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经验范文
时间:2023-08-02 17:35: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经验,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创新的指导思想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具有综合性的特点,这既体现在语文课程内部系统的综合性,也体现为语文与生活、社会的综合性,如语文既有与思想品德、科学、乡土地理知识等的综合,也有与数学、体育与健康、劳动技能等学科知识的综合,也就是说语文课的内容包罗万象,各个其他学科的知识都可以在语文课程的内容中得到反映。正是由于语文课程具有这样的特点,因此,在教学模式创新的指导思想上必须要立足于学科性。通俗地讲,语文课要表现出语文的特色,不能因为它的课程内容综合性较强而把语文课变成各门课程的大杂烩。对于教学模式的创新则要求注重语文学科内容的前后联系、学科知识的连接贯通、学科技能的综合运用以及学科实践的趣味化,只有以此为指导思想,才能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得到整体推进和提高,尤其是在小学生思维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之时。
二、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创新的原则
在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创新上,要始终能够坚持以下几个原则,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让小学生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进而提高其综合素质和自身修养,且在不断的学习中得以稳步提升。
(1)教学模式要有灵活性。小学语文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多组织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等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在活动过程中,要有小组合作探究、组间争辩对抗等多种形式。在学习空间上,既有室内封闭式课堂,也有室外开放式课堂。一切变化都根据教学内容、学生身心发展灵活而定。只有这样,才能将学生学习的过程变成自主知识汲取的过程,学生才能在参与多项活动的过程中达到互补和互助。
(2)教学模式突出实践性。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富有儿童味的童话、反映人物品质的小故事、写景的散文、抒情且充满儿童味的小诗歌等文章比比皆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容易注意到文章内容的“语言”,而写儿童人物的、写儿童生活情节的、反映自然科学的课文,教师可能会更多的引导学生去关注其情节及其他应试的知识要素等,也有可能更注重文章中透露出的许多科学常识。那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将这些内容综合起来,让学生既可以得到语言方面的提升,也能使科学常识更加丰富,这就要求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模式设计时,综合考虑到这些课文所呈现的特点,更多地设计一些实践性强的课堂内容,让学生既能得到语言、动作的训练,也能得到思维的训练,以便从课文中汲取到更多有意义的知识,而这也正是加得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所要求的。
(3)教学内容具有开放性。在新课程背景下,由于社会上的信息复杂多变,我们的小学生也未能置身其外,他们每天都可以接触到新的信息。作为小学阶段一门重要的课程,语文课要走“开放式”的教学道路。具体地说,就是以学生的认知需求为出发点,以语文课文为信息之源,纵横延伸,立体展开,引进与课文相关联的信息,为课文知识的学习、能力的训练、情感的体验架设桥梁,达到同化课文、改变并发展学生对语文的认知结构的目的,从而使语文课由单一转向复合、由平面转向立体、由封闭转向开放。
三、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具体创新措施
在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具体创新措施上,小学语文教师应多动脑筋,注意把握和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好的方法和模式,然后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学经验模式并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反复使用,使学生长期受益。笔者认为,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的几种方法来进行语文教学模式创新的尝试。
第一,可运用“互动式”教学模式。所谓互动式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它主张以交往和对话作为教学实施的核心和灵魂。在该教学模式中,语文教师与学生是教学的共同参与者,双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对话、交流、合作形式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配合,形成一种良性互动关系。通过这种互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更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在小学阶段显得尤为重要。同时,互动式教学模式对小学语文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作为整个教学活动的主导者,要能够改变传统的注入式的教学观念。教师不应只是知识的传输者、灌输者,而应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另外,语文教师还应把学生作为一个独立完整的角色来看待,以人格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信任每一个学生,让他们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善于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知识水平等。这其中,具体包括课前互动、课堂互动和课后互动三个方面。课前互动是指师生双方在课堂教学之前所做的准备工作,即师生都要进行“备课”。课前互动准备是否充分是课堂教学能否成功的前提条件;课堂互动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教与学相统一的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合作的过程,是互动式教学模式中至关重要的环节;而课后互动是课堂互动的延伸和必要的补充。因为无论从时间还是从空间来说,课堂互动总是有限的,学生在学习中肯定会遇到些问题需要老师的指点、帮助,这就要求师生要多增设课后互动的渠道。
第二,可运用“探究式”教学模式。探究、合作、讨论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和教学理念,语文课堂教学也不例外。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学校的短暂教育中获得自我终身教育、终身发展所必需的能力。笔者认为,这种能力最宜从小学阶段开始培养,而语文教学是最佳培养平台之一。具体的探究式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下列几个步骤:一是,问题的设计策略。这是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核心概念,整个探究式教学过程都是围绕着问题展开的,同时也因问题的解决得出结论而结束,这其中理解和探究语文课程中的好词、好句、好段且能不断内化并形成能力又是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首要任务;二是,收集资料的策略。探究式教学的问题提出后,如何去探究,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根据语文课程的特点,学生首先要研读课文内容,它是探究的源头与基础,不精读课文就谈不上探究,然后是课外阅读收集资料,当然收集资料主要以个人为主,但也要注意小组合作的收集,可以采用分组合作的方式,尽可能收集到更多的资料,为探究作好准备。最后是对资料认真分析,得出结论;三是,师生交往的策略。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学生应是主体,其主要表现是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去解决问题,把寻找、解释问题的重任承担起来。教师在其中的任务是强调探究过程,使学生不偏离探究而去做其他事情,因此,教师在此过程中的角色定位应首先是一个监督者、引导者,同时又是一个学习者与合作者,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加强师生之间的交往策略。
篇2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生活情境;多媒体情境;问题情境
G623.2
在我国教育事业中,小学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小学语文作为小学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在小学教育的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现阶段很多小学教学中仍然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效率较低,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重视这一问题,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式,以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方式的改革。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年龄都比较小,心智发展还不成熟,注意力不集中,很容易被其它事情所吸引,并且小学生存在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以充分结合小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课程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其中所包含的知识都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可以通过创设生活情境的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提高,加强学生的语文素养教育[1]。以《忆读书》这一节课程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其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教学设计编排中加入自己听或看过的故事,或者是自己身边所发生的事情,并用生动、形象、有趣的方式讲述出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文章更加具有生活气息,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领悟文章的主旨和内涵。另外,教师可以围绕文章中“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这一中心思想展开阐述,帮助学生理解“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的内涵及重要意义。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班级学生的年龄不同,他们的心理发展水平、兴趣爱好、性格以及关注点等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教师要对此特点给予关注,并灵活运用情景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创设情境教学。例如对于班级学生整体比较活跃的,在情境教学中可以多设置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班级学生整体比较安静的,则可以在教学中多增加一些思考和领悟的内容,从而使课堂真正的生动、有趣。
二、创设多媒体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帮助解决教学重难点
在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能否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多媒体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利用自身特有的感染力,采用文字、图像、声音、动画以及视频等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进而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例如,在《柳树醒了》这一节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现课文中的情境,播放柳树从沉睡中叫醒,并配合春雨、春风以及春燕等,通^富有动感的画面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
另外,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传统的语文课堂主要是通过讲练结合或者语言叙述等展开教学。多媒体具有动静结合、声色兼备、形象具体的优点,在教学中有效对其利用可以很好的弥补传统教学中的不足,让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等直观功能更好的把握教学重点,理解教学难点[2]。例如,在小学语文《看月食》这一课程的教学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就是月食的成因,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能体现太阳、地球、月亮三者运动规律的动态课件,让月亮围绕地球转,并形成月食,这一学生通过观察,可以很容易就理解月食的成因,省时省力,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三、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探究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提问的形式比较单一,如果过于频繁的提问则容易引起学生的厌烦情绪,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启发性提问的教学方式逐渐开始得到重视,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多创设问题情境来诱导和启示学生,并且要更加注重提问的技巧,提问方式也要具有多样化和创新性的特点,以从多角度、多方面创设情境为主[3]。例如,在《清贫乐・村居》这一节课程的教学中,针对诗歌中“最喜小儿无赖”这句话的学习中,教师可以采用点名的方式来提问学生“无赖”应作何解释,并延伸提问“如果小儿真的是个无赖,你们会喜欢他吗?”以及“大家会喜欢哪种类型的无赖?”,进而引出作者真正喜欢小儿“无赖”的原因。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有效活跃课堂,使课堂更加具有趣味性,同时还可以加深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
四、结束语
总的来说,情景教学法主要是指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文中情境,应用针对性方式创设形象鲜明、生动的主体,增强艺术感染力,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体会情境表象。在小学语文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创设多媒体情境以及创设问题情境来辅助课堂教学,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韩例芬.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的艺术性与实效性[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01:74-77.
