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模式范文
时间:2023-08-03 17:28: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模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从事地理教育工作多年的我,深知地理教育由于学科的特点和优势,不仅需要进行教学内容的更新,更迫切的需要方式方法的更新,以培养学生逐步学会自主学习,创造性的获取知识经验的能力。因此,只有合作互动,才能使我们的地理课堂教学突出主体,打造高效地理课堂教学模式。
一、地理课堂教学“新”的基本组织形式――导学互动
现在部分教师使用新教材,沿用老教法。在此情况下,我校分管教学的领导提出了“要从课堂改革入手,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和教学质量的提高”的指导思想。之后,我带领我的教研团队深入实际调研,本学期在我所带的班级进行实验。
“导学互动”教学是以导学结合和互动探究为特征的教学体系。它的基本理念是“变教为导,以导促学,学思结合,导学互动。” 它的基本特征是以课时作为控制教学过程的基本单位,以课时为单位把知识系统化、结构化,以课时达标作为教学的目标。以导纲为中心组织教学活动。 “导学”是课堂教学的主线,“互动”是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导”是前提,“学”是目的,“动”是根本。“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分为“四步八环”。每个步骤由几个教学环节所组成,这几个教学环节也是一个有序的教学过程。
第一步是“自学导纲”。 这是课堂教学的起始步骤。它包括两个环节:①新课导入。②学生自学。
第二步是“合作互动”。 这是课堂教学的中心步骤。它包括三个环节:①小组讨论。②师生互动。③教师精讲。
第三步是“导学归纳”。 这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步骤。它包括两个环节:①教师引导。②学生归纳。
第四步是“反馈训练”。 这是课堂教学的终结步骤。
本学期,我进行了地理课堂教学模式初探,以此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与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教学中要注意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以趣促情
利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引起学生的好奇和注意,学生在观察中乐于主动地学习。例如,在讲述黄土高原时,给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发生地的景观图片,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片反映的地形条件、植被状况等,唤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教师的提问既要结合教材内容,又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例如,利用多媒体展示台湾岛并设计如下疑问:①台湾省的位置与范围?②北回归线穿过了台湾省的什么部位?③海峡两岸为什么要统一?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基本能独立地解答问题。这样,学生由于成功产生了喜悦,并且得到了满足,更能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究问题的激情。
2.教师要注意因势利导,适时给学生予点拨
在小组学习中,学生遇到不能自行解决的问题时,教师可给予适当的点拨。在讲“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一课时,主要区别南方与北方地区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差异,尤其是自然差异这一块儿比较复杂,涉及到位置、范围、地形气候等等,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与同学们商量了一下,决定通过画图来理解差异。于是,我和孩子门动起手来,一边分析,一边画图。几分钟的功夫,我们就画好了。
通过画图,学生理解了南北方的差异原来只有一线之隔,对于南北方的理解,并没有系统的讲解什么,只是画画图,让学生说说对它们是怎样理解的,就完成了学习任务,这就是师生互动的一种方式。在这里,教师与学生的互动除了知识信息方面还有情感方面的互动。
二、教学模式灵活多样,轻松和谐感知互动
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在于优化教学过程,而这需要教师精心设计轻松和谐的教学情景。
1.采用多样化的直观手段,促进师生的认知互动
地理教学要求直观手段具有多样性。例如讲板块运动时,利用多媒体展示“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同时进行过程演示,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开始,通过形象思维达到理性认识,采用多样化的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复杂的地理规律,促进师生的认知互动。
2.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给予适当的评价
在地理课堂上,教师通过直接观察,从学生是眼神看出他们是否掌握、理解。从而做出积极反馈:正确的给予鼓励和强化,错误的给予批评与矫正。
我想,经过以后对合作教学模式进一步的潜心研究,“导学互动”合作教学的成效会更突出,会更有利于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参考文献:
[1]《地理教学》,2008年第6 期
[2] 陈尔寿.《中学地理卷》
篇2
