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知识点汇总范文

时间:2023-08-02 17:35: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管理学知识点汇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管理学知识点汇总

篇1

一、转变传统教学观念

高校管理学教学中一直沿用固定的教学模式,即教师是教学主体,负责传授学生管理学知识,学生只需要带着耳朵来听课,保持良好的课堂纪律,不需要做出其他的反应。教师很少向学生提出问题,也没有给学生留下思考和消化知识的时间,课堂节奏比较紧凑,师生之间缺乏交流,仅通过期末考核来检验学生的实际水平。这种教学模式存在着严重的诟病,无法体现管理学教学的先进性和科学性,对于教师和学生的发展都是十分不利的。教师无视了学生的想法,只顾着自己讲解早已经烂熟于心的课件,却不顾学生理解了多少、实际的掌握程度、以及能否应用到生活实践中,课堂死气沉沉,学生的表情呆滞,正说明了学生对当前教师所讲的内容丝毫不感兴趣。教师一味墨守陈规,不知变通,是无法让学生感受到管理学的乐趣的,因此,教师要创新教学观念,将其作为管理学教学的指导思想,对教学环境、方法、组织形式进行全面的改革,给予学生更多的参与机会,还可以让学生来组织和设计教学活动,将学生的内在潜能最大限度激发出来,进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性格单纯,往往仅凭借个人喜好行事,对于感兴趣的事物他们会投入全部的时间和精力而乐此不疲。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这一特征,提高管理学课堂的趣味性,以问题为导向,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不由自主地思考和探索管理学问题,从而养成积极发言,不耻下问的精神,在班级内部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学习热情长久地保存下来。

第一,在课堂上设置讨论环节,先由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部讨论解决。在讨论结束后,各个小组还要将结论整理出来,选出代表加以阐述,最终教师将对各个小组的结论进行汇总、完善。讨论的过程就是学生分析、思考问题的过程,在听到他人的言论后,学生会将其与自己的想法作对比,进而了解思维上存在的漏洞,并主动学习他人的优点长处,这对于拓宽学生的思维深度,培养学生谦虚好学的美好品德大有助益。

第二,鼓励学生勤学好问,勇于发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都可以询问教师,每道问题教师都要认真对待,无论是浅显的观点还是高深的论据,教师都要一一分析给学生,以梳理学生的知识点,弥补知识缺陷,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很多学生都存在怯懦的心理,羞于将自身的弱点暴露出来,如果学生不提问,教师也就不会知道学生知识点上的遗漏,长此以往,学生的成绩必然会受到影响。因此教师可以对提出问题的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让学生知道提问是不可耻的,应该予以支持和发扬,从而将提问作为教学的必要环节之一。

三、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

如今,各行各业都普遍缺乏精通技术和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仅仅了解专业知识还远远不够,必须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唯有如此才能将企业做大做强。高校教育注重的是理论知识的渗透,实践训练稍有不足,难以培养出企业需要的高水平人才。为了达成学生的就业规划,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高校可以建立校企联合模式,让学生到企业中实习,积累工作经验,企业可以优先从高校内挑选优秀毕业生签订合同,补充新鲜血液,从而达到校企双赢的目标。此外,高校还可以让教师到企业取经,根据企业的管理流程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来制定解决方案,给予学生动脑、动手的机会,培养学生善于思考、手脑配合的能力,不仅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了,对知识也起到了巩固和强化的效果。

四、理论与案例相结合

大多数教师在管理学知识的传授中常常采用案例来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因此选择的案例要能足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所以就要求引入案例时必须根据对知识点的抽象概括与科学诠释,最大化地选择能吸引学生眼球的优秀案例,从而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从案例中掌握必要的知识与技能。例如对于人性的理解,《西游记》中人物角色的特点和行为可以作为一个分析点来学习讨论。唐僧的慈悲、孙悟空的自主、猪八戒的随从意识等,更加有趣味地诠释知识。如对于时间管理的学习这一模块,可以在实际生活中尝试用时间管理的方法,提高时间的利用率。总的来说,使管理学教学生活化是学生学好的保障。

五、创建开放式的教学环境

开放式的教学环境能够消除学生的心理负担,使其保持平常心来面对学习,教师放弃了以往高高在上的姿态,以平易近人的态度与学生相处,学生就会将学习中遇到的种种疑惑提出来,老师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师生互动的教学效果也能得到真正保障。教师在课堂内可以借助教室、校园网等平台,通过案例研讨、习题考核、情境模拟、管理游戏等多元教学方式,增进师生间的互动。在课堂外,借助课程网络信息互动平台、电子邮件、电话、博客等媒介,通过在线辅导、在线测试、文献导读、听取讲座、课外活动等多维课外教学方式,以补充和延续师生间交互。此外,还可以进行课程创新,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互动,根据教学内容,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将问题统一布置给每个小组,让小组成员自行决定活动过程,并展开设计与讨论。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与交流时间,充分发挥群体智慧,使学生之间能互通有无、智慧共享。

篇2

关键词:“互联网+”;翻转课堂;工商管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4;C9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3866(2020)17-0-02

传统工商管理教育教学普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教学内容滞后,不能紧跟市场需求,一些新观点新模式进入可能有一定时间延迟;另一方面教学模式缺少创新,各大高校对于工商管理教育仍然存在“填鸭式”教学。在“互联网+”背景下翻转課堂更适用于工商管理学科的教学。

一、概念界定

(一)“互联网+”背景下的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最早源于美国,颠覆了传统教学模式,其实质是将“先教后学”转变为“先学后教”,重新调整了课堂内外时间,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翻转课堂与“互联网+”两者之间既相互影响又有区别,前者是教学模式,后者是信息技术应用,一方面翻转课堂完全可以独立于“互联网+”技术,通过传统媒介,如书籍、报刊等来实现,另一方面“互联网+”技术的出现和融入,使教学高效变革成为可能性,不仅使课堂环境变得丰富多彩,还使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产生质的飞跃。

(二)工商管理学科教学特征

高校工商管理学科以培养面向市场经济需要的应用型管理人才作为培养目标,具有自然科学特点和技术特征。工商管理学科教学具有情景性,即现场教学和模拟教学;综合性,即教学内容综合性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体验性,即尊重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开放性,即设定开放式教学内容,以及鼓励开发和创新。传统的工商管理学科教学主要采用以老师讲授为主,学生缺少主动性且个体化教学难以实现,也制约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知识应用技能提升。在“互联网+”教育理念下,工商管理学科的一些课程具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特质,使学生受益匪浅,也被视为所有教学方法的前沿。

二、课程资源建设

(一)课程内容筛选

随着“互联网+”教育的广泛推广,近年来翻转课堂日益盛行,高等教育学科的研究者们预测,在不久的将来,高校75%以上的课程将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教学模式展开。根据工商管理学科特点,大部分课程的教学过程都适宜采用翻转课堂形式,但选取翻转的内容要得当。有些内容适宜在线视频自学,比如一些简单的内容可以通过课前完成;有些内容适宜课堂讲授,比如一些知识难点需要面对面的启发式讲授,并通过现场氛围、师生互动等来提高教学效果;还有一些知识需要课前通过案例、视频资源等独立发现,或者通过课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实验模拟等形式来完成,比如一些实践性、实时性比较强的实践类课程。总之翻转课堂内容选择没有固定模式,可以根据内容需求灵活翻转。

(二)学习平台选择

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在线学习成为分享资源、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在线学习模式目前国外流行的两种模式是MOOC和SPOC,前者是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其特点为参与人数不限,学习时间和空间不限,教学全程在线,学生自主性水平最高;后者是小型私人在线课程,MOOC模式的一种延伸,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强调了教学互动。相比较而言,工商管理学科中的专业基础课或一些基本理论课程,如经济学、管理学等适合MOOC模式,可以降低教学成本,教育效率也较高;而其他专业性和实践性强的课程更适合SPOC模式,加强教学互动,提高学习的通过率。在MOOC和SPOC等在线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国内也涌现出越来越多开放式在线教学平台,典型的有中国大学MOOC直播平台、超星学习通、雨课堂、职教云、优课联盟、优学院、好大学在线、腾讯课堂、钉钉等,以及各高校自主开发的在线平台。各平台具有各自的强势资源,例如职教云平台主要针对职业教育搭建的平台具有强大的职业培训资源,工商管理的一些职业培训课可以选择使用。

