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与管理范文
时间:2023-08-02 17:35: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文化产业与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国拥有源远流长的历史,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也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尽管如此,中国文化的发展却从未间断。本文将从传统习俗,影视与宗教文化,音乐艺术三个方面分别于文化产业的关系展开论述。
一、传统习俗与现代文化管理
提到习俗,就一定会想起一些我国传统的节日,比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等等,当然各少数民族也保留了自己的传统节日,比如有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彝族的火把节等等。
自古以来,中国的各个民族始终团结互助,以共同的勤劳与智慧创造了大量的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文化艺术,科学典籍,特色建筑等等。我们现在处于物质精神文化高度发展的时期,也希望能有一些富有创意的文化活动能丰富我们的生活。作为文化产业管理者的我们可以将这些习俗文化进行规划整理,发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旅游。也可以在红色革命老区兴办红色旅游,这样可以推动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可以有利于当地的文化的创新与发展。也可以开展一些民族民俗文化交流的活动,比如:兴办文化交流会等等,这些活动不仅有利于本民族文化的发展,更有利于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吸收和交流,也能够推动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文化产业管理可以将这些历史悠久积累下来的文化习俗和民俗民风更好的传承下来并且创新,使这种文化能够深入人心。前几年发生的端午节之争等实例我们可以看出,我们现在要加强对文化的管理和重视,更大力度的保护我们的传统文化,使文化的精髓深深扎根在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中。有了厚重的文化的积淀我们国家才会持久的稳定和和平。传统文化的稳定和发展与文化产业的发展的作用是密不可分的,对推动整个社会文化的繁荣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二、影视、宗教文化与文化产业管理
影视艺术提起来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它包括电影、电视等。说起影视艺术,它一方面是一门艺术,另一方面它也是传播其他不同文化的一种重要的媒介。影视艺术直观明了的对人们生活、思想、行动进行直观的再现,在现实社会中,影视艺术也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随着社会的进步,影视的传播方式也在不停的更新,例如从黑白彩电到现在的互联网等,日新月异的变化也推动着影视文化的繁荣。它是传播文化的重要媒介当然也需要加强一些文化的管理。例如:中央出台的限娱令等等这些措施也体现了影视对文化发展的重要性。影视文化虽然现在高度繁荣,但也出现了令我们担忧的现象,就是高超电影技巧的表现忽视了最本真的人的真实,缺失了人文关怀。这就需要我们加强对影视市场的管理,认识到影视应该是反映人们的生活、再现人们的合理想象的,不应该是追求高超的画面效果和科技的炫技。
中国宗教是整个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历史上对人们的精神生活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多样的宗教文化反应了各地不同人的精神追求不同。宗教的出现也使人有了一定的信仰有了一定的是非观念,利于人心灵的纯洁。但宗教文化里面也不免有些需要摒弃的地方,也会出现一些危害社会稳定等等,对于这种现象,就需要加强宗教文化上的管理和制裁,当然宗教文化也应该提倡和发扬一些积极向上的思想。文化产业管理就是要规范这种文化的杂乱的现象,使优秀的文化深入人心,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而且最重要的是要舍弃那些过时的腐朽的文化,弘扬和发展优秀的文化,推陈出新,去除糟粕。
三、音乐艺术与文化产业管理
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音乐也会随之产生一些变化,音乐是在人们的劳动中产生的,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和地域性。作为音乐方向的文化产业管理人员,我们首先要了解中国各地不同的音乐,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其次都要积极努力的宣传介绍我们自己的传统音乐,提高全社会、全民族对传统音乐的认识。而且,要对传统音乐进行收集整理,尤其是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收集整理,归纳,总结。最后最重要的一点是使各级文化部门和领导机关都要对传统音乐有充分的认识,而且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保护好我们中国的传统音乐。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国家,我们国家也有几千年的音乐历史,我们需要对这些留下来的音乐文献进行挖掘、整理、研究,通过一些遗留下来的音乐文化遗物也要能够从各方面都看出当时音乐的发展情况,并且加以创新和发展,与时代结合。这也是我们应有的责任和使命。同时,也要认识到外来的优秀的音乐元素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中国的音乐文化,需要在各个层面上,全面地吸收和借鉴世界各民族音乐文化发展的成功经验和优秀成果,尽快跟上当今世界文明发展的步伐。现代化的音乐文化是开放的,要吸取精华,去除糟粕,跟上时代的脚步,创造出属于中国自己的音乐天堂。
四、结束语
从以上三个方面我们可以充分认识到文化产业管理在现代社会的各个方面的重要作用。这也证明了文化产业管理对于保护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认为文化产业管理就是将传统的文化进行归纳和总结并且加以创新,也是对现在形成的文化进行统一的管理得到最大化的效益。它的发展关系到中国民族的繁荣富强,更有利于我们每个人文化底蕴的积累从而促进自身发展。文化产业的发展,更可以增强我们的责任心和凝聚力,拥有厚重的文化底蕴的国家一定会长久的稳定和和谐,也能推动国家经济的进步。作为一名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学生,我深感荣幸。文化产业的管理需要经历一个从幼稚到成熟的阶段,虽然现在还仅仅只处于萌芽的阶段,但是我相信经过我们的努力,我们国家的文化繁荣之景很快会到来。
参考文献:
[1](英)斯道雷著.北京大学出版社.《文化理论与大众文化导论》,2010
[2]余秋雨著.长江文艺出版社.《何谓文化》,2012
篇2
关键词:文化产业管理;教学改革;地方经济
1 我国文化产业现状
1.1 我国产业经济现状
根据工信部消费品司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经济仍持续下行,2015年12月到2016年1月,同比国内消费额下降43.5%,出口贸易额下降43.4%。与此同时,2016年1月4日,作为2016年股市开盘第一天,沪指跌破3300点,跌幅6.86%。在种种经济下行信号面前,人们不免开始担忧“十三五”蓝图中那些浓墨重彩的文化战略。
在“两会”刚刚闭幕后了“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十三五’时期国内外发展环境更加错综复杂”的现状,同时指出“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发展前景依然广阔,但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要求更加紧迫。”在这份60000多字纲要中十五处直接提及“旅游”,这说明我国的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转型将进一步深化,文化旅游的产业地位将日趋显要。
1.2 文化产业全面铺开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篇,文化改革将围绕着文艺作品、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产业升级、市场活力和监管、文化遗产保护、文化开放六个方面展开。无论是文化市场,还是文化产业,都离不开人才。
目前,我国的文化产业已全面铺开,国家将以文化产业转型升级作为突破口,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北京市政府在2014年就为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区进行了划分定位,未来将有无数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崛起。
1.3 文化能不能赚钱
文化能不能赚钱?这是一个长期困扰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的问题。许多人离开这个产业正是出于对它的不解。一度,笔者也曾产生怀疑,但很快看到了希望,文化是可以赚钱的,并且是依靠人才、智力赚大钱的产业。
今年,北京的冬季尤其难熬,人们期盼着北风刮走雾霾,而一群人更是难以度日,唐山积压的粗钢无法寻求市场,大同煤矿主纷纷破产。在这样一个冬季,人们开始思考和探索绿色经济发展的道路。美国经济学家波特教授在《国家竞争优势》中指出:“竞争优势正取代传统的比较优势影响国家的国际竞争力。”美国的电影产业、日本的动漫产业……这些低消耗的文化产业正是绿色经济的代表。绿色经济的优势在于节能,文化产业即是绿色经济的典型,文化产业依托人才,低能耗为产业发展节约了成本。
