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教学故事范文

时间:2023-08-02 17:35: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七年级地理教学故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七年级地理教学故事

篇1

一、巧用资料激发兴趣

(1)巧用古诗文。把古诗中与地理知识结合紧密的诗句,巧妙引用到课堂中,使人耳目一新,引人入胜。例如讲我国的地势地形时用“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讲梅雨时用“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等等。这些诗犹如“调味剂”一般使地理课堂增添了一番韵味。

(2) 巧插趣味故事。在初中地理课堂中可以用趣味性较强的地理故事来增强初中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如我在讲解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气候”一节时,讲了《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让学生了解诸葛亮不仅是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同时又是一位地理学家。他并不是祭神求佛得来的风和雨,而是他具有渊博的天文与地理知识,知道天气变化情况,所以才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战略的胜利。让学生从这个故事中明白地理知识的重要作用。

二、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课堂

课堂是地理教学的主要阵地,必须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作用,不断提高教学效率。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上课前要认真备课,准备好让学生思考的问题供学生思考和讨论。上课时,要运用讲解式、启发式、讨论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回答问题,同时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必要时,可以让学生自己讲授和演示。例如我在讲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地球的运动”这一节中的“地球自转”时,我让学生亲自去演示地球自转时昼夜更替的情况,然后学生同桌为组讨论,让学生自己去讲解昼夜更替现象是怎样产生的,同学各抒己见,最后派一名代表进行归纳、总结。这样既活跃课堂气氛又做到了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同时使学生明确了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对教材的知识点达到了较为深刻的理解,最终达到了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三、利用好课本中的图

(1)学会看图。要充分利用地理课本中的图,讲课过程中让学生多看图,例如在讲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七大洲四大洋”时,要求学生记住它们的名称很容易,可如果让学生一看图就记住它们的形状、分布、它们之间的关系那就不容易了。因此在讲这一节时,我先让学生观察地球仪,指出七大洲的位置以及它们中间的海洋,然后出示东西两半球图。这样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就很容易记住它们的形状、位置了。

(2)学会填图。填图的目的是复习巩固。在讲授新知识结束时,出示相对应的空格示意图,让学生把所要填写的地理事物的名称(或图例)写(或画)在小纸板上,然后贴在相应的位置上。例如,讲到铁、煤、石油在世界上的分布时,让学生把相对应的符号的纸板贴到相应的位置上,以便学生记忆。同时,还要利用好《填充图册》,学生填完后,老师要进行评改、指导,来加深学生对图的理解和记忆。

(3)学会画图。让学生学会画简图,可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例如,在讲“地球上的五带”时,我先让学生在纸上画出四个圈,标出回归线和极圈的位置、度数,然后让学生填出五带的名称,再让学生离开课本,自己画,慢慢让学生养成勤于动手的习惯,将对学生综合理解地理知识起到良好效果。

(4)学会用图。在讲完课本知识的同时,还要设计一些问题。例如,在讲完“我国主要铁路干线图”后,我给学生设计了学生能接触到的问题:假如你要到北京去可乘坐什么交通工具?要通过哪些铁路线?经过哪些城市?这样既达到了巩固知识的目的,又训练了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重视多媒体的教学

多媒体集声音、图像、视频、动画于一体,使用多媒体教学有以下几点好处:①有利于充分发挥地理教学中的地图作用,达到图文统一的效果;②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调动学习积极性;③有利于在地理教学中渗透我国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篇2

目前,在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虽然已经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到一起,但是,在课堂教学之前,无法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执行生活化教学准备,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产生不利影响,因此,中学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制定完善的教学制度,优化教学体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一、中学地理生活化教学准备

中学地理生活化教学准备是教学中最为关键的部分,教师只有做好准备工作,才能提高教学效率,增强学生的学习力度,发挥生活化教学模式优势。

1.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地理教学的生活化,并不是教师喊生活化教学口号,而是将其付诸于行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由于地理知识较为复杂,需要学生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与教师的教学思路相互融合,才能提高地理教学效率。在课堂教学之前,教师要安排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形成良好的合作局面,同时,教师也要与学生培养感情,使学生能够积极的回答问题。生活化教学对教师的要求较高,教师不仅要对教学内容加以设计,还要提高地理教学质量,保证学生能将学习到的地理知识利用在实际生活中[1]。

2.地理原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

中学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想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就要在课堂教学之前将地理原理与实际生活联系到一起,例如:为学生准备地震地理原理资料、海啸地理原理资料等,同时,要在网络上搜集一些专业术语,使学生充分了解地理方面的大自然现象,如等高线、等深线等专业术语。作为中学地理教师,必须要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加以重视,在应用生活化教学方式的情况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其在生活中遇到地理问题的时候,能够通过学习到的地理知识解决问题。传统的中学地理教学对于学生的学习而言产生抑制性影响,不能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效率降低,因此,教师在制定生活化教学模式之前,必须要转变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在创新教学方式的基础上,提高地理课堂教学质量[2]。

3.丰富生活化教学内容

在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教材中的知识较少,无法拓展学生的视野,对其发展造成较为不利的影响。因此,中学地理教师在教学之前,要搜集一些网络地理素材或是小故事,对学生进行课外知识的讲授,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使学生全面掌握地理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地理素质[3]。

