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与研究范文
时间:2023-08-02 17:35: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语文教学与研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要求我国的教育体制由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全面发展德、智、体、美、劳,我国各中小学也彻底贯彻国家的政策,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对于农村教师来说,由于各种内外在原因的影响,使得素质教育在农村的开展并不顺利,出现了一些问题。
1.缺乏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
首先,在教学活动中,大都是教师讲课,学生听课,很少进行互动,这不利于学生的学习理解。其次,未掌握语文学科的性质,把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相分离,只知道加强基础知识的教育而忽视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教材设置不合理,随着社会发展,教材与当今社会的主流已不相符合。
2.教师的自身素质和专业水平
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大多为专科生,自身的知识水平较低,在教学研究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相对较低,导致其在进行教学活动中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农村语文教师仍以中考作为教学目标,教学活动也多围绕考纲展开,对于当今时事政治和社会热点避而不谈,忽略了“生活中的语文”。
三、提高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素质教育的措施
1.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首先,转变现有的教学观念,落实素质教育,全面发展德、智、体、美、劳。其次,改变教学模式,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学习为主,教师讲解为辅,让学生养成“多思考”“善思考”“勤思考”的学习习惯。最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学习,有助于学生的理性和创造性能力的培养。
2.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和专业能力。教师应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以“蜡烛”形象教导学生。主动研究教学内容,充分利用互联网和学校提供的培训机会,进行专业知识的继续学习,并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提高自身水平。
篇2
【关键词】初中语文;语文教学;有效参与
初中语文课程具有人文性、工具性、应用性等特征,是初中教育体系中的必修课程,其课程地位毋庸置疑。但是由于有的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多数情况下都是“满堂灌”,学生能够获得的亲自参与、积极互动的机会相对较少,所以很多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提不起精神,学习状态不够积极和高效,从而影响了初中语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升。对此,初中语文教师要转变传统教育理念,对自身教育角色进行准备定位,充分保证学生的参与权、自,构建初中语文和谐课堂。
一、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参与欲望
为了更好的调动学生在初中语文课堂上的参与热情,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初中语文教师就需要积极转变传统的以讲授式、填鸭式、灌输式为主的课堂教学方法,增加任务驱动法、合作互动法、多媒体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并且要根据课堂教学需要进行灵活运用。这样可以激发出学生对语文课程学习的积极情感,增强自身在语文课堂上的参与欲望和探学习欲望,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例如,在初中语文“《论语》十二章”的教学中,语文教师不要单纯要求学生对文章中的语文进行强制性的背诵和记忆,这样会让学生陷入“被动学习”的误区,最有效的方式是通过合作互动、主动探究等教学方法,要让学生边学习、边理解、边记忆、边应用,积极参与到教师教学的各个环节,如对于“吾日三省吾身”、“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等语句,都可以指导于学生具体的生活与实践,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学生只有积极参与才能更好的达成“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
二、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勇于参与
在初中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毕竟学生的心智发展还不够成熟,很多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以及主动参与缺乏足够的自信,尤其是在面对比较严厉的教师时,科学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会更加薄弱,课堂学习注意力、学习热情的保持常常依赖于教师的强制教学措施。因此,语文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理念,把握住课堂教学引导的有利契机,加强对学生参与性学习的引导,确保各项活动都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营造出宽松、民主、和谐的语文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信心的培养,降低或消除学生参与语文教学过程的心理负担。例如,在初中语文《曹刿论战》的教学中,由于很多学生文言文的知识基础比较薄弱,所以参与热情不是很高,此时语文教师的各项教学活动就要贴近学生实际,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如采取角色扮演法,让学生分别扮演鲁庄公、曹刿、乡人等人物角色,对文中的精彩对话进行真实演绎和再现,当学生对文章进行深入理解后,也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论战”,这样不仅可以营造出平等、民主、活跃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勇于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还可以让学生在互动与合作中实现共同进步与提高,促进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
三、教师要为人师表,注重对学生参与的正确引导
