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分享的意义范文
时间:2023-08-02 17:35: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技术分享的意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数字时代拓展了工艺美术教育的对象
数字技术的进步已经着实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而且这个影响远比历史中任何一次社会变革要来的迅猛和深刻,随着数字技术软硬件的不断提升,使原本复杂难懂的知识点直观的传递。秉着传承和发展的工艺美术随着近代美术教育体系的构建和完善,改革开放至今物质需求不断得到满足,工艺美术的地位业发展了转变,呈现出以下趋势:从小众趋于大众化,从博物馆走向美术馆,从纯艺术拓展到商业艺术。一部现代古装剧可以挖出很多传统工美元素,如木家具、金银工艺、玉雕工艺、染织工艺等。数字时代引发了当下人们对工艺美术的认知渴求与,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把玩手串,玉器等传统文玩就能发现,工艺美术已经不再远离普通大众,更多的体现在生活审美中,因此工艺美术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工行美术从业人员或者技法传承者,同时也开始发挥其“审美”层面的教育和传导功能,通过教育技法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考和批判,重新探索当下的意义和价值,这是当下工艺美术教育功能的一个重要拓展,也是数字时代对现行社会生活产生影响的客观事实。
二、数字时代对工艺美术教育提出要求
快速、个性、分享,这些名词是当下时代的特征,影响着从消费到体验的各个生活环节。三年挑水五年磨刀十年授业的传统工艺美术教学方式不能完全满足当下的时代节奏,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化的通过合理科学的方法传道授业是时代对工艺美术教育提出的要求。从工艺美术的构成来分析它由两个重要元素组成:工艺技法和审美内涵。技法的教学特征决定了某些领域的工艺技法无法在短时间内达到“掌握”,因此对于那些不是从事传统工艺美术从业人员,以传统为主要任务的学生来讲,“认知”就够了。但对于审美内涵则不同,个体的教育经历影响着对审美需求的层次深浅。从教学来讲,引导启发思考不完全依赖时间和反复实践,更多的是思考方法和纬度的拓展训练,期间的工艺技法修炼更多的通过实际动手操作更好的理解期中的审美体验。侧重点从教授技法逐步转为审美体验的过程中对教师提出了很大的要求,除了演练工艺技法,讲授评估标准,更要对技法和审美间的因果关系做出思考和提炼,并且运用数字化的教学手段去实现知识点的物化和传授。
三、数字技术提升了工艺美术教学效率
篇2
关键词:工艺美术;吉祥图案;文化意蕴
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民族不仅流传下来许多优秀的历史文化,还流传下许多具有极高文化意蕴的吉祥图案。这些吉祥图案,题材广泛、内涵丰富,不仅凝聚着各民族的审美情趣,还蕴含着各族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企盼。将吉祥图案应用于工艺美术中,通过艺术化的形式表达人们追求吉祥、幸福生活的心理,更能够反应人们的审美趣味与宗教心理,体现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认同。
一、吉祥图案的产生及在工艺美术中的发展
最早的吉祥观念的产生,源自于原始的巫术礼仪、自然崇拜,据史书记载,早在上古时期先民们就已经视山河为神灵,崇拜天文,重视吉凶之兆。到了商周时期人们开始信仰巫术,通过巫术,预卜凶吉,趋利避害。道教教义与儒学经学的兴起,与封建统治阶级的意志相符,以秦始皇为代表的封建统治阶级,企慕长生不老,希求富贵,羽化登仙等祥瑞意念,每个时期,由于吉祥观念不同,会产生不同的吉祥图案,通过吉祥图案表达自己的愿望。到了隋唐时期,装饰图案与外来纹样相融合,产生了许多富有吉祥意义的民族新纹样。如宝相花,唐草纹等。宋元时期,受道教,佛教以及各民族文化相融合的影响,工艺美术中的吉祥纹样表现手法更加多样化,题材也日益丰富多彩。到了明朝,随着文化的融合以及商品经济的发展,传统的祥瑞思想世俗化倾向更加严重,富有吉祥如意福寿富贵等吉祥图案在工艺美术中更加流行,达到了“图必有意,意必吉祥”。清代装饰吉祥图案发展到了极致,印染、织绣、服饰、工艺品等各方面都开始广泛的应用吉祥图案,其形式多样,名目繁多,吉祥图案蕴含着道教、玄儒、以及各民族文化思想,工艺美术中吉祥图案的文化意蕴更加浓郁,吉祥图案的文化思想,在工艺美术中获得了广泛的传播。吉祥图案是用图像的形式,表达人们美好的期望和愿望,通过图像呈现出喜庆祈盼,表达美好愿望的目的。吉祥图案的诞生极为久远,在远古时期,先民们就喜欢用符号、粗糙的图案表达自己的愿望。在远古时期,人们对未知的世界流满了幻想,图案除了吉祥祈盼的目的,还表达了先民们对未知世界万事万物的敬畏之意,当然,这一时期的吉祥图案,还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吉祥图案,但是,它为传统吉祥图案艺术形式打下了基础。随着工艺技术的进步和艺术形式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用石雕、玉刻、陶艺等技术去雕刻花草虫鱼、飞禽走兽等图像,并将这些图像赋予了一定的文化含义。从我国古代陶瓷、织物、建筑、石刻等媒介,都可以看到传统吉祥图案,传统吉祥图案重要的元素福、禄、寿、喜等,随着历史文化的发展,被广泛的应用于工艺美术中,时至今日,吉祥图案在工艺美术中依旧焕发着无穷的魅力。
二、工艺美术中吉祥图案的文化意蕴
1、传统思想文化所流传下来的吉祥图案
传统的吉祥图案,以佛、道、儒三家为主的思想意蕴比较深刻,在我国,佛、道、儒哲学思想,是我国的传统文化精髓,在我国的封建社会,社会的精神重心,一直围绕其运转,人们通过宗教崇拜,寄托美好的人生期盼。以儒家为例,儒家十分看重血缘关系,讲究三纲五常,家庭伦理道德,在儒家的思想意蕴中,注重五种世俗等级伦理关系,即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在儒家的思想意蕴中,还用松、竹、梅来定义人格,文人雅士以梅、兰、竹、菊来寓意君子,并且经常用梅、兰、竹、菊自喻清高、坚贞的情操。因此,受儒家思想文化的熏染,就会用儒家所崇拜的动植物图案,表达自己的社会理想,同时,通过这些吉祥图案,体现自己的审美情趣。道家追求长寿,在道家思想中,比较有典型意义的吉祥图案是蝙蝠寓意长寿的艺术图案,同时,群山祝寿、松鹤长春等寓意福寿长生的吉祥图案也具有很强的道家特色,在道家思想的熏染下,这些吉祥图案得以流传。佛家思想中关注众生轮回,功德圆满,以八宝寓意八吉祥。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佛、道、儒三家思想也在吉祥图案中表现,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追求真善美,以此为基础的吉祥图案寓意经久不衰。
2、民族文化、民间文化思想所呈现出来的吉祥图案
在远古时期,由于人们对于万事万物还处于一种懵懂时期,敬畏大自然,为了生存祈求丰收与平安,逐步对自然的一些事物产生了一种信仰。如古代社会先民们对于鱼纹、龙凤、野兽等图案的崇拜,对图腾的信仰,希望通过信仰这些图腾,获得吉祥,保佑部落的繁荣昌盛。在我国,比较有代表性的图腾当属龙的图案,龙的图案不仅是皇权的象征,预示着大富大贵,还代表着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图腾信仰中,与龙相协调的当属凤,双凤朝阳、凤凰牡丹图案,不仅给人带来一种喜庆,还表达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在传统的工艺美术中,民俗艺术更是丰富多彩。许多人喜欢用民俗图案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这使得具有民俗意蕴的图案,在民间广为流传。如麒麟送子、石榴和桃子的组合图案,寓意多福、多寿、多子,还有“榴开百子”的图案等等,表现了浓厚的民俗意蕴,体现了劳动人民最为朴素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些吉祥图案在工艺美术中被广泛的应用,时至今日,其所透射出的美学价值依旧为人们传承发展。
三、结语
吉祥图案是传统民族文化在工艺美术中最为直接的体现。在工艺美术中应用这些吉祥图案,更有利于弘扬我国民族文化,增强工艺美术作品的美学价值。
参考文献
[1]王伯敏.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中吉祥图案的文化意蕴[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151~153.