二、中学地理生活化教学策略

中学地理生活化教学必须要遵循以学生为主的教学原则,保证能够对教学内容进行生活化的改革,增强学生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发挥生活化教学模式优势。

1.中学地理教学内容生活化

中学地理知识具有一定的模块化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地理知识学习能力与思维能力,使其在学习中深化思想,增强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力度。在此过程中,中学地理教师要积极引进生活化教学模式,促使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互贴近,例如:中学地理教师在讲解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气候与天气》一课时,要在课堂教学之前搜索实际生活中与天气、气候有关的地理元素,并且将其应用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对气候、天气现象进行解释,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增强学生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总结地理知识规律,掌握生活常识,为其发展奠定基础[4]。

2.培养学生解决生活问题能力

中学地理知识中包含很多与实际生活有关的元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挖掘有价值的知识,并引导学生创新,进而提高地理教学效率。同时,中学地理教师还要创新自身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给予学生独立自主学习机会,引导学生将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到一起,进而增强其解决生活地理问题的能力。例如:中学地理教师在讲解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水资源》一课时,引导学生将地理知识利用在实际生活中,大力宣传水资源的重要性,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对课堂上的教学案例进行解析,使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相似问题的时候,可以快速解决问题,为其发展奠定良好基础[5]。

3.地理教学过程生活化

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并且能够达到和谐相处、共同进步的效果,因此,中学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将课堂还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此时,教学过程是最为重要的环节,只有教师优化教学过程,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学习积极性提升。由此可见,中学地理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优化教学过程,创建与学生兴趣相关的学习环境,使教学过程与实际生活相互关联,使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的时候,能够产生家庭温馨的感觉,进而提高地理教学生活化效率,例如:人教版中学地理教师在讲解七年级上册《居民与聚落》一课的时候,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工具为学生设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虚拟生活环境,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期间,可以体会到居民与聚落地理知识的真正内涵,促使学生提升地理专业素养。

篇3

一.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无论学习什么知识,兴趣是最重要的,它是学生探求知识,促进思维发展的巨大动力。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学好地理必须从培养兴趣开始。

1.巧用古诗文。把古诗中的与地理知识结合紧密的诗句,巧妙引用到课堂中,使人耳目一新,引人入胜。例如讲我国的地势地形时用“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讲梅雨时用“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讲内蒙古高原时用“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来说明内蒙古高原的平坦开阔,一望无际的地形特点和景观。这些诗犹如“调味剂”一般使地理课堂增添了一番韵味。

2.巧插趣味故事。在初中地理课堂中可以用趣味性较强的地理故事来增强初中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如我在讲解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气候”一节时,讲了《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让学生了解诸葛亮不仅是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同时,又是一位地理学家。他并不是祭神求佛得来的风和雨,而是他具有渊博的天文与地理知识,知道天气变化情况,所以才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战略的胜利。

二.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课堂参与

课堂是地理教学的主要阵地,必须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作用,不断提高教学效率。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上课前要认真备课,准备好让学生思考的问题供学生思考和讨论。上课时,要运用讲解式、启发式、讨论式、等多种教学的方法,来引导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回答问题,同时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必要时,可以让学生自己讲授和演示。

三.利用好课本中的图

图具有简明直观的特点,充分运用地理图是地理区别于其他学科的重要特征,地理图的种类很多,主要有地理地图、示意图、统计图、景观图等。其中地图的作用更重要,利用好地图,对学生理解、记忆课本中的文字有良好的效果,那么如何利用好图尤为重要。

1.学会看图。要充分利用地理课本中的图,讲课过程中让学生多看图,例如在讲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七大洲四大洋时,要求学生记住它们的名称很容易,可如果让学生一看图就记住它们的形状、分布、它们之间的关系那就不容易了。因此在讲这一节时,我先让学生观察地球仪,指出七大洲的位置以及它们中间的海洋,然后出示东西两半球图。这样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就很容易记住它们的形状、位置了。

2.学会填图。填图目的是复习巩固。在讲授新知识结束时,出示相对应的空格示意图,让学生把所要填写的地理事物的名称(或图例)写(或画)在小纸板上,然后贴在相应的位置上。例如,讲到铁、煤、石油在世界上的分布时,让学生把相对应的符号的纸板贴到相应的位置上,以便学生记忆。同时,还要利用好《填充图册》,学生填完后,老师要进行评改、指导,来加深学生对图的理解和记忆。

3.学会画图。让学生学会画简图,可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例如,在讲“地球上的五带”时,我先让学生在纸上画出四个圈,标出回归线和极圈的位置、度数,然后让学生填出五带的名称,再让学生离开课本,自己画,慢慢让学生养成勤于动手的习惯对学生综合地理知识起到良好效果。

4.学会用图。在讲完课本知识的同时,还要设计一些问题。例如,在讲完“我国主要铁路干线图”后,我给学生设计了学生能接触到的问题:假如你要到北京去可乘坐什么交通工具?要通过哪些铁路线?经过哪些城市?这样既达到了巩固知识目的,又训练了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重视多媒体的教学

