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范文

时间:2023-08-02 17:35: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篇1

[关键词]中等职业 学校 素质教育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题,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对深化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出了具体的意见,但如何在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中推进素质教育,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本文就这方面作一些探讨。

一、实施素质教育的要素

1.更新观念是前提。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它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态度,制约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手段。素质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思想,不是一种单纯的教育模式或分类,所以,每个教育工作者都有要重新树立新的教育观和育人观,不能把学校看做仅仅是一个传授知识的场所,也不能把教学活动理解为仅仅是一种传授知识的活动。要自始至终贯彻素质教育的思想,才有在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可能。

2.提高教师素质是保证。提高教师素质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具体要做到:增强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加强教师政治思想素质,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改善师资队伍结构。

3.制度创新是关键。由唯物主义可知,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有什么样的人事制度、教育制度、考试评价制度和管理制度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教育观念和行为,比如当前的“应试教育”也就是由招生考试制度所决定的。因此,实施素质教育也应该像企业改革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一样,建立有利实施素质教育的机制,这种制度创新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对于中等职业学校和教师来说,主要的是指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包括校规校纪、教师工作评价制度、学生成绩考核评价制度、教师的教学教育制度和管理学生的制度等。

二、改革中等职业教育教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要实施素质教育,首先得明确中等职业学校素质教育的目标。中等职业学校的素质教育目标可概括为:一个灵魂、两个重点、三个掌握、四种能力和一个健康。一个灵魂是指政治思想素质,两个重点是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三个掌握是指掌握必要的文化基础知识、掌握专业知识、掌握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四种能力是指继续学习的能力、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立业创业的能力、基本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一个健康是指健康的身体和心理。

1.实施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中等职业学校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首先要树立以德育为核心的教育思想,把德育教育放在各项素质教育工作之首,加强德育工作制度建设、建立建全学校德育工作领导、管理、检查、评估、保障等一整套制度,并且要全员参与,齐抓共管,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

2.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如何更好地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摆在每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难点,这也是教师要提高的素质之一。笔者认为中等职业学校的创新教育要做好如下几点:

(1)明确创新教育的目标,中等职业学校的创新教育应侧重于“创新方法和技术”的培养与训练。目前在科学技术上流行的创新技法多达300多种,在学校中试行的创新技法有:原点回归法、集思广益法、检核表法、列举法、演变法、排列组合法,等等。

(2)要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基础上加上“启疑”。教师要努力创造质疑情境,启发学生质疑,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3)做好角色的转换,变学生被动为主动,强调学生是教育的主体而不是教师是教育的主体。

(4)做好教学模式的转变。要从传统的“三中心”(即课堂中心、教师中心、书本中心)转向“三结合”(即产教结合、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教学活动及技术开发推广应用和社会服务相结合)的模式转变。

3.“三个掌握”是中等职业学校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掌握必要的文化基础知识,加强文化基础教育,提高学生文化素质是适应专业教学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也是实施创新教育和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基本条件。中等职业教育的特色是在于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文化知识的同时,掌握专业知识、掌握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具有专业知识和熟练的职业技能,以胜任某专业技术工作,成为初级专门人才。

4.“四种能力”是中等专业人才的必备能力。一是继续学习的能力:学会终生学习、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二是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作为职前教育的中等职业学校应培养学生具备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三是创新能力。四是立业创业能力:注意培养学生具有创业立业能力和意识。

参考文献

[1]周远清.素质.素质教育.文化素质教育——关于高等教育思想观念改革的再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00,(12).

[2]高明海.从高职素质教育谈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J].职业教育研究. 2006,(3).

篇2

关键词:教师素质 职业道德 素质教育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必须充分发挥中小学教师的主力军作用。教师职业的本质是育人,教师的劳动是培养人的劳动,具体的说就是引导青年学生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向他们“传道”、“授业”、“解惑”,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发挥着主导作用。

多年以来,党和国家特别关心教育的发展,采取了多种措施,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及待遇,教师已真正成为社会大众崇尚的职业,教育战线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勃勃的景象。但是,在两种体制的转换过程中,社会思潮中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影响也使教育领域产生了许多不和谐的音符。一些教师把知识当作商品,把纯洁的师生关系变成了商品关系,热衷于捞外快,向学生索要或变相索要钱物;有的教师工作方法简单粗暴,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有的教师不认真备课,不批改作业,不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思想教育,教学意识淡薄,教学无目标,随意性大,甚至制定目标错位,不能依纲据本,知能传授不严密,缺乏科学性,浅层次的讲解多,许多课还是一支粉笔一本书的僵化不变模式,使学生感到乏味、沉闷,现代教学媒体形同虚设等等。上述现象,农村中学尤为突出。不解决上述问题,推进素质教育只能是喊喊口号而已。