[2]杨锐.试析吉祥图案的文化意蕴——以牡丹为例[J].现代妇女(下旬).2013(04).
篇3
从萨缪尔森定理角度分析,利用赫克歇尔-俄林模型解读,大部分学者均认为相对要素价格是因为外生产品价格要素数量决定的,因此,国际贸易成为了工资收入差距拉大的重要因素。经济学家利默通过对上世纪八十年代美国450个四位数商品分类行业、TFP增长、产品价格、要素比例等方面的计算,明确国际贸易变化对要素价格变化的影响,发现非熟练劳动者工资下降,贸易影响作用达到了40%。同时,其也发现低工资与高工资的贸易值是不相干的,商品价格是主要的影响因素。Sachs、Shatz也利用美国行业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得出贸易密集产品价格上升拉大了美国工资差距。尽管大多数经济学者,通过对要素含量模型的分析,得出国际贸易对收入与分配的影响作用不大,最多为25%,但是也有一些经济学者认为,国际贸易是影响收入与分配的主要原因。大部分经济学者指出,国际贸易不仅会利用商品价格变化影响收入与分配,还会导致技术出现变化,致使拉大了工资差距。
2技术和国际贸易相结合的综合影响
大部分学者在研究收入与分配影响因素的时候,主要就是单独分析技术、国际贸易,现在结合两者,分析其对我国收入与分配的影响。2.1分析方式明确在分析两者对收入与分配影响的时候,可以将劳动报酬占有GDP比例对数看成是解释变量,对我国收入差距进行衡量。在进行分析的时候,可以从三个方面展开:其一,贸易自由化影响收入与分配的情况,在进行分析的时候,可以将国际贸易分成进口贸易、出口贸易。结合萨缪尔森定理来说,预期出口贸易对收入产生一定的正影响;同时,喻美辞研究结果表明,进口贸易会导致工资差距加大,技术变化会减小工资差距。进而导致预期进口贸易对收入产生负影响,而技术变化将会产生一定的正影响。其二,在不同行业密度形势下,进口贸易与出口贸易对收入与分配产生的影响,根据不同行业的密度可以大致分成三类:资本密集型、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并且引进贸易结构指数的解释变量。其三,中间产品贸易对收入与分配产生的影响,在进行研究的时候,可以选用加工贸易进口数据对外包收入与分配影响进行分析。在分析技术变化对收入与分配产生影响的时候,可以利用经费内部支出占有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进行表示。2.2实证结果通过相关的研究表明,在方式一中出口总额占有GDP比例系数为负,而进口总额占有GDP比例系数为正,但是并不明显;技术变化系数为正,非常明显。这也就表示,随着贸易出口总额的不断增加,劳动力收入的差距将会随之扩大;而技术变化在一定成度上会降低收入差距。在方式二中,引进贸易结构指数的基础上,出口贸易会明显影响劳动力收入,并且其调查结果也显示,贸易结构的合理性可以对收入不均衡的现象进行改进。在方式三中,加工贸易出口在收入与分配中,发挥着正影响作用,而加工贸易进口发挥着负面作用,促进了收入差距的不断增大。2.3改进收入与分配的措施在我国普遍存在着工人工资太低、收入差距太大的情况。通常情况下,一线工作人员的劳动报酬和其实际劳动之间相差很多。工人劳动报酬太少,社会财富大量向少数人集中,这样不仅会在底层人民心中产生一定的仇富心理,出现一定的阶级对立,还会导致社会消费模式与经济发展趋势出现变化,导致发生一系列的经济问题与社会问题。现阶段,提高工人劳动者的收入,增加相应的劳动报酬,已经逐渐成为我国政府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要想有效提高工人劳动者的收入,增加相应的劳动报酬,就一定要加强以下内容的执行:其一,一定要加强对收入与分配制度的改进与完善,同时对国民收入与分配结构进行有效的调整。在开展实际工作的时候,一定要对国家、企业、人民群众三者之间的分配比例进行相应的确定,保证社会保障等方面支出的合理性,完善相应的劳资机制,确保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形成公正、公开、公平的收入与分配秩序。其二,对我国贸易结构进行相应的调整与优化。在进行加工贸易工作的时候,一定要加强转型升级,促进一般贸易比例的增加,提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总额,实现我国贸易结构的有效优化。其三,加强外资的引进,同时提升外资的利用效率,实现产业升级与技术创新。在引进外资的时候,重点将其投入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业、环保业、农业、服务业等,实现社会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强化外资企业对原材料、零部件的购买,实现本地化配套;在建设跨国企业的时候,鼓励其将总部设在中国,并且建立相应的采购中心、研发中心、培训中心等部门,促进外商投资加工贸易转型的升级。其四,加强对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平衡,促进教育水平的提高。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教育事业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千家万户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并且在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中起到了促进作用,因此,一定要加强教育机制的完善,对教育结构进行有效的调整与优化,加强教育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其五,加强对政府支出的严格控制。在政府支出中,一定要加强对财政预算制度与采购制度的改进与完善,实施财政税务的改革,充分发挥财政税务的作用,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促进贫富差距的缩小,实现小康社会的建设,促进社会与经济的和谐、可持续发展。其六,加强工会作用的发挥,并且使其独立于企业资方。在开展工会工作的时候,要想有效加强工作人员的参与,就一定要提高工会的话语权,保证其具有一定的议价能力,这样才可以吸引工作人员的参与,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实现预期的工作目标。
3结束语
篇4
关键词:艺术体操;艺术价值;集体项目;规则;适应
规则的演变使得艺术价值的评分分值结构发生了重大调整,其特殊艺术性的加分分值不断提高。这对于艺术价值分值的档次始终处于中下水平的中国队来说,要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实现集体项目进入前3名的战略目标,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我国艺术体操集体项目。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广泛阅读收集查阅相关文献资料,重点研究2001,2003,2005年版的国际艺术体操评分规则精神。
1.2.2 专家访谈法 在2004年12月8日~12日在北京体育大学举行的艺术体操新周期规则培训班期间,对我国有关艺术体操专家、部分高级教练员、裁判员进行访问座谈。
1.2.3 录像资料统计分析法 对第25届世界艺术体操锦标赛、2002年“5A杯”全国艺术体操冠军赛;2003年“波导杯”全国艺术体操锦标赛以及2004年雅典奥运会、全国艺术体操冠军赛等录像资料进行数据统计、比较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国际艺术体操评分规则在艺术价值方面的主要变化
