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汽修专业的认识和理解范文

时间:2023-08-03 17:28: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汽修专业的认识和理解,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对汽修专业的认识和理解

篇1

关键词:中职 汽修专业 模块教学 探索

引言

中职院校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要培养生产型企业基层员工为主的,而汽修专业更是未来汽车维修市场的坚强后盾,只有注重岗位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和锻炼,才能适应当前千变万化的汽车维修行业,而且模块化教学模式的深入,是对传统的教学方式的补充与完善,更可以让学生们在教学当中把汽车理论知识与实践维修结合起来,使他们的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一、传统汽修专业教学模式的不足之处

在传统的汽修专业教学当中,老师总是把汽车的构造等等在课堂上给学生们的进行解剖与分析,然后再列举出N种可能出现故障的融合,让大家去进行分析和研究,从客观上讲,可以让中职学生提高认识问题的能力,但在解决问题的层次上却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因为纯理论的知识只能停留在“说和学”的层次上,而具体到“做和修”时,就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具体来讲:

1、中职学生基础知识底子差

从我国当前的升学形势来看,凡是进入到中职院校的学样,其文化课的成绩往往都不好,对于文化基础内容掌握不扎实,而且在思想意识上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片面,没有学习积极性,而传统的教学模式总是会从教材的理论知识入手,尤其是汽修专业教学过程中,老师往往让学生对汽车模型进行观察,然后去了解各种操作技能及工作原理,但因为这些中职学生的文化知识基础比较差,对于汽车的一些原理很难达到真正理解的程度,对于汽车零件之间的装配及位置关系,很难凭借想象而形成一个完整而系统的认识,也就是说,他们只能达到 “知其然”的地步,只能应对一些最平常、简单的汽修问题,对于深层的故障原因判断及处理不能做出准确的诊断,更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难以达到“知其所以然”的程度,不利于学生日后的发展。

2、理论与实践脱节

在传统的汽修教学当中,对于理论知识的讲解课时占据了学生汽修生涯的大部分时间,虽然有些中职院校也会安排一些顶岗实习的课程,但相对而言,这种实践机会却是太少了。而且对于同一类型的汽修知识,由于课程安排设置中的一些问题,使同系统、同各类的为课题被安排在较长的时间内才能完成,这就使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失去了连贯性,出现了断层,这在进行实践的操作时,就会出现很明显的生疏感,再加一般情况下对于实习安排的时间总是放在某个学期的最后,也就是在课程完毕之后才对进行实践,这样就会让学生的理论知识丢在脑后,而在实践中需要运用的时候,会觉得自己的专业知识不足,对一些实践性的问题难以理解,不能形成系统性的理念,理论与实践出现严重的脱节,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理论不能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不仅不利于中职院校汽修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更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不能为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二、对中职汽修专业模块化教学的探索

在以上中职院校汽修专业传统教学模式种种弊端突显的前提下,专业模块化教学受到了学校和老师的青睐,被引入到当代中职教学当中,而且这种教学方式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也充分显示了它的重要性,成为促进教学发展,提高学生素质的一种源动力。

1、理论与实践的合理结合

大家都知道中职院校的主要任务就是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实践性操作人才,所以中职汽修理论知识的学习就是为其实践打基础的,只有把专业化的理论融入到实践应用当中,才能发挥出它的实用性,也只有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才能使中职学生的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达到和谐的统一,比如说在经过理论的讲解之后,再让学生去实践中进行模拟,这样就可以让他们把书本知识运用到实践操作当中,不仅有利于理论知识的强化记忆,更有利于学生对汽修思路的理解和掌握,能让他们在学与做中形成一套全新而统一的理念,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达到专业技能与实践操作能力的双重提升。

2、扩大老师的指导作用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与创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老师只是在教学当中起着指导与引入的作用,而专业模块化教学模式的应用,则让老师的指导性地位更加的突出,因为老师在学生的实践模块中,可以与学生融为一体,并进行实时的指导与学习,对于不同素质的学习进行不同类型的问题指导与解析,而且还可以对于一些实际性的操作进行规范化,达到因材施教,满足所以学生需要的目的。

3、提高学生们的参与性

从中职学生的现状来看,他们大多数的学习成绩不好,但动手能力却极强,而专业模块化教学就是要让中职学生在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增强动手能力的培养,所以他们会在具体的实践学习中获得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出他们的长处,使学生们愿意主动参与到学习当中,在这样的氛围下,教学质量必须会有很大的飞跃,学生们的综合性学习能力也会随之而增长,使他们的就业面变得更加宽广。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汽车市场飞速发展的今天,复合性专职人才的培养成为中职院校教学发展与改革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中职汽修专业模块化教学在具体的实践与学习中已经受到了广大老师的喜爱,它不仅可以提高职业教学中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更能使汽修专业的学生有多的顶岗学习和实践机会,成长为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董晓丹,袁泰清.虚拟教学软件在中职学校汽车维修实践教学[J].时代汽车,2016,(11): 31-32.

[2]周丽萍.提高中职汽修专业课教学质量的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6,(15):93.

[3]石光成.中职汽修专业顶岗实习教学体系实践探索[J].中国培训,2016,(07):38-39.

[4]孙杨.中职汽修专业教学的模块化之我见[J].科技与创新,2016,(04):126.

篇2

关键词:项目教学;汽车维修专业;应用分析

【分类号】G712;U472-4

项目教学是指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将项目任务的布置作为新的教学形式,从而在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从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和操作能力的提高,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本文将对此做较为具体的分析。

一.对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学目的进行分析

汽车维修专业是在汽车行业不断兴起发展的过程中衍生出来的,对于汽车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因此,在进行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学过程中,主要教学目的为在提高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实现理论与能力的统一。在理论教学中,主要要求学生能够掌握汽修的专业知识和操作的要点,对各种汽修专业设备的性能、结构和操作方法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形成系统的知识框架,从而为实践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在实践教学中,主要要求学生能够运用自己已经学到的和掌握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的汽车维修中去,能够掌握基本的拆装技能和维修流程,完成独立的维修任务[1]。我校在汽车维修专业教学实践中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项目教学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下面对项目教学的具体步骤和方式方法进行阐述。

二.选择教学项目,制定具体的项目教学方案

在汽修项目教学中,我校教师通过下厂调研收集常见的维修案例,如气门间隙的调整、正时皮带的更换、排气系统堵塞的检修等,再对项目教学相关的资料进行整合,使学生能够对具体的理论知识及操作流程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与掌握。传统灌输式与填充式教学模式,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导致学生对专业课程失去兴趣与积极性,同时无法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进行有效结合,也无法开阔和创新学生思维。项目教学是一种老师为辅,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建构整体的知识体系,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与相关的资料,以为专业课程学习顺利完成奠定基础。

针对汽车维修专业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相应的教学项目,在鼓励学生积极提问的基础上,根据学生自我学习的情况,制定具体的教学方案,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教学方案充分发挥我校对汽车维修专业提供的教学资源,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教学环境和氛围,进一步加深学生在专业维修知识上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汽车维修能力。作为方案制定的重要内容,评估方案与教学目的相适应,通过开展的定期的考核,不H能够帮助老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从而进一步完善该教学方案,还能帮助学生形成对自己的认识,根据自身在汽车维修操作中的不足进行完善。

