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范文

时间:2023-08-02 17:35: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

篇1

中图分类号:F253 文献标识码: A

一.全面质量管理基本观点

1.质量第一的观点:坚持质量第一观点就是要求施工质量必须达到设计要求和标准规范的规定,符合承包施工合同的要求。

2.为用户服务的观点:为了控制好每一工序的施工质量,要求上道工序把下道工序是为用户,按质量标准作好上道工序,再交下道工序继续施工,工序之间要衔接好,防止弄虚作假。

3.预防为主的观点: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要坚持预防发生质量事故,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这就要求对生产以前的各个环节进行检查,注意施工方法和工艺是否符合施工技术规程,权衡建筑材料是否符合质量标准关键工程技术工人的操作水平是否达到要求的标准等等。

4.一切用数据说话的观点:事物发展的规律是从量变到质变,任何质量都反映一定的数量,评价一个工程或工序的质量应依靠反映实际的必要的数据,来评价它是否符合质量标准,而不是凭表面现象或主观论证。因次,在质量控制工作中,要充分注意取样,化验或材料检验等工作,以足够的数据证明工程的质量是合格的。

二.四个阶段,八个步骤

质量管理过程可以分成四个阶段,即计划(plane),执行(do),检查(check),和处理(action),简称为PDCA循环,它是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W.E.Deming)首先提出的,故又称为“戴明环”。PDCA循环体现了全国质量管理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步骤。PDCA循环特点是:1.大循环要按照四个阶段不停地转动。2.大环套小环,环环相扣,相互促进。3.每转动一次要提高一次,关键在于处理。

为了保证PDCA循环有效地转动,有必要把循环的工作的进一步具体化,

一般细分为八个步骤.

阶段 工作步骤

计划(P)

1.检查质量现状,找出存在问题

2.找出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

3.找出影响质量的主要原因

4.研究和制定出明确的措施计划

实施(D) 5.认真实施和执行预定的措施计划

检查(C) 6.检查执行措施计划后的效果

处理(A) 7.通过总结,巩固成果,将成功的经验形成标准,失败的原因作为教训

8.把遗留的问题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

在上述八个步骤中,需要大量的调查研究和数据分析工作,以便作出科学的判断。

三.七中工具

常用的工具有七种,即直方图、排列图、因果分析图、控制图、统计分析表、分层法等。

1.直方图

直方图又称频数(或频率)分布直方图,它是把从生产工序收集来的数据经过整理后,再分成若干组,画出以组距为底边、以频数为高度的一系列矩形图。直方图可以对某质量特征来观察其分布状态,分析其分布位置、偏差大小。直方图法的优点是:计算和绘图比较方便,既能明确表示质量的分布情况,也能较准确地得出质量特征的平均值和标准偏差。其主要缺点是:不能反映随时间变化数据的群内和群间的波动,要求收集的数据较多,一般至少在50个以上,否则难以反映其质量的规律。

2、排列图

排列图又称主项因素分析图、帕累托图,它是按照出现各种质量问题的频数,按大小次序排列,寻找出造成质量问题的主次因素,以便抓住关键,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3、控制图

控制图又称管理图,它是按照数理统计的原理,在直角坐标系内画有质量控制界限,描述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波动状态的图形。这种利用控制图区分质量波动的原因分析判断工序是否处于稳定状态的管理方法,称为控制图法。这种方法操作简便,易于掌握。

4、因果分析图

根据排列图找出主要因素,用因果分析图探寻问题产生的原因。这些原因通常不外乎人、机器、材料、方法、环境等五个方面。在一个大原因中,还有中原因、小原因,应一一列出,如鱼刺状,并框出主要原因。根据主要原因,采取相应措施,措施实施后,再通过排列图等,检查其效果。

5、散布图

散布图采用分析影响质量原因之间的相关关系。纵坐标代表某项质量指标,横坐标代表影响质量的某种原因。由于质量指标和原因之间不一定存在确定的关系,故散布图中的点子可能比较分散,但可以通过相关分析,确定指标和原因之间的相关关系。

6、统计调查表

统计调查表法简称为调查表法或统计分析表法,是利用统计整理数据和分析质量问题的各种表格,对影响质量的原因作粗略分析和判断。在质量控制活动中,使用这种方法简便灵活,便于整理数据,可随时监视质量动态,并能为其他方法提供依据。

篇2

Huang Wenzheng;Zheng Lipeng

(①State Key Laboratory of Subtropical Building Science,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uangzhou 510641,China;

②Institute of Architectural Culture and History,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uangzhou 510641,China;

③Engineering Contracting Co.,Foshan City,Foshan 528000,China)

摘要: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是提高文物保护工程质量水平的重要途径,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必须做好质量教育、标准化与计量工作、信息管理与质量情报、质量责任制等几个方面的基础技术工作。

Abstract: The important approach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conservation project is to implement the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To carry out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good jobs are necessary to be done on quality education, standardization, measurement, information management, quality information, quality responsibility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basic technical work.

关键词:文物保护工程全面质量管理基础技术工作

Key words: relic conservation project;total quality management;basic technical work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9-0059-02

0引言

文物保护工程是指对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和其它具有文物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和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壁画等不可移动文物进行的保护工程。文物保护工程分为保养维护工程、抢险加固工程、修缮工程、保护性设施建设工程、迁移工程等类型。

按照我国《文物保护法》的规定,文物保护工程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全面地保存、延续文物的真实历史信息和价值,保护文物本体及与之相关的历史、人文和自然环境。

针对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类型的文物所进行的保护工程,采用的工种、操作工艺和操作程序各不相同的,使用的保护材料也有很大的区别。与其它建设工程出现质量问题一般可以补救措施不同,文物保护工程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就可能破坏了文物本体,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文物保护工程必须严把材料质量关、技术关,严格执行文物保护工程的操作规程和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不得以任何理由违反操作规程和降低工程质量标准。

在文物保护工程中,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是加强文物保护工程规范化管理,提高工程质量管理水平,促进质量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是保证文物保护工程质量的重要手段。

文物保护工程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涉及多部门、多学科、多工种,需要在传统的文物保护工程质量管理基础上吸收现代工程质量管理科学的思想和方法,使文物保护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系统化和科学化,为此文物保护工程参与部门和单位必须具备相应的技术基础,包括质量教育、标准化与计量工作、信息管理与质量情报工作,以及质量责任制等。

1质量教育工作

在各种影响文物保护工程质量的各项因素中,文物保护工程各参与者的因素始终是第一位的。提高各参与者的素质,必须对其进行质量教育。因此开展全面质量管理,首先要进行质量教育。全面质量管理强调全体人员参加,强调提高全员的工作质量,以工作质量保证工程质量。质量教育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1 质量意识的教育对职工开展文物保护工程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教育,充分认识全面质量管理是保证文物保护工程质量的必要和有效的办法,使每个员工都充分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对企业和国家文物保护事业的影响,使其将负责的每一项工作都与工程质量联系起来,将文物保护工程工作标准和技术规程的执行变为自觉行动,树立将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的思想。

1.2 质量管理知识教育全面质量管理是一门科学,除了在思想上有正确的认识外,还必须了解其基本理论、原理和方法。由于文物保护工程属于传统管理方法下的手工操作行业,更有必要对全体员工进行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教育,使全体员工了解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全面质量管理的操作方法和程序,互相理解,互相支持,共同搞好文物保护工程质量。