初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相对较弱,所以很多情况下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有效需要教师的科学引导,这实际上对初中语文教师的教育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初中语文教师要树立起“为人师表”的良好形象,发自内心的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与学生做朋友,帮助学生排忧解难,消除学生对教师的过度敬畏,这样学生才会真正喜欢上语文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努力以及在语文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其次,对于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有效参与,初中语文教师需要进行积极的引导,而且要做到方法得当,保护好学生的参与兴趣、探究欲望和个性化思维,不要压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保护好学生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热情,这对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自主学习将会大有帮助。再次,初中语文教师要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互动合作学习,这是因为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的有效参与,不是学生个体的独立行为,在很多情况下是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行为,所以初中语文教师积极构建和谐课堂,为学生的合作式参与、互动式参与创设良好的环境与氛围,让学生养成合作学习、互动学习的良好意识。例如,在初中作文教学的评价环节,语文教师完全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到相互评价活动中来,让学生给其他学生的作文打分,而参与打分的过程,本身就是学生发现错误和提升自己的过程,课外一举多得。
四、结语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的有效参与,是贯彻和落实生本教育理念的必然要求,所以语文教师必须积极发挥自身的教学引导职能,充分尊重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主体性地位,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互动学习活动的有效开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最终顺利地完成初中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和目标。
【参考文献】
[1]顾雪龙.“读写结合”教学模式,构建高效初中语文课堂[J].语文学刊,2014(01)
[2]陈春梅.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J].成才之路,2010(05)
篇3
要将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最重要的就是语文教师应该明确自己的教学方向、摆正自己的教育思想、创建新的学习体系以及转变原有的教学观念。教师也应该学习Flash、FrontPage等计算机软件来制作所需要的课件。教师只有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并且有熟练的操作能力,才能让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更好地结合在一起,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克服弊端是保证
利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的好处是明显的,但所有的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有利就有弊,所以要从实际出发,扬长避短,正确看待利弊关系。
1.恰到好处地运用信息技术
现代媒体有着不可比拟的重要性,但绝不是使用得越多越好,要学会恰到好处。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所以课堂中知识的拓展延伸要围绕着学生的具体情况而设定,不能什么内容都做成课件,课件也不能做得过于花哨。另外,在使用课件的时候,美观、简单的板书也是必要的。
2.重新定位学生和教师的角色,发挥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作用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主动获得知识的过程,并不是被动接受的过程,从理论来说,学习观察能够形成意义建构,而信息技术具备的特点能够促进意义建构。因此,在信息技术和初中语文教学结合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把自己定位在课程教学的策划者、合作者和倡导者,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通过自主研究、主动参与来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学生在一定的情况下,借助同学和教师的帮助,利用有效的学习资源,来达到自己的学习目的。
3.制作出符合教学需要的课件
要在上课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将课程相关的资料、信息整理起来做成课件,PowerPoint、FrontPage、Authorware这三个软件制作课件是最常用的。选择合适的软件来制作符合学生学习的课件,不仅要注重增加其效益和价值,注重知识的科学性、直观性和准确性,也要注重知识的迁移,让学生了解、主动参与到课件的制作中来。
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是关键
首先,传统的学习方法往往忽视了学生的探索和发现,这样会打击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而利用信息技术可以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动性,使其主动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例如,在教授《背影》这篇课文时,教师可让学生先主动了解朱自清先生的生平、经历、作品以及对世人的影响,激发其很大的学习兴趣,这样就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篇4
根据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和初中语文学科课程标准,我们总结出相应的初中语文学科教育教学质量的具体内容。初中语文学科教学从对学生基本的读写、认知、感知能力的训练之外,还有对学生的语文素养的训练以及对实际的写作和交际能力的训练。简而言之,主要包括对基本的语言学习的能力训练和基本的知识技能的训练等,学会审美、学会运用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因此初中语文学科教育教学质量的研究主要还是从学生的实际发展出发,从学生的长远发展来考虑。抓住当今社会对学生不良诱惑的影响,分析问题的根源现状,正确引导学生认识对与错、是与非、模糊与明白。现阶段的初中语文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能力的提升出发,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充分减少与现实问题的差距,尽可能地把现有存在的一些问题控制在萌芽初期。
