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管理现状范文

时间:2023-08-02 17:35: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知识产权管理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知识产权管理现状

篇1

[关键词]高校知识产权管理现状;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12-0031-02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日益加快,人们对高校知识产权保护问题越来越关注与重视。很多人都开始意识到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技术转移与成果转化是十分关键与重要的。但是,由于我国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仍然漏洞百出,与国际标准或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不小的差距,因此,我们必须尽快让高校做好知识产权管理工作,让其众多的科研人才与雄厚的科研实力真正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让知识产权价值最大化,减少知识产权流失率。

二、高校知识产权管理现状

我国经济实力的增长使得我国教育综合实力也在发展之中,高校作为一个重要的知识产权生产基地,它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愈发受到重视。很多高校在《高等学校知识产权保护管理规定》出台之后,加大了对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专利申请获得了质的飞跃。同时,高校的社会化程度不断加深,从而使得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有了向法律权力化发展的推动力。此外,高校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在受到各界重视的同时,很多企业开始了与高校的合作,这就让高校科技成果有了转化的可能性。因此,我们说,我国高校知识产权创造能力在不断的提升之中,其所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总量也在不断增加之中。但是,高校知识产权流失率目前来看仍然较高,这是因为很多高校并没有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也无专人进行管理。这就让高校知识产权战略发展与未来愿景的实现面临着一定的风险。

(一)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还较为欠缺。我国已经出台了《高等学校知识产权保护管理规定》,其中明确指出我国高校具有法律约定的知识产权。因此,我国高校管理层开始密切关注起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树立了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但是,高校领导层并没有把知识产权提升到战略高度,这是因为他们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仍然较为薄弱。我国高校现有的体制还没有真正跟上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步伐,很多科研活动表面上看只是一种独立行为,似乎与教师的切身利益毫无关联。因此,有些高校教师对于知识产权的侵权行为感到漠然,也不能意识到要使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知识产权的个人权益。当然,也有些高校教师也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科研成果应该要申请专利。种种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欠缺现象直接导致了我国高校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做得不到位,知识产权流失率较高;

(二)知识产权保护管理机构不健全。我国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知识产权工作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指出高校应该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并逐步形成一个较为专业化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但是,现实情况却是很多高校都没有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办公室,只是让下属部门比如说科技处等进行附带管理。这种情况不仅造成了高校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工作不够专业化,同时还无形中增加了其他部门的管理难度与工作量,有时会造成兼职管理部门的工作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三)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不够完善。我国高校在科学技术攻关项目中获得的成就基本上占据了大概一半的比例,但是,高校申请的发明专利却只有百分之十几,很多获奖科技成果并没有去申请专利,这就造成了这些科技成果被白白浪费或者闲置在那里。因此,高校的这种知识产权导向机制就不够完善,普遍存在着“重论文轻专利、重成果轻转化”的不良现象,这就让知识产权面临着流失的可能性。在高校的管理机制中,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与教师的待遇和职称晋升等几乎都没有关系。一些教师离开学校后还直接带走了自己的科研成果。这些种种不良行为都让高校知识产权保护工作面临着极大的困难。同时,高校还缺乏对教师的完善管理制度,在当前市场竞争尤其是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大背景下,高校的人才流动现象较为频繁,而这就造成了高校知识产权纠纷和流失。一些高校科技成果会随着人员流动而出现被盗或者流失的问题,有些高校教师甚至会出于私利而把科技成果低价转让给其他单位。

三、高校知识产权管理的有效对策

(一)高校应该尽快树立起先进科学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我国教育部已经在2004年的时候就召开了专门针对高校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的会议,其中明确提出了我国应该尽快加强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工作,让知识产权在高校的科技创新与科研成果转化中真正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事实上,高校作为一个知识的集散地之一,它要想获得较大的竞争优势,就应该把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作为一个重要的战略手段。因此,我国的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就应该把知识产权列人高校科技工作体系当中去,并把此作为考核高校领导班子的重要指标之一。高校领导层应该从宏观层面上对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进行调控与规划,强化对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领导,成为高校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倡导者与实施者。这就需要高校领导不断培育自己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并充分发挥出管理部门的协调监督作用,真正把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作为自己的本职工作去做。同时,高校还应该强化宣传与培训工作,让高校教师切实体会到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并及时掌握各种知识产权流失的可能性渠道,真正从思想上来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此外,高校还应该有计划的培养或引入一批知识产权专业工作者,让他们具备专业技能,同时又能够处理一些知识产权矛盾与纠纷。这就是说,高校应该尽快建立一个知识产保护的人才培养网络体系,提高自身知识产权的管理水平与保护能力。那么,高校可以开展一些知识产权基本理论课程的教学,还可以开设一些知识产权专题讲座,强化各种形式的知识产权合作交流活动,真正让高校领导层改变观念,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并通过统筹规划来切实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篇2

1水产养殖面临的主要难题

1.1渔业水域污染

现在世界各地的经济都在飞速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工业生产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也越来越严重,尤其是水质污染,比如河流、海水、湖泊等水系,尤其渔业水域的污染所产生的危害后果更加严重。由于受到工业污水排放以及化肥、农药等化学产品不同程度的污染,渔业水域水体的质量逐渐下降,如果不加以治理,不但会影响渔业养殖的成活率,而且有毒物质会残留在水产鱼类体内,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1.2生产环节不注意投入品使用

在进行水产养殖时,养殖户为了保障水产品的收益需要在养殖的水环境内投入饲料、药产品或者水质改良剂等,但是如果不注意投入品的正确使用方法就会使水产品受到严重的污染。如使用违禁物严重超标的饲料进行饲养;违规用药,使用不合格药物预防鱼类疾病;不遵守用药方法及用药时间,休药期仍然用药等。

1.3可追溯信息集成困难

由于水体污染、滥用饲料、养殖环境不规范等一系列因素都会产生水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很多国家都建立起了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但是由于渔业的水域面积比较大,污染源头、养殖环境、投放饲料、使用渔药等情况复杂,给水产品信息集成带来较大的困难;另外,世界各地的管理标准与管理水平不一,使水体信息提供的来源不能及时、准确,不能全面系统地记录可追溯信息。现在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已经是一个信息化的管理过程,已经是一个全球化发展的趋势,需要建立健全的水产养殖信息追溯系统,优化可追溯信息集成[1]。

2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分析

2.1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与国际接轨

在20世纪90年代,全球各地的环境污染都在大幅度加重,其中渔业全球化所产生的污染也引起了联合国的高度重视,为了使全球渔业能有全面遵守并适用的标准,制定了国际行为准则,各成员国都先后给予一定的支持,并且积极参与国际上有关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的沟通,为各国在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在此基础上,各国政府制定了相应的渔业发展规划,并且对一些具体的养殖行为进行了系统的规范,从水产品的养殖到生产加工、运输等不同环节都有相应的制度来进行规范管理;另外,在环境保护、生物保护、食品安全等方面做出了控制性与规范性的要求,重视水产养殖质量安全影响社会和环境稳定的相互作用关系,制定出与国际接轨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对水产养殖质量安全执行标准、监督管理、执法管理、相关培训都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任何养殖渔户都要提交认证申请的资料,之后由相关监管部门进行评估,符合要求后才可以签发证书,如果没有达到认证标准,需要整改合格后才通过认证,并且通过认证后还要持续维持与改进,否则在经营期间发现不合格会取消认证资格,需要再经过专业培训后才可以重新提交认证申请。

2.2不断完善质量安全管理

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从一定程度上规范了渔业行业的经营行为,并且取得了相应的成效,但是社会经济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逐渐会衍生出新的矛盾或问题,这就需要对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不断地更新与完善。在体系建立的初期,由于监管部门的工作同时涉及到企业申请的检查与认证,导致渔户们认为权力过于集中,因此出现了一批民间机构的认证,这些民间机构认证的公平性在国际上得到了认可与普及,而且吸引更多的从事渔业的商户参与进来。官方认证与民间认证在实践中不断地重新修订认证指南,保证其具有实用性、有效性与规范性,逐渐构建成完善的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体系[2]。