1.3 专业技术教育文物保护工程各参与者的技术业务水平的高低,对文物保护工程的全面质量管理影响很大。因此,文物保护工程各参与者不仅要学习全面质量管理知识,还要进行文物保护工程相关技术业务知识和操作技能的专项培训教育。专业技术教育应针对文物保护工程的特点,通过举办多种形式的培训班,将不同历史时期文物保护工程的操作工艺、操作程序、材料使用等技术传授给管理人员和操作工人,让他们掌握不同历史时期的文物保护的基本知识,提高文物保护意识保护技术水平,掌握所在岗位的技术、业务技能及发展方向,并不断学习先进技能。

2标准化与计量工作

2.1 标准化工作的内容标准化的主要工作是制定标准和贯彻标准,标准化工作是文物保护工程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基础工作。文物保护工程的标准可分为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三类。文物保护工程标准化工作的内容,就是以保证文物保护工程的质量为目标,建立健全并组织实施文物保护工程的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使文物保护工程各参部门和全体成员,在涉及文物保护工程的技术、质量、材料、管理等方面的活动,都达到规范化、程序化和科学化。文物保护工程技术标准是对文物保护工程工程质量、工艺及检查验收方法等方面所作的相关技术规定。文物保护工程管理标准是文物保护工程各参与部门和单位在文物保护工程实施过程中,为实现其各自管理职能,对有关的重复性事项和工作所做的规定。具体就是把文物保护工程各项管理活动的程序、守则、规范、条款等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作为部门和单位的准则。由于文物保护工程的工作对象、工作环境经常会发生变化,因此,管理工作标准化十分重要。文物保护工程管理标准包括:技术管理标准、组织标准、项目管理标准等。文物保护工程工作标准是企业为了实现文物保护工程的质量目标,按岗位制订的有关工作质量的标准。

2.2 计量工作的内容计量工作也是文物保护工程实行全面质虽管理的基础工作之一。文物保护工程由传统管理模式向科学管理过渡,其中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质量技术管理工作由过去定性的评估转变为定量的评判,用标准的数字形式和量纲单位,准确反映某一工程实体的形态,或某个工序的特点。文物保护工程在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工作中,需要采用数理统计方法,以定量的数据作为质量管理工作决策的依据,文物保护工程各种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也需要必要的量值进行表示。文物保护工程计量工作的内容主要包括:文物本体的结构检测、文物组成材料的化验分析、文物修复材料的试验、检验等。文物保护工程的计量工作,要求努力改进和完善落后的传统计量方法,提高文物本体测试手段的科学性、提高计量器具的准确性、保证量具稳定和示值准确,同时做好各种测量和检测工具的验收、储存、保管和发放等工作。

3信息管理与质量情报工作

影响文物保护工程质量的因素很多且错综复杂,要搞好全面质量管理工作,需要正确地认识和掌握文物保护工程质量的客观规律,必须深入文物保护工程实地调查研究,掌握齐全、准确的工程质量信息资料,以便对各种工程质量影响因素有清晰的认识,为加强文物保护工程全面质量管理工作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文物保护工程质量情报包括文物保护工程整个过程中,各环节工作质量的原始记录、基本数据、问题处理的方法和结果,以及国内外同类工程质量管理的水平和发展方向等信息。质量情报的搜集、整理和分析也是文物保护工程全面质量管理中不可缺少的基础工作,其作用在于及时反映影响质量的各种因素的情况,从中找出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制订改善的方向和措施。

文物保护工程信息管理和质量情报工作,要做到准确、完整、全面、系统,才能真正反映工程质量变化和发展的规律,使之成为质量管理的可靠依据。文物保护工程实施过程中要指定专人负责文物保护工程情报信息和资料的搜集、整理、分类、分析、归纳和存档等工作。

4质量责任制

文物保护工程质量责任制是质量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制度之一。由于文物保护工程的管理工作涉及各部门、各单位和全体参与者,所以各部门、各单位都要有明确的质量责任,每个工种、每个工序、每个参与者都有各自的工作职责和质量标准,在文物保护工程的全部过程中,形成一套严密的、贯穿始终的质量管理责任系统。

文物保护工程的全过程,除了工程施工之外,还包括项目立项、勘察设计和工程验收等。因此,文物保护工程的管理部门、勘测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及检测等单位,都要建立完善的相应的质量责任制,包括全面质量管理责任制和全面质量管理制度。

全面质量管理责任制包括各级领导干部的全面质量管理责任制、职能部门质量责任制、工程项目部和班组的质量责任制。全面质量管理制度包括:全面质量管理工作制度、质量指标考核制度、全面质量管理教育培训制度、质量信息管理制度、质量奖惩制度和质量管理小组管理制度。

5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文物保护事业日益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国家和地方对文物保护工程的投入逐年成倍增长。此外,文物的数量也成倍增加。在全国登记保护的80余万处不可移动文物中,有60余万处是近几年新增加的。因此,文物保护工程的数量和规模将大幅增加。

文物是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资源。质量低劣的“文物保护工程”不仅起不到保护作用,反而将对文物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甚至是毁灭性的破坏。从事文物保护工程必须坚持将质量放在首要位置。推行全面质量管理,从工程的各个环节严把质量关,形成一整套严密的、科学的工程质量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中国质量协会编著.全面质量管理[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2]Karoru Ishikawa. What is Total Quality Control? The Japanese Way .Englewood,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1985.

[3]蒲伦昌主编.全面质量管理基础教程[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

[4]邱国栋等编著.煤炭企业全面质量管理与案例[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03.

[5]Joseph Juran. Managerial breakthrough: A new concept of the manager’s job .New York: McGraw-Hill,1964.

[7]Thomas Pyzdek. Excerpted from The Complete Guide to the CQE . Quality Publishing Inc,1996.

[8]贾立武主编.电力企业全面质量管理及案例[M].沈阳:东北工学院出版社,1988.

[9]孙荣兴等编.船舶运输的全面质量管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87.

篇3

关键词:高速公路;全面质量管理;养护

1全面质量管理概述

1.1发展

全面质量管理这一概念是由菲根堡姆提出的,1978年引入我国,开始应用在我国一些领域当中。经过多年的发展,全面质量管理的应用已经趋于成熟,并且取得了骄人的政绩,为我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全面质量管理的发展一共经历了4个阶段,每一阶段都有着质的提升。第一阶段是全面质量管理传入亚洲第一个国家-日本,这将是全面质量管理在亚洲发展的起点;第二个阶段是全面质量管理在日本的应用和发展,在全面质量管理的帮助下,日本各个企业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和经济效益,这标志着全面质量管理开始广泛应用;第三个阶段是全面质量管理趋于成熟,逐渐标准化、规范化、国际化;第四个阶段是全面质量管理上升到质量管理层次,无论是发展和方法都逐渐深入化,在这一阶段全面质量管理已经大规模的应用在各个企业运营当中,为各个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1.2工作方法

全面质量管理工作方法的第一步是寻找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根据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对策。第二步是将全面质量管理工作方法第一个步骤中制定的方案具体实施,将理论变为实践;第三步是实践与计划之间的对比,通过实践应用之后的效果与第一阶段制定的计划进行对比,检验两者的区别,寻找其中存在的问题;第四步,根据具体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措施并进行实践,弥补第一轮过程中的不足,发挥全面质量管理的优势,从而提高全面质量管理的效率。

2高速公路养护现状与问题

2.1现状

我国高速公路建设起步比较晚,但是发展速度非常快,高速公路养护技术越来越完善,在短短十几年时间,已经结合西方先进高速公路养护技术,研究出具有鲜明特色、符合我国高速公路发展的养护技术。由于我国具有多元化特点,所以高速公路企业也具有多元化属性,管理方式也趋于多元化。我国高速公路养护比较复杂,不同的高速公路路段,不同的高速公路建设单位,选择的养护单位也不相同。总体上来讲,我国高速公路养护在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完善,高速公路养护与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也越来越高,专业性也越来越强,未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2问题