篇3
【关键词】体育教学;人文精神;教学改革
近年来,我国学校体育工作所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学校体育经过多年的探索、改革、发展,学生无论从体质和健康方面早己不可与民国时期和解放初期同日而语。但如今“体”与“育”的工作,仍然需要改进。在“体”方面,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学生体质的持续下降。在“育”方面,突出问题是人文精神在学校教育中的缺失,在应试教育下,虽然可以高效的生产出众多成绩优异,知识储备丰富的人才,但由于长久以来人文教育缺乏有效的方式方法,导致受教育者在一定程度上享受不到学校教育应带给受教育者的乐趣和本真,致使有些受教育者甚至不同程度的沦为“有用的机器”。在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类似的问题。所以本文旨在以人文精神教育观所倡导的教育理念视为应然的教育,为更好的完善高校体育教学工作尽微薄之力。
一、“人文精神”指导下的教学目的的改革
人文精神教育观所倡导的教育目的是“以人为本”和“终极关怀”。高校体育教学目的不但重视体质的增强,更要关注心灵世界的塑造,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是在基础教育的大框架内进行的,由于各个学科存在差异性,各自所面临的问题也有所不同,但有一个问题不能回避,那就是改革的目标和重点需要明确。人精神教育观可以有效的在目的层面上指导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并为高校体育教学革指明方向和出路,那就是从知识为本转向以人为本,也就是从应试教育转向素教育。最大限度地提高人的整体素质,最大限度地使受教育者获得自由、解放和幸福。教育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要培养人不但领悟世界意义,也要领悟人本身存在意义。所以,尽管如果可以将知识的讲解、技术的传授、体质的增强,三者做到调统一就己经是较为理想的体育教学状态,但如果从人文精神教育观审视的话,高校体育还应做更多。。高校体育应该关强健体魄的塑造,更应关注人心灵的成长,虽然很多时候,对强健体魄的塑造是意的,而对人心灵的影响和塑造却是无形的,无论是体育教师的榜样,或者是受育者们之间的团体运动合作,“也许在一起协作运动或者比赛的时候,并不比优秀运动员们精彩,但却并不影响我们的感同身受,获得心境的崇高和升华”。以及围的环境,“有形的物理空间对无形的精神活动有着强烈的心理暗示和诱导能力”,都会给人的心灵产生不可预知的影响。这些决定了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无论是空上(无论课内还是课外)、还是时间上(无论课上还是课下)都应更注重人的心灵完满和提升。
二、“人文精神”指导下的教学内容的改革
人文精神教育观不但蕴含着深刻的目的论意义,其蕴含着的深刻内容论意义同样能够对高校体育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指导。通过了解人文精神教育观所倡的内容论,可以看到实然的高校体育与应然的高校体育在内容层面上的偏差和距离从而有助于认清现行高校体育的问题所在,在内容层面上找到解决问题之出路。人文精神教育观所倡导的教育内容论的灵魂是人文精神,其本质和核心,就是要从根本上改变“专业与文化”、“知识与人性”相分离甚至脱节的局面,要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并且这种结合是建立在“以人为本”和“终极关怀”的基础之上的。“人文精神”指导下的教学内容更侧重于知识、逻辑背后的人性。人文精神教育观的内容论不但要求学习专业技术,领悟专业文化和人类文化,而且要求挖掘知识、技术背后所蕴含着的人性。这对于指导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正如“文化同人性有着某种奇妙的关联”一样,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在教学内容层面上也应注意体育这一专业和体育文化对应着的是人性中的何种向度,因为人性和文化总是密不可分的,因为正是“丰富的人性创造了多彩的人类文化,多彩的人类文化同样也哺育着丰富的人性。”
三、“人文精神”指导下的教学方法的改革
人文精神教育观所倡导的内容论意义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指明了应然的教学内容,也在方法论层面上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了应然的理念和方法,我们可以看到应然的学校体育和实然的学校体育在方法论层面的偏差和距离,从而较为明确的认清现行高校体育方法层面上的问题所在,在实施的方法层面找到解决问题的出路。人文精神教育观在方法层面上侧重“知识论、认识论同本体论和价值论”。结合从人文精神教育观方法层面上审视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可以发现高校体育在这一层面存在着问题,目前的高校体育教学工作,虽然在技术传授层面上一般可以引起学生的求知欲,较好的完成课时任务,很多优秀体育教师在对技术动作的讲解过程中也十分精彩和到位,生动的传授有关技术,但是在对这些传承下来的知识、技术和人有何关联,学生为何要学,学了有什么意义等关乎本体论、价值论的问题上,还是显得较为单薄。如果认为这与广大一线参差不齐的体育教师素质有关也不无道理,但是更应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方法层面上提出明确的要求,高校体育教学改革首先应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知识论和认识论同本体论和价值论”分离、脱节的局面,使这两者有机的结合。如何有效的进行心灵上的教育是值得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值得思考的问题,甚至应该成为教学改革的重点,了解体育所代表着的精神,体育的内涵和价值,以及体育与人有何关联等问题,在目的层面上明确了这些问题对方法层面上的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综上所述,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在教学目的方向不但应重视体质的增强,更要关注心灵世界的塑造;在教学内容方向上应从根本上改变“专业与文化”、“知识与人性”相分离甚至脱节的局面,要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在教学方法方向上,不但教授知识与技能,更要教授追求知识、技能对人具有的升华意义。因此,在人文精神教育观视域下探讨高校体育改革可以丰富高校体育的指导思想,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冯胜刚.体育人文精神的内涵、作用和地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7):871-873.
[2]李树旺.论我国当代体育人文精神的内涵及其构建路径[J].体育文化导刊,2005,1.
