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门诊健康教育要点范文

时间:2023-08-02 17:35: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妇科门诊健康教育要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妇科门诊健康教育要点

篇1

关键词:慢性宫颈炎;连贯性健康教育;应用价值

慢性宫颈炎作为妇科常见、多发疾病,对女性患者身体健康影响极大。慢性宫颈炎患者长期受疾病影响[1],往往缺乏自信心,对其进行科学、系统、全面的健康教育来引导患者树立信心。本文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120例慢性宫颈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探讨了连贯性护理健康教育在门诊慢性宫颈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具体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门诊部2011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120例慢性宫颈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宫颈糜烂患者86例,宫颈肥大患者25例,宫颈息肉患者9例。按照患者就诊顺序编号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研究组患者年龄为21~57岁,平均年龄为(41.6±4.5)岁,文盲12例,初级文化患者68例,高级文化教育患者40例;对照组患者年龄为19~59岁吗,平均年龄为(42.8±5.6)岁,文盲11例,初级文化患者69例,高级文化教育患者4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病情、文化水平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①纳入标准:年龄为18~60岁;宫颈糜烂、宫颈息肉、宫颈肥大、宫颈裂伤、宫颈腺体囊肿及宫颈管炎患者;参与研究前均签订相关协议。②排除标准:合并肝、肾、心、血液系统、免疫系统等严重疾病患者;妊娠期或妊娠准备阶段、哺乳期女性患者;精神病患者;依从性过差患者或智力障碍患者;有酒精或药物滥用史患者等。

1.3方法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治疗与健康教育,研究组先成立健康教育小组,并制定系统的健康教育路径方案,以此为指导开展系统的、连贯性的健康教育。成立健康教育小组:选取主治医师、责任护士、治疗室护士及回访护士组建健康教育小组,小组成员集中学习,掌握连贯式健康教育内容及方法,对护士进行责任分配,分阶段给予患者指导与咨询[2];组建健康教育质量管理小组,定期对健康教育效果进行评估,治疗前后指导外阴卫生注意事项并做好饮食指导,复诊时讲解治疗效果与复诊措施等。

1.4评价标准复诊时采用我院自行设计的宫颈炎相关知识认知评量表测评患者对慢性宫颈炎疾病的认知度;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1.5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数据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行t检验,记作(均值±标准差),计数资料行χ2检验,用P

2结果

2.1两组患者对慢性宫颈炎相关知识认知度比较认知度调查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认知度达88.5%,对照组认知度高达52.5%,研究组患者经过连贯性的健康教育对慢性宫颈炎疾病知识认知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研究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度为93.3%,对照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达70.0%,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

3讨论

慢性宫颈炎作为妇科常见、多发疾病,多由急性宫颈炎发展而来,其发病的高危因素包括年龄、胎次、流产及性生活史等。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需要向患者耐心解释病情,通过科学、系统、全面的健康教育来引导患者树立信心,进而提升患者的依从性。

健康教育具体是指借助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帮助患者自觉采纳健康的生活方式或行为[3]。本文120例慢性宫颈炎患者护理研究发现,对慢性宫颈炎患者行连贯性的健康教育可以提升患者的疾病认知度,相比于常规健康教育应用效果更为显著,与近年文献报道结果相近。

临床研究发现,对慢性宫颈炎患者开展连贯性的健康教育不仅可以指导患者了解疾病知识,还帮助患者学习饮食疗法、运动疗法、药物疗法等。本文研究组采用的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具有针对性与连贯性,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按照路径原则将健康教育要点进行不同阶段划分,对于患者康复进展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65-265.

篇2

[目的]

探索微信在中医健康教育路径中的应用效果,使肝硬化病人随时获得直接有效的中医健康教育知识。[方法]将2014年3月—2015年3月在我科住院的100例肝硬化病人随机分为两组,给予相同的对症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宣教;观察组在其基础上结合现代通讯工具微信按中医健康教育路径开展健康教育;观察两组病人并发症发生率、病人满意度、健康宣教合格率及病人住院时间的差异。

[结果]

应用微信按中医健康教育路径对肝硬化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取得较好效果。

[结论]

微信是帮助和促进护理人员对肝硬化病人进行中医健康教育的有效方式。

关键词:

中医健康教育路径;微信;肝硬化

肝硬化病程长,病情反复,并发症多,病人的负性心理重,依从性普遍较差,及时有效的护理健康教育对本病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中医健康教育路径是一个规范化的工作流程,对发挥中医特色优势,提高护理质量具有重要作用。本课题结合微信公共平台的健康宣教方式,以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观察微信在中医健康教育路径中的作用,探索“简、便、廉、验”的健康教育方法,用于指导临床。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科住院的100例肝硬化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干预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宣教+对症治疗,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宣教+对症治疗+微信宣教。

1.2.1.1常规护理宣教

内容包括介绍主管医护人员、住院须知、住院环境、陪护制度、作息制度、用药注意事项、饮食宜忌等方面。

1.2.1.2对症治疗

两组病人均根据病人情况给予护肝、调节免疫、抗病毒、抗肝纤维化治疗。

1.2.1.3微信宣教法

①制定中医健康宣教路径,以护理程序为框架,根据病情、疾病不同阶段、中医辨证的护理要点,制定出电子版以中医护理为主,与医疗同步的健康教育路径,肝硬化病人健康教育路径图:在入院当天、入院第3天~第5天、入院第6天~第10天(深入宣传教育)、出院时(电话或微信随访)。②信号及微信发送时间,病区配置免费无线wifi及科室二维码,护士站配置小平板,每位入院病人(家属)以自愿为原则,加入护理责任组的公共微信圈,所有发送中医宣传教育及个性化辅导资料的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信息均由本科室专家审核通过后统一制作认可,宣教内容措辞严谨、风格轻松、语气和蔼、通俗易懂,由责任护士将电子版宣传资料内容根据宣教路径按时发送。③回复,针对不同病情、个性及其他个人原因回复以私聊状态完成,涉及与病情有关及法律分歧应由责任护士或主管医生当面解释。

1.2.2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病人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2.2两组病人满意度、健康宣教合格率的比较

2.3两组病人住院时间比较

对照组住院时间45.3d±14.2d,观察组住院时间31.1d±11.8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2,P<0.01)。

3讨论

3.1健康教育是护理人员的根本任务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肝病,同时由于该病病程长,病情反复,医疗费用负担重,随着病情的加重,生理机能的损害、社会角色缺失等,导致其心理压力较重,负性心理较明显[1]。因此,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通过中医健康宣教路径让肝硬化病人得到及时有效的健康教育,拥有和保持一个良好、积极的心理状态,对提高病人依从性、促进疾病的恢复、提高肝硬化病人的临床疗效、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肝硬化病人的生存质量尤为重要[2-3]。应用健康教育路径[4]对建立良好医患关系、提高病人临床疗效与生存质量、培养年轻医务工作者等方面显得十分必要。同时它也是今后医疗改革的趋势所在。

