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展素质教育范文
时间:2023-08-02 17:35: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如何开展素质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素质教育 主体作用 全面发展
初中历史课,由于其学科本身的特点、性质决定,在教学过程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科知识教育与德育教育相结合,知与行的统一。这对初中历史课的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要使该学科获得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初中历史课素质教育主要任务是两个方面,一是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理论水平。二是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政治觉悟水平和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初中历史课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浅谈点滴体会。
一、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总之,历史课程实施素质教育,对历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要学习和研究素质教育的理论。教师就要经常关心教育的进展情况,特别是历史教育界的研究成果要及时吸收,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其次,要积极开展实验研究,不总结自己成功的经验、体会,提高自己。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是:规范作用:组织作用;传授作用;管理作用;评价作用;育人作用。在课堂教学传授过程中,对于综合性的难以理解的问题,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得尤为明显。譬如,第三册“早期人类社会”结束时有这么几个问题:原始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状况是怎样的?没有剥削和压迫的原始社会是理想社会吗?金属工具和原始手工业的出现有什么重大的意义?为什么说私有制的产生和氏族制度的瓦解是不可避免的?这里涉及到“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资料”、“劳动者”、“生产工具”、“个体化”、“私有制”、“贫富分化”和“阶级”几个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相互的关系。教师必须通过图表的形式讲清楚人类社会是以生产劳动为基础,按照各种关系结合在一起的人们的总体。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重要标志。生产力的基本因素是生产资料和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起的主导作用。生产关系是生产过程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旧石器时代,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使得人们只有依靠集体的力量,才能同险恶的自然环境作斗争,才能勉强维持自己的生存,所以那时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人们在生产中结成了原始平等的互助合作关系,大家共同劳动,平均分配消费品。到了牛耕地、铁器和炼钢技术时代,生产力又向前发展了,劳动者生产技术提高了,经验丰富了,使得个体化成为可能,随之私有制产生了,伴随而来的是贫富分化,贫富分化的加剧就出现了阶级。
二、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从当前教学现状来看,实施素质教育的难点也是在课堂,要促进素质教育真正走进课堂,必须要把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认识的主体,也是发展的主体。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自觉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激发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诱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并在学习活动中及时给予指点和引导,使他们学会学习,真正成为学习主体。为此,可要求学生在每次上课开始前,用3~5分钟时间,通过轮流办法,每次由一名学生讲故事,并做到:用自己的语言讲;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与上课内容下联系;具有教育意义。这样做学生积极性很高,他们课外积极查阅资料,认真准备。讲的内容丰富,知识面也很广。只有让学生主动发展,人才规格才会有多样性。如果都是机械被动地发展,那将来都是一个模子。
三、利用历史教学让学生全面发展
优化教学结构,还要注意教育的全面性。历史教学内容涉及面很广,它融知识性、故事性和趣味性于一体。这里有“金字塔之谜”、“十进位、六十进位、十六进位制”等数学知识、有“负荆请罪”、“纸上谈兵”的成语故事,等等。教师在精选教学内容,掌握教学目标的同时,还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注意运用模型、幻灯、录像和计算机等教学手段,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实验活动,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譬如讲“秦如何巩固统一”一块内容时,涉及到货币的知识;“衡”是称质量,是一种质量标准;文字有小篆、隶书和楷书以及介于楷书以及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行书:“坑儒”和儒家的主张是什么等问题都可以揭示一下。讲匈奴,可联系王昭君的历史故事和杜甫的诗;讲秦“万里长城”时可以同明长城比较,通过数字,来说明它是中华民族伟大的象征。素质教育应充分利用教材,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让学生获得多种多样的知识,使人的身体、思想和灵魂得到和谐发展。
四、教材优势进行思想素质培养
篇2
1 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
数学这门课程,知识具有抽象性,很多地方的确是枯燥无味,所以学生在学习数学中经常出现一些情况,比如:无兴趣、厌学等。这样更使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下降。所以我在数学教学中,精心策划,认真备课,善于诱导,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知识观念,并挖掘教材中的兴趣因素,利用多变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利用名人的故事去激励学生,正确地对待学生数学的态度。兴趣对于学习数学来讲,它是第一导师,同样也是工作学习中的基础条件。对于任何一件工作如果没有了兴趣,更别谈要有所为了。所以,要学生学好数学,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引导学生活学活用,把数学知识实际应用
数学应用的内容十分广泛,主要有日常生活中的普遍应用以及在其他学科中的基础性作用。既然数学知识的运用如此广泛,所以要求我们在日常教学之中,善于运用数学知识于实践之中,所以要求我们在日常教学之中,善于运用数学知识于实践之中,这将更加有益于学生素质的提高。例如,我们让学生去量一下学校的旗杆的高度,启发学生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自己动手去量一下,这样使学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对相似形的认识。再如,让学生去测得一个池塘任意相对两点的距离,让学生利用几何知识在池塘旁边再找一点,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去测得,这样就使得学生越来越感觉到数学知识的重要性以及实用性,将会使他们更加喜欢数学这门课程,通过教学实践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数学科的素质。
3 培养逻辑推理素质能力,探索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
