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评价标准范文
时间:2023-08-02 17:35: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健康教育评价标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2001年6月,教育部制订颁发《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并于2001年9月1日开始在全国正式实施。沿用了半个世纪的体育教学大纲悄然隐退,取而代之的是体育课程标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突出强调了要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注重教学评价的多样性,使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勇敢顽强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的发展,从而为提高国民的整体健康水平发挥重要作。
体育教学评价是科学管理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推动着学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及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的重中之重。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开展,体育教学评价的地位在体育教学管理中更显为极其重要。因而正确认识体育教学评价是保证体育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
1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评价目的及评价重点
课程评价是促进课程目标实现和课程建设的重要手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力求突破注重终结性评价而忽视过程性评价的状况,强化评价的激励、发展功能而淡化其甄别、选拔功能,并根据这样的原则对教学评价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1.1《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评价目的
1、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与表现,以及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
2、判断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及原因,改进教学。
3、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能力、水平、个性的机会,并鼓励和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4、培养与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的能力。
1.2《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评价重点
根据新的课程理念,评价的重点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强调与教学过程较为相关的态度和行为的评价。
2、强调对体育与健康知识理解和运用的评价。
3、强调对运动技术运用和运动参与程度的评价。
4、既注重终结性的评价,又注重过程评价和对进步幅度的评价。
5、让学生参与评价过程,把学习过程中的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和教师的评价相合。
2 学校体育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
在学校体育教学管理中,体育教学评价一直是个薄弱环节,但体育教学评价又是一重要环节,这就构成了体育教学评价的重要性与难题性的这样一种现象。随着课程改革的发展,虽然体育教学评价有所改进,但在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2.1理论与实践相背离的体育学习评价目的
体育学习评价的目的是要通过考试、测验,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性,及时了解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情况,以便体育教师能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体育学习提供帮助,实现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完成体育学习任务,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从体育课程评价的理论来说,对于学生而言,通过体育教学评价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与表现,以及是否达到学习目标,目标达到的程度如何;自己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的进步情况以及有哪些技术环节是需要改进的地方,判断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及原因,以提高体育学习成绩;为自己提供了展示自我能力、水平、个性的机会。对教师而言,体育教学评价能够及时检查教师的教学情况,帮助教师及时发现问题与不足,能够有的放矢地改进教学。
体育学习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由此可见,我国体育学习评价的目的基本上是正确的。但是,在实际教学评价中,我国学校体育还是存在着理论与实践相背离的现象,尤其在体育学习评价上表现较为突出。体育评价往往是为评价而评价,为评价而教学,把评价作为体育教学的根本目标。体育教学仿佛是为了考试测验而进行的,考试考什么,体育教师就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一切教学活动都为了考试。可以说,我国学校体育评价的目的仍停留在理论上,许多的问题需要研究与解决。
2.2体育教学评价的内容单调
体育教学评价过于单一化,评价内容不全,难以体现体育学习评价目标达成的整体性要求。长期以来我国都把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和技能评价作为体育学习评价的主要内容,在体育教学的考核上,学生们的跑、跳、投等运动数据成为了评判学生成绩好坏以及教师教学效果好坏的唯一标准。评价主要是重视最终的考试、测试结果,而忽视了在学习的过程中体育意识、体育态度、合作精神等非智力因素的评价。这些非智力因素的评价不仅是体育教学的目标组成部分,而且还从深处影响着学生体育学习的过程及其结果,同时还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体育习惯的养成有着重大的影响。过于精简的评价标准,往往忽视了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2.3体育教学评价方法较为单一
体育教学评价大多都采用量化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方法。所谓量化评价就是通过计时、计量对外显性行为进行测量的评价。这种评价往往只关注可测得的品质与行为,忽略了那些难以量化的重要品质与行为,即使有些内容勉强量化后,也只会流于形式,并不能对评价结果作出恰如其分的反映。终结性评价注重的是教学的结果,主要是为了判定最终的学习成果,并做出成绩评定。虽然终结性评价简便易行,能够做出准确判断,但终结性评价对学习反馈具有滞后性,对学习进程的激励促进,提高学习效果和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面有局限性。在体育教学中如果采用单一的评价方法势必会导致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挫,并且不能真实地反映出教学效果,这必然会降低体育教学评价的功能与作用。
3 结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开展学校体育教学评价的措施
科学的体育教学评价是实现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结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体育教学评价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发展:
3.1不断扩展体育教学评价的内容