教师本身素质的高低,决定了教育质量的高低,更决定了所培养者质量的高低。做教师要具备四种条件:首先,要有尊严和威信;其次,要有丰富的经验和崇高的信仰;再次,要具备有条理、有传统的传授知识的能力;最后,要能够了解精微的道理并加以发挥。英国资产阶级教育家斯宾塞也曾明智地指出:方法只是工具,工具再好,没有本领的工匠也使用不好。所以,好的教育教学方法还要有高水平的教师使用,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提高教师的素质关键在于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培养他们对教育事业无限忠诚的事业心和献身教育事业的精神。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的考虑》一文中说:“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马克思的这段名言应当成为广大教师的座右铭。教育劳动是一种周期长、见效慢的劳动;教师的劳动没有轰轰烈烈、动人心魄的大场面,总是在一点一滴中进行,是一种平凡的劳动,没有严格的时空界限,它是“全天候的”、“立体多维度”的艰巨劳动。

虽然近年来党和政府在改善教师的物质待遇上做了不少的努力,但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我国教师的报酬与他们付出的辛勤劳动相比,仍然是偏低的,其工作条件、生活条件与其他行业相比还有差距。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只讲待遇不讲奉献是不行的,要做到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就必须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坚定自己的职业信念,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在教育工作中寻求自身的价值,甘当人梯,甘当铺路石,找到自己人生轨迹的光辉位置。 转贴于

提高教师的素质还必须加大教育体制改革的步伐。迄今,我们还有不少同志认为教师职业是“金饭碗”,就连民办教师也是“金饭碗”,一干就是十年、二十年,你教书我也教书,教孬教好一个样,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告别“金饭碗”,实行全员聘用、竞争上岗,在确保公平、公正、公开的基础上,根据本人的德、能、勤、绩逐项打分,合格者聘用,不合格者下岗甚至辞退,势在必行。这样能促使广大教育工作者增强压力感,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激烈竞争的需求。

“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必须切实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应当精通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并形成自己工作需要的知识结构,具有综合运用知识、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各种实际问题的本领。“授业”不但需要教师有深厚的文化修养,还要他们能吸收新信息、具有新思维,也就是说既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要有现代的新鲜的“活水”。“解惑”需要教师有广博的知识,在课堂上不但能解决书本上的“惑”,还要能解决学生认知过程中发生的知情意行几方面的“惑”。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自我调节、自我完善的能力,具有创造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掌握一定教育技术的能力和进行教育研究的能力。要达到上述要求,每一位教师必须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认真学点教育学、心理学和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重视文化、业务的进修,同时苦练教学基本功,这样,自身的素质才能再上一个档次。

身正为范,学高为师。处在世纪之初的教育工作者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必须提高对素质教育的理性认识,时刻注意自己的形象,树师德,铸师魂,修师业,笃师行,使自己成为一名高素质的优秀教师。

篇3

关键词:素质教育;综合素质测评;高职学生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8-0068-02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符合社会发展和时代需要的高素质创新人才是当前我国高校的战略任务,也是高校在激烈竞争中生存发展的现实选择,而建立科学合理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是高校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

大学生素质教育目标与综合素质测评

大学生素质教育 大学生素质教育是指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出发,以全面培养受教育者高尚的道德情操、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较强的实践和动手能力以及健康的个性为宗旨,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劳动、学会健体、学会审美,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协调发展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活动。素质教育强调既要有丰富的知识和文化修养,也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能力,还要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是根据《决定》精神在大学校园中全面展开的,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量化考核。它对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指导学生全面提高综合素质有重要的意义。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与素质教育之间的关系 实施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对高等院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着现实意义。首先,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是素质教育决策的重要依据,是素质教育科学化的根本要求。其次,通过实施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科学、系统地对学生的素质情况进行评价,从而更好地规范学校开展全面素质教育,正确引导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也为用人单位提供了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情况。

高职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测评体系不合理 对于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内容,某些高校还偏重于传统的学习成绩等易于测评的内容,而忽视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测评。这不符合素质教育目标的要求,也不符合对高职学生实践能力要求更强,对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德育素质及社会适应能力要求更高的现实。各高校应根据企业及社会的要求,制定出符合专业岗位需求的综合素质测评内容。另外,某些高校综合素质测评内容虽然涵盖了素质要求的各项内容,但设定的加权比例不合适,仍然没有脱离应试教育的框框。

