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管理解决方案范文
时间:2023-08-02 17:34: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图书管理解决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Abstract: How to carry out scientific administration and effective use of more and more CD along with books is the problem that the library is confronted with under new circumstances. This paper discusses and elaborates this problems and proposes several solutions.
关键词: 电子出版物;数字资源;随书光盘;TPI;数据库
Key words: electron publication;figure resource;CD along with book;TPI;data base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6-0220-03
0 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近年来,许多图书出版商为了满足读者需求的变化,适应当前网络及计算机的发展形势,相继出版了与图书配套使用的光盘(磁带),而且以这种出版方式发行的书籍所占的比例和范围在不断扩大,并有迅猛发展之势。这些光盘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高校图书馆的馆藏,同时也为读者利用图书资源提供了快捷的途径。如何更好地管理和有效利用这些随书光盘(磁带),充分发挥这种特殊文献的作用及提高其使用率,是图书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高校图书馆应该加强对随书光盘的管理,建立一个科学、合理、便捷的管理系统和解决方案,使其能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求。
1 随书光盘的概念
随书光盘是一种特殊的文献资源,它既不是传统的印刷型文献,也非同于目前所指的电子期刊、电子图书,而是一种形式上为数字文献,但其存在和使用在某种程度上都依附于图书。由于此种文献的数量不断扩大,其在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源中的作用及使用价值是不可忽视的。
2 随书光盘的特点
2.1 它不同于一般的多媒体电子出版物。不像某种电子书刊具有统一的格式和表现形式,在形式方面具有多样性。
2.2 从内容上看,书是盘的基础,盘又是书的应用工具和延伸。他们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但附盘不提供检索功能。它除了提供纯文本信息外,还能够提供声音、影像、动画等多种丰富多彩的内容及良好的效果。
2.3 光盘(磁带)保存需要有相应的温度和湿度要求,即温度为16℃-25℃,相对湿度为25%-45%。
2.4 随书光盘和音像制品的存放要远离磁场,应直立于特制书架上,避免平放挤压重叠;避免阳光照射、高温、灰尘或特潮湿的环境;避免光盘表面受损、划伤、改写。
3 随书光盘的分类
随书光盘是图书的附件,它的主要内容大体包括下面三个部分:一是整体书的电子文本,是对图书全文的拷贝(如PDF、CEB、CAJ、DOC等文件)。二是对书中的图像、操作技能等方面内容的演示,是图书内容的必要补充,如计算机类图书的随书光盘大多数就属此类。三是对图书内容的说明和理解,读者通过对随书光盘的阅读,加深书中内容的理解,如英语听力和语言类图书基本上属于此类。
按随书光盘文件格式分类主要有:
3.1 CD 音频类:即Audio CD 音频光盘,也被称为CD-DA(压缩光盘数字音频),是目前音质最好的一种媒介。与计算机上存储的文件不同,浏览CD光盘显示的只是Track01.cda、Track02.cda等只有1KB大小的文件,这些文件其实代表的是音频轨道。音轨是无法直接编辑的,把这些音轨文件简单地直接复制到硬盘上也是毫无意义的。因此,须用软件将这些音频轨道转换成可以复制和编辑的声音文件,才能方便存储和传输。目前,mp3和wma是非常流行的两种声音格式文件,它们能够在限制文件大小的同时最大限度的保持CD音轨原有的音质。我们可以利用豪杰音频通等软件提取音轨将其转换成mp3文件,也可以利用Windows Media Player播放器把音轨复制到硬盘上存为wma文件。针对某些读者的个性化需求,转换时可以设置参数来调整音质和文件大小的关系(如英语听力)。这两种文件,既可以用于VOD视频点播,也非常适合放在FTP站点上供读者下载到MP3、MP4播放机和音乐手机中欣赏和学习。需要注意的是,CD光盘具有特殊的格式,虽然有的光盘存储有如mp3、wav、wma等声音文件,但与CD光盘是截然不同的,它们只是属于数据光盘。
3.2 VCD 和DVD 视频类,前者即Video CD视频光盘,是一种多轨道光盘,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VCD格式影碟。这种光盘中文件夹MPEGAV下面的DAT类型的文件也能够在Windows中打开并播放,但这只不过是以视频文件的形式来使用它,而不是以视频光盘格式使用,其本质即光盘格式却是VideoCD,否则就不能被VCD机所识别和播放,为便于网络存储,需对其进行转换。后者即Digital Video Disk(数字视频光盘或数字影盘),规格类型多样,应用非常广泛。在本文中,DVD光盘主要是指DVD5规格的DVD-Video。DVD-Video是用来储存数字影音资料的DVD规格,与Video CD使用固定速率技术相比,它使用可变位速率技术,提高了画质并减低了失真率,所以整体的画质得以提升很多。但其容量一般为4.7GB左右,文件过大,须将其转换成流媒体文件。上述两种光盘均可通过以下方法来处理:用Easy RealMedia Producer等软件,将其转换成流行的Rmvb、flv等流媒体文件,转换平均码率一般设定为450Kbps。该格式文件采用动态码率压缩,较之其它格式文件,大大提高了画面的清晰度,且压缩后的文件很小,尤其适合视频点播。
某些光盘中虽然存有视频类的短片,但属于数据光盘而非上述两种光盘。
3.3 数据光盘:除上述几种类型外,其他光盘均可称为数据光盘。数据光盘没有固定的刻录格式,相当于把计算机中的文件直接“写入”光盘中。数据光盘的内容多种多样,有文档、数据、软件等,还有集合图片、声音、影像、动画等于一体的多媒体光盘,如教学和学习软件。数据光盘经过内容筛选,可用WinISO、Daemon Tools、NERO等软件制作成ISO文件。ISO文件是一种流行的、兼容性强的镜像文件,它能把光盘完整地镜像成一个模拟光盘文件(扩展名为iso),不仅能够保持原光盘的原始信息,而且制作速度非常快。CD和VCD等类型的光盘,可以在转换文件之前也就是直接用原盘制作ISO文件,也可以把转换后的文件制作成ISO文件。
4 随书光盘管理与利用的难点
随书光盘在管理与利用方面存在以下难点:
4.1 光盘特有的质地属性,使其在外借或多次使用后容易磨损、损坏、划伤、感染病毒、甚至丢失、使光盘无法使用,影响对应图书的阅读,其重复利用率较低;
4.2 目前多数读者不拥有自己的电脑,还有些读者不具备相应的技术知识,不会利用光盘,这就造成随书光盘的无效流通与无效损耗;
4.3 借出的光盘归还时要查看盘中的数据是否被改写、重写或丢失、是否感染了病毒,需要进行相应的处理。
5 目前高校图书馆对随书光盘管理与利用的办法
据调查,目前高校图书馆对随书光盘大体采用三种管理、使用(借阅)方式:一是将光盘随同图书一起外借给读者;二是随书光盘只能在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提供的计算机上使用,不允许外借;三是将随书光盘复制到图书馆专用服务器上,然后上载到校园网供学校师生下载使用,此外还可能有少量的为读者提供光盘复制服务。前面两种方式存在着很大的缺陷:只能同时给一位读者使用,而且很容易损坏,如果遇到使用频率非常高的光盘,这种方式根本不可能满足读者需求。第三种方式则完全可以解决这种矛盾。
笔者认为,图书馆的所有数据资源均应与纸书分开管理,统一由图书馆自动化部进行数字加工与管理,全面开展数字资源网络服务,概不流通,以保证该类资源的妥善保存与有效利用。
6 随书光盘管理与利用的几种解决方案
6.1 CD 音频类随书光盘(或磁带)的解决方案 首先将CD音频类随书光盘或磁带中的非MP3或WAV格式文件利用豪杰音频通等软件提取音轨将其转换成mp3文件,再使用清华同方TPI数据库建设与管理系统等软件构建随书光盘(磁带)音频数据库,于校园网上。同时,由于光盘(磁带)资源的版权问题,采取IP限定的方式,只限读者在校园网内检索、在线浏览与下载。
在建检索字段时,考虑到有些光盘(磁盘)的名称与图书的名称不一致,而且仅用名称检索则过于单薄,也不利于检索,所以,我们建了这样几个检索字段:光盘(磁盘)名称、索书号、书名、光盘内容描述、出版社、ISBN号,以及纸书OPAC链接。检索字段完整,方便读者使用随书光盘(磁带)。
6.2 VCD 和DVD视频类随书光盘的解决方案 首先利用Easy RealMedia Producer等软件,将其转换成流行的Rmvb、flv等流媒体文件,然后通过视频点播系统进行上传与。由于该格式文件采用动态码率压缩,较之其它格式文件,大大提高了画面的清晰度,且压缩后的文件很小,尤其适合视频点播。同时,为了保护该资源的版权问题,须对视频点播系统的端口进行IP限制,使其只能在校园网内使用。
6.3 数据光盘的解决方案 属于整体书电子文本的随书光盘,是对图书全文的拷贝(如PDF、CEB、CAJ、DOC等文件),对于此类光盘则可直接利用清华同方TPI数据库建设与管理系统等软件构建电子图书数据库于校园网上。同时,考虑到光盘资源的版权问题,采取IP限定的方式,只限读者在校园网内检索、在线浏览与下载。
除此之外的其他数据光盘,首先,需要对数据光盘经过内容筛选,并用WinISO、Daemon Tools、NERO等软件制作成ISO文件,或者压缩成RAR文件,然后将其上传至FTP站点,供读者在校园网内下载使用。
6.4 综合解决方案 在上述解决方案的基础上,还应通过构建随书光盘(磁带)目录数据库、WebOPAC、网页浏览和“博文光盘云系统”四种检索途径为读者提供服务。
6.4.1 构建随书光盘(磁带)目录数据库 利用清华同方TPI数据库建设与管理系统等软件构建随书光盘(磁带)目录数据库,其收录范围包括所有馆藏图书的随书光盘与磁带。在构建数据库字段时,应具备以下几个字段:光盘(磁盘)名称、索书号、书名、光盘内容描述、出版社、ISBN号、下载地址,以及纸书OPAC链接。尽可能使检索字段完整,方便读者使用随书光盘(磁带)。
6.4.2 利用WebOPAC间接检索随书光盘 修改书目数据的MARC字段。利用图书编目管理系统对书目数据(MARC)进行修改,增加215字段和856字段。215字段是载体形态项,注明“光盘一片”,如$e光盘一片。提示读者本书附有光盘。通过856(电子资源定位与检索),则能实现对网络资源的链接。在其中添加$u和$z子字段,前者为统一资源地址(URL)信息字段,后者是说明字段。若一本书含一张以上的光盘,可重复这两个子字段。若多本书包含相同光盘,可拷贝该856字段。
6.4.3 利用网页光盘 在处理光盘时,用Excel表格记录光盘的索书号、书名、处理方法、大小及下载链接, 便于核对、统计以及在网页上更新光盘目录信息。网页上需要介绍光盘的检索方法和使用方法,提供最新增加光盘、下载排行、新盘推荐等栏目。
6.4.4 利用“博文光盘云系统”与图书馆公共检索系统的无缝连接,为读者提供在线光盘下载 博文光盘云系统拥有一个覆盖全国的光盘服务体系称为光盘云,它的光盘资源保证率达到了95%,已经做好的随书光盘数量为6万多张,新增光盘仍在源源不断地上传至光盘云中的各个服务器。博文光盘云系统提供了高速的下载服务及与图书馆公共检索系统的无缝连接,让读者可以迅速的获得自己想要借阅图书的随书附盘。
7 小结
7.1 随书光盘是图书馆的一项重要的数字资源,因此应重视其深度开发与利用。
7.2 加强随书光盘文献书目数据著录工作,多角度揭示随书光盘(磁带)信息,为读者提供多种快捷方便检索、浏览与下载随书光盘(磁带)资源的途径,提高随书光盘(磁带)利用率。
7.3 要使读者尽可能多地利用这些资源,提升这些数字资源的价值,除了图书馆工作人员深入挖掘光盘资源提供优质服务外,还必须对读者进行相关培训。
7.4 要注意随书光盘(磁带)资源的版权保护问题。
参考文献:
[1]杜春光,王红.随书光盘、磁带的有效管理及深层次开发[J]. 图书馆建设,2005,(1):98-99.