我国高速公路养护工作发展迅速,取得骄人的成绩。但是在养护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高速公路养护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所以,需要对高速公路养护工作进行分析,寻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解决措施。在我国高速公路养护过程中,存在着重建设,轻养护的问题,将大量的资金投入到前期的建设当中,养护花费的资金非常少,导致养护体系不健全,无法执行养护工作,养护效率低下;养护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比较低,养护观念不足,在实施养护的时候工作不认真,养护不到位等。

3全面质量管理的具体应用

3.1预防性养护

高速公路养护需要有预防性,这也是现代高速公路养护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理念,多年养护实践的证明。高速公路建设完成之后,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产生一些病害,如果提前做出预防准备,就会将病害消除在根源处,不会对高速公路造成损害,所以说高速公路前期的预防比后期的养护更为重要,效果更加突出。预防性养护之前需要工作人员对高速公路设施进行分析和检测,总结出相应的数据,根据数据提出预测方案,使预防养护具有针对性,养护效果更好。

3.2及时养护

高速公路预防性养护是高速公路病害产生之前的养护,具有预防的效果。但是,高速公路产生病害,出现问题的时候预防性养护效果很低,需要及时养护才能够完成。在实际养护过程中,有时会出现一些延迟养护,导致高速公路养护效果大大降低,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养护单位的名誉也会降低。所以说,现代许多高速公路养护部门都会做出及时养护准备,一旦高速公路出现问题,就会立即进行养护,将损害降到最低。

3.3标准化养护

高速公路标准化养护工作是全面质量管理实施的基本工作,任何事物的开始都需要遵循规律和标准进行,只有实现标准化才能够实现自身的价值。高速公路养护工作也相同,也需要实现标准化,根据养护工作自身制定科学、合理的质量和管理标准,严格遵循质量标准和管理标准实施高速公路养护工作。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够体现养护的价值,发挥高速公路养护的真实作用,延长高速公路的使用寿命,为人们提供良好稳定的出行环境。

3.4贯穿养护周期

全面质量管理作为高速公路养护过程中的主要工作方法,必须要贯穿整个养护周期,融入其中,才能够发挥全面质量管理的实质作用。全面质量管理的实施必须要贯穿在高速公路养护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从养护方案的制定,到养护工作的预防,再到最终的养护实施,都需要全面质量管理的参与,这有将其贯穿在整个养护当中,才能够发挥高速公路养护的真实作用和价值,才能够为高速公路安全稳定运行保驾护航。

4结束语

高速公路是我国交通运输系统中的重要部分,必须要做好相应的养护工作。高速公路交通管理部门应该采用先进的检测设备,对高速公路进行二十四小时动态检测,时刻掌握高速公路的状态,从而判定其损害程度。采用全面质量管理措施对其进行养护,将全面质量养护的作用发挥出来,实现高速公路养护的预防性、标准化和及时性,将其更高地应用在高速公路养护当中。

参考文献:

[1]张海波,张志国.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中有关技术问题探讨[J].低碳世界,2017(12).

篇4

关键词:质量管理;图书馆;电子文献信息服务

中图分类号:Z82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09-0168-01

一、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特点及实施原则

1.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管理科学领域中的全面质量管理是指企业为了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组织流程中全体人员和有关部门参加,综合运用管理控制和技术管制方法,控制影响质量全程的各种因素,结合改善流程中生产、管理、经营各环节的系统性的管理活动。

2.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1)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全员管理,不仅图书馆领导,而且全体馆员都参与管理,通过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可使每一位馆员树立起质量意识,自觉地提高服务质量。(2)全面质量管理是事前管理。它要求在每道工序中都注意防止错误,把差错消灭在萌芽状态,以预防为主,而不是等出现了差错再去改正。(3)全面质量管理是以数理统计为主要手段,一切用数据说话,通过读者调查、效率测量和审计等科学方法进行管理。(4)在工作过程中,后一道工序可视为前一道工序的用户。

3.全面管理的事实原则。(1)用户满意原则。一切为用户服务是全面质量管理的精髓。用户一词已摆脱了传统的狭义范围,不仅包括读者,而且还涵盖了内部用户,强调下一道工序就是用户。(2)全面管理的原则。“全面”包括两方面的内容:1)全面质量管理:电子文献信息服务链中的全体人员都要参与到全面质量管理活动中来;2)全程管理:质量的形成是有序的,质量的体现是综合的,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就必须按流程控制影响质量的各环节。(3)定量分析原则。在全面质量管理中,应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尤其在调查用户对服务从数据的分析中得出质量运动和变异的特征和规律。(4)按PDCA循环办事的原则。PDCA循环包括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和处理(action)。

二、全面质量管理在电子文献信息服务中的应用

1.多媒体电子阅览室建设中的全面管理。建立一个具有良好质量网络系统的多媒体电子阅览室,是开展高质量文献信息服务的基本设施保证。由于电子阅览室使用人数多,应规划出易于管理和维护的网络管理系统,实现对网络活动进行集中式的有效控制。

2.电子文献信息资源组织中的全面管理。(1)电子文献的选购。电子文献信息的选择充分考虑本馆信息资源建设的特色和主要用户群的需求,并根据电子文献信息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选购依据主要是根据电子文献的:1)主题和学术内容;2)技术支持性;3)著作者和出版者信誉;4)索取方式;5)版权许可范围;6)成本效益比较等方面因素。(2)电子文献的编目。电子文献尤其是网络信息资源存在着编目对象难以识别、电子资源不稳定等方面因素。

3.电子文献信息阅览和检索中的全面质量管理。(1)用户利用行为的管理。对用户进行有效而全面的管理并加以必要的引导,不仅有助于提高用户利用网上资源的能力;也是维护和保证电子文献信息服务安全高质量运行,充分发挥各种功能的基本条件之一。 (2)信息安全管理。多媒体电子阅览室从最初的规划设计、软硬件配套到最后的投入使用全过程都潜伏着许多不安全因素。

参考文献:

[1]李慧,何绍华.网络信息服务的全面质量管理[J].图书馆情报工作,2001,(4).

篇5

[关键词]全面质量管理 高校教育质量 管理模式

[作者简介]朱艳琴(1956- ),女,河南濮阳人,河南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实验教学中心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河南 郑州 450008)

[课题项目]本文系2009年度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省级立项项目“医学实验教学平台全面质量管理模式研究”的部分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09SJGLX176)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06-0162-02

一、前言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立校之本,是求存之基,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保障。然而,目前实验教学水平不高,已成为制约高校教学质量提高的瓶颈,特别在中医药院校,这种现象尤为突出。为此,我们尝试在中医院校实验教学中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模式。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新的质量管理理念和技术,它最初盛行于西方国家的企业管理,因其良好的管理效果,被教育界广为运用和推行。我们将在借鉴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高校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经验和教训,密切联系我院实验教学管理工作实际,尝试探索符合中医院校实验教学实际的全面质量管理模式。