测评程序简单化 学生的综合素质测评结果与学生后续的奖、助贷、减补有很大的关系,如程序太简单显得这项工作太草率,不能引起师生的高度重视,还会带来一些矛盾。

评价主体单一化 现在许多高校综合素质评价由辅导员和班长来完成,这样测评出来的结果具有片面性和主观性。

注重横向测评,忽视纵向测评 综合素质测评结果会根据测评内容进行分数的加权计算,然后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分数进行排名,根据分数和一定的比例排出等级,这是学生之间的横向比较,忽视了学生个体的纵向比较,让某些基础和能力较弱的学生产生消极的或自暴自弃的想法。

注重结果测评,忽视过程测评 许多高校测评均设基础分,然后设加分项或减分项,三者之和为综合素质的最后得分,加分项和减分项一般为学生获奖或被处分的分数,只重视结果得分,而没有将学生过程参与或改正错误的过程考虑到测评中去,这样,打击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另外,某些高校规定只要受到记过以上处分的学生综合素质成绩就是不及格,这样的规定没有考虑学生改错的过程,不利于对学生的教育与培养。

注重校内学生素质评价,忽视校外学生素质评价 随着高职教学改革,工学交替、订单培养、“厂中校”等办学模式在高职院校实施,但对学生校外综合素质的评价还是空白,多数学校到第三学年就不进行综合素质评价了,这对学校和学生来说都是缺失。

新形势下高职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有效途径

测评体系合理化 人才素质目标及社会、企业用人要求是不断变化的,学校要不断调研,构建科学的高职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现提供一种测评体系,具体如下页表1所示。

测评程序严格化 为了保证综合素质测评的参与性、公平性、公开化,可以采用如下页表2所示的完整的程序进行。

测评主体多元化 在测评过程中,可采用学生自评(占10%)、班级互评(占30%)、考核小组评定(占30%)、班委成员评定(占10%)、班主任评定(占10%)、辅导员评定(占10%)方式进行,然后将各项测评成绩加权得出综合素质评定分,以减少主观性和片面性。

兼顾横向测评和纵向测评 横向测评各高校均执行得较好,纵向测评建议采用档案袋法,即从每个学生入校起就建立学生成长档案,不仅收集学生的作品和荣誉,更重要的是记录学生发展的历程,根据学生个人发展情况可设立单项奖,如学习进步奖、体育之星、实践之星、思想进步奖等。

兼顾结果测评和过程测评 在综合素质测评细则中应加入对学生参与过程的考虑,而不仅仅是对获奖等各种结果的考核,这样可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兼顾校内和校外学生测评 各高职院校办学情况不同,可分别制定《校内学生综合素质评定条例》和《校外学生综合素质评定条例》。这样,不仅有利于对校内学生的素质能力进行培养,也有利于对校外学生的素质能力进行培养。校外工学交替、订单培养等多种培养模式对学生素质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兼顾素质测评和素质培养 素质测评是高职院校学生素质培养效果的检测手段。各高职院校一定要根据素质测评的各项内容努力创造和提供各种机会及条件进行学生素质培养。另外,素质测评体系一定要充分体现素质培养的各项内容。

各高职院校只有不断探索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完善评价体系,建立一整套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高职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条例,才能切实做好学生的综合素质测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素质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谢长旺,赵彦,范丽远.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0(3).

[2]杨海斌,徐慧君.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问题及措施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0(22).

[3]李俊杰.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探索及思考[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6).

[4]贺泽群,李方遒,倪东辉.以科学发展观创新高校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新模式[J].高教论坛,2010(3).

[5]刘国君.对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构建的探讨[J].科技创业,2010(11).

篇4

一、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英语教师不但要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而且要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想,要树立全面的教育质量意识,要牢牢把握英语教学的目标,要培养适应当今世界高科技、高知识容量、网络化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的英语人才,要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面向世界和未来的健全人格,成为富有个性,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栋梁之才。

二、健全心理,优良品质

具有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才能以健全的心理,优良的品质来陶冶、影响学生,在英语教学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

1.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一是要具有观察和分析国际国内教育教学改革最新信息的能力,分析利用先进的教育教学手段和教学经验,进行创造性思维和教学;二是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随时观察和分析学生的反应,掌握其心理个性特点,排除干扰因素,使整个教学过程在师生的心理交流中愉快地进行。