数学教学的目的就是解决问题,尤其是解决一些数据以及推进性的重要问题。在数学教学中强化逻辑推理能力,也正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解决一些问题,并不是简单地从表面去认识,而要深入其内容进行合理的推理、分析,才可能成功,这就要求我们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我们作为教学工作者,也正是培养学生这种能力的导师,所以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教学过程中的启发式、发现式教学等方法也是培养学生这一能力的手段。学生能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也恰是数学素质能力的有力体现,问题解决中的猜想、综合、分析、归纳、类比的过程最终要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加以验证。
4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篇3
一、转变教学观念,端正教学态度
我国曾经长期处于应试教育阶段,应试教育最大的特点就是:一切为了考试,分数代表一切。所以在考试至上观念和高考选拔人才制度双重体制的影响下,高中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通常仅仅将参与考试的科目作为重点。音乐这一类非考试性科目不但不会得到师生的重视,反而会被认为是浪费教学时间的一种科目,因此在素质教育实行的今天,作为教师的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从心理上消除对于音乐这一类非考试性学科歧视态度,从而引导学生重视音乐,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其美育的作用。
首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要从自身出发树立起对于音乐这门学科的尊重。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科目众多,而相对应的每一门学科分到的教学时间有限,这就导致很多学科尤其是考试性学科不可避免的出现学时不够用的情况。很多任课教师在此情况下最先想到的就是占用音乐、美术这一类非考试科目来弥补教学时间不足,所以作为音乐教师,我们第一步的任务就是明确拒绝此类要求,明确可以借但一定要还的教学原则,从而保证音乐这门学科的教学时间,让学生一步步适应上音乐课,然后才能从内容入手让学生认识到音乐课的重要性。
其次,對于音乐教师来说,我们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和其他考试学科的教师采用同样的教学标准来要求自己。虽然音乐不在考试设置学科行列里,但任何学科都存在一定的教学任务和目的,所以音乐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就要严格要求自己,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将每节课需要教授的内容做好分类,确定教学重点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和学生的互动策略,这样才能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做到方式灵活、内容有趣,让学生能通过音乐课学到一定的知识,进而转变学生观念中上音乐课等于浪费时间的学习认知,进而一步步引导学生认可音乐课,最后主动参与音乐课。
二、学科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不同的学科知识内容不同,所存在教学目的也各有特色。对于高中音乐来说主要是通过歌曲等听觉相关的内容给予学生听觉上的享受和审美能力的培养。所以作为一名高中音乐教师,我们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任务是要从学科角度出发,充分发挥音乐的学科魅力,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上了解相关的音乐知识,培养自身的审美情趣。
首先,在课堂教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知识的传输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储备。学科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进行基础知识的传输,一步步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学科思维,也就是所谓的量变带来质变。对于任何学科来说课堂教学最为基础的内容就是通过教师作为传输媒介,利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间接经验的传输,帮助学生最为高效的获得相应的知识累积,进而为自主学习能力的建立打好基础。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也是如此,教师可以通过歌曲教学以及创作背景和创作人事迹的介绍,让学生明白音乐背后的故事,继而对于音乐情感的体悟更加深层化,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思维奠定基础。
其次,在知识储备的过程中,教师要开始有意识的通过引导学生的想象力和联想能力培养学生的听觉审美情趣。一方面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音乐背景介绍让学生听某些音乐或者学唱一首歌,这样学生在了解创作故事的基础上跟容易进行情感的带入,从旋律、歌词等意象和直观等两个层面对于所学歌曲进行情感的体悟和美的发现与捕捉。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取讨论式教学,即让学生集体盲听一首曲目,尤其是不带有歌词的纯音乐,仅仅是通过旋律来体悟音乐情感,然后学生通过课堂讨论的方式自由陈述自身的心得体会,由于不同学生思维审美的角度不同,也就导致不同的审美结果,不同审美之间的碰撞和交流更容易拓宽学生美的体验渠道,进而在审美情趣的培养方面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学科间相互配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联系是普遍的,事物之间或多或少的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联系,所以对于学科之间来说也不存在绝对的孤立状态,而是相互促进甚至是取长补短的,因此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我们也不能进行孤立教学而是要和其他学科相互呼应,相互促进。
首先,通过音乐美的体验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身心的放松。音乐本身就是一门情操陶冶,情感美化类的学科,而高中阶段是学生身心不稳定阶段,也是学生学习压力最大的阶段。通过音乐的美育作用能够让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获得心灵的平静和精神上的暂时放松,从而为接下来紧张地学习续添动力。
篇4
关键词:小学数学;素质教育;小组合作
在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把学生的个性探索与小组合作探究有机结合,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学生主体意识、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协调发展,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形成真正的学习。那么,如何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呢?本人现谈一谈自己的拙见:
1.创建科学合理小组 调动小组学习热情
教师可以根据班内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意识的将学生进行分组。比如在一个小组内,既要有爱发言的学生,也要有有组织能力的学生,他们有序的积极的发言才能带动整组人的积极性,调动组内的同学间的合作学习,以及组与组之间的竞争,让每个学生在合作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在互相帮助中不断提升,让学习优良的学生也能获得自信。最好按照异质分组,就是每个组中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等都要均衡。在合作中,小组的成员还应有一定的分工,即每一位学生都应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如激励者、检查者、记录者、报告者、操作者等等,而且小组角色应该互相轮换,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
