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复习课教学设计范文

时间:2023-08-02 17:35: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地理复习课教学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地理复习课教学设计

篇1

【关键词】领导力 初中地理 课堂教学 教学设计

在当前的社会教育环境下,学校教育依然以应试教育为主,学生的学习依然围绕着考试指挥棒在转,学生在校的学习时间几乎被各个学科瓜分。作为地理学科,很多学生和教师,甚至学校都还不重视,很多初中教师也难以开展地理课堂的教学工作,学生课前没预习,上课时积极性不高,课后没有及时去巩固练习。因此,教师可以通过精彩多样的教学环节设计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地理教师的课堂领导力,可以达到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教材特点,寻找地理课堂教学的切入点,精心设计地理课堂的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奋点和浓厚的参与教学活动的意识,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与教师的教学活动,与教师融为一体,共同参与学习,去探求新知,使教师成为地理课堂的领导核心。

在初中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学设计中要高度重视地理课程标准,认真设计教学目标,注意把握教学的进度。从教科书出发,抓住教学的重难点,从学生认知的角度来进行各种各样的教学设计,体现地理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的主体地位,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出发,教学设计尽量多元化。

教学设计的种类可以分为传统模式下的教学设计和在新课程倡导下的教学设计。各种教学设计都有它独特的特点,主要有讲授、自学、讨论、探究、参与――活动和角色扮演等等形式的教学设计。在多年的初中地理教学中,笔者主要采用的是讲授式的教学设计。讲授式的教学设计主要有几个教学环节,在处理各个地理课堂的教学环节时,要精心设计各个环节的教学思路。

一、复习旧课、引入新课

复习旧课要在课前短时间内完成,可以帮助学生及时温习旧课,加强对旧知识的再现,也为引入和学习新课做好铺垫。引入新课这个教学环节,是一节课的开始,是学生学习新课的起点,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和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出发点,也是树立学生学习地理信心的关键。教学过程导入的环节,就像一场电影的序幕,也仿佛是优美音乐的前奏。如果导入安排得有艺术性,就能贯穿整体,达到先声夺人,一举成功的奇效。

在地理课堂中,新课导入这一教学环节,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地理产生浓厚的兴趣。所以新课导入要因人因时因地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关键是能否吸引学生的注意和学习的兴趣,导入的形式要不拘一格。这里根据教学实践和平日的积累,举例探讨一些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利用多媒体引入(图片、歌曲、视频),事件引入(重大事件、利用学生的“捣乱”课堂事件),活动引入(角色扮演、谜语、竞赛),话题引入(历史故事、生活经历、新闻热点、旅游线路),问题引入(问题悬念、复习旧课),地图引入(政区地图、地形地图、气候图等),情感引入等。

课例1: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地图》的新课教学,利用谜语竞赛活动引入新课,可以借用“不坐车船跑全国,不乘飞机观四海,分文不花万里游,请问奥妙何处来”;“容纳万水千山,胸怀五湖四海,藏下中外名山,浑身绚丽多彩”;“高山不见一寸土,平地不见半亩田,五湖四海没有水,世界各国在眼前”等等谜语导入。通过谜语的竞猜活动,学生积极思维参与思考活动,学生的脑海中自然会形成地图的概念,又加深了对地图的特征和地图作用的理解;利用政区地图、地形地图、气候图、旅游图等等各种地图引入新课,激起学生学习地图的好奇心,同时对地图的形成、概念、种类和作用等有初步认识。

课例2: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利用问题引入新课,地球为什么是一个蓝色的水球?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历史有多长?采取一些与课堂教学内容相符的问题导入,让学生积极参与思考和分析问题,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和思维能力的锻炼;利用游戏活动引入,用一个地球仪,老师拿着地球仪在教室走动并不停转动地球仪,让学生的右手拇指任意暂停地球仪的转动,每一次停止,大家都数一数,数数每个人的右手拇指所在位置是陆地多还是海洋多,这样的导入既有趣,又让学生学到了知识。

二、讲授新课

讲授新课是一节课中内容最丰富,最重要的部分,是地理课堂教学的核心。这是教学中的中心环节,要求教师突出难点、突破重点,理清思路,注意地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确保在教师领导下,开展教师教和学生学之间的双边互动,做到精讲精练的有效教学。所以,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地理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和课程标准,从学生认知的角度去精心设计教学。

讲授新课是地理课堂教学的重点部分,是地理课堂教学开展的主体,也是教师教和学生学双边互动的主战场。在设计讲授新课教学环节时,选择要适合学生的标准,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明确,教学方法要多样,要符合不同情况的学生。讲授新课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讲解法、谈话法、读图分析法、填图法、对比法、合作学习法、实践探究法、角色扮演法、竞赛法、综合程序教学法等等。

地理课的讲解还要遵循如下要求: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联系生活实际,注意学习的趣味性;运用直观方法,辅助讲解;教学目标明确,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注意语言的准确性。

课例1:在讲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辽阔的疆域》的第三课《34个省级行政区》的新课时,教师的教学设计应尽量少讲,要多采用读图、填图、活动和竞赛等等方法。教学中应该把各个地名和地图有机结合在一起,从开始就培养学生读图、识图和忆图的能力,培养学生对中国省级行政区图的敏感性,使学生对34个省级行政区的记忆掌握始终与中国政区图紧密联系在一起。

教学方法一:按照省级行政区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分类,按照不同类别在中国省区地图中指出,不断加强记忆,判断它们的方位、轮廓等。

教学方法二:按照中国地理区域来划分省级行政区,按地区分类逐一在地图中指出,学生较容易记住省名和位置。

教学方法三:按照沿海、沿疆、沿经纬线、沿河的顺序来划分省级行政区,在地图中分片指出,有利于记忆。

教学方法四:学生描绘省级行政区轮廓,有条件的可以制作拼图,通过各种活动的形式来加强省区记忆,有利于提高学习的趣味性。

教学方法五:中国省级行政区记忆量大,短时间内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可以分段进行,在课前或课后不断反复加强训练,有利于学生的消化。

课例2:在讲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中国的自然环境》的第二课《气候多样季风气候显著》的新课时,由于气候知识较为抽象,教师在教学设计应该尽量从学生的思维角度出发,与学生日常生活经历和体验结合,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简单化。在介绍我国的气候特点时,教师借助多媒体播放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图片,再找来自我国最南方和最北方的同学谈谈自己家乡在一年四季的季节特点,或请到过海南岛的同学谈海南岛的冬季,到过黑龙江的同学谈东北的冬季等等。

三、巩固新课、课堂练习和检查反馈

巩固新课、课堂练习和检查反馈这几教学环节, 体现了复习巩固和课堂练习在新课教学中的总结作用,是一节地理课成功与否的自我检验阶段。复习巩固对教师而言,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而言,是提炼知识,整理知识体系的重要阶段。复习巩固的方法主要有:老师总结、学生总结、竞赛、问答、读图填图、完成课堂作业等。

课例1: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地势和地形》第二课《地形复杂多样》的复习巩固的教学设计时,教学设计要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这节课的内容是要求学生掌握中国的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主要的山脉的名称和地形的分布情况,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该结合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和中国地形图相结合,让学生在中国的 三级阶梯中指出我国的主要山地、高原、盆地、平原和丘陵,通过结合旧知识来巩固本节新课,知识的前后联系,有利于学生掌握新旧知识的逻辑联系,既掌握了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然后要求学生在空白的地形图上指出主要的地形区,检查反馈良好以后,学生掌握基本地形后即刻进行课堂练习的训练。课堂练习是地理课堂教学活动的延续,教师在进行操作中要注意内容不宜过多,不宜布置大量的文字作业,宜以填图作业为主,兼以背默作业。易于学生掌握课堂知识,又方便老师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地理课堂的教学设计要围绕如何领导学生展开,好的教学设计有利于最强教师的课堂的领导力,能提高课堂的有效教学。教学设计要与简单的备课有所区别,教学设计关注的是地理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落脚点是教师能不能领导学生,学生在老师的领导下是否学有所得,体现的是师生教学互动活动。备课则主要是指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体现的是教师单边的活动,因此,初中地理教学设计要有利于教师领导力的开展,从学生的认知角度出发,培养学生搜集与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为目的,研究新的课程标准和教材,研究新时代的学生特点,精心设计好每一节地理课。

参考文献:

[1]王岚.课堂驾驭能力──教师的功力[J]. 北京教育.1995(S1).

[2] 张崇东.驾驭课堂的艺术[J].卫生职业教育.2004(09).

[3] 任小中.贾晨辉. 谈教师如何提高课堂驾驭能力[J]. 成功(教育).2009(09).

[4]徐永丽.谈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有感于一节历史课[J].中国校外教育.2009(S5).

[5]张化林.体育教师如何提高课堂驾驭能力[J].新课程(教研). 2010(09).

[6]严新根.教师课堂领导力及其增强路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09).

