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维修基本知识范文

时间:2023-08-02 17:35: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汽车维修基本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汽车维修基本知识

篇1

皮现峦,江海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处,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教育理论与教学方法。

摘要:现代汽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提高汽车维修技术水平,掌握现代汽车维修技能是维修专业教育的重要课题。本文在综合比较传统汽车维修与现代汽车维修的区别后,提出当代汽车维修技术人员应具有的知识、技能和能力要求,结合高职院校汽车维修技术专业现状,为该系列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汽车维修;课程;教学思考

一、现代汽车维修与传统汽车维修的区别

1.汽车维修理念的区别。现代的汽车维修是以机、电、液一体化系统诊断为核心的综合检测诊断技术,突出诊断技术,以准确诊断故障点为目标,是总成拆装调整工艺与系统诊断的组合;传统的汽车维修是以机械修理为核心的手工操作工艺,强调修理工艺并以零部件修复为手段,是总成拆装调整工艺与零件修复工艺的组合。

2.汽车维修组织与工艺的区别。现代故障诊断以定量分析为基础,采用仪器仪表检测分析的方法来完成,传统故障检查以定性分析为基础,采用直观检查和少量仪表测量的方法来完成;现代维修过程中技术数据的应用主要对生产厂家的维修手册或技术数据光盘的详细查阅,传统维修过程中技术数据的应用主要表现为对技术标准手册的查阅。

3.汽车维修从业人员结构的区别。现代汽车维修的人员关系还有一个重要的转变,传统汽车维修队伍中有师傅和徒弟两个层面,这两个层面只有熟练程度的差异。而现代汽车维修技术特征表现为“七分诊断,三分修理”,因此技术队伍中出现了汽车“医生和护士”两个部分。汽车医生负责“七分诊断”的诊断关键性技术工作,护士是负责“三分修理”中“维护、修理、检验”等环节的工作。这种转变对要求进步的维修技术人员来说也有了高标准。合格的汽车医生不仅应对汽车诊断技术了如指掌,还应该对汽车维护、修理、检验等技能驾轻就熟。

二、市场对现代汽车维修人才岗位要求

现今的中国汽车保有量数量一直在强劲的增长,BBC(英国广播电视台)《TOP GEAR》节目2008年曾专门做过一期中国汽车产业特辑,里面就提到,在中国每2.8秒就有一个人买车,在汽车有限的使用寿命中,买车的花费大约占了30%,后期保养维修和使用的花费会占70%,可想而知汽车后市场价值有多么客观。按照中国的人口和现今汽车保有量对比,汽车销售市场还远远没有饱和,当今汽车服务后市场质量也参差不齐,这些造就了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成了现各高职院校的热门专业。面向社会需求现代汽车维修人才岗位有很高的要求,除了应熟练掌握传统汽修工艺外,更突出表现在能否正确使用诊断仪器,快速准确找出故障部位和故障原因,具体包括故障诊断分析基本能力和诊断仪器设备的运用能力。

1.诊断分析基本能力。汽车维修人员的综合诊断分析能力体现在汽车发生故障后能否及时准确地指出故障原因、故障部位,这不仅反映出汽车维修人员对现代汽车和诊断技术的理解深度,还体现出该人员对汽车维修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运用能力。

2.诊断过程中仪器设备的运用。现代汽车已成为高科技的综合体,靠经验修车并不能满足要求了,不仅在速度上可能会落后,检测诊断的结果也会因人而异,不能定量分析。因故现代汽车故障诊断已发展成为运用现代化诊断设备进行综合分析的过程,掌握各种汽车维修检测设备的使用方法,了解各种汽车维修检测设备的工作原理,正确分析运用检测仪器设备的检查诊断结果是对汽车维修人员的基本要求。

三、现代汽车维修人才的培养

高职院校汽车维修专业学生的就业去向有汽车制造公司、汽车改装厂、汽车修理厂、4S店等,就业岗位有底盘装配工、总装装配工、试车员、检验员、调试员、驾驶员、试验员、修理工、售后技术服务人员、汽车销售员等。所以对现代汽车维修人才的培养目标,主要体现在知识、技能和能力三方面,能够具有与本专业领域方向相适应的文化水平与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能够树立职业理想,遵守职业规范,掌握本专业的基本技术知识,具备相应职业技能以及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熟练掌握汽车检测与维修方面技能,能在生产第一线从事汽车装配、检测、运行、维修与技术管理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1.现代汽车维修人才的知识要求。①掌握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政治理论知识和人文知识;②掌握本专业所需的机械技术基础知识;③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工电子、自动控制等方面的基本知识;④掌握汽车电器与电子设备、汽车构造、汽车钣金与涂装、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汽车修理等专业理论知识;⑤掌握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器构造与维修、整车维护与检修、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等基本知识。

2.现代汽车维修人才的技能要求。①汽车装配技能;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能;③汽车调试和维护;④汽车技术管理;⑤汽车驾驶技能。

3.现代汽车维修人才的能力要求。①基本能力: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的各项基本能力,具体为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新知识学习能力、解决问题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开展活动的组织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

②专业能力:较强的阅读、绘制机械工程图的能力,计算机使用能力,电工技术应用能力,电工工具和仪表使用能力,机械零件测量的基本能力,汽车检测与诊断能力,汽车修理能力、汽车总成维护、修理、检测及调试能力等。

四、高职汽车维修课程的教学思考

1.诊断分析过程中的悟性发挥。汽车故障诊断过程包括:“问诊-试车-分析-假设-验证”五个环节,当中“假设”环节是汽车诊断中最考验的环节,它考验汽车维修人员能否优选诊断路径、查出故障,是汽车维修人员最能表现自我的环节,可以称之为悟性。这种悟性这种聪明除了学生自己本身的天分影响外,在教育过程中“请进来,走出去”的教学方式也是需要的。开展各种客座讲授,可以是先进企业管理人员、维修技师、技工,也可以是高校的教授都可以请进来给学生们讲课,给他们讲讲先进的理念、案例、现实汽车产业等等。跟校企合作合作单位或者相关汽车维修企业举行实地参观实践活动,经常性的走出去,这些教学方式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悟性,拓宽眼界拉高他们的平台,这些体验有别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更鲜活生动,面对具体诊断事件,学生也能更融会贯通所学的知识,举一反三。

2.综上所述,现代的汽车维修除了需要借助于系统、完备的检测诊断维修工具、仪器和设备外,维修人员才是现代汽车维修中的重要因素,也是中坚力量。维修人员是现代汽车维修企业的技术标志,其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维修企业技术服务质量,因而维修人员是现代维修企业技术水平高低的关键因素。汽车维修人员应该具备机械、电子、液压、汽车、计算机和外语等多方面的综合理论知识,没有这些理论知识作为基础是不可能对汽车的故障做出“入木三分”的分析,因而也就不可能将汽车诊断技术提高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高职汽车维修课程的教学必须与时俱进,更新教学内容、改革课程设置、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方式,增添教学设备,把教学重点从传统的汽车常见故障诊断转移到汽车新技术运用及故障诊断上来,使教学能适应汽车技术高速发展的需要和要求,为我国汽车工业的进步和腾飞做出应有的贡献。(作者单位:江海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 沈辉.现代汽车维修课程的教学与思考[J].中国教育理论杂志,2003(11B):83.