2.O计合理内容 体现合作价值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些合作的内容必须具有一定的探究性,真正体现合作的价值所在。不是所有的课堂学习内容都要采用小组合作方式,如果是较简单的学习任务,学生能自己解决的问题尽量让学生自己解决,以发展学生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免产生依赖。如果是较复杂的学习内容,依靠学生个体的独立思考是没办法解决的,这时就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展开讨论。有的教师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显示课堂形式的多样和课堂气氛的热烈,为了合作而合作,徒有形式,并没有多大的实效。不论什么都合作,失去了合作的意义和作用。把一些毫无讨论价值或过于简单的毫无难度的问题交给学生讨论,纯粹是浪费时间。数学学习中那些具有很强的开放性、探究性和趣味性内容,才是我们运用小组合作的内容。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可以分成小组让学生在相互协作中完成测量;该活动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对学生的活动提出了分工的要求:几名学生测量,其他几个学生对测出的的结果进行记录、计算。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掌握了测量工具的使用,记录方法,以及面积公式的应用,以及发言时语言的组织。这样的内容才是我们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不容错过的。
首先,实施小组活动时,教师要善于精心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根据学习任务和学生能力之间的关系,精心设计讨论问题,学生才会积极参与合作学习,才会收到相互启发的功效。小组活动时,教师不能袖手旁观,而是要深入到小组中去,了解他们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思考的疑难点。同时在讨论方式、讨论思路方面给与学生恰当的指导。对于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进行个别辅导。在组际交流时,教师要鼓励各组学生积极发表意见,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其次,做好反馈环节的工作。反馈在整个小组学习活动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通过反馈环节,教师既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程度,也可以对一些学习重点进行提示和总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这是完成小组学习目标的最终落脚点。反馈的方式应当是双向或多向的,反馈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追问,要鼓励各组学生进行质疑,促使讨论的问题进一步深化,最终达成小组学习目标。
3.创设学习情境,营造合作学习氛围
创设情境的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二年级的学生才6岁左右,天真、爱幻想、是他们的天性。因此,我在教学中为学生设置了解决身边数学问题的情境,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新教材编辑了大量的情境教学内容,图画精美、生动细腻,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为我们创设情境提供了生动有趣的素材。例如:我在教学人教版第一册的《比一比》时,创设了一个小猪帮小兔盖房子的童话故事情境;在教学《9加几》时,创设了运动会上给运动员送饮料的生活情境;在教学《乘加、乘减》时,创设了小熊掰玉米的故事情境……象这样的例子还很多很多。总之,创设情境,可以将数学知识融入孩子们的生活,学生乐于接受。
4.采用鼓励方式
篇5
关键词:激发兴趣;推陈出新;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素质教育学校就是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学校,所有的科目学生都能动手动脑。而且很多科目都很有趣味性,这时候体育活动课相对比就不如其他科目吸引学生,这就给我们体育教师增加了教学的难度和压力。那么怎样开展好素质教育学校的体育活动课呢?通过这几年的教学,我谈一下自己粗浅的想法。
作为这一学科的教师,我深切意识到决不能采用传统的应试教育方法进行教学。一定要推陈出新,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真正使体育教学的过程成为学生积极主动,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掌握本领的主观愿望,激发学习动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学好”为“好学”。不但要使学生学会,还要使学生会学,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体育教学过程的学习方法,以方法启示,激发学生去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首先,要搞好师生的关系,只有学生信任、喜欢体育教师,才能给学生上好体育课。体育教师应该敞开心扉和所有学生交往,尤其对体育后进生更应多关心、多帮助、多交往,使他们信任、喜欢、尊敬你。进而喜欢你的课,消除他们厌恶体育课的情绪。做良师一定要先成为学生的益友,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热爱体育课,自觉参加体育锻炼。
其次,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教学情境吸引学生,让学生不由自主地进入角色,不知不觉地进行了体育锻炼。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也使教学任务在教师预设的教学情境中较好地完成,切实达到了学生在愉快中锻炼、发展的目的。通过“情境”教学,师生所扮演的角色,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贴近师生情感交流,加强学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形成良好的班集体,有利于加强集体主义教育。如排队时把学生变成小动物,把每路纵队变成家,看哪个动物最先归家,进行表扬比赛,学生来了兴趣,就能迅速排好队。
因此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就要做到课的内容生动、有趣,形式灵活、多样,花样不断翻新、创新。
1、我把猜谜讲故事引进体育活动课中。比如:在教《前滚翻》时,先出了个谜语:“两手用力撑,两脚迅速蹬,团身如球滚,展体似雄鹰。”本来还懒散的孩子们一听注意力集中起来了,纷纷抢答,这样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我又趁热打铁,看谁背的快。可以说2分钟的时间大部分学生都背下来了。我又要求背下来的孩子帮助没背下来的孩子。培养他们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紧接着我要求孩子按照谜语的要领和我的示范来完成动作。有的孩子做不好,就不愿意做了。我就给孩子们讲奥运健儿拼搏的故事,孩子们听后,信心百倍。又加入了练习的队伍。这样,不禁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还适时的在课堂中对孩子们进行了道德品质教育。
2、把音乐融入体育活动中来。体育课很多时候是单调的、重复练习的动作很多。我要让这种枯燥的运动变得丰富有趣起来。这就是让音乐走进课堂。比如:随着教师的讲解、示范,播放轻音乐,在学生练习过程中播放儿童轻快乐曲,在体育课结束部分用舞蹈形式来结束。这样既增加了课堂的愉快气氛又减轻了学生运动的疲劳。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因此,针对体育课的单调乏味,我们体育教师一定要创设欢乐轻松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以最佳的心理状态进行各种活动,真正的做到寓教于乐。
3、增加教材趣味,提升学习兴趣 。学生对游戏活动类的体育项目总是表现出很高的热情,我们完全可以变一变,将各种教材内容游戏化,满足学生的需求。这一方法可谓是层出不穷,效果显著。受“跳跳棋”和“走迷宫”游戏的启发,我们将“双脚连续向前跳”改成了“跳迷宫”游戏。学生在练习中可以按照提示前进几步或者后退几步等等。练习中包含了很多的不确定性,学生的热情也空前高涨。事实证明,只要开动脑筋,想一想,变一变,教材的功效自然就会倍增。
