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行业现状分析范文

时间:2023-08-02 17:35: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景观设计行业现状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景观设计行业现状分析

篇1

在风景园林的规划和设计中,植物景观都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直接影响着园林景观的整体施工质量。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人们对于风景园林景观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并且需求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所以如何在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风景园林中设计别出心裁的植物景观是园林行业的发展重点。本文主要就风景园林中植物景观的设计原则和设计要点做了探讨。

关键词:

风景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要点

在城市设计规划中,风景园林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项目,风景园林不仅可以美化城市的自然环境,并且能够让城市中的人们感到舒心和安逸。而作为风景园林的核心项目,植物景观影响着风景园林工程的质量好坏。对于植物景观的设计,是体现园林整体的设计规划方向和思路的过程,并且是提高风景园林的自然气息以及艺术气息的重要步骤,所以做好植物景观的设计工作才能够更好的设计好风景园林。

一、现代风景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概述以及原则

我国最早的真正意义上的风景园林设计理念体系是上世纪50年代出现的,经过60多年的发展,到目前为止我国的园林建设理论已经形成了一些诸如“生态园林”、“节约型园林”的现代化园林设计理念,园林的植物景观设计也有了一套相对比较完整的体系。在园林的景观设计上,长久以来我国的设计师们已经有了大量的优秀作品产出,并且指导着我国未来的植物景观设计的发展方向。在目前的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时期,人们对植物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使得园林中的植物景观设计需要更加宽阔的领域和更加全面的思路[1]。

现代长久生活于城市中的人们,随着生活质量和水平的提高,对于自然的渴望更加的迫切,更加的希望能够亲近自然和谐相处。所以在现代园林的设计时,主要分为了两种类型进行设计,一种是“以人为本”的园林设计,这种园林主要的目的是为人服务,植物的设计也是以人的需求为主,目前大多数的园林设计都是以“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进行设计,使得植物景观在种植时能够满足周围建筑以及人们生活的需求,例如城市中的小型绿地、以及住宅、工厂等地方附近的小型园林。另外一种是突出自然的理念,顺应自然规律进行设计的园林,这种园林是通过现代的科学技术手段模拟出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然后建造一个接近自然的环境,供市民们欣赏和生活。这种园林主要是在城市的大型绿地以及滨水的公园,郊区的公园等地方进行设计。而园林设计的规模越大,就越要注意保护自然的原生态景观。所以在建设现代化园林时,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建造生态化完整循环的生态园林,并且对于保护和开发的关系要进行协调,保护好原生态的自然景观,发挥出风景园林的真正意义,做到城市与园林的和谐统一。

二、植物景观设计程序要点

在风景园林的植物景观设计时要经过五个步骤,首先是分析现状,其次进行概念规划,第三步进行方案设计,第四步是对方案的深化设计,最后设计施工图,并且在施工过程中,要进行设计配合[2]。

(一)现状分析。现状分析是在进行植物景观的设计之前,对园林的施工地方情况的调查和分析,这个阶段是指导植物景观设计方向的关键,保证了园林施工后续工作的顺利展开和实施。在分析施工地区的现状时,主要要进行资料收集、现场调研和周边考察三个工作。资料收集是对施工场地所属的城市地区的规划理念以及植物的地域性分布情况进行资料的收集,并且收集当地的基本气象、土壤、水温、地质的情况以及当地与植物相关的一些传说和典故。现场调研就是对施工产地的土壤等情况进行具体的考察和分析。分析是对施工地区周边的整体绿化情况,以及周边的建筑物等情况进行了解。

(二)概念规划。概念规划是设计师根据施工地区所属城市的整体规划理念,结合现状分析的资料对植物景观的设计提出一个大概的规划思路,并提出整个园林植物景观的设计新意和特色。

(三)设计方案。在规划好植物景观设计的概念之后,就要进行方案的设计,方案设计是调整规划概念中的层次以及内容,并且将概念进行深化和细化,将宏观的概念方向变成具体的细节步骤。在进行方案设计时,要将规划的宏观内容全面有序的展开,将植物景观的特色进行分区,并整合植物景观的空间构成然后设计出一套合理的方案。

(四)深化设计。深化设计是对方案设计内容的再次细化和调整。将方案这几中的内容借鉴园林植物配置和设计的原则,对植物进行分类,归置,并且表面种植的数量和需要间隔的距离等,深化设计是在进行方案设计的时候同步进行的细化过程,是对方案设计的进一步完善和全面的调整。

(五)设计施工图。施工图的设计囊括了植物种植的施工以及工程的预算、工程的监管和验收等工程的各个方面具体细节的设计。施工图能够准确的表达出种植某种植物的目的以及种植植物的具体步骤和细节。植物的施工图明确了植物种类、名称、种植位置、行距、数量、规格等大多数需要施工中注意的问题,并且表面了植物的选用情况以及种植植物苗木的质量,苗木的移栽方法等资料和要求。是最终进行施工的指导性文件和依据[3]。

(六)施工配合。在施工过程中,往往会因为一些不可控的情况而出现种植的问题。施工配合就是在施工中对现场施工出现的问题进行调整和优化,并重新设计的过程。设计师要在施工现场对施工人员进行全方位的指导,避免出现一些不必要出现的问题,并且对现场的施工问题进行解决和优化。这个过程影响着整个工程的效果和最终的施工质量,所以设计师要积极的对施工进行配合。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风景园林的设计中,植物景观设计是最重要的环节,只有遵循现代园林设计原则,并且做好设计前的现状分析,提出具有特色的规划概念,同时提出全面的设计方案并且加以深化完善,形成指导施工的施工图,才能够使植物景观在施工中更加有效,使风景园林的质量更加优秀。

参考文献:

[1]牛艳玲.城郊体验型农业休闲园植物景观设计[J].湖北农业科学,2014,53(17):4100-4104.

[2]任斌斌,冯久莹,李树华等.模拟邯郸地区自然群落的植物景观设计[J].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1,28(6):870-877.

篇2

【关键词】中国传统元素;园林景观;设计;应用

1引言

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又有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美称,历史文化如同一块瑰宝传承着人类智慧诞生的艺术结晶。伴随着时代的进步,园林景观设计行业炙手可热,促使更多的设计家在现代园林基础的创作上注入传统的古典元素,用别具一格的眼光采用经典的元素,把现代园林的建设和传统文化合二为一,展现了别致的景观风格,打造出不一样的中国风设计,这既成为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闪耀的光点,又为中国文化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

2有关我国传统元素的概述

我国的传统元素的构成源于中国上下五千年的艺术文化,在园林设计中,传统元素是由中国文化不断演变而诞生出的外化形式,例如,我们熟知的皮影、剪纸、书法、绘画、雕刻、八卦等各类传统符号。中国传统元素讲究刚柔并济、寓意吉祥、内涵深厚等特点,更多的传统元素离不开儒家和道家文化的熏陶,在融入传统元素设计的同时,应兼具中儒交流的精髓和实际的文化习俗,让传统元素走在顶端的同时又能接地气,充分体现本土文化风气。我国古代遗留下的园林建筑都有鲜明的特征值得我们探讨分析,例如,在朝为官,豪放有志者则偏好大开大合的园林设计,具有贵气满堂的气息;功名不达,力不从心的文人雅士,则追求园林中的意境之感,诗情画意是少不了的;腰缠满贯的商人,则偏好园林的设计一定要富贵化、吉利化,多用牡丹、静水等表明他们向往富裕、宁静的生活[1]。

3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现状分析

在重视传承历史文化的今天,独特的个性设计是现代园林形成追捧的热潮。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琳琅满目,把这些传承经典的古典元素融入现代园林设计中,既可以直观地展现传统文化历史,又使打造后的园林彰显古色古香的韵味,透露出传统文化的丰厚底蕴。虽然目前的园林景观设计已达到了较好的层次,但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依旧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设计风格太大众化,模仿成分过多,设计个特性化的点太少,与人们生活实际的要求南辕北辙。产生这种现状主要有2方面原因:(1)目前,很多园林设计者过于崇洋,为了追求国际热潮,把在国外学到的设计理念强行注入中国园林设计中。盲目地效仿只会与原设计目标适得其反,特别是大草坪和欧陆风等设计,完全是照搬过来的设计方案,并没有真正地结合实际环境和人们的需求,导致设计的作品并没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反而缺乏特色理念,严重阻碍了园林景观设计的未来发展;(2)部分设计师有考虑传统元素在园林景观中得以体现的意识,但缺乏对它的重视性和探讨性,加上缺少方法,仍旧只是模仿和照搬,同样的传统元素一直被重复使用,最终出现的作品缺少灵魂和风格让人敬而远之[2]。

4我国传统元素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源远流长,包含的艺术成分花样百出,例如,汉字、书法、绘画、雕刻等,传统艺术的形成包含了中华民族每一个子孙的智慧和热情,这些伟大的设计与园林景观元素的融入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从精致小巧的私人别院,到自由磅礴的皇室园林,从委婉秀丽的南方园林到大气庄严的北方园林,都淋漓尽致地绽放出传统文化富含的底蕴。特别在技术发展、科技进步的现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尽展风姿和魅力。

4.1把握好以主辅调的设计原则

在执行设计原则时,应以中国元素为主调进行设计,突出园林景观传统化的整体特征,在更多的西方元素中体现传统元素。中国与西方的文化差异还是很大的,西方主要以神圣的神本思想为主,着重凸显的是人文精神;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主要以彰显人与自然的协调性为主,以和谐为美。因此,在园林景观设计上,我国的设计手段更应以实效性为目标,在设计作品中能充分展现传统风情。在执行设计原则时,应以中国元素为辅调设计。传统元素不仅是单纯的理论上的展现方式,更多的是表现出实质性的效果。在我国园林设计中,设计师讲究“虚实结合”,设计上更多会采用树叶、鲜花等做辅助陪衬,体现虚与实交叉呼应的情境,以虚实配合、主辅搭配的表现手法展现出情境汇合的美妙场景,不仅让人更留心这一景的美,更能身临其境地触碰到传统元素的存在意义[3]。

4.2设计理念与传统蕴意相符合

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讲究对环境、场景、意境的青睐,每一个小小的细节的设计或许都与古文诗词、水墨绘画息息相通。在园林建筑的设计中,大多数设计师会采用中国国画中留白这一技术手法,便给园林增添了几份诗情画意。例如,在河流边斑斓多姿的花丛中正有一处小亭亭亭玉立,河流便正是这次设计中的留白,让我们不禁想到“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这一美轮美奂的场景。由此可见,园林建筑与传统文化的融合正是抒写诗情的好策略。

4.3传统色彩渲染出中国特色的园林景观

在中国颜色史中,颜色可谓是变化莫千,中国画中很多颜色的名称都是以常见的植物外观色命名,直观地展现水墨画中颜色的韵意,同时也代表着传统文化的斑斓色彩,例如,石青、朱砂、曙红、珞黄等都是园林设计中常见的色块运用,色彩的搭配与建筑物的嵌入正是构建出别具一格的景观的重要成分,根据每个园林景观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周围建筑等因素,选择不一样的代表性色彩,打造出喜庆、清凉、热闹、严肃等各种景观氛围。例如,地标性建筑物的亭台楼阁适合运用红、黄、蓝这种暖色调呈现出积极向上、祥和的视觉感受,再利用靛青作辅调对柱子、墙壁或者装饰物进行设计,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5结语

综上所述,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中国历经几千年的生活习性、思想理念、文化创作正是冲击着现代设计的一道清渠。在设计过程中应把握以人为本的和谐体系,顺应可持续发展、文化保护的相关政策,在造景手法上要懂得取舍,多采用传统与现代技术相结合,迎合中国人的审美特点生活习性,拿捏当下的审美观点,根据市场需求,制定贴合中国式生活、审美情趣方面,打造中国式情景交融的传统景致。

【参考文献】

【1】凤秀娟.针对园林景观设计中存在问题的分析[J].四川水泥,2016(11):326.

