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的思维导图范文

时间:2023-08-02 17:35: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健康教育的思维导图,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健康教育的思维导图

篇1

目的探讨思维导图在老年保留导尿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方法将100例行保留导尿的老年患者按随机数字表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按常规采用口头宣教的方法进行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自行设计的思维导图进行健康教育,对两组患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进行测评。结果观察组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思维导图对老年保留导尿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其效果优于传统方法。

关键词:

思维导图;保留导尿;健康教育

在泌尿外科,给患者施行保留导尿是一种非常常用的侵入性技术操作。泌尿系统的任何一个部位发生病变引起梗阻,都能导致尿液排出障碍,在这种情况下行保留导尿引流出尿液是极为重要的。且泌尿外科手术多位于下腹部和会,术前、术后常需要留置导尿管。导尿管在留置期间,可能会出现尿路感染[1]、引流不畅、自行脱落、导管堵塞、血尿等并发症,因此要求护士对患者及其家属做好保留导尿的健康教育。而泌尿外科多数是老年患者,这个群体的听力、视力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接受力、理解力、记忆力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这对护士进行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造成了一定的难度。思维导图[2],又称脑图、心智图,这是一种图像式的思维工具以及一种利用图像式思考辅助工具来表达思维的工具,它把大量复杂枯燥的文字信息转换成便于理解记忆的图。我科在2014年将思维导图运用到老年保留导尿患者的健康教育[3]中,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择于2014年5月~10月在我科行保留导尿的老年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达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有老年男性患者40例,老年女性患者10例,年龄60~82岁,平均年龄70.22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15例,中学25例,大专及以上10例;观察组有老年男性患者40例,老年女性患者10例,年龄60~82岁,平均年龄70.38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12例,中学26例,大专及以上12例。所有病例均神志清醒,无严重的精神障碍,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和沟通能力。两组病种均有前列腺增生、膀胱肿瘤、前列腺癌、压力性尿失禁、肾癌、腹股沟斜疝、泌尿系结石、肾上腺肿瘤、乳糜尿。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种、文化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由护士采用传统的口头宣教的方式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4],内容包括心理护理、饮食指导、活动和休息、个人卫生、自我观察、更换时间、预防并发症方面,结束后让患者及家属复述。观察组则采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健康教育。根据老年患者的特点,根据以往的经验,将所需讲解的相关内容进行归纳,设计出老年保留导尿患者健康教育思维导图,用彩色图案和线条绘制,用A4纸打印后进行塑封。护士根据思维导图的内容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讲解,并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交流沟通,之后将思维导图交予患者保管。

1.3评价方法

为了了解思维导图的效果,我科自行设计了保留导尿患者健康教育调查表。在拔除保留导尿管前,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相关知识的掌握度和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的测评。共发放调查表100份,收回100份,有效率和回收率均为100%。备注:效果评价每项10分,总分100分,每项做不到或不合要求酌情扣分。总分>90为优,80~90分为良,70~80分为中,70分以下差,由科室质控人员参加,进行随机调查,以当时实际情况为准。

1.4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结果

对照组例数50例,其中全部掌握14例,部分掌握25例,完全未掌握11例,分别占小组例数的28%、50%、22%。观察组例数50例,其中全部掌握27例,部分掌握21例,完全未掌握2例,分别占小组例数的54%、42%、4%。从中可以看出,对观察组的患者运用思维导图的健康教育方法后,该组患者对保留导尿健康教育的掌握度较对照组有了明显的提高(χ2=9.02,P<0.05)。对照组中,非常满意14例,满意20例,一般10例,不满意6例,将非常满意和满意都算入满意度中,对照组患者对传统健康教育方法的满意度为68.0%。而观察组中,非常满意18例,满意26例,一般4例,不满意2例,同样将非常满意和满意都算入满意度中,则观察组患者对思维导图健康教育的满意度为88.0%。从中可以看出,对观察组的患者运用思维导图的健康教育方法后,该组患者对保留导尿健康教育的满意度较对照组有了明显的提高(χ2=10.71,P<0.05)。

3讨论

保留导尿在泌尿外科应用广泛,某些患者甚至需要终生留置导尿管。传统的健康教育方法采取的是口头宣教的形式进行,信息量大且枯燥乏味。而患者处于陌生的住院环境中,加之对自身疾病的担忧,易产生紧张不安的心理,影响其对信息的接收和理解。而老年人由于其自身的生理特点,听力、视力、记忆力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对新知识的接受、理解、记忆,都有一定的障碍,这些因素都增加了健康教育的难度,影响了健康教育的效果。此外,健康教育的效果还取决于护士的知识面和语言表达能力。由于每位护士的业务素质不同,口头表达能力不同,使得健康教育的效果产生很大的差异。这些都促使我们必须寻找出一种新型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法。思维导图是一种发散性思考具体化的工具,又称作脑图、脑力激荡图,是英国教育家托尼•博赞开发。通过绘制图的方法,将人认知知识、解决问题和创新想象的思路、途径以及如何对它们进行配置有序的表达出来。一般是以主题为中心,有组织、分层次而放射式、互相关联地展现出来。我科绘制的老年保留导尿的健康教育的思维导图,以“老年保留导尿的健康教育”为中心关键词,分散出七个次主题:心理护理、饮食指导、活动和休息、个人卫生、更换时间、自我观察、预防并发症,每个分支又发散出不同分支,包含相应的具体信息,把患者及其家属需要掌握的枯燥复杂的文字转换成生动鲜明、图文并茂的结构图,体现在一张A4纸上。从上面的表格可以看出,与传统的健康教育方法相比,观察组对保留导尿的相关知识的掌握率明显提高,在思维导图的指引下,观察组中的绝大多数成员能保持引流装置的密闭、清洁,在卧床和下床活动时能注意导管的通畅和合理固定,减少了漏尿及尿液混浊的发生,保持床单、被服、会的清洁、干燥,因而患者的自我舒适度也明显提高。运用思维导图,吸引了患者及其家属的注意力,提高了学习的兴趣,便于理解和记忆,受到患者及其家属的普遍欢迎和认可,使得患者的自我护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提升,还便于每位护士在进行健康教育时无遗漏,强化了护士主动学习与工作的能力,加强了护士与患者及其家属交流沟通的能力,巩固了护患关系,因此,我科认为,思维导图既能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又能提高患者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丁娜 单位:江苏省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吴娟.单君,留置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的预防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10):958-960.

[2]东尼•博赞.思维导图:大脑使用说明书[M].张鼎昆,徐克如,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55.