3.2互联网在医疗市场应用的思考

随着科技进步和新兴产业的完善,互联网的发展在医疗市场日新月异,如12580的预约就诊;化验检查结果的信息化发送;院内检查结果共享;医院管理信息平台;医院官网等使现在的医院在医疗服务能力、医疗服务效率和医疗安全新的医院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实施有了依据。医院的发展需要掌握病人及家属对健康的需求,通过组织、人才、思考、战略的调整应用互联网的互动、专注、极致、口碑、快的特点[5-6],使医院的发展逐步成为“我的医院”“我的医生”“我的护士”,今后还应逐步完善视频资料,满足对高智能手机操控能力不足的病人。

3.3微信在肝硬化病人中医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微信及微信圈具有传播快、易保存、可分享、熟人之间可信度高和社会人群归属感。按照中医健康宣教路径表制定的标准化治疗护理流程,确保治疗和护理的连续性,更能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优势,使病人得到最佳的服务,提高临床疗效。应用中医健康教育路径是达到健康教育根本目的的保证[7-9]。结合微信对肝硬化病人进行健康教育,病人的负性心理控制程度、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的病人,使病人更易于接受健康知识,提高了病人和家属对疾病的认知以及参与治疗、护理过程的能力。有利于提高病人的依从性及临床疗效;有利于缩短病人的住院时间,节省住院医疗费用及提高生存质量;有利于丰富护理学的内容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作者:谭柳纯 顾春妮 黄雪霞 田丽玲 单位: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参考文献:

[1]田丽玲,谭柳纯,黄雪霞,等“治未病”理论干预在肝硬化患者防治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4(8):113.

[2]卢玉梅,胡昌盛,陈丽萍,等.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中医健康教育效果分析[J].中医药导报,2015,21(4):95-97.

[3]顾春妮,罗岗.健康教育路径在妇科门诊LEEP刀患者中的体会[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6(6):135-136.

[4]周保利,英立平.临床路径应用指南[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7:1-4.

[5]钟殿舟.互联网思维[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14:1.

[6]迈尔-舍恩伯格,库克耶.大数据时代[M].盛杨燕,周涛,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1.

[7]靳爱平.中医健康教育路径与传统健康教育对肛肠手术病人应用效果的比较研究[J].内蒙古中医药,2009,28(3):124-125.

篇3

1.1完善实践教学组织管理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立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和学校社区护理老师共同担任组长的社区护理实践小组,小组成员由技术业务娴熟、大专以上并具有丰富社区护理和全科医学经验的护士和医生组成。带教人员定期接受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护理系组织的教学能力与技巧方面的指导和临床医学理论和技术的培训,并接受教学小组组长的社区实践教学质量的督导,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整改意见。

1.2制定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计划

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和合理的教学计划是高质量教学的必要前提。护理系根据教学大纲的原则要求,结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际,制定了相应的社区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和实习作息时间、带教工作计划和实行进度安排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严格执行护理系制定的一系列制度和计划,必要时进行调整。

1.3社区护理实践教学计划

社区护理本科生实习的时间共3周,分为两步进行:①进社区实习前一周在学校进行,由护理系社区护理教学老师完成,为护理本科生进入社区护理实践前进行岗前培训。主要内容包括社区护理与临床护理的工作内容及方法的不同之处,初步了解护理本科生对社区护理的认识程度并给予相应的指导;②护理本科生进入社区医院后,由带教老师完成的医院环境、实习内容、社区临床操作技术方法等方面的介绍和培训。安排于各科室对护理本科生的理论讲课和技术操作带教,尽量安排于实习第一周完成。护理本科生进入社区护理实践后,实行分组、交叉轮转各科,并在实习第二周末进行集中交流,提出实习意见,第三周进行强化和巩固。第三周末全部实习完成后进行社区实习小结。

2社区护理实践教学内容

2.1全科护理

社区护理实践教学的内容参照袁莉[2]的研究,包括全科护理、居家护理等。其中全科护理教学主要是进行基础护理技术的巩固,学习和实施换药操作,掌握犬伤的处置方法和相关知识。学习全科护士与患者的沟通技巧,并尝试对门诊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2.2居家护理

跟随社区带教老师到社区居民家中遵医嘱进行护理操作和健康教育。护理本科生要求掌握出诊流程、技巧和注意事项。每一组护理本科生选取一位患者按护理程序进行病历的收集,提出护理措施,进入患者家中进行健康指导,后期进行护理评价,并将病案、护理措施等内容总结,以书面形式上交带教老师。

2.3健康教育

每组护理本科生须完成一次社区居民健康教育和一次黑板健康宣传报。健康教育由带教老师联系时间、地点和人员,每组护理本科生完成一次社区居民健康教育。教育的内容可为饮食、运动、疾病康复和预防等方面的知识。实施方法可为制作幻灯片现场授课、现场演示、现场咨询等。另外,由医院提供宣传展版,每组制作一次黑板健康宣传报,内容和形式由护理本科生自由发挥。

2.4社区中医康复

通过听取中医医生的示范讲解,观察中医医生的实例操作,了解中医推拿按摩、针灸、拔罐等中医技术的适应症、禁忌症、注意事项和护理要点。

2.5产后访视

访视人员在区妇幼保健院领取访视卡,在访视护士带领下,到产妇家中进行新生儿和产妇的访视。主要掌握访视的流程、访视的内容和技巧,学习产妇和婴幼儿的营养指导和注意事项等。

2.6儿童保健和预防免疫

护理本科生须掌握儿童保健和预防免疫的相关知识。了解儿童保健的程序和内容,掌握婴幼儿头围、身高等测量方法并进行实践,了解不同年龄段婴幼儿的营养指导方法。通过免疫接种护士的讲解和示范掌握计划免疫程序以及常用生物制品的种类、接种方法、不良反应及处理,熟悉和了解儿童预防免疫的预约登记。

2.7妇女保健

了解社区妇科手术(安环、取环、人流等)常规器械的名称、用法、手术流程、配合做手术时的注意事项,并对手术患者进行术前术后的健康教育。

2.8社区慢性疾病患者的管理

掌握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病人的健康档案的建立的方法和访视的安排。在社区护士的指导下对慢性疾病患者进行访视,掌握访视的方式、技巧和访视内容;同时了解居民健康档案的收集方法和注意事项,熟悉居民健康档案建立流程。

3授课形式

3.1传统教学中应用人本原理

以人本原理为指导,创造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环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中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实现最佳效果的有利保证[3]。在社区实践教学中,社区带教老师言传身教,将与患者及家属交谈的方式、内容以及观察病情的要点教给护理本科生。护理本科生每完成一个指定的事件后,社区带教老师将应用赏识教育肯定其做得好的部分,并共同找出需改正和需提高的地方。当学生熟悉工作流程和规范以后,在适当范围内让学生单独操作。

3.2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法(PBL教学法)