2.1.1 艺术价值分值结构的变化 艺术体操竞赛得分是由编排分和完成分组成,编排分又包含技术价值和艺术价值两部分。技术价值是运动员所完成身体动作难度和器械动作的总价值。艺术价值是对音乐、舞蹈的基本编排及特殊艺术性加分三方面进行的评价,占编排总分的1/2。从规则的演化来看,艺术性从20世纪80年代“编排的多样性”逐渐演变成为90年代后期的“艺术价值”并给予5.0分分值;在2001版规则中艺术价值终于从若隐若显、极其混杂和模糊中被单独分列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部分,并予以单独的10.0分分值。开始强调器械技术的应用及其与身体难度的紧密结合,器械使用、熟练性、独创性等各项加分因素开始体现出客观和量化的特点。2003年规则在此基础上,大幅度缩减了基本编排在艺术价值分值中所占的比例,基本编排的分值从4分减为2分。此外在这短暂的两年中,就将“特殊艺术性”加分从4分增加到6分。2005年新规则又在2003年版规则的基础上将音乐再减1分,把“特殊艺术性”加分增加到7分(表1)。这进一步证明了在艺术价值加分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和多样化发展空间。从近几年规则的演变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特殊艺术性加分在艺术体操成套动作中的地位越来越高。
2.1.2 扩大了特殊艺术性加分空间 “特殊艺术性”加分是在2001年版规则中首次提出的一大加分领域,它包含的加分因素见表2。2003版规则不仅比2001版规则加分由4分提高到6分,而且将原来创新加分限制在1.0以内改为充分放开,不再受1.0分的限制,而是越多越好,即对艺术价值的特殊艺术性加分各因素不受限制。因此,这对每一支集体队伍来说,都可根据自身特点、优势进行编排,来获取更高的特殊艺术性加分。2005―2008年版规则在延续了上一个奥运周期的这项规定的同时又把特殊艺术加分分值增加到7分,占总的艺术价值的70%。由此可见,特殊艺术性加分在艺术体操成套动作中越来越被重视,它标志着器械技术向着竞技级别化的方向发展,追求独创性加分仍是艺术体操发展的主要趋势,可以说,它们是新奥运获取优异成绩的关键因素。
2.2 我国艺术体操集体项目艺术价值现状
2.2.1 对我国艺术体操集体项目艺术价值得分情况的分析
第25届艺术体操锦标赛于(2002年7月12日―14日在美国的新奥尔良举行)。从那次比赛可以窥见中国集体项目的优、劣势所在(表3)。中国队的技术价值也占据较大的优势,与第5名意大利队相比,平均每项仅低0.175分,在五带的全能比赛中技术价值以7.75分排在俄罗斯、白俄罗之后获得第三名。但我国的艺术价值明显偏低,5带得分是前八中最低的,3绳2球的艺术价值得分虽然比5带要高,但与第5名、6名的意大利、乌克兰队比较相差0.9分,与第一名的白俄罗斯队比较相差1.50分。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国艺术体操集体项目在编排的艺术价值方面与世界强国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
2002年“5A杯”全国艺术体操冠军赛7支集体队伍中5带艺术价值得分最高为6.70分,最低为4.50分,平均分为5.27分。2003年“波导杯”全国艺术体操锦标赛集体项目全能前八名艺术价值(表4),与满分10分的艺术价值相比差距较大。直到2004雅典奥运会上仍然表露出这种现象,艺术体操集体项目“3圈2球”决赛成绩见表5,显示出我国的艺术价值与希腊队是前八中最低的。与第2名、第3名的意大利、保加利亚队在艺术值上差距将近1分。可见我国艺术体操集体项目在技术、艺术、完成三部分成绩中,艺术价值多年来未见突破,呈现明显的弱势。
2.2.2 我国艺术体操集体项目艺术价值偏低的主要因素分析 艺术体操评分分为三个组别,即技术价值、艺术价值、完成分,艺术价值评判中的一个核心内容是“特殊艺术性”加分。特殊艺术性加分因素,分值变化见表2。
2002年的5A杯全国艺术体操冠军赛,集体项目“5人带”的艺术价值加分,在比赛中获得加分最高的是四川队和浙江队1.1分(表6),但也只占加分总值的27.5%,与当时规则规定的特殊艺术性加分满分4分有较大的差距。同时也可看出我国集体项目在独创性、器械的使用两方面加分较弱,特别是独创性加分在参赛的14套动作中均为零分。然而,在2001年获得国际体联公布的独特性加分的运动队(集体)就有6支,共有创新24项。它们是俄罗斯、白俄罗斯、希腊、意大利、瑞士、乌克兰,其中排在最前面的是俄罗斯队,占所有创新动作的29%,其次是希腊队占21%,白俄罗斯队占17%,意大利队占17%,瑞士占8%,乌克兰8%。由于规则的导向作用,2002年获得国际体联公布的独特性加分的运动队(集体)迅速增加到12支队伍,共有创新动作41个,前3名分别是俄罗斯队日个占总创新动作的20%、希腊队8个占总创新动作的20%、意大利队7个占总创新动作的17%。从以上的数据说明,中国艺术体操集体项目各队在特殊艺术性加分因素中,对动作的创新方面不够重视,使特殊艺术性加分偏低。
近两年来国际体联公布的获得独特性加分的运动队加分分值有逐渐升高的趋势(表7、表8)。从以下统计结果也不难看出,保加利亚、希腊、意大利、巴西等国在艺术体操集体项目创新领域快速地发展。然而到目前为止,我国只有惟一的一项0.20分的创新加分,这与世界强国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
2003年“波导杯”全国艺术体操锦标赛、2004年“桂林安厦房产杯”全国艺术体操冠军赛集体项目全能2套动作“5人
带”、“3圈2球”的特殊艺术性加分情况统计结果见表9、表10。2003年波导杯全国艺术体操锦标赛集体全能前6名的14套动作(国家队不参与计名次)特殊艺术性加分平均得分是3.历分,2004年全国艺术体操冠军赛集体前8名16套动作特殊艺术性加分平均得分是4.2分,与满分6分的加分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而2005年的规则又把特殊艺术性加分增加到7分。从特殊艺术性加分主要失误的加分范围和次数统计表中可看出,我国艺术体操集体项目接器械时的加分动作水平低,器械运用加分动作技术的失误,导致特殊艺术性加分率偏低,最后直接影响成套动作的艺术价值得分。而世界优秀队伍在重大比赛中表现出高度的稳定性,他们在比赛中器械运用往往可以达到100%的成功率。
可见,我国艺术体操集体项目运动员器械运用,熟练性接将严重影响了运动成绩和名次。因此,新周期我国艺术体操集体项目应采取措施,改变运动员成套动作的编排,改进训练方法和手段,切实提高我国运动员的器械运用能力。确保运动员在比赛中,完成动作的准确性、稳定性。它不仅仅影响到完成的最后得分,它也将影响技术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得分,因为只有在相当高的成功率的前提下,动作的完美无缺是获得加分的主要保证。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2005新规则延续了2003年规则对特殊艺术性实行累计加分同时,又把特殊艺术性加分上升到7分,占艺术价值总分的70%,可见特殊艺术性加分在艺术体操成套动作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它将是新奥运周期艺术体操比赛获得优异成绩的关键因素。
2)作为中国艺术体操主攻方向的集体项目,艺术价值至今仍处于世界中下水平,已成为影响比赛成绩、制约中国艺术体操集体项目发展的瓶颈。
3)目前我国独创性加分与世界强国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它已成为影响艺术价值偏低的重要因素之一。2005年版特殊艺术性加分各因素间加分不限,从而更加突出了动作创新的重要性,再次证明了独创性动作是新时代艺术体操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4)我国艺术体操集体项目在特殊艺术性加分范围内,器械运用和熟练性接器械技术表现出明显的弱势,已成为影响我国艺术体操技术水平提高的一个主要问题。
3.2 建议 1)加强对新规则的研究,准确把握规则精神导向,按照规则精神扩展编排思路,改进训练方法。同时应给运动员创造更多的国内外比赛机会,丰富比赛经验,尽快适应新规则。
篇5
1 戏曲表演技巧的含义和特点
戏曲表演技巧对于艺术形象的塑造有重要影响,了解戏曲表演技巧的含义和特点,有助于塑造艺术形象。舞台上呈现的戏曲表演在观众眼中并不复杂,但是在排练戏曲过程中,涉及的戏曲表演技巧有很多,因此理解戏曲表演技巧的含义和特点非常必要。
1.1 戏曲表演技巧的含义