篇2

关键词:城郊 中学生 心理健康 现状 教育对策

良好的心理状态是现代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的基本条件,中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的发育、心理的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学生在学习、生活、自我意识、人际交往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心理问题。据报导,在全国两亿多中学生中,有相当比例的学生存在着心理障碍。我校由于地处城郊结合部,许多学生因生活条件、环境的复杂性以及家庭教育、学校和个人因素而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心理障碍。我校课题组于2010年6月向省教科所申报立项《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课题,就如何针对城郊中学生这一较为特殊的学生群体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开展了研究。

一、城郊结合部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

为了对学生的心理发展现状做全面系统的了解,我校课题组对本校部分学生做了问卷调查,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在:

1.虚荣妒忌心理:有这种心理的学生无法正确对待比自己强的同学,对比自己强的同学、对被老师表扬的同学总是心存忌妒。这种心态在学习好的同学中表现尤为明显。

2.猜疑心理:表现是遇事多疑、疑心太重。这类同学情绪不稳定,缺乏自尊自信等。与人相处,感到别人对自己不友善,不喜欢自己;和异性在一起,非常不自在,说话脸红。

3.对立心理:老师和同学、家长和子女处于敌对状态,表现在情绪上的反感和行为上的疏远。缺乏积极主动性,缺乏自信,做事瞻前顾后,担心会失败;总是认为老师、家长和同学是在跟自己过不去,不能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4.自卑孤僻心理: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现阶段农村贫富差距增大,有的学生由于家庭经济状况不如人家、生理素质弱、学习成绩差等原因,产生了自卑孤僻的心理,不愿与同学、老师交往,尤其不愿与条件比自己好的同学或是学习好的同学交往,他们心理压抑、行为孤僻,有时甚至有古怪异常的行为。

5.厌学心理:目前中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面对升学难、就业难等现象、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力下降、思维迟缓,害怕考试等等。

6.贪图享受心理:现在的农村生活好过了,一些家境较好的学生,家长宠爱有加,不愿让孩子吃一点苦,使他们逐渐变得行为懒散、好逸恶劳、学习上怕苦、生活上讲究吃穿、抗挫能力差。

7.盲目从众心理:农民工大量涌入城市,部分留守学生缺乏家长的引导、监督,有些学生无法正确看待其他同学的违纪行为,总认为“别人可以抄作业,我也可以抄”、“你敢抽烟,我也敢”等。

二、城郊结合部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成因分析

通过调查表明,城郊结合部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令人担忧,经研究发现这些学生的心理障碍原因是多方面的:

1.城市环境对学生心理的影响。在城郊结合部“半城半乡”特殊的地域里,绝大部分农民经济效益优先,对教育缺乏足够的认识,对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知识知之甚少,虽然也“望子成龙”,但打骂教育还是占很大比例。另外,由于离城较近,一些网吧、电子游戏机室、黄色录像厅的存在也造成了文化环境的恶化,以致于影响了在这一环境中成长的城郊结合部中学生的心理健康。

2.家庭环境对学生心理的影响。

现在,很多农村家庭表现为“四多四无”:一是外出打工的家长多,对孩子的成长无缘教导;二是家长文化水平不高的多,对孩子的成长无力教导;三是对教育缺乏正确认识的家长多,对孩子的成长无心教导;四是非独生子女家庭多,家长对孩子无力教导。这样,使得相当大的一部分学生是生活在父母外出打工的“留守家庭”里,造成了事实上的“单亲家庭”和隔代教育。这些都是造成农村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

3.应试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学校教育对学生心理的发展起着主导的作用。无论现在教育如何改革,分数还是学生的命根、老师的名根、家长的福根、学校的荣根。因此,求高分是当代学生的主流,它使孩子们长期处在紧张气氛中,严重损害了学生的心理健康。

4.学生自身认识水平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城郊结合部中学生上学早,年龄偏小,对自身的认识水平低,应对能力差,知识面狭窄,因而他们对父母离异、考试失败、被老师批评等挫折时常难以正确对待,同时缺乏社会支持,特别是中学生心理意志不成熟,一点小事都可能影响其心理健康发展。

三、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城郊中学生由于家庭环境、年龄特征、个性心理不同,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也应随之变化;不仅需要学校、教师的努力,更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因人制宜,对症下药,共同携手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下面是我校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一些对策: 转贴于

1.提高思想认识,转变教育观念。教师作为教育的主体,其自身的素质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自身心理健康水平低、对心理健康教育缺乏科学认识的教师,是不会培养出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学生的,所以重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真正深入、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和保障。要通过教师培训,提高在岗教师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知识,才能更好地落实教育计划,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2.与学校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在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应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应开辟多种途径,通过活动让学生自我教育,提高自信心,培养意志力,增加耐挫力,学会交往。

3.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学生厌学是现代中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个心理问题,教师要本着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主的原则,不断更新观念,不断改变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促使学生心理得到健康调整。

4.优化心理品质,改变评价方式。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弱点和不足,每个人都有受到他人肯定和尊重的心理欲望,中学生更是如此。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用“放大镜”看待每一个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并在第一时间给予鼓励和表扬,逐步树立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时,需要教师帮助学生正视缺点,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改正缺点、完善人格。

5.创设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学校和社会环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单靠口头说教是不行的,还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环境,优雅、洁净、文明、舒适的校园环境能给学生“润物细无声”的良好的心理影响和教育。校园中亭阁假山、名人雕像、书画长廊、名人名言、校风校训以及各种宣传橱窗都会给学生美的享受和理性的思考,使学生在愉悦中受到教育,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

篇3

1教学实施

1.1学情分析。本课程教学对象为药学专业一年级学生,通过之前课程的学习已经了解了医药相关知识,但知识掌握得不牢固;能运用相关技术获取信息,但用于专业学习的不多。药理学药物种类多、名称难记,学生容易产生学习倦怠。我们对照专业、行业标准,基于岗位需求,参考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大纲等,确定了抗高血压药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目标。知识目标:掌握抗高血压药的分类,市售一线抗高血压药的商品名、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主要不良反应;熟悉抗高血压药的常见剂型、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技能目标:能够正确使用血压计;能够正确介绍抗高血压药,指导合理用药;能够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素质目标:树立关爱生命、安全合理用药意识;培养细致严谨、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提高人际沟通和语言表达能力。1.2教学策略。基于认知规律,对接岗位要求,从基本技能、综合技能到岗位实践,构建递进式的教学模式(见图1),并把职业素养、养成教育融入其中,分步实施,逐级递进,全程评价,全面提升。充分利用云课堂、用药助手、微课资源、H5游戏、XMIND等进行教学,采用任务驱动、实地调研、情景模拟、小组合作、实践操作等方法引导学生训练,实现能力逐级提升(见图2)。1.3教学过程。将教学过程分为访、析、研、练、践5个环节。课前一周调研走访;课中(6学时)从疾病解析、研习药物到情景训练,进行课后社会实践。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源于实践、归于实践,在不断实践中提升学生专业技能。(1)调研走访。教师提前学习任务,即调研市售常见抗高血压药的分类、名称等,学生分组到社区、药店调研,通过与高血压患者交流,学会关爱、感恩。学生根据调查结果,完成课前任务,制作PPT并上传至云平台。(2)疾病解析。学生通过云课堂了解什么是高血压。师生共同梳理高血压病相关知识,加深对高血压的认识。学生分组讨论“高血压患者如何控制血压”,利用网站自主学习,绘制抗高血压常用药物分类思维导图,为下一步研习药物奠定基础。(3)研习药物。引导学生学习抗高血压常用药物的名称及特点。通过创设情景,引入药物,汇报调研成果,展示市售常用抗高血压药,通过分类陈列、品名识记大PK、通关测试等方式让学生掌握抗高血压药的分类、药理作用、不良反应等,完善思维导图,掌握一线抗高血压药的特征,为临床合理用药打下基础。(4)情景训练。针对高血压病进行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开展用药指导训练,突破教学难点。学生通过项目教学,进行血压测量,针对高血压患者用药中遇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增强职业认同感。现场连线企业专家,进行讨论,强化教学效果。(5)实践提升。课后,学生分组制作高血压健康教育宣传海报,到社区进行健康教育宣讲,到合作企业进行岗位实践,在实践中提升专业技能,培养创新意识与吃苦耐劳精神。1.4多元评价。以群众满意度作为教学考核的重要依据,学生通过云课堂分享学习经验,实现课堂延续。基于云课堂建立过程化评价体系,使评价内容、评价主体、评价手段、评价结果多样化,从知识、技能、素养几方面考核学生,全面评价学生。