PBL教学法是1969年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首创,采用“先问题后学习”多种学习途径相结合的教学策略,是一种跨学科的学习方式[4]。在社区护理本科生实践教学过程中,护理本科生将老师根据社区护理特点提出的具有一定代表性或学生实践中发现的问题作为需要解决的问题及学习目标,让小组成员各自分析、收集资料后再与带教老师进行探讨和学习。从问题出发寻找原因的思路,既有利于评判性思维的发展,也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综合应用,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5];让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技能,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

4持续改进的教学方法

在社区护理本科生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学校与社区带教老师一直坚持教学方法的持续改进。小组于社区护理实践结束时,由护理系老师和主带教老师共同组织护理本科生进行讨论和总结,总结在实践中取得的收获,提出存在的问题,并上交一份实习小结。每位护理本科生填写一份由护理系设计的《社区护理实践教学质量调查表》,主要内容包括:实习内容量化表、实习的收获与不足、对带教老师的评价、对护理系的评价以及实习的建议等条目。护理系老师对护理本科生意见反馈表进行分析和总结,于每学期实习前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沟通和交换意见。

5结果分析

历届护理本科生共560人填写的《社区护理实践教学质量调查表》反映,对社区护理实习整体的满意度为65%以上,70%以上的护理本科生认为在社区实习有各种收获并对社区护理工作有一定的认识,在社区实习中有一定的收获;还有部分护理本科生认为社区的实习,可巩固理论知识,提高专业实践技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充实人生经历和社会工作能力,增加职业自豪感。然而,也有同学认为社区社区带教老师总体存在理论知识欠缺、带教能力不足等问题,对此,学校应通过加强社区带教师资培训来解决。

6讨论

社区护理是21世纪护理发展的重要方向,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目前高等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社区护理实践能培养和提高护理本科生社会实践能力,激发护理本科生从事社区护理工作的愿望,为他们将来从事社区护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6.1社区护理实践教学对护理本科生的影响

社区-学校合作性的社区护理实践教育模式是对护理本科生有利的合作方式。社区实践教学对护理本科生可产生多方面的影响:护理本科生参与社区服务,能早期接触社会,并深刻体会到人际沟通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体会到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实施护理并取得成效的前提,从而使护理本科生自觉地加强沟通知识、技能的学习;通过社区护理与护理教学相结合,护理本科生将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学以致用,提高了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6];通过中医针灸和换药技术的观摩、实践,拓宽了知识面;通过社区的健康教育、健康咨询工作,提高了护理本科生口头表达能力和组织管理的能力;通过入户家访让护理本科生积累了更多人际交往沟通方面的经验;在家庭护理的过程中,让护理本科生明确了服务态度,增强了服务意识,对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出疑问,对社区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分析、讨论,并与国外的护理方法比较,对我国现阶段的社区护理进行更深一步的思考,加强了学生的科研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发挥了护理本科生的培养、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了评判性思维能力[7,8]。社区护理实践还培养了护理本科生应用整体护理观念进行社区护理的能力,提高与患者、家属、居委会等各种不同人际关系的协调能力,加强宣传教育和各种工作场合的无菌观念,增加了对社区护理的认识。

6.2社区护理实践教学提高了社区护理质量和教学质量

社区护理实践教学也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带来许多正面影响,提高了社区护理质量。我国现阶段社区护理普遍存在护理人员理论水平偏低,本科护理实习生来到社区,为社区带来先进的护理知识和技能,为社区护理注入了新生力量。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①实习生给社区带教老师的信息反馈可促进老师自身的进步,由此教学相长,从而把社区护理人员锻炼成为具备高尚的思想道德品德、全面的业务知识和护理技术、以及灵活的沟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②实践教学过程中,社区和学校带教老师间有很多机会进行沟通交流,这将有利于老师间教学经验的分享,以更好指导护理本科生社区实践学习;③护理本科生在社区的实践还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社区带教老师的护理工作负担。最后,社区护理实践教学有利于学校带教老师了解社区护理工作现状,便于老师对知识进行更新,从而提高学校老师自身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

6.3社区护理实践教学存在的不足

社区护理实践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不足:①社区护士人数少、从业时间短、专业素质不高、缺乏教学经验,且流动性较大,带教内容为日常工作内容,社区护理工作繁重,使得教师对护理本科生的指导不到位,护理本科生通常只能被动地跟老师做事,其主动性和独立性得不到足够的发挥,社区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受到限制[9];②社区护理工作内容多,范围广,但实习时间短,护理本科生在很多方面只有表浅的了解;③学校社区护理理论教学内容与社区实习内容存在一定程度脱节,护理本科生不能很好地将理论应用于社区实践。

6.4小结

篇4

一、深入调查,了解医院基本情况和存在的困难

1.医院效益差,人才流失严重

桂塘镇中心医院2002年之前基本处于瘫痪状态,后由龙山县卫生局投资重新建立。重新建院后,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医院一直发展不理想。职工思想涣散,不思进取,服务意识差,人才流失严重,以至于业务一直开展不起来,专业技术水平落后,医疗差错事故较多,以至社会影响不好,2006年是相对平静的一年,业务稍有增长,但是全年业务收入也仅40万多一点,职工待遇不好。

2.医院医疗设备设施落后

医院设置了21张病床,但床铺均破旧不堪,病房看起来显得脏、乱、差;手术器械严重匮乏,仅仅能满足简单的清创缝合和剖宫产手术;消毒设施落后,还是靠紫外线灯和新洁尔灭浸泡等老方法消毒,导致清创后伤口感染率居高不下;检验设施落后,医院仅能开展三大常规、尿HCG测定和EKG、B超、简单的X线检查;抢救设备不齐,全院仅有一台简易制氧机和一台破旧的吸引器,无备用医用氧,无心电监护仪等。

3.专业技术水平落后

全院有职工21人,除一位外聘老医生有执业医师证,3位有助理执业医生证外,其余都没有执业证。外科仅仅能开展简单的请创缝合和小的体表肿瘤摘除术,妇产科只能完成平产接生和剖宫产术,妇科疾病诊治几近空白,内科治疗以感冒腹泻为主,稍微危重一点的全部转县里医院去了。

二、多方努力,改变医院面貌

1.转变观念,端正思想,完善制度

通过职工大会和个人座谈等方式,转变职工的服务理念,端正职工思想。将牢牢存在职工脑海中的“病人求我给看病”的观念转变为“我求病人来看病”的观念,树立起“院荣我荣,院衰我耻”的以院为家的思想。同时完善相关的各项医院规章制度,并拟逐步打破以往分配制度上的大锅饭,实施多劳多得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

2.加强专业技术指导,加强医院人才培养

医疗组进驻桂塘中心医院后,吃住在医院,与医院职工一起上下班,没有休息日之分,坚持早晚查房,手把手地进行技术指导。积极开展新技术,拓宽医院医疗业务,缓解当地老百姓不能就近看病的困难。如外科开展了胆囊切除术、坐骨结节囊肿切除术、阑尾切除术、微切口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成人斜疝、股疝修补术、包皮环切术、腋臭根治术等8项新技术;妇产科开展了新式剖宫产、人流术、卵巢囊肿切除术、宫外孕手术以及重症妊高症、三度产道撕裂伤、胎盘早剥子宫卒中的抢救和妇科疾病诊治等多项新业务新技术;内科开展了新生儿复苏、慢性结肠炎灌肠治疗,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半年内,外产科共实施手术示教约80余台次,无一例并发症和死亡病例。