2.3政府与民众全力推行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政府认证与民间机构认证在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上有着一定的互补关系与作用,促进了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的有效执行。政府与民间的合作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提升水产养殖技术。政府采取投资扶持养殖技术,提供研究实验室与研究基地等,进行专项的研究,针对不同的水产品以节省资源为基础,不污染环境为前提,保障养殖的水产品达到认证的标准,提高养殖技术水平,增加水产养殖效率,获取更大收益,这样使认证能够顺利地推行。其次民间组织对调整水产养殖结构所产生的系列问题都能够积极配合解决。由于养殖技术水平提高,使水产品的市场产生更激烈的竞争,一些小型的水产养殖户受到严重的影响,甚至倒闭失业。为了缓解这方面的矛盾,政府与民间组织成立合作性质的机构,继续雇佣失业的渔户从事养殖,解决了失业问题,同时也缓解了调整水产养殖结构而产生的失业问题。民间合作机构是传授先进科学养殖技术的重要组织,能从渔户的切身利益出发有效地实施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对养殖品种的更新、技术方面的改进与管理方面的提高都提供了更多的学习空间,积极带动了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推行[3]。

3部分国家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的经验启示

3.1行政管理体系完善

国外对水产养殖业的行政管理主要分为水产品认证部门、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和食品安全部门。水产品认证部门主要负责水产品相关的认证和认证产品的管理,另外对水产养殖的饲料、渔药等进行监督管理,同时还要负责收集消费者所反馈的质量问题信息,与消费者之间协调沟通。水产品认证部门在水产养殖、加工处理、运输交通、资源保护上都进行比较全面的系统管理,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对水产品的质量及价格进行调控,以保障水产养殖质量安全。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主要负责的工作内容是水产品的加工与运输环节,它与认证部门之间通常需要合作。比如对渔药的残留量进行检测时就需要合作进行。而食品安全部门则是对水产品的风险进行相应的评估,并且监督与指导有关部门的风险管理,对水产品的质量安全能够进行科学检测和分析,根据检测出的结果指导有关部门采取一定的解决措施。

3.2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为了规范水产养殖经营活动以保证食品质量安全,日本和欧盟地区的很多国家都先后制定了水产品质量安全法与执行标准体系。在日本食品安全法中明确说明了从生产到运输、从运输到销售,任何一个环节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都应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在可追溯信息制度上,明确了每个环节的质量标准与注意事项,以保证水产品在养殖、加工、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中发生的质量安全问题可以追溯到根源。欧盟在水产品食品安全中详细说明了水产品经营活动中所涉及到的各个环节都有相应的主体任务与责任,在可追溯信息上也进行了规范,所有水产品的标签都做了细致的要求,以及经手人的相关信息等都要在标签上进行详细说明,以保证每个环节的问题都能及时落实责任。由此可以看出,国外关于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比较健全,主要的法律有《食品安全法》《水产品质量标识认证法》《食品卫生法与药品法》等,鲜活类食品需要有产地标识、水产品药物残留标准、食品生产设备等都有了明确的法律规定,并且有相关的部门监督与指导。健全的管理体系其主要出发点就是保障水产品的质量安全,对水产养殖实行全面的质量监督与控制,并且引领政府与消费者共同参与监督工作,发现违规与违法行为及时举报或处罚,避免影响身体健康的有害食品流入市场,从法律上为人们的身体健康与食品安全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依据[4]。在我国,涉及水产品养殖业管理的有9个部门之多,包括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卫生部、商务部、农业部、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在这些职能管理部门中,农业部是最主要负责管理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的部门。涉及水产品管理的部门多,容易产生职责分工不清,缺乏监管力度,出现问题还容易相互推诿、“踢皮球”。

3.3不断推出水产养殖新品种

随着科技的发展,应用在渔业方面的技术也越来越发达,水产养殖很注重品种方面的培育,这是为了适应国内外市场的需求而采取的一种适应措施。渔业部门在调整渔业结构的同时,还应该根据养殖水域的环境和水产养殖的特点,培育出适应环境生长的品种并且重点养殖。在这方面一些水产品养殖大国具有丰富的经验,例如挪威比较出名的大西洋鲑,根据本国的地理环境与鱼的生长环境,有针对性地开发与研究,对其自身的疾病预防等都有相应的解决措施。在饲料方面合理地科学搭配,形成有本国特点的养殖优势品种;在鱼苗培养上、成鱼养殖上、饲料品种研发与使用上,都有全面的规划,扩大养殖范围与销售范围,取得很大的成效与收益。

3.4推广生态系统养殖模式

国外水产养殖发达的国家已经率先认识到高密度养殖所存在的种种弊端,高密度养殖不但会使养殖水域产生水体污染,还在一定程度上破坏生态平衡,从而影响水产养殖对象的生长与繁殖,非常不利于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国外水产养殖发达的国家已经开始大力推广生态系统的养殖模式,这是水产养殖模式的发展趋势。生态系统养殖模式就是利用在生物链中不同层次的生物所需要的供给,而形成的一种良性循环的养殖模式,在这种养殖模式中所存在的各种生物物质都在被有效、节能地充分反复利用,属于综合技术性较强的养殖模式。它的优点是减少对渔业水域的污染,同时还能养殖不同生物层次的养殖产品,提高了单位水体的养殖产量,使养殖效益最大化。

4总结与建议

现在世界上水产养殖业比较发达的大国和进口国家,均制定了有关水产养殖的法律规章制度与管理措施,并且根据水产品市场的变化而不断更新与完善,其目的是为了有效地保障水产品的质量安全。我国的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也在不断地建立与健全,但是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与不足。只有建立健全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才能保证水产品从根源上避免质量安全问题的发生。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要加大水产品养殖和加工领域技术水平的提升;进一步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围绕“安全”二字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和水产品技术的基础研究,加强水产品应用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在健全养殖水产品法律法规体系的基础上,还应该明确各政府职能管理部门的职责分工,加强各部门间的沟通合作,严把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监管关。

参考文献:

[1]刘新山,张红,吴海波.初级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问题研究[J].中国渔业经济,2015,33(5):98-106.

[2]鲍旭腾,徐皓,张建华,等.水产养殖面源污染控制的最佳管理实践[J].南方水产科学,2012,8(3):79-86.

[3]于辉辉,李道亮,李瑾,等.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系统关键控制点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4,42(1):239-241.

篇3

关键词:企业;知识产权;改善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如今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一个国家想要具有良好的经济竞争力,就必须要具备良好的创新能力。在21世纪知识产权将成为经济发展的“硬通货”,并逐渐的超越自然资源与资本等各种传统的资产,成为一个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资产。当前全球跨国公司数量相当庞大,其产值在全球总产值中有着相当大的比例,很多的跨国公司都掌握有多个产业的核心技术,掌握有核心技术的跨国企业基本都是出于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中的上游位置,通过专利与技术标准来作为其设置技术堡垒并垄断市场的重要手段。面对如此严峻的国际市场竞争形势,我国的企业想要更好的在国际市场中生存,并面对来自世界各国的挑战,从一个“制造大国”转变为“创造大国”,就必须要对知识产权的管理进行重视,特别是企业更是需要对其知识产权管理机制进行完善。

一、当前国内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机制现状分析

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我国的贸易争端数量猛增,特别是从全球金融危机与到现在仍然有着较为强烈影响的欧债危机之后,每一个国家为了各自的利益所在,基本都通过知识产权保护这一措施,对其打击的目标进行打击。虽然从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企业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并且开始走向世界,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知识产权管理的方法,但是从总体的情况来看,我国企业在知识产权的竞争中仍然是出于劣势的,在很多时候都表现得难以自如的应付,想要主动的出击就更加的做不到了。从总体上来看,我国企业在知识产权的管理体制上还存在着以下的一些问题。