多媒体是集声音、图像、视频、动画于一体,声形色画并茂,既能调动学生参与学习进程,集中注意力,又能使课堂教学变的更为生动活泼,能使一些抽象、难懂、枯燥的地理知识变得浅显易懂。使用多媒体教学有以下几点:

1.有利于充分发挥地理教学中的地图作用,达到图文相统一的效果;

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调动学习积极性;

3.有利于在地理教学中渗透我国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在地理教学中有的需要掌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一般都比较抽象,要想使学生从根本上了解和掌握这些基本原理和概念,就必须把这些抽象的原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使抽象的原理具体化。而多媒体教学恰恰具有这样的优势,可以运用简易的图片、图示和图表甚至动画,使难以直接观察的东西,清晰的呈现在学生的视觉之内,为理解基本概念、地理过程原理创造条件。

五.鼓励学生关注社会热点

篇4

地理学科是一门兼跨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综合学科,知识的时空跨度大,有许多重要的地理现象和地理过程是比较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在地理教学中,需选择故事、谚语、谜语、漫画、寓言、歌曲、时政、视频播放等,以多种形式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扩充教学材料

地理学科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如果能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再辅以通俗易懂的民谣、谚语、诗词歌赋、成语典故、顺口溜,那我们的课堂就更有诗情画意,课堂教学就更有感染力和启发性。

地理教学中恰当引用民谣、谚语进行教学,通俗易懂,且易生趣,并且加深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如“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歌谣形象地描绘了我国西北地区大陆性气候温差大的特点,形象逼真,富有感染力。

在课堂教学中适当运用一些诗词,则能把一堂课上得诗情画意。用“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讲地球的自转运动;描述黄河奔腾咆哮、滚滚东去的气势,则引用“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由于地理名称很多,要将地理名称与地理位置结合起来,实现图文转换,对初中学生来说,难度比较大。但如果将地名与相关位置结合起来,编成歌诀,学生则比较感兴趣。比如我国领土歌诀:“头上顶着黑龙江,脚踏曾母暗沙岛,嘴喝两江汇合水,帕米尔上摆摆尾。”

俗话说“历史一条线,地理一大片”,由于地理知识比较零碎,记忆难度较大,我们还可以借助顺口溜、谐音来组织教学。由于顺口溜、谐音,简洁明快、琅琅上口,学生感兴趣,也容易记忆。如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地球自转,昼夜更换。

二、灵活教学方式

地理知识琐碎繁多,读图析图抽象复杂,一定要要根据课标、教材、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情境。地理教学中往往采取讨论、竞赛、角色体验、计算、表演、实验、游戏、竞赛、小组探究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情境。

【案例1】游戏法运用

篇5

【关键词】兴趣理顺地理社会学科关系

兴趣是学生勤奋学习和发展智力的直接动力,是发明创造的精神源泉。那么,如何在新课改的地理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呢?我认为首要任务就是要理顺地理学科和其他社会学科的关系。地理教师要充分利用地理学科的特点和优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构建开放式的地理课程,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中学地理与下面社会学科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一、地理课改与政治的关系。

政治时事就是一定时间发生在全国各地和世界各地(都是一定地理空间)的重要事件,因而没有一定的地理知识,就很难想象能把政治时事的学习弄好。因此,我在讲授七年级《地理》(下册)“西亚”中的“阿拉伯国家”这个知识点时,向学生提出这样几道思考题:

1、美国为什么要侵占伊拉克?

2、美国的做法是正义的还是野蛮的?它能否征服伊拉克人民的民心?

3、假如你是伊拉克人民你会怎么做?

问题提出后,学生议论纷纷,各抒己见,有人说美国霸道、野蛮;有人说美国以大欺小;有人说伊拉克人民要起来反抗,誓死捍卫自己祖国的完整。通过穿插这样敏感的时事热点,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倍感今天和平幸福生活的自豪。

再如九年级《思想政治》第一课“古代社会”一节的内容是这样介绍的:在远古时代,人类为了生产和生活,必须了解地理环境,了解周围有哪些山丘河湖,有哪些天然物可以采取,后来由于生产的发展,剩余产品的交换,贸易、航海、战争等都要求对地理环境有更多的认识。

通过政治学科和政治时事的知识渗透,弥补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知,加深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全面了解,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又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知识,让学生放眼世界、展望未来,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二、地理课改与语文的关系。

语文知识里也或多或少地联系地理知识。如八年级上册中的《七律.》一诗,有五句涉及到地理的事物:五岭、乌蒙、金沙、大渡河、岷山。为此,我在“中国的自然环境”一章的复习中,为了调节复习内容的枯燥无味,就引用了的这首脍炙人口的七言律诗,我起了一个头,学生马上跟着背了下去。最后我提出了几个问题:谁能把这首诗歌涉及的地名找出来?学生马上交头接耳,有挠头思考的,也有马上翻看语文书的,课堂的学习气氛空前高涨。

又如在讲“滚滚长江”的“长江三峡”时,我引用了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一诗:“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郦道元写的“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在讲“滔滔黄河”的“地上河”时,我引用了李白的名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在讲“中国的气候”一章的“梅雨”时,我引用了赵师秀作的“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在讲“季风”时,我引用了岑参写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在讲“高山气候”时,我引用了白居易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在地理教学中,引用诗词歌赋,应用得法,就可以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创造出一种诗情画意般的教学氛围,这些诗词犹如一道道风味小吃,桌上佳肴,悠远飘香,回味无穷。因此,巧用古诗文教地理,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另外,在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隆中对》一文中,也涉及很多地理事物,所以学生没有地理知识,学习语文也往往很困难。