2.丰富的情感因素,教育的本身就是爱的艺术,英语教师不但要热爱本职工作,更要热爱全体学生,把广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以宽厚的胸怀感染学生,用真诚的爱心唤醒学生,和学生相处时要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与学生不断地进行“情感交流”要爱而不从,怨而不弃,言传身教,使学生的个性、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3.坚强的意志。教师意志上的良好品质对学生的思想行为有直接的影响,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应以沉着、耐心、诚恳的心情处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有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用英语交往的能力。

三、语言流畅,生动风趣

英语本身就是一种语言交往工具,一个好的教师应具有良好的职业语言素质。

1.语言要规范和流畅,在英语教学中不但要用词准确,语言合乎语法和口语习惯,条理清楚,而且要能说一口流利通畅的英语,给人以美感。

2.语言要有启发性和趣味性,英语教学,语言要有启发性和表现力,生动风趣而具有幽默感。

3.语言要具有针对性和适应性。英语教学中尽量使用英语,使用必要的身体语言,对初中生要选用生动、形象,富于知识性,口语化的语言,从小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和能力。

四、灵活多样,因材施教

职业能力素质是教育者应具有的基本素质,职业能力的高低是衡量教师称职与否的重要标志,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前提。

1.驾驭教材和教育对象的能力。首先要精通教材,对教材内容要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在教学中能做到得心应手,其次要熟悉学生,熟悉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特长,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根据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

2.组织教学的能力。英语教师的组织能力表现在多方面,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发和拓展学生的智力,在课堂教学中要始终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使快乐教学的原则贯穿始终,根据课堂教学的不同情况改变自己的角色,保证所教的内容学生都能理解。

3.英语教师还应具有较高的人际交往能力。英语本身就是一种语言交际艺术,要实现有效的英语教学要使学生积极地有效地投入到英语教学活动中去,就离不开与学生的对话和沟通,建立起你――我关系,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具有和学生建立互动感应的能力,另外英语教师还应具有和其他科任教师互相交往和合作的能力,以使师生进行深一层的情感交流和沟通,保证课堂教学的效果。

4.英语教师应具有较熟练的操作能力。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发展,英语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已不限于讲台,新的教学手段将更多的进入教学活动,这就要求英语教师不仅要会操作录音机,幻灯,而且要能操作录像机、电脑等设备,并学会自制教学软件,为实现教育网络化而努力。

篇5

一、重视家庭教育,是顺利开展全面学生素质教育工作的前提

1. 落实家访制度,密切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家访是教育工作者与家长联系的纽带,是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同步进行的重要环节,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手段。我校的工作计划中,全学期必须普遍家访一次。教师们积极响应,踊跃参加,不辞劳苦地家访,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加强了学校和家长之间的联系,增加了彼此间的感情,更全面地了解学生,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2. 办好家长学习班、座谈会、经验交流会。了解学生,重视学生,家访是做好学校教育的重要一环。而家庭素质,尤其父母自身素质对其子女的影响又是极其关键。为此,要想全面提高和发展学生的素质,学校要办好家长学习班、家长座谈会,经验交流会。定期组织家长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家庭教育等知识,提高家长教育的能力。若条件允许,还可以召开评选先进家长的表彰会,邀请教育专家举办专题讲座或座谈交流等集体活动。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不但使家长们对自己如何当好家长有所认识,有所提高,而且进一步明确自己的职责,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家长们的素质提高。他们除了当好孩子的“后勤部长”外,还成为孩子们学习和言行方面的顾问,抽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了解,激励子女,使他们成为具备可持续发展意识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人。

3. 应定期组织教师学习家庭教育的理论知识,并根据各个时期可能发生的问题有预见地、有目的地做好家庭教育工作。经济生活的不断提高、进步,引起思想观念不断变更。如何在学生身体健康成长时,思想也健康成长发展。学校应及时组织教师、家长和学生共同学习如《家庭教育的学问》、《教师给家长的建议》、《言传与身教》、《家长必读》等这类文章,使家长、学生的认识得到一定的提高。

二、转变好学校教育观念,是全面开展学生素质教育工作的主灵魂

教育观念总体上决定某种教育模式的形成与发展,而教育模式又相应地制约着学校的教育对象、方向、步调、教育前景等。可以说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往往有什么样的教育手段教育效果。教育观念是时代的产物,它会随时代的前进而更先进、完善。过去由于受传统教育影响,多年来,我国的教育观念一直围绕着“应试教育”而转。所谓“应试教育”是一种一味追求升学(考分)的教育,是死记硬背为主的教育,从严格意义上讲,是“唯升学教育”。学校要重视教育新观念,做好新旧观念的转变工作。本人认为转变好教育观念,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工作必须做好下面几个方面:

1. 学校领导要重视,要认真地计划、制订好有关的教学方案,如启发式教学,生本教育等。

2. 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学习其他学校的宝贵经验。

3. 选择全面的、多层次的、切合实际的教学内容及教学场所,以及相应的配套系, 比如多开设各类活动课和竞赛等。

4. 开辟多维的、有机联系的品德教育途径。

学校作为直接对学生教育的场所,一定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爱好的学生,在德、智、体、美、劳方面得到开发与发展。学校只有领会和重视了新的教学观念,才能面向全体,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才能动手改造只重视升学,重视灌输知识的羊肠小道,构建提高学生素质促进人才成长的康庄大道。

篇6

根据英语素质教育的特点和内容,笔者从以下几方面探索新时期英语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旨在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满足学生在未来职业中既懂英语又具备综合素质的需求。

一、英语素质教育的特点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它自身的特点就决定了它不能被机械地教,机械地学。现代英语教学理论已经充分证明,语言虽然可以学得,但更主要的是习得的。因此,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与其综合素质息息相关。学生如果要想学得好,首先要学得活,就要博览群书,获得丰富的背景知识,建构丰富的图式框架。

二、英语素质教育的内容

英语学科素质教育的内容,就语言本身来讲,主要是听、说、读、写、译这几方面的素质。这也是学校教育中所要解决的主要内容。

三、适应新形势对英语教师的新要求

笔者认为,新形势下对教师的新要求,除了爱岗敬业以外,英语教师还必须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素质:

1.具备既教书又育人的素质

教书育人为社会育出有用之才是教师的远大理想。为收获理想之果,英语教师还要将创新教育理论与本学科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提高既教书又育人的素质。

2.具备掌握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的素质

新形势下,许多教师采取自学或参加继续教育的措施,拓宽知识的广度,特别是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及素质,以促进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现代技术教育手段将广泛用于英语教学改革实施过程中去。

3.具备不断更新教学方法的素质

众所周知,“一言堂”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机器、考试的机器,这些严重阻碍了教育的发展。新课程给教师指明了教学方法更新的方向。首先,还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其次,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会学习。再次,教学要体现“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4.具备科学研究的素质

篇7

[关键词]高职教育;素质教育;师德建设;必要性

在知识经济和装备制造业迅猛发展的今天,职业教育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重要。而作为培养人才的教师,其与人的质量与其自身的修养是密不可分的。因此要提高育人质量,就必须加强教师自身的师德建设,提高师德修养,以良好的言行去影响和教育学生。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是教师这一职业的必然要求,也是立校之本,为人师表是教师履行教书育人职能的前提条件。然而,在市场经济的社会环境里,高校师德出现了一些滑坡,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是一项刻不容缓的紧迫任务。

一、加强师德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

社会主义文明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职能不单是传道,授业解惑,教师同时也是精神文明的宣传者和实践者。教师通过自己的教育活动不仅教给学生各种知识和技能,从而推动社会物质文明:同时也向学生传授社会的道德和规范,是他们成为维护社会向前发展的后续力量。为发展社会的精神文明注入新的活力。

二、加强师德建设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事业的需要

全面提高教师综合蒸质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之本,而教师素质又以师德为本。教师是实现以德治国方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生力军。因此,加强师德建设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推进教育的全面发展的有力保证。

三、加强师德建设是培养合格人才的根本需要

职业院校要完成培养高素质的实用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任,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这就要不断地提高现有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特别要加强师德建设。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意志品质等方面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具有崇高理想和高尚品德,因为小学生的道德素质直接决定着未来的国民素质和国家的命运。因此职业院校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和娴熟的操作技能,而且要有高尚的思想道德修养。高尚的师德就是一本好的教科书,就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不但能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对青少年学生潜移默化的教育更是巨大、深远的,甚至是终身的。因此,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决定着学校培养目标的最终实现。

四、加强师德建设是推进以德治校的需要

学校担负着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任,学校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地,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必要的规章制度无疑是重要的,但道德的力量往往会起到特殊的作用,有时甚至是不可战胜的,在有些场合,单靠规章制度有时难以发生作用,必须依靠道德即师生的自律来维护并运转来保证正常的教学、科研、生活秩序。