(三)案例库建设

根据工商管理学科实践性强的特点,翻转课堂良好的教学效果离不开丰富教学资源建设和开发,包括案例库建设和课程资源建设等。在工商管理学科教学中,案例教学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优质的案例能反映企业真实场景,调动学生兴趣,推动翻转课堂教学顺利进行,因此需要建立丰富的案例库。案例库的建设,一方面要重视现有案例资源的,充分利用MOOC、在线平台及网络提供的资源;另一方面要加强案例开发,结合当地市场环境,采用调查研究和实地走访企业等方式,挖掘典型案例,形成门类齐全、内容丰富的案例库。根据案例开发设计课程资源,包括短小精悍的教学视频,便于学生自主控制学习;文字、视频、音频或PPT等形式多样的课程学习资源,提高在线学习兴趣;另外完善考核系统,形成多元化的考核体系。

三、教学课程设计

通过文献梳理和借鉴一些优秀教学案例,国内翻转课堂的本质特征是先学后教,先让学生进行自主性的基础学习,然后课中重点围绕难点问题进行合作和教师引导的探索式学习,以及高阶的提升式学习。教学设计模式从简单的机械执行固定模式,逐渐转向根据课程内容灵活组合。

(一)课前——知识传递

在课前准备阶段需要教师和学生做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也是翻转课堂的关键,准备情况的质量会影响到整堂课的效果。在该阶段,教师围绕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通过在线教学平台预习内容和任务,并设置任务打卡制以督促学生认真看完课件视频。资料时间应根据任务的复杂程度留有充足的提前期,保障学生自主学习效果。内容包括:教学目标,任务安排,课程内容关键词,典型教学案例,PPT,教学视频,在线测试;一些实训课程需要提前将使用软件,工作场景说明,操作规范等提前公布。教学内容应该以知识点为单位,以浅层知识“翻出去”,深层知识“翻进来”为原则,并尽量保证一个完整的知识点在一个连续的课时中。学生应当自主阅读和学习,逐步形成自己的观点,并及时通过在线平台对案例或者教学视频内容提出问题,同教师和同学进行讨论交流,最后形成预习报告或者通过在线测试,为课中教师讲授做准备。实践性比较强的内容,如商务谈判、招标模拟等,可以项目的形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协同完成,分组时可以根据学生的成绩、基础知识水平、兴趣爱好等标准,分成5—7名学生组成的小组,课前完成相关的方案设计或者资料准备。

(二)课中——知识内化

翻转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是知识内化过程,学习者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建构,这也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核心部分。课中阶段,教师需要根据课前预习的情况分析和一些知识点测试情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控制教学节奏。在课堂上,学生要担当“主演”角色,真正实现教学翻转,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实现充分互动;教师则是“导演”角色,需要了解学生在知识、技能、能力和情感各方面的把控情况和程度,并结合工商管理学科体验性、综合性、情境性、开放性的特点进行合理科学的引导。整个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以讨论和互动为主,融入贯穿一些教师讲授和点评,如工商管理学科中一些抽象理论的讲授等。讲授、点评互动的过程中也增加了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机会和条件,而这是某些工商管理学科课程的必然要求,如职业素养课等,需要对学生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情况进行观察和測量,实现课程教学的情感目标要求。在一些实践课中,课堂上可以邀请行业专家、优秀工商管理人员参与,这样既能丰富翻转课堂教学内容和形式,还能使课堂内容更有实践性,深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认识。

(三)课后——知识反馈

课后主要任务是总结和提高,使整个课程体系形成一个PDCA闭环,也是翻转课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该教学环节一方面是课程内容的延续,学生汇总课堂讨论的观点,撰写总结和分析报告;教师通过在线平台及时帮助学生答疑解惑,同时结合学生的课堂出勤、课堂发言、生生互评、专家点评、任务参与度和贡献度等情况,作出客观、公正评价,给出相应的成绩,并计入学生课堂学习档案。更重要的一方面是教师不断的教学反思,通过分析教学中的不足进行课程剖析、参与课程教学交流进行经验共享,并根据美国一项QualityMatters的评估体系从课程目标、学习目标与能力、评估和衡量、教学材料、学生互动和参与、课程技术、学生支持、访问便捷性八项指标中,不断完善翻转课堂质量。

篇3

一、语法知识梳理应遵循逻辑性、合理性原则

若要获得良好的语法教学效果,教师要高度重视语法知识的梳理工作,而不能把眼光仅仅停留在疏而不漏这一点上。从管理学角度来看,教师如同一名管理者,以取得效果最大化为主要目的,因此如何管理并“调度”所要梳理的语法知识对语法教学来说极其重要。在梳理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遵循逻辑性与合理性的原则。所谓逻辑性,就是指教师在梳理语法点的过程中要重视语法知识的客观规律性,要能借助推理、判断等形式,在给学生讲解时能揭示语法的本质属性。所谓合理性,就是指教师在梳理语法点的过程中要注意所选内容应能突出重点、难点,能实现教学大纲的意图。逻辑性与合理性的结合可以使得梳理的语法知识以清晰而又科学的方式传递给广大学生。比如“It takes somebody some time to do something(某人做某事通常花费多少时间).”是非常重要的语法点,诸如这样的语法点在梳理时应给予高度重视,讲解时应突出讲解It(形式主语),somebody(宾格), to do something(不定式)等核心内容。

二、语法知识讲解应遵循生动性、具体性原则

现代教学模式已明显不同于以往填鸭式的做法,它突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概念,兼顾了主导与主体两个方面。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的达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因为如何协调二者的关系一直是教育工作者试图解决而又未能彻底解决的问题。具体到《牛津初中英语》语法教学这个问题,这就需要教师仔细研究已经梳理的语法知识,设计出最佳的、合理的讲解路径,帮助广大学生以轻松、愉快的方式获取语法知识。为此,教师在讲解语法知识时要遵循生动性、具体性的原则。所谓生动性,就是要求教师对语法知识点的讲解要抛弃枯燥乏味的传统方式,代之以活泼的、轻松的、幽默的,甚至是诙谐或者调侃的方式进行,不能过于死板和教条。所谓具体性,指教师在讲解语法知识时要摈弃抽象而空洞的教学方法,以具体例子对每一个语法现象加以说明,使语法现象变得具体起来、生动起来,实现抽象到具体的转变。比如讲解“This is an apple/egg(这是一个苹果/鸡蛋). This is a banana(这是一个香蕉).”这样的句型时,教师不但要讲解清楚何时用an,何时用a(apple/egg的第一个音标是元音,前面的冠词用an; banana的第一个音标是辅音,前面的冠词用a),还可以带一个苹果/鸡蛋/香蕉进教室,用实物演示并做比对。

三、语法知识传授应遵循因材施教、讲练结合原则

依据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其1943年的论文《人类激励理论》中提出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每个生命个体存在五种需求,按照从低到高的层次,依次为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上和归属上的需求、尊重的需求,以及自我实现的需求。另外有两种需要,即求知的需要和审美的需要。依据马斯洛,这两种需要介于尊重的需求与自我实现的需求之间。考虑到马斯洛理论被广为接受的现实,我们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每个学生在接受教师所传递知识的过程中也存在类似的五种需求及两种需要。这就要求教师在传授语法知识点时,要高度重视因材施教的原则,充分了解所授不同学生的需求及需要,比如对家境贫寒和家境殷实的学生、对家庭幸福和家庭遭遇变故的学生、对性格平和与特立独行的学生等应区别对待。具体到语法教学上,尤其要注意学生情感上、归属上及尊重的需求。从逻辑关系上来看,只有当学生的上述需求得到实现后,他们才可能真正地对语法教学感兴趣,继而对授课教师表现出足够的尊重,最终实现师生之间深层次的互动,满足学生求知和审美的需要,特别是求知的需要。当然,在重视因材施教的同时,还应重视讲练结合的原则。光讲不练,学生无法得到锻炼的机会,因而无法巩固所学语法知识。当然,练习的选取要有所侧重,避免题海战术,关键是通过 讲练方式透彻讲解每一个语法点,因此,所选练习要体现针对性、实用性、灵活性等特点。比如“Tom likes practicing playing the piano(汤姆喜欢练习弹钢琴).”该例句既很好地诠释了like doing something(喜欢做某事),practice doing something(练习做某事), 又体现了play +乐器(演奏乐器)等用法。

