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课堂导入案例范文

时间:2023-08-03 17:28: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地理课堂导入案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地理课堂导入案例

篇1

关键词:初中地理课堂;学生活动;有效性;实践与探索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3-0257-01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进行,许多老师已经深刻认识到,一节课成功与否,不仅要看老师的教学环节设计如何,而且还要看课堂中学生的参与情况、互动情况。因此教师开始逐渐摆脱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把主要精力放在设计更多的学生活动来增强学生的主动获取知识的意识。但是通过本人听课以及自己上课的体会,发现我们设计的学生活动大多是停留于形式,例如为了上课时为有学生活动这个环节而把一些简单易懂,无需讨论的内容也列入课堂讨论的范畴,使课堂讨论泛滥成灾,浪费了时间,也有把一些难度大的内容让学生讨论,从而使学生觉得高不可攀,丧失信心。总之,为了盲目响应新课改,没有进行深入研究学生活动的内涵,从而丢失了课堂中最宝贵的一点,就是有效性。而评价一节课学生活动的有效性,就是要把学生有无进步或是发展作为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

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课堂学生活动设计的有效性,让地理课堂焕发出强大的生命活力,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地理课堂学生活动设计的有效性呢?下面谈一谈自己的几点认识:

1.设计有效的学生活动在初中地理课堂中的作用

所谓"活动的有效性",是相对于活动的无效或是效率低而言的。有效的学生活动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活动后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和发展。因此,设计有效的学生活动能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动手动脑,在教师的引导下,师与生的和谐互动,学生与学生的交流合作,有效的活动还可以消除学生在地理课中的疲劳,在活动中获取地理学习的乐趣,使学生更主动地去汲取新知,从而能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真正意义实现高效课堂。

2.初中地理课堂有效的学生活动应该遵循的原则

教师要设计有效的学生活动,要实现课堂学生活动的时效性,在备课时就要在活动内容、活动方法、活动时间、活动效果、活动约束机制和活动说明等方面做充分的考虑,做到既要备教材,又要备课堂,还要备学生。

2.1选择合适的学生活动内容。在选择学生活动内容时,应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安排来认真确定每节课的学生活动内容。选择学生活动内容一定要本着有趣味性,易开展的原则。不能一味地迎合学生的兴趣而丢掉学科本身的严谨性,也不能为了显示设计者的水平而选择难度较大的内容,是学生丧失活动的兴趣。

2.2设计合理的学生活动形式。《课程标准》中提出要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初中地理课堂中组织学生进行活动的形式主要有:(1)学生思考,教师点拨;(2)学生讨论,教师引导;(3)教师指点,展示练习;(4)角色扮演,寓教于乐。总之,有效组织学生活动的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可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及每个班学生的实际水平等因素,灵活运用。教师务必做到兼顾设计学生活动以激发学生兴趣和突出重点难点两个方面。

2.3合理把握学生活动的时间。有效性是指"有效果"和"有效率"两个方面,在课堂上,在本着学生活动的时间略超过教师授课时间的原则基础上,教师得合理把握学生活动的时间,若不能准确,往往会出现一发不可收拾的局面,有效果,但却没有效率,当然不可能在单位时间内完成成既定的教学任务与目标。

2.4有效的约束机制。为了保证活动有效地进行,课堂需要纪律、秩序和规则。一个吵吵闹闹和秩序混乱的课堂很难保证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师在组织学生活动时应先维持班级的纪律,是有效学生活动完成的保障。

3.初中地理课堂有效的学生活动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课堂导入环节学生活动设计的有效性。新课导入设计是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设计中十分重要的第一环节,而且导入不仅只在于一节课的开始,在每个知识点的讲授之间,知识点间的过渡和新知识的导入也同样重要。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势必要求对传统的教学导入方法作出改进和创新。我认为新课导入中有效的学生活动应该符合下面几个要求。(1)新颖性(2)直观性(3)趣味性。

案例1:在学习"地球运动"一节时,先让学生结合多媒体展示观察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然后分别让两位学生扮演地球和太阳,表演自转和公转。从中掌握自转的方向、中心、周期、产生的现象,进而导入所学知识。

案例2:在讲"地图"一节时,请三位同学分别扮演比例尺、方向、图例,让他们介绍各自的情况。教师要和学生共同动手实践,引起学生的学习和动手的兴趣,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进而引进所要讲的新知识。

3.2新知识探究环节学生活动的有效性。教会学生读图、用图,学会分析地图中隐含的地理要素,是新课标"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最直接反映,它贯穿于整个初中地理教学。所以初中地理课堂中许多重要知识的获取都是从地图中总结出来的。教师可以围绕读图、用图、析图设计有效的学生活动,引导学生总结新的知识。

案例3:在学习《西亚》一节时,我选择将西亚的石油输出路线作为本节课的学生活动内容,设计学生活动:如果你是日本、美国、英国石油公司的总裁,要从西亚进口石油,有哪些航线可以选择,各航线经过哪些海峡、海洋、运河?引导学生结合"世界石油输出路线示意图"找出将波斯湾的石油运往这三个地区的路线。使得学生积极参与读图的活动当中,学生活动效果显著。

3.3课堂小结环节学生活动的有效性。对于一节完整的地理课堂来说是有始有终的,而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课堂小结是对一节课教学内容终了的提炼升华和概括梳理,教师利用灵活多变的方式,让学生在课堂小结的过程中更好的构建自己的地理课堂知识结构体系,充实自己的地理课堂知识。所以说,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课堂小结也只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案例4:在学习完"非洲"一节时,可以设置疑问让学生展开讨论:谈谈非洲的人口问题给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带来了哪些不利的影响?引导学生结合人口问题-粮食问题-环境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展开讨论,在有效的学生活动中完成本课的总结。

由此可见,初中地理课堂有效的学生活动存在在于日常的地理课堂的各个教学环节之中,教师尽可能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地理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之中,通过行为活动的积极参与带动学生思维活动的参与,最终达成学生课堂思维活动和学习行为活动的高度统一,促使学生在课堂中有效的构建和完善自己的地理认知结构和思维中地理知识框架体系。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每一位教师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提高教学能力,才能设计和组织有效的学生活动,也只有当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与行动形成自己的地理理解力时,才能真正懂得地理,学好地理知识。