(一)对知识产权的维护与运用做的不足

很多企业都清楚的知道商标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无形资产,是一种知识产权,并且通过各种方法去申请注册。截止2012年的上半年,我国的商标申请量已经达到了1054万件,累计的注册量这是达到了717万件,其中有效注册商标达到了609万件。申请量增长相当迅猛,但是很多企业在获取了商标的批准之后,却基本没有进行过系统地策划,没有考虑过如何去进行品牌宣传,增强商标的知名度,因此虽然申请的较多,但是却不能够发挥其作用,仅仅只是在产品广告宣传册上一印,当作普通的图标进行使用,基本没有几个成为了国际上著名的品牌。

对技术的重视程度,我国的企业也已经非常重视,在2011年时,我国的发明专利的申请量突破了50万件,授权量也大增。到2011底时我国的有效专利突破了270万件。但是企业对于这些专利的利用却并不是时候的理想。有很多企业申报专利并不是为了对研发成果进行保护,而是为了能够获取专利申请的补助或者是其他各种优惠政策,只要专利证书到手就不再继续研究如何实用化。因此我国的无效专利数量是相当庞大的,其中垃圾专利在专利中所占的比例相当难以估计。

(二)只重视司法维权,对于综合保护缺乏重视。

很多企业往往都只是发现了自己的知识产权被侵犯了或者是市场被扰乱之后受到了严重的挤压才会想到通过司法的途径进行维权。而司法保护作为一种最后的手段,有着相当复杂的程序,其花费也相当大,往往并不是一个普通企业与常人能够承受的。但是对于这一点仍然是很多人都没有能够认识到。

而综合保护则是要对侵权的可能性进行分析,对预防的方法进行确定而减少被侵权所带来的损害,同时对于发现问题之后如何对证据的保存于举证的方法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都需要预先考虑的。在另一个方面则是要对自身的长期的侵权的可能性进行分析,通过专利信息进行预警分析,对风险进行规避,同时对订单中是否存在侵权的可能性进行分析。

(三)管理上不够科学化、规范化

虽然我国在知识产权的管理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在科学化、规范化上仍然是存在很多的问题。很多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还停留在一些不够严谨的管理制度、整理一些相关资料、知识产权汇总登记、与一些中介服务机构联络上。这一点在一些中小企业中表现的相当的明显。不过相对而言如海尔、华为、联想等一些大型跨国企业则是能够对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进行灵活的运用,并做到知识产权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但是在我国是中小企占据了大多数,他们的知识产权管理现状是需要进行关注的。

二、改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现状的措施

要有效的对当前的知识产权管理现状进行改善,可以从以下的几个方面出发:

(一)企业需要对知识产权管理机构进行构建与完善

要在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中获取胜利,就需要重视对知识产权的利用。为此,企业必须要更加实际情况构建起较为完善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并将其作为企业中的重要管理部门。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对外是对自身的知识产权进行保护,对外则是要积极的促进知识产权开发、管理与使用,让知识产权能够发挥出其经济效益。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是中小企,在资金与人员上存在一定的困难,那么就不能够仿效那些大型企业来设置相关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这样很容易让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形同虚构。

(二)对知识产权管理制度进行完善

为了能够使得知识产权管理能够更加的科学化、规范化,必须要建立起一系列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了以下的一些制度:知识产权激励制度、建立知识产权取得制度、建立知识产权保密制度、建立知识产权评估制度、建立知识产权实现制度、建立知识产权侵权纠纷应对制度、建立知识产权信息检索制度。这些制度的形成于完善能够全方位的为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提供保障。知识产权激励制度是为了能够激励企业员工产生良好的知识产权意识,调动他们参与到知识产权管理中来。知识产权取得制度是为了规范企业获取相关的知识产权的制度。保密制度是为了防止知识产权被泄露以及相应的公开流程的制度。评估制度是为了及时的掌握知识产权的变化对企业的总体资产带来的影响,方便调整发展战略。知识产权的实现制度则是为了更好的对各种专利、发明等实用化。知识产权侵权纠纷应对制度则是为了在出现被侵权时更好的保护自身的利益,同时也对可能产生的侵权行为进行预防。

结语

总之,为了能够更好的应对全球经济带来的各种挑战,企业必须要构建起合理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新形势下保障自身的利益所在,才能够更好的促进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4

论文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深入发展,知识产权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但是,目前我国国民的知识产权意识还比较淡薄,知识产权制度没有在企业普遍建立起来。为了更好的保护企业的知识产权,有必要建立知识产权托管制度。建立知识产权托管制度,正好的满足了企业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需求。通过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托管制度,更好的保护企业的知识产权,促进企业更快发展。

一、知识产权托管现状

(一)知识产权托管的作用

知识产权托管是一种服务模式,是基于知识产权的法律界定性和长期持有、非货币性、创造经济效益不稳定的无形资产特性,提出的一种新的服务模式。企业根据管理需求与托管服务商,在签订严格保守企业商业秘密的授权托管协议下,托管服务商在授权范围内,代为管理知识产权相关的业务,其业务包括:对知识产权战略与发展进行研究,提供专业方案;协助实施知识产权战略,逐步实现知识产权资本运营;协助企业开发自主知识产权,培训企业人员;对知识产权注册的各项事宜提供建议及注册,协助完成日常法律事务;完善、监督、落实知识产权的各项管理制度;监测及侵权预警,调整创新方向和内容,对侵权及时进行调查、取证,有效保护企业知识产权;帮助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协助企业实现名牌的经济价值等等。实行大企业大托管,小企业小托管。

〔二)知识产权托管的发展动态

目前已有一些城市开始提供知识产权托管服务,如北京、上海。实践表明通过知识产权托管服务,企业专利经营意识大幅提高,开始尝试将拥有的专利进行策略性的专利转让和许可,部分企业专利经营已经初见成效。

(三)知识产权托管的现状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深入发展,知识产权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从国内形势看,尽管我国的知识产权事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还存在着一些函待解决的问题。国民的知识产权意识还比较淡薄,运用知识产权制度的能力和水平普遍不高,知识产权制度没有在企业普遍建立起来;企业的创新能力不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数量较少。

我国的中小企业数量多、技术新,但普遍缺乏信息、资金和专利人才。据调查,我国有超过65%的发明专利、超过80%的新产品都来自中小企业,但同时80.2%的中小企业没有知识产权部门,88.5%的企业没有专利交易。科技型中小企业在知识产权方面的间题也不容乐观。此外,部分企业在缺乏自我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能力的同时,也在有意无意地侵犯着他人的知识产权。大型企业的情况相比中小企业要好一些,但综合运用知识产权的能力还有待提高,需要通过知识产权顾问的服务,全面提升其知识产权水平。

二、建立知识产权托管制度的目的和意义

建立知识产权托管制度的目的在于激发企业的知识产权意识、创新意识,引导越来越多的企业把生存发展和参与竞争的长远目光投向掌握核心知识产权,实现多方共赢:政府有效推动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工作,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企业得到免费的知识产权方面咨询、培训服务,促进知识产权意识增强和申请量增长;中介机构拓展了业务范围,培育潜在客户。

知识产权托管制度具有如下特征:①预防性:托管制度能有效地防止知识产权纠纷的发生,起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②便捷性:实行统一管理和全方位服务,克服了传统知识产权保护的诸多弊病,起到方便快捷的作用。③经济性:托管制度能有效地实现资源共享,节省大量人力、物力资源,极具经济性。④保护力度大:托管系统把行政管理、档案管理和司法管理三方面结合起来,进行宏观管理,克服了单一司法保护的局限性,加强了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⑤优化知识产权法律服务环境:托管系统的建立将能有效地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提高市民的司法保护素质,对知识产权法律服务环境起到优化的作用。⑥理论创新:托管概念超越了传统知识产权保护的理论,因此具有重要的理论创新的意义。