[2]林希森,肖荣荣.TPI在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作用[J].图书馆建设,2005,(1):110-111.
[3]白永革.随书光盘管理与利用的一种新模式[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5,(5):117-119.
篇2
关键词:Dreamweaver;ASP;SQL-server;图书馆管理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2)28-6648-04
1 概述
一个好的图书馆不但要有丰富的书籍更应有一个完善的管理系统,一个好的管理系统可以使图书馆的各项工作更加有利于管理,目前仍有些图书馆的管理仍处在手工阶段。存在信息资料管理分散、安全性差、利用率低等缺陷;再者,图书信息本身存在着它的不规范性,单纯使用特定的软件进行管理也有一定难度,而且很难适应此类信息管理模式的变化比计划还快的特点。对此,基于网络技术的网络管理模式体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有人誉为是将改变用户网络管理方式的革命性网络管理解决方案。本系统是笔者通过对所在学校校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开发的,可以实现简单的图书查看、借阅、归还等功能。
2 系统介绍和功能分析
2.1系统介绍
本系统是一个基于ASP的图书馆系统,采用ASP作为编程语言,采用强大的SQL-server作为数据库,管理员可以对网站进行管理和维护。系统之后,管理员就可以通过Web管理和访问数据库,这样设计有利于管理员快速上手,提高管理效率。
2.2主要功能介绍
本站有十一大模块:包括首页、借阅排行、新到图书、我要借书、我要还书、用户管理、分类管理、图书管理、新书入库、借阅管理、注销登录。表1为系统功能介绍。
2.3需求分析
本系统是从图书管理员方面考虑,他们的需求是能不能简单而方便的管理本系统,怎么能快速的寻找到图书的基本情况。如,是否借阅,对系统进行图书添加,用户管理,修改各栏目数值等。
基于以上需求分析再加上对本校图书馆管理模式的充分了解,笔者选用了ASP脚本语言和SQL-server数据库开放了本图书馆管理系统。
3 系统数据库设计
3.1网站管理员manager表
3.2图书信息ebook表
储存图书的一些基本信息,以及浏览次数、借阅次数、在馆状态等信息包括 id tiaoxingma bianhao shuming chubanshe zhubian jianjie dingjia shijian folderid ceshu
3.3 file 表
4 系统实现
4.1 借书,还书功能的ASP代码实现
因整个系统的ASP代码过多,在此,只选用系统中较有代表性的核心功能——借书,还书功能做简要的介绍。首先,查找想要借的图书查到后,点击我要借书转到另一个界面,通过上个页面隐藏域的提交过来的信息可以判断是哪本书,通过登录成功后设置的session变量可以确定是哪个用户。
5 关键技术系统分析及改进
本系统更多的是突出静态网站元素,页面虽然美观,?风格接近图书馆管理系统的主题。但是,书籍搜索功能只能通过书名检索,不能实现分类搜索,没有借阅等级功能及添加多项选择的高级搜索功能,借阅等级功能等。本系统虽能实现后台能管理前台的大部分功能,但各个管理功能中的分功能,如数据的增添,修改,删除等不太完善,笔者认为本系统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会在以后的使用中不断的完善各模块的管理功能,使网站后台管理更加的容易。
参考文献:
[1] 康中山,吴军希.网页设计三剑客[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篇3
[关键词]多角色;学习模块;项目模块;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17)03001007
0引言
指出,国家创新的事业呼唤创新的人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大力培养造就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高等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的重要任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提出、“互联网+”的发展以及中国成为国际本科工程学位互认协议《华盛顿协议》的正式会员,标志着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已步入国际化进程,对创新型科技人才和工程师应对复杂系统问题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教育理念已经从“外延扩张型”向“内涵质量型”进行转变,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笔者积极进行教学方法改革,转变教学范式,提出了“多角色混合式学习模式”,并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进行创新实践,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能力、素养和智慧。
1典型教学模式的特点和局限性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的各种类型的教W活动的基本结构或框架。教师在教学环节中按照一定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目前国内高校普遍采用的教学模式主要有传统模式、案例模式、启发式模式、问题驱动模式、合作模式、基于项目学习模式等,各种教学模式的特点和性能对比如表1所示。
传统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通过讲解向学生传授知识,其结构是“讲―听―读―记―练”。这种模式过分强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忽略了学生作为主体的自主性、能动性。其结果是教师为学生发现问题,教育学生解决已知世界的问题。这种模式只是培养了学生“解题”的能力,而不是解决问题的能力[1]。
案例教学的结构是“感知―分析―讨论―理解―判断”,教师选择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案例,通过分析案例,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从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启发式模式采取“设置情境―提问―思考―答疑―评价”的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问题驱动模式(ProblemBased Learning,即PBL)的教学过程是“提出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问题为中心的一种启发式教学模式。
合作学习模式的教学过程是“建立小组―诱导启发―交流学习―讨论辩论―效果评价”。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小组模式,学生最大程度地促进自己及他人的学习。这种模式有利于增强学生之间的沟通能力和包容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但是容易忽视个体差异,能力差的学生可能会过度依靠能力强的学生。
综上所述,已有的典型教学模式在加强学生素质、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等方面表现出各自的优势。然而,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只是采用单一的教学模式,则很难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此外,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目前高等教育的热点问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主动创新意识。当学生具有主动创新意识后,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才会以超常规或是独特的视角去思考问题,提出与众不同的解决方案,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了适应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笔者在深入研究典型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已有教学模式的优势,设计了多角色混合式学习模式,旨在激发学生的主动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2多角色混合式学习教学模式
移动互联网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加速驱动社会的发展。大学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在“互联网+”的大时代学会学习和成长。通过大学教育,学生不仅学习知识,而且通过训练和实践提高能力,通过熏陶和滋养提升素养,通过感悟和启迪增长智慧。然而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是围绕着一定的教学目标而设计的,不存在对任何教学过程都适用的普适性教学模式,也没有哪一种教学模式是最好的。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和应用能力,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混合式学习模式,即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1混合式学习理论
混合式学习的核心思想是针对不同的问题和要求,采取不同的方式,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效益[3],即综合多种教学模式的优势,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混合式学习一方面强调系统性学习,即学生的能力、素养和智慧的培养需要有系统和完整的知识结构,学科知识与工程实践的有效结合。另一方面强调碎片化学习,即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获取知识,开拓视野,促进知识向能力迁移。在工程与知识的交互中激发学生的主动创新意识,形成创新思维,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混合式学习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由皮亚杰的结构观和建构观、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理论和布鲁纳的认知学习理论等多名学者的研究成果形成的学习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种能动的建构过程。学生是认知的主体,知识不是教师灌输,而是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通过协作、讨论、交流等方式积极建构,是与从环境中主动选择和注意的信息相互作用、主动建构信息的意义过程。其中,皮亚杰系统地阐述了知识的建构过程。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4]认为知识的获取是学生主动探索的结果,学习是学生进行发明与发现的过程。教育的真正目的并非把知识强行灌输给学生,而是通过设置充满智慧刺激的环境,向学生呈现一些能够引起他们兴趣、具有挑战性的材料,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行探索,在探索中主动获取知识、依靠自己的能力解决问题。认知发展呈阶段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外界信息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这一过程称为同化;当有些信息与现存认知结构不十分吻合,学生将改变认知结构,这一过程称为顺应。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其本质是同化―顺应―同化―顺应的循环往复。平衡是一种心理状态,当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能够轻松地同化环境中的新经验时,就会感到平衡,否则就会感到失衡。心理状态的失衡将驱使学生采取行动调整或改变现有的认知结构,从而达到新的平衡。平衡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学生在平衡―不平衡―平衡―不平衡相互交替的过程中实现认知的发展。
2.2多角色混合式学习模式
在“知识、能力、素养和智慧”的目标驱动下,笔者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深入探索教学模式,对教学环节进行改革,构建有效教学情境,综合运用探究式学习、合作式学习等混合式学习模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并在混合式学习模式的基础上引入多角色理念,设计了多角色混合式学习模式(如图2所示),通过承担不同角色,学生不仅能在原有的知识理论基础上建构知识、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探究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而且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实现了能力、素养和智慧的提升。
多角色混合式学习模式将教学过程分为2个模块:学习模块和项目模块。学习模块主要是进行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的主动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学习模块中,教师根据课程的知识体系以及应用领域的最新进展,从现象和问题入手,引导学生思考、学习、研究和解决问题。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依次为:知道、理解和精通;学习模块采用的教学模式有讲授模式、问题驱动式、合作模式;教师扮演的角色有专家和引导者;学生扮演的角色有学习者、探索者、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和合作伙伴。学习模块的具体流程是:首先,教师作为专家对学生进行讲解、传授知识,学生通过学习、探索等方式对知识进行同化和顺应。其次,为了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教师不断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主动创新意识,引导学生相互合作,增加知识的积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最后,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同化、顺应并理解新知识,进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有关问题。