体育教学评价是以教学目标为基准,运用科学的手段对教学过程及其结果而进行的活动,可以说评价是为目标服务。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之后,教学评价的内容也就明确了。以日本和美国为例: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在新学力观的影响下,体育学习评价的内容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评价内容主要包括4方面:关心、意欲和态度;思考和判断;技能和变现;知识和理解。其中又把关心、意欲和态度评价放在评价的首要位置,而体力的测定则没有列入评价的具体内容中。在美国最佳体适能教育计划的评价内容包括5个方面:身体活动态度、健康概念知识、健康测验、身体活动的努力水平和健康技能的应用。由此可见态度在美国最佳体适能教育计划评价内容中所占权重最大。
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实验稿),将教学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强调每个领域、每个学科的教学目标要注意三个方面的有机结合。以此为参考,体育教学评价的内容也应当注重评价的多元性,从认知、技术技能和情感态度三方面进行评价,而不仅仅是技术技能的考评或测验。
3.2 采用诊断性、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三者结合的评价方式
课程改革强调要充分重视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的过程,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培养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体育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就是比较重视终结性评价,也就是每学期结束后对所学的运动项目进行技术考核或者达标测试。这样的评价方式实际上已经失去了评价的有效反馈功能,并不能及时激励学生的学习,提高学习效果,也不能帮助教师及时改进教学。基于这种现象,体育教学评价应改变单纯使用终结性评价的方式,采用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三者相结合。诊断性、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三者相互渗透结合,将使整个学校体育教学评价活动始终处于一个不断进步、上升的动态之中。
篇2
(一)课程建设在认知上存在很大偏差
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其他专业技能课程相比还未受到足够重视。在相当多的高职院校中,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形同虚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多为选修课,有的学校甚至尚未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课程建设中将一切优先政策向专业课程倾斜,其次是个别专业基础课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被置于可有可无的境地。
(二)课程技术标准不够规范
所谓课程技术标准包括课程外在形式上的标准和课程教学内容是否符合人才培养需要的内在标准。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从外在形式上看教学主管部门统筹较少、课程管理不够规范,教学实施单位在实践中难以统一管理标准。从内在上,课程的针对性、实效性明显欠缺,不能按照高职教育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心理素质培养的要求定位和设计课程,难以满足高职学生个人心理发展和职业能力提升的需求。
(三)课程评价标准不科学
广义上,课程评价不仅包含课程的教与学的评价,还包含课程本身的评价,由于我国职业教育课程理论研究还很不成熟,实践中的各种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模式都处于探索尝试阶段。虽然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自身的建设已相对成熟,但专门的课程评价标准或指标体系缺失,且在课程实施中教学评价标准不统一,课程后期管理秩序混乱,基本教学条件标准及保障制度不完善。
二、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化建设的目标任务
(一)规范课程管理
通过课程中英文名称、学时学分、教学大纲、教案、教材、教学进程、教学方法和手段、考试考核及师资队伍等标准的设置,对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全面规划、分级建设、分类指导、强化监督,保证课程管理的程序化、规范化。同时,通过课程管理文件提出更为详细的建设要求,在制度上确保教学要求、教学文件、常规课堂教学以及其他教学环节达到标准、规范,使参与课程实施的各部门能尽职尽责地协同完成课程任务,在规范课程管理的同时提高教学质量。
(二)优化课程资源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标准化建设,可以按照统一的文本格式要求对课程进行修整,完善单门课程的形式要件,使学校课程在形式上统一。在课程实施中,充分发挥教师集体备课的优势,促进教师资源的优化,选择针对性强而且有效的课程素材,使课程资源达到优化合理配置,并使心理健康教育这门“学生本位课程”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索和积极创造精神,使课程成为学生自主建构心理的实践活动过程,实现课程标准化的目标。
(三)创新课程评价
通过课程实施中过程性评价为主的课程考核标准的确立,采取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估方法,对课程建设质量进行有效的监控与评价。在本质上,评价过程是一种测量课程和教育方案在多大程度上达到了教育目标的过程。作为课程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活动和关键环节,课程考核评价标准的确立对课程建设起着导向、诊断、修正作用。过程性评价通过及时的教学反馈,可使教师直接了解课程教学质量,随时诊断课程设计与实施中的问题,及时修正课程。
三、基于“个人心理发展+职业能力提升”模式的标准化改革实践
“个人心理发展+职业能力提升”模式的课程标准化改革,其理论基础源于高职教育“教育性”与“职业性”并重的核心价值,积极心理学关于促进个体主动成为积极的幸福进取者的目标任务,以及围绕学生个人心理素质提升和同时期学生典型性问题解决等内容的考量,制订课程建设的技术标准、评价标准、管理标准等,以解决高职心理健康课程标准的缺失和课程管理秩序的混乱。
(一)合理利用专兼职教师团队背景组织标准化教学
根据高职教育的职能要求和高职学生的生涯发展特点,基于“个人心理发展+职业能力提升”模式的课程标准化改革,立足职业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等基本原则,根据专兼职教师的专业素质、专业能力与专业任务,分别制订和执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专兼职教师的准入标准和培训标准。在高职院校现在人员编制不变的情况下,将心理健康课程教学组织划分为两个层次,一是由辅导员组成的兼职教育队伍,实施生命教育与适应性教育等最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二是由心理学专业教师组成的专职教师队伍,完成心理素质优化、生涯规划及职业能力提升等心理健康教育中更专业的部分,并针对学生个人心理发展与职业能力提升目标,开展教学改革和课程标准化建设。
(二)开发以生涯发展为核心的标准化课程内容
篇3
【摘要】 目的:探讨在胃癌手术患者中进行健康教育路径辅助治疗的作用。方法:将2009年12月―2010年09月收治的189例胃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治疗方法,试验组结合健康教育路径表进行治疗。结果:试验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对治疗过程满意度更高,且试验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也较对照组好,术后并发症发病几率低,对两者的统计数据具有统计意义(P