三、地理课改与历史的关系。

由于历史事件总是在一定的地域中发生的,历史与地理就像一对亲姊妹结下了不解之缘。中学历史教材中有很多地图,如《》、《郑和下西洋线路图》、《中日形势图》等,这些地图都要借助地理知识来解决。此外穿插历史故事进行地理教学,使学生更觉得津津有味。如在讲“季风”时,我就穿插了“孔明巧借东风”、“草船借箭”等故事。在讲“北极地区”时,穿插“北极星的传说”、“美丽的大熊星座”等故事。

篇6

关键词:地理教学;学法;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4-0187-01

新课程标准要求中学地理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从多方面指导学生,给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地理知识的方法,使学生能独立掌握新知识,逐步培养创造能力。这就是人们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但是,当前中学地理教学实际却不尽人意,一些教师不能摆脱旧的教学观念的束缚,只考虑自己如何去教,却很少去考虑学生如何去学。至于对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的研究,就更为缺乏。在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形势下,更是向课堂要质量,因此,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开展地理学法的研究,是深化地理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课题。

1.指导地理学法的几个原则

学法是指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独立地获取知识的手段与方法。

1.1 指导性原则。教学是师生共同活动,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同成年人一般独立学习、独立研究的实际活动不同,学生的各种学习活动,都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因此,在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时,决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更不能把学法简单的理解为让学生自己去学,自己去练。

现在,有的学校提倡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推行小组活动。这些都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课上学生“放羊”,是不利于学生的学习的。因此,我们现在提倡的学法,必须坚持教与学的统一,“主体作用”与“主导作用”的统一。教师必须发挥指导作用,精心设计,指导学生独立学习。

1.2 积极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想让学生会学,首先要让学生爱学好学。要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都处在一种积极的状态中。因此,培养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是指导学生学习地理的首要前提。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教师应想办法。创设情景,设计生动、活泼的形式去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

例如,在学习中国政区图时,利用拼图游戏,进行分组比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对不感兴趣的知识产生了兴趣。再如,学习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时,让学生分组自编小品,分别表演南方和北方的故事,要求体现两地区不同的人文地理特点,使学生兴趣高涨,而且对南方和北方的人文地理印象深刻,效果很好。

1.3 独立性原则。我们提倡的学法,最终目的是使每一个学生都学会独立学习地理的方法。因此,强调学生要尽量通过自己的观察、阅读、思考、总结,通过自己亲自制作,实地考察来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在各种学法指导中,要突出学生的“独立性”,即使一些学生共同参与的活动,如“地理讨论”、“地理考察”、“地理竞赛”,都要让每一个学生亲自动口、动笔、动手,而不能当旁观者,特别注意帮助基础较差的学生,要指导、帮助他们逐步养成独立学习地理的习惯和能力。

1.4 循序渐进的原则。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有的教师人为,学法只适用于高中,而不适用于初中,这是不对的。事实上,学生从低年级通过学习去认识世界,他就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认识的主体了。只要教师善于启发、帮助,学生在不同年级,都可以进行一定的独立学习。例如,我校的八年级学生,由于从七年级开始,教师就有计划的训练学生独立阅读地图、阅读教材的能力,现在,学生绝大部分能根据自己的阅读,归纳出地理知识结构,用地理图像进行分析、判断及综合评价地理事物。

2.中学地理学法的建议

2.1 课前预习是学好地理的前提。课前预习,是教师通过布置预习提纲,指导学生独立地阅读地理教材和资料,使学生初步掌握地理知识的方法。这种方法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并能训练学生独立的去学习。

使用课前预习应注意以下几点:①. 教师在课前必须提出具体要求,布置预习提纲,不能随意布置预习。②. 预习时切忌走马观花,最好边读边标注。③. 读文字要结合相应的地图,或看课本图,或看地图册,或两图一起对照看。每读完一段,在脑海里简单的勾勒一下,做到图文互换,知识定图,这是成功预习的策略。

2.2 会读地图是学好地理的关键。地图被称为是地理的“第二语言”,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上课时要做到左图右书,图文结合,充分利用地图来学好地理。要读懂地图,首先要掌握必要的地图基础知识:识记不同的图例,会读不同比例尺的地图,会用比例尺量算距离,会根据不同情况定方向,会看地势高低,会读出任何地点的经纬度数等等。其次还要做到会读不同的地图,如:地形图、经纬网图、气候图、位置图、政区图等。

2.3 复习归纳是提升地理成绩的有效途径。复习归纳是指学生经过一阶段学习(一章、半个学期或一个学期)后,自己整理地理知识,加深理解,强化记忆的学习方法。这种方法充分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很好地培养学生归纳知识、整理知识的能力,是常用的一种地理学法。