【2】孙晓斐.试论我国风景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弊端和改进措施[J].中国林业产业,2016(12):44.

篇3

关键词:高速公路;景观绿化;设计;误区;对策

中图分类号:U412.3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随着中国公路建设投入的不断加大,公路建设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问题越来越突出,与此同时,人们对保护环境的意识也在不断加强,因此,高速公路景观设计越来越受到欢迎和重视,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们日益重视环境品质的直接体现。可以看出,在未来高速公路建设中应用景观设计的手段来提升高速公路的品位及生态环境将是必然的趋势。

1、设计误区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1缺乏设计规范和标准

在部颁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公路养护技术规范》、《公路路基设计规范》、《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及《公路环保设计规范标准》中均对绿化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但是这些规范或标准只是对大的原则、验收标准做了一些规定,并没有专门针对公路景观绿化设计的具体规范和标准。由于公路绿化设计标准与规范的缺乏,导致目前设计中多采用城市园林绿化设计的一些规定,公路绿化设计文件往往脱离公路行业的实际情况,施工与养护成本大大增加。2006年1月,《公路绿化术语》(JT/T644-2005)和《公路绿化设计制图》(JT/T647-2005),2007年9月《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等三项交通行业标准正式实施,为今后公路绿化设计提供指导方向。

1.2忽视公路绿化的特点,盲目参照城市园林绿化设计理念

公路绿化与城市园林绿化有较大差别,突出表现在绿化立地条件、后期养护、绿化功能等方面。

公路绿化场地的立地条件完全不同于城市园林绿化,公路是一种线性工程,这一特点决定了公路绿化场地以线性带状为主,同时兼有片状区域如互通立交区、沿线设施区绿地。公路路基填料往往决定了绿化场地的立地条件,尤其是在平原地区和盐碱地区,由于路基填料的缺乏,往往采用粉煤灰、盐滞土等作为路基填料,这些填料的包边处理材料往往是生石灰等掺合剂,其碱性极强,普通植物种类无法正常生长发育。

城市园林绿化的养护强度与程度远高于公路绿化。粗放式的养护管理方式,必然要求公路绿化植物种类耐旱、耐瘠薄,而且公路沿线绿化用水一般较为缺乏,加之高速公路为全封闭、全立交的特点,养护作业的难度相当大,在公路绿化设计中应充分考虑这一点。

公路绿化的功能是为行车服务的,这与城市园林绿化以美为主的功能是不同的。因此,公路绿化的功能首先是保证行车安全,在确保绿化成活的基础上才强调美,也就是说,绿化的功能是第一位的。

1.3设计理念落后

公路生态设计的理念相对落后,很多还停留在“为绿化而绿化”的绿化理念上,往往照搬园林绿化的模式,一味强调覆盖度或者绿期等指标,忽视生态系统和植物的自然规律。

由于有高强度的人工养护,城市园林绿化的效果可在一定时间内长期保持并展示其绿化之美。而公路绿化的养护相当的粗放,要维持城市园林绿化式的生态系统必然要付出很大的代价。

1.4重视短期效果,忽视长期效果

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公路绿化设计中设计者往往只考虑短期效果,采用单一树种或草种形成大色块的设计效果,导致退化严重,后期成本增加。由于短期能够发挥绿化效应,草坪草近年来在公路绿化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由于其退化速度较快,一般仅能维持3~5年,绿化的长期效果无法保证。而且每年公路养护部门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开展草坪草的施肥、浇水以及修剪作业,耗费了大量的养护资金。

1.5施工工艺选择不当,设计缺乏可操作性

目前,各种各样的绿化新技术、新工艺层出不不穷,部分设计人员不注意对先进施工工艺的跟踪,导致设计落后于现有技术水平。部分设计人员不考虑公路的地域独特性与绿化场地的立地条件,盲目追求新潮,设计过于花哨,导致设计无法正常实施。

1.6树种选择缺乏乡土特色

设计文件中往往都会提到利用乡土植物,但是没经过详细调查,本地哪些是可以得到的乡土树种,且已有过成功经验的,导致施工过程中产生变更,为管理带来麻烦。在公路绿化设计中,乡土植物种类应该是首选物种,因为相对外来物种而言,其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能力远强于外来种,而且采用乡土物种进行公路绿化,在景观上能够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不会给人以“突兀”的感觉。

1.7设计中针对细节处理重视程度不够

以往的设计大都采用将路段分为几个段落,每个段落采用不同的模式,没能够达到因地制宜的开展设计,景色单调。而随着公路工程技术的发展,公路主体工程的设计理念正在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如平原地区,原有的高路基公路已逐步转向路基高度有所变化、甚至地路基高速公路。而有些公路绿化设计人员忽视了主体工程的这些变化,仍然采用传统的一张图代表几十公里绿化模式的方式,导致公路绿化不能较好地与主体工程的变化相协调。

1.8景观设计没建立起注重时效及注重地域景观再现的概念

高速公路景观设计与园林景观设计最大的区别在于,高速公路景观是随季节和时间变化的,是有生命的,是处在不断地生长、运动、变化之中的。因此,作为设计师必须认真研究时间性和时效性因素,注重景观随时间变化的效果,以塑造随时间延续而可以更新的、稳定的景观。所谓“地域性”景观,就是指一个地区自然景观与历史文脉的总和,包括它的气候条件、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动植物资源以及历史、文化资源和人们的各种活动、行为方式等等。我们所看到的景物或景观类型,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是与其周围区域的发展演变相联系的。景观设计应针对大到一个区域、小到场地周围的景观类型和人文条件,营建具有当地特色的景观类型和满足当地人们活动需求的空间场所。

1.9景观设计提出了“生态”口号,但却没有落到实处

现在相当的一部分设计文件中天天把“生态”挂在嘴边,呼喊各种“生态”口号,而把生态理念落实在一些具体的设计方法上却并没有体现出来。不能把生态理念简单地理解为大量种树、提高绿量。此外,生态学原理要求我们尊重自然,以自然为师,研究自然的演变规律;要顺应自然,减少盲目的人工改造环境,减低园林景观的养护管理成本;要根据区域的自然环境特点,营建园林景观类型,避免对原有环境的彻底破坏;要尊重场地中的其他生物的需求;要保护和利用好自然资源,减少能源消耗等等。

2、对策措施

2.1呼吁相关部门制定出符合高速公路景观绿化特点的标准规范,做到高速公路的景观绿化设计有标准规范可依。

2.2强化设计理念,借鉴国内外其他路取得的成功经验,注重对国内外先进公路绿化设计理念的学习和应用,将先进的设计理念应用在公路绿化设计中,创造精品工程,为主体工程服务。

2.3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设计中重视植物群落的构成,设计出多树种、多层次的植物景观,考虑植物自身的属性,利用其特性造景(如观花、观果、季相变化等)。

2.4详细调查本区域植物资源,综合考虑确定适合在本条路上应用的植物。在开展绿化设计前,组织设计人员到公路沿线地区进行绿化用植物资源的调研,重点对区域内现有高速公路绿化现状及效果,区域大型苗圃苗木种类、价格及可供应量,在此基础上对各植物的生物学及生态学习性进行分析,结合本公路绿化场地的立地条件及周围的环境现状分析结果,综合考虑确定本高速公路上拟应用的植物种类及群落组合方式。

2.5通过施工工艺的经济技术分析,针对现场实际条件,合理选择施工工艺。充分分析绿化场地及工程实践,对各种施工工艺进行技术经济论证,在用简单工艺、造价低的绿化方式能够满足绿化要求的,应优先采用。同时,为体现技术和设计创新,可选择重点部位开展新绿化工艺的实验设计。

2.6因地制宜开展设计,充分考察现场,突出亮点设计。

对主体工程设计进行充分的研究,发现主体工程的亮点,在绿化设计中突出这些亮点。对绿化场地的立地条件及周围环境进行充分的踏勘,因地制宜,以粗放式设计为主,粗重有细。注重对重点路段的识别和沿线地区景观、人文背景的提取,在绿化设计中对重点路段及部位进行重点设计,在绿化中体现沿线地区人文特点,使公路绿化与主体工程和周围景观较好地相融。

篇4

关键词:水景应用;节约;探讨

Abstract: by water made curtilage, the most active factors into the most hard to building to, through the water out of the building to reflect some vivid, is the current residential water noble consumption, people with the pursuit of nature need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the present living water scene and create a green community building cost does not tie. 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shaoxing city residential area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water scene analysi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principle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water.

