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素质教育范文

时间:2023-08-02 17:35: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如何提高素质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如何提高素质教育

篇1

物理大纲也明确指出:“在物理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主要是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在中学阶段,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逐渐形成时期,物理学科中所蕴藏的大量德育因素,对于促使他们正确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去观察和解决问题,培养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形成良好的品德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物理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是物理新课程理念和教学大纲明确要求的,对于完成德育教育任务和学生健康成长及投身于祖国社会主义建设打下基础;而物理学的发展贯穿着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大至宇宙星系,小到基本粒子,从力、热、电、光到原子物理,说明自然界的运动发展是遵循辩证法的。至于物理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得出、模型的建立、知识的应用、实验的进行,充满着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和方法。物理概念的引入、规律的得出、理论的研究与应用,为培养学生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树立相信科学、应用科学的观念创造了条件。

1.爱国主义教育在教学中的渗透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他们树立科学人生观,树立为祖国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志向,是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长期坚持,教学中要注意寻找切入点。

1.1 用古今物理学方面的巨大成就教育学生

我国历史上有关物理方面的杰出成就在中学物理教材中较多地方提到,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好素材。结合教材内容,相应介绍,尤其要突出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如地磁场偏角的论述早在宋代沈括已提出,比西方早400多年,惯性现象的描述在公元500年前的春秋末期的《考工记》已有记载,“地动仪”的发明、哈雷彗星的发现记载等都早于西方几百年。

1.2 用科学家热爱祖国、献身科学的事迹教育学生

介绍中外物理学家的爱国事迹,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献身科学精神的有效方法。结合教材和科学家的爱国情怀,以及我国科学文化的辉煌成就,向学生进行生动具体的爱国主义和民族气节的教育,无疑将震撼学生的心灵,优化学生的道德情操和思想素质。

2.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在教学中的渗透

物理学中包含着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内容。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和方法,体现在物理知识本身和教学过程中,脱离内容,纯粹介绍哲学观点是达不到教育目的的。因此,教学中要有意识地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使学生领悟到这些观点、方法对学习、研究事物及实践活动的指导作用,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自觉接受这些观点和方法,并用以指导自己的思想。

3.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的教育在教学中的渗透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教学中应渗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思想,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肃认真和按科学规律办事的科学态度。如在讲焦耳测定热功当量的实验原理时,可介绍英国物理学家焦耳从1840年到1878年(将近40年)一直从事热功当量的研究。大约进行了400多次各种实验。这充分说明一个实验结果的确认需要付出多么艰巨的劳动。在讲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时,可介绍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法拉第历时十年,刻苦自学,经过几百次实验,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科学上的每一项发现,都是前人不畏艰辛,顽强奋进的结晶。不付任何代价,就取得成功是不可能的。在白炽灯一节教学中,可介绍爱迪生经过上千次试验才找到灯丝钨的事例,来说明科学家追求真理的献身精神和科学方法。以此进行科学态度的教育,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态度,刻苦学习,锐意进取,百折不挠的精神。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的作风。

4.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教育在教学中的渗透

篇2

关键词: 素质教育 提高策略

一、社会应引导方向,确立原则。

对于素质教育,社会应给出一个较清晰的概念,明确素质教育的内涵,实施素质教育的原则。当前对素质教育没有一个清晰科学的内涵,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在社会上造成了一定混乱,以致于有些学校就把素质教育等同于给学生减负,给学生权利。还有的学校做面子工程,把四书五经引入课堂,作为素质教育的模范。这种倾向是有害的,舍本逐末,背离了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自强、自立"的终极目标。社会要从法律上确认学校与家长在安全方面的义务和责任,解开学校、教师的手脚。开展素质教育,有时候难免出现意外,不能一出现意外就把老师推向被告席,这样是无法开展素质教育的。

二、学校应贯彻实行素质教育,把培养"自强、自立"学生作为目标。

学校的任务就是教书育人,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学校应顺应时代潮流和历史要求,改革教学思路和模式,切实推行素质教育。一方面,学校在课程设置上要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增加音乐、美术、体育、课外劳动等课程,让学生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在教学方法上,要改填鸭式教育为启发式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还有一方面就是在考核标准上,要改变过去单纯的以成绩论英雄的做法,把体育、音乐、美术、课外实践活动等纳入考核,全面衡量一个学生。

三、教师要改变教学方法,重视德育教育。

教师是实行素质教育的直接人,是素质教育成败的关键。作为一名教师,要深入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明了素质教育的目标。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多用启发性、鼓励性教育方法,培养学生学习举和自信心,诱导学生们独立思考问题,独立问题的解决方案。德育是素质教育的很重要一环,一个品德高尚但常识一般的人,要远比一个品德低劣但学识很高的人对社会更有贡献。教师要利用一个机会,培养学生爱祖国、爱父母、讲文明、有责任心、有同情心等。

四、家庭要积极配合学校的工作,同时承担起对孩子的人文教育。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教育,父母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对于学校的工作,父母应积极配合,如学校要组织学生春游,父母就应该配合;学校要组织学生军训,父母也要配合。再者,家庭要积极承担起孩子的人文教育。父母要教导孩子一些做人的道理,如做人要讲信用,要言必行,行必果;做人要有孝心,要孝敬长辈;帮人要关心兄弟姐妹,要学"孔融让梨";做人要守规则讲文明,过马路要过人行横道,遇见师长要主动打招呼。