关键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教学策略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地理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取得了较大成果。在初中地理教学实践中应用翻D课堂教学模式,给学生更多的学习自,有益于地理教学过程创新。
一、丰富课前学习材料,落实翻转教学模式
课前学习,是翻转课堂的重要环节。在课堂教学前,学生需要根据教师的指导,完成课前学习任务,开展自主学习。下面,笔者结合《陆地和海洋》这部分内容,分析课前学习材料丰富的方法。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课前学习,是学生结合个人学习水平开展的预习活动。翻转,重在让学生自主控制个人学习行为,加强自我管理。在学习《陆地和海洋》这一单元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掌握世界大陆与大洋的名字、地理位置与相关地理数据,了解海陆变迁基本原理。在课堂中,学生要能够用自己的语言,结合世界地图描述大陆与大洋。学习目标,是重要的学习材料,也只有建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才能让学生高效开展课前学习行为。
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丰富课前文本学习材料。在课前,学生要通过自主学习对课堂学习内容形成初步、整体认知。教师要从初中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入手,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地理学案,引导学生建立文本学习材料,建立地理知识体系。教师可以利用提问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写出答案建立地理知识体系。比如“世界共有几大陆、几大洋?各大陆与大洋的名字是什么?各大陆大洋位于什么位置?依据面积如何排名?”等问题,个个关乎地理基础知识,学生将这些问题的答案组合在一起,建立个性化地理知识体系,有利于自主学习效率的提高,也能发现个人的学习难点。
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丰富待解决问题材料。自主学习,对初中学生来说是一种锻炼,更是一种挑战。鼓励学生将自己遇到的问题写下来,作为课堂交流的学习材料,有利于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优化。在针对《大陆与大洋》自主学习时,有的学生会在课本上海陆变迁部分标注一个三角或者问号,表明自己在这一部分具有疑问。有的学生会将自己的问题写在笔记本上,像“海陆变迁的原因是什么?海陆变迁的现象还会发生吗?”等。积累充足的学习材料,才能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者“翻转”成为主动学习者,成为地理问题的探究人。
二、科学组织课堂活动,落实翻转教学模式
在利用翻转教学模式实施初中地理教学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疑问,并利用课堂时间高效解决学生的自主学习问题。
首先,解答课前疑问。对学生在课前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加以解决,是翻转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教师要先收集学生的问题,对学生的问题分类汇总,明确各个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从易到难地解决问题。比如在学习《土地资源》时,有学生提出“我国土地资源分布特点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有学生提出“土地资源怎么利用才能达到最优配置效果?”的问题。还有学生提出“土地资源到底有多重要?”的问题。教师要选择具有教育意义与讨论意义的问题,组织学生在课堂中互动。在解决问题时,先组织学生相互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教师要解决的是学生难以通过个人与他人力量解决的问题。
其次,检测学习成果。在自主学习与课堂互动后,利用课堂练习环节让学生小试牛刀,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质量的关键手段。像在学习了《土地资源》知识后,教师可以利用“.我国耕地面积有1.3亿公顷。(对)、我国是一个多林地的国家。(错)、我国草地面积比重大。(对)”这样的判断题激活学生思维,快速检测,优化初中地理课堂学习氛围。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出题考察学习伙伴,让学生成为地理学习检测者。
三、创新地理课堂评价,落实翻转教学模式
课堂评价,是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翻转教学模式必须要改革的地方。教师要利用教学评价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信心,让学生发现地理学习的乐趣,而不是一味地发现自己的学习不足与学习失误。寓教于乐,要从尊重学生、让学生快乐学习开始。
在落实翻转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要利用激励式评价,引导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心态。更要组织学生相互评价,使学生从评价的幕后走向前台,成为评价自己与他人学习成果的主人,突出初中学生的地理学习主体地位。
综上所述,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与初中地理教学结合在一
起,不仅能够丰富教师的教学手段,还能拓展学生的地理学习思维,促进师生课堂互动。利用翻转课堂,让学生自觉参与到地理学习中,调节个人学习方式与学习状态,成为积极且高效的地理学习者。
参考文献:
[1]陈昊.初中地理教学两大原则体系及应用策略初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8).