四、语法知识巩固应坚持前后贯通、内外结合原则

德国心理学家艾滨浩斯(H.Ebbinghaus)通过研究发现了遗忘曲线,即艾滨浩斯遗忘曲线,该曲线直观描述了人脑对新事物遗忘的渐进过程。艾滨浩斯还指出,人们可以从遗忘曲线中把握遗忘规律并加以利用,从而提高自我的记忆能力。该学说对学界及研究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因此,在很大程度上,英语学习的过程也可以看作是与遗忘作斗争的过程。就英语语法教学而言,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高效地掌握语法知识点,教师有必要坚持前后贯通、内外结合的原则。前后贯通的原则要求教师在进行语法知识的教学时要做到前后照应、新旧衔接,把知识点串联起来,达到巩固的目的。内外结合的原则要求教师能把课本内的语法点与课本外(如英语报刊及其他英语读物)的知识点相结合,通过适当讲解课本外的知识点,促进学生对课本内语法点的深刻理解。通常情况下,学生对课本外的知识有着不小的兴趣,内外结合的原则很好地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牛津初中英语》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比如,教师可以把初中不同阶段的如下类似句型汇总串联:It takes/will take/took somebody some time to do something(某人做某事通常花费/将要花费/已经花费多少时间). Somebody pays some money for something(某人为某物付了多少钱). Something costs somebody some money(某物花费某人多少钱). Somebody spends some time/money (in) doing something/on something(某人花费多少时间做某事,某人花费多少钱购买某物).等等。学生可能在课外读物中读到这样的句子:The bride(新娘) likes big houses and the bridegroom(新郎)decides to buy one. 教师既可以讲解decide to do something(决定做某事), 还可以用幽默的方式告诉学生,新郎需要向新娘提供房子,所以bridegroom是新郎,bride是新娘,这又加深了学生对该词的记忆。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字:三本院校;财务管理;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4

一、 “三本”院校《财务管理》课程的特点、专业地位及主要内容

(一)“三本”院校《财务管理》课程的特点

财务管理作为一门研究现实财务问题的应用学科,内容丰富复杂,它围绕资金管理为主线,展开讲述资金筹集、资金运用、资金分配等内容,区别于会计学记账、核算等特点,财务管理更侧重将分析技术引入相关财务决策的方法中,更好地为企业经营管理服务。

(二)“三本”院校《财务管理》课程的专业地位

财务管理课程在专业课程中具有重要地位:财务管理是财务会计及经济管理专业知识结构中的重要部分,是会计学系及经济管理系各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属于专业必修课。该课程涉及会计基础、管理学、数学等相关知识,具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目前大多数三本院校将该课程一般都开设在大二的第二学期,学好这门课程,不仅可奠定学生专业学习的基础,扩大学生的专业知识面,还可大大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管理资金乃至管理一个企业或公司的能力。

(三)“三本”院校《财务管理》课程的主要内容

财务管理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财务管理的基础章节,即财务管理总论、财务管理的价值观念;第二部分,财务管理的核心决策章节,即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管理及利润分配管理;第三部分,财务分析、财务预算及财务控制部分。

二、三本院校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教学内容理论偏离实践、课程衔接脱节

总体而言,三本院校的财务管理课程的课时数相比以前都有较大的压缩:特别是非财会计专业的课时数压缩到只有48学时,有的甚至更少;会计本科专业财务管理课程的课时也由80学时缩减到64学时,而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每学期因国家法定假日、学校各类大型活动所冲掉一些课时,使得实际授课的课时数更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主讲教师授课的进度安排,不够充足的课时学习也使得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不佳。

教学课时被压缩后,三本院校财务管理课程讲解的内容只能以“决策”为重心展开,无法反映公司财务管理基本流程(包括财务战略与目标、财务决策、财务预算、财务控制、财务分析、财务评价与激励、财务预警)的全貌,而仅以“决策”为重心的财务管理教学还不能涵盖整个企业财务管理流程,导致理论教学的内容偏离实践应用。

在课程衔接方面,财务管理学中实物决策的计算大量地运用了概率统计和线性规划中的理论和方法,学生一般要在学了微积分、概率统计、经济法、基础会计等课程之后,再来学习财务管理学,但是目前很多三本院校并未开设经济数学课,有些院校基础会计课程甚至设在了财务管理课程之后,这使得财务管理学的教学遇到许多困难。另外,财务管理课程内容中经常涉及经济学、会计学、管理学和统计学等相关学科知识,同一部分内容在其他课程中也会涉及,造成课程内容的交叉重叠。据学生反映:通常不同课程是由不同教师授课,这就造成有些内容重复讲授,而有些知识点主讲教师彼此都以为相关课程的老师会讲而导致部分知识点漏讲。

(二)教学方式单一,案例教学法并未得到有效实施

据了解,三本院校财务管理教学均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针对财务管理课程信息量大、概念和公式多的特点,主讲教师均采用的是“PPT知识点传统讲授法”,即教师按照教学内容将各章节的知识点制作成PPT形式,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在课堂上集中演示、灌输给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板书的时间,提高了教学的效率。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虽然改进了教学手段,但是知识信息的传递方式无法避免传统教学方式“单向性”的弊端,教师的角色只是书本知识完整地传授给学生,单向性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师生之间缺乏双向交流,课堂气氛沉闷,此外,放映幻灯片时教室的光线昏暗,导致部分本来基础就不好的学生在老师“一言堂”的教学方式下昏昏欲睡,学习实际效果并不理想。

案例教学对我国高校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全面改革,有着重要的启发和推动作用。传统教学方法的优势在于对理论知识进行系统而全面的传授,而案例教学的优势在于对知识的运用,对实际问题分析理解判断。案例教学法经过发展,已被大多数管理课程广泛采用,但目前三本院校中由于课时数压缩,在理论教学都很难得到保证的情况下,更加难以兼顾案例教学法课时数的需要。

(三)成绩考核偏应试化,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分析创新能力未得到提升

三本院校中,财务管理课程最终的总评成绩是期末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出勤和作业分)综合。期末考试采用的考核方式主要是闭卷考试,以知识点的应试考试形式为主。由于该课程考试计算量较大,计算公式较多,概念也较多,考试过程中学生夹带抄袭的现象比较严重,经济管理类偏文的学生该课程挂科率较高。此外,从学生评教反映来看,普遍反映该课程由于概念多,计算多,导致学习的难度大,学习的兴趣不高。而过于应试化的考核形式忽略了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及解决企业实际财务问题能力。

三、三本院校《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的相关措施

(一)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地位安排教学内容

三本高校是大众教育的产物,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中学教育的延续,人才培养目标应区别于“一本”“二本”高校“研究学术型”人才的培养。三本院校旨在培养一般专业人才,而不是精英人才。根据财政部制定的《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的要求,三本院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层次定位应为财务管理专门人才,即90%的初中级财务管理人才,主要是服务于运用企业财务管理实务操作的各行各业,而不是主要服务于更高级别的教学科研行业。同时,财务管理课程学习应提升至最基础和最重要的专业课程地位。

结合以上分析的三本院校应实现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地位及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财务管理课程应首先协调相关课程的衔接、重复问题,其次,三本高校要提高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质量,突出自己的教学特色,首先必须在专业人才的培养上做细:不同的专业应根据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不同层次的重难点教学,达到教学内容安排的合理化和实效化。

1.协调相关课程的衔接、重复问题

由于课程体系的缘故,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成本会计、统计学等课程内容存在不同程度重复、交叉问题,其中与管理会计交叉重复内容最多。重复学习浪费了很多课时,因此,结合三本高校教学目标,财务管理应以资金的规划与控制为主线来设置内容,作为重点讲解内容,避免与其他课程在内容上有太多的重叠,另外,这些课程最好由一个教师讲授,这样便于根据学生学习情况灵活安排教学内容。

2.分专业进行重点教学

例如会计学专业的学生,除了掌握基本的知识、概念之外和财务分析能力之外,更多地要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为其将来参加国家级中级会计师的考试打好基础,所以在知识点的讲授上要更深、更细,要增加各章习题课的课时数,课外加大学生的作业量,习题课讲解可以借用会计师考试的真题作例题解析,重点习题可以让学生到黑板上板书其解答过程,教师作为范例讲解,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和记忆。

而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应侧重于培养学生用财务分析、决策的方法对企业进行营运管理的能力。可以采用分班级学习小组进行案例教学,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团队合作精神。通过案例教学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在案例分析过程中,学习如何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二) 贯彻先进教学理念,革新教学方法和方式