篇2

[关键词]目标导向 初中地理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33.5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310111

在初中地理教学研究中,许多学者和专家做过多次调查,提出了不少教学方案。但是,教学理论研究和教学实际存在着差别,教学方针和策略对实际教学的指导作用十分有限。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初中地理教师应确定明确的教学大纲、进程、目标和设计,争取教学活动的每一步都发挥出最大的价值。地理学科作为基础性教育内容,可以带领学生了解整个地球的外观、气候,了解世界各个国家的居民、资源,大大开阔学生的视野。自从新课改后,地理学科在教学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得到了教育界高度的重视。目标导向的教学设计从地理知识、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三方面入手,让学生对地理课程有一个全新认识。

一、目标导向地理教学设计的难点

1.地理课时有限

一般来讲,地理课时为每周两节,每个单元的内容只能讲解一遍,完全没有时间和机会进行重复性讲解。因此,地理学科对教学设计的要求十分高,每节课教学内容的数量和质量都会对后面的课程产生连锁反应。例如,在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中,教材展示了地球形状的发现过程,讲解了地球仪及地球自转和公转,紧接着讲解了地图的基本组成要素,简单列举了多N类型地图。在教学设计上,需要合理分配教材知识,还要将这些对学生而言比较陌生的地理知识转化为贴近生活、易于接受的学习内容,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如果学生在地理学科的初学课堂上感受不到学科魅力和学科探究性,将大大降低学生在地理课堂上的积极性。教学时间紧张,教材内容重复性不大,给教学设计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2.学生课下地理复习时间少

地理是一门探究性学科,很多知识和内容都需要学生动手动脑,包括绘制简略地图、制作地理模型、地理知识总结和拼接等等。在教学设计中,这些活动和操作都安排在课下完成,但是,学生将课下大部分时间运用到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上,给地理留出的时间十分有限,使得地理教学的前后连接存在很大问题。超过一半的学生会将上次课的教学内容忘记,使得教学陷入被动之中。学生无法完成课下地理任务,从而无法得到探究后的成就感,无法对学科产生深厚的感情。整个教学体系对学生的引导,为地理教学增加了难度,有关课下的教学任务和动手操作活动还应进行重新安排和管理。初中地理知识比较简单,涉及思维性的内容并不多。教学设计应针对这一特点,降低教学复杂程度,减少学生的任务量,以适应教学现状。

3.地理教学灵活度不够

从地理教材的安排看,各个章节有着明显的界限,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需要从综合性和地域性两个角度同时入手,抓住地理教材各个章节间存在的联系,让各部分地理知识联系起来。例如,在对某一国家的自然资源进行讲解和分析时,教学设计若不涉及这一国家资源地的具体情况,仅仅停留在教材文字和地图的表面层次,会大大削弱学生对相关地理知识的感性认识。目前,地理教师对教材的利用程度还有待提高,教学设计内容在章节联系方面还存在缺陷。简单地说,地理教学设计通常侧重于教材本身的编排,根据各个章节知识的重要程度进行扩展或者剔除,从而将教学活动联系起来。但是,这样的教学设计使得地理学科缺乏灵活性和扩展性,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教学设计需要依靠教师的个人才智、现代技术、教学理念等进行深入性的改革,确保地理学科走出传统教学的负面影响,走上素质教育的新道路。

二、初中地理教学设计的目标导向分析

1.地理知识与技能的可操作化

初中地理知识以及以地理知识为基础的生活技能并不复杂,仅仅向学生展示了基本性的地理常识和理论。如地球是椭圆形、世界分为七大洲四大洋、世界人口分布等都是人们生活中会谈论到的内容,在教学中让学生接受这些知识难度并不大。但随着地理教学的深入,对同一地区需要从气候、资源、人口、经济等多个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增加了地理学习的复杂程度。单纯性地理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是比较简单,但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具体情境中,就会比较复杂,使得部分学生难以完成。如山谷和山脊的判断、大小比例尺的判定、根据降水和温度判断气候类型等,这些知识原本比较简单,但当学生面对具体地图和具体图形进行分析时常常出现错误。由此可知,教学设计对地理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不应仅仅体现在知识认识的表面,还应体现在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层面。

2.地理教学过程和方法的具体化

地理学科的学习和研究是有规律可循的,可以通过对比、综合、扩展等手段进行。教学过程和方法是教学设计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将地理知识和学科情感联系起来的重要手段。很多教师只做到了地理知识的传授,却没有对地理知识进行全面性的整合,忽视了教学方法和学习思路的作用。在正确学习方法的指引下,学生可以将抽象概念与实际的地理事物相结合,推演出地理基本原理,并进一步搜索资料,得到自己的学习成果。例如,在学习《亚洲大陆》章节时,教师若只是单纯地讲解地理知识,让学生分散记忆各个小节的知识,就违背了学习规律和记忆规律,影响教学效果。亚洲的自然环境、人口、经济是相互联系的,可以通过地图比较,让所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并抓住其中的典型地区和特点进行重点强调和分析。正确的方法会让教学的效率更高,使得教学更加有趣。

3.地理学科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的落实

地理学科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的落实主要体现在地理兴趣的培养,热爱祖国山河、尊重世界各地文化以及保护环境观念的形成等方面。这些情感和价值观是无法通过背诵地理知识、取得优秀的考试成绩得到的,而需要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利用现代科技手段,通过视觉、听觉等感性认识产生。世界各地的地理环境异彩纷呈,各个地区都有其特色,与教材内容相一致。在教学设计中,应将这些自然之美、人文之美进行纵横联系,发挥出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实现教学与实际的自然衔接。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难度比较高,对学生成长的影响也比较深远,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投入更多的耐心和精力。只有把握好教学活动的每一步,才能落实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

三、目标导向在初中地理教学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地理教学设计是在地理教学目标的指引下完成的,需要同时考虑到知识、方法、情感三方面的目标要求,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目标导向在地理教学设计中的具体应用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发挥地图的作用,强化地理知识目标

地图是地理知识学习的灵魂,也是运用地理知识的重要工具。地理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教学设计必须考虑的基本问题之一。根据个人教学经验,地图对地理学习有着良好的启发作用。教学设计应该打破各个章节所有地图的界限,将各种类型的地图联系在一起,用地图上最明确、最容易留下印象的事物表达地理抽象内容,将那些气候类型、地图表达以及模型转化为实际生活中的真实场景,让学生可以亲自体会和感受。例如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限和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在教学设计中,可将山脉的位置利用省份和著名城市进行锁定,让学生在头脑中理清边界的具置。

2.利用以点带面的教学方法引导地理学习方法

以点带面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是教学设计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学习和补充的重要手段。例如,在讲解《俄罗斯》这一小节时,按照地理位置从西到东,在整个国家内部找到分割山脉或河流,包括乌拉尔山脉、叶尼塞河、勒拿河等,并在每个区域里找到代表性的城市,概括其气候特征、自然资源、人口密度、文化等。用这些城市点的内容来代表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如此一来,地理学上的俄罗斯不再是简单的几个地理知识和琐碎枯燥的背诵内容,而是有限的几个代表性城市,记忆起来既方便又简洁,还充满了乐趣。抓好各个章节内容上的特征点,将所有的知识进行简单化处理是地理教学和学习的有效方法,也是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3.发挥多媒体和互联网的功能,明确情感教学目标

多媒体和互联网技术可以在培养学生情感方面做出巨大贡献。学生不喜欢、不理解地理学科多是因为学习压力和教材上文字性的表达。多媒体可以充分发挥出视频、音频等优势,对地理教材上的内容进行直观、形象的表达。例如,在学习世界各国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视频对各个地区和国家进行简略性的展示,从动植物、人口、资源、特色等方面,让学生产生感性认知,了解其地理位置、地形特色、主要的河流和人文事件等。在教学设计中需要将这些内容进行有效的浓缩,利用课堂有效的时间进行充分的展现,给学生产生极大的冲击,让学生对地理教学内容产生兴趣。一般来讲,这样的教学活动安排在课堂的下半节课中,持续5~8分钟的时间为最佳。

目标导向的初中地理教学设计是地理教学研究的新内容,对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有着积极作用。教师应立足于现实生活,从自身出发,不断提高教学能力,更新教学设计,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服务。

[ 参 考 文 献 ]

[1]黄琛.地理过程与方法目标的理论研究与实现策略[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

[2]蒋银华.目标导向下教―学―评一致的课堂教学设计[J].中小学管理,2013(1).