1.4 文化怎样赚钱
我们肯定了“文化可以赚钱”这个命题以后,便会有人追问文化怎样赚钱?我们能想到的用文化赚钱就是“卖文化”,更直观些便会联想到山东的书画艺术品市场,这个不太成熟的艺术品市场在青州达到鼎盛,泡沫泛滥,然后盛极而衰。书画艺术品市场的泡沫源自“画贩子”的逐利心理,“炒作”成为他们运作艺术品的关键词,忽略了文化艺术的本身价值。
文化可以赚钱,还可以赚大钱,但不要忽略了文化的本质。文化需要养“文化养心”正是这个道理。其一,找准切入点,做有益于国家、社会、人民的文化产业;其二,获得政府支持,做符合区域社会发展的文化产业;其三,可靠的资金链保障,做好长期运营的准备,先养后得。
2 嘉华学院的文化产业管理专业
2.1 生存之道――高校与区域社会发展
纵观世界各国知名高校,其发展必然与区域社会、经济相关联。例如,美国芝加哥艺术学院设计学专业在全球排名第6,这与其在美国现代设计史上的显要地位不可分割,芝加哥因而成为美国工业设计的摇篮。武汉与芝加哥为友好城市,并且,武汉素有“东方芝加哥”之称,因而武汉理工大学以设计学作为优势学科参与武汉城市发展规划,将武汉定位为中国的“设计之都”。每一所成功的高校都因其与区域社会经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而那些被历史淘汰的高校恰是忽略了这一生存之道。
北京工商大学嘉华学院站在京津冀城市群的中心,将成为距离北京市政府新址最近的高校之一。北京作为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中,文化中心的地位尤为显要,在中国省市文化产业综合指数排名中,北京高居首位。而在北京市功能区建设带动区县重点发展的文化创意产业细分类别中,通州区重点支持艺术品创作、展示、交易、出版、展示、物流、发行等产业,这一政府重点支持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宋庄艺术区,其址紧邻北京工商大学嘉华学院,并且目前该校为宋庄艺术区内唯一高等学府,创办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既是使命,也是责任。
2.2 产学研销――艺术与传媒学院的四维平台
目前,嘉华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设有视觉传达设计与文化产业管理两个专业,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下设数字媒体设计、跨界设计、商业印刷媒介创意设计、中韩合作项目四个方向,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设有艺术品经营、艺术策划与传播两个方向。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四个方向涵盖了平面、影像、工艺、产品、包装、展示等多个领域从设计到制作的教学,搭建起了一个产、学、研的平台,而在今天的高校竞争中,仅有这三位一体是不够的。广东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在2015米兰世博会上初露锋芒,引起了世人关注,这个专科院校备受关注的是家具设计。早在多年前,该学院的设计专业就与顺德本地家具生产厂商合作,为学生与厂商搭建一个产、学、研、销的四维平台,这种模式在应用型高校中取得了很大反响,该学院也凭借着设计专业享誉全球,顺德家具产业更是蒸蒸日上。艺术与传媒学院以视觉传达设计和文化产业管理两个专业为基础,共同打造产、学、研、销四维平台,使两个专业相辅相成,共同成长。
2.3 文武双全――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特色
1966年,美国出现了艺术管理从业人员;1970年,哈佛大学夏季学院开设了艺术管理专业,学员围绕“政府赞助”展开研讨;1971年,开始对“孤立艺术――寻找文化替代品”的话题进行讨论;1972年,人们关注于“艺术与大众”,从这四个时间点不难看出,艺术管理专业起源于美国,并领先我国30多年。我国的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启蒙于1993年上海交大的文化经济学课程,时隔10年后,山大、北大、清华、上海交大等七大高校发起了“全国高校文化产业研究与学科建设联席会议”,向教育部申请增设“文化产业管理”专业(110310S),这个S代表了它作为公共管理专业的附属,直至2012年,文化产业管理才有了属于自己的代码120210,属工商管理学科,可授予管理学或艺术学学士学位。
嘉华学院的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自2012年创办以来,以艺术品经营为主要方向,其实质与欧美国家的艺术管理专业相通,以培养懂艺术、会经营的人才为目标,是艺术(美术学、设计学)+商科(金融学、管理学、经济学、市场营销……)的跨界专业。在课程安排上始终坚持艺术学、管理学、经济学等比例设置。致力于为学生搭建一个开阔的文化平台,以文化化人、艺术养心的教育理念,提升学生的个人修养,以实践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在实战中去探索经营之道。本专业的学生要能文能武,既可舞文弄墨,又是商界精英。学校专门建设有艺术品网上交易模拟实验室、数字艺术实验室等先进的实验中心,又与董陶窑、华夏和谐艺术品、天津瓷房子博物馆、荣会艺术机构、过云楼书画院等多家企业签订了实习实训基地协议,保证了学生的实习就业。
2.4 文化精英――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培养目标
(1)工作室制。我们调研了国内外多所高校,在眼下看来,工作室制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必要方式。在综合其他院校工作室制的经验后,又结合嘉华学院特色,提出了特色的工作室制。第一,工作室导师负责制。在职教师申请工作室需具备副教授或以上职称。青年教师具备讲师职称者可与校外导师共同申请,校外导师可以是企业负责人,也可以是知名院校教授。第二,工作室项目制。导师需有纵向或横向课题项目方可申请工作室。在职教师需在纵向课题排名前5位,且注明嘉华学院方可有效;或横向课题为负责人,且项目经费由我校科研处管理方可有效。工作室根据课题项目规模可招收学生10~20人不等。工作室导师绩效为项目成果和绩效考核。第三,工作室运营。工作室由科研处管理,教务处、人事处、财务处共同协调事务。工作室运营经费为项目经费,纵向课题和对学校专业发展有重大意义的项目可申请学校相应经费补贴,由学术委员会认定。第四,项目成果。工作室课题项目成果需注明嘉华学院方可有效。项目成果作为导师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也是工作室学生成绩的重要依据。工作室项目成果由学校、企业、导师、学生共享。
(2)校企合作。如果工作室制得以实施,校企合作将落到实处,工作室以项目绩效,其中大量课题为横向项目,项目源自社会企业,经费也由企业支出到我校科研处生成经费卡管理,项目成果交付企业。这一整套环节真正做到了校企紧密合作,与此同时,企业还可从项目成员中择优录用,解决了人才输出的问题。工作室制带动的校企合作不是一劳永逸的,即谁有项目跟谁合作,利于学校和专业保持新鲜的血液和持久的生机。
3 结语
目前的经济形势让人们最直观地看到了山东画廊业的萧条,看到了文化艺术品交易指数徘徊不前。于是,人们开始对文化产业打起了退堂鼓。试想,在2015年8月26日沪指击穿3000点心理防线时,大家有怀疑过金融专业和投资专业存在的必要吗?出口贸易额持续下跌的今天,人们是否考虑过停办国际商务专业?很显然,答案是否定的。那么,我们为何要对文化产业这一新兴产业如此苛刻,何况它仅仅是停滞,而非倒退。这正是我们对自己的文化不够自信的表现。正如先生所说:“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换言之,这是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
中国的艺术品市场目前正呈现蓬勃发展态势。尽管自2012年开始,中国艺术品交易市场呈现下滑趋势,但根据最新的欧洲艺术基金会《TEFAF2014全球艺术品市场报告》来看,中国连续两年蝉联全球艺术品交易的第2位,占全球艺术品市场份额的24%,仅次于美国。
篇3
第一,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区域差异性和同质化共存。
区域文化资源往往以某一地域空间为复合载体,在纵向上贯通古今,积淀着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底蕴;在横向上融合各个专项文化类型,形成复合文化体。每个地区不同的历史及现实人文景观和文化积淀,构成了各个地域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优势,不同社会政治经济结构和发展水平孕育了不同的文化生态圈。地域文化作为特色文化资源能够转化为文化资本,形成地方文化产业。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是制定区域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战略的重点。
区域文化具有整体性、关联性、相对独立性和空间差异性。差异显出优势,优势形成特色。资源的合理配置与优选利用是经济学的基本原则和要求,一定的资源底蕴会产生相应的生产模式和产品形态。区域文化差异的存在,形成了区域文化产业的比较优势。地理环境、区位、民族和经济发展状况以及文化传统等诸多方面的差异,带来各个不同地区,乃至同一个地区的不同村寨,其文化资源的类型和特点都会有所不同,很难简单模仿和套用固定统一的开发模式。因此,各地区必须结合区域文化情况,要对文化资源进行分类评估,区别对待,探索不同的开发利用模式,探索、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发展道路。反思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区域布局,区域差异性是显著的特征,但区域同质化特征也与之并生。
第二,文化产业区域差异性形成的原因分析。
其一是资源因素。尤其是不可移动、不可异地复制的文化资源造就了区域的独特文化品质,决定了区域文化产业的主要文化特点。例如江西的红色文化决定了区域发展红色文化创意产业的特色,云南富集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特色决定了云南发展民族演艺、民族旅游、民族手工艺等以民族文化为底色的文化产业类型。
