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教学范文

时间:2023-08-02 17:35: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教学

篇1

关键词:初中语文;情感教育;新课

初中阶段对于中学生认知世界和认知生活非常重要,也是学生情感培养的重要阶段,对于学生的成长非常重要。语文教学是学生情感培养的重要科目,以往进行初中语文教学的时候,教师比较重视学生知识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的提高,没有真正的认识到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的时候,情感教育研究的相关内容还较少,这也给学生人格的完善、德智体美的发展以及教学目标的实现造成了较大的影响。这便要求教师必须认识到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将情感教育运用到初中语文教学中去。

1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分析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进行初中语文教学的时候,无论是教学模式、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方式都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学校在设计课程的时候,需要重视学生人格的健全,对学生情感素质进行开发,帮助学生养成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品位。[1]情感教育对于新课改而言,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新课改要求进行初中语文教学的时候,必须重视学生情感态度的养成。所以,教师进行初中语文教学的时候,应该将学生认知能力培养和学生价值观养成结合在一起,新课改也说明了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将语文教学本身的独立性、自主性以及人文性体现了出来,教师教学的时候必须重视学生的情感变化,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更好的学习相关的知识发展自己的个性。在初中语文教学的时候,将情感教育运用进去,能够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健康的发展,将学生学习兴趣调动起来的同时,帮助学生身心更好的发展。在初中语文教学的时候,合理利用课程教学中的情感因素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语文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语言运用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品质。[2]

2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应用策略

(1)通过情感教育将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在初中语文情感教育中,将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出来是非常重要的,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产生了兴趣,才能够更好的学习。为了将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激发出来,教师必须让学生探究语文教学中存在的情感因素,让学生能够在教材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增加对于语文的兴趣。此外,学生还应该重视语文知识的运用和学习,帮助学生更好的发现自我,将语文学习兴趣激发出来。[3]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该给学生创设出合适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让学生真正的感受到语文学习所具有的魅力和乐趣。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能够思考语文,激发自己语文学习的兴趣,在丰富自己情感的同时,切实提高语文能力和语文成绩。

(2)在情感教育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情感的表达。引导学生的情感表达对于初中语文情感教育非常重要,而想要做到这点,教师必须重视自身职业素养和道德水平的提高,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况下,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情感的引导,让学生能够真正的掌握语文情感。[4]此外,教师,还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通过多种手段来帮助学生培养情感教育,让学生能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很好的挖掘和分析哪些情感因素丰富的素材,只有教师具有情感,才能够将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出来,从而推动语文教学创新更好的进行。

(3)进行良好课堂氛围的营造,和学生更好的交流沟通。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愉悦感能够将学生的情感更好的激发出来,若是学生产生了愉悦感,学习的时候便能够在一种比较轻松和愉悦的氛围中思考,思维状态也会更好。所以,教师进行初中语文教学的时候,也应该进行和谐愉悦教学氛围的营造。在轻松的氛围中,师生也能够更好的交流和沟通,学生也能够畅所欲言,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5]比如进行古诗词教学的时候,教师阅读古诗词的时候,应该带有自己的情绪,带着愉悦的情绪来进行轻松的诗句的阅读,这样学生也会受到感染,从而更加主动积极的进行学习,克服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更加主动积极的讨论,这种情况下,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和交流能够进行的更加顺利,学生也能够在愉悦的氛围中掌握更多的知识,获得更多的感悟。

(4)认识到课文朗读的重要性,将学生学习情感激发出来。课堂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场所,若是课堂氛围比较好不但能够活跃课堂教学的氛围,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的提问和学生的回答都能够成为对课堂进行评价的标准。若是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能够得到教师的鼓励,那么学生学习和回答也会更加的积极。一般情况下,课文文章朗读能够将学生情感更好的激发出来,教师可以带着学生朗读那些包含情感的诗词,通过朗读的过程,学生也能够更好的感受作者的情感,了解作者的内心,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在丰富学生情感的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

(5)重视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的运用。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初中语文教学方法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比较喜欢的方式来学习。比如,教师可以将课本剧表演、朗诵、讨论等方式运用进来,将学生自主学习兴趣真正的激发出来。在学生合作讨论的过程中,学生还能够更好的掌握合作的技巧,学生的团队意识也会有明显的提高,在和其他学生讨论的过程中也能够完善自己的想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明确指定问题和学生的学习任务,确保分工的合理性,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互相配合和支持,从而更好的学习。此外,教师还应该主动积极的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质疑,让学生进行答案的探索。比如,教师可以提问,雪融化之后,会有什么,有些学生会说带来了水,也有的学生会说春天到了。对于学生的不同回答,教师应该鼓励,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更加愿意畅所欲言。

