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概念范文

时间:2023-08-02 17:35: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旅游管理概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旅游管理概念

篇1

关键词:旅游管理哲学;旅游;管理;哲学

Abstract: Tourism Management Philosophy is widely used in the field of tourism management practices, but haven't got enough attention, and been theorized and systematized until now. This article proposes the concept of Tourism Management Philosophy, and does a systematic study on its theoretical position.

Key words: Tourism Management Philosophy;Tourism;Management;Philosophy

一、旅游管理哲学理念理论背景

旅游管理理论研究对于理论研究者的理论创新能力和管理实践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管理实践能力实际上就是将具体理论或理论原则与实践要素相结合创造出能够有效解决具体问题的理论的能力,是针对实践问题的理论创新能力。旅游管理理论研究者在理论研究中要形成很多哲学理念,部分哲学理念不仅能够指导旅游管理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还能够运用于更为广阔的理论研究和实践领域并发挥指导作用。

目前旅游管理哲学理念主要用于旅游业实践领域对具体运营项目方案的指导,其中在区域旅游产业定位、景区投建决策、旅游景区规划设计、旅游运营项目设计中的运用较为广泛;

同时旅游管理哲学理念系列观念在国际、国内运用领域专家的运营理念交流中也被普遍涉及,亦有跨学科学术研究者试图在旅游管理哲学理念中寻求相关学科具体问题解决方案的启示,然而因为研究界客观存在的纯学术理论研究领域和实践运用研究领域的分野,旅游管理哲学理念未得到纯学术理论研究领域学者的足够重视,缺乏理论化、系统化研究,尚未形成专门化理论体系,在国内外学术理论研究界鲜见相关著作。

二、旅游管理哲学理念概念

旅游管理哲学理念属于管理哲学的一个门类,它是指从旅游管理的愿景和远景视角,将旅游管理理论和旅游管理实践有机结合,经过理论升华,上升到哲学层面形成的,对相关理论研究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理念。将旅游管理理论进一步研究,实现理论的进一步升华,实现理论的概括性和普遍适用性。这也是旅游管理理论研究的重要任务之一。

三、旅游管理哲学理念研究目的

旅游管理哲学理念研究,需要站在宏观的视角上,对旅游管理的整体理论、旅游管理的实践经验进行梳理,力求寻找其中具有普遍性的规律,力求寻找旅游管理理论和实践所独具的系列价值理念和行动准则,从而得出具有哲学意义的旅游管理哲学理念。

四、旅游管理哲学理念理论定位

与旅游管理哲学理念特征相关的学科领域有管理哲学、企业管理哲学、行政管理哲学(或行政管理哲学理念)。其中管理哲学相当于旅游管理哲学理念的上一级学科,企业管理哲学、行政管理哲学(或行政管理哲学理念)相当于旅游管理哲学理念的平级学科。管理哲学的哲学理论源泉是全体管理领域,包括旅游管理领域;企业管理哲学的理论源泉是企业管理领域,行政管理哲学(或行政管理哲学理念)的理论源泉是行政管理领域。

企业管理的研究对象针对单体企业或一个相对独立的企业群,如普通企业、企业集团、企业联盟、具有共同股东的多个联动的独立公司;行政管理的研究对象是政府的自我治理和社会治理。

旅游管理学科建立之初借用了企业管理的部分理论和部分行政管理的理论。经过漫长的理论发展,旅游管理学科获得了深厚的学术积淀,已经发展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旅游管理理论界以外的人一般能够注意到旅游管理理论体系包括旅游企业管理理论和旅游行政监管理论,旅游企业管理和旅游行政监管也是旅游管理学习者的主要就业方向。但认为旅游管理理论仅包含旅游企业管理理论和旅游行政监管理论是对旅游管理理论了解尚未深入的人的看法。在现代旅游管理理论体系中,旅游管理理论的研究对象是旅游行业和旅游现象相关的各种本质性规律,旅游企业管理和旅游行政监管是旅游业的部分外在活动,旅游管理理论的研究领域不仅包括这些外在活动的规律,更要研究掩盖在外在活动现象之下的本质性规律和不具有明确现象的本质性规律。旅游管理理论的核心研究目标是探寻旅游行业存在和发展壮大的本质规律。相对于旅游行业存在及发展壮大,旅游企业管理和旅游行政监只是必要条件中的极少数条件,旅游行业存在及发展壮大的充分条件的总量远大于旅游企业管理和旅游行政监这两项必要条件。如某些区域旅游企业运营质量较高,旅游行政监管也很到位,但旅游业仍无活力,本质在于旅游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不是这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只起到合理引导旅游业发展动力的作用。旅游行业存在及发展壮大取决于旅游行业的客观基础依照其发挥作用的规律为旅游行业的发展提供的动力。这些动力是旅游产业的生命之源。研究旅游行业的客观基础发挥作用的规律的理论包括旅游业与国民经济收入的关系、旅游业与国民工作环境的关系、旅游业与基本物质生产型产业的关系、区域区位特点及旅游潜质对区域发展旅游业的影响等。以旅游管理理论的早期特点代替旅游管理理论的现代特点,以旅游业的经营管理特点代替旅游业的理论特点,仅注意到关于旅游业具体运转的理论而忽视使其得以存在的基础性关键理论,是对现代旅游管理理论的过时和片面看法。

比较旅游管理理论、企业管理理论、行政管理理论,旅游管理理论虽然与企业管理理论和行政管理理论有着少量的理论重合,但所重合的理论仅属于旅游管理理论中不具太大分量的边缘性理论,旅游管理理论有着其分量很重的独有性核心理论,这些理论是不论企业管理理论、行政管理理论还是其他理论都无法直接提供的,所以企业管理理论和行政管理理论中相关理论的组合仅代表旅游管理理论的少量边缘理论,绝非旅游管理理论整体。

可见旅游管理理论相对于企业管理理论和行政管理理论是相对独立的另一种理论,所以以旅游管理理论为理论源泉的旅游管理哲学理念与以企业管理理论为理论源泉的企业管理哲学、以及以行政管理理论为理论源泉的行政管理哲学(行政管理哲学理念),属于绝对独立的另一种哲学理念。因为旅游管理哲学理念与企业管理哲学、行政管理哲学(行政管理哲学理念)相互独立的关系,试图通过将企业管理哲学与行政管理哲学(行政管理哲学理念)通过理论组合得出旅游管理哲学理念,仅适用于旅游管理学科建立之初时的情况。

管理哲学的哲学理论源泉是全体管理领域,包括旅游管理领域,因而管理哲学的理念在旅游管理哲学理念体系中也是必然存在的,因为一般被包含于特殊之中并小于特殊的哲学规律,管理哲学被包含于旅游管理哲学理念中、是旅游管理哲学理念的一部分,但无法代表旅游管理哲学理念。同样也可证明,这种情况也适用于管理哲学与企业管理哲学、管理哲学与行政管理哲学(行政管理哲学理念)的理论关系。

旅游管理哲学理念是与企业管理哲学、行政管理哲学(行政管理哲学理念)相互独立的平行学科,三者的上一级学科是管理哲学,管理哲学被包含于三者之中,并不能代表三者的直接组合或三者之一。(作者单位:西安外国语大学)

参考文献:

[1]张福墀,杨静.管理哲学[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2]王德清,么加利.管理哲学[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

[3]袁闯.管理哲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4]钱学成,全林.管理哲学[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5]刘月霞, 赵玉娟.现代企业管理哲学:兼论企业家哲学素养[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6]曾鹏飞.企业管理哲学(一)[J].冶金信息,2000(3).

