题范围。因此,考生要通读并熟悉教材内容,教材至少看三遍,记住基本概念,理解基本理论,熟练掌握公式及计算。弄懂弄通教材中的每一道例题。如果不把教材真正弄懂弄通,就忙于阅读其他参考资料,做模拟试题,死记硬背,必然事倍功半。

二是加强平时练习和考前应试测试。《财务管理》是一个应用性较强的课程,特别是计算量较大。在把握基本内容的基础上,要求能够熟练应用,并要有综合和分析能力。因此,在通读教材的前提下,要多做一些练习题,把教材中计算公式、计算表格、有关数据的来龙去脉弄懂,并能熟练、灵活运用。考前虚在规定时间内练习五到八套模拟试卷,使自己进入到临考状态。以提高自身的应试能力。

三是学习时着重突破重点和难点。教材的重点内容往往是考试的重点。在复习时,对重点内容要多看、多做练习,力求熟练掌握教材的重点内容。难点内容往往是复习备考过程中的绊脚石,要花功夫突破难点。难点内容有其共性,有些内容则因人而异。突破难点的方法是,认真阅读教材相关的内容,理解教材的思路,同时,对教材的例题反复阅读、体会。另外,考前通过多套模拟试卷的练习,也有利于用较短的时间突破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四是复习时注意归类掌握教材的体系内容。尽管教材的内容很多,但《财务管理》课程的内容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许多章节之间所应用的方法原理是相同的。如投资管理和证券评价中,都大量用到货币时间价值的计算原理。教材中,用相同的原理说明不同问题的地方很多,如果能够适当归纳,对于用较少的时间熟练掌握相关的内容很有帮助。

五是考前要掌握必要的答题技巧。对教材内容是否掌握,最终是否能顺利通过考试,关键是能否用所掌握的知识顺利回答各项考题。如果平时熟悉答题技巧,不仅有助于检测对课程内容掌握的程度;而且也有助于考试时能够顺利回答考题。

(三)考前准备要使自己成为一名成功的应试者,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表达知识的能力。不少考生在学习过程中一遇到困难就灰心丧气,认为自己不行,这是种极不可取的态度。必须有自信,如果首先就自认不行,底气不足,那参加考试必然失败。考试成功的信心来自于熟练掌握应学的知识,以及懂得如何能在考试中达到最好的效果。考前准备包括心理准备和物质准备。一是心理准备。应该相信自己,只要自己真正认真备考,就应该坚信有付出就有收获,不能未战先怯。另外,考前要积极认真准备,使自己进入考试状态,进人考场后要保持良心态,切不可紧张慌乱,要有通过考试的信心。考试答题时,遇到难题,不会解答的题,不要慌乱,要冷静思考,从容对待。二是物质准备。带好准考证、准备好钢笔、尺子、笔。参加财务管理考试,切记要准备好计算器,最好在考试前熟悉一下计算器的功能,保证能熟练地使用计算器。

(四)答题技巧一是合理分配考试时间。财务管理考试的特点是时间紧,题量大。为了争取更多的分数,应遵循“客观题少。主观题多”的原则合理分配时间。至于多大的分配比例最适合自己,可以通过平时的练习加以掌握。通常,选择题应试要求在短时间内作答,考试开始时,应该看一看试题的分量,并且对每道题应占用的时间迅速做出估计后会发现,每道选择题允许作答的时间不到一分钟。在某些情况下,这似乎不大可能,但不必担心,有不少问题可能只需几秒钟就可做出选择,这样,就有足够时间去考虑相对较难的问题。另外,保持稳定的答题速度,也很必要,一般的做法是:首先通读并回答你知道的问题,跳过没有把握作答的问题。然后重新计算你的时间,看看余下的每道题要花多少时间。在一道题上花过多的时间是不值的,即使答对了,也可能得不偿失。对考生较好的建议是:对于客观题,千万不要在拿不准的题目上浪费时间;对于主观题,应先做最有把握的题目,把应得的分拿到后,再心平气和的做把握性不大的题。这样安排可以争取更多的分数,并可避免“既做不出难题,有没有充足的时间和平和的心态做容易题”的遗憾。