篇4
关键词:信息技术;网络环境;小学语文教学
一、小学语文课堂运用网络信息技术的不足
1.固守传统的教学模式
目前状况下,很多小学语文教师仍然固守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之下,主要是以教师的讲述为主,学生在对知识的接收上表现得过于被动。这样一来,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同时又对学生的思维能力造成了一定的限制。除此之外,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之下,教师的教学工具主要是黑板、粉笔、书本,学生每天都是在这种枯燥乏味的课堂上学习,这很有可能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甚至有一些学生对语文产生了恐惧感,学生在这种学习状态之下,难以取得理想的成绩。
2.教学资源的限制
在大多数学校,小学语文的教学地点主要集中在教室,除了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还存在着教学资源的限制。学生学习语文的途径仍然停留在课本、作业、教师授课的课堂笔记,而这些教学资料往往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所学习的内容、供学生练习的习题不能满足多数学生的要求。在匮乏的教学资源之下,学生的知识面往往较为狭窄,所掌握的内容往往只是书本上的知识,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以及学习成绩的进步。而如果在课堂上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则会取得十分明显的效果。
3.信息技术不足或利用程度不高
二、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互动式”教学
1.有效利用多媒体教学
在传统的小学教学模式之下,教师的授课方式大多是教师通过理论的讲解来传授知识,同时,教师的教学工具也较为单一,一般情况下仅仅只有书本、黑板、粉笔等。这种教学模式过于枯燥乏味,不利于提高语文教学的丰富性与有趣性,同时也对学生的吸收效果与学习兴趣造成消极的影响。但对于多媒体来说,它可以对这一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多媒体本身具有一定的优势,它可以将原本较为枯燥的知识运用丰富有趣的方式进行呈现,呈现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文字、图片、声音以及动画等。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对语文知识有一个直观的理解,增强学生的吸收效果。这种借助于多媒体的教学方法,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对学生的吸收效果也有很大的帮助。
2.网络环境下的互动教学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之下,教学活动受到了诸多方面的限制,主要有时间、地点与教学资源等。而正是这些限制,使得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难以将思维发散开来,久而久之便思维僵化,缺乏探索能力。而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则可以对这一问题进行有效地避免。通过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在校园网上建立专门的教学网站,将重要的语文教材与资料以课件的形式上传到这一教学网站当中去。这样一来,学生可以自行下载,作好为学习课程的预习工作、了解课程的重点与难点等。除此之外,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也可以在线向老师提问,教师通过信息技术进行在线解答,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与学习效果。当然,也可以提出疑问和同学一起讨论,在讨论之中学生的思维必然会得到一定程度的发散,有利于培养发散性思维与创新探索精神。同时,网络上存在着大量的教学资源,学生可以自行安排,在网络上搜集相关的学习资料,这样就有效地解决了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还可以对学生的知识面进行进一步的扩展。
3.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之下,教师往往难以将课上得丰富多彩,教学课堂呈现出“死气沉沉”的局面,这不仅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还直接影响到了教学质量。而多媒体的应用,在帮助学生深化知识理解的同时,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改变“死气沉沉”的局面,活跃课堂气氛,这样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侯器.对网络语文教学的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08(2).
篇5
关键词:网络环境;互动式;多媒体
像我们所经历的一样,传统的教学模式基本上以“满堂灌”为常见的教学方式,整个教学中教师的目标就是完成教学任务,最终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而互动式教学的提出,是对教师和学生之间关系所进行的重大改变,教师、学生二者能够在交流的基础上完成课堂学习。加之网络环境的营造,能够对教学方法进行实时更新,改善教学不足,激发学习兴趣,本文就此相关内容展开研究。
一、网络课堂教学环境构建的价值
首先,传统的教学,其主体只有两个,那就是教师和教材,所以本应作为课堂主体的学生反而处于相对被动的状态。学生每天面对枯燥的教材,反复抄写课堂笔记,增加了课堂厌烦情绪以及抵触情绪的比例,成绩无法得到有效提高。其次,小学的课堂学习,其主要实施环境就是课堂,学生没有走出去的机会,对于知识的了解只能通过教师和教材来了解,所以教学资源的限制,使得学生知识面狭窄,这一点主要表现在农村小学中。而网络环境的构建,改变了以上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进一步改善了课堂教学环境,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互动式教学方法
“互动式”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可以从多种途径加以展开,下面进行详细分析。
1.多媒体教学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相对较小,所以对于语文课本中存在的相对复杂的知识无法进行深入了解,如果没有找到有效的方法加以解决,那么将会直接影响学习效率。而多媒体的引入,可以将课堂内容直观化、细致化。例如,当我们在教学《鲁滨孙漂流记》时,小学生根本无法想象主人公在荒岛上是怎样生活的,因为学生对于生活中的诸多事情还是没有真正体会过的,虽然字面上大家能够懂得是主人公漂流海岛,战胜重重艰难险阻的传奇故事,但是并不会对其产生深刻影响。此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进行电影播放,学生在观看影像的时候,能够对画面中主人公的种种生活经历有一个直观的视觉冲击,当然在观看之前教师也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观看之后回答,最终加深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
2.讨论教学
互动式教学的开展,其首要目的就是能够对师生以及生生之间强化沟通以及交流,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教学环境。同时,还要对学生播放的教学内容,来成功找到交流探讨的方向。例如,当我们在教学古诗文《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时,如果单纯从字面上进行理解,教师可以将古文的大体内容(孟浩然和李白难分难舍的友谊)进行口述,但是最终效果不佳。而利用网络进行播放,可以加深学生对于此古诗的了解,看到友人逐渐离去的背影,悲伤之情溢于言表,并对李白整个作者所处的年代以及经历过的事情有所了解,成功加深对于古诗的理解,并对今后的古文学习增加兴趣。同时,为了使影像在学生心目中留下印象,教师可以在学生观看完影像之后,根据相关内容对其进行提问。学生可以在相互探讨之中进行分析总结,还能够表达自己对于古诗的见解,也可以采用辩论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最终达到增强教学效果的
目的。
3.情景融入法
小学生无论是在知识积累、生活阅历、身体素质等方面都正处于一个逐渐成熟的阶段,所以古板教学能够产生的效果是微不足道的。从小学生的调查报告情况来看,他们对于未知区域的了解虽然不懂,但是存在的好奇心极为明显。所以网络环境下的互动式教学也可以从这一方面入手,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构建教学情境。例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角色定位,可以设置小女孩角色、路人甲乙,学生在获得了角色之后,开始不断地深入挖掘其作为每一个角色需要表达出的内容,在不断研究中对于课文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当然舞台的场景构造也是极为重要的,要融入学生表演和场景中,切身感受到小女孩在寒冷冬夜中的孤独、可怜。角色上的表达,可以成功带动课堂教学氛围,这样更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深刻了解。虽然这类课文在学习之后学生并不会表现出很轻松的状态,但是可以获得教学效果上的成功,还能够提升学生对现在生活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结合本文内容来看,网络环境的创建,教学方法上的改革,能够成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打破固守的教学模式,最终成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一点不单单体现在小学语文的学习中,对于其他科目也同样具有成效。
参考文献:
[1]胡水星,费建琴.基于网络环境的小学语文“互动式”教学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8(6):83-86.
