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行业现状和前景范文
时间:2023-08-02 17:34: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动汽车行业现状和前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摘要:电动汽车属于新能源汽车,其发展有助于缓解现今社会发展所出现的能源和环境问题。在国家政策助推下,海南作为新能源示范岛,其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本文通过对海南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实际调研,并在此基础上对该行业进行相关分析,最后,对电动汽车行业在海南的发展做出相应的预测。
关键词:海南;电动汽车;行业分析
随着汽车拥有量逐年增加,汽车废气排放及对石油资源的过度消耗所引发的环境、能源问题日益严重。控制汽车废气污染及寻找相应的替代能源已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当前以“节能减排”为主导的新能源电动汽车发展,在国内外形势的助推下,已呈现百家争鸣的状态。作为国家重点建设的国际旅游岛省份,海南积极推广新能源电动汽车在诸多领域的应用,海南电动汽车行业在此种社会背景下有了一定的发展。
一、海南电动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及国家推广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战略产业规划背景下。经过社会各界的积极配合和努力,海南省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果。电动汽车的推广需多方面的配合协作,相关部门通过新增投资、建设电动汽车产业园区等政策发展新能源电动汽车业。据资料显示,在电动汽车总量上,海南截止2012年底共投放运行1052辆电动汽车,在具体类型车的数量上,公交和出租乘用车领域投放的电动汽车数量较多,分别为597和430辆,而在公务通勤车、景区专用车和纯电动专用车方面,目前海南投放的电动汽车较少,甚至为零;电动汽车种类分布方面,混合动力公交车的推广较为成功,几乎占了所有新能源电动汽车的一半,纯电动乘用车(出租车)的推广力度也较好,达到27%,至于景区专用车、通勤车等数量较少,只占到总数的9%左右,这可能和不同种类车型的需求量大小有关。
二、海南电动汽车行业发展的PEST分析行业能否顺利发展与其所处的软硬环境是分不开的,作为独一无二的生态旅游岛,电动汽车行业在海南的发展有有其特定的发展环境,海南具备特有的政治、经济、自然、技术条件为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赋予相应的优势。
(一)政治环境分析。海南电动汽车的推广走的是由政府导向往市场导向发展的方向,政策的引导对于海南电动汽车的推广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国家政策方面,国务院出台了相关举措来促进海南朝生态环境优美、社会文明祥和的绿色和谐岛屿方向发展,同时倡导加强清洁生产、节能减排技术和产品的推广应用工作,实施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示范工程。在省级政策方面,为了支持海南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海南对高新技术企业给予企业税收优惠,在保税区内的企业,其财政、税收、金融、海关等方面实行更为优惠的政策。国家和省级的政策指引与优惠是电动汽车行业在海南发展的助推剂。
(二)经济环境分析。电动汽车在海南能否良好发展,经济环境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电动汽车的生产运营需要完善的产业配套,海南已经形成的产业发展规模以及日益完善的电动汽车配套技术和资金的持续投入,使电动汽车行业在海南拥有一定的产业优势。汽车产业作为海南的重要产业之一,拥有良好的政产学研合作平台和体系相对健全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因此,在经济环境方面,电动汽车行业在海南的发展具备一定的以产业优势为依托的经济优势
(三)自然环境分析。海南特殊的地理环境是电动汽车行业在海南发展的有利因素。目前。电动汽车的营运主要受制于充电续航里程不长、配套设施不健全等因素的影响。海南岛陆地面积3.39万平方公里,海南环岛高速公路总长约有600多公里,东西,南北距离分别约为200和250公里,这与新电动汽车的技术发展适航水平相吻合。恰到好处的自然环境特点有利于电动汽车行业在海南的发展。
(四)技术环境分析。电动汽车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相关汽车技术的发展和完善。在国家科技部及海南省科技厅的指导下,海口市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在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下,海南在国际旅游岛和生态省建设中对节能减排、保护环境提出更高要求,加大对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力度,推动电动汽车的示范运营,进而形成新能源汽车技术优势。同时,海南独一无二的热带气候,其湿热环境为新能源汽车定型试验和性能评价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为提升产品可靠性、优化产品技术和提高产品性能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技术环境。海南丰富的太阳能与风能资源,为充电领域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技术的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相应的技术环境支撑为电动汽车行业在海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海南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预测
