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的活动评价范文

时间:2023-08-03 17:29: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健康教育的活动评价,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健康教育的活动评价

篇1

《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纲要》提出:“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领导、同行、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这种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提高教与学水平为目的,以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为特征的评价体系,同样适合对心理健康教育课堂进行有效评价。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着自身的独特之处,所以在新课程背景下,有必要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有效评价进行研究。

一、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教学评价的意义

心理健康教育课是为了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学生心理潜能,从而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心理健康教育课是在教师引导下,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验、思考、感悟而获得心理成长。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刘华山指出:“心理健康教育课特别注重开放性、实践性、亲历性、活动性、体验性。”对心理健康教育课评价的重点不在于教师对知识点的传授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在于学生是否充分参与、深刻体验和感悟,心理素质是否有所增强。实施形成性多元评价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在要求,但形成性多元评价对心理健康教育课而言,过于笼统模糊。因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一门性质比较特殊的课程,和一般学科课程不同,它应该有自己科学的评价标准,以增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效性。目前,新课程中尚没有关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具体评价标准,实践中也一直处于研讨状态,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所以造成目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一直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例如,目前一些学校的教务部门仍然沿用其他学科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对心理健康教育课进行评价。因此,我们认为只有建立了科学的评价标准,才能进一步增强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二、心理健康教育课有效教学评价的内容

要对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实行有效教学评价,必须突破以定性为主、固定单一的传统方式,根据评价对象的不同层次、评价内容的侧重,注重并提倡过程的、发展的、多角度和多视野的评价手段。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合理分配各项权重,进行综合评估。

(一)对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目标的评价

一定的教学目标既是一定教育价值观的体现,也是一定教育思想的反映。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目标进行评价,就是要确定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目标是否以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为宗旨,学生的所学所感是否能促进其心理认知的发展、心理品质的提升以及是否实现心理问题的矫治,而不是以达到对心理学系统知识的掌握为目标。一般而言,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目标的评价,一要看该教学目标是否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相一致;二要看该教学目标是否具有现实可行性;三要看该教学目标是否充分考虑了学生心理发展的实际现有水平,是否遵循了“最近发展区”的原理;四要看该教学目标是否将知识界定为促进学生心理发展的知识;五要看该教学目标的表述是否准确。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目标不宜过多、过大,切忌泛泛地把“提高心理素质”“培养良好心理品质”作为一节课的目标,要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为课堂中可以训练、培养和评定的目标,课堂教学目标要小而实,越具体明确越便于操作,要力避课堂目标没有可操作性,或出现“假、大、空”的现象和为活动而活动的做法。

(二)对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内容的评价

心理健康教育课应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知、情、意、行的全面改善、学生心灵获得成长为标准。即看学生是否获得了相应的知识和信息,扩展了视野,改变了思考问题的方式;学生是否了解了自身心理素质发展的现状;学生是否有情感投入,获得了有益的情感体验;学生是否掌握了有用的生活技能;学生是否有决心完成某种有意义行为的“行动意向”。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课要求主题明确,内容简洁、不复杂,一节课的教学只围绕一个主题有层次地开展活动。教学内容应体现出非预定性、非结构性、非学术性、非结论性的特点,应该以“问题”为逻辑,而不是以“学科”为逻辑。这里的“问题”不是指少数学生的心理疾病,而是全体学生成长中面临的发展性问题。因此,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内容的评价,一要以学生成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共同问题为重点;二要符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实际需要;三要紧扣活动课目标,循序渐进,按照年龄阶段设置内容。

(三)对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实施过程的评价

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教学,它较少采用静态知识传授的方式,而更多是通过各种活动来实施教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必须坚持活动为主,注重体验和感受,学生通过体验,从而建构一些自我发展的方法,能亲历“感受―分享―感悟”这一心理成长过程。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指标进行评价:

1.组织严密,注重创设宽松自由的心理环境,使参与者有安全感、亲切感。

2.活动贴近学生心理需求,学生对活动感兴趣,有自觉的活动感悟。

3.活动过程体现对培养学生阳光心态的有效引导。

4.活动形式灵活多样,能充分满足活动的实施完成,激发学生兴趣。

5.活动过程体现师生双方相互尊重,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6.活动过程呈现心理感悟的环节,重视分享交流,让学生充分表达,分享自己的看法。

7.教师恰当运用心理引导的技巧,启发学生的心动,激发学生的情感。

8.教师善于抓住活动进程中的发展心理感悟点,根据活动生成及时调整活动思路,展现教师灵活有效的指导艺术。

9.活动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0.面向全体,兼顾个别,能关注和调动自卑、内向的学生参与活动,做到人人都是主角。

(四)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实施后效果的评价

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实施后效果的评价,我们应弱化其甄别功能,强化其发展功能,提倡形成性评价。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张扬人性、促进发展的教育,对教学实施后效果的评价,不能以学生考试成绩的高低作为评价指标,而应以学生的心理是否得到成长,心性是否提高作为其价值判断的标准。在形成性多元评价体系指导下,一方面教学评价要有助于促进学生心理发展,另外一方面,要有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为此,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式进行评价:

1.质性评价。质性评价方法通常记录学生的各种行为表现、作品或思考等描述性的内容,而不仅仅是一个分数;质性评价方法多以描述和记录为主,即可真实、深入地再现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相比之下,量化的评价方法更多地表现为数字,反映的是学生发展的结果。质性评价方法颇多,如评语、行为观察、成长记录袋以及情境性测验,等等。具体来讲,质性评价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实行:第一,要保证绝大多数学生学会并掌握了自我调控、自我疏导、自我消解的方法和技巧。也就是说,多数学生能够理解、接受和应用当堂课的基本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二,学生能够利用课上的空白时间自省自己的思想、行为或写下自己的感受和心得体会。第三,学生在心理健康活动过程中的参与率、兴趣度以及问题回答的合理性、发散性较高,达成了当堂活动课的目标。第四,教师留有课外延伸和实际应用的实践训练项目,并有随时对活动目标进行反馈调控和巩固强化的措施。只有将质性评价方法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评价方法相结合,才可以有效地描述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状况。

2.情境评价。情境评价是针对书面考核成绩对评价学生心理成长状况的不足而提出的。情境性评价是指设计与学生学习、生活相关的活动场景,使其在较为自然的状态下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从而对学生心理成长状况进行评价。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实施后效果的评价就是要“找到不仅允许表现这种行为的情境,而且实际上能够鼓励或唤起这种行为的境情”,学习效果在情境中评估符合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评价要求,它是一种既便于操作且受学生欢迎的教学评价方法。教师在教育中要鼓励学生积极将所感悟到的方法用于实践,促进学生心理成长。

篇2

关键词:健康教育;健教;健康促进; 效果评价;讲座;处方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6-0573-02

健康教育工作是全民健康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想开展好健康教育需要社会各层面的支持与协作。医院是开展健教工作的第一窗口,要全面系统的开展好健康教育工作和健康教育促进工作就需要对以下几个方面有深入的了解。