[7]曾鹏飞.企业管理哲学(二)[J].冶金信息,2000(4).

[8]钟一鸣,黄江泉.全球化背景下的企业管理哲学阶段性特征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08(1)

[9]刘安萍.探讨中国式的企业管理哲学[J].平原大学学报,2001(8).

[10]周毅之.的行政哲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11]张康之.公共行政中的哲学与伦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12]宋丹妮. 道是无为却有为——对现代行政管理的哲学思考[J].经济师,2004(4).

篇2

旅游业是在19世纪40年代后开始走上规模经营、产业化发展道路的。从那时开始,旅游经营者一直都在积极地寻求如何借鉴、吸取管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工商企业管理的一些好的做法来改进旅游服务质量,提高旅游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但在学术界中,旅游管理研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一直没能得到人们应有的重视。70年代以来,这种现象有了比较大的改变,旅游管理研究领域公开发表的论文、刊物、专着已日渐增多。旅游管理学学科建设问题也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兴趣。有些学者还提出了一些很好的设想与建议。但人们对学科建设的一些基本问题的认识,如对学科研究对象,学科原理命题,学科的性质与理论框架,学科的前沿问题,学科的研究方向与研究方法的确定等问题的认识,至今仍然是模糊不清的。

一、旅游管理的概念

旅游管理是指为发展旅游事业而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调节和监督的活动。旅游管理活动,具有多层次、多结构、多方面的内容,它贯彻于旅行游览管理事业的全过程之中,从旅游管理的过程看,旅游管理活动包括:确立旅游管理目标的活动,建立旅游事业信息系统的活动,进行旅游事业开展预测和决策的活动,制定旅行游览事业发展计划的活动,以及对旅游事业发展的监督活动,等等。

从旅游管理的内容看,旅游管理活动包括:旅游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旅游物质资源管理活动,旅游财力资源管理活动,旅游科学技术管理活动,等等。

从旅游管理的业务经营看,旅游管理活动包括:旅游资源管理活动,旅游设施管理活动,旅游服务管理活动等。旅游资源管理,又可以分为旅游风景名胜管理,旅游文物管理,旅游建设成就管理活动,旅游设施管理又可以分为旅游交通包括民航、铁路、公路、水路管理,旅游宾馆、饭店、餐厅、游乐场所管理活动旅游服务管理,又可以分为旅游客房服务、餐饮服务、导游服务、司机服务、引导购物服务管理活动,等等。

从旅游管理的方法手段看,旅游管理活动包括用行政办法管理旅游事业的活动,用经济办法管理旅游事业的活动,用法律办法管理旅游事业的活动,用思想政治办法管理旅游事业的活动,用科学技术办法管理旅游事业的活动,等等。

二、旅游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旅游是由那些出于和平目的、不是为了定居与就业的人,离开其常住地外出旅行与逗留而引起的各种现象和关系的总和。旅游资源、旅游者与旅游业是旅游活动产生与发展的三个基本组成要素。所以,广义上的旅游管理学研究对象应包括对这三者的管理。由于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激励、活动导向及其在旅途中的组织管理在很大程度上要受旅游企事业单位的影响与制约,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工作主要也由当地的旅游企事业单位负责。因此,狭义上的旅游管理学研究对象主要指的是对旅游业的管理。

三、旅游管理学的学科性质

篇3

要]学科认同是表现学习者认可自身价值和追求职业发展目标的重要衡量指标之一。文章在文献分析、成熟量表测度语句借鉴、访谈和自编测度语句基础上开发了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科认同问卷,通过对西安6所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的正式调查,采用探索性和验证性因子分析方法验证了旅游管理专业学科认同的结构和关联维度。研究结果表明:所开发的量表具有较好的整体结构和关联维度;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科认同由专业学习、专业前景、专业意识、职业发展、专业投机、社会偏见、专业归属等7个维度构成;7个维度中专业学习、专业前景、专业意识对旅游管理专业的总体学科认同影响力最大。该研究对于未来旅游管理专业学科优化、学生职业教育培养和引导等均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旅游管理;学科认同;量表开发;结构维度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12)05—0041—08

1

引言

旅游业是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开放具有先导作用和关联带动作用的产业,其对经济发展具有高贡献率等诸多优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迅猛发展,对旅游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直接促进了旅游教育的蓬勃发展。2010年全国旅游高等院校及开设旅游系的普通高等院校和成人高等院校已达967个,学生数达596095人。旅游教育的发展为行业培养了大量的专业人才,为旅游业提供了一定的

[基金项目]本研究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901077)与西安市社会科学基金(12T20)共同资助。[This study was supposed by a grant from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to BAI Kai)(No.40901077)and SoeialFoundation of xi’an City(to BAI Kai)(No.12T20).]

[收稿日期]2011-09—20;[修订日期]2012一03—19

[作者简介]白凯(1974—),男,回族,副教授,博士,陕西西安人,研究方向:旅游市场开发和游客行为,E-mail:.cn;倪如臣(1989—),男,江苏沭阳人,2007级本科生;白丹(1990—),女,陕西西安人,2009级本科生。

人力资源保障。但是,我国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也暴露出了诸多问题,如数量布局和规模布局不尽合理,人才的特质与市场的需求契合度不高,旅游教育体系的建立尚待完善,旅游学科的建设尚未完成等。另外,旅游学的学科地位一直未明确,学界人士希望旅游学成为一级学科的呼声越来越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表(GB/T13745—92)》,在一级学科“经济学”下设有二级学科“旅游经济学”(代码790.67),包含旅游经济学理论、旅游经济管理学、旅游企业管理学、旅游事业史和旅游经济学等5个三级学科,在一级学科“地球科学”下的三级学科“人文地理学”(代码170.4520)注明了包含“旅游地理学”的内容①。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1990年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旅游经济(代码0201s1)”被列为“经济学”学科下的二级学科。在1997年增设了“管理学”学科后,取消了“旅游经济”学科,增设“旅游管理”(代码120203)学科为管理学学科门类中一级学科工商管理下的二级学科②。旅游管理本科教育从一开始就面临着办学体制和投入不足的双重制约,使得旅游管理本科培养在诸多方面存在一定限制,“轻基础、重应用”倾向突出,但在应用方面又很难与西方旅游管理的培养模式比肩,尤其在专业实习方面。另外,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流出旅游业的情况严重,旅游教育和旅游行业出现了一定的“供需错位”,从而出现大学生对旅游专业的认可度不断走低,本科生旅游行业内就业率不高,企业不敢用本科生、留不住本科生等诸多负面现象。上述一系列问题已成为制约旅游管理专业发展和旅游人才培养的重要因素,因此,研究现阶段旅游管理本科生对本专业的认同情况,通过实际调查发现旅游管理本科生对专业的认同构成和评价状况就显得尤为重要。

2 文献述评

2.1认同

认同(identity)这个概念首先由弗洛伊德提出,也被称为“同一性”,是个人与他人、群体或模仿人物在感情上、心理上趋同的过程。目前,西方学界对认同概念的理解大体上是指人们在一定意义上对自身同一特性的意识或内在界定,欧洲学界则将其划分为个人认同(personal identity)与社会认同(social identity)两种。个人认同指个体对自己一定独特性的意识,个人认同使个体在时空上确立自己是同一个人而不是其他人;而社会认同则是个体对自己处于一定社会群体、社会范畴(socialcategory)的意识。