其二是经济基础差异。区域经济基础能给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技术、人才等保障。文化资源富集的中西部地区是文化资源优势突出的地区,国家层面提出的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丝绸之路经济带等所涵括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中西部,都具有独特的区域文化资源禀赋,但就发展水平来看,这些省域的文化产业发展水平明显落后于东部地区,主要影响因素就是受到经济基础水平弱的制约。
其三是政策性因素。影响文化产业发展的因素很多,地域文化精神与区域经济发展有一种正相关关系,特别是在以往十余年的文化经济发展中,产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是依赖逐步完善的国家政策体系建立,政府“看得见的手”起了主要作用。因此,像这种制度性因素,在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初级阶段往往扮演最重要角色,当地政府是否利用行政手段强力推动,成为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差异的重要原因。
第三,文化产业区域同质化原因分析。
就空间特色呈现上看,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基于资源禀赋差异具有差异性,但区域同质化特征也很突出。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产业结构层面,以省级为单位的大区域结构单元之间文化产业结构趋同;文化产业集聚发展层面,表现为以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影视城、动漫游戏基地为代表的新兴文化产业门类等文化产业集聚区的同质化。其形成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行政区经济”的干预。文化领域在推进文化改革实现管理转轨过程中,还未能形成一个充分竞争性的市场,政府干预作用影响大,往往由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地方保护造成了市场分割,历史性同类文化资源在不同地区间出现相似性开发利用,或者同一资源主体多地区恶性竞争。在发展文化产业过程中,当一个地方政府引进并发展某个文化产业行业门类,其他地方政府也会低成本地跟进模仿,以更低廉成本或更优惠政策诱导,直接导致文化产业结构趋同的动力机制。另一方面,当国家层面围绕特定类型文化产业出台扶持鼓励政策,很多地方政府即使缺乏产业发展条件基础和人才、技术、资本等支撑,也会出台政策层层传导,出现了文化产业发展忽视资源禀赋的“跃进”现象。比如各地盲目上马的很多动漫基地、影视基地建设就是文化产业的恶果,忽视了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地区资源积累的差异特色。
二是市场主体结构失衡。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是原创能力和创新能力,不仅需要带动力强的骨干航空母舰,更需要提供各类专业化服务的文化企业“小舢板”,形成功能互补的企业构成的合理生态。据统计,2013 年我国共有文化产业法人单位91.8 万家,具有一定规模的“三上”文化产业法人单位为41351 家,仅占全部文化产业法人单位总数的4.5%,95.5% 的法人单位是小微文化企业,且六成以上集中在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分别为17.0 万家、13.7 万家和4.4 万家,分别占18.5%、15.0% 和4.8%。而特色文化资源富集的中西部地区在文化企业数量上明显不占优势,而以中小企业为主的文化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往往较低,缺乏专业化能力和对市场的宏观把握,容易跟风,盲目投资,这也成为我国特色文化资源利用水平较低的一个因素。
篇4
关键词:文化产业管理;专业;SWOT分析;对策
一、我国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发展
随着文化产业在世界各国作为战略产业的兴起,社会上对文化产业管理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与此相应,2003年底我国教育部批准了山东大学和云南大学进行“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本科专业招生试点。如果以华勒斯坦的学科规训制度理论来看待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发展的话,可以看到目前全国的大学里已经如火如荼的建立起了相关的系科,甚至有的干脆就叫文化产业管理学院,开设了专门讲座和相关的课程。目前,全国已有100多所高等院校(主要是本科院校)相继开设了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办学层次从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一直到博士一应俱全。成立了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全国高校文化产业研究与学科建设联席会,全国高校文化管理类学科建设联席会议也成功举办了七届,涌现了一些本专业的知名学者,有了刊发研究成果的专门期刊,但是还缺少学科经典著作,没有建立起图书收藏制度,因此,可以说文化产业管理这个专业的发展到目前为止还不是很成熟。本文旨在通过对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建设的态势分析,提出一些具体的对策,以期为推进这个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借鉴。
二、我国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SWOT分析
笔者采用SWOT分析模型对我国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发展面临的内部优势、劣势、外部的机会、威胁因素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提出促进我国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发展的对策。
1.优势(strength)分析
(1)研究对象覆盖范围广。根据国家统计局2004年印发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标准》,“文化产业”分为文化产业核心层、文化产业层和相关文化产业层。因此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研究对象可以是某一个具体的文化产品或者文化服务行业,如新闻、广播、电视、电影、艺术品的生产和销售等;也可以是行业层面的中观管理,如研究某一个行业协会的管理;还可以是研究整个国家的宏观管理中的文化产业政策、国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和地方的文化产业十一五、十二五规划。研究对象广泛的覆盖范围也进一步拓宽了该专业学生的就业渠道。例如,学生毕业后,可以去画廊、美术馆、会展公司、广播电影电视公司等处就业。
(2)研究人员的多元性。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多学科交叉性特点决定了其研究人员的多元性。除了高校的教师为了专业建设在研究它,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也为了能够更好的实现城市品牌的塑造和维护在通过项目招标的方式委托各级科研机构去研究它。研究人员中有文学、历史、新闻传播、法律、经济和管理等各种专业的人才,呈现了多学科的态势。他们从各自的专业视角出发研究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各种现象,如电影的分级制、电子出版物的版权保护、国家的文化安全等等。这其中涌现了一批专业的研究者,如熊澄宇、叶朗、陈少峰、向勇、胡惠林、李向民、欧阳友权、王育济、金元浦、万里、花建等。这种各个专业的人员对文化产业管理的共同兴趣有利于整个专业的知名度的提升和早日实现交叉学科中普遍性规律的概括总结。而且此种多元性使得学生在接触不同知识背景和学科门类的过程中有助于形成知识的融合与贯通。
2.劣势(weakness)分析
(1)人才培养方案不成熟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的调查显示:全国211和985学校中,文化产业专业的所属院系五花八门,包括经济类的、文史类的、传媒类的,还有艺术类的。【1】在教育部新版的本科专业目录中可以看到这个专业是在管理学的门类下的一个二级学科,当前的这种专业设置是与学科归属很大程度上是不对应的。这种混乱的专业归属,一方面说明学科发展的不成熟,另一方面也说明各个学校都在依据自己的资源和能力开设课程。这也直接导致了这个专业的专业课程设置不规范,有些偏重艺术,有的偏重经管,还有的偏重历史等等不一而足。人才培养方案难以达成共识,学科理论体系不成熟,缺少成功的案例可以学习参照。课程设置上太多概论性质的课程,学时少而课程门数多导致每门课程都是浅尝则止,无法深入。
(2)经典教材缺乏
由于专业设置的时间比较短,核心课程在学科内部没有达成共识,各高校组织结构的条块分割和部门本位主义所致的本专业的师资力量单薄,加之该专业的多学科交叉性质,导致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高水平教材严重不足。目前的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教材,呈现出的基本态势就是在传统教材相互拼接的基础上在前面加上“文化”二字。比如“文化市场营销”就是在市场营销的基础上前面加上文化两个字,“文化经济学”就是在经济学原理的基础上前面加上文化两个字,读起来甚至还不如传统的市场营销或者经济学的教材通顺流畅,极大地浪费了学生的金钱和时间。
3.机会(opportunity)分析
(1)国家对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重视程度增强