二、全面质量管理概念的产生及演变

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质量管理专家菲根堡姆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Control,TQC)的概念,认为它是基于传统管理理论基础上提出的,主要包括四层含义:一是要在最经济的基础上(不过多增加投入成本);二是全面、全员参与;三是持续不断改进质量;四是为顾客提供更好服务(只有更好,没有最好)。但是,该理论的实践和发展却首先发生于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于生存和发展需要,日本科学家和工程师联合会(JUSE)首先邀请当时美国著名的质量管理大师戴明(W. Edwards Deming)和朱兰来到日本帮助他们改进质量管理,很快摘掉了产品品质低劣的帽子。随着日本产品质量的不断提升,美国人喊出了“请回戴明”的口号,并在日本TQC基础上开发出了美国式的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 TQM),TQC发展为TQM表明:质量管理已从组织管理的战术地位上升到战略地位。正如我国教育管理学家程凤春所指出的:TQC和TQM两者基本相同,唯一的区别就是,TQM是美国式全面质量管理的思路,其活动是建立在社会大网络的基础之上,也就是说,美国的质量管理目标正在发生转移,逐步从“追求企业利益最大化”向“体现企业的社会责任”转移。

三、高校应用全面质量管理的现状

20世纪80年代末期,许多高校开始尝试在学校管理中借鉴全面质量管理模式,一场轰轰烈烈的高等教育全面质量管理运动开始了。在美国,1985年有2所学院首次尝试,到了1993年,人们已找不到一所不实施TQM的高校。然而,2000年Vazzana等学者对美国400所商业学院的调查中发现,几乎没有学院使用TQM去管理核心学习过程。可见,在美国高等教育领域中,全面质量管理已从兴盛走向衰落 。英国高等教育领域开始使用TQM比美国晚,但是英国最先使用质量标准认证,而且据资料分析,真正引进认证的都是一些学术性比较弱而市场性强的教学领域。我国教育界从20世纪90年代初才开始关注全面质量管理,原国家教委从“八五”期间开始立项对高等教育的全面质量管理进行了专题研究,之后有部分学校不断尝试引入ISO9000认证体系。过去10年里,越来越多的学校认识到了国际质量认证这块牌子的含金量,参与认证的高校数量仍在增加。

全面质量管理在高校教育管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概括起来有以下三方面:(1)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含混,造成教育全面质量管理概念无法清晰界定;(2)产品质量管理与高校学术文化的冲突,导致全面质量管理在高等教育核心领域中实施困难;(3)引用者的过度狂热和盲目,导致全面质量管理在教育界的引用处于非理性状态。这样的结果虽然违背人们的期望,但也不能由此就全盘否定全面质量管理的意义及价值,它的相关理念和技术方法还是很值得参考与借鉴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1)全面质量管理的“三全”管理理念,即“全过程”“全方位”“全员参与”带给高校教学管理很多的启发与借鉴;(2)全面质量管理的持续改进方法,即采用戴明博士PDCA循环方法,保证教学管理各个环节持续不断改进,教学质量得以不断提升;(3)考虑到高等教育与工商管理的差异性,应灵活处理,借用全面质量管理的先进思想来构建适应高校教学的理论体系和管理模式。

四、全面质量管理模式在中医院校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综合上述考量,我们尝试在中医院校实验教学中推行全面质量管理。通过构建中医院校实验教学特色的全面质量管理模式,最终实现以管理保质量,向管理要效益的目标,加强实验教学全面质量管理,改善弱势环节,确保教学质量螺旋上升。

(一)确立中医院校医学实验教学全面质量管理理念

实验教学质量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从整体上加以统筹规划,树立起全面的、长期的、经常的质量意识,把质量管理贯穿于整个实验教学的全过程。不仅在实验教学前期、中期和后期推行实验教学检查制度,同时,实行专门的实验教学听课制度和实验教学评教制度,让实验教学代课教师、准备人员以及参加实验的学生对实验教学质量进行全方位检测,及时发现实验教学存在问题,并即刻进行反馈和纠正,彻底打破了以往仅仅依靠少数行政职能部门对教学质量把关的传统管理理念。

(二)构建中医院校医学实验教学全面质量管理监控体系

为了进一步加强实验教学质量管理,学校在原有教学委员会、教学督导团、教学评价中心的基础上,于2009年专门设置了 “实验教学管理科”和“学生实验教学评教会”;各二级学院在教学中心的基础上也专门成立了实验教学督导和评价体系,从而进一步完善了校、院二级监控和评价体系。

(三)建立中医院校医学实验教学全面质量管理模式

在实验教学改革过程中,始终坚持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作指导,认真领会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内涵,初步创立了中医学院医学实验教学“三全一循环持续式”全面质量管理模式。“三全”即“全过程管理、全方位管理、全员参与管理”,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各个阶段、各个时期、各位相关人员全部参与管理;“一循环”即在实验教学各个环节过程管理中,运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确保实验教学质量不断得以改进;“持续式”即通过以上全员参与、全过程、全方位实施PDCA循环管理,保证实验教学质量持续改进,不断提高。

五、结语

本人自2006年开始初步探索中医院校实验教学全面质量管理模式,历经五年的完善和发展,初步确立了全面质量管理理念,构建了全面质量管理监控体系,完善了全面质量评价制度,探索出了“三全一循环持续式”符合中医院校医学实验教学实际的全面质量管理模式。这项研究还将继续推进,结合我校实践情况,敢于正视问题查找原因,为全面质量管理模式在广大高校实验教学管理中的推广应用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参考文献]

[1]程凤春.教学全面质量管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2]陶爱萍.美国高校全面质量管理由盛而衰之成因及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09,10(10).

[3]衣海霞.全面质量管理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应用及研究述评[J].现代教育管理,2010(8).

篇6

1.1以全面质量管理为主导思想

现代质量管理中需要以全面质量管理作为其思想体系、思维方式和管理方法,从而使其在质量管理的各个方面都得以渗透,从而使其成本企业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

1.2以国际标准为准绳

自国际标准质量规范颁布以后,使质量管理的概念、原则和方法得到统一。而且各国的标准可以利用参照、等效和等同的方式来进行进行,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采用了这一标准。我国利用这一标准所采用的标准为GB/T19000一IS()9000系列标准,并号召企业积极“贯标”。自我国的质量管理标准统一后,对一些概念进行了更新,如产品质量。质量保证体系、质量环、质量职能、质量体系及质量手册等,而且这些新概念已开始被逐渐应用。同时在企业进行质量体系建立时,则城朵严重按照标准体系中的要素进行,从而以质量手册的形式来对质量管理活动进行规范。

1.3企业内部的质量管理致力于开展建立健全质量体系工作

目前企业更注重于全过程、全企业和全员的质量管理,而对于“全”并没有严格的界限,通过对系列标准的实施更好有效的将“全”的思想得以有一个度量的标准。企业通过实施IS()9000系列标准,可以使企业建立起有效运行的质量体系,而且形成一系列的质量体系文件,从而使其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作为指导。另外企业在建立质量体系时,首先需要对企业的现状进行分析,然后进行质量环的设计,再根据标准来进行质量体系要素的选择,由于质量体系要素对于产品质量具有较大的影响,所以需要根据每个要素的特点来进行相应管理规范的制定,使其在质量体系中处到受控状态,减少或是尽量避免质量缺陷的产生,从而使顾客的需求得以满足。由此可见,建立和健全质量体系工作的重要意义,这不仅是现代质量管理的核心,同时也是企业质量管理得以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基础,可以有效的增加企业内部质量管理的基础,从而使外部质量有所保障。

1.4企业在外部质量保证上致力于争取得到权威机构对其质量体系的认证,以取得用户信任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其对外质量保证内容由于质量管理的不同阶段而有所不同。在初期阶段,企业对于产品质量的保证要求较为简单,只要用户提供相关的产品质量标志及合格证即可。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产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企业的保证作用逐渐起不到作用,这样就出现了由第三方来证实产品质量的现代质量认证制度。而为了使产品的质量得妈长期稳定的保证,则还需要对产品生产保障能力的保障,所以由第三方来证实产品质量保障能力认证制度应运而生。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少数国家就开始实施质量体系认证制度,而到了八十年代以后才开始在世界各国得到普及。企业为了增强自身在市场上竞争能力,需要在权威机构进行申请认证,拿到合格证书和标志,从而赢得顾客的信任。我国企业的质量体系认证申请需要向中质协质量保证中心提交,符合相关要求后即可颁布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