学者们对认同所包含要素和功能理解不一,但细化认同研究脉络后可知,认同包含了以下的基本特征:(1)认同是复合概念,是由个人的驱力、能力、自我概念、生活经历、性别角色、所承受的团体规范等建构而成的;(2)认同是动态的结构,会随时间而发生改变;(3)认同具有时间上的连续性,个体将过去行为与未来期望同自我密切关联;(4)认同包括自我肯定与自我认识;(5)认同为个体提供未来的目标与方向。

认同对个人发展如此重要,个人越能察觉自己的独特性及与他人的共同性,越能了解自己的优缺点。这也说明,认同对个人生涯的未来方向、个人的人际关系及个人的社会作用等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2.2

篇4

【关键词】 旅游管理;毕业生;胜任特征模型

【中图分类号】G64.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5-000-01

2003年起,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急剧增加,2014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到727万的高峰,是2003年的3.43倍。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剧增,大学生就业困难问题日益凸显,大学生就业逐渐成为政府、社会、民众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

作为“无烟产业”的旅游业,已经与石油业、汽车业一起发展成为世界三大产业。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消费需求不断增加,旅游不再是奢侈的代名词。据统计,2014年全国旅游总收入约为3.25万亿。随着旅游消费需求增加,旅游管理和服务的质量提升势在必然。但从旅游院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看,旅游行业从业人员流失严重:汪剑明研究认为,旅游专业本科毕业生两年后仍留在原旅游企业的不到20%。郑州大学旅游管理学院的调查显示,河南省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三年之内的对口就业流失率接近90%。杨卫武等调查发现,旅游院校毕业生行业流失率在20%-40%左右,而综合性大学行业流失率高的能达到70%。大学毕业生是高级宝贵的人力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探索、构建适应旅游行业要求的毕业生胜任评价体系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文献回顾

哈佛大学教授戴维・麦克利兰(David・Mc Clelland)在1973年提出了“胜任力”这个概念,认为胜任力包括与工作或工作绩效相关的知识、能力、技能、特质或动机等。自从麦克利兰提出胜任力的概念以来,有关胜任力模型的研究成为热点。在国外,冰山模型、洋葱模型是比较著名的胜任特征模型。冰山模型由麦克利兰提出,他认为胜任力可分为知识、技能等位于冰山水上的显性部分,以及社会角色或价值观、自我概念、个性和动机等位于冰山水下的隐性部分。洋葱模型由美国学者博亚特兹(Richard Boyatzis)提出,他认为胜任力像圆葱一样,从内到外分为动机、个性、自我形象与价值观、态度、技能、知识等不同的层次,其中动机是内核。塞尼.M.斯潘塞博士(Signe M・Spencer)等在传统冰山模型基础上,经过近20年的研究与应用,提出了新的冰山模型,将自我概念特征引入胜任力模型。在国内,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陆续有学者对胜任特征模型进行研究。研究行业包括家族企业、通信业、IT企业、高校、医院等领域,研究对象包括高层管理者、管理干部、辅导员、班干部、医生、护士等,构建的胜任特征模型从二维度到多维度不等。

近年来,学者开始关注大学毕业生就业胜任特征模型的研究。刘新民等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青岛9所高校2008年应届毕业生进行调查分析,构建两个维度的大学生就业胜任力模型:素质和能力。姚若松通过对广州地区的企业管理人员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企业对大学毕业生职业胜任力的要求,构建了任务管理维度、自我管理维度、人际管理维度、运筹能力维度、冒险创新维度、岗位管理维度的大学毕业生胜任特征六因素特征模型。王蕾等对浙江省某高校2010届毕业生进行研究,构建了四个因素特征模型:核心胜任力、岗位胜任力、角色胜任力、其他胜任力维度。

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胜任特征模型构建流程

在参考以往有关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和胜任力特征研究文献基础上,结合旅游管理专业特点,笔者提出了构建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胜任特征模型的基本步骤,主要如下:

1.文献分析:在分析以往大学生就业竞争力、胜任力模型的研究文献和征求专家意见基础上,确定绩效标准,选取有效样本,区分胜任力强的群体与一般群体。

2.行为事件访谈:请被访者以讲故事的方式,围绕自己的本质工作,介绍3个成功的经验和3个令人感到失望的经历。要求受访者详细描述事件发生的背景、当时的目标、实际采取的行动、最后的结果以及受访者的感受等。访谈时要做好录音和记录,输入计算机,整理成统一格式的文稿。为保证模型的客观、有效,访谈必须做到双盲设计,访问者在整个访谈过程中要保持中立,不对受访者的描述做主观评价。

3.访谈编码:在对分析员进行培训和反复训练的基础上,根据已有的胜任特征字典对文字记录进行分析,统计各种胜任特征在文稿中出现的频次,并对表现的复杂度和广度水平进行编码,确定各个要素指标的程度。

4.问卷调查:根据访谈编码结果,设计调查问卷。问卷采取五点量表法,请被试从非常不重要到非常重要进行1-5级的评定。通过问卷调查,可以进一步完善行为事件访谈的信息。

5.构建胜任特征模型:对搜集、编码的信息进行分析,设计指标,分配权重,建立胜任特征模型。

三、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胜任特征模型

通过上述五个步骤,经过试验和调整,得出了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胜任特征模型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胜任特征包括三个部分:个人特质、岗位胜任力、其他胜任力。

个人特质是个人具备的,能够对工作和职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潜质。岗位胜任力是特定岗位上完成特定工作任务所需的能力,后天的培养、锻炼可以提升个体的岗位胜任力。其他胜任力主要是指能够辅助个体出色完成工作任务或胜任岗位的能力,包括风险承担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学习能力等。

四、小结

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胜任特征模型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岗位胜任能力是核心,反映了个体的职业素质和能力,直接决定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个人特质和其他胜任力是保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岗位胜任力的层次和效果,是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的保障。依据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胜任特征模型,合理调整专业培养方案,有计划、分层次地引导毕业生各项能力的提升,将有助于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职场胜任力。

参考文献

[1]王雷.高校毕业生职业胜任力模型研究[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1(10):74-76

[2]王雷.高校毕业生职业胜任力评价体系研究[J].浙江社会科学,2011(11):91-97

[3]孙杰,孙宝民.地方高校毕业生胜任力培养方式探析[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与社会科学版),2010(4):131-134

篇5

智慧旅游是大众旅游在新时代的环境下说产生的,也是二十一世界的新生事物,并且智慧旅行也得到了行业的广泛应用。另外,智慧旅游的应用价值在于,其理念可以指导旅游企业的管理工作。

一、智慧旅游的基本概念

智慧旅游主要是指在互联网、云计算等多种便携式终端设备上,人们能够获得与旅游目的地有关的风土人情、民俗文化、交通、住宿等各方面的信息,从而能够在出发之前就做好旅程的规划工作。通过智慧旅游沟通双方的交流效率能够得到大大提升,成了智慧旅游的理念。其中,不仅有助于改善旅游区服务的质量,同时也有助于旅游管理的不断创新,在信息技术的依托下,给人们一种全新的旅游体验。不过,想要改善企业的竞争力,推动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就是旅游信息资源的整合,并且在开展旅游企业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也应该对智慧旅游的概念及应用予以足够的重视。