三.项目资料的准备

汽修项目确定后,老师根据项目的任务和要求,对学生进行指导,要求学生首先要对项目的相关资料进行收集和准备,掌握一定的教学资料,为项目的进一步深入奠定基础。在资料收集中,老师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汽车维修的兴趣[2]。例如,在进行《发动机拆装与调整》 项目教学中,必须要求学生搜集与发动机的拆装有关的资料,如曲柄连杆整体结构、作用;气缸体运行条件、整体结构及排列方式等,做好充足的知识储备,为学生进行发动机拆装项目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解决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推动项目的有效进行。

四.项目资料的分析

老师在指导学生对项目的相关资料进行收集后,还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资料的分析,对其中的信息进行有效整合,从而加深学生对汽车维修的了解,从而有效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增强。在分析资料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加入自己对相关资料的理解,根据自己的分析进行资料的补充和完善,提高在项目资料在项目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保证汽修项目的顺利进行。

五.小组间的分工合作

汽修项目的完成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进行小组之间的配合和合作,一方面有利于促进汽修项目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能够形成较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在进行小组分组时,老师可以依据学生的个性及其学习能力,将所有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人数在五到六个,并要求学生选出一个小组长,整体负责小组的汽修任务的完成。例如,在发动机拆装项目教学中,必须首先要对发动机的拆装原理、步骤和相应的安全事项进行掌握,然后进行拆装活动,小组内可以通过相应的分工,对机体主件、活塞连杆、曲轴飞轮等拆装任务根据每个掌握的知识进行分工,并对其零部件进行有效清洗,从而完成对发动机的组装。在整个发动机拆装、清洗与组装过程中,不仅能够提高学生汽修操作能力,还能通过小组形式进行项目教学,从而提高学生团队意识,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六.对汽修项目的结果进行合理评估

汽修项目完成后,必须对项目进行有效的总结,才能充分发挥汽修项目的重要作用和价值。在对汽修项目的结果进行评估过程中,主要包括小组互评和教师点评两个部分。在小组互评中,老师可以组织小组之间进行汽车维修任务的检查,包括对完成程度,质量好坏等进行检查,对于任务完成中出现的问题和存在的不合理的地方,进行及时的指出,并提出相应的建议,然后进行互评打分。在教师点评中,老师必须深入每一个小组,对每个小组的完成情况进行点评,并对每个人的表现进行评价[3]。在小组互评和教师点评两个环节的结合下,每个小组能够得到相应的分数,认识到自身在项目中存在的优点和不足,并进行相应的修正,从而使学生在汽车汽修的操作能力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结语:汽车维修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因此在进行专业教学过程中必须找到适合本专业学习特点的学习方法进行教学,项目教学很好的满足了汽车维修的教学内容和目的,老师在教学时必须将其进行有效的应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一批优秀的汽车维修人才。

参考文献:

[1] 程许. 关于高职汽车维修专业中项目教学法的应用探讨[J]. 汽车实用技术. 2016(03)

篇3

1 职业院校汽修专业课程教学的现状

1.1 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不明确

目前,职业院校的汽修专业课程教学普遍存在教学目标不明确的问题,究其原因,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结合现代化的汽修技术和手段开展有效的课程教学,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存在盲目性,不能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及行业的发展需求,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导致汽修专业课程教学效果不高。另外,就是学生方面的学习目标不明确,文化基础相对薄弱的职业院校学生在接触陌生的汽修理论知识时表现出了吃力。例如汽车构造课程的讲授,尽管教师采用了直观的教学方法,但面对较为复杂的汽修专业理论知识,学生难以形成系统性的认识,比如说汽车内部零件复杂的空间形体、各零件的位置关系、装配关系及传动关系以及相关的工作原理等,学生难以准确理解这些知识时就会出现失落,导致学习兴趣降低。

1.2 教学方法与手段存在滞后性

由于职业院校没有升学压力,加上学生的学习能力偏差,导致职业院校的教师工作态度不端正,甚至存在敷衍了事,应付课程教学的问题。还有就是教师精心备课,但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合理,导致汽修专业课程教学的实效性不高,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1.3 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相脱离

有的职业院校的汽修专业课程教学安排不合理,技术理论课的教学安排时间跨度较大,将同一汽车部件总成的构造、修理工艺、故障排除的教学时间划分为三个学期,这就导致教学断续与分散,造成学生对某部件结构缺乏整体性的认识,无法进行深入地学习和分析。另外,有的院校的汽修专业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践教学相分离,导致抽象、复杂的专业理论知识不能提起学生们学习的热情,甚至出现抵触情绪,同时实践教学缺乏理论知识的有效指导,操作实践起来较为吃力,导致汽修专业课程教学效果偏低。

2 提高汽修专业课程教学有效性的主要途径

2.1 制定明确的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

首先,发挥当地文化的影响力,借助成功的就业实例,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汽修专业课程的兴趣与动力。当地的经济水平及文化特色是影响职业院校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重要因素,学生毕业后大多会选择本地的企业就职,更好的就业和工作薪酬是吸引学生选择专业的动力。因此,学校和教师应积极宣传汽修专业成功的就业实例,发挥“镜子”作用,将汽修专业良好的就业前景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帮助学生制定短期可行的目标,循序渐进的实现提高汽修专业技能的整体学习目标。

其次,“以生为本”,合理设置课程,编写具有时效性的校本教材。想要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应该让学生清晰自己想学什么、需要学什么、应该怎么学。教师应通过多种方式,例如问卷调查、个别座谈、观察等,清楚掌握了汽修专业学生在专业知识与技能以及职业态度等方面的具体情况,进而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也可以咨询学生对汽修专业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实训安排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全方位掌握学生的学习需求,以便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汽修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另外,还应结合市场发展需求,不断调整完善学习内容。教师应多与当地的汽修企业联系,并且不定期组织带领学生去企业参观,使学生熟悉汽修岗位工作要求及职业态度要求等。教师还可以与企业相关负责人进行交流,征求其对汽修专业课程设置的意见和建议。以市场为出发点,准确定位学生学习的专业内容以及学习态度。最后,以相关文件为依据,坚持“强化技能训练,辅以必要的理论知识”以及“有用、够用、实用”的原则,收集各种相关信息,为学校编写汽修专业校本模块教材提供支撑,保障教材内容的时效性。

再次,实施模块化教学目标,提升学习动力。教材内容的讲解除了制定总体目标外,还应制定各个模块和学习单元的具体、可观察、可测量的学习目标,明确学生学习各个模块与学习单元的目标,懂得自己所要学习的知识,就会以饱满的热情和动力去完成自己的学习目标。

2.2 强化教师教学和专业技能,探索现代化的教学方法

首先,提升课堂语言艺术。教师组织语言的简练与生动性对课堂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完美的语言艺术能够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引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和思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完成专业知识的学习。

其次,加强自身的学习,提高专业知识素养,适应教学改革的要求。我国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加上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改变了整个教育的客观环境。在此形势下,职业院校的教师应深化现代化教育教学理念的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素养,适应新的教育教学规律,有效应对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我认为汽修专业的教师不应只是纸上谈兵,汽修专业的实践性较强,这就要求教师定期进入汽修企业进行实践操作锻炼,在其中探索丰富、系统化的汽修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使教学贴近生活实际。学校要定期对其进行考核,防止出现流于形式的外出学习,也能让教师的“教”更贴近生活实际,切实提升学生技能,提高汽修专业课程教学成效。