篇3
一、理论基础
(1)主体性教育理论。我国首届主体教育理论研讨会上,研究者指出,主体教育就是依靠主体来培养主体的教育,基本立场是把学生培养成未来社会生活的主体,弘扬人的主体性;其人性论的体现是在教育活动中,学生是成长着的主体,有一定的主体性,又需要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基本策略是发挥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培养主体性强的人。主体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使每个人得到全面、自由、充分地发展。
(2)合作学习理论。特拉维夫大学沙伦博士对合作学习进行了界定:“合作学习是组织和促进课堂教学的一系列方法的总称。学生间的合作则是所有这些方法的基本特征。在课堂上,同伴之间的合作是通过组织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实现的,小组通常由3~5人组成。小组充当社会组织单位,学生在这里通过同伴间的相互作用和交流展开学习,同样也通过个人研究进行学习。”
(3)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罗杰斯认为,很多有意义的知识或经验不是从现成的知识中学到的,而是在做的过程中获得。学生参加学习活动,进行自我发现、自我评价和自我创造,从而获得有意义的经验。他强调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获得如何学习的方法,这些方法可以运用到以后的学习中去。
二、教学流程
(1)参与导入。本环节是教师谱写教学乐章的前奏,是师生沟通的第一座桥梁。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这节课,笔者采用了图片导入的方式DD“同学们,大家在电视或网络上见过很多名人,那么这些人大家是否熟悉呢?”教师展示图片,学生说出人物名字DD奥巴马、乔丹等。“很好,他们属于哪种肤色的人呢?”DD黑种人。“是的,由此我们想到他们的故乡是哪里?”DD非洲。“非常好,确切说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黑种人的故乡,了解他们的家乡有何特色。”学生们兴致勃勃地期待课堂的进行。
(2)课前预习。对初中生来说,地理属副科,课后几乎不为地理学习留时间,所以地理教学效率很难提高。课前预习是指教师根据课标要求,将本节课的重点以填空的形式呈现,自己搜集信息。学生通过此环节可以明确本节重点,学习就会有所侧重。
(3)眼疾手快。眼疾手快指快速指导学生利用地理图册,找出地理事物,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如讲《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海陆位置时,教师说明要找的地理名称,学生在地图中找出,组内交流如何表述其方位,然后请代表表述。此环节以提问基础差的学生为主,一方面作为鼓励,一方面为了带动其积极性。此环节效果比较好,学生都积极地参与,持续一段时间后,发现学生的读图能力普遍提高。
(4)集思广益。集思广益指以小组合作探究方式,辅以小组加分措施解决问题的环节。此环节问题的设置是有梯度的,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①请同学们找出下列哪些是原料,哪些是工业制成品。②根据图表填空:以上国家主要出口 级产品,在国际市场上,这些商品价格 。③根据“本区主要进出口产品示意图”填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处于 地位。④小组合作交流,并组织语言讲解“单一商品经济”的形成原因和产生的后果。前三题比较基础,可找中等及以下的学生回答,第4题需要语言组织能力稍强的学生回答。本环节是相对难的环节,对于逻辑能力不强的学生来说,教师合理引导是顺利进行的关键。
(5)争分夺秒。争分夺秒指在总结一节课重点知识的基础上,对学生是否掌握这节课做的小测试。此环节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抢答题(基础题),起巩固作用;另一部分是“开心辞典”,目的是拓宽学生视野,主动发现生活中的地理。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抢答题部分:①有“黑种人故乡”之称的是 。②撒哈拉以南的非洲90%以上的人口为 种人……此部分以学生抢答为主。“开心辞典”包括“探索题、主观题、猜猜看”等题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首先夺得答题权,然后派小组代表选择一个题型,在短时间内小组交流给出答案。此环节是最为激烈的,全班同学都积极参与,此环节也是最不好控制的,教师的灵活引导尤为重要。
篇4
一、专题型教学模式概述
专题型教学模式是将科学的教学方法与最新的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过程中,意在培养学生完善的逻辑思维并提升其创新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专题型教学模式要求教师要具备组织知识体系和改革教学策略的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教材内容为基础,启发性的教学,要求学生能够利用已经具备的知识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以达到锻炼学生的目的。专题型教学模式也是契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方式,较以往的教学模式,专题型教学模式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突破,还对教师提出了新的专题型要求。
(1)教学模式上的转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多是以传授知识给学生为目的,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讲解知识点,采用的是“灌输式”的方法,而专题型教学模式则是一个升级,这一教学模式注重的是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要求学生真正意义上接受和适应所学习的知识,采用的是“针对式”的教学方法。专题型教学模式还克服了传统教学方式及以教材为教学主体的教学弊端,在教学过程中旁征博引,用各个领域的知识点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更多的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授课模式的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注重知识结构的完整性,通过连贯细致地讲解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教材内容,但是随着知识结构的不断完整和优化,这种教学模式存在着教学内容滞后的局限性。例如初中地理在涉及地震带或者板块张裂的问题时,突发的地震就是教材内容中没有涉及和考虑到的部分。而专题型教学模式则是独立的教学内容,将各个知识点分成小的教学板块,有针对性地教学。这样既能具体地讲解教材内容,又能使课程内容丰富具体。
(3)专题型教学模式除了教学模式有了新的突破外,还要求教师做一些相关工作。一方面它要求教师能针对教材内容确定专题型教学内容,将当下社会存在的热点话题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已经掌握的知识点进行结合,丰富课堂内容;另一方面要求教师要对自己所选取的专题进行系统的讲解,将专题型的对象加以明确并选取合理的研究方法。
二、初中地理课堂专题型教学模式的实践探讨
基于上文对专题型教学模式的介绍,本部分笔者将以湖南教育出版社的初中教材为例,谈谈初中地理课堂专题型教学模式的应用。
专题性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教学,能够将不同领域的知识点融入到课堂中去,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死记硬背。例如在学习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中的中国疆域的时候,教师可以将一首记忆中国各省市地名的小诗教给学生,使学生更好地记住中国的各个行政区域。小诗的内容如下:两湖两广两河山,五江云贵福吉安。四西二宁青甘陕,还有内台北上天。这首诗清晰地将中国各个城市的名字包含在里面,这样的总结不但使学生掌握了一首小诗,更使学生能够系统地归纳出中国的行政区域。这就是响应主题型教学模式针对性教学的要求。
专题性教学模式还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将各个领域的知识以及当下的热点话题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去,形成专题性教学模式。以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自然环境》为例,在讲解这一课程的同时教师要结合当下季节与中国各个城市的天气情况进行讲解,系统地明确南北方的气候状况和形成气候差异的原因。这样的结合事实与明确归纳会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并深刻地了解中国的自然环境状况与特点。