开展临床教学,通过业务讲课、病例讨论等形式带教,共讲课6次,内容有《休克的诊断和治疗》、《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和治疗以及手术注意要点》、《换药术》、《急性肠梗阻的诊断和治疗》、《急腹症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病历书写与处方书写规范》,提高医务人员的理论水平,并鼓励职工参加执业医生考试和自学。

3.开展义诊,扩大医院影响,树立良好的医院形象

医疗组利用当地百姓对医疗组的信赖,坚持在集镇逢三逢八的赶场日义诊,共义诊24场,受惠人群约500人次。并下乡开展了健康教育宣传,儿童预防保健普查,以及参加了村卫生室的建设检查。并拟逐步实施社区医疗制度,进一步扩大医院的影响,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更好地服务于当地老百姓。

4.争取外援,改善医院硬件设施

医院严重匮乏的医疗设施设备严重制约了医院的发展,同时也制约了医疗组扶贫工作的开展。因此,医疗组通过向**市卫生局申请援助,争取到了**市卫生局捐赠的一批崭新的医疗仪器和器械,包括手术器械包2套、多参数心电监护仪1台、移动式消毒剂1台、制氧机1台,脚踏式吸引器1台,血糖分析仪1台等,价值4万多元。这些设备均是医院发展迫切需要的,这些器械大大缓解了医院医疗工作开展的困境。

篇5

一、年妇幼卫生工作回顾

一年来,我县妇幼保健工作在市卫生局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妇幼保健院的精心指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贯彻实施《母婴保健法》及实施办法和落实《广西妇女发展规划》、《广西儿童发展规划》为核心,加大了工作力度,开拓进取;以保障生殖健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为重点;以为儿童妇女健康服务为宗旨,优化服务模式,拓宽服务领域,降低了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和出生缺陷发生率,使全县妇幼保健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现总结如下:

(一)妇女保健工作

1、加强产科质量,进一步巩固爱婴医院成果

为了更好地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进一步提高产科质量,降低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率,巩固爱婴医院成果,规范《出生医学证明》管理工作,我县加强对产科质量的日常监督和管理,县卫生局于9月份组织有关人员对18家乡镇卫生院进行产科质量、爱婴卫生院管理工作检查,指导各医疗保健单位以抓产科质量为中心,开展全程跟踪工作,规范产科技术操作,提高产科业务水平,保障产科急救绿色通道通畅,提高急救能力,真正把母婴安全落到实处。

加强孕产妇系统管理工作。一年来全县活产13206人,产妇13156人,新法接生13205人,新法接生率99.99%,孕产妇死亡4人,孕产妇死亡率30.28/10万,围产儿死亡115人,围产儿死亡率8.63‰,孕产妇保健覆盖13084人,孕产妇保健覆盖率99.07%,产后访视12969人,产后访视率98.20%,访视3次合格人数12524人,访视3次合格率95.19%,孕产妇系统管理12701人,孕产妇系统管理率96.17%。住院分娩13173人,住院分娩率99.75%,高危妊娠管理4570人,高危妊娠管理率100%,高危产妇数2991人,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100%,新生儿破伤风发生0人。

2、加强妇女保健工作,提高妇女健康水平

我县利用每年的“三、八”妇女节,积极与县总工会女工部、县妇联联系,积极开展妇女病普查普治工作。普查内容包括:妇科检查、乳腺检查、宫颈癌普查、妇科B超等常规检查,实捡人数7548人,查出妇科疾病3126人,发病率为41.41%,对查出妇科疾病及时有效治疗。

3、婚前保健工作

我县婚前检查工作1-9月份处于停滞状态,1-9月份结婚登记6643人,婚前检查78人,婚前检查率1.17%。我县于10月20日再次召开卫生、民政协调会议,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加强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了婚前检查率,于10月21—31日婚前检查460人,婚前检查率达到了90%。11月份以后达99.95%,全年婚前检查人数共3570人,婚前检查率达19.48%,与去年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儿童保健工作

1、认真做好儿童系统管理工作。加强了儿童生长发育的监测、疾病防治,提高了全县儿童健康水平。全县各医疗保健单位在“六、一”儿童节期间深入到农村、幼儿园开展儿童体检工作。全县0-7岁儿童90229人,进行保健管理77764人,保健管理率86.19%。

2、加强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管理工作:全县299所托儿所幼儿园,今年以来,我们认真落实《广西壮族自治区托儿所幼儿园卫生管理办法》,加强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管理,每学期深入到幼儿园进行托幼卫生保健指导2次,对卫生保健存在的问题即时指出,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意见。全县在园儿童51575人,健康体检50553人,健康体检率98.02%。

3、加强儿童死亡监测工作。

1-12月全县新生儿死亡36例,新生儿死亡率2.72‰,婴儿死亡72例,婴儿死亡率5.45‰,五岁以下儿童死亡112例,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8.48‰。

(三)项目工作

1、降消项目

年自治区定我县为“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消除新生儿破伤风”项目扩展县,“降消”项目工作是一项为民办实事的民心工程,按照自治区项目办的要求,我县于年4月10日召开“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消除新生儿破伤风”项目启动大会,成立了县项目协调领导小组,项目技术领导小组,降消项目办公室,召开项目协调领导小组会议,部署和研究“降消”项目工作。

(1)项目基础调查:根据自治区项目办的要求,县妇幼保健院组织专业人员深入各乡镇卫生院进行基本情况调查,为开展“降消”项目提供基本数据。

(2)项目培训工作:为了保证项目更好地运行,项目办制定了全县培训工作计划。对县、乡、村层层举办培训班,举办县、镇、村妇幼人员、妇、儿科业务培训班10期。对县级妇幼人员及乡镇卫生院院长和妇幼专干进行项目实施业务培训,参加培训达377人次。举办了县“降消”项目信息管理和财务管理培训班1期,各镇、乡卫生院也相继开展各种培训活动,共举办培训班199期,全县参加培训人次2851次,提高了妇幼人员的业务水平,促进降消项目工作的顺利开展。

(3)加强“降消”项目宣传工作。

为了提高家长和孕产妇自我保健意识,项目办充分利用电视台、印发宣传资料、举办孕妇学校、科技三下乡等多种形式开展“降消”项目知识的宣传,共印制了“降消”项目指南宣传资料20000多份,发放健康教育卡、册(单)18238份,上街宣传101次,举办孕妇学校476期,听课孕妇5567人,出版宣传版报207期。县妇幼保健院组织医务人员下中华、邹圩镇进行义诊,深受群众欢迎。目前我县增强了人民群众住院分娩的意识,全县孕妇健康教育知晓率和孕妇贫困救助知晓率明显提高。