二、现阶段初中语文学科教育教学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上文中我们已经提到现阶段的初中语文教育教学的主体是好的,真正为了孩子的发展开展相应的教育教学工作,但是其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教师依然过于看重学生的考试成绩
从我们对基层一线初中语文教师的调研结果获悉,现阶段各地教育体系考核机制里还总是以总成绩排名来给学校下定最后综合管理体制,这一现状无不给初中语文教师套下了“眼圈”,对于学生的考试成绩依然是比较看重的,特别是在九年级表现得更加明显。多数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基本的解题能力十分看重,在教学中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在提高学生的解题得分能力上,而对于其他的能力训练则比较少,甚至没有一点体现过。从人教版的教材实施情况来看,教材内容对学生的要求是比较科学合理的,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却出现无法真正训练学生的综合素质,导致学生在迎考时出现分析问题不符合实际,虚构的太多,还不少出现全文背下等问题的出现。
(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实际能力训练还不足
在初中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的教师对于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审美感知能力的训练是比较少的,尽管从社会发展对于学生的实际能力需求的角度上来看,这些实际能力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影响。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的教师眼光严重受限,不够长远,对学生的实际能力训练不足,而过于注重学生单方面的表现,对于其他方面的能力培养远远不符新世纪教学大纲的基本标准。
(三)对学生的考核依然比较传统
从我们了解到的初中阶段语文教学对于学生的学习成绩的考核方式来看,现阶段的初中语文教学主要还是采用单人笔试考试的方式,而且这种方式基本是套用传统升学考试的样本、训练题型和基本的内容,表面上看对学生的基本语文理论基础知识有一个比较好的考核,而实际中对于学生的实际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以及语文素养的训练并不多。总体来看,考核的方式是比较落后的,对于学生的实际发展的影响也是相当有限的,不能完全适应当今社会人才培养的要求。
三、提高初中语文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的对策建议
从上述对于初中语文学科教育教学质量的基本内容和现阶段初中语文教育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的讨论,我们相应提出在目前的大的时代背景下提高初中语文教育教学质量的对策建议。
(一)充分利用人教版的初中语文教材
我们认为人教版的初中语文教材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和对教师的教学要求是比较明确,也是比较合理的。因此从学生的发展的角度上来看,现阶段的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主要还是依据人教版的语文教材,充分挖掘教材当中蕴藏着的丰富的内涵,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结合教材开展相应的教育教学工作,这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科学合理发展,同时这套教材也为教师的教育教学提供了较好的指导,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提供了方向性的建议。
(二)教师自身要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念
初中语文教师自身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念,尤其是要特别注意对学生实际能力的把握和训练,将学生从考试中解放出来,更加注重学生对基本学习能力的训练和对学生实际技能的教育,而不能够单纯从学生考试的角度来开展教育教学。升学对于学生的发展固然重要,但是我们的教师应该要树立更加长远的发展眼光,对于学生的实际发展应该有更清楚地认识和把握,从而促进学生的实际发展。
(三)提倡教育改革,尤其是初中语文教育教学改革
教育改革应该是提高初中语文学科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的方式,对现阶段传统的考核方式、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的革新,我们的教育教学更需要注重对学生的实际能力的训练和把握,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也应该是如此。对于目前的初中语文教育教学,我们认为亟须从原有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因此在现有的教育教学的现状下开展相应的教育教学改革,必将有力地推动初中语文教育教学的发展,真正实现初中语文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四、结语
篇5
关键词:初中语文;创新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1-142-01
随着社会的发展,创新已成为人才培养的核心,教育除了引导学生掌握最为基本的知识和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帮助学生在未来的发展中无往而不胜,为祖国的发展贡献出巨大的力量。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要不断追求教学创新,不断探索如何实现教学创新,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教育发展的动力,也是教师的义务和责任。
一、注重实践活动,开展创新教学
传统的语文教学是教师讲、学生听,即使有所谓的师生互动也是教师提问题,学生通过思考讨论的方式解决问题,在教学中,实践活动是很少见的。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章都是富有艺术性表演性的,许多文章的故事性很强,教师要充分利用课文的这一特点,引导学生进行表扬活动,通过学生的亲自参与,感悟文章文意,把握文章精神和作者的思想感悟;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充分体验到文章语言的魅力,增强学生对文章语言的感悟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获得极大的提升,创新能力才能得到有效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学习潜能才能不断得到挖掘,完成知识能力的迁移。