总之,专题型教学模式是相对更适合初中地理课堂的一种教学模式,因为地理是一门知识结构相对松散,设计内容多的课程。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地理课堂的知识点进行针对式的教学,并结合时下热点和相关知识点进行授课。
篇5
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构建模式初中地理是一门基础性课程,它以传授地理科学知识为主要内容,通过学生的学习实践,逐步培养学生的地理素质。然而,近年来受“中考成绩”指挥棒的影响,课堂教学更侧重于死记硬背,而忽视了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效率,对学生未来地理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深入探索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课程理念下高效课堂构建模式
新课程理念下,地理课堂的构建模式也发生了重要的变革,和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今天的教学模式注重“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处于主体地位,学生被动接受;教师是课堂的主人,学生是课堂的听众,而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地理课堂角色发生了转变,学生变为活动的主体,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成为欣赏的观众。教师采用科学的课堂组织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之中,实现地理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实现高效化课堂发展。如(图1)所示:
从高效课堂的构建模式上“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可见一斑,新形势下高效课堂侧重于培养学生知识的获取能力,包括质疑、探究、创新等能力的发展,特别强调教学过程中的体验学习,在体验中逐步培养地理素养和提高学习能力。
二、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模式构建策略
(一)明确学习目标,奠定高效课堂的基础
《新课程改革教学纲要》对初中地理课时做出了明确要求,与之前相比教学内容没变,但是课时数减少,这就意味着不能再利用时间战术,靠课堂死记硬背达成教学目标,而要求教师深入分析教材,认真备课,教学过程中明确学习目标,突出重点,做到有的放矢,方能提高地理教学效率。例如,人教版七年级《多变的天气》一课教学中,教学内容包括天气及影响、明天的天气怎样和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三个教学板块,如果对教材把握不准确的情况下,教师可能会组织很多活动了解天气,环保只停留在口号上,然而,作为高效课堂的设计,本课教学目标应为:(1)理解天气预报的重要性;(2)学会通过电视、报纸多种渠道看天气预报;(3)从环保角度呼吁学生保护大气环境。教师可以在“导学案”上将学习目标明确地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设计“看预报,识天气”的比赛活动,让学生扎实获取阅读天气预报的能力,从而达成教学目标,找准切入点,提高教学效率。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地理课堂教学中只有学生处于高度兴奋状态下,才能拉近学生与教材的距离,在有效的时间中提高课堂效率。创设情境是一种有效的导入模式,主要方法有:利用复习导入新课、利用直观挂图导入新课、联系生活实际导入新课、实验演示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导入新课等。例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极地地区》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雪龙号驶向南极”的视频,通过视频让学生对两极产生兴趣,接下来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后明确今天的学习任务是了解两极地区,于是教师出示两极地区的投影图,并让学生结合课本地图材料对照分析。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运用多媒体视频投影图导入新课,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对两极充满了好奇与向往,为后边的教学铺垫了良好的气氛。
(三)利用小组合作,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能力
研究表明,学生处于积极主动探索状态之下,对于知识的记忆和能力的获得效果最佳。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中往往教师“一言堂”,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自主能力的发展。因此,利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效率。例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辽阔的疆域》一课教学中,考虑到本课内容较为丰富,如果教师单纯讲解,学生可能无法把握要点,于是教师采用小组合作的方法,让学生自主探索,积极参与,帮助学生建立我国地域的相关地理知识。首先,要求学生参照“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来填写导学案上的表格,填好后小组内互相交流,学生对中国地理位置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其次,教师出示题目,从全球不同经度、纬度上看中国位置,小组需要合作探讨,将探讨结果与全班交流;再次,教师要求小组竞赛,与日本、蒙古等国家比较一下,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是什么?通过这类问题的设置,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提升课堂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导学――自学――合作――展示等环节,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师适时指导,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四)加强练习巩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良好的课堂组织形式可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并转化为自身的学习能力,同时练习巩固环节也不可忽视。为了落实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可以设置自测题目,当堂检测,当堂评价,可以利用面批、互批、自批等多种方式实现当堂反馈,教师和学生一起查缺补漏,逐步完善学习内容。课堂练习巩固小测通常包括三部分内容,分别是基础知识部分、提升训练部分、综合应用部分。对于学习能力偏低的学生完成第一、二部分测试题目即可,而学习精力旺盛的同学需要全部完成。测试题题目的制定需要教师根据本课的学习目标具体而定,为强化学生记忆,提高学生地理知识的运用能力提供巩固途径。
总之,要改善当前地理教学现状,以新课程为背景,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要求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将地理课堂看作是一个长期动态发展的研究课题,真正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自主参与意识,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体验式学习中善学、乐学,勤于动手,勤于动脑,勤于动口,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打造地理高效课堂,为学生地理素养的培养和全面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国珍.如何构建高效地理课堂教学\[J\].新课程学习(综合),2010,(01).