4、为了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竞争的意识,开展了我为奥运来加油、小红帽历险记、奥运我也来参加等一系列游戏活动,让学生动手制作一些体育器材并把一些奥运项目简化,既让学生知道奥运项目的由来,又让学生参与其中,学生热情空前高涨,培养了学生从小为国争光的意识。
5、有效的运用多媒体教学。在体育教学中运用电教手段能更好的帮助学生把握认知规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篇6
关键词:农村职校;调动非智力因素;创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8-081-2
近几年来,很多农村地区,特别是偏远地区的职校将毕业生就业的去向都瞄准在其它经济发达地区的就业市场上,问其原因则回答为:农村地区经济形势落后、不景气,可供的就业机会少,无法满足就业的需求。事实上,这种“舍近求远”的做法,最终导致了职业教育在地方上发展的有效空间越来越小。据调查那些进入企业后的毕业生常会出现流动频繁、盲目跳槽或随意辞职回家的现象,有的甚至在社会上闲荡,以致家长抱怨。所以不仅企业意见大,而且家长也是牢骚不断,这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学校的办学声誉。长此以往,落后地区的社会经济与职业教育之间的“裂缝”必将越拉越大,地方经济因为得不到充足的劳动力和技术支撑而难以实现腾飞,另一方面职业学校在当地的招生、就业的口碑越来越差,职业教育不仅无法显现对本地经济的促动功能,而且将会在地方社会经济环境中逐渐失去其存在的价值,这样的结果显然违背了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宗旨。事实证明,中等职教只有扎根于地方土壤,以发展地方社会经济为目标,才能获得发展的充沛动力。所以,我们应该深入研究,大力开发地方就业、创业资源,不仅要争取地方经济行业提供出的适合职校毕业生发展的就业岗位,而且要积极鼓励毕业生走自主创业求发展的路子,让职教之花在地方社会经济环境中鲜艳地开放。
培育创业人才与开展创业教育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西方国家提出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主要特征是使毕业生不仅是求职者,而首先将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无可厚非,创业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国虽然早在1991年就开始进行基础教育阶段的试点,但是收效甚微,而对于广大农村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他们几乎没有受过创业教育的熏陶。因此,笔者认为在农村职校德育中进行创业教育的渗透就相当有其意义,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能够缓解就业压力,对以后学生创业起推动的作用。不可否认,对农村职校毕业生来讲,要想踏出校门就走上创业之路是非常困难的事情,甚至是不太现实。因为顺利的创业不仅需要专业技术,而且还需要项目的选定、资金的铺垫、市场的运作和管理力量的形成,职业学校毕业生对创业要有一个适应、摸索、求异、生成的过程。但我们坚信不间断地在校园做切实可行、形式多样的创业教育活动,在学生心中埋下了积极创业的火种,若干年后,总会有不甘寂寞的往届毕业生在社会上经过一番摸爬滚打后,跳出来打拼自己的事业。
其次,有助于鼓励学生学好专业。事实表明,在上学期间有意于创业的学生更能清晰地意识到要将自己的学业学好,因为学生在创业实践活动中自然会体会到技能资源的重要性。现在的创业者更多的是怀揣文凭、技能去创业,是“知本家”、“技本家”。退一步讲,有了专业技能的储备,创业者便多了一条退路,即便自己当下做不了老板,还有一技之长以确保在社会上立足生存。
最后,有助于学生更妥当地处理人际关系,增强团队协作意识。农村职校的学生就像是“筐底橙”,学习成绩低,自卑心理十分严重,同时“自我中心”的意识很强,排他心理也很严重,在班级里,在同学中,有些同学是没有集体意识的,我行我素,排斥他人,妒忌其他同学比自己好,喜欢找其他同学的毛病。通过创业教育活动让学生组建创业团队,在团队合作的活动中逐渐消减他们内心的自卑、自我、排他等方面的心理障碍。在学生时代结下的友情往往比较单纯,彼此之间真诚支撑,团队协作具有较强的战斗力。
我们知道现代教育讲究终身教育,学校教育是为学生终身受教育打下基础,教学不是单纯持传授知识,学生的学习不是记忆。职教培养的根本目的应该是鼓励学生自主创业,通过创业实现他们的人生价值。因此,现代农村职业学校办学要奉行现代职业教育的教学理念,紧扣职教培养的根本目的进行教学,不能忽视创业教育。
在农村职校进行创业教育,笔者认为要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围绕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
一、灵活运用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创业激情
对学生来说,与创业有关的知识、技能必不可少,但更重要的是强烈的创业欲望以及自信心和进取精神,因而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营造一种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激发起学生的创业兴趣和热情。针对农村职校学生学习基础参差不齐的实情,教学中要注重个性化教学,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培养出学生的自信心,灵活运用“参与式”等教学模式,采用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辩论等方式,让学生在中学,学中做,联系商战案例,融入社会生活,在兴趣中愉快学习。
二、不断强化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创业品质
尽管学生多数生长在农村,但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不少人从小就受到家庭的溺爱,娇生惯养、拈轻怕重,所以很多学生没有经过艰苦生活的磨练,意志品质薄较弱,吃苦耐劳精神差,在将来的实际创业过程中,他们必定难以坚持下去。因此在创业教育过程中务必要注重对学生创业品质的熏陶和培养,加强自强自立精神的教育,树立创新进取的意识,培养不畏艰险的精神,培养与人合作的能力,培养强烈的使命感和事业心,培养学生既有坚定的必胜信念,又有锲而不舍的韧劲。
三、注重夯实必备知识,充实学生的创业储备
农村职校学生的创业意识十分淡薄,创业知识结构极不完善,可以说是一窍不通。据统计,90%学生不能完整地表述出怎样创办一个小企业,95%的学生不知道什么是商业计划书,更不知道如何制定它等等。这就对学校创业教育的内容的设置提出一定的要求,设置时必须将分析商机、市场调查、谈判、基本财务知识、市场实践销售以等知识系统地纳入到课程内容中去,从而使学生掌握创办一个公司需要的财务和销售等基本知识,并能完整地撰写出合格的商业计划书。同时对学生进行有关法律法规的指导,让学生懂得要遵守法律、合法经营,在今后的创业道路上不走弯路。
四、积极开展实践活动,锻造学生的创业能力
所谓创业实践活动是指具有创业教育意义和价值的特定课程模式,是以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主学习为主线的教育活动;是以社会实践为纽带的,以实践成果为价值判断的教育方式。创业就是一种理论与实际高度结合的实践性活动,创业者必须真刀真枪地实干,而决不能纸上谈兵;必须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从基础做起,不可能一蹴而就。农村职校的学生注重一个“稳”字,缺乏闯劲,“等分配,靠学校”的就业观念根深蒂固。为了提高学生的职业意识,开发他们的创业精神,培养他们的创业能力,需要在校园内外积极地创设创业基地,多样地开展实践活动,使学生尽早接触到社会,接触到实践,达到提高了综合素质,为毕业走向社会奠定基础的目的。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素质始终制约着整个国民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在农村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提升扎根于农村地区的职校生的综合素质,是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因此,实施创业教育则是农村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通过创业教育,才能让更多的学生掌握基本的商业知识和技能,挖掘自身潜力,提高社会责任感,逐渐具备适应社会或创业能力,为农村经济建设源源不断地输送中坚人才。我们坚信借助职教领域里创业教育的星星之火,必将形成促成广大农村经济蓬勃发展的燎原之势。
[参考文献]
[1]芦秀兰主编.《职业指导与创业》.东华大学出版社,2004.