比如,在教学《范进中举》内容时,一方面,文章的生字词较多,古典词语也较多,学生对文章语言不容易充分理解。另一方面,这篇文章中的故事离学生现实生活较远,科举文化这种封建社会特有的文化学生理解起来也有难度,对故事所揭示的深刻的思想内涵,学生理解起来也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引导学生对故事进行改编,并引导学生把改编过的故事编成剧本进行表演演出,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会得到极大的提升,学生会不断地研究课文内容,并利用多种途径对文章进行解读,这样,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对范进的性格会有效把握,也会深刻地认识到范进发疯是科举制度造成的,科举对人的毒害之深。学生可以对文章做到有效把握,在表演中各种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也可以得到有效提高。
二、通过情境激趣,进行创新教学
兴趣是创新的前提,只有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学生才能不断配合教师教学,进行有效地师生互动,积极地思考,不断探究,不断挖掘学习潜能,这样,创新才有基础,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有效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情境激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探索中去,实现思维的发展,创新能力的提升,实现创新教学,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发展。
比如,在教学《背影》时,教师就可以通过情境激趣使学生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投入到探究问题中去,从而获得有效发展。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问学生还记得《游子吟》这首诗吗?学生齐背。然后教师进一步问学生这首诗是歌颂什么的,学生回答,歌颂母爱。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在我们学过的诗歌中,歌颂母爱的非常多,可见母爱是非常伟大的,但父爱和母爱一样伟大,大家能够回忆一下自己和父亲相处的点点滴滴,通过一件印象深刻的事情,感受父爱的伟大吗?学生陷入沉思之中,稍后,学生开始积极发言。这种情境导入,就很容易使学生入境,同时,在学生的积极思考与感悟中,对父爱有了更深层的理解,这种教学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自觉问题探究之中,获得创新能力的发展。
三、开展合作学习,进行创新教学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改革教学模式,通过合作学习,使学生在相互配合中完成教学任务,通过多方合作探究积累语文基础知识,并有效地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使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得到发展,使学生在合作中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合作学习是创新教学的重要形式,是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和提高的重要途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比如,在教学《鲁迅自传》时,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行概括,然后,进行合作讨论,对各种的答案进行补充完善,并提炼语言,做到语言精练。在此基础上,教师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答案,这样,通过合作学习,学生的语言概况能力可以得到进一步发展,学生对问题的认识,也会更全面,问题可以得到有效解决。再比如这个问题、为什么鲁迅先生会有这第三次转折呢?这在鲁迅一生中的重大意义是怎样的呢?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讨论的方式解决这个问题,形成答案,鲁迅弃医从文的原因是看到一部时事影片中日本人屠杀中国人,竟有中国人在一旁围观,看“热闹”,这一场景是鲁迅深切的认识到从医只能救助国人的身体,而中国人的可悲之处在于灵魂的麻木,思想的落后,因此,只有改变他们的精神世界,从事文艺运动才能救助国人。这种思想是鲁迅人生发生了第三次转折,这也是鲁迅一生的重要转折点,正是在此基础上,鲁迅才不断地呐喊,不断地惊醒国人,最终实现了自己崇高的人生价值,成为一名正在的民族英雄。通过合作学习,学生会对文章有深刻的理解,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得到有效提高。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改革教学模式,通过创新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语文知识得到有效积累,同时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有效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教学效率的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初中;语文;德育;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377(2016)14-0042-010
引言
初中时期是一个人身体和心理迅速发生变化的时期,如果不对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学生很容易误入歧途。语文教学因为其学科的特殊性,应当在教学过程中担负起对学生的德育培养的责任。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科学文化素养的提高,更要注重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提高。教师应对学生起到思想道德上的引领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透过对教学内容的分析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一定的影响,潜移默化的帮助学生树立健全的人格。
1目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存在的问题
1.1德育与语文相分离:自从新课改实施以来,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已经加大对德育的重视。但是德育教学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仍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说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片面重视德育,却忽视了语文教学,拖慢教学进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应当是潜移默化的,而不是一节课从头至尾讲授思想品德知识,这样的语文教学课堂就变成了思想品德课堂。或是只顾赶教学进度,忽视对文本的思想上的分析,造成德育与语文教学的分离,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得不到有效的提高。