【关键词】 健康教育路径;胃癌患者;作用观察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胃癌是我国各种恶性肿瘤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肿瘤疾病,平均死亡率达到25.3/10万,可以真正称之为是肿瘤疾病中的“杀手”。目前我国对胃癌患者的治疗方法最普遍的是进行手术彻底清除肿瘤,并结合化疗、放疗进行辅助治疗,但这种手段的治疗过程非常漫长,并且手术后的创伤及放疗、化疗带来的负面影响非常大,容易引发各种并发症[1]。健康教育路径表的实施内容主要是体现医患之间的和谐关系,患者在入院时医护人员就要告知其相关的知识,在患者入院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要及时告知患者病情的进展情况及相关的病痛缓解措施,在获得患者支持的基础进行胃癌治疗。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有190名,男140例,女50例,年龄45―60岁,平均年龄52.6岁。其中全胃切除案例有30例,胃大部切除有23例,胃癌根治手术有137例。结合病人的入院时间,将病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人数均9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1.2 健康教育方法
(1)对照组患者在入院后采取一般的宣传教育手段,由医生及护士进行常规的胃癌知识方面的教育。(2)试验组患者入院后实行健康教育路径的方式。健康教育的内容由照顾患者的医生、护士严格按照健康教育路径表的内容进行。患者在入院时,医生及护士就要热情的接待患者,给患者发放健康教育路径表,给患者详细讲解路径表的相关内容以去取得患者支持。针对路径表的内容已执行完毕的在路径表上打勾表示已执行,没有当天没有执行的就要及时交接给下一班医生及护士继续完成。在患者住院治疗过程中,健康教育路径表要随时摆放在患者病床床尾。
1.3 评价标准 对两组患者的对比评价标准主要有患者健康教育内容知晓率、患者对治疗过程的满意情况、患者手术后的平均住院时间及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1)患者健康教育内容知晓率的评价结果按照患者对健康教育的相关内容评估表的填写为测评工具,评价标准是患者复述或者示范健康教育相关内容的程度,≥85%的内容都能复述或示范则为掌握,60%―84%为基本掌握,60%为未掌握。(2)患者对治疗过程满意度的调查内容分为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专业技术操作水平、医患之间的沟通及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等方面,采取满分制。(3)患者手术后的住院时间则根据患者手术日前及出院之间来计算,由专人进行统计。(4)患者术后并发症的相关数据获得则根据胃癌患者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现象进行问卷形式的统计。术后并发症主要有恶心呕吐、腹胀,胃出血,而且出血量在一天之内达到了300ml,胃癌手术切口是否有感染现象等。
1.4 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确切概率法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在健康教育知晓内容上的情况比较 试验组患者对健康教育的内容知晓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健康教育路径实施目标明确,而且可操作性强,促使患者对胃癌有正确认识。健康教育路径表详细阐述了从患者住院治疗到出院时,医生及护士应对病人进行的一系列救护措施,内容从告知患者病情病因到调节患者的心理压力,整个路径表是一套系列的、连贯的实施方案,能促使医生及护士对病人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健康教育路径的实施也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减少患者手术后的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健康教育路径表要求医生及护士主动告知患者病情及相关的治疗方式,增加医患之间的交流,满足患者对病情的了解需求[2],患者在整个住院期间及术后恢复阶段都能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从而加快术后恢复提前出院,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篇4
论文摘要:目的开展高质量、高效率的健康教育,提高腹部手术病人的手术适应能力和自我保健能力。方法以健康教育“知、信、行”理论模式为基础及美国Marion$Meriolean的护理结果分类为框架,制定针对腹部手术病人的标准健康教育计划及评价指标,对180例腹部手术病人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实验组病人的健康教育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98.20%vs87.25%)。结论标准健康教育计划的应用显著提高了健康教育的效果和病人的自我保健能力。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已从以疾病为中心发展到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健康教育作为整体护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极大地丰富了护理工作的内涵,特别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评估的教育活动,可以提高病人对自身疾病的认识,促进病人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是病人康复的重要手段。本研究通过制定腹部手术病人健康教育计划及评价指标并应用于临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1腹部手术病人健康教育计划及评价指标的制定
1.1目的及意义
护理健康教育是社会发展和医学进步的产物。我国的护理健康教育工作起步较晚,虽然在不长的时间内取得了较明显的成绩,但客观地评价其水平大体上处于初始阶段。要使健康教育高质量、高效率地开展,建立一套对临床有指导作用的标准健康教育计划具有重要意义。本课题探讨制定具有理论依据、适合中国护理的腹部手术病人标准健康教育计划及评价指标,指导护理人员在护理腹部手术病人时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健康教育,提高护理健康教育效果,提升腹部手术病人的手术适应能力和自我保健能力,降低并发症。同时也为护理管理者评价临床健康教育工作效果提供参考。
1.2内容及特征
本标准计划参照ISO9000质量管理标准及北美护理评价标准和分类系统,对腹部手术病人的健康知识、健康信念、健康行为3方面的内容,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评价标准进行探讨和研究。通过规范化的护理健康教育手段为腹部手术病人健康知识的改善、健康信念的建立及健康行为的改变提供帮助。
1.3腹部手术病人健康教育计划的内容
1.3.1健康知识1疾病知识:疾病名称、发病因素、症状、治疗方法。2手术前检查:心电图、胸部
1.3.2健康信念能表达自我感受;对手术及治疗信心;对家属的依赖;对医护人员的依赖;寻求术后康复信息的意愿;寻求术后康复知识的意愿;接受各种术后康复锻炼的意愿;对出院后社区医疗服务的信任感。
1.3.3健康行为参与制定术后康复计划;寻求术后活动方式)如早期下床、功能锻炼*;寻求控制疼痛的方法;伤口自我监护;定时有效咳嗽;主动早期活动)床上、下床活动*;洗漱与保持口腔卫生;沐浴、更衣及上厕所)病情稳定情况下*;配合药物治疗计划;合理选择术后营养食品的摄入;康复与功能锻炼。
1.3.4其它根据病人具体情况的特殊计划内容。
1.4腹部手术病人健康教育效果评价指标的制定腹部手术病人健康教育效果评价指标的制定是以上述腹部手术病人健康教育计划为基础,设置效果等级评定,每一项目分4级。健康知识评定,明确:全部能叙述/描述/演示;比较明确:大部分能叙述/描述/演示;不够明确:少部分能叙述/描述/演示;不明确:不能叙述/描述/演示。健康信念和健康行为评定,积极:全部能主动参与/执行;比较积极:大部分能主动参与/执行;不够积极:少部分能主动参与/执行;不积极:不主动参与/执行。
2腹部手术病人健康教育计划临床应用的效果
2.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3家省级、1家市级综合性三甲医院,2002年8月—2003年3月期间,外科整体护理模式病房、腹部切开手术、手术后5-7天的住院病人共180例。其中实验组80例,对照组100例;男性82例,女性98例;年龄20岁-75岁;文化程度:大学17例、高中36例、初中56例、小学41例、文盲30例;职业:工人86例、农民41例、干部43例、教师7例、学生3例。
2.2研究工具
1健康教育满意度调查表。其内容包括护士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情况调查和病人对自己所患疾病知晓情况调查两部分。该问卷采用1998年10月中华护理学会、中国中医药出版社联合举办的“健康世纪行”活动指定使用的调查表。分别用于实验组和对照组病人的调查,旨在评价两组病人对护理健康教育的满意度。2腹部手术病人健康教育计划表。3腹部手术病人健康教育效果评价表。
2.3研究方法