2讨论

篇4

【关键词】高职英语教学 心理健康教育 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2-0099-01

在现在新课程标准下,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是高职英语课的目标,为教育的需要,适应社会的需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高职英语课程的特点,需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在高职英语课程中,主要有五项内容的学习: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英语写作能力、英语口语能力、综合英语能力。在这五项内容中,可以看出,现在的高职英语课主要是以练习为主,其次才是心理和社会的适应能力。在高校中,有的学生的成绩并不是很理想。因此,造成学生在心理上有种低人一等的感觉,缺乏自信心。同时他们还要面对教学上面的转变,面对职业上的选择,所以,他们在心理上,难免会有一些问题。资料表明:在学校中,学生在心理上有问题的,差不多有百分之三十,这个比例无疑在提醒着人们,这个问题的解决势在必行。其实,心理健康问题牵涉面是非常广的,所以,心理健康的教育在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1.高职英语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意义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健康观念日趋完善。20世纪9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将健康解释为“一个人只有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性良好和道德等四个方面都健全,才算是完全健康的人。”在《新课程标准》中确立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新的课程理念,但是我们不能只关注学生的身体素质,更重要的是要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身为一名高职英语教师,我们应该使学生在学习环境中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情感的愉悦;在经历挫折和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提高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在不断体验进步或成功的过程中,增强自尊和自信,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我们应该在高职英语课中逐步渗透教育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

2.对高职英语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分析

对于高职英语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如图1所示:

2.1高职英语老师要创设以形激情的教学环境

在心理学的研究中可知,人的思维能力是通过视觉来提高的,所以,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教师的一个表情一个微笑、一个眼神等都可能对学生起着很大的影响。同时,每一位学生都希望自己能够得到关注,如此,在他们的心中,就会有一份自信。但是在中等职校的高职英语课中,主要的教学任务需要学生努力学习才能完成。所以,这就需要教师的语言与引导。但是,在实际的高职英语教学中,有很多的教师忘记了这点,甚至有些教师并没有采用好的教学方法,反倒使用情绪化教学。如此一来,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想要做到心理健康教育,那是有一定的难度,反之,如果高职英语教师能够在教学方法上和用词上运用得当,将会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2.2高职英语教师要营造平等的环境

平等的课堂心理环境,有利于融洽师生关系,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们喜欢英语课。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会直接影响课堂内的平等。怎样营造平等的课堂环境?首先,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尊重他们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其次,教学过程要民主。只有在民主、平等、和谐、活跃的教学氛围中,学生主体积极性才能彼此尊重,互敬互爱,教学相长。

2.3精选教学内容,加强教育

在高校的英语教学中,往往教材方面是很关键的,在选用的教材时,要考虑到学生的情况,照顾他们的兴趣,又要符合新课题的目标。所以,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内容需要精选。同时在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可通过合作学习、小组成员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实行互帮互学,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同时,在加强学生之间横向交流的同时,加强师生间的交流,并把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贯穿起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积极、活跃、主动的状态,使高职英语课成为一系列学生主体活动展开的过程。如可开展一些小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让一些不合群的或比较孤僻的学生融入到集体中来,体会集体的温暖,开心,有助于这些学生的心理健康的正确发展。

2.4课后延伸,渗透心理教育

在高校的教学中,在下课之后,通常教师与学生没有什么往来。因此,在心理教学时,可把时间延长到课后。在课后,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方法来对学生们进行心理上的教育。

1)设疑法。讲课时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课后进行思考。

2)提问法。通过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让学生利用已学过的知识去评价、辨别。

3)暗示法。教师利用心理学原理,让学生对课堂上自己的表现进行回忆,自己评价。

4)议论法。教师就课中某一环节,特别是学生的看法和评价不一样时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热烈讨论,自己找出正确的答案。

其次,在高职英语课的教学当中,是有很多的活动,既然有活动,那么就会有输赢,所以输方会在心理上有一定的心理压力,这就需要教师去开导、去指引。并且,消除他们内心不良的心理想法。在做法上,高职英语教师可通过用简短或者是幽默的语言或者是小故事去启发他们,再用鼓励的言语去鼓励他们,让他们相信自己的实力,帮助他们恢复信心。

3.小结

综上所述,在现代的高职英语课程教学中,应注重心理健康教育,还应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高职英语课的教学中,可以为学生营造互助互学的心理与团队合作环境。让学生们在学习中互相探讨,共同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白诚礼,李小弘,程平民. 对高职英语教学中应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探究[J]. 教育出版社, 2010,(06).

[2]陆平庆,程小川,李小赖. 关于高职英语教学中应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浅析[J]. 教学期刊, 2011,(07).

[3]李小平,张国龙,王小红. 对高职英语教学中应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探讨[J]. 教学出版社, 2011,(01).

[4]安平川,黄小丫,陈剑华. 略论高职英语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策略[J].教育天地, 2012,(03).

篇5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又称心理素质教育,是整个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份。所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指学校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心理发展施加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优化学生心理品质,健全学生个性心理(兴趣、需要、气质、性格、能力等),提高心理素质的过程。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动态的过程。相应的具备长期性、系统性和动态性三大特点。心理健康教育又是多门学科的交集,处于各学科的边缘地带,所以,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交叉性、应用性的学科。

高职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这一点尤为重要。?高职院校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时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年龄阶段。这一人生转换过程中,会产生种种矛盾的心理,所引发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起教育各方面的关注重视、研究与探讨。其核心问题是引导学生自尊、自信、自爱、自重,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其目地是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创造,形成健康人格。

在高职教育中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仅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促进高职教育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教育对象和教育过程的要求,还是高职大学生对自身素质不断提高与完善的主观愿望。

一、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任务

导致高职院校学生产生自卑心理的因素很多。首先,自身经历是形成自卑心理的历史因素。受社会传统观念或自己的某种理想意识强化,高考失利已成为高职院校学生心中难以抚平的伤痛。其次,社会评定是形成自卑心理的现实因素。社会舆论没能有效引导人们形成对职业教育的正确认识,职业学校往往被看作是低档次的学校,职校学生往往被看作是低层次的学生,使大多来自农村的高职院校学生产生自卑心理。

许多进入高职院校学习的学生并非出于自愿,许多新生入学时都不能摆脱心理阴影。所以,让他们在较短时间内重新树立自信心是十分必要的。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闪光点,要让学生树立“天生我才必有用”的思想,当学生具有一技之长时,就会产生一种成就感。在这一阶段,教师及辅导员、班主任应该关爱学生、抚慰学生,给学生以协助与服务,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根据自己的条件,确立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生活目标,增强学生的健康心理机能,并较好地适应高职学校的学习。同时,要让学生明白,自信、自立、自强的个性心理品质是成功之本。

二、挖掘学科教学中的信息和美,进行美的熏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习的源动力之一。心理学认为:人们对美的各种形式的感受,能使大脑进入兴奋状态,从而产生愉快的体验。因此,美的东西最容易被人们接受,而且很难忘记。由历史、现实、未来汇成的信息海洋,由泪水智力、智慧、信心所谱写的悲壮的人类进行曲,像甘醇,滋润着学生的心灵、智慧给青少年以思想的启迪。