二、现代质量管理阶段质量管理的地位

检验质量管理阶段,是在生产过程设置专职检验员,对生产出的产品进行逐一检验,事后把关,质量检验只是一种管理的手段,这个时期是质量管理的初始阶段;统计质量管理阶段,是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生产过程进行控制,实行防检结合,预防为主。但是,这一时期,质量管理的范围还很狭小,只局限于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只是企业管理的一部分,它在企业中的重要性还没有充分显示出来;全面质量管理阶段,强调企业各方面的活动应以质量为中心,质量管理的范围扩展到企业的全方位、全过程、全员。主导地位、核心地位是这一时期质量管理在企业中地位的总体现,质量第一的观念是所有经营观念(效益、时间、人才等)的主导观念;现代质量管理阶段,质量管理以国际标准为准绳,成为世界性的管理活动,质量管理在企业中的地位除了仍具有全面质量管理阶段的特点外,还具有其自身的一些特点。总的讲,这一时期质量管理在企业中的地位较全面质量管理阶段更为重要,目前它已提到了战略地位的高度,并逐渐成为企业走向市场的唯一有效途径。

三、现代质量管理统计技术和方法

我国的质量管理在发展中逾越了统计质量控制阶段,多数企业都是从检验质量管理阶段(甚至还不够完善),直接进到推行全面质量管理。但就目前企业的质量管理状况看,不仅以往“逾越”的统计质量控制的“课程”没能补上,而且对近年来新发展的方法在使用上同样也落后了以统计技术为主的现代质量管理方法的掌握与应用程度,直接关系到企业质量管理先进性和系统性,并反映在管理的有效性和效率上,尤其是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企业内外有大量的信息资源应当被利用,而这些信息是庞杂的,需要通过应用科学的方法加以整理分析后才能使用。目前,全国正在开展的新一轮全面质量管理基本知识普及培训,以及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的考试中,都已列人了质量管理常用的统计技术及方法的内容,作为企业职工的知识补充与更新这些手段在当前显然是十分必要的,但从长远来看,需要在大中专学校的课程设置上包含并强化这部分内容,以确保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时就具备基本技术素质。企业除了要积极安排人员参加上述学习之外,还应将统计技术方面的知识作为招聘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一项基本要求,并将一些基本知识列人作业人员岗位晋升和考核的内容中。

四、结束语

篇7

[关键词] 质量管理 ISO9000标准 6σ管理

质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也是最终实现顾客满意的要求。现代国际间的竞争基本上是以质量为中心而展开的,未来的21世纪将是质量的世纪,质量必将成为新世纪的主体。因此,探讨深化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的对策,对提高我国企业市场竞争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及特点

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是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用户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生产和服务,把企业内各部门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为一体的一种有效体系。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为一体的一种有效体系。”这个定义强调了以下三个方面。首先,这里的“全面”一词是相对于统计质量控制中的“统计”而言。也就是说要生产出满足顾客要求的产品,提供顾客满意的服务,必须综合运用各种管理方法和手段,从而更全面地去解决质量问题。其次,“全面”还相对于制造过程而言。产品质量有个产生、形成和实现的过程,这一过程包括多个环节,它们相互制约、共同作用的结果决定厂最终的质量水准。再次,质量应当是“最经济的水平”与“充分满足顾客要求”的完美统一,离开经济效益和质量成本去谈质量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全面质量管理不仅仅是一种方法,它还是一种思想体系和一项吸引人们去参与的活动。质量是企业最终成功的关键,组织结构必须服从于质量。

一个组织全面质量管理的主要特征可以概括为:第一,令顾客满意是一个组织的最高准则。组织结构的建立和管理,都是为了保证组织的所有者、职工和供应商等实现这个目标;第二,人是一个组织取得成功的主要内因。决策的过程也是职工参与的过程;第三,不断变化是生命存在的形式,一个组织的结构应乐于接受并能适时应对各种变化,它要求职工采取主动、直接与顾客和供应商沟通;第四,重要的是防止问题和失误的出现,而非等问题和失误出现以后发现它们。其中,不断改善产品质量是其中心主题,它贯穿于上述所有特征当中。在产品高度顾客化的生产时代,为顾客服务和产品创新成为全面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

二、企业开展全面质量管理的现状

我国有组织有领导的推广全面质量管理已有20多年的历史,可以说,通过推广普及全面质量管理、在全国所有工业企业中推行ISO9000质量认证体系,对提高我国企业产品质量、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具有很大作用。但是,最新的统但是,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企业的产品质量现状、开展质量管理的状况并不乐观。2000年,国家经贸委对中小企业管理现状进行了调查,其结果显示:开展产品质量检验,处于质量检验阶段的企业占31% ;在生产过程中实施质量控制,处于质量控制阶段的企业占20%;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企业占35%;通过了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的企业占5%;其他无检验、无体系认证的企业占9%。2002年,中国质量协会对国内制造业、服务业又进行了大规模的质量管理抽样调查。结果显示,56%的企业通过了ISO9000系列标准认证,73%的制造企业自认为已处于全面质量管理阶段。但是,其后的调查数据表明,有近20%的企业检验和试验工作尚不完善;从所处的行业来看,制造业实施质量管理措施的企业比例明显比服务业高,而且制造业企业中67%的企业通过了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明显高于服务业的22%;从企业的性质来看,合资企业质量管理的具体措施明显好于国有企业、集体私营联营企业和股份制企业,而且合资企业中有75%的企业通过了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明显高于国有企业;从企业规模大小来看,大企业在产品实现过程的质量控制方面明显好于小企业,大企业中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的占77%,而中小企业中只有42%通过了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这些数据说明,要在我国企业中真正普及落实全面质量管理还任重而道远。

三、企业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首先,质量管理的意识还没有在企业中得到重视。很多企业抓质量做的只是表面现象,蜻蜓点水般的做一些表面文章,尤其在质量和公司经济效益发生冲突时,往往将经济效益放在第一位。

其次,目前企业质量管理水平还很低,许多企业是粗犷式管理。特别是基层生产一线,由于起点低,管理水平有限,则影响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

最后,缺乏有效的实际操作规程。目前虽然质量管理理论发展迅速,但是缺乏实际有效的操作方法,同时由于各个企业的实际情况不一样,寻找到一条符合自身企业发展的全面质量管理的道路还是很难。

四、深化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的对策

1.认真贯彻ISO9000系列标准

ISO9000系列标准反映了质量管理的起码要求或一般要求,取得质量体系认证是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重要条件。企业要融入世界经济贸易一体化市场,必须实施ISO9000质量标准。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相应采用了这一标准。我国已5千多家企业和2万多种产品获得了质量认证,还有一大批企业和产品在认证当中。企业获得 ISO9000认证,就获得了通往一体化市场的通行证。“入世”后,国内市场将进一步向世界开放,引进外资的步伐还将加快,更多的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国内市场与世界进一步接轨。国内外市场的一体化,需要企业尽快实施 ISO9000标准和认证。有了认证,就有了通往一体化市场的通行证。实践证明,凡属注册认证的企业,都会在服务质量和业务开拓上取得优势,而没有认证的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将失去本来已经微弱的优势,最终被市场淘汰。实施 IS09000标准及认证,是企业在一体化市场的情况下管理好企业并不断发展的有效途径。因此,以国际标准规范企业的质量体系并取得认证,应该是企业质量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2.实施6σ管理,提高产品质量水平