调查表由病人或家属填写;效果评价由护士长和研究者采用访谈观察法进行评价。评价者前往病人房间,首先请病人填写健康教育满意度调查表,然后与病人交谈,了解病人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及健康信念,观察病人的行为,对照效果评价表进行评价。对照组:护士按常规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实验组:护士按腹部手术病人健康教育计划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
2.4结果
2.4.1健康教育满意度调查分析两组病人的护理健康教育满意度调查结果为:对照组病人的护理健康教育满意度为87. 25%,实验组病人的护理健康教育满意度为98. 20%。实验组病人比对照组的护理健康教育满意度有明显的提高。
2. 4. 2两组病人健康教育效果的评价结果两组病人均使用腹部手术病人健康教育效果评价表进行评价,其结果采用卡方检验,显小有极显著差异,x2= 239. 637 P
2. 4. 3相关因素分析 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使用计划前后两组病人年龄没有差异,F= 0. 032 , P>0. 05 。
卡方检验显示使用计划前后两组病人职业没有差异,X=10. 87,P>0. 05。
卡方检验显示使用计划前后两组病人文化程度没有差异,X=8. 983,P>0. 05。
3讨论
3.1病人教育程序与计划、评价指标内在联系病人
教育程序是健康教育的基础,它遵循从评估、诊断、计划、实施和评价的过程,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评价的教育过程,通过这种系统的教育过程来帮助人们形成正确行为和观念[1]。程序中的5个步骤形成一个循环系统,一环紧扣一环,缺少一个步骤都将使该系统的完整性受到破坏,而达不到健康教育效果。
3.2健康教育标准计划的使用提高了健康教育的质量
标准计划的制定为护士的健康教育工作即内容、要求、结果提出了方向,为护士对健康教育的工作能力的自我监测提供工具,为护理管理者的健康教育质量、效率提供指导标准[2]。可以保证护理工作有序地进行,降低人力、物力的损耗,提高护理质量与效率,以获取最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6(7。本研究调查资料表明:实验组病人的健康教育满意度有明显的提高;两组病人健康教育效果的评价结果,有极显著差异,P
参考文献
[1]黄津芳,刘玉莹.护理健康教育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
篇5
摘要目的:探讨三级质量管理在PICC健康教育路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3年为试验组制定PICC健康教育路径,在三级质量管理下进行实施,将结果与2012年为对照组患者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健康教育知识达标情况、患者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提升(P<0.05)。结论:三级管理体系支持下的PICC健康教育路径制定与实施提高了PICC置管患者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和满意度,体现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及有效性。
关键词 三级质量管理;健康教育;临床路径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10.049
ThreequalitymanagementintheimplementationofPICChealtheducationpathway
ZHAOHong-jun,ZHANGLi-hua,KONGYe-hong(SecondHospitalofHebeiMedicalUniversity,Shijiazhuang050000)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three-levelqualitymanagementintheapplicationofPICChealtheducationimplementationeffect.Methods:PICChealtheducationpathwasdevelopedin2013,beimplementedinthreequalitymanagement,theresultsofpatientswithmasteryofhealtheducation,patientsatisfaction,departmentnursingtheorytestresults,skillsassessmentscoreswerecomparedwiththatof2012.Results:Patientswithmasteryofhealtheducation,patientsatisfactionin2013werestatisticallybetterthanthatof2012(P<0.05).Conclusions:PICChealtheducationpathmanagementsystemdevelopmentandimplementationsupporttoimprovethemasteryofPICChealtheducationandpatientsatisfaction,promoteandimprovethePICCskillandtheorylevelsofnursesreflectsthescientific,normativeandeffectivenessofhealtheducation.
Keywords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Healtheducation;Clinicalpathway
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新的医疗模式,已经在各个医院的护理管理方面广泛展开,它以循证护理为基础,拥有自己的特定结构和指导方针,是一种包含多学科的护理管理综合计划。健康教育是通过多种形式的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使其自觉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最终目的是帮助人们建立健康的行为达到最佳健康状态。PICC于20世纪90年代初引入我国,PICC具有穿刺风险小、留置时间长等优点,在临床广泛应用。自2013年以来,我院制定并实施PICC健康教育路径,借鉴三级质量管理体系对PICC健康教育过程进行控制,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1~12月在我院血液内科行PICC置管并维护的患者400例作为试验组,男208例,女192例;平均年龄(42.51±6.54)岁;多发性骨髓瘤176例,急性髓系白血病108例,急性粒系白血病116例。选取2012年1~12月在我院置管并维护的患者400例为对照组,男210例,女190例;平均年龄(40.23±8.24)岁;多发性骨髓瘤180例,急性髓系白血病105例,急性粒系白血病115例。纳入标准为18~60岁,意识清楚、有自主行为能力的血液病患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种分布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
健康教育实施人员均为PICC专科护士。对照组采用口头宣教,结合PICC手册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试验组应用路径化健康教育模式,制定PICC健康教育路径表,根据PICC置管患者不同时段需求进行个性化健康教育,定时评估患者掌握程度并随时强化,应用三级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过程控制,具体如下:
2.1完善制度流程管理,制定PICC健康教育路径
2.1.1实施PICC穿刺护士资质认证护理部实施PICC穿刺资质认证制度,通过采取理论和技能考核选拔技术过硬、责任心强、沟通能力好的N3级护士担任PICC穿刺及维护人员,确保PICC穿刺、维护、健康教育的同质化。PICC穿刺资质每2年重新认证1次。
2.1.2完善PICC穿刺及维护流程护理部组织静脉治疗专家和静脉治疗专业组成员共同讨论并修订《直视下PICC穿刺操作流程》《B超引导下微血管鞘PICC穿刺操作流程》《PICC维护操作流程》,印刷、装订成册发给PICC专科护士,确保操作的规范性。
2.1.3制定并实施PICC健康教育路径以时间为纵轴,教育内容为横轴制定健康教育路径表,从置管前、置管时、置管后24h、置管后48h、住院期间、带管出院6个时段分别对患者及家属知识水平、认知程度及个人需求实施动态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运用不同方式(口头指导、文字资料、图表、影像资料、护理人员示范)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2.2落实三级质控体系,确保健康教育路径有效实施
2.2.1建立三级质控小组一级质量控制小组由包括护理单元护士长1名、单元内PICC专科护士1名、责任组长2名组成。二级质量控制小组由医院静脉专业组组长1名、副组长2名、大内科和大外科护士长各1名组成。三级质量控制小组由护理部主任1名、副主任1名、院内会诊协调员2名组成。