五、强化学习,建立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教育目标的重要内容。要把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组织作为问题共同研究,那是因为只有学习才是万能的,只有学习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生产力。学校素质教育的目的,不在于成果的大小,而在于不断的追求,不断地努力,促成组织以及全体成员不断进步不断发展。因而,我们首要的问题就是要抓学习。通过学习解决思想认识问题。要做到积极进取,不懈怠不懒惰不被动,不唯利是图,讲奉献,通过学习更新观念。教育工作不可能急功近利,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要学会耐性,学会持之以恒。三是通过学习改进职业技术,教育者由于职业的特殊性,近些年来由于教育者的职业技术的落后和教育需求的增大,职业倦怠日趋严重,因而职业技术的改进已成为教育者急需解决的问题。此外,还有心理问题、能力问题、合作问题、沟通问题等等需要解决。因此,我们要通过各种学习手段来逐一排除。从学习途径来看,首先是培训。要强行培训,强化培训,全面培训,全体培训。其二是引导自觉,因为我们都知道主动地学习效果会更好。我们可以利用心得展出、论文大赛、读书笔记、演讲讨论等形式进行评比,同时加大奖励力度,并及时奖励,从而促成分层带动,整体推进的良性格局。

六、利用人、物、时、空信息网络。

我县现在的教育组织结构还显得十分松散,针对各所学校而言甚至可以说还是处于孤军混战的局面,相互之间几乎没有联系,即使有什么先进的东西也得不到交流和利用。网络组织、网络结构、网络信息的建构和使用,有利于高效管理。一个县应有自己的信息网站和教育网站,并且各乡、各校要有自己的主页。要出自己的教育杂志,要有真正能研究而且愿付出的人组成相关的教育科研机构。

篇3

一、历史课堂教学的现状

1、思想上不够重视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谚语就折射出对历史科目的不重视,这在客观上强化了读史无用论。一些学生会认为毕业后用到历史学科的地方几乎是没有,不像语文,它可以锻炼人的口才,提高人的写作能力,工作后用到语文的地方极多;在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计算或对生活中某些机器的维修与使用,这些都是数理化学科可以解决的,这些科目都是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的,学生知道它们的价值,所以对这些科目的学习会更用心。相对于长期的、含蓄的、意识导向型的历史学科来说,它的价值是要经过长期的学习才会显现出来,对终日为学习和毕业后希望找到一份满意工作的学生来说,一般都不会有这个耐心与毅力去研究与学习这门看起来无关紧要的科目而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他们认为历史不过是过去的一些事情,与现在的生活和工作没有多大关系,学不学无所谓。因此,历史书籍常常被束之高阁,哪怕书上有多厚的灰尘都与自己无关。

2、学习方法不正确

中职生正处于青春期,凡事都希望鲜活、刺激,有挑战性,对于僵化的、教条的、毫无生机的学习,根本激不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对于历史的学习,学生的印象一直都是过去的那种与现实生活没有多大联系,只能靠死记硬背,没有其他什么好的学习方法这样一种尴尬处境。因此,在他们的头脑中印象最多的只是零碎的一些朝代、人名与地名,不能形成知识结构。在学生的头脑中构建起知识结构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合理的、完整的知识结构,所学的知识就会处于游离状态,这样飘忽不定的知识很容易被遗忘,更容易张冠李戴。

二、提高历史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历史教学要想赢得学生、赢得未来,就必须重新定位。历史教学的源头活水是关注社会,结合现实,用正确的、先进的教学手段与方法,使历史课的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感受到历史不是过去的过去,也是现在生活的一部分,这样才能抓住历史教学的切入点,抓住学生的学习心理,才能搞好历史教学,发挥历史课应有的作用。

从教学角度来看,要想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需要教师把历史和现实巧妙地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现实回看历史,从历史的角度来认识现实。毋庸置疑,历史与现实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在现在看来,历史是过去了的现实,而现实又是从历史演变的结果。这种有目的的联系,能够使学生全面地理解历史,认识现实。历史感的培养并非总是局限于历史本身,有关当今的知识往往能以一定的方式更为直接地帮助我们了解过去。所以,现实生活的经验更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历史。对于历史过程的认识、历史智慧的汲取、历史思维的运用,并不是让学生简单地、生搬硬套地记住一些前人所总结的现成理论,也不是让他们鹦鹉学舌般地喊出几句前人喊过的响亮口号,而是要让学生学会运用客观、辩证、全面、发展的历史眼光来看待人类社会的各种变化,能够实事求是地、客观地分析与看待社会上所发生的一切事物。历史和现實紧密联系,在现实的背景下去解读历史,用辩证的思维去看待历史,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为能够生活在这么一个有几千年文化的中国而感到荣幸。因此,教学中,借助现实去解读历史,借助历史来提示现实,这一过程就是对历史再学习和再认识的过程。

从教学方法来看,传统的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应该成为过去式了,现在的新型教学方法更适合现在的学生。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强调: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索真理的欲望。过去的教学方式多数是教师用自己的语言和情感去表述一个历史事件。但由于历史是在过去发生的事,太多的历史人物、历史场景仅靠教师的语言和形体动作是无法展示出来的,所以,多数的历史课堂是枯燥无味的,对于历史知识的学习结果,学生也只是在昏昏然中记住了一些零碎的历史事件。首先,多媒体的运用,打破了时空的界限,突破了课堂狭小的天地,使历史事件就像被还原了一样,丰富了课堂活动,再现了丰富多彩的历史画卷。学生会感觉到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身临其境一般,因此,历史也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大大激发出来,学习兴趣大大增强,课堂教学效果也显现出来。其次,要营造和谐的气氛。历史文化璀璨夺目、源远流长,人文性突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既要注重学生学习和认知水平的提高,更要着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发掘潜能、发挥自我效能的良好空间。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曾经的生活体验和经历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把书本知识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第三,让学生动起来。传统的学习方式是虽然课堂中有几十个学生在学习,但方式是个体的、独立的,除了与教师进行沟通外,缺少横向的与同学之间的密切沟通。要改变这样的状态,教师就要多组织一些课堂活动,如历史剧的表演、对历史人物的模仿等活动,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来,用自己的经历去学习、理解和表演,从中体会到历史与生活是不可分割的,从而充分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自然会对历史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篇4