Keywords: water scene in application; Save; explore

中图分类号:K928.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前言

自古以来中国有择水而居的传统,“水旁筑室,似能求静”。居住区引入水景设计,近几年来逐渐成为新的开发热点,有关因水而产生的问题也不断出现。在多样化景观设计的模式下,绍兴城区的“水景热”小区也不乏其中,如绍兴天下位于绍兴大滩区块东南面,四面碧水环绕,东至长大江、南望文笔塔、西北至梅山江,与著名的镜湖湿地公园紧密相连。居住区水景的应用着重从生态、实用和使用的角度来探讨。

2水景应用现状调查

2.1 居住区水景水的来源

目前,我国居住区水景用水主要有三种途径:一种是将天然江河湖泊的水引入居住区;第二种是自来水;第三种是经处理过的中水。而绍兴城区的都来自于自来水即有天然湖泊又有来自自来水

2.2 居住区水景设计形态

主要有四种形态:一是以自然式石驳岸设计的水景,,水池渗漏严重、维护成本高而停止给水;二是以亲水石阶、水岸观景平台、水岸散步道相结合半规则式驳岸设计的水景,,保水性好、维护较好,但水面时而会出现富营养化,透明度较差;三是庭院瀑布、叠水和喷泉组合的水景,旱地喷泉,下沉式喷泉广场,喷泉已很少启用,水景的噪音大、有腥味;四是以假山、水体、水生植物、瀑布组合的观赏水景。

2.3 居住区水景应用评价

⑴景观评价。水景引入居住小区,丰富景观,强调人在环境中的参与性,以及人与环境的互动性,改善局部小气候,评价较好。

⑵水景的安全性。水质的清洁卫生和涉及水景对人们的活动(特别对儿童)所产生的安全问题,并不能很好的解决。水污染,水有异味及喷水时弥漫在空气中的水颗粒,不利于居住人群的健康,评价较差。

⑶水景的生态性。水的透明度,水体的自净能力差,水生植物的多样性等方面表现都差点。

⑷水景的经济性。水景的维护成本大,如用循环投入,电力、消费投入等维护成本较高,在入不敷出的情况下,干脆断水断电,导致恶性循环;水的更换,长期使用自来水也不节约,因此在经济性方面评价较差。

3 建设节水型居住区水景的主要问题

居住区水景的应用,满足人们的回归自然需求和舒适健康的需求,但应清楚认识到,水不是人们为创造生活环境而随意改变自然与破坏自然的工具,因此,我们在应用水的过程中,不必形成过度膨胀和必要的渲染。目前,居住区的水景设计的主要问题有:

⑴景观设计人员综合素质欠缺。硬质景观设计多,把水景处理图案色彩美术化,喷泉、山石、小品堆积化,而对水是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认识少,对水的处理办法少。

⑵对传统园林的理解不深入。居住区拿人造水景、湖、海等水景大做文章,却对中国传统园林的四大构成要素之一:水在传统园林应用的精髓在于师法自然、造化自然,创造天人合一的人居环境。

⑶忽视对水生植物的应用。而水生植物是净化水体、保护生态环境重要主体。

⑷对水景开发创新不够。如中水的利用,中水的处理系统,生活水、雨水收集等的利用开发创新不足。

4 建设节水型居住区水景的建议

针对水景应用存在诸多问题,作者就以上问题的解决提出建议:

⑴规范行业、提高从业人员的设计水准。水景的设计不是纯艺术品,也不是纯美术作品,不能是唯景观论,而是有生命的链条。

⑵水的系统治理服务于水景的应用,治理好了,将营造出清澈、美丽、生动的水景。建立湿地生态系统或通过河岸所具有的自然河岸可渗透性或通过水生植物的净化功能来改善水质。

⑶生态水景,常用的方法是在水底设计环保型植物群落,模拟自然的观赏型、植物群落,并且适量放养具有净化功能的水生物,人为地建立水生系统来达到净化。

篇5

关键词:教学案例研究;课程导入;教学案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30-0161-02

一、主题描述

对于隶属于工科的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三个规划设计类专业,其间专业分工的区别与理论背景千丝万缕的联系是并存的。对专业知识整体框架的明确、对每一门专业课的理论或应用目标的明确是学生“明白地学,学得明白”的重要前提。帮助学生构建“专业知识框架体系”和抓住“每一门专业课任务”的重要性,源于笔者多年的学习经历和教学工作实践中的教学反馈。笔者在大学二年级开始大量的“园林”专业课程的学习,但苦于缺乏对“园林”专业整体知识框架以及全面的工作任务的认识,便片面地认为“园林”是“认识植物和种植植物”或是“公园设计”等。直到大学三年级,经过不断摸索,不断求证与不断思考后,才得以形成较为全面和整体的认识。而在后来的教学反馈中,绝大多数的大三学生竟然将城市学院所开设的“城市规划”、“园林”、“环境艺术”、“园艺”等专业混淆,不能区分,也不能把学生自己所学专业的“那棵大树”看清楚,以至于其毕业之际也不能很好地定位工作目标,甚至不知道要找什么类型的工作。著名的景观设计大师彼得・沃克在《看不见的花园》[1]一书写道:献给我们学科,始于兴趣,终于崇拜与热爱。各领域的大师对他们的专业的热爱毋庸置疑,那么大学教师要思考的是:如何帮助学生找到专业兴趣?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从哪开始?如果学生对所学专业没有整体认识,那么兴趣又从何而来?“专业知识框架的构建”要从专业课涉足之处就要认识,要从每一门专业课第一次课堂内容开始明确。“课程导入”不仅是总结前堂课的内容,引出当堂课主要内容,更重要的是该门课开课之初就有“专业知识框架的构建”这样的“整体课程导入”。

二、案例描述

城乡规划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城市总体规划”共分为8个专题,本次教学案例为专题一“从城市规划到景观设计概述”,4课时共180分钟,使用的教材是《城市总体规划设计课程指导》[2],学生对象是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城市学院城市规划专业2010级AB班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1)了解城市规划、景观设计、建筑设计等专业分工;(2)掌握城市规划中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各自任务;(3)城市总体规划的成果要求。

教材仅对上述第2点的局部和第3点做了文字讲述,这对于需要以规划设计图纸为重要成果的专业学习还相距甚远。基于此,开展三个教学内容和目的均需补充大量的规划设计案例。通过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规划设计现实案例,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到“从城市规划到景观设计”属于不同专业不同分工,促使专业课学习的“知己知彼”;更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到“城市规划”的框架及其成果,明确“框架”就能“明白地学”,用目标成果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

教学过程如下:教师用一组工程项目图纸进行课程导入:对项目基地区位分析、现状分析、规划、设计,甚至施工工艺及流程,竣工状况等都是用图纸表达出来的,可见“图纸”是规划设计师最为重要的表达成果。“城市总体规划”的第一次课,请同学们基于已学过的相关知识,辨认所浏览的所有图纸,这些图纸的内容及其图名是什么?其中哪些可能是“城市总体规划”所含图纸?在5分钟左右图纸浏览的过程中,学生们说得最多的是“总平面图”以及更多的不确定。教师此时就可以给出本次课主要解决的问题:(1)了解城市规划、景观设计、建筑设计等专业分工;(2)掌握城市规划中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各自任务;(3)城市总体规划的成果要求。通过对浏览的几十张图纸一一分类和确定图纸名称,进而解释城市规划、景观设计、建筑设计的专业分工和专业知识体系之间的差异与联系。接下来,教师就可以引入三套完整的工程实践案例,详细讲解方案之后,分别总结出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的规划内容与图纸文本要求,并提出问题:这些规划项目应该由哪些单位承接?经过短暂思考后,有学生回答是“规划局”。教师随之讲解了“规划局”的工作内容主要是立项和审批,进而扩充“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各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市级城市设计研究院”等单位是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一般被委托单位,建O单位则是修建性详细规划的主要承担者,以及各种规划设计工作现行的收益标准。教师留下三个问题,给学生10分钟时间阅读教材第一章,之后与学生一起对问题展开讨论。以“曲靖市总体规划”案例的讲解使学生明确城市总体规划的成果,以“昆明总体规划用地类型布局”为案例,凸显总体规划中最为重要的内容。最后,教师带着学生回顾并总结本次课的三项主要内容及扩展,布置了一套规划临摹作业,并给出了该门课所有作业要求和完成时间,并对作业训练的目的给以明确的说明。

三、案例分析

1.案例贴切且丰富。贯穿该课程的案例主要有昆明市总体规划、曲靖市总体规划、济南长清大学园控制性详细规划、浙江瑞安经济开发区用地规划与控制性详细规划、温州市泊岙山庄建筑与景观设计等,这些案例覆盖了规划、建筑设计、景观设计,能比较清楚地说明城市规划、景观设计、建筑设计等专业分工,能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自己专业的目标,理解本门课程的学习和应用目标。

2.巧妙设问激发学生探知兴趣。在学生模棱两可、似懂非懂之处进行提问,可以使学生增强注意力;对实践工作相关事宜提问,激发学生对专业工作的好奇和向往,如做昆明呈贡新区总体规划如何收费、做云南师范大学呈贡新校区景观设计收费标准、做高档居住小区景观设计收费等;或是各种项目承接单位是哪些等。从教学反馈看,这些问题能有效激发学生对专业工作的向往,从而能大大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教师的这些提问和解答也有利于学生了解本行业,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就业方向。

3.善用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教材是教学的辅助工具,是学生对该门专业课入门的一个工具。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基于教材且高于教材。教师通过设问,让学生阅读教材,再通过引入丰富的案例,让学生在教材的基础上得以更好地拓展知识面,课堂不仅凸显了教材的辅助作用,而且也可以引导学生活学活用。

4.重视实践经历融入教学。工科的大学教师应该是理论的研究者和传道者,更应该是实践的践行者。该课的教学中,教师穿引的例子还有昆明新机场规划与景观设计、住区规划等项目,这些项目都是教师的实践之作,其真实的感受和专业思考逻辑是很有感染力的。

5.重视严明课堂纪律和作业梯度。教师在课堂时间即将结束之际,提出了课堂纪律要求,如考勤纪律为:每次上课铃响起不点名,而是清点上课人数,缺席的学生由班长在下课之前提交名单;课堂提问:每次上课对上一次课的内容进行提问,促使学生经常温故知新,培养好的学习习惯。考勤和课堂提问占综合成绩评定的20%,方案实践作业占40%,理论考试占40%。给出了方案实践作业要求,包括规划套图临摹、用地类型规划、某城市某新区总体规划共三次规划实践作业,难度与培养的专业能力均呈梯度上升,教师针对每次作业的训练目的也给出了明确说明。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城市绿化养护管理;SWOT优劣势分析;技术咨询

]中图分类号:S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Abstract:

To improve the management of the city Green Maintenance of Shunde, we will make the SWOT the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strategic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management of the city Green Maintenance of Daliang district of Shunde. We will, based on the vested advantages we have in the management of the Green Maintenance, research and analyze the common problems in the management, and make a comprehensive summary of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conditions in this area, so as to analyze the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opportunities and threats we may confront in the maintenance and management of the City Green Maintenance.