在理解戏曲表演技巧的含义时,可以从广义层面和狭义层面来理解。从广义层面来看,戏曲表演技巧包括戏曲表演者的表演、现场乐队的伴奏、动作的排练等多个方面内容。对于表演者来说,其声音好坏、表演动作是否到位、表情神态的拿捏等都属于戏曲表演技巧的范畴,甚至戏曲表演者的准备工作也会影响戏曲表演的效果,因此戏曲表演者的准备工作也可以说是一种戏曲表演技巧。戏曲表演时现场乐队的伴奏情况,乐队伴奏是否充满活力,乐队的状态是否符合戏曲的主题,都会影响戏曲表演的氛围。动作是提高戏剧表演生动性的重要元素,在进行表演之前,戏曲表演者或者是动作指导人员会对动作进行预先设计,戏剧表演者会进行排练,动作的设计技巧和排练准备等也属于戏曲表演技巧的内容。从狭义层面来讲,戏曲表演技巧主要是指戏曲表演者在表演过程中所使用的表演手段和表演形式,如戏曲表演者的出手形式、武打动作、翻滚、水袖表演等。
1.2 戏曲表演技巧的特征
先秦时期是戏曲出现的最早朝代,从先秦时代开始,戏曲不断发展和演变,从早期的戏剧形式发展为不同地域、不同流派的戏曲。戏剧表演的主要特点包括悠久性、宝贵性、程式化等。悠久性是指戏曲有悠远的历史,从先秦发展至今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比如今很多艺术样式的历史都要久远。戏剧的表演技巧同样传承了上千年,具有悠久性。戏曲表演技巧的宝贵性主要依赖于戏剧的悠久性,戏曲表演技巧在戏剧表演者之间不断传承,目前戏曲表演人员的数量并不是很多,掌握戏曲表演技巧的人也非常有限,这使戏曲表演技巧变得非常宝贵。戏曲表演的程式化是其非常显著的特点,戏曲表演的程式化主要体现在“四功五法”上,其中“四功”主要是指著名的唱、念、做、打,而“五法”主要是指手、眼、身、法、步等。四功五法是重要的戏曲表演技巧,是每一位戏剧表演者必修的基本功。
2 戏曲表演技巧对艺术形象的塑造
根据上文分析的戏曲表演技巧可以发现,“四功五法”是最为常见的戏曲表演技巧,对于艺术形象的塑造起着决定性作用。为了掌握戏曲表演技巧,从事戏曲表演的人员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练习,只有经过刻苦练习,戏剧表演者才可以塑造出令人记忆犹新、过目难忘的戏剧角色。
2.1 “唱”的技巧对艺术形象的塑造
“唱”的技巧在戏剧表演过程中主要体现在演唱者的唱腔。在戏剧表演过程中,“唱”的技巧更加强调字正腔圆,发音准确但是要避免生硬,能够让听众享受其中。而戏曲表演者若想不断提升自身的唱功,则需要进行不断的训练,不论是发声练习还是吐字练习,都需要刻苦训练才能够达到预想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不同戏剧形象或者是不同流派的唱腔是不同的。例如,担任老旦角色的戏剧演员在“唱”的过程中一般会使用本嗓,体现的是女性迂回悠扬的韵味;老生的唱腔一般情况下给人厚重踏实的感觉,需要体现出戏曲人物庄重稳重的艺术形象;小生则是利用与老生相对立的唱腔进行表演。
2.2 “念”的技巧对艺术形象的塑造
戏剧中的“念”主要是指表演过程中的念白。“念”与“唱”在舞台上是相互协调的,“唱”是戏曲表演中的主要存在形式,“念”则是其补充,念白能够更加准确地表达出人物的感情和思想。目前主要存在两种念白的形式,一种是以民间方言为基础的念白,这种形式的念白形式丰富多样,与人们的生活非常贴切,又被人们称为“散白”;另一种则是“韵白”,“韵白”具有韵律特征,能够简洁清晰地表达出人物的情感和思想。“散白”和“韵白”都是经过前期设计提炼而来的,在表演时需有音乐伴奏。我国很多戏剧都利用念白的方式处理人物情感,如《七品芝麻官》中通过念状子展现唐城的愤懑和不屈,《秦雪梅》中则利用念白来表达人物的哀愁和悲怨。
2.3 “做”的技巧对艺术形象的塑造
“做”的技巧主要指戏曲表演者的形体动作,它是戏曲表演技巧的重要内容。如果一部戏中表演者没有动作,那么这部戏剧将很难受到人们的喜爱。在戏曲表演过程中,手、眼、身、法、步等五法都有其特定的技巧和动作,这五法作为戏曲的基本功,对于表达人物性格、思想、情感有重要作用。动作必须达到非常纯熟的程度才能够上台表演,因此很多戏剧表演者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练功,并不断理解动作的深意。例如,走碎步是戏曲表演中常见的动作,这一动作能够形象地表现出少女的娇羞和欢快;而跪步则将人物的挣扎和狼狈表现得淋漓尽致。
2.4 “打”的技巧对艺术形象的塑造
“打”的技巧主要是戏曲表演中武术、翻跌等表演形式,它是戏曲表演技巧中的重要内容。戏曲表演中的武术是经过专业处理的武打动作,武打的动作和招式更加重要。随着戏剧的发展,戏曲表演中的武术具有舞蹈化趋势。“打”主要分为“把子功”和“毯子功”两种,前者主要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人进行对打,后者则是指在毯子上完成的翻、跌、扑、滚等动作。
篇6
所谓宽严相济是相对于别的管理方式来说的。现在的管理方式大致上能分为三种。一种是完全由老师做主的专制型:这种管理方式一般是对小学生进行管理,这种管理方式比较专制,学生应该听老师的安排,老师为学生安排好了一切,学生只需要服从管理就好。还有一种是由学生做主的放纵型:一般放纵型的教育方式出现在大学。因为大学里除了学习以外更加注重学生各方面的发展,放纵型的管理方式能让学生更好的发挥自己的特色,展示自己的优点。最后一种管理方式就是对高中生比较有益的方式,即宽严相济型。这种管理方式能适当的制约学生的行为,但是又能让学生保留自己的意见。这种方式在让学生有自己看法的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制约。这种管理方式对于高中来说十分适用。
在高中,学习氛围比较紧张,老师应该制定一些约束条件来约束学生的行为,比如学生每天的作息时间,学生的着装,课堂纪律等。像这些比较常见的问题老师应该严肃管理,让学生在一些方面更加合理有序。但是在一些比如说教育方法,学习方法等方面,老师可以听取学生的意见或者尊重学生来进行宽容的管理。严宽相济的管理方式能让老师和学生的相处更加亲密,能让学生从心底里服从老师的管理。
二、注重学生心理,人性化管理
随着新课标的提出,在学生教育管理方面越来越注重人性化的管理,所以在严宽相济的管理方式中,强调注重学生的心理关注,倡导人性化发展。教师只有多从学的角度出发,尊重学生的意见,学生才能从心理赞同老师的做法,老师才能更好的对学生进行教育。
就拿高中生早恋现象来说。高中生早恋是一个比较常见的事情,因为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有情感的萌动很正常,老师要从学生角度出发,理解学生,用适当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教育。以往出现这种问题时,处理方式都太过于极端。老师一般会严肃对待这种事情,比如说通知双方家长,让后进行严肃的教育。这种强硬的态度对学生来说根本不起作用,学生往往都是表面上服从,心里对老师这种做法极不赞同,反而会增加学生的叛逆心理。老师对待这种问题时应该对学生有一定的宽容度。老师可以和学生单独谈话,侧面的向学生阐述高中期间早恋的危害,让学生能明白一定的道理。然后老师可以向学生表露自己的看法:高中时期有情感的萌动很正常,但是需要克制自己,目前的首要任务就是学习,高中之后再考虑情感问题比较合适。老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用一种比较宽容的态度来对待学生,能让学生从心底里服从老师。人性化的管理尊重了学生的自尊心,学生更容易接受这种管理方式,所以老师在对学生的管理中,应该多注重学生的心理关注,进行人性化管理。
三、制定相关管理制度,有序管理
高中的学习比较紧张,所以需要老师制定一些合理的管理制度来约束学生。对学生有了适当的约束,学生才能遵守课堂纪律,提高学习效率。因为高中时期的学生大多还处于青春期,加之学习紧张会难免学生会有一些不恰当的行为。所以在学生日常的学习中应该制定一些相关的管理制度来约束学生。
比如老师应该明确规定上课不能迟到。对于迟到的学生应该接受一定的惩罚。惩罚措施可以由老师来定。比如说今天迟到,今天一天的值日都要迟到学生自己来做。如果说学生连续迟到,那么老师就要对学生进行较为严厉的处理,如停课等,让学生自我反省,直到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保证能改正之后学生才能重新上课。再比如学生上课顶撞老师,老师要严肃对待,制定相的管理制度来约束学生。老师可以有明确的规定,上课不能顶撞老师。无论以任何理由顶撞老师都要严肃处理。首先要让学生自我反省,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之后学生要向老师道歉。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向老师取得原谅之后才能继续上课。像这样比较明确的管理方式能在一定程度上约束学生。对学生适当的约束能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能让学生的学习生活更加的合理有序。