1.2应试教育导致学校、教师片面追求分数:虽然中国现在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作为改革的首要目标,但是考试作为定期检测和考察学生能力发展情况的一项手段,始终存在。中考可以说是一个人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就直接影响了社会各界对于德育的态度[1]。学校、教师片面追求升学率,在教学过程中大搞“填鸭式教学”和“题海战术”,所有的教学活动都为分数而设计,忽视对学生的道德素质培养。
1.3教师忽视学生的个人发展:古语有云“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儒家的思想一直讲究尊师重道,师道为先。这种传统的师生观念根深蒂固,一直影响至今。现在的中国教育的师生关系可以简单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教”与“学”。在教学活动中主要还是以教师系统的传授书本上的知识为主,教师和学生间的互动很少,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仅仅局限在“教”与“学”上。二,“命令”与“服从”。教师象征的是一种权威,教师与学生的地位也不平等,教师总是扮演命令的角色,学生总是扮演服从的角色,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长期受到抑制,得不到很好的发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很好的扮演引导者角色,而是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的个人的发展。
2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策略
2.1教师应当经常与学生进行交流,改善师生关系:新课改的背景下,师生关系应该向更和谐、更融洽的方向发展,师生关系的改进有利于德育的进行。教师应当经常与学生进行交流,改善师生关系,要做到以下两点:第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双方应处于平等的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感受,以便通过学生的反馈来更好的改进自己的工作;鼓励学生对教师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应大胆提出质疑,帮助教师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案[2]。在生活中,教师应当是学生的朋友,与学生共同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在学习上,教师应当起引导者作用,但是也不能对学生全盘否定,应当是平等的交流、合作关系。第二,经常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对于学习的想法。对学生进行情感上的引导和启发,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个学生。适当的鼓励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恰当的批评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鼓励的方式可以是多样化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句赞扬的话都是对学生的肯定。与学生建立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学生在遇到相关的道德情境时一定会把教师这个“大朋友”意见作为参考,有助于德育的进行。
2.2利用具体的情境进行德育:“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初中语文教材十分丰富,既有形象的内容,也有思辨的理性的内容,但还是形象性的内容占很大的比重,这为实现语文的情感熏陶和品德教育提供了有力的条件。即使是抽象的理性的文章,只要紧紧遵循语文学科的性质来教学,依然可以收获德育的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情景是事件发生的环境,人物活动的场景,人物行为的依托,是情感形成和呈现的方式。因此,情感体悟只能在具体情境中展开。“教学内容可以分解为这样几个要素:文体要素、情理要素、语言要素以及风格要素。也就是说,教学情境要和教学内容的文体、情理、语言及风格形成高度的和谐。”教师应该依据教学内容,通过语言、图画、音乐等媒介,通过生活再现、图画再现、音乐渲染等途径创设情境。关键是教师要有一种态度,就是自己首先深入文本的血肉,静心体验文本的情感,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情感,再用适当的方式再现给学生。
2.3关注文章的作者,注重人物形象分析:在教学时,教师应当对作者有一个适当的介绍和评判,并鼓励学生课下搜集更多关于作者的相关资料,加深对作者的认识。同时语文教材中选取了很多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3]。这些艺术形象被作者塑造的栩栩如生,有鲜明的特色。这些人物形象来源于生活真实,但又不等同于生活真实,而是倾注了创造者的灵魂和主观情志。一个个鲜活的形象凝聚着创造者的爱憎,喜怒哀乐的情感,质疑和反抗,希望与理想。把握人物形象,既是感受美好人物的人格魅力,真善美的人性光辉,或是批判人物形象的假恶丑,明辨是非,爱恨分明,同时也是与创造者即作者心灵的对话,通过人物形象来感受作者的人格魅力,是一种双重的熏陶。教师在阅读教学时应该重视对作品艺术形象的分析,通过艺术形象,将榜样的力量传达给学生。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改进初中语文教学的德育策略的过程中,首先应该做出改变的就是教师及其他外界因素,从而完成教学活动中从教师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转变,淘汰旧的教育观念,将德育与语文教学结合起来吗,从而提高初中语文教学德育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洁琼.社会主义和谐价值观下初中语文德育教学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5,08:50-51.
[2]刘爱平.论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培养的途径[J].民营科技,2013,03:140.
篇7
关键词:情感教育;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应用
前言:全面推进教育改革的进程当中,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十分必要。从情感教育在初中课堂实践与应用的状况来看,凭借良好的教学实效受到广泛关注。高中语文教材内容多数以情感表现为主,情感教育则是旨在引起学生的共鸣,发挥出教学实效。
1 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重要性
初中语文学科作为重点学科,在教育体系中占据较大比重,也是关乎于学生升学的重要学科。想要改善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强化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则需要师生共同努力,营造一种互动结果,在完成情感交流之后达到教学效果。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当中的应用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兴趣能够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更好的去接受教学内容,增强学习实效。可见,兴趣无疑是最好的老师,辅助语文教师完成教学整体目标与教学任务。情感教育的融入,教师与学生彼此亲近,在鼓励中让学生树立语文学习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兴趣[1]。