二是选择题。按题目要求答题,有不少考生连题目的要求都没看就开始答题。比如,单项选择题要求选择一个最佳答案,显然,除最佳答案之外,备选项中的某些答案,也可能具有不同程度的正确性,只不过是不全面、不完整罢了。而有些考生,一看基本项,紧接着就被―个“好的”或“有吸引力的”备选答案吸引住了,对其余的答案连看都不看一眼就放过去,从而失去了许多应该得分的机会。请记住,一定要看清所有的选择答案。一道周密的单项选择题,所有的选择答案都可能具有吸引力,然而,判卷时却只有一个是正确的选择。要学会运用排除法。如果正确

答案不能一眼看出,应首先排除明显是荒诞、拙劣或不正确的答案。一般来说,对于选择题,尤其是单项选择题,基本项与正确的选择答案几乎直接来自于指定辅导教材,其余的备选项要靠命题者自己去设计,即使是高明的命题专家,有时为了凑数,所写出的备选项也有可能一眼就可看出是错误的答案。尽可能排除一些选择项,就可以提高你选对答案而得分的机率。要做到这一点,建议考生最好仔细考虑各个选择答案,把备选项与基本项、各选答案与备选答案之间联系起来考虑。不要盲目胡猜,不要选择那些看起来对、读起来很有吸引力的错误答案,从而中了命题者的圈套。如果不知道确切的答案,也一定不要放弃,要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去猜测。一般来说,排除的项目越多,猜测正确答案的可能性就越大。也可以运用比较法,直接把各项选择答案加以比较,并分析它们之间的不同点,集中考虑正确答案和错误答案的关键所在。

三是判断题。判断题通常不是以问题出现,而是以陈述句出现,要求考生判断一条事实的准确性,或判断两条或两条以上的事实、事件和概念之间关系的正确性。你的答案是指出它的正确或错误。要构思一个绝对正确或绝对错误的命题是比较困难的。尤其是说某道命题正确时,它必须都是正确的。因此,判断题中常常会有绝对概念或相对概念的诃,表示绝对概念的词有“总是”、“决不”等,表示相对概念的诃有“通常”、“一般来说”、“多数情况下”等,了解这一点,将为你确定正确答案提供帮助。判断题中含有绝对概念的词,这道题很可能是错的,如“存货周转率越高,表示存货管理的业绩越好”。统计表明,大部分带有绝对概念词的问题,“对”的可能性小于“错”的可能性。当你对含有绝对概念词的问题没有把握做出判断时,想一想是否有什么理由来证明它是正确的,如果你找不出任何理由,“错”就是最佳的选择答案。判断题中含有相对概念的词,这道题很可能是对的。如“固定成本只是在相关范围内保持其成本习性”属于相对概念。只要判断题中有一处错,该题就全错。另外,作判断题要慎重,因为判断错误会扣倒分;关于这一点,考生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四是计算与综合题。计算与综合题主要是测试考生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相对来说难度大,涉及的概念、计算公式较多,但由于计算与综合题的分数在一份试卷中所占的份量一般较大,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如果本类题你得分不多,要想通过考试就很困难。所幸的是,在一门课程中,可作为计算与综合题的范围较窄,易于把握,你可以在考前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在做计算与综合题时要注意以下二点:(1)详细阅读试题。对于计算与综合题,建议阅读两遍。一方面,准确理解题意,不致于忙中出错,另一方面,你还可能从试题中获取解题信息;(2)注意解题步骤,如计算与综合题每题所占的分数一般较多,判卷时,主观题是按步骤给分的。而有些考生对这个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以致虽然会做题但得分不全。

篇9

有机化学是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化学化工、生物、药学、医学、农学、环境、材料等学科的支撑学科,有机化学课程是这些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有机化学课程具有理论性强、知识点零碎繁多的特点,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畏难情绪,感觉内容多,不好记忆,面对实际问题无从下手,很容易产生厌烦情绪,从而失去学习兴趣。随着教改的不断发展,教学时数愈来愈少,教学的内容又比较多,很多教师没时间也不重视课堂管理。课堂管理[1]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协调课堂内各种人际关系,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环境达到最优化的状态,从而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课堂管理是影响课堂活动效率和质量的重要的因素,管理好课堂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石。教师必须不断地提高课堂教学管理技能来保证教学效率。为了建立有利于教与学的积极的课堂气氛,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课堂教学管理。