20世纪80年代以后,美国的摩托罗拉、施乐、通用电气等企业先后实施了一种被称作为6σ管理的发展战略,并从中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6σ管理是提高产品质量快速、有效、先进、科学的管理模式,是企业获得生存和发展取得成功的管理战略。6σ管理的核心是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缺陷率,增加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改变企业文化,从而达到价值最大化,提高顾客满意度,扩大企业知名度,增强市场竞争力。首先,6σ管理可以跟踪企业目标实现的各个流程,较注重内部的技术革新和改善,它要求企业完全从客户角度来看待内部的各种流程,因此6σ管理更加真正关注顾客。其次,6σ管理是真正以数据和事实为驱动的管理。6σ管理整合了现代管理的工具和方法,更依赖于严谨的统计技术和方法的系统应用,更强调任何产出都是可以测量、改善并加以控制的,更强调对顾客需求或满意的详尽定义与量化表述,每一阶段都有明确的目标并由相应的工具来进行质量改进。因此6σ管理在贯彻“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原则时更彻底更到位。再次,追求最完美的6σ质量水准。6σ管理就是追求以极低的差错与缺陷率为顾客提品和服务的目标,实现趋近于零缺陷的完善质量水平。因此,传统的质量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要求,必须对质量管理方法进行创新,对中国来说,6σ管理是实现最佳绩效的新的质量管理理念和方法。

3.建立质量文化为核心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社会大文化中的一种亚文化,它是企业在其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以价值观念为核心的企业的全部观念意识、组织结构和管理运作方式的体现。创建以质量文化为核心的企业文化,是一项复杂而又艰巨的工程,应该重视加强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第一,提高企业职工的素质,这是创建以质量为核心的企业文化的关键问题。首先,企业经营者要重视职工的素质,把职工素质放在一个战略位置上,启发职工解放思想,树立质量是企业生命的观念;其次,要建立科学的人才培训机制,建立以质量管理部门为核心,培养和造就一批较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创造良好的氛围;再次,建立符合企业实际的人才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企业职工参与质量管理的积极性。第二,开展健康有益的活动,为创建以质量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培育良好的土壤。通过这些活动既可以提高职工的参与意识,增强质量观念,同时又丰富了职工的文化生活。总之,应该在企业的一切活动中培育质量文化,把形成以质量文化为核心的企业文化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麻勇爱:对税务机关ISO9000标准认证的冷思考[J].经济管理研究,2003,4

[2]谢家驹:全面质量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1

[3]蒋树林:谈全面质量管理与GB/19000-ISO9000的关系[J].西部探矿工程,2003,10

篇8

[关键词] 中小企业 质量 质量管理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质量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战略的核心问题。质量不仅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发展,而且影响到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质量伴随着每一个企业经营活动的始终,作为企业的一种经营口号也已经喊了多年,遗憾的是真正将这种口号转变成实践的企业却寥寥无几。大多数企业将产量、销售放到了第一位,大打提高产量、扩大销售的战役,而质量上则采取了“绥靖政策”――随意放行不符合质量要求的产品。根据消费者协会对商业服务业问题的调查结果表明: 我国每年有60%以上的消费者受到过商业欺诈行为的损害,其中多数源自中小企业。各地查处的有质量问题的产品也多集中在中小企业。在国内市场上,对于同样的产品,同样的价格甚至更高的价格,消费者更倾向于向大企业购买,原因十分简单,消费者对中小企业的产品“不放心”。在国际市场上,我国中小企业能参与国际竞争、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的“五高二低”(高技术含量、高市场容量、高附加值、高创汇、高效益、低能耗、低物耗) 的产品太少,普遍存在的是“三低”(产品质量合格率低、技术水平低、企业经济效益低) 问题,当然名牌产品就更为稀缺。所以,要提高中小企业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加强其质量管理、全面提高产品的质量水平迫在眉睫。

一、树立科学的质量观,加强质量文化建设

中小企业要树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科学质量观,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加强质量战略意识,增强质量竞争意识,打破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重数量,轻质量”的思想,主动面向市场,接受用户、社会和政府的监督。大力开展职工质量教育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各类人员的质量意识,逐步实行职工需经质量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的制度,不仅要做到思想到位,还要做到工作到位。质量管理要求全员参与,人人关心质量管理,个个对质量负责。而厂长(经理)是质量的第一责任者,对企业的质量工作负有全责。厂长(经理)必须亲自抓质量,长抓实干,不能一劳永逸,要直接领导质量管理组织机构的工作。

二、建立质量责任制

中小企业对每一个部门,每一个职工都应明确规定他们在质量管理工作中的具体任务、应承担的责任和权利范围,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办事有标准,建立起权责明确的质量责任制。

为使质量责任制更加完善,企业可以建立质量否决权制度。分配奖励政策向质量适当倾斜,产品质量如果不合格,责任者应被扣除一定比例的工资和奖金;建立和完善鼓励质量改进的激励机制,制定岗位质量规范、质量责任及相应的考核方法,并将考核结果作为晋级、奖励和处罚的重要依据。

三、做好质量管理基础工作

1.建立以技术标准为主体的企业标准体系。标准是衡量产品质量和各项工作质量的尺度,是现场进行生产和管理活动的依据。即标准化是提高产品质量的基本保证,是质量管理的前提。为了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企业不仅要制定和执行最终产品的质量标准,而且必须使那些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和工作都实现标准化,即要制定出一整套相互配合、相互关联的标准,这些标准就构成了企业标准体系的内容。

企业标准体系一般包括两方面内容。一类是技术标准,即对技术活动中的生产对象、生产条件、生产方法及包装、贮存等需要统一协调,并共同遵守的重复性事物制定的有关技术准则,是企业进行生产活动的基本依据,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基础。另一类是管理标准,即为合理组织、利用和发展生产力,正确处理管理中出现的重复性事件,发挥管理的职能作用而制定的准则,是组织和管理现场生产活动的依据和手段。只有建立完善的企业标准体系,以技术标准为主体,以相应的管理标准为手段,通过标准加以控制,创造出标准控制的质量管理环境,并以人的工作质量保证产品质量,从而提高产品质量水平。

2.加强计量管理工作。精密测量、理化试验和技术鉴定等工作,是保证产品质量特性的数据统一、技术标准的贯彻执行、零部件的互换和生产优质产品的重要手段,因此,对计量工作的管理是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要对计量管理工作严格要求:需要使用的量具必须配齐成套,保证量具示值准确一致;保证量具的质量稳定性;对量具和精密仪表进行定期维修;禁止不合格量具和测量仪表投入使用;选择正确的测试计量方法;进行检测技术和测量手段的革新和改造;根据生产的需要和科技的发展,充实更新量具。

四、推行全面质量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简称TQM),是上世纪60年代形成的产品质量管理方法,它是以向用户提供完全满意的产品和服务为目标,组织企业的全体职工,综合运用各种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产品质量形成全过程中的各种影响因素,实行全面预防和控制所进行的综合的、系统的管理活动。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必须抓好以下基础工作:

1.对职工进行在岗技术培训。人作为企业一切活动的主体,必然也是质量控制活动的主体。没有高素质的人,再先进的管理制度,再先进的技术设备也发挥不了作用。无论哪个企业,都应特别重视提高人的素质。全面质量管理是全员参与的管理,因此,它的基本核心是提高职工的素质,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人人为提高和保证产品质量而努力,即要确保职工的工作质量。针对一些企业职工素质低、技术水平差的情况,管理者应制定出教育培训制度,组织在岗职工学习,开发智力资源、激发职工的潜能,以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提高职工的素质和技术水平,从而使其成为企业的有效员工。