2.2.2明确各级职责,责任到人
2.2.2.1一级质控组工作内容一级质控组负责所在护理单元内PICC的穿刺、维护及健康教育路径落实。健康教育路径表置于患者床尾,责任护士按照路径完成各时段健康教育内容后在相应时间栏内签字确认。患者及家属通过健康教育路径表及时了解个人所处阶段和应掌握的知识点,有利于患者主动参与护理过程,提高健康教育效果。小组成员通过查看签字情况和与患者沟通,了解健康教育工作是否到位,通过随时询问、发放问卷了解患者和家属对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护士长组织PICC置管患者床头交接班并记录其双臂围、导管体外长度、穿刺点局部情况及主诉。一级质控组评价标准为患者健康教育知识达标率。一级质控组成员每周进行患者和家属满意度不记名抽查,随机选取科室留置导管患者及家属30例,告知调查目的及填写说明,最后将结果进行汇总。
2.2.2.2二级质控组成员工作内容二级质控组成员每月对一级质控的工作情况进行督导,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指导、帮助改进;每季度组织1次PICC专科护士理论、操作培训和考核,对考核结果进行分析,如有共性问题进行再次培训和考核。二级质控组评价标准主要为PICC专科护士理论和技能考核成绩。二级质控组每月组织一次PICC专科护士理论或技能考核,对考核成绩进行分析,找出薄弱环节进行强化培训。
2.2.2.3三级质控组成员工作内容三级质控组负责每月进行1次满意度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反馈;负责院内PICC专科护士的认证和再认证;协调全院的PICC会诊和重点问题的解决。三级质控组评价标准为患者满意度。三级质控组每月进行一次PICC置管患者满意度不记名调查,征求意见和建议,对患者意见及时进行反馈。
2.3评价标准(1)采用自行设计的健康教育知识问卷患者和家属进行调查,问卷满分100分,≥85分为达标,<85分为不达标。(2)出院前采用自行设计的满意度调查表进行满意度调查,≥90分为满意,<90分为不满意。
2.4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计数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3结果
3.1两组患者健康教育知识达标情况比较(表1)
3.2两组PICC留置导管患者满意度比较(表2)
4讨论
4.1创新了PICC健康教育管理模式标准化、科学化的健康教育模式是高效率、高质量开展健康教育工作的基本保障[1]。PICC留置时间较长,最长留置时间接近两年。PICC的穿刺、维护是专业技术,很多患者存在带管出院的情况,非住院期间导管的观察依赖于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单凭口头宣教满足不了患者对PICC健康知识的需求,应继续寻求适应不同特征患者健康教育知识的宣传教育模式。鼓励患者的社会支持系统参与到PICC导管维护中来。实施健康教育路径对PICC导管的安全管理和维护管理均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通过表1可以看出,PICC健康教育路径的有效实施使患者和家属都了解、掌握不同时段的注意事项,主动参与导管安全管理,提高遵医行为。三级质量控制落实使护士责任明确,保障了健康教育路径实施的及时和有效性;二者有机结合使护患双方互相监督、互相提醒,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4.2三级质量管理下的PICC健康教育路径实施能提高患者满意度三级质量管理能有效保障健康教育各环节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促使护理人员从患者需求出发实施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PICC健康教育路径的运用,确保患者留置导管过程中各项治疗的的顺利进行,降低并发症发生概率[2]。实施健康教育路径干预能有效缓解或消除肿瘤患者的焦虑、恐惧等消极情绪,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主动性和依从性。全程健康教育患者的置管知识与重视程度进行干预,患者自我护理与重视程度得到提高[3],同时路径管理使患者能够更直接体会到护士工作的重要性,主动参与导管安全管理,形成护患合力。从表2可以看出,实施三级质量管理下的PICC健康教育路径能提高患者满意度,我院患者满意度与护士晋级、评优、奖金挂钩,患者满意度的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
4.3护士健康教育意识和能力得到提升在实际工作中,部分护士把健康教育当做一项任务,只注重形式,并没有与患者交流信息,不了解患者真正需求的健康相关信息[4]。健康教育路径是一种有计划、有目标、有评价、科学的系统工作方法,可以有效地利用人力资源,避免工作的盲从性、重复性、低效性等弊病,促进护理健康教育工作从经验型逐步走向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健康教育路径为护士提供了指南,克服了盲目性和随意性的特点,也保障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和计划性[5]。
4.4不足目前我院护理工作尚未实现完全信息化,护士对不同患者的动态评估还不能做到零时差管理,对不同患者所需健康教育频次、所用时间还不能详实、具体统计,这种情况将随着护理信息化建设的逐步完善面更加细化、更具有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段迎,李俊英.国内PICC患者健康教育的研究现状及进展[J].肿瘤预防与治疗,2012,25(6):407-411.
[2]夏友.健康教育在PICC置管患者并发症预防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1(8):95-96.
[3]方少梅.全程健康教育在PICC置管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6)129-130.
[4]侯明杰.化疗教育干预对癌症患者生活质量和知信行的影响[D].泰安:泰山医学院,2010.
[5]李惠萍,周美玲,王玲.健康教育路径干预对PICC置管肿瘤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健康行为的影响[J].中国健康教育,2012,28(3):170-173.
篇6
【关键词】效果研究;满意度;优质护理服务;健康宣教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se and research the clinical nursing effectof health education in high-quality nursing services. Methods: Choosed 120 patients from the department of hepatobiliary surgery to divide into study group and controlled group. Patients in controlled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routine clinical nursing, and the study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health education based on high-quality nursing, compared the effect of thes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satisfaction of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controlled group(P
Key words: effect research, satisfaction, high-quality nursing service,health education
现如今,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医疗不断提高,其中医学模式也悄然发生改变,临床护理工作重心也从责任制护理转变为整体护理,采用“一切为了病人”的服务理念。在病人住院当中,健康宣传教育是其中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指的是和健康相关的宣教,其中包括有疾病因素、症状以及日常护理等。本文笔者抽取近年来在我院肝胆外科住院的病人60例,对其采取健康宣教模式,并取得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2年7月-2013年9月在我院肝胆外科住院的病人120例,采用随机抽取模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实验组男性病人34例,女性病人26例。年龄在19-71岁,平均年龄为42.5岁。对照组男性病人37例,女性病人23例。年龄在21-73岁,平均年龄为44.6岁。两组的年龄,疾病情况等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护理方法