实施知识产权托管制度,引人专利机构和专业人才,可以突破中小企业专利管理人才短缺的瓶颈,使企业获得专业服务,并通过更有效地挖掘专利、进行专利布局促进企业发展。企业还可以获取大量的产权和研发信息,并通过专利交易、维权等活动获得更多经济利益。同时,行业内稀缺的高水平专利人才一人服务多家企业,不仅使企业节省了人力成本,也提高了人才的利用效率。

三、知识产权托管制度的建设思路

1.建立健全的知识产权托管工作机制

配备专职知识产权托管人员,建立知识产权托管工作网络;将知识产权托管工作纳人工作目标管理之中,加强对知识产权托管的领导、协调、监督和服务。

2.强化知识产权托管的政策导向

把知识产权托管纳人科技创新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在科技计划的制定、项目评估审查、合同签订等各阶段,强化知识产权托管。

3.有效开展知识产权托管的宣传培训工作

有计划、分层次、分类型地组织开展宣传培训工作,重点在企业领导干部、项目负责人中开展知识产权托管内容和模式培训,保证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人员充分理解托管的重要作用,为托管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4.建立知识产权托管平台

充分利用政府资源和中介机构力量,建立企业托管信息网络共享平台,方便企业随时查询、跟踪和监督托管事务的进度,提高中介服务机构托管工作的服务效率,指导企业充分利用专利信息资源,开展技术创新。

5.托管的重点是推动知识产权产业化

知识产权产业化是企业创新、发展和壮大的基础,是企业市场竞争的助推器,托管工作的重点是协助企业推动知识产权的产业化,充分利用有关展览会、博览会、交易会以及网络等渠道,提高知识产权交易的成功率,为企业发展持续不断的增加动力。

四、知识产权托管制度的建设内容

(一)市场预期

通过社会调查了解到多数群众希望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现状有所变革。调研中,群众对开展知识产权托管服务,给予了充分的肯定。知识产权托管服务在未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二)服务对象

知识产权托管服务的对象,大体可分为三类:即国有大型企事业及合资或独资企事业单位、中小型企事业单位和个人。

(三)资金的运用

资金主要用于托管机构筹建期和运营初期,包括几个方面:租用办公场地,购置基本设备,维持中心日常运行的经费等。

篇5

【关键词】产权保护意识;产权的执法力度;产权的管理机制

一、农业知识产权的概念和尧都区核桃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现状

(一)农业知识产权的概念

知识产权即知识财产权、知识所有权,是指在科学、技术和文化等领域内,人们对利用知识而创造出来的精神财富依法所享有的权利,它包括专利权、版权、商标权和品种权等内容。农业知识产权问题,广义地讲就是知识产权所有人(组织)在农业科技领域创造的精神财富而享有的专属权益问题。农业知识产权的内容随着科技的发展而不断充实和完善,目前主要包括植物品种权、业专利权和农业科学成果及公共技术产权等方面。

(二)尧都区核桃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现状

山西是核桃种植大省,近几年来,临汾市尧都区大力发展核桃产业,逐步在形成规模化的核桃基地建设。但从实践来说,为了使农产品有更好的销路,为了谋求广大农民的利益最大化,在核桃产业的发展链条中也需注意市场机制的建立和核桃品牌建设等问题。以临汾市古县为例,其在2010年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这个成果就为打造古县核桃的品牌,继续培育壮大当地核桃产业,为实现核桃产业富民兴县起到了推动作用,也为临汾市尧都区核桃产业发展提供了一个范例。

二、山西省农产品知识产权存在的问题

总体来说,通过多年来的努力,山西核桃产业在科技发展、技术革新等方面有了很大突破,但是由于其起步晚,发展慢,有关知识产权保护体系还不够健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知识产权意识比较淡薄

首先,知识产权观念没有深入人心。尽管近年来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不断完善,但政府对于知识产权发展和保护力度不够,许多人对生活中本应该加以保护和产权明晰的产品都愿意免费共享而不愿为其使用付费,对知识产权的观念不重视,这种现象在农产品生产和流通中同样存在,因此加强农业知识产权宣传方面的措施势在必行。

其次,专利产品市场转化率低。虽然我省每年在农业科技发展投入很大的财力物力,但很多科研工作者仅仅将其作为一项科学研究,对技术成果的普及推广不够重视,导致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

(二)知识产权执法力度不够

1.法规的实际操作问题较大

自1984年以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有关专利法、著作权的法律及实施细则,为推进我国的知识产权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由于实行时间不长,我省在法规的实际操作中遇到了一些问题。例如,《专利法》规定的专利审批费用过高,期限过长。实际情况更为严重,专利审查机构由于不受期限的约束,也令行政效率低下,任意拖沓实质审查时间的情况发生。而这种拖沓的做法很有可能会使在申请的专利丧失先进性,不但损害了申请人的利益,而且长期下去,这种现象阻碍了农业科技在生产中的应用。据近年统计,发达国家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已达68%,但我国仅为48%,要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知识产权的保护和转化已经成为关键的一部分,而在知识产权相关法律规范的应用方面仍然存在很大的问题。

2.农民维权意识淡薄

在我省一部分较偏远的地区,农民在发生知识产权侵权的时候,由于缺乏相应法律知识不知道该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虽然耗费了大量时间和金钱,但自身权利也没有得到维护。侵权人得不到惩罚,被侵权人得不到保护,这种现象得不到解决,只会使农业知识产权保护更加困难,难以得到质的飞跃和发展。

(三)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监管机制不健全

1.程序执行不完善

如在知识产权行政保护方面,有关行政执法部门的执法程序缺乏严格的规则与制度规范,这导致行政执法机构及其人员在执法过程中滥用权力,损害当事人权益,而且无法利用程序公正消除当事人的不满,严重影响了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制度功能的发挥。在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方面,有关知识产权诉讼的管辖规定,特殊证据规则,科技专家陪审制度等都不完善。这严重妨碍了司法保护在知识产权保护中发挥指导作用。

2.知识产权管理方面的人才缺乏

一方面,由于知识产权在我们国家起步晚,和知识产权相关的学科还比较少。另一方面,很多与农业科技相关的知识产权成果并未得到有效保护,如一些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科研成果并未归入知识产权工作的管理,而只是侧重其的使用效益。

三、加强农产品知识产权保护的对策

(一)加强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的宣传力度

1.通过媒体手段,加大宣传

利用现在多样化的传媒手段,通过网络宣传、电视公益广告、广播电台及自媒体等一系列方式进行有关知识产权相关知识的普及,逐渐培养人们的知识产权观念,使人们认识到知识产权的保护是非常必要的。山西省是文化大省,有历史悠久的文化积淀,这也为山西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内在动力。只有人们开始注重和认同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的观点,我省在发展和完善农业的道路上才能越走越远。

2.利用政策优势,加强品牌力度

制定适合我省农业企业、科研单位农业知识产权研究的保护策略,结合尧都区政府针对核桃产业的发展制定的保障措施,积极参加各类会展活动,加大品牌建设力度。同时积极促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认证工作,从多渠道开拓农产品市场,提高人们对产品的认知,加深印象,从而逐渐增加产品的知名度。

(二)完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加大知识产权保护的执法力度

高效的管理体制建立是知识产权制度能够更好实施的前提。但目前我省部门分立,参差不齐的分散型知识产权管理体制难以形成合力,这严重制约了知识产权制度功能的发挥。因此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笔者发现,在地方层面,可以整合地方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充实执法队伍改善执法条件,提高执法水平。在整合后的各级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内部成立专门的知识产权行政执法机构,将原来分散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新闻机构,农林等部门的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人员和执法装备整合起来,将知识产权的行政执法职能与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的审查登记,政策制定等职能分离开来,实现知识产权行政执法的专业化,从而增强执法力度,提高执法效率。

(三)创新激励机制和人才激励机制

结合上文,在人才管理方面,我省应强化知识产权执法力度,提高执法人员素质,通过法律全面赋予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的相关权利,以法律的权威性保障行政执法的有效性,满足执法的需要。同时还要努力破除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利益,改善执法条件,加强对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人员和司法审判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队伍的素质和业务水平,适应知识产权执法和司法审判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1] 陈慧云.我国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08.

