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管理知识点范文

时间:2023-08-03 17:29: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资产管理知识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资产管理知识点

篇1

党的十六大以来,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又成为热点问题。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任务,是国有经济关系的根本性调整,必将在更深层次上触动原有的行政格局和利益格局,其改革难度可想而知。从这个意义上说,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无异于一次体制革命,一次制度创新。

中国入世后,按照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完善和改进国有资产的管理、运营体制,迎接入世挑战,有着重要意义。国有资产流失的现象,表面上看,仅仅是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实际上它集中反映了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存在的诸多问题。因此,要想制止国有资产的流失现象,就必须从根本上入手,改革目前与社会经济不相适应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同时,经济过热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要求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必要的改革和重构。构建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应当首先从根本上把握其逻辑原点和立论基础;只有对这些理论背景进行必要的了解,才能把握改革的实质和现实的需求,才能提出适合未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构建方案。

一、法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重构的前提要求

在一个崇尚法治的社会里,具有至上的效力。因此,如果我们意图把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稳定、有保障的推行下去,那么将其上升到立法层面是非常重要的。古罗马法学家塞尔苏斯曾说过:“法乃善与正义之术。”也就是说,在发展迅速的商品经济中,只有通过法律来规制整个社会经济活动,才有可能实现实质上的正义并最终成为“善社会”。

市场经济发展中政府职能演进的表明,国家权力重心下移是历史的必然潮流和内在选择。行政权力本位、国家本位要让位于社会本位,官本位应让位于民本位。①通过建构更为健全的法律体系,有效地控制政府权力,规范政府行为,乃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法治文明的成熟性又是市场经济实现的必要条件。美国法学家伯尔曼曾精辟地指出:“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这表明,法律权威必须来自于人们对法律的信仰和崇尚,法律信仰意味着法律至上观念的确立。

中国要发展市场经济,就必须首先坚持对法治的信仰,不应当以过度的行政干预代替法律控制。制度的生命力在于创新,以创新来弥补旧制度所暴露出来的种种缺陷,以创新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

法治意味着正确的控权制度的存在,意味着有效的分权制衡原则的遵守。严格的法治,要求公共权力从消极被动的状态中脱离出来,通过完善的法律规范体系全方位地发挥作用。因此,就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而言,我们应当把法治的基本要求体现在体制改革的实践中,并且贯彻到国有资产的运营、管理和监督上。

二、发展理念:国有资产管理体制重构的指路牌

发展理念至少包括有快速发展的理念以及持续发展的理念。

快速发展的理念侧重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但区别于单纯的市场经济增长观,快速发展理念在注重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还要求国家与市场的良性互动。我国正处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阶段,如何协调个人利益、社会利益以及国家利益之间的复杂关系,成为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罗马城不是一天建成的”,社会经济的发展不能一蹴而就,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问题,它受客观经济环境的制约,需要分步而行,单纯的物质增长观到头来只能使经济发展陷入后劲不足的窘境。社会经济要想得到良性发展,制约经济发展的制度障碍就应当接受改革,制度就需要完善和创新。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重构,便是现代快速发展理念的要求。单以快速发展理念来指引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重构,还远远不够,持续发展的理念也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持续发展理念的着眼点是整体、协调、长远的发展,这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不谋而合,因此,两者具有共通性。二十一世纪,可持续发展无疑将成为人类社会不约而同的选择。文明社会的向前推进,显现出传统发展观的根本缺陷:忽视了现代经济社会的健康、稳定、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是要维持生态财富的非减性;否定了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承载力。②而持续发展的理念,注重的是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在有效利用的同时还积极的对社会资源进行必要的保护,实现以人为本以及代际代内公平的价值观。

现代国有资产的管理已经不再以一般计量的保值增值为目标,而转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公共需要和最大限度地节省社会资源为目标。这一显著变化表明我国正在从传统的追求简单经济增长的思维模式向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思维模式进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重构,应当协调好存量利益(多指自然资源资产)和增量利益(以经营性资产为主)之间的关系,把握经济发展的必要尺度,既不能过快也不应过慢,使经济发展走上良性增长的道路。这恰恰说明发展理念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重构道路上的“方向牌”。

三、走出误区:重新认识国有资产管理体制重建与国企改革的关系。

长期以来,我们在谈到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同时,一定会不约而同地提及国企改革。诚然,二者在很大程度上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它们的关系到底真的如同许多文章和论著所认为的那样吗?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真是国企改革的矛盾集中的焦点和国企改革进程中的重要措施之一吗?我觉得这种观点有本末倒置之嫌。国有资产作为一种为全民的公共利益服务的资产,更多地表现公共产品,以及关乎国计民生的资产,它包括有以资产为主的经营性资产,行政事业性资产和自然资源性资产。可以说,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参股企业的财产属于经营性资产,这是毫无疑问的。实际上,国有资产可以表现为包括国有企业在内的许多能够为社会公共利益服务的形式。试问,一个属概念如何能包含整个种概念呢?