对照组对病人采取常规临床护理模式,其中有临床手术之前准备工作、、手术以后切口护理、引流导管护理等相关临床护理模式。
1.2.2 实验组护理方法
实验组在上述护理的基础之上加入健康宣教模式,由健康宣教护理人员制定一个护理健康教育表,根据病人的需要,拟定一个健康教育内容。当病人初期进入医院的时候,由临床护理人员把表一同放到护理病历当中。之后由健康宣教护理组长负责接待,各个临床护理人员主动和病人进行良好沟通,病人对自身疾病的知识的认知程度有一个明确的了解,同时向病人介绍其护理路径,使其能够积极主动配合。同时健康宣教护理组长要对健康宣教表进行定期检查,根据临床护理人员以及病人的反馈信息,适当的调整健康宣教内容。其内容有以下几点;(1)病人进入医院第一天,临床护理人员要对病人介绍整个病区的环境、相关制度以及经管的医生和护士等,对病人安全管理进行加强,完成进入医院第一次临床护理评估表以及专项临床护理评估单的相关内容;(2)病人进入医院第二天,根据病人具体情况和医嘱对病人饮食进行健康指导,同时根据其具体情况来进行填写病人健康教育单;(3)病人进入医院第三天,临床护理人员要对病人讲解常规检查和特殊化学检验检查的方法、目的以及相关注意事项的指导,同时还要向病人介绍特殊化学检验结果的告知,同时要严格遵循相关规则制度[1];(4)临床诊断明显以后:1.引发原因、形成以及发展过程、能够采用的临床护理方案等相关疾病知识。2.对其药物的作用、相关注意事项、名称以及使用药物也许发生的不良反应,叮嘱病人必须要谨遵医嘱使用药物。3.对相关管道护理要进行正确指导,其中包括有吸氧导管、气管切开导管以及置入导尿管的相关护理措施。4.临床护理人员要对病人正确指导皮肤以及压疮预防护理。5.对病人讲解皮肤和压疮相关预防护理措施。6.康复运动和预防跌倒给予正确指导。7.正确指导病人以及家属锻炼的知识、技巧以及康复训练的关键作用;(5)临床护理人员要正确指导病人手术之前配合事项、手术之前的心理疏导;(6)手术以后健康指导教育:其中包括有手术以后病人饮食、活动、伤口观察、护理以及相关管道的处理措施;(7)出院健康指导:向病人发放健康手册,告诉病人办理出院手续流程,同时根据病情具体情况正确指导病人出院以后相关预防知识,其中包括有服用药物相关注意事项、康复训练方法以及病人对自身疾病进行观察以及操作要点等,并对病人进行跟踪随访或者电话随访,正确指导病人注意相关事项等[2]。
1.4 护理满意度评价标准
护理满意度评价标准:采取问卷回收方式,一共发出120例,回收120例。病人满意度评价标准:使用我科室自主研制的满意度评价标准,其中包括非常满意(90-100分)、一般满意(70-89分)、不满意(
1.5 统计学分析
统计分析采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P
2 结果
实验组病人一共60例,其中非常满意有53例,一般满意有6例,不满意1例,满意率为98.3%;对照组病人一共60例,其中非常满意有42例,一般满意有4例,不满意14例,满意率为76.6%。结果表明,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现如今,通常健康教育没有一个明确的健康教育理论,导致临床护士对其相关内容没有一个预见性,病人或者亲属也无法一直保持相关信息通畅,同时非常容易造成漏项。根据相关临床报道表明[3],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可以通过图表在特定时间给予及时、有效的临床护理教育内容,使临床护理质量明显提高。护士要主动和病人进行良好的沟通,并向病人和亲属耐心讲解从病人进入医院一直到出院的不同时期提供最优质护理服务,使病人可以对自身疾病有一个明确的了解,同时使临床护理人员综合素质明显提高。本文结果显示,实验组临床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
总而言之,对肝胆外科住院病人采取健康宣传教育模式,可以使病人满意度提高,同时也使紧张的护患关系得到明显缓解,以及使整个护理质量显著提高,在临床当中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殷文俊.健康宣教在优质护理服务中提高满意度的应用[J].医药前沿,2011,24(2):153.
篇7
创伤骨折多突然发生,患者毫无思想准备,损伤部位的功能障碍、社会角色、环境、生活习惯改变等,导致一系列负性心理,患者担心活动影响骨折的愈后,往往固定一个,保持功能位依从性差,依从性通常是指患者或干预对象对规定执行的医疗护理或科研的实验措施接受和服从的客观行为和程度[1],如果为了依从性差的患者保持功能位,给予患者佩戴功能位外固定器的话,可引起不良结果。有文献报道,所有矫形器在应用中均存在副作用,如废用性肌萎缩与肌无力、关节挛缩等[2]。因此,患者自行保持下肢功能位而非佩戴功能位外固定器对下肢骨折患者尤为重要,由于患者的负性心理,害怕术后保持功能位引起患肢的疼痛增加,害怕术后保持功能位对骨折不利于恢复,因此对自行保持下肢功能位的依从性差,为了消除患者对创伤的负性心理,及早提高其对保持功能位的依从性,促进患者早日功能康复,自2013年1月起,我们采用个体化健康教育对下肢骨折术后患者保持功能位依从性进行探讨,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1月一2O14年6月在我科住院的下肢骨折手术病人110例,其中股骨骨折28例,胫腓骨骨折3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16例,踝关节骨折30例,男63例,女47例;年龄21岁~51岁;将110例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人的年龄、文化程度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下肢骨折术后患者,护士给予患者患肢舒适功能,并在床旁指导患者保持患肢功能位的方法及重要性,执行完毕后,完成相关护理记录,并做依从性评价。两组患者均接受骨科常规护理,指导患者保持患肢功能位。
1.2.2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根据患者心理状况及对疾病相关知识理解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并指导患者患肢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足踝关节的背伸和跖屈功能活动。同时给予患者心理干预内容包括: (1)放松疗法:要善于为患者疏导及减压,分管责任护士应引导患者说出内心的感受及痛苦,护士应认真倾听,使患者的不良情绪全部发泄出来,激发患者勇敢面对现实。指导患者进行放松技巧(如深呼吸、慢节律呼吸等)。(2)分散疗法:可用视觉分散法如看幽默的小说杂志、看关于坚强类的电视及电影,读小说;听力分散法如听音乐、听故事;触觉分散法如轻轻按摩伤口周围的皮肤。根据不同患者选择适合个人的方式。(3)社会支持疗法:医护人员要积极做好家属、亲朋好友、单位要好同事的配合工作,让他们积极主动配合做好患者心理治疗和生活护理,使患者处于较好的社会和谐范围之中,保持良好心境配合治疗。
1.2.3 分管护士以一对一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同时与其家属认真沟通,请家属协助。
1.2.4 做好疾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根据科室制定的健康教育表的内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骨折方面的知识,利用健康教育画册、图片等给患者提供自我保持功能位的重要性和康复的信息,使患者家属掌握相关的功能位的知识,增加自我护理能力。每次给予患者行疾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后对患者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价,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反复进行,直到患者掌握。
1.3 评价标准及方法
1.3.1 依从性评定
参照有关文献资料,自行设计保持功能位依从性单次和综合评价标准。单次评价标准和分值:根据患者的级别护理,护理人员巡视患者是否保持功位的次数进行评定,分完全依从(护理人员巡视患者时,每天保持功位90%以上),分值5分;部分依从(护理人员巡视患者时,每天保持功位60%以上,90%以下),分值3分;不依从(护理人员巡视患者时,每天保持功位20%以以下),分值0分。
1.3.2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12检验,P
2.结果
两组患者保持功能位的依从性比较,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具有更好的依从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篇8
但本人总觉得,精品课题标准的定位是否还可以向一线教师,向一线实践更加倾斜?中小学教科研课题研究本身来源于中小学实践,又必将回归于中小学实践,评价标准能不能更进一步地靠近实践去定位“精品”呢?