[2] 梁宏辉,龙在飞.创新型国家建设与我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完善[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

[3] 王子栋.关于山西核桃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J].山西林业,2013(10).

[4] 宁志恒,高誉嘉,乔前,张栋家,刘玉明,王向东.山西核桃产业科技创新现状及对策分析-科技创新对山西核桃产业发展作用的系列调研报告[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3.

篇6

关键词:地市;知识产权管理

近年来,陕西省以提高自主创新为重点,以增强知识产权运用为主线,以实现知识产权市场价值为核心,坚持激励创造、有效运用、依法保护、科学管理、优化服务的方针,知识产权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建设创新型省份和实现“三个陕西”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省内地市知识产权管理现状

《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实施以来,陕西省知识产权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转化、保护等各个方面均取迈上了新的台阶,特别是知识产权拥有量大幅度提升。以专利数字为例,2016年上半年,我省共申请专利26175件,其中,发明8806件,居全国第15位、西部第3位;共获授权专利26193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4110件,居全国第10位、西部第2位。这些数字充分彰显出了地市知识产权管理在促进全省知识产权创造中发挥的积极作用。

二、地市知识产权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知识产权管理机构不完善

按我国现行政府机构体系,地市级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应命名为某某市知识产权局,为独立的正处级建制。但在陕西省内的11个市区中,西安市和杨凌示范区的知识产权局是在科技部门挂牌,分别为正局级和正处级单位。其余9个市都是归口科技局管理,为科技局的下属单位,除榆林市为正处级单位,宝鸡、渭南、延安为副处级单位,剩下5个市均为科级单位。也就是说,全省11个市区中,没有1家拥有完全独立且符合级别设定的机构。

(二)知识产权管理人才缺乏

知识产权机构的不完善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知识产权管理人才不足。由于机构体制限制,各地市从事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人员相对都比较少,高素质的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则更为匮乏。调查中发现,有些地市甚至没有专门的人员负责知识产权工作,而是由负责其他业务的工作人员兼任,延伸到下级区县,这种情况更为严重。知识产权的专业性对工作人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种人员不足、且职业素质不匹配的情况导致了一些地市在推动知识产权工作中疲于应付,被动接受,完全按照省上的文件来干工作,缺乏有效和创新的手段,自身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基本没有得到发挥,知识产权工作进展缓慢。

(三)知识产权管理重创造、轻转化

知识产权转化量和转化程度难以考量,受考核机制的向导作用,在地市考核中,主要注重于对知识产权创造的考核,特别是更注重申报量。而对于转化基本没有考量。因此,各地市在知识产权工作中,也主要侧重于知识产权的创造,而对于转化则相对比较忽视。但其实单纯创造出来的知识产权并不能带来竞争力,要想知识产权变成强有力的核心竞争力,必须靠其转化才能够实现。而现行地市中这种重创造、轻转化的管理过程其实并不利于知识产权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四)知识产权执法工作薄弱

目前省级层面出台了一些加强知识产权执法的政策和意见,但地市层面基本没有什么具体可操作性的政策和措施,地市政府对知识产权执法的力度还不够大,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在真正引导市场尊重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方面的作用还没有发挥到应有水平,还需要更进一步的提升。调查显示,11个市区的知识产权执法队伍参差不齐、执法人员专业知识不够充分,甚至个别地市具有执法资格的人员仅有2-3名,这就是使得知识产权执法工作常常无法有效开展,打击知识产权侵权工作基本停留在民不告官不究的阶段,缺乏打击假冒专利、知识产权纠纷等案件的主动性。

三、对完善地市知识产权管理的建议意见

(一)优化知识产权管理体制机制

地方政府应该加强对知识产权的认识,特别是要理顺知识产权管理的体制机制,保障工作人员和经费。必要时,省上应介入规范各地市的知识产权管理体制,鼓励和引导各地市设立能够适应当前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部门和机构,配备足够的工作人员。同时,安排一定的财政预算,用于加大知识产权宣传,提升全社会的知识产权意识,以便更好的开展知识产权创造、转化、保护等相关工作。

(二)加强知识产权人才培养

加大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人员的业务培养,行业主管部门应该加大业务培训力度,保证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个个熟业务、精业务,有能力开展好知识产权管理和服务工作。加强企事业单位的知识产权业务培养,注重于其知识产权意识的提升,特别是要让企事业的管理层和技术骨干切实认识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在工作中注重创造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鼓励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能力提升,各地市应出台一定的鼓励政策,因地制宜地引导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在本地生根开展服务,提升知识产权服务能力。

(三)促进知识产权转化

建立财政引导、社会参与的知识产权转化投入机制,使得政府财政和社会资本都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知识产权转化中。加强高校和科研院所知识产权管理,特别是要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建立知识产权转移转化的日常监管制度,明确责任主体,加强考核评价和奖励制度的落实。要将允许科技人员离岗或在岗转化知识产权真正落到实处,建立完善鼓励、规范科技人员创办企业的管理制度,促进知识产权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四)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知识产权归根结底是为了创造利益,而只有得到的保护的知识产权才能真正成为“赚钱”的工具。地市政府在知识产权工作中要加强保护工作,建立健全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政策体系,加强各个行业和领域的知识产权执法以及维权援助工作,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加大惩处力度,维护好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建立有效有序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

参考文献:

王宏杰.2015.浅议行政主体在贯彻实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中的作用.中国发明与专利(3):28-30

丁文君.2014.发展中国家的知识产权保护与自主创新.[博士学位论文].武汉:武汉大学

李顺德.知识产权概论.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3-4.

篇7

关键词:知识产权;高校;问题;策略

在迅猛发展的知识经济背景下,更加彰显了知识产权资源的重要性。高校由于拥有雄厚的科研实力,在创新技术和知识方面,可谓是功不可没。随着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国家将数额庞大的资源投入到高校,催生了高校科研成果的不断产生。如今,知识产权管理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的助推力。由此,更加彰显了知识产权管理的重要性。

1 高校知识产权管理现状

就创造知识产权而言,其生力军的地位非我国高校莫属,高校不断增加自主知识产权形成和拥有总量。立足必要性和重要性视角,知识产权管理已经被高校充分的认识,高校已经逐步规范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学校知识产权体系的建立已经体现在专利申请和商标注册等方面,而且大学科技园也已经纷纷被设立,这有利于促进转化有市场前途的知识产权,并实现了与高校自身学科优势结合,在战略上规划知识产权。由于保护知识产权意识匮乏和不具备完善的保护制度等问题存在于多数高校之中,导致高校知识产权不能充分的利用,甚至严重流失。

2 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存在的问题

2.1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匮乏 虽然专门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已经在部分高校建立起来,而且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但由于一些高校管理者还不具备知识产权意识,在发展战略中,并没有纳入产权保护。而一些高校的科研人员,对于产权的认识,还处于肤浅的理解,对其范围和保护对象,还比较模糊。一些科研人员成果申请专利,于条件是相符合的,却不懂得主动申请;有的不去申请专利源于经费欠缺,而一旦泄露了技术秘密,就自然而然的丧失了法律保护权利。