二、现阶段我国智慧旅游管理与落实现状

(一)各个区域旅游业发展不平衡

因为我国国土面积大而广,又因为经济水平不均衡,外加各地景色和历史文化背景的不同,这也就导致了我国各个区域之间开展旅游业的经济模式和发展思路的不同,也就是我国各地存在的显著不同,导致了我国旅游业不能实现同步发展。对此,本着发现问题就解决问题的原则,对其旅游业发展较好的,鼓励实行优先发展智慧旅游的管理政策,发展不好的,应当适当放慢智慧旅游的管理政策,从而实现以点带面,以达到旅游业总体发展水平提升的目的。

(二)旅游管理整体水平较低

建立起健全的旅游管理机制,对于提升整体的旅游管理水平及服务质量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x,并且有利于服务功能的提升,对于旅游企业自身来说,应充分的调动起自身已有的旅游服务资源,从而促进我国智慧旅游行业整体的良好发展。实际上当前很多旅游企业管理人员在开展景区的开发与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过多的关注经济利益。可想而知,这也就是导致旅游项目难以满足游客对旅游景点需求的直接原因。

(三)智慧旅游体系的建设需求

智慧旅游是一个很复杂的工程项目,不仅要能够满足游客的实际需求,还要能够充分的遵循旅游企业对智慧旅游管理体系的实际要求,尤其是在信息化方面的需求,则要求保证旅游使用信息资源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这也就导致了对信息的输入、信息的编码和信息的设置要求比较高的缘故。另一方面,站在层次的角度开展分析,要能够在旅游管理活动开展及落实的过程中,能够将旅游行业与其他行业区分开来,并结合实情进行创新,这也就导致了旅游行业和其他行业二者之间的层次。

三、智慧旅游在我国旅游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一)改变旅游企业服务观念

旅游行业所能够为客户提供的服务是一种无形的服务,但是智慧服务过程中所提供的各项功能是能够在实际的旅游活动开展过程中切实能够感受到的,从而让旅游企业不断完善,不断改变,不断进步。而在这个过程当中,需要注意的是,应该以顾客需求为主的原则进行开展,转变其观念,从而达到提升游客满意度的目的,另外,还可以根据游客的喜好推荐旅游项目,从而提升经济利益。

(二)提升旅游企业的管理效率

要想有效的提升旅游企业管理效率,就需要能够借助于旅游企业专业管理技术、信息技术及相关设备来形成一种良好的应用体系与应用方法,这也是智慧旅游的内涵所在。至于旅游企业自身在开展相关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用到计算机技术、办公自动化技术、综合性业务管理及时等多方面技术。

(三)完善智慧旅游的配套设施

1.景区导游。对此,运用互联网和先进的播音技术,可以将导游电子化。

2.城市导览。通过网络技术,对各个城市的旅游信息进行事实更新,从而给旅客提供更好地服务。

3.智慧交通。根据游客的需求进行软件的开发,对交通路线,乘车信息在网络当中进行公布,以便游客的需要。

4.综合管理。不仅要为旅游局、主管单位开展服务工作,还需要对旅游企业、从事旅游行业的人员开展服务,所以对于旅游管理部门来说,应充分利用自身的综合服务功能,做好游客的引导工作,及时获取游客的动向、反馈信息、分布情况等,以便于游客能够对旅游景点当中的实际情况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四、结语

篇6

论文关键词:旅游管理学 研究对象 学科性质

论文摘 要:旅游管理学作为一门学科主要研究了其概念、研究对象、性质、研究方法等等。通过对旅游管理的几个角度来诠释旅游管理的内容。

旅游业是在19世纪40年代后开始走上规模经营、产业化发展道路的。从那时开始,旅游经营者一直都在积极地寻求如何借鉴、吸取管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工商企业管理的一些好的做法来改进旅游服务质量,提高旅游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但在学术界中,旅游管理研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一直没能得到人们应有的重视。70年代以来,这种现象有了比较大的改变,旅游管理研究领域公开发表的论文、刊物、专著已日渐增多。旅游管理学学科建设问题也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兴趣。有些学者还提出了一些很好的设想与建议。但人们对学科建设的一些基本问题的认识,如对学科研究对象,学科原理命题,学科的性质与理论框架,学科的前沿问题,学科的研究方向与研究方法的确定等问题的认识,至今仍然是模糊不清的。

一、旅游管理的概念

旅游管理是指为发展旅游事业而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调节和监督的活动。旅游管理活动,具有多层次、多结构、多方面的内容,它贯彻于旅行游览管理事业的全过程之中,从旅游管理的过程看,旅游管理活动包括:确立旅游管理目标的活动,建立旅游事业信息系统的活动,进行旅游事业开展预测和决策的活动,制定旅行游览事业发展计划的活动,以及对旅游事业发展的监督活动,等等。

从旅游管理的内容看,旅游管理活动包括:旅游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旅游物质资源管理活动,旅游财力资源管理活动,旅游科学技术管理活动,等等。

从旅游管理的业务经营看,旅游管理活动包括:旅游资源管理活动,旅游设施管理活动,旅游服务管理活动等。旅游资源管理,又可以分为旅游风景名胜管理,旅游文物管理,旅游建设成就管理活动,旅游设施管理又可以分为旅游交通包括民航、铁路、公路、水路管理,旅游宾馆、饭店、餐厅、游乐场所管理活动旅游服务管理,又可以分为旅游客房服务、餐饮服务、导游服务、司机服务、引导购物服务管理活动,等等。

从旅游管理的方法手段看,旅游管理活动包括用行政办法管理旅游事业的活动,用经济办法管理旅游事业的活动,用法律办法管理旅游事业的活动,用思想政治办法管理旅游事业的活动,用科学技术办法管理旅游事业的活动,等等。

二、旅游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旅游是由那些出于和平目的、不是为了定居与就业的人,离开其常住地外出旅行与逗留而引起的各种现象和关系的总和。旅游资源、旅游者与旅游业是旅游活动产生与发展的三个基本组成要素。所以,广义上的旅游管理学研究对象应包括对这三者的管理。由于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激励、活动导向及其在旅途中的组织管理在很大程度上要受旅游企事业单位的影响与制约,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工作主要也由当地的旅游企事业单位负责。因此,狭义上的旅游管理学研究对象主要指的是对旅游业的管理。

三、旅游管理学的学科性质

旅游管理学究竟是一门科学,还是一种学科?或者只不过是管理学底下的一个研究领域?学术界曾为此争论不休。一门科学,它必须要有明显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一整套从实践、大量的研究成果中总结出来、并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科学原理。旅游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尽管与其他科学或学科的研究对象有明显的不同,但考察国内外大量的研究成果,人们所沿用的研究方法绝大多数是其他一些科学或学科,如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文化学、管理学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其完整、独立、清晰的理论体系架构也尚未建立起来。如果把它定位为管理学或是其属下某个分支的一个研究领域,又明显地让人感到忽视了它的特殊性,低估了它在现代管理科学中的地位与重要性。事实上,如果人们认真思考一下它的学科原理基本命题,回顾旅游管理研究所走过的漫长历程,就容易明白,旅游管理学的根基在管理科学中,管理学的理论与基本原理对旅游管理实践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旅游管理学是管理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应用学科。