参考文献:

[1]熊世培; 浅谈地理课堂中学生活动的有效性[J];《新课程(中学)》2013年10期

[2]颜美红,潘丽云;学生课堂活动有效性研究[J];《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07年 第11期

篇2

一、 趣味导课

1.多媒体导入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多媒体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走进了教师教学的舞台,并发挥着其独特的作用。多媒体聚集图像、声音、视频等多种元素于一体,有着形象生动而直观等特点。多媒体在教学上的使用,深受学生们的喜爱。根据多媒体的这些特色,教师可以将其作为课堂导入的一种方式,提起学生们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

2.问题导入法

初中生一般都具有活泼积极的特点,因此,在课堂正式开始时,教师可以以提问题的形式导入课堂的学习。问题导入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能调动学生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为课堂的开始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而作为课堂导入的问题,应该具备趣味性,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导入的问题上,要进行精心地挑选。例如,在讲述四大洋这一课时前,教师可以这样提问:“四大洋有哪些大洋,其中一个有着苗条‘s’形身材的是哪个大洋,在这些大洋中面积最大的是哪一个,而哪一个又是世界上跨越经度最多的大洋呢?”通过这样一系列的问题,带领学生们进入对四大洋的学习中。

二、 趣味教学

1.游戏教学

在初中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适当穿插一些游戏,通过这些游戏来愉悦课堂上的教学氛围,并为课堂的教学增加趣味性。游戏,一直以来都是学生们较为喜爱的一项趣味活动,游戏能够轻松地调动学生们参与的积极性,并为学生们枯燥的学习增添了不少的乐趣。

例如,在“交通运输业”这一课时的学习中,笔者就会穿插这样的一个游戏。先让学生们说出交通运输业的交通方式有哪些,这时学生们就会列举出出租车、公交车、地铁、火车、动车等等。然后笔者随机选取几个学生,扮演这些交通方式的角色,开展一个“交通方式大会”,来竞争最佳交通奖。在该会议上,扮演的学生纷纷讲述自己这个角色的优势,努力竞争这个奖项。而不扮演角色的学生就可以扮演评委,根据“交通方式们”的演示来抉择。通过这样一个游戏的形式来开展,学生们可以更加了解这些交通方式的优势与劣势,以及他们的使用范围。

2.生动的语言

有些学生之所以觉得地理课堂教学较为枯燥无味,与教师们的教学用语有着一定的联系。因此,作为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上要尽量使用生动的言语进行知识的讲解。

例如,教师可以多运用一些诗歌辞赋中的言语来描述地理事物,可以用“望庐山瀑布”来描述庐山秀丽的风景;用诗人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来概述三峡的状貌。而在介绍中国省份时,教师可以运用该省份中的特色来代替其省份名称,这样有利于学生们的记忆,同时,又能够将该地区的特色一并讲授。

三、小结

在初中地理的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而提高初中地理课堂上教学的趣味性,笔者以上提及的一系列措施在实践中已得到了有效的证明。当然,还有更多提高课堂上教学趣味性的途径,需要教师不断努力探索,从而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地理知识,优化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篇3

2.新课改下高中政治课教学的对策中学生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郑书欣

3.新形势下关于历史教学的几点看法卢宝玲

4.浅谈新课程理念下政治教学改革杜东升

5.中学历史教学中民族文化意识培养初探朱国庆

6.中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刍议马晓田

7.班主任如何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郭方

8.家庭是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的第一课堂黄珍

9.如何重塑课堂文化陈世庚

10.浅谈初中历史课堂历史事物评价标准的教学王晓燕

11.问题解决型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易辉芸

12.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谈中学传统文化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缪小云