1. 冷却制动

在课堂上遇到突发问题,教师应冷静分析,泰然处之,予以“冷处理”。比如上课铃响后,你夹着书本信心十足地走进教室,却发现教室里比较混乱。即使他们看到老师来了,有的还在说话,有的还在吃东西,有的还在打电话等等。这时教师不宜马上讲课,更不要大声呵斥。因为上节课刚结束不久,课程变换后,学生需要一个短暂的放松时间以重新调整身心倾向。上述行为可姑且看成是学生卸下某种心理负担、转换本文由收集整理思维、接受新课的准备。你可以采取“以静制动”的办法,站上讲台,只用一种平静的目光扫视学生一周,形成一种吸引力,把他们“散放的心”吸引到课堂上来,或者在黑板上板书醒目的课题,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学生转瞬就会各归原位,安静下来,恢复教学秩序。

2. 以情唤情和旁敲侧击

课堂上学生出现思想不集中,低声讲话或做小动作,甚至玩弄手机等在所难免,这是学生阶段生理心理特征所决定的。即使再高明的教师授课,也会出现这种情况。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很复杂,但最主要的还是缺乏一个“情”字。以情感人,以情管人,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好办法。另一方面,对学生处理,更少不了一个“情”字领先,从语意到行为都要使学生感到教师是在关爱他,使其主动配合教师的课堂管理。

课堂上学生出现违纪现象[2],教师理应当机立断处理。不过,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干扰只是瞬间的一种失控表现,并不是有预谋的行为。教师应慎重地考虑学生的情感和自尊心,采用旁敲侧击的方式,使对方知道他的行为已被老师注视而应立即纠正。如盯他一眼,朝他点点头,或叫他本人或周围学生答问、板演等。通过微妙的方式把信息传递过去。这样,师生情感容易沟通,见效快。

3. 行为矫正[3]

就是采用一套奖优罚劣的措施,树立正气,激励积极力量或行为,抵制消极因素,并长期坚持,形成制度。这要以奖优为主,罚劣为辅。奖励以精神奖励为主,如口头表扬,增加平时成绩等。罚劣切不可采用讽刺、威胁、隔离、体罚等手段,应当努力将惩罚变为一种学生愉快的自我教育。可以尝试采取以下方法:(1)为别人、为集体做件好事,以补偿内疚心理;(2)为大家唱支歌,或表演个节目,增强自制观念;(3)写一份道歉信。奖优罚劣可增强学生健康的自我意识,促进人格的自我完善。

4. 动作指引

教师在课堂上的一颦一笑,举手投足,都能传达管理信息,是课堂上师生互相感知的意识信号。如教师的手势具有状物、言志、召唤、传情的特殊本领,可以成为辅助课堂管理的非语言的外部表现形式,可以导引学生意识,可以把自己的意图、教学的宗旨和学生的接受意向牵引到一起,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空中按照教师启示的思路去学习,去领悟,去融会贯通,并有所创造。教师的面目表情也有一定的潜在控制作用,表示理解的微笑和思考式的点头,则流露出教师对学生的鼓励和期待;表示满意的微笑和赞许式的点头, 则流露出教师对学生的热诚与喜爱,可以达到移情传神的功效。甚至教师的站态,与学生的空间距离和行间巡视等体态活动,也具有吸引学生注意力,组织课堂教学管理的作用。

5. 自我管理[4]

当课堂教学已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时,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风气基本养成,自控力、自制力都大大提高,这时可由学生自我管理。“管”是为了达到不管,这是我们课堂教学管理的最高境界。这时教师重在指导学生管理的方法和经验,使他们学会管理。同时加大教学改革力度,采用各种方式,使教学都成为一个个开放系统,使教学贴近生活,从而不断形成学生的自我管理习惯和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6. 维持学习兴趣