“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这既是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其归属点。革新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方法和方式最终目的应是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理财思维后提高他们的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当然,为实现这一目标,应急迫解决三本院校中课程教学方法中存在的问题,

1.多媒体教学应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

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如果教师若只是简单地放映幻灯片,单向的灌输知识,没有结合统的教学手段如板书、形体语言进行生动的讲解,容易导致学生思维散漫,实际学习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在使用多媒体的过程中应同时结合传统的教学手段如板书、形体语言等,将多种教学手段优化组合来提高教学效果。

比如:财务管理课程中“资金的时间价值的计算”这一节中关于“年金计算公式”推导的讲解,若直接将公式和结论以幻灯片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学生不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只会死记硬背结论,机械地套用公式,在这种情况下,主讲教师应先以“黑板板书”的形式将不同年金现值和终值计算的推导过程、变形过程用不同颜色的粉笔演示出来,让学生有个理解、吸收的过程之后,再将讲解的内容的总难点归纳成结论用幻灯片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促进学生强化理解记忆和整理笔记。

2.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针对不同章节的教学内容,应结合现已有的教学方法进行具体应用,来提高三本高校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具体介绍如下:

在学习“财务管理目标,不同企业的组织形式的区别”时,可采用“情景教学法”,先成立班级学习小组,不同小组分别扮演股东会、董事会、管理层、财务处、生产部门等组织机构,承担不同部门的角色,按不同的企业组织形式进行仿真业务处理和决策,体会制定不同的财务管理目标对公司和各利益相关者的影响。

在讲解“货币时间价值”时可采用“启发提问式教学法”,比如提问“现在的1块钱和一年后的1块钱,哪个价值大?为什么?”在讲解收益管理时可提问“企业每年的经营目标是怎样制定的?要预测当年利润情况可通过几种方法实现?”启发提问能使“问题锁链,一环扣一环”,设置教学台阶,使枯燥的公式深入浅出,由表及里,充满趣味,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促使学生联想旧知识、发现新知识,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

在“财务分析”一章中,可列出多家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让同学们评价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结合企业当时的经营业务分析导致该种财务状况的原因;对于财务状况不佳的公司提出改善意见。或者要求小组人员分工利用网络或其他媒体资源选定一个研究对象,搜寻并汇总与研究对象相关的所有资料,大家在一起协商提炼、整理成该对象的财务分析报告,最终必须形成书面材料,同时制作必要的课件。让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针对所选的研究对象在课堂上阐述其财务分析报告的内容进行学生的实践教学。最后,在小组间相互点评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的财务分析思路、选用的方法恰当与否、解决问题的路径以及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地作出评价。

(三) 改革成绩形成机制,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为体现三本院校财务管理课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在现行考核方式的基础上可加大案例分析的权重,实现综合型素质人才培养的目的,考核成绩可由平时成绩、案例教学成绩及期末考试成绩三部分组成。

结合三本高校该课程学生的学习现状,财务管理课程期末考试可试行采取半开卷形式:半开卷考试采用“一页开卷”的考核形式,即允许学生在考试时携带一张由学校统一加盖公章的预备专用纸,在这张纸上可以书写课程相关的学习与复习内容,考试时仅供学生自己参考。这种考核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限制学生夹带抄袭,严肃考风,降低应试考试难度,案例分析部分分值权重的加大可使使学生高度重视每次的课堂讨论及案例分析报告,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书面表达能力,以达到本科教学中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总之,提高三本院校财务管理教学效果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无止境的探索实践过程。财务管理教学应首先协调好课程的衔接、重复问题,分专业进行教学重难点定位,其次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革新教学方法与方式,尤其是采用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后改革成绩形成机制,加重案例分析的权重,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素质性人才。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度武汉工业学院工商学院校级教师教研项目《独立学院会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案例教学改革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1JY03)

参考文献:

【1】张建华.依据独立学院培养目标对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探讨,财务与金融2010(1)58-61

【2】杜俊娟,张克宏.民办高校财务管理课教学革新探讨,中国集体经济·教学园地,2008(5)

篇5

关键词:《管理运筹学》;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改革

随着“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大数据作为一种基础性和战略性资源,是提升民众生活品质、国家治理能力的“富矿”,以大数据为基础要素的数字经济时代已经到来,这对学科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为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工商管理专业必须在以往商科课程的基础上融入新技术、新方法,进行学科交叉融合,为学生提供综合性跨学科的教学[1]。运筹学自二战期间诞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已成为一门集理论与实验、既严密又富启发性的学科,既可把它当作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来研究,又可将其应用于几乎所有的科技领域,特别是在生产计划、运输问题、人事管理、库存管理、市场营销、财务和会计、设备维修、更新和可靠性分析、项目的选择与评价、工程优化设计等工商管理中有广泛的应用[2]。结合管理学和运筹学理论,《管理运筹学》作为工商管理专业的一门跨学科课程,不仅能为学生提供解决科技问题的工具,在未来的管理决策中提供科学支持,培养学生定量管理的意识,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理性思维,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创新能力和协作能力等[3-4]。为此,充分考虑时展的要求,结合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特点,《管理运筹学》的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1工商管理专业《管理运筹学》现状分析

1.1工商管理专业《管理运筹学》课程现状

本校《管理运筹学》为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先修课程为微积分、线性代数、管理学。该课程在大二下学期开设,共计48个学时,其中理论课程30个学时,实验课程18个学时。目前,在工商管理专业所开设的主修课程中,《管理运筹学》是少数定量化课程中的一门,也是管理的科学性在课程中的体现。但是《管理运筹学》涉及管理学、数学、计算机、运筹学等多学科交叉,在构建模型时需要有一定的多学科交叉背景。此外,《管理运筹学》理论中有大量的数学符号与公式、繁琐的求解过程步骤,学生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才能较好地掌握求解方法和技巧。正因此,《管理运筹学》课程的教学在工商管理专业存在一定的难度。《管理运筹学》的教学设计大多仍停留在以教材为依托、教学大纲为依据,以概念和原理等理论层面为教学重点,以教师的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通过学习,学生虽然可以在实验课上按照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建模及求解,但无法与真实的问题相结合,无法主动将真实的实际问题转化为运筹学可以解决的数学问题,遇到实际问题时难以用所学指导实践,无法达到教学的基本目标。

1.22019级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关于《管理运筹学》课程调查结果分析

以本校为例,针对2019级工商管理专业的所有学生,在完成专业必修课程《管理运筹学》的学习后,通过调查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在课堂教学方面,大部分学生还是认为课程学习情况较好。大部分学生还是能认识到《管理运筹学》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且在上课过程中也感受到了课程的难度较高,意识到认真听讲、多做练习和及时复习巩固的重要性。目前学习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知识点太多,学不会。(2)在上课形式方面,由于受疫情影响,该学年课程均采用网课形式,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均在线上沟通交流,沟通交流的机会有限,途径较少。但虽然是网课,整体逃课率较低,绝大多数学生能够按时上课。(3)在课程培养方面,学生十分关注建模的讲解,希望能从《管理运筹学》课程的学习中提高建模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其次,学生关注实验操作,希望提升软件操作能力。而学生最不感兴趣的是理论分析,特别是很多数学公式的推导过程。(4)对于《管理运筹学》课程的建议主要包含两个方面:首先理论讲解希望线上上课,讲得详细、生动,可以多讲例题,多做练习,巩固知识,其次关于实验课希望能融入模型实践部分,尽量先给学生演示操作。

2工商管理专业《管理运筹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上述分析,目前工商管理专业《管理运筹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可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2.1教学目标定位不符合学生现状

对于财经类院校的工商管理专业,大部分学生从入学开始学习《微积分》就对数学类的课程有一定的抵触和畏难心理,而且学生的数学基础不一致,特别是还有一些转专业的学生。而且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在此之前仅有数学类课程,无其他定量课程。很多学生没有较高的数理基础,定量管理的思维模式也无法得到训练。这使得后续学生学习《管理运筹学》时,无法接受不同于其他管理类课程的教学方式,而且小部分学生无法理解运筹学理论。同时,工商管理专业学生从大一开始就学习管理学知识,对管理学有较为深入的认识和理解,而且思维比较活跃,具有较强的实践分析能力。但实际中《管理运筹学》的教学还是以理论讲解为主,实践分析为辅,与学生需求不一致。