13.浅谈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必修3教学中的应用郭志强

14.浅谈思想品德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张敏

15.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创新型人才朱建武

16.论中学人格教育的学科归属及实践方式陆振红

17.浅谈迁移理论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赵琴

18.由嵩山"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看世界遗产的保护张海洪

19.中学生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浅议历史上重大改革的性质杨梅怡

20.从长远发展角度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方萍

21.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之我见王红霞

22.多媒体技术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孟玉

23.中学历史教学中的环保渗透教育拓正文

24.浅谈班级管理中的创新意识袁玉玲

25.试论如何指导学生学好哲学孙克菊

26.高中哲学教学中"举例"应把握好三个"度"陈小丽

27.浅谈《生活与哲学》新课导入方式刘福平

28.如何将德育渗透到历史教学中高爱国

29.密切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自觉的行为规范与人生观丁青林

30.浅谈中学思想品德法律部分案例教学的优势与方法卢毅

31.在历史教学中感悟生活教育理论许丽君

32.关于"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教学见解贾学龙

33.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历史情境的几点思考王文祥

34.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陈阳

35.例谈人口统计图表的判读吴小梅

36."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的判别方法徐晓梅

37.昼夜更替周期的图形释解王庆良

38.古罗马竞技场

1.浅谈在高中政治新教材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李天宝

2.合理运用史料提高历史教学有效性单冬旺

3.思想品德课上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马威

4.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姚国华

5.新课改下如何构建思想政治课高效优质课堂刘春丽

6.怎样攻克高考选择题难题颜明秀

7.高三历史复习与应试的基本思路丁仕武

8.如何上好思想品德复习课李铁山

9.易学时区李秀松

10.巧用"听、说、读、写、思",学好思想品德课司朝华

11.2010年高考文综安徽卷地理试卷分析张忠梅

12.浅析歌曲在《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杨铭

13.以"空"引思以"白"激思——浅谈空白艺术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薛维红

14.培养学生自由独立的人格是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目标李洁

15.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对历史复习教学的一点感悟陈素叶

16.合作学习——让地理课堂"活"起来尹银昌

17.活化地理课堂教学初探马骥

18.优化课堂教学展现历史魅力展艳

19.素质教育下历史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赵琴

20.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任奇超

21.浅谈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学陈冬菊

22.浅谈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孙旭红

23.高中政治课案例教学方法探究韦海方

24.新课改下如何上好一节高效的政治复习课李静

25.对一节课活动单导学设计及教学的研究与反思张小丽

26.浅论跨学科知识在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姚淑慧

27.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朱新田

28.对教师课堂教学任务的新思考张友军hHTTp://

29.如何开展乡土历史自主探究活动课钟良锦

30.参与式教学实施初探中学生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郭俊娟

31.浅谈对地理研究性学习的认识赵华

32.历史课堂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王云峰,杨平凤

33.在教学反思中成长梁珂菱

34.浅谈新课改下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丁连增

35.解读新课标理念季彩红

36.浅谈新课程下的历史学案教学袁顺

37.试论1910-1917年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的成败荆景云

38.试论东林学派的济世情怀陈莹

39.《灿烂的文明之花》教学设计金华

1.新课程理念的参悟:教学相长谢玉强

2.中招思想品德开卷考试仍需把好记忆关姚淑慧

3.践行课改理念打造"低碳课堂"张一丁

4.新课改下高中地理课堂焕发活力的探讨于海通

5.初中思想品德活动课模式探究丁群生

6.把握新教材特点搞好政治课教学——以高一《经济生活》为例刘平平

7.《经济生活》中渗透的"诚信教育"张从艳

8.初中地理有效课堂探索陈宜芬

9.让爱国主义荣辱观在政治课中绽放赵昀

10.精心设计,优化教学——关于新课程教学设计的一些体会薛茵

11.例谈历史教学中的新课程理念高飞

12.初中历史课堂导入设计初探唐乐平

13.让学生成为学习和课堂的主人——《政府的职能:管理和服务》的探索赵祖平

14.历史课教学艺术新探王兴军

15.新课改下地理课堂教学设计吕治付

16.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思维的方法探索张旭

17.浅谈常规课堂教学中学生地理兴趣的培养潘鸿飞

18.如何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贡献者刘海燕

19.论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基本原则张玲

20.优化地理教学,深化中学素质教育白献菊

21.新形势下加强中学地理素质教育的思考郭杰

22.中国的"蓝色宝库"——南海魏晓敏

23.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苏联解体荆景云

24.中学生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以教导学变教为学张同秀

25.变"教"为"导",培养学生地理兴趣陈建芬

26.对初中历史教学的点滴反思刘文红

27.建构思想品德课"学生主体参与式"教学模式的反思郭汴霞

28.在探究学习中建构初中生的区域可持续发展观唐冰清

29.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韦雪梅

30.地理教学中应渗透可持续发展观念赵学竹

31.高中政治课案例教学的价值初探肖茹

32.浅谈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焦朝军

篇4

关键词:案例教学;情景模拟;地理课堂;

案例教学是对客观存在的地理事物进行真情实感的描述和介绍,作为一种课堂的教学素材,将日常生活中同地理息息相关的生活案例融入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是落实新课程改革的有效补充,教学中凸显了案例分析的优势和特色,帮助学生理解,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运用,有效的促进教学效率。

一、初中地理案例教学的内涵

案例教学是对传统教学的挑战,运用与地理事物有关的生活案例进行教学实践和认知,学生通过对案例的理解和信息的获取后对获取信息进行重新的组合和运用,进而获取掌握地理知识和技能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它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从道理到案例型,即从地理知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出发,通过知识的传授帮助学生发散思维,加上案例为辅助,加深理解,进而获取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另一种是从案例到原理型,通过生动形象的案例说明和分析,帮助学生找出地理知识所遵循的规律,运用规律去解决实际的地理问题[1]。

案例教学能够明确教学目标,对研究对象的特点、内容、延伸有更深入的认识,通过对地理事物表面现象和人文现象的分析,明晰地理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建立起有效的空间结构模型,找出地理教训过程中的知识规律,从而提高学习质量[2]。而案例的选择也要充分考虑案例的科学性、动态性、社会性、综合性、区域性及针对性,不同的案例可以揭示不同的地理事物变化发展规律,需要用综合的地理思维和空间思维去把握。

二、案例教学在初中地理课堂运用中的意义

案例教学可改变以往传统教学的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和积极性,可结合教学案例在课堂上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学生创造一个开放的教学平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教与学的有机统一,做到教学相长。

(一)有利于教师优化教学课堂

传统的教学多是停留在教师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上,以教师的讲学生的听为主,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的学习多是被学习。案例教学打破教学常规,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形成自己的思维发散能力和空间想象力,能给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知识点[1]。案例教学有助于教师优化教学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学生的思维在教师的点拨下得以拓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二)有利于培养创新实践能力

当前的初中地理教学中有一些知识同生活间的联系还不是很密切,学生还不能有效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案例教学可以有效地将学生摆脱死记硬背的僵局,对教学课堂进行情景模拟和内容延伸,显得通俗易懂,能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发现地理事物的变化规律,对知识进行有效迁移进而达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目的。案例教学也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地理技能和知识运用能力不断提高,思维得以发散,综合能力也在不断提升[3]。

(三)有利于培育学生探索精神

案例教学可以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教师仅充当引导者的角色,通过团队学习和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自行解决问题。案例教学也可以创设比较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也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去实现教学目标,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思路,对地理问题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创新思考,与教师、同学进行有效的互动和平等的交流,整个过程让思想不断碰撞,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更加深刻[3]。

三、初中地理课堂中案例教学的实施途径

(一)选择典型案例,优化教学设计

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多选择比较典型的案例,结合初中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心理认知规律,选取生活中一些趣味性和知识性比较突出的案例来加以教学。案例材料的选取之后也要进行加工和挖掘,结合自己的教学风格,突出案例的科学性和客观性。案例也要看能否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课堂上能否对案例进行扩展或者分组讨论,能否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3]。在教学中,对一些地区的典型事例要深入分析,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巩固知识和加深理解的知识平台[4]。例如在介绍《自然灾害》这一节,就要结合一些时事政治和地方实际来展开教学,如福建本身就是一个自然灾害比较多的省份,影响最大的就是每年的台风,此外还有地震、泥石流、干旱等,在教学上也可以选取一个比较典型的案例如台风通过多媒体动画、视频、动漫、图片来演示台风的来源、成因、危害和防护等内容,将抽象的教学内容转化为直观明了的表达,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认识。最后让学生展开讨论,通过讨论、教师点评,帮助学生建立起比较科学的知识体系,对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时间变化、空间结构等内容的联系有更好的把握。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要合理的导入课程教学内容,导入环节往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能在短时间内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恰当的运用教学案例,可创设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眼球,在课堂上就能主动的融入课堂学习,有很好的积极作用。教学中也要选取一些同时事政治、环境保护、生态破坏、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教学案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例如在讲授中国政区图时,可以运用多媒体进行授课,先播放《美丽中国》的短片视频,配以轻音乐,让学生为之兴奋,同时也在短时间内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之后让学生上来讲解一下自己曾经去过哪些省份旅游,对各个地方的认识,接着老师进行讲解,最后还可以播放《国家》的励志歌曲,在帮助学生记忆的同时,还可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三)创新教学模式,发散学生思维