四、老师和学生平等相处,成为朋友
高中的学生正处于叛逆期,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自己思考问题的方式,所以老师在对学生管理时,要做到与学生平等相处,成为学生学习中的帮助者,成为学生的朋友。老师在课下应该多与学生沟通交流,最好能融入到学生群体中。老师能融入到学生中,能增进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感情,老师在管理学生?r能更提出更多合理有效的方式。
比如说学生紧张的学习中需要增加一些放松方式时,老师就可以提出开展一次以放松娱乐为主题的班会。在班会准备过程中,老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发言,发表出自己的建议和看法。老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讨论,和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这样学生就会觉得和老师相处会比较融洽,老师也能在与学生沟通交流的过程中更加理解学生的心理,从而能更好的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
篇7
【关键词】平面广告设计;抽象艺术;内涵;影响;应用
一、抽象艺术内涵
在抽象主义作品中,用最简练的点、线、面作为绘画的要素,形成具有鲜明风格的艺术作品。抽象艺术通常分为以下两种类型:一是以自然形象为基础,将其简化、或者抽取其中具备表现特征的因素,形成简单的、概括性的形象;二是以几何构成为基础,脱离自然现象,形成简洁、利落的形象。无论是哪种类型的抽象艺术,都是从形态的本质入手,摆脱了物质的束缚,追求精神上的舒展与纯粹。
二、抽象艺术对平面广告设计的影响
不可否认,艺术和设计原本就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传统平面广告设计兴起于工业社会时代,当时的广告设计十分重视表达的严谨性、规范性和连贯性。二十世纪初期开始,人们开始追寻一种脱离语言信息的艺术形式,将关注的焦点集中在艺术品的结构和内在特征上,“抽象艺术”由此应运而生。直至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将美国的“抽象表现主义”明确定名为“抽象”,抽象艺术正式兴起,并逐渐蔓延到各个相关艺术领域。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中国的平面广告设计者的视野开阔了,思路也拓展了,传统的“内容决定形式”的设计理念受到冲击,设计者开始接触和了解抽象艺术。同时,伴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大,中国经济也得以复苏,平面广告作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辅佐手段,取得了进一步的发展。抽象艺术具备的简洁、明快、大胆、奔放的特点,正迎合了当时平面广告设计的需求,由此,平面广告设计中开始吸纳和融合抽象艺术,并越来越倚重于抽象艺术,逐步走上了概念化、形象化和抽象化的道路。这一时期涌现了一些具备鲜明的立体派和超现实主义风格的平面广告设计作品。二十世纪末期至今,随着世界政治经济快速发展,多元化思想蔓延,平面广告设计也迎来了一个发展的高峰期。这一时期的广告作品,主题孤傲反叛、表现手法荒诞不羁、构图模糊朦胧、展现作者强烈的喜恶悲欢。同时,开辟了平面广告设计的新形式,汉字、剪纸、水墨画等传统元素被赋予了抽象美的意味,形成具有我国独特风格的设计作品。
三、抽象艺术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应用
(1)文字图形设计元素的应用。在文字图形设计元素中,汉字、字母、数字的设计比较常见。其中,汉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积淀与凝结,也是准确传达信息的重要载体。在平面广告设计中,对文字图形进行抽象化设计和处理,对于表达作品主题和增强作品美感,都有很大帮助。(2)非文字图形设计元素的应用。抽象艺术外延十分广阔,任何抽象事物经过合理的艺术处理,都可以作为抽象艺术的要素运用到平面广告设计中。比如,下面的可口可乐的广告,将可口可乐瓶作为设计主体,与其他几何图形结合,主题突出、色彩鲜明、寓意丰富,在给消费者留下了无限的遐想空间的同时,也刺激其购买欲望。这种形式的平面广告,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宣传手段那么简单,而是上升到了艺术的层面,给人们带来无限美感和创意。
(3)民族传统符号。民族传统符号作为抽象符号的一种,在平面广告设计中也被广泛应用。这种将美和文化与产品结合的方式,很容易触动消费者的情感,达到提高设计的艺术品位和经济效益的双重效果。
综上所述,抽象艺术对我国平面广告设计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抽象艺术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应用,不仅开阔了设计者的视野、激发了设计者的创作灵感,也给消费者带来了美的享受和文化的熏陶,同时也为商家拓宽了宣传渠道,可谓一举多得,是平面广告设计的一大进步。
参 考 文 献
[1]宋子扬.借鉴与超越——论抽象艺术对我国新时期平面设计的影响[J].美术观察.2008(4)
[2]吕萍,董晓英.抽象主义对现代设计的影响[J].大众文艺.2010(10)
篇8
关键词:技术引进;技术创新;博弈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217(2008)05-0098-04
技术引进是指一个国家或企业引入国外的技术知识和经验,以及所必需附带的设备、仪器和器材,用以发展本国经济和推动科技进步、促进企业持续发展的行为或方法。本文应用博弈论的分析方法,研究技术引进过程中,企业自身、企业所在地政府、中央政府、技术输出方以及投资者等各利益相关方的动机和互动时所采取的策略,以期为企业技术发展和创新活动提供新的理论分析思路和行动依据。
一、引进企业与地方政府的博弈分析
(一)政府主导技术引进活动
在传统计划经济背景下的政企关系中,政府处于主导地位,企业附属于政府,由政府根据地方发展需要决定引进何种技术和如何引进,企业负责执行。这种思维和行为的惯性使得即便是在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的情况下,地方政府以及很大一部分企业都还没有从旧的框架中摆脱出来。政府习惯于控制企业、参与甚至是替企业作决策,过多插足企业技术引进活动。
另外,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权化的改革,使得地方政府获得了预算、投资、分配等各项权利,从一个单纯依附于上级政府的行政主体转变为在一个区域具有“所有者”性质的利益主体,这种变化极大地提升了地方政府对地方政治、经济的控制权和责任感,现行的政绩考核制度又使地方政府的行政利益和经济利益紧密结合,造成了地方政府行为明显的功利性,地方政府从行政任期内的经济指标出发,通过直接影响和干预企业的决策来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短期目标。
(二)企业被动从属技术引进活动
企业在技术引进中的从属地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企业由于自身在获取信息、驾驭局势等方面的不足,都达不到政府所处的高度而自动依附于政府,借助政府的力量来实现自身的发展目标。在这种情形中,企业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博弈关系应该可以理解为一种在一定程度下能达到约束双方行为的合作博弈,对于企业来说,合作多于冲突。另一方面,企业为了获得政府的支持,往往容忍了地方政府的干预,只能将自身的利益,包括自身的发展目标,放在一个从属的地位,被迫依附于政府。在这种情形下,企业更多的是去考虑如何满足地方政府在发展地方经济上的需求,从而可能为企业发展造成隐患。当政府以宏观调控为己任,忽略企业的长远利益,试图控制行业的发展时,企业为了自身的利益和生存,最终不得不挑战行政管制,此时便打破了合作博弈的均衡,形成一种二元思维的对抗博弈,即政府思维和企业思维的不一致,体现着企业和政府之间的一种较量。