2.设立专门的质量管理组织机构。现代工业生产中,如果各职能部门各自应承担的质量职责没有明确的规定,那就不可能有效地推进全面质量管理工作。但如果没有一个综合性的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各职能部门的质量职责也难以充分发挥作用。因此,设立一个专门的质量管理机构,作为全面质量管理的枢纽,对一个企业来说很必要。通过该部门综合、控制、协调和监督的作用,使企业整体质量管理的效果增大。

3.加强工序的质量控制,建立质量管理点。产品制造过程是形成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影响面很广。而制造过程是由一系列工序所组成的,工序的质量控制是保证制造过程中产品质量稳定的重要手段,是全面质量管理的最重要内容。它要求在不合格品发生之前,就能予以发现和预报,并能及时地加以处理和控制,有效地减少和防止不合格品的发生。

在现场控制中,不可能对每道工序不分轻重主次都予以控制,而是要选择一些对产品质量影响较大的、或在现阶段质量问题较多的工序加以控制,即要确定出质量管理点,并对其使用各种必要的手段和方法,加强管理。

4.加强质量成本管理。全面质量管理总的要求是:根据用户的需要,以最经济的办法研制和提供用户满意的产品。因此,企业不但要为用户提供满意的质量,而且必须使达到这种满意的质量所发生的费用和损失尽量地低,即要降低质量成本,加强质量成本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强调一切用数据说话,对质量问题要有定量分析,这一点在质量成本管理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质量成本从宏观上进行成本分析,提出质量管理和产品质量所存在的问题,评价和度量企业质量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若要搞好质量成本管理,就要对企业的大量历史数据进行收集、分析研究,全面了解质量成本状况,制定出计划,实施质量成本控制。加强质量成本管理,对企业不断完善质量体系,提高质量活动的效益与效率和促进企业持续质量改进有重要的经济意义,是衡量和优化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一种手段。

5.开展群众性质量管理小组活动。质量管理小组(Quality Control Circle,简称QC小组)是企业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健全管理体系和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它是指在生产或工作岗位上从事各种劳动的职工,围绕企业的质量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运用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经济效益和人的素质为目的而组织起来,并开展活动的小组。开展QC小组活动,不仅是创造一种在密切的工作环境中,各工作人员之间成功地交往联络并合作解决共同问题的机会的有效方法;还是把全面质量管理思想,观点和基本方法运用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提高职工素质,培养团队精神的桥梁。

6.认真地贯彻ISO9000系列标准。ISO9000系列标准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rganization,简称ISO)的质量管理和保证技术委员会的所有标准,是适用于世界上各种行业对各种质量活动进行控制的国际通用准则,也是我国推荐采用的国际标准,具有先进性、科学性。

ISO9000系列标准不仅有完整的文件化质量体系,还为企业提供了多种质量保证模式,企业可根据供需双方对风险、成本和利益进行全面的考虑和平衡,系统的考虑产品设计的复杂性、设计成熟程度、制造复杂性、技术性、安全性和经济性等因素,从中选择一个合适的质量保证模式,以便实现全面质量管理。

ISO9000系列标准促进了我国质量管理活动的规范化、国际化,推动了全面质量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使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活动向更深、更高的层次发展。

参考文献:

[1]彭 鹏:中小企业质量管理中常见的问题.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年5月

[2]李慧滨 张 默:浅析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年5月

[3]梁瑞华:中小企业质量管理创新探讨.南都学坛,2009年1月

篇9

列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 年课题(课题批准号ffbo11495根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教科规办函[ ]16号文件)要求,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申报的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的研究与应用》经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今天召开开题论证会,进一步完善落实研究方案后,正式开展研究工作。下面,代表课题组作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请领导和课题组成员对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进行指正、审议。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教育科研是人们探索和认识教育客观规律的有效途径,是促进教育决策科学化、推动教育科学理论转化为教育实际应用的重要手段,是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有力措施。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要点》指出:要进一步规范课题管理,强化课题管理环节,确保课题的顺利进行,并力争多出精品力作,不断提高教育科研的水平和效益。这为加强课题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从目前国内教育科研课题管理现状来看,各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工作无论在管理思想、管理组织形式、管理程序,还是管理方式、管理手段方面,都明显落后于教育科研事业的发展。资料表明,国内外研究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总的状况是:研究人员、研究成果少,研究面窄,研究水平较低。在研究内容上:实践性问题研究多,理论性问题研究少;操作性问题研究多,宏观性问题研究少;零散性问题研究多,系统性问题研究少。

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上,加强对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的规律、理论基础、发展趋势以及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的科学化与标准化等重要问题的研究,确定省级教育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基础,统一省级教育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概念,建立一套系统化、规范化、程序化,且具有高度自我约束、自我完善机制的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全面提升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质量水平,以较小的投入获得课题成果的最大的效益,是本课题研究的根本目的,也是本课题研究的价值取向。

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申报的《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的研究与应用》,经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列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 年课题(课题批准号ffbo11495)。课题主持人黄宜锋。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和条件

全面质量管理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最初应用于工业,后来从工业部门扩展到建筑业、交通邮电业、商业、服务业等众多领域,并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和运用,在日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功。全面质量管理是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以最经济的方式让顾客、社会和组织所有成员持续满意的一种质量管理模式。它认为,质量是一个全面的、综合的概念,质量管理的内容不仅是最终产品本身的质量,还包括与产品质量有关的工序质量和工作质量,要综合考虑质量、价格、交货期和服务等等;质量有一个产生、形成和实现的过程,是整个组织活动的成果,质量管理必须对质量形成的每一个环节都加强管理,以预防为主,通过各个环节的作用,使质量螺旋上升。

这种模式的特点表现为全面、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全员、全组织的质量管理,使质量管理成为全体成员的内在需求以人文为本的自主管理;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进行管理,强调以最小成本投入获得最优化的效益和效率。全面质量管理的精髓就在于按照上述指导思想,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

全面质量管理的观念和思路,符合教育规划课题质量管理要求。教育规划课题质量同产品质量、服务质量一样,也有一个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从课题研究方向的确定,到课题的申报评审、开题、中期检查、结题鉴定、成果评奖、成果推广这些环节构成了一个系统,课题质量就是在这个系统中逐步形成的。这个过程是以与课题相关的重要因素人的素质为中心,随着过程的不断发展,课题质量也在不断适应、不断改进的过程中得到提升。

作为一个质量系统,其目标实现取决于各个环节的质量保证和各环节之间的协调,无论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到最终的质量。因此,必须将质量形成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纳入质量管理体系中,实行全过程的管理。而要实施全过程质量管理,必须重视人的因素。在研究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要靠课题组成员去实施,都要课题所在单位和有关管理部门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并通过有效的手段加强对课题的管理。因此,课题研究过程比其它任何行业的生产服务过程都更加强调人的作用。所以,我们可以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的观念建立以全面、全过程、全员为基本特征的教育规划课题质量管理体系。

本课题试图以系统科学作理论支撑,以现代质量管理理论(iso9000质量管理系统和ipmp项目管理系统理论)为具体指导,以我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的具体实践过程为主

要研究对象,探索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现代管理的规律,建构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的体系,并在其试行过程中不断地调整和改进,提高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管理水平和效益,从而推动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的现代化、规范化、标准化。