这样的想法,来自于本人的亲身体会。某地有一所小学,“十五”期间申报了一个“培养小学生艺术素养的实践研究”的县市级课题。应该说,立项的级别并不高,且教师们都缺少经验,研究方案写得并不像样。但他们课题组以“民乐工程”“写字工程”作为课题研究的二大抓手,通过五年的扎实探索和实践,培养了不少优秀学生,锻炼了学校整体的艺术教师队伍。课题研究深得学生家长好评,学校深得社会好评。甚至后来考入清华大学的学生在回忆自己的成长经历时,仍对自己小学时给他的艺术、书法上的积累和训练,心怀感激,认为这段经历对他的成长至关重要。《宜兴日报》也曾作专题报道。可惜,最终结题时,学校也并未形成多么像样的“研究报告”。至少,在我们专门从事教科研指导的人看来,理性思考、归纳提炼都达不到精致的水平。可是,在全校教师的心中,这是一个标标准准的“精品课题”。
同一时期的另一所学校,承担了一项省教研课题,这个课题方案由学校领导、骨干教师与教研室专业人员共同设计制定,至今来看,仍称得上“精心”,起点不低。研究过程为期三年,开展了大量而生动的主题活动,有相当一部分课题组成员在实践基础上,撰写并发表了不少高质量的论文。以现在的精品课题评价标准看,过程也称得上“精细”。最后课题研究报告也发表在某大学学报上,课题研究成果曾获省教研课题一等奖,也可称得上精品课题了。但教师们仍有不同的看法,承认一部分课题组成员在研究中付出了努力和辛劳,但教师的参与面不高。“物化成果”主要体现于论文上,改进学生心理健康面貌的效果并不怎么显著,关键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成效并未得到有效巩固和彰显。是否可以这样说,以文本形式反映出来的“精品课题”,既不被教师看好,同时,也不应是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本意。
那么,从实践层面去关注中小学教育科研精品课题,应在评价标准的价值导向上作哪些方面的改进呢?
第一,关注问题解决。首先,问题清晰。发现了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确立研究课题,通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实践,结题时必需回答:这个问题真正认识清楚了没有?原生问题经过研究,对其本质特征以及与其他事物的相互关系有了清晰的认识,也应算作研究成果。现实中,有不少课题结题后仍对原来的问题说不清道不明。其次,问题解决。这是个难点。不是说要解决全部问题,但提出研究的阶段性问题应该解决。如果我们能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实实在在的研究,一个一个地解决了,教育科研就获得了存在的意义和生命价值。当然,一个课题是否可被称作为“精品”,首要条件之一也应该是问题解决。否则,所谓的文字性“物化”成果再多,问题依然如故,这样的“精品课题”还是越少越好。
第二,关注工作改进。首先,把研究嵌入工作。中小学和广大教师开展教育科研,增加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研究含量”,目的是为了推进学校的教育改革和进一步优化教师的工作。天天在工作,工作中有研究,自然就提高了教书育人的效果。其次,把研究效果反映进工作。作为“精品课题”的评价标准,至少也应该关注这个学校的整体面貌,办学品位及课题组教师的专业发展。纯粹从文本意义上去定义“精品”,其意义和价值就大大缩小了。
第三,关注自我提高。首先,研究意识和能力的提升。中小学教育科研的重要价值追求就是研究主体――教师的“自我提高”,这是中小学教师专业水准是否得到提升的重要标志。其次,教育教学行为的持续改进。教师研究的成果是否成为“精品”至少需要个人行为的改进来佐证,如果研究成果研究者自己都不相信、用不了,是不会令别人信服的。这一点值得评比“精品课题”时作为标准来考虑。
篇9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学科 渗透
课堂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教师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教学情境及教学组织形式,有意识地在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地发展。
一 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渗透的内涵
所谓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渗透,是指教师在学科教学的过程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一系列心理健康教育的原理和方法,帮助学生提高课堂学习活动的认知、情感与行为技能,在授予学生一定学科知识的同时,开发他们的智力和创造力,提升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 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渗透的必要性
1.受教学活动内在本质所决定
从学生的角度而言,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是学习者,而学生在求知和学习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一种不断发展的心理活动过程。教学活动提供给学生的所有学科文化知识,只有在学生的筛选、内化的前提下,才能被学生吸收和利用,转化为属于自己的知识。与此同时,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还必须适应教师的教学特点,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更要应对各种考试,这就必然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压力、挫败感,甚至心理障碍。因此,学生不仅需要教师在学习方面的指导,更需要教师在心理方面给予帮助和支持。
2.受教学活动目标所要求
教学活动是教师向学生传授学科知识、培养能力和道德品质、促进其人格发展的过程,其最终目标是使学生形成良好、健康的人格品质。完整的教学活动不仅包括学生的认知活动,还应包括情感、意志、个性等心理活动,只有当学生的这些心理活动都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因而,教学活动在完成对学生知识、技能的传授和智力、品德培养的同时,还要完成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教学活动与心理健康教育是有机统一的整体。
三 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渗透的策略
1.针对教学活动角度,展开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渗透
(1)教学设计的制定侧重学科渗透。教学目标设计是教学设计的关键环节。传统的教学目标是以学科知识为基础,目标就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而当前的教学目标,还应考虑情意和行为目标,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在教学设计中要注意挖掘教学资源中蕴藏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根据学科的具体内容寻找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渗透点,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突出重点,但也不忽略难点;教学方法则要选择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任何内容、任何时间都能够渗透。
(2)教学活动的开展注重心理辅导。教学活动的开展是在课堂这个特定的空间进行的。学生在课堂上的优劣表现会影响其情绪、行为以及人格的形成,对学生心理产生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从而带动课堂良好活跃的气氛。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端正学习动机,使教学活动真正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3)教学效果评估的标准实施人性化。考试和考查是评估教学效果的方法和途径。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下,题海战术、频繁考试以及分数至上的评价标准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导致许多学生产生了心理问题,影响了他们健康成长。为此,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要打破传统的评价标准,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对学生的考查不再是单一的以学习成绩为标准,而是更多地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态度、情感、价值观等;不再只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而更多地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体验与收获。