(三)政府与企业的博弈收益矩阵分析
企业的行动集合为(利用依附,拒绝对抗),政府的行动集合为(扶持保护,抑制打压)。假设政府扶持保护的概率为P1,企业利用依附的概率为P2。企业与政府之间这种合作与对抗的博弈收益矩阵见表1和表2,其中,A>B>C>O,D>E>F>O。
从表1可以看出,合理引进有前景技术时,若政府通过向中央要政策、合理制定优惠保护政策,对企业进行扶持保护,企业就会选择合作,依附政府的安排,有效利用政府的保护政策,使企业获得最大化收益为A(A>C),政府收益也因此达到最大化A(A>B),二者预期收益之和U1=A×(P1+P2)。若政府出于追求区域经济的短期目标,忽略企业发展的利益和长远目标,对于合理有前景的技术引进及引进企业进行抑制和打压,以控制行业,强制使其发展符合地区经济发展需要时,企业只有进行拒绝和对抗才是最优决策,此时,企业收益为C(C>-C),政府收益为-C,但这种策略可能成为一种零和博弈,二者预期收益之和U2=-C×(1-P1)+C(1-P2)=C(P1-P2)<A(P1+P2)=U1,难以实现双赢。
从表2可以看出,当引进的技术是不合理的没有前景的,则不管政府和企业采取何种决策,都不能得到正的收益,如果无前景技术引进由政府主导,最终的实际策略集将是政府扶持保护,而企业拒绝并进行抵抗。
二、引进企业与技术输出方的博弈分析
国际间的技术转让,除少数尖端技术的转让权由技术输出国政府控制以外,绝大部分的技术转让是由跨国公司完成的,因此,本文所称的技术输出方主要指跨国公司。
跨国公司在全世界范围内追求资源的最佳配置,希望用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产出,技术输出是其全球化战略的一部分。而作为技术引进方的企业。为了自身的发展,力图以最低的成本换取适合本企业发展的技术。对技术引进企业和技术输出方而言,双方博弈的策略集如表3所示。
从本质上讲,技术引进方和输出方的目的是完全不一致的,而且,作为“有限理性”的经济人,双方都有“机会主义”的行为倾向,当不合作对策可能比合作对策带来更大收益时,双方都有内在动力欺骗和压制对方,损害对方利益以使自身利益最大化,并企图逃脱对方的监督和报复,因而在双方的各种经济博弈中,除了以互利为目标以合作为基础的形式外,还普遍存在非合作博弈,这一点对于我国技术引进企业来说,必须要高度重视。因此,双方都采取合作策略时,能在短期内达到静态均衡,并促进双方获利,而一旦有一方(或双方同时)采取不合作策略时,对方也必定将采用不合作策略作为回击策略,博弈进入动态均衡(不均衡)。对于跨国公司而言,不合作博弈行为主要表现为:第一,利用信息优势和丰富的博弈经验,在讨价还价中占据优势;利用不公平条款牟取暴利。第二,通过转移定价、内部贸易往来、设备采购等操纵方式,损害合作方的利益。第三,通过对关键技术、关键部件和重要信息的控制,加强合作方对其的依赖性,强化对企业甚至是整个行业的控制。而由于技术引进方与输出方之间一般实力悬殊,往往技术引进方在博弈中处于劣势,当双方都采用不合作策略时,引进方的损失收益比(损失/收益)要大于输出方,从而陷入一种不利境地。因此,研究
和破解技术输出方的不合作博弈行为、策略及其损益,对技术引进方进行平等博弈非常重要。
三、技术引进中地方与中央的博弈分析
我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博弈”主要体现在中央与地方的“权利之争”问题上,其政治关系演变基本上可以以“集权或分权”来概括,而地方政府的行为基本上可以表现为对权利的索取程度上,如图1所示。建国以来,中央和地方关系经历了多次从集权到分权的反复。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进程的推进,放权让利和“分灶吃饭”的新财政体制的实施,地方政府从完全从属于中央政府的行政主体转变为具有相对独立经济利益的、在一个区域内具有“所有者”性质的主体,这不仅使地方政府具备了与中央政府讨价还价的能力,也激发了地方政府为了区域经济发展而与中央政府博弈的积极性,这种博弈充分体现在技术引进行为中。
由于目前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特别是在事权的划分上,缺乏法律的规范和科学的论证,缺乏刚性的准则,长期以来,中央和地方很大程度上依靠双边谈判来确定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在技术引进事宜上,地方政府将中央政府的政策当作一种重要的资源,在发展本地经济愿望的驱使下,设法向中央政府索取更多的优惠政策等,而成功索取了更多优惠政策的地区获利较多,反之则获利较少。这种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谈判具有示范效应,一旦某个地方政府在与中央政府的谈判中获得了更多的承诺,则其它地方政府的要价有可能越来越高,造成对地方政府的过度分权。而且由于这些谈判获得的优惠政策没有法律约束,中央政府随时可能收回一些政策权利,为防止权力过期作废,地方政府一旦谈判成功,就会不遗余力甚至不计后果地加以使用。地方政府在与中央政府博弈争权时,往往因为对引入的技术缺乏了解而容易忽视一点,就是引进的技术是否被本地企业消化吸收并加入企业的创新因素内化升级成有自我特色的新技术,是否为本地经济发展和技术提升实际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地方政府往往倾向于用引入了多少项技术、增加了多少GDP作为向中央政府汇报成绩的指标,而难以用全局发展的眼光审视国内技术的进步,即容易犯“重数量轻质量”、“重引进轻吸收”等“短视”的错误,并可能造成地区内相同技术的重复引进、引进的不同技术之间的标准不兼容以及引进技术的企业之间过度竞争等问题。在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博弈关系中,双方都有自己明确的预期,从理论上讲,应该都会采取理性的行动。但对于地方政府而言,每一个地方政府都有自己的优选策略以获得最大的利益,如果地方政府都只顾片面追求自身的最大利益,而忽略中央利益(全局利益),带来的将可能是中央、地方、企业等全局性的灾难。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上述博弈分析的结果表明:地方政府处于多方博弈的核心。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地方政府存在突破中央政府总体利益框架的内在冲动;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存在加强对地区内企业控制和管理的外在需求。地方政府为了使自己的经济目标顺利实现,往往不顾中央的宏观产业布局,并且对地区内的企业加强控制和管理,希望企业能完全按照所设定的经济利益最大化目标来进行经营活动,而难以按照企业自身发展或者产业发展的需求来进行。如在企业引进技术过程中,即便引进的是同一产品的不同国外技术,导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技术不能融合,或即便是重复投资,导致资源配置不尽合理,只要有助于短时间内或者说地方政府任期内来提升地区的整体经济水平,地方政府都有充分的理由和能力去推动实现之。在这些情形下,企业屈从于来自地方政府出于地方政府利益最大化的安排,不顾长远利益。
(一)构建新型的地方政府与企业的关系
随着市场经济进程的推进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政府职能将从“管理型”最终转化为“服务型”,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将从管理、服从转向服务、独立。但是,这种转变不可能在一朝一夕间完成,这甚至是一个相对长时间的过程,关注并重新构建这一过程中地方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是当务之急。