最后,坚持以学生为本,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主评价能力,树立主动参与意识,增强协作研究精神,为学生的主动发展、自主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进而满足市场发展需求。

此外,将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引入到汽修专业教学中,比如小组合作探究式教学方法。教师应结合学生现有的水平,将学生进行层次划分,在此基础上搭配分组。学习各个模块前要按照“预习-质疑-探讨、研习-反思巩固-评价”的流程,使学生既独立又合作地解决各个问题。例如,自动变速器拆装教学,给各个小组分配总目标,每个小组再根据本组的学习能力分解任务,分工合作,有的学生选择分析传动路线,有的学生选择分析阀板油路,剩下的学生查资料获取该型号的数据。在教学过程中要先引导小组间互授知识、互相评价,教师在将小组总结的疑难问题进行归纳合并,辅助学生解决这些疑难问题,再由学生进行总结后由教师进行总评价。在合作探究中,增强了课堂学习的感染力,有助于提高教学有效性。

2.3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第一,结合多媒体平台和板书进行教学。多媒体教学指的是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活动的教学过程。语言表述是教学的基础,板书、板画是教学的纲要,多媒体则发挥辅助教学的作用。汽修理论知识较为复杂和抽象,单纯以书本和黑板的教学手段较为枯燥、单一,基于网络技术的多媒体教学,以直观形象的画面展示了较为难以理解的知识。例如讲授汽车构造时,采用powerpoint讲授结构,采用flash动画效果充分演示汽车两大机构、五大系统的工作过程,采用图表法进行小结,采用举例法讲解发动机的故障,如此生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第二,利用网络教学手段。网络技术的优势主要体现在直观形象和双向交互功能,突破了时空的限制,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信息量,包罗万象的网络信息极易引发学生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同时,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查找学习资料,完成预习、学习等任务。学生通过自主查阅网络资料及集体讨论来有效解决遇到的学习问题,有效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篇4

关键词:行为导向教学法 中职 汽修专业 实施策略

近年来,由于汽车的快速发展,汽修专业人才需求猛增。如何更好地培养适合现代社会的中职汽修专业人才,突显“理实一体”的教学新理念,探索教学新方法、新手段、新模式,成了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议题。笔者学校在汽修专业课教学中应用以职业行为活动为导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的“行为导向教学法”,强化理论汽修工作实际实操的联系,注重提高汽修专业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教学有效性,真正地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一、“行为导向教学法”与中职汽修专业课程的特性

1.对“行为导向教学法”的理解

“行为导向教学法”是基于行为主义理论的一种教学理念。“行为”注重实践,“导向”明确目标。其是以行为或任务为导向,通过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资源和学习反思等因素的组合,创设出师生互动的教学情境,在教学过程中模拟职业实践的过程,利用任务的解决来使学生获得知识能力、改善学习方式和提升职业行为素养的一种教学方法。

“行为导向教学法”以生为根本,以学为中心。强调教学应从理论向实践转化,从示范教学向应用型教学转化的观念;其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兴趣,通过脑、心、手共同参与,主动学习;其教学方法以活动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通过知识归纳和演绎,培养创新思维、形成关键能力。

2.中职汽修专业课程的特性简析

笔者学校使用的中职汽修专业教材是“浙江省职业教育六项行动计划”项目成果教材,汽修专业的课程包括了汽车机械基础等专业基础课程,汽车维护、汽车构造与拆装等技能核心基础课程。课程遵循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教学为主体的核心思想,把实践从“延伸和应用地位”提升为“主体地位”,而把理论的“基础地位”转变为“服务地位”,使专业理论服务于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教育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中职学生知识基础薄弱,缺乏强烈的学习动机,常有厌学情绪,迫切要求教师采用新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让其获得学习的成就感。

“行为导向教学法”为中职汽修专业课程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创设教学互动的情境,把教的活动和学的活动紧密结合,分解教与学的步骤,从“任务目标确定D实施任务过程D展示成果反馈D评价反思提升”的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中,实现学生学习方法能力、专业技能、社会职业能力等综合职业素养的提高。

二、“行为导向教学法”在中职汽修专业运用的策略

1.分析专业目标,设计工作项目

汽修专业要培养掌握汽车制造与维修技术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具有较强的汽车维修能力,并在汽车检测、汽车维修等企业从事车辆维护、检测、修理等方面工作任务的中级职业技能人才。要求学生具备合理使用检测方法和工具,进行故障分析和维修等的职业核心能力。

在行为导向教学中,必须明确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细化成每一课内容的教学目标,根据目标要求,建立学习任务,并在教学过程中将之分解细化为从易到难的几个目标导向,针对各个目标导向,设计与之相应的学习任务,以逐步实现目标。

例如,掌握发动机配气机构检修技能是对从事汽车机修工作的基本要求,从培养汽车机修工的角度,它需要以“凸轮机构”知识作为理论支撑,由此在设计《认识凸轮机构》这一教学项目时,可将培养目标所要求的知识技能进行分解,明确专业目标导向和具体学习任务(见表1)。

2.编写任务文本,采用分组设计

行为导向教学法通常以“工作任务模块”为载体,学习小组借助各种学习资源,完成若干个“任务模块”,通过任务实施从而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在实训操作时,通过分工合作完成实训任务,保障每位学生都参与实施学习任务,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注意让学生体验“学中做、做中学”的快乐,体会团队合作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形成在工作实践中合作交流的职业素养。

任务文本的编写包括基于学生主体的任务提示和相关的学习资源提示等,使学生能获取与任务相关的目标、时间、任务内容、所需的工具设备等信息。

在这个任务模块的完成过程中,采用分组职业活动的形式,全组成员共同承担工作任务,组内成员进行分工合作,由学生自主完成和调控分组过程,结合教材中的相关内容,让各小组查阅资料。如活塞连杆组的拆装教学任务,教师设计通过观察活塞连杆各组成部件的装配关系,让学生分组讨论,制定出活塞连杆组详细的拆装方案(要求写清楚所需要的拆装工具)。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巡视,引导学生参与到小组讨论中来,指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激励他们突破难点,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见表2)。

表2 活塞连杆组的拆装学习任务书(部分)

学习任务 学习资源

1.任务一:根据书本上的知识,请说出活塞连杆组的结构组成

2.任务二:请利用资源制订活塞连杆组的拆卸计划,制订活塞连杆组的拆卸方案

3.任务三:根据所制定的活塞连杆组拆卸方案进行拆卸

4.任务四:请根据小组任务的完成情况,对小组成员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 教材、维修手册、参考资料、维修工具

……

3.创设任务情境,导入故障案例

行为导向教学法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学生的主动行动、体验从而学习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它需要设计一定的教学情境来引导学生进入行动任务。教师将情境事先设置好,提出需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之中,并将课程内容分解成几个任务,给学生设计相应的工作任务,并帮助学生主动进行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与探究。

在汽车维护等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中,很多章节均可以创设维修的工作情境,教师可以举例实车的故障维修情境,导入故障案例,引导学生去分析实例,思考问题的原因,增加学习的兴趣,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工作情境的创设,学生对学习任务有了明确的认识,也了解了整个维修检测的操作流程,并能体会实际工作中的职业情境,规范职业行为(见图1)。