如在我校2006年教学质量评估时,广大师生为了保证教学质量评估顺利通过,他们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付出了许多艰辛的努力,这是靠师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来维系和支撑的。教师在学校里的特殊地位和职责,决定了教师在学校道德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也决定了以德治校必须构筑起以师德为核心的学校道德体系,充分发挥实德的示范、辐射和教化作用。

五、加强师德教育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需要

篇8

关键词:数学;作业;教育;学生

作业的设计在教学中至关重要,它也是学生消化知识的有效途径。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变革创新力度还远远不够,传统的做法仍然大量存在。具体表现在:练习要求“一刀切”;练习量依然过多,质量不高;练习内容的综合性不强。那么,应该如何减轻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呢?怎样才能精心设计小学数学学科的作业呢?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作业的针对性

实施素质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要面对学生,因材施教。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承认和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而,作业的设计要有坡度,在范围和数量上要有层次性、伸缩性,以适应不同程度的学生。既要使学困生“吃得消”,中等生“吃得饱”,又要使优等生“吃得好”。

二、作业的趣味性

趣味性作业的设计能够寓教于乐,易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既巩固、强化了知识,又让学生感到学习的轻松、快乐。例如,在做四则混合运算计算题时,一味地布置计算题,机械地重复练习,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而且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针对这一问题,我设计了两组练习,每组四道。我把每一组各题的得数之和告诉学生,这样,学生做完后,就知道做得对不对了。学生做完第一组后,马上又去做第二组,做得快的学生要求教师出第三组。

三、作业的适量性

教师布置作业要少而精,要在培养锻炼学生思维能力上下功夫,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好数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就决定了数学作业不能过滥,更不能简单地以熟生巧、以量求质。教师必须精心设计作业练习,练得恰到好处,这是提高学生能力,同时做到“减负”的重要手段。

四、作业的选择性

学生在完成他认为比较多的作业时,或多或少会存在逆反心理,如果教师一意孤行,强迫学生必须如数完成所有作业,那么作业的质量就很难保证,作业的目的也就很能达到。在布置作业时,我大胆规定,学生对不会做的题可以不做,只要在把会做的题做完后,回答下列问题就算完成了作业:写出此次作业中,你独立完成的题的序号和在别人帮助下弄懂并完成的题的序号;不会做的题的序号,力求分析不会做的原因;此次作业你用到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技巧?你的最大收获是什么?

这样能使教师迅速、清晰地把握学生的作业情况和实际水

平,为教师今后的教学指明方向,提供参考,同时可以使学生摒弃抄袭、自欺欺人的不良学风。

篇9

同志们:

这次全市高中素质教育总结表彰(静宁现场)会议开得很成功,会上,市委张书记作了重要讲话,静宁县、静宁一中、静宁甘沟中学介绍了经验,6县(区)县委政府、7所重点中学校长分别做了发言。表彰奖励了20__—20__年学年度高考质量优异的县(区)、学校以及高考名师,同时作出了《再掀学习静宁经验新,全力推进高中素质教育上水平的决定》。特别是军利书记的重要讲话,系统全面地总结了“十五”期间全市发展高中教育和实施素质教育的经验,客观地、实事求是地分析了20__年全市高中教育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和存在的问题,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高度,对20__年高中教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个讲话主题鲜明,重点突出,任务具体,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各县(区)党委政府、市县区教育主管部门和各学校要认真学习领会,切实抓好贯彻落实,使会议精神真正落到实处。静宁县介绍了他们狠抓高中建设、提高高中素质教育的经验,很有说服力,希望各县(区)、各学校认真学习借鉴。素质教育说到底是提高教育质量问题,最终要体现在升学率上。关于这一问题,我再强调几点:一、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加强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全面推进高中素质教育

教育质量是教育工作的生命线,提高教育质量,向高一级学校培养和输送更多高素质的人才,是普通高中的根本任务。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素质教育,切实抓在手上,决不能认为提高教育质量只是教育教学部门的事,实践证明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与党政领导的重视程度有很大关系。

一要落实责任。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始终坚持“科教兴市”、“科教兴县(区)”的战略思想不动摇,切实把教育作为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重要工作来对待,要把发展教育作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根本措施,始终放到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中,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及时研究和解决教育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和热点、难点问题。各县(区)分管领导要倾其全力抓高中教育的发展和质量的提高,尤其要在提高高考上线率上出实招、见实效。要建立领导干部联系学校制度。建议市县(区)党政领导每人联系1所学校,经常深入学校进行调查研究,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推动工作。要建立党委、政府定期议教制度,有针对性的专题研究解决教育工作中的具体困难和问题,激发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为全市经济发展多培养人才,培养好人才。