篇10

关键词:班级管理;留白;自主空间

一、相看两相厌的尴尬

在德育管理上,学生总会对班主任的管理产生厌倦情绪,虽然班主任苦口婆心,却无法获得预期的管理效果。此外,高年级学生还要承受繁重的课业压力,更容易对班主任的逆耳忠言感到烦躁,甚至产生排斥,教师的鼓励、训导甚至演变为学生的负担。对学生的管理成为对学生自由的束缚和制约,因此班主任应深入探究管理学生的方式。

从实践教学上来看,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往存在着微妙的关系,学生管理方面,班主任本着对学生负责的原则,对考勤、纪律、作业、饮食、卫生等方面事无巨细,一律狠抓严管,唯恐自己做得不够好、督促不到位,影响学生的成长。而大多数学生对班主任的“苦心”并不领情,甚至有些厌倦和抱怨,并且班主任也难以体会学生的“苦楚”。在教学实践中,班主任会遇到班里学生迟到且撒谎的情况,并且经过多次教导依然故我。笔者从以往的经历和经验来看,这些学生大多认为班主任过于严厉,因存在逆反心理而违反纪律。由此可见,班主任在学生管理上应适当为学生留出自主的空间,才能实现学生的自我约束和个性化发展。只有这样,教师才能避免与学生两相生厌,从而更好地与学生沟通,帮助学生解决困难。

二、挥笔留白,还学生自主空间

1.留给学生自治的空间,在自主管理中成就学生自立之美

班主任与学生日日相见,如果时时接触、事事叮嘱,极易让学生产生厌倦情绪,不利于他们健康成长。针对这种情况,班主任可以采用“放风筝”的方法保持与学生的距离,学会适时隐身,逐步走出紧抓硬管的藩篱。这是为了更好地实现管理目标,如同牵着风筝的线,只有拉开了距离,风筝才能在天空翱翔。班主任可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按照学科分成八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有自己的“小导师”,根据课程计划制订本组的复习计划。各组对当日的知识点查漏补缺,小导师及时督促检查。此外,教师要在常规、考试、课外学习等方面督促学生,实现学生自理自立。

2.留给学生活动的空间,在活动锻炼中激发创造之美

班主任一味地强调学习,会给学生带来比较大的压力。学生不仅要学习书本知识,更需要在活动中得到锻炼。高三紧张的学习节奏容易给学生产生心理上的疲惫,这就需要给学生排解压力的空间,适当的活动无疑是最好的缓释剂,又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为此,班主任可以在常规活动如晨会、班会、课堂活动中淡化管理,由全程掌控转变为放手让学生自行组织,由学生商讨选定主题、确立方案、自己主持并点评。课堂活动也更多地交给学生探究解答,避免满堂灌管理模式。

3.留给学生自主测评的机会,让学生在自我完善中彰显自信之美

学生的成长过程离不开各种评价,如学习成绩、行为表现等,但这些不能客观全面地反映学生全貌。班主任应把测评的机会尽可能还给学生。在以往的教学中,作业的评价一般是教师提供的,学生很少切身思考体验。为改变这一情况,教师可以让学生对作业进行自评、同桌或分组互评,在初步评价中探究得失。对学生的评价进行二次评价,加深他们对问题的理解。此外,学期评语、操行等第鉴定、综合素质测评也采用自评、互评、小组评和自治会评相结合的方式。每学期除学校固定奖项之外,结合每个学生的自我测评,设立班级最佳贡献奖、最佳仪表奖、最佳创意奖、最佳文采奖等奖项,由全体学生民主评定获奖人员,班主任要用鼓励和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并获得成长的信心,进而不断走向成熟。

三、以留白促师生共成长

留白管理可以使学生学会自我管理,使学生的个性、管理能力、创造力、积极性被激发,在锻炼中提升自己的能力。这样的管理模式,会使班主任眼中任性调皮的学生学会承担,并在班级活动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班主任在管理这些学生的过程中,还应给予更多的鼓励,引导学生逐渐改变过去的不良习惯,并不断进步。此外,班主任还应鼓励学生书写成长日志,总结自己收获的经验,逐渐走向成熟。在此基础上,班级风气和整体面貌也焕然一新,学习求知、勇争先进的氛围也愈发浓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