篇2

【关键词】中职学校 汽车维修专业课程 一体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6-0001-02

近年来,随着汽车行业的迅猛发展,汽车维修专业随之日益的壮大,对汽车维修人员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而当前汽车维修行业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则跟不上汽车行业的发展速度。中职学校最初的办学理论就是为社会培养更多实用性的人才。而当前从中职学校毕业的学生来看,其动手操作能力较差,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弱,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与当前中职学校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学模式有着重要的关联。目前中职学校的学生特点是:理论基础较差,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较弱,缺乏自主学习的精神,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而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科书作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占用了大量的教育培训时间,很少对学生进行动手实践操作培训,要么教师就采用多年前的汽车维修专业技术和设备来对学生进行培训,这使得教学和社会严重的脱节,跟不上社会的发展步伐。根据当前中职学校汽车维修专业教学的现状,中职学校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但是基础理论学习必不可少,否则教学就缺乏了活力。因此,传统的汽车教学模式无法满足现阶段中职学校教学的需求,开展一体化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在传统的中职学校汽车维修教学过程中,教学是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学生在学习基本技能之前要先学习最基础的文化课程,然后再开始学习专业知识,最后进行实践操作,即三阶段教学模式。这种以理论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存在下面几个弊端:

理论基础教学和实践练习分开,实训教师和基础理论教师分开,实际教学内容的操作设备和学校的实际操作设备分开,理论知识教学和实践教学时间安排的不够合理。因此,在教授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由于学生对这方面的内容以前接触的比较少,只能够靠死记硬背来加强认识,根本对这方面的知识点有一个更加深入的理解,更不会举一反三。在进入实训阶段后,学生虽然开始充满了兴趣,但是对之前所学的理论知识很多都已经忘记了,往往是在一味的模仿训练,这根本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率,养成不了一套综合的技能知识。

教学方法较为单一,教师仍然采用的是一支粉笔、原本教科书的传统教学方式,在素质教育改革和计算机在教学中的应用中,也有的教师在教学中采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但是在讲解的时候所涉及到的内容也不能够与实务训练连接在一起,学生很难加以掌握。实训操作课程也仅仅是重复一些机械式的动作,很少有学生会结合所学到的知识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教师仅仅是照本宣科,学生也只是被动的接受,根本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造成不愿意学、学习难得现象。

中职学校的教学实践性较强,在理论教学过程中没能够进行实践性找到,也不能够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讲授实践性较强内容的时候,虽然,费了很多的课时和经历,但是学生仍然收益不多。例如在讲授汽车传动系统中差速器原理这章节内容的时候,教师仍然对这章节的内容进行反复的讲解,学生仍然对其结构和工作原理很难理解,但是如果学生利用差速器模型来演示其中各零件的工作过程,将教学内容形象化,从而来增加学生的认知能力,再指导学生去了解实际的差速器,最后在学生对差速器有一个基本了解的基础上来讲解原理知识,这样学生就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了。

二、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概念

一体化教学模式就是将实际的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练习相结合,它不仅仅可以使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同时还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体化教学模式不仅仅是简单的教学场所的转换,而且还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各方面的转变,在于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融合。

一体化教学模式体系形象生动,是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有效教学方式,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系统的结合起来进行教学,这样既有利于教师的教学,同时也能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将理论和技能综合起来进行教学,这可以很大程度上缩短教学课时,增加与学生交流的机会,在交流中去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然后才能够有针对性的去进行教学,这大大的提高教学的效率。在理论学习中结合实践操作教学,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中职学校汽车维修专业课程的"一体化教学"实践

近几年来,中职学校在教育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围绕专业课程教学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在一体化教学模式下进行了尝试,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一体化教学模式下的课程设置

中职学校的一年级学生仅仅需要掌握汽车维修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汽车采用的零件和材料、汽车的总体构造等;安排二年级的学生加入到汽车模块学习中,这模块包括发动机的构造、发动机的维修、发动机系统的维修、汽车本身电器的维修、传动机的维修、汽车制动系统的维修、汽车转向系统的维修、方向盘的维修。在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将汽车各部件的维修与普遍的维修任务融合到这模块中,通过对这模块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全面的汽车专业知识和基本的维修技能。三年级的学生到汽修厂实习,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二)教材的选用和编写

在一体化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选择较为成熟的,跟随技术发展的,辅有实训内容的教材。随着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开展,教师对基础理论和实践操作的掌握,逐步过渡到了自己编写与本校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材。然后再本校中使用该教材,从而来提高本校教学的效率。

(三)实训场所的设置

影响满足一体化教学的需求,需要设置一种结合理论教学、实训教学、工具保管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场所,校方要为其配备齐全的教学设备,如计算机、模型、资料架、实训的场地、零件架等。在这个场地中既有理论教学的场地同时也要有实践场所,这两个场所之间既分开又联系,所以在布置实训场所的时候,要充分的考虑到这两者之间的联系。实训场所又要区分整体汽车维修和零件的维修,在实训场所坐上零件柜,根据实训的人数以及零件的个数来进行合理的选择。比如在学习汽车传动系统这章节内容的时候,可以利用一般的实训空间来摆放前车驱动和后驱动系统,让学生对传感系统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同时还可以做好变速换挡的整体性实验。剩余的一般实训场所来作为零部件的监测场所,在实训场所布置实训台和零件柜,将这堂课所需要用到的零件放在实训台上,将不用的放在零件柜中。

(四)学生考核

一体化教学模式下对学生实行全面化的考核,不仅需要对基础理论知识进行考核,同时还需要对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进行考核。在动手实践过程的考核中,不仅仅要对学生单项的技能水平记性考核,同时还需要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测定。在实训考核的过程中将训练中的工具整理、考勤、专业等一系列都纳入到成绩的考核中去。这种考核过程将传统的结果考核转变成为了过程考核,以此来督促学生来完成每一堂课的任务,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总结

综上所述,对当前我国中职学校汽车维修专业来说,目前一体化教学方式虽然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汽车维修专业学生的就业现状,但一体化教学模式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只有在实际中不断的总结经验,紧跟社会大众的步伐,不断的深入教学体制改革,相信汽车维修行业一定会蓬勃发展的。

参考文献

[1]刘晓愧,《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建设与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实践》[J].当代教育论坛,2008.