Key word:

The management of the city Green Maintenance;the SWOT the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analysis;technical consultation

随着国家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城市园林绿化大规模建设转入巩固、完善和提高绿化成果的阶段,绿化养护管理将变得越来越重要[1]。通过对大良绿地质量和现状的调研,对顺德大良城市绿化养护管理进行优劣势战略性分析,利用绿化管养的已有优势,对城市绿化养护管理内外部条件各方面内容进行综合和概括,进而提高顺德城市绿化养护管理水平。

一、顺德大良城市绿化现状分析

1.大良绿化背景分析

佛山市顺德区位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中部。顺德区总面积806.08平方公里,总人口150万。《佛山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4~2020)提出分三期构建“两带”、“两区”、“三环”、“九廊”城市绿地系统,勾勒出岭南特色“生态山水城市”的轮廓。大良―容桂―伦教组团环城绿带作为规划的“三环”之一,主要由大良、容桂、伦教河涌绿化隔离带组成。顺德大良中心城区绿地建设卓有成效,城区公园众多,分布较广,从点、线到面同步发展,正在形成“一心、多环、加斑块”的绿地格局,城市的品位和形象得到了相应的提高,改善了城区居民的生活质素。

2.大良绿量分析

大良绿地总面积1225643.8O,北片绿化总面积282843.9O,包括公园面积165255O,花基面积80617.9O,山头面积28971O,锦湖育树场面积8000O。其中北片绿化总面积公园包括21街道小公园。总共有乔木3226株,乔木种类分别是木棉,水芒,细叶榕、桂花等七十多种。灌木种类有五指毛桃、大红花、七彩大红花、黄榕、福建茶、勒杜鹃、红绒球、驳骨丹、杜鹃、山指甲等。地被植物有红桑、大叶蚌仔等。北片街道有道路62条,总共6515棵乔木,路树为银桦、杜英、紫荆等。南片绿化总面积391506.24O,包括公园面积154399O,花基面积218126.24O,山头面积18981O。其中绿地公园总共有乔灌木4400株,包括高山榕,木棉,大王椰子,花叶榕等。灌木有七彩大红花、黄榕、福建茶等。

南片街道有道路有77条,总共路树数量为9811株,分别是红花紫荆,大王椰子、细叶榕、铁刀木等。

德胜片绿化面积87464O,其中乔灌木有细叶榄仁,大叶榄仁,黄槐,紫檀等。德胜片路树紫檀、鱼尾葵、垂榕等。

红岗公园的总面积为125000O,乔木数量为6787株,品种分别有羊蹄甲,鸡蛋花,尖叶杜英等苗木。公园设施有厕所,保安亭,平台阶,停车场,双亭,单亭,长廊,烧烤场等。

钟楼公园总面积为68990平方米,草坪面积为15000平方米,乔木数量为696株,苗木种类有洋紫荆,木棉,细叶榕等。

二.顺德大良城市绿地管养优势(Strengths)战略分析

1.顺德区大良中心城区绿化成绩比较突出。通过多管齐下的绿化建设方式,大大增加了城市绿量。顺德中心城区绿化覆盖率40%左右,新建住宅小区绿地率不低于30%。其次在增加绿地面积的同时,着力推出园林绿化精品,把顺峰山公园作为园林建设核心,打造成“城市之肺”,德胜广场、钟楼公园、凤岭公园、桂畔公园等进行绿地的养护改造,成为园林绿化的亮点。具有面积大、色彩层次丰富和绿化品种多样等特点。

2.管养工作上精益求精,日常自查资料规范、齐全,对管养单位施肥、喷药、修剪的情况记录详尽。

3.管养水平日趋完善,以精细管养提升绿化效果,造型植物修剪效果较好,对枯死植物的补植力度大;草地修剪较及时,平整、杂草较少、干净整洁,公园植物修剪较及时,修剪工艺良好,树圈处理较规范。

4.管养工作植物病虫害防治、水肥管养和卫生管理都比较到位。植物长势良好,环境卫生良好,公厕设施维护完善。园建设施维护良好,牛皮癣广告基本不存在。丹桂路的中间绿化带,使用双层网状隔离护栏,既可有效防止市民攀爬,阻隔车辆迎面灯光,而且景观效果较好。

5. 区域绿道全部贯通,配套设施完善。

6.大良街道和区绿委对绿化工作非常重视。各职能部门对绿化管养工作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管理队伍特别是专业技术人员队伍逐步得到充实。

三.顺德大良城市绿地管养劣势(Weaknesses)战略分析

1.绿化管养费率偏低,管养不够精细, 技术人才流失,人员素质低。与周边市区相比,顺德绿化管养费率总体偏低。管养经费投入不足,造成政府得不到理想的管理效果,企业得不到合理的经营利润,群众得不到高质素的生活环境。2009年旧城区的管养价格普遍为7元/O,新城区管养单价平均为5.2元/O,总体管养的性价比不算高。2011年用工、材料、燃油等成本大幅提高,造成顺德区管养费率与管养要求更不相符。

2. 部分镇街衔接处出现绿化死角,管养工作不到位,杂草较多、修剪不整齐、水肥明显不足的现象,管理粗放。道路、公园存在一些卫生死角。

3.绿化管养技术人员不够专业,素质太低,管养技术没有标准化,管养措施不力,绿化效果不理想。绿化补植不及时,残、缺株现象比较普遍。比如植物修剪不规范。一是修剪不及时,二是修剪不按标准执行,修剪工艺不精细,造成修剪效果差,植物形态欠佳。草坪管理不善,杂草多,不平整。

4.绿化管理人员的管理工作还不够到位,监督力度不够,执行力度不够,管理措施不够完善,检查工作形式化。南国中路顺之旅附近部分行道树枝干被市民乱砍,绿化景观遭到破坏。桂畔公园部分树木开始老化,部分植株病虫害较严重,如高山榕虫害、凤凰木寄生等;大树下较多草皮由于光线不足造成成片枯死。

5.区域绿道管养存在管理缺位现象。区域绿道虽然全部贯通,但是有些没有完成部门间管理移交手续,造成以下现象:标志标识牌破损较严重,牛皮癣广告情况较多;绿道保洁情况较差;绿道被机动车占道情况严重;在城区车辆较多路段和堤围路段,警示标牌不足;较多驿站管理没到位;自行车租赁场地不足等现象。

6.在设计及施工阶段苗木的配置、土壤以及规格等部分没有对绿化质量监控到位。造成在部分地段植物长势不好以至于影响绿地景观的后果。祥和路中间绿化带交通路口的部分植物(如红叶李等)长势过高,影响行车和行人视线,存在交通安全隐患;)顺风湾绿地内其他施工单位施工后对绿化的恢复种植质量差;如花灌木黄金叶在冬天受冻时叶片会变黑,黄金榕的色彩造景功能若没有充分的日照就无法显现,美丽针葵由于强光照射叶色发黄,而花灌木的花期是有季节性的,无法常年有花等等。

7.缺乏精品、亮点工程,达不到作为我区重要门户应有的水平要求。

四、顺德大良城市绿地管理养护SO、WO战略分析,机会表现在《佛山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要求和“创文”、“美城行动”迫切形势下。

4.1 SO战略(优势一机会战略)

4.1.1.借“创文”、“美城行动”的东风,对顺德大良绿化养护质量和等级水平提出更高的标准。大良街道结合创文工作,开展了对公园和道路设施的修复改造,取得明显效果。

4.1.2.提高政府各职能部门对绿化管养工作的重视程度。

4.1.3.完善绿地的管养技术水平,严格遵守技术规范,提高绿地的管养技术标准。

4.1.4.将绿地管理日常工作规范化,有效开展绿化管养的管理和考评工作。

4.2 WO战略(劣势一机会战略)

4.2.1充实管理队伍特别是专业技术人员队伍。

4.2.2加强“绿化、卫生死角”管理,明确其管护责任。结合创文工作,大良市政公园公厕有专人清洁维护、公园水体垃圾清理及时、绿地保洁情况好转、垃圾桶维护修复良好。

4.2.3 绿化管理工作有针对性、具体化,加大检查处罚力度,对存在问题整改跟踪到位。

4.4.4绿委办对园林绿化管理养护进行深入的监督,引入专家、行业和社会的指导作用。

4.4.5大良中心城区的特点决定了绿化养护必须走精品化的道路

五.顺德大良城市绿地管理养护ST、WT战略分析

威胁表现在市场环境不佳,绿化管养工作没有积极性和技术性,管养技术水平不专业化

5.1ST战略(优势一威胁战略)

5.1.1 深入执行地方绿化管养标准,加强绿地管养环节和技术标准化。

5.1.2加强大良绿化管理人员队伍的建设。

5.1.3通过培训、考察、监督、检查加强学习交流,提高绿化管理人员素质。

5.1.4加强宣传,加大执法力度,提高市民绿化意识。

5.1.5 严格的检查监督机制是做好养护工作的保障。

5.1.6 绿化从设计起到施工、养护阶段都能够达到高质量的管养水平。

5.1.7多出精品,多出亮点,打造顺德绿色城市。

5.2WT战略(弱势一威胁战略)

5.2.1加强街道绿化建设和管养部门沟通协调,在建设管护期到期前,提前做好工程养护交接工作,避免出现绿化“缺管期”。

5.2.2引入市场机制,合理编订绿化管养招标价格,完善绿化招投标管理制度。

5.2.3采取有力措施整治绿化管养工作,增强工作责任感。

5.2.4优化绿化灌溉设计,科学选配绿化喷淋设备,大良城区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研究如何改善和排除自动喷淋缺点的情况下,对辖区内植物灌溉方式进行重新设计,因地制宜,确定优化的喷淋办法[2]。

5.2.5提出节约型绿地的管养策略,降低管养成本。比如提高土壤质量、绿化废弃物的利用等。

5.2.6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与薪酬制度,营造良性的市场竞争环境。

5.2.7 加大与专业技术部门的合作进行技术咨询和开展技术协作。

2011年大良城区针对自己辖区的优劣势,确定自己的该弱项,由上至下以及从政府到企业系统性地展开了一系列的改进和提高,包括建立培训制度、加大队伍建设、规范管养标准,确认管养责任、提高管养费率、引入技术咨询、建议生态管养等多项措施[3]。这对大良的城市基础设施管理工作和充分展现城市绿化的景观效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对实现城市可持续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4]。

参考文献:

[1] 张瑜;;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的探究[J];《农家科技》 2011年S1期