2.2 缺乏健全的知识产权机构 国家知识产权局明文规定,应设立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并进一步落实相关的经费,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必须实现管理人员专业化。而目前很多高校由于专门的法律维权机构匮乏,不具备易于操作的实施细则,法律咨询和知识产权信息不能在科研人员工作中真正发挥出及时有效的作用,导致相应的风险和义务不明晰,不能有效开展知识产权管理工作。

2.3 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不完善 高校不具备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同时也没有建立完善的保密技术成果制度,有些教师以深造等方式与学校脱离关系,出现把掌握的成果等带到新单位的状况。有些教师退休或调动等,其掌握的技术随之消失。相关制度约束和追究责任在高校和科研人员以及合作单位间匮乏。有的教师从事技术服务和社会兼职,常常为满足一己之私,把技术秘密向兼职单位转移。

2.4 知识产权转化率相对较低 尽管在成果研发上,我国高校投入大量的人力与物力,但由于轻视科技成果的转化工作,相对而言投入较少,同时,没有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缺乏专业的服务,出现科研成果转化难的局面,造成高校不具备较强的转移转化知识产权的能力,出现严重的成果闲置现象, 知识产权具有非常低的转化率。

3 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相关对策

3.1 增强保护意识 就高校竞争优势的获得和保护来看,知识产权属于重要策略,作为高校领导者在知识产权的管理方面,应立足于战略的高度,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在知识产权工作的倡导与保护上充分的发挥出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发挥领导知识产权工作功能。利用多种渠道,开展宣传和培训工作,督促教师系统和全面的掌握知识产权法规系统,及时转变观念,树立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使高校教师和科技人员实际运用知识产权的能力大幅提升。

3.2 健全产权知识管理机构 高校应注重与学校实际相结合,使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的设立能够集中权力和具有较高的级别,在知识产权管理上实现分层次和分阶段展开,实现一条龙管理和服务。管理实现专人专职化,并注重培养知识产权相关管理人员的素质,从而使知识产权管理人员理工科专业和法律基础都必须扎实,具备一定的能力,能娴熟地处理日常有关知识产权纷争。

3.3 完善保护制度 高校应加强监察科技合作,通过建立和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制度体系,并把相应的规章制度制定出来。在“产、学、研”不断的发展过程中,由于高校与企业之间有了越来越多的合作机会,使知识产权以多样化的形式呈现出来,相应部门应加强合同保护,对校企合作活动实施监督。在人才流动中,教师在调离前需要签订知识产权保护合同,规避学校无形财产的流失,而学校的在职人员,更是要对保密义务予以明确,并要求签订保密协议。

3.4 加强知识产权转化 注重把知识产权及时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实现和增值知识产权价值提供保障,确保高校发明和各方面获得收益,这是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最有效、最合理的体现方式。秉承创新观念,围绕“产、学、研”结合体系,以市场为导向,把目标定位在产业化和商品化上, 构建知识产权的转化工作。

4 结语

在我国快速增长知识产权背景下,在知识产权组成上,高校处于重要地位,而且高校知识产权在国家科研体制中,可谓是功不可没。纵观我国高校知识产权管理总体现状,还处于探索阶段,亟待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因此,目前的当务之急,是创造和转化知识产权工作,并进一步提高管理知识产权能力。

参考文献:

[1]余俊.我国高校技术转移中的知识产权策略[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5).

[2]马忠法,陆飞.论高校的知识产权战略重点――以知识产权制度目标为视角[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3).

[3]肖尤丹,苏竣.我国大学知识产权政策困境及其完善[J].科学学研究,2010(07).

[4]方琳瑜,丁望斌.中国研究型大学知识产权战略管理研究[J].科技与法律,2008(06).

篇8

[关键词]互联网;知识产权;保护

中图分类号:TP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2-01-01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和普及以及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网络己经成为传播科学知识和受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这就要改革传统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来适应网络时代的需求。

首先,网络信息的海量性带来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正在扩大。其次,互联网的交互性及传播主体的多元化导致了互联网知识产权保护对象的不明确。同时,由于网络传播技术的发展,给知识产权的认定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数字技术是互联网媒体的技术核心,也是承载着互联网传播信息的主体,数字技术是虚拟技术,这就不符合《著作权法》和《专利法》等对传统意义上知识产权对象实物化的定义。由于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引发了传播学、管理学、法学界对于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的热议,这的确是一个新兴的领域,需要学者们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思考,本文从创新管理的角度入手来分析和解决这个问题。

一、互联网知识产权保护的必要性

如果我们暂时抛开现有的法律具体条款,从世界范围内看法律制度发展历史,许多国家和法律对新技术的发展始终保持理解和宽容的态度。从无偿使用到有偿支付,产业发展过程中就需要知识产权保护。这就是说,产业发展的规则要事先设定,才能确保某个产业的健康发展。

二、网络知识产权的现状

(一)网络版权的侵权现状

由于缺乏知识产权权意识,网络上到处存在着非法传播、盗用影视、音乐、书籍、学术期刊等的现象。比如,著名的全球第一例P2P侵权案,美国网络公司Napster开发的Musicshare软件,利用P2P技术向用户传播MP3格式的音乐文件,损害了唱片公司的利益,最终被而招致倒闭;国内的搜索引擎百度也于2011年3月15日因为百度文库涉及侵犯著作权而陷入“百度文库侵权门”。

(二)电子数据库的保护现状

随着电子计算机存储与应用技术的不断成熟与完善,传统的数据库开始向着数字化电子数据库转变,这种转变极大的提高了社会生产效率,随着电子数据库技术的不断推广,在IT市场中,逐渐形成了电子数据库产业。而目前市场上并没有具体的针对数据库进行保护的法律法规,如果管理不善,将导致大量数据库数据外流,严重影响社会生活、生产的正常进行。

(三) 域名抢注

互联网环境中,无论是需要建立电子商务、企业网站、电子政务还是社交网络,首要的前提就是要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网站,并且申请专属的域名,目前,国内以“.cn”为结尾的境内域名注册总量已经达到约40万,而以“.com”作为结尾的境外域名注册量也超过70万,因此,我国每年向国外缴纳域名的注册费接近一千万美元。所以,有些人为了谋取利益,抢先注册别人已注册的域名,严重地扰乱了网络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正常进行。

(四) 互联网商业方法专利的保护现状

近些年来,全世界的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势头迅猛,这主要得益于渐臻完善的商业软件开发技术。中国是世界上电子商务大国之一,因此,对各种商业方法专利权的保护是不容忽视的,因为对于商业方法专利的保护不仅反映了我们国家当前的法律问题,而且也直接影响到我国在世界上的经济扩张力,直接关系到我国的经济利益与政治利益。

三、知识产权保护方法

(一)服务业知识产权保护方法

知识产权对保护创新成果,促进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显著作用。服务创新,由于其经济重要性,不能有效地得到相应的知识产权保护,因此需要开发一套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方法。服务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手段的选择与制造业有很大不同,第一,使用传统保护方法的不多;其次,普遍选择非正式的知识产权保护手段;第三,综合两种方法使用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二)互联网服务业知识产权保护方法

对于一项涉及面极广的技术,例如网络技术,它的成功在于实现了全球的互通。这样的技术只有无偿提供才能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同样,知识产权作为一项激励创新的机制,也是互联网发展所必须的。因此,在互联网服务业发展的历程中,应当对知识产权进行适度保护,避免过分保护。

目前专门针对互联网服务业进行研究的文献相对较少,目前对于无形知识产权的保护很薄弱。作者认可互联网知识产权的保护需要在传统方法基础上有新的发展。

首先,明确互联网服务业知识产权保护的主体。一方面,是知识产品,在这种情况下,保护的主体通常是以产品或者技术因素形式出现。另一方面,是对过程创新的保护,这时体现出来的是所提供的特定生产模式。这样可以确保创新者有所回报。

第二,互联网服务业涉及范围较为广泛,因此要对企业的核心生产要素进行区分。针对不同的核心要素类型的企业,要选择不同的知识产权保护手段。

第三,互联网服务业兼顾互联网和服务业的特点,使得服务更加透明化,扩散更快,客户参与更多,这就使知识产权的保护难度加大。另一方面,互联网创新的重要性,这就要求有效地将传统专利保护手段与非正式保护手段相结合。制造业更倾向于正式方法的使用,纯服务业往往偏向于三!卜正式方法,而互联网服务业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中正式方法使用与非正式方法具有着同等重要的位置。

第四,要抓住侵权问题的本质。进行互联网知识产权保护方法选择时,要抓住核心问题,不论是什么业态形式,知识产权防御的木质问题就是侵权。因此,目前的法律体系也是适应于互联网服务业的。

明确了以上四点,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知识产权互联网保护框架体系研究。通过该框架,保护知识产权所有者的权益,明确某种知识资产的产权,从而充分激励产权所有者的创造发明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强亚娟.略论网络环境下的知识产权保护[J].图书情报知识.2002(04).