一辆起亚智跑2.0排量,行驶了15万千米,车辆待速时发动机抖动,加速到120码时速度上不去。检查故障步骤为:

1.检查点火系统:火花塞、点火线圈、高压包均工作正常。

2.检查供油系统:汽油泵压力为3.5kPa,正常,喷油嘴雾化良好。

3.以上系统都正常,分析应该为发动机燃烧室机械部分出现故障,应检查汽缸压力,经检查,1、3、4缸为12个压力,2缸约为8个压力。

案例分析:

4.开展任务实施,落实五步教学

“行为导向教学法”在汽修专业的教学中具有可行性、必要性和适用性,课堂的实践教学活动是最为关键的。现总结出“行为导向教学法”的课堂五步教学实施策略,形成了初步的行为导向教学模式,如图2所示。明确了学生的“课堂五步”与教师的“课堂五步”之后,从“教”和“学”两方面落实行为导向教学法。

图2 行为导向教学模式

在此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信息获取、制订计划、分组活动、成果展示及自我评价是关键要素,教师是课堂各个环节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让学生在“学的活动”中发现问题,一起商讨和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在行为导向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知识和经验存在差异性,使得任务的结果呈现存在多样性,小组内部成员、小组之间的知识和技能以及呈现方式均有碰撞,教师要全程掌握学习动态,及时进行指导评价。“行为导向教学法”不单单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线性开展,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师活动的不断干预、引领和修正,保证在任务实施过程中知识与技能得以落实,使工作行动过程有效开展。

三、小结

“行为导向教学法”适合实践性较强的汽修专业课程教学,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把教学的过程模拟为职业实践的过程,学生在工作任务实施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技能,提升职业能力。

推行“行为导向教学法”,首先专业教师应该更深入地去理解和整合教材,将教材与汽修实际相结合。其次,对于情境的创设,就是应该多考虑学生的基础与知识点的联结。最后,行为导向教学课堂需要在课前有充分的准备,大大增加了教师课前的备课量。在实际应用中,也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行为导向教学法”应考虑工作过程的完整性,应思考如何将教材中属于工作内容的知识片断进行整合设计。同时,行为导向教学基于汽修工作实践任务,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是简单教学方法的实施,而是教与学双向并进的实践过程,更需要双师型教师来承担,在教师的培养培训上还需要加大投入。总之,既然“行为导向教学法”在中职汽修教学上已卓有成效,那就更应该坚持下去,不断地跟进分析,找到最有效的契合点,力求能更好地服务于中职汽修专业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唐晓杰.课堂教学与学习成效评价[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

[2][美]Bruce Joyce.教学模式[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3]袁国立.行为导向教学法在职业学校的实践与探索[J].河南农业,2010(9).

[4]陈玲.谈行为导向教学法的教学设计[J].浙江职业教育研究,2007(9).

[5]郑金洲.教学方法应用指导[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篇5

关键词:情境化教学;汽车维修专业;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6)01-0102-03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的问世,被认为是现代教学论正式诞生的标志。在他的《大教学论》里,就有情境教学的思想。情境化教学模式是以案例或情景为载体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境化教学”是一种应用相当广泛,而且已经被实践证明是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模式。但情境化教学在中等职业学校的应用,特别是在汽修专业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却相对比较薄弱,能否取得较好的成效,值得工作在一线的教师进一步探索和实践。

我校于2003年9月开设了汽车运用与维修这个新的专业,设有6个教学班。由于汽修专业是学校的特色专业,教学设备的投入相对要偏重。为了让学生有较强的职业素养,符合企业的需求,我校对有情境化教学需求的专业,进行了情境化教学改革。在教学方面实行教学责任制,由四个汽修实训教师负责一个班的整个专业实训教学;每个班级一个星期安排2~3天进专业情境化实训。几个学期的实践表明,这种教学模式明显比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受学生欢迎,但是也有其缺陷,即情境化模块教学对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较高。笔者负责汽修专业课的情境化模块教学,在实施过程中掌握了一些好的方法,同时也看到了一些问题,本文针对汽修专业课情境化教学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汽修专业课程情境化教学设计的主要特征

(一)教学对象的针对性

1.教师教学过程情境化,即专业理论教师与实训指导教师构成了一体

专业课教师与实训指导教师都要达到双师型教师的标准,同时,专业教师要对汽修企业培养员工的流程和技能了然于胸。

2.教材情境化,即理论课教材与实训课教材构成了一体

采用汽车维修专业情境化教学教材,教材要根据学校教学设备来购买或编写。例如,我校教学设备都是丰田汽车系列的产品,在购买或编写教材时应与教学设备配套,有利于教师平时的授课和学生理解性学习。

3.教室车间情境化,即理论教室与实训车间构成一体

这种教学模式能较好地解决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脱节的问题,减少了理论课与实习课之间知识传授的重复,提高了教学设备的利用率,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有助于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情境化教学把具体的内容作为载体,将一系列的单项技能融于载体的实现之中,构成情境模块,再根据实现载体的步骤和要求,编制该情境摸块的“学习单元”。

(二)对教学设计要有系统性

为了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有关广东“建设全国一流的职业能力开发评价示范基地”的文件精神,职业学校根据市场的需求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以适应企业的发展对员工的需求。不断完善实训场所的建设,以解决学生的实训需求与设备少的矛盾,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职业学校的学生技能一旦得不到很好的提升,将限制学生今后的发展。

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充分发挥现有设备的利用率,在教学设计时要有系统性。我校制定的课程是:汽修专业的学生一年级以专业基础课和基础技能实训课为主,文化课为辅;二年级上专业情境化实训课,以及提升学生专业能力的专业基础课;三年级是专业情境化实训课和到汽修企业一线进行实习。各模块情境化实训课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要求均遵循循序渐进的认识规律。

(三)提高教学过程的趣味性、教学项目的实用性

主要有以下措施:借助汽车维修专业的实训设备提高学生的兴趣;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组教学和操作,提高学生兴趣;在选择模块载体的时候,尽量选择趣味性强、适用的实物作为载体;在教学设计的时候,把要传授的内容进行情境化处理,以提升教学内容的实用性。

二、汽修专业情境化教学的基本情况

(一)建立汽修专业情境一体化教学课室

实训基地是职业学校培养技能人才的保障,汽车维修专业情境化专业教室将学校专业教学资源进行整合,教室、实训室、实习车间一体化配置,综合利用教学资源,实现理论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同步教学,教师以课堂为阵地,以汽车实物(或系统台架)为对象,模拟汽车修理车间的工作过程,对本节课所讲的内容进行情境化实际演示操作,演示操作中穿插理论知识,极大地改善教学情景,增强了教学效果。现代汽车维修专业情境一体化专业教室无疑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综合性、直观性、系统性、仿真化实习实训基地,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培养。

(二)汽修专业情境化课程的总体规划

中职汽修专业的课程设计,应紧紧围绕技能型企业化人才这一培养目标。遵循学习目标的岗位化,学习任务的具体化,学习情境的车间化原则,编写既符合中职生的实际情况,又衔接汽修企业对员工技能需求的情境化教材。汽车维修专业的情境化教学教材把汽车各个系统总成又按结构功能细分到部件,针对各部件在实际维修工作中可能遇到的故障,对大量的维修案例进行归纳总结,提取出最典型的维修事件作为学习情境的设置。为了突出教学的效果,提高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理解程度和学习兴趣,情境化教材还应配备电子教学讲义、多媒体教学课件。技能实操部分,可以制作成微课或实况录像,使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地进行模仿和学习。教材由所任课的教师共同编写。