篇7

【关键词】领导力 初中地理 课堂教学 教学设计

在当前的社会教育环境下,学校教育依然以应试教育为主,学生的学习依然围绕着考试指挥棒在转,学生在校的学习时间几乎被各个学科瓜分。作为地理学科,很多学生和教师,甚至学校都还不重视,很多初中教师也难以开展地理课堂的教学工作,学生课前没预习,上课时积极性不高,课后没有及时去巩固练习。因此,教师可以通过精彩多样的教学环节设计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地理教师的课堂领导力,可以达到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教材特点,寻找地理课堂教学的切入点,精心设计地理课堂的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奋点和浓厚的参与教学活动的意识,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与教师的教学活动,与教师融为一体,共同参与学习,去探求新知,使教师成为地理课堂的领导核心。

在初中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学设计中要高度重视地理课程标准,认真设计教学目标,注意把握教学的进度。从教科书出发,抓住教学的重难点,从学生认知的角度来进行各种各样的教学设计,体现地理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的主体地位,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出发,教学设计尽量多元化。

教学设计的种类可以分为传统模式下的教学设计和在新课程倡导下的教学设计。各种教学设计都有它独特的特点,主要有讲授、自学、讨论、探究、参与――活动和角色扮演等等形式的教学设计。在多年的初中地理教学中,笔者主要采用的是讲授式的教学设计。讲授式的教学设计主要有几个教学环节,在处理各个地理课堂的教学环节时,要精心设计各个环节的教学思路。

一、复习旧课、引入新课

复习旧课要在课前短时间内完成,可以帮助学生及时温习旧课,加强对旧知识的再现,也为引入和学习新课做好铺垫。引入新课这个教学环节,是一节课的开始,是学生学习新课的起点,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和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出发点,也是树立学生学习地理信心的关键。教学过程导入的环节,就像一场电影的序幕,也仿佛是优美音乐的前奏。如果导入安排得有艺术性,就能贯穿整体,达到先声夺人,一举成功的奇效。

在地理课堂中,新课导入这一教学环节,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地理产生浓厚的兴趣。所以新课导入要因人因时因地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关键是能否吸引学生的注意和学习的兴趣,导入的形式要不拘一格。这里根据教学实践和平日的积累,举例探讨一些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利用多媒体引入(图片、歌曲、视频),事件引入(重大事件、利用学生的“捣乱”课堂事件),活动引入(角色扮演、谜语、竞赛),话题引入(历史故事、生活经历、新闻热点、旅游线路),问题引入(问题悬念、复习旧课),地图引入(政区地图、地形地图、气候图等),情感引入等。

课例1: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地图》的新课教学,利用谜语竞赛活动引入新课,可以借用“不坐车船跑全国,不乘飞机观四海,分文不花万里游,请问奥妙何处来”;“容纳万水千山,胸怀五湖四海,藏下中外名山,浑身绚丽多彩”;“高山不见一寸土,平地不见半亩田,五湖四海没有水,世界各国在眼前”等等谜语导入。通过谜语的竞猜活动,学生积极思维参与思考活动,学生的脑海中自然会形成地图的概念,又加深了对地图的特征和地图作用的理解;利用政区地图、地形地图、气候图、旅游图等等各种地图引入新课,激起学生学习地图的好奇心,同时对地图的形成、概念、种类和作用等有初步认识。

课例2: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利用问题引入新课,地球为什么是一个蓝色的水球?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历史有多长?采取一些与课堂教学内容相符的问题导入,让学生积极参与思考和分析问题,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和思维能力的锻炼;利用游戏活动引入,用一个地球仪,老师拿着地球仪在教室走动并不停转动地球仪,让学生的右手拇指任意暂停地球仪的转动,每一次停止,大家都数一数,数数每个人的右手拇指所在位置是陆地多还是海洋多,这样的导入既有趣,又让学生学到了知识。

二、讲授新课

讲授新课是一节课中内容最丰富,最重要的部分,是地理课堂教学的核心。这是教学中的中心环节,要求教师突出难点、突破重点,理清思路,注意地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确保在教师领导下,开展教师教和学生学之间的双边互动,做到精讲精练的有效教学。所以,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地理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和课程标准,从学生认知的角度去精心设计教学。

讲授新课是地理课堂教学的重点部分,是地理课堂教学开展的主体,也是教师教和学生学双边互动的主战场。在设计讲授新课教学环节时,选择要适合学生的标准,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明确,教学方法要多样,要符合不同情况的学生。讲授新课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讲解法、谈话法、读图分析法、填图法、对比法、合作学习法、实践探究法、角色扮演法、竞赛法、综合程序教学法等等。

地理课的讲解还要遵循如下要求: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联系生活实际,注意学习的趣味性;运用直观方法,辅助讲解;教学目标明确,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注意语言的准确性。

课例1:在讲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辽阔的疆域》的第三课《34个省级行政区》的新课时,教师的教学设计应尽量少讲,要多采用读图、填图、活动和竞赛等等方法。教学中应该把各个地名和地图有机结合在一起,从开始就培养学生读图、识图和忆图的能力,培养学生对中国省级行政区图的敏感性,使学生对34个省级行政区的记忆掌握始终与中国政区图紧密联系在一起。

教学方法一:按照省级行政区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分类,按照不同类别在中国省区地图中指出,不断加强记忆,判断它们的方位、轮廓等。