(6)通过真情实感将学生内心情感激发出来。语文本身便是一门和学生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科目,教师进行初中语文教学的时候,应该选择灵活的教学方式,将课本内容和学生生活结合在一起,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更好的获得情感上的共鸣。比如在学习到《我的母亲》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下自己母亲对自己的爱,学生也更加容易产生共鸣,也会带着情感来进行学习。学生内心情感因素的激发,不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情感,还能够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更好的感受情感。

3结语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初中语文教师教学的时候,也愈加认识到了情感教育的重要性,教师也必须认识到情感教育的方式非常多,教师应该根据语文教学的需要和学生心理的特点,不断的进行探索和研究,将学生的情感更好的激发出来,只有这样情感教育才能够落到实处,其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才能够更好的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卢娟.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分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0(04):108.

[2]李秀山.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简析[J].山西青年,2019(24):160.

[3]王菊香.孕育情感,丰富思想——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课外语文,2018(06):118.

篇2

那么,语文教学应该如何适应新课改精神呢?笔者认为语文教学要真正走向“素质教育”,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努力实现“三个转变”

1.教师从教书匠向教育家的转变。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但在语文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固守着一套陈旧的教学观念,教师架空分析教材,照本宣科,成了教材的奴隶,为教而教的机器,毫无艺术性可言,严重违背了教育的初衷。新形势下的教师,应成为科研型、专家型的教师。他不仅“能”教,而且“会”教;不仅要精通本专业知识,还要了解相关的边缘知识;不仅要钻研新的理论、新的思想,还要善于总结在教育实践中获得的经验与体会,并力求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指导自己更好地实践,从根本上实现由机器型的教书匠到艺术型的教育家的转变。2.教学模式由课堂教授型向指导策划型转变。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我们必须打破旧的传统模式,让学生自己去掌握材料(包括教参书),省去机械传输所造成的大量时间的耗费,使课堂成为学生各种理解碰撞、质疑创新的一个舞台。3.教学思维由机械模仿向创造性思维转变。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一种满足内在需求的主动探索过程,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意识。授之以渔,把学习知识的规律和方法教给学生,通过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方式获得知识。

其次,做好“两个优化”

篇3

一、情感教育概述

情感既是人们内心的真是感受及想法,同时也是对客观事物的心理评价。通常情况下情感在人与人的交流交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会对人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初中学生在接受初中教育的过程中,其思想内容及行为均会受到情感因素的影响,并且在学生的生活与学习中占据重要位置。通过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融入情感教育,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情感感知能力,促使学生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形成良好的情感品质,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此外情感教育还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等,只有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学习语文的乐趣,才可以促使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提出的问题,使得学生的创新能力、语文学习能力得以显著提升,同时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及语言表达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情感教育现状

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大部分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对文章、诗词进行分析,将文章诗词划分为中心思想、段落划分、语句分析、写作特点等部分分别按照标准答案进行详细讲解,只是教授学生背诵已知标准答案,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语文的文学特性,采用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课堂教学,使得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只能被动接受语文教师所讲授的内容,无法结合自身的理解去思考文章诗词中的具体含义,这就导致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逐渐产生固化思维,使得学生的创新能力无法得到有效提高同时还会严重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生今后的学习造成一定阻碍[1]。因此教师应在?n堂教学过程中充分掌握新课程改革中的相关标准及内容,并在教学过程中贯彻以人为本教学理念,以保证学生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效提高个人能力。

三、情感教育中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一)提高语文教师的情感教育素质

初中语文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在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位置,对学生的感情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教师自身的情感素质是决定课堂情感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语文教师应注重提升自身的情感素质,并充分掌握情感教学的内容、方式,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情感教学的本质,使得学生可以通过课堂教学有效提高自身的情感表达能力及感知能力。与此同时学校也应组织开展相关的情感教育培训,在培训过程中加强教师的对情感教育本质的理解,引导教师结合多年教学经验深入研究情感教育理论,并充分认识到情感教育对于学生提高个人能力、健全自身人格的重要性,从而为教师今后的课堂教学奠定良好基础,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注入新鲜血液,在有效激发学生学兴趣的同时促使学生可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获得更好的教学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2]。

(二)合理控制课堂教学内容

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注意把控教学内容,现阶段初中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为语言、文字、文学教学,这些学习内容大部分包含着较为丰富的情感。教师在对学生讲授这些语文知识时应充分掌握并了解文学作品的具体含义及文章表达出的丰富情感,并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使得学生可以充分体会到文章的内涵[3]。因此教师设计教学方案的过程中应将作者的背景资料、人生经历、创作背景等方面纳入到教学设计范围,同时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创设贴近课堂教学内容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可以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中更加深刻的理解文章内容以及表达的情感,有效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情感表达能力[4]。