【关键词】农村;体育;素质

体育学科,是基础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门学科。由于受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体育教学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滑坡,尤其在农村学校,认为体育课与升学无关,可上可不上。近年来,尽管体育成为初中升学考试的等级学科,体育教学面貌有所改观。但学校领导还是不够重视,学校对体育教师考核不够合理,激发不起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教学质量难以提升。另外,因体育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大多数教师不注重再学习,文化素养不高,专业理论水平较低,这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最大瓶颈。

怎样才能有效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促进体育教育教学改革呢?作为体育教师,我们在总结和反思过去教学工作的同时,还必须加强理论学习,提高专业理论水平,树立新型的教育观,熟练专业技能,发挥专业特长,尽快适应新课改,成为提升农村学校体育教学质量的主导者和引路人。因此,要做到如下几个方面:

1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学习要有终身的概念。在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我们教育工作者若不继续学习,紧跟时代,怎么经得住“后浪”的狂推猛拍呢?有人说“一天不学习,自己感觉到;两天不学习,他人觉察到;三天不学习,大家都知道”。这道出了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传道、授业、解惑为己任的教师,更应该天天学习,终身学习。

1.1加强思想道德的学习,提高师德水平,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思想道德是为人师表者的核心品格,是事业的支撑点。实践证明,一个有良好品德并有强烈责任意识的教师,比没有责任意识的教师成长要快,而且在事业上也较容易有所作为;一个对国家与社会有高度责任感,具有敬业精神的教师,不仅能教给学生文化知识与专业知识,还能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不断影响学生,给学生以精神动力,帮助学生不断修正前进的方向。“身正为范”此语道出了教师职业的要求。因此,教师自身加强思想道德的学习,提高师德水平,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既是自身发展与提高的需求,也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传道”功能。

1.2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首先要有一桶水”。在当今知识爆炸、竞争激烈的社会,要随时给学生一杯新鲜的水,仅靠教师的一桶水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们教师应该通过不断地学习来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掌握一些体育运动规则的新变化等,让自己拥有一股常换常新的活水,能更好地发挥“授业”作用。

1.3终身学习要落到实处,贯彻到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媒体多关注典型,学习榜样,学习教师标兵;征订体育书报,了解新的体育知识,学习先进的体育理念;随时研读体育专业书籍等。从而把终身学习要落到实处,达到实效。

2加强教育素养,提高业务水平,增强教育科研能力

2.1坚持教学基本功训练。体育教学基本功包括健康的外形和正确的姿态、讲解、示范、口令和队伍组织调动能力、场地器材的布置和利用、安全保障的方法、小器材的制作和运用,课件制作和其它资源的利用,设计教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观察与有效调适的应变能力, 课外体育健身活动的组织与指导能力、运动队的训练等。其次是学科教学基本功,包括掌握学科知识结构与特点,探索在学科领域中提高课堂效益和质量的办法与途径,发挥与本学科相适应的教学风格与个性,让学生学会学习,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2.2农村体育教师要加强业务学习,重建知识结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先进的体育设施、媒体被带进了体育课堂,这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率。如我县通过省的“双高普九”验收后,政府已经加大对教育的投入,特别是农村体育教学设施的投入,使农村学校已经具备良好的体育教学条件。作为农村体育教师,必须通过业务学习,重建知识结构,使自己成为“智能型”的教师。尽量向学生灌输先进的学习思想,学习方法,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从而为以后进入高一级学校,能够尽快适应新环境,树立自信心提供可靠的保证,这是农村体育教师尽快适应新课程改革中必须要做的。

3提高教师专业特长基本功

理论的学习固然重要,可体育教师的风采依然要在运动场上展示。我们矫健的身影和挥洒的汗水只有在运动场才能得到证明。

3.1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无论其身体素质怎么好,技术有多么全面。他都不可能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特别是在提倡阳光体育的年代,不仅要求体育老师有高技能,还必须具备专业特长,来充实自己的“一技之长”。只有这样,体育教师才能在课堂教学中熟练地把特长发挥出来;更好地把握教材结构和特点,娴熟地传授技术和技能;有利于体育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探索、提高和对思想观念的更新,在教学中产生的教学效果才会更好;也有利于学生从体育教师(特别是老体育教师)身上看到终身体育锻炼给生命带来心理上、生理上的最大快乐,也是积极引导学生个性健康成长的最好榜样,用体育教师无声的言行影响学生的行为发展。对调动体育教师教学主导性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对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和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形成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3.2坚持业余体育锻炼,培养尖子人才。农村体育教师

不仅要提高自己的专业特长,还应重视少数体育尖子的培养。因为农村学校生源少,取材难,特别是尖子人才,并不是每年都有的,如果碰上一个,就要全力培养,要持之以恒,长时间不间断的进行业余体育锻炼,才能培养学生的速度、力量、耐力、柔韧、灵敏等素质,竞技水平才能达到一定的高度。

篇5

【关键词】 素质教育 语文

【中图分类号】 G40-0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3(b)-0105-01

国家教委指出,必须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中学语文学科是中学阶段的一门基础课程;针对应试教育提出来的素质教育,对于多年以来形成的传统教学方法,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鞭策。在教学改革的大潮中,如何做才能使自己不落伍?如何做才能成为教学改革大潮中的起跑者,作为一名从事语文教学的教师,我觉得,语文素质教育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去认识。