篇3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汽车维修专业;教学实践

现代型的汽车维修专业需要越来越多的综合性素质人才,汽车维修人员不仅需要熟知汽车的基本原理,同时还要掌握机电一体化的知识以及如何正确使用以及检测汽车故障,具备极强的故障诊断能力以及协同作业能力。这不仅是要对学生开展专业课程培训,同时要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加强学生的方法使用能力以及社会能力的教学,促使学生能够从学校中掌握更加具体、专业、综合性的知识能力。让学生在走出学校后,具备扎实的知识技能,提升自我素质。在职校教学过程重,要想提升学生在未来就业环境中的事故处理能力以及从事工作的应变能力,就要善于在学习中制造一些故障场景,让学生在学校里就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项目教学法就是一种很好的实践教学方法,让学生与教师一起组成一个团队,在师生合作下,共同完成任务,促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增强学生在学校中的实践能力。下面就项目教学法在汽车维修专业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进行简单分析[1]。

一、改革传统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项目教学法的出现,极大的转变了教学的观念,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开展机械课程授课,都是以教材为主,忽视了汽车维修专业所需要的实践能力。所以学生走出学校以后,学生只会对一些基本机械开展认知行为,对于实际操练的能力十分差。同时教师的教学模式僵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对于一些枯燥乏味的学习知识点,学生更是难以理解,对汽车维修专业的学习兴趣缺失,这就是教师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分析能力的发展,学生都是被动的接受知识教育,不会随机应变。项目教学法就很好的帮助教师关注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多角度思考能力教育。学生和教师共同在一个小组,为一个任务目标努力,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的项目教学法为学生提供了一种趣味式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具有探究意义,例如在开展汽车维修导向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教学手册的活页,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在学生绘制图表、巧妙填空、开展绘图、师生问答中,获得知识与能力,进一步的增强学生对汽车维修学习的学习兴趣,从而促使教学的顺利开展。当然项目教学法的出现,也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更为新式的教学方法,教师为学生制定不同的项目任务,让学生在任务的完成中,获得知识与能力,对我们的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教师在为学生制定任务时,不仅考虑到学生的完成能力以及实践的难易程度,还要综合考虑学生实践环境的新技术以及新设备的供应,学生是否能够在一个优质的操作环境下,通过任务的完成,获得工作方法以及学习方法,是我们的教师设计教学任务需要考虑的问题[2]。

二、丰富机械实践课堂,鼓励学生参与实践

我们的职校汽车维修专业教学,一个非常大的缺陷就是教师的教学授课与学生的实践学习能力脱节,学生不能够将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充分应用到实践中去,那么我们项目教学法,就是教师要把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应用到实践中的一种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知识理论,促使学生主动的参与课堂。学生只有主动的开展实践,才能够在任务活动中获得知识,积累学习经验,这样在未来的就业中,才能提升自身竞争力,避免因自身的专业知识能力较强而实践能力差的现象出现。项目教学法通过一种学生参与任务活动的形式帮助自身将任务与实践有效结合,在不同的情景环境下,提升对任务的理解,以及不断丰富任务的完成过程。我们汽车维修行业有着自身的特殊性,汽车行业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学生掌握单纯的一门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学生还需要在教师的指引下,获得一定的随机应变能力,这样在遇到不同类型的汽车出现故障时,能够在第一时间做出最快的判断,提升汽车维修的效率。教师在开展授课的过程中,可以结合现代最新的汽车模型帮助学生了解汽车的工作原理,同时让学生掌握一些汽车关键的部位名称以及相关的作用,这种教学可以依托多媒体,也可以积极利用学校的校企合作,在实践中开展教学,在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场景,为学生设立有不同的教学任务,如何及时应对汽车的应急熄火,如何处理汽车的爆胎等等,都可以为学生设置任务,学生通过自助式的任务计划制定,以及搜寻相关的解决方案,详细记录解决问题的过程,明确的分工合作,都是通过对学生基本知识的掌握,帮助学生了解汽车基本原理。在故障中开展项目教学法,更加有助于学生认识自身的不足,获得专业能力与实践能力相结合的综合能力[3]。

三、开展团队合作教学,指导学生交流沟通

在职校教学中,学生往往都比较有个性,对于团队合作学习能力不强,同时个人主义较为严重,即便是教师强制要求学生进行划分小组,学生的意见以及合作也常常因为一些项目的难度、操作可行性受到影响,不能够拧成一股绳。我们的团队合作是完成项目的前提,项目教学法的实施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学生能够在一个集体的环境下获得知识和能力。在制定项目执行计划之前,学生必然会在一起进行讨论以及沟通,不同的学生具有差异性,对于一些项目的执行过程肯定有着自身的理解,小组在集体商议的过程中没有达到一致意见的话,学生的任务完成就会存在于一定的障碍,所以教师要善于对学生划分小组,并且指导学生合理解决小组内部的意见问题,在项目计划表制定中就处理好这类问题。通过一个优秀的小组完成项目的计划,达到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目的。我们的项目始终是围绕着学生展开的,所以在开展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开展与他人的沟通交流,在遇到问题时,可以寻求小组的合作帮助。学生在项目中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尤其在整个小组都出现问题时,教师尤其要注意,是否是项目的计划和安排出现了根本性的错误,帮助学生一起探讨知识,及时的纠正和完善,帮助学生合理分工。或者参与学生的任务活动,为学生树立起榜样的作用,让学生能够有迹可循,寻找更完善的解决方案,让小组的合作更加有信心,在小组的划分中,教师一定要考虑到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要帮助学生选取优秀的小组长,带领全组同学通过从项目分工以及实施,促进项目的顺利开展。

四、合理科学项目评价,完善学生实践操作

我们的汽修专业课堂对学生的教学反思停留在对学生的知识能力检测,忽视了对学生的整体性评价,在项目教学的反思评价中,一定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评价学生。教师在对项目的评价过程中,不能一昧的依靠教师的主观,这样容易产生片面性,有些时候因为班级人数较多,教师不可能每一个人都能够评价完善,学生做出了努力认为教师没有及时的肯定,就容易丧失学习的自信心,从而对自我认知存在一些错误性的理解,让学生因为教师的评价而无所收获。所以,教师要善于综合不同的客观评价,对学生开展有价值、综合性的评价。可以先从自我评价出发,让学生能够在整体的项目完成过程中,更加客观反思自我表现,是否做到了对项目的积极参与,是否及时与他人沟通交流,是否发现自我的价值。在自我评价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在头脑中形成主观认知,避免因为骄傲自满产生过渡的自豪。其次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部进行评价,让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学生在小组内完成任务,是最能反应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否得到提升的部分,小组成员要对学生开展公正合理地评价,对整个小组的任务完成是否具有推动作用,是否做出贡献。最后教师开展评价,为学生指明学习方向,以及如何及时纠正自我,促进自我的完善和发展,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促使项目教学法在汽车维修专业顺利开展[4]。

五、结语

项目教学法在汽车维修专业的应用为教学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让学生的创造性以及合作能力得到更好发挥,同时培养了学生的专业能力以及实践能力,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应对市场竞争。

【参考文献】

[1]邵国权.项目教学法在汽车维修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4,(3):102-105.

[2]李勇.项目教学法在汽车维修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时代农机,2016,43(11):143.

[3]林镜锋.项目教学法在汽车维修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实践分析[J].时代教育,2014,(12):93.