项目模块是以学科的概念和原理为中心,通过实际项目的研究整合学生所学知识,培养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发现式的一种学习模式,学生通过各种探究活动以及相关资料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项目模块要求学生能够灵活运用知识,并加以创新。在项目学习模式中,学生扮演的角色有项目经理、需求分析师、软件设计师、软件工程师和测试工程师。教师的职责是回答项目小组的问题、引导并指导项目小组。具体流程如图3所示。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因为承担着不同的角色,好奇心和责任感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创新兴趣。学生在思考问题的时候,不同的思维碰撞激发了学生能够以发散性思维去思考问题,大胆突破原有的框架,对已有的知识进行新的分解与组合,在知识的积累中实现认知的发展。认知水平的提高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此外,在项目学习模式中,由于创造性思维活动是一种探索未知的活动,而学生认识水平和能力有限,因而失败不可避免。为了预防屡次失败可能给学生带来的消极影响,教师应及时指导项目小组,并给予一定的技术支持。当学生思路受阻时,教师应启发学生调整思路、灵活转变思维方向,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多角色混合式学习教学模式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传统的课堂教学特点是重知识轻能力、重学轻思,教学方法通常是灌输式、封闭式、句号式。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过程对学生的热情和潜力的发挥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学生通常是积累了很多“知识”,但也失去了创新的“动力”。“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是信息类相关课程的基础课,本文以“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为例,引入多角色混合式学习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素养和智慧。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包括理论教学、实验环节和课程设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程序设计思想以及专业所要求的高级技能和工具的使用;能够设计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通过引导、鼓励学生动手设计项目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其创新能力。
3.1学习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学习模块涉及理论教学和实践环节,理论教学由课前活动和课堂学习组成。课前活动主要是要求学生在上课前通过上网查阅资料、课前预习等方式学习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主动深入地参与教学活动,增强自信心。例如,学生在开始学习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时,对面向对象思想上既好奇又陌生。强烈的好奇心会驱使学生思考什么是面向对象软件开发方法,它与之前学习的面向过程程序设计有什么关系等问题,在课前活动中,首先,为了满足好奇心,解决未知问题,强烈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去查阅资料。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自己已有知识结构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学生在探索中汲取知识,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吸纳新知识,从而实现知识的同化。其次,课前预习可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改变学生只是被动地遵从教师和课本、机械地存储知识的现象。最后,查阅资料和课前预习可以显著提高W生的自学能力。此外,学生是带着问题听课,个人的热情、个人的探究、个人的见解有助于知识的积累。
学习过程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存储和提取,是发现知识的过程,是新旧知识经验直接相互作用过程,是将新知识纳入已有认知结构的同化、顺应过程。学生通过主动探索,用所学知识去获得新知识,开阔视野,活跃思路,达到触类旁通。课堂是教学实施的主要形式,是培养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载体。教师在课堂上不仅仅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即“授之以渔”。也就是学生应该学会如何运用知识,如何创造知识。为了保证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和扎实性,笔者对于课程中所涉及的基本理论和概念采取讲授模式。在讲授模式中,教师扮演专家角色,学生扮演学习者角色,被动地听使得学生只是机械地对知识进行继承,缺乏对知识的批判与创造。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在讲授过程中穿插引入问题或案例,并及时进行角色变换,具体流程如图4所示。以“图书管理系统”的图书类设计为例,首先,提出问题:程序中的其他函数如何能对图书类中的私有成员进行读取操作?通过设置问题,教师由专家角色转变为引导者,以学生为中心,对学生进行启发。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提出多种解决方案,如将图书类中的数据成员定义为公有的、调用类中的成员函数对类的私有成员进行相关操作等等。教师在肯定学生方法的基础上,指出这些方法虽然可以解决问题,但是,将类的成员定义为公有的方法会破坏类的信息隐藏特性,对成员函数进行多次调用的方法会增加时间开销,影响程序的运行效率,由此引出友元函数。通过这种模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现象。学生由单纯的学习者变换为知识的探索者和主动建构者,实现知识积累的同化和顺应过程。通过引导,启迪学生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思维,激发创新意识,探索和发现前人尚未解决的问题,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人的认知水平的提高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是新旧知识经验的冲突引发的认知结构的重组。每个人认知发展的速率不同,为了帮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在平衡和不平衡的循环过程中实现学生的认知发展,笔者在实验环节中采用合作学习模式。为了提高合作学习模式的有效性,笔者在布置“图书管理系统”程序设计任务时,要求学生综合所学知识,采用多继承方式设计类,设计成员函数时使用虚函数等。对于有些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内,该任务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学生很难一个人独立完成,因此采用合作学习模式显得尤为有效。此外,笔者还将与该案例有关的相关理论知识放在课程学习网站上,引导和启发学生。合作学习模式对学生的认知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讨论,每个学生就有机会了解别人解决问题的思想,当自己与其他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同时,由于学生之间是平等的,因此学生不会简单地接受其他学生的思想,而是进行探索、研究,进而得出自己的结论,这一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研究和创新能力以及团队的合作能力。
3.2项目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项目模块对应课程设计环节,在课程设计环节中采用项目学习模式。之所以采取项目学习模式,是因为在“学以致用,以用促学”的教学理念中,“用”是学习的起点和落脚点。学生在“实践―学习―实践”的螺旋式上升过程中,不再是存储信息的浅层学习,而是将新知识融入原有的知识结构,建立知识间联系的深层学习[5]。笔者根据教学内容,以项目为核心,设计或选择若干个与实际生活相关的、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的项目。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由5名学生组成。分组的原则是“组间同质、组内异质”[6],即将学习成绩、能力、性别等方面不同的学生分在一个小组,这种分组模式有利于“组内合作、组间竞争”。每个小组选择一个项目作为课程设计任务。在课程设计环节中,学生承担着项目经理、需求分析师、软件设计师、软件工程师和测试工程师等不同角色,项目组的成员独立完成信息的采集、需求分析、方案设计、编写代码以及系统的测试。
以“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设计――图书管理系统”开发为例:项目经理主要负责图书管理系统的总体规划和阶段规划,一般由项目组中能力较强的学生承担,该角色可以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需求分析师的职责是通过调研确定“图书管理系统”的设计目标和任务,即确定系统的综合要求、分析系统的数据要求、导出系统的逻辑模型、修正系统的开发计划等。例如通过调研,确定系统应能对一定数量的读者进行相应的信息存储与管理。要实现这个需求,系统需要具备录入、删除和修改读者信息,查询并统计读者的相关资料等功能。需求分析角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主动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软件设计师的职责是完成“图书管理系统”的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例如整个系统需要划分为几个子系统,每个子系统需要设计几个类,类与类之间的关系是组合还是继承等。该角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软件工程师的职责是完成源代码的设计与实现。软件工程师的能力对程序的可靠性、可读性、可测试性和可维护性具有深远的影响。该角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思维和编程能力;测试工程师负责对系统进行整体测试,这是保证“图书管理系统”质量的关键步骤。因此测试工程师应精心设计测试方案,尽可能充分覆盖程序逻辑并使程序达到所要求的可靠性。学生在完成该项任务时,将充分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如《软件工程》课程中的软件测试方法,从而将抽象的理论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该角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图书管理系统”的开发和设计过程中,还设置了小组讨论环节,项目组成员对每一阶段所完成的任务进行讨论和论证,以进一步对自己所完成的部分进行修改、完善。项目学习模式将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管理能力等进行综合训练。
综上所述,项目学习模式包含3个环节:(1)提出问题。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解决问题只不过是数学或实验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问题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项目组中不同的学生承担不同的角色,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责任,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进而会对要完成的项目提出很多问题;提出的问题越多,越能激发学生探索性学习的主动性。(2)建构自身的知识,实现知识的积累。针对遇到的问题,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观察、实验等活动,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在对已有知识和技能应用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新技能,进而解决在项目实现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3)培养多种能力,提高综合素质。通过学生主动参与、自行组织管理模式,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工作责任感以及团队合作能力。通过以实践为基础解决问题的方式,培养学生跨学科、跨领域完成驮庸ぷ魅挝竦哪芰ΑT诮饩鑫侍獾墓程中,不断地探索和研究,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交流合作能力以及知识自主深化和创新能力。项目学习模式中的这3个环节循环往复且螺旋式上升,学生针对项目提出问题,以问题为驱动,通过探索、研究、讨论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将方法用于实践之中,并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创新。通过这种学习模式,学生不仅可以将抽象的理论概念通过做项目联系起来,提高理论联系实际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且养成敢于质疑、善于表达和认真倾听的习惯。此外,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生了解和掌握了软件开发方法,强化了学生的思维训练和系统的设计训练,提高了综合素养。
4结束语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在能力、素质和智慧越来越重要的时代,单一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要求,“多角色混合式学习模式”以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素养和智慧”为目标,将教学过程分为学习模块和项目模块2个模块。学习模块将讲授模式、问题驱动模式和合作学习模式与课前预习、课堂教学和实践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引入多角色模式,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潜力,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能力,而且提高了素养,增强了智慧。项目模式是通过完成项目,引导学生思考,整合自己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能力、素质和智慧,并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组织学生参加ACM程序设计大赛陕西省赛所取得的成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多角色混合学习模式对学生的能力、素质和智慧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陆国栋.我国大学教育现状与教学方法改革[J].中国高等教育,2013(23):4244.