与其他部门、行业的研究或者说管理对象相比,旅游管理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一)旅游活动的异地性:旅游活动的产生与发展总与旅游者的外出旅行与逗留分不开;接待同一对象通常必须由不同地方的旅游企业、旅游从业人员共同协作来完成。(二)旅游产品的文化性:旅游产品表现为直接的或间接的、物化在旅游消费品上、有针对性的旅游服务。无论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旅游产品它都必须蕴涵着较强的文化性,这是因为旅游者在要求旅途中的物质需要得到满足的同时,他们的精神需要也需要得到满足。(三)旅游消费的综合性:旅游者的消费需求通常是综合性的,虽然他们绝大多数都有比较单一的旅游动机,但在旅途中的食、住、行、游、娱、购六个方面的消费一般都会有。而且,近年来旅游消费需求还在向其他服务领域内延伸。(四)旅游服务的社会性:旅游服务离不开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直接接触,供需双方的沟通与情感、思想交流,不仅有可能影响到彼此原有的意识倾向与价值观念,而且还可能从中缔造出一种新的公共或人际关系。(五)旅游经济活动的普遍性:在当今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发展旅游业,首先是为了创汇、创收。旅游业在许多国家里已成为当地国民经济的重点产业甚至支柱产业。从全球的角度来看,以就业人数比例、所创造的利税等社会经济指标来衡量,旅游业已超过汽车、石油和化工等行业,成为全球第一大产业。(六)旅游资源的二重性:凡是能造就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任何因素,都可构成旅游资源。旅游资源既可以是自然的,也可以是人文的;既可以是历史的,也可以是现代的;既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有些在空间上是不可以移动的,而且一旦遭到破坏就难以修复,如名胜古迹;另有一些则是可以移动的,而且是可以不断地充实与更新的,如体育赛事、文娱节目表演、节日喜庆活动等等。

四、旅游管理学的研究方向与研究方法

由于旅游是一种错综复杂的社会、经济、文化现象,旅游管理学的研究方法也应视具体研究问题的不同,分别采用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文化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来研究问题。

从定性分析描述问题到定量分析描述问题,这是一门学科日渐成熟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标志。在信息时代,旅游管理研究人员要能熟练地掌握、使用计算机,并在可能的情况下,用统计学、经济数学、管理数学的定量分析方法来分析描述旅游管理研究所碰到的问题,以推动旅游管理学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参考文献:

[1] 颜醒华 .旅游管理学学科建设若干基本问题的研究(J).桂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10):39-42 .

[2] 田里 .旅游管理学(M).云南大学出版社.1997.

[3] 姚行正 .对现代旅游管理学科建设的浅层分析(J).企业导报.2009(07):153 .

[4] 颜醒华 .互动教学改革创新的理论思考(J).广东社会科学造.2007(01):21-24 .

[5] 颜醒华 .浅谈旅游管理专业选修课教学改革总体思路(J).旅游专刊.1999(09):42-46 .

篇7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高职;旅游管理;教改

1研究背景

国家自十二五规划以来,加大了对旅游业的发展力度,国内市场也逐步成为全球最大的旅游市场,需要越来越多的具有专业素养的旅游从业人员。然而一方面高职高专院校旅游管理及相关专的招生情况却普遍不理想;另一方面旅游相关行业平均工资水平较低,旅游从业人才流失的情况不断出现。不少高校将旅游人才培养侧重于管理角度,造成了学生走向一线岗位后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而旅游专业高职学生虽然能够具备旅游业的一线服务技能,但往往职业追求、创新创业能力以及个人综合素养都相对较弱,由此可见,旅游专业教育特别是高职旅游专业教育未能跟上时代的发展需要。创新创业教育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背景下已成为高校极为重视的教育工作。对于高职高专旅游管理相关专业来讲,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动力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目前我国高职旅游管理教育体系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有所不足,需要对教育体系进改革。本文针对高职旅游管理相关教育体系的现状及问题,以重庆商务职业学院为例进行研究,试图构建一种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高职高专旅游人才培养模式,以期达到改善高职院校旅游管理相关专业招生状况,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并促进旅游业经济发展的目的。

2基本概念

2.1创新教育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1912)的著作《经济发展概论》中提出,所谓创新,就是把新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结合,由此形成新的生产关系,也就是将新发明和新技术第一次运用到生产中。创新教育的定义学术界尚未统一,笔者同意高晓杰(2007)总结的观点:创新教育是提升受教育者的创新思想、创新意识、创新素质、创新技能几方面,从而达到培养出创新人才的目的教育活动。

2.2创业教育

创业教育广义上被定义为“培养具有开创性精神的人,使受教育者具备首创思维、冒险精神、创业能力、事业进取心等相关素质能力,同时还需要具备独立工作能力、相应管理技能、相关技术和社会交往能力的教育活动”。创业教育的广义概念认为创业教育是受教育者的一种终身学习过程,强调灵活性,然而狭义的创业教育倾向于通过短期培训实现增收,使受教育者具有自食其力的技能。笔者在文中所指的创业教育是创业教育的广义上的概念,创业教育应当是一种素质教育。2.3创新创业教育国内最早在职业教育中提出创新创业教育概念。柳翠钦(2001)提出,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以及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培养是职业教育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创新创业教育不是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两者的简单叠加,而是其精髓的融合渗透。创新是创业的基础,创业能力需要有创新能力;创业是创新的目标,创新教育最终服务于学生的创业。

3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问题

国外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历史较长,多数高校已进行几十年的创新创业教育,并具备完整的课程体系和培育方案,配套设施也较为完善。国内高校自2000年后,陆续成立创业研究机构,对于创新创业教育有一定的发展。但绝大多数的高职院校对于创新创业教育进展缓慢,旅游管理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同样如此。

3.1缺乏科学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

根据重庆商务职业学院现阶段创业教育现状,其仅在就业指导方面开课,对于创新创业教育方面没有专门课程,虽偶有相关讲座,但没有系统性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学生普遍感觉缺乏创业指导性,或者觉得仅有的创业指导纸上谈兵,缺乏实战演练内容,教学手段落后。尽管随着政策形势和经济形势的变化,学校开始在培养创业人才方面有所重视,但是缺科学的课程体系规划,没有一个贯穿始终的创业教育理论和目标体系作为指导思想,也没有与旅游专业对口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法。

3.2传统思想的束缚

传统思想束缚了学生的创业热情,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重庆是“大城市”和“大农村”并存的市情,小富即安,商业意识并不浓厚,大多数的学生的父母亲戚并没有创业经历,追求稳定,而父辈意识也影响下一代。二是餐饮旅游学院女生居多,传统文化中的性别偏见也是制约女性创业的桎梏。女性的身份角色,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创业思想的产生,在开展创业活动过程中,也可能受到社会偏见的限制。三是传统高职院校偏重理论教学,虽然近年来各个高职院校都对实践课程加大了比重,但是还是会存在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脱节的问题。

3.3缺乏优秀的旅游创新创业师资

高校的旅游管理教师大都没有创业经历,学校也并未对专任教师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培训。虽然学校对于着重培养“双师型教师”,但其标准仍然与旅游创新创业教育所要求的师资有差距。学者说教育工作者并不能成为未来企业家的好榜样,尽管教师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强的理论水平,但难以同时具备企业家精神,缺乏行业创新创业实践经验,这都对创新创业教育有所制约。提高创新创业师资水平,才能相应地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使学生具备将理论学习与创新创业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4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改思路

4.1设置科学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一是在公共基础课程中增加创新创业相关课程,或者在以往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增加创业部分比例。二是在已有专业课程体系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如在《旅行社管理》课程教学中,进行课程开发,增加旅行社开办和经营的教学内容,并分小组组织模拟开办旅行社活动,让学生学习了解开办一家旅行社过程中的难点、旅行社组织结构设定、旅游产品的设计和运作等,让学生在旅行社管理课程课内完成模拟经营。三是在旅游管理专业选修课中增加新的创新创业课程,如《开办旅行社》、《民宿经营》、《旅游微店开设》等。通过这些举措,让高职学生系统性地形成创新创业知识结构,培养学生创业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4.2转变观念营造创业氛围