篇4

【关键词】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机械制图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3-146-01

《机械制图》课程在机械制造、数控技术和模具设计专业中属于一门核心专业课程,由于它的重要性,在这些专业的学生往往都非常喜欢这门课程。但是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里开设该门课程,在实施教学中往往出现大部分学生厌学情况比较严重,从笔者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总结出了一些让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学生爱上机械制图课的经验和观点。

一、在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中开设《机械制图》课的意义

在多年给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学生上机械制图课程时会发现,学生往往对这门课程的开设感到非常惊讶,他们都认为制图跟我们的汽车维修能有什么关系。在很多情况下,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因为他不知道“学什么”、“为什么学”和“怎样学”。

那么在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开设机械制图课程到底有什么重要意义呢?

首先,本专业技能考证汽车中级证考证理论项目其中一项就是考核学生熟练绘制简单的零件图,这是国家职业考证的考核内容之一,要求学生对简单的零件图能够会看会画。再者,学生毕业后绝大部分的学生都是入汽车维修公司、汽车生产公司或汽车保险公司等,从学生毕业后走上的职业岗位来看,学生需要有一定的看图能力,从长远的职业发展来看,更是如此。少数学生从事汽车生产工作后,晋升汽车设计人员,这不仅要求有很强的看图能力,更多的要求绘图能力。由此可见,在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中开设《机械制图》课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让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学生爱上《机械制图》课的几点措施

(一)改革传统的授课模式与学生评价方法

在传统的授课模式里,往往教师是把每个内容点一一讲授后(比如边框、标题栏、尺寸标注、圆弧链接…)才开始学画整体图,可是讲授课后往往就发现,开始画平而图时学生早己把前而的知识点忘得一千二净了。

教学活动是教和学的双边互相促进活动,结合本课程的特点和学生基础较差、主动性较差的特点,在教学中需要多引导学生动脑、动手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使学生的认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使学生由被动地接受老师传授向主动地学习、探索和应用知识的方向转化,最终将知识转化为能力。针对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我将内容转为为每个学习项目来授课,老师先抛出解决的图形(比如给出一个线条与圆弧连接的平而图,让学生以合作方式将其独立完成,过程可以讨论、可以查阅课程知识,关键时刻教师起主导作用),在动手绘图后学生慢慢去解决遇到的每个问题,从而把教学任务――掌握,学生也有了成就感,重要的是把“要我学”转为“我要学”,让学生慢慢爱上机械制图课。

(二)激发学生对制图的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在上第一节课时,可以把学生带到本校实习车间参观,熟悉机械零件的生产过程。告诉学生这里各种各样的汽车零件都是由技术人员设计,工人根据设计要求生产出来的。同时向学生提问:技术人员是怎样把白己的构思、设计方案表达出来的?工人又通过怎样的途径明白设计者的意图,加工机械零件,并按要求装配成符合要求的整套汽车配件呢?接着展示一套图纸,告诉学生:设计人员把自己的设计构思在图样上表达出来,一线工人先通过看图明白设计者的意图,然后进行零件的生产,产品的装配、检验等。虽然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学生们毕业后不是所有同学是工作在生产第一线,但是汽车维修一样需要看懂图纸,现在学习《机械制图》这门课程,目的就是培养大家的读图和绘图能力,为将来作好准备。如此激发了学生浓厚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三)建立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机械制图模型实训室

(四)在很多的中职学校里,学校都是注重生产实训车间的建立,对于制图模型实训室都是很缺乏的,有的中职学校设有制图模型实训室,但是基本都是针对机械制造、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专业所设立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学生根本没机会使用。在硬件设施缺乏的情况,想提高学生的绘图能力或激发学生的兴趣都是大打折扣的。所以在中职学校里开设制图模型实训室是迫在眉睫的事情,希望学校专业主任、领导能加以重视。建立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机械制图模型实训室对学生的学和老师的教都能事半功倍。

三、校企合作

我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与汽车行业企业合作的单位有很多,这是一个很好的平台,给学生提供了从学校到企业的过渡,到企业里实践提升学生的认知力和专业水平,并给学生找到了解答疑问的实践平台。

四、小结

以上是笔者的个人观点,让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学生爱上《机械制图》课,不能仅仅只靠教师,更重要的还有学校的硬件设施支持,让我们专业教师在良好的教学设施下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槐德机械制图课教学参考书[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1

篇5

人才培养的实施要呈阶梯式

根据市场需求确定实训项目以后,如何根据学生现状有效地组织教学,便成为实训教学中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中职学生的文化基础较差,这就导致有些理论要求较高的内容,学生接受起来非常吃力。因此,在实训过程中,学生看的多,动手的少;“发呆”的多,“思考”的少,导致教学效果差。如何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因材施教,便成了我们实训教学改革的方向。针对以上现状,汽修实训采用阶梯式来组织教学,通过日常的课堂教学、技能鉴定、兴趣小组等形式,进行梯度培养,分层提高。梯度分初、中、高三个等级。初级以入门为主,重在吸引,学习汽车的总体构造及二级维护与保养初级,要求每个汽修专业的学生必须通过。中级以维修保养等实用项目为主,要求学生将来能在实际工作岗位上体现出较强的专业素养。在中级实训教学中逐步让学生学习使用各种汽车诊断设备,使学生能利用多种诊断设备对车辆进行检测,在维修汽车过程中,能在不解体检查的基础上,将故障现象、各诊断参数之间联系起来,作出一定的分析及判断,确定并排除故障。高级则体现尖子水平,能独立完成一般维修项目,并有技能的创新性,在中级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能独立确定正确合理的维护、维修项目,能配合维修手册上的故障分析逻辑框图,对故障能得出正确的分析意见,独立制订出维修工艺。新生入学后,汽修专业暂时不进行专业划分,教学过程中进行初级的实训项目,结束后根据评价结果给予相应的技能学分,一方面达到激励和评价学生的目的,另一方面根据学生的实操表现来进行专业方向划分。初级与中级要求在第一学年完成,第二学年逐步挑选出高级,并根据学生特点及意愿选修实训项目。高级的学生可选修任何实训项目,并参加技能大赛。

采用仿真软件辅助实训教学

因师资力量及设备的限制,实训教学改革具体实施还有一定的困难。要想使学校以最小的实训成本换来最大的实训成效,可以引入多媒体仿真软件辅助教学。大多数的汽修实训教学多采用一对多组(即一位教师带多组学生)的教学方式,操作对象是汽车或者各总成。老师一边讲解一边示范,学生一边听一边看,这样很难达到同时一边练的目的。即使同时练了,老师也无法了解每个学生的动作是否正确,无法及时纠正学生的操作错误,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反过来说,老师为了达到教学目的,不得不分组逐个示范教学、纠正错误,这样也极大地降低了教学效率,增加了教学成本。针对实训教学这种弊端,我们利用先进的多媒体仿真软件来辅助教学,可以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系统结构原理、故障检测诊断的综合学习训练等,从而快速掌握各个教学知识点。汽车构造类仿真软件能将汽车各总成中一些隐蔽的、抽象的结构用多媒体显示出来,就是把平面模式转化成三维动画模式。还可以加入语音提示,从而将汽车的基本知识直观地展现出来,这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教学手段,值得开发及推广使用。