[2] Bruno W,Omar T,Christophe K,FrédéricH.MultiRole Project (MRP):anew projectbased learning method for STEM[J].IEEE Transactions on Education,2016,59(2):137146.
[3] 李克|,赵建华.混合学习的理论原理与应用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4(7):14.
[4] 高文,徐斌艳,吴刚.建构主义教育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710.
[5] 赵鲁涛,张志刚.“学以致用,以用促学”创新高校课堂教学[J].中国高等教育,2015(17):3739.
[6] 王鑫,白树勤.从理念到实践:“合作学习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J].中国高教研究,2014(6):102106.
篇4
一、网络技术的新发展
1.应用服务技术
在大力倡导“应用为主”的互联网时代,海量信息快速检索和丰富的应用服务成为未来互联网吸引用户的主要手段。互联网作为信息服务的载体,其内容丰富与否直接关系到网民对于互联网的使用。计算机软硬件条件的逐渐改善,为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条件。与此同时,互联网的互动性也得到了很大发展,如博客、微信、网摘、RSS等带有WEB2.0概念的应用服务也风生水起。在今后的互联网服务中,网民将不再仅仅是互联网信息的接受者,而且也是互联网服务的制造者和提供者。WEB2.0的核心就是把用户作为互联网信息的享用者和提供者,这将是未来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趋势。网络应用更趋多样化,网站的服务将更加精细化。
2.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是传感网与互联网、移动通信网三网高效融合的产物,是典型的移动互联网技术。
(1)物联网在教育管理中可以用于人员考勤、图书管理、设备管理等方面。例如,带有RFID标签的学生证可以监控学生进出各个教学设施的情况以及行动路线。又如,将RFID用于图书管理,通过RFID标签可方便地找到图书,并且可以在借阅图书的时候方便地获取图书信息而不用把书一本一本拿出进行扫描。
(2)物联网在校园内可用于校内交通管理、车辆管理、智能建筑、师生健康、校园安全、学生生活服务等领域。例如,在教室里安装光线传感器和控制器,根据光线强度和学生的位置,调整教室内的光照度。控制器也可以和投影仪或窗帘导轨等设备整合,根据投影工作状态决定是否关上窗帘,降低灯光亮度。又如,可通过给学生配置内置RFID的学生卡,孩子一入校、离校,家长就会立刻收到一条标明学生卡号和入、离校时间的短信。学校也可以对学生到课情况进行考勤分析。同时还可以对学生在校园的行踪进行监控,设立校园安全控制区域,减少不必要的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
3.电子商务技术
所谓电子商务是指在Internet环境下,实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商户之间的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的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互联网上的电子商务主要包括信息服务、交易和支付这三个方面的内容。电子商务的主要交易类型包括企业与个人的交易和企业之间的交易这两种。
二、网络技术发展对学校建设提出新的要求
1.校园网络建设的现状
目前,我国大多数校园网的应用还不丰富,学校计算机业务系统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应用水平的低下是对校园网资源的极大浪费。只有提高校园网的应用水平,才能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切实提高学校各项业务水平。因而,如何利用当前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与校园网资源,实现学校各项业务系统的集成,提高应用水平,将是学校校园网建设的下一个工作重点。因此,目前学校急需一个高速的、先进的、可扩展的校园计算机网络以适应当前网络技术发展的趋势并满足学校各方面应用的需要。作为教育基石的学校,在培养先进人才的同时,也迫切需要有高性能、高可靠性、扩展性好的网络解决方案。
2.网络技术发展背景下,计算机教学要更加注重实践性
随着网络、数据库及与之相关的应用技术不断发展,尤其国际互联网(Internet和内部网(Intranet)技术的广泛应用,世界正在迈入网络中心。学生只有了解和掌握了计算机网络原理,掌握了实现网络互联与配置的技术,才能为今后的就业、学习、研究网络奠定基础。
网络技术是一门非常注重实践的课程,实践在教学中占很大比重,但由于种种原因,有的教师在授课中往往片面强调实验和动手的重要性,忽略理论作为技术研究与学习基础的事实,忽视理论知识对实践动手调试的前期指导、规划和分析作用。这种学习方式造成学生不能建立清晰的网络技术知识理论体系。有的教师仅仅将几个特殊案例的实践动手调试作为网络互联与实现配置教学,根本不对网络理论知识作相应阐述。教学中即使涉及必须要用到的网络技术原理内容,也只是偏重实验环境下的教学,这样做最终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
在开设网络技术课程时,过分追求高配置实验环境,投入过多资金建网络实验室,大量购进先进网络硬件设备,却忽视实验教师的网络规划、组织和管理方面的软指导,没有真正理解网络是研究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进行通信的学科,计算机的思维模式只能是遵循人的思维模式的真正含义。试想一下,如果没有指导教师的项目分析与规划,学生拿到实验后,仅靠直接动手调试,用几条简单的命令去解决一个网络技术问题,这样的思路如何能达到深层次学习网络的目的。
篇5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素质教育;图书馆;服务创新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及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既有的教育目标发生了一系列重要的变化,它改变了原来教育过程中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强调接受性学习和机械式重复训练的传统教育方式,倡导积极培养学生通过交流与合作,主动进行信息搜集和处理,进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新课程标准也对教师队伍提出了终身学习、时刻学习的要求,授课教师更是需要不断更新和扩充知识面。对此,作为提供知识和信息主渠道之一的校园图书馆,必须与时俱进,创新求变,提升服务内涵,更好地配合新课标的实施。
1.新课程标准对图书馆工作提出新要求
1.1 要求学生喜欢阅读,能在阅读中感受乐趣。
1.2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1.3 具备创新精神、 和开放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1.4 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从此可见,中小学图书馆服务不能再局限于被动地提供图书资料,必须要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运用高科技手段搜索感兴趣的信息、培养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能力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2.中小学图书馆服务存在的不足
2.1 购书经费严重短缺,设备落后,新进图书有限,图书质量得不到保证。目前大多数中小学图书馆的资金投入明显不足,许多地方连基本设备都无法保证。藏书数量不足,图书陈旧现象严重。购买大量质量较差的低价折扣图书,许多无人问津的图书充斥馆中。捐赠图书未经过专门人员筛选,不适合中小学生阅读。
2.2 缺乏专业人员的规范管理,基本无法开展专业服务。目前中小学图书馆专业人员的配备极度缺乏,许多是由副课老师或退休老师兼任,没有经过专门的图书管理培训,造成管理混乱和服务范围受限。
2.3 条块分割部门所有的管理体制使中小学图书馆资料不能实现资源共享。由于缺乏统筹协调,同一地区的学校纷纷购买同样种类、价值昂贵的书籍、珍本、光盘数据库等,造成重复投资。
2.4 服务内容单一。许多中小学图书馆仅仅作为一个书籍借阅场所,在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心健康等方面没有发挥其应有作用,缺乏用户教育、阅读指导、参考咨询、信息空间共享、学科化服务等高水平服务。
3.中小学图书馆服务应当加强创新,为新课改顺利进行保驾护航
3.1 学科化服务。学科化服务是一种基于馆藏物理资源和网络虚拟资源,以用户需求目标驱动的,面向科研过程,融入用户决策过程并帮助用户找到或形成问题的解决方案的增值服务。新课标倡导学生个性化发展和鼓励教师个性化教学,图书馆可以根据用户所研究的学科、课题、内容等来获取、组织、检索、存储、传递与提供利用相对应资源,从而达到“信息服务学科化,服务内容知识化”的目标。
3.1.1 创新服务方式。学科化服务强调“以用户为中心”,从用户的实际需求出发提供服务。如:面向各课题组和学科带头人,汇总学科领域的前沿发展最新资讯,提供学科或课题的资料研究服务。面向中小学生,要制定图书数据库使用指南并开展培训,根据其兴趣爱好主动提供阅读信息等。
3.1.2 创新合作机制。学科化服务要求采取团队合作的形式为读者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在团队工作模式下,图书馆工作人员与读者直接接触,便于迅速解决读者疑问。
3.1.3 创新技术手段。在互联网时代,发挥好图书馆的服务功能还可以依靠信息技术的协助。通过构建学科知识网络平台,加强图书馆员与读者的互动,吸引读者参与图书馆的共同建设和服务模式探讨。
3.2 用户教育。首先,中小学图书馆应该配备高素质的用户教育师资。用户教育人员既需要图书馆学、情报学知识,一定的英语水平和计算机知识,还需要具备中小学教育的学科专业知识背景和较高的文字组织和语言表达能力。要加强现有用户教育人员的在职培训,并着力培养课任教师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意识,使他们共同参加到用户教育工作中来。其次,创新入馆教育方式。当前中小学用户教育主要是在开学时针对初高一新生进行新生入馆教育,而且基本采用灌输式教育,课时短,内容复杂,讲解粗放。要创新用户教育方式,如辅以图文声像并茂的网上教程,开发多媒体课件,开展有趣味性、针对性的教育活动等,帮助低年级学生更加具体化、形象化地学习如何使用馆藏资源,培养读者的信息意识和获取文献信息资源的能力。
第三,用户教育常态化。用户教育不能仅局限于新生入馆教育,而且应当是长期的、连续性的,不仅仅针对一年级新生,还应逐步将教育范围扩大到所有学生。
3.3 参考咨询服务。传统的参考咨询服务是指图书馆服务中直接指导读者寻找资料,及利用图书馆资源以解答读者生活或研究上各种问题之服务。更多是被动地等待读者前来咨询,以提供面对面的服务或者电话咨询服务为主。新课程标准鼓励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图书馆的参考咨询服务必须以更加积极主动以及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服务方式,紧密结合青少年的知识结构和学习阶段,主动为其提供图书阅读信息,“为好书找读者,为读者找好书”。
篇6
关键词:智能卡;IC卡;高校教育;信息化管理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智能卡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国家信息化战略的实施,高校教育信息化管理一直为教育界人士所重视。全国各大高校开始陆续引进智能卡,智能卡的引进有力地促进了高校教育管理的信息化。高校引入的校园一卡通管理系统正是智能卡技术的一种非常典型的应用。在高校中。教职工和学生人手一卡,该卡成为了他们的身份识别标志,其惟一性和卡内信息可修改性使得校园卡能很好地应用在高校的各个管理层面。但是,由于目前社会信息化的程度不高,高校教育信息化程度也受到限制,智能卡引入高校的时间并不长,从总体看智能卡在高校教育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还非常有限,目前仅仅应用在某些特殊的部门,比如食堂、图书馆等等。因此,怎样把智能卡强大的功能应用到高校的各个管理层面,发挥出其作用。成为了一个非常热门的研究主题。
1 智能卡简介
所谓智能卡是IC卡(集成电路卡)的一种,其内部嵌有微芯片。按所嵌的芯片类型的不同,IC卡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存储器卡,该卡内的集成电路是可用电擦除的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它仅具有数据存储功能,没有数据处理能力,存储卡本身无硬件加密功能,只在文件上加密,很容易被破解。第二类是逻辑加密卡,该卡内的集成电路包括加密逻辑电路和可编程只读存储器,加密逻辑电路可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卡和卡中数据安全,但只是低层次防护,无法防止恶意攻击。第三类是智能卡(CPU卡),该卡内的集成电路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可编程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储器RAM和固化在只读存储器ROM中的卡内操作系统COS(Chip Operating System),卡中数据分为外部读取和内部处理部分,确保卡中数据安全可靠,而且卡内包含一个RFI芯片,所以它们不需要与读写器任何物理接触就能够识别持卡人,有些地方也称之为非接触式IC卡。
2 智能卡在高校中的典型应用
智能卡在高校中的典型应用是校园一卡通系统,其应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消费支付功能。通过校园卡内的电子钱包,持卡人可以在校园内任意一个与系统联网的消费网点以卡结算,实现数字化、电子化货币结算。一个典型的应用就是高校食堂里教职工和学生的就餐支付系统,一卡通持有者通过专门的充值系统采用预付费的方式将金额存入卡内,然后持卡消费。该应用可以为高校后勤管理解决现金就餐所带来的诸如卫生、腐败问题,更可以提高持卡者的就餐效率。第二是身份识别功能。校园卡表面印有持卡人身份标识,如学号或职工号、姓名、照片以及所属单位等,且教职工、临时工和学生等不同身份卡片的底色也不同,以便于身份识别。校园卡的IC芯片和数据库系统中均存有持卡人的身份信息,实现了校园内的电子身份识别,取消了各种证件。一个典型的应用就是高校图书馆的图书借阅管理系统。持卡人持卡进入高校图书馆浏览,只有合法持卡人才允许进入,能通过图书管理系统进行图书的借还操作。如果出现延期借阅,管理系统会扣除卡内金额,完成逾期罚款的功能。另一个典型的应用就是学生上机操作。当前高校普及了计算机教育,大量学生在课余时间自费上机查阅资料和学习,校园卡系统可以自动完成上机身份识别和费用缴纳操作,为高校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提高了效率。