在教育部近日下达将于2012年上半年实施的新版本科专业目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修订一稿)方案”中可以看到专业名称为“文化产业管理(可授管理学、艺术学学位)”的专业被划归在了“管理学”学科门类下,专业类为“工商管理类”其专业代码为110213,比照先前的高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原专业代码110310S,可以看出对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予以了重视,已经从在少数高校试点的目录外专业提升为基本目录中布点较多、稳定性好、共识度高的专业。这其中的管理学学位尤其吸引了一批艺术类考生。教育部的高度重视为文化产业管理这个新兴专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2)就业领域对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增加
就业领域对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增加来源于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随着全球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国家和各地政府开始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一些文化产业园区陆续投入建设,加之相关扶持政策的出台,很多文化企业开始创建并获得成长。这些文化企业急需大量的策划、项目管理方面的人才,而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恰巧提供了这样的人才。另一方面,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后对生活品质有了进一步的要求,从而对会展、旅游、动漫、网络游戏、影视等方面文化产品的需求增加,这间接引致各个文化企业对文化产业管理人才的需求增加。
4.威胁(threat)分析
(1)各院校的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之间竞争激烈
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虽然为同行交流提供了便利,但也造成了专业布局上的小而散的局面和激励的竞争。这其中突出的弊端是有的学校没有这样的资源和条件也盲目开设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一方面有的2011年刚刚开始招生,一届毕业生也没有,学生成为无辜的小白鼠,另一方面,有的学校至2011年已经停止招生,这不禁让人对已经毕业学生的素质提出质疑。
(2)相近专业的替代性强
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可以看到仅“工商管理类”中与“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相近的就有“旅游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和“体育经济与管理”等三个专业,在“新闻传播学类”中也有“新闻学”“广告学”“传播学”“编辑出版学”“网络与新媒体”等专业与之相关。这种专业的替代性使得文化产业管理专业面临的竞争除了同专业之间的竞争,还有来自传统专业和这种已经比较成熟的相近专业对生源的紧张争夺。
(3)社会认可度不高
虽然当前设立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或者方向的学校遍地开花,但是这个新兴专业的社会接受还需要时间,在目前来看,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社会知名度并不高,导致各个学校该专业的招生规模受限,一般招生规模为100人左右,同时由于毕业生人数少,社会影响也还没有形成。具体表现在很多文化企业根本不知道这个专业,即便一些知晓这个专业的文化企业也存在着对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应届生不利的用人过程中固有的社会网络问题。这些因素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我国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发展的对策
通过SWOT分析,对我国的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未来的专业发展提出以下对策:
1.加快学科体系的建设
目前,我国已经有了刊发文化产业管理方面研究成果的专门期刊,如:《北大文化产业评论》半年刊《文化产业导刊》。但是这两种期刊中的文章在CNKI中都难以搜寻,所以应加快数字化出版的建设以方便官学研对学科发展的研究交流。另外,在举办全国高校文化管理类学科建设联席会议的基础上重点探讨本学科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2.组织力量引进国外经典教材
在国外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已经是一个比较传统的学科,相关的经典教材并不缺乏,而国内的教材受国内浮躁的科研习气的影响在简单的拼接和生搬硬套之外很难有什么引人入胜的精品。所以,全国高校文化产业研究与学科建设联席会应该组织治学严谨的学者大量翻译引进国外的优秀教材,这是保障教学质量的一个很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3. 严格专业设立的审批
在如今明确了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学科归属的基础上,应进一步明确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设立的学院归属,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文学院、哲学院、管理学院、社会发展学院等等很多学院都可以开设,没有严格限定。在办学条件上要考察相关专业近些年的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等是否充分的基础。
4. 注重专业的市场营销
要向国外的大学学习,积极推进我们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专业本身的营销,比如在各种媒介上积极推出品牌教师、精品课程、优秀毕业生的事迹宣传、各种社会实践单位的具体实践课程、品牌工作室、专业的学生活动等。形式可以是网络宣传片、记者的访谈视频、报纸的软文、产学研合作时宣传报道、百度贴吧等。
参考文献:
[1]陈少峰,朱嘉.中国文化产业十年[M].北京:金城出版
社,2009.10:94.
[2]李庆豪.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的进展、问题与前景[J].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4(8):19-22.
篇5
>> 文化创意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国学文化与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景德镇旅游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研究 秦皇岛旅游产业与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研究 体育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研究 论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 国务院部署推进文化创意设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 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研究述评 河北省观光农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赤壁市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创意产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 河北文化创意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 工业建筑遗产再利用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创新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现状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实现机制与路径研究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与路径研究 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建议研究 旅游目的地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研究 基于体育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syn=生命.
参考文献:
[1]Pine Ⅱ B.J.,Gilmore J.H..Welcome to The Experience Economy[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8,76(4):97.105.
[2]陈少峰.中国文化企业报告2014[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194.
[3]单元媛.高技术产业融合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4]韩小明.对于产业融合问题的理论研究[J].教学与研究,2006(6).
[5]花建.文化创意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四大路径[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4(8).