1 提高领导认识

首先要对各基层单位健康教育负责领导和具体负责人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培训,使大家更清楚什么是健康教育;什么是医院健康教育;什么是健康促进;开展医院健康教育的意义是什么;医院开展健康教育的对象有哪些。

1.1 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使他们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1]

1.2 医院健康教育:一是指以病人为中心,根据患者健康状况和疾病特点,对其及家属所实施的健教活动,通过活动促进身心康复,养成良好健康行为和改变不健康行为习惯,提高生活质量。[2]二是以健康为中心,以医疗保健机构为基础,为改善各类人群的健康相关行为所进行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目标的教育活动。

1.3 健康促进定义。要使人们尽一切可能让他们的精神和身体保持在最优状态,宗旨是使人们知道如何保持健康,在健康的生活方式下生活,并有能力做出健康的选择。

1.4 开展医院健康教育的意义是什么

A、是医学模式转变和现代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从临床医学向预防医学转型的中间环节。

B、是医疗保健服务的组成部分。(三级预防的重要内容;预防和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有效干预措施;一种治疗方法)

C、是密切医患关系,减少医患纠纷,促进医院精神文明建设的纽带。

1.5 医院开展健康教育的形式和针对人群分为以下几类:

1.5.1 院内健康教育对象:

①病人和妇幼的健康教育

A、住院病人;B、出院病人;C、门诊病人;D、体检群众;E、孕、产妇

F、参加儿童保健的0-7岁婴幼儿

②职工健康教育

医护人员;非卫技职工;物业保洁、护工

1.5.2 院外健康教育对象:

①社区居民群众;②学校学生;③慢性病患者;④企业单位职工。

2 建立组织机构,完善健康教育体系

首先成立健教领导小组、健教科,必要时可设立健教门诊、戒烟门诊,两门诊可同室而用。健教科应了解各部门健康教育工作具体考核标准。健教组织成员应由预防保健、妇、儿保、计免、传染病、慢病管理的相关人员组成,由业务领导主要负责。科室要于年初制定健教年度计划,具体时间表,半年一次小结,有健教发展规划,每年底进行健教工作总结。平时工作要统一做好各种健教台账,如《健教讲座资料台账》、《健教处方发放台账》、《健教媒体播放登记台账》、《健教义诊咨询登记台账》、《出院病人回访登记》、《健教组织会议台账》、《健教宣传资料印制台账》等。

3 完备设施与制订制度职责

应按标准配备规范的健教设施和器材。在医院内有2-4平方米的室内外健康教育宣传活动专栏。每月根据季节多发病、慢性病、健康卫生日的具体情况,定期更换健康教育宣传板块,并留取照片、文稿资料做台账。其次要配备健康教育讲座的常用器材,如笔记本电脑、DVD机、投影仪及投影布、音箱、话筒、功放、激光笔、白板(白板笔、板擦)、健康教育PPT课件和健康教育资料片DVD光碟、录音笔。所有配备的硬件设备要求登记造册,由健教专人负责。

应制定《健教领导小组工作职责》、《健教工作职责》、《健教人员岗位职责》、《健教资料档案整理和收存制度》、《病区健教工作制度》、《门诊健教工作制度》《健教医师工作职责》、《医院控制吸烟管理规定》、《医院健康教育工作规范》。

4 健康教育的具体措施与内容

4.1 直接指导。临床直接健康指导,门诊可在导医台、健教门诊、候诊大厅、输液室、就诊室进行。诊室内的医生可根据病人病情的诊断给予初步健康指导。医护人员给病患疑问的解答与健康指导,在工作之余,最好将答疑情况登记在《健康教育咨询登记本》上。

4.2 纸质宣传。在候诊大厅、输液室、各门诊室内可设置健教资料宣传盒,摆放各类健教处方、宣传单页,任群众、患者随手取阅。尤其在一站式服务台和输液室内还可摆放资料报刊架,可订阅一些与健康有关的杂志或报刊供群众和患者取阅。以此来方便大家对健康知识的关注。

4.3 健康讲座。根据不同人特点定期组织健教育讲座。并留图文资料。健康教育课件要求深入浅出,易于理解,格式统一用PPT,也可插入一些短片。自行制作的健教课件通常有:《心血管病的防治》、《高血压与脑血管病》、《糖尿病的防治》、《肿瘤的防治》、《男性健康》、《女性健康》、《婴幼儿健康》、《胃肠病的防治》、《肝胆疾病的防治》、《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皮肤的保养》、《手纹诊病》、《营养与健康》、《老年健康维护》、《食品、药品的安全问题》、《免疫系统的维护》、《泌尿系统疾病的防治》、《健康饮食观》、《传染病的防治》、《突出事件卫生应急的基本常识》等。

4.4 媒体宣教。候诊大厅和输液室内可安装电子大屏、电视、健康传媒移动电子屏,定期循环播放一些有关健康话题的宣传教育片。

健教宣传片的选择与制作。最好选择群众喜爱看的、时间简短的、专题性的、常见病、慢性病的病因、预防、治疗新技术等方面的卫生常识。可在网上下载《健康之路》、《生命的秘密》《孕妇分娩过程》等系列片,转换格式,再刻录成DVD光碟,发放到各卫生健教点进行定期循环播放。

4.5 义诊活动。结合卫生宣传日开展相关主题义诊咨询活动。要提前一周书面呈报卫生主管部门审批,再则要由外协部门与社区居委会、居民小区的物业主管部门取得联系,表明所开展的义诊活动性质为公益性,无涉及产品销售营利的内容。征得许可后做好充分的准备(人员、横幅、展板、绶带、台签、血压表、血糖仪、台桌椅、健康教育资料等),在义诊当日活动中可提供免费测血压、血糖、免费咨询、免费发放健康宣传手册(单页、健康教育处方)。并及时做好活动小结和资料备案。

4.6 外联协作。医院健教负责人与社区领导和学校领导应保持密切联系。社区居委会和学校等部门在开展健康讲座或义诊咨询以及学生健教课程前,最好能事先报请健康教育主管部门备案,以便属地卫生部门能够积极配合和介入其中,使资源共享。避免一些假借健康教育活动开展不规范产品促销的行为。

5 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是针对健康教育项目活动的作用和效果进行评估。通常,健教效果评价又可分为近期、中期和远期效果评价。近期和中期评价又称效应评价,共六项指标。远期评价又称结局评价,共两大方面指标。

5.1 近期效果评价,因重点表现在目标人群知识、态度、信念的变化上,所以主要针对知识、信念、态度的变化进行评估。评价主要指标有:卫生知识知晓率、卫生知识合格率、卫生知识平均分数、健康信念形成率等。

5.2 中期效果评价主要指目标人群行为的改变,评价指标有:健康行为形成率(如单纯母乳喂养率)、行为改变率(如戒烟率)等。

5.3 远期效果评价(结局评价):是对健康教育项目计划实施后产生的远期效应进行评价。远期效果包括目标人群健康状况乃至生活质量的变化。评价的指标有:A、反映健康状况的指标;B、反映生活质量的指标。