三、重视情感教学,优化学生的心理环境

任何认识活动都伴随着一定的情感,都是在情感的动力影响下进行的。要建立良好的关系,我觉得:首先要对学生有颗爱心。爱是老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真诚的鼓励和热情的期待,容易唤起学生的进取心,因此,对学生要信任不要歧视,要关心不要冷漠,尤其是对那些成绩差的有厌学情绪的学生,更应该采取各种手段激励,鼓舞、唤醒他们的学习动机,给予他们以成功与欢乐的体验,因此对学生的真诚是联结师生情感的最强有力的纽带。其次是老师的为人师表,老师要有认真的工作态度、正直、刚正不阿的为人,具有渊博的知识等才能赢得学生对你的尊重,学生才能从心底里佩服你,才能“信你之道”。

另一方面,由于当前中学生的心理压力强,焦虑、依赖、畏惧、厌学等心理问题比较严重,中学生心理不健康比例的增大,已引起有关方面的注意。针对这种情况,更需要我们老师从多方位去关心他们,对他们进行心理指导,和他们交朋友,给他们宽松的学习生活环境,让学生从师生情感中吸取向上的力量,从而克服学习和生活的困难,增强自信心,使学生形成一个努力学习、热爱生活的心理环境。

爱是播撒在学生心田的甘露。要坚持“晓之以理,导之以行,绳之以纪,持之以恒”的教育方法,增强学生改正错误的信心和勇气。消除学生的戒心与对立情绪,打开心灵的窗口,达到感化,教育的目的。四、培养学生坚韧的意志品质,勇于克服学习困难

爱迪生说:“伟大人物的明显标记,就是他的坚强意志。”苏轼曾讲:“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韧不拔之志。”一个高素质人才,必须具备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毅力,刚强的品格等心理素质。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来墙头这些心理素质。

例如,对挫折、失败的承受能力差是意志薄弱的表现形式,而经受挫折是增强对挫折的承受能力的有效手段。若提供给学生的问题都是机械地模仿和套例题,怎是一帆风顺,缺少波折,就无助于意志品质的培养。教师可以“雅化”例题思路,讲讲探索失败的一面。即在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退回到与学生相仿思维态势,或一筹莫展,或逐步尝试,或遭困受挫。然后与学生一起探寻走出困境的途径,这样就可以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使学生看到,失败对任何人都是不可避免的。只要我们做有心人,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的途径和方法很多,而学生具有坚强单击品质,将会在以后的学习中勇于探索。提高克服困难的勇气,造就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重视潜能开发

良好的学习习惯能提高学习效率,所以在教学中要通过指导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首先,正确指导学生多读与专业相关的资料、书籍,养成自学习惯。

其次,要指导学生怎样听课。教会学生掌握听课思路,让学生顺着知识的延伸来听课,这样能大大提高听课效率。

再次,要指导学生在复习中用发展的观点来研究知识的来龙去脉,结构关系,并归纳要点,掌握关键,吸取精华,形成知识体系,养成巩固学习知识的习惯。另外,要指导学生思考,用老师的思维方式来启发学生的思维,举一反三,扩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联想,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观察、比较、推理、综合、同时要求学生多提“为什么”,侧重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心理潜能开发,人际交往训练等,使各种心理素质达到最优化,成为健康的、和谐的、具有创造力的人。

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特别是在高职高专院校是一个新兴的教育活动。总之,用不同的方法以不同的形式促进职校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使职校生成长为社会有用的人,是职业学校教师的一项经常化、制度化、持之以恒的工作。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和科学性指导下的实效性,一直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个难题,也是进一步推动这项事业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孙晔.谁为大学生解开“郁闷”心结[N].中国青年报,2005—06-03.

[2]梅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

[3]张岂之.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关系的历史考察[J].中国大学教学。2002(6).

[4]毕秀淑,彭延春.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体育科技.2003(3).

[5]武建芬,孙明涛.心理健康教育:高职学生德育的一个重要内容[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2).

[6]杨剑,季浏,田石榴,等.不同锻炼方式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实验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3)

[7]高志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的心理咨询[D].南京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04(12).

[8]董广杰.大学生健康教育与应用[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0.

[9]冯观富.学校心理辅导的组织与管理[M].广州: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3.

[10]吴武典,林朝夫.学校心理辅导原理[M].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3.

篇6

【关键词】 卫生资源;评价研究;组织和管理;农村卫生;学生保健服务

【中图分类号】 G 47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8)07-0583-02

1 FRESH的提出及其意义

集中有效资源关注学校卫生(Focus Resources on Effective School Health,FRESH)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银行在第2次 “人人享有教育(Education For All,EFA)” 国际会议――2000年达喀尔世界教育论坛上提出的概念。它建立在以往学校卫生项目一系列综合性建议的基础上,建议把学校卫生政策(核心内容1)和改善学校环境(核心内容2)、以技能为基础的健康教育(核心内容3)和学校卫生服务(核心内容4)作为FRESH框架的4个核心内容,并把教育部门和卫生部门(教师和卫生工作者)的有效合作、学校和社区的积极合作、学生的参与作为3个支持性策略支持和强化FRESH框架。

很多因素都与儿童青少年健康问题的流行范围和严重程度有关,包括身体素质、基础卫生服务、受教育水平、社会文化习俗以及个人行为等。当某一特定的健康问题达到流行程度的时候,这些因素通常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正因如此,FRESH才以这种多因素的工作框架来减少特定健康问题的发生。FRESH提供了一种思维模型,它能用于2个方面:第一,识别影响学龄儿童健康的因素,通过FRESH的分析方法可以找出很多原因,包括学校卫生服务、学校环境与氛围、健康教育的内容与质量以及必要的卫生服务;第二,做出有效反应,即针对情况制定有效措施。

2 FRESH框架在我国西部学校卫生工作中的应用

200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合作,首次将FRESH框架运用于中国的学校卫生工作,实验地点为四川省绵阳市城乡结合部的一所9年一贯的寄宿制学校,包括小学部和初中部,其中小学生657名,初中生506名,其中928名(80%)学生住校。

2.1 利用FRESH框架发现问题

2.1.1 方法 为发现目前影响试点学校学生健康的主要问题,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于2007年5月对试点学校进行了全面调研,围绕FRESH的4个核心内容――学校卫生政策(规章制度)、学校水与环境、技能为基础的健康教育、学校卫生服务,分别对676名小学生和初中生、66名教职工进行问卷调查,对44名小学生和初中生、10名教师、8名学校管理者组织专题小组访谈,并仔细观察学校的供水、教室、学生宿舍、食堂、厕所、校医室等情况。调查内容包括现有学校卫生政策的情况,学校物质环境的维护与监督情况,学生、教师对学校物质环境及心理社会环境的看法,对学校健康教育的态度及对技能的认识,学校卫生服务的开展情况。

2.1.2 发现的学校卫生问题 通过全面的调研发现,学生和教职工一致认为影响学生健康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方面:(1)农村学校受条件(资金、环境等)的限制,对学校卫生工作认识不到位,卫生工作制度不健全,距《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要求尚有一定差距。(2)学校处于城乡结合部,师生受环境的影响、条件的制约,个人卫生习惯普遍较差,卫生意识淡薄,卫生健康技能匮乏。家长对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视程度也不够。调查结果显示,仅37.2%的学生自我报告最近1周内每次吃饭前都洗手;对教师的定性访谈发现,100%的教师和学校管理人员认为学生的最主要健康问题是个人卫生习惯差。(3)学校很多卫生设施没有到位,限制了学生享受优质的卫生服务,41.3%的小学生和53.9%的初中生表示最近2 a内没有做过体检。