1 学生需要掌握怎样的语文技能

对于这一问题,实际也是要首先解决学生对语文课的思想认识问题。有的学生说,学习语文就是认字呗!字固然很重要,是学习其他一切知识的前提,但学习语文却远不至于此。

“听、说、读、写”。毋勿置疑,这四项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能力。但是,对于一个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人来说,必须要打破“有耳就能听、有嘴就会说、有眼就能看、有手就会写”的思想。重要的是使他能知道并懂得在什么场合、什么情景、在什么人物身上、当表达什么意思时,需要用什么样的词,什么样的句式,什么样的句调语气。特别是应试教育的影响依然很大,一切都是为了分数,必须要改变“分,分,学生的命根!”这一传统理念,对于学习语文的重要性要有更高的认识。

2 学生怎样才能获得这样的技能

语文的学习是一个潜移默化的积累过程。要让学生真正掌握好、运用好语言文字,必须要有长远的计划,必须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主导作用。对于这些,我觉得,在语文教学中首先要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2.1 设法引导学生大量阅读范文

首先要引发学生的读书兴趣,使他们懂得“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的道理。课本教材中的篇目只是投石问路,是“举一反三”中的“一”,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书籍的海洋浩瀚无边,名家名作层出不穷,各有千秋。只有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才能丰富知识,增长见识,积累素材,并在老师的指导下模仿写作,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

2.2 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利用课前时段,让学生练习口头作文、演讲、猜字游戏等,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利用作文讲评课,让学生自己谈创作动机、构思过程、写作心得等,也可通过互相批阅,取长补短。要多给学生动口、动手的时间和机会,使他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

3 应该怎样讲授语文

作为一名有着实践教学经验的语文教师,在新形势下却有一种不会教学的感觉。我觉得这也是很正常的。因为素质教育对于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应试教育来说是新事物。虽然它有极强的生命力,但在成长、成熟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阻力和问题。因此,我们不能满足于现状,要“活到老,学到老”。

语文在普教上是三大主科之一,无论中考或高考,都是必考科目,因此许多学生比较重视。但是语文的重要,并不能因为是必考科目才重要,而是因为它是作为基础的工具学科。明确了教学目的,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上就应当有的放矢。

相同的内容,但教学要求、教学重点转移了,在教学方法和思路上也应当有一个转变。因此,教学方法的运用显得尤为重要。

教学,在任何时候都是双边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联系的活动方式,是教师发出信息和学生接受信息的途径,是实现预期教学目标而不可或缺的因素,在引导和激发学生有效学习方面,具有独特的意义和作用。

我认为在教学实践中坚持的原则应当是:

首先,坚持启发式。启发式是教学方法使用的基本原则。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激发其思维活动,主动探求知识,增强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坚持启发式原则的关键在于既要重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防止片面强调教师的权威性;既要尊重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又不放任自流。教师要特别注意在启发学生“内在动力”上发挥主导作用,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求 知的欲望、探索的精神。

其次,坚持因材施教。素质教育,提倡因材施教的方法。因为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所以教育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的目的是为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每一个学生主动地、活泼地发展。在组织教学中把分班教学、分组教学与个别教学结合起来;在教育过程中,贯彻个别对待的原则,讲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再者,坚持传统与革新相结合的教学系统。即以教为主的方法系统;以学为主的方法系统;教、学兼重的方法系统。这三个分系统体现着各自的特点,发挥各自不同的作用。

讲授法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也是目前学校课堂教学的主要手段,运用讲授法能使知识系统化,在较短的时间内交给学生以全面而准确的知识。在具体教学中,我们鼓励教师根据教学实际,该讲则讲,而且要讲到位。教师的讲解和示范目的是为了传授知识,并让学生了解方法,不要因为担心背上“满堂灌”的嫌疑而忽视对知识的系统传授。

篇6

关键词:语文教师 执教素养 专业学习 教育理论 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6(c)-0112-01

一位优秀教师说过:我们很多教师是用昨天的知识,教育今天的学生,培养明天的人才。我对这句话反复思考,感触颇深。众所周知,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存在理论陈旧、观念落后的弊端,师范教育尤其能表现出严重的滞后性和缺乏操作性的特点。导致我们的教师队伍实用的教育理论缺乏,教师教育理念与教育现状相比相对滞后,严重制约教育现代化的推进。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网络对传统汉语产生的冲击前所未有,新的词汇、语言现象快速产生并蔓延,受到学生的欢迎和青睐。教师思想的守旧与学生思维的求新冲撞和矛盾。这一切问题的存在,都会成为制约现代教育发展的阻力。时代不会因为我们而改变,我们只能通过改变自己来适应时展和教育教学的需要,因此,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成为时代的需要。那么,作为承担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播者的语文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来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呢?