(三)完善教学评价机制

随着我国新课改的不断深化,情感教学方式逐渐被融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这种教学方式可有效培养学生的情感感知能力,并促使学生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形成良好的情感品质,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5]。然而目前大部分教师及学校并未真正认识到情感教学的重要性,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学校现阶段仍然将学生的考试分数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再加商上应试教育思想得影响使得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并不重视对学生进行情感教学。因此,学校应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不断完善现有的教学评价机制,并将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等多方面内容纳入评价体系中,从而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篇4

一、面对课改必须更新观念

当前,面对语文新课程、新教材的实施,要想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没有必要的观念更新,课程改革是难以实现的,因此教师必须适应时代要求,更新观念。在实施课堂教学时,不能仅仅满足于将书本上的有限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年龄特点来认真研究,探讨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要从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出发来组织和实施自己的课堂教学,在传授多种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实现“以德治校”。同时还要改变对学生的传统看法,要遵循教育活动的规律,充分注意学生的“差异性”、“潜在性”,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课改要求新时代的教师能够教育各种类型的学生,并使他们各自的特长都充分得到发挥。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终生学习,只有这样才会“与时俱进”,适应课程改革带来的种种新问题的挑战。

二、面对课改必须创新教案

既然教案是备课的结果,写教案是教师整理教学思想,使之条理化、系统化的方法,那么,不同的备课过程,理应产生不同的教案。所以,不同的课型、不同教师的教案理应有所不同,不能作统一要求。从详略的角度来说,理应从教学实际考虑,该详则详,该略则略。以现行中学语文教材为例,单元中教读课文是带动学生学习其他课文的,为了全面反映教学过程,还是写详案为好;自读课文,重点是启发学生自学,促进学生思考,这类课文就可以写简案。以不同的教师为例,教师对教材的熟悉程度不同,教案的详略也应有所不同。老手(不是“老教师”)的教学思想大体上已有条理和系统,但事物在不断发展,情况在不断变化,具体到某些细节仍需做调整和整理,这样写写简案未尝不可;新手(不是“新教师”)经验不足,教学思想的条理化、系统化不明朗,需要加强整理,再者新手改进教法、总结经验也要以教案作依据,所以写详案好处很多。所以,新手和老手的教案可以有不同的个性。

语文具有强烈的人文性,所以语文教学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学生情感的熏陶。不同个性的学生,需要有不同个性的语文教学;要发展学生不同的个性,就要进行不同个性的语文教学,就要写出不同个性的语文教案。学生的个性化,决定了语文教学的个性化,也就决定了语文教案的个性化。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更趋于社会化、人文化、网络化。语文教学要来源于社会,服务于社会,关注人生,关注思想情感;内容来源更从过去单一的课本向图书馆、网络化方向发展,教师备课不再是课本加参考,而要面向学生、面向社会、进入网络。所以新课标下教师的备课和授课更趋于复杂,不同的教师,面对不同的学生,必然也必须写出不同风格的教案。语文教师要写教案,要写具有不同风格的教案。

三、面对课改必须找准教学切入点

一个好的切入点,既可以使课堂教学纲举目张、层次清晰,又可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研究愿望。如何找到文章的切入点呢?

1、从文眼入手,抓住关键词,牵一发而动全身,从而引导学生理解全篇。如在教学《荷塘月色》时,我抓住了“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这一文眼,将“不宁静”三字作为理解文章的突破口,引导学生探讨了作者的内心世界。

2、从文章线索入手,紧扣线索来设置问题。如教学《项链》时,可紧扣“项链”来发问:为什么会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不丢不赔会怎样?小说结尾会怎样发展?这样,学生就会紧紧围绕线索来思考,绕过了一些不必要的问题,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小说类文本的阅读教学,可围绕小说的故事情节及叙事艺术方面展开,体现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教授前必须让学生了解小说这种文学体裁的文体知识。

3、从学生最感兴趣的章节入手,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以最大化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一般的小说教学总是遵循着故事情节发展的顺序,课堂教学也必然是按照“开端――发展――――结局”的模式展开,教师授课时按部就班、循规蹈矩,学生听课时也是跟着老师亦步亦趋、敷衍应付,自然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率低下。

4、从教学目标出发,设置若干关键的教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正确引导学生理解文本。

篇5

关键词:新课改 语文 课堂教学

目前,语文课程改革正在向纵深发展。从多年来的实验来看,《语文课程标准》和与之配套的语文教材(语文版)深受教师和学生的欢迎。广大教师认为:新课标的实施,新教材的使用,给语文课吹进了一股春风,给语文教师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是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之幸,也是千千万万学生之福。在多年的教学中,根据新课程标准对语文学科的定位,课程的基本理念及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有一些粗浅的思考和体会,现将它写出来,与各位同行共同探讨。