\[2\]郭卿.如何提高地理教学课堂效率\[J\].文教资料,2010,(16).
篇6
1 传统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的缺陷
1.1教学本身体制的问题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在读学生群体十分庞大,也就导致学生的就学压力很大,加上我国一直都是采取应试教育,这就导致很多初中地理考生缺乏对其教学本身意义的认识,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认为只要考试能及格就行了,不会对地理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时间长了也就会使学生的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脱节。这种模式的后果往往就是老师只一味的传播考试知识,学生只用像容器一样装下知识就可以了,渐渐地失去了知识本身的创新和教学的意义。
1.2地理教学老师的问题
相对高中而言,初中的教学压力较小,而这往往给地理老师传达了一个错误的信号,认为对初中学生来说不需要讲解太多深层次知识,只用将书上原有的知识点给学生简单讲解就行了,但又因为教学时间的要求,使得很多地理老师的授课出现知识点重复现象,加之学生不能很好的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听多了也就逐渐失去听课兴趣。
1.3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
我们都知道,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老师在课堂上对着书本给学生讲解知识,学生在底下认真听课,并且记下老师所说的一些重要内容。传统的课堂教学都是追求所谓的“静态”效果,认为老师讲课时学生必须安静认真听课,不要随便打断老师的讲课,长久下去会出现很多问题,比如说学生的疑问没有能及时解决,因为很多时候都是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学生会突然想到有不懂的问题,而课后大多学生都会遗忘之前的疑问,这就使得很多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还有就是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大幅度下降,因为听多了人会累,这些都与“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的教学思想相悖,长此下去就导致我们中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识越来越肤浅,知识面越来越窄。
当然我们不能否认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作用,只是说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必须做到相应的变化。以下笔者就改变传统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2 初中地理课堂活动有效性教学策略
2.1提倡个性化、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
任何事物之间都有差异性,学生也是一样,不同的学生有着不一样的个性,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在初中地理课堂活动中要根据学生个性的不同提出相应的教学方法,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不仅如此,更要做到课堂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提高学生的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提倡个性化,这样就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达到地理教学的目的,同时还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2.2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活动
我们都知道,初中生是一个很特殊的群体,正处青春期阶段,活泼好动也是他们的本性,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基本都是属于“静态”,也就是老师说,学生听,这无形中就压制着初中学生的本性,使得学生心中的那种探索好奇的心完全消失。所以我们必须提供多样式的教学活动,比如先让学生自己上去讲课,讲完后老师可以对学生所讲的内容进行点评并补充,并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而表现一般的应鼓励,这样无形中就会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还可以通过演讲、辩论等多样化的方式进行教学。
2.3从身边寻找地理教学信息
与其整体对学生讲授一些长篇大论还不如针对生活中的一些有关地理情况进行分析讲解,更多的去学习一些对生活有帮助的地理知识,因为从身边寻找地理素材有利于与学生产生共鸣,提高学习兴趣,也能让学生真正做到学有所用,通过所学的地理知识去分析生活中的一些地理现象。
2.4创建和谐的教学环境
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而课堂的教学也是一样的。课堂教学原本应该是以学生为主的,而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以老师为中心,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老师的绝对权威性,课堂上只有老师说话的份,使得课堂的教学气氛十分沉闷,也就容易导致许多学生有一种很压抑的感觉,渐渐的就是去了学习的激情和动力。所以我们必须提供一个和谐的教学课堂,不仅要有老师的参与,更应有学生活动的地方。
因此要想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活动的有效性,我们就需要认真做好每一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课堂教学,做到“学生为主,老师为辅”,不断加强学生的参与力度,提高学生的上课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张道秀.初中地理课堂活动有效性教学之我见[J].四川绵竹,2011(3).