(4)加大贫困孕产妇救助宣传力度。做好孕妇追踪和贫困孕产妇救助确定工作。

各乡镇认真按照项目要求对贫困孕产妇摸底、造册、上报、审核,确属贫困救助对象者,告知孕妇事前办理救助卡,使贫困救助落到实处,全县共掌握孕妇数14853人,确定为贫困孕产妇3651人,已发贫困孕产妇救助卡3651人,为2976名贫困孕产妇发放了降消项目的补助金,其中平产救助2825人,补助金额113万元,异常产救助151人,补助金额15.1万元,群众得到了实惠。

(5)规范与完善产科急救中心建设,确保绿色通道高效运行

我县按照《县级产科急救中心评估标准》和《广西乡镇卫生院产科质量标准》加强产科硬件建设,规范产科管理。一是管理规范,向全县公布急救电话号码,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产科急救网络,保持全县孕产妇急救绿色通道的畅通。二是完善制度和抢救设施,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急救能力,使急、危、重症的孕产妇和新生儿得到及时抢救。三是加强督导,县卫生局组织产科专家按照“降消”项目产科急救中心建设标准和“降消”项目乡级产科建设标准对全县18个卫生院进行评估,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18个卫生院全部合格。自实施项目以来,产科急救中心接诊851人,抢救危急重孕产妇33人,抢救成功31人,抢救成功率93.93%。

(6)加强督导,确保项目的开展。

督导是保证项目工作进度和质量的重要环节。从5月份开始县项目办组织基层保健人员不定期地对各乡镇进行降消项目工作的督查指导工作,检查各村保健员工作情况,分类指导各村的技术服务工作,乡级掌握各村孕情,规范使用《广西孕产妇保健手册》,提供孕产期保健系统管理服务。在督导过程中,采取听、看、查、访、等方式,核实项目执行情况,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保证项目高质量推进。县对乡监督指导54次,有97乡次共152个村。参加督导335人次,乡对村督导400次,督导1383个村次,参加督导1475人次。接受区级督查1次、市项目督查组检查6次,得到了检查组的好评。

(7)加强项目资金管理,确保资金合理使用

为了保障项目资金合理使用,我县严格项目资金管理,对资金实行专人负责,是实行专款专帐专用,建立建全项目财务报帐制度,财务人员按季度上报经费落实和使用情况。年我县降消项目经费共200.9万已全部到位,其中中央财政170.8万元,自治区财政10.1万元,县财政配套20万元。已完成投资160.72万元,主要用于项目启动,人员培训、健康教育、信息管理、监督指导、孕产妇住院分娩及危重孕产妇抢救补助等。

(8)抓好项目信息资料上报和反馈

信息工作是项目工作的重要内容,各医疗卫生单位按项目要求收集、统计、上报各种工作报表,并加强孕产妇死亡监测及评审工作,准确地反映项目执行情况。

2、儿童营养微量元素补充项目

为促进西部地区儿童健康成长,卫生部与美国亨氏公司建立妇幼卫生合作项目,旨在改善西部贫困地区6~36个月儿童营养状况。我县是儿童营养微量元素补充项目县,按照项目的要求,我县对乡村级妇幼人员进行项目培训,发放乡村医生培训手册260份,保健科人员深入到4个乡镇进行基线调查1240人,通过面对面咨询、板报或宣传栏等方式,向6—36个月儿童家长和看护人传播儿童营养和科学喂养知识、微量营养素补充剂的作用和服用方法等,发放宣传卡21768张,发放营养素补充剂43536盒,服用营养素补充剂21008人,通过采纳科学的喂养方法,预防我县婴幼儿微量营养素的缺乏,改善了儿童营养状况。

3、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项目

积极开展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自愿接受艾滋病咨询16856人,咨询率91.23%,检测人数15409人,检测率82.69%,年检出2例HIV阳性孕产妇,阳性率0.013%。共4例HIV阳性孕产妇分娩(年发现的2例和年发现的2例),对她们所生的婴儿进行人工喂养指导及定期产后访视工作,并给予提供了儿童保健、计划免疫及免费提供牛奶等关怀和支持。

4、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

根据自治区的要求,年6月开始根据我国《母婴保健法》要求,卫生厅从年6月份下达文件要求医疗卫生机构凡从事产科、新生儿科工作的都要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的工作。为了很好地开展我县的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率,从而提高我县的出生人口素质,我县已于年6月8日启动了新生儿疾病筛查项目,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从年6-12月全县共接产8122人,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3130人,筛查率38.54%。但陈平、黎塘、黎明、市九医院在年一年里从没开展这项工作,影响了工作的进展。

5、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

年全区开展了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活动,于年12月23日参加了南宁卫生局举办的年中央补助南宁市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启动暨培训会后,我县于年12月28日进行了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的启动并培训,按要求印发了各种资料,并将叶酸及资料发放到各个乡镇卫生院及县直医疗机构,进行了发放叶酸活动,启动后至12月30日全县共发放161人份,为我县开展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开端。

(四)《出生医学证明》管理加强《出生医学证明》、《婚前医学检查证明》等法律证件的管理和使用工作。我县依法加强《出生医学证明》的管理,县卫生局组织有关人员对《出生医学证明》进行检查指导,做到专人保管、专人打印、专人发放,年全县各医疗机构接产活产共13034人(含流动人口数),发放《出生医学证明》13904本,其中当年活产发放《出生医学证明》11857本,当年活产发放率90.97%,废证168张,废证率1.21%。

(五)开展“三网监測”质量控制工作,提高“三网监測”质量

按照自治区及南宁市的《妇幼卫生三网监测方案》,我县于10月份开展孕产妇死亡、5岁以下儿童死亡、出生缺陷监测工作及质量控制。全县各乡镇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自查,走访村医、村干及保健员等,并查询出生登记、孕妇登记、计划生育登记、公安部门登记、预防接种卡等,相互核对,相互补漏。县妇幼保健院也组织人员于年10月10~15日对露圩、大桥、中华、新圩、芦圩、洋桥六个镇乡及四大医院进行三网质量控制调查,经调查5岁以下儿童死亡、孕产妇死亡率、出生缺陷漏报率均控制在广西标准。

(六)存在问题

1、边远地区乡镇卫生院妇幼保健人员不稳定,兼职较多,影响工作的开展。

2、部份乡镇卫生院产科医师急救水平不高,产程监护不当,高危孕产妇转诊不及时,仍有截留高危孕产妇。

3、部分乡镇母婴保健员年龄、知识老化,影响孕情的及时掌握。

二、年妇幼卫生工作要点

根据年自治区和南宁市卫生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南宁市妇幼卫生工作计划,结合我县妇幼卫生工作实际,今年主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妇女保健工作

1、加强婚前保健。落实《广西壮族自治区婚前保健实施方案》,加大对婚前保健的宣传力度,与民政部门协调,加快推广“婚前保健一条龙服务”新模式,提高婚前保健体检率,强化婚前卫生保健指导和婚前保健咨询,以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