2.2 利用FRESH框架分析、解决问题 发现影响学生健康的主要问题后,学校首先建立了相关的“整合资源改善学校卫生领导小组”,小组成员包括教育部门人员(如当地教育局有关领导、专家、学校校长、教师)、当地卫生部门人员(如卫生院院长、医生),学校教职工、家长、社区领导、学生等。这样有助于协调矛盾、动员所需资源。领导小组对每个成员进行了明确分工,落实了各自的职责和任务,使各项工作落在实处。

试点学校领导小组在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专家提出的“学校卫生工作规划发展框架”的指导下,认真制订了切实可行的“整合资源、改善学校卫生、促进学生获得良好教育”工作实施计划,对此研究的总体目标、需要解决的问题、采取的措施与开展的活动、预期产出的结果、效果评价方法、评价指标等做出了详细的描述,并明确各项工作的经费落实情况,包括现有资金及可动员的资金,从而使各项问题的解决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现以问题二――“师生个人卫生习惯普遍较差,卫生意识淡薄,卫生健康技能匮乏。家长对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视程度也不够”为例,简单介绍利用FRESH模式解决该问题的方法。

(1)学校卫生政策:①把每学期2次的专题讲座写进学校的《卫生知识、技能培训制度》和学校的工作计划,列入学校工作的议事日程,以保证该项活动的顺利进行。②把健康教育课作为校本课程,列入教导处课时计划,由教导处统一排课。

(2)学校水与环境:①由学校提供保温桶,食堂提供开水,解决学生平时的饮水问题;②商请政府支持,修建住校生浴室;③在当地卫生防疫部门的指导下,学校购买消毒剂(二氯异氰脲酸钠),于每周一分别由食堂负责人对食堂,生活教师对学生寝室(包括厕所),专职后勤人员对校园、教室及办公场所(包括厕所)进行消毒。

(3)以技能为基础的健康教育:①开设学校课程――健康教育课。隔周从每周的3节体育课中抽出1节上健康教育课,这样既能够保证健康教育课每学期8~10节课时,同时,还保证了学生每天至少1 h的课外体育锻炼时间。师资安排由体育教师授课。教材由学校组织教师利用原有旧教材、网络查询及生活经验等编写活页式教材。②聘请有关专家或医务人员,于每学期第2周和第10周举行健康教育知识、健康技能专题讲座,同时邀请家长参加,主要对学生、教师和家长进行食品卫生知识、流行病和传染病及地方病的预防、生活技能、文明行为、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培训。③利用学校广播、板报、宣传栏对师生进行卫生知识宣传。④强化班务管理,认真进行考核。周值日教师、学生会干部和各班班主任利用每天的晨检和不定时抽查,对学生个人卫生、穿着、卫生习惯、课间活动等进行检查量化评估,并按照《学生个人卫生考核细则》进行量化评分。⑤开展“雏鹰争章”活动,颁发“卫生”奖章,为学生树立学习榜样;组织师生参观市级校风示范学校,观摩学习等。

(4)学校卫生服务:受人员编制、资金等的限制,学校无法聘请专职校医,但是试点学校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主动与当地卫生院签订协议,聘请卫生院医生作为学校兼职校医,每天12:00-12:40和17:00-18:00在学校坐诊。兼职校医主要负责学生临时就医、环境与食品卫生的监控、卫生知识的宣传、每学期2次健康知识讲座和卫生工作的指导。

3 讨论

FRESH是一个思维模型,并不是一个“新”的项目与计划,所以它是灵活的、可接受的。FRESH模式尊重现实,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当地资源受限的现实。因为FRESH 4个部分中每一部分的作用效果都会相互促进和强化,所以不管投资多少都能收到显著效果。这样,即使在资源最贫乏的学校和边远农村也能像城镇一样利用FRESH模式,并且政府可以考虑在较小的可承受的投资基础上获得较大的收益。

此研究首次在中国引入了FRESH框架,并以中国西部的农村学校为切入点,围绕学校卫生政策、学校环境、以技能为基础的健康教育、学校健康服务4个核心内容,以及教育与卫生部门(包括教师与卫生工作者)的有效合作、社区的有效参与、学生的重视与参与3个支持性策略,探讨了在农村和资源短缺地区整合学校有效资源,综合发展学校卫生工作的实践,拓展了具有本土化特点的中国学校卫生工作的理念与内容,从而对在中国其他地区,特别是西部农村学校和资源短缺地区学校,在整合学校卫生有效资源(FRESH)理念的指导下,为发展“改善学校卫生实施计划”,开展学校卫生综合改善的实践提供了有效、可行的整体思路与工作框架以及其他有价值的借鉴。

篇7

论文摘要:心理健康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作用重大,但当前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现代教育技术中的多媒体具有生动形象、感染力强、易于激发学生兴趣的优势,将其运用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中,改变了学生认识事物的过程,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更有实效性、更具魅力。

引言

随着素质教育在我国全面推广与普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开展,各地学校纷纷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例如通过开设心理辅导课、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成立心理咨询室等多条途径促进学生心理健康。这些方式虽有一定的补救作用,然而却是“杯水车薪”,并不能彻底实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大部分学校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还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教育工作者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定位存在偏差—重诊治,轻预防,大多停留在事后问题补救的层面上,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性辅导不够。

其次,心理健康知识枯燥乏味,学生被动接受,主动性不强。

再次,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远离现实生活,导致学生不感兴趣。

学生对“说教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已经感觉厌烦,而且这种心理健康教育很大程度上有一种课程化的倾向,这样会使学生的心理负担加重,进而心理压力也会加强。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新的心理健康教育手段的出现。

一、现代教育技术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优势

现代教育技术的多元性、互动J性、多媒体性等优势决定了其对心理健康教育将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在教育方面的独特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现代教育技术使知识信息来源丰富,内容充实,形象生动且更具吸引力。

(2)现代教育技术使教学内容由抽象变直观,便于观察和认识,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热情,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现代教育技术将声音、动画、图形、字幕、视频等信号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激发受教育者的学习兴趣。

总之,现代教育技术让枯燥乏味的心理健康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大大提高了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注意力,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进行心灵的沟通与交流,因此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是当前学校教育方式发展的新趋势。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案例分析

笔者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把复杂的东西变简单,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能达到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与健康教育的目的,有效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及心理素质的提高。

1运用Flash动画培养学生的责任心

Flash动画具有体积小、互动性强、兼容性好、无限缩放不变形等诸多优点,教师利用形象、生动、有趣的Flash动画将枯燥乏味的心理健康知识以图文并茂、声像结合的方式展现给学生,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注意力,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体会也会深刻而强烈。

例如在讲述责任心的重要性时,教师导人《东北人都是活雷锋》的Flash动画,并让学生在观看动画的同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①到底谁该为这起事故负责;②那个肇事司机是一个怎样的人;③为什么说东北人是活雷锋;④你是怎么理解“向雷锋同志学习”的

这个Flash动画创意新颖,生动形象,学生在观看动画的同时思考问题,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性,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得到了健康心理氛围的熏陶和知识的加强,明白了“责任心不仅是一种习惯、一种素质,更是一个优秀的人所必备的品质”的道理。