篇6
【关 键 词】 小学语文;文言文诵读教学; 《伯牙绝弦》
【作者简介】 江帆,孝感市青年教学能手,国培计划湖北省优秀辅导教师,曾获2014年湖北省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大赛一等奖,现任五年级语文教师及年级教研组长。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 (2015) 25-0108-04
文言文虽文字简约,却寓理其中,意义深远;虽语言凝练,却不失形象生动。新编人教版教材初中语文课文中文言文占30%,高中语文课文中文言文占40%;小学教材相比起老教材,有意识地选入4篇文言文,实现了零的突破。新课标强调:在小学阶段安排文言文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语言,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进一步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并为初中学习文言文打下基础。
“读”是阅读教学永恒的主题,“以读为本”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理念。文言文教学更应体现这一特点,以读为主线,在读中知其意,感其情,明其理。同时,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采用有效的教学模式,选取精当的教学策略,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情境,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其乐学、会学。基于以上认识,在多次对六年级上册《伯牙绝弦》这篇文言文盘磨与雕琢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总结出了几点小学文言文诵读教学有效实施的途径与方法。
一、反复吟诵,读通文律
朱熹有言:“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朱熹《训学斋规》)朱老夫子为我们指出了一条文言文教学的康庄大道,即反复吟诵。但值得一提的是,因为文言文时代久远,阅读难度高,这对于鲜有古文语言积累的学生来说,光靠自身的反复吟诵,恐怕不但不能达到流畅阅读之目的,反而使学生失去阅读文言文之兴趣。故此,教师还须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导因素,引领学生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读出文言文应有的节奏和特有的韵律。
笔者执教《伯牙绝弦》时,在“读通文律”环节中,充分尊重学生的学情,一步步搭建朗读的阶梯,朗读指导力求层次清晰、有实效。一是读音,抓易读错的“弦”的正音,有的放矢;二是停顿,从学生的亲身体验出发,让学生自己说出难读的句子,一般集中在“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谓世再无知音”这几句上,直接告诉学生该如何断句吗?显然是生硬的灌输。读准节奏是建立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的,教师抓住关键字“谓”“哉”“兮”抽丝剥茧,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其意,学生不仅知道了怎样断句,更重要的是知道为什么要这样读,语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既突破了朗读上的难点,更为学生读懂文意奠定了基础;三是韵律,这是文言文朗读的难点,老师适时地进行范读,并在语气词“哉”和“兮”处重点引导读出感叹语气,使课堂弥漫一种浓浓的古韵味,大大激发了学生朗读文言文的兴趣,进而提高其朗读水平。
二、潜心会文,读透文心
读透文心,就是不轻易放过一个字,咀嚼字里行间的含义和意趣。要读透文本,首先就要引导学生“潜心会文”、“切己体察”,与文本进行深入的对话,悟出它的个中味来。只有让学生亲历阅读过程,走进文本的语言深处,才能倾听到文本的声音,触摸到作者的心灵,体验到文本的情感,惟有如此,学生才拥有与别人进行高质量对话的“底气”,才能创生出灵动的课堂。
方法1――直入重点,深度对话
新课程改革倡导“简简单单教语文”。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精心解读教材,高屋建瓴,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真正读出文章的主旨。文言文相比现代文短小精悍,却留给学生更多的思维空间,因此教学时更须找准文章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切入点,直入重点,引领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度对话,从而省时高效地读透文心。
在《伯牙绝弦》这篇课文品读切入点的选择上笔者进行过多种尝试,开始设计从第一句话切入,以“从哪里可以看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的问题引领潜心会文,这个切入点看似能从头到尾顺畅引导学生往下品读每句话,但几次试课下来,总感觉不太畅快,后面教学环节的转换有些生硬,于是重新审视课文。题目是“伯牙绝弦”,文章讲的就是伯牙绝弦的故事,要传递的主题是中华民族渊远流长的知音情怀,教学应自始至终紧扣主题。那么这篇课文就应紧紧抓住知音,由课题生发疑问:伯牙为何绝弦?继而指向文中最后一句谓世再无知音,提炼出主题――知音,再反向追溯“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子期是伯牙的知音?这样一来从头到尾便贯通了,师生紧紧围绕“知音”进行追问、品读、体味,对知音之情的体会层层加深,慢慢与文本产生强烈共鸣。因此,笔者认为要想引领学生与文本深度对话,切入点至关重要,一定要深入解读文本,找准直通中心的那条线,切入点找准了,就如同打通了任督二脉,教学便通体舒畅,水到渠成。
方法2――发挥想象,创生文本
创造性思维往往从丰富的想象中产生。文言文以其独特的语言与悠文的背景,为读者提供了联想与想象空间,能唤起已有的知识积累与生活经验。教学时要充分挖掘教材因素,善于启发和指导学生展开想象,更好地理解文章主旨,并能与文本碰撞出精彩的火花。且看教学片断:
师:当伯牙鼓琴心里想的是高山,琴声流淌出来,钟子期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生:高大巍峨的泰山……气势磅礴的高山……高耸入云的泰山。
师:是啊,你们说的这些景象钟子期用了一个词来概括,就是――“峨峨兮”。
谁能读出“峨峨兮”的气势?
生1读:善哉,峨峨兮若泰山!(比较平淡)
师:嗯,听出了一点山的气势,能读得再高大巍峨一些吗?试试!
(生再读,明显比刚才有进步)
……
师:真有味道!(追问)这里的“善哉”用现在的话说就是――
生:好啊!
师:表示赞叹,还能怎么说?
生:弹得妙极了!
生:真不错!
师:我注意到在文章的第一句中也出现了“善”字,和这里的“善”意思一样吗?
生:不一样,第一句中的“善”是擅长的意思,而这里的“善”表示赞叹,是“好”的意思。
师:说得对,一词多义在文言文中很常见。谁能像钟子期一样赞叹伯牙的琴声?
生1读: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师:你的朗读老师也想说“善哉!”咱们一起来由衷的赞叹――(齐读)
师:钟子期被伯牙的琴声深深吸引并由衷的赞叹,我想,他在赞叹的同时一定情不自禁地有一些表情和动作。你们入情入境地想象一下如果你是钟子期会带着怎样的表情和动作来赞美伯牙的琴声。
(学生自由尝试)
生1:我觉得钟子期会边说边抬头向上望,手会情不自禁地抬起来。
师:很会想象,你试着这样读一读。
(生1配上动作读)
师:有意思多了!
生2:我觉得钟子期会闭上眼睛摇晃着头说这句话。
师:试试――(生2摇头晃脑读到最后还伸出了大拇指)陶醉其中,如品茶品酒一般,有味道!
生3:我觉得钟子期会情不自禁地抬起双手,仿佛要融入高山。
师:很有想法!你试着这样读一读――(生3读得非常投入,掌声响起)
以上教学片段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进入文本的字里行间。首先抓住“峨峨兮”“洋洋兮”两个点生发想象,以“钟子期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激发学生想象、表达。那么“峨峨兮”与“洋洋兮”的意象便在学生的头脑中充分地呈现出来。胸中有了意象,那学生再来读这句话便会读出自己的感受,能迅速地读出“峨峨兮”与“洋洋兮”的气势。接着为了深化文言文的诵读韵味,笔者让学生再次入情入境地想象钟子期赞叹时的表情动作,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浮想联翩,当孩子们把自己当做钟子期,带着表情与动作再来读这句话时,顿时朗读变得鲜活而韵味十足。在手舞足蹈,眉飞色舞的角色体验中,学生的古文诵读一下子上升了一个层次,这里的想象有一种画龙点睛的妙处。由此笔者悟到,文言文的教学要尽可能地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也要尽可能地让学生的身体动起来,“手之舞之,吟之诵之”,学习文言文的意趣才能在小学生的身上得到彰显。
方法3―― 情境创设,秋水长天共一色
认知理论认为,教学过程中,学生是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要形成一种学生能独立探究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可见,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从挖掘课文本身入手。小学语文人教版教材入编的四篇文言文里有丰富的知识、优美的景物和动人的故事。《伯牙绝弦》中“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是景;“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是情;《杨氏之子》、《学羿》中“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是理。根据文本内容的特点,可以创设不同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笔者在《伯牙绝弦》课例中多处利用音乐创设情境,使音乐与文本、与学生情感有机交融,和谐共振,无比美好。尤其是在感悟伯牙失知音之悲的情景创设以及最后利用情境感受这个故事的渊远流长:
师:伯牙与子期是多么希望能像高山流水一样相依相随,他们相约来年的中秋节还乘在这里相见。第二年,伯牙满心期盼,如约乘扁舟而来,然而,等待他的不是子期本人,而是子期冰冷的墓碑。伯牙心潮翻涌,他是多么希望能再为子期弹奏一曲啊!于是他在子期的墓碑前坐了下来,拨动了琴弦,将千言万语寄托在琴声之中。
师:孩子们,请闭上眼睛,用心去聆听这琴声,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什么?