[21]马雪明;鲍金艳;节约型园林在绿化养护管理中的实践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05期;

[3] 王中华;徐莎;程桂芳;;全面树立精品意识 实现绿地精细化管理[A]; 《2008北京奥运园林绿化的理论与实践》 2009年

[4] 郑燕宁;江芳;关于对大良城市绿化养护管理现状战略性分析和建议[J];价值工程;2012,07;

此项目获得由顺德大良城管局来源的2010年横向科研立项《大良绿化养护管理技术咨询项目》,相关数据来源于顺德大良城管局和顺德绿委办。

作者简介:

篇7

关键词:水利工程项目;设计规范;问题现状

中图分类号: TV 文献标识码: A

目前,工程设计是水利建设的核心和灵魂,设计方案的好坏、优劣将直接关系到水利建设的功能和效益和安全可行性。因此,作为我国目前的水利建设环节,水利工程设计正受到建筑单位、设计单位以及施工单位的广泛关注,鉴于此,本文先对目前我国的水利工程设计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且为日后的项目建设提出可行性参考意见。

1.我国水利工程设计的现状分析

1.1水利设计方面的相关法律和规范日益健全

最近几年,伴随我国水利工作的正规化、现代化发展,传统的水利发展逐步走向现代水利,我国的水利建设在管理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正在快速往专业化、综合化方向发展,以专业管理为基本定位,向集成式、矩阵模式发展,逐步由之前的单纯设计公司向以工程设计为主,兼含工程项目咨询、项目管理、项目承包管理以及采购、与施工单位衔接的趋势靠近,考虑到我国目前的工程项目建设内容复杂、执行标准高、相关的监管机构和监理单位不善等诸多问题,国家有关部门对目前水利设计的法律、标准、规范、规章制度等若干方面制定了详尽的审查方式,对设计中的可行性、安全、环保、低碳、节能等方面提出严苛的要求。

1.2水利行业人员超标,结构不合理现象亟待解决

设计单位作为专业性、业务性较强的具备科研能力的单位,技术人员占据的比重应该最大,但是,经过调查,一些县区的设计单位技术人员的比例还不到50%,具备突出业务能力的技术骨干往往屈指可数几人,加上最近几年以来,水利项目投入较大,设计任务繁杂,很多设计人员存在敷衍了事的现象,这样一来,必将导致设计方案存在纰漏和不足。鉴于此,各个设计单位,应该强化人员结构调整,改善技术人员的工资待遇,加强工作人员的培养,在用人机制、人事管理中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管理法规,提升从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1.3展现生态理念,凸显美学价值

现代的水利项目建设在突出展示功能作用的同时,更加重视项目的景观设计、人文、艺术以及与自然景观的互相协调,由于不少专业的水利行业设计人员缺乏必要的美学知识和观点,在设计中只能很少关注项目的艺术感,仅仅重视的项目的功能和作用,很难让建筑工程物具备艺术化,导致大部分水利建筑给人们以呆板凝重的感觉。伴随我国经济建设的全面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巨大发展的同时,精神需求日益增加,人们更加注重建筑的艺术效果和生态和谐。

2.目前水利工程设计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在具体设计中存在‘偷工减料”的行为

对于水利工程设计而言,主要的设计依据在于当地的地质、气象、资源等基本情况,它直接关系到设计方案的选拔、计算公式的选取、参数化制定等问题,如果此类的资料或者调查结果不详细,将直接影响水利设计的大局。伴随水利设计工作逐步向可行性研究、招标设计、施工放样图等方面不断深入,结构设计图、将会直接导致设计失误随着水利工程设工作沿着预可研、招标设计、施工详图设计小断深入,结构图、工程量计算图、工程造价图计算逐步细化,在具体的设计阶段需要不断对比,但是在具体的设计中容易出现一些意外情况,导致一些设计人员逃避方案设计阶段,直接使用已设计的方案,导致设计的经济观念不强,更夸张的是,下一项目直接沿用上一项目已经使用过的原始资料,并且依照现实情况作进一步的补充完善工作,但是,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是伴随时间推移而不断变化的,这些导致的设计变更将直接影响日后的施工,引发赔偿。

2.2水利设计行业缺少公平的市场竟争体制

目前,水利工程项目领域的招投标活动还没有得到推广和发展,水利项目的设计和经营还存在地域性、讲关系等问题,完善公平的市场竞争机制还不够健全,在设计中垄断问题很严峻,由于某些资质较高的设计单位凭借资质优势,承包了绝大多数的水利工程设计任务,由于大包大揽现象严重,将导致设计单位和个人缺乏设计水平提升张力和合理方案选择的动力,加之当前设计费用同工程造价相关于设计方案的优劣没有直接关系,即便是设计单位通过优化方案节省了开支,但是得不到应有的鼓励,严重打击了设计单位对于设计质量提高、降低造价的积极性。

3.改善水利工程项目施工的具体对策

3.1完善工程测勘以及设计招投标工作

在对水利项目进行设计规划前,要针对当地的地质条件、水文、水资源等基本资料进行严格的审核、复查、论证,最大程度保证设计成果的可行性、安全性。在设计中应该满足的具体要求包括:在引用新资料、新数据等内容必须力求可靠准确;二是,在在引用时,要适应被研究对象的精度要求,为此,必须努力推进项目勘察和设计招投标的制定工作,确保设计领域公平竞争,设计单位有机会拿实力说话,在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业主对于日后项目的功能、投资建议,制定合理有序的科学评价体系,对招投标单位的资质、信誉、设计能力和经验进行严格审核,在落实好公平的过程中,努力调动设计单位的设计积极性,监督设计单位提高设计水平和质量。

3.2研究实行设计监理制度

考虑到我国设计领域存在一家说了算的情况,对于设计单位的工作,必须做好监督和审查加以判断和确认,由于监管具有局限性,审查时间有效,专家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里对整体设计进行细致、全面的审核,导致监管工作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在水利设计行业,推广设计监理职位已经亟不可待,实行监理制度不仅从资金、制度以及设计质量方面分析,对于整体工程的监管具有重要意义。

4总结

对于水利工程而言,设计是制约整个项目的关键所在,现有的市场机制相对落后,要组织专业人员会商,坚持走体制改革路线,走设计院承接工程设计路线,保证资源的充分利用和有效整合,优化设计、采购、施工各个流程之间的关系,尽可能缩短施工期限,提高建筑质量,多进行方案对比,选择最优方案,使工程更加经济,实现节能降耗,走持续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尹兰春,水利工程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及问题解决对策浅析[J].硅谷,2008,(17).

篇8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风景园林;毕业论文

当前,我国风景园林事业正面临着新的形势与挑战,对风景园林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风景园林人才培养过程中,毕业论文无疑是实践教学环节中最重要的一环,对促进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提升具有显著作用,因此,加强对毕业论文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研究有助于检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进而增强专业教学效果,同时,对风景园林专业内涵的提炼与发展均具有重要且深远的意义。目前,针对风景园林毕业论文的研究文献较少,主要集中在风景园林毕业论文问题与对策[1-2]、风景园林毕业论文指导方法[3-4]、风景园林毕业论文质量管理等几个方面[5-6]。笔者通过对安徽科技学院近5届(2016-2020)风景园林毕业论文进行分析研究,针对存在的共性问题,重点对风景园林毕业论文教学改革及能力培养进行了研究探索,为进一步提升应用型高校风景园林毕业论文质量,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供参考与帮助。

1风景园林专业毕业论文现存问题

1.1学生做毕业论文的热情不高

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能够从事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相关岗位的工作,对学生的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要求较高。在实际调研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还存在被动学习的习惯,求知欲不高,对风景园林行业缺乏必要的了解,甚至在少部分学生中还存在“毕业论文是一门课程、一份作业”这样的概念,没有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因此,在毕业论文上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较少。部分学生抱着一种能通过即可的心态,“东拼西凑”“敷衍塞责”“糊弄过关”的情况依然存在。另一方面,指导教师数量偏少的现状也导致了指导教师精力投入不够,不能做到对所指导学生及时有效地深入指导和管理,以上两个方面可以说是导致毕业论文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1.2毕业论文选题不够科学合理

笔者对安徽科技学院风景园林专业2016-2020共5届(416人)毕业论文题目进行统计分析,从结果来看,毕业论文选题过于集中,选择城市公园、广场和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作为毕业论文题目的最多,能够占到70%~80%。很多题目都是真题假做或假题假做,真题真做的少之又少。学生在毕业论文选题上比较随便,没有从实际项目中出发,所以导致设计内容流于形式,而毕业论文选题范围过大的问题占比也比较高,有的规划面积达到十几公顷至几十公顷,在毕业论文有限的时间内,规划如此大尺度的场地是不可能做到详细规划的程度的,只能达到概念性规划层级。综合以上内容能够发现当前风景园林毕业论文脱离实际情况的现象依然存在,而如果任由这种现象继续发展下去,将会导致毕业论文的实际意义和价值欠缺,最终的结果会是毕业论文将成为一项可有可无的工作。

1.3毕业论文标准不够完善

目前针对风景园林毕业论文标准要求较低,且研究深度要求不够。以规划设计类毕业论文为例,文字部分要求不少于5000字的设计说明,图纸部分则要求包括区域位置图、现状分析图、总平面图、鸟瞰图、功能分区图、交通分析图、植物配置图、节点平面详图、节点效果图、竖向设计、意向图等,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增减,但应不少于八幅A3图。论文标准不高导致部分学生的毕业论文图纸数量过少和深度不够,甚至有个别学生以“总平面图+意向图”的方式来应付。

1.4毕业论文存在重图纸、轻实际的现象

毕业论文流于形式,很少与实际工程项目相结合。重图纸效果,轻实用功能的现象比较明显。部分学生将大部分精力花在如何提高图纸表现艺术效果上,过于重视规划图纸的表现效果,从而忽视了对场地设计对象的详细设计与分析,没有真正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致使设计方案中存在较多不够合理的地方。部分学生的毕业论文中虽在文字上提到了“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等规划原则,但在其图纸表现中却看不出这方面的考虑,重视表现及整体效果,忽略细节设计与表现,这种现象也比较常见。这在一定程度上与设计行业的大环境相关,但作为风景园林专业来讲必须要考虑实际问题,研究如何通过规划设计解决实际问题,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环境的需求。风景园林学科的特点是科学与艺术并存,但在规划中不能过分强调艺术效果而忽略实际使用者的需求,也不能只考虑实际功能而舍弃艺术,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1.5毕业论文专题化研究比例过少