2.运用多媒体影片帮助学生磨练意志,培养自信心

英国心理医生弗德尔发明的“电影疗法”目前在全国300多所高校已经先后应用,多媒体影片通过画面、镜头、音乐、色调等来解释影片人物的心理问题,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引导。每 一次欣赏电影的过程既是师生共同经历的情感体验,也是教师对学生的一次心理健康辅导。这种形式伴随着轻松愉快的情境,可以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具有其他任何心理健康治疗活动都无法达到的效果。

《阿甘正传》这部电影的主人公阿甘幼年腿有残疾,受到同伴们的iJ L讽与嘲笑,而他却凭借坚持不J解、屡败屡战的精神,跌倒了继续挣扎着爬起,最终达到丁奔跑如飞的速度,写下了人生中的第一个奇迹也正是凭着惊人的奔跑速度,阿甘在越南战场上成为唯一幸免的人。其实,在生命的每一个阶段,阿甘都脚踏实地,坚定不移地为某一个日标而奋斗,他的信念坚定,目标清晰,即便先天不足,他也以平常心视之,并最终一一跨过,获得成功、

将“电影疗法”应用到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当中,学生们在观看影片的同时,心灵深处也伴随着剧情发展,像阿甘经历的那样获得坚强的信念和坚定的意志,进而激励学生克服生活磨难,激发对生命的信心。 “电影疗法”作为课堂教学的新尝试,不仅在选片上要严格把关,还要求教师能够熟练使用多媒体,这样才能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通过观赏电影体验不同的人生经历,最终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3.利用UC提供课外辅导,解决学生厌学心理

远程教育正以一种全新的多媒体网络教学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是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的又一途径。UG聊天工具是新浪网推出的一个功能相对强大的信息交流_L具,集文本、声音、视频为一体,既提供语音聊天方式,又提供视频聊天功能,还可以自行选择进入不同类型的聊天室,与网友畅所欲言。将其应用于远程教学,可以优化学生学习方式,对学生的学科知识起到辅导作用。

据调查,大部分学生因为对知识消化不良,思维总是处于被动状态而产生厌学心理。我们可以利用UC交流平台为学生提供课外辅导,促使他们反复学习,提高学习兴趣,使厌学心理最小化。具体实现过程如下:①学科教师在学校网络中心申请UC账号。②教师将教学内容使用流媒体技术做成视频教学材料③学生在课余时间有选择地登录学科教师的UC房间,选科目、选内容,对欠缺的知识进行二次学习。

学生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其他能上网的地方,只要登录到UC上,就可以通过UC音频或视频听到教师讲课,还可以在线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品质,这样便促使学生由厌学转化为乐学,彻底改变学生不良的学习心理,提高学习兴趣。

4.建立校园心理健康教育网站,增强学生心理健康意识

制作独立、美观、实用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站,以便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广泛展开。一方面将心理健康知识上传,如自我认识、自我评价、个人气质与性格、学习动机、学习能力、亲子关系、师生关系、生活和社会适应能力等,鼓励学生根据个人需要,选择不同内容进行学习,提高自我认识水平。另一方面在网页上开辟心理健康教育专栏,如心理测量、心理咨询、心理论坛等模块,鼓励学生将自己遇到的不解与迷惑呈现出来,通过网络进行交流讨论,教师对其在线解答,为学生提供更为快捷、个性化的服务。

网站的建立,使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更为广泛,学生获取心理健康知识的途径更为丰富。学生通过网上学习、互动交流,变以往的被动接受为积极主动地获取,这样便能提高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监控的水平,对解决自己的个性化心理问题更有成效。

现代教育技术中的多媒体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弥补了直接经验的不足,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情感体验环境。学生的学习方式由单一的听觉型转变为视听复合型,有助于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结束语

篇8

怎样才能查漏补缺,培优助困,使每一个学生都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怎样才能逐步教会学生掌握复习的策略和方法,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怎样才能使相对零散的学科知识串联成网,便于记忆和应用,以点带面,以此及彼,帮助学生提高记忆能力,帮助学生提高知识迁移和应用能力,从而真正提高复习效率?

思维导图不失为一种较好的复习策略。思维导图是英国的心理学家、教育家托尼·布赞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种图解形式的记笔记的方法,它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将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它是将人类大脑的自然思考方式——放射性思考可视化的图形思维工具。它既可呈现知识网络,是组织陈述性知识的良好工具;也可以呈现思维过程,是组织程序性知识的良好工具。[1]

笔者尝试发动学生用简易化的思维导图进行初三科学第一轮复习,这一小小的改变使学生的复习效果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一、用思维导图协助学生将知识系统化

初三复习的过程不是对已学知识的简单重复和强化,而是对知识的再学习、再认识,提高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的过程。而网络化的知识是形成学科能力的坚实基础。

要想实现知识的网络化,关键在于能理清知识间的关系和联系,从而以自己的理解方式,使之整体化,成为一个知识整体,形成知识体系。

利用思维导图可以让支离破碎的知识整体化。进行每一章节的综合复习时,要求学生制作思维导图,其实就是要求每个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动手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如图1所示是一学生在复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时所制作的思维导图。这一章中的一些重要概念,比如扦插、嫁接、卵生、胎生、有性生殖、无性生殖等,通过关键词,纳入思维导图中,从而可以让支离破碎的知识,成为整体,成为围绕某主题的复习知识图,有利于学生巩固知识。

利用思维导图将错综复杂的知识关联起来,这在一定意义上讲,就是使学习过程成为探索知识之间关系的过程。在图1中,学生用不同的颜色区分动物、植物和人类生殖、发育的情况,看上去一目了然。当然,不同的学生最终呈现的思维导图会有不同,而这也可以帮助教师判断不同的学生的知识内化过程。

总之,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是把科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的整理过程,是将杂乱转化为条理的思维过程,是由肤浅转化为深刻的质变过程,是认识升华的创造性过程。它有利于学生长期有效地记忆知识,从而达到复习的有效性。

二、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查漏补缺

复习的一个重要目的便是查漏补缺,如何查漏补缺?教师常用的方法便是让学生做题,不断地做题,从做题中发现学生知识点的缺漏,似乎很少有教师重视如何从源头上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诊断。而引导学生制作思维导图,不用题海战术,便可从知识源头诊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对概念的理解程度。

学生制作思维导图,就是暴露思维的过程。教师批阅学生的思维导图,能较准确地把握学生对章节内容、重要概念的掌握情况。教师指出学生思维导图中的错误让他们修改,便可让学生从源头上纠正自己存在的问题。

图2所示是一学生在复习“遗传与变异”时制作的思维导图。阅读思维导图2,我们不难发现,该生误将“育种应用”理解为只与“遗传”相关,而将“优生优育”理解为只与“变异”相关。在课前练习中,有这样一道题目:

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凡是变异都可遗传

B.生物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C.变异对生物的生存都是有利的

D.变异都是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

图2的作者就选择了答案C,其实从思维导图中便可以看到,他认为变异可导致优生优育,这和答案C所描述的是一致的。

三、用思维导图促使学生自主复习实效化

叶澜教授认为,复习课的目的之一是养成学生自主复习的能力,减少对教师的依赖,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2]因此,在复习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复习策略的指导。笔者通过尝试发现,制作思维导图有利于学生自主复习能力的提升。在复习之初,笔者把中考复习的基本要求,以图3的形式交给学生,让他们明确复习的重点以及关键点,以此自主安排自己的复习计划。