将快修服务理念引入实训项目

篇6

【关键词】 地方高校;新能源汽车;人才培养;模式

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现状与人才需求分析

随着我国化石燃料的紧缺与环境的恶化,关于新能源车辆的开发与应用问题已成为我国汽车工业积极探索的焦点。全球汽车产业格局正发生重大变化,汽车产品将向安全、节能、环保方向迈进,“新能源汽车”成为业界关注重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一个机遇,尤其是电动汽车我国的研发与国外发达国家相差不大。在中国汽车产业的“十三五”规划中,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征求意见稿已早早发出,可见未来几年电动汽车产业仍然是国家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

目前,山东省拥有山东时风集团、山东唐骏欧铃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山东宝雅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电动轿车生产企业。德州陵县新能源车产业园的落成,为德州学院新能源汽车专业的学生就业提供了很大的机遇。

当前,国内新能源车辆专业刚刚起步,市场需求非常大,人才严重匮乏。人才的不足带来的必将是行业内动力不足、缺乏后劲的疲软状态。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相关专业的人才作为基础。怎样培养出具有高专业水平和具有相关能力素质的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满足地方经济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对人才的需求,是当前学院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二、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的核心就是培养出合格的人才,作为地方院校应该找准自己的定位,从而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来达到人才培养的目标。德州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厚基础、强实践、求创新、高素质、重责任的创新性应用型人才。

1、新能源汽车的专业定位

新能源汽车专业是车辆类专业和电工电子及机电类专业的融合和交叉专业,作为本科生的培养需要掌握汽车基础知识、机电传动控制、电力电子、新能源汽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所涉及的内容比传统车辆专业所涉及到的内容更多,知识面更广。

通过调研相关院校新能源汽车专业,本专业的专业定位大致分以下几种:

(1) 国内一些重点大学师资科研技术设备雄厚,教学环节中突出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以科研能力为突出点,主要培养开发设计及科研型人才。比如合肥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分校等高校的新能源汽车方向的学生主要是从事设计开发及相关科研。

(2) 省级的一些重点院校,既有一定的开发平台又有师资力量,以培养产品开发设计人才为主要目标。比如湖北汽车工业学院以东风汽车为依托,从事相关产品开发。

(3)地方院校师资相对较差,科研力量相对薄弱,应注重实践培养,以技术应用为主。德州学院是一所地方院校,本院新能源汽车专业定位是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2、新能源汽车专业的培养目标

本院新能源汽车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能分析和解决问题,适应社会需要,可在相关新能源汽车公司、企业以及有关的研究与设计院所、高等院校和相关部门从事新能源汽车方面的产品开发、制造、试验、管理、营销以及售后的相关工作的应用型人才。也就是说通过四年的培养大多数学生能够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能够解决具体问题。

3、本专业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与教学环节的建设是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要全面提高新能源汽车专业的人才素质,就必须优化课程设置的组合,创新教学方法,使教学内容能够跟上本专业的发展水平,使教学的内容与市场需求相符。学生的培养采用“3+1”模式,就是学生用接近3个学年的时间主要在校内完成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中间还需到企业进行认识实习、课程实训,接受企业实际生产的锻炼,了解新能源车辆的生产过程,利用多于1个学年的时间在企业进行实习,直接进入企业的相关部门和车间进行专业实习以及本科的毕业设计、毕业实习。学校指派教师同时企业派出技术人员,采用“双导师制”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成长发展进行指导。

学生应掌握新能源汽车方向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包括外语、计算机、自然科学、人文社科、专业基础、专业素质与能力拓展知识。其中基础知识包括工程科学知识如高等数学、大学物理以及力学等,工程技术知识包括机械设计、电工电子、工程图学等机械电子类知识点。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核心知识包括新能源汽车制造工艺、新能源汽车设计、新能源汽车试验测试、汽车结构与有限元分析、汽车碰撞与安全等。知识拓展部分包含自动变速器技术、汽车车身艺术设计、专用车结构设计、汽车液压与气压传动、汽车制造企业现场管理、汽车法规与产业政策、汽车服务工程等课程。选修知识里面应重点掌握计算机技术在车辆工程学科中应用概况、常用车辆工程学科计算方法和数据处理、车辆工程中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分析、互联网信息技术在车辆工程的应用等;同时选修知识还应包含汽车空气动力学概念、发动机流场、发动机热工转换、流体力学、热工基础、新能源汽车性能评价、分析方法、基本动力学过程、发动机原理、汽车振动基础等发动机与汽车流体的相关知识。

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在厚基础的同时加强了专业应用能力的培养,选修知识可以培养学生向不同的侧重点发展,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有多种选择,增强竞争能力。

三、结语

地方院校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肩负着为区域经济提供相关行业发展所急需人才的重任。构建科学的全面的并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结构体系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内容。通过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出与之相符的课程体系,一定能培养出大量的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新能源车辆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黄雄健,熊维平.汽车类应用型本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0.29.163-164.

[2] 范大胜.新能源汽车维修人才的培养研究[J].汽车维修,2011.11.

篇7

【关键词】汽车构造 教学

随着汽车工业和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汽车电子产品的新结构,新技术层出不穷,汽车普及化已成为当今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尤其是“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在高等院校中悄然走俏。《汽车构造》作为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他的作用尤为重要。作为专业技术基础课的汽车汽车构造的教学得到了广大专业教师的关注。然而,由于课程本身具有专业性强、理论性强、内容抽象、枯燥、不好理解等特点,加之我院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使得该课程的教学变得更加难以进行。

作为任课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只是还要掌握实际操作能力。为使培养出的学生既掌握必须的理论知识,又具有专业所必需的专业认知和基本操作能力,对“汽车构造”教学进行课程改革。

近两年的教学实践工作证明: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好学会本课程,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根据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专业需要,合理选择教材

从汽车类人才的培养出发,掌握必须的汽车构造课程是成为现代汽车维修人才的必备条件之一,作为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原来代用的适合机电类学生采用的教材已经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教学内容需要凋整,教学方式需要改革,要在讲授理论的同时。进行必要的实践技能训练,选择―本适合汽车类专业学生使用、理论和实训相结合的教材刻不容缓。

在教材选用方面,保证基本知识点的选取以“必须”、“够用”为度,没有过多的理论推导,有利于学生兴趣的提高和教学的开展。

二、注意后续课程的连续性,在教学中适当增加典型网络教学

作为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汽车构造》主要是为汽车专业《底盘构造》、《汽车发动机拆装》、《汽车底盘拆装》服务的,教师若能理解和熟悉本课程在后续专业课程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更好的把握适合本专业的教学重点,将时间和精力集中于重点和要点之上;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再者,使学生较早地了解一些整车中有关的机构和零部件,也有益于后续专业课的学习。

为体现汽车专业特色,在教学过程中列举了许多汽车维修实例,利用网络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了解汽车构造的整体机构,使学生能将实践实训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从而将理论知识迅速转变为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了学生分析专业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改进现有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且各方法之间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实际教学工作其实是综合应用各方法的过程。