篇3

一、教学五认真中备课应注意的问题

(一)备学生是上好练习课的一个首要准备

课堂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无论新授课还是练习课,掌握学生情况都是必要的。只有了解学生在新课教学过程中对本节基础知识、重点、难点掌握程度及应用情况。必要时还可以个别交流,了解学生的-现状,才能在选题上有针对性,才能收到实效。

(二)选题应注意的问题

练习课主要是大量练习为主,所以选题是上好练习课的关键,选题时要按照学生的掌握情况分层次分类型的选择。

1.分层次。

一个班级的学生在各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在练习课教学中,对于习题的设计要针对学生的实际进行分层处理,既要让优等生“吃得饱”,又要给学困生提供参与的机会。否则,将会使一大批学生无事可做,丧失学好数学的信心。习题安排需从易到难,形成梯度,虽然起点低,但最后要求较高,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全体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例如,在讲因式分解时可以设计A、B、C三组习题:

A组:(1)x2-y2(2)x2-2xy+y2

B组:(1)-9b2+4a2(2)-4a2+4ab-b2

C组:(1)(x+y)2-(x-y)2(2)-9(x2-y2)2+4(x2+y2)2

这三个不同层次的习题,基本要求一致。A组为基础题,与课本例题相近,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B组题为发展性习题,通过练习一些稍有变化的题目,检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和运用知识的能力。C组题为综合性习题,检查学生对新知识掌握的程度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2.分类型。

首先,习题选择时要注意避重复,不要对某一知识点进行强化训练而选择大量重复的习题,这会使一部分同学失去兴趣。另外,数学习题的选择要有针对性。所以,习题的选择一定要典型,不但要注意到知识点的覆盖面,还要让学生能通过训练掌握规律,达到预期的目的。例如,在讲不等式时可以设计A、B、C三组习题:

A组:(1)x-2≥0(2)3a+4

B组:(1)2(x-1)≤18(2)-4a-2

C组:(1)x2-4+2x≥(x-1)2(2)x-3≥x2+8

二、练习课教学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1.第一环节应注重基础知识的复习。

目前,学生中普遍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基础知识掌握不牢。练习课的目的之一是要通过习题来加强对基础知识的全面深入理解,是对已学知识的复习和创新过程。因此,在练习之前,一定要先让学生复习相关知识点,这样既可以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又可以加强记忆。

2.第二环节一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练习课教学知识广、题型多、学生容易疲劳,如果教学组织形式单一化,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这样容易丧失学生的积极性。为了不使学生感到无聊,我们可以开展成竞赛的方式,分成几个小组进行比赛,每做对一题加十分,比一比那个组是冠军,在比赛的过程中每上黑板做完一组,都让学生自己讲解,教师订正。如果一题多解那让学生各抒己见,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同时发展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还可以以学生为主,提出问题后,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给学生适当的思考时间,然后启发并鼓励学生发言,让学生讲出思路或提出疑问,教师已给予纠正。教师还应多走走、多看看,从而发现问题。将讲、练、思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采取“疑点启发、重点讲授、难点讨论”的方式,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动口、多动手、多动脑,激发学生全方位参与问题的解决,有效地减轻学生的疲劳,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3.第三环节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主动能动性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学生的学习过程看作是主体满足内在需求的主动探索过程。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整个学习过程应该是由参与欲望、参与过程、体验成功组成。在练习课教学中,一定要改变教师“满堂灌”的习惯,要创设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应留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让他们在主动探索和讨论中达到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个过程也是多种思路迸发的过程,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提倡一题多解,选择最优方法。

4.第四环节应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

数学思想是数学思维的核心,是数学知识与方法的抽象与概括,是数学的灵魂。而练习课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最佳时机。许多同学进入初中后还仍然不具备任何数学逻辑思维,对问题的理解仍然停留在直观的、形象的理解。在初中新课标中明确提出在初中阶段要培养学生从说点儿理、到说理再到推理的基本逻辑思维能力。如∶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及判定,性质中提到由平行来说角,而判定则是由角来说平行。强化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这有利于学生优化认知结构,对所学知识深化思维层次,从而提高数学解题能力。

篇4

漫谈经济常识中的GDP教学马明军 (6)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教学设计金依平 杨晓芬 (8)

浅谈哲学常识中“客观性”问题的教学张正益 (11)

正确理解“五大国一致”的原则周祥其 徐林茂 (14)

贯彻新理念 用好新教材李松涛 (15)

初一政治新教材(人教版)结构特点之管见潘从红 (17)

政治课教学和与时俱进陈国英 (20)

思想政治课应重视“点”的教学刘合奎 (23)

例谈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政治课教学张岩 (26)

“暂停”在案例小品教学中的应用王庆民 魏安 (28)

2005年浙江省高中政治会考复习专辑已出版 (25)

2004年总目录 (48)

欢迎订阅2005年《高考文科综合复习专辑》 (56)

对初中思想品德课“基本经济制度”教学的一点思考王振邦 (30)

是赔了,还是赚了?宋春晓 (31)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张建光 (32)

原野风吹满目春——浅谈中考政治试卷中的“乡土性试题”钱桂林 (34)

例谈“材料联系式”问答题的解题思路孙全军 (37)

中考写作类开放性试题简析王有鹏 董海英 (38)

初探中考政治试卷中的文综试题李永民 葛鑫 (40)

初中趣味案例五则夏继尚 (42)

高二趣味案例七则张小平 兰博 (45)

“渐进式”五大阴招林双川 (F002)

广角 (1)

深具阅读价值 富含发展潜力《作文新天地》期待您的订阅 (F0004)

教师间合作与学校教研组建设:工作型合作向研究型合作的转变——论教师间合作与学校教研组建设徐金超 (5)

与时俱进,实现学校教研组考评的新跨越韩国存 (8)

以人为本,和谐发展——新课程背景下学校教研组建设的探索蔡伟 陈水均 (10)

识得教研真面目,只缘身在校本中——温州第七中学政史地教研组建设的实践陈晓丹 (12)

“研究性学习”活动弹性教研组建设的探索吕金辉 (15)

隐喻,影响你的教学:教学宛如调酒吕北燕 (17)

教学与旅行杨丽萍 (18)

水到渠成话课堂朗读寿勤英 (20)

语文教学犹如诗歌商文娟 (21)

教学如接枝王祖英 (22)

论教学隐喻——从五位教师的教学隐喻说起刘徽 (23)

走向师本:新课程背景下教研范式的转型潘涌 水小琴 (25)

“研究”不再高不可攀——搭建行动研究平台促进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周惠 (28)

“五项修炼”: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良剂侯时红 (29)

农村中学教师“厌教”心理的起因分析余芬勤 姜瑞强 (32)

论促进中年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沈海敏 (34)

让生命在美丽的思想中飞扬——谈思想品德教师应具备的思想秦国海 (36)

也谈教师自身的补课——写在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实施之后王杏英 (37)

浅谈课改中的和谐统一冯志浩 (39)

例谈初中语文文本解读中存在的误区葛亦虹 (42)

论“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陈莲芬 (44)

对点状教学问题的初步思考——从三个化学教学案例谈起舒继青 (46)

科学教学中实施STS教育的方法初探袁桂芬 (47)

主体能动科学评价——新课改下班集体建设的策略研究姜海斌 黄瀛伦 (49)

浅谈中学体育学生的管理问题及相应对策潘晶晶 (51)

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渗透人格教育的探索袁学飞 徐云飞 徐亚芬 (53)

海燕为什么呼唤暴风雨——《海燕》教学案例及分析汪春娟 (55)

教学札记:跳出优美的水之舞蹈王娟 (58)

春暖花开下的冰封——参与新课程改革的点滴感悟周妙华 (59)

改动一下,效果不错——《个性相框》教学案例分析周铭霞 (61)

德国华德福教育的学生观及启示费章娟 (63)

高考语文如何备战周红阳 (3)

对高考作文中表现出来的几个非技巧性问题的思考郭吉成 (7)

洞幽烛微 深明大义——语言文字运用题中的词语辨析题复习技巧汪啸波 (11)

数学题目会说话——数学高考二轮复习的一种观念与方法李学军 (13)

从"简单线性规划"问题看高考命题的能力立意变化徐武奎 (19)

深研课本是提高高三数学复习效率的有效途径朱永健 (21)

近五年浙江省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题透视及考前阅读教学对策吕亚华 周道义 (24)

解析浙江省高考英语"新"短文改错,探究应试策略卢祥富 (27)

合理构建知识结构,提高生物复习效率吴轶宁 汪永泰 (31)

浙江省高考物理复习策略何文明 (35)

高考物理复习中学生认知结构的整合构建黄国龙 (39)

高考化学试题信息呈现形式与考查功能分析舒继青 (44)

转变观念重考纲 整合知识重方法——2010年高考思想政治学科备考复习建议钟涛 (49)

合理整合 有效拓展——高中历史新课程复习策略探究朱可 (53)

关注变化 明确方向 精心备考——2010年浙江省地理高考复习建议李虹 (59)

优化地理习题教学,提高应试能力罗祥海 周莉莉 (62)

基于教师自主发展取向的中小学绩效评价熊伟荣 (3)

绩效考评中的几个“难以量化”施瑾 宋华强 (6)