学生在没用思维导图前常习惯采用直线式的知识点整理,通常一章的内容学生会用掉2~3张A4纸。这样的知识整理一是埋没了关键词,二是浪费时间,三是不能有效地刺激大脑。“思维导图”用一张A4纸就可以囊括一章的内容,甚至更多。它将内容“画出来”,而且用不同字体、符号、颜色、图形等元素来表示,遵循简单、基本、自然、易被大脑接收的规则。更重要的是,复习一遍,只需几分钟便可完成。为了让这种高效复习自主化,笔者采取了以下方式:每个复习内容,要求学生制作一张思维导图,课前随机抽问;课堂教学结束前,利用思维导图进行简短的摘要复习(约2~5分钟);课后修改完善,并于当晚睡前依照思维导图再次摘要复习一遍(5分钟内)。笔者每天督促学生自我检测,每周拿出一节课的时间,利用思维导图把当周课程重点复习一遍,每月抽一堂课复习当月课程内容,并制作完整的思维导图。

四、用思维导图养成学生解题的发散性思维

复习中,做题是必要的。学生做错题目,最常见的原因是:理解出错和知识遗漏。经过复习,大多数学生在理解上不会出错,但是因为思维不缜密、思考不全面而导致的小错误却很常见。而这种问题,经过思维导图的训练,却能加以避免。因为思维导图是放射性思维的表达,学生经过思维导图学习法的长期训练,会形成放射性思考问题的思维模式。[3]这种模式会无形中促使学生养成多角度全面思考问题的习惯,这种习惯对于解决问题非常有帮助。

在复习中,笔者会引导学生根据专题制作思维导图,比如,在复习电路图时,笔者便引导学生制作了如图4所示的的思维导图。

这个思维导图囊括了电路图的核心概念、常见变化、命题的意图等内容,有关电路图所有的考点和做题方式,基本在这一张图里面。而把这些熟记于心,在做题时便可以全面多层次地思考问题,从而避免了因思维不缜密而导致的错误。

以上是笔者在使用“思维导图”后的几点体会。其实“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强大的思维工具,它在教学中的作用远不止笔者所提到的。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还要大力挖掘思维导图在各项教学活动中的“功效”,并不断反思、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1] 徐立海,王玲芬.物理复习课教学中的思维导图策略[J]. 物理教学,2011(7).

篇9

一、研究背景

十几年的教育实践证明,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增强中学生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然而各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水平受到诸多因素制约,如校领导是否重视,办学理念及学校各项工作安排等因素导致开展水平的差距非常大。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的顶峰,生理发育已成熟,而心理发育处于风起云涌的状态:对于独立与自由的渴望与管理严格的校园、父母的唠叨成鲜明对立,渴求友情、爱情,却时时处于高考的重压之下。人际关系问题、生涯决策问题、强迫性思维问题甚至抑郁症、焦虑症在现代学生中层出不穷,他们对心理、心理健康有着不同侧重的需求。而中学校园里的心理健康教育,却远远跟不上他们的需要。

教师开发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选修课程,学生自主选择,不仅能让我们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通过选修课的形式固定下来,而我们心理教师们也能不再被挪为他用,专业性得到保障。更能让学生接受系统而多样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满足学生不同层面的心理需求,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长足发展。

二、研究主要内容

(一)关于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类选修课课程设计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模式一般分为独立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融合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独立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也称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或显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这是学校列入课程计划并通过显性课程的形式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施加影响的一类课程。本项目研究所设计开发的课程均属此类课程范畴,故而融合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此不作叙述。

独立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通常又可分为两种类型模式:

一是学科课程模式,即较为系统地传授心理健康基础知识的一种课程形式,这种模式的课程具有知识性、基础性和问题逻辑性等性质,它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整体课程体系的基础部分。

二是活动课程模式,即教师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及特点,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的有关原理,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项目和活动方式,旨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增进心理健康,开发心理潜能的一种课程形式,具有活动性、主体性、互动性、体验性和感悟性等性质。

(二)关于普通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类选修课课程设计的原则与目标

1.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课程设计的原则

国家教育部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修订)的指导思想与原则,结合我校实际与学生心理需要,我们拟定心理健康类选修课程的原则是:发展性原则、体验性原则和多样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是指必须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心理,教育活动必须立足于促进学生心理发展,而不仅仅限于心理健康的一般要求。体验性原则是指以学生个体的直接经验为中心,使学生经过认知――体验――领悟三个环节,达到自我领悟的境界,并将部分刺激材料内化为自我心理结构的成分,从而科学定位课程体系,合理进行课程模式的设置,正确选择课程内容。多样性原则不仅指的是心理健康类选修课种类的多样性,还包括某一门课程的课堂组织形式、课程目标实现形式的多样性。

2.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课程设计的目标

构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目标,可按照基础性目标、矫正性目标、发展性目标来构建课程内容体系。

基础性目标:通过开设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性课程,让每一位学生认识心理健康的标准和意义,理解和掌握必须掌握的心理健康知识,具备自我心理保健和调适的基本能力,从而预防各种心理障碍的产生。这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初级目标。

矫正性目标: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应面向特殊群体学生开设矫正性课程,从而对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群体学生实施危机干预,达到矫正的目标。此类课程对心理辅导老师的要求极高。

发展性目标:中学生在社会化的进程中,对自己的成长、潜能的开发有着更为强烈的渴望和追求。因此,我们要实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发展性目标,帮助学生加强对人生、学业的心理认知,从而积极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主动发展,最终形成健全的心理素质,完善的人格,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

这三个层次的目标,是一个从近期目标到远期目标的发展过程,也是从低级目标向高级目标发展的过程。只有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充分发展,才能从根本上减少心理问题的出现,帮助学生挖掘自身潜能,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心理健康教育的最高目标也才最终实现。

(三)关于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课程的组织

1.改革心理健康类选修课课程的教学方式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一种以学生为本位的体验式活动课程。因此,必须建立起多样的、学生积极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模式,改变以往以课程讲授为主要形式的单一教学方法,强化心理体验与行为训练。选修课要积极运用情境式教学、体验式教学、互助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建构心理健康选修课课程内容体系

课程内容是课程目标的载体和具体化。根据普高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结合各门课程的不同目标,我们逐步建构起心理健康类选修课课程内容体系。

比如作为普及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为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性目标,内容选择是一个健康、四个学会和三个感受,分别是:心理健康、学会适应、学会交往、学会学习、学会生活、感受青春、感受情绪、感受生命。

3.完善心理健康类选修课课程的评价机制

由于心理是一种不可量化的主观现象,具有内隐性、个人化的特点,因此,普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类选修课课程体系是性质比较特殊的课程体系,很难像其他学科一样制定硬性、统一的考核标准。评价标准应突出其发展功能,激发学生发展动力,关注其发展过程。

三、研究成果

(一)满足中学生不同层面的心理需求

心理健康选修课的开设满足了学生基础性与发展性心理的需要,学生在各种心理活动与体验中,拓展视野,增强人际交往能力。

(二)构建起心理健康类选修课程常态化的新平台

在心理健康类选修课程研究与实践的过程中,探索了各种增强学生心理品质的新方法。课程教学、专项作业、社会实践等形式,逐步积累起一套行之有效的课程体系,为深化、推广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积累了新经验,从而使心理健康教育有了常态化实施的新平台。

三、不足与建议

(一)评价体系不完善

课程体系目前仅有学校评课程和教师评学生,这种单向评价极不完善。心理健康类课程的评价标准应突出其发展功能,激发学生发展动力,关注其发展过程。在评价主体上,将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在评价内容上,将理论知识的掌握与技能学习相结合;在评价方法上,采取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努力做到以评导教,以评促教,提高课程的实效性。