2.针对学生发展角度,展开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渗透
(1)引导学生形成学习的正确归因。归因理论及相关研究发现,个体的行为可以归纳为许多种可能的因素,在众多因素当中,能力和努力是两个最主要的因素。如果将失败归因于努力因素,则会有利于维持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并能激发他们保持高度热情投入到以后的学习中去,以改变失败的情况;相反如果将失败归因于能力因素,就会使学生丧失自信心,从而缺乏努力的动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形成积极进取的学习归因是非常必要的。
(2)缓解学生学习焦虑。适度的焦虑对学生的学习可以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而过强或过弱的焦虑则会导致学习效率降低,甚至产生厌学的心理。据调查显示,我国的大部分学生是属于学习焦虑过度类型。对于这类学生,首先要帮助他们纠正片面的思维方式,告诉他们暂时的失败不能说明问题,要重新树立自信心,切勿对前途悲观失望。其次,要帮助他们客观评价自己的能力,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关键要扬长避短,发挥自身的优势。最后,帮助他们提高对失败和困难的心理承受能力。除此以外,学校教师和家长要共同配合,给学生创造一个既轻松适宜,又严肃认真的学习气氛,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和超负荷的学习负担。
四 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渗透的局限性
1.授课人数的局限
为了使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渗透发挥更好的作用,需要开展各种活动来辅助教学,这就对班级人数有了限制。如果人数太多,教师势必没有充足的精力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2.课堂时间的局限
由于在学科教学中增加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必然会挤占学科教学的时间,而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因此,课时不够用,便导致了教学进度跟不上教学计划。
3.客观条件的局限
由于我国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目前心理建康教育方面的教学资料和配套设施尚不完善,因此,学科教师自觉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并运用到教学之中的技巧和方法还需要在实践中探索与研究。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 集体儿童;体格检查;情况分析
[中图分类号] R194.3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4-4721(2011)01(b)-140-02
儿童的健康情况影响其发育和正常的工作学习。河源市儿童集体健康状况的了解有助于相关人员进一步开展健康教育工作,进一步做好营养指导和卫生保健工作,笔者对2006~2009年河源市儿童的体格检查情况总结后进行了问题的排查和筛选,并且给予了解决,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河源市2006~2009年31 876名3~6岁集体儿童健康体检资料,每年选择不同的儿童进行比较分析,其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用专用磅秤测量体重、身高,伟伦视力仪进行视力筛查,每年3~6月对所有儿童进行体检。体重测量时被测儿童只穿单衣单裤;身高测量时被测儿童脱去帽子和鞋子;儿童保健医师进行龋齿检查;视力筛查选择暗室进行。
1.3 评价及诊断标准
体格评价标准是按照WHO推荐年龄别体重的标准低体重:年龄别体重低于评价标准。肥胖:身高(身长)别体重高于评价标准,再根据NCHC/CDC公布的标准测量值划分超重、轻度、中度、重度肥胖。视力检查:3岁儿童用图形视力表,4岁以上用E字视力表;3岁儿童视力低于4.8,4岁儿童视力低于4.9,5岁以上儿童视力低于5.0为视力异常。龋齿诊断标准:龋齿检查采用WHO推荐的普查方法和标准。血红蛋白(Hb)的测量:取无名指末梢血20 μl,用血球分析仪检测血红蛋白。根据我国小儿贫血诊断标准[1],Hb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以P
2 结果及分析
2.1身高及体重
2006~2009年河源市集体儿童的身高、体重超均值率分别由2006年的43.2%、46.7%上升到2009年的56.8%、52.6%,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营养状况
2006~2009年河源市集体儿童营养不良发病率、贫血发病率均呈下降趋势;而肥胖发病率由2006年的0.8%上升至2009年的3.2%,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龋齿检出情况
龋齿发病率由2006年的73.2%降至2008年的67.6%,但在2009年由67.6%又升至70.4%,见表1。
2.4 视力异常检出情况
见表2,视力异常发病率由2006年的10.6%上升至2009年的1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 集体儿童营养性疾病分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儿童的营养状况也得到明显改善。贫血主要为轻度贫血,而贫血的发生率正在下降,说明有些情况例如营养不良正在减少,不过据统计显示,还是有一定比例的。
儿童生长中影响体格发育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其长期营养不良,而且如果得不到改善,超过一定的时间会影响智力发育、降低机体免疫力。所以要进一步加强膳食管理,制定科学的食谱,并定期进行营养分析[2]。
河源儿童还有个集体表现是肥胖情况偏多,而且是单纯性肥胖偏多,严重影响了儿童健康,并且儿童肥胖呈逐年上升趋势,与生活水平的提高、洋快餐及各种方便食品的增加、家庭生活习惯、遗传等因素相关,这样长久发展下去,会影响其身体和智商的发展,将会导致中度的体质不合理发育[3]。因此,应加强肥胖儿童的营养管理与指导,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平衡膳食,定期体检,并有效地进行健康宣教,改变家长错误的认识和观念。重视和加强对趋于肥胖儿童的健康教育和体格锻炼,预防儿童肥胖症的发生。
3.2 龋齿情况的发生
河源儿童集体检查的结果还发现,大部分龋齿发生的表现是与牙齿的结构和排列、唾液成分、饮食习惯、口腔卫生等有关,所以应积极开展儿童口腔保健工作[4-5]。调查发现,2006~2008年间儿童龋齿发病率有下降趋势,但是到2009年又呈上升趋势,这就提示当地要定期进行龋齿病防治,培养儿童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降低儿童龋齿患病率。
3.3 视力情况
在调查过程中发现集体的视力情况随着社会进步,电视、电脑等电子产品对用眼卫生将产生长期危害。本次统计显示2009年儿童视力异常率竟高达17.5%,并呈上升趋势。所以,儿童眼科的防治也要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对于家长要加强卫生宣传,请大人注意对孩子进行教育。
[参考文献]
[1]廖清奎.小儿缺铁性贫血诊断标准和防治建议[J].中华儿科杂志,1989, 27(3):159.
[2]胡惠珍,饶世萍,姜佩平,等.韶关市区1~6岁集体儿童健康状况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2):1660.
[3]陈丽雯,刘延伟,张秀梅,等.877例入托儿童生长发育状况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6):3682.
[4]杨卫平,杜鑫.北克市东城区0~6岁儿童健康状况分忻[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3,11(3):202.
- 上一篇:乡村社会治理水平
- 下一篇: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