3 高校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校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典型问题主要有两个。第一个是应用面太狭窄的问题。事实上,校园一卡通系统的功能远比文中所描述的功能强大。前面所述的应用主要体现在高校的日常生活管理领域。作为一个高校,教学管理始终是教育管理各个层面中最重要最核心的问题,涉及教学管理的诸多难题需要解决,比如教学考勤管理,而教学考勤管理主要还是采用传统的点名方式,其弊端显而易见,效率太过低下,特别是高校教学中普遍采取大课制,显然口头点名方式是不现实的,为此,完全可以利用校园一卡通的身份惟一性特点,实现自动点名。第二个是校园一卡通系统没有和学校已有网络资源紧密连接的问题。在智能卡引入到高校之前,各个高校普遍已经有了计算机网络系统,而且也实现了部分信息化管理,比如学生的学籍管理,考务管理等,但是这些计算机网络资源和校园一卡通系统是完全独立的。怎样把这些网络资源和校园一卡通系统整合起来,发挥其更大的作用,是当前摆在高校教育信息化管理者面前一个重要的课题。
4 典型问题的解决方案
针对以上这些问题,本文以解决高校教学管理中最棘手的教学考勤问题为例,介绍一种基于智能卡的教学考勤系统的设计思路和实现流程,以此为基础阐述类似问题的解决方案。本系统采用Philips Mifare one$50智能卡,以Visual Basie6,0+SQL SERVER2,000为编程开发平台。
4.1 Philips Mifare one S50智能卡结构
该卡为EEPROM结构,容量为8K,分为16个扇区,每个扇区为4块,每块16个字节,以块为存取单位,每个扇区有独立的一组密码及访问控制。其卡内结构如图1所示。每个扇区的密码和存取控制都是独立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定各自的密码及存取控制。存取控制为4个字节,共32位,扇区中的每个块(包括数据块和控制块)的存取条件是由密码和存取控制共同决定的,在存取控制中每个块都有相应的三个控制位。有关卡的详细存取控制请参阅文献。
4.2 教学考勤系统设计
该系统已经在学校学籍管理系统中注册并写入了校园一卡通中的学生信息(包括学生学号、姓名等基本信息和性别、年级、班级等可选信息)以进行教学考勤操作。本文设计开发的教学考勤系统的功能结构如图2所示,考勤软件系统主界面如图3所示。
利用该系统可以实现本地数据库中院系、专业班级的增删、修改,学生信息的增删、修改,并实现课程管理、教室管理以及核心的考勤管理,除此之外还能对考勤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等。系统实现了与远程教务处网络服务器的资源共享。
系统应用框图如图4所示。
4.3 教学考勤系统关键操作
该考勤软件的几个关键操作步骤如下:
(1)管理员对系统进行初始化操作,从教务处网络服务器上下载本次授课的相关信息数据,打开“考勤管理”选项设定诸如授课专业,班级,地点,开课时间等等信息,如图5所示。然后点击“开始考勤”。
(2)学生进入教室后,只需要持IC卡贴近读卡器,听到“嘟”的一声,就完成了考勤签到操作。系统将自动记录该学生考勤的相关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学号、卡号、班级、课程、上课时间、上课地点、签到时间和签到状态。该考勤信息将显示在考勤界面下方并记录在本地数据库中,如图5所示。如果学生在设定的上课时间前持卡主动考勤,则数据库记录的学生签到状态为“正常”;如果学生在开课后15分钟内持卡签到,则数据库里记录为“迟到”;15分钟后持卡签到,则数据库记录为“旷课”。如果已签到学生再持卡签到,系统将发出“已签到”的提示信息。如果出现学生请假情形,则可以由管理员选择“手动考勤”选项进行登记,并注明原因,以备统计。因此数据库中将出现四种类型的学生考勤状态,分别是“正常”、“迟到”、“旷课”、“请假”。一旦出现系统故障或者IC卡故障也可以选择手动考勤。
(3)考勤结束,管理员将考勤结果发送到教务处网络服务器上,供教务处统计。也可以在本地“统计管理”中生成报表并打印统计结果。
该教学考勤系统很好地利用了一卡通的特点和优势,而且系统并不是独立工作的,它充分利用学校已有的网络资源,实现了与其他系统的挂接与捆绑功能,通过平台预留的扩展接口与教务处教学管理系统联网,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确实提高了教学考勤的效率,是高校信息化教育管理的一个典型应用。
篇7
关键词:案例教学方法;软件技术;;程序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29-6589-02
案例教学方法是以案例为基础的一种教学方法,起源于1920年美国哈佛商学院的商业管理教学,借助于这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讨论。1977年Dooley和Skinner[1]提出:案例教学方法的特征是详细分析赞同意见与反对意见,直到学生作出了明确的决策。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不直接参与教学,而是进行苏格拉底式的讨论,让学生发现自己在解决方案时的问题。
本文结合本校软件技术专业中的一门专业课程《程序设计》,并以DataList控件为例,详细地阐述了案例教学法的优点及实施过程,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不断改进、求新,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 案例教学方法的优点
1)案例教学法有利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讲授,学生跟着教师学习,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得不够。采用案例教学方法,学生通过对案例的操作,可以做出属于自己的作品,可以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软件技术专业常被学生认为是难懂、难学、难掌握的专业,对于枯燥无味的编码,学生望而却步。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兴趣的培养非常重要,通过对小案例的操作,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学习的乐趣,从而激发他们对专业学习的兴趣。
2)案例教学法有利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与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的教学方法学习往往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在学习过程中,没有理解的知识点、容易产生错误的知识点没有充分暴露出来。采用案例教学方法,学生在解决案例的过程中可以主动地发现问题,通过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学生间讨论、学生间的合作、利用网络等方法解决这些问题。
软件技术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在软件编程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只是通过老师的讲解,学生很难理解,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不会加以解决。而在案例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自己操作案例,可以主动地发现这些问题,通过请教老师、与同学讨论、与同学合作等方法解决这些问题对于学生体会也较深刻,在以后遇到类似问题的时候,往往能迎刃而解。
3)案例教学法符合人类学习知识的过程,能很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能力结合起来。人类认识事物的过程是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反复进行。案例教学方法的实现过程符合人的认识的一般规律,教师从给出案例运行的效果,学习相关知识,学生完成案例,发现问题并解决,再完成较复杂的案例。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能通过案例,很好地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同时这些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中。
软件技术专业的学生通过学习能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案例教学法,老师在设计案例的时候可以结合目前运用得较多的内容、典型项目的设计等内容,以小案例的形式放于教学过程中,有助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同时学生也能体现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为学生进一步创新性的创作打下基础。
4)案例教学法符合职业教育的特点,教学过程中突出职业、专业特征,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案例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难以理解和掌握的理论知识,特别软件技术的专业知识,学生往往很难理解概念、理论的知识,所以这个专业的知识被学生认为是最难掌握的内容。教师借助于案例,学生从模仿案例入手,可以深层次地理解理论知识,同时在理论基础的支持下,深入学习相关的知识,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以后的职业能力和专业基础打下坚实的基础,为社会培养应用型的人才。
2 案例教学方法的实施过程
2.1 教学内容的准备阶段
一个案例的设计不但要有新的知识点,也同时也要结合学生以学习的知识,以及学生对于这些知识的掌握程度。比如在《程序设计》课程中要求掌握C#程序设计、数据库技术、网页设计等课程的知识,在学习DataList控件时,学生已掌握了基本控件、数据库操作等内容,数据控件已经学习了Repeater控件。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将重点和难点贯穿在案例中,所以这个案例一定要具有代表性,让学生在分析案例、解决案例的过程中掌握大纲所要求的知识,同时案例也能对学生为以后的工作学习带来一定的指导。案例教学最重要是教师如何组织案例,在组织案例时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①现有的教学内容、学生的以有知识的掌握能力。
②分析本案例要解决的主要重点和难点。
③解决本案例所需要的新的理论知识和以往的相关知识点。
④准备案例,将案例运行的效果图以及运行该案例所需要的素材提供给学生。
在学习DataList控件时,要求学生使用DataList控件实现数据的显示、删除和编辑功能,我采用了简单的图书管理为案例,实现显示图书信息、修改图书信息、删除图书信息三个功能,由六个子案例组成。
提供的素材:数据库、图书图片文件、运行效果图。
2.2 教学过程的实施阶段
使用案例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就发挥案例教学的优势所在,在这个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教学过程可以分为演示案例、分析案例、讲解相关的理论知识、学生实现案例几个阶段。老师首先演示案例,将案例实现的效果完美地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地案例分析产生兴趣。在这个基础上,老师引导学生对案例展开分析,在分析过程中,主要是启发学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在DataList控件的显示图书简要信息的子案例中,学生发现这个功能的实现和Repeater控件有相似之处:数据绑定的方式与Repeater相同,也有ItemTemplate模板等,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初步认识DataList控件以及相关属性,在与Repeater控件的比较中,发现ItemTemplate模板的编辑可以在可视化环境下进行,相对Repeater的代码生成要简单、易掌握。
再如在修改图书信息子案例中,学生发现这个功能的界面与显示图书详细信息很相似,除了模板使用的不同外,还需要使用TextBox控件显示图书信息,提供给用户进行修改操作。在编辑代码实现更新操作时,学生发现找不到TextBox控件,由此老师引出这个案例中一个重要的知识点:DataList控件中子控件中查找及应用。
2.3 教学评价及反思阶段
一个好的教学案例无论从设计还是实施,要取得好的学习效果,需要反复地改进,所以教学评价和反思显得尤其重要。教学评价的目的一是根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以及学生学习结果进行判断,找出其中不足的地方并分析原因;二是对学生完成案例的情况进行展示和分析,对学生具有监督和强化作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效地推动学习;三是可以根据教与学的情况 ,调整教学计划的实施,从而可以更有效地让学生掌握知识。
例如在修改图书信息子案例中,主要是学习在DataList控件中查找子控件,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普遍掌握情况不理想,说明学生对于这个知识的理解还不够透彻,因此我在安排以后教学内容里,增加了批量删除图书信息的功能,通过在DataList控件中添加CheckBox控件并进行查找、设置等操作,让学生再一次使用这个知识点,加深对这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3 小结
在软件专业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案例教学方法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案例教学方法通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主地进行学习并掌握知识。教师在案例的准备、课堂的组织以及课后的反思过程中都要能精心地组织和改进案例,使案例能符合教学目标、重点及难点,能解决实际问题,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在作者近几年的教学过程中反复地对教学案例进行改进、反思,学生的操作能力得到了提高,这对于我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了很大的参考。
篇8
关键词:领域驱动设计DDD;对象关系映射ORM;控制反转IoC;依赖注入DI;面向方面编程AOP;工作单元UnitOfWork;实体框架;窗口通信基础WCF;窗口展现基础WPF
中图分类号:TP36 文献标识码:A DoI: 10.3969/j.issn.1003-6970.2012.03.026
Simple Design And Realization about Practicable System Software Framework
KAI Zhao-qian, ZHANG Han-bing
(Newland Co. Ltd, Beijing, 100044)
【Abstract】The paper expoundsthe creation and layer-structure about a simple and practicable net-system- software-frameworkmodule of web-browser-enterprise-application. It analyzes main science-technology content. It point out thegreat advantage and marketpotential. It illustrates important programing links and lists a detailed example. The module feature: high performance, practicable, simple and easy to use.