从教学调研到教学视导——基于《浙江省义务教育教学管理指南》的教学视导实践行动何灿华 (8)

变管理学校为经营学校——乐清市公办寄宿学校发展的实践研究郑庆新 (12)

从培训走向研修——教师专业化发展之路陈昌苗 (14)

语类结构潜势理论视野下的教师言语策略分析辜筠芳 (16)

让语文综合性学习“动”起来许学 (19)

体验式文学教育刍议王霄怡 (21)

语文活动课“对话型”教学的实践与反思卢菲菲 (23)

生本理念下的中学体育课堂教学实践俞旭平 (25)

让语文课充满成长的气息赵惠娟 (27)

以文解文以心鉴心——《听听那冷雨》教学原始闾剑宝 (29)

课外阅读辅导和问题意识培养姚培基 (32)

对作文评价视角的思考蓝其明 毛克生 (35)

对文言文教学的若干思考陶小红 (38)

“错误”也是一种资源-——-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学生错误资源的运用策略与原则夏雪尧 (40)

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问题与对策周建林 (42)

例谈传统教学手段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翁华军 (44)

提高初三学生英语书面表达能力之我见朱毓娟 (46)

初中数学思想方法教学初探黄飞燕 (48)

试论三种数学思想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陈冠兴 (50)

论学生原有认知与初中科学教学吴连俊 (52)

生活化实验器材的开发和利用陈文娥 (54)

思想品德教育中的“说话”艺术俞君萍 (56)

班主任要把话说出味道来夏建军 夏沙子 (59)

如何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陈洁 (61)

重“就事论事”,不“上纲上线”——谈表扬和批评的艺术李娜 (62)

广角 (1)

金华市孝顺高级中学 (F0002)

多维度课堂观察——教师专业成长的“法宝”徐志强 (5)

课堂观察的实践探索及其价值分析郭威 (7)

试论新课改背景下教研室主任的角色定位陈种根 (10)

论提升中小学教师文化素养的必要性德 (12)

新思维 新举措 新气象——构建“和谐校园”的实践探索沈育昌 (14)

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朱丽红 (16)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管理)征稿启事 (18)

高中体育与健康走班制选项教学及其管理的实践研究伊柏清 颜发勇 (19)

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个性的研究陈滨 (22)

新课改背景下开展课外体育竞赛活动的实践王丽华 (23)

对中小学体育教师实行区分性评价的研究盛寒胜 曹强 (25)

让美术课堂生活化陈艳秋 (27)

如何提高中小学音乐教师的钢琴即兴伴奏能力陈颖 (28)

让劳技课“时尚”起来许善军 (30)

体验式教学:是“异化”还是“中国化”边卫洁 (31)

写作中“学生主体性发挥受阻”现象分析及对策刘长青 (34)

高中历史教学应注重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邝时梅 吴立忠 (36)

数学“生成性教学”的探索与思考洪岳富 (39)

略论物理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吴建生 (41)

历史教学中如何实施价值观教育——以“的诞生”课堂教学为例陈优芳 (43)

在思想政治课中对听力障碍学生宜实施情景教学法张群 (45)

社会课程教材编写之我见——基于主题开发的视角吴伟伟 (47)

浅析教师在英语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角色定位叶素英 (49)

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鲍佩艳 (51)

初中英语有效教学探析滕凌志 (53)

《英语(新目标)》词汇教学新策略胡小英 (55)

例谈提高数学解题能力的有效途径姜月娥 (58)

物理课堂探究教学的实践许健伟 (59)

篇5

关键词:思维导图;中考复习;复习效率

一、一堂中考复习课引发的思考

在一次九年级的听课中,该老师上的是《中国的环境问题》的中考复习课。其教学设计框架如下:

首先,用投影展示复习目标:

(1)中国的环境亮起黄牌意味着什么呢?

(2)环境问题的实质是什么?

(3)我国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原因有哪些?

(4)我国环境问题的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5)我国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会带来哪些后果?

通过师生互动,学生在知道以上问题的答案,即知识点的基础上集中背诵约10分钟。然后教师抽查了2个学生回答问题。

接下来,教师展示了一题往年的中考题,要求学生运用刚才背诵的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最后教师下发一小张巩固练习,要求学生当堂完成并完成了反馈。

这节课从“展示目标―整理知识―知识运用―反馈练习”的设计思路是非常清晰的,几个环节环环相扣,把握也比较到位。教师没有花很多时间在讲解,重视学生的学与练,应该说基本能够达到本节课的复习要求。

下课后问学生:“通过这节课复习,你们觉得掌握了这节课的知识点了吗?”学生的回答是:“基本掌握了,不过不掌握也没有关系,反正考前背出来就好了。”

该类型的复习课是老师经常运用的,而且是觉得非常有效果的复习课。但如果按照学生讲的“反正考前背出来就好了”,那么说明这堂课其实上不上都是没有关系的?说明我们的复习方法还有待改进。我认为我们的复习课主要存在以下不足,归纳如下:

(一)重“复”轻“习”

“复”在的教学活动中可以理解为重复学习,梳理知识点。“习”注重的是一种习得、习会――掌握怎样的方法,养成怎样的习惯,形成怎样的观点,而这才是学习的精髓之所在。复习就是既要落实基础,更要提升能力。

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这句话说明了掌握基本知识点对于中考取得好成绩的重要性,为此,部分老师在课堂上非常注重落实基础,采取“扫大街”的办法,根据考纲和教材,对涉及的知识点逐一罗列加以落实。有的时候,中考复习课特别是第一轮的复习往往变成讲解――记忆――检查――反馈的模式周而复始的进行。此做法的效果可能比较好,至少短期效果较好。

但是,这样的复习如同炒冷饭,好像是压缩版的新课。更为重要的是此种方法忽略了复习的另一个要义,即通过复习掌握方法,养成习惯,形成观点。这可能就是老师经常感叹几乎所有的知识点上课都讲过了,背过了,竟然还考不出来的原因吧。

(二)重“点”轻“网”

如果说知识点是学生必须拥有的“砖头”,那么整个知识体系就是造好房子的框架结构,那是一张“网”,构建好一张结构完整的网是造好房子的大前提,光有砖头是造不好房子的。

复习课不是简单的新授课的重复,而是要打破原有教材课题顺序,构建整体的知识框架。如前文提到的方法复习,短期复习效果可能比较好,但如果题目更综合,知识运用要求提高,学生往往缺乏知识的迁移能力。因为这样的复习是无系统性,只是一个个知识点的孤立积累。以《中国的环境问题》为例,内容涉及初一年级的地理知识和初三年级《共同关注的环境问题》等内容。而且考试时往往是以某个区域为背景材料,比如我国的北方地区,特别是黄土高原,所以在复习时老师必须要领着学生进行知识的整合。只有对教材加以整合处理,注重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强调学科的知识结构,才能使复习更上一个层次。

(三)重“练”轻“悟”

网上有句话这样形容学习的残酷性,“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套用这句话,改为“只要做不死,就往死里做”,也许就是当前部分老师的题海战术特点,广种薄收,学生累死,复习效果不佳。

复习期间的适当练习是非常必要的,通过练习可以反馈复习状况,弥补知识漏洞。但如果只是为了练习而练习,不注重方法的指导,如对解题方法的归纳和整理,对例题中演示的方法不能举一反三,练习效果就会打折。在复习阶段,学生复习的内容很多,复习资料很多,有的学生如坠云海,无从下手。所以教师应指导学生复习的方法,特别对学习困难生要加强指导。教师只有善于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提炼和概括,使学生发现、领悟一些学科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才能让练习起到应有的作用。

鉴于复习课堂中遇到的问题,我所在备课组尝试运用思维导图来提高复习课效率。

二、概念界定和理论依据

本文界定的思维导图是一种广义的知识体系图,是指在教学中用来阐述知识的结构、形成规律和过程的知识体系图,涵盖了现代教育教学中经常运用的知识结构图、流程图、树形图、鱼骨图等思维模式图。

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者仅仅知道“是什么”是不够的,还应该知道“如何用”、“为什么”。结构性知识有助于促进已有知识的运用,结构性知识能够将陈述性知识整合成有用的知识结构,从而有助于学习者提高对此种关系的理解。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非常有用的学习工具,直观形象地表现了由事实、概念、命题以及原理构成的知识。借助思维导图可以增强使用者的思维广度和清晰度,提高学习效率和记忆能力,它是打开大脑潜力的一把金钥匙。

三、运用思维导图提升复习效率的教学设计

复习课教学的基本原则应该是“温故知新、查漏补缺、强化方法、提高能力”,进入到中考复习阶段,复习范围更广,内容更多,就更需要加强方法上的指导。

(一)树形结构图――整合知识,整体建构

《历史与社会》教材包含地理、历史、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知识,内容丰富,涵盖面广。在复习阶段,整合教材内容,提高复习效率是必需的选择。