(三)情境化模块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

1.划分小组

例如,一个50人的汽修班级,先把班级分成五个情境模块,每个情境模块10人左右。然后以情境模块为单位划分小组,小组人数以3~4人为宜,学生自己推选组长。组与组之间大体上要平衡,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成绩、知识结构、动手能力、表达能力等。教师须对学生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一般采用互补方式,如成绩好的学生与成绩差的学生相搭配,有利于后进生的转变。动手能力好的与表达能力好的也要错开搭配,有利于学生之间取长补短提高技能。

2.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主要参照教学大纲,结合汽修专业技能培训的目标,需要通过完成一项或几项具体的任务融合到教学过程中,从任务中引出汽修教学目标,使学生产生学习技能的兴趣。一项好的任务是完成教学目的的关键,要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实用性与趣味性三个维度的目标融入任务中,使任务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要认真研究“产教结合”,分析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的目标、重点、难点、疑点,找准教学的切人点,要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兴趣爱好,以便确定相应的任务。

3.布置任务

确定要完成的任务后,教师要向学生具体详细地讲清任务,并通过教师现场操作演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认清了自己要完成的任务后,如果觉得对此项任务力所能及,便自然愿意去完成。对情境任务感觉有难度的学生,教师要及时跟进,发现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并及时给予指导帮助。

4.学生实施

向学生讲明今天要做什么后,还要让学生知道怎么做,指导学生想办法、找出路,特别是对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必要的指导。为了教学效果更好,笔者采用设立学生辅导员的方法,由学生指导学生,每个组抽调一名兴趣浓厚的学生组成兴趣小组,利用学校第二课堂的时间进行技能培训。在情境化教学过程中,对其他同学进行辅导,提高其他同学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信心。

5.评价过程

学生完成操作,教师要其展示技能,进行演练、小结、评比,使教学内容得到进一步强化。小组学生代表要依次对完成的操作发表见解,其他小组提问或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由老师或小组负责人进行小结。确定情境化模块教学的评价方案――档案袋管理方式,采用“档案袋”评价,具体做法是为每一名学生建立个人技能档案,由学生与老师共同向档案袋存放有关学生学习情况的资料,包括纸质的评价、学生作品、照片等。每一模块学习完毕后,进行考试,考试成绩、教师对学生的综合评价、学生平时表现记录、学生存放在档案袋中的内容这四部分决定学生的最后成绩。

6.实施情境化模块教学的反馈

为了从学生的角度了解情境化模块教学实施的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2014年6月,笔者对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勒流职业技术学校12、13、14级实施情境化模块教学的11个班(共33位老师任教)共415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收回问卷400份,占96.39%。以下是对此次调查问卷的分析: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比以前明显提高,课堂纪律大为好转,自觉性有所提高,以往表现不好的学生进步尤为突出。从学生的课堂反应表现以及学生普遍反应的教学效果来看,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感觉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教学知识点;在课堂气氛方面,认为“课堂气氛活跃多了”的占86.7%,认为差不多的占13.3%,认为有些同学不是很配合,有些特别好动的男同学会导致班级气氛活跃过头,老师有时控制不住局面,感觉有点乱的占27.5%;在学习兴趣方面,认为学习兴趣提高了很多的占82.2%,认为和以前一样,一直都喜欢专业课的占36.4%,认为和以前一样,不是很喜欢上专业课的占12.4%;在课堂纪律方面,认为课堂纪律好多了的占83.7%,和以前一样的占11.2%,认为比以前更差的只占5.1%;在教学知识点方面,认为感觉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的占85.8%,认为差不多的占7.2%,认为感觉更难理解和掌握的只占7%。总之,学生对专业教师情境化模块教学法实施后的教学效果普遍持肯定态度。

三、汽修专业情境化模块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一)情境化教学的内容与岗位能力要求相适应

当情境化模块教学以汽修企业员工应该掌握的技能要求作为教学内容时,课程内容便能与岗位能力相适应。在我校的校企合作班,我们根据企业提出的要求和教学大纲的要求,编制课程内容,以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同时适应企业的岗位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两届毕业班学生共98人,根据对该班毕业生的就业跟踪调查统计,该班学生在汽修企业的就业率为98%,专业对口率为87% ,企业对于已毕业学生的在岗满意度非常高。

(二)要组建一支高素质双师型的教师队伍

任课教师既要有扎实的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又要有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这类教师目前非常紧缺。所以,一方面必须加强现有专业教师(含实习指导教师)的业务培训,提高现有专业教师的业务素质,作为一种过渡的办法,可采用专业技术理论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合作授课的形式,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另一方面要从社会招聘能满足汽修专业实践教学的人才,尤其是中高级技术人才,在专业建设初期,尽量少招聘应届毕业生。

(三)不断完善学校情境化实训室场的建设

我校目前有六个情境化实训室:汽车维护保养室、发动机拆装室、底盘拆装室、汽车电气实训室、汽车发动机综合实训室、汽车整车实训室,这几个实训室还不能满足我们今后的教学需要,而且里面的设备也不够齐全,我们有必要根据教学的需要高标准建设更多的实训室。

参考文献:

[1]石伟平.情境中的工作场所学习[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篇6

关键词:中职汽修 实践技能 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3-0283-01

随着经济的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中职教育在教学中一向是偏重于技能,中职院校毕业学生的技能相比本科院校学生高,这也是中职学生的一个比较明显的竞争力,因此,中职学校要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进行系统化的培养方案,在培养学生具有高水平的实践技能的基础上,也要做好理论教学,因为,只有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才能进行实践,实践是理论的应用。下面具体介绍了中职院校提高中职汽修专业学生实践技能的方法。

1 良好的理论基础是实践的前提

中职教育的一个重大的弊端就是偏重于技能,而忽视理论教育,这也是中职、本科教育最大的区别。汽车维修的实际动手技能非常关键,但是理论同样不能忽视,因为良好、扎实的理论基础是实践技能的支撑,只有掌握好理论知识,才能更好地进行维修。

1.1 理论教学要注重实用性和先进性

现在中职教育中运用的理论课本编写时间都比较长,书中的一些理论和技能的说明都已经过时,这就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所以,老师再按照书上的内容进行课本的讲解已经不能满足时展的需要,所以,汽车维修的相关授课老师要使自己与最新的理论和技能保持同步,让自己不断的与时俱进,在上课的过程中,根据当代汽车维修的最新技术和理论成果,对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补充。对于已经过时了的维修技术,老师可以进行简略的讲解,让学生做到基本了解就好,这样还节省了上课的时间,提高课堂的效率。另外,技能是中职学生的竞争力,因此,在理论教学时,老师也要加强学生这一竞争力,理论知识在讲授时应该注重对维修技能以及故障排除方面知识的讲解。

1.2 理论课程要做到“够用”,注重知识的实用性

现在许多中职的理论课程教学过于看重知识的理论性和系统性,由于中职的学生知识素养和理解能力相对比较差,这就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使得老师教的吃力,学生学的痛苦,而且使用价值很低,需要花费学生较多的时间进行理论知识的理解,这样就减少了实践的时间,对中职汽车维修教育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因此,老师们在授课时要“删繁就简”,将复杂的东西简单化,结合摄影仪、多媒体等尽量降低知识的理解难度,帮助学生们尽快掌握汽车维修的理论知识,提高教学质量。