【Key words】Domain Drive Design; Object Relational Mapping; Inversion of Control; Dependence Injection; Aspect Oriented Programming; Unit Of Work; Entity Framework; Windows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Windows Presentation Foundation
0 引 言
一般的Web浏览器企业应用网络软件系统,常常采用业务数据库与B/S(Brower/Server)三层软件架构的形式,虽然易于软件设计和编程实现,但是维护和升级起来十分麻烦,很多时候不得不重新做起,更别提系统扩展了。这种体系,概念混淆,术语混乱,框架与模式僵化,设计与代码很难理解,SQL(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运用繁琐,编程工作量大,软件制作效率低下,对于小中型企业系统还勉强凑合,对于中大型企业系统就根本行不通了。现代Web浏览器企业网络软件系统设计,迫切需要高效、实用、架构简单、易于实现、编程自动化程序高、无关数据库设计的多层次通用性系统软件体系。可以灵活运用“领域驱动设计DDD(Domain Drive Design)”的编程思想,结合新出现的现代软件设计工具,达到这些目的,使项目软件设计集中到具体的“业务行为逻辑实现”和“前端页面丰富”方面,通过软件自动架构的方式,保证系统软件设计的极大简化高效和运行的最大稳定可靠,同时最低化维护成本并最强化系统的可扩展性。
1 总体规划设计思想
根据领域驱动设计的思想,结合新出现的现代软件设计工具插件,采用分层架构的做法,围绕具体的业务逻辑,面向对象进行分析与设计,可以建立如图1所示的以业务领域为中心的四层基本典型Web浏览器企业应用网络软件系统框架模型。
四层基本系统软件层次从上到下依次是:表现层、服务层、领域模型层和基础框架层。
表现层主要通过用户界面向用户展示必要的数据信息,同时接收用户的反馈。
服务层提供对“领域模型层”业务的封装,通过网络或接口向表现层暴露粗粒度的业务服务。
领域模型层主要是展现业务领域的行为逻辑、业务处理状态以及实现业务的规则,同时也包含了领域对象的状态信息。该层是整个应用程序的核心部分,它可以包含的概念和内容有:实体(Entities)、“值”对象(Value Objects)、领域服务(Domain Services)、仓储契约/接口(Repository Contracts/Interfaces)等。
基础结构层为应用程序的数据存取提供服务,它可以是应用程序本身的持久化机制,也可以是外部系统提供数据访问的Web Service等。它提供了能被其它各层访问的通用技术框架,比如异常捕获与处理、日志、认证、授权、验证、跟踪、监视、缓存等。这些操作通常会横向散布在应用程序的各个层面,面向方面编程AOP(Aspect Oriented Programming)关注的就是如何在不影响对象本身处理逻辑的基础上来实现这些横切的却又必不可少的功能点。实践中通过使用一些流行的拦截(Interception)框架(如Microsoft Unity、Castle DynamicProxy等)可以方便地实现AOP。
按照领域驱动设计的思想,领域模型建立在服务层中,能够更好地应对复杂与不断扩展的大型企业软件应用需求,而实际应用中更多的是繁琐并不特别复杂的业务领域行为逻辑,把“领域模型”独立一层,即保持了领域驱动设计的复杂应对与业务扩展的优势,又可以加速软件体系的运行效率。对于中小企业应用,这四个层次就足够了,对于业务领域的拓展和中大企业的应用,还可以把“领域模型层”展开为若干个层次,将基本的四层框架扩展N层框架。整个软件框架模型,能大能小,适应性更强大了。
还可以在基础结构层采用依赖注入IoC(称“控制反转”)、工作单元、缓冲操作等技术,在“领域模型层”所在ORM框架中使用实体框架(Entity Framework)、Hibernate等技术,在服务层选用窗口通信基础WCF(Windows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Spring等技术,在应用层窗口展现基础WPF(Windows Presentation Foundation)、Struts II等技术,规范编程,实现软件的大部分自动架构,提高软件的执行效率,做到即用数据库又与数据库无关。
选用这种Web浏览器企业应用网络系统软件模型,项目软件设计就可以集中到具体的“业务行为逻辑实现”和“前端页面丰富”上面了。
2 新软件体系科技分析
2.1 框架模型的技术应用
架构的新软件体系,采用的主要新技术如下:
2.1.1 数据库动态生成技术和ORM框架
对于应用,采用新版的Entity Framework 4.1实体框架,进行code-first/model-first编程,实现数据库从代码生成,大大提升开发阶段数据库应对业务的变化能力;对于J2EE应用,可以采用类似的Hiberate技术。同时采用ORM框架,隐藏数据访问的细节,使数据库交互变得简单易行,并且完全不用考虑具体的SQL语句应用,从而实现快速开发,避免因SQL操作而引发的各种人为问题。
2.1.2 一致的网络通信服务应用
对于应用,服务层采用WCF,实现业务功能在网络传输的能力,为多客户端应用场合提供统一的服务接口,避免了重复开发,使移动或固定简易终端、个人计算机终端等能够连网的客户端都可以访问统一的服务地址,实现系统服务的一致性;对于J2EE应用,可以采用功能强大的Spring。
2.1.3 面向方面编程AOP应用
对于应用,采用微软企业库的PolicyInjection模块来实现AOP。对于J2EE应用,采用集成有AOP的Spring。AOP和IoC是进行逻辑分离和降低耦合度最主要的方式。AOP技术,剖解封装的对象内部,将影响多个类的公共行为封装为一个可重用模块,并将其名为“方面(Aspect)”。它把软件系统分为两个部分:核心关注点和横切关注点。业务处理的主要流程是核心关注点,与之关系不大的部分是横切关注点。横切关注点,经常发生在核心关注点的多处,而各处都基本相似。通过AOP技术,实现了诸如日志、事务管理、权限控制等横切关注点的通用逻辑,可以专注于核心关注点,将精力投入到解决企业的商业逻辑上来。同时这些封装好了的横切关注点提供的功能可以最大限度地复用于业务逻辑的各个部分,既不需开发人员作特殊的编码,也不因修改横切关注点的功能而影响具体的业务功能。
2.1.4 依赖注入及其实现
分层架构的设计,层与层之间是松散耦合的,上层不会具体依赖于下层,只依赖于它的一个接口。这样,上层不能直接实例化下层中的类,而只持有接口;接口所指变量最终究竟是哪个类,则由依赖注入机制决定。对于应用,采用微软的Unity2.0实现依赖注入,它包括控制反转IoC、DI(Dependence Injection)和拦截技术。对于J2EE应用,可以采用含有IoC等功能的Spring。
2.1.5 前端页面的丰富绚丽
为使前端网页界面丰富绚丽,可以采用通用的JS(Java Script)、JQuery、Ajax、DIV(Division) + CSS(Cascading Style Sheet)、AS(ActionScript)-Flash等技术实现导航、布局、感觉、视觉、动画、立体及其人机操作的简便和快捷。对于应用,还可以采用功能强大的RIA(Rich Internet Applications)---WPF或Silverlight;对于J2EE应用,还可以采用功能强大的Struts II。
2.2 可能的技术应用与替代
数据库访问部分,采用了ORM框架有更多的选择:如应用的nHibernate、Simple.Data等,J2EE应用的iBatis等;中小型企业软件的开发,应用也可以使用传统的,J2EE应也可以使用传统的JDBC(Java Data Base Connectivity)。
网络访问部分,应用,除了采用较多的规范WCF技术,还可以根据系统的规模采用Web service等其它替代方案;J2EE应用也可以使用传统的URL(Uniform Resoure Locator)定位、Socket套接。
可重用模块部分,如日志、异常及验证等,应用,除了采用“微软企业库”提供的一致功能,也可以为每一模块采用一些技术框架,如Log4net日志模块等,甚至自己开发。
IoC/AOP部分也有较多替代方案,ASP.省略、Autofac等技术。J2EE应用的选项就更多了。
新软件体系架构,还有很强的预留和伸缩空间,可以轻易更换或加入将来出现的众多的简便自动工具软件,实现自身的丰富完善和功能扩展。
3 新软件体系优势分析
新软件体系架构,降低了系统开发的复杂度,在设计、开发、测试、部署及维护等各个环节为应用系统带来了高可用性、高延展性等正面效应,其巨大优势概括如下:
1)提高了系统的可测试性:多层架构,层与层之间是低耦合的,增加了各层的独立性,也提高了可测试性,这样开发出来的系统更加健壮。
2)简单化了解决方案的维护和管理:层内高内聚、层间低耦合的结构,使得系统实现与分层组织方式变得非常灵活方便,维护和管理的直接、高效,显而易见。
3)增加了系统的可移植性:企业软件开发中,许多模块都是可通用的,如日志、异常、缓存、验证模块等。通过分层,很容易分离出通用模块,便于迅速应用到其它的项目,展现了模板化的组织架构。
4)数据库由编码自动生成:软件框架采用最新的数据库自动操作技术,并融入ORM机制,实现了从代码生成数据库的强大功能,即使开发测试阶段的数据库也可以很容易地应对业务的变化,大大提高了开发效率。
5)能够对多种类型客户端提供一致功能服务:具体业务应用领域中有多种终端,如手持移动操控仪、立/挂式操控台以及个人计算机。软件架构设计中通过网络边界分离服务层和表现层,就可以轻易的使这些不同类型终端,获取统一的系统功能服务。
6)增强系统的可伸缩性:借助于分层的优势以及架构中各部分设计的高内聚性,各层自成模块体系,互相独立;增删各个独立的模块,不会影响到其它模块或层的功能,系统的可伸缩性强大。
7)实现了编码自动化,避免人为因素影响:软件框架采用了众多的网络编程新技术,实现了数据库访问的封装,日志、异常捕获以及AOP拦截等常用功能,减少了重复模块编码量,同时也避免了因人为因素导致的性能问题。
可以看到,这种软件体系框架也存在不足,它需要非常熟悉业务领域。熟悉了具体的业务领域,才能正确完整的实现系统的行为逻辑,否则,容易偏离软件架构的核心---领域模型,导致项目重构甚至失败。这种软件架构是为应对复杂性而提出的,简单项目采用传统的易于实现的B/S三层框架就可以了,没有必要采用这种灵活的领域驱动设计的开发思想。
4 新软件体系编程实现
编程实现这种软件体系框架,即可以采用J2EE规范的Ec lipse+StrutsII+Spring+Hiberate/iBatis的常用开发环境以Java语言完成,也可以选用架构的VisualStudio + EntityFramework / nHiberate的常用开发环境以C#语言完成。这里就后面一种常规开发,以图书馆的图书管理、读者借书/还书为业务背景,举例说明其具体应用。
4.1 开发环境的建立与配置
需要的最少软件开发工具有:.NET4.0、VisualStudio2010SP1、 Entity Framework4.1、Unity 2.0/MicrosoftEnterpriseLibrary5.0、SQLServer2008、 MVC3。VisualStudio也可以是低版本,VisualStudio2008以上版本集成有 Entity Framework。数据库也可以是Oracle、MySQL等。其它是插件软件工具。
安装VisualStudio及其它插件工具和数据库,对VisualStudio、插件工具、数据库做关联配置。
4.2 软件框架体系的实例化
打开VisualStudio集成开发环境,创建新项目LibSys,在其解决方案中建立以下子项:
・ LibSys.Design――项目的一些设计图稿,包括图1所示的基本架构结构。
・ LibSys.Intrastructure――主要是处理数据访问和交叉剪切(Cross-Cutting)的基础结构层组件。前者主要包含仓储与工作单元的具体实现;后者主要包含IoC容器等。
・ LibSys.Domain――包括了项目的领域模型与业务逻辑,是系统的核心所在。
・ LibSys.Repository――是仓储的具体实现项目,它引用LibSys.Domain项目。本项目包含了仓储实现,同时也一并实现了Repository Transaction Context对象。
・ LibSys.Service――用于表现层交互。交互采用DTO(Data Transferring Object)。DTO与Entity/AggregateRoot(实体/聚合根)并非一一对应。虽然项目,看上去是一个Entity/AggregateRoot对应一个Data Object,但深入分析可以发现,这些Data Objects中包含的数据,与对应的Entity/ AggregateRoot中包含的对象状态是有出入的。这是由应用程序的需求决定的。
・ Web应用程序,以ASP. NET MVC框架为基础,提供用户界面交互接口。
这里以仓储和应用服务层的实现为例,具体说明框架体系的实例化过程。
1)仓储的实现
仓储保存领域模型的实体对象。业务处理需要把正在参与处理过程的对象保存到仓储中,或者从仓储中读取需要的实体对象,或将对象直接从仓储中删除。依据DDD理论,对Reader和Book分别设计对应的仓储ReaderRepository和BookRepository。而首先需要设计的是仓储基类RepositoryBase,它继承于接口IRepository类,主要任务是封装Entity Framework中的Database Context,以统一的方式获取;另外还实现了几个抽象方法,如图2所示,这样方便了子类的实现,减少了开发的重复代码编写。
2)应用服务层的实现
应用服务层采用WCF实现。示例系统由LibSys.Service项为整个系统提供该服务。LibSys.Service项位于领域模型层上面、用户界面层下面,用于用户界面与领域的交互。它不负责处理任何业务逻辑,是从更高的层面,为业务逻辑的正确执行提供适当的运行环境,同时起到任务协调的作用,如事务处理和基础结构层服务调用。WCF Service中“还书”操作的具体实现如下:
public void Return(string readerName, intbookId)
{ …
Readerreader = readerRepository.Find(Specification.Eval
(r => r. Name.Equals(readerUserName)));
Book book = bookRepository.GetByKey(bookId);
reader.Return(book);
…
}
4.3 业务行为逻辑的简易实现
图书管理的业务逻辑简化如下:
普通用户可以添加图书并查看图书的详细信息;
注册用户也就是读者,可以借书、还书、查看借过的图书列表和借书信息。
4.3.1 实体与聚合根
首先分析实体,不难看出,读者和图书是实体;每个读者都将有自己的借书信息(如何时借的哪本书,是否已经归还,或者是否已经过期),与之对应每本书也可以有被借历史(如,特定书何时借给哪个读者),因此借书信息也是实体。
再来分析聚合。借书信息是与读者和图书关联的,没有读者,借书信息没有存在的意义,同样,没有图书,借书信息也同样不存在。每个读者可以没有任何借书信息(或借书记录),也可以有多条借书信息;每本书同样可以没有任何被借信息(或被借记录),也可以有多条被借记录。因此存在两个聚合:读者-借书信息聚合(1..0.*)以及图书-借书信息聚合(1..0.*)。读者和图书分别为聚合根,借书信息为实体。于是可以得出结论:读者:Reader,聚合根;图书:Book,聚合根;借书信息:Registration,实体。