2、掌握辖区内各单位育龄妇女和已婚育龄妇女基本情况,督促企、事业单位贯彻实施有关女职工劳动保护与保健工作规定,深入农村开展生殖健康知识宣传和妇女病普查,建立妇女健康档案,帮助妇女提高生活和生命质量。

3、强化围产保健工作质量,按照《南宁市孕产期全程跟踪管理与行政责任追究暂行规定》、《南宁市高危孕产妇管理办法(试行)》和《城乡贫困危重孕产妇救助工作实施方案》,落实各项孕产期保健工作,将孕产期死亡率控制在16.22/10万以下,孕产妇系统管理率96%以上,住院分娩率99.5%以上。

(1)进一步健全妇幼保健三级网络。按《南宁市孕产期全程跟踪管理与行政追究暂行规定》的管理要求配备保健人员和产科人员以及必备的设施,落实工作职责。

(2)完善高危转诊和危重孕产妇的急救网络。各级医疗保健机构要按照《南宁市高危孕产妇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加强高危孕妇筛查,并实行重点监控。要整合危重孕产妇抢救、转诊绿色救助通道,实行市、县、乡镇三级联动,以保障高危孕产妇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提高抢救成功率,确保母婴安全。

(3)加强产科内涵建设。各助产技术机构要改善服务条件,提高服务质量。倡导和推广无痛分娩和全程陪伴助产方式,强化产时保健,支持和保护自然分娩,减少产程中不必要的干预。严格掌握催产素使用指征和剖宫产的医学指征,积极防治产科出血和产科并发症,提高危重孕产妇的救治能力和新生儿复苏技术水平。

(4)开展出生缺陷干预,强化婚前保健、孕产期保健、产前诊断、新生儿疾病筛查三级预防措施。提高孕期保健质量。强化优生咨询,指导孕妇进行地中海、G-6PD缺乏症、先天愚型、神经管缺陷、肢体残缺等疾病早期筛查。对“阳性”者要转到有条件的医疗保健机构进行产前诊断和早期干预,以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

(二)儿童保健工作

1、掌握本辖区儿童保健基本情况,建立辖区内0--6岁以下儿童名册,0—4岁以下儿童死亡名册,新生儿破伤风发生名册,掌握基层儿童保健工作等基本情况。

2、加强儿童系统管理工作,各级接产医院要对所有出生婴儿建立《广西儿童保健手册》,并落实新生儿访视工作。各镇乡要对辖区儿童实行系统管理,提高保健覆盖率和系统管理率,儿童系统管理率要达85%以上。

3、提高儿童保健质量。贯彻卫生部《婴幼儿喂养策略》,各乡镇要开设儿童保健门诊,与计划免疫门诊相结合,开展儿童生长发育的监测,防治婴幼儿常见病、多发病。各医疗保健机构要进一步加强体弱儿的保健管理,强化婴幼儿的喂养,营养咨询指导,提高保健质量,提高4—6个月纯母乳喂养率,婴儿纯母乳喂养率达到85%,适时、合理添加辅食,努力提高儿童健康水平,要求婴儿死亡率控制在9‰以下,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在12‰以下。

4、积极开展符合儿童各年龄阶段的生理、心理保健工作,开发儿童智力测定、口腔保健、眼保健、听力保健、加强对高危儿的筛查及早期干预等保健服务,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保健需求。

5、加强集体儿童的卫生保健管理。继续贯彻《广西壮族自治区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实施细则》,依法规范我县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管理,落实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各乡镇在划分职责范围内做好托幼机构的卫生保健技术指导工作,指导创建卫生保健合格幼儿园。

6、为儿童做好事办实事。“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后,要下农村、地段为农村儿童开展健康体检和健康咨询。

(三)依法规范《出生医学证明》管理

加大《出生医学证明》法律意义和使用宣传,完善《出生医学证明》登记及报告制度,提高《出生医学证明》发放率,开展产科的各级医疗保健机构要落实专人管理《出生医学证明》的发放工作,要求当年活产发证率达80%以上,年内要开展《出生医学证明》管理情况督查。

(四)加强项目工作

1、降消项目

根据《年广西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消除新生儿破伤风项目管理方案》相关要求,制定年县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消除新生儿破伤风项目工作计划。认真做好农村孕产妇补助的宣传、健康教育的工作,并做好申请表的审核、补助卡的发放和管理工作。通过“降消”项目的开展,提高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孕产妇住院分娩率、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消除新生儿破伤风发生率。

2、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

根据《年中央补助广西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实施方案》确定的重点工作,为加大出生缺陷干预工作,降低我县神经管缺陷发生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从年开始在全县范围内实施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利用中央财政专项补助经费,对全县准备怀孕的农村妇女免费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根据项目要求到年,对全县准备怀孕的农村妇女免费增补叶酸,目标人群增补叶酸知识知晓率达到90%,叶酸服用率达到90%,叶酸服用依从率达到70%。

3、重视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

按照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的意见》,把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列入妇幼保健的常规工作,与妇幼卫生的业务培训和行业管理等工作结合起来,提高艾滋病母婴传播的防治水平和防治效果。做好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宣传、咨询、培训、检测、阻断、随访和信息上报等工作。年认真开展孕产妇、婚姻登记HIV筛查工作,HIV阳性孕产妇阻断率达到85%以上。

4、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

各医疗保健机构产科对新生儿要开展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苯丙酮尿症、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G-6PD缺乏症、先天性耳聋等疾病的筛查诊断和早期干预,以减少先天残疾儿的发生,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5、开展儿童营养微量元素补充项目

继续开展儿童营养微量元素补充项目,改善我县6~36个月儿童营养状况,预防婴幼儿微量营养素的缺乏。

(五)继续执行爱婴行动

各爱婴医院、爱婴卫生院要贯彻卫生部《婴幼儿喂养策略》,建立“爱婴医院”动态质量管理机制,巩固爱婴医院成果,加强健康教育,认真做好孕产期保健知识的宣教,不断提高“孕妇学校”质量,增强孕妇自我保健能力,进一步强化母乳喂养知识和技术的指导,巩固爱婴成果,各爱婴医院要全面做好迎接自治区和国家爱婴医院的抽查准备工作,促进爱婴行动持续健康发展,提高母乳喂养。

(六)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1、提高节育手术质量。贯彻《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严格执行节育手术常规及计划生育的有关政策,提高手术质量,减少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控制在1‰以下。

2、各级医疗保健机构要落实《南宁市卫生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综合治理实施方案》,对B超检查项目实行备案管理,禁止使用超声诊断仪、染色体检测或者其他医疗技术手段鉴定胎儿性别,从源头上堵截违法行为,实现节育手术审批制,禁止一切非医学需要的选择胎儿性别终止的行为,从最终需求上堵住违法行为,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强化医务人员的法制教育,提高依法执业的意识,加强对医疗保健机构监督管理,努力控制我县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升高。

(七)基层管理

1、继续实行基层妇幼人员季会制度,以定期总结交流工作情况,布置各阶段工作任务。同时要进一步重视宗旨观念和责任意识引导,不断提高工作的主动性和责任感,扎实做好岗位工作。