其二,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传统的课堂教学环境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主体分界明显,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较少,通常处于一种传授与被传授的单向知识输出环境。长此以往,所产生的结果必然是学生对语文学科丧失兴趣,课堂氛围压抑,学生出现负面心理与反感情绪,最终影响语文教学质量。初中语文教学融入情感教育,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中心,以课堂为基础平台,通过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进而消除学生的戒备心理,自然而然的被带入到和谐的氛围环境当中。
其三,双向互动完成课堂拓展。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开展教育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价值与个性发展,语文学科也不例外。作为重点学科,语文的知识点需要通过语言上的交流互动具体完成,实现语文知识点的深化与拓展。情感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融入到语文学科教学当中,良好的情感交流互动,能够让每一位学生充分得到尊重、信任与理解,从而与语文教师形成一种双向互动,将教学效果与教学状况更好地完成反馈,形成良性的语文教学机制。
2 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策略
情感教育真正融入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当中,还需要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进行总结,笔者在长期实践中认为情感教育的应用策略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
2.1 找准教材内容与学生情感契合点
情感教育的核心是以情感为主要目标,在情感教育的应用过程中通常是所表达的情感与学生情感产生共鸣时,才能够激发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融入情感教育时,找准教材内容与学生情感之间的契合点,努力完成教材内容的拓展延伸。例如,在学习《童趣》这一课时,对课文进行详细拆分,找准其中重点刻画童趣的语句,即“神游其中,怡然自得”。这种词汇一方面是描写课文当中孩子的乐趣,另一方面也与初中生的状态保持一致,同龄孩子之间的乐趣具有较高一致性,能够在情感上引起共鸣。教师在讲解时应该以情感为主线带动学生进入到课文所描绘的情境当中,徐徐渐进,使得学生能够在课文当中感受到相同的经历,这样的教学方法一定会让学生产生浓烈的兴趣,从而为课文进一步讲解做好铺垫工作。找准语文教材内容与学生情感的契合点,教师需要在课前对课文全面掌握,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与感受,通过整理文章、安排课程进度计划、情感导入等多种方法,找准情感契合点[2]。
2.2 营造出良好的情感氛围交流环境
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能够为教学实效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良好的课堂环境所能够发挥出的作用显著。在语文学科教学过程中,设置悬念的方法通常会用来激发学生的阅读与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课文《桃花源记》时,语文教师可以通过问题设定的方法引导学生去展开自主学习,以层层设疑的方式设置悬念。如“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教师设下疑问:“迷路了,会遇到怎样的场景与事情”。而后让学生带着这一问题深度感受文章的内容,并开展分组讨论。而在得出“忽逢桃花林”的结果之后,教师设置下一个悬念,“桃花林是怎样的,在桃花林的深处又会是什么呢?”学生继续深入阅读,讨论、分析、得出结论,最终去加深对于整个课文的理解。这种情境引导,能够保证问题的由浅入深,调动学生对于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的思维与教师的思维完成碰撞,以此来达到情感心理层面的满足与愉悦[3]。
2.3 课堂教学情境的刻画与创设
情感教育的应用必将需要与课堂教学保持较高的一致性,课堂教学情境的刻画有助于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发挥情感教育的内在价值。在课堂教学情境创设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利用多媒体创设文学情境。初中语文课文多数是以传递情感为前提,这些情感的产生大多数是在特定的情境下产生。因此,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一个文学情境,将学生带入其中并学会感受作者的内心世界。如《春》的学习,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现春的特征,通过动态的方式将春的特色表现出来,配合文章优美的句子,让学生深刻感受春的美丽,在字里行间感受愉悦;第二,文章渲染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融入情境之中。语文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应该依据自身对于课文的理解,结合面部表情、动作、语言等来完成对于人物形象的刻画,加深学生理解。如《海燕》教学,对于其中铿锵有力的内容教师应该用激昂的情绪阅读,控制节奏、大小、重点词,让学生可以立刻进入到情境之中,完成情感互动与传递;第三,以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内心情感。如《我的母亲》教学则可以从课文内容联系到生活实际,触发学生的真情实感[4]。
结论:综上所述,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当中的应用研究,既满足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同样也符合语文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结合情感教育所能够展现出的教学重要性,需要从多角度探索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途径,推动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逐渐形成体系,走向成熟。
参考文献:
[1]范国文.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文学教育(下),2016,01:90-91.
[2]莫全洪.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研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6,01:131-132.