一、语文教学要重视情感体验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情感体验。就教师而言,有情感是取得课堂教学成功的前提。一个冷漠、毫无激情的教师,他的教学必定是枯燥无味的。课堂教学的根本是创设学生乐学的教学氛围。为此,语文教师就必须根据自身的感悟认真挖掘教材。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投入感情,就有了体验的基础,就能以此生发出更加开放性的理解,而不会回到过去“结论式”的展现。

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教师处处留心、善于倾听,学生真切的理解和闪光的发言就会让你吃惊。教师若能用激励的语言促进学生进一步感悟,课堂就将更加精彩。学生作文中有独到见解的,语文教师应大加表扬并评上高分。作文能力有显著进步的,要给予表扬和鼓励并适当加分。教师的表扬和鼓励,往往成为学生热爱写作和不断进步的动力。还要鼓励学生对课文和教师讲解的内容质疑或者提出不同意见,允许学生对教师的讲解有不同的理解。这样师生互相交流,既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能力,又增进了情感。

二、语文教学要加大信息量

语文教学要适应当前整个社会需要。现在已处在信息化时代,学习和工作都需要依靠一定的信息。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就是有关语文信息积累、掌握和系统化的过程。我们在教学中要增强信息观念,不作脱离语言文字的架空分析,不重复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不向学生提不加思索就能回答的问题,不能把语文课教成毫无信息价值的教材分析。我们教师不能再局限于课本,每学期教30篇课文已远远不够。不要机械地搬用教学参考资料讲课,应从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出发,研究应当让学生着重学些什么,以及怎样在学习中培养动手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向课外延伸是必然的趋势,有条件的农村中学可以提倡学生读报,订适合中学生阅读的杂志如《中学生阅读》等,甚至可以鼓励和引导学生上网搜集资料来获取信息。教师要给学生以支持,包括有用信息的渠道提供,阅读方法的指导,甚至要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当然课堂上仍要对教材深挖深剖。课堂上教师如果忽视了对文本起码的阅读,为了追求课堂创新,一味地将一些课外的东西硬塞给学生,而那些真正需要花大力气去学习的东西反而如蜻蜓点水一笔带过,这岂不是本末倒置?

三、重视阅读

学好语文靠的是积累,而积累的最好途径就是阅读。缺少了对文本的阅读,何来学生个人的独特感受?缺少了对文本的阅读,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缺少了对文本的阅读,如何才能丰厚学生的文化积淀?阅读一般应该达到下列目的:了解作者要表达的主要思想;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次要内容,并能把他们区分开来;了解并记住文章中最重要的内容。用自己的阅历和知识对文章进行分析、评价,得出自己的体会。阅读可分为强制性阅读和应用性阅读。强制性阅读就是读语文教科书。毫无疑问,语文教科书在形成学生语言的规范性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但缺点是其不可选择性,单调和枯燥形。应用性阅读就是为了获取实用信息或交流思想而进行的有自由选择的,无特定教材的,暂时性的阅读。主要指报纸,杂志,文学作品等。此类阅读有着强制性阅读无法替代的作用。其优点是可选择性,实用性,真实性,趣味性决定了文章的可读性。在我们的教学中要二者兼顾,不能顾此失彼。

四、要培养学生的团结互助精神,合作学习,共同提高

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扮演支持者、辅助者、合作者的角色;在教与学的关系上,以学习为中心,教师的教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教服务于学。交往和合作是具有时代精神的,也是人的素质发展所不可缺少的因素。随着素质教育的步步深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也越来越多的引入课堂,合作交流成为了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活动形式。将班级学生依其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乃至社会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组成若干的合作学习小组,以小组成员共同学习、讨论为活动基本形式,为每个成员创造了平等参与的机会,营造了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小组成员的积极互赖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通过相互合作,取长补短,小组成员共同达到学习目标。加强学生间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思维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小组合作学习将班级授课制中的个人竞争变为了小组竞争,每个人都有小组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增强了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几点问题:在学生讨论时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时间。在交流时,还要着力培养学生认真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还要注意内容的少而精,抓住契机促进有效学习。

篇6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语文教学 提问策略

课堂提问一直是师生课堂互动的有效手段之一,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对于教学有效性有着重要的意义,语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设计合理的问题来进行提问,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因此本文着重分析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提问策略。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现状

当前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提问沿用了以往的习惯,主要存在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1.学生缺少课前预习