教学方法二:按照中国地理区域来划分省级行政区,按地区分类逐一在地图中指出,学生较容易记住省名和位置。

教学方法三:按照沿海、沿疆、沿经纬线、沿河的顺序来划分省级行政区,在地图中分片指出,有利于记忆。

教学方法四:学生描绘省级行政区轮廓,有条件的可以制作拼图,通过各种活动的形式来加强省区记忆,有利于提高学习的趣味性。

教学方法五:中国省级行政区记忆量大,短时间内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可以分段进行,在课前或课后不断反复加强训练,有利于学生的消化。

课例2:在讲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中国的自然环境》的第二课《气候多样季风气候显著》的新课时,由于气候知识较为抽象,教师在教学设计应该尽量从学生的思维角度出发,与学生日常生活经历和体验结合,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简单化。在介绍我国的气候特点时,教师借助多媒体播放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图片,再找来自我国最南方和最北方的同学谈谈自己家乡在一年四季的季节特点,或请到过海南岛的同学谈海南岛的冬季,到过黑龙江的同学谈东北的冬季等等。

三、巩固新课、课堂练习和检查反馈

巩固新课、课堂练习和检查反馈这几教学环节, 体现了复习巩固和课堂练习在新课教学中的总结作用,是一节地理课成功与否的自我检验阶段。复习巩固对教师而言,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而言,是提炼知识,整理知识体系的重要阶段。复习巩固的方法主要有:老师总结、学生总结、竞赛、问答、读图填图、完成课堂作业等。

课例1: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地势和地形》第二课《地形复杂多样》的复习巩固的教学设计时,教学设计要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这节课的内容是要求学生掌握中国的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主要的山脉的名称和地形的分布情况,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该结合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和中国地形图相结合,让学生在中国的 三级阶梯中指出我国的主要山地、高原、盆地、平原和丘陵,通过结合旧知识来巩固本节新课,知识的前后联系,有利于学生掌握新旧知识的逻辑联系,既掌握了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然后要求学生在空白的地形图上指出主要的地形区,检查反馈良好以后,学生掌握基本地形后即刻进行课堂练习的训练。课堂练习是地理课堂教学活动的延续,教师在进行操作中要注意内容不宜过多,不宜布置大量的文字作业,宜以填图作业为主,兼以背默作业。易于学生掌握课堂知识,又方便老师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地理课堂的教学设计要围绕如何领导学生展开,好的教学设计有利于最强教师的课堂的领导力,能提高课堂的有效教学。教学设计要与简单的备课有所区别,教学设计关注的是地理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落脚点是教师能不能领导学生,学生在老师的领导下是否学有所得,体现的是师生教学互动活动。备课则主要是指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体现的是教师单边的活动,因此,初中地理教学设计要有利于教师领导力的开展,从学生的认知角度出发,培养学生搜集与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为目的,研究新的课程标准和教材,研究新时代的学生特点,精心设计好每一节地理课。

参考文献:

[1]王岚.课堂驾驭能力──教师的功力[J]. 北京教育.1995(S1).

[2] 张崇东.驾驭课堂的艺术[J].卫生职业教育.2004(09).

[3] 任小中.贾晨辉. 谈教师如何提高课堂驾驭能力[J]. 成功(教育).2009(09).

[4]徐永丽.谈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有感于一节历史课[J].中国校外教育.2009(S5).

[5]张化林.体育教师如何提高课堂驾驭能力[J].新课程(教研). 2010(09).

[6]严新根.教师课堂领导力及其增强路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09).

篇8

关键词:地理课堂;师生互动;课堂实效

一、以生为主,营造和谐互动的氛围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体现“以生为主”,课堂上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互动的实现关键是师生地位的转换,我们要时刻牢记地理教师不仅仅是地理知识的传递者,更重要的是教学的组织者,教师理念的更新首先要做的就是教师角色的定位,过去教学我们都是以说教为主,一个人、一支粉笔便是课堂的全部,几乎是一人堂,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地理教师真正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做到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成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建立这种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

教学。

例如,本人在执教《地球和地球仪》这一课时,对于麦哲伦环球航行的学习相对来说,学生兴趣不是很浓厚,七年级大多数学生喜欢讲话,面对这一情况,我发现一些学生讨论的话题当中都有一个关于这张地图有问题,我冲他们一笑,说:“同学们,我有个问题想请大家帮忙,不知大家是否愿意?”同学们一听,先是一愣,然后集体说:“没问题。”我说:“有同学发现这张地图有问题,谁来找找,说说原因。”话音刚落,同学们个个各抒己见,最后,为了解开大家的谜团,在适当的时机,我又提醒他们阅读教材。这样一来不仅关于地球的形状迎刃而解,而且学生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相关任务。

二、关注每一个学生,选择互动的方式

地理课堂互动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小组讨论、小组竞赛、正反方辩论、角色扮演、讲故事、读图绘图大比拼、情景剧表演、模拟旅行等,合适的方式往往能调节学习节奏、调动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对问题的解决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因此,我们地理教师在课堂上要因材施教,选择正确的方法,努力做到让每一个学生都是课堂的主人,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