当前,企业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不是单纯的合作博弈,特别是当地方政府在决策不能兼顾企业长远利益的情况下,就会导致冲突的发生,企业必须正视这种冲突,不能一味地妥协,充分认识到与地方政府既有合作又有冲突的博弈关系的复杂性,努力实现自身利益的诉求。
(二)努力限制技术输出方的非合作博弈行为
作为有限理性的经济人,当判断非合作博弈能带来比合作博弈更大的收益时,往往会采取非合作博弈行为。技术输出方的非合作博弈行为是技术引进中的常见事项,包括订立不公平条款、控制关键技术和部件、转移定价等在内的非合作行为会给技术引进方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限制技术输出方的非合作博弈行为,应从根本上提升技术引进方的综合能力,从一开始就要有博弈的意识,要广泛收集信息,了解市场动态,提高谈判能力,坚持引进一消化一吸收的战略步骤,坚持对企业发展方向的总体把握,力争将技术输出方的非合作博弈行为对企业的危害降至最小。
(三)通过制度创新改变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博弈结构
篇9
关键词:极限;无穷级数;广义积分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0-0215-02
一、引言
数学发展史上第二次数学危机,最终由Weierstrass和Cauchy等人严格阐述的“极限”这一概念是微积分学中最基础的概念。极限过程是变量的稳定的变化过程,也是由“量变”到“质变”的一个过程。现代分析学,如数学分析等就其内容的性质而言,实质上就是一门研究极限过程的理论和变量计算方法的学科,其中变量计算方法的理论依据就是极限过程的内部规律性,而变量计算的形式法则又是极限过程内部规律性的外在体现。
观察数列f■=■(n=1,2,3,…),当n沿自然数列逐渐增大时,f■随之逐渐变小,但不论n如何增大,f■始终是一个正数。显然这是一个量变的过程,因为尽管f■随着n增大一直在变小,却仍旧保持着“是一个正数”的性质。然而■f■=0,这一结果改变了“是一个正数”的性质,或者说“f■是一个正数”的性质随着n无限增大而消失了。这虽是一个简单的例子,但是已充分说明了极限过程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又如,无理数也是从有理数出发,再加上极限过程的理论而定义的。事实上,我们知道对任意的自然数n来说,1+■+■+…+■总是一个有理数,而其极限■a■=e却导出了一个无理数。
无穷小与无穷大的概念也是由极限过程来定义的,也可以说它们本身实际上就是一个极限过程,若能体会极限的这种“质变”过程的意义,对分析学中常以极限过程来定义新概念也就可以理解了。
二、函数阶的估计及其应用
关于无穷小与无穷大阶的概念,利用极限过程可以将其推广到任意的函数f(x)和g(x)(g(x)>0)上。当xx■(xx■也可以是x0,或者x∞)时,类似的有阶的表示:若f(x)/g(x)0,则记作f(x)=o(g(x));若f(x)/g(x)1,则记作f(x)~g(x);若f(x)/g(x)d(有限常数)≠0,则记作f(x)=■(g(x));若|f(x)|/g(x)<d(有限常数),则记作,f(x)=O(g(x));若f(x)/g(x)∞,则记作,
f(x)?酆g(x)或,g(x)?刍f(x)。
对于无穷级数我们已知如下的极限比较判别法:定理1:∑u■和∑v■是两个正项级数,若■■=l,则:(1)当0<l<+∞时,∑u■和∑v■有相同敛散性;(2)当l=0且∑v■收敛时,级数∑u■收敛;(3)当l=+∞且∑v■发散时,级数∑u■发散。
显然可以由此无穷级数的极限敛散判别法得到下面的关于广义积分的敛散判别法:定理2:f(x)是定义在[0,∞)内的一个连续函数,则:(1)f(x)=O■(s>1)时,■|f(x)|dx<∞,即收敛;(2)f(x)=■■(s≤1)时,■|f(x)|dx=∞,即发散,且绝对收敛隐含收敛性。
这两个定理可以用来处理一些判别无穷级数和无穷积分的敛散性问题。
例1:无穷级数■■sin(■)是发散的。事实上由于x0时,sinx~x,故当n∞时有■sin(■)~■(■),而级数■■=∞发散,于是由定理1(1)可知级数■■sin(■)是发散的。
例2:无穷积分∫■■■dx,当α-2β>1时绝对收敛;而当α-2β≤1时发散。事实上当x∞时,有■■~1,■■~1,于是可知在x∞时被积函数f(x)=■■■■x■~
x■。再由定理2可得到原题结果。
三、结论
阶的概念和极限的概念是分不开的。可以说,极限过程是变量的变化过程,而阶的概念则是反映此过程中变量变化的快慢状态。通过估计函数的阶来判别广义积分和无穷级数的敛散性的方法是特别方便的。值得注意的是:要运用此方法必须具备粗略估计函数阶的能力,也就是要学会对于收敛性问题的观察能力,具有了这种能力,才可能选择适当的函数进行阶的比较,进而判别无穷级数或广义积分的敛散性。极限思想是高等数学尤其是分析学理论研究中最为重要的数学思想。它不仅是解决在微积分学中一些运算问题,较复杂的解析式的估计,变量之间相对的比较法则,不同形态的极限之间的联系法则,等等无不蕴含着极限思想与方法。另一方面,解决有一定难度的数学问题有时是需要猜测或估计的,上面提到的用函数的阶的估计方法判定敛散性问题就特别强调了这种能力。
参考文献:
[1]徐利治.数学分析的方法及例题选讲[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2]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数学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The Application of the Thought and Method of Limit in Infinite Series and Improper Integral
JIANG Shan-shan,YANG Liu,NAN Hua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College of Science,Yanbian University,Yanji,Jilin 133002,China)
篇10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存在问题;加强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12文献标识码: A
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行业“春天”的到来,建筑工程市场空前繁荣。同时,在科技进步的推动下,各种新型建筑工程技术不断推陈出新。但是,我国在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方面却没能跟上发展步伐。在工程技术管理上存在着缺乏完整性、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法律法规有盲点等相关问题,客观上阻碍了建筑行业的发展。笔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对以上相关问题的出现进行了相关分析,并提供了相关解决意见。
1.我国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1.1.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体系缺乏完整性与统一性
现代化建筑工程的建设在我国的发展是非常快的,但由于发展时间短,起点也不高,因此本行业尚处于“稚嫩”阶段。同样,在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体系的建设方面,也是处在“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就目前来看,我国的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体系还很不完善。其具体表现为:首先是管理规章制度漏洞百出。由于我国在现代建筑工程建设能力尚处于比较低级的阶段,各项相关的规章制度基本上沿袭以往,在建筑工程建设行业快速发展的今天,这种规章制度已经越来越难适应新阶段的发展需要了;其次是管理标准缺乏统一性。从实际情况看,我国的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因地域之别分成了许许多多的小体系,各自使用不同的管理标准,互不通气,这使得建筑工程建设行业的跨地域发展面临重重困难;最后是管理手段参差不齐。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很多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均使用了信息化的管理手段,但仍旧有不少单位仍旧在使用传统的管理手段,使得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体系很难在行业内形成统一。