(一)运用对比法教学,提高学习效果。

《汽车构造》中,有许多内容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又有其自身的特征。在教学中。将一些既有差异又有联系的知识进行对比分析,辨析异同,从而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学习能力。例如汽油机供给系统与柴油机供给系统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二者的区别在于:燃油的种类不同;燃烧的方式不同;油气的混合方式和压力不同;但燃烧室的结构可以相同;供油的机构可以部分相同;通过这样的比较,可以使学生在掌握汽油机供油系统基础上更快地掌握柴油机供油系统,也便于学生记忆喷油器的机构。深化对喷油器的理解。当然。教材中还有很多概念,都可以采用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概念,找出异同,进而学会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

(二)倡发散性思维,一题多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是学习方法的载体,讲解知识的目的不仅在于向学生传授具体知识。更重要的是在于通过知识向学生介绍分析问题、解决同题的方法,俗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仅限于一种,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就会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提倡并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解题,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理解和掌握各知识点,做到活学活用。

(三)倡导理论与实验结合,加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汽车构造》这门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在每个知识点后面,安排相应的操作类内容,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在―起。

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理论可以指导实践,实验现象也可揭示本质,从而上升到理论高度。实验中―个很重要的部分就是对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这一环集中体现了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应用能力,也是训练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途径。如果在实践环节中,能够适时地提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动于尝试探索。往往可以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比如,在发动机功率实验中,可以让学生不断增大输入正弦波信号的幅度,并用示波器观察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波形,二者是否一直是大小成比例而波形一致?事实显然不是,因为发动机功率在输入信号增大到一定值时,必然会进入到饱和区,从而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波形不一致而发生畸变。这样的提问―方向给学生提供了应用已学知识合理解释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的机会,另一方可加深学生对于发动机功率的理解。

(四)教师课后及时进行教学反恩,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新教师除了通过听课和与老教师交流。从而不断学习别人的教学经验外,更主要的是靠自己在实践中积累经验。课后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和总结可以帮助教师及时接受反馈信息,找出教学环节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成功与不足。从而为调整教学策略建立可靠依据,使课堂教学不断优化、成熟。教学反思,既是教学的课后经验总结,也是成败的纪录,更为上好下一节课作了准备,为今后的课前准备积累宝贵的参考经验。在避免犯类似错误的同时,也有助于在不断的尝试中积累效果良好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 高职教育 现代学徒制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如今许多企业对员工有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目前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不能满足企业用工和产业升级的实际需要,急需对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创新。而现代学徒制作为密切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实现教产结合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我们需要将现代学徒制有效的应用到高职教育中去,以培养出满足如今企业要求的人才。

1 现代学徒制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

在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背景下,现代学徒制逐渐成为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制改革的重要切入点。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要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2014年8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提出要着力构建现代学徒制培养体系,全面提升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能力和水平。

2 定向培养是现代学徒制实施的前提

(1)深化校企合作,联合招生组建“学徒制定向班”。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要紧贴市场和企业岗位需求,要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校企合作,优势互补,互惠互利,互动发展”是校企双方深度融合的目标。

(2)实施现代学徒制,进行岗位学徒是定向培养的有效途径。岗位学徒是定向培养的有效途径,学生在学校、企业两个不同的地点进行学习。因此,岗位学徒制有效地将“学生”“职工”统一,“工作环境”“学习环境”统一。学生在校内以受教育者的身份参与各种以理论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活动,在校外根据市场的需求以“职业人”的身份参加与所学专业相关联的实际工作。通过岗位学徒,学生能够较好地融入企业、面向职业,充分利用企业的工作(学习)环境和资源,把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真实岗位工作和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进行工学结合,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

3人才培养方案是现代学徒制实施的核心

从广泛意义上讲,以德国“双元制”、英国“现代学徒制”、澳大利亚“新学徒制”等为典型,符合经济发展需求,深化校企合作的学徒制形态都是现代学徒制,它是将传统学徒培训方式与现代学校教育相融合的一种新型“学校与企业合作式的职业教育制度”,在高职教育中的应用推广具有较大意义。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实施人才培养工作的根本性指导文件,是一所学校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集中体现,反映了学校在人才培养工作上的指导思想和整体思路,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导向作用。

3.1大众4S店机电技工岗位职业标准

服务部具备服务接待、车辆维修等职责,是4S店核心部门之一,也是企业主要利润来源的部门之一。服务部的岗位设置如图1。

机电技工岗位的职责主要有:

(1)根据组长安排,完成车辆的机修/电修工作;

(2)负责本工位设备及工具的维护与保养;

(3)负责工序质量的自检和互检;

(4)负责工位区域环境6S管理。其岗位任职条件包括专业胜任能力和职位素质能力,详见表1。

表1:机电技工岗位任职条件

机电技工通过4S店完善的培训机制,不断学习,自我提升,逐步从学徒晋级为一级助理,二级助理;进一步提高,纳入技术人才培养工程,接受专业技术培训,获得相应的资格认证后,成长为被认可的技师。

图2:现代学徒制的工学交替、实岗育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思路图

3.2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思路

以市场调研为基础,提升学生实践能力,邀请区域大型企业积极参与,将专业、产业、行业三方有机结合,对学生、专家、企业三方有效评估,可以逐步勾画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思路,如图2所示。

3.3确定学徒制定向班各阶段人才培养目标

学院试点选取五年一贯制高职教育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班,学生的起点是初中毕业生(多数是未能考取高中的学生),通过学情分析,结合企业机电技工职业能力发展规律,我们采用“多阶段、分目标”的人才培养方案。

3.4构建产教深度融合的学徒制课程体系

课程是决定培养人才质量的关键。以定向培养目标岗位(机电技工)的工作内容来确定定向班学生的学习内容,分别将准员工、一级助理技师、二级助理技师、三级助理技师最具代表性的、综合性的工作任务进行整理、提炼,形成课程学习任务,即“典型工作任务”。通过分析“典型工作任务”来确定课程内容,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原则确立课程结构。

4现代学徒制的教学实践

4.1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确定岗位学徒教学方案

多阶段、分目标的人才培养方案既符合15~20岁年龄段学生的心理成长规律,又满足高级技能人才培养目标。

第一学年,以学校育人为主,学生大部分时间在校学习文化基础知识,计算机技能,有2周在企业完成专业认识实习。同时,聘请企业专家和技术人员到校开展相关的培训,提高学生专业学习兴趣和专业认同感。

第二学年,以学校育人为主,学生在校学习文化基础知识、8个学习领域(即: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8个学习领域的课程)中的专业(初级)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每周1天企业岗位学徒,进行洗车工位、快速保养工位、综合故障维修工位等岗位进行轮换学徒,了解各岗位工作内容,学会使用和维护通用工具设备。

第三W年,校企联合培养。学生每周3天在校学习文化基础知识、8个学习领域中的专业(初中级)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2天在企业快速保养岗位学徒,能够对各种车型PDI检查项目;对各种车型首次保养项目,熟悉快修服务操作流程。

第四学年,校企联合培养。学生每周3天在校学习文化基础知识、8个学习领域中的专业(中级)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2天在企业综合维修岗位学徒,进行相关的汽车维修工作,通过实践强化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技能。