篇7
【关键词】地理新教材;思维能力;地理素养;合理取舍;素质教育
什么是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一种基础性、普通性的教育,它不是就业教育,也不是专业教育,而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学生应掌握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也强调对学生未来发展的迁移和挖掘潜能。笔者通过中学地理教育教学工作实践来谈谈个人的看法,与大家共勉。
一、设置疑问,激发兴趣
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是学习思考的动力源泉。在众多的非智力因素中,兴趣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感情基础,是非智力因素中最为活跃的一个,是入门的向导,是学生探求知识、促进思维发展的巨大动力。在地理教学中应注意对兴趣这个非智力因素的激发与培养。新教材正是牢牢抓住这一点,在每一节的开头总是精心设计疑问,并激发学生的兴趣,产生求知的热情,培养了各种能力。善于使用,可达事半功倍的效果。
1、实验现象激趣法。在讲解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表运动而使得物体发生偏转时,可以做这样的实验:一个盛满水的水槽,抽出底部的活塞,水流出时形成逆时针的漩涡,为什么?又如,当讲到大气热力环流时,将一个密闭玻璃槽放在阳光照射处,槽中一半为沙子、一半为水,一段时间后,将点着的一柱香从事前准备好的空隙处插入,让学生看烟的运动路径,然后看书运用原理解释原因。
2、使用诗词歌赋作为引导。笔者在讲述亚洲大江大河众多,老师可按教材要求重点介绍长江湄公河。介绍长江时建议老师将第三节中图1―43提前至本节使用,通过资料分析,可突出长江的地位:长江是亚洲流程最长、流量最大的河流。介绍湄公河前,老师可引用的一首《赠缅甸友人》的诗句引入到国际河流的概念。全诗如下: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彼此情无限,共饮一江水。我吸引川上流,君喝川下水。川流永不息,彼此共甘美。彼此为近邻,友谊积累。不老如青山,不断似流水。……诗中说的是从中国发源的怒江,沿途流经缅甸境内叫萨尔温江的一条国际河流是哪条?流经了哪几个国家?此河在中国境内的名称是什么?同学们经过观察、讨论后可找到此河是湄公河,在中国境内称为澜沧江,它发源于中国,沿途流经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等5国。
3、谚语的使用。谚语是人们对自然环境长期观察体会的结晶,具有一定的哲理且生趣,在教学中使用,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知识。如讲到大陆性气候时,可以用“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来说明大陆性气候温差大的特点。如,讲锋面雨时可使用“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云过山坡湿,雨过山头明。”
4、歌曲的妙用。在教学中还可以使用一些大家非常熟悉的通俗歌曲,如讲到亚洲时,可以用刘欢的《亚洲雄风》“我们亚洲,山是高昂头,我们亚洲,河像热血流……”亚洲气势雄伟的地势、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通过五彩缤纷的地形图表现出来,我们怎样阅读地形图?巧妙地引入课堂中了。
二、贯穿趣味,培养能力
新教材在设疑激趣以后,紧接着就是要让学生带着疑问和兴趣自主钻研教材、探究原因,从而培养学生的各种地理素养,特别是思维能力、动手能力、观察能力等。地理教师应注意有目的、有意识地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获得较高的发展水平,掌握自主研究的本领。同时发展和巩固学生学习的趣味,使之成为不竭的动力。这就要求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以地理原理中的规律性的知识来武装学生。学生掌握了规律后再迁移到实际生活中,既可以发展智力,又可以提高能力。这是因为智力发展是以思维能力发展为核心,思维能力的发展又突出表现在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上。传统的地理教学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智力能力的培养,学生往往只会死记硬背,而不善于积极主动地探寻新知识。同时,传统地理教学往往把教学过程的本质理解为从不知到知之,从知不多到知之甚多的矛盾过程中,着眼于传授知识的数量,忽视通过教学改善学生的智能结构的智慧品质。在地理教学中,不能单纯地传授地理知识,而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意对学生智能的培养。学生各种智能的提高是通过知识的掌握运用而得到发展的。
三、兴趣中培养思维分析能力
思维是人类认识活动的高级形式,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简介概括的反映,是智力发展的核心。在思维发展的过程中,应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设计思维训练,培养思维能力。
若条件允许,可以充分利用地图、幻灯、电视录像、计算机等多媒体手段,适当开展地理知识讲座、考察等第二课堂地理教学活动,增强教学的艺术性、直观性与实践性,以新、奇、趣吸引学生,提高兴趣,点燃思维火花,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运用思维,促进学生理解知识、培养思维能力。比如:在讲授“大陆漂移说”时,可先提问:“为什么在极其寒冷的南极大陆发现了只有在暖湿环境下才能形成的巨大煤层?”“为什么在火热干燥的非洲靠近赤道处,却发现了古代冰川的遗迹?”学生迫切想知道答案,就必须认真听课,积极思考。思维被启动了、兴趣也就得以巩固。
四、掌握知识的能力
识记地理知识的能力。从本质上讲,知识属于认识范畴。识记地理知识,即对要求识记的地理知识获得感性认识。具体要求是:第一,对要求识记的地理事物及其空间分布等,获得初步的认识,即能说出它的要点、大意;第二,对于课程标准中列出的地名(包括山脉、河流、城市等名称)能够准确地写出,并能在地图上填注或从地图上找出;第三,写出课程标准中列出的常用地理数据,并在有关问题中识别它们。
五、对教材的创造加工
首先要体会教材中蕴含的知识、能力、态度等多方面的教育教学因素;然后考虑把陈述性的知识进行程序化加工,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将知识进行整理,使其系统化,了解其前后关系与层次,列出结构,揭示内在联系及组成。总结规律,便于客观掌握,图文转换,利于形象记忆,绘列图表,加强技能训练成定量分析等。伴随这一系列,活动就需要有综合、分析、类证、判断、归纳、概括等思维训练,在这中间能力培养与学法指导就会逐渐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中形成。这一切仍是围绕教材这个知识的载体进行,但教师的思路要开阔,联系要广泛,这并非喧宾夺主,而恰恰是使教材的内容更充实。教师通过这样认真地组织教学内容后,讲起来就决不是客观地“白描”,而是有体会、有感情、声情并茂的“教人”,不再是单纯的“教书”。这样不仅使教学能力得到了提高,其自身的生命价值也将得到体现和发展。