篇6
首先,企业文化关系企业的习俗和礼仪,虽然仅仅是习俗和礼仪,但关系到了企业的生存。
企业文化建设如果能够以人为本,尊重人的感情,从而在企业中造成一种团结友爱、相互信任的和睦气氛,强化团体意识,使企业职工之间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这样共同的价值观念便可形成共同的目标和理想,职工把企业看成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把本职工作看成是实现共同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整个企业步调一致,形成统一的整体。这时,“厂兴我荣,厂衰我耻”便会成为职工发自内心的真挚感情,“爱厂如家”就会变成他们的实际行动。如此,职工服从安全生产管理便会自觉自愿,而且会形成一种抵制违章、反对违纪、安全生产的合力。这样就达到一种真正意义的管理的最高境界――“自主管理”,也就是老子所谓的“无为而治”。职工对企业的真挚感情加上实际行动,企业便会长盛不衰。
相反如果没有企业文化建设,或者企业文化建设形同虚设,企业靠制度约束人,制度又是人为造出来的,制度的创建者与制度的执行者利益不同,立场不同,领导与职工不能形成共同的价值观,企业中职工之间,职工与领导之间,领导之间相互怀疑,就会形成一种对立的关系,互相间为权与利争夺,耗费了大量的精力,根本顾不上企业的生死,这样的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也会是形同虚设,因为没有人会把心思放在学习和工作上,企业的管理装备没有人真正去把关,培训也是应付差事,安全生产管理只会是一团糟,这样的企业只能是越治越乱,越管越松,最终必亡。
安全生产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管理的实施者是人,被管理者是人、物、环境。物与环境都是人创造与使用的,所以被管理者的实质也是人。安全生产管理是否能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决定着安全生产管理的成败。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也就是让管理者用心去管,被管理者用心接受管理,形成一个良性互动的关系,而且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由于目标一致,可以形成共识,和谐相处。人心齐,泰山移,无论有多大的困难都可以在和谐的企业文化环境下得以解决,安全生产管理就会变得很轻松很愉快了,甚至根本不需要什么处罚了,大家自觉自愿地管理着,而且自觉自愿地接受着管理,一旦有了管理的漏洞,管理者与被管理者都会积极进行补救,这样一种环境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是很轻松的。这也是在良好的企业文化环境中可以滋生出来的良好的安全生产管理环境。
篇7
关键词:房地产企业管理;战略管理;企业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F293文献标识码: A
1、前言
没有理想的企业成不了巨人。做企业与做人的道理是一样的,在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正如所有“好人”在本质上都是一样的,无非是善良、独立、平等的人性逻辑的组合,所以好的企业在本质上也都是一样的,无非也是远景,核心价值观,公平交换,自由竞争等等商业逻辑的组合。商业逻辑比企业更持久,要懂得企业一时一事的成功,就必须研究企业的房展战略,就要研究企业的文化建设。
2、房地产企业战略设计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大企业小企业都有战略问题。除非你决定明年就不做了。企业战略是根据未来房展趋势及企业资源的条件下,对企业未来房展方针的定位、路径前檐性的谋划。
2.1认识企业的房展周期。企业在不同的时期面临不同的问题,按哲理的观点万物都有一个成长和衰亡的过程,一个企业要经历诞生起-----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据统计:中国企业的平均寿命在8年左右,其中民营企业的寿命只有29岁,世界500强企业的平均寿命在40到42岁左右,房地产开发企业10年内消亡的要占到现在市场上存在的九成之多。从企业内部发展的层面来讲,企业的寿命可以归结于企业的持续竞争力;从外部发展环境上来讲,是环境多变性的结果,现在中国大的企业如联想、TCL等都在“转型“,对于企业来讲这往往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做企业要做成百年老店,就必须在不同的时期把握好不同的重心;诞生期要找准发展的方向,选好行业、选好产品;成长期要追求企业发展的安全,防止资金链条中断,规避经营风险;成熟期要研究企业的新的利润区,寻找发现的利润增长点;衰退期要研究企业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无论企业处于哪个阶段,有一点是共性的;企业要通过战略资源的合理配置来规避风险,促成企业的房展壮大。
2.2树立全新的战略理念。
2.2.1忧患意识。孟子讲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做企业发展好的时候没有忧患意识,那么离衰退就不远了。现代社会中没有比企业的竞争更激烈的,比尔.盖茨说过: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十八个月。微软尚且那么认为,何况我们弱小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呢?更要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2.2.2数量增长还是利润增长。企业追求的永远是利润,社会投资的多元化与竞争的规范决定了哪个企业想垄断某一个行业已经是不可能的了。追求企业市场份额和公司规模的扩张,然后再形成行业的相对垄断利润,是许多企业做大做强的思维定式。这种观念是先占领市场、扩大市场份额、增大销售再实现企业利润,这种模式害了不少企业。企业的现金流是企业的生命线,利润是企业生存所在,企业的利润区是不断变动的,一定要使数量增长和利润增长相适应,防止资金流断裂是企业的第一任务。
2.2.3创新竞争。创新是公司发展的永恒主题,通过创新提升公司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提高公司的应变能力,这种能力是公司保持长期发展的根本所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想立于不败之地,惟有创新。房地产公司更要敢于打破旧的开发模式和开发理念,对于新的制度要大胆尝试,对于束缚企业发展的体制要敢于变革。要不断进行管理创新,从做企业的角度来说,企业唯有创新才能在目前超级竞争状态下生存发展,从产品的角度来说客户的需求随着收入水平和消费观点的变化,适应这种变化才能最大限度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2.2.4速度制胜。房地产业的竞争是速度的竞争,是项目开发的建设、资金运转的速度,决策速度的竞争。公司先进的经营理念、好的户型设计、优美的外部环境,都可以被迅速克隆,不可能再一招吃天下。所以房地产企业要与时俱进,始终保持创新能力。企业间竞争更多的已经不再是大鱼吃小鱼,而是快鱼吃慢鱼,谁能最快的把潜在市场挖掘出来,提供客户所需的产品,准确把握市场的变化趋势,谁就能赢得明天的市场。
2.2.5服务第一。企业经营的最终成果是为客户服务的,要做到不仅产品为客户服务,更要做到企业的人也要为客户服务好。要不断更新我们的服务理念,扩大为客户服务的范围。给客户服务好的直接结果是一个客户能带来多个客户。金杯、银杯,不如客户的口碑。反之我们得罪了一个客户,就会影响许多在客户的购买行为。
3.房地产企业的文化建设
人存在的意义在于气质,城市存在的意义在于文化,企业存在的意义也在于文化。城市思想家沙立宁有句名言:“让我看你的城市,我就知道你的城市中的人们在文化上的追求什么“。温州是小城市大文化,大连人、山东人是关东大汉性格,产生做大事的人、大企业家,如海尔、青啤;北京人则大气、关心政治。一个市长无论多么雄才大略,他很难改变一个城市的文化,只能做到适应,因地制宜。不要急功近利,要给后任有余地。做房地产也一样,企业文化起来了,产品才能有文化品位,才能引领市场。