从而可以确定需要针对读者(Reader)和图书(Book)实现的仓储以及相应的规约。
4.3.2 基于Entity Framework建立领域模型
目前Entity Framework支持三种建模方式:Model First、Database First以及Code First。对于领域驱动设计,宜采用Code First。创建Entities文件夹,编写实体代码如下:
public class Reader
{ /*代码省略 */ }
public class Book // Book聚合根{ /*代码省略 */ }
public class Registration //Registration实体
{ /* 代码省略 */ }
创建Mappings文件夹,编写O-R映射规则。读者实体映射代码如下:
public class ReaderMap : EntityTypeConfiguration
{ publicReaderMap()
{ HasKey(r =>r.Id); // 主键// Properties
Property(f => f.Id).HasDatabaseGeneratedOption(DatabaseGeneratedOpti on.Identity);
…// 代码省略
ToTable(“Reader”); // 表与字段映射
}
}
形成的最终关系模型如图3。
4.3.3 添加业务逻辑
根据DDD,实体处理业务逻辑,应该尽量将业务体现在实体上;如果某些业务牵涉到多个实体,无法将其归结到某个实体,则引入领域服务(Domain Service)。本案例业务不复杂,不涉及领域服务,业务逻辑都是在实体上处理的。以“读者(Reader)为例,它有借书和还书的行为,其行为实现如下:
public class Reader
{ public void Borrow(Book book) // 借出行为
{ if (book.Lent)
throw new InvalidOperationException(“The book has been lent.”);
Registration reg = new Registration();
reg.RegistrationStatus = RegistrationStatus.Normal; reg.Book = book;
reg.Date = DateTime.Now;
reg.DueDate = reg.Date.AddDays(90); reg.ReturnDate = DateTime.MaxValue; book.Registrations.Add(reg); book.Lent = true;
this.Registrations.Add(reg);
}
public void Return(Book book) // 归还行为{ if (!book.Lent)
throw new InvalidOperationException(“The book has not been lent.”);
var q = from r in this.Registrations wherer.Book.Id.Equals(book.Id) &&
r.RegistrationStatus == RegistrationStatus.Normal select r;
if (q.Count() > 0)
{ varreg = q.First(); if (reg.Expired)
// TODO: 读者需期满付费
reg.ReturnDate = DateTime.Now;
reg.RegistrationStatus = RegistrationStatus.Returned;
book.Lent = false;
}
elsethrow new InvalidOperationException(string.Format(“Reader {0} didn’t
borrow this book.”,this.Name));
}
}
4.4 应用软件系统的自动构造
建立起了软件框架体系并实现了业务行为逻辑,就可以自动构造应用软件系统了。这得益于DDD思想与ORM、IoC、DI、AOP、UnitOfWork观念及其相应插件等软件工具的采用。自动构造应用软件系统最大的体现是从代码生成数据库,即实现领域模型与数据库关系模型的自动创建,步骤如下:
1)在基础结构层(LibSys.Intrastructure)添加继承自DbContext的类LibContext,关键代码如下:
public class LibContext: DbContext
{ privatereadonly static string CONNECTION_STRING =“name=LibSys”;
publicDbSetReader s { get; set; }
publicDbSetRegistrations { get; set; }
publicDbSetBooks { get; set; }
public LibContext () : base(CONNECTION_STRING) // 传入数据库连接字符串
{ /*代码省略 */ }
protected override void OnModelCreating(DbModelBuildermodelBuilder){ base.OnModelCreating(modelBuilder); modelBuilder.Conventions.Remove();//移除复数表名契约
modelBuilder.Conventions.Remove();
modelBuilder.Configurations.Add(new ReaderMap()) //添加映射配置文件
.Add(new RegistrationMap()).Add(new BookMap());
}}
2)建立数据库初始化类,代码如下:
public class LibInitializer: DropCreateDatabaseIfModelChanges
{ protected override void Seed(SchoolContext context)
{ base.Seed(context);…// 代码省略
3)在LibSys.Web项目的Global.asax下的Application_ Start()中添加如下代码来实现系统运行时自动数据库创建并初始化:
Database.SetInitializer(newLibraryI nitializer());
通过以上配置,系统在第一次运行时会根据映射配置文件的关系模型,自动创建数据库表及其主键、外键等约束。以后进行了修改,也会对数据库表自动进行调整和更新。
4.5 增加网页界面的丰富渲染
这里采用 MVC框架实现了基于浏览器的用户界面。用户界面层通过WCF Services与系统交互。不同于传统的软件开发,不将Domain Model带到用户界面层,使其中的实体作用于MVC中的M(Presentation Model)。只将MVC中的M用于界面数据绑定。
MVC 3使用Unity.MVC3轻松实现IoC。IoC框架Unity的引入实现了面向接口编程。首先安装NuGet,通过NuGet在线搜索Unity.Mvc3并安装,该项目自动添加了Bootstrapper.cs文件,在该文件中定义UnityContainer,最后在Global.asax文件中初始化Bootstrapper即可实现IoC。
Bootstrapper文件中关键代码代码:
public static void Initialise()
{
var container = BuildUnityContainer();
DependencyResolver.SetResolver(new UnityDependencyResol ver(container));}
private static IUnityContainerBuildUnityContainer()
{ var container = new UnityContainer().
RegisterType
DatabaseFactory>(new HierarchicalLifetimeManager()).RegisterType()
.RegisterType()
…// 代码省略
.RegisterType();
container.RegisterControllers();
return container;
}
Global.asax文件关键代码只有一句:
protected void Application_Start()
{ …// 代码省略
Bootstrapper.Initialise();
}
从上述架构,可以看出,用户界面可以不局限于Web应用程序,还可以是WinForm应用程序,或者PDA,手机应用程序等,从而实现了界面与领域核心功能开发的分离。
实现了基本的用户网页界面,就可以在此基础上,采用通用的JS、JQuery、Ajax、DIV+CSS、AS-Flash等技术实现导航、布局、感觉、视觉、动画、立体及其人机操作的简便和快捷了,从而使前端网页界面丰富绚丽。限于篇幅,这里不再详细举例。
5 结束语
简易实用型Web浏览企业应用网络系统软件框架模型,层次结构清晰,切合实际需要,软件设计规范,新技术科技含量与代码自动架构程度高,直接无关数据库,可以把网络编程项目软件设计有力地集中到具体的“业务行为逻辑实现”和“前端页面丰富”上,能够随着实践应用和编程技术的发展不断丰富完善,是一条高效、简便、实用、易行的捷径。
参考文献
[1] (美)Eric Evans著.陈大峰等译.领域驱动设计---软件核心复杂性应对之道[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3 Written by Eric Evans(U.S.A.) . Translated by CHEN DJ etc. . Domain Driver Design---The Way for Software Core Complexity[M] . Beijing:Tsinghua University Publishing House,2006.3
[2] (美)Tim McCarth著. UML China译.领域驱动设计C#2008实现[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3 Written byTim McCarth(U.S.A.) . Translated by UML China . Domain Driver Design C# 2008[M] . Beijing:Tsinghua University Publishing House,2010.3
[3] (美)Martin Fowler著.王怀民等译.企业应用架构模式[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3 Written by Martin Fowler(U.S.A.) . Translated by WANGHM . Enterprise Application Framework Mode[M] . Beijing:MachineIndustry Publishing House,2011.3
[4] 陈晴阳.领域驱动设计系列文章[EB/OL] . ,2010.11 CHEN QY . Domain Driver DesignSerialFlsE/OL].省略/daxnet/ archive/2010/11/02/1867392.html,2010.11
篇9
企业信息化现状及需求分析
随着企业信息化的日益普及,信息系统的建设与企业生产经营及管理活动之间的关系变得更为紧密,那些真正能够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及管理带来突破的信息系统,为企业在经营、管理等各方面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但是企业的信息资源分布在不同的业务系统中,缺少一个统一的平台来展示数据分析的结果,信息孤岛已成为制约企业信息化向纵深发展的致命问题,各系统不能很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很难为公司领导层的管理和决策提供应有的信息;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企业业务和管理的复杂、多变性要求企业的信息系统能适应企业的快速变化的要求。因此需要这些业务系统实现很好的集成,使相关的人员能够有效地获得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等全面信息,提高企业整体的反应速度和决策能力。
iOA解决方案的功能描述
面向管理信息集成的 iOA 是 OA 发展的最新境界,iOA 可以理解为 integration Oriented Architecture,是一种体系架构,是能够为企业 IT 长远发展起到支撑作用的 IT 基础设施。
整个解决方案是基于 J2EE 架构开发,基于统一的体系架构标准,建立统一的企业内网门户体系,利用数据交换平台将分散在各个业务系统中的数据提取出来,形成管理导向的中心数据库,进而利用数据统计分析系统,将隐含在数据背后的信息呈现在企业管理者面前,从而满足企业的管理自动化要求。
iOA解决方案本身既包含了传统的OA系统的内容,又提供了管理信息集成的功能。
建立公司统一的企业门户平台,集成有序和无序的信息,提供一个企业生产和管理的统一信息共享入口,使之成为企业统一的公共信息、业务信息的窗口,个人待办事务的统一提醒窗口,领导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动态的统一窗口,提供方便、专业、个性化的服务,供他们快捷获取所需信息。
为整个企业的信息和集成提供统一的渠道,将全部地区公司和部门站点有机统一和集成起来。信息门户提供分级管理,二级门户网站可以由下属单位相应的人员进行维护和管理。
依照使用者的需求及权限来提供适当信息的个性化服务,可以为不同角色、部门的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用户能够看到那些他们感兴趣的或他们有权限访问的资源,同时用户可以自定义页面的内容、风格和布局,满足个性化的需要。
建立组织内部的邮件系统,使组织内部的通信和信息交流快捷通畅。
在内部建立一个有效的信息和交流的场所,例如电子公告、电子论坛、电子刊物,使内部的规章制度、新闻简报、技术交流、公告事项等能够在企业或机关内部员工之间得到广泛的传播,使员工能够了解单位的发展动态。
实现工作流程的自动化,实现网上办公文件流转过程的实时监控、跟踪,解决多岗位、多部门之间的协同工作问题,实现高效率的协作。
提供辅助办公,它牵涉的内容比较多,像会议管理、车辆管理、物品管理、图书管理等与我们日常事务性的办公工作相结合的各种辅助办公,实现了这些辅助办公的自动化。
构建知识文档中心,实现企业内部各形态文档知识的自动积累和统一分类存储和管理,实现信息的采集和共享,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用以完善公司管理,增加效益。