2.2教学方法单一

目前,《管理运筹学》的教学主要采用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两方面相结合。理论学习主要采用教师课堂上讲授的方式,通常以填鸭式教学为主,学生只需要单方面听讲,缺少主动思考分析的过程,学习过程较为枯燥,而且涉及的知识点众多,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学方法较为单一,无法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学习主要为上机操作,要求学生根据每次的实验要求自主进行操作,完成相应的实验并提交实验报告。这个过程中很难发现学生的薄弱点,无法保障实验课时间的充分利用,长此以往学生的热情度也会下降。经过疫情期间线上教学的实施,更应该对新的教学模式进行尝试和探索。

2.3教学内容落后

目前,《管理运筹学》的教学内容在理论方面主要侧重于概念的介绍、定理的推导等理论知识,对案例建模与分析的过程内容较少,而且通常仅只考虑课本中相对陈旧的知识,没有拓展运筹学的最新研究,无法适应现代科技发展的需要。而且,现有实践教学中的案例大部分已经用了十几年没有变化,而且只是为了单纯反映相对应的知识点,过于简单抽象,更侧重于运筹学的理论实践,与实际问题差距较大,忽略了其在工商管理专业中的应用性,无法跟随当今互联网时代的要求,也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

2.4考核方式单一

目前,课程主要采用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两种形式,平时考核占总成绩的40%,期末考核占总成绩的60%。平时考核包含点到、课堂回答问题和实验报告,期末考核为论文考核,要求以“管理运筹学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为主题撰写结课论文。考核相对单一。而且无法完全衡量学生对《管理运筹学》课程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很多学生只是应付考试,只是为了完成论文仿照课本习题编写案例,没有将所学知识真正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3工商管理专业《管理运筹学》课程改革

科技的快速发展和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对《管理运筹学》课程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目前教学情况,工商管理专业《管理运筹学》课程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3.1重视课前自学

为了保证学生能及时掌握《管理运筹学》知识,让学生课前预习相关知识。疫情期间已经完成的线上课程既可以作为学生课前学习的资源,同时要求学生完成相应的习题,并设置分析题以供课堂讨论,增加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同时,通过学生习题完成的情况和课堂讨论分析题的情况,可以调查学生自学的情况,摸清课程的难点,及时有针对性地为学生解答。

3.2充分重视实践教学

不同于统计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管理科学等专业,工商管理专业所开设的《管理运筹学》课程以管理为背景,在理论课程学习的基础上要重视实践教学,强调实践教学对于课程学习的重要性,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的设计上均应体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3.3丰富教学内容

及时更新理论教学内容。《管理运筹学》授课教师组成教学团队,定期就运筹学最新理论、方法或案例等内容组织研讨,并对授课内容进行及时更新,使得授课内容能够跟得上时展的要求。另外,鼓励授课教师定期与其他教学团队交流,与校外教师交流,探索《管理运筹学》在工商管理专业更广泛的应用。充实实践教学内容。一方面,教师要在所进行的项目中找寻合适的问题,尽量挖掘综合性问题,不断改进重新案例库,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邀请企业高管来为学生上课,将实际管理中所遇到的问题最直观地呈现给学生,在充实案例库的同时,给学生带来切身的体会。

3.4充实教学方法

在一些理论课上采用翻转课堂[5]的方式,使得学生作为课堂的讲授者,变被动为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另外增加小组合作项目,以小组形式完成某实际企业管理中的案例,并进行小组汇总。紧跟时展潮流,关注企业管理热点问题,让学生体会到《管理运筹学》课程在工商管理专业的必要性,培养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收获更强的成就感。另外,完善专业实习管理体系,将实践教学与专业实习相结合,提高学生对现代企业管理特别是定量管理的认识,掌握科学的立场、观点来观察、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课程的认可度[6]。

3.5优化考核方法

优化考核方法,在原有基础上加上案例展示,采用平时考核、案例展示和期末考核的多样化综合形式对学生进行考核。案例展示需要学生在课堂上分析实际管理问题,从发现管理问题、管理问题的数学化表述、建模过程、仿真求解到结果分析,在这个过程中,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结语

本文结合自身实践经验,并以《管理运筹学》上课真实情况为例,研究了工商管理专业《管理运筹学》的教学问题。通过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重视实践教学,优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2)通过教师研究项目和与企业合作,充实案例库,给学生带来切身的应用体会;(3)增加小组合作和翻转课堂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4)用平时考核、案例展示和期末考核等多样化的综合形式对学生进行考核。

参考文献

[1]吴志兴.地方本科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综合改革思路与措施[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20(15):32-33.

[2]胡运权.运筹学基础及应用[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8.

[3]孙嘉轶,魏玲,姚锋敏.“互联网+”背景和卓越人才培养模式下管理运筹学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0,39(8):46-48.

[4]李征仁,张晓航,刘娜.基于管理学视角的运筹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现代化,2020,7(9):38-40.

[5]胡斌,狄鹏.翻转课堂在运筹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20(29):139-140.

篇6

【关键词】第三方物流;课程;题库;建设

20世纪四十年代中期,二战胜利以后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就业问题也同时带来高速发展时期,人们为了寻求快速适应新技能的方法,开始制定以测验为主的机制,从而保证其公平、公正、客观有效的衡量人才标准,题库建设应运而生。从国外题库建设研究经验上来看,一是题库管理能做到,灵活、经济、高保密;二是题库测量能做到针对测试范围、测试层次、难易程度等有严格的把控,从而可以根据随机生成的试卷来对被测试者有更高质量的可比性,因此评价标准也较为稳定。八十年代中期,随着国内推行考试的标准化、统一化,用人机制的多样化,职业教育培训的广泛化,题库建设也逐渐的被全国各考试机构、学校、企事业单位等重视起来,并产生了题库建设热潮。根据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制定的《建设教育考试国家题库的实施意见》将题库分为“A类题库和B类题库”两种基本类型,它们共同构成了广义上的题库系统。第三方物流课程兴起于20世纪80年的欧美发达国家,同时也作为新兴产业,正以其蓬勃的发展态势被全世界同行业者所接受。第三方物流的概念最初源自管理学中的物流业务外包演变而来的,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将非核心业务外包出去。而我国第三方物流在发展是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2001年8月才正式将第三方物流的定义纳入到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中,故此在第三方物流管理课程题库建设上,还处于起步阶段。该题库的建设将很好的解决第三方物流管理课程考试无随机性、不透明性的问题,从而可以更加公平的考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特别也会成为高等职业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整体题库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1建设第三方物流管理题库的观点

目前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中,第三方物流管理这门课程是所属专业的核心课程,但是其特点是理论多于实践,涉及考评学生实际学习效果的方式少之又少,而且随着越来越完善的期末考试机制,如若想要迅速而又能够体现出公平、公正的抓手,显然题库建设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对于学生们来讲,特别是高职生,他们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实践动手能力远远高于理论的学习。所以,如若建立题库,在期末考试或者考评过程中,就能够有的放矢的充分复习。建立第三方物流管理课程题库,题库建设依照最新版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确定试题的覆盖范围。试题能够覆盖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本课程的全部内容,具备从不同角度考核学生学习情况的题型。每套题中有60%为较易或基本(中等)题,30%左右为综合题,10%左右为较高难度或提高题。试题科学、合理,用语准确,并备有答案(或答案要点)和评分标准[1]。

2建设第三方物流管理题库的思路

在现如今,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不断加强,特别是呈现出多元化、多样化的发展态势,比如移动互联网和移动终端为主渠道,越来越明显的代替了传统的现代化固定多媒体终端的学习或承载方式,建立现代化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应用并完善第三方物流管理课程的题库是大势所趋。打破传统,将考试的评分、结果的统计、考试的随机实时,巩固提高和复习,全面整合。如此一来,让题库建设的更加先进、高校和实用,其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将以更加优质的课程资源来面对教学,并且还能随时更新和不断开发新的内容。最重要的是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通常采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做好加密措施,这是对题库建设所进行的最好的选择,这也对试题库的数据分析工作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在所有考试的过程中试者还可以随时查考参考,以及及时了解自身的学习效果,用与此来进行检验[2]。第三方物流课程题库建设思路按照学院试题库建设标准严格遵照执行,并且按照第三方物流管理课程最新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作为参照范围,试题库题目数量符合下列标准:数量不低于1200道题;至少10套试卷(或45个题卡)。题库建成后需逐步完善,计划每3年更新20%试题。首先,对第三方物流课程全部知识点按照先后顺序进行分解;其次,经过课题负责人统一调配,以及按照课题组成员集中研讨,将分解后的第三方物流课程各知识点进行分摊;由所有成员自行负责所分派的出题任务;最后,汇总形成题库并将题库全部录入计算机,方便随时调取。