1 加强专业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专业素养是教师从教的基础,其包括语言能力、知识积累、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等。教师要注重语言能力的训练和提高,除了能说一口流利标准的普通话外,还要注意与人沟通时要有亲和力,能引起听者的共鸣和参与欲望。具有较高的朗读能力是语文教师的一项基本素养。教师的朗读要做到语速适中、吐字清晰,停顿正确、适当,重音与文章表达一致,富有感染力,给听者一种美的享受。语文教师要养成及时积累基础知识的习惯。语文知识琐碎、繁杂,需要人们一点一滴去积累,即使教师本科甚至研究生毕业,在中学教学中仍然会时不时遇到“拦路虎”。尤其是多音字、一词多义等复杂的情况,很容易让教师犯一些不能忽视的小错误。因此,教师不能将“毕业”作为学习的结束,而是作为学习的新阶段。教师要养成在生活、娱乐、阅读过程中随时积累的习惯,遇到读不准的字音、含义不明确的词语、自己不能理解的语句,随时进行查找或者记录,在最短时间内进行解决。比如,面对“觊觎”这个陌生的词语,不但要查读音,还要查词义,彻底解决;对于“空穴来风”这样古今词义正好相反的成语,更要不但知其然,而且其知其所以然,并搞清楚其意义的变迁。教师还要注重积累古今诗词,能够正确背诵、默写大量的诗词,并通过鉴赏诗歌,理解诗词的意境和思想,体会诗人丰富的生活感受,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或哲理。将这些积累作为课堂教学中的引用材料,丰富课堂教学语言,增加课堂的文学性与艺术性。教师还要博览群书,阅读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名家散文以及当今各种文学期刊上富有时代和生活气息的散文、杂文。同时,教师还要关注网络上各种流行的作品,体会其写作风格、文学特点与传统文学的异同。丰富的阅读、丰厚的积累,对教师快速、正确解读课本文章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语文教师要养成写“下水文”的习惯,即每次学生作文,教师要做一片同题目、同体裁的作文,以自己的写作感受、用时,来体会学生写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进行有针对性地疏导。教师还要具有文学创作的爱好,将自己的所见所闻、生活感受、对当下社会问题的看法,作为自己写作的素材,丰富自己的写作,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2 充实教育理论,提高自身的思想认识

大学阶段学习的教育理论,都是前人经过数年甚至数十年教学实践总结的教育理论精华。然而,教育理论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不论这些理论在当时曾经起到过怎样的进步作用。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学生的家庭、社会、生活环境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师的教学手段、学生的学习理念方法也都发生了相应的改变,那些相对陈旧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未必还能适应师生的需要。因此,不断接受先进的教育理论,进行新的教学时间尝试,是每位教师不可缺少的学习内容。教师不但要学习名师、名家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阅读他们的教育专著从中吸收思想精髓,还要接受近年来产生的尚未形成系统理论的教育思想,比如,威县人才学校的“快乐课堂模式”、“杜郎口的弘扬学生的主体意识”、“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等。这些教学理论虽然没有名家的系统、成型,但是更富有时代气息,更能体现新课程理念,也会更具实践性与操作性。学校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每学期都会组织各种学习活动,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观摩名师课堂录像、各种教育讲座。教师切不可将其作为一种形式,抱着敷衍的态度去对待。要将作为一次接受新知识的契机,不断丰富自我、完善自我、提升自我。并将各位名师的课堂和讲座与自己 教学实践进行对照,寻找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制定出相应的完善计划和措施,让每次学习都成为提升自我的一次良机。

3 注重教学实践,提高自己的执教能力

教师的综合实力主要通过教学实践体现出来,教学实践是展现教师风采和魅力的主阵地。教师要注重教学实践,在实践中实现执教能力的不断提高。这就要求教师课前做好充分研读课本、研究学生,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在组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践行新课程理念,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是地位,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方式实施目标和重难点突破。教师的课堂调控能力是保证教学任务顺利完成的保证之一。这就要求教师细致观察学生的学习反应、学习进度、目标达成、知识生成等各方面的表现,及时进行课堂调控,保证课堂学习活动的顺利和高效。课后,教师还要根据本课的学生、教师的表现、教学进程、重难点突破甚至教学目标的设置,进行深刻的反思,总结本课的“得”与“失”,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教学反思,从近期看可以避免课堂再犯类似的错误;从远期看,可以促进教师再次进行这个内容的教学有针对性地进行优化和完善。教师还要善于向周围的同人学习,主动听取各位同课教师的推门课,从中发现有点,并借为己用。还要积极参与学校和同年级组织的听评课活动,吸取别人优点和长处,弥补自己教学的不足,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当然,提高教师的执教能力和执教素养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一朝一夕的努力不可能发生明显的变化。但是,只要我们有献身教育事业的理想,并不懈地努力,我们的执教素养就会不断提升。

篇7

1 在课堂常规上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1.1 在课堂认识上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首先要做好的是日常规教学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所以在开学的第一节课我都会对学生进行一些日常行为规范的讲解,让学生从思想上得到重视。如果学生在以后的课堂上违反常规教学,那么就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谈话,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改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

1.2 从课堂纪律上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我每节课都要求学生必须在上课铃响完之前排好队,一开始有部分学生做不到,因为他们还没养成上课前就排好队的习惯,那么这时老师就应该通过教育来要求学生做到,于是我采取了通过严格的队形队列和快快集合的游戏来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通过一二节课的学习,以后的课学生在铃声响完之前都能很好地排好队,而且做得非常好。

1.3 从排队跑步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体育课我们经常都会要求学生进行跑步,如在热身跑、50米、100米跑中,我们都要求学生一定按照指定的队形和路线跑步,不插队,不推人,不串道,通过这些跑的练习,培养了学生跑的能力,也培养学生遵守纪律的良好行为习惯。