相对于国有企业改革而言,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乃是一个涉及面更广的体制变革,国有企业改革可以说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重大步骤和聚焦点之一,但不能相反地把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说成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把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变成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配套工程”。这是多年来我国许多学者和政府或企业管理人士的一个认识误区。只有尽快走出这个误区,才有助于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重建的整体蓝图的早日实现和健康稳定的运行。

四、分权制衡理论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中的适用问题

篇2

现如今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电子商务时代正在到来。作为一种全新的经营管理方式,电子商务不但促进了商业的竞争,同时也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作为我国经济管理中一个特殊的机构,电子商务对工商管理也带来了极大的影响,本文就对工商管理如何应和电子商务的推进进行分析。

一、电子商务对工商管理产生的影响分析

(一)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影响

电子商务是一种在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商务模式,这种商务模式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带来了新的挑战。一方面,在数据共享的前提下如何保证产权专用;另一方面,如何认定知识产权的地域性。最后,知识产权域名注册的新问题也引人关注。

(二)对经营范围核定和管理的影响

电子商务对经营范围的影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在市场不断发展的形势下,如何做好变更登记;其二,通过电子商务登记的活动是否属于正常范围;其三,对于特殊交易,如黄赌毒等应该如何查处与制止。

(三)对组织结构规范的影响

电子商务对组织结构带来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其一,组织决策的分支增多;其二,组织结构的管理层减少、操作层增多;其三,企业组织具有虚拟化的特点。

(四)对市场主体身份认定的影响

所谓的市场主体,通常指市场中提供商务或服务的组织或个人,且具有“经济户口”,同时开展盈利活动。在性质方面,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型的商务模式概念,与传统的市场仍紧密联系,基于此,进入新兴市场领域的组织或个人在身份认定上就会出现新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二、电子商务背景下工商管理的处理策略

(一)加强信息的互联网化处理

从长远的角度上来看,工商管理机构要想更好的发挥管理的效用,就必须实现信息的互联网化,因为在其它资源上的投资都会受到一定的限制,而在技能上进行创新与投资则能够打开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发挥出统治大局的作用。因此要加强对信息的改进与处理,推动工商管理机构更好的发挥职能。

(二)结合电子商务服务调整政策

具体的政策调整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其一,由国家工商局进行整体分析,加强对电子商务的立法工作,特别是关于存在冲突的重点问题,要加强互通与合作,创建统一的标准规范,避免自成体系的现象发生;其二,各地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相符的法律法规以及制度,以此来获得网站经营者的欢迎。

(三)加强电子商务认证机构的创建

要想推动电子商务更好的发展,创建电子商务认证机构是必不可少的,由于创建的过程较为系统、繁杂,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都比较巨大,并且不能在短时间内完成,所以在建立的过程中必须要加强检查和监督,全面的做好管理工作。另外创建认证机构要以国家工商管理部门作为核心,由于同国家的经济有着直接的联系,所以必须要高度重视起来。

(四)结合工商管理职能发挥优势

各个工商管理部门要加强沟通与配合,将各部门的优势充分的发挥出来,共同实现对电子商务的管理与促进,同时还要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其一,加强对网站以及网上经营的管控,特别要加强对违反网上经营制度的行为的管理;其二,依靠技术手段、立法手段来处理各方面的问题,充分发挥各部门对电子商务的服务、管理作用。

(五)积极接受社会的监督和管理

在过去计算机网络还未普及的时期,工商管理机构也是要求构建社会监督、管理体制的,而在当前网络越来越普及的阶段,工商管理机构更应该高效的利用网络,以为人民服务作为基本的工作目标,将工作呈现到广大群众面前,制定符合时展的社会监督制度,积极接受社会的监督和管理。