教师在教学设计上也要采用立体式和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摒弃填鸭子式的教学,更多的是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思考和分组谈论。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要营造平等、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不墨守成规,组织好教学内容,较好的把控教学秩序。在案例讨论中,要帮助学生举一反三,拓宽视野,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找出最佳的问题解决办法。同时也要帮助学生发散思维,对教学案例进行反思和总结,对解决问题的方法也要深入分析,揭示案例中所包含的地理知识和原理,提高学习能力。

(四)明晰研究取向,提高综合素质

教师要对新课程改革有一个非常清晰的认识,明确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研究方向和价值取向,特别是要明确教学过程中的案例取向、创新取向、关联取向、层次取向和动态取向[2]。教师自身要提高综合素质,在听读说写等方面的技能都要强化,同时要定期进行理论学习和理论研讨,提高教学技能。要寻找地理同生物、物理等学科间的关联,鼓励学生跨学科学习和思考,将人文地理、自然地理和区域地理间的关系同环境科学、生态保护、全球气候等内容结合起来;案例选取贵在创新,对地理事物要有一个新的认识,从新的视角和创新取向角度来探究知识间的变化规律;案例的选取也要有真实性和可操作性,要帮助学生在全面认识地理事物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包括"收集-筛选-分析-组织-讨论--价值判断"等一系列过程,最终实现教学目标;案例的选择也要有层次感,融入宏观和微观的研究内容,渗透可持续发展;在动态取向上要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景观的改造、地理事物之间的关联等变化,分析地理的变化发展规律。

总之,案例教学要融入适当的教学方法,在合适的教学环境下运用才能发挥出强大的生命力。他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认真的组织,也需要学生积极的配合和参与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新时期,要以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为指导,不断的总结经验,在教学过程中反思,在思考中创新,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就一定能帮助学生在课堂上获取更多地理知识,提高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周亚妮.浅析高中地理新教材中案例教学的作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2(4):38

[2]谷晓红.基于地理特点和地理思维方式的地理教学论研究取向[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1,11(11):118-120

篇5

一、在课堂教学中从乡土材料导入,使学生能顺利进入学习状态

目前,初中地理新教材的一大特色是采用案例分析编写,这种方法将地理课的综合分析和具体分析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学习能力的培养。但是,教材往往是具有全国性的,甚至是具有世界性的,有的内容学生没有接触到,有的甚至闻所未闻,对教材内容、知识点十分的陌生。地理知识中一些抽象、复杂的原理和概念往往难于理解,造成学生学习的障碍,形成难点。而有些问题虽然就知识本身并不难,但教师感到难教,不知从何说起,不知怎样才能讲明白,这些地方往往也成为教学的难点,尽管老师在讲台上费尽心机,学生还是一片茫然,那么,怎样才能使这些问题化难为易呢?我个人认为,如果我们能从学生最熟悉的乡土地理进行课堂教学,学生对乡土地理耳濡目染,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教师在课堂恰当地选择家乡的地理案例,加以引导,从而拉近学生与地理课程的距离,启发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那就迎刃而解,事半功倍,教学效果更为显著。比如在学习世界语言时,课本中的“目前世界上共有2000多种语言,其中大约有30%有文字,70%没有文字”。怎样才能让学生容易和真正的了解这句话的意思?我首先请同学们用本地的、不同的方言说出一句话,并用本方言文字写出来,这样就有好多的同学是不能用本方言文字写出来,能写大多是用汉语来写的。再让同学们交流、对比哪种语言有文字,哪种没文字,最后由我来总结出本地的语言哪种有文字,哪种没文字,这样学生就非常容易理解了。又如在讲世界的聚落时,我就充分利用乡土地理来设置情境问题进行教学。农村学生来自各个自然村坡,有的村坡仅有几户人家、有的几十户、有的上百户,另外大多学生都到过农村的集镇、县城、甚至到过省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村坡有多少户人家,约有多少人口,自己的村坡大还是集镇大?然后我再小结,不管自己村坡有多少户人家,有多少人口都是一个聚落,也不管城镇和城市有多大它同样是一个聚落。

二、结合课堂教学学习乡土地理知识,积累乡土地理信息

农村学生虽然身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可是他并不了解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该把教学内容与乡土地理有关的知识点结合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乡土地理知识,使学生不断地储备乡土地理知识。从乡土地理导入新的知识点,又从新的知识返回实在的和生活中的乡土地理,学生能更容易的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比如,在学习世界气候时,我首先让学生回想几天来学校的天气情况,是否下雨,气温的高低,再让学生回顾一下,我们家乡是春节(过年)冷,还是现在冷,什么时候气温高,什么时候气温低,导入新课程,学习后我又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指出我们家乡是属于什么气候类型、气候特征。并以我们自己家乡的气候类型、气候特征作为参照,让学生更能真正地了解世界各种气候类型、气候特征。

三、利用课外学习乡土地理知识,养成观察乡土地理习惯

乡土材料的收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要善于把在生活中和活动中,发现有与地理课相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象加以比较、总结。比如:当地的气候有什么特征,属那种气候类型,农业生产以什么为主;本地区流行多少种语言,是否有文字等等。在每一个章节的教学中,我们要作好备课工作,深入钻研教材,并且思考当地哪些材料与本课内容相关,如何把乡土材料与课本内容结合起来,怎样才能达到那些教学目标等。同时要调动起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教给学生如何观察本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比如观察的顺序,由近到远,又要由远到近,由整体到部分,观察后要做比较和总结。