1.4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经常表现为怕脏、怕累和意志薄弱等缺点,学生800米跑练习很多人怕累,蹲踞式起跑怕脏,集体比赛相互埋怨等等问题,记的有一次在上蹲踞式起跑时,我发现有许多同学虽然两脚蹬在起跑器上,但右膝不着地,两手只用指腹轻轻着地,看到这种情况,我就想到他们一定是怕脏,怕把手和衣服搞脏了,于是我就讲了一段小故事:在一次夏令营比赛中,同学们要翻山越林,并爬过一块泥地,才能到达目的地,其中有部分同学怕爬这块泥地,放弃了比赛,而那些到达目的地的同学虽然又脏又累,但他们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也表现出了一种勇敢,顽强,不怕脏,不怕苦的精神.只有这种精神才能让他们长大后成为强者,学生听后纷纷右膝着了地,手指有力的支撑地面. 发现学生这些问题,应及时进行思想教育,及时纠正,这样就能有力地促进错误思想和行为的转变.因此,学生德育素质的提高本身就是体育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标志。

2 在体育游戏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2.1 在娱乐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大家都知道小学生喜欢体育,更喜欢体育游戏,体育游戏有着很好的教育内容,例如:结合教材,在学习《投掷》时,我们拿一些关于害虫、、网吧的图片让学生拿小沙布或自制纸团来进行投掷,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教师讲解害虫、、网吧的危害性,教育学生爱护环境、远离香烟、远离网吧、拒绝。

2.2 在竞争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小学生喜欢游戏,更多的喜欢竞争类的游戏,在比赛中我们要教育学生团结一致,要有胜不骄,败不馁的思想品质。如结合教材,学生在做《迎面接力》的游戏时,有些同学跑得快,有些同学跑得慢,或者棒没有交好掉在地上,结果输掉了,这时埋怨声便来了:“你怎么跑得那么慢,都是你跑得那么慢才输了,都是你没把棒交好掉在地上,让我们输了”在这埋怨声中,那些跑得慢的学生,或者棒没交接好的学生便委屈的哭了,这时教师要对那些提出批评的学生给予指正,对跑得慢,棒没交接好的学生给予鼓励和信心。让学生知道,通过努力,别人能做的自己也一定行。通过这类游戏培养了学生集体主义精神。

2.3 从偶发事件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学生喜欢体育,在体育游戏中难免会发生动作之类的错误,这时教师应抓住机会,及时指导和纠正。例如在篮球《四角传球》游戏侧重教会学生弧线跑和传接球的方法,为了把游戏做好,老师要带领学生进行传接球和弧线跑的单个动作的练习,注重动作的质量,在质量的基础上要求速度,最后用二个球进行游戏,此时学生都急于进行游戏,都会努力按老师要求尽快完成正确的动作,这就促进了正确动作形成和掌握。但在游戏中会出现个别学生动作问题,这时老师应该详细讲解,多做示范;而不能因此而停止练习,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知道学生在学习中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做游戏也一样,从不会到会,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预想不到的问题。有成功,有失败,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以平常心对待,当学生成功时要及时给予赞赏,失败时要及时找原因,并给予鼓励。使学生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提高学习的兴趣。

3 结合教学活动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3.1 体育教学是在教师组织和纪律的约束下进行的活动,各种体育项目活动中,有的要求快速,有的要求持久,需要集体配合。个人项目的成绩会影响集体的成绩,教师善于启发和引导,帮助和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坚忍不拔的思想品质以及团结奋斗的集体主义精神。体育有一个强竞争性的特点,只要是比赛都要争第一,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奋发图强,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和高度的责任感。因而在各种球类、拔河和接力等项目教学时,教师应在讲授技战术配合的同时,向学生强调集体配合的重要性,不失时机地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3.2 根据教材的性质和特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是广泛的,它可以通过典型人物或典型事例生动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田径课的教学中向学生讲述中国运动员刘翔如何刻苦训练,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爱国意识。从而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在人生的旅途上必须具备这些优良的意志和品格,才能勇往直前,不断进步。

3.3 在课堂管理细节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上课前领取体育器材或课后回收体育器材,是引导学生热爱劳动、爱护公物的大好时机。例如,老师叫学生们拿体操垫、计分牌、木马时,要求学生不许拖、拉;领取球类项目不能用脚踢、不能扔等等,如果发现有不爱护公物的现象教师要及时制止并进行教育,对于那些热心协助老师和爱护公物的学生应给予当众表扬。这样,既保护学校体育器材,也促使学生们养成了热爱劳动和爱护公物的良好习惯。

4 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德育教育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整体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着教学的成败,效率的高低和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等问题。[2]只有灵活多变,贴近生活,贴近自然的教学方法,才能更有效的教学,才能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例如我在上低年级的《立定跳远》的教学中,我首先考虑到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这节课上起来太枯燥,乏味,而且运动量也比较大,为了能够上好,我把它融入到大自然中,贴近到现实生活中去,于是我把《立定跳远》比拟化成《青蛙快快回家》和《青蛙捉害虫》,同学们,春天到了,老师带同学们来到了大自然中,这里有一块又绿又清澈的池塘,里面长满了荷叶,我们每位学生都是一只快乐的青蛙,在池塘里自由自在的跳跃,告诉同学们在玩耍中不要忘记了回家,学生听到口哨后快速跳上荷叶中(场地上画圆),没有跳上的同学要向大家表演一个节目。在练习中采用游戏《青蛙捉害虫》把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四组,以操场上的纸屑为害虫,比比哪组捉得多,同时教育学生要爱惜我们的校园,不要随地扔垃圾,要优化社会环境,一节课下来,学生累得满头大汗,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教学效果良好,所以,只有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才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高昂的兴趣,也只有贴近生活,贴近大自然的比拟才能起到对学生更好的思想品德教育。

5 利用突发事件及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篇8

在紧张的高中学习中,如何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政治课既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又是高考的一门重要学科,所以我们应当不断探索,打造适应素质教育和提高学生高考应试能力的高效政治课堂。