(播放音乐,学生闭眼感受,很快进入音乐情境之中)
生:我仿佛看到伯牙在一边抚琴一边流泪。
生:通过琴声我感受到伯牙非常的痛苦。
生:我仿佛又看见伯牙与子期初相遇时是那么默契,那么心有灵犀,而如今只剩伯牙一人的孤单背影。
师:真是个感情细腻的孩子!带着你的感受读读文章的最后一句。
(大屏幕出示:“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指名两生读,很有感情)
师:破的仅仅是琴吗?断的仅仅是弦吗?
生:不是,还有伯牙的心也碎了,绝望了。
(学完全文后这样进入整体回归)
师:伯牙跟子期这个故事感动和温暖着一代又一代渴望着心有灵犀心心相印的中国人,这个故事发生了三百多年后的战国时期,古书《列子》就记下了这个感人肺腑的故事,记下了这对知音的名字,我们一起读。
生:(齐读)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师:时间在流逝,五百多年后,古书《吕氏春秋》又为我们展现了这对知音相遇时那最美好的瞬间。请男生――
男生齐读: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师:“借问人间愁际遇,伯牙弦绝以无声”一千多年后的唐代,人们又在古诗中为那伯牙的破琴绝弦而叹息不已呀。
女生齐读: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师:两千多年后的明代,人们又在小说中传颂着这个千古佳话。
(全班齐读全文)。
师:两千五百年后的今天,就在这个课堂上,我们六年级一班的孩子也在朗朗传颂着这个高山流水的知音故事,能背诵的同学背诵,不能背诵的同学高声朗诵。
篇7
一、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情况
20__-20__学年度,__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共有农村中小学校1671所,其中:农村小学1461所(含389个教学点,220所中心学校),初中学校210所。农村中小学在校学生人数383831名。在职农村中小学教职工25505名。
20__年,__市在1区9县进行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全面贯彻落实了“两免一补”政策,这项政策惠泽了全市80万农村中小学生。各级财政部门以实施新机制为契机,优先保证并不断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资金保障力度,确保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以20__年为例,全市10个县区全年预算内教育支出56179万元,加上中、省、市安排的“两免一补”资金9160.5万元、危房改造资金7051万元、教育专款2963万元、县区配套2074万元,教育资金投入总量达77967.5万元,比20__年增加了18898万元,增长32%。全市农村中小学校公用运转经费4778.2万元,教职工人均年公用经费达1873.4元,比以前年度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从而,确保了农村中小学校教职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和学校的正常运转,有力地促进了农村义务教育事业的发展。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以后,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学校资金量增加,管好用好教育资金已成为各级财政部门必须加强的一项重要工作。我市为切实加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管理,于20__年在全市初步建立起“预算到校,专户到校,拨款到校”的农村中小学校教育经费管理方式。各县区按新的管理方式,设立了教育资金专户,以初中学校、中心学校为基本预算单位,逐校编制并汇总农村中小学校预算,按预算进度拨付资金。新的管理方式运行后,对规范农村中小学校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农村中小学经费管理方式对比分析
目前,从全市情况看,各县区对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已全部实行银行,对学校公用运转经费和专项资金的管理方式各有不同,大体来看,有以下五种管理方式:
第一种是中心学校集中核算的方式。这种方式是将农村中小学教育经费核算与管理集中在中心学校。如旬阳县,对于学校公用运转经费,由县财政部门年初预算到县教育部门,教育部门根据二级预算分期拨付到校,以中心学校为独立核算单位,村组小学经费支出向中心学校报帐;对于专项资金实行财政、教育部门两家联合下达资金分配文件,教育部门负责项目实施,财政部门负责按项目实施进度拨付资金。工程完工后,由县财政、教育部门对工程支出票据进行审核报帐。财政部门不直接对学校公用运转经费实施监督,由教育部门、中心学校实施内部监管,以学校自行管理财务为主。
第二种是乡镇会计集中核算的方式。这种方式是由乡镇会计核算中心对农村中小学校经费实施集中核算与业务管理。如平利、岚皋县,对中小学校公用经费支出实行乡镇会计集中核算;对专项资金实行报帐制,即:学校将项目建设支出票据报送县财政部门审核后,按工程进度直接将资金拨付到校。
第三种是会计委派制管理的方式。这种方式是县财政部门委派会计驻乡镇对农村中小学校教育经费实施支出审核管理。如白河县,对于学校公用运转经费由县财政部门驻乡镇委派会计审核把关后支付;对于专项资金直接拨付到校,由县教育部门负责项目组织实施,财政部门按项目进度拨付资金,支出票据由委派会计和财务总监审核后支付。
第四种是县教育部门集中管理的方式。这种方式是在县教育部门内部设立核算机构,对乡镇初中学校、中心学校财务集中核算。如石泉县今年在县教育局内成立了教育经费支出中心,负责管理全县农村中小学校财务核算与监管,实行“集中管理,统一开户,分校核算,报帐制管理”的办法,财政部门负责按预算拨付资金,资金监管由教育部门教育经费支出中心负责。
第五种是县财政部门集中管理的方式。这种方式是将农村中小学校的财务核算与财务管理上收到县级集中管理。如汉阴县,在县财政局会计核算中心设立教育经费核算股,负责管理全县农村中小学校的财务核算与管理业务,直接管理到初中及中心学校。对学校公用运转经费、专项资金由教育经费核算股集中核算,实行报帐制管理,从收支源头上监控财务活动,增强了资金使用的计划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出,__市对农村中小学校教育经费的管理方式不统一,有的管理方式停留在旧的“以乡镇为主”的办学体制下,有的管理方式已与“以县为主”的新体制相适应,还有的管理方式处在新、旧体制的交叉运行中。从各县区的实际情况看,存在着四个方面的突出[文秘站:]问题:一是财政监管缺位。实行学校集中核算、乡镇会计集中核算及会计委派管理方式,县区财政部门实际上只管了经费的预算与拨付,面对量大面宽的教育经费监管没有到位,由学校、乡镇或委派会计实施监管,一些学校财务管理出现了漏洞;二是管理关系不顺。实行乡镇会计集中核算、学校独立核算或会计委派管理,县区财政部门未对学校经费进行核算和监管,乡镇领导直接或间接参与了会计核算环节中经费支出的审签,影响和制约了学校的财务主体地位。教育部门认为只参与资金初级分配,对学校资金监管中间隔着乡镇政府,想管而又不便于去管,使本系统财务监管难以实施。三是运作程序繁杂。实行乡镇集中核算,学校整个资金的审批,除工资外,学校领导先签字,送乡镇会计核算中心报帐员审核,之后总会计把关,送财政所长签字,重大支出需送乡镇分管领导,甚至乡
镇长审批后报帐,造成审批环节多,工作效率低,学校对此意见较大。四是管理效果不同。实行县级财政部门集中核算,有利于加强对教育资金、资产及债权债务的全程监管,规范学校的财务管理,促进资金使用效益的提高,而其它几种管理方式在这方面明显存在缺欠。通过对比分析,结合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后,农村中小学校教育经费来源于省、市、县各级财政资金,农村中小学校财务一般不与乡镇财政发生核拨关系的实际,实行县级财政部门集中核算管理的方式比较完善、规范。这种方式体现了“校财县管”集中核算,统一管理的特点,适应“以县为主”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最大的优点是融会计核算、财务监督、资金管理为一体,能把财政的基本职能贯穿于资金的预算、拨付、核算、监管之中,有机地形成了“四位一体”的管理运行机制,有利于加强对教育资金的监督,尤其是财政部门对资金监督由过去的事后监督、结果监督变为事前、事中和事后全方位监督,这样从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教育资金拨付后,单位随意开支,财政部门“亡羊补牢”的现象,进一步规范了教育资金的管理和核算。因此,统一实行“校财县管”模式是规范农村中小学校教育经费管理,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必然要求。
三、完善农村中小学校经费管理模式的对策
完善农村中小学校教育经费管理模式,强化学校经费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直接关系到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关系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更关系到新机制这一德政工程、民心工程、阳光工程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体现。要按照“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要求,在坚持单位资金所有权、资金使用权和支出审批权不变的前提下,将农村中小学校教育经费上收县级统一管理,在县财政部门或会计核算中心内部设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核算管理机构,负责县域内农村中小学校教育经费的集中核算与管理。切实建立“校财县管”的管理模式,实行“预算到校、拨付到校、核算到校、监管到校”的管理方式。
首先是预算到校。一是把所有农村中小学校纳入县级一级预算单位,建立以初中学校、中心学校为基本预算单位。把单设的初中、九年制学校从中心学校剥离出来,以回避中心学校权力过度集中。二是统一预算编制口径,收入统一按省、市明确的经费标准纳入预算,学校所有收入(指辅助事业收入,包括勤工俭学等)纳入专户管理;支出按国家规定的标准全额预算。三是对学校公用经费部分作出规定,合理核定各项支出标准,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确保学校公用运转支出,突发事件处置和学校正常维修支出,教学如教研活动、设置购置及教师培训支出。学校根据县区指导意见和原则要求,编制预算,细化到具体项目,经县财政、教育部门审核,分校编制并汇总农村中小学校预算。