在教育教学中,不一定过多、过细、过全地讲。这样,不仅时间不允许,而且也确实没有必要。只有对教材进行科学组织、合理取舍,正确使用教材,要注意语言的准确、简练和全面。老师的教学语言讲究准确、简练,切忌哆嗦重复、废话连篇,注意语言的表达全面,不能使使教学内容有所遗漏。如在讲述我国32个省级行政区时,笔者经过深入钻研教材,概括成这样四句七言的话:“四江两河湖广山,川藏云贵福吉安。蒙新青辽陕甘宁,琼台重庆北上天。”将所有省、区、直辖市名称均概括进去了,既简练、准确,又内容全面,非常有利于学生接受和记忆。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在素质教育的改革中,要求有新思路、新方法。教师要想方设法在中学地理教育教学中注入兴趣,切实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大胆地取舍教材,让学生喜欢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王民.初中地理教学策略[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篇8
【关键词】 新形势;护理教育;核心
在新形势下,素质教育是护理教育的核心,素质教育对护理教育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将详细分析素质教育在护理教育中的重要意义,探讨在护理教育中如何贯穿素质教育以及怎样实现素质教育和护理教育的有机融合。1 在护理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素质教育不仅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和思考,而且也要求学生学会生活和做人。而护理有着很强的实践性和服务性,要成为一名高素质的护理人才,除了拥有专业的知识和操作能力之外,还应该具备一定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学会独立思考,而这两项恰好是素质教育的体现,所以素质教育对于护理教育来说,也十分重要。在新形势下,护理教育应该以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为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和科学地考评,全面地推进素质教育,从加强对学生的职业认知教育、政治思想教育、职业规划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爱心教育,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素质。2 在护理教育过程中贯穿素质教育的方法
在护理教育中,为了更好地开展素质教育,必须将素质教育贯穿于学生学习的每一个过程,从学生刚开始入学,到学生参加临床实习,再到学生毕业分配,都要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
2.1 新生入学阶段 在新生入学阶段,学生对学习护理的兴趣并不是很浓烈,也并不是把护理当做终身的事业来看。一些学生选择护理,并不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填写的,而是遵从家长的意见填的。还有的学生对护理也不是很了解,填的时候只是盲目填了一个志愿,至于以后会不会从事这个职业,他们也没想过。所以,针对这种情况,学校一定要加大对学生的素质教育,通过素质教育转变他们的思想,让他们干一行、爱一行,将心思投入到护理的学习中来,让他们喜欢上护理。学校可以请一些护理方面的资深专家给学生们做演讲,讲述他们从事护理生涯的感受和贡献,给学生分析未来护理专业的发展前景,让学生更加坚定学习护理的信心,提高他们的使命感、责任感,让他们自觉、主动地学习护理知识,热爱护理行业。
2.2 临床实习阶段 临床实习阶段是护理实习生走进社会的过度阶段,在这一阶段中,护理实习生可能会遇到很多的疑惑和问题,当他们开始工作的时候,可能是怀着满腔的热情,决心通过所学知识向社会服务,实现自己的价值。可是当他们真正地进入医院之后,他们会发现原来从事护理行业并不像想像中的那么神圣,甚至有时会觉得比较枯燥。这时她们的内心开始出现焦虑,在思想上存在很多疑虑,可能这些疑虑和困惑使得他们不再那么热爱护理行业。此时,为了调整学生的心态,学校应该多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比如给学生举办一些讲座,叫学生如何去面对一些生活和工作中的挫折,如何适应社会和处理社会人际关系,从而让学生正视护理实习中的困难和挫折,让学生坚定对护理的热爱,提高处理工作问题的应对能力。
2.3 毕业分配阶段 就业是护理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工作,当高级护理学生毕业之后,可能面对的就业情况十分复杂,学生的心理也会出现各种就业压力和心理焦虑的情况。针对这一情况,学校要加大对护生的思想教育,帮助护生分析目前临床的就业形势和国家在这一领域的就业政策,帮助护生学会如何处理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帮助护生如何提高面试技巧、克服择业挫折,从而帮助护生更好地就业。3 素质教育与护理教育的有机融合
在新形势下,护理教育越来越注重与素质教育的有机融合。首先,从护理教育的课程改革上来看,在护理教育的课程设置中,增加了一些人文素养方面的知识比例,如设置了《护理心理学》、《生命伦理学与法规》、《思想道德修养》等课程。其次,从课程的内容上来看,护理教育将学生行为规范和护理专业教育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比如在学习《护理学基础》时,要求学生注意护士的形象,从着装和姿态上规范学生的行为。最后,从护理教学方式来看,护理专业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分为多种多样,比如情景式、启发式和案例式,让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这些都是素质教育的体现。4 总 结
在新形势下,素质教育是护理教育的核心,在护理教育的过程中,要贯穿素质教育的内容。在新生入学阶段,学校要通过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对护理专业的热爱,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学生实习阶段,学校要通过素质教育帮助学生解决护理实习中的问题,坚定学生从事护理的决心。在就业阶段,学校要通过素质教育帮助学生解决求职和择业中的困难,帮助学生更好地就业。
总之,在护理教育中,要始终贯穿着素质教育,通过素质教育促进护理教育的实施和开展。
参考文献
[1] 何芸芳,伍林生,江自云.医改新形势下我国护理教育改革发展之管见[J].护士进修杂志,2009(11).
[2] 王一飞.医学发展与中国高等医学与护理教育改革[J].上海护理,2010(01).