适宜的校园文化氛围可以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成长的土壤,学校可以开设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小组,从以下几个方面推动活动举办。一是举办和参与创新创业大赛,如“旅游营销创意大赛”、“旅游创新创业大赛”等,通过比赛的举办促进学生收获创业经验,也可以通过比赛发现优秀创业团队和创业项目,由学校给予专项资金扶持。二是用学生社团促进创业教育实施。

4.3优化校内外创业师资

一是培养优化校内师资。高职院校培养的“双师型教师”群体,应当成为学校优化校内创新创业师资的排头兵,学校应定期组织创新创业教育的培训,以期将“双师型教师”群体优先培养为具备创新创业教育的素质和能力的校内师资。二是邀请创业成功的校友回校分享创新创业经验,分享旅游也成功创业经验,激发学生创业热情,开启学生创业思路,学习师兄师姐创业方法,使学生以他们为目标提高自己,拉近学生对于创业的心理距离。三是深化校企合作,将校外成功企业家成为创新创业模块教育专家,有效融合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缩减传统课堂比例,将传统理论教育转化为企业家创业和经营实践教育,见传统的课堂教育转化为企业实践教育。四是聘请校外银行,以及工商和税务等部门的专业人士到校教授学生怎样获取创业贷款资金,如何开办企业申请营业执照,如何纳税等相关专业知识,进一步深化创业认识,拓宽创业思路和途径。

参考文献

[1]中国统计年鉴[EB/OL].

[2][奥]约瑟夫阿洛伊能熊彼特.经济发展概论[M].叶华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90).

[3]许玉乾.关于“创新”概念的几点新思考[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6,28(4):458-462.

[4]高晓杰,曹胜利.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新时代始业的开拓者———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创新创业教育研讨会综述[J].中国高等教育研究,2007,(7):91-93.

[5]任路遥,杨增雄.创业教育:第三本教育护照———国外创业教育研究综述[J].教育学术月刊,2010,(10):23-25.

[6]席升阳.我国大学创业教育的观念、理念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53-55.

[7]牛长松,菅峰.创业教育的兴起、内涵及其特征[J].高等农业教育.2007,(1):26-27.

[8]柳翠钦,王茹.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的素质[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1,22(13):48-50.

[9]李芒,蒋科蔚,蔡旻君.论教学设计研究领域中的基本问题[J].远程教育杂志,2012,(1):74-78.

[10]丁欢,张慧.教学改革的几点启示[J].技术与市场,2010,(5):177-179.

篇8

有效教学的理念来自于20世纪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有效性”主要是指老师通过在单位时间里的教学行为,学生所获得的发展,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强调教学过程的人人参与。主要关注点在于学生学到了什么,不在于老师是否完成了教学任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有效性是一个系统问题,是旅游专业办学的追求,强调培养的人才是面向未来就业岗位和社会接轨的人才是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换句话说,学生通过教学是否掌握了技能,企业是否满意学校培养出的学生,满意程度如何,是旅游专业教学有效性的判断标准。

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有效性现状分析

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因素有很多,就旅游管理专业来讲,课程设置、生源素质、学校硬件条件、教师教学水平等都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因素。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实现。当前,中职学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有效性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单一,学生缺乏热情。

目前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学,采用方法大多想多单一,缺乏创新性,部分中职院校依然采用传统的影视教育的方式,极少的运用启发式和开放式教学,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能参与到教学中的少之又少,直接导致了学生对专业学习的热情和兴趣缺乏。

(二)教学实践与市场需求脱节。

中职学校在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实践环节中与市场需求存在着较大差距,大部分教师缺乏相关行业经验,知识更新速度慢,缺乏与行业管理部门、企业的沟通交流,教师所教知识与职业岗位脱节严重,导致学生职业技能较差,毕业后无法适应岗位需求。

(三)教学评价方法简单,学生激励机制不全。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结果的检验,也是对教学的反思和促进。职业教育应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学生技能、学习过程和综合素质的评价。但是现在很多教师依然采取考试的形式来检验学生,少有学校会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详细评价。而且,就业导向下的职业教育,学校缺乏择优促优的激励机制,学生成绩好与坏的差别不大,学校没有足以推动学生向更优秀发展的长效激励方法,会使得学生整体的进去性不强,教学有效性下滑。

三、实现旅游管理专业有效性对策研究

(一)改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

旅游管理专业应当以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为主,必须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方式。首先要改变教学理念,选择合理的教学方式。在课堂实际中,要多开展启发式教学,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中心,力争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中来。其次,要合理的使用现代教学方法和设备。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应当灵活运用“情景教学”、“案例教学”、“案例教学”等方法,合理使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设备,将较为枯燥和不便理解的概念知识用视听结合的方式展现出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实现课堂有效教学。

(二)加强教学实践,构建科学合理的旅游实践教学体系。

虽然经过课程改革,现行的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基本上符合旅游行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但是教学实践的缺乏还是限制了教学质量和学生职业能力。学校应当在现有的理论教学内容基础上,重新制定相关的各实践环节的内容与方法,改变旅游管理专业实践大多在酒店的局面,比如带领学生到相关企业和的当地景点进行实习,再回到课堂弥补不足,通过开放性、多元化的教育方式来培养旅游人才,使学生成为全能的应用型人才。

(三)建立丰富合理的评价激励机制。

学校要探索建立合理丰富的评价激励机制,确保奖励优秀,督促后进,使得优秀学生追求更加优秀,后进的学生有前进的动力。首先要合理运用学分制评价体系,要严格准也课程合格把关,不能对学生太放松,保证学生基本的知识技能合格掌握。要加强过程学分的运用,对在课堂上有积极表现的同学进行评分奖励,体现在最终的成绩评分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其次,要发挥物质激励的作用,提高奖学金的广度与深度,适度提高奖学金的数额,提高获奖比例,扩大奖学金的种类,有特长或者某些方面特别突出的学生也可以获得相应种类的奖学金,引导营造积极向学的良好氛围。

四、结论

篇9

引言

如何有效的提升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的培养质量已成为旅游管理专业高等教育面临的重要挑战。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培养质量、增强学习收获是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重要目标。实现这一重要目标的前提是了解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学习收获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以实现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对本专业的认知影响到其对专业学习的努力程度和热情。系统探究影响旅游管理大学生学习收获的内在机理,对于旅游管理专业教师调整教学方式和改进教学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研究的目标是基于实证分析,探讨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专业承诺、学习投入和学习收获之间的影响关系,揭示它们之间的作用机制,希望能对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一、研究假设

衡量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准是大学生的学习收获程度。学习收获指的是旅游管理大学生在经历旅游课程学习、完成培养计划之后,自身在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和个人发展等方面的收获。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的学习收获主要包括专业应用技能和学生自我完善两个方面。应用技能指的是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通过旅游课程的学习和旅游行业实习,掌握了旅游管理行业从业的基本素质,具备了从事旅游管理行业岗位所需的基本条件。自我完善指的是经历过大学教育的训练和培养后,大学生对自身具有更加清晰的认识,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具备了成为合格社会人的基本素质。已有研究发现,学校的设施和环境、学生自身的学习投入、学校资源利用程度、师生交往程度等因素对大学生的学习收获具有重要影响。