例如,本人在执教《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时,我设计了角色扮演:争当小小解说员活动环节,通过自主学习获得的知识,请学生来解释撒哈拉以南非洲是什么颜色的?同时宣布6人分为一个学习小组,全班若干小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并进行学习竞赛和争星活动。通过学生扮演解说员,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体现课改基本理念中的“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增强趣味性,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小组之间竞赛,组内合作学习,提高课堂学习的兴趣和效率。

三、联系生活,巧设疑问,创设互动的情境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有效的教学情境不但能凸现问题,还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的。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实现师生互动的前提,如何创设有效的互动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互动,是我们教师需要不断探索的问题。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地理教师应从实际生活出发,创设生活化的互动情境,将学生的生活融入课堂,努力实现“生活化”的课堂,把生活搬进课堂,用学生熟悉、感兴趣又贴近实际的生活素材来充实教学内容,将理论知识转化成现实的生活问题,这样更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参与课堂师生互动的欲望。

1.动静结合,激发学生参与互动的兴趣

“生活化”互动情境的创设方式可以是多样化的,丰富多彩的图片、耳熟能详的成语、形象生动的视频等,都是地理教学必不可少的工具,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向学生展示生活中不同地理区域人们的生活习惯,可以向学生介绍与天气有关的谚语、故事,可以向学生播放精彩的体育赛事片段等,而这些精彩的欣赏背后,往往都隐藏着学生内心渴望的一个“为什么”,抓住这一心理特点,教师再组织学生展开有效的交流、讨论,学生乐于参与其中,有了参与课堂的这份热情,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基本接近了成功。

2.勇于创新,丰富课堂教学,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

创新是现代教育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要敢于创新,打破传统的教育理念,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丰富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带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有的教师课堂看似热闹,其实每节课都大同小异,都是小组讨论、小组交流,时间久了,学生也会厌烦,失去这种参与互动的热情,课堂讨论也就成了形式。新的课程背景下,只有与众不同的课堂,才会挖掘学生的潜能,带动学生积极参与互动,才能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篇9

一、利用多媒体的视频导入,更好揭示动态的地理知识,形象展现学习内容

地理学科知识具有综合性、空间性、动态性等特点,而这些知识往往是学生难以想象理解的。多媒体视频具有的直观、形象的特点,通过动态的知识导入,可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情境。

例如,七年级上册《地球的运动》,“地球的公转”一节学习时,我用多媒体播放模拟地球公转的Flash视频导入新课,先作过渡:地球在自传的同时还进行着绕太阳的公转,地球以怎样的姿态进行着公转呢?地球公转时地球表面又会产生什么现象呢?接着播放模拟地球公转的视频。在学生观看完后提问:一年中北半球的昼夜长短有没有变化?太阳高度角有没有变化?一年中太阳光几次直射赤道,几次直射南北回归线,分别有什么地理意义?学生回答踊跃、准确,达到了良好的导入效果。

有了多媒体对知识的演示处理,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抽象的公转方向、昼夜长短变化、极昼极夜现象、二分二至日的划分等知识时就变得容易多了。我们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演示时差、等高线地图及地形剖面图的制作、地形雨、洋流等诸多方面的知识,这样有效地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提高了学生把握知识的能力。

二、运用多媒体的图片导入,能静态展示抽象的教学内容

地理事物具有地域性,结合多媒体容量大的特点,运用媒体设计图片导入,较全面、直观地展示课时内容反映的地理事物,特别是呈现不同地域的地理事物差异,给学生直观的感受和认识。

例如,中国地理《优越的地理位置》,教学时为让学生认识我国东西跨度大及产生的差异,南北跨度大及产生的差异,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所在。用多媒体图片导入,学生通过观看图片,直观形象地感受到我国区域景观的差异和农业生产的差异,为后面学习做了良好的铺垫。

三、运用多媒体导入,能更好实现温故引新的知识衔接

地理知识的另一个特点是具有逻辑性,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都存在相互的影响关系。因此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在导入时应抓住新旧知识的某些联系,既能有效提高学生探究新事物的兴趣和学习动力,又便于处理知识的前后联系,较好进行知识的衔接。

四、运用多媒体迁移地理知识,实现利用知识运用的有效导入

地理学科虽然在中学阶段被分属于文科,但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样只需死记硬背知识。地理同时具有理科的特性,需要掌握方法进行知识的运用。经纬线位置的读写,半球、纬度带、温度带的判断,人口密度,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图表的绘制与判读等,都是要做到知识的迁移与拓展。利用多媒体处理图表的练习导入课堂教学,既有利于教师引导学生如何读取图表信息,提高读图的能力,又能落实课堂教学的重点,达到课堂教学的有效导入。

五、运用多媒体导入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多媒体具有的视频、音频效果,更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眼、耳、脑功能,提高学生的关注度和学习兴趣,使之较快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结合各章节的教学内容恰当地设计多媒体导入新课,能起到“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

当然,在实际的教学中还要注意以下的几个问题:

1.导入的课件内容要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导入是为将要开始的学习作铺垫。

2.导入的时间不能太长,导入的目的是通过一段视频或图片引导出将要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和动力。

我曾观摩了一位教师的市级公开课《陆地与海洋的分布》,采用视频导入。首先播放的是陆地地形风光图片、海洋风光图片,紧接着播放“神十”发射升空及返回的视频,放完后老师请学生说一说观看感受。视频播放用时3分多钟,针对性不强,学生看后不知道视频要告诉他们什么信息。这样的导入没能与教学内容有效衔接起来,效果可想而知。