2 注重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

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实践技能还是中职汽车维修专业学生最应该掌握的技能。因此,老师在对学生进行实践技能培养时要始终坚持“技能为主”的培训原则,在培训的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学生们的操作能力,还要培养学生们的心智技能,即在维修中能够不断的创新维修方法的技能。学生也要抓住一切机会进行实践锻炼,提高自己的实践技能。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主要是分为两个部分:校内实习和校外实习,笔者认为校外的实习更能提高W生汽车维修的综合素质。

2.1 校内实践

校内实习是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到学校相关的实验室中去进行操作,也就是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针对此,学校可以进行两方面的改进:一是提高学校实验室的规模,为学生的实践提供合适的场地和设备支持;第二,对于实验室的操作,学校可以进行模块化教学,就是在学完一部分的理论知识之后就安排学生到实验室去演示操作,这样可以将理论更快的实践化,也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把握。

一般学校都有自己专业的特点,比如说一个中职学校中汽车专业最好的技术是汽车发动机故障的排除和维修,因此,在实践教学中,要整合一切的学校资源,充分发挥学校的专业特色,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教学中可以具体将汽车维修课程分为发动机故障与维修、汽车车身故障与维修、汽车底盘的故障与维修、汽车中电气设备的故障与维修这四个大类,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学,做到学有所长。

2.2 校外汽修厂实践

校外实践主要是到汽车维修厂中进行实习,汽车维修厂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工作氛围,学生们一定要抓住机会进行学习。另外,在学校的实归是范围比较小,在汽车维修厂中,学生们能够见识到各种各样的故障和维修方法,汽车维修厂也有许多经验丰富、技术良好的修车师傅,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要善于向这些师傅学习,另外,学生们还要发动大脑,努力进行思考,形成自己的维修方法。笔者认为校内实践是理论的应用过程,而校外的实习是学生们将理论知识内化的过程,通过与老师傅一起动手修车,逐渐将理论知识内化。

2.3 实习后要进行及时的总结回顾

知识的遗忘是“先快后慢”的,因此,学生在实践结束后,要定期的对相关的知识技能进行总结回顾,逐渐形成长期记忆。对于一些没有还不太理解的地方,要及时寻求老师或者是汽车维修老师傅的帮助,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有助于学生牢固的掌握知识和技能。

3 结语

综上所述,中职教育的也处在不断的发展中,为社会的发展输送了一大批高技术人才,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中职教育中的关键是实践技能的培养,因此在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学上,要在相对扎实的理论基础上,不断的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要增强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共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在教学中,增加实践课的课时,也要为学生提供校外实践的汽车维修厂地,切实帮助学生提高汽车维修的实践技能。

参考文献:

[1] 何厚昕.浅谈中职汽修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与实践[J].知识经济,2015,(10):130.

篇7

关键词: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课堂教学效率;策略

【中图分类号】U472-4;G712

近年来,随着国际经济的快速发展,中职院校的发展规模日益扩张,中职院校的发展迎来了春天。作为为国家和社会培养紧缺型R导际跞瞬诺闹匾院校,中职院校每年为社会输入了大量优秀的实用性人才。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是结合了汽车、机械、电子及计算机等多门学科为一体的专业,理论性强,专业知识深,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化技能,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那么,在新形势下,中职汽车运用于维修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

一、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汽修课堂上专业知识技能牵涉面广,许多学生对抽象的理论一知半解,认为汽修专业课枯燥单调,因此,教师应转变传统的职业教学模式,增加直观、形象的课堂教学,使他们萌发学习兴趣。比如,汽车构造课要求学生掌握汽车的每一个机构,每一个系统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对每个模块的零件及工作原理,教师可通过动画课件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学生不但直观地看到汽车发动机的内部结构,而且能真正弄清汽车发动机每个模块零件的工作原理,能真实体验到汽车维修就在自己的胸中、手中。当讲到曲柄连杆机构这一知识时,教师可采用多媒体动画的形式展现曲轴飞轮组和活塞连杆组之间的运动关系,让学生非常直观地见到发动机内部的工作情况,学习的兴趣大增。然后,教师再向学生示范对这些零部件拆装,讲解这些零部件工作原理。最后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亲自动手拆装。如此既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学到复杂的理论知识,锻炼了操作能力。

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中职学生文化底子薄,学习欲望不强,理解能力相对比较弱,学习理论比较抽象和枯燥。这个时候,教师需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在汽修课堂上灵活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笔者试举两种方法:

(一)实例分析法

当课程内容涉及汽车检修、故障排除时,可采用实例分析法教学。所谓实例分析教学法,是以“实例分析”为载体,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比如,课堂上,教师把实例分析教学法结合故事形式叙述一个难以解决的故障问题:一辆东风捷达轿车,发动机启动困难,怠速抖动,加速不良,且在加速或爬坡时现象更为明显,原因何在?学生一听,顿时来了精神,急切想知道发生故障的原因,通过教师提示,判断为典型的油、电路综合故障,教师进而以此为案例,用于发动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电子点火系统的教学,学生既可以在强烈的求知欲中逐步掌握对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电子点火系统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判断故障的基本原则,又可以提高解决电控发动机油、电路疑难问题的综合能力。

又如,教师采取故事形式叙述,一辆汽车在行驶中发动机转速突然变化时,有听到低沉的“R、R”声响,发动机有负荷变化时,声响更为明显,同时感到机油压力下降。学生纷纷探究其原因,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理论知识分析现象,从而获得对曲轴主轴承响的故障诊断知识技能。

(二)理实一体化教学法

以往传统将专业教学分为理论教学和实操教学,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认识人为造成分割,使学生难于建立一个清晰、深刻的认识。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所谓理实一体化教学,就是整理融会教学环节,把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作为一个整体,这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由于中职学生普遍对汽车零件的空间形体、零件之间的位置关系、装配关系及传动关系、工作原理难以形成完整的认识。如学习修理工艺时,死记硬背、似懂非懂。学习排除故障时,缺乏思路、摸不着头脑、枯燥乏味,感到专业技术理论难学易忘,厌学心理普遍,进入修理技能实习教学阶段,虽较感兴趣,但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已遗忘甚多,无法形成系统性的技能型学习。学生的专业兴趣得不到激发,学习积极性难以调动。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例如,汽车保养课关于制动系统保养的课程,按传统的教学过程,跨度较大,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就能提高教学效率。方法是:教师在教学中引入课题,明确对汽车制动系统保养的目的和意义,具体的操作方法经多媒体示图和实物的演示,使学生建立一个感性认识,进一步了解制动的结构和原理,再将所检测和更换的部件加以学习。

三、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在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愿望,使他们形成积极的心态,进而产生学习兴趣,增强对某一知识技能学习欲望,教师可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利用电教手段,优化课堂教学。多媒体电教手段能取得图文声像并茂、色彩鲜明的教学情境与氛围效果,还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与环节,适时方便地添加或引入课外知识,开拓学生的知识面,使得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活泼,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加强学生进一步探求和学好汽修知识的决心。许多教学内容可以通过电教手段来实施教学,方法是:教师事先用数码相机拍下教学实物(汽车部件结构),再利用投影仪展示在学生面前。比如,教师事先通过数码相机拍下发动机上“节气门位置传感器”实物,然后在课堂上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在学生面前,这样,就可以轻松地使学生对其安装位置、形状、结构甚至功能都有较深刻的印象,同时解决实物体积小、数量有限的不足。