篇7
关键词:初中地理;课堂改革;教育
在新的教学要求形势下,地理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进而谋求更新、更全面的教学方法。这就要求教师抓住重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对地理的学习兴趣,从而全面地提高教学质量。作为课堂的领导者,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促进地理课堂的教学改革。
一、以学生和老师为主体的改革
1.化传统型观念为新时代观念,切实做好自己
以前的地理教学模式是死板的“填鸭式”教学,学生像机器一样被动地学习。然而新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是非常注重交流的,它需要师生更多地互动和交流。所以说,教师应该弃旧图新,转变过时的教学观念,在课堂上尽量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去探索。教师同样也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与时俱进,在各方面迎合课堂改革的发展。
2.借助生动形象的地图来教学
众所周知,地图是地理学习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样也是地理课本上篇幅最多的,我们一定要善于用地图教学的方法,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样还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比如,在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课本中,学习“认识省级区域”这一章时,老师可以带一张大点的中国地图,贴在黑板上,通过地图来讲解各个省级区域,这样对于学生学习知识和掌握知识都有很大的帮助。对于初中地理那些枯燥乏味的、通常又要求学生记忆的知识,都可以借助地图来方便理解。
二、培养以学生为主体地位的教学模式,增强师生互动交流
沟通与交流是地理课堂改革的重要部分,师生之间只有充分交流才能互相学习、互相进步,老师才能全面了解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同时也不知不觉地提升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归老师所有,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交流明显严重不足,从而导致教师盲目地加快教学进度,而学生则盲目地跟从,所以导致很多学生不能完全掌握知识。为了改变这种现状,课程改革中老师应该重视课堂上和学生的沟通交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老师可以举办一些竞赛活动。比如说地理知识综合竞赛,为获奖者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这样一来一定能吸引很多学生主动地参加,不知不觉中就提高了学生对学习的趣味性。所以这种多样性的课堂活动的开展对地理教学很有帮助,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学习竞争力很有帮助,进而间接地提高了学生的地理成绩。
三、以老师为对象推进地理改革的方式方法
教师的专业知识在地理改革中的作用同样不能忽视,教师的专业知识是推进地理教学改革的基础,所以要加强教师的专业知识培训。向学生传授地理知识只是地理课堂教学的一个基础目的,构建丰富的地理知识体系可以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地理环境的重要性,可以使学生了解到人类活动其实和地理环境是密切相关的。由此可见,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让学生客观地认识世界,还能影响他们对人、对事的理解能力,如何引导学生认识世界,是地理课堂的首要教学目标。
同时老师还要有足够的主体知识,即教师对所教学科的知识,而地理老师当然就要掌握丰富的地理主体知识了。我国很多师范院校也开设了很多课程体系用于提高教师的知识,为了满足教学的需要,教师可以从网上学习相关课程,也可以去高等院校旁听学习,一个从事地理教育的合格教师是需要累积很多主体知识的。
四、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1.教学改革毕竟是一项新的教学尝试,存在一些问题也是在所难免的,笔者在这里浅谈存在的几点问题
(1)随着课堂改革中教师语言、表达方式的改变,使得学生在整堂课都很活跃,但是教师在过度追求气氛的同时会减少基本知识的讲解,这就使学生的基础知识不能落实到位。(2)多媒体的使用不当。地理课堂教学改革是很着重强调使用多媒体教学,但并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使用多媒体教学,过多地滥用多媒体教学会产生物极必反的效果。(3)课堂提问太多或是有的教师直接照本宣科。课堂教学改革强调师生的互动,但互动最好的方式就是提问,不过有的教师如果不注意问题的难易程度,就很容易使提问变得毫无意义。
2.针对以上存在的一些问题,笔者简单列举了几点可能对课堂教学改革有益的对策
首先,根据实际情况,根据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对于地理知识中易于理解的老师可以直接口头讲解,不必要使用多媒体教学。其次,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声情并茂,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多在教室里走动,不要就只呆在讲台上讲解内容。最后,教师的备课很重要,教师在上课前一定要吃透教材,会合理地安排讲解知识的前后顺序。
总而言之,什么问题困难只要师生之间互相努力都可解决,只要教师多去发现和探索,总会有适合自己班级的教学模式。地理课堂教学改革尚且处于浅水区,发展的前景和空间还很大,需要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配合。地理课堂改革的方向无非是从培养学生兴趣、学习效率和综合能力等方面着手,只要教师在日常授课过程中多注意理论和实践的配合,取长补短,地理课堂改革进程就会一步步的深化和提高。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 体验式 初中地理教学 情感体验
在新课程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教育工作者都在不断探究新型教学模式,立足于促进素质教育快速向前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对初中地理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将体验式学习方式合理应用到初中地理课程教学中,通过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创新教学模式,有利于促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的地理水平不断提高,促进学生能力得到发展。
一、创造模拟情境,丰富学生学习体验
当前初中地理教材内容中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学生在理解部分知识点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难度,如果老师依然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展开教学,则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部分地理知识,老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创设良好的模拟情境,引导学生体验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将抽象的知识点转化为具体形象的知识点,从而加深学生对部分抽象地理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学习“纬线和经线”的内容时,由于学生刚接触到地球仪和地图,对部分地理概念知识的理解不到位,因此难以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同时,由于这些概念知识较为抽象,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学的难度,因此,老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采取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辅助教学,通过模拟地球公转和自转,采取动态化教学模式,从而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地理概念知识,全面提高地理课程教学效率。