针对以上指标内容,健教管理者需要制定出合理、规范、统一的评价标准。以便基层机构好自行评价。但在健教远期效果评价中,需要综合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状况的变化对人群健康会产生综合影响作用。所以,不能简单进行结局评价时,须排除众多影响因素才能做出客观结论。一般基层医疗单位人力、物力有限,不建议做这方面的评价。

参考文献

篇3

1 调查情况

对市内七区28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调查,每个区随机抽出4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按照青岛市基本公共卫生项目评估标准进行评估打分,取4所机构的平均分为该区得分。

2 问题分析

2.1 在调查中发现约有60%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制定的健康教育计划在三个年度中基本没有变化,并且没有在社区诊断的基础上制定计划,缺乏目标性和科学性。

2.2 干预策略随意、方法简单、不灵活。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健康教育策略主要集中在组织社区义诊、发放宣传材料、出版宣传栏和组织讲座几个方面,缺乏科学系统的方法。

2.3 调查中发现80%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健康教育活动效果评价方面有明显不足,主要表现在效果评价无有效依据缺乏代表性,更有20%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因不掌握效果评价方法,故而没有开展效果评价工作。

3 总结

3.2健康教育(干预)策略:[3]在确定了健康教育目标后,就要确定达到目标的方式、方法和途径,即干预策略。教育(干预)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3.2.1确定教育方法:可将教育方法分为信息传播类、行为干预类和社区组织方法三大类。要考虑这些方法是否容易为受教育者所接受?方法是否简便?效率与效果如何?是否经济?

3.2.2确定教育内容:计划中的教育内容,应针对目标人群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项目的目的和要求来确定,要讲究教育内容的科学性、针对性、通俗性和实用性。

3.2.3确定教育材料:健康教育活动教育材料主要有视听材料和印刷材料两大类。可购买出版发行物,也可自行编印。不论选择哪一种教材,其内容设计都必须符合教育(干预)内容的要求。

3.2.4组织与培训:以健康教育专业人员为主体,吸收政府各部门、基层组织、各级医药卫生部门、大众传播部门、学校等参加,对执行计划的各类人员,要根据工作性质和担任的任务,分别进行培训,以保证健康教育计划执行质量。

3.3健康教育活动效果评价:[2]效果评价就是针对健康教育项目活动的作用和效果进行评估。通常,一项健康教育计划活动实施之后,较早出现变化的是知识水平的提高和态度、信念的转变,然后才是行为的改变,而疾病和健康状况的变化则是远期效应。因此,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又可分为近期、中期和远期效果评价。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健康教育项目服务中目前重点讨论近、中期效果评价。

3.3.1近期效果评价 一项健康教育计划活动的近期效果,重点表现在目标人群知识、态度、信念的变化上,因此,近期效果评价,主要针对知识、信念、态度的变化进行评估。评价的主要指标有:卫生知识知晓率、卫生知识合格率、卫生知识平均分数、健康信念形成率等。

卫生知识知晓率(正确率)=知晓(或正确回答)某项卫生知识人数/被调查的总人数× 100%

卫生知识合格率=卫生知识测试(考核)达到合格标准的人数/被测试(考核)的总人数×100%

卫生知识平均分数=被调查者卫生知识测试总分/被调查测试的总人数× 100%

健康信念(态度)形成率=形成某信念(态度)的人数/被调查者总人数× 100%

3.3.2中期效果评价健康教育的中期效果主要指目标人群行为的改变,评价的指标有:健康行为形成率、行为改变率等[4]。

健康行为形成率=形成某种特定健康行为的人数/被调查的总人数×100%

篇4

一、确实加强领导。

切实加强对教育局机关和市教育系统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1教育局调整充实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做到职责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共同落实好健康教育。局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名单如下: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要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计划,2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加强健康教育机构和队伍的建设,落实人员配置、工作责任和经费投入;强化健康教育网络建设,要具有开展健康教育服务的工作网络和基本设施;提高健康教育专兼职人员的综合素质。启用《健康教育管理手册》规范健康教育工作台账资料的管理。

二、进一步加强学校健康教育工作。

落实健康教育工作责任。认真组织中小学以多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活动,1学校健全健康教育工作机构。各中小学要健全爱国卫生运动领导小组及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配备健康教育专职或兼职教师。对学生重点进行预防传染病、食物中毒、碘缺乏病及控烟等宣传教育,不断增强师生卫生与健康意识。

小学、初中阶段要确保每周0.5节,2切实上好健康教育课。各学校要按教学大纲的要求开足健康教育课时。开课率要100%。做到有课程安排、有教材、有教案、有检测、有成绩,并建立健康教育资料档案。教育局加强对各中小学健康教育工作的督促和检查。做好卫生与健康知识以及防治常见病和流行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巩固和提高学生基础健康知识的知晓率(达80%以上)

提高学生基本健康行为形成率(达80%以上)要认真抓好学生个人卫生(如勤剪指甲、头发,3抓好卫生行为养成教育。各中小学要抓好日常卫生行为养成教育。勤洗头、刷牙、洗澡换衣服等)教育和检查,增添饮水和洗手设施,教育学生勤洗手,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近视眼新发病率。认真做好每学年的新生入学健康体检工作,4认真组织学生的体检工作。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儿童免疫接种工作。配合市疾控中心做好14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率监测工作,使感染率控制在3%以下(≤3%

利用黑板报、宣传橱窗宣传控烟知识;利用“世界无烟日”禁毒日”等,5抓好控烟宣传教育工作。学校(园)内张贴控烟宣传画。大力开展控烟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控烟健康教育体系,全面提高教师、学生和家长对吸烟危害健康的认识。开展争创“无烟学校”健康教育局宣传活动。

三、要进一步加强校园“四化”绿化、美化、净化、艺术化)建设。彻底清除卫生死角,做好鼠、蚊、蝇等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努力改善校园环境卫生,为师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

篇5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对策

基金项目:河北联合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Y1149-33)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收录日期:2014年5月3日

大学生肩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奋斗的历史使命。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优化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高素质人才需要的必然要求。但是,目前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影响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针对这些问题,积极地探索科学有效的应对策略,以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科学化建设与发展。

一、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够,工作流于形式。整体看来,我国高校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够。首先,仍然有部分学校没有设立心理健康教育机构,也没有系统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其次,有些学校建立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构,但没有发挥其应有的功能。由于高校在思想层面上不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会导致一系列的问题,如经费的匮乏、配套设施的不完备、教师力量薄弱、监督和评价系统的不完善等等,使得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而缺乏显著成效,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形同虚设。

(二)心理健康教育制度不健全,缺乏有效的管理和评价机制。首先,在管理机制上比较混乱,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归口不一。调查显示,有70%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挂靠在学生处、团委等部门;23.4%挂靠在心理系、高教所等业务部门;6.6%挂靠在医院。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师,身兼数职,造成资源和精力的分散,不能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去;二是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系统,对一些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成效也无法做出科学的评价,这也是导致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流于形式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心理健康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大多数高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经费投入不足,资源的短缺会导致一系列的消极结果:日常设备短缺及陈旧,专业设备落后,师资队伍建设不足,科研经费短缺,工作开展方式受限等。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仅需要一些日常工作必备品,如办公用品、电脑、书籍等,还需要一些专业设施,如心理咨询室、心理资料档案室、治疗室、心理测试软件等。由于资金短缺,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处于被动地位。