要打造适应素质教育和提高学生应试能力的高效政治课堂,教师必须提高自己的素质。教师既要对素质教育有全面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又要有对高考命题方向和规律有透彻准确的研究和把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中国基础教育的薄弱环节,也是今后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攻方向。而新课改以来的历年高考题,都以能力测试为主导,注重对考生创新精神与能力的考核,所以要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试能力,就必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不论操作或环节有何不同,基本上都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来讨论回答。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是被动的,习惯听老师的而不是问老师。我们应该换个思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问是一种探索的状态,而答则往往是一种回忆和复现的过程,尤其是回答那些死记硬背的问题的时候。学生习惯于答而不习惯于问,就可能是他们习惯于复制性的思维。问是一种开放的状态,而答则往往是一种封闭的状态。学生习惯于答而不习惯于问,可能是因为他们把自己的思路局限在一个小圈子里,使创新精神窒息。学生问,教师答,这种教学模式更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认知过程。幼儿时期,小孩往往对大人问东问西,这正是孩子的学习意识迅猛发展的时期,他们经常会有一些出人意料的想法。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所提的问题却越来越少,学习的意愿也越来越小,思维就越来越狭隘。让学生问,学生自己来回答或老师回答并引导,不仅能够开阔学生的思维,也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然,在课堂上也不能只让学生来提问,教师该讲的不讲,该问的也不问。教师的问题应该少而精,应该大大提高思维含量,应该是能够启发学生思考和提出问题的提问。

其次,课堂上引用的案例必须精选。运用案例教学时可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讨论反思,使学生在案例剖析中生成知识,注重知识的养成而不是灌输。同时,案例教学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所以,案例教学应成为教师广泛应用的方法。但是有不少教师在课堂中是为了举例而举例,案例罗列一大堆,有的和知识联系得不紧密,有的没有针对性,有的不够典型,有的不能贴近学生的实际,学生不知如何入手。这就要求教师要精选案例,选择具有针对性、典型性、实践性和时效性的案例,同时要注意案例的难易度和趣味性。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的要求,自己编写或改编案例。

篇9

我校是省农村初等教育整体改革实验之一。整体改革的试验宗旨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当地经济建设培养合格的后备人才。现仅农村小学进行素质教育的一些问题,谈谈自己的意见。

农村小学进行素质教育的难度较大。一是学生家长对素质教育缺乏理解,心存疑虑;二是农村教师的素质偏低,不适应素质教育改革的需要;三是许多农村学生家长送子女入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今后“跳出农门”,他们关心的热点是升学分数,而并非素质提高;四是农村信息闭塞,不利于学生视野的开阔和职能的发展。这就决定农村小学的素质教育应完成以下转变:学生由“跳出农门”的思想意识,转变热爱农村,关心农村经济发展的观念上来;学校有片面追求升学率,转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轨道上来;教师有重视知识传授转到注重学生只是智能的和谐发展;教学模式由封闭向开放模式转变。因此,我校的初等教育整体改革实验,主要目的皆在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智能素质、社会需要素质、自我完善及实际、应变的素质。只有热爱农村,才能扎根农村,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我校首先引导学生学习农村的优良品质。如诚实、正直、宽厚、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等,以奠定学生对农村、农民的感情基础;其次是让学生熟悉当地的物产资源、游览美丽的自然风光,引导学生由热爱大自然到热爱生活,进而产生自信、自爱、自尊的心理,克服鄙薄农村的思想意识;再次是组织学生走访个体户,参观乡镇企业,从而树立农村大有作为的思想意识,为学生扎根农村、现身农村打下基础。

我校针对德育淡化,流于形式、效益不高等弊端,采取疏通德育渠道、优化德育方法等。努力培养学生的德育素质,提高的与效益。如采取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强化德育的措施。多渠道:一是发挥德育课程(思品课、行为指导课、生活指导课)的功能;二是发挥各科教学渗透德育功能,即选准德育渗透点,使德育渗透有机融于教学中;三是开展各种德育活动,增强德育的吸引力、凝聚力。如,举办传统节日系列活动,清明节组织学生参加祭扫活动等;“五一”开展争做“勤劳小蜜蜂”、“六一”野游和文艺汇演;“七一”召开歌颂党的朗诵会;“八一”慰问及军烈属;“十一”召开祖国在我心中主题中队会等多种形式。多层次:对学生在学校、班级、家庭、社会提出不同的德育规范和要求。

培养学生的智育及交际、应变素质。主要是改革教育教学规章制度及方法。意识淡化学生的考试分数意识。对低年级学生实行无劣等考核,不打低分数,及时作业有错误,也等学生自己纠正错误后再打分。这有利于学生克服呆读死记,为思维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二是优化教学模式。我校改革“灌输――吸收――消化――巩固――储存”以记忆为主的教学模式,采用“质疑――探索――转换――强化――创造”有利于发展思维、培养职能的教学模式。我还加强学生“边学边说、边看边说、边听边说、边做边说”的练习,调动大脑各部位的协调功能,使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转化,知识与智能同步发展。

我认为学生的意志品质在个人的素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为没有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就没有对理想的追求;而没有坚强的意志,任何理想都不可能变为现实。意志是人在与困难的斗争中培养起来的;有坚强意志的人才会有同困难斗争的勇气。意志对人的行为有发动、坚持、制止、改变的作用。培养意志品质,对处于娇生惯养,常常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儿童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办法是:课堂上,严格要求学生遵守纪律、集中注意力、积极思考,同分散精力的现象作斗争;课后,加强对学生的辅导与监督,使其独立完成作业;在劳动中,鼓励他们不怕脏、不怕累。在体育比赛中,要求学生坚持到底,不中途退场;在各项活动中,均有意识的设置一些困难、磨练学生的意志品质。(作者单位:松原市乾安县余字中心校)