二、开展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获得情感体验
应用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尤其对于地理这门与实际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学科,只有引导学生深入认识到该学科的应用价值,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老师可以组织学生结合当地地理环境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活动过程中获得情感体验,从而有效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全面提高应用能力。
例如:在学习“逐渐完善的交通运输网”内容时,老师便可以根据当地实际交通运输情况,组织学生走出课堂开展实践活动,广泛调查和搜集关于当地交通运输类型、交通发展情况、交通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以及交通运输网的发展前景的资料,让学生通过分析自己调查的内容,对当地交通运输网络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并绘制出较为完善的交通运输网络图。针对部分地理能力稍强的学生,还应该全面分析和评价所处地区的交通运输发展情况,并综合评价总结出当地交通运输网络的优势条件,再根据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改善的方案。通过设计这样的实践教学过程,不但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而且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地理分析能力,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间的紧密联系,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地理综合运用能力。
三、采取互相交流的方式,激发体验兴趣
在初中地理课程教学中渗透体验式教学模式,一个重要教学方式就是合作交流,促进师生相互沟通,感悟交流心得,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传统以老师为主体,学生被动学习的教学模式。因此,在初中地理课程教学中采取体验式教学方式,有利于激发师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谓体验式主要指亲身经历的教学过程,需要学生在亲自参与过程中获得经验和感知。因此,将体验式学习方式应用到初中地理课程教学中,要求老师重视体验经验的交流,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前,越来越多的学生都愿意利用假期和家长去旅行,远到国外,近在附近的旅游景点,都能够给学生带来较好的体验。因此,老师可以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创设良好的交流环境和主题,让学生自主展示所见所闻,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在学习“北方地区”的内容时,老师便可以要求学生充分利用课前时间整合北方地区旅游的资料,并将其合理制作成PPT。在这个PPT中并不固定只是东北三省的资料,也可以是具有相同地理特征的地区;再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展示出来。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信息交流过程,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独立创造能力。因此,从这里能够清晰地看出互相交流是体验式教学模式应用的重要手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结语
在初中地理课程实际教学过程中,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应用需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采取体验式学习方式,合理地将抽象的教学内容转变为具象化、形象的内容,让学生多角度了解和认识地理知识,从而促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不断提高地理学习效率。总之,将体验式教学模式合理融入到初中地理课程教学中,是提高地理课程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高中地理;参与式教学;应用
随着新课改的大力推进,各个高中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越来越重视,力求让学生们在身体和心理的成长阶段都能够得到最完善的启蒙教程,高中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个时期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逐渐成形,然而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应该进入更加深刻的阶段,教师要让学生们对于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主动探究,参与到地理课堂教学汇总来,继而能在学习过程中建立主动探究的习惯,提升高中地理课堂学习效率。
一、培养学生探究习惯,建立参与式教学模式
高中阶段的地理课程与初中地理课程相比,有更多的知识点与内容需要学生们进行记忆,这对于已经习惯了初中阶段地理教师单向灌输知识教学方式的学生们来说有着诸多弊端,学生们需要发挥主动地位,积极探究思考教材上的知识,做到与课堂同步。教师在进行地理教学的时候,需要进行课堂教学方式的更新,帮助学生们树立信心,在课堂上将学生们的作用放置在比较重要的高度上,让学生们在地理课堂上更加活跃地表现自己,感受到教师对于学生自主思考的需求,从而利用引导的讲课技巧,需要让学生们也参与到教师的引导中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思维方式,建立参与式地理课程教学模式。教师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习惯的时候,可以采用小组探究学习的方式进行引导,让学生们通过小组的形式进行地理知识的探究,在遇到难点的时候也能首先在小组内部进行讨论,这样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能充分发挥学生在地理课堂上的主动地位,锻炼学生探究能力,提升参与式地理课程教学效率。在划分探究小组的时候,教师可以按照班级内部学生们具体情况进行划分,保证探究小组内部的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得到充分的发言机会。教师还需要让小组自组员建立明确的探究目标,按照所设定的探究目标收集相关地理知识材料,并在课下研究学习重点,达到深入探究的目的。
二、引导学生主观判断,建立参与式教学模式
在高中地理课堂上,教师不仅仅要为学生们讲解相应的地理知识,还要让学生们具备相应的分析与判断能力,只有学生们能够在学习地理科目的过程中进行主观层面的判断,才能养成最高效的学习习惯,提升学习效果。教师在备课环节,需要事先对于高中生们的理解能力以及知识接受能力有所了解,为学生们抛出一些开放性问题,让学生们进行自主判断,还需要对于课堂上将要讲解的难度比较高的知识点进行讲课方式的改变,设法从学生角度出发,为学生们提供多歌理解角度,让学生们参与到课堂教学环节中来,提高学生们的分析能力的同时也锻炼了高中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树立起信心,在教师讲课的时候积极参与进来,让学生们在高中地理课堂上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乐于在课堂上展示自己。教师可以在让学生们回答问题以后,对学生们提出表扬,比如“说的很棒!”“这个思考角度十分新颖!”等等,让学生们在教师的鼓励中更善于做出自己的判断,在遇到不明白的知识的时候也可以及时提出疑问,与同学、教师共同探讨,加强课堂上师生合作联系,加强高中地理课堂学生参与度的同时,也让学生们习惯于根据情况做出独立判断,提升综合素质。