以前文提到的《中国的环境问题》为例,该课涉及以下几块内容:九年级第八单元《共同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第三课《共同关注的环境问题》,七年级第五单元《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和第六单元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等内容。如果能将以上内容加以整合,从整体上加以建构,以中国地理分区为载体,整合中国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突出区域性和综合性。采取“在哪里有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模式来进行整合,既落实了地理的主干知识,也突出了区域地理学习的思维模式。而不是按部就班从七年级复习到九年级,将会大大节省时间,而且提高复习效率。

根据笔者的实践,在一轮复习阶段,运用树形图的方式,让学生从整体上再次回顾“区域地理”是比较有效的方法。因为该知识树涵盖了范围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地理思维四大方面,这样就能够比较有效的将各块知识点加以整合。(如图1)

图1

(二)鱼骨图――典例导行,导图解析

选择有代表性和典型性例题,尤其是往年的中考题,既可以让学生熟悉考试形式,也可以提高复习效率。作为教师首先要明白,在《中国的环境问题》的复习中,如果环境问题作为一个考点,肯定不会为考环境问题而单独设置一个问题的,其考查的其实是“人地关系” (如图2)。因此,在复习中不能将区域地理和我们面临的挑战单独分开。如何选择好题目,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选择往年的中考题或者稍加改造即可。

例:读中国局部区域图(图3)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图中的A区域是有着“塞 上江南”之称的 (填地形区名称),是我国有名的 农业区(农业特色)。近年来,该地因地制宜种植葡萄、枸杞,简述其发展该特色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

(2)图中B处在汉朝时还是水草丰美的温带草原,而现在已变成一片沙漠,简述其原因。

该题就是一题稍加改动的中考题,内容既涉及七年级第六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中的第一课《北方地区》,又有九年级的生态环境问题。其中第二题是需要重点突破的内容。为此,笔者采用的“鱼骨图”(图4)法加以突破。

图4

上图是原因型鱼骨图,该图解决的是“为什么”的问题。

作为初中学生,对地理知识的了解总体上还是偏少的,要分析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形成原因,有一定的难度。采用原因型鱼骨图就比较好的帮助学生整理、分析问题,不仅让学生了解了黄土高原生态问题的主要表现是“水土流失”,而且知道了“水土流失”有几个方面的原因,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解决了“为什么”之后,老师一定要帮助学生分析“怎么办”的问题。而不是简单的列出答案,加以识记和运用。笔者在此基础上,采用的是一种对策性鱼骨图(图5),回答“怎么办”,即怎么解决或改善、提高的问题。

图5

对策性鱼骨图可以帮助学生从横向和纵向两个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对策,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同时能够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和“如何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思维能力。

四、需要处理好的几对关系

(一)处理好“图”与“思”的关系

思维导图,形在 “图”,意在“思”。布鲁纳认为:“认识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产品”。“学习的目的不是要记住教师和教科书上讲的内容,而是要学生参与建立该学科的知识体系的过程”。学生应该是一个主动的、积极的知识探索者,而不是被动的、消极的接受者。

通过教师的指导,让学生画出“导图”,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更好地吸收知识。在“画”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展开想像,边思考边“涂鸦”,其乐无穷;思绪可以任意驰骋,联想的方法扩展到极致,很难漏掉任何一个与关键点有关联的要素;思维导图所采用的“关键词”方法,迫使我们将注意力集中于事物的关键点。

(二)处理好“收”与“放”的关系

课堂中的“放”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思考、发现、探究。“收”是指教师要注重引导,善于启迪,适时评价,引领学生就某一问题进行深入而广泛的探究。恰当的“收”和“放”有利于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最优化的组合。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和思维工具,它能够帮助学生将头脑中的想法展现在纸上,并用线条将其连接起来,通过这样的方式,训练和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实践中,我们确实也体会到了“放”手带给老师和学生的好处,一方面它利用了初中学生具有好玩、好动、好奇、好胜和好问等生理和心理特点,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因和动因,说明思维导图是适应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规律。另一方面,作为初中学生还具有从动作思维向抽象思维逐步发展的特点。用思维导图分析解决问题,学生比较容易抓住知识的本质特征,发现解决问题的关键,找到切实可行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但是我们也得明白要让学生掌握一中学习方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用好思维导图,甚至有些学生会嫌麻烦而不愿意运用它。这不是“思维导图”本身有问题,很可能是教师引导有问题。教师总是希望学生“多拉快跑”快出成绩,事实上急于让学生成图,结果就加大了学生负担,适得其反。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对思维导图的应用有不同的要求,如果学生“画”不了“图”,教师可以放低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看着“图”,同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

斯宾塞说:“硬塞知识的办法经常引起人对书籍的厌恶;这样就无法使人得到合理的教育所培养的那种自学能力,反而会使这种能力不断地退步”。运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学习同样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否则也有可能适得其反。

(三)处理好“形”与“神”的关系

在课堂教学中,“形”是课堂的呈现形式,“神”是课堂学习目标的达成,是一种内在的内容和实质。“神”与“形”的关系,就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必须适合内容。课堂学习只有“神”“形”具备才能既有活力又有成效。

篇6

/

1 逆向思维教学法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变学生“要我学”为“我要学”的学习方式

在高三生物总复习课中,学生往往对教师平铺直叙、由因到果的讲述方法较抵触,昏昏欲睡,效果不好。这时教师可适时引用逆向思维教学法,先提出生物现象、结果,再去探寻产生的原因,从而引入复习的内容。这样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例如,在复习“遗传的物质基础”时,可以先提出问题:“人吃了猪肉为什么不会长一块猪肉,吃牛肉为什么不会长牛肉,长的却是人肉?同一草原上,牛吃草后长牛肉,羊吃草后长羊肉,为什么呢?”

2 逆向思维教学法在突破难点知识时,具有另辟蹊径、柳暗花明的功能

在高中生物复习课中,由于种种原因,在高、初中生物知识衔接上或多或少会出点问题。如,“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中,食物的营养物质和外界的氧气等是怎样到达脑细胞的,很多学生一直无法真正理解。在正常教学之后,教师可采用逆向思维教学法加深学生的理解。从脑细胞开始,“脑细胞的正常生活需要哪些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是怎样来的,代谢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废物,这些废物到哪里去了?”教师以“细胞需要什么最终会产生什么”为引线,另辟蹊径,能更好地理解内环境中各组分之间的关系。又如,在遗传“果实的发育和遗传”既是教材中的难点又是重点。果实的发育过程在初中讲过后,高中教材不再重现,对学生理解果实的遗传带来比较大的困难。若是按正常的发育顺序教学,耗时较长,效率低下,若教师此时借用逆向思维教学法,从果实的结构中各个组成部分分别是由什么发育而来入手,逆向推导,那么对“果实的遗传”可以起到很好的理解。

逆向思维教学法对高中生物学的这些难点内容提供了不同角度、不同方向、不同思维方式去理解同一内容的办法。这样既可以加深知识的理解,又可以适应各个个体之间对问题思考的差异,同时加强了知识的应用能力。

3 逆向思维教学法在解决多种可能性情况的实验题时能帮助学生理清思路,直达结果

对于某类问题经常做错,或做题速度太慢,究其原因可能是理解不到位或方法不当。用图1装置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如图1所示,组装甲乙两套装置,甲中的一个烧杯加入NaOH溶液,另一杯中加入酵母菌溶液;乙装置是对照组,只是把甲中NaOH溶液换成等量的蒸馏水。观察U形管中右侧液面变化,填写表1。

解题时,很多学生从实验现象直接来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往往弄得满头雾水,毫无头绪。如果用逆向思维的方法,问题就会变得简单明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确定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有三种可能:只进行有氧呼吸;只进行无氧呼吸;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然后再由这些结果逆推。如果只进行有氧呼吸,那么甲、乙装置中U形管液面怎样移动;如果只进行无氧呼吸,那么甲、乙装置中U形管中液面怎样移动等。这样可以提高解题的效率和准确率。

4 逆向思维教学法在解遗传推理题时,具有简化过程又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篇7

“微课”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也是未来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一种主要教学模式。微课具有明确的目标与主题,且短小精炼,使用起来更加便利,故此,在教学领域中深受欢迎。英语作为一门外语,将其放置于具体的情景之中去探讨更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微课为这种教学提供了方便。作为教师,应该如何利用微课提高英语教学效率呢?基于此,本文就实践教学,从课前热身中的微课程教学模式的建立,优化课文情景,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学资源设计,借助实际的摄录设备,记录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内容,加强师生交流,了解学生思维等几点进行有效研究,希望在笔者的努力下构建高质量的英语课堂。

关键词:

初中英语;微课教学

“微课”是指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展开自主学习进行的信息化程度很高的教学设计,通过微课程的教学形式凸显某一个教学重点或者教学环节,集中实现某个特定的教学目的。这样的教学更利于学生突破重难点知识,更好地理解消化相关的重难点知识。合理使用微课程能提高学生的整体英语学习水平。可以说,与传统的视频教学模式相比,微课有着更加明显的优势,微课具有针对性强、生动灵活、短小精悍等特点,因此,深受师生欢迎。

一课前热身中的微课程教学模式的建立

英语作为一门外语,课堂伊始,教师如果直奔主题,会使学生对英语学科产生厌倦心理。所以说,课堂热身是十分重要的,课堂热身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缓减学生的紧张情绪,便于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到学习中来。例如,在探讨语法知识不规则名词的单、复数形式时,首先,教师可以在视频中列举以下几组单词:“man―men,woman―women,child―children,foot―feet,tooth―teeth”等。接着,再告诉学生这些单词在变换复数时蕴含着的一些规律性。待学习完毕后,教师要多鼓励学生主动去索引教材的单词表,多列举一些符合这种规律特征的名词。这一环节中,基本都是由教学视频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完成的,教师只要适当辅助,不需要亲力亲为,因此,也就很容易带给学生一种“近似上课”的感觉。这种形式的教学还能放松学生的心神。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也难免会遇到一些不理解的问题,教师要及时将视频进行暂停或者回放,让他们多看几遍,力求增强对相关知识的印象。另外,当热身环节结束后,教师可以随机点名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让被点名的学生来试着归纳该知识点,如涉及哪些新单词等。通过微课程教学模式的建立带给学生不同的学习感觉,增强他们的自主参与意识,微课程还以丰富的内容吸引着他们的注意力,调动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还激发了他们的创作力。

二优化课文情景,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为了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主动地进行探究,教师要善于利用微课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结合课本内容和新课标要求,建立微课程教学,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创设与课文内容相符的情景,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好的情景能加深学生的感受,对指导学生掌握重难点内容大有帮助,这对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也是大有裨益的。例如,在探讨“eatinghabits”的内容时,就可以利用微课,以多个片段的形式分别将“eatinghabits”的核心内涵、趣味理解和教学实例等展示出来。将微课与英语学科有机融合在一起,将枯燥的英语知识的学习转变成知识点集中、趣味性强且互动性充分的形式。初中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而且表现力强,因此,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原滋原味的英语朗读视频指导教学。标准优美读音的朗读让学生在欣赏并模仿的过程中,去感受英语语言的美感,感受英语知识的探究乐趣,这样也能很大程度上增添课堂教学的形象化和趣味化。另外,将微课应用到英语课堂教学中,使英语教学的过程趣味多多,使学生都能以愉悦、积极的心态去探究知识,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之中去感受英语学科的魅力。

三教学资源设计

作为英语教师,在微课教学中,要想成功设计英语微课程,提高课堂的教学有效性,首先要加强微课程的资源设计,要使微课程的设计具有明确的主题和完整的教学结构,而且还要能结合直观视频教学有针对性地分析教学内容。建立主题鲜明、结构紧凑以及类型多样的主题单元资源包,为学生学习英语知识营造更加真实的微教学资源氛围,让学生都能更好地学习英语知识。例如,在探讨关于“Travelling”一课内容时,从标题中也能知晓本单元的主题是“旅游”,而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本文了解世界各国的著名景点,同时,也要掌握一些重点词汇与句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微课程的优点,从网络上收集一些与教学相关的视频资料,再制作成“微视频”在课堂上播放。待观看结束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就自己向往的旅游景点展开探讨,并且再用英语加以介绍。这种教学方式的建立不仅能使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掌握更多的英语知识,而且对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发挥着重要意义。

四借助实际的摄录设备,记录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内容

英语学科包含着很多重难点知识,教师精确的讲解方法对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发挥着重要作用。英语又是一门以实际为主的学科,因此,在整个教学当中,作为教师,一定要想办法将这些重难点的讲解过程进行全程记录。在微课视野下,使得这种教学成为了可能,并真实地存在于英语课堂之中。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录音或摄像功能等,将教学过程中的片段进行记录,设置成为微课资源,这样也能够保障后期重复教学时再次进行引用。例如,在探讨相关的语法知识中,教师则可以利用多媒体视频或者多媒体录音功能,将一些重要的语法讲解过程进行记录,并且再复制给学生或者自行保存,这样也方便后期复习相关知识点时进行重复利用。方便学生的学习,同时也为其他知识的讲解留出更多宝贵的时间。

五加强师生交流,了解学生思维

将微课运用到英语教学中,丰富教学资源,还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集中他们的注意力,提高听课效率。教师在实践教学中,通过将英语学科与微课教学资源进行的有机整合,能很好地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便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进度,这样也便于教师更有针对性地加以教学。例如,在讲解定语从句的相关内容时,利用微课辅助教学能使英语课堂教学更加顺利地开展下去。当讲到“that和which”的引导条件性定语从句时,通过微课中的视频教学让学生先对这两种定语从句有一定的认识,再通过微课深入分析。这样,教师也能了解学生对“that”和“which”的区别,为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奠定基础。比如,可以通过微课将例句如“Ilikethecomputer(which/that)isblack.”等安排好,再检测学生对其的掌握情况。这样的教学使原本枯燥的课堂变得形象生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更高。也增加了英语的教学趣味性,在一定程度上还减少教师的过分劳动,增强了课堂的教学效率。综上所述,微课程作为一种全新的视频教学,在实际教学中,能将碎片化的知识点进行有机整合,将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加以讲解,对提高英语知识的教与学会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英语微课程的开发也是顺应时展的要求,是时代进步的阶梯,是人类进步的书籍,可以说,将微课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是当下素质教育发展的趋势所在。

参考文献

[1]倪晓南.巧用“微课”,开展高效的英语语法课堂教学[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上旬刊),2014,(3):47.

[2]王一芹.对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08).

[3]曾丽颖.微课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5(33).

[4]张影.微课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10):00072-00072.

[5]焦建利.微课及其应用与影响[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

[6]桑海翎.论电大远程教育微课程教学资源的构建[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6).

[7]孙莲.微课在初中英语活动课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5(02).

[8]刘丽霞.关于微课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海外英语,2015(18):15-16.

[9]高红.微课在初中英语活动课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6(04).

篇8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地理学科作为一门集自然学科与社会学科特性于一身的综合型学科,具有知识性强、趣味性强、综合性明显的特点。因此,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做到寓教于乐,就显得十分重要。近年来,以基础课程改革为教育教学标准,高中地理教学各方面都有很大的进步,更加注重素质教育,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实践能力。教育部在《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高中地理教学要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遵循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融合的特点及原则,创设有利环境和情境,全面培养并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然而,本文作者结合在教学和听课的过程,总结出高中地理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不足:

(1)对学生的自主能力培养和激发不够。传统课堂的45分钟,教师授课时间占比可以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整节课下来,黑板上满满全是板书,教学过程没有体现“新课标”中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

(2)教师对知识点的讲解枯燥,死板,学生对知识点的接受和认知程度较低。

由于地理学科具有知识点多,综合性强的特点,如果授课老师在讲解过程中不注意因材施教,深入浅出和贴近生活,教学质量会大大折扣。

(3)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效果较差。目前许多学校都配置了各种多媒体教学工具。这些设备本来可以大大方便教师授课,然而作者经过长期观察发现,许多老师上课时使用的课件制作都较为粗糙,疏于讲解,而且对功能强大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往往仅将其当做一个幻灯机使用,导致教学效果较差。

(4)教师对优秀的网络资源的应用能力较差,现在网上有各种地理教学网站和QQ群等,里面都有大量优秀的地理教学资源,然而教师对这些资源的利用能力却较为有限,有待进一步提高。

正是基于以上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常见问题,我国教育工作者先后引入了微课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地理教学的趣味性和教学效果。微课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形式,不仅适合于移动学习时代知识的传播、也适合学习者个性化、深度学习的需求。地理微课时间短、内容少、资源容量较小、交互性强、使用方便。

微课目前虽然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但根本还在于课堂教学的综合把握,作为一种教育资源,微课有着十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应用前景。微课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的综合处理及其强大交互式特点,编制出各种符合地理课堂需求的微课视频,能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教师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能有效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激发学习兴趣,真正地改变传统地理教育的单调模式,使乐学落到了实处。一般来说,采用了微课的课堂会更加别开生面,更加让学生以最大的兴致参与到课堂当中,这也为新时代的高中地理教学带来了新的教学方式与理念变革,解决了教学当中枯燥无味以及学生昏昏欲睡的难题。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