从近五年毕业论文统计情况看,风景园林专业毕业论文进行专题化研究的比例过少,某某公园、某某居住区、某某广场景观规划设计的题目比例最多,而针对于如儿童活动场地景观设计、公园景观小品详细设计、风景区植物种植详细设计、住区水景详细设计等相关的题目几乎没有。毕业论文研究深度不够,缺乏综合性与系统性,往往停留在概念性规划的层面。此外,图纸数量偏少、表现内容过于简单、规划设计深度不够等问题的存在也能够反映出当前风景园林专业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很不够,与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

2风景园林毕业论文改革的途径

2.1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锻炼与培养

风景园林人才培养方案中设定了学生在毕业时应达到的能力需求,其中有文献研究、规划设计与图纸绘制、相关绘图软件应用等方面的能力,同时,能够综合应用理论知识,发现问题并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规划设计的能力,从而有效解决场地所存在的问题。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始终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坚持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根本任务,不断修订与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同时,在论文指导过程中,也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实习效果与学习状态,加强过程管理,关注学生按规范完成毕业论文的能力。在毕业论文选题指导上,要求学生选择难易程度适中的题目,能够保证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如果难度过大,则不能保证毕业论文质量,在论文完成过程中,要给予学生创造性的发挥空间,提高毕业生的整体素质,毕业后学生能够很快进入岗位角色。

2.2鼓励学生参加学科竞赛

事实证明,参加学科竞赛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创新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如“园冶杯”大学生景观设计竞赛,其中就有毕业作品类和毕业论文类等参赛类别,涵盖面也比较广泛。将专业竞赛与毕业论文有机结合是一种新的尝试,其核心目的是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这种以竞赛促进教学的方式目前比较受到欢迎,学生们可以把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并且可以和自己的设计思路和创新点与实际项目有效结合,通过学科竞赛的锻炼,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标。这种方式既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加强团队的合作意识,也能够增强学生对专业课程学习的兴趣,是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尝试。

篇9

【关键词】民办高校 环境设计 改革 实践教学

北京城市学院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方向本科设置于2004年,是本院艺术学部设置时间最长的专业方向之一,也是目前艺术学部毕业人数和在校生人数最多的专业方向,同时,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方向每年也是学生报考人数和录取人数最多的专业方向。为深入贯彻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围绕人才培养“思”“实”“优”三字方针,以及艺术学部“创新、质量、特色、合作”的工作思路,同时考虑行业对人才的要求,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方向要想发展成为具有代表性的特色专业,进行专业的改革、探索和创新迫在眉睫。

结合目前北京的市场和就业导向,针对学校环境设计专业的教育教学开展专业综合改革,注重实践教学,配合教育实习基地的建设与改革,形成一系列具备学校办学特色、有代表性的教学成果,具体内容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完善专业建设

根据环境设计行业发展情况和学校的实际状况,环境设计专业于2013年上半年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其中包括专业独立、专业名称调整等重要方面。2013年教育部专业目录名称进行了调整,将原来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名称调整为“环境设计”专业,专业也由以前艺术设计专业下属的一个方向,成为一个独立的专业,即环境设计专业,这既是专业发展的一个关键性飞跃,也成为艺术学部学科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环境设计专业下开设两个专业方向:室内设计方向和景观设计方向。通过改革,进一步明确各专业培养目标和定位,深化各专业的培养方案、专业建设。

二、构建教学团队

1.合理引进人才

根据目前专业现有师资和专业发展需要,合理引进环境设计专业的专职教师,加强环境设计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2.培养专、兼职教师

专职教师采取教师座谈、专业培训、学术会议以及参与实践、科研项目等多种形式,注重双师型教师培养,提高教学质量和艺术创作水平,提高教师的职称层次,构建具有较强专业理论水平、教育教学理念以及社会实践能力的骨干教师团队,逐步完善本教研室的师资结构,打造一个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更合理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构建较为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企业兼职教师侧重教学理论和教学教法的学习,将实际案例引入课堂,将一线的行业信息引入课堂,开阔学生眼界,提高学生专业水平;高校兼职教师的培养,注重教学、教法的灵活应用,引入其他高校较为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教师能够灵活把控课堂,完成教学任务。

三、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

1.借鉴国内外课程改革的成果

采取国内高校调研、一线企业调研、行业专家交流、专业设计协会交流等多种模式,为课程改革提供借鉴。

2.修、定课程体系

将课程重新修、定,减弱通用艺术基础课程比例,增加和强化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比例,优化课程设置。

3.强化学生知识拓展

加强艺术采风、专业参观考察、专业讲座、学部选修课等方式,强化学生知识拓展。

4.继续改革毕业设计制度

进一步优化毕业设计环节工作安排,丰富毕业设计形式,重视毕业设计过程把控,完善毕业设计流程和成绩评价体系,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突出整体特色。

5.专业核心网络课程建设

鼓励专职教师开展专业核心网络课程建设。

6.加强硬件建设

加大实验室、工作室的建设投入,逐步创建环境设计专业实验室,其中包括木工及模型实验室、环境设计后期特效实验室、高端PC机房、环境设计综合工作室等。

四、教学方式方法改革

1.探索主题教学的新模式

深入开展主题式教学,探索主题教学的新模式,在尊重艺术学科教学规律的基础上更加突出教学上的创新和特色,推动设计任务、创新项目和课程结合,比赛和课程结合,主题教学融入其中的教学模式。

2.加强专业设计类课程前、中期的控制

在专业设计类课程教学的方式方法上,加强对于前期和中期过程的控制,如前期的课题布置、项目背景、现状分析、资料收集、创意主题、设计特色,中期的方案构思等方面。

3.加强专业设计类课程的综合表达和展示

在课程教学和毕业设计等方面,加强专业设计方案的综合表达和展示,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水平。

4.探索、完善课程考核方式

探索更加遵循艺术学科专业规律的课程考核方式,创新艺术学科成绩评定标准体系。增加和完善大作业、展览、汇报、调研报告、艺术采风、综合训练、交流学习、社会项目、比赛等考核形式。

五、强化实践教学

深入开展主题式教学和比赛教学,围绕“艺术设计为人和首都服务”的原则开展教学。

将实际项目引入日常教学和毕业设计中,行业一线设计师直接辅导学生专业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将学生直接带进实际的项目中去,让学生在校期间就与行业实际项目接触,开阔学生眼界,提高学生专业水平。

对本专业各方向核心课程的比例进行调整,加大专业设计实践类课程,使其更加符合学校实用型本科层次人才的培养。

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采取全面、多元、分层的原则,积极寻求校外实习基地合作平台,建立并完善专业实习体系。

六、突出专业特色

立足城市文化,明确培养目标,加强专业特色。由于本专业与“北京”城市结合紧密,又立足于学校和学部关于“服务首都”的战略思想,深入调研北京特色、行业需求以及就业导向,结合实际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探索更加符合行业需要的本科教育教学模式。强调“艺术与数字科技的结合,艺术与城市的结合”,重视专业设计类课程、技能训练类课程以及毕业设计等方面,强调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缩短学生与社会和行业间的距离,扩大就业范围;另外,围绕城市内容主动寻找相关课题,拓展学生的专业眼光和能力,突出环境设计专业特色。

结语

篇10

关键词:旅游行为需求;生态农庄;环境设计

一、绪论

1.研究背景

在上个世纪的中期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建设生态农庄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规模,从上个世纪末到本世纪初,我国在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生态农庄形成了快速建设的趋势。目前我国的生态农庄多数依托特有的山林水系进行建设,在建构的过程中因地制宜,引入植物景观,在色彩上进行积极塑造,形成了具有实用功能和欣赏功能的景观设计。开放性生态农庄建设是在传统生态农庄的模式上所进行的合理景观设计,结合生态学理念和旅游产业发展的整体需要,能够形成地域文化和景观文化的结合,具有可持续发展,以及可参与性的新型农庄结构。生态农庄的建设过程中体现出的是生态性、环保性和循环性,具有推动农业生态和发展特色旅游的个性。

2.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和研究

国外的生态农庄建设缘起于乡村旅游,以及农业旅游,目前国外在生态农庄的设计过程中倾向于乡村农业,其设计在于可持续的发展,以及能够在多层面形成活动的展示。在设计过程中除外农业基础景观外,积极的进行丛林景观,文化体验和民俗展示等。英国在农庄设计中突出的是田园城市设计理念,进行风景文化和城市园林。生态农庄的设计在5公里内,目标是能够形成开放性的区域,认为开放性农庄能够将景观中融合进入文化元素,促进地方文化的发展和保护,推动遗产保护,促进民族自豪感提升。

韩顺(2014)认为生态农庄设计需要体现可持续、生态化和情趣化。郭雨楠(2014)认为观光农业需要和有机农业相互结合,形成在规划布局,经营方面的优化。王胜杰(2014)认为都市生态旅游需要解决环境污染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矛盾,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尊重自然、因地制宜和形成生态分区设计。樊梅(2014)认为生态农庄在全国各地获得了快速发展,在发展过程中取得了很大成绩,对农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并且形成了示范和带动作用。庄树渊(2014)认为随着我国城镇经济和建设的快速发展过程,人们在追求自然,回归自然的过程中具有迫切的要求,只有在进行生态化运作过程中,才能够形成积极的推动发展。潘伟(2014)认为在农庄建设过程中植物景观的设计过程中需要体现出生态性,经济性和社会效益性。

二、以生态农庄的主要构成形式及特色环境要素

1.依托城市短途度假市场

从目前的生态农庄定位来说,一般需要定位在短途度假日市场,因为从目前农庄经济的发展,以及在自身设计和规划过程中对接的受众群体就是这一群体。从年龄的角度各个年龄层次均可,从实践角度来说主要时间节点是节假日。目前主要是自助游居多,在时间停留上一般不长,多数在3天之内,停留5天以上的游客很少。从受众市场的角度来说需要形成在设计的过程中贴近,以及迎合的过程,比如在区位划分的过程中就需要形成一种精准性的定位过程。在分析和营销的过程中如果对高端客户就可以积极的推荐房车服务,这就需要在设计的过程中进行积极选位,以及能够形成构建。在构成形式和环境塑造过程中主要是从群体角度进行积极的优化过程,比如自驾游客户,就需要在停车位和餐饮等方面满足,在观光市场就需要对娱乐服务等进行积极的准备过程。