(四)师资力量薄弱,缺少一支专业化的师资队伍。首先,心理教师数量严重不足。据统计,国外高校专职心理咨询人员与学生的比例大致为1∶400,而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师生比例不足1∶5000。而且很多老师是兼职教师,即便是全职教师,还会兼顾着其他方面的工作,导致心理健康教育不能面向全校大学生开展,可能受众只是一小部分;其次,心理教师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心理辅导咨询是一项专业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只有经过系统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培训,拥有较多的实践经验,才能独立从事此项工作。而目前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有很大一部分是半路出家,如目前对72所高校的调查发现,德育教师占55.4%,心理学教师占20.8%,医务人员占17.4%,其他占6.4%。这里很多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不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不知道心理咨询的技巧和原则,把心理咨询等同德育教育,随便聊聊天,说教就可以了。而心理咨询是一门科学,如果处理不好,会对个人和社会造成更大的伤害。

二、改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一)转变教育观念,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系统性。主管部门及相关领导要转变以下认识:一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知识教育,而是一种教育理念,是渗透在所有教育活动中的一种教育信念和态度;二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针对少数有心理障碍的学生的工作,而是面向全体学生,以预防和发展为宗旨,最终达到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三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哪一个部门或者几个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事情,而是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共同任务,学校各部门要积极配合,使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各个层面,确保心理健康教育事业得到顺利发展。

(二)增加经费投入,保证工作顺利开展。经费问题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举步艰难的“瓶颈”问题,一定的经费支持是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物质前提和保证。各高校领导应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将高校心理健康工作纳入到学校发展规划中去,建立专款经费用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引进专业人才,建立心理咨询室、治疗室及相关软件的购买和心理健康宣传活动等,以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持续有效地进行。

(三)完善评价体系,保障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评价体系:第一,要建立一套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评价体系,工作评价采用具体的指标来衡量,根据学校的各项心理健康工作内容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评价指标细分,不同的工作内容和工作开展方式采用相应的指标来衡量;第二,在评价方法上,要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评价体系的建立,不仅可以总结以往的工作经验,发现问题及不足为以后工作打下基础,同样也为监督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首先,加强专业咨询师队伍建设,吸收一定数量的既有心理学背景又有实践操作技能的人才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其次,吸纳大学辅导员进入兼职心理健康教师的队伍。辅导员和学生接触最多,也最易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对他们进行一定的心理学及心理咨询知识技能的培训,用心理学角度去解决学生的问题,使得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更加深入和普及;第三,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制度,定期对专兼职教师进行培训,不断地提高他们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必备的理论水平、专业知识和技能,真正发挥这支教师队伍的作用。

(五)构建科学的心理健康体系,切实发挥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的积极作用

1、建立心理档案。为大学新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把心理测评作为心理问题筛查、干预、跟踪、控制一体化的心理工作机制中首要环节和基础工作,掌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统计、分析,根据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存在的问题类型制定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案;对普遍存在的一般心理问题采用座谈、讲座、团体心理辅导等方式进行干预,对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个体辅导,并联系其辅导员,加强对这些学生的关注。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首先,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高校的公共必修课。这样可以使每位学生能够系统的学习心理卫生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心理调节方式,增强对自我心理健康的关注和调节;其次,进行课程改革,根据大学生的实际心理状况,选择贴近学生需求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并且课程采用更加灵活的授课方式,比如情景体验、案例讨论、团体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师生的互动,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心理教学中来,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3、做好心理咨询工作。除老师定期值班咨询外,开通多种心理咨询途径,如电话咨询、网上咨询、心理信箱等,使大学生在遇到各种心理困扰时,都能及时得到心理老师的帮助,并做好咨询记录及咨询后回访工作,最终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4、建立心理危机预警机制。从人员组成、方法选择、措施制定等几方面建立心理应急预案,对于突发事件能够做出及时有效的心理干预,使突发事件的消极影响得到有效的控制,在较短的时间内重建学生的心理健康。

5、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与宣传。通过创办心理杂志、开设校园广播心理健康专栏、发放心理健康材料、观看心理健康教育影像、组织心理剧表演等丰富多样的宣传形式,形成浓厚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使学生在面对自身的困扰时,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能够积极主动地寻求心理援助。另外,通过开设心理健康知识讲堂、工作坊等形式定期开展讲座、团体心理辅导等,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主要参考文献:

[1]王运彩.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南大学学报,2006.46.1.

篇6

关键词: 职业学校 心理健康教育 质量

一、职业学校为什么要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注于学生的心理活动和心理特点,在职业学校中得到广泛开展,因为心理健康教育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发挥着积极的影响。

1.心理健康教育从普遍规律角度为学生疏导心理问题。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就是帮助学生疏导他们因受生活影响而产生的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职业学校的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普遍会遇到学习新知、处理人际关系及实践运用等方面的相关问题。职业学校的学生处于青年发展时期,其思维和心理正处于活跃和发展阶段。面对这些问题,如果没有进行客观的思考和引导,很可能会产生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教育立足于职业学校学生普遍面临的学习生活情况,运用普遍规律解决大多数学生存在的相似的心理问题。从调查数据发现,我国职业院校半数以上都已经开始开展学生心理教育健康有关的活动,旨在引导学生的心理向健康之路发展[1]。

2.心理健康教育是青年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有效路径。

开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职业学校的学生倾诉心理问题和寻求专业人士给予指导和建议提供了一条有效的路径。在如今纷繁复杂的学习和生活之中,职业学校的学生会遇到很多难以预知的心理问题,给他们的学习、生活及未来的发展带来困扰。在以往没有心理健康教育时,学生们只能向身边的朋友和老师倾诉并希望得到一些帮助,但这不是专业的,也不是科学的。开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后,学生如果遇到困扰自己的心理问题后,可以运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方法进行自我疏导,也可以通过向专业人员询问或者讨论的方式排解心中的问题。

3.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可以为职业学校的其他课程提供辅导。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于职业学校其他专业课程有一定积极影响,起到心理和思想层面的辅助作用。学生们参加心理健康教育之后,会变得更加阳光,更加积极向上,随之会对周边的事物及学习的课程更加用心地思考和努力,进而有助于提高职业学校其他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注的是人的心理活动,其他专业课程的老师也可以运用其中的方法抓住学生的学习心理,采取对应的措施提高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好感度。比如说,会计专业课程需要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这时就可以借鉴心理健康教学中的心理测试和培训方法。

二、职业学校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尽管全国范围内很多职业学校已经开展类似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但是取得的效果并不明显,主要是由于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阻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进一步推进,下面对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