本课题是以“探究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际案例应用,探索微课应用中的重要注意事项,以及如何成功的在教材的部分重要知识点中应用微课进行教学,”作为最根本的目的。本课题通过实际教学的案例研究,对微课在地理教学中的有效性进行了深入分析。本课题将通过较长时间的细心研究,以微课在高中学生地理学习中的实际案例为突破口,在充分研究影响微课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效果的基础上,对微课在地理学习兴趣的方法和措施进行一系列的探讨,并积极构建一系列效果较好的微课教学案例。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日常地理教育教学过程,改进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高中地理教学有着知识点数量较多且较为琐碎,概念抽象,学生自主学习兴趣低等特点。本文认为合理引入微课是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效果的有效模式,可以整合网络上丰富的多媒体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一种全新的教学体验,激发起学习高中地理知识的兴趣,使得知识点脉络更为清晰,突出重难点和考点。

二、课题研究现状

微课在我国的起步较晚,最初是以 2011 年佛山市中小学优秀微课作品展播平台和 2012 年教育部主办的第一届中国微课大赛为代表。随着微课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意义,以及新课改的推进,关于微课的研究在我国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在知网搜索关键词“微课”可以看到,最近五年来关于“微课”的文献数量都以50%的速度增加,且数量较多,有7575条,如图1。另一方面,无论是知网或者百度学术中关于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文章较少,例如在知网搜索 “微课”+“地理”仅搜索到203条结果,如图2。可见“微课”在我国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有待进一步的深入和丰富。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

要实现微课的有效运用,我们课题组的共识是,教材抽象,微课能具体化;教材简略,微课能补全教材缺失的知识环节;教材知识老化,微课能让学生紧跟时代;教材只有文字,微课可以是动态视频加讲解。每个成员至少制作一个微课,自己确定适合在课前、课中还是课后让学生学习,自己判断属于有效运用,再发博文,与其他成员交流。网上有一些地理微课QQ群,每天都制作出新的微课,内容涵盖初中高中地理的各个知识板块,我们要精心挑选适合自己学生的微课来使用,同一节微课,有可能让学生看一次效果不太明显,可以让学生复制下来,多次观看,充分消化吸收,帮助他们攻克教材重点难点。

四、课题研究的步骤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第一阶段:课题文献学习研究阶段。课题研究是需要理论指导的,在理论指导下的课题研究才会有生命力和高度。因此课题组成员首先抽出一定的教学空余时间,主要采用文献法。认真学习有关“微课” 的相关知识,充分认识“微课”的重要意义;参照黎加厚教授的分类,每一种微课有其优缺点,各课题组成员选择一种模式自己制作一节微课,应用于教学中。还要把在网上下载的微课让学生学习,并观察效果。其次,工作室成员集体听课,判断这节课上,微课的应用效果是否显著。

第二阶段:课题小案例收集、反思、归纳阶段首先,课题组成员,轮流运用微课讲课,其他人听评课,写心得体会。其次,将自己在教学时所用的微课的与其他老师的方法加以比较,写博文总结得失,将自己在“微课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类、整理和归纳。理清自己的问题,探寻有效的实施策略。再次,在分析和研究、总结、的基础上,对学生在课前、课中还是课后对的微课个性化学习进行效果分析。

第三阶段,主要是汇总、整理课题材料,加以科学地分析和提炼,形成丰富的研究成果,包括论文、个案分析等。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研究成果汇总,课题成果的主件为结题报告,附件为研究中产生的相关论文、博文、随笔、叙事、教学设计、工作室集体活动照片、地理微课等。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微课在高中地理课堂的应用作用探究

(1)引导预习――帮助理解记忆地理知识

在高中地理的学习中,有很多散乱的知识点,如何让学生系统的记忆地理知识?如何使学生掌握这些基础知识?这就是我们教师教学的重点。微课教学倡导“先学后教”,课前让学生先阅读教材,观看微视频,与下发的导学案相结合,梳理知识,进行全套的预习工作。许多课堂内容可以用多媒体的方式演示出来,帮助学生对地球有感官的了解,有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认知。

(2)解疑释惑―生动描述复杂地理现象

地理中很多知识都是枯燥乏味的,一节课下来,学生都是不知所以然,模棱两可的,因此如何让枯燥的地理变得生动有趣,学生容易感兴趣?这又是微课在地理教学中的一大应用。在《地球的运动》讲解中,我采用了动画的形式。通过一张张的动态图片,生动形象地演示出了地球是怎样自转的、怎样公转的以及内部物质是怎样运动的。这让学生对我们的地球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对于知识的学习和记忆大有裨益。

(3)延伸拓展―满足不同学生学习需求

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对知识的理解不一样,每个人对知识的吸收程度也不一样,因此导致学生间存在很多差距。但是如果我们放任这种差距只会使差距越来越大,恶性循环,但若照顾后进生的话也会浪费很多学生的时间。所以,这时微课就又派上用场了――制作未学章节的微视频,让对之前知识掌握好的同学观看,预习下一章节,既可以照顾到掌握差的学生,又可以节省好学生的时间。

(4)提炼总结―重现章节知识解决问题

通常到了期末考试的时候,学生只记得一些计算公式,而对于解题思路和原理已经十分模糊。微课的又一大应用就是帮助学生再现章节重点,回忆所学内容。

(5)改变了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和关注点

以前的课堂从“教师主讲、学生主记”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对课堂时间的分配上,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大多数教师采取的方式是增加课堂的提问数量和学生回答问题的时间,有的简单问题还采用简单的方式进行,这种看是学生主体的课堂其实效率不高。而在微课程背景下,学生在课前需要独立观看,理解视频的内容,这就需要学生做好预习工作。课前预习的好坏决定了对微课程视频的理解程度。课堂上,学生则需要将自己的理解,表述给其他学生听,组内研讨。这样可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有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

(二)利用微课提高课堂效率

(1)正确处理多媒体与课堂、微课的关系

多媒体在教学中是一种辅助工具,并不是全部。在实际教学中,有些课程不使用多媒体效果会更好,比如《大气环境》中,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只需要教师讲解一下就可以,不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但是有些内容需要采用多媒体的形式,就像“洋流”的学习,可以给学生们观看洋流的视频,洋流的运动是怎么进行的?洋流对其后的影响?可以让学生直观感受一下这些不能接触到的东西,对教学也是益处颇多。

(2)集体备课,加强微课的科学严谨性

“众人拾柴火焰高”,尽量进行集体备课模式,备课组长分发任务,尝试将复杂繁多的微课任务分配到每一个具体教师身上,由具体教师收集资源,总结整理,搜索最新时讯整合制作成微视频。这样把任务分散不仅减轻了单个教师的负担,而且还集各家智慧于一身,最重要的是经过多轮审核可以有效的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错误产生,对教学效果有着非常大的好处。

(3)了解微课和教学实际的内在关系

微课就是教学设计的一种类型,但是微课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对教师的专业素质也有一定的考验。教师在微课视频制作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各种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并作出合理的解答避免在教学过程中出现卡壳现象。

六、课题的研究成果

6.1数篇:《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案例研究―以“昼夜长短的变化”为例》

《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开发和运用的实践研究》等。

6.2学生学习状况的改变

(1)通过微课的应用,学生对地理课程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进一步高涨,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有很大的提高。

(2)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有很大的提高,大部分学生养成了善于观察、善于分析的学习习惯,并具有一定“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从考试成绩来看,进行微课案例教学的几个班级的平均成绩要明显高于没有进行微课案例教学的班级。

6.3微课应用效果的调查问卷结果

在应用微课之后对上课学生进行集体访谈,访谈对象为100名进行该文科班学生,年级是高一下学期,男生30名,女生各70名。访谈内容包括:微课内容是否吸引学生兴趣,有没有出现知识点错误,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有没有帮助,教师和学生有没有其他建议,通过这些访谈内容来评测微课的效果。

访谈结果表明:学生普遍认为将微课应用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可以有效辅助学生预习新课,总结知识点,设计练习题,复习知识等,微课视频包含文字、声音、图片、动画等元素适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最主要的是微课时间短,内容精,学生对于学习内容掌握起来更容易,如果又不懂的地方,也可以反复观看,而且能准确找到没掌握的知识点。

参考文献:

[1]林燕.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D].上海:上海大学,2015.

[2]孙研高.微课视角下的高中地理教学[J].城市地理,2013(4):12-17.