3建设第三方物流管理题库的目标

建设题库的最终目标是学以致用,满足多方面的需求的同时,来促进人才的培养,开展和提高专业技能人才的专业素质和知识掌握,不断丰富知识系统,试题库的建设内容要以第三方物流题库教学大纲为蓝本,能够充分反映出第三方物流管理活动的过程,以及岗位人员的技能要求为目标体系,能够保证题库内容与实际理论、实践授课相吻合[3]。试题库建设要能够做到集知识化、技能化、科学化、理论化为一体,能够全面、完整的覆盖第三方物流管理课程的不同层次的要求和系统,通过所占比重的不同,技能、要求均要考虑到位,并做到兼顾统一。按照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试题库建设验收标准,满足下列条件:1)试题符合教学大纲要求;2)试题题型种类≥5;3)每种题型试题量不低于试卷中该题型小题数的40倍;4)知识覆盖面全、重点突出。其中重点章节的题量占题库总题量的60%左右;5)试题难易适中(易中难比例为6:3:1);6)图文规范,文字叙述清楚、准确,试题无错误;7)标准答案准确完整,每套题之间重复率低于20%。

参考文献

[1]冯其河.仓储管理员试题库建设的基本构想[J].中国市场,2013,22(737):97-98.

篇7

【关键词】线性代数 教学改革 教学方式 民族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128-02

1.引言

我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建国以来,国家对少数民族人才的培养十分重视,建立了多所民族院校,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建设,仅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直属的民族院校就有6所,北方民族大学是其中一个成员,学科门类涵盖文学、理学、工学、法学、历史学、管理学、经济学等。

我们在多年的《线性代数》教学实践中,针对民族院校工科学生数学基础相对薄弱,但动手能力较强,思想活跃的特点,结合后续课程中对《线性代数》有关知识点的衔接,对《线性代数》课程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学业评价等方面进行了系列改革和探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成绩有了显著提高。以下将上述三个方面的改革成果进行简单介绍。

2.《线性代数》教学内容改革

传统的《线性代数》教材[1,2]往往有两种情形:有一部分教材注重理论而轻实践应用,脱离了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的几何背景及实际意义,导致教学内容过于抽象,难于理解;另一部分教材恰好相反,过于注重知识的实际应用而忽视了逻辑推理的严密性和理论体系的完整性,使学生学到的仅仅是支离破碎的知识断片,不利于与后续有关课程的衔接。因此,有必要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我们通过查阅大量这方面的参考文献[3,4],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给出该课程教学内容方面改革的几点建议如下:

(1)知识结构体系需要调整

该课程传统的知识结构体系为:行列式矩阵初等变换线性方程组向量空间二次型,其中行列式放在最前面,占用课时较多。其实行列式在后续各章中应用并不多,在工科类专业其他课程并不做为独立的工具出现。因此,关于行列式的教学,完全可以放在矩阵所在的章节中,等学完矩阵的知识后再讲行列式,尽可能压缩学时。另外,《线性代数》课程几乎所有知识点都是围绕解线性方程组展开的,其他内容如行列式、矩阵、向量空间等内容都是围绕其展开的。因此,应该将线性方程组放在第一章,比较自然,也容易和中学知识进行衔接。经过调整后的知识体系为:线性方程组矩阵(包含行列式)初等变换向量空间二次型。

(2)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并重

《线性代数》课程作为一门数学基础课程,其重要功能之一在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针对民族院校工科学生数学基础薄弱的特点,可适度降低理论推导的难度,对部分过于抽象的内容可以作为选学内容,但绝不意味着完全放弃理论推导,不注重理论体系的完整性。另一方面,为了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学习每个知识点之前,应该尽可能由实际问题引入,在后面例题中,也应该适当增加实际应用题目。

(3)适当增加数学数值计算方法及数学实验内容

传统《线性代数》教材一般没有数学实验内容,几乎不涉及数值计算内容,这是不合理的。实际问题产生的矩阵或线性方程组阶数一般很大,可以达到成千上万阶,甚至几十万阶以及上百万阶,用笔算是完全无法解决的。针对这种现象,一些教学工我们进行了一些探索,在教学过程中加入了数学实验,如利用Matlab软件求解线性方程组的解、求行列式的值、求矩阵的逆等[5,6],这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然而,我们认为,应该让学生初步了解数值计算的思想,针对一些典型问题,给出具体计算方法,利用Matlab、VC++等软件编程并在计算机上进行上机试验。这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编程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然,由于《线性代数》课程课时有限,这方面不可占用过多课时,可选择典型问题,如矩阵的运算、线性方程组的求解等,进行编程实践,其他问题可以直接调用Matlab现有命令即可,上机次数可控制在4-6次即可。另外,我们建议《C语言程序设计》放在第一学期,而线性代数放在第二学期,以便进行衔接。

3.《线性代数》教学方法改革

传统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往往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因此,有一些教学工作者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给出了一些改革方案[7-8]。我们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给出该课程在教学方法方面的改革建议如下:

(1)多媒体和板书有机结合

纯板书教学,尤其是数学公式的推导,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但板书教学容易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多媒体教学则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将有关理论知识快速、生动再现出来,图文并茂,让学生在有限时间内接触到更多知识,但对《线性代数》课程来说,过多的依赖多媒体教学,将无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久而久之,学生将无法真正掌握所学内容,从而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应该将两者结合起来,对于一般知识点的讲授,可以采用PPT,但涉及重要公式的推导及例题讲解,可以结合板书进行。这样,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另外,也可以在有限的学时内使学生学到更多知识。

(2)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如果学到的知识没有用武之地,学生学习积极性会大大降低。因此,我们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进行了一些尝试:第一,在引入新课时,简单介绍一下该知识点的具体应用领域;第二,在例题中增加一些实际应用题目;第三,对一些典型计算问题,开展数学实验,在计算机上利用软件或编程计算。

(3)在课堂上随时进行提问

课堂上如果由教师一言堂,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适时进行提问,并将回答结果纳入考核范围,学生学习积极性会显著提高。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一些尝试:第一,在讲授新课前,就上节课或前一段时间学过的知识点进行提问;第二,在进行推理、证明时,就下一步该如何处理随时进行提问;第三,在讲解例题时,就计算过程进行提问,或直接叫同学进行板演;第四,提问可针对全体同学进行,也可以指名让某一位同学单独进行回答。

(4)适当开展一些讨论课

适时开展一些讨论课,可以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我们在该课程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一些尝试:第一,对某些具有一题多解的典型题目,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每组人数控制在6人左右),然后每组由组长汇报讨论结果;第二,就某个知识点,分组让学生提前写好教案,制作PPT,每组推荐一人,在课堂上进行讲解,然后大家进行讨论。

4.《线性代数》学业评价改革

传统学业评价,注重终结评价而忽视过程评价,期中期末考试成绩所占比重为70%左右,可以说是一次考试定结果。这样,就造成学生平时不努力,随意缺课,不认真完成作业,上课心不在焉,但考试前临时突击一下,结果也通过考试了,但学习效果是可想而知的。进行学业评价改革,就要加大过程评价所占比例,并具体落实过程评价的每个环节,减小主观性和随意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如下尝试:

(1)加大过程评价在整个学业评价中所占比例

其中过程评价和终结评价所占比例各占50%。具体核算时,过程评价成绩(P)及终结评价成绩(F)都按百分制计算(即满分为10分),总评成绩(T)=(P+F)/2。

(2)过程评价成绩(P)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出勤(P1):15分,主要包括课堂教学、作业辅导、上机实验考勤,缺勤一次扣1分,迟到两次扣1分,请假4次扣1分,扣完为止。

2)课堂表现(P2):10分,主要包括回答问题(4分),课堂纪律遵守情况(6分),如发现睡觉、玩手机、交头接耳现象,发现一次扣2分,扣完为止。

3)作业成绩(P3):20分,主要考查书面作业完成情况,每次批改作业按完成情况给A、B、C、D四个等级,其中D为不交作业情形,最后汇总。

4)自学情况汇报(P4):10分,布置选学内容,让学生自学并提交学习报告,根据情况给分。

5)实验成绩(P5):15分,主要考查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典型计算问题的能力。

6)平时测验(P6):20分,组织2-4次课堂测验,评定测验成绩。

7)学生互评(P7):10分,组织学生进行分组互评,给出合适的成绩。

终结评价成绩即为期末考试卷面成绩。综上,学业评价总评成绩的计算方式为:

T=(P1+P2+P3+P4+P5+P6+P7+F)/2

5.结语

本文结合我们多年教学工作经验,给出了民族院校工科《线性代数》改革的具体方案和措施,主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业评价改革等方面,指出了传统教学的一些弊端,给出了相应改进教学工作的具体改革方案。通过教学改革,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枯燥、抽象的教学过程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学生的学习成绩普遍得到了提高。

参考文献:

[1]同济大学数学系主编. 线性代数(第六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2]Lay D C(著),刘深泉,洪毅,马东魁 等(译)[M]. Linear Algebra and Its Applications (the third edition).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3]孟丽娜,范广慧,曲绍平.线性代数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 数学教学研究, 2009, 28(8): 57-59.