目前中学生的学习时间安排的比较紧张,在教学课堂上,很少有时间留给学生进行预习,初中语文课堂上也是这样,语文教师在课堂的开始讲解新的知识,对于一些问题的提问,很多学生都会一问三不知,然后课下的时候用于复习,长此以往,形成了恶性循环,学生的积极性消失,课堂教学的效率不高。

2.教师提问方式不恰当

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课堂上,提问也是一门技巧,如果针对一个问题的提问方式很恰当,学生乐意去回答老师的问题,课堂氛围也会变得很轻松。相反,如果课堂提问的方式不恰当,很可能会引起学生们的抵触心理,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课堂教学的效率不高。

3.教师问题处理不恰当

很多时候教师在进行提问之后,自己先回答了问题,或者在进行提问时,学生一旦出现错误,教师就打断学生,进而给出了正确的答案,这样一来是节省了很多的时间,但是教学的效果并不好,学生可能会害怕回答老师的问题。

4.问题设置不合理。

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课堂上,需要提问的问题设置对于提问的效果也很重要,问题的难易程度需要适中,过难,则学生很少能回答的上来,过于简单,则学生会感觉到无趣,缺乏挑战性,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需要进行相关的考虑。

5.问题重复或者过多。

很多时候初中语文教师提问的问题会出现重复,这样会给学生听课带来不好的影响,因为他们知道老师会重复问题,所以听课的时候就不会那么集中精神。还有一些教师在课堂上提问过多的问题,容易让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问题的真正涵义,不利于初中语文教学的开展。

二、新时期下初中语文教育提问的有效策略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有效策略,可以从以下几点来进行:

1.课前预习,课后复习

提问是一种对课堂教学阶段性成果验证的手段,在课堂上面,教师针对某一个问题提问,学生根据自己的见解进行回答,可以检验掌握知识的程度,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的课堂提问需要建立在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基础上。老师在课堂开始之前,给学生预习的时间,这样他们对于教学的内容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容易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快的进入角色,然后课下的时候对于所学的知识进一步复习和巩固。例如,在初中语文《故乡》这一内容讲授的过程中,对于故乡发生的变化,从故乡的人、故乡的景来展开,人物的前后变化都能设置成相应的问题,学生根据问题进行预习,也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2.问题设置的有效性和目的性

前面分析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问题设置的重要性,因此问题设置的有效性需要语文教师们思考,所设置的问题需要紧紧围绕着教学的重难点来进行。例如,在教授初中语文《石榴》时,作者为什么喜欢夏天?作者表达的是什么情感?这一系列问题,将教学内容的重难点都概括进去了。

3.利用资源创设问题情境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学生当前已经有知识的基础上,对学生提问,然后逐渐引导学生进入到课堂教学中来,语文教师可以利用教学资源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课堂提问问题的指向性,利用多种渠道创设问题情境。例如,可以在初中语文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有奖竞赛等,对于学生回答问题过程中正确的地方需要及时的给予肯定,然后针对其错误的地方,逐渐去进行引导,切记不能鲁莽的批判学生的对错,这样容易打击学生的自信,不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结语

科学合理的课堂提问策略不但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还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本文首先分析当前初中语文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然后给出三条课堂提问的有效措施,为广大初中语文教师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初中语文;师生关系;课堂实践

拥有客观合理的思维判断力,掌握有效高级的信息内容,了解时展动态,落实学习能力和技巧,这些技能正是现代社会内部学校教学实践和践行需要真正落实的重要内容,也是现代新课程标准改革的组成部分,学生在参与小学学习后,自身学习技能和思维能力得到相应的提升和发展,普通中学作为实现学生自身全面学习和思维技能有效提升的阶段,需要教师参与实践,运用有效的教学技巧做到高效参与和实践。初中内部涉及教学内容教学,在教学信息中也有一定程度上的提升和加深,才能真正符合对学生高效培育的要求。初中语文通过文字呈现的阅读、写作、应用和思考,让学生在学习和深入了解的过程中得到学习内容的积累和学习能力的进步,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课堂参与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完善和更新教学方法和技巧,保证课堂教学的真正高效化。

一、不断维持学生和教师内部良好关系,为提高教学课堂有效性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系融洽对于师生双方来说,无论是沟通还是谈论等行为都可以顺利、高效地进行,落实到初中语文课堂实践中也是如此。在语文教学实践课堂上,要想真正保证学生有效地参与和学习,保证学生高效汲取和掌握学习内容,教师需要做好与学生良好相处的工作,做学生真正的朋友和亲人,使学生感觉到亲和,在许多学校内部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依旧遵循师生高低、尊卑之分,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压力,这样长久下来,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参与的数量和时间,但在一定程度上会让学生对于学习内容产生厌倦和压力,不能真正有效地参与到学习和实践中,因此,在初中语文实践教学过程中,注重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加强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亲近感,实现现代教育教学在初中语文实践教学中的真正有效性。