我国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自2008年以来,与之相应的技术逐渐成熟,产品的开发日益多元,配套设施日益完善。与此同时,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由于其自身具备的特性,在发展的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整体行业在曲折中前进。结合国内外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状况以及海南目前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现状及特点,对海南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做出相关的预测。从短期来看,虽然电动汽车在海南的发展已取得一定的成效,但由于该行业在海南发展尚属于起步阶段,依然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首先,在企业投资方面,尽管海南省制定了相关的产业规划以及优惠政策来吸引投资,但全国整体对该行业的投资已从几年前的亢奋走向低谷阶段;其次,在技术方面,目前电动汽车目前尚不具备普及推广的条件,电池技术、安全问题、配套设施等是制约电动汽车推广普及的关键要素;再次,在消费者接受度方面,由于电动汽车的销售价较传统汽车高,除了政府补贴运营的公共领域之外的普通领域较难进行推广销售,消费者的接受度是影响海南电动汽车行业消费市场的重要因素。与此同时,从产品的生命周期角度考虑,处于导入期的电动汽车在市场上的需求是有待提升的。因此,短期内海南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主要在于克服行业发展存在的发展问题,整个地区行业的市场有待观望。从长期来看,首先,在大环境方面,据EIA 的国际能源展望,世界能源市场消耗量 2005 年到 2030 年预计增加 50%。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目前已居全球第二,减排的压力将越来越大。在能源和环境压力下,新能源电动汽车无疑将成为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其次,在具体行业环境方面,随着行业配套设施完善,新能源汽车产量增加后又会形成规模效应,降低成本、推动技术改进,产业将获得全面发展;再次,海南新能源示范岛建设的目标指引对海南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将有大的推动作用;最后,从产品的生命周期角度,长期电动汽车的发展应处于成长期乃至成熟期,海南的电动汽车行业发展也顺应相应的整体行业发展规律,电动汽车的供给和需求具有大的增长潜力。因此,海南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在长期是值得期待的。
四、总结
电动汽车行业是在日益严峻的环境、能源问题下发展起来的,海南省作为全国的生态岛,电动汽车行业在相关政策的引导下有了一定的发展。本文通过对电动汽车行业在海南的发展现状进行概述,同时对电动汽车在发展的政治、经济、技术、自然环境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预测短期内电动汽车行业在海南的发展主要在于克服自身发展存在的问题,行业的市场有待观望;长期内,海南电动汽车行业的供给和需求具有大的增长潜力,其长期发展较为乐观。
参考文献
[1]夏德建. 电动汽车研究综述[J]. 能源技术经济, 2010(07)
篇2
关键词: 新能源; 汽车; 经济; 环境
中图分类号: U47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3)04-0082-01
1 电动汽车发展现状
1.1国外。由于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越来越严重,电动汽车以其良好的环境保护效果得到了欧美各国以及日韩的重点研发,各著名的汽车制造商都已经出台各类研制电动汽车的项目,并且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进展和突破,如美国电动汽车的开发计划PNGV(The Partnership for a New Generation of Vehicles)、FreedomCAR;日本的低公害车开发普及行动计划、JHFC师范工程;欧盟FP5、FP6计划等。从当前世界范围内的形势来看,由于地域狭小、能源短缺,和出于环境保护以及占领未来汽车市场的考虑,日本无疑是电动汽车技术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特别是在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展方面。目前,只有日本的丰田和本田两家汽车公司能够批量产销混合动力汽车。美国的三大汽车公司仅仅在纯电动汽车方面可以小批量,而在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方面还未能实现产业化,因此日本的混和动力电动汽车在美国市场上占据了大部分份额。