通过数据集成实现不同业务软件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数据查询和数据传输,利用报表系统进行汇总、分析处理以及展示功能,将来自不同业务系统的数据和信息汇总形成不同的数据报表和图表,实现业务数据集中呈现在集团领导个人门户页面上,使领导可以及时关注企业的业务运作情况,为公司的领导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企业信息门户实现企业业务流程的集成,以业务流程和企业应用为核心,通过把企业原有的业务系统数据集成到工作流系统中,使企业员工能有效获取处理信息,提高企业整体反应速度。
为企业内部员工提供一个支持包括移动设备在内的多种终端设备访问的门户平台,使员工可以随时随地按需访问企业内部的关键业务数据和业务处理过程。
借助目录服务系统实现统一用户身份认证管理,加强授权管理及访问控制;提高信息和系统的安全性,并提供单点登录的服务。
iOA的管理诉求
以人为本―iOA强调以人为本,将数据和界面整合,构建一个安全、高效及可扩展的性能良好的集团基础信息体系结构。
建立了集团统一用户管理机制,实现统一账号登录。
加强整个系统的安全性,提供安全登录方式。
实现信息的分级、分类、分权限的管理。
加强个性化服务功能,建立用户的个人事务处理平台、协作办公平台及生活场所。
集成短信平台,更好支持移动办公。
构建综合管理平台,与ERP、财务等业务系统接口,实现数据实时报送、流转。
建立大型集团企业统一的综合管理门户,支持移动办公,实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方式,通过多种设备及简单操作即可处理一切公务业务,了解各项经营信息。
实时企业―实时企业强调企业能通过使用最新信息,在关键商务流程中消除管理和实施中的延迟,从而提高其竞争力。iOA将帮助企业向具有执行力的实时企业(RealTime Enterprise,RTE)目标迈进。
iOA中的OA基础设施能够帮助企业提升管理效率。
iOA的核心是通过数据整合使得企业内部的关键经营信息能够实时(或准实时)地呈现在管理者的面前,从而为实时管理控制提供了直接而有效的手段。
通过管理者对业务流程以及工作状态的实时监控从而作出有效反馈,能够确保企业的管理决策得以有效落实。
典型案例
东方电气集团作为业务多元化的大型国有企业,迫切需要借助信息技术来实现集团的科学化管理、快速决策、高效运营,以及各业务板块的有机整合和一体化运作。集团公司总部作为全集团的战略中心、投资中心和绩效中心,必须拥有良好的信息系统支持才能真正实现以资本为纽带的管理模式。而目前集团公司及各所属企业间的网络连接不畅、数据滞后、信息系统技术平台规划不统一等问题,不仅影响集团决策,也影响了管理和运营,因此亟须制定具体可行的系统发展规划,为集团门户及协同办公系统建设,以及下一步利用信息技术推动企业全面发展,提供方向指导和操作原则。
针对东方电气集团面临的现实问题和实际需求,慧点科技为其规划并建设了全面的门户及企业信息门户系统架构,基于IBM基础平台并结合慧点科技成熟产品作为整套系统的解决方案。系统实施的内容包括:
・ 建立企业信息门户,作为公司对内、对外的窗口。
・ 建立办公自动化系统,实现各部门日常工作的自动化处理,提高工作效率。
・ 建立企业级的文档管理系统,使各类文档能够按权限进行保存、共享。
・ 建立公司内部信息交流的平台。
・ 建立东方电气集团公司网络传真系统,以提高传真管理的工作效率。
・ 建立工程公司邮件系统,并实现Internet邮件和企业内部的邮件系统集成。
・ 建立网络视频会议系统。
・ 建立工程公司投标项目工作区。
建立工程公司工程项目工作区,对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各项活动进行统一的管理,方便项目人员对内、对外的信息交流,最终形成统一的工程项目文档库,作为企业的知识财富沉淀在文档管理系统中。
东方电气集团办公自动化系统自投入运行以来,针对工程公司各单位、部门的使用要求进行了优化和改进,使其应用效果更加贴近实际工作情况。
企业信息门户将企业公告、新闻类信息及时在门户上,给广大员工提供了快速了解企业动态和学习新知识的途径,节省了传统方式在人力、物力和时间上的耗费,同时个性化的定制应用为用户带来更富有成效的互动体验。
协同办公平台已经成为公司员工进行日常办公的平台和工具,加强了员工之间的信息沟通和交流,提高了行政办公效率。
篇10
关键词:程序设计课程实践教学改革项目开发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12-2793-02
《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是我院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也是一门专业基础课。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系统软件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日益深入,利用管理信息系统对企业实施管理已经成为必然。我院顺应形势发展需要,在大二上学期开始了Visual Basic(以下简称VB)程序设计这门课程,总课时66学时,其中理论课48学时,实践18学时,同时在该学期,利用三周时间进行该门课程的课程实践,独立开发一个较为完整的、能实现相应操作功能的系统。通过两年来的具体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并能通过可视化程序设计的深入学习,在毕业时找到就业岗位,使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就业率不断提高。
1确定实验目的、方法和策略
1.1实验目的
VB程序设计实验课程的主要目的:
1)提高学生对程序设计的理解与应用的能力。
VB属于可视化程序设计语言,所有程序设计都是面向对象、面向用户的,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首先要有程序设计的基本意识,并掌握相关语法基础和基本算法。在此基础上,学会使用各种控件(标准控件、ActiveX高级控件和可插入对象及其自定类)来编辑用户界面,利用数据库(Access、SOL Server等)来实现对数据的管理,从而达到程序设计应用的目的。
2)培养和提高学生在编程与调试过程中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VB语言的编程是面向对象的,因此要求学生能针对不同功能的系统,设计出合理的界面,并在界面上利用控件派生各种不同的对象,来完成相应的子功能。编程的过程主要是依据所学的语法基础和一些基本算法来实现,而调试就要在数据库中录入相关数据,并针对应用实际来不断完善系统功能。例如:在设计系统登录模块时,就要分析该模块怎样实现多用户操作;怎样对数据进行增删改查以及如何对数据加密等等
3)全面提高学生对软件开发的兴趣,促进学生就业率的不断提升。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主要就业方向就是计算机软件开发和网络开发与重组,因此,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要通过项目开发不断提高学生对软件开发的全面理解和兴趣,为此我们针对教学的进度,引入项目开发的具体实例,指导学生循序渐进地进行项目开发,使之明确软件开发的具体方法与步骤即计划分析、需求分析、整体设计、程序实现、程序调试、程序测试、打包与。
1.2实验方法和策略
我们采取以项目开发为主的实验方法和策略,即:
1)项目驱动,以项目覆盖知识面。
利用项目开发实践,理解课堂教学的内容,覆盖理论知识的所有知识点。根据若干个实际项目的案例为来开发项目。
2)以问题为线索来组织实践教学。
在项目开发的过程当中,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实验中软件开发的步骤、方法,同时能根据具体的功能和VB工程的模块结构来划分模块,并把设计当中所遇到的问题列举出来,从书本和理论教学中的具体知识点为线索来开展实践性教学。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技术:就是指完成一个特定模块的各项子功能要用到哪些技术?包括用户界面设计、数据库设计、图形图像处理、网络设计等等。
知识:这些技术得到实现要用到哪方面的知识?例如:用户界面设计技术首先要确定界面布局,然后才能菜单编辑器或选项卡控件来划分功能模块,这就设计到一些标准控件和高级控件的具体使用。
应用:怎样应用这些具体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比如利用ActiveX控件中的ADO或DAO控件来进行数据库编程,就要在对其特有的属性、方法和事件熟练掌握的基础之上,能连接、打开数据库,并能在界面上设置功能按钮,实现对数据库的增、删、改、查等操作。
3)以学生作为主体,以实训为主导,以项目开发为中心,突出技能训练。
学生是实验教学的主体,一些逻辑性、实践性强的设计方法,是要通过实际的项目反复训练后才能把相关编程、设计技巧熟练的掌握。我们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就是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训练为主导,让学生真正能以项目开发为中心,要让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找到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和技巧,达到提高综合能力的目的。
2合理规划课程实验项目
根据项目开发实践方法的具体要求,我们规划出了以下六个项目:
1)系统登录模块的开发。
模仿腾讯QQ的登录界面和方法,并增加数据库的操作。该项目主要训练学生如下知识点:简单控件、公用变量与表达式、函数,并增加数据库的相关操作,该项目比较简单,适合作为教学中的第一个项目。
该项目涉及的知识点包括:MDI窗体的创建,Timer、Commondilog(共用对话框)、ToolBar或CoolBar(工具栏)、StatusBar(状态栏)、ImageList等控件的使用方法以及菜单编辑器的使用。
3)图片、文件和flash浏览器以及音频、视频播放器。
该项目是一个实用有趣的程序。涉及的主要知识点有:PictureBox、Image、DriveListBox、DirLIstBox、FileListBox、RichTextBox、shockwaveflash、MMControl、MediaPlayer等控件,以及图片输出、文件输出、flas播放、音频和视频播放等操作。主要要求学生掌握文件系统控件的联动操作,以及对媒体相关控件的编程方法和思路。
4)数据备份/还原程序。
该项目是考查学生对文件的读写操作的实际掌握情况。涉及到的知识点:ProgressBar控件的使用,二进制文件的读写操作方法。
5)多功能计算器。
模拟Windows操作系统自带的计算器,建立一个能进行标准计算、科学计算以及解方程、微分、积分、矩阵计算等功能的计算器。设计到的知识点:Windows标准控件和高级控件的使用;相关算法设计。
6)基于ADO的学生信息管理。
学生信息管理是一个典型的基于数据库的实用项目,涉及到的知识点包括:创建SQL数据库,引入ADO接口控件连接数据库和数据表,设计应用程序界面,编写包括浏览、查询、添加、保存、删除等功能在内的成绩管理操作。让学生弄清ADO编程模型的一般步骤:声明ADO对象变量;与数据库建立连接;设置记录集相关属性;打开记录集;对记录集进行操作;关闭和释放ADO对象。
通过课堂理论教学的引导,学生能独立完成以上实践项目的开发。开发过程中可以借助网络资源作为参考,使学生学会如何利用网络资源为项目建设服务,培养其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加强课程实践,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在专业教学计划中,我们安排了三周时间专门用于《程序设计基础》课程的集中实践。通过近两年来的具体实践,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使学生能够利用课外时间来自主学习和钻研。
实践过程中,由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课程实践,给出具体要求,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要求每组成员能按照应用程序开发的基本步骤对进行分工协作,通过所学知识建立起规定项目的系统原型,做好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数据库设计、用户界面设计、输入输出设计等),系统实施(编程与调试),系统打包和。完成后写出系统开发和使用说明书,并交教师评阅、审查,给出课程实践成绩。
为此,我们确定了十个项目,用于该课程的集中实践环节:
基于SQL的图书管理系统;基于acsess的考试日程编排系统;
试卷自动生成系统;基于C/S模式的五指棋游戏;
高校学生学籍管理系统;企业工资管理系统;
酒店餐饮管理系统;小型超市综合管理系统;
高校仪器设备管理系统;B/S模式下的高校排课系统。
通过课程实践,使学生能自主地开发应用程序,编程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同时使其具有一定的项目经验,对于今后就业具有重要意义。
4教学效果总结
以项目开发为主的实验教学方法的应用,使我院的程序设计基础课程在实践整体教学设计上初步实现了用项目覆盖知识点,并通过综合设计性课程实践促使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初步尝试和锻炼,以项目开发带动学生通过分析和讨论,设计出解决方案和具体算法,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增强了学生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两年以来的教学实践证明,以项目开发为主的实验教学方法的应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学生的就业率得到明显的提高,就业面不断拓宽,形成了较好的学术氛围,培养出了一批能适应信息化社会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孙秀梅,安剑,刘彬彬.Visual Basic开发技术大全[M].2版.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10.
[2]王敏,魏霖静.“程序设计基础(VB)”课程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农业网络信息,2009(4):100-102.
[3]方义秋.计算机实验教学的改革探索[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54-56.
- 上一篇:阑尾炎术后应怎样护理
- 下一篇:社会治理中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