结合乡土地理教学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是很高的,既要具有扎实的地理知识基础,又要具有把地理知识运用于观察乡土地理事物的能力,因而一方面地理教师要不断学习,丰富自身知识结构,提高地理野外考察能力;另一方面,学生也要求具备丰富的地理知识,具备良好的地理素质,才可能在实践考察中创造性地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有目的的布置一些课外作业,让学生对乡土地理进行观察。比如讲授气候,就可以让学生对学校或者家庭周围的气候情况做观察记录,包括温度,降水等。对一年的气温、降水总趋势可以根据自己平时的观察印象,也可以向长辈请教。那么通过一段时间的实际调查,他们对于我们当地的气候状况就会有很深刻的认识,从而可以更深刻的理解我国的气候特点。适时的教育中对学生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学生来说,就是终身受用的知识。

篇6

创意地理教具的目的:在课堂上使用创意教具,首要目的是将知识点通过更简单的模型模具来直观表达,让学生在更短的时间内明白难以理解的知识点;第二个重要目的是通过创意教具来活跃整个课堂,培养学生对地理课的兴趣,让他们能在玩中学,在学中乐,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最后就是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让学生自主参与教具的制作,这样能够极大地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并能让他们和教师一起参与,从而拉近了师生距离,使得课堂更加活跃。

二、地理教学创意教具的案例探索

六年的地理教学探索,对于创意教具的使用也有几点心得,笔者通过教学中实际运用的几个教具案例和大家探讨分析。

1.经线及经度的划分———三个半圆形纸片的使用。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中的认识地球,是初中生第一次接触到经度及经线的概念,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加之对整个学生学习过程的反思,这一节中女生很难理解整个地球空间知识体系。针对学生理解的难度,笔者设计了一个简单的三个半圆状的纸片,分别引导学生来理解几个概念,分别让学生理解经线的概念,再通过圆片的夹角产生让学生明白经度的产生过程,从而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经线及经度的基本定义特点。

2.创意经纬网的课堂体验———以行列作为经纬网。

经纬网是初中阶段学生最难理解的知识,经纬网的教学一直是地理教师深刻挖掘的一个方面,为了更好地活跃课堂,经纬网的教学中,以学生刚来不了解作为课堂基本导入,并设定特定排和特定组分别作为赤道与本组子午线,根据教室里面的课桌分布,设定几个特定经度与纬度。授课时说一个经纬度,请该同学站起来,并且让其说出一个经纬度依次传递下去,这样在教室里就形成了一个局部的经纬网,每个学生就对应一个点,从而衍生到整个经纬网的讲授过程。这样,整个课堂上每个学生都有事情做,每个人都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怎能不生动活泼呢?

3.天气与气候教学———学生自主制作天气符号。

本课堂以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作为一个基本导入,让学生知道天气预报的播报过程,上课过程中,拿出课前用彩色卡纸制作了一套表示天气符号和风向风级符号的卡片,许多符号可以制作在一起,制作成一个复合型的卡片,例如天气符号晴,多云,阴,小雨,中雨,大雨,暴雨,雨夹雪,表示风向和风级的符号2~6级可以制作在一张上,8~12级可以制作在一张上。最后设计一个小游戏,利用这些卡片来做一些小游戏,例如利用这些符号让学生模仿天气预报员来向同学播报几个城市的天气情况。

4.再也不是难懂的等高线地形图———野外教学+自主制作等高线模型。

等高线地形图是学生在初中接触经纬网后再次接触到的知识性难点,对于等高线的判读是初中生较为难懂的地方,如何能够在短时间内更好地看懂和理解等高线地形图,是目前教学过程中重点探索的。本课堂设计,首先初步讲解各种等高线基本判读,特别是在平面图上通过等高线的曲线变化,让学生建立立体概念并进行空间定位;在讲解之后带领学生去野外对于实际空间形象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关于等高线地形的制作,制作过程中使用的原料有彩纸板、海绵胶、泡沫板,工具有剪刀、裁纸刀。用不同颜色的纸板代表不同的海拔高度。用泡沫和彩纸板制作成有缓坡、陡坡的山体。山体分为六层。用画板作底板,用海绵胶固定。教学中的使用:底板上有山体模型,向学生说明“这是一座山的模型,山顶的海拔高度为780米”,让学生形成山体的印象。读图认识山地不同部位(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的名称。学生侧视可见山体,俯视则可见清晰的等高线图。观察等高线疏密状况,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

三、创意教具在未来地理教学的深度思考

根据已知自制学具,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教学不只是知识传递和执行的过程,更是课程创新与开发的过程。创造性学习离不开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源于观察学生、教学思考、思维想象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提高。而地理教具或学具的亲手制作,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同时也给了学生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广阔空间,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

首先,创意教具更应该体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对知识的运用与创新则显得尤为重要。学生通过对地理知识的认知后,倘使能让他们通过自己动手,制作出与此相关的实物学具,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同时亦能在制作中检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这样既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又能增进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个性特长和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其次,创意教具应当是以地理实体化、地图化呈现,将教具作为重要媒介,将教具的功能发挥到极致,成为地理教学的主打阵营,丰富了课堂教学信息。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师生共同协作设计教具,才能够更好地呈现地理知识。教学过程中通过创意教具以视觉的、数字的或触觉的方式表现地理信息。不管是什么样的创意教具,它的基本功能都有两个核心:辅助地理知识的教学,优化难点教学过程;可视化表达地理知识。

再次,在地理教学中,教师都会或多或少地设计地理教学用具,如何通过教具来让学生认识大千世界,构建学生自己的地理知识结构,这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琢磨设计的,丰富多彩的地理创意教具,在外形上极大地吸引了学生,高效地丰富了地理课堂教学,让学生从干巴巴的文字中跳出来,能高效地调动动学生学习的激情。

篇7

关键词:初中;地理;视频辅助教学

笔者在近一年里向校内和校外一些地理老师进行学习,在所听的课中绝大部分都运用了视频进行教学。其中有些地理课由于视频的运用增色不少,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但也有一些课堂,视频的运用不免有为了“视频”而视频的嫌疑,不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不如不用。

下面是我听到的两节课,上的都是七年级上册地理《世界的语言和宗教》,两节课都运用了视频教学,但笔者觉得效果截然不一样,一种很好地结合了教材特点,有效地完成了课程标准,另一节课视频的运用则是背离了课程标准的要求,值得商榷。

【片段一】

......