总之,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作为一门技术性较强的学科,对学生今后的就业和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当前,在中职汽车与维修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不断改革和优化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更加直观易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课堂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中职汽车维修;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U472-4

前言:汽车维修专业是中职学校中十分火爆的专业,但就教学效果上来看,中职汽车维修教学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理论与实践还存在一定的脱节,这不利于中职汽车维修学生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基于以上,本文简要研究了理实一体化模式下的中职汽车维修教学。

一、中职汽车维修教学现状

(一)中职学生文化基础较差

一般来说,中职学生的文化基础较弱,其在学习过程中的抽象能力不强,而汽车维修教学中涉及到汽车零件的空间形体、零件之间的位置关系等知识点,这对于学生的抽象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以汽车原理为例,许多学生由于抽象能力的不足导致对汽车原理似懂非懂,只是单纯的死记硬背相关理论来应付考试,而一旦进入到实习阶段,往往对汽车的实际维修摸不着头脑,限制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和提升。

(二)汽车维修理论教学不合理

就目前来看,许多中职学校汽车维修专业的课程安排不合理,许多理论课程的时间安排跨度较大,常常跨越好几个学期,这就使得学生在整体汽车维修课程理论的认识上不清楚,搞不清相关的逻辑关系,从而导致汽车维修的理论学习难以更加深入。

(三)理论与实践脱节

理论与实践是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当前许多中职汽车维修教学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各有一套师资配置,在教学上也各成体系,这种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不利于学生对汽车维修知识的系统学习,从而降低了教学效果[1]。

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意义

首先,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够将中职汽车维修的相关教学内容、教学环境以及教学情境相互结合,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一体化。通过理论课程教授与实践教学的结合,实现既定的中职汽车维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及实际工作的连接;第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够提供给学生最真实的岗位维修体验,让学生对自己的职业定位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和明确的认识,从而明确自身未来的发展方向,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将复杂的汽修理论与维修实践相互结合,学生能够在具体的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了解,提升自身的汽车维修技能,拓展了教学的广度和深度,从而实现了校园教学与实际工作的对接;第三,汽车维修实践是对理论的具体应用和检验,是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汽车维修理实体系,这对于提升学生的汽车维修专业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理实一体化模式在中职汽车维修教学中的应用

(一)理实一体化教学特点

①在教学方面,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不仅仅注重学生对于相关汽车维修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同时注重学生获得相关知识的途径和方法,这有利于学生健康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的形成;②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中,教师更加注重教与学的关系,明确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而服务的,通过对教学过程及教学内容的改善来指导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提升教学效果;③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下,教师能够创设出良好的教学环境,将汽车维修的真实情景引入到教学中来,让学生体验到真实的汽车维修过程,同时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对于汽修知识的学习和探索,将理论与实践相互统一,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互渗透[2];④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打破了课堂教学的局限,实现了教学的扩展,使得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体验生活,从而发散思维,不断开发自身潜力,这种教学方式对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重要性

(1)有利于中职学校教育模式的改进

在传统的中职汽车维修教学中,汽修理论的学习与汽修的实习是独立开来的,二者并没有实际的联系,往往会出现理论课学习的是一个知识点而实训课学习的是完全不同的另一个知识点,这种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对相关知识及技能的掌握。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够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其能够将中职汽车维修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促进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相互融合和渗透。

(2)符合当前中职学生的素质

大多数中职学生的文化水平较差,抽象能力较弱,且其专注程度不够,如果单纯的讲授看不见、摸不着的汽车维修理论知识,中职学生很难理解,可能只是勉强的听懂一点。如果听不懂,学生就会觉得理论知识枯燥乏味,最终昏昏欲睡,影响教学效果。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符合当前中职学生的特点,能够将枯燥的理论课程与有趣的实践课程相互结合,在亲自动手实践中就实现了对理论知识的掌握。

(3)符合汽车维修专业的特点

汽车维修专业是一项既需要动脑又需要动手的专业课程,如果单纯的教授理论知识,只能帮助学生应付考试,而达不到提升学生维修技能的要求。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够一边教授学生汽车基本理论,一边通过实验演示相关汽车原理,最终通过学生的实践操作来吸收这些原理和知识。这符合汽车维修专业的特点。

(三)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措施

①以工作为基础:在理实一体化教学中,教师应当以实际工作为基础,将重点难点的汽修知识与实际工作结合,帮助学生充分理解汽车维修中的重点和难点,同时他要建立完整的理论与实践体系,让学生在日常的理实一体化课堂上就能够了解到自己未来的工作环境;②课程体系贴合实际:学校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积极与汽修企业进行合作,也可以采取聘请汽修专家进行讲座的方式来拉近学生与未来工作的距离,不断根据汽修业的变化来调整课程体系,使课程体系更加贴近实际;③实践与理论相互渗透: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不单单是二者的简单结合,更重要的是在汽车维修理论教学中渗透实践技能,在汽车维修实践技能的培训过程中渗透理论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融会贯通,才能提升学生的汽车维修专业素质。

结论:综上所述;中职学校汽车维修教学中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不仅符合中职学生本身的特点,还符合汽车维修专业的特点和要求,其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强调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有机融合。本文简要研究了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中职学校汽修教学中应用的特点、意义以及具体的措施,旨在全面提升中职学校汽车维修教学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牧羊式;教学模式;汽车专业;技能课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10-069-1

一、基于牧羊式教学模式的背景分析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将教育比喻成“喂鸡”。有一次陶行知先生在武汉大学演讲,他走上讲台,不慌不忙地从箱子里拿出一只大公鸡。台下的听众顿时全愣住了,不知陶先生要干什么?陶先生从容不迫地掏出一把米放在桌上,然后按住公鸡的头,强迫它吃米,可是大公鸡只叫不吃。怎么才能让鸡吃米呢?他掰开鸡的嘴,硬把米往鸡的嘴里塞,大公鸡拼命挣扎,还是不肯吃。陶先生轻轻地松开手,把鸡放在桌子上,自己向后退了几步,大公鸡自己就吃起米来。这时陶先生开始演讲:“我认为,教育就跟喂鸡一样。先生强迫学生去学习,把知识硬灌给他,他是不情愿学的。但是如果让自由地学习,充分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那效果一定会好得多!”这时台下一时间欢声雷动,为陶先生形象的演讲开场白叫好。

学生缺乏思考的学习过程是低效或无效的学习,因而无论是“喂鸡”或“填鸭式”教学模式是落后的,当今教育如果按这种教学模式继续下去,无论对学生还是对整个社会的发展来说,都是不可取的。如何使学生从被动变为主动,教师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组织者。草原上牧羊人放羊给我们一种启示,为什么牧羊人一个人放牧那么大一群羊,却能做到即使羊群安自己指定的方向走,又不丢失羊呢?观察发现,牧羊人总是走在羊群的后边,而走在前面的却是些能够理解牧羊人指令的领头羊。我们的教学能否采用——牧羊式教学模式呢?因此在汽修专业技能课教学做了一些尝试。