例如:在课间或课上讨论的空闲时间里,放下教师固有的形象和尊严,与学生促膝而谈,和学生相互之间谈论和交流当下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和相关时事等等,不断参与倾听学生心灵的声音,让学生和教师在真正参与课堂实践中无障碍,保证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保持轻松、活跃的参与状态,真正实现学生与教师的良好相处和帮助,实现语文教学有效性的落实。

二、添加生活内部实例,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性

学习内容需要真正落实到生活实践中才能真正发挥自身的作用和有效意义,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分析和呈现,引入来自于生活内部的实例和信息,让学生在初中语文学习课堂上真正通过实例和相关信息得到学习内容的深入理解和掌握,保证教学有效性。初中语文设置内容全面,无论是语言内容的分析、阅读技巧的应用和理解,还是相关写作内容的实践和参与,许多内容都是真正来源于生活内容,真正落实到生活内容中,将生活实例和信息有效应用到语文教学实践中,真正实现现代语文教学参与和实践的有效性。

例如: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搜集相关的敬语、广告词、启示、启事和写作等内容,让学生从生活中得到学习内容和信息来源,让学生真正明确学习目的,使学生能够在生活实践中真正得到学习内容,实现现代语文教学与生活实践有效结合,保证课堂教学实践的高效落实,真正实现对学生实践教学的有效性。

三、注重课堂实践和参与练习,有效落实课堂实践教育

动手实践是培养、提高和巩固自身技能的有效方法,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参与过程中,教师要想真正有效地保证课堂有效性,需要教师不断鼓励学生真正参与到动手实践过程中,现代初中学生是一群有思想、有主见、自我意识强的孩子,学生对于社会和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和现象也能有效作出回应和解决方案,这是现代学生自身拥有的共同之处,注重课堂实践和参与练习,真正落实课堂高效教学,在真正参与学习和实践中,让学生在学习中真正通过动手和实践得到学习内容的有效了解和掌握,通过自身动手参与实践和相关的课堂讨论,让学生在学习课堂上真正受益,实现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学旨在培养学生有思想、有素养的技能和素养,落实到现代学校真正实践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不断完善和更新相关的教学技巧,通过现代学校教学,实现教学手段和方法的真正更新、完善以及有效提升,真正实现对学生自身的有效性教学,实现对学生的高效培育。

参考文献:

[1]秦叔萍.中学语文写作教学发微[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08(2).

篇8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语文教学;语文能力

语文是人们在实际生活中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两个基本特点,这两个特点既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实用功能和实践能力,也着眼于语文课程对于学生思想感情的熏陶感染。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即培养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自主学习、探索创新能力。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语文能力是学生对语文的读、写、听、说能力;语文素养包括学生对字、词、句、篇的积累,对语感、思维品质以及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培养。语文素养包括语文的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也包括对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想观念等内容的学习。可以说,语文素养是培养语文能力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教师要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着手,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二、以语文为基础,培养学生的人文内涵

语文课程的内容中,有大量的具体形象,带有强烈的个人感情和主观色彩,在很多情况下,每一个人的知识背景、生活经验、体悟的角度等方面的差异,对语文的理解也会出现很大的差异。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语文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人文内涵,在通过学习语文知识、品读和欣赏文学作品等,来培养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独创性的理解。初中语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同时也是熏陶学生的文学素养,让学生在语文的学习中感受乐趣。

三、善用语文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语文课程有着丰富的资源,利用语文课程的丰富资源,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帮助学生建立语文实践基础,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初中语文教学要着重于对学生进行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逻辑、文学等知识的学习,通过各种丰富的语文资源,拓展学生对人生、社会、自然等各方面知识的学习和创新,在学习中不断进行实践,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四、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改要求教师建立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帮助学生建立互学习的模式,快速地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求知欲和进取精神。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开展自主、合作学习的方式,将整个学生群体团结在一起,分配一个共同的学习任务,让每一个学生在任务中积极地承担个人的责任,通过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问题能协商解决,及时通过沟通解决群体内的问题,对每个人分担的任务进行群体加工,对活动的成效共同进行评估,通过合作,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合作精神。自主学习,帮助学生自主发展,通过探究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高自身获得语文知识的能力。

新课改要求语文课程必须加强综合性,加强与其他学科的沟通和联系,让学生在语文课程中学习的知识能够在生活中和其他学科中被很好地应用,不断拓展语文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结合语文教学的实际,增强课程的资源意识,以丰富语文课程的资源和博大精深的语文素养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学生探索学习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赵小英.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和谐教学[D].湖南师范大学,2006.