教师:刚刚我们一同学习了世界上的六种最主要的语言,你知道这些语言在世界上的分布地区吗?老师在课前自制了一段视频,通过观看视频你就能知道了。下面请同学们认真观看。

(播放视频:教师借助世界主要语言的分布图和表格填空两张PPT进行切换,逐一讲解每种语言的主要分布地区,并完成了表格的填写)

学生:大部分学生认真观看,少部分学生忙里偷闲对照视频中的表格完成了书中P79页表格的填写。(视频播放结束)

教师:看完视频后,大家对世界六种主要语言的分布有了足够的了解,下面请大家把课本打开到78页,我要请六个同学分别说一下这六种语言的分布地区。

陆续有学生举手回答问题,有的学生甚至不是看图,而是直接读出填好的表格。

这个教学片段看上去课堂教学环节很流畅,学生对“世界主要语言的分布”都能回答出来,教学效果很好。其实不然,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上看,本节课的一个教学目标是“运用地图说出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的主要分布地区”。而本案例是教师在视频中讲解一次,再让学生说一次,这其实就是在课堂上教师讲一次,学生再重复一下,这是在训练学生的模仿能力。

【片段二】

......

教师:(指着PPT中的世界主要语言分布图)下面我们要通过这幅图描述世界主要语言的分布地区,每种语言的分布地区的描述方法不唯一。首先我们来看汉语,请每个同学自己看课本P78页图,想想汉语的分布地区应怎么说?

学生:独立看图。

教师:(约30秒后)对汉语在世界中的分布,每个同学可能都有了描述方法,下面小组内交流一下。

学生:小组内叽叽喳喳的你一言、我一语地交流。

教师:下面我来请一些学生回答。

学生1:中国和中国的南面。

学生2:中国和亚洲东南部。

学生3:中国和东南亚。

教师:几个同学描述的都很好,老师比较喜欢“中国和东南亚”这种描述。

......

(用这种形式师生共同完成了描述六个主要语言分布的任务)

教师:英语、法语、西班牙语在世界上的分布比较广泛,有没有同学知道原因。

学生:应该和这些国家向海外殖民扩张有关系吧。

教师:回答得很好,每一个民族都希望将自己的语言向世界推广,下面我们来看一段视频,了解汉语是如何走向世界的!

(播放视频:伴随着背景音乐《中国话》,视频中播放着汉文化向全世界推广的不同镜头,有外国人学写毛笔字、世界各地的孔府学院、著名的老外相声演员……)

这段教学片段通过对世界主要语言的分布地区的学习,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读图能力;学生动脑思考了,思维能力得到了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小组合作交流的能力也得到了培养。而视频的播放不但很好地完成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而且就像饭后的一道“甜品”,让学生在经过较大强度的大脑活动后,轻松一下,准备进入下个环节的学习。相比上个案例,这个案例中的视频教学的运用是恰当的、成功的!

随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技术装备水平的提高,很多学校的教室有了多媒体。而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更多的教师掌握了利用多媒体进行视频教学的技术,甚至一些教师还掌握了制作视频的方法。这就为课堂中利用视频教学提供了可能性。再加上视频教学形象生动,一些传统教学无法表达的内容可以更完美地展现,具有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等优势,越来越多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视频进行教学。

地理学科具有区域性和生活性等特点,是一门知识性和趣味性结合较多的学科,使得利用视频辅助课堂教学被许多地理教师喜欢和接受,而且已经有蔚然成风之势,于是,公开课、优质课、研究课等场合,是否有视频被放在了相当重要的位置。

诚然,运用视频辅助教学有其他教学手段无法具备的优越性,但是,正如我们看待任何事物和现象都要一分为二一样,不能在地理课堂上强行规定和刻意做作,否则,先进的教学手段也会成为不切实际的花架子或哗众取宠的噱头。

从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角度看,课堂教学中利用视频辅助教学,的确可以将动画、音频、视频等整合在一起,将讲授和演示很好地结合起来,达到增加刺激学生的兴奋点,这也是教师喜欢用视频辅助教学的原因。然而,若是课堂上使用视频不恰当,甚至反客为主,就不能产生有效的教学效果,甚至是弄巧成拙,笔者认为,初中地理课堂上使用视频辅助教学,应该了解视频的类型、用法、运用原则。

用于课堂上辅助教学的视频一般有以下类型:

1.情境创设类:是指教师利用视频设置情境进行导入,通过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如,听过七年级下册《澳大利亚》,上课的老师在导入时播放了一段视频,视频的内容是:一个穿着泳衣的圣诞老人在给小朋友派送生日礼物的过程。视频播放结束后,老师立即就问学生:“圣诞节是12月25日,我们记得圣诞老人都是穿着冬季的衣服的,为何视频中的圣诞老人穿的是泳衣呢?”有学生举手回答是因为12月25日南半球是夏季,这是南半球的圣诞老人。很自然地把话题引到今天要学习的澳大利亚上来。像这样的视频,起到了很好的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带领学生进入状态的作用。运用得就比较好,但要把握好时间,不宜过长。

2.辅助讲解类:如我在上文中提到的教师事先做好的“讲解世界主要语言分布的地区的视频”,这样的视频一般不宜在课堂上播放,但却比较适宜课后给少数学困生或上课没听懂的学生带回家学习。我曾经就做过“介绍地球自转和公转相关知识的视频”,在课堂播放过,效果不好,这样的知识应该在课堂上与学生共同学习,随时应对学生出现的状况或解答学生的疑惑,引领学生体会到学习的过程。后来我把视频给少数接受能力弱的学生带回家看,效果很好。

3.操作演示类:这类视频大多包括动画、实验,这类视频的运用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其他教学手段无法解决的问题。有些视频对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如,在学习地球的运动时教师要尽量从不同的角度播放地球自转和公转动画。

4.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类:如我在上文片段二中提到的“在中国话这首歌的旋律中播放汉文化向全世界传播的视频”,就起到了这样的作用。

5.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励学生对地理探索的兴趣类:曾听过七年级上册《世界的气候》,教师播放一段“探索热带雨林奥秘的视频”和其他的一些气候自然景色的视频,本来气候的学习是比较枯燥的,但这节课通过视频的穿插有效地组织了教学,让一节原本枯燥的地理课变得有趣起来。