篇8
关键词:初中教学;汉语言文学;教学问题
我国历史悠久,文学遗产丰富,选入的现代文学作品数量应略占多数,而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则又应以散文为主,读者们不容易理解,现当代文学作品比较易懂,平时接触较多,所以较多。但是我们一定要发扬我们的汉语言文学,这样更能提高读者的文化底蕴。
一、初中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是否合理建构的问题
文化的遮蔽,远离了文学的真实性,淡薄了文学的情趣性,削弱了文学的味道,斑驳了文学的色彩。“汉语言文学教学中教学内容的处理普遍存在着盲目性和随意性”,这是不容忽略的,这是汉语言文学需要想尽各种办法应该解决的问题,这是一个对于语文教学极度遮蔽的“结”。
2.将汉语言文学应运用到实践中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汉语言文学教学绝不能空口白话,教学方法必须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才能形成,只有通过长时间的教学实践,才能找到最适宜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够汲取丰富的教学经验。
二、解决初中语文汉语言的问题的对策
1.根据汉语言文学的特点,从知识和文化等几方面进行了综合评价
要解决教学内容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就要遵循发展性原则,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基本技能的运用和掌握,考试难度既要有深度,又要有广度,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认真学习,并不断进行深入探究。
2.语言如何运用到实际中去和教师有着很大的关系
教师在讲授时要对教材中重要而难理解的地方加以阐述说明,并将理论与实际结合。例如,文学教材中有关历史的地方,其中包括主人公及作者时代背景等,多属于记忆性的东西,教师不需要过多地讲授,只要指出重点范围,或提出一些引导问题,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让学生把情景真实化,才能更好地理解汉语言文学。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语文教学;渗透;感恩教育
初中语文新课标指出“应该重视语文语言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重视人文教育”。初中的课文大都文质兼美,内涵丰富,文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教育内容;同时课堂教育是德育教育的主渠道,语文教师更应该责无旁贷地抓好德育工作,深挖语文教材资源,有机地渗透德育教育。下面就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探索。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中华民族自古有知恩图报、乐于助人的美好传统。然而在物质生活不断丰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受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外来多元文化的影响,中华民族传统精神与美德被淡忘和受到一定冲击,随着独生子女学生越来越多,相应的“小皇帝”、 “小公主”也越来越多,长辈对他们有求必应,可谓溺爱,社会、学校对其关怀备至,造成当前不少初中生,特别我校城乡结合部的学生“以我为中心”的习气。他们只知“我该怎样”,不知“该我怎样”;只知“我要怎样”,不知“要我怎样”。这对于一个家庭、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教育来说,是十分危险的。如何对中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成为目前一个热点话题。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如何在教学工作中加强感恩教育,也成为了我们的教学工作的重点。
要想在课堂中渗透感恩教育,首先自己要了解感恩教育的内涵、意义。感恩,《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牛津字典给出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我们来自于父母、我们存在于环境、我们成长于呵护。我们受恩于父母、我们受恩于环境、我们受恩于呵护。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就已经欠下了恩惠的账单!我们离开这个世界,更是无法偿还这张恩惠的账单。人生的遗憾、愧疚、忏悔都来自于感恩的不足,感恩将使人生少一些遗憾、愧疚、忏悔。因此感恩的范围应该包括:父母、家庭、社会、自然、自我。我们还要让感恩成为推动和弘扬真、善、美的原动力,让感恩成为每个人启动良知的源泉,让感恩成为每个人做人的压力、包袱、负担、任务、责任、习惯、原则、使命、信仰、动力、欲望。当感恩深入人心的时候,人们所设想的理想社会就会到来,真正的和谐社会就会到来。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应要充分发掘教科书中感恩教育的教学资源,在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引导学生学会感恩。
1、利用语文教材让学生感知“恩”
语文教材所选的内容不仅是为学生学习基本知识所设计,而且从阅读识字、口语交际到写作,从现代文到文言文,都包含着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要做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因此语文教师在向学生传授语文基础知识、培养学习技能的同时,要启迪引导学生感悟、体验各种文体中所包含的情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初中语文教科书中所表现的“恩”有父母之恩、自然之恩、祖国之恩、社会之恩等。
2、正确处理好德育与教学的关系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不能影响语文教学。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除了要正确把握好教材,找准德育切入点;还要认真研究教材,处理好德育与语文教学两者之间的关系,不能主次不分,本末倒置。所以在教学实践中,只有正确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才不至于喧宾夺主、流于形式。正确的做法是: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关键,引导学生分析文章最能感动自己、震撼自己的语言文字,从中加深体会,产生共鸣,在潜移默化中教育学生、影响学生、塑造学生。
3、认真研究学生,深化德育效果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任何教学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他们的参与、互动。德育也如此。品德素质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宣教代替学生的德育实践。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与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体验德育魅力。只有珍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我们的德育工作才能被学生接受,才能达到教育培养的目的。因为, 如今的孩子,要么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地位优越,深得父辈的宠爱,缺乏对他人的关爱、给予与奉献的精神、意志薄弱,承受不起挫折等;要么知识面广、生活经验丰富、叛逆心强、容易与教师唱反调……这些,都给我们的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如果我们不认真分析、研究学生,区别对待,不能结合课文内容适时开展德育工作,那我们的语文教学就是不成功的,就没有达到培养人的目的。
篇10
关键词:初中语文;情景教学;问题
情景教学的教学模式是在近些年以来逐渐被教育从业人员所重视和实践,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这种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模式也开始慢慢的走进学校的课堂。并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情景教学模式的实施,对于活跃课堂学习气氛,实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趣味性具有明显的意义。老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可以借助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情境营造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学生学习知识的情景扩展到教室之外,简单的来说,情境教学就是将书本上枯燥的概念和定义,通过形象的案例、动画表现、和趣味活动等进行转化,帮助学生牢固掌握知识理论。增强学生对知识学习的乐趣,同时通过课堂学习情境的营造,能够拉近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提高教学的效率。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引入情景教学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的欲望。促进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的提高。