其次是拨付到校。按预算进度拨付资金,由县财政部门预算下达指标,国库直接将资金(除工资外)拨入教育经费核算机构各校帐户。对“两免一补”资金按月拨付。对学校支出实行“报帐制”管理,由初中、中心学校报帐员向县区教育经费核算机构报帐,支出票据由分管财务校长一枝笔审签。小额支出以现金支付,大额支出以转帐支付。同时,对学校区分情况,核定备用金,提前借支,用于学校日常运转。
再次是核算到校。由县教育经费核算机构承担县区农村中小学校的会计核算业务和履行财务监管职能,负责管理所有预算单位。对核算机构人员实行“分校负责制”,明确每个人管理的学校。对学校的财务核算实行“集中管理、统一开户、分户核算”,撤销各学校原有帐户,只保留工资专户,将所有预算单位在县区教育经费核算机构统一开设教育经费帐户,实施一校一户,分户核算。
最后是监管到校。一是县教育经费核算机构每月向学校提供财务报表,向财政、教育部门报送学校财务分析报告,使其及时掌握财务活动情况。二是强化制度约束,县财政部门、教育经费核算机构要建立健全农村中小学校教育经费管理各项规章制度,用制度规范业务运行。三是对学校的资产、债权债务进行清理登记,纳入县教育资金核算机构业务管理范围,实行动态管理。四是对学校收费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通过“票据统管”约束,确保收入及时足额缴入财政专户。五是对项目实施,如危房改造、校建、大型购置等实行招、投标,由县教育部门组织实施,相关学校参与配合,财政部门拨付资金,形管钱与管事相结合的机制。六是学校采购业务,全部进入政府采购管理,按采购程序办理。七是实行民主理财制度,由教职工推选产生学校民主理财小组,负责对学校每月的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初审,学校对本单位原始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负责。实行学校财务公开制度,坚持每学期公开一次本单位的财务活动情况,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四、实施“校财县管”模式应注重的工作及措施
一是要切实加强制度建设。如:中小学预算管理制度、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票据审批及管理制度、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财务公开制度和民主理财制度等。特别要强化实行农村中小学预算制度、阳光采购制度和资产管理制度,突出把好“收、支、购、建、拨”五个关键环节,真正使学校财务管理做到收有据,支有度,购有章,建有规,拨有法。同时,要加强财政部门与教育部门与中小学校的工作衔接配合,建立工作联系制度,定期通报、研究教育经费管理情况,为“校财县管”模式规范运行提供制度保障。
二是要积极探索教育支出标准体系建设。首先要加强预算到校编制工作,增强预算约束力。农村中心学校编制预算,要按照县区的指导意见,进一步细化支出项目,促进县区财政部门对学校预算的编制和控管由总额控制转变为定额控制。其次,要科学合理地制定学校公用经费支出管理办法,根据各学校的情况,对川道、山区、边远学校分类别核定支出项目、支出标准,如学校招待费、购置费等,通过实施项目标准控制,节约资金,用于改善教学设施,提高教学水平。第三,要强化支出控制,坚持用一种模式,一套审核标准,一个支出口径对农村中小学校的支出进行严格的控制,将各项支出控制在年度预算指标以内,并对资金支出和使用效果进行检查验收,以控制和减少不合理的开支,使有限的教育经费发挥最大的使用效益。
三是要加强学校资产、债权债务管理。对学校的资产要进行清理、登记,实行动态管理。对学校的债务要逐校进行核实登记、锁定基数、控制新债、制定化解旧债的计划,明确目标任务,夯实工作措施,促进学校债务化解。要把资产、债权债务体现到学校财务上来,融入财务管理之中。
四是要重视财务分析和结果应用。教育经费核算机构要定期向财政、教育部门报送学校财务活动情况,提供财务分析报告和绩效评价报告,促进教育资金绩效考评体系的建立。县区财政部门资金拨出后,要以学校预算为核心,以资金流向为主线,以集中核算为手段,对农村中小学校教育经费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监管,做好跟踪问效,及时发现和解决资金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乡镇财政所要积极配合上级财政部门做好资金监管工作。
篇8
关键词:语文教学研究素质培养教学方案
现说有效实施农村语文教学的途径进行分析,以此增加文章理论的附着力与应用效果。
一、明确农村语文教学范畴,立足于农村教学实际。
农村语文是广泛的一个概念名词,对于农村初中的学生特点,搞好农村语文研究有利于增强家乡成就的认同感,培养健康积极的思想情操。
多年来,民乐镇是北流市亮点多多的乡镇,该镇有全国农业旅游点罗政村、广西历史文化名村萝村、投资2.5亿元的中国青春大世界旅游项目、国家级大容山森林公园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课题研究的材料比较充分,可挖掘的历史名人、语文素村很全面,利于课题组开展研究工作。
课题一开始就制定了操作性比较可行的计划,组织好学生学习家乡、热爱家乡,说出一二个家乡的名人与故事;家乡中有哪些先进优秀人物,农村中蕴藏有什么历史文化。通过两个学期材料准备,通过材料带动了学生的写作,特别是萝村的国学大师陈柱勤奋好学的事迹感动了许多学生,学生们在平时作文中的记叙文,除了对家庭成员有所温情表达之外,难以形成妙笔生花,空洞无物。经过农村语文的教学实践,原来家乡是如此多的精彩文化,学生在作文中可写的题材就多了,有了活水,学生的写作源泉就多了。
据统计,2010年春季期九年级语文段考成绩比上一学期提高了平均10.2%,而且优秀作文出现了上升的趋势。这充分体现了农村语文实践中的成功之处。
二、科学探究农村语文途径,提升研究成果的推广价值。
农村语文研究不能够简单等同于印发历史资料、学生抄写事迹的初级手段,而是从研究中提升语文文化的涵养能力,来实现语文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1、材料收集与研究应用同步。在学习罗政村钟耀荣支书先进事迹中,课题组就成功地将生态家园文明的理念引入了“低碳教学”理念。既然农村是进行了生态优美的建设,那么在学校中也应该实现生态化的教学,也就是“低碳教学”理念的形成。要知道,农村初中管理成本因各种原因是比较高,老师费力不讨好,表面上看似是老师能力的问题,但更深层次的是学校管理与教师育人方式转变的问题。农村初中学生由于视野狭窄、可接触的现实社会有限,直接影响了发散性思维的扩展,就造成了学生在校不知道如何学习,更加谈不上进步了。
所以,课题组针对上述问题,有效地引入农村语文“低碳教学”的理念,让语文教学回复简单清新的面貌,让人文思想回归自然,自然就会引起教师观念的转变,将“低碳教学”发挥得自如有加。
2、拓展课题宣传力度,提升课题的影响力。自一至终的课题研究,凝结了课题组成员的心血,只有通过有效的宣传,才能体现研究劳动的价值所在。2010年6月7日《玉林日报》和玉林教育信息网均对该课题研究进行了充分报道,吸引了周边学校的注意,而且了课题组顾员林秀兰老师的《罗政村旅游资源调查》的综合实践教学设计获得了玉林市教育学会评比一等奖。
3、优化课题研究的途径,建立科学评价模式。只有建立了科学的评价体系,课题研究当中的价值才能体现出来。课题组按照表格化、质量化、应用化的“三化”模式构建了评价规格体系,每一个课题成员都能够从细节中强化农村语文自觉行为,然后通过课题中期研究会,不断优化研究成果,使得研究有章可遁。
根据研究计划,可通过相关书籍、网络、电视报道、报刊杂志等各种途径收集所需资料。要求学生学会向村民或村支书、主任及镇政府人员进行采访,弄清尚未开发的旅游资源或已有的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前景等。各调查小组在调查结束后应将收集的资料,所做记录及相关设想等,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写成调查报告。
篇9
关键词:小班额;朝鲜语文;教学方式;学习方式
《义务教育朝鲜族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本文基于哈尔滨市朝鲜族族学校小班额现状,通过有效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使教师能够把课标的理念和要求自觉在小班额教学中加以运用和落实,以探索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有效性、创新性和持续性变革的有效途径为研究目的。
一、研究目标及内容
(一)研究目标
在哈尔滨市朝鲜族初中朝鲜语文学科教学中,针对小班额现状,充分开发和利用小班额教学优势,以学生的“学”为基点,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根据教学内容采取适合的教学方式来促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体验性学习、实践性学习等学习方式的转变作为主要研究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力和水平,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研究内容
1.研究初中朝鲜语文教材内容的特点分析及教学内容的处理方式
明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分析教材的特点,把握好教材结构,注意每单元内容的自身特点及内在联系,对教材内容进行系统研究。在这基础上,根据不同题材、不同课文的教学内容、重点、难点,选择适合的教学方式来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
2.有效转变哈尔滨市初中朝鲜语文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典型案例研究
通过案例研究,总结、提炼有效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个性和共性问题,探索其基本特点和规律。在课堂教学中,一是改变以往单一的传授式教学,通过情境、活动、尝试等教学方式,使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被动的接受知识向主动的体验学习转变;二是明确“教”与“学”的关系,以生为本、以学定教,使学生的学习方式从消极转为积极;三是挖掘丰富的课程资源,加强朝鲜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的学习方式从封闭转为开放。
3.小班额教学中充分发挥时空资源优势,有效转变初中朝鲜语文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研究
小班额教学由于班级学生数少、人均时空大,因而师生交流机会多,在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开展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一是开放课堂,扩大学习和活动空间;二是在课堂上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每项活动,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合作者、引导者和促进者;三是充分利用时间、空间,创设情境,使学生自主独立学习、合作探究学习;四是教师根据学习需要,把学生进行同质或异质分组,促进交流合作和个性化发展。