篇9

关键词: 《导游基础》 能力本位教育 优势

中职导游专业教育的基础课程内容涉及天文、地理、历史、建筑、饮食、宗教及旅游诗词,有些和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看似简单,但一旦知识点深入,则与学生过去所学的知识联系不大,如地理中山岳旅游资源中的地质如何分类、宗教知识中的特殊观念、建筑知识中的各种建筑构件等,学生理解领会教材内容感到十分抽象和困难,上课也因此常常提不起学习兴趣,即使是已经毕业的学生也反映学过的知识无法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那么,怎样才能将分散的知识点理出体系,怎样才能将难点讲深讲透并熟练运用呢?我在课堂实施中引入了“能力本位教育”教学法。

一、能力本位教育的概念

所谓能力本位教育是以全面分析职业角色活动为出发点,以提业界和社会对培训对象履行岗位职责所需要的能力为基本原则,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其核心是如何使学生具备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需的实际能力。它是以从事某一具体职业所必须具备的能力为出发点来确定培养目标、设计教学内容、方法和过程、评估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思想与实践模式。

二、能力本位教育法进《导游基础》课堂的原因分析

大文学家韩愈在《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从此“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思想一直被中国历代教师所接受和遵循,形成了传统的教师角色观。其主要表现在:

首先,传统教师观中教师有绝对的权威。这种教师观十分强调师道尊严,强调课堂的纪律性、严肃性。教师对学生完全是一种居高临下的架势,制约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其次,传统课堂模式中教师进行灌输式教学,不讲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运用创造性的思维方法。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最后,教师过于看重书本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人格的养成、个性的发展和各种素质的提高。

传统的课堂模式也许能造就一批死记硬背的学生,他们可以成功得到了导游证,可是一旦进入工作岗位,局限性就会暴露出来,有证却不会带团,带了团也无法进行有效的工作等,所以这样的课堂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即不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因此,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必须改变,我们要将提升学生的最终能力作为教学目标,那么,能力本位教育教学法势在必行。

三、能力本位教育教学法在《导游基础》课程中的实施

在《导游基础》课程的能力本位教育教学中,专业教师首先要从实际出发,设计好符合学生实际的项目,并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的方法进行教学。

如在中国《中国古园林》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形成古园林的正确审美能力,并有独立讲解的能力,我设计了“古园林文化导游词”实训任务——考察绍兴沈园。

实训目的:

1.了解中国古园林相关知识:天人合一,人与自然融合;主要组成要素;构景手段。

2.能够运用中国古代园林知识,分析旅游园林景点的组成要素、构景手段。

实训地点:绍兴沈园

实训原理:

1.古园林主要组成要素:理山、理水、动物、植物、建筑、匾额和楹联

2.古园林主要造景手段:抑景、添景、夹景、对景、框景、漏景、借景、障景

实训内容:

1.绍兴沈园主要组成要素:理山、理水、动物、植物、建筑、匾额和楹联。

2.绍兴沈园的主要造景手段。

实训步骤:

1.课前准备:

(1)提前要求学生复习好与此次实训相关的古建筑、古园林知识,明确此次实训的要求。

(2)可利用图书馆和网络事先收集有关绍兴沈园的有关资料。

2.实地参观考察:

(1)绍兴沈园大门。

①哪位同学能讲一下沈园命名的由来?

②沈园一入门,见到的“断缘”是什么石?这种石头产地哪里?在园林中有什么特色?园林中除了此石,还有其他什么石可以叠假山?

(2)孤鹤轩。

请同学们环顾四周,仔细看看、找找:此处组成园林用了哪些要素?什么样的园林建筑是轩?轩和榭的区别是什么?

(3)放翁堂。

①此处用了哪些园林的组成要素?

②请大家仔细找找里面构景手段有哪些?

(4)教师归纳、总结、评价。

①回校后,结合所学知识和实地参观感受,派代表口头汇报。

②每人提交书面实训报告,附沈园导游词一份。

四、能力本位教育教学法的优势

渗透了能力本位教育之后的《导游基础》课堂,显示出了与传统的课堂教育教学模式相比的独特魅力,根据实际,总结能力本位教育在《导游基础》课堂中具有以下优势:能力本位职业教育的教学目标明确,且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学生在教师的实训计划中如鱼得水,确确实实提高了知识的运用能力;课程内容以职业分析为基础,把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训练结合起来,打破了僵化的学科课程体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重视学习者个别化学习,以学习者的学习活动为中心,注重“学”而非注重“教”,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完全确立;反馈及时,评价客观。

每次实训项目结束之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大幅度上升,学生实际能力的强弱非常明显地体现出来。

五、能力本位教育教学对教师角色的要求

首先专业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与学生发展的理念,不断学习与开拓创新,用专业人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和发展自己。其次教师的知识和能力与教学实践要统一,在教学中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应有的教育,获得最大的发展。教师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同时,也能促进自身的发展,做一个发展的人。只有如此,学生才会佩服你,才会按照你的教学设计去完成各个任务。

总之,专业教学在完成自身教学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注重全面的质量意识是责无旁贷的。尤其是导游专业的学生,在其最基本的专业课《导游基础》课堂中,我们更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潜移默化的努力和独巨匠心的栽培下,把学生们培养成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同时,高质量的教育需要高素质的教师,让我们从自己做起,让专业教师不但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辅导者和指导者,提高其综合能力,而且要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在不同的专业课教学中不断研究教学情景,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研究教育教学的规律,积极投身于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邓泽民.现代四大职教模式.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7.

篇10

主题词 高中数学 课堂教学 实效性

通过对近几年的江苏高考数学试卷的学习研究,可以看到我们的高考在新课改下越来越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的内涵,高考试题也由“知识立意”逐渐向“能力立意”转变。因此,课堂教学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而应该是注重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让学生学以致用。如何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是每一位数学老师都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下面就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谈谈我个人的一些做法。

一、充分了解学生

研究学生、了解学生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之一。要使数学课堂教学有效,应当对学生做出更为深入和具体的分析,为教师本人备课及实施所用。好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的层次感,研讨的核心问题和关键点等都基于对学生的了解。好的构思和创意都有很强的针对性,都需要对学生有真切的了解。对学生了解得越清楚,教学中就更能心中有底,通过及时反馈调节教学的重点与进程,就能适时进行质疑、把问题引向深入,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同时,每位数学教师都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有着巨大发展潜能和个别差异的个体,他们都有取得发展,赢得尊重的权利,教师必须在人格和交往上尊重每一个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关爱每一个学生,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那么,每个学生就都能得到健康的发展并获得成功。

二、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备课

数学教材不只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基本出发点,让学生在教材所搭建的数学活动平台上展开数学学习。采用由浅入深、逐级递进、螺旋上升的方式逐步渗透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给学生充分探索和交流的机会,强化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突出探索式学习方式:即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与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反思等活动。

备好课是搞好教学的基础,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首先备课时要多角度钻研教材,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认真学习新课改下的教学要求和考试说明,熟悉要教什么,怎么教;考试考什么,怎么考;哪些要重点讲,哪些只要简单介绍。只有掌握这些信息才能更好地实施有效教学。课堂教学面对的是全体学生,备课不要脱离学生的起点能力,很多的备课往往只备教材不备学生,不考虑学情,从而定位不准。学生个体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原有的基础,重视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进一步了解学生心理倾向和认知规律,了解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教材、学生与数学、学生与课堂的关系,根据学生的能力特征,在教学设计中,有针对性地合理安排培养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环节,因为只有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策略才能行之有效。

三、优化教学方式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教学中存在着一些好的教学方法,但教无定法,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学生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只有灵活机动地选择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才能最好、最优地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1.根据不同内容选择不同的方法。

代数知识、几何知识、统计知识等不同的教学内容具有不同的特点,在教学中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方法。例如在教学几何知识时我采取从直观到抽象的方法逐渐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在教学统计知识时采用让每个学生经历统计过程的方法,让他们体会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根据学生实际选择适合的方法。

在教学中要立足于学生是“教学之本”。教师选用教学方法时应把学生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学生的年龄特征、学习基础、个性差异都是教师要考虑的因素。初中阶段学生已能进行抽象逻辑思维,但对于一些空间观念很强的题目仍要用实物展现或者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加深他们的理解。再如同一年级的不同班级由于学习基础不在同一水平线上,教学方法也不能一样:自学能力强的班级可以采用自学法、尝试法;基础相对较弱的班级则可以采用实际操作、设疑法等。并且同一个班级中针对不同个性的学生也要运用不同方法。例如在讲解概念辨析时我采用分小组合作交流。好动、爱说的学生讨论、交流,发表意见;不善于表达,喜静的学生就看书、验证答案,然后我再给予集中讲解,小结,这样使课堂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只有关注学生,“备”学生,才能找到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效率。

四、注重课堂练习的设计

首先课堂练习要经过精心设计。设计练习时,形式要多样,注意学生的覆盖面,调动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学习,体现学习与教学的有效性。在复习课教学过程中,由典型例题出发,编制题组,优化例题、习题,将基础知识的学习与综合解题能力的培养一体化,一方面可以强化基础知识运用的灵活性训练,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复习效率。

其次我们要优化课堂练习,让学生的练习练到点子上,练在易混易错处,使练习题的针对性强,同时注意内容的迁移,要有利于深化理解,活跃思维。这就要求练习题的设计要有层次,能体现新旧知识的比较、综合以及对新知识的引申发展与思考,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减缓梯度。当然,还需要设计适量的综合练习,以不脱离课本为前提,精讲多练不能以时间论,该讲就讲,不该讲就不讲。最重要的,还是必须加强实践的操作练习。当然,我们得控制练习的数量,要少而精,切记不要增加学生的负担。

五、优化课堂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