1.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得不到教师和学生的重视。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一门新兴的活动课,很多老师和学生并不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因和目的,也不了解它的具体内容,导致心理健康教育没有在职业学校内得到应有的重视,更不用谈开设后所取得的积极成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职业学校中普通的专业课程是不同的,它关注学生的心理活动,内容比较抽象。因此,职业学校的有关辅导人员认为这是一门“形象工程”,不需要花费太多的心思来投入,只需要完成既定的工作任务即可。学生们爆料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时是很不认真的,并不配合教学活动[2]。

2.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缺乏生动活泼的开展方法。

目前,我国多数职业学校开设的学生心理健康教程选用的方法是不恰当的,基本上仿照普通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没有结合心理健康教育自身的特点和实际情况。职业学校的专业课程为学生讲解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需要教师为他们做示范,因此普遍采用教师主导教学课堂,学生认真学习并与教师进行互动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但是这并不适用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的内心。因此在活动中需要学生们打开自己的内心,勇敢地向同学和老师展示自己的心理活动。沉闷的教学方法是不适用的,只有营造热烈的氛围,让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才能使学生敞开心扉。

3.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没有发挥应有的疏导作用。

职业学校开展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所以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关键在于教师和学生扭曲了对心理健康教育意义的理解,忽视了它最本质的疏导作用。很多教师在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时是非常死板的,对着书本照本宣科,这样做仅仅是让学生们学到新的知识。这对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来说是错误的,因为收获新知并不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让学生们掌握真正的心理疏导方法,并运用这些方法解决自身的心理问题,才是真正的意义所在。所以教师和学生的扭曲理解是心理健康教育无法真正发挥作用的核心原因。

三、职业学校采取恰当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面对目前职业学校的学生心理教育存在的问题,使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明显强化是职业学校有关教师需要正视的工作。下面探讨职业学校应当采取的恰当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法,分别从深化理解与重视、改善教学方法及确立目标评价体系等方面展开论述。

1.讲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深化职业学校教师和学生的重视程度。

职业学校的教师和学生转变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看法和态度是发挥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用效果的第一步。教师和学生同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参与主体,双方在其中积极配合,有利于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真正作用。职业学校的校方领导应当在全校范围内开展深化理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讲座,让教师和学生认识到它的本质与价值。学生心理健康教学与其他专业课程不同,它关注学生的心理活动,试图分析学生遇到的心理问题,并希望运用一定的思维和心理方法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让他们走上心理健康的道路。当教师和学生真正理解以后,那么他们就会明白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多么的重要[3]。比如说,河南省某高等专科职业类院校发动全校师生了解心理健康教育,在活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结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采取以讨论和探究为主的教育方法。

采取恰当合理的教育方法是发挥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用效果的第二步,关系到开展的具体过程和影响。学生心理教育健康适用于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心与心之间交流的方法,呈现的效果为共同讨论和探究等。因此,应当在全国范围内的职业学校推广这种新的教育模式和方法,让学生心理教育健康教育活动氛围变得更加生动活泼,让教师与学生进行真诚的对话。比如说,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讲授“如何应对考试”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自由地讨论应对考试的经历,包括积极的和消极的两个方面,然后由老师对这两种态度的利弊进行评价,探究其中的心理活动。

3.明确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制定科学有效的素质评价体系。

确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素质评价体系是发挥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用效果的第三步,从预期与结果两个端点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限定。明确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解决职业学校的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并传授积极有效的心理疏导方法。科学完善的目标可以为教师的活动提供指导方法和内容范围。它的素质评价体系与普通的课程的素质评价体系是不同的,教师可以安排几个实际案例,让学生们判断案例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并让学生提出积极的应对方法。这样实践性强的评价方法更能体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也更能反映学生在其中收获的成果。

四、结语

深化教师与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解和重视程度,采取讨论和探究的活动开展方法,确立科学的素质评价体系,是职业学校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有助于让学生们的心理处于健康的状态。

参考文献:

[1]俞国良.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7(21):15-16.

[2]韩慧.中等职业教育学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现状、成因及其对策研究――以石家庄铁路运输学校为例[D].河北师范大学,2015,5(10):179-180.

篇7

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是新《纲要》所指出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同时这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更是推进教育公平需要努力的方向,所以全纳的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应体现在对学生的全纳,而这决定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需要全方位的展开,应“以全员、全科、全过程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为基础”[2]。所以全纳的心理健康教育还包括对于教育具体实施者的教师要进行全纳,同时以多种多样的教育形式展开心理健康教育,即对心理健康教育形式的全纳,而上述这些均需要对起反馈、导向和激励作用的评价体系的全纳。

一、学生的全纳

学生的全纳在心理健康教育全纳模式中起着决定作用,对于学生的全纳应至少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理解。

1.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每个人的遗传基因不同、生长环境不同,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性也不同,因此每一个个体都存在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每一个学生都有他发展的着力点。而心理健康的标准是“常模参照”的,主要是依据大多数人的行为表现而确定,其出发点在于寻找共性。然而完全按照“常模参照”来判断可能会出现偏差。比如大多数中国人使用右手写字,少数人写字是用左手,这少部分人就是不正常的吗?[3]所以,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既要参照共性的心理健康标准,又要尊重个体差异,注意协调好二者的关系,这是此全纳模式的基础。

2.学生的心理成长是发展的。个体的心理健康状态是一个连续的变化过程。大多数人都处在从不健康到健康这个过程的中间状态,很少有人是完全的不健康,也很少有人是完全的健康。现在健康的学生不一定将来永远健康,一些所谓的心理不健康的学生,有可能是情绪控制不当、不会应对的表现,不一定就是特质性的人格障碍。所以,心理健康问题程度重的学生需要关注,而程度轻的学生也不能被完全忽略。因此,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更需要对学生进行全纳。

二、教师的全纳

应该没有人会否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全体教师的责任和义务,但很多学校把大部分心理健康教育任务推给心理辅导教师却也是不争的事实,这也就造成了学校心理健康教师的工作难度加大,一个人去面对所有学生,去帮助所有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因此也容易使工作陷入僵局,更难以有所成效。

对于教师的全纳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注重全员教师的心理学知识的再培训。虽然接受过师范教育的教师在大学里学过基本的心理学知识,但这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增进教师对学生心理和行为的了解。

2.心理健康教育要做加法而不是做减法。如若只有心理教师在心理健康课上或课外的心理辅导中教给学生如何健康发展,而在占绝大多数份额的其他学科教育中,由于科任教师缺乏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和知识而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这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在做减法,效果是大打折扣的。所以,注重教师的全纳才能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渗透到各个教师的教育观念中,渗透到各个学科教学之中,再结合专业的心理教师对确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诊断、咨询,这样才能创造出良好的做加法的心育氛围。

3.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疏导工作。由于社会环境的复杂,教师存在着较多的角色冲突。作为直接面对弱势的未成年学生的教师,其心理健康和学生同样重要,甚至更需要关注!