(二)课程类型还较单一

实践研究中虽然已有三门选修课程,但依然无法满足高中生多样化的心理需求,尤其是矫治类的课程目标还是空白。这就需要心理老师加强自身专业素养,同时密切关注学生心理状况,适时地开设有针对性心理课程。

篇10

关键词:语文教学 心理健康教育

世界卫生组织(W.H.0)曾提出过一个响亮的口号:“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并一再强调健康是指:“不但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都完满的状态。”因此,初中生的健康不仅仅是指生理健康,还要具备心理的稳定及良好的社会适应性。随着社会生活的复杂化,价值取向的多样化,家庭问题的尖锐化,一项对我国22个省市的调查显示,中国儿童青少年行为问题的检出率高达12.97%。据加拿大、日本的学者估计,中学各年级的学生中,约有15%的学生具有各类的心理问题,包括情绪障碍、不良习惯、性格缺陷问题等。

心理健康是指具备健全的智力,情感和意志;连续统一的人格及对己、对人、对社会的正确认知和良好的适应。目前,在初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了解初中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有效地为他们提供系统的健康心理的培养和心理健康的辅导,其必要性已逐渐成为社会共识。对初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多种渠道,除正常的心理训练与心理疏导,以及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与和谐的集体氛围熏陶学生等办法外,在诸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也是一条重要的途径。其中,初中语文课课时多,且蕴含丰富的人文精神,对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作为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掘文本中的有利因素,切中语言学习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点,教书育人两不误。

一.深入挖掘文本内核,滋润学生干涸心田

语文课不能完全等同于心理健康教育课,但文本中有利于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随处可见,教师只要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挖掘出这些有利因素,找出其蕴含着的心理健康教育点,作为语文教学的情意目标,就能影响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知、情、意、行。如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让学生体验到了刻骨铭心、至死不渝的最伟大、最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感;孟子的《鱼我所欲也》让学生明白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不义可耻的人生至理;列子的《愚公移山》让学生认识到面对困难,要勇往直前,持之以恒,锲而不舍,最终胜利将会是属于他们的;《傅雷家书两则》则让学生能正确对待情绪上的消沉和低落,学会用达观的人生态度泰然处之,始终保持心灵的平衡,并在取得巨大成功时,仍保持谦逊,继续努力攀登高峰……

克雷说:“读书能开导灵魂,提高和强化人格,激发人们的美好志向。”初中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优秀书籍的引导,而仅仅依靠教材非常有限的内容是远远不虻摹R虼耍课余时间,我精心挑选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再组织学生在班级组建图书角与读书兴趣小组,积极拓展学生的阅读面,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让学生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努力让学生觉得,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高尚的人进行心灵的对话,或者神游一处胜景,书中的世界是那样的美丽神奇,那样的令人留连忘返……“腹有诗书气自华”,通过一个阶段的大力推行,绝大部分学生的阅读量有了大幅的增长,阅读积累一多,思想境界也自然而然地提升到了更高的一个层次。

二.营造和谐民主课堂,展现学生真我风采

心理学研究证明:保持良好的心态,对一个人的生活是至关重要的。乐观开朗的心情,能让学生在思想的海洋中自由搏击风浪;而郁郁寡欢则会抑制学生的思维与想象。因此,课堂教学不仅是教师对学生的知识传递,更是师生之间美好情感的互动。教师要充分运用自己的情感力量,建立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1.适当鼓励,增强学生信心

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初中阶段,正是心理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借助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这是教育学生的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恩格斯曾经说过:人只为可能达到的目标努力奋斗。因此,在帮助学生找回自信时,要循序渐进,为学生制定的目标不能过高,让学生能够通过努力之后均能逐步实现,不能一步登天,让学生望而生畏止步不前。教学中,教师要赏识每一个孩子,鼓励不同文化层次的学生各尽所能,让每一名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相信“我能行”,并最终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如教学《变色龙》一课时,完成文本的分析之后,我接着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小说讲述了生活中的一件“狗咬人”的案件,如果你是一名正在现场的警察,请你分析案情,并说说你的处理意见。成绩较普通的学生基本能整理出事件的梗概,而程度较好的学生则提到了时下养狗成风,“狗咬人”事件时有发生,并逐渐演化成一个社会问题,就如何处理类似案件,应及时出台有效措施等,突出了一定的现实意义。在这次讨论中,较好地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树起了学习的自信心。

2.课堂讨论,张扬学生个性

不同的生活经历与人生感悟,让每一名学生都有其“闪光点”。在组织学生进行问题讨论时,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与主导者,教师要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名学生,倾注自己的所有情感,积极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张扬个性,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大胆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例如,教学《愚公移山》这一课,对“愚公移山”这一行为的评价,在充分肯定愚公移山的可贵精神的基础上,有的学生认为智叟的话也不是没有道理,因为大山挡住去路,可以搬家;搬家不成,可以挖隧道,或者采取其他办法解决,不应该早早就在一棵树上吊死!对于这些言之成理的观点,教师要予以充分的肯定,并适当加以鼓励,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个性得到张扬。

3.小组合作,培养集体精神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现代社会,合作精神是一种重要的心理品质,是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要通过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模式,努力培养每一名学生的合作精神。如课前预习扫除阅读障碍时,进行正音、析义,整理内容的合作;朗读训练中,进行导读、分角色朗读、评议的合作;分析课文时,进行讨论、归纳的合作;写作中,开展交换评改的合作。合作时,要确保每名组员均能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并且要轮流当组长,负责主持本小组的活动,代表小组汇报合作探究成果。在合作中,让学生学会尊重别人,学会倾听、接受别人意见,肯定别人的闪光点;在与组员的沟通中能够准确表达自己的各种见解;在吸收别人长处的同时,能够用委婉、恰当的言辞指出别人的不足。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中,逐渐认识自已,展现自己,提高自己,并体验到合作的乐趣,从而培养了集体主义精神,提高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

三.作文教学直达内心,疏导学生不良情感

心理障碍是因为学生心里堆积的情感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排泄而形成的。作文教学为每一名学生提供了与语文教师单独进行思想交流的渠道。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写日记、周记,布置学生写作文等,能直接切入学生的内心,帮助学生排泄内心深处各种不良的情绪。教学实践告诉我,只要学生认可你,尊重你,信赖你,他们就会把自己最隐秘也最真实的一面毫无保留地袒露给你,在文字中尽情地倾诉他们的喜、怒、哀、乐。如有的学生会抒写自己对未来的种种设想,有的学生会反映自己的家庭矛盾,有的学生会倾诉自己青春期的苦闷,有的学生会吐露自己对社会现实的种种看法……批阅时,一旦发现学生存在着心理疾患,教师应理解、体谅学生,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家校合作,有步骤有针对性地加以有效引导,及时开展心理疏导,彻底帮助学生扫除心理上的阴影。

例如,有一次,班里的一位女生在她的周记中一再记下了她对同桌的诸多不满,并口口声声认为她的同桌是一个势利、爱慕虚荣、不讲信用的小人,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同桌的怨恨。仔细批阅后,其反常的表现引起了我高度的重视,通过一段时间的仔细观察,我发现该女生自从进入毕业班之后,由于学习节奏比较紧张,产生了较明显的焦躁情绪,造成人际关系紧张,易与其他同学发生矛盾,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我高度重视,及时通过电话和学生家长取得了联系,并最终达成共识,之后通过多种途径,对该女同学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及时地帮助她顺利地走过了这人生的雨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