篇10

摘 要:目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普遍存在文化基础较差、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缺乏学习主动性等问题。如何才能把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培养成合格的幼儿园教师,担当起教育的大任,这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本文提出寻找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 :中职 学前教育专业 学生 综合素质

目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现状不容乐观。由于大学扩招和高中阶段教育普及,引发了高中增容和私立高中的崛起,再加上生源总数的减少,使目前的职校教育陷入困境,生源情况、学生素质及课堂现状都令人担忧。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也不例外。他们不但文化课基础差,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而且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实践动手能力差。多数学生偏科现象严重,课上玩手机、看课外书、睡觉的现象频发。教育教学效果不理想,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不利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

目前中职学历的幼儿教师占一定比例,只有提高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提高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寻找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目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急需解决的课题。笔者根据自己多年来从事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实践,在课堂教学策略方面,提出几点做法。

一、结合专业特点,采用模拟教学形式,改变沉闷的课堂氛围

心理学家的一些研究证明:欢乐、适度平稳的情绪能使脑部中枢精神活动处于最佳状态,保证体内各系统协调一致,充分发挥机体的潜能。为此,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环境,他们才能真正放松自己,在放松的状态下投入到学习中去,才不会产生压力。学生心境轻松了,便敢说敢疑敢问了,学习兴趣、学习能力也就提高了。

为了能够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及提供给学生更大的锻炼平台,改变沉闷的理论课堂氛围,笔者根据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分组。加上学习专业课程设计一般一次课有2课时,因此每次上课的前10分钟笔者都要求每组学生结合幼儿园特点,课前编出本组的口号。上课时每组轮流展示各自的口号,口号要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喊口号时可配上幼儿律动动作。如学生自编的口号:“点点头、叉叉腰,我的表现最最好,小手小手转一转,你棒我棒大家棒!”不但符合幼儿年龄特点,而且配上律动能有效调节课堂气氛。接着让学生轮流上台模拟幼儿园老师讲故事或教全班同学做手指游戏,然后对他们的表现作简短评价。学生在这短短的10分钟内体验到做一名幼儿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同时通过口号、讲故事、学做手指游戏等环节让沉闷的理论课变得轻松活跃起来,充分调动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

二、采用“小组合作”形式,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

“小组合作”在中职课堂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为学生提供课堂上的开放式交互学习,为学生创造宽松愉悦的学习情境。没有小组,就没有面向全体学生,就没有强大的班级文化,就没有强有力的互助网。很多研究也表明,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习者的意义建构,增强思维技能,使教学适应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而且还能增强学生的平等意识,促进其相互理解,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为此,笔者根据各班学生实际,按学生能力进行强弱搭配,用 “五领域教育活动模式”命名,分别是:健康组、艺术组、科学组、社会组、语言组。然后由组员推荐选出组长,再模拟幼儿园管理模式,组长即园长,其他成员可根据本组实际自行决定角色。每次活动设计实践课采用“小组合作”模式,模拟幼儿园上课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幼儿园教师角色,使每一位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发挥最大的潜力。

课后师生会进行小组评价,在评价过程中让学生学优点、找不足,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组与组之间的评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进取、团结合作精神,无形中促进了每位组员的成长。另外,为了使评价起到更好的激励作用,笔者还针对学生的实际,设计了一个比较客观的小组评价表,每次课后根据各组表现,对照评价表给各组打分,让学生能有一个比较直观的对比,这样无形中又一次激励了学生通力合作,积极进取。

三、将课堂有效延伸到第二课堂活动中,增强课堂的教学效果

第二课堂是中职学校最具活力与特色的一项工作,是中职课堂的有效延伸。将第二课堂与专业特点及技能训练结合起来,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在活动中不但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还能有效增强课堂的教学效果。

笔者每学期结合学前教育的专业实际,与教研组成员共同协作开展类型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比如对新生采用讲座的方式讲解专业前沿知识,提高学生对所学专业的了解及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二年级学生已有一定基础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则采用竞赛的方式,促使学生把动手与动脑、实践与探索、学习与创造结合,增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对于临近毕业的学生,便采用技能展示的方式,激发学生成功的喜悦感,通过比赛使学生相互比较、相互赶超,使学生更加喜欢本专业,同时增强学生的就业信心。学生通过第二课堂活动得到不同程度的锻炼,不但增强了对专业的了解,掌握了更多的专业知识,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四、加强校外见习、实习指导,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见习、实习是中职学生相当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校内课堂教学实习的有效延伸和必要扩展,是学生顶岗前训练和接触社会实践必不可缺少的一步。学生在见习、实习过程中教育自己,掌握未来就业所需知识和职业技能。因此加强学生的校外见习、实习指导,能有效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见习、实习指导过程中,笔者采用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见习、实习效果。如制订见习、实习制度,学生严格按照制度参与见习、实习。另外,要求学生每天写见习、实习笔记,作为见习、实习考核成绩评定依据之一。笔记可记录幼儿园环境创设、幼儿园教学模式、幼儿园生活理念、幼儿园膳食结构等内容,这些记录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经验。在见习、实习期间,笔者与合作幼儿园方加强沟通和联系,要求每位学生开一节公开课,然后全体见习、实习生与所在园教师及学校指导老师共同进行评课,让学生通过实践结合评课建议,进行反思以增强自身的实践操作技能。

总之,职业学校教师一定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校资源丰富的优势,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不断转变观念,经常总结教学经验,摸索出一套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默梵.教师的课堂管理艺术[M].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