第五学年,以企业岗位学徒为主,结合学生学习兴趣,通过企业和学生双向选择,确定学徒将要从事的岗位,进行岗位学徒。

4.2根据企业生产特点,细化岗位学徒管理

学生在企业进行岗位学徒的过程中,由于学习的对象是待维修和保养的“车”,各“车”的具体故障情况不尽相同,在岗位学徒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就不可能像在学校里按照老师设定的教学情境那样,有机会、有步骤地进行。比如,汽车维修企业生产具有“忙时”和“闲时”的特点。在节假日前夕汽车保养工位相对其他工位处于“忙时”,进入夏季空调保养与维护等此类项目维修处于“忙时”。因此在进行岗位学徒安排时,须认真考虑各岗位工作内容,将该阶段总体学徒目标进行细化管理。

汽车维修企业车辆维修的另一个特点就是维修内容的随机性。鉴于汽车技术的不断进步,出现发动机、变速箱大修的情况较少。但此类维修工作是一个难得的“典型工作任务”,学生通过完成此项大修工作,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因此,在出现此类“典型工作任务”时,应灵活安排学徒内容,由学校老师、企业师傅进行现场教学,无须禁锢于教学计划。

4.3共建师资队伍,实行双导师培养制

校企共建师资队伍是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重要任务。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承担教学任务,形成双导师制。学院需要认真选拔责任心强、勇于实施教学改革,能够与合作企业协商共同推进学徒制开展的专业教师。企业可以选派一线工作的高技能人员为带徒师傅,带徒师傅严格执行企业课程的相关标准,通过示范、指导、检验等环节,对学徒进行现场教学。双导师是推进现代学徒制实施的关键。校企双方应定时进行师资交流,通过企业现场教研活动及学院研讨等形式,提升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的教学水平和执教能力。

4.4校企双方对学徒共同进行过程考核

在企业进行岗位学徒时,以企业评价为主体;在学校课程中,以学校评价为主体。形成学校考核与企业考核相结合,兼顾理论考核与操作考核相结合的考核评价制度。主要考核点包括:各学习阶段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岗位学徒时的出勤率、工作效率、操作流程的学习效果、生产操作的熟练程度、工作态度、与同事的合作态度、遵守企业和学校的管理制度情况、对企业的贡献等。

4.5采用学分制,进行学徒制教学管理

《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规定,学徒在整个培养期间实行弹性学制或学分制。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是学徒制定向班多阶段、分目标的人才培养的必要条件。按照教学计划,学徒的各阶段所有学习内容、岗位技能训练项目均可量化为学分,学徒修满规定的学分方可进入高一级的技能项目培养。

5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5.1企业参与学徒制的积极性不高

在学徒制实施过程中,尽管合作企业领导对校企合作开展学徒制给予充分支持。但企业相关部门、岗位指导师傅,参与学徒制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对学徒制的认识尚未提升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尚未与学校教学真正融合、共同M行人才培养。因此,我们在实施现代学徒制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企业各部门、各学徒岗位的实际运行状况,积极主动解决学生在学徒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比如在学生学徒时的考勤、安全教育、后勤服务等方面,尽可能减轻企业负担,让企业集中精力做“学校希望企业要做的事”。

5.2部分学生参与学徒制的积极性不高

在学徒制实施过程中,有部分学生参与学徒制的积极性并不高。其主要原因,(1)对专业不感兴趣,(2)本身学习主动性不够。解决此类学生的学习问题需要全校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对专业不感兴趣的学生,在满足学校转专业条件下,尽可能满足其转专业要求。对学习不感兴趣的部分学生,学生管理部门、相关老师应耐心、细致做好其思想工作。

企业各岗位的用人标准决定校企双方不能因为学生基础差而降低定向班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在岗位学徒的过程中,会逐步淘汰部分不符合岗位学徒相应技能要求的学生。对于此类被现代学徒制淘汰的学生,学校应探索其他适应此类学生健康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

6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学徒制作为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在高职院校的应用中得到了很好的效果。因此,为了进一步输出满足现代企业要求的人才,我们就需要完善现代学徒制的应用,采取有效的对策处理好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促进我国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王雨帆.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教育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6(18).

[2] 范丽娟.高职数字图文信息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10).

[3] 陈德荣,马宏伟.现代学徒制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改革的启示[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1(02).

[4] 武智,曹必文,傅伟.高职院校开展现代学徒制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 2015(25).

篇9

关键词: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 学生评价机制 校企联合评价 职业能力

一、实施背景

目前中职教育以学校为主体的评价模式难以全面考核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具体表现在:评价标准单一;重专业理论知识考核,轻岗位技能和综合职业素养考核;重结果评价,轻过程考核等。这种评价的结果,直接导致了学校培养的人才与企业的实际需求脱节,这种“企业尺子与学校尺子”不一样的弊端,直接导致学生很难快速适应工作岗位。因此,必须改革传统的学生考核评价模式,探索校企联合评价机制,促进学校考核标准与企业用人标准的统一,缩短学生从“校园人”到“职业人”的转变过程。

二、工作过程

1.学期考核:变课程考试为技能模块考核

我们改变学完课程然后组织考试的传统做法,根据汽修专业“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式和模块化课程体系,配套实施了基于工作任务的模块化考核,将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分为如下几个模块:汽车零件的拆装、汽车保养与维修、汽车发动机维修、汽车底盘维修、汽车电气设备维修、汽车综合故障诊断与维修、汽车装饰、汽车整形、汽车喷涂等,按照技能模块组织考核。每学期末根据教学计划规定的内容确定考核项目,企业组织命题,并提供考核标准和考核现场,校企双方共同组织实施评价。 学期考核成绩分为两部分:理论考核占40%,技能考核占60%。

2.顶岗实习考核:变单一的实习鉴定为综合职业能力考核

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考核由企业管理人员、企业技师和学校实习指导教师共同组织实施,考核重点是学生的职业素养、技能水平、问题解决能力等综合职业能力。为使顶岗实习考核有章可循,学校制定了《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学生顶岗实习考核评价标准》。顶岗实习考核成绩按照企业考核占65%、学校考核占35%的比例,计入学生顶岗实习阶段的学业成绩。

3.毕业综合考核:变毕业考试为职场模拟考核和取得职业资格证书

(1)考核地点注重选取真实职场环境。毕业综合考核是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考核,为此,我们将考核地点放在汽修企业,让学生在真实的职场环境中接受“实战”考核。我们选择了日照一成博世汽修公司、日照乾丰汽车销售公司、日照远通大发钣喷服务公司三家实力强、能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核的企业作为毕业综合考核考点,定期组织毕业综合考核。

(2)考核项目注重与汽修企业实际岗位对接。毕业综合考核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除传统的汽车发动机拆装与检测、汽车故障诊断、二级维护和汽车喷涂等考核项目外,还增加了本地汽车4S店岗位需求旺盛的汽车售后服务、汽车保养等考核项目。

(3)考核指标注重多维性。毕业综合考核的指标体现了多维性,除基本知识、专业技能外,还注重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工作过程中的职业习惯和综合职业素养等,注重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的有机统一。