[4]韩冰,李洁,杨威,高淑萍.线性代数教学改革中的几点探讨[J].高等数学研究, 2013,16(4):72-74.

[5]郭文艳,赵凤群. 数学建模及Matlab软件在矩阵运算教学中的应用[J].大学数学, 2013, 29(4):87:90.

[6]杨雯靖.“线性代数”实验化教学的构想[J].中国电力教育,2009,137: 136-137.

[7]朱恩文,王跃恒.从定理的简单证明中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J]. 数学理论与应用, 2012, 32 (1):105-108.

[8]代琼霞.让生活充实中职数学课堂[J].课程教育研究,2014, 9:144-145.

篇8

审计教育的重心应逐步转向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应将审计置于经济管理的大环境下加以考虑。审计实务教学在囊括会计专业基础知识之外,还应涵盖相关专业知识,如税收、管理学、法律基本知识等。目前的“口授+黑板/多媒体课件”的以教师为主体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高职审计教学要求。笔者认为,深入开展审计实务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们应与企业共同研讨如何构建仿真模拟教学环境,并且在具体教学实践中采用任务驱动方式,引入合适的仿真案例,积极探讨“角色扮演式”教学模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审计任务案例的选取

审计任务案例的选取是提高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效果的关键,案例应是课程中某一单元或环节知识的概括。选择案例时应考虑案例的仿真性、实践性、启发性和时效性,当然实践性是最重要的特征。

(一)通过教师下企业,依靠校企合作获取。

目前很多的高职院校启动教师下企业项目,具体分为暑假的短时期下企业学习和有条件的学校启动带薪整学期或整学年下企业学习两种,当然大部分高职院校也都有具备注册会计师资质的教师长期参与社会审计业务。《审计实务》课程教学对教师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有较高要求。通过下企业活动,参与会计师事务所的各项审计等鉴证业务,审计实务担纲教师不仅可以弥补实践经验不足的缺陷,而且可以掌握审计的一手资料,再结合教学项目任务和学生特点进行整合,同时经事务所同意,可以获得整套审计工作底稿模板。

(二)利用学校内部审计资料获取。

除依靠校企合作外,我们可以充分调动校内资源,比如学校内部审计部门每年都会对各部门、下属后勤公司和学生实习基地如学生超市等所有处室和产业进行内部审计。通过学校支持获取这些内部审计材料,结合审计实务教学内容和项目任务的划分,对资料进行整合和改编,可以成为很好的审计案例资料。

(三)利用网络等媒介获取。

在网络技术特别发达的今天,我们很容易通过网络媒介获取上市及各大型企业的财务背景资料,然后按照审计工作业务流程来编排和设计,针对每一个知识点和技能要求设计各个“任务案例”。当然我们也可以通过现成的审计案例教材获得案例资料,或者通过向兄弟院校的交流学习共享其案例资料等。

三、任务驱动案例教学在《审计实务》课程中的具体实施方案

《审计实务》课程中任务驱动案例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案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一)案例引入与任务布置。

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法的运用是为实现教学目标,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那么案例资料的选取与任务的设计是关键一环。通常我们更倾向于采用单项任务案例进行讨论分析。将任务细化到学生可以解决的程度,从而引导学生解决案例资料中所设定的任务。比如在学习存货监盘这一任务时,我们可以给学生一个公司的存货监盘计划,然后根据这份监盘计划设置任务,如监盘计划里监盘安排的时间、目的、监盘的范围是否合理?对每一种存货监盘的方法是否合适?如何从监盘日实有数倒推资产负债表日的存货情况?如果这一存货监盘计划不可行,是否可以有其他替代审计程序?总之,案例的选择一定要与设计的任务相匹配。

(二)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情境模拟讨论。

分析讨论案例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教师可以将班上学生按4-6人一组进行分组,每组分项目经理、审计员、审计助理等岗位,由学生对角色进行轮流扮演。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积极交流和研讨。在讨论案例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激发学生的讨论热情,引导学生积极讨论和分析;另一方面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通过学生对案例的分析,揭示出问题的本质。

(三)学生对讨论情况进行成果汇报。

情境模拟讨论结束后,各项目组要形成方案,形式可以多样化,由“项目经理”作为代表进行陈述。项目经理角色的扮演是轮流的,每个学生都会有上台发言的机会。通过项目陈述这一环节,学生不仅能更深入地理解任务解决方案,掌握与之相应的审计理论知识,而且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

(四)教师讲解相关理论知识,指导学生完成任务。

教师在认真听取学生的项目陈述后,根据陈述情况详细讲解案例任务中所涉及到的审计理论知识,在大家都表示理解之后,再回到案例资料带大家完成案例任务,如需要并相应填写完工作底稿或完成报告之类。这样不仅可以强化对相关理论的理解,而且可以培养逻辑思维和综合能力。总之,通过不断地进行任务驱动案例教学,让学生逐步实现教学向工作岗位的迁移。

四、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效果评价

教师应在任务驱动案例教学后及时进行效果评价。

(一)对学生进行分段考核。

根据教学进度,当一个项目完成后,我们可以安排一个与该项目相关的较完整的案例对学生进行考核。比如,在学习生产与仓储循环审计这一项目中,我们可以分解存货监盘、存货计价等若干个任务并分别引入案例学习,当这一项目学习全部结束后,我们可以用一个包括这些任务的较完整的综合仿真案例对学生进行考核,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学生对教学效果进行反馈评价。

可以在学期内分阶段与学生开展座谈,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也可以学生写学习心得或者发邮件等方式向教师反馈学习中遇到的困惑和对教学的改进建议;也可以通过学评教环节来了解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

(三)担纲教师团队对教学方案进行优化。

担纲《审计实务》课程教学的教师团队要通过阶段考核,学生座谈或汇总邮件中的建议和意见,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任务案例选择是否合理、教学效果与预期差异,认真分析产生争议的原因是基本审计理论掌握不好或运用不恰当,或是案例材料与项目任务不匹配,还是任务案例提供信息模糊,以进一步优化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方案,提升审计实务课程教学效果。

五、结语

篇9

关键词:工程造价,建筑工程预算,课程体系,就业能力

国家进入“十三五”高速发展时期,建筑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全面,教育部根据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越来越重视工程造价人才的培养。工程造价专业是以经济学、管理学为理论支撑,主要培养以工程预算、现场管理、内业处理能力为核心的一个热门专业。工程造价专业人才的需求量较大,因此,培养具备较强竞争力的工程造价人才尤为重要。

1工程造价专业核心技能分析

1.1工程预算能力

1)能够独立编制投标报价文件;2)能够进行施工过程中工程变更和索赔费用的计算;3)能够参与建设项目各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和控制;4)能够参与和辅助进行工程经济纠纷的鉴定。

1.2现场管理能力

1)现场安全管理:包括编制安全生产管理计划、编制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并指导安全预案的实施、能够参与组织施工现场安全检查;能够组织实施项目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等[1]。2)现场材料管理:包括材料供应、材料采购、材料分类堆放、材料发放等。3)较好的协调能力:能够较好地处理工程变更的相关事宜。

1.3内业整理能力

1)参与编制施工资料管理计划;2)进行施工资料交底;3)对施工资料进行收集、审查、整理和保管;4)对施工资料进行归档、验收并移交;5)能够运用计算机系统进行施工资料的管理和处理。