二、汽修专业技能课牧羊式教学模式的案例分析

汽车维修技术专业已成为绝大多数中等职校的热门专业,几乎每年招生爆满。但在教学上出现了生源多、学生实习时同一项目的工位少、专业教师严重缺编等现象,同时汽修专业的学生学习行为习惯差、多动、好奇心强等现象对组织实习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如何能让汽修专业的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有限的实习设备中享有更好的学习效果,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感到在现有条件下进行牧羊式教学会产生较好的教学效果。

如在进行《气缸压缩压力检测与分析》项目技能课的实施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掌握气缸压力表的使用方法,气缸压力的检测方法及注意点,并且根据测量数据能对发动机的工作状况进行分析。全班学生人数达50多人,如果不能有组织的让学生操作,整个教学车间将会变成一个市场。另外由于汽修专业的特殊性,零件和工具必须达到5S要求,以防出现安全事故。

针对如此教学环境、学生现状和教学要求的特殊性,事先根据项目教学实施中设备的情况在班级中选出6名优秀学生当“领头羊”,课前先将他们教懂,让他们先技能过关,然后将其余学生分为六组,每个“领头羊”负责一组协助教师指导其他学生进行气缸表的使用、缸体的检测等,从而保证课堂教学秩序井然,每一组学生在“领头羊”的组织下有序地进行操作。教师则在教学中变为一个巡视者,发现问题及时指导,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在具体实践操作中,学生乐于动手,乐于思考,乐于探究,这也培养了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让我觉得惊喜的是,学生在实践时,通过使用橡胶接头和螺纹管接头,知道了两种接头结构的异同,通过测量操作发现其优缺点;通过对传统发动机和电喷发动机的测量,学生对两种不同发动机的结构又有了进一步认识;根据所测得的数据,判断了气缸压缩压力是否正常,并能思考不正常的原因。每组测完之后,6组之间相互交换,这样,每个同学都测量了一遍。学生在测量时,出现了问题,及时讨论,老师也及时指点,这样很多疑问便能适时解决。最后,老师将在巡视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汇总、评析,让其他同学“防范于未然”。而这些问题中,有些问题往往就有在上课前的备课中没有预设到的。

三、基于牧羊式教学模式的运用效果分析

通过牧羊式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使每个学生都能自己动手操作一遍,并且发现一些问题,直观地掌握了操作要点。“牧羊式”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张扬个性,生动、活泼、全面发展。尽管每个学生的学习方法不一样,但达到了同样的学习效果,每个学生都尝到了实践中成功的喜悦,学生在成功的快乐中不断前进、不断求索,在比较宽松的氛围中学习。

如果纯粹采用传统“填鸭式”教学的话,纵使老师讲得再透彻、再生动,学生也只能是“看得、听得、却摸不得”。以测量气缸压力的测量步骤为例,教师将操作步骤一一地写下,学生死记硬背,也能记得,但却只是应付考试而已。走到工作岗位以后,可能连怎么拆卸火花塞都不知道;知道要将压力表的橡胶接头堵住火花塞孔,如果没有实践操作,就连测量时得到的数据也是不准确,充其量仅仅是教师表演了一场精彩的独角戏。因此对于汽车维修专业,动手操作是不可缺少的,实践出真知,汽修工厂的老师傅也就是在无数次的实践后才得到了宝贵的维修经验。

牧羊式教学模式再不像传统学科那样,让学生静坐课堂听讲,也不像参观访问那样,放任自由,目的性不明。让学生在整节课中有目的、有兴趣地动手操作,能力及时得到提升,并且能在操作实践过程中发现自己及同伴的差异,通过互补将会得到更多的收获。

[参考文献]

[1]潘明娟,潘明彦.插秧式教学与牧羊式教学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的初步思考[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2006(01).

篇10

关键词: 中职院校 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 教学质量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行业迅猛发展,汽车维修等方面的专业人才成为社会所需要的紧缺型人才。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许多中等职业学校都开设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但是,由于受到院校自身条件的影响,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受到学校办学理念、办学条件等方面的制约,专业化人才的培养情况不尽如人意,也使我国汽车应用与维修的发展受到制约。

如何提高中职院校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的教学质量,为我国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的发展提供高质量的人才,已经成为每位中职汽修专业教师所关心的问题。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如何提高中职院校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的教学效率。

1.中职院校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学生情况:随着教育的发展,职业教育日益受到国家和人们的重视。近年来,我国的职业学校发展迅速。但是,由于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各地职业院校的发展存在差异,这和不同中职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学生的能力有直接的关系。

升入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一般是在无法进入普通高中进行学习的情况下做出的无奈之举。这些学生和普通高中的学生有着明显的不同,他们的基础知识较差,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不上心,上课经常玩手机、搞小动作。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在家长中得到家长的溺爱,事事以自我为中心,升入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更是自私性强,缺乏爱心,打架斗殴现象时有发生。

虽然职业教育得到了发展,但是人们对职业教育仍然存在偏见。他们认为中等职业学校无法和普通高中相比,只有升入普通高中才会有出路,在深入中等职业院校后产生深深的自卑心理。

1.2教学现状:由于受到传统教学和普通高中教学模式的影响,一些教师没有根据中等职业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现状进行课堂教学。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目的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让学生掌握一技之长。由此可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中等职业学校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但是,在目前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学中一些教师仍然是以课本知识的教授为主,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对学生进行考查时,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程度作为考查的主要标准。这种教学模式之下教出的学生,一般理论强,实践性差。许多学生在学校能够取得较高的成绩,是学校学习中的佼佼者,但是一旦走上社会,就不知道如何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工作中的问题,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中等职业学校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的课程设置及教材的选取存在问题。在课程设置上,没有合理安排文化课和专业课的比例,专业课程设置存在不合理的现象,重理论轻实践、重机轻电的现象严重。由于当代经济和科技更新迅速,教材内容不能够及时更新,导致教学内容陈旧,学生一走上社会就已经落后与社会的发展。

1.3师资建设方面: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师缺乏是许多中职院校面临的现状。由于缺乏教师,许多教师都是一人独揽多门课程,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没有太多时间进行课程的深入研究,课程教学质量无法保证。

有些专业课教师从高校毕业后就直接进入中等职校任教,虽然他们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但是缺乏必要的社会实践,对汽修行业的发展更是知之甚少。因此,他们在讲授课程时,无法把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学生技能的提高受到阻碍。

2.提高中职院校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教学质量的对策

2.1加强对学生的教育,让学生对中职院校形成正确的认识。由于学生对中职院校存在偏见,致使他们在中职院校不能积极投入。许多学生存在这样的想法,在中职院校学习的目的是获得毕业证,然后找一份工作,学与不学一样。受到这种消极想法的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消极。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在教学时,教师要向学生渗透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目的,让学生在思想上形成正确的认识,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对学习充满信心,努力提高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为走上社会奠定基础。

2.2结合中等职业学校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中等职业学校不同于普通高中,在中等职业学校进行教学应该根据办学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中等职业学校是为社会培养专业人才的学校,中等职业学校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在中等职业学校进行教学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的运用。在以往课堂教学中,理论和实践相分离,不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教学方法的采用,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例如:教学“汽车故障的排除”时,教师把理论的讲解和学生实践相结合,可以使课堂教学更有趣,加深对知识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