2.生态的郊野休闲环境

现代城市人的目标是能够在工作和休闲之余,充分的体验和体味到野外之趣,也就是能够在进行生态农庄选址的过程中体现出野外的特色,同时具有大量的动植物,以及能够在景观的设计过程中不仅仅具有优美的自然景观,而且具有良好的文化性景观。在农庄周围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能够在进行建构过程中可以形成一种积极优化的发展过程。在农庄建构的过程中选择在平坦的野外,以及在可行研究的过程中形成在自身的规划和建设,能够形成方便的农产品采摘,以及能够让游客形成一种积极的体验过程。这样可以丰富农庄的整体性结构,并且可以形成一种良好的链接性,推动在农庄建设的过程中可以形成一种休闲的体验,以及可以促进受众避免形成一种枯燥无味的感觉。比如石海沙滩农庄在建构过程中就充分考量到了野趣,以及休闲的因素,可以促进在进行生态环境的塑造过程中,形成一种积极优化的过程。

3.低成本的设施设备

在进行生态农庄规划和建构过程中主要是凸显两个因素,一个是生态性,因为从农业生产的过程中目前已经实现了部分机械化,以及农技管理化。在进行农庄的建设中需要结合农业,进行生态化方面优化,推进在开发过程中可以给受众一种生态环保的积极感受过程。从生态农庄建设和规划过程中的根本性因素是能够形成一种积极规划的过程,也就是在管理过程中可以进行低成本和高质量的投入。低成本的目标是能够符合生态个性,也就是可以给受众一种进入生态自然的环境中,在树中引种和农业生态建构过程中体现的是一种与区域相符的个性,在此种情况下,低成本设施设备就基本上可以满足短期乡村度假游的要求。因为短期乡村旅游的根本目标是能够促进形成在旅游过程中需求的积极满足,以及能够全面性推动形成对受众群体的积极切合过程,能够形成在运行过程中的不断完善过程。比如在设计过程中可以引入民居,能够全面性满足受众需求,以及可以在管理的过程中形成积极的成本优化,推动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充分满足受众地域要求,以原生态景观的全面性管理和优化进行展示。

4.全方位整合农业民俗主题体验

民俗主题涉及到各个方面,比如在设计过程中可以从地域性个性,以及从生活中的特点出发,充分尊重本土色彩,以及能够在设计过程中凸显出四合院,窑洞等,能够体现出民俗,以及凸显出民俗具有的风格性因素。在进行民居建设的过程中民俗是标杆和旗帜性因素。在民俗体验过程中可以运用和引入饮食民俗,不仅仅可以形成生态性体验,而且能够在塑造过程中形成独立的文化体验。在民俗凸显和体验的过程中也可以体现出服装性特色,因为在体验旅游中服装因素可以形成积极推动的过程,促进对生活环境的全面性体验过程,以及可以进行精准性表达。

在民俗体验中语言体验是一种生动文化的凸显,能够代表地域性因素,形成文化的表达,以及能够全面激发受众对方言的兴趣,以及能够运用方言形成自己的表达过程。民俗节庆主要是利用民俗能够形成自己的小节目和集会等,以及可以促进游客参与进来,形成在游览过程中的参与性。在设计中形成在民俗文化方面的发掘,凸显出在管理过程中对开放性景观的设计,以及能够整体性提升农庄品味。

5.与农业休闲地产开发的紧密结合

在全国经济快速的发展过程中,地产行业是具有积极和深远的意义,并且是生态农庄开发重点、重要和核心性的因素之一,只有在形成积极开发的过程中才能够推动在生态农庄建设的过程中聚集人气,形成在建设和开发过程中的一定热度情况。在地产行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休闲地产是其中的一种重要形态,能够拓展推动市场的根本性因素。农业休闲地产在以新型的农业生态为基础的情况下,可以充分的体现休闲个性,在进行项目经营过程中从产品规划、景区服务、品牌推广等方面努力,实现更好的发挥项目优势,形成更为深度的市场潜力发挥。

三、游客在生态农庄中的行为需求

1.游客体验研究方向

在生态农庄的建设过程中,体现参与原则和经济原则是其中的根本性目标。可参与就是能够形成一种人与自然的对话,并且能够充分的考量到受众的体验因素,能够在体验中参与到农业景观元素和农业活动中。游客在体验过程中可以形成一种身心的愉快,以及能够形成一种放松的心态。因为在体验过程中必然伴随着消费的过程,所以说在进行设计和建造的过程中能够形成在经济效益方面的提升,以及能够全面性的促进景观档次提高,以及能够全面性的形成优化过程。根据市场的导向进行安排,能够形成更高档次的同时,可以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2.游客行为影响因素

游客的行为影响因素是多元化的,影响游客旅游中的首要因素是旅游资源的因素,也就是生态农庄的建构因素,其中涵盖是硬件措施,比如分区规划,以及生态旅游中项目的设施和设备等。在软件方面主要是服务等功能,运用优质的服务能够对游客形成吸引的情况。另外在影响游客行为的因素中主要是人口因素,经济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等。在旅游资源因素中主要是旅游对象,也就是一个国家,或者说是一个地区的自然风貌,或者是社会风貌的象征,在旅游的行为因素中,生态农庄中的自然风貌,以及社会文化风貌都会对游客行为因素产生一定的影响。

3.游客游后行为意向

游客游后行为意向包括忠诚度,另外还包括对其他人进行宣传的情况,推荐、邀请朋友进行再次游览、在同类行业中进行选择和经常进行消费等情况。转移游客是减少消费的次数,以及在同类行业中选择优惠的价格,进行转移性的旅游。在服务情况下价格进行稍微上浮,依然愿意再次面进行消费。外部的回应主要是在遇到其他的不满意情况,依然保持选择。在遇到不满意的情况下会选择其他家,以及向其他的顾客抱怨,在遇到不满意情况下,会向单位反映。在内部回应的情况下,是在不满意的情况下,回向景区员工进行抱怨的情况。

4.游后行为意向与游客体验之间的关系

游客在游后的行为与游客体验之间是一种正相关的情况,尤其是游客的旅游经验,游客的休憩,游客的满意度等与游客的体验都是具有紧密关系性的因素。消费者的体验情况是游客是否进行转移中的重要因素,服务的质量,以及具体的行为的意向之间是具有明显关系的,只有在进行积极管理的过程中才可以形成全面性的提升,以及形成正面评价、重构和推荐度等工作。在生态农庄的旅游开发过程中,服务质量与游客的游后行为之间是一种正相关的关系,而与负向的公开抱怨,私下抱怨等是一种负面相关情况。

四、旅游度假区设计案例分析

1.旅游度假区现状

旅游度假区具有广泛的联系性,因为在设计选址的过程中形成了精准性的选择。比邻东方马城、金银湖公园和柏泉天主教堂,与区域性的景观可以形成关联性和带动性,充分激发受众群体的全面性游览,带动区域的扩大,形成联动性发展。从区域性的位置来说,处于武汉东西湖区域,比邻武汉天河机场,具有良好的区位性优势。从人文角老说在区域性范围内具有柏泉古镇,柏泉古井和景德寺。

在进行开发的过程中是以柏泉古镇作为旅游开发中的吸引卖点,并且在进行综合性考量和开发过程中,能够形成特色鲜明,服务系统完善,以及客源稳定的开发系统。在进行建设过程中从自然角度开发,此外利用文化进行塑造,构建柏泉旅游中的重点项目体系,能够打造本地人和外地人旅游中的发展示范项目。在设计过程中积极的进行品牌营销,构建与世界知名景区的联系性,形成区域性特征显著,以及具有国际化水准,楚地区域文化特色的小区。

5.与农业休闲地产开发的紧密结合

在全国经济快速的发展过程中,地产行业是具有积极和深远的意义,并且是生态农庄开发重点、重要和核心性的因素之一,只有在形成积极开发的过程中才能够推动在生态农庄建设的过程中聚集人气,形成在建设和开发过程中的一定热度情况。在地产行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休闲地产是其中的一种重要形态,能够拓展推动市场的根本性因素。农业休闲地产在以新型的农业生态为基础的情况下,可以充分的体现休闲个性,在进行项目经营过程中从产品规划、景区服务、品牌推广等方面努力,实现更好的发挥项目优势,形成更为深度的市场潜力发挥。

三、游客在生态农庄中的行为需求

1.游客体验研究方向

在生态农庄的建设过程中,体现参与原则和经济原则是其中的根本性目标。可参与就是能够形成一种人与自然的对话,并且能够充分的考量到受众的体验因素,能够在体验中参与到农业景观元素和农业活动中。游客在体验过程中可以形成一种身心的愉快,以及能够形成一种放松的心态。因为在体验过程中必然伴随着消费的过程,所以说在进行设计和建造的过程中能够形成在经济效益方面的提升,以及能够全面性的促进景观档次提高,以及能够全面性的形成优化过程。根据市场的导向进行安排,能够形成更高档次的同时,可以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2.游客行为影响因素

游客的行为影响因素是多元化的,影响游客旅游中的首要因素是旅游资源的因素,也就是生态农庄的建构因素,其中涵盖是硬件措施,比如分区规划,以及生态旅游中项目的设施和设备等。在软件方面主要是服务等功能,运用优质的服务能够对游客形成吸引的情况。另外在影响游客行为的因素中主要是人口因素,经济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等。在旅游资源因素中主要是旅游对象,也就是一个国家,或者说是一个地区的自然风貌,或者是社会风貌的象征,在旅游的行为因素中,生态农庄中的自然风貌,以及社会文化风貌都会对游客行为因素产生一定的影响。

3.游客游后行为意向

游客游后行为意向包括忠诚度,另外还包括对其他人进行宣传的情况,推荐、邀请朋友进行再次游览、在同类行业中进行选择和经常进行消费等情况。转移游客是减少消费的次数,以及在同类行业中选择优惠的价格,进行转移性的旅游。在服务情况下价格进行稍微上浮,依然愿意再次面进行消费。外部的回应主要是在遇到其他的不满意情况,依然保持选择。在遇到不满意的情况下会选择其他家,以及向其他的顾客抱怨,在遇到不满意情况下,会向单位反映。在内部回应的情况下,是在不满意的情况下,回向景区员工进行抱怨的情况。

4.游后行为意向与游客体验之间的关系

游客在游后的行为与游客体验之间是一种正相关的情况,尤其是游客的旅游经验,游客的休憩,游客的满意度等与游客的体验都是具有紧密关系性的因素。消费者的体验情况是游客是否进行转移中的重要因素,服务的质量,以及具体的行为的意向之间是具有明显关系的,只有在进行积极管理的过程中才可以形成全面性的提升,以及形成正面评价、重构和推荐度等工作。在生态农庄的旅游开发过程中,服务质量与游客的游后行为之间是一种正相关的关系,而与负向的公开抱怨,私下抱怨等是一种负面相关情况。