二、研究的主要做法
(一)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合的教学方式来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1.在初中朝鲜语文教学中主要采用的教学方式和目标取向归纳如下:
直接讲授式(认知性):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直接讲授知识、技能的教学方式,具有直接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优点。
启发式(互动性、思维性):根据教学目标、内容、学生的认知水平,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采用启发诱导办法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探究式(思维性):以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学生对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获得创新实践能力、获得思维发展,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一种方式。
合作式(过程性):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间相互作用,对所学习内容比较深刻的理解和掌握,进而达成课堂教学目标的一种方式。
反应中心式(情感性):文学作品鉴赏课采用的教学方式。重视学生对作品的个性化反应,通过对话、讨论、比较,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问题式(生成性):以问题为驱动,以培养学习者的问题意识、批判性思维的技巧以及问题解决的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方式。
启发创新式(表现性):通过语言活动启发创新思维为目的的学习方式。阅读、口语交际等教学中,通过换位角度思考,扩充内容,鉴赏与批评等学习活动,培养创新思维的方法。
过程中心阅读指导(技能性):强调读的训练,在读前、读中、读后等一系列阅读过程和实践中,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的教学方式。
过程中心写作指导(技能性):注重写作过程指导,提高写作能力的方法。
语言技能整合指导(生成性):听、说、读、写各个领域课程资源进行整合,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能力整体发展的教学方式。
2.选择中学朝鲜语文教学方式要遵循的原则:一是正确把握朝鲜语文教育的特点;二是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朝鲜语文课程;三是要综合考虑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生特点、教师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在实际操作中灵活处理,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合理设计与运用学案,有效转变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
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它将知识问题化,能力过程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潜移化。
编写学案的时候教师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遵循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认真研究教材,依托学生认识发展规律和心理特征,设置栏目及内容,既要以“双基”为主、层层推进、简洁明了、清晰自然、目标明确,又要渗透课标理念,创设基本知识自主学习及新颖问题的情境,分层提出问题,即基本掌握的问题、理解运用问题、深化探究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快速掌握本单元知识、要点,完成学习任务。
朝鲜语文学案组成的要素及主要内容有学习目标及重点,学习方法,学习过程,包括语文知识、积累与应用、阅读理解、知识延伸等学习内容。学案的利用一般分为三个阶段:一是自主学习阶段,安排在学习新课文的第一节课,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二是合作探究学习阶段,安排在学习新课文的第二节课,师生互相讨论和研究学案内容,解决学习中的各种问题;三是巩固和提升阶段,主要是“整理―巩固―延伸”阶段,学生通过整理学案进一步巩固知识的掌握,梳理知识脉络,也可以查找与课文内容相关联的课外资料,丰富知识内容,提升学习效果。
学案的有效利用体现了“教学生学”的教学理念,教学重心由老师如何“教”转变为学生如何“学”,有效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三)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促进班级学习共同体建设
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使得小组成员之间互助互惠、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式学习是课程标准所提倡的学习方式,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也是开放课堂,扩大学习和活动空间,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的途径。
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的差异,有意把学生进行同质分组或异质分组,因材施教,促进交流合作质量和个性化发展。在小组学习中,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小组内、组间、师生间的合作讨论,互相交流信息,集思广益,共同解决问题,这一过程是知识内化的过程。合作学习能够使师生全身心的投入和真诚合作,有助于形成班级学习共同体,促进全员发展。
(四)小班额教学中充分发挥时空资源优势,有效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小班额教学由于班级学生数少、人均时空大,因而师生交流机会多,在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开展方面具有大班额授课制无法比肩的优势。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媒体构成教育活动的三要素。由于小班额学生的数量变化,这三要素之间的相互交流接触的频率增大,有效地促进课堂的互动性,增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合作和情感交流。而且小班额留出教室的大空间,教室不仅可以自由排列座位,自愿组合,灵活布置学习空间,有利于教学方式的灵活运用,使班级由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环境变为以学生的自主活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中心的学习环境,使教学环境更具人文性、开放性、情感性和生活性。
三、取得的成果
(一)初步构建初中朝鲜语文阅读教学模式
其基本教学结构为:创设情境、目标认同自读自悟、自主学习质问疑难、合作探究联系生活、积累运用。
(二)探索朝鲜语文“竞赛复习法”
“竞赛复习法”是借助竞赛的形式复习已学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具体地说,在小班额背景下,以小组为单位采取竞赛的形式复习朝鲜语文知识,达到巩固和掌握知识为目的的教学方法。“竞赛复习法”的步骤为:准备阶段复习阶段竞赛活动评价及总结阶段。
(三)初步形成写作讲评课型
“集体互动习作评改课”基本流程为:教师提出修改方法选好修改文章学生独自或分组或全班修改教师指导修改整理修改好的文章宣读修改的最终结果。
“双向互动习作评改课”基本流程为:教师针对学生实际习作水平,提出分层次评语及修改要求学生自修或学生与教师共修教师检查整理修改好的文章。
“读写一体习作课”基本流程为: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掌握写作特点根据要求模仿或创造性的写作。
(四)“四研”互助式教学模式的应用
“四研”互助式教学模式改革,就是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组织“小组研讨”“合作展示”“升研”等学习过程,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的过程之中。“四研”即自研、组研、展研、升研;“互助式”的核心理念,即自主、合作、探究。
以上教学模式在强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基础上,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学生学习中的亲身体验,重视学生学习中的过程与方法,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其教学效果是明显的。
四、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1.改变了以往教师独占课堂,学生只是“专听”的现象,但是教师为了赶进度,依然以教师的意愿急于得出结论,忽视了学生知识形成过程的现象存在。
2.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在“质”上取得成效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究。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部分学生合作意识的淡薄,有“小动作”“谈闲事”,妨碍小组活动,影响学习。
3.改变教学方式,新的教学模式操作不熟练,影响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调控。教师调控不好课堂教学活动的流程,导致课堂教学任务完成不了的现象。
(二)建议