3.1企业文化是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泉源。企业文化就是一个企业共有的价值体系,是企业员工共享的价值观、态度、行为规范和期望等组成的认知框架。企业最核心的是人,最活跃最具创造力的是人,最难管的也是人。人管人,累死人。管好一个公司靠制度,更要靠文化潜移默化的作用,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来源。如果真的想彻底改变一个人的行为,必须从他的价值观、成见和信念着手。通过企业文化的建立,建立企业员工的共同遵守的行为价值标准,来约束不良行为、来保证公司整体利益最大化和消除部门之间的本位主义趋向,有利于协调和工作效率提高。这就是企业文化的作用。
3.2房产企业要倡行做老实人,赚阳光下的钱的诚信企业文化。做人要做老实人,做企业一样也要做诚信的企业,社会真正做成大事业的都是老老实实做事的人,做大的企业也要是讲诚信、规范的企业。对于开发企业来说,规范运作与诚信经营将带来企业的最大发展机遇。企业讲诚信要到五个方面:一是对政府讲诚信。政府是社会利益的集中代表,开发商要在政府制定的“游戏规则“中搞开发,没政府的宏观调控,企业就不能健康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情况下,更要提高对政府兑现诚信的自觉性,做到不违规越级开发,手续不健全的土地不开发,严格按照建设程序办理开发手续,规范招投标制度,预售手续”五证“齐全,要照章纳税,认真实践企业的社会责任。二是对股东讲诚信。股东是企业的创造者,企业对股东讲诚信主要体现在股东稳定回报和企业的可持续竞争力、经理人在授权范围内创造性的展开经营活动,是什么情况就汇报什么,汇报到哪里就兑现到哪里。三是对客户讲诚信。真正树立起以客户为中心的开发经营理念,不断提升楼盘内在的品质,慎重承诺兑现,不为眼前的蝇头小利趋之若鹜,切实搞好售后服务工作,做到对客户负责,为公司的长远发展积累宝贵的客户资源。四是对规划设计、施工、材料供应等合作伙伴讲诚信。要追求多方共赢的合作局面,在合作伙伴中树立开放商的良好口碑。五是要对公司员工讲诚信。要在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和公平的激励机制,逐步形成诚信的企业文化气氛,公司与员工、各部门之间,员工之间建立诚信的人际关系。富有竞争力的开发企业是靠诚信打造的,在不十分规范和充斥各种不诚信行为的房地产市场中,谁首先做到了规范运作与诚信经营,谁就抓住了最大的机遇,就能赢得消费者,立于不败之地。
3.3寻求企业文化的不断创新。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要学先进、走正道、做好人。世界上都是一流的人才做企业,商人的“商”字是商量、协商,是不能坑,不能抢,不能骗,把别人的钱拿来,谈何容易。客观上讲,必须无限真诚,为对方办事,替对方着想。商人,人是主语,商是定语,做人是最重要的。商业利益是最低要求,做开发首先要做好人。
世界只有永恒的利益,没有永恒的模式,一个公司拥有了自己的市场整合战略,建立起自己企业的文化,不仅能获得今天的利益,还能赢得明天的市场。
参考文献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周文燕 陈辉华 刘微明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期
城市人口对房地产投资的影响研究,龙奋杰吴公樑(土木工程学报)2003第9期
战略管理: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理性选择,阎利军 (城市开发)2001第7期
论房地产企业文化构件,陶满德叶明和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2第3期
篇8
关键词:安全文化;建筑工程;安全管理
Abstract: the enterprise production safety accidents, many reasons, mainly has violated operating rules, and not enough education training, safety protection facilities or lack there flaws and so on, but the root cause of the accident is the unsafe behavior of the people, so the key enterprise production safety is to improve the way people, minimize the unsafe behavior of the people. The article to the enterprise safety culture and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safety production management practice are analyzed.
Key words: safety culture; Building engineering; Safety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P624.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企业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事故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因此企业安全生产的关键是改善人的行为方式,最大限度地减少人的不安全行为。企业安全文化可分为环境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意识文化。文化是抽象的,必须与管理实际相结合方能发挥应有的效应;而管理的实施也应充分考虑企业文化的定位和建设,二者有机融合,才能真正达到企业文化的建立和管理水平提高双赢的目的。下面以某工程为例,就如何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并以此促进大型建筑企业和大型工程项目的安全生产管理作一个初步的研究。
1制定目标,建立体系----安全环境文化
作为施工总承包单位,不仅要高标准和严格按照合同履行业主提出的“质量、工期、投资”的“三控制”要求,同时必须落实好对整个工程施工安全生产的全方位控制。为此在工程动工之际,总承包项目经理部就提出了安全生产创“六无”的高标准管理目标,即实现“无重伤、无死亡、无坍塌、无中毒、无火灾、无重大机械事故”。
与此同时,以项目总经理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成立了安全生产领导机构,并设置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将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层层落实,严格抓好进场参建队伍的管理,组织其建立相应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并制定有关的责任制度、教育制度、安全技术交底制度、检查制度、奖罚制度等一整套现场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并与各参建单位签订责任书,落实安全管理考核指标,在合同上明确安全生产施工的具体责任和严格的奖惩条款,坚决杜绝“三违”行为,做到“三不”(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 由此建立横到边、纵到底,专管成线、群管成网的安全管理体系,形成全员管理格局。
从设立消防台帐入手,完善动火审批制度、消防检查制度、奖罚制度、巡逻制度、仓库管理、火灾扑救及事故处理制度、危险品装运和使用规定,制定突发事件的应急方案等,建立施工现场防火的管理规章制度,坚持不懈抓消防,对液化煤气瓶的运输、储存和使用时的防晒、防爆、防火等都制定了严密的措施。
2确定重点,加大投入——安全物质文化
为了控制好施工环境的安全因素,按照施工总平面布置的要求,严格管理各项施工设施。在基础施工阶段,基坑面积大、范围广,还有6个独立深大基坑,为了确保施工安全,将所有基坑周边围蔽起来,共设立1.2m高的防护栏长达2678m,并在道路旁边的基坑装设安全警示灯,边坡每隔6m竖起1个“严禁攀爬、防止触电”的警示牌,24小时监控边坡安全。此外,考虑到本工程底板厚、面积大,钢筋绑扎作业人员多,为了切实保证生产安全,禁止电焊机进入底板范围,确保电源电缆与钢筋脱离接触。
施工场地的变换以及施工阶段的变化,导致施工用电线路改动工作量巨大。总承包项目经理部始终严格执行建设部《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CJ48-88)的要求,临时用电针对不同施工阶段和不同专业特点,均编制有专项设计方案,坚持做到三级配电,两级保护,电箱实行“一机、一闸、一保护”制,照明、动力分别设置,采用TN-S接零保护系统。在施工现场及临设范围设置防雷系统,保证雷雨季节施工作业及居住环境的防雷安全。钢屋盖吊装作业时,重点监督吊装施工临时用电方案的实施,合理架设用电线路。装修期间重点对电箱少装漏电保护器进行整顿,严厉查处使用“拖板”和乱接乱拉行为,并对碘钨灯的使用做出限制。