专业承诺的概念源于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心理学领域关于职业承诺的研究。职业承诺指的是个人积极履行职业岗位义务,完成岗位职责,以及对所从事职业的高度认同感。职业承诺不仅是个体对职业的一种积极的心理情感,同时也外化为具体的行为方式,比如努力工作。学习旅游管理专业知识是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的本职,对专业学习的认同反映了大学生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喜爱和情感,这种积极的情感可以促进良好的课堂学习、积极的课外实践等外在行为。大学生专业承诺包括经济、持续、规范和情感四个方面的承诺。经济承诺是出于对旅游管理行业发展前景和就业前景而表现出来的认同;规范承诺是出于对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所表现出来的承诺;持续承诺指的是因已经付出努力而继m从事本专业学习的意愿;情感承诺指的是因热爱旅游管理专业而表现出来的对专业的认同。

学习投入指的是大学生以积极的精神状态投入到专业学习中去。大学生如果认识到学习的重要作用,就会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学习投入可以分为专注、奉献和活力三个方面。活力指的是大学生愿意在本专业学习上付出努力,展现出乐观活跃的学习状态以及面对困难时坚忍不拔的毅力。奉献指的是对本专业学习的一种强烈的涉入感。专注则是一种对学习的全身心的投入。作为大学生积极学习的重要评价标准,学习投入可以有效促进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基于以上分析,提出以下研究假设:

假设1:旅游管理大学生的专业承诺积极影响学习投入。

假设2:旅游管理大学生的专业承诺积极影响学习收获。

假设3:旅游管理大学生的学习投入积极影响学习收获。

二、研究设计

调查问卷由四部分组成: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学习收获、学习投入和专业承诺的测量题目以及大学生的基本特征问题。学习收获、学习投入和专业承诺问卷来自于许长勇(2013)的相关研究,具体量表均为5点李克特量表。专业承诺量表包括经济承诺、持续承诺、规范承诺和情感承诺四个维度,共15个测项。学习投入包括专注、奉献和活力三个方面,共14个测项。学习收获包括自我完善和应用技能两个方面,共8个测项。大学生基本特征题项包括性别、年级和是否经历过实习三个问题。

本研究选择江苏师范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为调查对象,调查时间为2017年5月19-22日,共回收有效问卷385份。其中男生占14.8%,女生占85.2%;大一至大四学生分别占31.9%,23.4%,22.3%和22.3%。43.1%的学生经历过旅游专业实习。

三、研究结果

(一)信度和效度检验

本研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检验旅游管理本科生学习收获、学习投入和专业承诺之间的作用机制。根据计算,研究数据未发现遗漏值和异常值,并且符合正态分布。所以本文采用极大似然估计对数据进行参数估计。

在进行结构关系分析之前,首先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方法,进行信度和效度分析,验证数据是否适合概念模型。根据计算结果,所有维度的克朗巴哈系数值在0.795-0.864之间,高于0.6的最低统计标准,表明量表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观测变量的组合信度值在0.798-0.869之间,平均方差抽取量在0.500-0.619之间,分别高于0.6和0.5的最低统计标准,表明测量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根据模型拟合度计算结果,发现x2/df=2.264,GFI=0.901,AGFI=0.904,RMSEA=0.057,RMR=0.051,CFI=0.901,IFI=0.902,拟合度指标符合统计要求,表明模型具有较好的对数据的拟合能力。

(二)测度模型

图1显示了专业承诺、学习投入影响学习收获的作用机制。根据计算结果可知,情感承诺是影响专业承诺的最重要因子。专业承诺显著的正向影响学习投入(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73,P

四、结论

1.情感承诺是提升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专业承诺的最重要因素。真正的对旅游管理专业的热爱是影响专业认同的最重要原因。只有当大学生真正热爱所学专业时,才会广泛的阅读相关专业的书籍,积极的与同学们讨论专业学习问题,认真的聆听专业课程和主动的参与专业学习相关的活动。

2.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的专业承诺对学习投入具有重要影响。大学生对旅游管理专业的热爱会激发他们更加积极的进行专业学习。这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结论启示我们,应当更多的对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进行专业兴趣的培养和引导。特别是在大一期间,应当不定期举行专业兴趣引导讲座或者进行丰富多彩的专业活动,引导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尽早的形成对专业的热爱和认同。

3.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的专业承诺对学习收获具有重要影响。旅游管理本科生对专业的热爱和认同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这种热情可以有效提升大学生在旅游行业的从业技能,同时可以完善自身品格。旅游管理本科生对旅游行业就业前景的认识、对当代大学生肩负的时代使命和社会责任的认识均对学习收获具有重要影响。这一结论启示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加强对旅游管理专业认同的培养,而且要不断的通过专业实习和举办旅游业界人士讲座等方式增强大学生对旅游行业就业前景的了解。

篇10

关键词:知识图谱 旅游管理学科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4-147-02

根据最新的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版),旅游管理成为与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等并列在管理学之下的一个学科门类,这在客观上反映出全社会对旅游管理学科教育的认识提高与肯定程度,同时也给旅游管理学科教育提出了更高更新的改革要求,如何能够真正通过改革实现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成为当前摆在旅游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更为紧迫的任务。

一、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与关键

客观来看,自从现代大学出现以来,对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就始终贯穿在高等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在不断的讨论与研究中,“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被公认为是目前教学改革的目标,而“人才培养方案是否优化、课程结构是否合理、培养方法手段是否科学”则被认为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由此,减少理论教学、加大实习实践教学力度;推广采用案例分析法、项目教学法等教学方法似乎成为了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特别是近些年来表现的愈加突出。在思考之后,笔者认为,不触及“灵魂”的改革是无效的改革,其实质仅仅是简单的“表演”。围绕“能力”主线如何真正突破瓶颈、优化学生学习的投入产出比率应该是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与关键。

作为典型的应用性学科,旅游管理专业教育在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提升国民综合素质方面的贡献已经远远超过了其专业教育教学本身。但是,在进一步冷静下来之后却发现,由于历史较短但发展迅猛等原因使然,目前旅游管理学科教育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内容等方面仍然还普遍存在着与应用型专业特色不相符合的问题,“人才培养效率与质量”、“培养投入与时间成本”、“学生知识集成与能力构架”等方面的矛盾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可以说,这些问题急需得到有效解决,而目前仍在通用的“以课程为基本单元、‘单科独进’”的教学组织形式显然已经不能够适应和满足“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要求。当然,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也就自然成为每一个旅游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任务。在多方寻找之后,将“知识图谱”系统应用于旅游管理学科课程教学改革及其体系创新应该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知识图谱的实质与内涵

知识图谱是一种将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融通的途径,其实质是用简单明了的可视化技术将个人拥有的各种资料、信息通过组合形式描述、演变成更具价值的知识体系的一种方法。其中的“图”指的是图示,“谱”指的是系统,图与谱合一则是知识空间与时间动态变化的统一表述。目前,知识图谱大多作为知识管理的形式被运用在现代企业管理领域,表现为对企业中大量的有价值的方案、策划、成果、经验等知识进行分类存储和管理。可以看出,知识图谱能够非常简洁、清晰地表现事物和现象的形态结构、成因机制、组成物质、动态变化等综合性、复杂性规律,对通过在积累知识资产的基础上形成企业员工间的相互学习、知识共享、知识再利用和知识创新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利于个体发展的需要的同时也有利于集体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是有效降低组织运营成本、强化企业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非常有效的方法。