1.2.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尚待提高
管理人员是整个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体系的核心,离开了这个核心,一切的管理工作便无从谈起。正是由于管理人员处在管理中心的地位,使得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工作的优劣直接与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挂钩。但我国的大部分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从业人员恰恰存在职业素质低下的问题。其原因就在于建筑行业发展过于迅速,使得整个管理队伍迅速膨胀,而社会培育出的合格管理人员供不应求,因此导致很多低素质的管理人员进入建筑工程技术管理队伍滥竽充数,造成了整个管理体系的低效化。与此同时,很多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在管理人员上岗之前并没有组织相关的技能培训,也没能在工作中为管理人员“加油充电”,从而使得管理队伍素质不仅没能有效提升,还出现了下滑趋势。
1.3.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滞后
法律法规是保证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有效性、合法性的外力保障,一旦这个外力存在“力不从心”的情况,就很可能导致整个管理体系的混乱。但不得不说,我国的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同管理规章制度一样,也是很不完善。而且,在建筑工程建设行业大发展的当代,旧有的法律法规因时过境迁的原因,也难以适应新的阶段了。但是到目前为止,新的法律体系尚未形成,即出现了发展滞后的问题,造成了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工作面临日益增大的“失控”风险。
2.加强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一些建议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包括很多方面,如施工质量管理、施工技术人员管理等。在提高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工作水平时,需要从各个方面同时入手,多管齐下,方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2.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加强措施
施工质量是整个建筑工程的灵魂所在,也是整个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核心工作内容。因此,着重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进行加强非常重要。首先要加强施工原材料的管理。可以说,施工原材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工程的施工质量,在原材料的选购时,务必要严格遵守选购标准,科学的采购建材。同时,还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质量检验体系,对每一种建材进行严格的“体检”。除此之外,管理人员还要发挥好监管作用,杜绝劣质建材流向施工现场的途径;其次是严格管理施工技术。在现代建筑工程施工领域,各类施工技术种类繁多,不胜枚举,技术层次也参差不齐,各有短长。因此,管理人员务必要切合工程实际,选择合适的施工技术和施工方案,从而保证施工质量;再者是加强对施工工期的管理。如何编制最合理的施工工期方案,一直是市政工程管理人员工作的重点。在实际操作中,管理人员需要在充分了解工程特点的基础上进行编制,且要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地进行调整,并监督贯彻落实。总之,施工质量管理工作的加强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管理人员万不可掉以轻心。
2.2.加强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针对目前建筑工程技术管理队伍存在的素质低下问题,需要采用一系列的措施予以解决。首先,对目前在岗的管理人员进行再培训。建筑工程施工单位要根据现阶段管理工作的要求,开办一些有针对性的培训班,并强制对在岗人员进行再培训,培训后进行考核,不合格者一律不允许复岗;其次,对新招募的管理人员,一定要进行严格的岗前培训、并进行考核,只有拿到培训合格证才允许上岗;最后,由于建筑工程建设行业发展极为迅速,一些新的管理方法层出不穷,这就需要管理人员及时地进行“自我充电”,保证不落后。总而言之,加强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对提高整个管理体系的工作效率至关重要,因此建筑施工单位切不可等闲视之。
2.3.完善相关的管理体系与法律体系
鉴于国内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体系和相关法律体系的不完善,需要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进行加强。内部方面,施工单位要将实际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修改意见及时反馈给国家有关部门,督促其尽快制定完善的行业标准。同时,各个地域之间也要加强沟与协调,尽快将五花八门的管理标准统一化。
2.4.应用信息化的管理手段
加强管理体系的信息化建设,是提高整个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水平极为有效的途径。因此,工程建设单位需要摒弃传统的管理手段,着重发展信息化的管理模式。首先,要加大信息化建设的投入,购置一些构建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必要设备;其次是尽快培训一些专业人才,让信息化管理模式发挥出最大的功能。其原因在于传统的管理人员毕竟对信息化管理工作接触很少,且管理思想的转变也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这就需要引进具有信息化管理头脑的管理人员来实践这种全新的管理方法;最后,行业内部也要尽快制定出科学、完善的信息化管理标准,保证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有序性与高效性。总而言之,完善信息化管理体系,是增强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效能的重要步骤。
3.结束语:除此之外,加强建筑工程技术管理还应当采取多样化、全方位的管理理念。也就是说,在开展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工作时,要从技术本身、技术编制、技术应用、技术施工与技术效果等方面全面进行管理,既要确保管理的高效性,也要保证管理的全面性,从而从根本上提高我国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