3全面防御,重点监控----安全行为文化
5.1 统一思想,加强教育
总承包项目经理部经常组织员工学习安全生产政策和法律法规,教育干部员工深刻领会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和严肃性,同时认真落实安全技术交底制度,有针对性提出各个施工阶段的安全要求,包括临时施工用电、深基坑围护、高支模、高空吊装等专项设计和安全技术方案,制定和下达雨季施工、防雷、防暑、防台风等季节性专项安全措施,保证安全教育普及到施工现场的每位员工。
进场员工必须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技术,自觉遵守工作纪律和安全操作规程,保证忙而不乱,达到“我懂安全、我要安全、从我做起、保证安全”的根本目的。所有特殊工种(电工、电梯工、焊工等)均经专业培训,并持有专业主管部门签发的上岗合格证,由于措施得当,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安全系数,为防止安全事故提供了有力保障。组织各参建单位开展“做一件预防事故”、“忆一次事故教训”、“当一天安全员”的活动,以社会上活生生的惨痛案例进行安全教育,时刻警醒每位员工,提高他们的忧患意识,大大提高了教育效果。
3.2 抓好防护,严格监控
落实有针对性的各类专项防范措施,下大力气解决存在的薄弱环节,严防高处坠落,对于高支模、深基坑、大型机械设备、大负荷用电设施等部位,定期监测,专人负责;对于高温、高湿、台风、易燃易爆等恶劣施工环境,制定周密的应急预案,管理到位,落实到人。
(1)模板、脚手架和作业平台:严格落实高支模的安全措施,是保证看台安全施工的关键。为此,重点监控、落实模板搭建和拆除的安全保证措施,加强成品保护,防止支模立柱与外脚手架立杆共用等违章行为,消除支模的安全隐患。
(3)结构施工阶段,高空、立体、交叉作业施工繁多,安全防护主要以“三宝、四口、五临边”为重点,对梯口、进出口、洞口、井口和预留管道口、井式提升笼的进出料口等进行严格围蔽保护。对拆除排栅后形成的四周临边进行重点维护,同时及时加强围护施工过程中形成的新“口子”和临边等。
(5)施工现场烟民众多,为确保消防安全,在安全区域开设专门的吸烟点,配有专用水桶,严禁在非吸烟点吸烟,并严格奖罚制度。
(6)进行钢筋取样时,必须先把作业模板淋湿,并配有灭火器及专人监控,作业完毕经检查符合消防安全要求后才能离开。
3.3加强检查,落实整改
结合工地的实际特点,制定相关的防护措施,重点抓好安全防护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对重点部位实行重点检查、危险部位反复检查,着重查制度、查违章、查隐患,不断检查、督促、整改和落实,严查密检,确保人人、时时处于安全的良好状况,预防事故的发生。一旦发现问题,则一查到底,按章处罚并勒令整改,决不手软和姑息。整改指令书明确规定整改的完成时间,并且按照IS09002的模式封闭,即整改指令书发出后,被要求整改单位要签署整改完成情况和时间,由安全管理部门核实整改情况后确认,才能将整改指令书归档存查。由于人员多,素质不一,总承包项目经理部特别重视狠抓个人防护问题,自始至终强制性要求按规范佩戴安全帽、高空作业必须系安全带等,对违反者一经发现立刻予以制止,耐心教育并严格按章处理,促使广大员工自觉使用防护措施。
3.4 积极活动,广泛宣传
积极开展安全生产周和“安康杯”活动。安全生产周是本工程现场强化安全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每年都紧紧围绕这一主题开展内容丰富的活动,采取悬挂标语横幅、出宣传专刊、张贴宣传挂图等有效措施,广泛进行宣传教育,同时认真组织专项安全检查,成立“安康杯”安全竞赛活动领导机构,制定活动方案和安全保证措施,组织安全知识竞赛活动、安全大检查及专项安全检查,将安全生产意识,贯彻到每个员工日常的施工作业中。
结束语
经过上述努力,该项目在整个工程施工过程中,未发生过一起重大安全事故,实现了“六无”安全管理目标,先后近十几次次接受上级各部门、领导的视察、检查以及建筑同行的参观并得到高度评价。同时经过本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实践,广大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大大提高,生产行为更为规范,更加自觉,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安全生产管理氛围,为今后类似大型工程施工的安全生产管理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参考文献:
[1]张明轩,高全臣,王海剑.工程项目的安全风险管理【J】.煤炭工程,2007 (06)
[2]田元福,建筑安全控制及其应用研究【D】.西安:结构工程,2005
篇9
论文关键词:社区服务 社会化 产业化 运行机制
现阶段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及社区服务领域的拓宽社区服务走社会化、产业化道路已成为城市经济新的增长点,也将成为社区服务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以嘉兴市社区服务为研究对象对当前社区服务在社会化产业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建立促进社区服务产业化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出笔者的看法。
一、社区服务社会化和产业化的提出
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曾掀起一轮社区服务研究的.初步培育了居民的社区意识,但由于受历史、体制,观念等诸多因素影响,社区服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定位于社会公益。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和社会的转型社区服务的功能在不断拓宽,主要表现在.一是城市居民由原来的“单位人”转化为“社会人”社区服务必须承担原来由单位向员工提供的服务功能.并加强居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二是由于企业单位和事业单位的改革.原来的后勤服务逐步向社会化发展社区服务要承载部分生产三是社会阶层出现分化各阶层利益差别增大.从而增加了阶层矛盾,社区服务通过为低收入阶层提供社会保障.可以缓;中阶层矛盾,减少社会摩擦与冲突.增加社会和谐:四是民众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民众生活出现多样化,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结构也出现变化。社区服务功能的拓宽带来了社区服务性质重新定位的问题,社区服务不能没有公益性.但社区服务也不能只具有公益性。
社区服务的兴旺发展离不开必要的经济基础和物质条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除了依靠政府的扶持、社会的赞助和志愿者的义务奉献外更重要、更关键的是牢固确立自我发展意识.培育自我发展机能.其途径是实现社区服务的社会化和产业化。
二、现阶段社区服务社会化和产业化存在的问题
所谓社会化,一是社会事情社会办.二是社区和社会从封闭到开放.从隔绝到统一实现一体化。社区服务的社会化是社区服务业向产业化过渡所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社区服务的产业化是指社区服务工作从行政性经营到市场化经营,从事业化管理到企业化管理从非经济实体到经济实体从财政维持到自负盈亏的过程。结合嘉兴市社区社会化和产业化实际.可以发现当前社区服务的社会化和产业化还存在诸多令人思考的问题.具体表现在:
1社区服务资金来源渠道单一
目前社区服务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政府对社区服务的资金投入。具体表现形式为直接的财政专项拨款、无偿提供场地、设施和税收减免等:二是社会捐助资金投入:三是有奖募捐基金投八.四是社区服务的自身积累。我国社区的发展从一开始就是政府主导型,政府的投入始终是社区服务的重要资金来源,一旦政府资源投入不足.社区服务的持续发展就会失去动力。
2社区服务项目少水平低
从嘉兴市社区服务目前的情况来看社区服务的项目不多.且大都集中在社区保洁、社区绿化、老年人照顾、孤残儿童照顾.残疾人照顾,贫困家庭救助、职业介绍、计划生育辅导等方面.