篇9

关键词:新课改 语文 教学

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是新课改的初衷。为了实现素质教育的大目标,必须对现有的初中语文的教学模式精心改革。那么,如何实施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的教学呢?笔者结合本校的语文“预学案”教学实际浅谈如下自己的看法与观点:

一、什么是“预学案”及“预学案”教学

“预学案”即由师生共同编制的学习方案,是教师指导学生有效学习的设计方案。包括“预案”和“学案”两部分。“预案”即预学方案,包含对将要学习内容的预备和预习;“学案”即课堂及课后的学习方案;两部分的编写可以有机融合。

“预学案”教学是基于“预学案”的师生共同开展的教与学活动。

“预学案”教学的提出源于新课程改革“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预学案”教学改革正是这一教学理念的具体践行,就是把教学的重心由研究教师的“教”转变至研究学生的“学”,即“以学定教”,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预学案”编写原则

1、主体性原则

“预学案”的编写首先要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充分培养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编写“预学案”内容。

2、探究性原则

语文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我在设计“预学案”时,喜欢把自己备课时的疑问编写进去,让学生“帮助”我答疑解惑,慢慢地,我发现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有了显著提高。

3、梯度性原则

“预学案”的编写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层次的学习需求,因此在编写上可以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可以先从简单的字词、作者开始,然后是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再一步步深入到课文中心,把握主旨,力求让大多数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

三、“预学案”教学的设计模式

“预学案”的设计应该依据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和学习者情况而定,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其基本框架如下:

1)、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积累词语,掌握“攒、拗、确凿”等词的读音、字形、词义,并学会运用;

2、能力目标:学习抓住景物特征,融情入景的写法;品味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特色;

情感目标:体会鲁迅先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追求新鲜知识的精神。

学习目标的制定,必须体现新课标提出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要求,让学生一目了然,知道本课要学习的内容和应该达到的目标。

2)、学习重、难点

重点:学会细致观察和抓住特点的方法,具体生动地描写事物;

难点:体会课文表现出的童真童趣,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学习重点、难点的制定必须依据教材特点和学情,突出过程与方法。

3)、知识链接

语文教学离不开知识的传授,因为知识是能力的基础。那么,向学生提供与课文相关的必要的知识材料可以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4)、阅读导航

1、整体感知课文

⑴整理字词:

⑵理清写作顺序

2、精读赏析课文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对课文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素养就要在阅读课的教学中凸显学生的阅读活动,因此精心设计“阅读导航”,可以有序而有效地开展阅读活动,使课堂教学做到有的放矢,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5)、巩固测评

1、字词运用(例略)

2、文学常识(例略)

3、课内阅读(例略)

4、课外阅读(例略)

一节课结束之后,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应及时进行反馈。在预学案上精选少量的习题可以当堂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而达到当堂掌握、当堂消化,真正体现课堂教学的高效率。

其实,“预学案”的设计可以不拘一格,根据课文具体内容和学习目标来决定它的格式。但“预学案”无论外在形式如何,教师设计时一定要扣准新课程标准,要以学生的“学”为主,研究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水平,使“预学案”切实为师生服务。

四、“预学案”教学基本程序

1、预学探究,自主发现

预学环节是“预学案”教学的基础,一般提前一天把预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通过自学课本、查找资料、与同学讨论等方式,对照预学案进行预习,并对其上的学习目标和预习内容进行一番探究,拥有自己的阅读收获,同时发现疑问。这样做可以逐步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探索精神与自学能力,切实做到了“先学后教”。

2、同伴互学,初步参与

这一环节主要采取小组互助合作的方式开展,强调学生的全员参与和全面参与,主要解决学生在预学过程中产生的疑问。课堂上,教师简洁地导入新课然后组织学生交流课前预学情况,重点讨论解决预学时的疑问。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亲身参与到小组的讨论之中,深入了解学生预学的程度和存在的问题,以便把握好教学方向并及时调整授课思路。另外,教师要尽力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各抒己见。

3、互动探究,精讲点拨

互动是“预学案”教学的基本特征之一,包括主体间的互动即师师、师生、生生、自我互动,以及主客体间的互动即生与文本、媒体、环境的互动等。在这一环节中,互动交流和恰当评价必不可少,针对一些难度较大或理解不透彻的问题,教师及时点拨,抓住要害,引导学生理清思路,综合分析。在课堂上,教师给予学生的是解决问题的一把钥匙,而不是所谓的“标准答案”。