(4)以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为检验手段。职业资格鉴定考试作为第三方评价,相对校企联合评价更客观公正。作为对学生职业技能的一种检验手段,可以检验校企联合评价实施效果,检验汽修专业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这样就形成了学校、企业和国家职业资格鉴定机构联合实施的多元化学生评价机制。

三、主要成果与成效

1.学生的技能水平明显提高

评价引导教学,通过校企开放式的联合评价,使学生技能水平获得很大提高。2012年学生参加市技能大赛,参赛的8名学生分获市二等奖和三等奖;2013年学生参加市技能大赛,参赛的10名学生分获1个一等奖、5个二等奖,学生获奖的等次和数量都有了稳步的提升。

2.提升了学生的就业质量

校企联合评价的探索与实践,使我校近三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专业对口率、企业满意率都有了稳步提升。2014年对汽修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调查数据显示,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8%,专业对口率达到80%,企业满意率达到99%,学校被评为“山东省就业明星学校”。

3.学校办学美誉度和社会影响力显著上升

良好的毕业生工作质量,吸引了更多的汽修企业参与学校专业建设,我校被市内多家汽车维修企业确定为“金牌合作单位”,从而大幅度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声誉和社会影响力。

篇10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6B-0043-02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为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培养出更多综合素质高、专业技能强的应用型人才,保证毕业后能够胜任一线工作岗位。对于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而言,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掌握汽车相关理论知识与实用技能,可以熟练的拆装和维修汽车,能够正确进行保养,这是该专业的主要教学目标。

一、模块化技能教学概念

模块化技能教学以模块化思想方法为基础,对课程知识进行分解,让其成为很多个小的知识点,并根据一定内在逻辑重组知识点,形成独立单元,同时根据实际工作岗位,把相关单元组合成教学模块,以增删单元与调整组合等形式,适当调整并更新教学内容。所以,模块化技能教学强调用实际例子进行教学,其中主要是培训学生的各项技能。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模块化技能教学,主要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二、模块教学成功失败案例比较分析

(一)成功案例

以《汽油机燃料供给系》模块教学引用“维修案例”导入为例,笔者在不同的两个班进行教学试验,一个班引用“维修案例”导入,一个班不引用“维修案例”,得出了不同的教学效果。具体如下:

某班在《汽油机燃料供给系》模块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了解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统的基本原理与结构,并掌握一些排除故障的方法。在实训室进行授课,教师把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提供一台发动机台架。教学过程中,教师先为学生提出一个汽车维修例子,即上海帕萨特B51.8T乘用车驶入4S店进行修理,这辆汽车安装了涡轮增压四缸电控,共行驶了5万多km。车主对修理人员反映早上很难启动发动机,必须启动三次以上才能启动,熄火后重新启动正常,但是如果熄火时间超过2小时,则很难启动。此时教师要让学生充当4S店的维修人员,对故障情况进行验证以后,分析探讨引起故障的主要原因,比如油路、电路等,每个小组在讨论后,由代表阐述本小组的观点。如此一来,学生都在小组中积极发言,并根据实训室提供的发动机进行研究,学生兴致很高。在各小组阐述观点的过程中,每个小组都纷纷发言,第一小组观点为:“由于电源亏电所致,无法顺利点火与火弱无法点着。”第二小组反驳道:“若是蓄电池亏电,则每次都不能正常启动,所以应该在油路处发生故障,问题是缺油或供油系统损坏。”第三组小组也认为是油路故障,他们说:“若是蓄电池故障,充足电就能够解决故障,而现在是后面几次可以正常启动,应该排除蓄电池故障。”第四小组的派出成员的观点说:“应该是油路问题,对于第一小组提出的亏电,要采取一定措施进行判别。”在整个教学过程,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学习兴趣很高。对此,教师在学生讨论、分析和阐述观点以后,要肯定他们的思路,并作出最终分析:对于这辆汽车的问题,应该找准其中的关键之处,也就是“如果熄火时间超过2小时,则很难启动”,若是蓄电池存在故障,要使用万能表来检测蓄电池,这样可以很快准确验证这个问题。通过检测以后,发现并不是电路故障,可以将其排除,那么则为油路问题,主要原因是发动机熄火后无法保持残余压力,那么应该如何对故障原因进行诊断呢?如何将故障部位的故障排除呢?教师要告诉学生,只有学习《汽油机燃料供给系》模块以后,掌握了燃油机的结构特点与工作原理后,这个问题自然会迎刃而解。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学习过程更有针对性,学习效果也更好。

(二)失败的案例

在一次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课堂上,教师比较成功的组织了教学,将学生的学习情感也调动了起来。在课堂上学生不仅积极思考问题,踊跃发言,有的学生还在教师鼓励下,主动上台讲解本堂课中教师提出的问题,比如教师提问:“液压助力转向与电子助力转向相比较有什么区别?”学生结合课文中知识与平时整理的知识,归纳出:液压助力转向是一种使用非常普遍的助力转向系统,液压助力主要通过发动机带动液压动力转向泵提供,从而减轻驾驶员操纵力,让转向操纵更加轻便与灵活。电子助力转向以传统机械转向为基础,利用方向盘里面的转矩信号与汽车行驶车速信号,在电子控制装置下,让电动机提供与控制要求一致的辅助动力,让驾驶员可以更好的转向操作。这样既能够具备传统动力转向装置的主要性能,还可以让燃油更加经济,避免发动机功率被浪费。

从课堂整体效果来看,学生的思维都非常开放活跃,似乎课堂教学是成功的。但是在课堂将要结束的时候,教师提出了如下问题:汽车启动过程中,方向盘和点火钥匙无法转动的原因?此时有学生回答道:“方向盘具备锁止的功能,在汽车熄火以后,在点火开关上拔下点火钥匙,将方向盘转到30°-50°以后,能够听见明显的上锁声音,之后不能转动方向盘。在方向盘锁止后,如果要解除锁止,重新在点火开关里面插入点火钥匙以后,同时转动方向盘与转动钥匙边,这样可以将方向盘锁止解除。”从这位学生的回答可知,他课前做足了准备,然而教师仅仅点点头,没有给予学生更大的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不断探索、勤奋学习的心就这样被教师在不经意间扼杀了。

三、结合成功案例得出教学启示

第一,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中,要适当增加实验课程量,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技能培训,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专业技术知识,锻炼动手操作能力。主要课程有机械制图测绘、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金工实习、汽车总体拆装实习、汽车驾驶实习、汽车维护实习、专业技能实习和毕业设计等。

第二,从以往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模块化技能教学来看,主要课程有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汽车诊断与检测、汽车性能及合理使用等,按照一定顺序开展授课,各课程教学比较集中,以“发动机构造与维修”为例,平均每周有10个课时。在一段时间的授课之后,很多教师认为讲课难度极大,学生学习时容易出现枯燥单调之感,很难有效提升教学。通过调整以后,全部专业技术课程的学习时间不超过两个学期,因为各门课程的同时进行,因此每门课程的周学时数有所降低,平均在8个学时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