[2]陈益君,张军.网络信息传播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研究[J].情报学报.2001(05).

[3]洪燕,华海英.网络环境下的当代知识产权问题探讨[J].情报杂志.2001(10).

篇9

当前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对知识产权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但是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如何进一步将知识产权管理融入中小企业的工作流程,在运营中体现知识产权的价值,以企业自身为主导,切实提升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能力,推动中小企业实现新的突破,是当前需要考虑的重点。以天津为例,通过对天津科技型中小企业发放调查问卷,综合分析,现状如下:

(一)重视知识产权管理,但缺少战略管理意识

调查显示,近80%的调研企业建立了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具备相应的知识产权管理规定,但不少单位仍由科研管理部门兼管知识产权相关工作。由于多年来形成的管理思路与管理机制的限制,往往存在重成果、重论文、轻专利的现象,导致知识产权相关能力的培养与建设严重不足,很少能从战略的高度策划知识产权的运营。

(二)知识产权管理意识淡薄,经费不足

调查显示,调研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共4.12千万元,占主营收入的2.89%;专利申请与管理成本共支出0.03千万元,专利相关支出与研发投入比为1:137。很多企业将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的实施当成一项额外的“成本支出”,如申请费、维护费、调查费、专家费、保护费用等,没有认识到知识产权是一项独立的知识资本,没有为知识产权管理提供专门的经费,致使企业知识产权管理难以深入。

(三)知识产权应用水平较低,知识产权流失严重

调查显示,我市专利实施方式以自行实施为主,专利转让实施和许可实施比例分别只占3.24%和7.95%,这说明我市的专利实施方式较为单一,通过专利权的交易促成实施的情况比较少。超过90%的调研企业没有开展专利交易活动,大部分院校及科研单位中有一定数量的具有市场化潜力的专利没有得到实施。

(四)解决知识产权纠纷意识不强调查显示,有11%的企业在遭遇侵权后,既没有请求行政机关解决纠纷也没有拿起法律武器维权。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专利权人对行政管理机关在维权中所能起到的作用缺乏认识,且法律诉讼的周期长、成本高。另一方面也体现出专利权人自身的维权意识还有待提高,对采用法律手段解决的热情不够高,司法保护意识不强。

二、改善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模式的建议

知识产权管理是一个整体的系统。它由多个子系统构成,各个子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共同服务于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目标。从知识产权管理活动的纵向过程看,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涉及从技术研发前的创新准备到创新成果产业化的全过程;从其在市场竞争中发挥作用的横向过程看,知识产权管理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密切相连。在内部,知识产权管理各子系统之间协同配合;对外而言,知识产权管理系统与外界不断进行大量的人、财、物、信息交换,如引进技术人才、获得风险投资、取得知识产权信息,以形成协同力和促进力。因此,知识产权管理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

(一)企业应建立战略思维,将知识产权融入到各项管理中

应用管理雅宝库考核机制权利管理研发管理规划设定市场调查项目检索资金投入试验评审自身实施权利许可价值评估市场融资交易申请确权合同管理技术保护维权诉讼信托绩效评估奖惩记录改进流程人才开发自身评估目标选取组织结构职能责任工作环境

(二)企业应加强经费投入

企业应加大投入,建立知识产权资本运营理念,关注高校中没用实施运用的高校潜力专利,灵活处理购买、自用、许可使用和转让专利之间的关系,用知识产权融资所得投入到知识产权管理中,提升申请质量,建立专利池,更好地盘活资产。

(三)企业应树立信心,通过各种渠道保护自身知识产权

企业应学会通过合理布局专利申请,提高专利申请书的撰写质量构建更好的权利保护范围。在面对侵权行为时,应树立信心,多渠道开展维权,及时提讼。

三、政府在中小企业加强知识产权管理方面应采取的措施

推进中小企业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也是政府的重要职责,我国于2013年2月7日了《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GB/T29490-2013)》,并订于2013年3月1日起实施。该国家标准由国家知识产权局制订,经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颁布,对企业策划、实施、运行、评审和改进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做出了具体规定,也对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推行中,政府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试点

选定部分试点企业,协助企业梳理自身已有制度、结合企业的发展目标制定制度、建立管理体系、实现内部控制和外部交流、对组织流程改善/专利产出/竞争力提升等各方面开展评估和考核、不断改进管理标准。

(二)推进建立各种高效的知识产权专业服务机构

政府应加强公共服务机构建设,完善专利信息平台功能建设,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为社会提供基础性、公益性专利信息、专利咨询、专利侵权举报投诉等公共服务。积极引进专利复合型人才,鼓励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更加细化,更加深入。

(三)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篇10

[关键词]新趋势现状知识产权战略

2005年1月,国务院成立以国务院副总理吴仪为组长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制定工作领导小组。10月,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十一・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将建立创新型国家,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作为今后工作的中心问题。国家对知识产权战略如此重视是由国际和国内两方面的因素决定的。

一、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的新趋势

当今世界,在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背景之下,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直接制约和影响着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

1.知识产权保护日益强化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制度成为必然选择。各国一方面积极加强和完善知识产权国内立法,另一方面通过缔结国际协议以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同时,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也从最初的著作权、专利权和商标权扩展到人类一切活动领域内的发明,以及一切来自知识的权利;而TRIPs协议的签订及其适用又在极大程度上提升了知识产权保护水平。

2.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明显增强

以1883年《巴黎公约》的缔结为开端,知识产权由国内保护开始走向国际保护,缔结了一系列国际公约,建立了各类协调机构,形成了国际性的法律规则与秩序,从而将知识产权保护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3.知识产权保护融入国际贸易体系国为保护其贸易利益,两次修订《综合贸易竞争法》,制定了著名的“特别301条款”,对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保护作了专门规定,将知识产权保护纳入对外贸易体系。TRIPs协议的签订,又将服务贸易和知识产权贸易纳入WTO的管辖范围。自此,知识产权保护融入了国际贸易体系。

4.知识产权成为国际竞争的有力武器

自知识产权保护纳入WTO的多边贸易体系,各国就可以利用知识产权保护措施以维护本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利益,使得知识产权成为各国企业进行国际市场竞争的有力武器。

5.限制滥用知识产权进行市场垄断的力度加大

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提高强化了权利人的独占权,甚至被权利人滥用成为其进行垄断技术、独占市场的手段。为维护社会公众的利益,许多国家通过制定《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以消除知识产权滥用行为,并且力度不断加大。

6.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歧日益加剧

TRIPs协议建立在发达国家知识产权保护标准和水平基础之上,其保护标准和水平已经超越发展中国家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单纯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只会阻碍发展中国家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因此,广大发展中国家坚持知识产权的适当保护,并在医药等涉及社会公众乃至国家利益等领域实行专利实施的强制许。