三、创设自由轻松氛围,建立参与式教学模式
篇10
【关键词】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重要价值;初中地理教学;教学应用
初中地理教学显得较为枯燥乏味,很难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鉴于此现状,我们应该在初中地理教学中适当运用自主探究教学模式,让学生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学习,提高教师的教学组织与设计能力,激发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精神与独立思考的意识,不断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效果。
一、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相关概述
所谓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学生作为主体,采取合适的教学对策来帮助学生解决相关问题,并引导学生逐步形成自己的认知,最终促进课程教学效率与效果的不断提升。应该来说,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是教学观念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教师对于教学方法与教学经验的总结与归纳,能够更好的适应现代课堂教学需要,是一种能够切实提升教与学效率的方法。那么,自主探究教学模式,顾名思义,它的基本特征就是强调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要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人翁,教师只是他们的指导者与辅助者,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一种平等互助的关系。教师重视引导学生对相关问题进行调查与研究,并通过教学实践来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二、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价值
1.它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取了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们投入到积极主动的思考与讨论当中去。这样,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活跃课堂氛围,同时还可以激发出学生的探究热情,并通过问题探究来锻炼相关的思维与意识,有利于引导学生更好的掌握相关地理知识,还可以让学生用地理知识来指导地理实践。
2.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初中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恰当的运用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可以不断拓展学生的地理思维意识与能力,让他们的地理知识变得更为开阔,还可以激发出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为将来的地理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它可以有效改善初中地理教学效果。传统的初中地理教学基本上都是那种填鸭式教学方法,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可以从根本上转变这种局限性的教学方法,转而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教师只是为学生提供辅导和帮助。这样,可以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学习的动力所在,积极主动的探究地理知识,从而切实提升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与效果。
三、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1.从生活中选择教学素材。这就是说,初中地理教学中,地理教师应该选取一些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作为教学素材,这样,学生才可以真正感受到亲切,有利于调动起学生的探究热情,也才能够为学生提供探究的可能性。这是因为只有地理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学生才可以真正有效参与到学习实践当中去,才可以直接解决与地理学科相关的问题。
2.选择难易适中的教学材料。初中地理教学中采取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就必须满足这样一个条件,即教学材料具有一定的深度与难度。那么,地理教师就要综合考虑到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充分结合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为学生在地理课堂上设置一些合适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地理学习的快乐,同时还可以让他们在经过一定程度的努力之后取得成果,这样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与探究积极性,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获得学习成功的。
3.引入时事热点作为探究素材。初中地理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放眼世界,关注时事热点问题,从而激发出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拓展学生的地理思维。比如说,初中地理教师可以把一些自然地质灾害作为教学素材,让学生深入其中进行自主探究,找到问题的症结并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这样,初中地理教学就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4.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与实践能力。初中地理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合适的探究情境,比如说运用多媒体技术来让地理知识更为形象直观,引导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课堂提问与质询。换句话说,初中地理教师应该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具体来说,地理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敢于观察并思考相关地理问题,敢于提出自己的疑惑,教师要对学生的质疑给予热情的指导与引领,切不可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与自尊心。这样,初中地理教学就可以让学生在质疑过程中,不断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地理学习能力。此外,初中地理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外实践活动中去,让学生针对相关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当然,初中地理教学应该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自主探究教学模式与其他相关方法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最终提升初中地理教学的整体效果。
【参考文献】
- 上一篇:市政工程交通组织措施
- 下一篇:提高社会治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