1.2 国内。1999年4月,国家科技部和国家环保总局等13个部委局联合启动了全国“清洁汽车”行动,虽以控制排放和治理为主,但也为电动汽车的发展创造了环境及条件,推进了电动汽车的开发研制,取得了很多技术上的进步和突破。“十五”期间,863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启动,制定的总体研局为“三横三纵”,该项目实施过程中,中国科技部投入8.8亿元,“三横”为多能源动力总成控制、驱动电机、动力蓄电池,“三纵”分别为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打造了一个全面系统的电动汽车的技术平台。
经过不懈的努力与探索,我国在新能源汽车电池、电机、电控三大关键技术上陆续取得进展,这三大产业相继实现产业化。建立了电动汽车研发的国家技术标准平台、测试检验平台、政策法规平台和示范应用平台。截至目前,电动汽车整车产品已完成13项新标准,5项标准修订,6项关键零部件产品测试规范。测试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驱动电机、燃料电池发动机等部件的6个公共检测中心和试验平台已分别在北京、天津、上海、大连建立。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国的电动汽车技术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2 发展面临的问题
2.1电能来源是否节能减排。近十年来,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率为13%,而其中来源于交通工具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量为25%。据估计,到2050年,交通工具碳排放量将比目前增长30%到50%。而采取混合动力或电动力的车辆,碳排放量将下降很多。
车辆行驶中二氧化碳排放为零是电动汽车最大的优点,但是由于发电电能不同,整个发电的二氧化碳排放是不同的。中国80%的发电依靠煤炭。在这个过程中,整个二氧化碳排放量,即从开发能源到汽车发电整个过程的二氧化碳排放较高,就可能使得低油耗的汽油车比电动汽车总排放还要低。
2.2电池技术能否取得突破。首先是续驶里程,从主机厂公布的资料看,一辆比亚迪电动车一次充电后的续驶里程是110公里,volt是60公里。其次是电池成本,目前电池系统(包括电池单体、电池包、电池管理系统三部分)的成本是每千瓦时1000美元,以比亚迪电动车的电池组20千时计算,需要2万美元。即便是到2015年成本降至300-500美元每千瓦时的水平看,还是需要1万美元。最后是充电时间,6小时的充电时间没有人接受,如果半小时充电,电压就要提高到2500伏,这还是指插电式混合动力,对纯电动车充电,可能电压要升到几万伏。电池技术能否取得突破是关系到电动车发展前景的重要因素。
2.3基础设施和政策是否做好准备。在基础设施上,由于一些关键技术尚未突破,基础设施不完备,电动汽车的价格和使用成本均比传统汽车高。
需完善的设施之首即是充电站的设立。众所周知,充电机包括主要分为车载式、非车载式、传导式充电和感应式充电,车载式充电机优点是易于充电,其缺点则是受车上安装空间和重量的限制,功率小,充电时间长;非车载式虽无类似缺点,但充电仍需一定时间及空间;传导式充电结构虽简单,但对操作人员来说过于危险,感应式充电则既受车身空间重量的限制,还需考虑复杂结构,且充电效率不高。因而在目前,最为普遍的应是前两者,这就涉及到充电站在何处设置,其服务能力是否能满足已有电动汽车的使用等问题。
3 电动汽车的发展方向以及前景
在电动汽车的产业化发展过程中,笔者认为其发展将分两个阶段来进行。
3.1初期发展阶段。在此阶段中,电动汽车的主要发展模式,将是以政府支持为主导,企业研发为主力的模式,当然,在此模式中,科研机构也扮演者极为重要的角色,他们将承担深入技术研究,沟通政府与企业的重任。
3.2中期发展阶段。在此阶段中,电动汽车的发展模式将改变为:政府部门以监督管理为主,如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企业主导电动汽车的发展水平及进度;科研机构推动电动汽车产业发展。
经历这两个阶段不同模式的发展后,电动汽车产业将会出现良性循环,力争使我国电动车行业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4 建议
4.1加强景区电动汽车应用的推广。景区旅游电动汽车是我国目前电动汽车使用率最高的环境,因此,景区电动汽车应用的推广,将起到领头作用,带动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
4.2重视城市公共交通中电动汽车的使用。如前文所提,我国人民未来的出行将主要以公共交通为主,因此,若公共交通工具中大量使用电动汽车,将十分有利于节能减排,绿色出行。
4.3对混合动力汽车,应注重余热回收。据统计,汽油机汽车引擎产生的能量大约有60%在生成的过程中丢失,由此可见,若减少丢失的能量,也将降低成本,减少能源浪费。
4.4电力来源改革。在我国绝大多数地区,电能均来源于煤炭燃烧,极少部分地区采用了风力、水力发电或太阳能发电。这与电动汽车的研制目的之一――清洁能源的使用相悖,也极不符合我国关于节能减排的国情。因此电力改革刻不容缓。
4.5参考国外先进电动汽车技术,及时与国外电动汽车研发进行交流。做到共同进步,推动全球电动汽车发展和使用。
参考文献:
[1] 刘权彬.电动汽车发展的背景及面临的关键问题[J].电机技术,1995,4.
[2] 徐哲.我国电动汽车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上海汽车,2006,5.
[3] http://.cn/news
[4] 王振坡,贾永轩.电动汽车蓝图[J].机械工业,2010,4.
[5] 钱博章.新能源汽车与新型蓄能电池及热点转换技术[M].科学出版社,2010.