对初中语文教学的情景教学模式的研究,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教学实践中都具有明显的意义。这种教学模式摒弃了传统教学模式单一、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问题,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存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情境教学模式更好的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对学校教育教学,回归学生本位的课程改革具有明显的意义。
一、情景教学模式的教学特点
在现代教学理论中,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是在实际的初衷语文教学中,我们还存在很多的不足。学校教育应该从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宗旨出发,为学生学习和成长提供形式多样化的教学环境。为学生的学习和教育提供更多的选择的机会,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充分互动,学生思维得到科学的培养和发展。情境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在当前的教学体系中逐渐形成体系,其主要的教学特点是为学生营造轻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和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堂知识。
二、情景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老师采用知识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将学习的概念和理论传输给学生,不仅无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对于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估同样也缺乏考核和评估,学生在为老师至尊的教学环境下很难有机会和勇气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也会造成极大的消极的影响。多年的初中教学实践已经证明,中学生只有处在轻松和自由的教学环境中,才能实现和老师的充分互动,以及积极地思考和交流。老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的辅助资源,利用信息技术将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进而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1.创设教学悬念,在结束的环节使用情景教学方式激发学生主动延伸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开始之前,一个精彩的开场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勾起学生了解的欲望和注意力。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良好的教学效果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享受教学的乐趣,积极思考和分享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调整自己的角色,从讲台上走下来,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例如,在教材中学生学习《乡愁》这一门课的时候,老师为了更好的展现和表达乡愁的含义,在课堂开始的时候,通过多媒体视频为学生播放一首歌曲《我的中国心》,学生通过对歌词的理解和歌曲背景音调的感悟,感受以为海外游子漂泊在外对祖国的怀念之情,这种典型的情景教学的教学方式间接的触发了学生内心的对于民族的情怀。这时候,老师再开始引入课文的教学,学生在感受前面的情感之后,对后面的教学内容必然会有很强烈的学习的欲望。在接下来的教学环节中,老师还可以通过轻音乐的背景下进行朗读或者领读,加深学生对于课文情感基调的把控。而在课程结束之前,通过设置一些教学悬念,刻意的为学生留取一些思考的问题和回味的内容。让学生在课堂结束之后进行延伸阅读,拓展知识。学生在前面的情景的影响下,对相类似题材的话题会有较为强烈的共鸣,因此,在课后的学习中,自然会有更高的学习热情。
2.生活场景再现,在课堂教学中的情景教学设计。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给学生创设真实的情感体验是初中语文教学重点和难点,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结合现实中的实际案例和生活鼍埃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将文章中的场景描绘出来,例如在文章《烈日和暴雨下的祥子》中,老师在讲授课文的时候,首先请学生描述一下自己的烈日的环境下,和在暴风雨的天气中的感受,学生通过以往自己的亲身的经历和感受分享给身边的同学之后,就会表现出更加积极的心态和热情去学习文章的内容,主动去了解文章中的主人翁在不同的天气环境下的心理变化。并在文章的情境描写中寻找共鸣,这中情景教学的模式,很好的捕捉住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这时候老师在根据实际的教学进度引入需要学习的教学课程,就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课堂模拟训练过程中的情景教学
初中语文教学的主要的教学目的不仅仅是简单的教会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技能,同时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向“学会”转为“会学”,也就是我们长说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应该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传授,比如在一些实践性较强的教学过程中,老师通过实物引入和现场实践的方式将课堂变得更加有意义,将抽象的概念转化成具体的操作,提高学生的思维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同时,在情景教学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还可以利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模拟自己的教学中的角色,在语言的实践课堂上,讲述和表达自己的感受与想法,增强学生学习的乐趣和积极性。
三、结语
在初中语文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创设情景教学环境要求老师首先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气氛,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学生在轻松自由的教学环境下能够很好的消除紧张的学习情绪,主动参与到老师的课堂教学中去,敢于开流,勇于提出质疑,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感被拉近,更加有助于老师的教学和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二是老师要注意在情景教学模式的教学环境下,要想法设法的引导学生多说、多交流,实现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交际,将课堂知识学习交际化,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交际能力,同时让课堂知识的学习更加精彩和宽阔。最后,是老师对于学生学习的跟踪和指导,课堂教学之后要及时的获取学生学习的进度和学习质量,将情景教学延伸到课堂之外,让学生在实际的生活中也能将知识理解和应用,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最大可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