7.美国、日本等国都制定了知识产权战略

21世纪前后,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以及韩国、新加坡、印度、拉美等发展中国家,立足于知识经济时代的客观需求,都纷纷制定或者提出了本国的知识产权战略。

二、中国知识产权保护面临的挑战

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的新趋势,对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我们给予及时的回应。中国目前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和缺陷。

1.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亟待提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才是市场的主体,才是技术自主创新的实施者和知识产权保护的承载者。只有将自主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企业才能真正意识到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但中国的许多企业尚未认识到知识产权保护对于企业发展的决定性作用。北京大学知识产权学院1999年对哈尔滨市的一项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企业中,12%的企业对知识产权比较了解;80%的企业则仅限于某一领域;8%的企业认识根本不正确;有些企业甚至对知识产权感到陌生。

企业知识产权意识淡漠,法律保护漠视的状况大大增加了进军国内市场、尤其是国际市场的成本。如联想付出6500万美元现金,以及近3~5倍的配套营销成本将其商标由“Legend”改为“Lenovo”,主要原因就是由于“Legend”在很多国家已经被注册为商标,其在美国的注册时间甚至比国内还早,如果购回“Legend”商标,代价会更大。此外,2002年公布的123个中国名牌产品品牌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中国香港地区的调查中,有近50%的企业没有在美国、加拿大注册,近60%的企业没有中国在香港地区注册,近80%的企业没有在澳大利亚注册。

毫无疑问,上述企业要进入国际市场,必将为此付出惨重代价。因此必须大幅提升和强化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对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个国家没有技术上的独立,就没有经济上和政治上的独立,而要实现技术上的独立,就必须走自主创新之路。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的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极其薄弱:大型民航客机100%从国外进口;高端医疗设备、半导体,以及集成电路制造设备和光纤制造设备,基本上依赖进口;石化装备的80%,数控机床和先进纺织设备的70%依赖进口;彩电、手机关键技术的50%以上依赖进口。最近一项调查显示,国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仅为万分之三,99%的企业没有申请专利,60%的企业没有自己的商标;而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全国大中型企业中,71%的企业没有技术研发机构,三分之二的企业没有技术进行研发活动。严重的技术依赖,不仅影响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且对国家安全构成潜在的巨大威胁。

技术的自主创新首先依赖于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制度作为一种利益激励机制,是鼓励技术创新的基本制度和机制,是自主创新能力的基础和保障,是促进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一种手段。因此,只有提升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将知识产权作为企业进行自主创新推进剂,技术独立才能真正实现。所以,自主创新概念的提出,对我们认识、理解和充分运用知识产权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跨国公司对中国企业构筑知识产权壁垒,实行技术垄断和封锁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社会生产力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我国有172种商品产量居世界第一:激光视盘机、拖拉机和集装箱占世界总产量的80%以上,钟表(主要是电子表)和收录机占60%以上,显示器、照相机和家用陶瓷占50%以上,彩电、笔记本电脑占40%以上,手机占30%以上[5]。而根据商务部2006年2月17日公布的数据,2005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超亿美元的企业达到279家,超过10亿美元的企业达到38家,超过50亿美元的企业为4家,有一家企业的年出口额超过100亿美元。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已经成为中国外贸出口新的增长点。

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巨大竞争力,改变了传统的由跨国企业分割国际市场的局面,致使一些跨国企业的利益受到极大影响。因此,跨国企业及其母国纷纷利用知识产权制度向中国企业发起攻击,构筑知识产权壁垒,竭力阻止先进技术进入中国。近几年来,涉及中国的国际间知识产权纠纷案件不断上升:2003年,在美国通过337条款提讼的知识产权案例一共18件,中国占7件,而从彩电、DVD、打火机、无汞电池等专利纠纷案件一直到丰田诉吉利商标纠纷案件、思科诉华为多项权利纠纷案件,都充分反映了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所遭遇的知识产权打压。根据商务部《2005中国国际贸易年度报告》的统计数据,2002年,中国71%的出口企业,39%的出口产品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国外技术壁垒的限制,造成的损失高达170亿美元。

面对跨国企业构筑的知识产权壁垒,中国政府和企业只有积极制定和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才能应对跨国企业发起的知识产权攻击,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

4.中国尚未制定限制知识产权滥用的反垄断法规

在高新技术条件下,知识产权人的权利不断扩张,并日益呈现滥用之势。WTO没有就知识产权保护中的反垄断问题达成协议,但第8条第2款允许各成员国通过制定国内法以限制知识产权滥用行为。因此,许多发达国家一般都通过制定反垄断法对知识产权滥用行为进行限制。

就中国而言,目前涉及到反垄断的法律只有《反不正当竞争法》,但该法没有涉及到对知识产权滥用行为进行限制的问题。正因如此,微软公司的垄断行为在美国本土、欧盟、日本和中国香港地区都受到指控,但在中国大陆却得以安然无恙。所以,加紧制定反垄断法,对知识产权滥用行为进行规制就成为当务之急。

5.中国的知识产权管理存在许多问题

相对于美国、欧盟、日本等经济发达国家普遍重视知识产权战略以及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而言,中国目前才开始制定知识产权战略,而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也存在许多问题:

(1)缺乏国家总体知识产权战略

知识产权战略从层次上可以分为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地方知识产权战略、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和行业知识产权战略。就具体层次的知识产权战略而言,中国个别经济发达地区制定了本地区的知识产权战略,如上海市于2004年制定了《上海知识产权战略纲要(2004年~2010年)》,江苏省于2002年在全省实施重点领域企业和行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计划,而中国的一些企业也开始制定并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但截止目前,中国尚未制定一个整体的知识产权战略,即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因此,各具体层次的知识产权战略各自为政,缺乏统一目标和制度保障,难以形成整体竞争力,无法充分发挥知识产权战略的应有作用。

(2)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有待完善,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

目前,中国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存在知识产权管理分散,效率低下,机构设置不规范,管理标准不统一,知识产权人才缺乏等诸多问题,急需予以规范和完善。

(3)缺乏知识产权预警和协调机制

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管理涉及到众多部门和行业,在现行体制之下,各部门、各行业各自为政,缺乏预警和协调机制,难以真正发挥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的作用,如DVD事件,是在6C联盟(东芝、松下、日本胜利、三菱电气、日立和时代华纳)发出“DVD专利联合许可”声明三年以后,英国海关扣押了部分出口产品才引起相关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和企业的高度重视。

(4)科技管理体制难以适应激励技术创新的要求

中国的科技管理体制与知识产权管理相互脱节,科研管理部门缺乏科学规范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缺乏促进技术创新成果产业化发展的激励和配套机制,大学和科研院所普遍重成果,轻专利,忽视技术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发展,使技术创新成果难以及时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除上述问题以外,中国的知识产权管理还存在经费严重不足、执法不严、缺乏与产业界和消费者之间进行沟通机制、配套的法律、政策和市场环境尚需改善,以及中介服务机构不规范等诸多问题。

面对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的新趋势,只有加紧制定与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才能真正实现提高中国自主创新能力和国家核心竞争力的目标,也才能最终实现富民强国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吕薇等:知识产权制度――挑战与对策[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4.1

[2]杨建荣李振江:北京大学知识产权学院1999年社会调查报告――深圳、哈尔滨两地知识产权意识及人才现状的调查报告.北京:北京大学知识产权学院,1999

[3]杨忻李淼:知识产权理论与实践[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63

[4]原国锋李薇薇:我国99%企业没有申请专利,60%没有自己的商标[N] .人民日报,2006-01-04(6).

[5]高虎城:妥善应对贸易争端积极改善贸易环境[O/L]theory.省略2006-04-17

[6]倪晓菁:从思科华为案看技术时代的国际贸易知识产权保护[J].经济论坛,2005(8):124

王江,郑小玲.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新趋势――与知识产权相结合[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5(5):18

[7]吕薇等.知识产权制度――挑战与对策[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