即使是这些服务.体力劳动和经验性的服务远多于知识和技能含量高的专业化服务。至于社区居民急需的专业服务诸如老年人的心理与行为辅导、问题青少年的行为矫治与辅导,暴力家庭与单亲家庭的辅导和治疗、弱智儿童辅导、精神障碍者回归社会的辅导、刑释人员的社会化辅导居民的康复辅导、职业培训与就业指导等知识含量高的专业化服务.则几乎是空白。
3社区服务人员素质偏低
社会上普遍认为社区服务业本身对从业人员的综合技能和素质要求不高.一般人员经过短期培训即可胜任。基于这种认识.目前嘉兴社区服务的从业者综合素质不高虽然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政府通过下派、招聘等多种方式.使社区工作者队伍的文化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92 5%,其中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18.9%,但这些人员主要从事的是社区管理工作,社区服务许多专业性较强的项目.如咨询、文化教育、调解等.目前的社区工作者基本上没有专业背景,上岗后也大多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直接限制了社区服务的发展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此外,影响社区服务业发展的还有缺乏长短期发展规划和管理条块分割两个因素。相关部门在组织领导、方针目标资金来源、扶持保护和行业管理等方面尚无详细的统筹安排:社区服务业的发展涉及到工商、税收,城建,卫生、文化等多个部门.国家虽然出台了促进社区服务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但实践中由于管理上条块分割,导致政策的协调陛和操作性大打折扣,没能营造一个有力于社区服务业发展的宽松政策环境。
三、建立促进社区服务产业化的管理运行机制
根据当前社区服务在社会化和产业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今后社区服务的发展应着力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方面八手。首先必须实行管理体制创新,总的思路是,坚持社会化、产业化的发展方向,整合社区服务资源,协调社会各方力量大力兴办多种形式的社区服务组织和经营实体.建立高效统一的新型管理体制.形成政府推动、企业参与、社会支持的发展格局。为此.要进一步发挥各级政府民政部门的综合协调功能.可考虑在市、区两级政府建立社区服务管理机构,具体负责社区服务产业化工作。同时为加强行业管理与指导.建议市民政局会同市级有关部门抓紧研究制定市社区服务行业管理标准,并组织成立社区服务行业协会。街道居委会要把发展社区服务产业作为一项重要职能摆上工作日程.提供必要的场地.加强日常的管理.尤其要充分发挥街道对辖区内服务业的综合协调管理作用。在此基础上.努力创新社区服务产业化的运行机制。
1市场化经营机制
要把企业化管理和市场机制引入社区服务业,针对居民消费需求.及时调整服务内容.扩大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和档次.开拓社区服务新的市场空间,在经营方向上.针对社区居民的职业层次.生活条件、消费水平服务需求等,确定社区服务产业化的整体布.类目!妻营苎项旦主茎包两:一是便民利民服务类.即提供与社区居民吃穿住、行、娱乐、健身等方面有关的服务。二是后勤保障服务类即为驻在社区内的各类单位(除社区居民外)提供所需要的有偿服务。从对嘉兴市社区的调查情况看.目前应重点培育和发展老人服务、家政服务、医疗服务、中介就业服务·教育培训服务等社区服务产业。
2.多元化投入机制
首先要加大政府投入力度。目前社区服务资金来源的四个渠道中政府投入是解决社区服务资金不足的主要途径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长政府要把社区建设费用纳入财政预算,提高投入比例.要充分发挥政府财政投入的导向功能.通过政府启动资金的引导,带动和促进有关企业、个人和社会力量投资社区服务业。其次要建立多元筹资模式建立社区服务发展基金接受企事业单位、居民捐赠制定捐助办法,对于企事业单位、个人捐助的资金给予税收减负等优惠政策,积极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到社区服务中来同时要研究出台有关扶持性优惠政策,鼓励企业、个人、团体等社会资金和外资以独资.合资、股份合作、合伙经营,以及承包、租赁等方式投资社区服务业,以拓宽社区服务资金渠道形成多元化的投入主体和筹资机制。
3.服务资源共享机制
篇10
教育部明确认可的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建设从2004年开始,至今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历史已有10余年。2004年,教育部批准了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和云南大学四所全国重点高校开办了“文化产业管理”本科专业的试点招生。2005年,教育部又批准了中央财经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和山东艺术学院等高校开办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截止到2014年,全国已经有100多所高校开设了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从举办文化产业管理专业高校的构成来看,根据浙江传媒学院“全国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学科建设”课题组的统计,大约能够占到50%,综合类大学(含师范类)居多,其它高校如艺术类高校、财经类高校和其他多科类大学相对要少一些。从高校文化产业管理学科的人才培养目标来看,每个高校都是以学校原有的学科专业和教学资源为基础来建设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如首都师范大学以文学院为依托介入文化管理,首都师范大学的传统学科文学有很大优势,学科力量深厚。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由于专业建设时间较短,而且由于文化产业概念很宽泛,口径广泛,包括9个大类和29个小类,各个高校在建设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时也主要依靠本校原有的学科专业,就使得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建设没有普遍的经验模式可循,各个高校也主要依靠原有的专业来建设和摸索。
二、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存在的问题
高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建设过程中没有普遍的模式可循,且每个学校发展情况不同,导致高校在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建设中面临着诸多问题。
1.文化产业管理学科归属不明,专业培养定位不明确
从文化产业管理的院系归属来看,文学、历史学、艺术学、新闻与传播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专业对文化产业管理均有涉足,这样就造成以文化产业学科的特性和专业特点难以达成共识,各高校对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都有着不同的观点。由于文化产业包含的内容很多,许多产业门类都属于文化产业,这就导致每个院校的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定位都不一样,人才培养目标也存在较大差异。
2.专业课程设置不够完善,师资队伍建设滞后
文化产业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培养的应该是复合型人才。目前来看,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大多依靠高校原有的自身专业,如文学、历史学、管理学等专业,这些专业有深厚的学科基础,可以为文化产业管理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传统的学科偏重理论而轻视实践教学,这样就会导致文化产业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笔者曾在北京的文化产业公司实习,从公司对市场的把握来看,公司对文化产业的敏锐性要远远高于学校,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公司在其商业模式的选择上、经营管理上也是经常根据市场的需求来进行变动。从师资来看,由于文化产业管理是新设专业,专业设置之初,师资力量就不足。有过文化产业从业经历或者文化产业专业的硕士、博士并不多,导致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没有足够的专业教师来教授课程。
3.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学生实践环节较少
传统学科如文学、历史学等更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而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应该是侧重于实践的专业,因为文化产业管理专业面对的对象是文化产业,面向的是市场,学生必须实时了解文化产业市场信息。而由于企业需求与学校培养不对接,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学生很难找到适合的企业进行实习。这样就会面临诸多问题,学校不是企业,学校自身搞产学研一体化面临着资金、人才等现实问题;另一种途径就是学校与企业进行联合培养,但一般情况下高校又较难找到合适的企业。除了以上三个方面的主要问题外,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还面临着其它的一些问题,如与传统专业学科的整合问题、教学科研资源共享问题以及教师成长等问题。当然,即使是发展较为成熟的传统学科,其发展目前仍有诸多问题。文化产业管理坐为新兴专业,其面临的问题可能更多一些,那么在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学科的建设路程中,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对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学科建设关系重大。
三、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建设的对策
针对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强文化产业管理的专业建设。
1.注重学科建设,明确培养目标
高校必须要结合自身的专业优势,确立一个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应用型的文化产业人才。如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为“造就有社会主义觉悟、热爱祖国、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本学科专业技能和创新精神的现代化建设者”。文化产业特色培养方向以“文史基础,创意灵感,操作技能,管理智慧”为教育理念,注重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构建开放而灵活的知识架构,形成求实创新的学识学品,使受教育者成为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富有开拓精神、具有发展潜质的人才。”文化产业管理的专业范围较宽泛,导致培养口径较宽,因而文化产业管理要明确培养定位,立足于本校特色专业基础,可以通过区分行业属性,走专业细分化发展之路,这样培养目标就会精准。近年来,一些高校在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细分上已走出了探索之路。如山东大学在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下开设了会展、演艺管理等方向,中国传媒大学开设了文化经纪人和制片管理两个方向。
2.完善课程体系,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非常重要,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才能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文化产业管理要培养既懂文化又懂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在此理念下,高校要结合自身的专业优势来进行课程体系的设置,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要处理好传统学科与文化产业的结合,又要处理好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的关系。高校更要推进专业课师资建设。一方面要加强师资力量的培养,可鼓励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或引进文化产业专业师资;另一方面可以搭建校际之间的教学、科研交流平台。就河南而言,目前已有河南大学、洛阳师范学院、商丘师范学院等高校开设了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校际之间可以进行文化产业管理的教学、科研沟通交流工作。其次也可以聘请具有文化产业丰富实践经验的业界精英作为兼职教师,可以举办专题讲座,或开设专业课程,让学生学习来自企业一线的实践经验。
3.注重产学研一体化,开拓学生实践途径
- 上一篇:长期卧床的病人护理措施
- 下一篇:当下经济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