篇3
【关键词】能源短缺;纯电动汽车;关键技术;产业化
【Abstract】The traditional fuel car ownership is increasing, the corresponding energy shortages, so the development of new energy vehicles become a top priority of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Pure electric vehicles as a kind of new energy vehicles, its relative to fuel cars with the advantages of energy-sav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an effectively relieve the strain on energy resources, such as atmospheric pollution problem and the development of pure electric vehicles is faced with many key technology breakthrough, concentrated expression in battery technology, motor control, energy management strategy, etc.Industrialization of pure electric vehicle charging station construction, and also is the core content of the future development.
【Key words】Energy shortage;Blade electric vehicles;Key technology;Industrialization
新能源汽车指采用非常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综合考虑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形式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先进、具备新技术、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有: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其他新能源汽车等[1]。电动汽车指的是全部或者部分的动力用电能来驱动电机运行转动的汽车,根据汽车的驱动原理,也可以将电动汽车分为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以及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当下日趋严峻的环境以及能源问题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少负面影响,传统的燃油汽车造成的环境污染特别严重,并且消耗了大量的资源。电动汽车不仅有节能环保的优点,而且有效缓解了能源稀缺、环境污染。
1 电动汽车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1.1 国外电动汽车发展现状
发达国家诸如欧美日已经将电动汽车发展作为其在汽车产业具备核心竞争的一枚重要棋子,电动汽车的发展不仅得到了政府的诸多鼓励措施,而且受到了民众的欢迎。纯电动、混合动力以及燃料电池汽都已经在其能够大放异彩的营运地点试用着,如日本东京电力的客服服务车、美国的街道垃圾清扫车等[2]。图2为特斯拉纯电动汽车。
影响着电动汽车发展的最核心关键的因素是动力电池。这其中,锂离子电池已经逐步成为国外混合动力以及纯电动汽车的御用动力电池。为了让锂离子电池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的使用,各大车厂已经将动力电池的标准化作为全球推广的关键一步。日本车企在此做出表率,丰田、日产在与松下电器的合作之中将合作制定了车用动力电池的标准,该电池标准包含测试、充电、安全[3]等主要方面。
1.2 国内电动汽车发展现状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在新能源汽车方面的研究有着相当不错的成绩,在车用动力电池等核心技术上的研究取得成果的前提下,研发并生产出了一批电动汽车的整车产品,并且在诸多城市开展了公共交通示范运作。如北京121纯电动公交线路、上海Y1纯电动公交线路等。纯电动公交的投入使用成为电动汽车在中国更好发展的先驱者。图3为奇瑞S18纯电动汽车。
2005年以来,电动汽车的关键技术探讨研究和量产推广得到了国家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动力电池及电机总成、供充电基站、能源供给及回收模式、示范试用考核、政府支持政策等都在协同推进过程中得到发展。
1.3 电动汽车的发展趋势