二要强化质量意识。衡量一个地方教育质量的高低,不能只看办学条件的好坏,而要看学校的质量和大多数学生的素质是否提高了。没有质量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家长不答应,社会不认同。这几年学校基础设施有了很大的改善,高中教育的规模和速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创造了条件。但要坚决防止出现学校建好了,设施完备了,而教育质量下滑了,社会的满意度降低了等类问题的发生。因此,各级党委、政府要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既要从宏观上管理教育、服务教育、支持教育,又要从微观上抓教育管理、抓教育质量、抓升学率。我们要在继续重视规模和速度发展的同时,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素质教育的质量和效益上,大幅度地提高升学率,使教育质量稳步攀升,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促使高中素质教育上台阶、上水平

在推进素质教育中,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担负着重要的职责。因此,要加强自身建设,使人人成为懂教育、重业务、会管理、爱事业、受欢迎的行家里手,要勤于调查研究,善于钻研业务,善于科学指导。要坚持依法治教,从严治教,努力提高科学管理水平。要经常深入教学第一线,和广大教师一起研究加强高中发展、提高高中素质教育的途径和办法。要严格教师准入制度、考勤制度和奖惩激励等制度。对教学绩效不佳的教师要采取措施,及时调整;对学校质量高、教学成绩好的校长和教师要进行宣传和奖励,在全市上下营造争先恐后抓质量、促发展的良好氛围。在抓质量上,尤其是要抓高考质量,提高高考上线率。这次会后,各县(区)要切实加强对高考的研究和指导,要有一些大的推动措施,坚持分类指导、分层要求 ,抓住一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及时研究解决,实行一校一策,目标管理,完善质量监控体系,搭建服务高考平台,使今年高考上线率有一个大的回升。全市普通高中招生达到初中毕业生总数的55,高考上线率达到80,本科上线率达到50,重点本科上线率达到5,以上四项重点目标要力争达到。尤其是崇信县、泾川一中、庄浪一中、平凉一中等20__年高考成绩明显下滑的县(区)和学校一定要打好翻身仗,争取高考上线人数有一个大的跃升。

三、要着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学校管理者队伍,为强化高中素质教育提供保障

校长是学校的组织者、管理者、示范者和带动者。一个优秀的校长,不仅要有较好的组织才能,而且要在学术上有造诣,在某一学科上能够带头。如果把校长看成“做官”,脱离教学工作,就是不称职。因此,希望每一位校长都能亲自授课,深入教学第一线,及时了解教师的思想动态,掌握学生的行为动态,从而增强管理的针对性和科学性。要求教师做到的,校长应该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对那些不懂教育、不会管理或者事业心差、管理无方的校长要适当进行调整或免职。对那些事业性强、教学业绩突出、有一定组织才能的骨干教师,应进行专门和专业化培训,及时选择到校长岗位上来,逐步建立起一支志存高远、爱岗敬业、育人为乐、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学校管理者队伍。要改革和完善现行高中评价机制。衡量一个地方的教育质量如何,既要看教育规模和总量变化,更要看质量,也就是高考上线率的高低。教育质量是学校的形象,是学校的生命线,是教育的永恒主题。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把高考上线率和本科上线率作为高中素质教育的重要指标进行考核。各完全中学要理直气壮地抓素质教育,抓升学教育,以高质量的高中教育回报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支持和厚爱。

四、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确保高中素质教育稳步提高

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基本保证。各级各类学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牢固树立尊重教师、依靠教师、服务教师的意识。始终坚持人才强教、人才强校的观念。要重视教师资源的投入、开发和利用,维护和保障教师的切身利益,关心和爱护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把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保护好、调动好、发展好。同时,要坚持把师德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灵魂,切实抓紧抓好。首先要培养教师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要通过教育引导和管理,使每一个教师都能够树立勤奋敬业、无私奉献、育人为乐、忠于职守的敬业精神。其次,要培养教师强烈的进取精神。要十分重视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培养教师勤于钻研业务,苦练教学基本功,争当教学骨干。在学校形成比师德、比奉献、比责任心、比业务水平的良好氛围,建立起优秀的骨干教师群体。第三,要培养教师顽强的拼搏精神。教师要一心扑在教学工作上,要时时刻刻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学习成绩的提高。要不断探索改进教学方法的新途径,不断寻找提高教学质量的新办法,在不同的起点上追求更高的目标,创造更加优异的成绩。