2、母婴保健员管理:为加强母婴保健员的理论和技术水平,有效地提高母婴保健员工作质量,各镇乡每季度召开母婴保健员例会一次,县级年内举办强化母婴保健员培训班,新训母婴保健员培训班各一期,将原来山区保留的接生员转变为母婴保健员。

3、采取专题培训及以会代训等方式,对基层妇幼人员进行4次以上业务知识培训,重点培训高危孕妇筛查与管理、婴幼儿各阶段辅食品添加、产科并发症的处理、妇幼卫生两个系统软件等业务知识,不断提高她们的业务水平。

4、全面落实母婴保健员工作补助,为稳定乡村妇幼卫生队伍创造有利条件,为全县妇幼卫生事业稳步向前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八)信息管理

按照广西妇幼卫生信息填报指导手册及南宁市《妇幼卫生信息监测管理方案》开展妇幼保健信息、孕产妇死亡、5岁以下儿童死亡、出生缺陷监测工作及质量控制。

1、实行信息月、季、年报制。认真执行各项妇幼卫生常规登记和监测报告制度,所有的妇幼卫生信息报表均实行月、季、年报制度、高危孕产妇信息实行周报制度、以提高妇幼信息在管理和科学决策中的作用。

2、完善妇幼信息系统建设。进一步规范信息管理,在全县使用《广西妇幼卫生信息管理软件》,实行妇幼信息网络直报工作,提高数据信息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篇6

【关键词】 妇科腹部手术;深静脉血栓;围手术期护理

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妇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可以不同程度地引起肺栓塞(pulmonray embolism,PE)及下肢功能障碍,有一定的病死率和致残率[1],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负担,大大降低了医疗护理质量。DVT和PE是一个疾病的两个方面,近年来人们倾向于将两者合称为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 embolism,VTE)。DVT被列为继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后的第三大血管疾病。国内外不同的研究者对大手术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调查结果显示,妇产科及腹部手术后的发生率约为14%-33%[2]。因此,在国外对手术患者预防术后DVT的形成给予了高度重视。本文通过对我院2008年到2011年妇科手术后并发DVT 2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提出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科2008年12月-2011年12月共实施妇科手术3452例,术后DVT形成29例。其中左下肢21例,右下肢6例,双下肢2例。年龄33-65岁(平均54.3岁),体重46-72Kg(平均60.5Kg),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21-32(平均26.7)。恶性肿瘤24例(子宫内膜癌10例,卵巢癌6例,宫颈癌7例,子宫肉瘤1例)。良性肿瘤4例,宫外孕伴失血性休克1例。开腹手术19例,腹腔镜手术7例,宫腔镜手术1例,阴式子宫切除2例。手术时间49-305分钟(平均165分钟),失血量50-800ml(平均210ml)。输血19例,术后应用止血药12例。术前合并高血压7例,合并糖尿病3例,既往有血栓病史1例,静脉曲张1例。术后卧床时间16h-42h(平均20h),下床活动少。术后连续三日体温高于正常者7例。

1.2 临床表现 发病一般在术后3-14天,患者主诉下肢不同程度的发麻、发胀、疼痛及活动受限等不适感。查体患肢肿胀、增粗、浅表静脉扩张、皮肤色泽改变、皮温升高、低热等,Homan征阳性。未发生非特异性呼吸系统症状,肺部听诊呼吸音正常,未闻及干湿啰音。

1.3 诊断 DVT诊断,显示静脉管腔内无彩色血流信号,有不同程度的血流速度减慢及血管内絮状回声。

1.4 治疗 通过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口服潘生丁、阿斯匹林、静滴低分子右旋糖酐、复方丹参、肝素及尿激酶等抗凝溶栓治疗。2 结 果

年龄大于40岁、既往有血栓病史或静脉曲张、肥胖、原发病多为盆腔恶性肿瘤、手术创伤、感染、输血及止血剂的应用、围手术期活动减少等都是妇科手术后DVT形成的高危因素。本组患者除有1例发生股青肿转院进一步治疗外,其他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无发生肺栓塞和死亡等严重后果。3 讨 论

3.1 围手术期DVT形成的病因 早在19世纪病理生理学家Virchow就明确指出血管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液成分改变即出现高凝状态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基本条件。由于静脉穿刺、手术操作及压迫等原因均可造成血管内皮损伤。局部血流瘀滞在静脉血栓形成中起重要作用,血管损伤多为诱因。DVT形成过程主要为血小板参与下的凝血酶形成,血小板不是血栓主要成分。应激作用也会使血小板反应性增高。大手术后1-10天,约50%患者血小板体积增大,粘附性和聚集性增高,释放反应增强;而抗凝血酶Ⅲ、蛋白质C和纤溶酶原的血浆浓度降低。手术过程中创伤血管破损出血后,机体将动员一切凝血机制以阻止机体失血,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围手术期的活动减少,麻醉及术后卧床等都使静脉血流明显减慢。腹部手术后腹胀、肠麻痹或半坐位都使髂静脉和下腔静脉血液回流受阻。围手术期低血压、血液黏度高等都导致血流缓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吴新民等进行的调查显示术后卧床患者下肢的血流速度是(9.6±2.8)cm/s,而门诊正常活动的患者是(15.4±6.1)cm/s,下肢血流速度减慢了约37.7%。血管内血流速度减慢后,将改变血管内正常的层流状态,使血液中的有形成分,特别使血小板更多地接近血管壁。如果血管内皮异常,就非常容易形成血栓。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与患者的自身病理生理状况、临床治疗及护理技术都具有一定的关系。

3.2 围手术期DVT形成的高危因素

3.2.1 患者本身的生理病理因素 年龄大于40岁、病态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长时间制动、家族性高凝状态、患有静脉曲张、曾经出现过DVT、严重感染等都是导致DVT形成的危险因素。术后DVT形成的患者中约有23%-26%的既往有血栓病史[3]。本病例中发生1例股青肿的患者就是既往有血栓性静脉炎。

3.2.2 恶性肿瘤因素 国内外的很多研究者从研究恶性肿瘤炎性反应的角度论证了妇科恶性肿瘤与术后DVT发生的关系。肿瘤患者本身的炎性反应增加了体内炎性因子的产生,而炎性因子介导的炎性反应增加了下肢DVT的形成。且肿瘤组织本身出血坏死后产生大量内源性和外源性的凝血活酶,促使血栓形成。多种肿瘤细胞也具有凝血激酶活性和促使血小板聚集活性[4-7]。

3.2.3 手术因素 妇科手术常规的术前准备如术前禁食水、清洁灌肠等可能引起病人血液浓缩、水电解质紊乱,并且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和麻醉时间长,麻醉后周围血管扩张,血液瘀滞。术中失血可导致血液浓缩。术后病人卧床平均时间长,术后无法尽早下床活动或术后发热等都是DVT发生的不良因素。