汽车工业发展的趋势必将是电动汽车的使用,纯电动、混合动力汽车现已是电动汽车发展的两大类型。电动汽车的量产化及推广使用一定会经历漫长的过程和不同阶段。电动汽车的发展阶段可以大致分为起步、过渡和成熟这三个时期:起步期主要是电动汽车技术方面的探索和研究;过渡期是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展研究;成熟期是以纯电动和燃料电池汽车作为最终发展目标。事实上传统汽车行业受到金融危机的不小冲击,其带来的国际油价的不稳定,造成了节能减排的压力增长、动力电池技术研发迟滞,使得部分主流车企在纯电动汽车的投入研发资金增多,如丰田、大众、日产、比亚迪等,相信在各国新能源产业政策的支持下,纯电动汽车的发展会迎来新的市场热潮。
2 纯电动汽车发展的关键技术
车身、底盘、动力电池组、电机、电机控制器和辅助设备是纯电动汽车的主要构成部分。纯电动汽车作为新能源汽车分类下的重要角色,国内外关于纯电动汽车的研究更是有着良好的发展。要做好纯电动汽车的关键技术研发工作并不容易,需要车企及研究人员在诸多关键的技术上有突破性进展。这其中电动整车结构、电池组、电机及电控以及电能管理技术等将都是发展电动汽车的最关键的地方。
2.1 电池技术
纯电动汽车的车用动力电池的发展经历了三代,第一代是铅酸电池,第二代是碱性电池,第三代是燃料电池。各种类型的电池性能比较如表1所示。但这些电池技术成熟但相对陈旧,新型的电池技术,诸如模块化电池技术、无线快速充电技术等都有待研发,并有效提升电池性能。
2.2 电机及控制技术
驱动电机同样是纯电动汽车的关键组成。为了使纯电动汽车的具备良好的行驶性能,驱动电机应该具有调速范围宽、转速高,扭矩大等基本特征。另外要质量轻、体积小、机械效率高、制动效能高和能量回收的性能。纯电动汽车驱动电机的性能表现如表2所示。
在机电一体化快速应用的时代,智能数字化的控制系统得到广泛应用。自适应、变结构、遗传算法模糊、神经网络等非线性的智能控制技术也会被快速的应用与电机控制系统。合理使用这些技术将使得系统结构更加优化、响应更加灵敏、抗干扰能力更强,这大大提高整个系统的综合性能。
2.3 整车技术
纯电动汽车是多学科的高合成度的产品,在动力电池、电动机以及电动控制系统之外,整车总布置和车身结构也是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对于整车技术的研究多借鉴于传统燃油汽车,并以此作为电动汽车的改进基础。轻量化材料如铝镁合金、优质合成钢材及诸如碳纤维等材料的采用,会使得车身质量大量减轻;高性能的子午线轮胎的使用会减少车辆行驶过程中的车轮滚动阻力;流线型车身造型,可使得汽车行驶的空气阻力减少等等[4]。
这其中整车车身轻量化始终是纯电动汽车的各项整车技术当中核心的研究内容。纯电动汽车因为布置了动力蓄电池组,增加了整车重量,所以轻量化得问题更加突出,汽车轻量化的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使用轻型材料,例如铝合金、碳纤维等。第二,通过结构优化,利用 CAD/CAE 结合技术对车身结构进行多工况强度分析以及模态分析研究,计算试验相结合验证,实现结构最优,达到质量减轻的效果。第三,采用先进的汽车制造工艺技术,例如激光拼焊等。
2.4 能量管理技术
比能量高、比功率大、使用寿命长的蓄电池是电动汽车具备高续驶里程和良好动力特性的必要条件,但是一个优秀的电池能量管理系统不仅能够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而且可以增加电动汽车的续驶里程。电动汽的ECU是能量管理系统。一方面,它能够采集汽车各个子系统的实时运行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和修复诊断;另一方面,有着控制充放电模式、显示电池剩余电量等功能。能量管理系统是电动汽车的安全保障,它需要执行的功能之多,负担之重前所未有。它不仅可以在线对电池进行修复并且能够实时保护电池,监测电池电压、电流和温度,建立安全保护机制,有效提升电池使用寿命[5]。
3 电动汽车产业化的前景展望
技术成熟程度、使用便利性及经济性是影响电动汽车普及的主要因素,电动汽车必须在这三个方面具有与燃油汽车相比较的核心竞争力,这样才能让电动汽车大规模应用和量产。
在对纯电动汽车产业的考察分析之后,可以看到推动其发展的因素主要技术、能源以及政府政策。纯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必须要汽车技术、市场需求、政府支持及能源等因素协同作用下才能够更快的实现产业化,也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的缓解渐趋严峻的能源及环境问题。
【参考文献】
[1]章桐,贾永轩著.电动汽车最新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2]崔胜民.新能源汽车技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3]罗兰贝格国际管理咨询公司.2010年汽车行业分析报告[A].2010.
篇4
[关键词]混合动力 排放 动力 过渡
中图分类号:U469.7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9-0149-01