探索省级教育科研课题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不仅对我省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质量与管理水平的提高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还可以为我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改革与发展提供新思路。我们将当代最新的管理科学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引入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结合教育科学规划管理活动的特殊性,在引入、消化、应用这一管理理论的过程中,无疑也会发展和丰富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开展本课题的研究具备了较好的基础。一是课题由省教育科学规划办牵头,研究内容与承担的工作要求相一致,具有联系紧密的特点,因而有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内在动力,研究条件和研究时间均有足够的保证。二是本课题得到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和有关专家的重视和支持,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金宝成副主任,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熊川武教授,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副组长申纪云、王健、张作功副厅长、张学军院长是本课题组顾问。主持课题的是教科院分管科研课题工作的副院长,能有效地保证课题研究的协调、实施;三是参与研究的人员有中小学、职业学校、大学的教师、校长,有省、市、县教研管理机构的研究人员、领导,有网络计算机专家,研究力量雄厚,大家都曾在不同层面上主持和参加过国家级、省级多类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具有丰富的课题研究和管理经验,有的已有不少科研成果。

三、课题概念界定

(1)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不仅是最终成果本身的质量,还包括与成果质量有关的研究工作质量及其组织工作的质量管理;(2)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过程质量管理,主要是指课题指南设计、申报、开题、中期检查、结题鉴定、成果评奖、信息公布、成果推广等环节的质量管理;(3)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员质量管理,主要是指课题指南设计者、申报立项评审者、课题组组长、开题论证者、中期检查者、结题鉴定者、省级评奖和信息公布者等人员的管理。使以上人员树立起质量第一,人人有责质量管理的观念。(4)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可控因素质量管理,即对影响课题研究工作和课题管理工作的可控因素(如课题质量标准、课题经费、研究进程等)实施直接或间接控制的目标管理。(5)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质量标准能够量化的尽可能数量化。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理论研究

(1)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的规律及特点。

(2)国内外科研课题管理的动态与趋势。

(3)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与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

2、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质量标准体系研制(本课题的核心研究内容)

课题研究工作质量标准体系研制

课题的成果质量标准体系研制

3、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模式的构建

依据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的理论和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质量标准体系(包括课题的成果质量标准和课题研究工作的质量标准)构建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模式。

4、省级规划课题质量信息管

理系统开发(包括教育科学规划网、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网络管理系统,含课题申报系统、课题信息储存、管理、系统以及课题库资料收集整理归档)。

5、试行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

(1)制订文件。

(2)组织培训。

(3)分组实施

(4)反馈、分析、整理信息。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与途径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辅之调查法、文献法、比较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具体措施是:

1、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广泛收集和查阅国内外有关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和教育科研课题管理的研究文献资料;收集整理国际上、国家和省有关管理部门关于教育科研课题管理的文件。

2、邀请有关专家作全面质量管理专题学术报告或举办座谈,使课题组成员的掌握全面质量管理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有关专门技术。

3、运用经验总结法,总结教育科研传统管理的经验,吸取精华,为建构新的教育科研课题管理模式打好基础。

篇10

关键词:全面质量管理 ISO9000 PDCA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416(2010)05-0000-00

1 全面质量管理

20世纪50年代后,买方市场的格局逐步转变,市场发生重大变化。在这种形势下,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应运而生:第一,全员参加的质量,对员工进行质量教育,要求企业从上自下所有人员都参与到质量改进活动中;第二,全过程的质量,企业活动的全过程,从产品的设计过程到原料采购、生产、检验直至最终的市场销售、售后服务,从起点到终点做好改进及控制,保证质量;第三,全面的质量,用全面、系统的方法,结合科学的管理、信息、统计等工具,提高产品质量、工作质量、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

全面质量管理的全面性体现在三个方面,即管理对象、管理范围、参加管理的人员。它注重顾客需要,强调全员参与、团队合作,并力争形成一种文化,为持续改进提供保障。

2 ISO2009

ISO9000族标准强调质量管理。在当今社会充满竞争的环境下,企业要想维持其竞争地位,就必须持续不断对产品和服务质量、成本、生产率等进行改进,从而满足消费者需要、得到其认可。而产品和服务是通过过程实现的,质量、成本、生产率都是过程的结果。所以,通过对过程进行控制和改进来实现高质量、低成本和高生产率,是目前企业管理一种最有效的途径。

从本质讲,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模式以质量管理八项原则为基础,是基于过程的管理模式,同时是一种基本的TQM模式,它是对实现质量管理目标所需过程的规定。质量管理体系是一系列相互关联的过程的集合,所以要通过持续不断的识别、建立、控制和改进过程来实现量的改进、成本降低和生产率提高。

3 全面质量管理在中国企业中的实现

最后,在具体推行过程中,我们可以按照PDCA循环的四个步骤来实施:

3.1 策划阶段

在推行TQM时,企业的高层管理者首先要全面评估企业的质量状况,然后制定相应的战略计划,并组织团队进行任务划分;中层管理者更应承负起中流砥柱的作用,具体协调及负责相关任务。

3.2 实施阶段

第一,自上而下进行普及,组织学习和研究全面质量管理思想,以使组织内全部人员对质量和质量管理形成正确的认识,从而在日后工作中反映出来。通过培训,使企业员工深刻认识到顾客第一,高质量就是顾客第一的最根本要求。通过相关学习,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并对企业文化和管理形态做出适当调整。

第二,通过管理者推动和受益者推动两种途径建立IS09000质量体系,制订企业内各种活动的相关标准,以使企业在运作过程中能够对资源的有效性和高效性进行衡量。在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时,首先应该完善各项基础工作,包括标准化指标及衡量、培训工作,资料的搜集整理反馈,责任制,如何计量等。其次,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质量保证模式,建立文件化质量体系,如质量手册等。

第三,全员参与,全过程质量控制、管理。从最初的组织学习起,通过各种方法,系统性的管理,充分调动组织上下的积极性,调动全员参与。只有全员充分参与,才能使组织内成员为企业带来收益,融入到质量管理的各级工作中,真正实现对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与管理。

第四,监控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过程。组织协调在整个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管理者协调部门之间以及质量活动的接口问题,严格执行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规定,使各项质量活动能够有序进行。

3.3 检查阶段

该阶段的重点在于质量状况的评估,而质量状况反应在质量管理体系、不良质量成本、顾客忠诚度等,所以对于成本、体系、忠诚度的评估显得格外重要。此外还应对团队运作情况进行评估,检查与预期目标之间的符合度。

3.4 处置阶段

通过数据分析,了解市场动态信息和竞争对手的过程控制信息,分析与对手存在的差距以及市场变动与自身行为的差异不足,找出差异原因及相关性。

针对已存在问题及潜在问题,将现象和原因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采取改进或预防措施,并分析相关措施带来的效果,阻止或预防问题、不合格现象发生。

通过PDCA循环,根据监测结果,以评价为基础,发现问题及改进机会,然后执行有针对性的措施达到改进目标,包括人力资源、信息、目标等,并以此不断完善质量管理体系,促使产品质量更好地满足顾客要求,以达到持续改进过程。

对于在前一次PDCA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在下一次PDCA过程中应继续严格执行分析和控制,进一步采取纠正及预防措施,将不合格的现象、产品控制在最低,从而达到PDCA 的持续循环,并促使企业不断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和持续改进产品质量。

参考文献:

[1] 洛丝特.《全面质量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2] 郝志安.《全面质量管理基本知识》[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3] 刘立互.《全面质量管理TQM》[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4] 陈君宁,李军.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浅议.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5 第25卷.

[5] 石盛林,任利成.IS09000质量体系建立和实施要点.机械管理开发,2005.5 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