此外,教师在运用视频辅助教学时,应遵循教育性原则、科学性原则、艺术性原则、可用性原则、启发学生思维原则等原则。

篇8

一、精心设计引言

恰当合理的导入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课的兴趣,是促进学生思维的前提,对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都有重要作用。因此,我精心设计每一课的导言。如在讲海陆的变迁一节时为引起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我首先介绍了一则新闻: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许,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震源深度33千米。地震发生时是早上7时49分,在西北这个时候天刚刚亮,很多人在屋里,要么还没起床,要么正在吃饭,这一点非常不利,这时同学们都迫切地想知道为什么会发生地震。通过这样一个精心设计的悬念,使学生的求知欲望得到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注意力高度集中,整个课堂处于活跃而紧张的气氛中,为地理课的学习创造了适宜的氛围。这样的尝试,使学生们的注意力逐渐集中,学习兴趣逐渐被激发。

二、注重赏识学生,关注后进做催化剂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在尊重学生的同时,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尤其是要注意赞赏那些智力一般、成绩一般、性格内向胆怯的学生。这样做,会有不少的惊喜和发现。教师不要吝啬你的表扬,学生的心灵是纯洁透明、天真烂漫的,十分在乎老师的表扬,而伤心于老师的批评与指责。地理课程标准不仅对地理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提出了具体、符合实际的要求,同时也对学习过程中的能力和方法的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提出了具体的可操作的目标。教师要欣赏学生、赏识学生,努力做学生理解知识的催化剂。

为了树立后进生学习自信心,课下我时常奖励后进生,以纸条形式注明一条有情趣的探究问题,学生们兴趣盎然,积极性很高,学生之间掀起合作探究的热潮,把老师视作学习的伙伴。

三、探究教学方式方法,优化教学促学习

教师在进行地理教学实践时,有时会发觉地理教学效果与预期的设计有较大的差异,课后仔细分析一下,原因在于进行教学设计时,忽略了对教学的积极性实践反思,因而难以使教学设计在实际应用时发挥预想的作用。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探究式学习模式能提供更多获取知识的渠道和方式,在了解知识发生和形成的过程中,推动学生去关心现实,了解社会,体验人生,并积累一定的感性知识和实践经验,获得比较完整的学习经历。

在地理教学中,根据讲授内容恰当穿插一些趣味故事,既能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又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如在讲有关天气、气候、季风等内容时如何将这些内容由抽象的理论和图像转化为学生通俗易懂的知识,便对地理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首先我带领学生们到气象局实地参观考察,听气象工作人员讲解如何观测风向仪、判读百叶箱中温度计、家乡的经纬度……学生们兴奋地说:“我真正找到咱讷河的北了。”我在教学设计时再做精心准备,试着编写了这样一个案例,因为学生有了课外实践的喜悦,通过案例教学法来突破难点,学生就会欣然接受。案例如下:赤壁之战前夕,曹营在江北,东吴在江南。周瑜调兵遣将打黄盖,献连环计,为火烧连营精心准备。突然间,他想起自己竟忽然疏忽了一件大事,一下子急出病来。诸葛亮探病之际,挑明周瑜的病根是“欠东风”并准许借东风相助。其实诸葛亮只是预测到过一段时间天气会反常,故弄玄虚而已。

陆续展示问题:

(1)赤壁位于我国的哪一个省?试分析当地的气候条件。

(2)周瑜为什么会因为“欠东风”而急出病来?

(3)我国东部地区是季风气候最为典型的区域,试说明其气候特征?

(4)我们讷河是什么气候,冬、夏季分别吹什么方向风?

(5)根据现在的季节气候特征或天气特点,写一张纸条送给妈妈一句关心的话。

事实证明,这样教学学生很感兴趣,而且将抽象的原理转化为直观的材料,比一味灌输的效果要好得多。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智能组合,有自已的智能强项与弱项,也有独特的认知方式。学生知识面有宽有窄,学习能力有高有低,认知能力有强有弱。教师必须正视学生的这种个体差异,可以在内容的呈现方式上进行认真的构思和设计,照顾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要求。教师应积极反思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是否合适,及时看到实践过程中出现的误差,不断探求教学目的、教学方法,关注学生感受等方面的问题,从而优化教学,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

四、结合理论和实际,强调实用重质量

篇9

【关键词】中学地理;融入到生活

人常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来形容知识渊博的人,可见地理知识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陶行知先生说:“我们深信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去要而教育。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在生活中学习地理,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运用所学课本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教育只有回归生活,才能实现教育的价值。

一、充分利用生活素材,唤起学生学习兴趣

诚然,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知识主要靠手中的那本教材,但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教育理念的日益革新,我们要想跟得上教改的潮流,切实地提升我们的教学效果,我们就要充分利用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鲜活素材,让学生在亲眼见到、亲耳听到的情境之下,唤起他们学习地理知识兴趣,提升他们探究地理知识的能力,还可以完善他们已有的地理知识体系。譬如,我们在看天气预报的时候,很多人都反映冬天的天气预报相对比较与自己所生活的地区的实际情况吻合,而夏天则出入较大,让学生讨论这个问题,实际上对于考察学生对于地区与气候间的关系的地理知识是一个深化,是一个地理知识具体应用方面能力的考察。

二、激活生活情景,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所谓激活生活情景,就是要教师把教材中的较为抽象的知识内容与学生的具体生活联系起来,通过一定的情景设置,让学生理解并感悟地理知识的一个过程。譬如,在讲授海洋知识的导课环节,笔者就学生所知道的世界著名海洋有哪些,你知道这些海洋的哪些知识,面积,大小,深浅,各自所蕴藏的矿产金属是什么,我们又怎样的开发手段,受限于哪些技术限制等等。这样的导入,一下子把学生的思维从混沌茫然之中拉到课堂知识的氛围中来,对于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如此一来,课堂进行得顺利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就得到了极度的彰显,因为,我们的生活化导入环节的设置从目的上来讲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方法上来讲是调动学生的生活认知,以联系地理知识。