四、旅游度假区设计案例分析

1.旅游度假区现状

旅游度假区具有广泛的联系性,因为在设计选址的过程中形成了精准性的选择。比邻东方马城、金银湖公园和柏泉天主教堂,与区域性的景观可以形成关联性和带动性,充分激发受众群体的全面性游览,带动区域的扩大,形成联动性发展。从区域性的位置来说,处于武汉东西湖区域,比邻武汉天河机场,具有良好的区位性优势。从人文角老说在区域性范围内具有柏泉古镇,柏泉古井和景德寺。

在进行开发的过程中是以柏泉古镇作为旅游开发中的吸引卖点,并且在进行综合性考量和开发过程中,能够形成特色鲜明,服务系统完善,以及客源稳定的开发系统。在进行建设过程中从自然角度开发,此外利用文化进行塑造,构建柏泉旅游中的重点项目体系,能够打造本地人和外地人旅游中的发展示范项目。在设计过程中积极的进行品牌营销,构建与世界知名景区的联系性,形成区域性特征显著,以及具有国际化水准,楚地区域文化特色的小区。

在建设的过程中积极进行人文、历史和风俗文化提炼,根本目标是形成文化的脉络,以及在建设过程中能够凸现地域的魅力,依托柏泉形成优美的自然环境,形成在自然风景,文化遗产方面的相辅相成,形成旅游观光、餐饮住宿和休闲垂钓等一体化的综合生态度假小区。

2.生态农庄的初步可行性分析

在生态农庄的建构过程中,从群体受众市场的角度来说,能够形成积极的市场划分,以及能够对受众群体形成广泛性的吸引过程,尤其是能够形成全面性的积极带动过程。

多功能分区具有区位性优势,在功能分区过程中划分为居住区、房车体验区、休闲娱乐区、生态农业区和综合服务区。从分区角度来说是符合生态性能旅游的根本性特点和优势,并且在进行积极优化的过程中能够形成在区域性的开发过程中对受众形成全面的吸引过程。其中房车旅游是一项新兴的项目,能够全面性的对受众参加旅游形成吸引,在功能上可以全面性的体现房车营销、停泊和修理的全过程。从房车项目、建构来说可以成为农庄建设中的亮点性项目,因为目前在项目建设的过程中具有区域性领先的地位,以及能够从目前韩国,以及北京等项目运行的过程中吸收一些经验性因素。另外可以与市内的房车旅游中心等形成一种呼应和链接过程。

在服务区可以凸显出功能性,因为从综合区的角度来说,能够对整个农场形成自身服务的基础上,还可以经营各类会议和培训等,形成在大中型会议室的建设,形成休息区和就餐区等,充分满足培训、休息和就餐的根本性要求性因素。在居住区建构的过程中主要是安排别墅区,以及老年公寓两个部分,在能够满足居住需求,以及形成三部曲,小憩区域、儿童玩耍和锻炼的需求满足等。在老年公寓主要是安排在天主教堂区域,可以满足老年人作礼拜的需求等。在生态区主要是安排一些作物采摘和养殖观赏。另外娱乐休闲区域主要是布置垂钓中心和运动健身中心。

从项目财务安排的角度来说,在项目的资金安排,资金保障,以及后期的资金回收等方面来说是具有一定的保障性因素的。在成本估算过程中主要是能够凸显两种成本,一种是固定成本,另外一类是非固定成本。在现金收入过程中主要是能够形成营业收入、固定收入,以及能够建构盈亏概率分析,推动设计的过程中形成盈利性考量。最后是从风险防控的方面,目前项目的运行在海外,以及在一线城市已经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性,经济效益较高,该项目运行也可以实现积极的推动过程。

3.生态农庄的可持续发展

在生态农庄进行可持续发展推动的过程中,主要是需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全面性的优化。首先是从文化凸显进行可持续发展。对任何一个景区,或者说是生态农庄的建设来说,文化推动是其中的根本性因素之一,因为从文化角度才可以形成生态农庄中的区域性特色塑造。在文化塑造的过程中需要对柏泉的文化进行整体性开发,以及形成全新的包装。柏泉古镇需要形成对地域性文化,以及民俗文化的展示。尤其是随时经济发展,以及时代的变化,对一些传统的服装,传统的饮食,以及一些传统声乐等已经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情况,在进行生态农庄的建构过程中,还需要形成在文化内涵方面的全面优化过程。在进行文化内涵的追寻过程中不能仅仅的停留在表面,需要从区域文化精髓,以及从受众关注点的角度进行深化,比如可以从3500年的荆楚古镇文化中进行深入开掘。

功能的优化是进行生态农庄开发中的核心性因素,因为目前在生态景区的建设过程中具有过多,以及过烂的情况,在进行开发和建设过程中的核心因素就是能够形成对区域性优势的全面性凸显过程。目前在服务功能上还需要进行进一步优化,比如在水上项目的功能就存在薄弱的情况,因为在农庄类的生态建设的过程中水上项目是一类重要的项目,景点也因为具有水,而增加灵性,能够全面性的形成吸引过程。在高空项目建设方面也存在缺乏的情况,因为目前一些极限的运动,在没有一定距离的情况下,需要向高空发展,能够形成全面性的对受众的吸引过程。在功能齐备的过程中,主要是能够服务功能上的齐备,比如在高端服务过程中可以提供VIP等个性和特殊化服务,目标是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

亮点的凸显。生态农庄需要体现在生态上,在生态个性的开发过程中突出亮点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积极的优化过程,第一是从高科技引入,目前在高效农业发展的过程中运用高新技术在农业方面创造出一些叹为观止的奇迹,比如在水中种植蔬菜,将丝瓜培育到5米,将南瓜培育到1000斤等都可以在亮点塑造中引入高科技因素。第二是进行跨区域种植。因为从旅游观光的角度来说,主要是寻求形成一种领略的意象,在进行跨区域建构的过程中可以创造环境,引入热带植物等。第三是进行离人体农业建构,目标是能够形成对于受众的吸引,以及形成各群体的吸引的过程。

五、针对旅游度假村的设计尝试

在景区的开发设计过程中我重点凸显了以下几个方面:

1.立体农业

所谓立体农业就是将传统农业的平面化、单一化,变为新新的立体化、多元化。立体农业并不仅仅指的是将平面化得农业生产变为多层化得农业生产,立体农业还需将多种不同品种的动植物结合起来相辅相成,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从而达到降低能耗、提高产量、提高效率、产品优质的一种集约农业。立体农业极大程度上的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同时也提高了物质的转化率,是一种非常现代化的生产模式。因为立体农业的种种优势,现在已成为国家重点建设工程。

2.生态农庄

生态农庄以生态为主,辅以环保和绿色,以资源的效力最大化用为本,以新兴环保科技为辅的一种环保的商业模式。做到环境友好、资源的合理利用。同时以科学技术为重点实现科技种养、机械化、信息化。同时近几年来全球农业已经开始全面复苏,有机、绿色食品将成为主流。人们都已经开始注意到食品的环保健康,所以在这种大环境的趋势下,以生物产品、生物能源为主题的生物质产业,也将是未来的趋势。

3.功能定位

在我的设计中区块的主要功能以农业模块为主商业模块为辅。游客不光能购买到最新鲜的瓜果蔬菜,同时还能拥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农业空间,享受体验自己耕种的乐趣。并且还能了解、学习和加强环保意识。商业模块的总用在于休憩、娱乐、自产自销,为游客劳作后提供休息场所,同时还有餐厅,游客可以品尝到自己辛勤劳作的果实等。

4.模块结合

我的设计参考了立体农业的模式,结合了生态农庄的要点,抓住其功能与定位,将其与空间、建筑、区块、景区、体验等相结合。模块间不必特意的分开相互穿插使游客感受到现代化农业生产模式的同时,将自己带入其中体会大自然的魅力。

5.设计亮点

现阶段的立体农业大部分还处于初级的大棚阶段,将立体农业带入建筑,结合商业是本设计的重点,而且既然是生态农庄,那么低碳、节能、环保就不得不提。其中福建土楼带给了我很多灵感,福建土楼的中空设计不光能兼顾对农作物和游客日常需求的采光,还能确保建筑内良好的透气与适宜的温度。所以我的设计采用了福建土楼的概念,并且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建筑主体将会采用大面积可活动玻璃来强化这一特点。同时有选择性的将空间隔断将建筑分成室内、半户外、户外,春秋游客可以最大程度的亲近自然,而冬夏则可以在室内免受严寒酷暑。室内在农业综合体中是一个类似温室的空间,此处多事商业模块。半户外则是未封闭隔断的室内空间与大面积的露台,以农业为主的露台夹杂着少许长青植物,在春秋为游客提供休憩的位置,冬夏则为室内遮风挡雨。户外空间大部分为草坪配上少许灌木和农用地,为游客提供野餐、踏青的场所。

6.农业综合体意义

对于21世纪的中国来说,高速发展的社会必然会牺牲很大一部分的环境,食品安全也同样令人堪忧。虽然人们对环境和食品安全问题已经已不陌生,但至今仍然没有一个有效解决的方案。随着雾霾等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人们的健康越来越让人担忧。但这种农业综合体的出现可以极大程度的增加城市的绿化,并且将绿化从现在的平面延伸到未来的全方位。人们拥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可以吃到自己耕种的放心食物。所以这个设计不光可以运用于农庄,更可以运用于城市,让环保随着城市一起高速发展。

总结

在生态景区进行环境设计的过程中关键性的因素,是能够形成对受众的吸引,在进行亮点、热点和卖点的塑造中需要因地制宜,展示固有的文化内涵,形成积极的升华,以及可以在凸显过程中推动景区的高效和快速发展。目前在三山小村景区的开发过程中,进行环境塑造需要形成区域性的良好设计过程,以及能够按步骤,根据规划,环境的变化等进行动态性的调整过程,以及快速的推动形成发展的过程。(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韩顺任魏浩.关于新农村生态农庄设计一般性原则的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4(24)

[2]郭雨楠,范义荣.宁波大桥生态农庄多功能农业观光园的规划与经营探析[J].浙江农业科学,2014(5)

[3]王胜杰.都市生态农庄的设计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16)

[4]樊梅龙勤王皓.昆明市生态农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J].现代化农业,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