(六)完善电子商务的管辖权与职能

篇3

1 理论课方面

一应多利用课件教学。对于课堂教学,教师应充分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设备,将有关教学内容制成课件,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帮助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涉及的表格、数字、公式多,如通过运用课件并配上丰富的图片、音乐,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和愉悦学生的心情,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他们的学习质量。生动的课堂氛围既让学生以直观感受,使之系统掌握财务管理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又能减少教师板书的工作量,而且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二应引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学习习惯。古人语:“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着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在上课时会对课程内容有所侧重的听讲,他们对于学习积极、主动并能善于发现问题,这样有利于学生的探索、创新能力的形成。由于《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概念性强、计算公式繁杂,这就需要学生对课程内容进行预习,如果能坚持课前预习和课后的复结,对于学习的效果自然会事半功倍。也就是,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才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

三应多采用启发式方式教学。笔者所在中学的教学方法具有借鉴性,它的核心是“老师上课四分钟”、“先学后教,当堂训练”、“问题教学法”等,他们的方法就是典型的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真正做到因人施教与以学生为本,最大的特点就是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再帮助他们进行解决,而不是一味地注入。如讲到资金时间价值时,可以让学生自己举例说明在自己的生活中有哪些事情与资金时间价值有关,学生是如何理解这个概念的等等,进而使学生在提出和解决问题时认识到知识点。

四应适时运用案例教学。财务管理源于经济生活和生产实践,但其理论及方法又高于经济生活和生产实践。由于在校学生既没有参加过生产实践和实际的会计工作,更没有对企业的日常财务管理活动有感性认识,因此对财务管理知识的学习具有难度。而在教学中,可适时引用案例讲解理论知识,这样既可举一反三和通俗易懂,又利于学生对课程关键知识的深入理解和真正掌握。

2 实验课方面

一应按课程内容分模块进行实验课教学。《财务管理》教材主要分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内容三个方面,而它的基本内容又分为资金管理、项目投资管理、流动资产管理、利润分配、财务分析等方面,因此应分模块阐释和实验。具体做法是,在教学时可依据课程的基本内容划分模块逐一进行实验教学,可在每章的理论课后安排一至两节实验课,以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二应适时运用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主要是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试教,即按模拟的不同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投入学习,这种方法对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组织能力要求较高,因此必须搜集和制作不同的情境进行。财务管理很多内容也可以设计为情景活动,这种基于行为导向的情景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和自己的聪明才智,提高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也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比如在讲授筹资及财务杠杆内容时,我给学生安排了三种情景,一种是利用自己有限的资金独立创办工厂,一种是在自己有限的资金基础上在尽可能多借钱来创办工厂,还有一种是和他人共同出资合作创办工厂,这三种情景涉及到筹资规模、筹资方式、收益及风险的关系等若干知识点,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对比学到了相关知识,也使我们的理财活动和我们身边的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学生易于理解,掌握的也更加牢固,印象也更加深刻,同时教学效果也更加生动有效。再比如在讲授货币时间价值时,我给学生引入保险、贷款等相关常见经济活动。让学生体验怎么买保险合适、怎么计算偿还贷款金额,学生感觉这些知识就在自己身边,学习的积极性明显提高。根据中专学生的认知程度,多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是必需的,财务管理很多公式,还有很多需要通过图形表示的知识,多媒体课件能够很直观、形象的加以表现,若再配以相关的图片,易于抓住学生的视线,学生易懂、思路也更加清晰,能够大大提高教学效率,也使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彩。

三应穿插采用比较教学法。比较是认识事物的手段,也是较好的教学方法。正确运用比较法,可以帮助学生分清概念,提高分析水平和获得规律性认识。如讲到资金时间价值的计算时,学生往往混淆复利终(现)值系数和年金终(现)值系数的概念,做题时不知道该用哪种方法。这时,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在实例中找出二者的区别和联系,并让他们多做习题。有了比较,就容易发现规律,学生也就能轻而易举地掌握这两个概念。比较教学法还可应用于学生之间学习效果的比较,它能增加学生间的竞争感和激励他们积极努力学习与积极上进。

篇4

[关键词]闲置原因;构建平台;提升能力;功能拓展及延伸

实验室是学校办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教育科学的不断发展,教育内容和手段的不断更新,实验教学成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创新能力、科技素质的一个重要环节。

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实验室仪器闲置现象非常严重,而学生的动手能力却严重不足,如何提高实验仪器设备的利用率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是每一位实验教师面临的问题。本文根据我在实验室工作多年的实践经验,浅谈一些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及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方法。

一、实验室仪器闲置原因及对策

长期以来,中学许多实验室在仪器设备管理中“只进不出”,从而出现许多学校实验室的仪器设备闲置、积压现象严重,既浪费了时间与人力来进行管理,降低了管理效率,也占用着实验室空间,形成了对人力、物力两个方面的极大浪费,久而久之,越来越严重的设备积压带来了账物不符等管理难题,总的来说目前中学仪器设备管理问题有以下几点:

1.部分仪器设备闲置和使用率偏低。总的而言,中学仪器设备在总体布局上尚属合理, 各个学科实验根据需要配置了相应的实验设备,但单就各个学科而言,由于中学科学及其高中学科设置交叉、分散购置、等原因出现实验仪器出现大量相同型号设备的重复购置、供过于求现象发生,由于闲置设备数量以及调拨难度的增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闲置仪器设备的利用率。

2.处置方式过于简单。报废的仪器设备当中,有相当一部分通常只是故障增多,或者性能落后无法满足现在的实验教学要求,或者通过维修依然可以使用。这些仪器中,有的完全可以经过重新分配而再度发挥作用,有的则可通过维修而再度起用。

3.解决策略。

(1)严把验收关。制定完善科学的验收程序,对设备进行验收、运行、调试,做好验收记录,使设备买得放心、用得舒心,保证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对使用多年且需报废处置的仪器设备更要严把报废关,对部分中学教学仪器待报废仪器设备能降档使用的可以调配给学生第二课堂使用;

(2)规范设备管理程序,加强和完善资产管理体制,使设备管理有章可循,督促各个部门设备责任落实到个人。对于报废管理这一环节而言,可成立报废仪器鉴定小组,严把仪器报废程度鉴定关,应严格分清楚闲置与报废的仪器,将各类仪器的处置方法进行分类处理。

二、构建实验室仪器利用平台

1.注重仪器设备的规范管理。实验仪器设备的配置应按照教育部的《中学理科教学仪器配备目录》实施。各类仪器应按计量、通用、专用、挂图、标本、模型、玻璃以及实验工具等分门别类排放。排放顺序、位置以配备目录的编号序号为主要依据,个别放不下的大仪器可适当调整位置。仪器应分橱分层定位存放,做到不挤压、不堆放。

2.科学管理,分类存放。实验药品和材料应按普通药品和危险品分室保管,并按配备目录顺序分橱分层排放,为取用方便,橱上应贴上相应的标签。对有毒无毒药品分开存放,剧专柜、专室存放、双人保管。在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试剂瓶外标签必须明显,经常检查标签是否脱落。

(2)分类存放时应注意试剂的特性和周围的环境。

(3)经常检查所存放的所有试剂,查看是否有试剂瓶损坏、药品渗出以及其他危险隐患。

3.加强人员管理,服务实验教学。

(1)对实验管理人员一是各级专业培训积极参加,二是假期集中培训,三是支持在岗轮训和脱产进修,使他们弄懂理论,精通教材,掌握实验操作技能,掌握运用现代教育装备,学会现代管理知识,努力提高自身整体素质。真正地服务于实验教学,当好任课教师的参谋。

(2)实验教学质量的好坏,关键是任课教师的业务水平,在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为实验教学服务。因此,管理是手段,实验教学才是目的。

4.考核、评估的类型。一般分经常性、阶段性、突击性三大类。经常性考核一般是在平时工作中进行,阶段性考核可在期末或年终进行,突击性考核一般是在开展检查评比,评选先进等工作中进行。对学校实验室管理工作的考核,评估,一般是由各省、市(地)、县(市、区)组织实施,但是在各个不同的时期和阶段,其侧重面有所不同。

教学仪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物质保证。管好教学仪器是搞好实验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利用实验仪器配合课堂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还能多方面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提升学生动手能力

1.科技教育有机地融合在实验课程之中。学科教学中的结合点和切入口,强调体验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教师结合学科特点和知识点,以联系科学技术的新发现、新发展、新成果以及科学发展史和科学家的科学精神,来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培育学生勇于探索、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把科技教育与研究性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体验”在“体验中领悟”。

2.开放实验室、活动室,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动手实践,探索研究,发明创造。学生实验室有物理、化学、生物,还有理化生多媒体教室。实验室的开放让学生进行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对于学生提出的实验,不管课内课外,经过任课教师许可,学校就给他们准备实验,协商好实验日期,让学生来实验室做实验。学生利用实验室进行科技制作和研究的能力亦不可估量,这里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地,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摇篮。

3.充分发挥学生自主管理和学生社团的作用。学生社团作为学生自主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学生课余文化的主要载体,在活跃校园文化,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方面有着积极作用。以期达到提高同学们对科技的热情的目的,努力使学校形成“学科技,用科技”之风,提高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发明热情。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