三、教育形式的全纳

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实现,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心理健康课、讲座、活动宣传、学生心理社团、心理辅导(个体、团体)、科研等等。把这些形式从功能上进行归纳可以划分为以下三类:

1.普及性的,以“治未病”为理念。如:心理健康课课、讲座、活动宣传(手抄报、漫画、心理作文、心理剧、网络宣传等)、学生心理社团等形式,引导学生认识及关注自身及同伴的心理健状况。

2.治疗性的,通过专业的心理诊断、咨询与治疗来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如:个体辅导、团体辅导等。

3.提高性的,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科研提高心理教育的实效,并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问题即课题,在问题研究中探究、反思、提高,在实践中丰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化水平。

除了上述形式,还有一种非常重要,那就是对家长进行指导。俗话说: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孩子的问题和家长的人格及教育方式有着密切关系。所以,对学生的心理咨询还需要结合对家长的咨询一起进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学校的老师虽然有着专业的教育心理学背景,但毕竟是一对多,资源和精力都很受限,而家庭却有着个性化的教育优势,所以对家庭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不可忽视。

四、评价体系的全纳

1.评价标准需要是多元的。“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建立起能够反映出学生综合素质的、适合不同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民主的促进性评价体系。

2.评价方式注重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的有机结合,以全面充分地揭示和描述评价对象的各种特质。从终结性评价发展到形成性评价,即要对学生的发展过程进行评价。

3.注重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督导评估。新纲要指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计划,纳入学校督导评估指标体系之中,教育督导部门应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督导检查。教育部将适时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创建活动。”这些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必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篇8

【关键词】住院患者;健康教育;方法

医院健康教育是指以患者及其家属为对象,通过护理人员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过程,达到使患者增进健康知识,改变他们不健康的行为和问题,使其行为向有利于健康的方向发展[1]。是各级医疗机构的重要职责,也是医学模式和医院服务方向转变的标志。我院的健康教育工作,自开展以来,不断地探索和改进,现将我院近两年的关于住院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方法作以介绍:

1住院健康教育是指病人在住院治疗期间接受的健康教育,包括入院教育、病房教育、出院教育几个方面

住院教育的开展具有计划性和组织性,其及时性针对性和指导作用更加明显[2]。住院患者在院时间长、便于医护患之间相互了解,利于有计划、有目标、有评价的健康教育的开展。但是,住院患者一般病情较重,心理变化大,又要接受各种治疗和护理。所以,在制定健康教育计划时,按照患者的需求、治疗、护理、检查等的不同,分内科健康教育计划、外科健康教育计划、产科健康教育计划。

1.1内科健康教育计划

1.1.1入院教育旨在使病人及其家属尽快熟悉就医环境,消除陌生感和紧张情绪,遵守医院制度。要求医护人员热情主动、态度诚恳。方法主要以口头讲解、文字介绍为主。内容有:介绍主管医生、责任护士、护士长的姓名,介绍病区环境,介绍相关制度,安全告知,用物准备等。

1.1.2病房教育病房教育是住院健康教育的重点,在制定教育计划时,首先评估患者的需求,包括心理需求、知识需求、技能需求,适宜地选择或增加教育内容,健康教育的方式要根据病人的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经济条件、性格特点等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教育方式。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口头讲解、文字阅读、示范、演示指导等。要求语言要通俗易懂;在教育时间上要根据患者需求和治疗护理的需要进行选择,如查房时间、治疗护理时、巡视病房时、患者或家属提出疑问时等,要注意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病房教育的目的是增加防病治病知识,改善教育对象的健康相关行为从而达到治疗、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内容:①疾病知识的宣教,包括:导致或诱发本疾病的主要原因,本病的症状及特点,有利于疾病康复的心理指导,预防本病发展的相关措施,饮食、活动锻炼指导。②药物知识宣教,包括:向患者解释疾病的主要治疗,药物的名称及用法,服药时间及注意事项,特殊药物的服用方法及注意事项,静脉用药的目的、注意点、滴速等;③辅助检查知识宣教,包括:有关本疾病常规检查的目的及注意事项、特殊检查的目的及注意事项。

1.1.3出院教育包括:预防疾病的自我保健知识,饮食、休息、锻炼的指导,出院后用药指导,复诊的时间,告知病人吸烟的危害性及控烟措施的指导。旨在使患者提高预防疾病的能力,消除影响健康的不良因素和习惯,形成健康行为,防止复发,减少并发症,保持健康,方式多选择口头讲解,健康处方,宣传册,解答患者疑问等多种形式,时间是在患者出院前2-3天进行。

1.2外科健康教育计划

1.2.1入院教育内容、目的、方式与内科的健康教育计划相同。

1.2.2病房教育与内科健康教育计划内容相比多出术前教育和术后教育。术前教育有呼吸道准备,肠道准备,床上排尿、排便训练,术前日及数日准备等。术后教育有饮食、指导,活动、休息指导,各种管道护理指导,疼痛、发热等特殊护理指导,并发症的预防等。另外,还可根据患者出现的特殊情况或患者及家属提出的疑问、需求给予相应的健康教育。

1.2.3出院教育目的、方式与内科的健康教育计划相同。内容上多出指导患者继续康复训练、功能锻炼及注意事项。

1.3产科健康教育计划

1.3.1入院教育内容、目的、方式与内科的健康教育计划相同。

1.3.2病房教育目的、方式与内科的健康教育计划相同.产科患者是一个特殊群体,所以健康教育有其特殊性,内容有:用物准备,指左侧卧位、自测胎动;告知胎膜早破、妊高症、先兆早产、前置胎盘、妊娠糖尿病、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的注意事项,先兆流产征兆;分娩过程简要介绍,术前准备项目及目的,分娩前、后心理指导;产后孕妇健康宣教有母乳喂养的好处,母亲喂奶及婴儿含接姿势指导,如何保证乳汁充足,如何挤奶,分娩后的休息、饮食卫生活动指导,新生儿抚触的方法和意义,新生儿生理体重下降与黄疸的原理及处理方法,新生儿沐浴、脐带、臀部的护理方法,产后避孕的指导等等。以上内容仍然是根据患者的需求、治疗、护理等的需要选择性地进行健康教育。

1.3.3出院教育目的、方式与内科的健康教育计划相同.内容有:乙肝疫苗、卡介苗接种时间,产后饮食、休息、卫生、运动指导,咨询热线等。

1.4常见病、多发病的健康教育对于各个科室的常见病、多发病的健康教育,由本科室医护人员定期组织全科患者及其家属,在本科室设置的“健康之家”集中进行。多采用讲座、幻灯片、发放宣传资料、演示等多种形式相结合。旨在增强社会人群预防保健意识,提高国民的身体素质,利于降低我国慢性病、传染病、多发病的发病率。

2患者健康教育的评价

为保证健康教育的实施,检验健康教育是否流于形式,应当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反馈机制,通过教育评价反馈再教育-再评价,这样一种模式,达到使患者确实从中受益[3]。我院是在每一项教育内容后面以填写表格形式进行评价。方法是行为观察、口头回答或书面问卷。表格内容有教育的时间、方式、效果评价、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签字。评价效果分优、良、一般、差四级。如评价为一般或差时,要求查找原因,修改教育计划,直至达到预期效果。

3医护人员的继续教育

我国的健康教育的现状是起步较晚,健康教育缺乏完整的管理体系、评估机制,健康教育内容泛化,没有完整的理论支持,在实施过程中没有一种科学的量化标准,质量控制中缺乏明确的,具体的考核指标[4]。鉴于上述现状,为了更好地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我院各临床科室每周一次,组织全科医护人员加强本专科疾病的预防、治疗、护理等知识的培训,方法多采纳讲授、幻灯片等。旨在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更专业的防治疾病知识和健康指导。预防保健科定期组织全院职工学习健康教育理论、方法、沟通技巧等,方法有讲座,发放学习资料等。目的是提高职工对健康教育的积极性、提高健康教育的理论知识,技能技巧,更好地服务于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日]铃木美惠子,陈淑君.现代护理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2:21.