篇9
论文摘要:由于对高职办学目标与办学宗旨理解的偏差和对高职学生研究不够,造成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缺失。如何教会学生做人和如何教会学生当人才是新时期高职人文素质教育两大主题。应通过构建全方位机制,构建一套完整的、全方位立体的人文素质教育现代模式,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文教师队伍,从而走出一条符合当前高职教育实际的人文素质教育之路。
论文关键词:高职;人文;素质;实践
人文素质教育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由教育的本质所决定的,对于近年蓬勃兴起的高职教育来说,如何开展人文素质教育也成了高职教育研究界的一个热点问题。高职教育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其教育目标、培养模式等都有其独特的方面,因此,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开展,也应有其独特的一面。
一、高职教育中人文素质教育现状
目前,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并没有像它在本科学校中那样受到重视,教育方法、教育途径、教育内容上没有本科学校那么多样、那么丰富,许多高职院校在人文素质教育上也没有形成自己有效的人文素质教育方法、模式。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1.对高职办学目标与办学宗旨理解的偏差,是造成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缺失的重要原因。由于片面理解了“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主线”的高职办学目标与宗旨,导致了许多高职院校不重视人文教育。主要有两种倾向:第一,只重视职业教育,认为高职院校学生高考成绩与本科生相比有很大的差距,而培养目标不能降低,学制又比本科教育短1—2年,这就增加了在校期间专业教育的难度。因此,一些高职院校常常偏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学习和提高,挤压了人文素质教育的空间和时间,殊不知,高职学生业务的学习和提高也必须是以良好的人文素质为基础的。第二,低估了学生人文素质的高低对就业的影响。就业率是衡量一所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学校就业率的高低和毕业生本人对就业的满意度是学校的生命线。在一些高职院校看来,要实现这些,只要靠学生优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再加上一定的求职技巧就可以了,人文素质教育相对来说就显得不是太重要。有一项调查显示,在26所高等职业院校的987名教师和4035名学生中,有44.6%的教师和45.3%的学生认为学校人文课程比例失衡,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有51.6%的教师和50.6%的学生对学校人文课程的内容不太满意。
高职学校对于人文素质教育认识的偏差,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对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解读的失误。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这里的高素质自然包括人文素质。高素质才能有高能力,高素质才能有良好的就业发展方向和就业后劲,因此,“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主线”的高职办学目标与宗旨,与人文素质教育并不矛盾。同时,在高职院校中大力推进人文素质教育,还有助于增强高职院校办学竞争力,提高办学水平,扩大社会美誉度。
2.对高职学生研究不够,也是造成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缺失的重要原因。高职学生与一般本科院校学生相比,在人文知识素质方面有其自身的特点。第一,知识水平较弱,人文知识水平更弱。高职院校的生源比较复杂,有通过全国高考进来的普高考生,也有从中等职业学校进来的职高考生。和一般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他们的知识水平就相差了很大一截,尤其是来自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由于他们在职校里一些基础文化知识学得比较少,造成了他们知识水平的相对低下,一些人文知识也相对比较薄弱。笔者曾经作过一个调查,要求学生默写一首家喻户晓的唐诗,结果是有普高学历背景的班,全部默写正确的比率为35%,职高学历背景的班,相应比率只有20%。更有甚者,一句唐诗7个字,有同学竟写了4个错字,高职学生的人文知识可见一斑。第二,人文素质相对低下。人文素质有很多,对于高职学生,我们不能对他们有很高的期望,但一些基本的人文素质,在他们身上还是不那么尽如人意。比如,高职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不强,同样作为大学生,对于家庭、社会、国家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就没有本科学生强。再如,由于成绩相对较差,他们不能像成绩好的同学那样受到老师的“信任”、“重用”和“培养”,所以,逐渐习惯了放任自流的学习和生活。自由、散漫、自制力差等缺点,直接影响到了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沟通能力、自我把握能力等。在与他们交往当中,经常可以看见一些和大学生身份不相符的行为。
实践证明,有较高人文素质、较好专业技能的学生,无论在求职面试时还是在工作期间,在胜任度和创造性方面都占有优势。本科学生与高职学生相比较,由于接受相应较多的人文教育和熏陶,综合素质较好,因而适应性强,发展潜力大。而高职学生则由于人文知识的缺乏和人文素质的低下,直接影响到了未来的发展。单纯强调职业训练和技能训练,而没有必要的人文教育,势必培养出一批人文底蕴不足、片面逐物、唯利是图、缺少发展后劲的人,这样的人在未来激烈的竞争中可能面临较大的被淘汰的威胁。
综上所述,从学校和学生两个方面分析,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形势不容乐观。有学者甚至认为,高职院校的人文教育已到了边缘化的地步,直接影响了高职培养人才的质量。因此,探索一条符合高职教育的人文素质教育之路,已成为高职研究学术界关心的热点问题。
二、新时期高职人文素质教育两大主题
人文素质是指由知识、能力、观念、意志等多种因素构成的一个人的内在品质,表现为一个人的人格、气质、修养等。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基于这方面的人文科学的教育,它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就是在引导学生在接受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教育的同时,学习和吸收人类社会的优秀文化成果,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使学生的思想品质、情操意志、心理乃至个性得以升华,从而更好地指导其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高质量地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教育部16号文件明确指出,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基于这两个论断,很明显,当代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的主题是如何做人与如何当人才。