五、不断深化教育管理体制和用人机制的改革,为推进高中素质教育提供动力

篇10

思想意识

思想决定行为,关于什么是教育科研,你怎么看待教育科研,对教科研教师的认识大致有三种:一是把教科研神秘化、专业化,认为教科研是专家的事。二是把教科研与教育教学等同。行动研究,就是教育教学工作本身,教科研被行动取代,往往只有行动没有研究。三是把教科研形式化、庸俗化。认为教科研就是写文章,摆花架子;就是电视里有影,电台里有声,报纸上有名。调查表明:教科研工作的广度和力度还不够,教师的教科研知识还很模糊,欠缺正确的认识。大量的教科研实践表明:教育科学研究是提高教师素质的主要途径,科研能力是21世纪教师必备的能力。教师的科研意识尤其是思想意识将直接影响着教师的科研行为,制约着教师科研素质的提高和能力的形成。

认识决定行为,及时引领教师对教科研的看法,把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科研联系起来,把教师的生命意义和教师的专业发展联系起来,从自身的成长和生活的意义入手研究学生、研究教学,让教科研成为工作的支撑点,科研能力成为核心素养。

学习意识

学习意识是对什么是学习,你的学习习惯是怎样的等问题的思考、觉察和认识。教师作为文化的传承者,他是怎样看待学习这件事,他的阅读习惯如何呢?笔者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分析:①是否有固定学习时间。有固定学习时间的教师占60%,学习时间在1至2小时;没有固定时间的教师占12%,学习时间不固定的占38%。②近期是否看书学习。近期看书的占17%,其中看专业书籍的占14%,看其他书的和没看的各占3%。③订报刊情况。订一份杂志的占40%,订二份杂志的占31%,没订杂志的占16%。④最喜欢的书。喜欢文史类的占25%,喜欢专业书籍的占12.5%,没有最喜欢的占18.7%。⑤喜欢看的报刊杂志。喜欢看日报类的占10%,喜欢学科类的占45%,喜欢生活类的占26%。

从以上数据看出,本区教师有比较好的学习习惯,基本上能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看书、看报,学习范围从学科指导书到生活报刊、文史类书,但学习深度明显不够。在“最近看的书”“最喜欢的书”“订刊情况”和“最喜欢看的报刊杂志”中,80名骨干教师中无一人最喜欢教育专著,无一人读教育理论书,更无一人订阅教育理论性较强的报刊如《中国教育学刊》,而更令人遗憾的是有近20%的教师没有自己“最喜欢的书”,有占12%的教师没有固定的学习时间,而学习时间不固定的占38%。由此可见,骨干教师的学习习惯尚需进一步培养。

思考意识

学与思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我们分析思考意识,主要从“是否做摘记”“是否谈论读书”来进行。对于“是否做摘记”,调查显示:做占52%,不做占20%,摘记在学习笔记上占40%,不固定占6%。对于“是否谈论读书”,调查显示:谈占55%,不谈占16%,与朋友、同事谈占28.7%,与孩子谈17.4%。

教师自觉做读书笔记需要一个过程,为缩短这个过程,本区将教科研和教师教育相结合,规定教师每年做读书笔记的数量,并定期进行检查。从统计可以看出做摘记的教师占了半数以上,其中40%记在了学校规定的业务学习笔记上,但毕竟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如果做读书摘记是一个感性思考,谈论则是对思考潜意识的深化。经常谈论可以激活思维,触发灵感,使思考更有深度和灵活性,从而促进更深入地学习。教师劳动的特点之一是个人劳动,群体结果。教育需要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因而教师之间的相互切磋与沟通十分必要。而现实中反映的情况却不容乐观,只有半数以上的教师谈论读书问题,其中占17%的教师是辅导教育自己的孩子。可见教师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合作的氛围还远远没有形成,教师的思考意识还较弱。

探索意识与总结意识

由于探索意识和总结意识是建立在前三者即思想意识、学习意识和思考意识的基础上,因此受前三者的影响,教师的探索意识很被动。调查了解,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会经常发现一些问题,但大多数教师都没有往深处思考,更没有结合理论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探索研究,至于善于总结提炼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者就更是凤毛麟角了。这与前面所言的思想意识极为一致,也导致了教育长期以来无特色教师、无拔尖人才,教了一辈子书只是个教书匠。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要求教师必须尽快由“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21世纪是创新教育的时代,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操作能力,而教师对于素质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而言,不仅仅是理解者和选择者,更应该是探索者和创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