[2]吕资之.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170-177.

篇9

一、重身体健康,轻心理健康

过去,人们总是认为吃得好,睡得好,没有疾病就是健康。但近些年来,人们对健康的认识发生了变化,即由原先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认为健康或疾病是生理的、心理的和社会的因素不断互动的结果,任何一种因素都与其他因素有关且能产生一定的影响。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1946年就曾指出健康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健全状态,而不只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

一个健康的幼儿,既应该是一个身体健全的幼儿,也应该是一个“愉快、主动、大胆、自信、乐于交往、不怕困难”的幼儿。人的个性、性格、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都是在一定的教育影响下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幼儿时期受到的教育和影响,常常会在一生中留下印记。不少有心理、行为问题的成人,究其原因常常可以追溯到童年时代,如在冷漠、甚至虐待中长大的儿童,往往有着强烈的自卑感。性格孤僻或暴躁,富于攻击性,被溺爱的儿童往往以自我为中心,自私不爱劳动等。而在幼儿期如果受到良好的教育,就能够形成许多好的行为习惯和符合社会要求的行为规范。

我在实践过程中发现许多幼儿园没有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没有心理健康档案,更没有幼儿心理咨询中心,教师对孩子的心理发展水平模糊不清。这一问题和心理健康看不见、摸不着、不好判断的特点有关,同时也和人们不重视幼儿心理健康有密切的关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所以,幼儿园应适当开展幼儿心理健康课程,根据幼儿的特点,向幼儿传授心理知识,培养幼儿的心理品质,帮助幼儿能更好地认识自己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发展状况,及时了解自己身上存在的心理问题,自觉地维护心理健康。幼儿园也有必要建立起幼儿的心理健康档案,配置心理医生,而且幼儿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也要加强。要转变过去只重身体健康,轻视心理健康的观念,一旦出现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就要积极想办法解决。总之,我们不仅要照顾幼儿的身,还要照顾幼儿的心。

二、重安全,轻身体素质培养

安全问题是幼儿园最重视的问题。近年来,媒体报道不少幼儿园的安全事件,让许多幼儿园诚惶诚恐。安全第一是有道理的,但凡事过犹不及。比如,有些幼儿园怕出事,严禁幼儿活动。“少活动,少出事;不活动,不出事”。许多本该孩子做的事情,老师全部代劳,严格限制儿童的各种活动,剥夺孩子通过实践锻炼来提高自我保护能力的机会。结果,因孩子身体素质差、对危险事物缺乏防范能力而发生了许多不该发生的事故。我国绝大多数幼儿都是独生子女,有资料表明他们虽然在身高、体重方面有一定优势,但是其心、肺等内脏功能却落后于身体的发育水平,这正是由于缺乏锻炼、过多保护、身体素质培养力度不够造成的。

生命是脆弱的,幼儿的生命更是如此,但并不是说严格限制各种活动或过多呵护就意味着安全。我们要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在实际生活中可以看到,平时很少跑动的孩子相对来讲容易受伤,那些活泼好动的孩子奔跑蹦跳灵活,钻爬攀登熟练,反应敏捷,相对来说磕碰就少一些。因此,幼儿园应给幼儿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合理地组织有一定强度和密度的体育活动,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更好地保证幼儿安全。当然,我们应细致考虑安全问题,尽量排除不安全因素。

三、重教师的施教过程,轻幼儿的反馈

健康教育是一种双向的过程,不仅需要我们很好地计划和组织有关的教育活动,而且,还需要对健康教育的效果进行必要的评价,尤其应重视受教育者的反馈。同样,在幼儿健康教育中,健康教育评价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从评价指标来看,幼儿健康教育的评价通常是与幼儿健康教育的活动目标直接关联的,有时,幼儿在健康教育活动中的认知目标、情感与态度上的目标以及行为目标就是幼儿健康教育评价的具体指标。

例如,在“怎样过马路才安全”的健康教育活动中,如果具体的活动目标是:

(1)使幼儿能辨认出停止、前进和人行横道线的交通标志;

(2)使幼儿能说出安全过马路的两种交通规则(如,走人行横道并且要做到红灯停、绿灯行);

(3)使幼儿在游戏场上活动时能按照交通规则的要求去做。

围绕这一健康教育活动的评价指标便可确定为:

幼儿能对停止、前进等交通标志做出正确的反应;

幼儿能说出安全过马路的两种交通规则;

幼儿在游戏场上步行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在幼儿健康教育的评价中,作为教师,可以通过对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以及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态度和行为进行观察而做出评价,也可以通过向幼儿提问来获取有关的信息;同时,教师还应该同幼儿的家长取得联系。了解幼儿在家中的态度和行为表现,以此来对健康教育的效果和幼儿的发展状况进行深入的评价。

例如,在以“嘴巴里的牙宝宝”为主题的系列活动中,如果其活动目标是:

(1)知道为了保持牙齿的洁白和健康,早晨起床后和晚上睡觉前都要刷牙。饭后(或吃完零食后)要漱口;

(2)掌握刷牙的正确方法;

(3)能逐渐养成早晚刷牙的良好习惯。

在这一主题的健康教育活动之后,其评价的指标便可设定为:

幼儿能说出应该刷牙和应该漱口的时间;

幼儿在没有帮助的情况下能示范刷牙的正确方法;

幼儿在家中能自觉地在起床后和睡觉前刷牙,并且刷牙的方法基本正确。

四、重幼儿园内健康教育,轻家园合作

由于家庭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场所,而且,家庭的环境以及家长的价值观念、教养方式、生活方式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及幼儿的健康意识、健康认知和健康行为的获得与形成有着直接的关联,幼儿健康教育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应归因于幼儿家庭和家长。因此,幼儿园的健康教育必须要考虑到家庭和家长的因素,并力图与家长建立起相互间的支持与协助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强化对幼儿健康成长的有利因素和积极影响,并尽可能地减少和消除那些不利的影响。围绕幼儿健康教育的家园合作通常可包括这样两个基本的方面:

(1)关注和支持幼儿在家中的健康实践,以强化幼儿的健康行为。幼儿在幼儿园学习的和形成的健康行为如果也能在家庭的日常生活中经常地、持续地得到强化与实践,则有助于幼儿建立起比较稳固的动力定型,进而逐渐形成习惯,这正是幼儿健康教育所追求的最终目标。为此,教师可以根据幼儿健康教育的需要,通过举办家长学校、开展健康教育专题讲座等多种途径,大力向幼儿家长介绍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使家长成为健康行为的执行者、幼儿健康教育的支持者和指导者。例如,在“健康食品要多吃,垃圾食品要少吃”的健康教学活动后,可以利用健康教育展板向家长传递这一健康信息。同时,也期望家长能以身作则,多吃健康食品,少吃垃圾食品,并在家中对幼儿的适宜行为给予积极的表扬和鼓励,以强化幼儿的健康行为。

篇10

关键词:老年病人健康教育

在以“病人为中心”的新型护理模式,对病人实施健康教育的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使病人了解掌握有关疾病的病因病理知识和康复保健知识。笔者通过对老年病人健康教育实践,意识到健康教育对老年病人的康复起着有益和有效的作用。但由于老年病人的生理、心理问题以及护士健康教育能力问题,直接影响着健康教育的开展,现分析如下。

1一般资料

2007年-2009年内科老年病人,年龄在60a以上的住院病人,年龄最大达92a;文盲半文盲占75%。护士不定时进行住院病人健康教育,检查反馈与其它项目相比,令人不满意的是老年病人的健康教育:发现病人对疾病的病因病理、症状,体征、诊疗、检查项目、目的、药物、饮食、活动、潜在并发症等方面的知识在深度和广度上掌握不够,达不到充分调动病人积极参与活动,提高自我护理保健能力的地。

2老年病人生理、心理特点

2.1记忆力差、认知力差及感知觉减退老年患者随着年龄的增加及生理功能衰退,使身体患有多种疾病如脑萎缩、糖尿病、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等,均可导致老年病人不同程度健忘、耳聋、视力减退、感知觉减退、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认知力差,易引起误解或曲解别人的意思。

2.2易怒、固执、疑虑等不良的心理反应老年人是一群特殊的群体,他们年龄大,但社会经验丰富,心理活动复杂。由于生理性衰老、视、听不灵、体弱多病,加之社会和家庭角色改变,适应能力减弱,一旦住院,心理压力增加以及对医疗费用的负担和对疾病的认识不足等原因,使他们对病情的估计多为悲观和对抗意识,而出现易怒、固执、多疑等不良心理反应,对治疗护理疾病的康复失去信心。

3护士在健康教育时可能存在着不足之处

有的护士可能缺乏沟通技巧或不熟悉沟通技巧,影响着护患之间的关系;有的护士在运用护理程序方面存在着入院评估收集资料不全面,如病人的身体情况、疾病过程、文化程度。社会背景、经济状况、行为方式(生活、饮食习惯),和社会心理因素等情况的收集不完整或欠认真细致,评价不及时或未能做出恰当的效果评价;有的护士对老年病人的生理、心理特点掌握不全面;有的掌握疾病健康教育的内容不全面。如:入院教育、有关疾病的病因病理知识教育、检查项目介绍、治疗药物知识的宣教、饮食指导、活动指导、危险因素的防治及出院指导等。基于这些原因,而导致护士在进行有关疾病的健康教育时不能根据病人接受知识的能力和病情各阶段有的放矢地进行健康教育,显示不出个体差异。

4讨论

4.1护士应具备健康教育的能力健康教育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有评价的教育活动,首先应具备相应的理论知识。如教育学、心理学、行为学、社会学等多种边缘学科知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掌握护患沟通交流技巧,按照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场合,病情的不同阶段,选择不同的健康教育方法,使他们对护士产生信任感,愿意接受护士传授的健康信息。健康教育形式要有针对性,因人而异,因病而异。内科老年病人病情复杂多样,不同疾病的病因、诱因各不相同,着重的预防保健措施亦不相同,因此要根据不同疾病的特点,采取相应的知识教育。例如:阻塞性肺气肿的病人,住院后主要与病人讲解采取有效的半卧位休息的目的,低流量吸氧的目的,指导有效排痰的方法以及吸烟、有害气体、粉尘及气候对疾病的影响,同时加强呼吸功能锻炼和饮食的指导,并保持大便通畅,避免诱发因素及改善个人体质。而支气管哮喘病人住院后主要讲解哮喘发作时取端坐位舒适的目的,用B受体激动剂、茶碱类、糖皮质激素等药物的作用、副作用,以及鼓励病人补充水分,每天2500ml-3000ml的目的,指导病人不宜食用鱼、虾、蟹,猪肝、蛋白质等易过敏的食物。避免诱因:避免密封门窗及花草、地毯、皮毛、异味气体接触,防止情绪激动等。因人而异:对记忆力减退,认知力差的病人要利用每日治疗,护理查房的时间,反复多次强调并且耐心细致的教育指导。因人而异、因病而异的个体化教育是健康教育工作获得成功的基础。

4.2护士应具备良好职业道德水准在以“病人为中心”的健康教育,要求护士要进行认真细致的评估收集病人资料,护士不仅要向病人灌输健康知识,包括生理、心理健康保健知识,而且还包括形成人们的健康意识、健康责任和健康行为,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实施过程中,正确应用护理程序及马斯洛层次需要论,根据不同个体,不同层次的需要删减或增加教育内容,及时评价,反馈调整教育计划。护理人员要不断加强社会责任感,护士对病人的照顾既有权利又有专业和法律的责任。只有具备高度社会责任感的护士,才能积极参与这项工作,完成对病人的健康教育,达到病人满意的回报。提高护理人员的社会责任感,是保证健康教育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4.3健康教育是一个护患双边活动的过程一个完事的质效优良的健康教育活动应该是双向的,即应包括医护人员和病人双方,美国教育家B.S布理姆认为:教育活动是一个双边活动,应该是双边人员都得到激励才会产生“自动力”。心理学家R.A布朗汉认为激励等于效价一手段-期望的乘积。其中效价是指对所获得报酬的需要程度,手段是为获得报酬而努力的方式,期望即经过努力所能达到目标的可能性,三种因素之一为零,那么激励也为零,就无法产生“自动务”。例如:一位高血压病人因头晕、呕吐、心悸、BP180/100mmHg而入院,如果护士缺乏护患沟通技巧和因病而异、因人而异的健康教育水平,而不顾病人当时的病情、心理,盲目地进行入院教育,结果会使病人产生烦闷的情绪,对医院的服务水平产生怀疑,对以后护患双方合作产生一定影响,此时效价为零。既然健康教育是护患双边活动,那么如果只有医护人员的“自动力”而得不到病人的接受和配合,或只有病人的“自动力”而得不到医护人员的耐心指导和训练,都不可能取得好的结果。

5总结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促使老年病人健康教育的顺利开展,使老年病人获得有关疾病的健康知识,使老年病人形成健康意识和健康行为,养成缝康的生活方式,其主要因素是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和健康教育能力以及病人的“自动力”病人对医护人员的依赖等综合因素的结果。缺一不可。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