1.转变教学方式,应该把着力点放在让学生主动地、实质性地参与教学过程,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赞赏每位学生独特的、富有个性化的理解与表达;转变学习方式,应该把学生在认知过程中的认识、发现、探究、感悟、表现等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朝鲜语文实践活动的过程,体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要注重实效,而且,教学方式要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
2.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能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活动,就尽可能不要代替包办。教师的任务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习者主动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自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教师为学生的学习创设情境,营造氛围,设计活动,指导学生的学习。
3.每种教学方式都有其各自的优势和教育功能,教师要熟悉每种教学方式的鲜明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有利于发挥其教育功能。而每种教学方式也有一些局限,而且,每种教学方式不可能完全独立。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以一种教学方式为主,多种教学方式综合运用,有机结合,相辅相成,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4.在小班额教学中,充分利用“小班额”优势,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和差异性,关注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性、趣味性和实践性,创造开放的学习环境,关注多元化、个性化教学评价,教学的组织形式适应教学理念的变革和教学方式的改变,构建适合本校小班额教学的个性化课堂教学模式。
总之,教育目标的实现需要学生构建的学习方式来完成。学生学习方式的构建则必须依赖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在朝鲜语文课程实施中,教师要切实转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孔凡哲,崔英梅.课堂教学新方式及其课堂处理技巧:基本方法与典型安例[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11.
[3]张晓梅,张英宏.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刘雯雯.论小班化教育对语文教学的影响[J].语言文学研究,2009(10).
[5]陈法宝.教师教育:国外如何保质保量[N].中国教育报,2013-07-15.
篇10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低年级 游戏课堂 对策
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实施,很多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得到有效实践,取得非常好的效果。尤其是在小学低年级开展快乐游戏课堂的教学,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得到有效提升,获得了教育部门以及教师的广泛认可。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由于一些教师经验不足以及存在观念上的顾虑,不能在语文教学中有效进行快乐游戏课堂的构建,从而使得这种教学模式在实践中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本文主要通过对于小学低年级语文快乐游戏课堂的构建进行研究,结合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提出一些有效的构建对策,进一步提升这种教学模式获得比较好的实践效果。
一、小学低年级语文快乐游戏课堂构建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原有教学观念的束缚
尽管快乐游戏课堂的构建在小学低年级的教学实践中,已经取得比较好的效果。但是,很多小学语文教师依然觉得课堂教学教学应该保持严肃的状态,过于游戏化,使得学生对于游戏过度依赖,反而不利于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受到原有教学观念的束缚,不能有效进行快乐游戏课堂的构建。
(二)缺乏有效的操作经验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快乐游戏课堂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开展游戏化教学,使得教师对于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不能进行有效的控制,从而导致这种模式的实践效果不理想。因此,对于小学语文快乐游戏课堂的构建,教师的教学经验不足,也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二、小学低年级语文构建快乐游戏课堂的对策
(一)转变教师的观念,加强教师的培训
为了有效构建小学低年级快乐游戏课堂,需要加强对于教师的培训工作,一方面让教师在培训中,转变过去的小学语文教学理念,另一方面通过培训,可以让教师掌握快乐游戏课堂的构建经验,从而提升小学低年级快乐游戏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同时,通过快乐游戏课堂的构建,还可以促进语文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这样更加有利于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改善。
(二)在语文教学中采取合理的构建策略
在小学低年级快乐游戏课堂的构建过程中,需要采取合理的策略,从而使得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得到有效的改善和提升。其具体表现如下:
首先,利用游戏开展语文知识的教学。一般而言,小学生在语文知识的学习过程中,相对于音乐、绘画等课程,可能兴趣不高,因此,在教学中通过语文知识游戏化的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例如,在教学中,利用卡片游戏开展拼音字母教W,让学生把拼音字母写在无言六色的卡片上,然后让学生互相按照字母的顺序排队,根据老师随机的念出某一个字母的发音,学生高高举起自己手里的卡片。同时,还可以将学生字母排列的顺序打断,让学生自己分组排列,或者根据教师的发音来排列。通过这样的游戏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可以促进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其次,将其他知识融入到语文游戏化教学。在语文快乐游戏课堂的构建过程中,教师不仅可以将游戏和语文知识进行有效的结合,而且还可以将其他学科的知识与语文教学结合在一起,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例如,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将音乐、美术以及体育等方面的知识,与语文教学结合在一起,从而促进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如,学生学习某一种动物的汉字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动物的声音,或者让学生自己画出这种动物,从而促进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
最后,利用儿歌、表演等多种形式教学。为了在小学低年级语文的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和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利用儿歌以及表演等方式,开展快乐游戏课堂的构建活动。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拼音字母通过儿歌的形式,教给学生进行学习和演唱,从而让学生获得更好的记忆和掌握。同时,对于语文课程中的很多故事,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这样也能使得加深学生的理解,增强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学习能力,使得快乐游戏课堂的教学效果更加显著。
(三)在游戏化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小学低年级开展快乐游戏课堂教学,需要注意一些问题。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教师要提升教学经验,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然后利用游戏等多种方式,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同时,教师还需要注意合理掌握游戏的限度,不仅保证游戏的可操作性,而且还需要掌握游戏的时间安排,使得教学效果得到理想状态。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开展快乐游戏课堂构建的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不仅需要转变自身的教育观念,积极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而且还需要在教学中采取合理的教学策略,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帮助学生提高语文课程的学习成绩,获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范慧杰.小学低年级语文快乐游戏课堂构建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6,(14).
[2]李晓梅.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路径探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