但是,知识图谱在教育教学系统中的显然与企业中不尽相同。而应该是一种以学科、专业为平台的学习方法和理念。笔者认为,其本质是通过知识计量、数据挖掘和图形绘制的过程揭示知识的动态发展规律和知识体系结构,从而为学生真正系统了解、掌握知识提供切实的、有价值的途径。从这个角度看,知识图谱是对“课程”进行重新梳理和科学设计的系统工程,是对学生“知识减量与技能增量后适用、实用的知识集成、知识拓展、知识发现与知识创新能力”的追求。与目前的传统学习相比较,知识图谱用非常清晰、明确的方式表现知识点和关联结构,对降低学习成本、提高知识系统性和运用能力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三、“知识图谱”在旅游管理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步骤

通过前述内容不难看出,“知识图谱”的思路体系下,旅游学科的教育教学改革是以效率评估和过程决策为基础,通过对课程教学系统的重新整合来创新和实现的,大致需要以下几个步骤:

(一)知识识别

知识识别是形成课程知识传授方法的基础,也为知识的图谱化创造条件。其含义有两个方面:一是识别出知识点;二是识别出知识间的关系。在识别的基础上,我们才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形成教学的不同偏重。如:低年级学生一般对专业了解的不多,同时,在其后的专业学习中还会遇到相关知识点。因此,其知识的传授以普及性的介绍为主,对概念的辨析显然是重点,应用图片、视屏等教学工具具有能够更快、更好地被理解的优势;而高年级的学生具有了一定的认识基础,课程知识传授就应该主要以提升理解和探究能力为主,教学中一方面应该随时回顾之前的概念,另外应该在其基础上增加由概念引发的关联知识的系统分析。同样,一门课程中的知识点有多少,哪些是交叉的、哪些是独立的也要加以识别,这样才能够有效组织教学。

(二)知识分类

客观上讲,“知识”本身是一个十分模糊的概念,如果仅仅是识别知识而不对知识进行必要的分类,势必会形成对知识结构的认识模糊,当然也就直接会导致知识传授和知识接受的模糊。当然,分类也必须要建立在知识识别的基础上,归纳不出知识点,也就无法对其进行分类。目前,最常见、最基本的分类方法是将知识分为显性知识(Explicit Knowledge)和隐性知识(Tacit Knowledge)。与之不同,“知识图谱”的思路下是通过DIK(数据、信息、知识)的金字塔体系来形成知识分类的,即通过分析数据、信息、知识三者之间的关系来明确知识结构。即:将课程要反映的综合信息细化之后会得到知识点,而将知识点之间按照一定的关系分解后也就简化成为知识类型。如:《旅游学概论》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旅游学的基本概念、一般原则和方法,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初步的分析与管理实践。”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课程是按照“研究对象、基本概念、旅游与旅游学的产生与发展、旅游者与旅游流、旅游资源与旅游产品、旅游企业与旅游市场、旅游宏观管理”等章节来进行排布的,结构表面上看起来比较条理,但是各部分的联系不够紧凑,很容易使学生产生思维混乱。而在“知识图谱”体系下,该课程知识被分类为“旅游”、“旅游者”、“旅游流”、“旅游产品”、“旅游要素”等原理知识;“旅游资源分析”、“旅游产品开发”等技能知识和“旅游企业管理”等事实知识,最终综合为“基本理论”、“旅游者”、“旅游经济”几个部分。

不难看出,这样的分类将课程结构简化并形成了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的若干知识点及其体系,在传授这些知识点的过程中也基本建立了学生的课程思维结构、对实现课程所要求的教学目标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三)知识结构化

所谓知识结构化就是将被识别出并分类后的知识点按照一定的逻辑来来进行排列。通过识别与分类,基本对知识点有了有关较为清晰的认识。但是,按照什么结构化知识才能够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是一个非常现实、也非常重要的问题。这一步,可以采用质量管理中常用的“因果关系图”、“ABC分类法”来辅助进行。恰如经合组织(OECD)在《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Knowledge-based Economy)一书中,知识又被结构化为事实知识(Know-What)、原理知识(Know-Why)、技能知识(Know-How)和人力知识(Know-Who)体系。在知识分类的基础上,进一步结构化为不同的知识体系(如图2所示)。当然,不同体系的知识赋予了不同的掌握原则:原理知识需要被准确记忆;技能知识需要再理解后应用,而事实知识需要通过实践检验分析总结。

(四)知识系统化

对单科知识的掌握并不是旅游学科教育的目标,最终是为了使学生掌握全面的知识体系,并学会对知识的开发利用以实现教育目标和组织目标。由此,知识系统的形成是在旅游学科课程体系创新与构建中应用“知识图谱”的核心目的,当然,专业知识的系统化是建立在课程知识的结构化基础上,同时结合能力培养的需要将课程间的联系点明确地标示出来,以便于在教学中按照先后逻辑进行合理的增减。这一问题要考虑到两个方面:

首先,要构建一个明晰的课程知识体系。对课程的章节结构进行必要调整,如,参考图2的结构绘出各门课程的结构图,建立便于形成课程知识交流的基本环境。

其次,构建出有利于开发利用的不同课程间的关系模型。按照一定的能力要求或实际工作标准来形成课程个体与群体的关系图,将课程关系图细化到课程知识点关系图,从而形成了最终的专业知识图谱。

如:以要培养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景点导游服务能力为起点。则形成了集合“导游基础”、“导游实务”、“旅游心理学”、“管理学”课程的关系图,而在对关系图的进一步分解中,则表现为对导游人员的“说”(景区景点讲解,依托旅游心理学、导游基础)、“引”(引导游客,依托管理学、旅游心理学)、“调”(调动游客积极性,依托导游实务、管理学)等方面的能力,而这些能力被相关课程中的有关知识点支撑,由此,讲知识点与能力与标准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在教学中只要在完成知识点传授的同时告诉学生他们之间基于什么样的联系、会形成什么样的效果,学生就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当然,如果在授课或入学之初就能够将知识图谱交给学生,更能够是学生在最短时间内了解需要学习什么,进而采取有效的学习手段和方法与教师配合,形成教育教学形式的创新与变化,有效节约学习时间、降低学习的综合成本,同时还有助于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总之,在知识经济背景下,学生对教育教学动态性要求增强和教师教学手段惯性思维与之不相适应的矛盾越来越明显。知识图谱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和理念,为旅游管理学科教育教学解决矛盾提供了新的思路。当然,教育教学改革的探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没有捷径可走,看似简单的问题也还需要不断的梳理、全面的分析和大胆的实践。

【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J2012129)】

参考文献:

1.张福学.知识管理导论[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

2.左美云.国内外知识管理研究综述[J].科学决策,2000(3)

3.杨梅英.知识经济与管理创新[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

4.巢乃鹏.知识管理——概念、特性的分析[J].学术界,2000(5)

5.彼得·P.德鲁克等著.知识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哈佛商学院出版社,1999

6.Durcker P P. Post—captipalit society.Oxford:Butterworth Henie mann,1993

7.加内什·纳塔拉詹等.赵云飞译.知识管理[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2

8.维娜·艾莉.刘民慧等译.知识的进化[M].珠海:珠海出版社,1998

9.郁义鸿.知识管理与组织创新[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10.赵士英等.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辨证关系[J].自然辨证法研究,2001(10)

11.彭伟等.论知识管理的背景[J].图书情报工作,2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