3.2.4 围手术期输血及止血剂的使用 输血在围手术期的患者的处理中比较常见。库存血中颗粒、细胞碎片较多,黏稠度高。据报道,围手术期输血尤其是新鲜冰冻血浆会增加DVT和PE的发病风险;术后止血剂的使用也会增加DVT的发病风险。

3.3 DVT的预防及围手术期护理

3.3.1 机械方法预防 分级加压弹性袜(graded compression elastic stocking,ES)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一线措施,同时还能防止静脉曲张。另外间歇重启压力泵(intermittent pneumatic compression,IPC)也是一种有效方便的方法。这些机械方法可促进血液回流、增加静脉流速,防止下肢静脉血流迟缓。围手术期连续应用可有效地降低DVT的发生率[8]。

3.3.2 药物方法 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凝药物能够有效防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但是,对抗凝药物的反应,个体间的差异较大,如果剂量不够,仍会有相当比例的患者术后出现深静脉血栓形成。使用剂量过大,会引起术后出血的副作用。

3.3.3 围手术期护理 通过对DVT形成的高危因素的认识,进行围手术期全面系统的护理评估,对于高危患者有针对性地制定护理措施。①术前护理:通过集中讲解或派发围手术期健康教育指导书等形式达到让患者及其陪护家属了解DVT形成的病因、危险因素、常见症状及后果,提高患者的警惕性。指导性地提出术前营养及饮食方案,避免高胆固醇饮食,进低脂高纤维素食物,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讲解术后早期活动的重要性,指导患者正确的活动方法。对于禁食、水以及清洁灌肠后腹泻次数较多的病人及时静脉补液以纠正脱水,保持水、电解质平衡。②术中护理:术中的预防则对手术操作和护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手术应做到操作细致轻柔,力争缩短时间,尽量减少组织损伤,特别注意保护暴露于手术野的血管,以免损伤血管内膜而诱发血栓形成;术中尽量彻底止血、减少术中出血、减少输血或尽量不输血,避免术后使用止血药。手术要正确摆放,尽量减少静脉受压的因素。但手术具有很多无法左右的因素,术中的预防措施较难把握。因此,针对麻醉、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是否输血等情况进行评估,筛选具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对指导如何通过加强术后护理预防DVT的发生有很大意义。③术后护理:尽早的下床活动和肢体的功能锻炼可以非常有效地预防术后DVT的形成。针对术后患者的清醒合作程度、全身状况、机体耐受情况等进行护理评估,协助患者或其陪护家属完成肌肉按摩或肢体的主动或被动运动,做好记录及反馈,每日责任护士查房时根据病人的具体状况以及执行情况评价效果,再次评估,及时调整护理对策。传统的翻身方法是定时变换,至少每2小时1次。在此基础上采用以下方法进行预防性锻炼:术后6h患者仍以平卧位为多,间断提高下肢45°以上维持1-2min,再行膝关节内收、外旋、屈伸运动,并做足踝关节屈伸、内外翻、旋转、分趾和并趾运动,然后再放置水平,双替进行。每15-30分钟1次,根据患者的状况及配合程度在护理人员与陪护家属的协助下完成。术后自控镇痛泵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手术后制动时间,应鼓励并协助患者尽早下床活动。一般术后24小时后患者对的改变有了一定的自主性,可自主进行以上的间断抬高和膝、踝关节的运动。逐渐增加练习次数和强度,直至可适量下床活动。卧床时把双足垫高15-20°,高于心脏水平,促进腿部静脉回流和排空;避免膝下垫枕。及时解除各种增加腹压的因素,合理使用腹带。还应指导并督促患者行深呼吸,10-12次/h,增加隔肌运动,促进血液回流。若患者体温连续三日超过正常值,则应引起充分重视,重视病人主诉及查体,及时报告主管医生,结合血常规及凝血功能等项目的检验结果,多次评估,制定相应的医疗及护理措施,积极控制感染及预防DVT的形成。术后的输液治疗应有足够的补液,并鼓励病人多饮水并及时调整饮食。及时解除腹胀因素,保持大便通畅。术后还应尽量避免止血药物的应用。对于血液高凝状态的患者,手术后可静脉输注低分子右旋糖苷和复方丹参或口服肠溶阿司匹林、潘生丁,以降低血液黏稠度和防止血小板聚集。④输液及静脉穿刺的护理:应用对血管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要注意稀释,避免直接静脉推注。术尽量选择上肢静脉输液或穿刺。上肢静脉回流好于下肢,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可能性低于下肢。提高穿刺技术,尽量避免在同一静脉处反复穿刺,以减少机械性损伤。输液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避免穿刺部位感染,并要防止各种微粒进人静脉通道形成微栓。恶性肿瘤术后患者输液相对较多,持续时间较长,且静脉穿刺抽血化验等操作较多,应尽量避免下肢抽血及输液。⑤注意观察DVT的早期表现:早期发现,早期采取积极的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并阻止病变的进展。观察要点包括:肢体的皮肤温度、色泽、弹性;肢体的围度和压痛;患者的感觉异常。DVT早期的肿胀往往表现为弥散性肢体肿胀、张力较高,皮肤温度可增高、有压痛,肿胀由肢体远端向近端逐步发展。到后期则表现为凹陷性水肿。常巡视,重视病人的主诉,若站立后有下肢沉重、胀痛感,应警惕有DVT发生的可能。如下肢出现水肿、浅静脉怒张、腓肠肌深压痛,双下肢相对应平面的周径相差大于0.5cm者,应立即通知主管医生,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诊疗措施。一旦DVT形成确诊,急性期病人应严格卧床休息,患肢抬高并制动,高于心脏水平20cm-30cm,避免膝下垫枕,勿下肢按摩,注意患肢脉搏及皮温变化。4 小 结

妇科临床护理人员应对DVT加以重视,加强评估,做好高危人群的健康指导。重评估,重预防,落实好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及时评价实施效果并反馈,把护理程序真正贯彻在预防妇科手术后DVT形成的护理中。这样才能更好地达到预防为主、及时发现、积极治疗的目的。此外,出院后的随访以及提供后续的健康指导对于提高整体护理质量也有很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许俊堂,胡大一,等.心血管血栓的溶栓与抗栓疗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81.

[2] W.Ageno,E.Manfredi,F.Dentali,The incidence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 following gynecologic laparoscopy: a multicenter,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Journal of Thrombosis and Haemostasis,2007,5(3):503-506.

[3] 侯黎莉.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预防护理进展[J].现代护理杂志,2008,14(3):327-329.

[4] 李正茂,庞达.恶性肿瘤伴发下肢DVT血栓患者血清IL-6和TNF-A的水平及意义探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29(8):907-908.

[5] Reitsma PH,Rosendaal FR.Activation of innate immunity in patients with venous thrombosis:the Leiden Thrombophilia Study[J].J Thromb Haemost,2004,2(4):619.

[6] Fichtlscherer S,Breuer S,Heeschen C,et al.Interleukin-10,serum levels and systemic endothelial vasoreactivity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J Am Coil Cardiol,2004,4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