三、联系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展开教学

高中地理教学中和生活联系紧密的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非常多,在教学准备过程中我们应认真思考,努力挖掘,尽可能的用生活中的案例引入新课,用生活中的地理现象理解地理知识,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是学有所用的。如地球的运动中有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这一知识点。该知识非常抽象,教与学的难度非常大,如果不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初始的学习再遇到理解的障碍就会打消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放弃学习。所以精心的准备,让抽象的知识直观化,生活化是必要的。在太阳直射点的教学中,我首先用同学们最为熟悉的“二十四节气歌”导入新课。这让同学们感觉我们要学习的知识是他们所熟悉的,是对生活有用的知识。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把一年划分为二十四个彼此相等的段落。由于太阳通过每等份所需的时间几乎相等,二十四节气的公历日期每年大致相同,每个节气前后都会出现一些固有的天气现象,对农业生产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因而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非常紧密,所以这种导入是成功的,收到的效果也是显著的。很多学生在课后都能围绕着“二十四节气”的相关问题与我进行交流与讨论,表示学习中收获很大。这样通过学生他们熟知的具体事物或现象的分析,说明了抽象的概念和枯燥的原理。使学生觉得地理事物距他们很近,所学知识很有用,从而乐于接受,同时增长了学生观察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兴趣。通过这种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学生们感受到了地理知识的实用性与重要性,也让生活知识与地理教学达到了有效的衔接。

总之,激活具体的生活情境进行地理教学,是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一种表现,也是提升我们教学效果的一种手段。

四、指导学生在课余时间随时随地学习地理知识

我们让学生有选择性地去看一些电视节目,如《新闻联播》、《天气预告》、《正大综艺》、《人与自然》、《开心词典》、《幸运52》、《探索与发现》、《动物世界》、《国家地理杂志》等综艺类节目。因为这些节目中都涵盖了许多的地理知识,且质量高,趣味性强。尤其是看中央台晚上7:30的天气预报。既可了解天气预报的顺序、常见的天气符号,无形中就可以学到许多地理知识。

参考文献:

篇10

首先,初中阶段地理不参加中考,且是开卷考试,所以学生家长都不重视。再加长期生活在边远农牧团场,造成了学生地理知识的贫乏,进而形成对地理教育的新一轮冲击。

其次,学生对地理学科缺少正确的认识,他们单纯地认为地理学习就是记住一些城市或者国家等一些地理事物的名称,错误地认为在实际生活中意义不大,他们不了解现代地理学科中的许多问题其实与每个人和整个社会有非常密切的联系。

最后,学生对地理学科自身的特点以及在学习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缺少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以教师注入式的教授方式为主,确实令学生乏味。这些问题使得学生缺乏对地理学科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失去了学习地理的兴趣,然后影响地理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为了让学生对地理感兴趣并把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在对他们讲解《地图》这一节时,我决定要让他们从这里开始喜欢上地理

课堂。

二、案例描述

上课以后我利用谜语导入新课――“说大不算大,小小地方放得下,说小不算小,五湖四海装得了,有山不见石和崖,有地不见土和沙,江河湖海不通船,外出旅行全靠它。”学生答案五花八门,预习过的学生说是地图。没错,就是地图,地图可以使我们足不出户就了解中国,了解世界,甚至了解整个宇宙。

听了我的话,学生都很惊奇,觉得我在说大话,于是我趁热打铁,利用多媒体展示了几幅地图,顺序依次是世界地图、中国地图、新疆航拍图,通过这几幅地图不仅让大家了解了自己现在所处的位置,更拓宽了自己的思维,认识到自己生活的地球是多么的渺小,还有更加广阔的世界等着他们去发现。接着,我利用教室里的网络打开谷歌地图,带学生找自己熟悉的地方――我们生活的团场。看着这幅图,大家都积极的讨论寻找,这一个发现了学校,那一个发现了自己居住的小区……在大家找的不亦乐乎的时候,我说:同学们,地图神奇不神奇?(神奇)正所谓一图在手,天下我有。那么大家想不想自己制作一幅地图?那么咱们先来学习一下制作地图的三件“法宝”吧。第一个是比例尺,也就是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第二个是地图上的方向,在地图上应该怎样辨别方向呢,通常是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第三个是图例和注记,图例是地图上表示各种事物的符号,注记是地图上有文字说明的地理事物名称。

刚才同学们见识到了地图的“神通广大”,而且都迫不及待地想制作一幅属于自己的地图,所以这节课剩下的时间我讲的关于地图制作的方法和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大家要认真听。在这一节课快下课的时候,我留下了课下作业,希望大家课后可以画一幅咱们校园的地图,下周咱们来比一比谁画得最准确,最漂亮。(为了让作业落实,周末休息的时候带领学生对我们的校园进行测量并统计好数据)

第二周作品都交上来了,尽管要求绘制的对象一致,但各组作品却千差万别。图例和色彩各不同,有的颜色单调,有的只画出了建筑物,有的细心的同学把绿化带以及单双杠都标注了。

我将学生的作品张贴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上让大家点评。桂林华就指出其中的一幅图说:“这张图让人找不着方向。”我顺势问:“为什么找不着方向?”“他没画指北针,这幅图又没有经纬网,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法判断与咱们学校方向不一致。”听了他的讲解,其他同学恍然大悟。“老师,这幅图让人看不懂画的是什么,他没标图例。”另一位学生也站起来指出另一幅图的错误。我适时表扬他们的敏锐观察力。剩下的图是具备了三要素的完整地图,学生又会如何评价呢?其他学生不甘落后七嘴八舌的就图的布局、美观等提出自己的看法。最终评选出十幅布局合理且美观的地图在教学楼的公告栏里展出。通过绘图、评比,学生理解了地图绘制时图幅、范围与比例尺大小之间的关系,很轻松地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

三、案例反思

在地理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去感受过程,所以教师应对每一节课的内容都作精心准备,再对学生进行认真指导。最好提前给学生布置任务去查找相关资料,这样在课堂上学生才有话可说。更要给学生精心指导,提供更多的教学信息,确保让学生使用已有经验参与到课堂活动教学当中。教师要指导与鼓励学生主动地去参与地理课堂活动,以实现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进而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创设操作情境,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操作能力。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会学习的过程。学生对问题的确认是探究的起点,在问题确认后,开始对问题结果进行一系列的猜测预测,进而进行“探究式”的学习。为了能让学生在地理课堂活动教学中做到想说、能说、会说,教师就必须精心准备并且要对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提示与鼓励,这样,学生才会有兴趣去学习、去探究,才会积极参与进去,这样的一堂课才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