1.如何教会学生做人是人文素质教育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也是人文素质教育的根本所在。如何做人,这是一个古老而又始终有生命力与新内涵的课题,大学人文素质教育在这个课题当中所扮演的角色,就是要解决人与自我、人与国家、人与世界如何才能和谐、健康地发展的问题,要使当代大学生能够有一定的人文渴求、人文抱负和人文情怀,从而能够不断地在学业之余,能够认真且持续地向自己追问“如何做人”这一终极命题,以及在何种价值水平上思索乃至践履此命题。当然,对高职学生来说,这种人文素质的要求可能偏高,但作为当代大学生的一分子,高职学生还是应该有一定的人文关怀和思想的。具体来说,教高职学生如何做人,第一,要教育他们树立崇高的理想。崇高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现实可能性的对未来的一种追求,是人们的政治素质和世界观在奋斗目标上的表现。树立崇高理想的最基本体现是职业理想的确立。职业理想是使人不断拼搏向上的动力。第二,要教育他们健全人格。健全人格是指具有坚强的性格、良好的品德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其中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做人的基础。第三,要教育他们具有一定的意志品格。艰苦奋斗的意志品质、坚忍不拔的性格是驾驭生活、创造未来的精神力量。第四,要教育他们有一定的人文品质。文学艺术修养是人文品质的一个重要表现,可以通过增强文学艺术修养陶冶情操,开阔视野,提升人格,培育民族文化精神和审美能力。 转贴于
2.如何教会学生当人才应该是新时期对于人文素质教育的新要求,也是高职人文素质教育当前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是大学的基本责任。新时期,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也日新月异。李开复在《给中国高校的一封信——请培养21世纪企业需要的人才》一文中指出,未来企业需要的人才有七个鲜明特点:融会贯通、创新与实践相结合、跨领域的综合性人才、三商兼高(智商、情商、灵商)、沟通与合作、从事热爱的工作、积极乐观。在这七个特点中,有很多特点都要靠人文素质教育来培养,人文素质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应在这些方面得到彰显。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高职教育中的人文素质教育就是要使学生都成为优秀员工,使学生都有踏实的职业态度、良好的职业道德、优良的职业作风,从而在为企业、社会服务中成为佼佼者,具体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第一,要教会学生敬业。敬业是一种职业态度,也是职业道德的崇高表现。二个没有敬业精神的人,即使有能力也不会得到人们的尊重和接受。第二,要教会学生有责任。责任是对人生义务的勇敢担当,也是对生活的积极接受,更是对自己所负使命的忠诚和信守。一个充满责任感、勇于承担责任的人,会因为这份承担而让生命更有分量。第三,要教会学生忠诚。忠诚是人类最宝贵的美德之一,它体现在最珍贵的情感和行为的付出。第四,要教会学生进取。人才不只是一个具有专业知识、埋头苦干的人,而更需要的是积极主动、充满热情、灵活自信的人。第五,要教会学生合作。协作永远是使自己受益也让别人受益。只有懂得协作的人,才能明白协作对自己、别人乃至整个团体的意义。
三、新时期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要高质量完成新时期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任务,就必须走出一条符合高职教育实际的人文素质教育之路。这条路绝不能是简单地对于本科院校的模仿,而要面向高职教育的实际,开拓人文素质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
1.构建全方位的机制,让人文素质教育进课堂、进宿舍、进班级、进网络,让学生能亲切地感受到,一种健康、文明、有效的生活、学习方式正在伴随着他们,让人文素质教育带来的一种人文之风对他们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与功能。
2.构建一套完整的、全方位立体的人文素质教育现代模式,是深化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这个模式应该是多层次、多结构、多渠道的,可以从多角度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首先,要重视人文素质课程在高职院校中的作用,积极改革人文素质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让人文素质课程真正能从高职学生的实际出发,达到科学性与趣味性相互渗透、价值性与实践性相互渗透、情感性与美感性相互渗透、含蓄性与启迪性相互渗透、创造性与艺术性相互渗透。打破人文素质课程与专业课程的界限,让有些专业课程既能训练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又能培养其人文素质。其次,要善于通过实践的方式去锻炼人文素质。一般说来,仅仅通过传统的积淀养成式的人文素质教育手段培养人文能力肯定是行不通的,因为通过系统的人文课程采用潜移默化式的教学方法来培养人文能力其作用是不确定的,同时,学制与课时也不允许这样大量开课,所以,高职院校的人文教育要通过“养成式”教育,即通过人文素质课程学到了一些理论,再通过实践去消化,去贴近社会,去体会人间百态,才能把这些理论知识变成自己真正的人文素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人文素质亦是如此。最后,还要善于通过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来培养人文素质。人文气氛应该成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而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的新发展方向应该体现职业人文特色。如引导学生进行有益的文、史、哲、艺术方面的社团活动;鼓励一些高雅的艺术讲座进校园;鼓励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开展一系列的人文宣传与普及活动;还可以根据不同专业,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发展相应的职业素质与能力,激发学生对未来所从事职业的热爱。
篇10
提供素质教育管理新平台
在互联网时代,学校通过智慧校园,建构了科学、有效、完善的管理机制,建立了中层管理QQ群、教师QQ群、课题QQ群、教研组QQ群,实现工作QQ群全网式覆盖。其次,各班级建立QQ群、微信群,提供了有效展示活动的平台。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探求意识,提高他们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有利于因材施教,发展特长,形成学生个性中的独特性;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互联网时代,素质教育的成果能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一个学生的钢琴演奏可以让全班甚至全校的学生、家长欣赏到,学生更可以利用互联网在微信群、QQ群里开个人演奏会、画展,出个人作品集。另外,校园微信公共平台的建设使素质教育成果的展示,理念的宣传,工作的布置都得以在全校师生、家长中得以快速的落实和开展。增添素质教育求知新内容信息爆炸的时代,一个人如何学会求知?除了选择合适的书本阅读,互联网上铺天盖地的知识如何选择,如何有效地筛选、重组、利用?这些新的教育内容正是当下应教给学生的。互联网时代,网络课程、网上学习、网上购物、网上订票等在我们生活中日益普及,教师应该教给学生新的学习内容,培养搜集信息、选择信息、生成信息、创造信息等各种新型能力,互联网时赋予“学会求知”新的内涵。
创新素质教育课堂新形式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教师是素质教育的实施者。互联网时代,教师培训的形式更加多样:学校通过利用教研组活动、备课组活动等开设沙龙或讲坛,对教师进行集中培训。通过校园网、博客网、精品视频网、QQ群、微信、微博等各种平台进行网络培训,提高教师素质教育的视野和能力。学校的“精品视频网”,不仅是学生、家长喜爱的学习平台,也是教师在网络上进行教研活动、自主学习的平台,教师通过对同行优秀课例的学习,再通过QQ群、校园网等网络平台进行互动研讨。不仅教师可以开展线上备课,线上教研,学生也可以线上“选课”。学生在网上选课可以了解、选择自己喜爱的课程,无论在学校或是家长,依托互联网,学生能完成隐形的“校本课程”。互联网不仅让素质教育走进学生的生活,还拓宽了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建立素质教育学习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