2建筑工程预算课程的重要性分析

2.1课程的教学任务

建筑工程预算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紧密结合国家政治经济和行业的发展态势,旨在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专业的核心技能和良好的道德素质。使学生经过三年的培养,能够熟练完成建筑和装饰工程量计算和计价工作,同时具备在工作岗位解决实际问题的素养和能力[2]。

2.2课程的技能重心

1)通过相关的理论和实践培养,学生能运用工程制图与识图的基本知识,根据相关的建筑标准图集,独立进行施工图识图。2)通过相关的理论和实践培养,学生能运用工程量计算规则等理论知识,并依据相应的定额和规范,进行建筑和装饰工程工程量的计算。3)通过相关的理论和实践培养,学生能运用相关的计价软件,独立进行工程量清单计价,并独立编制商务标书。

3建筑工程预算核心技能培养方案

3.1教材的编写方案

1)教材编写应具有时效性。随着建筑市场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的规范和标准都在不断的更新和变化,教材应及时更新,以最新的规范和标准做指导。2)教材编写应具有针对性。根据往届学生的共同点进行有针对性的题目设置,以从根源上直接解决学生对难点的疑虑。3)教材编写应具有可操作性。教材中案例的选择应贴近生活,从大部分学生就业区域进行选取标准案例,让教材更真实地反映现实。

3.2实训课程体系设计方案

建筑工程预算实训课程体系主要围绕工程施工图纸的识读,工程量的计算,工程量清单计价,标书的编制四大核心模块进行,以企业对预算员、资料员、安全员等专业人员的能力需求为指导进行设置[3]。1)工程认识实习:通过与校外实习基地合作,首先对工程材料和机械进行市场价格的认识和了解,进而深入工程现场,对专业图纸和现场进行结合比对,获取第一感性认识,为学生接触社会和今后的校内理论和实训课程建立基础平台。2)校内实训课程。课堂内实训:主要通过一套完整的施工图纸,通过教师演示操作,指导学生进行工程量计算并计价,完成商务标书的编制。校园内实训:利用校园内已有建筑物的真实图纸,让学生进行现场讨论,分小组完成现有建筑物商务标书的制作。3)工学交替实践。在校学习的最后一个阶段,通过工学交替,让学生进入准就业单位,在企业导师的引导下,达到与工程预算的实际工作零对接,辅助企业员工进行工程的全过程造价和控制,从而培养学生更全面、更直接的解决问题的能力[4]。

3.3课程综合考核方案

1)分阶段考核:应根据整体课程的安排,分阶段知识点、工作任务、技能要求分别进行考核。2)过程考核:本课程由于实践性较强,所以校内实训阶段运用目标考核和过程考核相结合的方法,注重对实训过程、实训步骤、实训方法等方面进行加权平均考核。3)工学交替考核:工学交替阶段,由企业导师对学生的动手能力,知识技能,职业素养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5]。最终,由校内任课教师对以上考核评价结果进行汇总,按加权平均计算其最终成绩。

4结语

我国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建筑市场逐步完善,对工程造价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多,同时竞争也越来越大。因此,高职院校必须以就业为导向,对工程造价专业核心技能进行培养。本文主要从建筑工程预算课程出发,着重研究该课程的重要性以及培养方案,从教材的选取、课程体系的设计、考核方案的确定等方面详细地剖析,以更好地培养社会需求的工程造价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余萍.以就业为导向的建筑工程概预算教学模式探索[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3):18-19.

[2]高云莉,王庆春.基于实践的工程估价课程教学模式[J].高等建筑教育,2009(18):89-91.

[3]李玉芬.以就业为导向理念下高职《建筑工程预算》课程标准的研究[J].山东化工,2010(39):281-282.

[4]包蜃.我国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实践的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2.

篇10

关键词:中职会计;专业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7-017-01

一、传统会计教育的不足

传统的会计工作,主要是对已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归类、汇总、分析、记录,也就是《会计法》中提出的核算和监督,强调记账方法以及工作的合法性、合规性和真实性。反映在教学中,主要存在下列问题:

1、会计教材的更新比较滞后

会计专业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应用型专业,课程的改革也已经深入人心,但从目前的会计教材来看虽然有不同程度的更新,但是,教材的更新赶不上课程改革的步伐。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材仍然侧重于对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解释、理解,对会计理论的分析。这样学生只会将老师理论上讲的会计分录按照固定的模式搬到记账凭证中,培养的学生缺乏各会计岗位的专业知识和专项能力。

2、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

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采取注入式、满堂灌的做法,教师负责讲,学生负责记。学生思维闭塞被动学习。教师“填鸭式的满堂灌”,学生“上课抄笔记” “复习抄笔记” “考试背笔记”“考完扔笔记”。所以,这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过于强调教材,以教师为主体,不符合现代教育理论。

二、培养学生对会计学科的学习兴趣

在会计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对学习会计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对我们的教学就会事半功倍。我们可以采用密切联系实际的方法,让学生体会会计学习的有用。例如假设他作为一个投资者,想要了解上千只股票中哪只最具投资价值,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查看企业的财务报表,通过报表了解企业的资金运转和盈利情况。而财务报表就是会计人员的工作成果,也是基础会计学习的内容。可以通过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训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不仅可锻炼学生的感性思维,更易直观上给学生成就感。例如在讲授凭证填制时,让学生亲自动手填发票、支票,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很快就能让学生投入到这些知识的学习中来。

三、结合教材,运用不同教学方法

传统的会计教学方法,无非是以教师为主体,采取满堂灌,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让原本就枯燥无味的内容显得更无趣,所以,我们在讲叙的时候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动态,适当改变原来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问题导向和启发式教学方法、任务分解驱动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分组分享教学法等,现举两例说明。

对于刚接触会计的学生来讲,很难站在企业会计人员的立场来思考问题。在《基础会计》“经济业务会计分录处理”教学中, 我们可以在讲解完相关知识点后,结合课本的理论知识,先给学生一个简明的企业实例,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分别从案例企业自身角度来剖析会计案例,再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同时,教师要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启发,掌握案例讨论的方向,之后要求学生比较自己与他人的见解,总结出最完善的想法。

分组分享教学法是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按一定的规律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通过形式多样的分享活动,充分调动起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从而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方法进一步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平等性和发展性,突出了可操作性,会使学生更有信心地去学习和探索。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特点由3-5人组成一个小组,让他们互帮互学,对学习中的随时展开讨论,提高学习效果。如在学习会计科目表时,可互相默写会计科目;进行账务处理时,互相检查会计分录正确与否;学习会计核算程序时,可明确分工共同完成。这样,学生在学习时不会感到孤独,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四、应根据当地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补充设置相关课程

应根据当地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补充设置相关课程,特别为了适应会计工作重心转移到参与企业经营决策后的需要,必须加强会计监督、评价分析、决策预测等技术知识的应用,加大信息技术知识的应用。同时开设《财务管理》、《审计学》等课程,在具体操作上。可通过聘请企业界成功人士与学校教师相结合、以讲座的形式来完成上述教学的内容的授。

五、培养实训师资队伍,完善实训教材体系

中职学校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培养实训师资队伍。引进具有丰富实践工作经验的专、兼职优秀会计人才;鼓励教师进修或脱产学习,补充实践知识的不足;紧密联系企业,选送会计教师到企业兼职或任职,使教师能及时了解企业会计的工作实际,弥补自身不足;强化会计教师的终身学习思想,把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化;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聘请职业会计师来校任课或举办讲座,或者对教师进行培训等,这样既可以优化师资队伍整体结构,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还可以对在校专职教师起到“传、帮、带”的作用。

会计实训教材的选定,对于提高会计实训教学质量至关重要。教师要慎重选用教材。一是选定和编写的会计实训教材要结合中职财经类会计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适时实用、内容新颖;二是教材要形成体系,各实训教材之间相互联系,各有侧重;三是注重实训教材中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的结合,实训教材中不仅要训练会计核算方法,同时也要编写一些有问题的凭证,让学生识别、审核。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然而,教学改革是项系统工程,必须从整体出发,着眼于学生具体会计岗位能力的培养,以社会需要和会计岗位必备的业务技能为基础,突出会计专业的实践性、实用性,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掘学生的潜能,把中职会计学生培养成具有“双证”的优秀会计中职生。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