篇10

【关键词】初中生;地理;兴趣;培养

一、转变教学理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理念是以教师为主体,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教师教学生学,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贯穿整堂课,教学活动完全是在老师的控制之下进行,学生的思维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这样学生的自学能力得不到培养,个性得不到张扬,这样的课堂学生十分厌恶。现代的教学理念采取“学、帮、理、练”四步教学方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使学生在学中有玩学中有乐,师生在和谐、快乐的气氛中,感受学习带来的喜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帮、理、练”教学方法,是把学习目标交给学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动脑学习新的地理知识,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采取同座互助、小组交流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通过学生在学习中的困惑,进行点拨性的讲解,即以学定教。“以学定教”比“以教定学”教学效率更高。“以教定学”的教学过程,学生处于死记硬背的记忆状态,课堂上传授的知识再多,知识面再广,但学生没有自己动脑学习新知,对知识没有得到充分的理解,很快就会忘掉,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得不到培养。

二、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助,使学生在和谐快乐的气氛中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感受学习带来的乐趣;其次教师还要用丰富的知识、生动形象的语言来引导学生对地理这门学科产生浓郁的兴趣;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电教设施,通过直观的感知让学生对地理事物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以教师教为主导、以学生学为主体”,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提升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与学习能力,这样才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教师才能真正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只有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能更爱学地理,才能学好地理。

1.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一新生对初中的学习生活有着较强的好奇心,教师可以抓住他们这一心理特征,培养他们对地理课的兴趣。初一世界地理第一、二章的内容主要是学习地球的奥秘,自然奇观,地球的形状、大小,地球的运动、昼夜交替、如何产生了四季的变化、大洲、大洋的分布等问题,学生对这些地理现象和地理事物似乎有些朦胧,是懂非懂的感觉,教师可以用形象、生动、直观的地球仪、投影仪、幻灯、图片、地图、课件等不同的教学手段进行演示、讲解,从理论上加以说明,再补充一些有针对性的学习资料,把这些现实生活中能看到的、或看不到的抽象的地理现象具体化,学生会非常感兴趣。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认真备教材备教法,其次要用形象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这样也会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认真设计新课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堂课的好坏,可以说导言这一环节非常关键。因此,老师在导言的设计上要力求新颖,可以用学生最感兴趣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来自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地理故事、图片等进行导入,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例如讲授“利用经纬网进行定位”一节时,可以引用去电影院看电影时找座位号的方法进行,如几排几号,再如,讲授“大洲大洋的分布”一节时,地球为什么叫地球不叫水球、地球上到底是陆地多还是海洋多、地球上有哪些大洲和大洋等这样的问题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充分利用电教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的应用在地理教学中有很多的优势:生动、形象、直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制作幻灯片,搜集音像资料进行授课,如:七年级下册世界地理,学习世界的一些国家和地区的自然人文地理,通过课件的学习,使学生对环游世界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4.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现代教学中,学生是主体,只有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才能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通过演讲比赛、分组讨论、小组竞赛、游戏等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地理知识。例如:七年级上册《多变的天气》这节课,我鼓励两位学生来讲解,让一名学生当老师,一名学生当天气预报的播音员;再如:七年下册世界地理,可以让学生扮演导游,来介绍一个国家和一个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风土人情。同学们很积极、认真的查阅资料、备课、学习。课堂上同组之间互相配合,组与组之间相互竞争,赛出成绩、赛出友谊,整个课堂气氛显得非常活跃,师生配合的比较融洽,学生从中也得到了锻炼的机会。此外,教师的语言要尽量讲求形象、生动、充分体现教师的亲和力。

5.适时进行鼓励和表扬,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情况、学习态度、作业完成情况、学习成绩等方面,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给予肯定,对于学困生,一旦发现学习有所进步,要及时表扬,这样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信心,强化了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于学习上存在问题的学生,教师要及时单独找学生谈话,指导学习方法,同时提出希望,既让学生正视自己的不足,又可以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从而增强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6.教师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地理这门学科从表面上简单易懂,而且又被视为小科,从来不被学生所重视。自从列为中考科目以来学生对地理学科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改变,但作为一名地理教师,我认为是不是小科无所谓,是不是中考科目不重要,重要的是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把地理知识充分运用到生活中去。初中地理包括中国地理、世界地理两部分,教师不仅要掌握我国的地理知识,还要对世界的地理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所以除了认真备课以外还要不断的学习,充实自己,增加知识储备量,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学生学习地理兴趣的培养是学好地理的关键,在学习中能遇到一位良师,掌握一个好的学习方法,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加深学习地理的兴趣,并将兴趣深化为志趣,将会使学生受益终生。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我们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不仅向学生传授地理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要使每一个学生身心都得到全面的发展。作为一名地理教师,应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去,调动每个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让学生乘坐兴趣之舟,驶向成功的彼岸。

参考文献:

[1]姜亮夫.如何提出有效问题以激发学生思维[J].地理教育.2011.10

[2]刘丽.如何让学生真正动起来[J].地理教育.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