4、巩固回馈,拓展迁移

篇10

一、阅读教学现状

大都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记,学生烦闷,教师苦闷,师生疲惫不堪,学习效率低下。这是因为我们自觉不自觉地忽视了阅读教学,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性,忽视了学生的独特体验,老师独撑讲台,天马行空,或挥动理性的解剖刀,无情分割活生生的文本;或以枯燥的阅读练习,代替兴致盎然的文本解读。学生被动接受老师的(也许是教参的)经验,而无自己的体验与创造,阅读心理疲化,阅读体验泛化,阅读兴趣弱化,阅读能力退化。

在实施新课标的教学环境下,要还阅读鉴赏本来面目,教学应以学生的自主体验为中心,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学生的自主体验进行,重视对学生阅读鉴赏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自我解读文本,尊重学生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并鼓励学生用说、写、演等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与见解,促进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

二、新课改下的阅读教学策略

1、培养阅读兴趣

初中教学对象各有特点,他们缺少艰苦生活的锻炼,缺少明辨是非的能力。并且,他们大多为独生子女,在祖父母、父母的溺爱下,为我独尊的思想严重,大部分都凭着自己的兴趣办事,再加上他们对语文阅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或者不喜欢阅读,或者不知如何阅读。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师面临的问题,我认为应首先考虑的问题是怎样让学生入门。要入门,先得有兴趣,有了兴趣,他们才会自觉地参与阅读,也才会在阅读中受到启发,阅读教学才能收到良效。所以,目前阅读教学首屈一指的任务是培养阅读兴趣,这是教师完成阅读教学任务的先决条件。

怎样培养兴趣呢?教师可概括介绍中外名著,如《水浒传》塑造了一百零八位英雄的不同形象,他们各具特色,或武艺高强,或侠义豪爽……学生听后,会跃跃欲试,一睹为快。教师也可经常推荐一些报章杂志上的优秀作品,或联系生活中的感谢信、欢迎辞、悼词、碑记、广告词、产品介绍、招标公告等,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方法种种,不拘一格。

2、教给学生阅读、解析的方法

教会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能是“授之以渔”,这远比教给其某一正确答案更有价值。而满足于对教材墨守成规的分析讲解,甚至直截了当告知学生结论,只是“授之以鱼”,“鱼”能充一时之饥,而“渔”能饱食终生。理解分析文章是阅读教学的重点,不少学生读了文章后不知该怎样做。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及文体特点让学生明确本课要分析理解哪些内容,为什么要分析理解这些内容,然后重点告诉学生分析这些内容分别应如何入手,并引导学生按此方法操作。如小说的阅读教学:首先是了解小说要素,整体感知文章。感知小说题目,进行必要猜读;弄清故事线索,大致理清情节;迅速浏览小说,初步了解人物;筛选关键信息,解读典型环境;确定小说的主题。然后把握小说特点,做出精当鉴赏。领会小说中的景物描写;感悟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体会小说中的重要细节描写,对于重要细节的鉴赏或作用分析应该注意思考方向。总之,学生明白了具体的阅读方法,进行多次尝试性的实践训练,让方法逐步成为操作习惯,哪怕多几次专题训练,也要达到学生能自然操作的程度。

3、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想象和联想是创造思维能力的标志,也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培养目标。联想是人们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它是事物相互联系在人头脑中的反映。想象与联想有相似之处,但比联想更进了一层。所谓想象,就是在已有的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形象过程。培养学生想象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最佳的培训材料就是教材,初中语文教材的许多优美的比喻,就是联想的结晶,那些拟人化的形象,就是想象创新的成果。培养学生想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关键在于引导通过对教材的阅读理解,知道怎样联想,如何想象,并学会联系,学会展开合理的想象。例如:在学习《春》时,借助课文中的“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这个比喻、拟人句,让学生体会作者是由什么联想什么,通过合理的想象,创造出了什么新的形象。作者由春天万物复苏显示出强大的活力,联想到了朝气蓬勃、最富有活力的青年小伙(抓住两者之间共同特征一一.富有活力),由年轻小伙体格强壮,身体结实,联想到生活中最结实的东西一一钢铁,然后在这些基础上展开想象,创造了一个新的形象一一令人喜爱赞颂的、有形体、能行动的春天,在表达上借助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就把一个抽象的时间概念,具体地、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了人们的面前,给人以美的享受。在学生了解了联想、想象、创造新事物的要领方法之后,再通过一些仿作练习,如仿照文中例句写比拟句,续写孔乙已离开酒店之后的故事情节等,去实现培养学生想象、创造思维能力与创新技能的教学目标。

三、结语

阅读教学的开展决定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拉动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也有利于语文教学成绩的提高。阅读教学的成功,丰富了学生的间接社会经历,培养了学生健康优雅的审美情趣,又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挖掘学生本身的潜能,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有着积极作用,能使学生成为一个个思维活跃,富有创造性的读者。

参考文献:

[1]《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