随着世界各国环境保护的措施越来越严格,替代燃油发动机汽车的方案也越来越多,例如氢能源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但目前最有实用性价值并已有商业化运转的模式,只有混合动力汽车。混合动力就是指汽车使用汽油驱动和电力驱动两种驱动方式。优点在于车辆启动停止时,只靠电机带动,不达到一定速度,发动机就不工作,因此,便能使发动机一直保持在最佳工况状态,动力性好,排放量很低。而且电能的来源都是发动机,只需加油即可。混合动力分为常规混合动力(Hybrid Electric Vehicle 能源来源只有汽油,不可以充电,电力主要来源于行驶过程中产生)和插电混合动力(Plug-in Hybrid Electric Vehicle,既可以想纯电动BEV一样纯电行驶,也可以像传统混合动力汽车一样电力来源于燃油,不消耗蓄电池的电量行驶,还可以同时消耗燃油和蓄电量行驶,可以看做BEV和常规混合动力的和成品)两类。下面对常规混合动力发张状况进行分析。
1.常规混合动力的现状及优势
1. 和纯电动车相比,没有续航问题,跟传统内燃机车一样,没有油了就要去加。相反,因为更省油,同样的邮箱大小可以比同类的行驶续航能力更长、距离更远。
2. 和传统内燃机相比,油耗低,而且维护费用低(刹车能量可以回收,刹车片的磨损很慢,普锐斯是10万英里换一次刹车片,内燃机因为不一直用,而且多工作于最优工况下,磨损也是很小的),但同时因为常规混合动力车的电力主要来源于随时发电或滑行、以及制动能量的回收,不需要大电池,而且只要浅充浅放,一般保持电池的电量在30%-80%之间,电池的成本降低了,而且质量轻,寿命也加长,整个生命周期的成本很低,随之电池带来的额外污染也小,更环保。
3. 相比传统汽车,在汽车行驶效率最低,油耗最高、污染最严重而且危害最大的市区低速和拥堵的路段主要以电动机为主,安静、平顺,且大大减少了尾气的排放。
4. 在汽车性能方面相比于传统内燃机汽车,电动机成本较低,因此可以通过多增加一个电动机来实现四驱,成本比一般的四驱结构的车低。也可以通过电机和内燃机同时工作而带来更大的动力(因为常规混合动力电池的蓄电量比较小,不能持续的输出电力,所以在汽车提速时有利于加速)。
5. 技术跟传统的内燃机汽车相比,与传统内燃机的相容度最高,使用者基本不需要改变额外的使用习惯,也不需要建立额外的基础设施,容易被大众接受
2.混合动力汽车发展中的劣势:
1. 丰田普锐斯的目标是每一代降低3mpg(每加仑汽油车行驶的英里数),但是知道MPG的计算原理,就能明白常规的混合动力汽车降低的油耗只能是越来越低,未来就会达到一个瓶。不能完全摆脱使用化石燃料,只能大大降低,不能完全解决。
2. 常规混合动力汽车在低俗时虽然也很平顺、安静,但毕竟内燃机还是会不时介入,平顺安静的程度还是无法跟纯电动BEV相比。
3. 电池的容量有限,匹配的电机也有限(防止电量迅速耗光),在需要高强度的时候内燃机仍然需要介入,其响应速度和瞬时的扭矩无法达到纯电动汽车一样迅速;在性力方面,无法持续提供电力,性能上的可能性少于纯电动混合动力汽车。
4. 常规混合动力汽车需要增加电池组,一是增加了制造成本,二是少了增加重量,增加了汽车的负载,三占用了汽车的体积,相应的减少了空间。
5. 技术上复杂程度,高于传统内燃机,也高于纯电动车。
6. 汽车保养维修方面,结构组成比一般传统的内燃机复杂,因此维修费用和人才的培养的 方面要更专业。
3.未来可能有利的变数
1.化石燃料在其他领域如发电、化工方面可能因为核电、新材料的发展而大大减少,从而大大减轻化石燃料的压力,使得混合动力对燃油经济性和排放的改善就足以将化石燃料的可使用时间延长到不在是人类社会优先解决的问题地步。
2.在全球农业土地利用上出现突破(比如大量非洲土地得到开发,或者部分低产量可以自持的畜牧用草地改为种植业用地),盛值燃料产量增加,内燃机的燃料来源问题得以解决。
3.其他新能源汽车技术受挫折,混合动力因为已经获得成功,成为唯一存留的新能源汽车技术。
4.政府政策偏下发展新能源汽车,大力推广混合动力汽车。
4.发展前景展望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达到了提高燃料经济性和减少排放的目的,因而极具发展前景。从目前的发展来看,汽车的排放法规日趋严格,同时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会进一步促进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发展。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充分吸取了电力/热力系统中最大的优势:在远途时使传统内燃机,在城市和过渡阶段时使用电动机。如果调配合理的话,电力和内燃机的配合使用,将很大程度地降低汽车的耗油量和污染物的排放,并同时提高驾驶乐趣,改善车辆行为。与传统型汽车相比,HEV 可以确保具有同等的性能和优势,而在节能和排放上胜出一筹。HEV 的电压和功率等级与电动车类似,但蓄电池容量大大减小,因而其造价成本低于电动汽车。就目前来说,HEV 的价格比传统汽车高出20%左右。降低成本是提高混合动力系统竞争能力的努力方向。相信随着HEV的推广和普及,生产批量上去后,其价格将逐步接近传统汽车。当前HEV所面临的主要技术问题还很多,但随着国内外各大汽车公司和研究机构的努力,这些问题会很快得到解决。尽管从长远来看只是一种过渡车型,但HEV 在近20~30 年内会很有发展前景,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欧、美、日的汽车生产商已采用不同的布置形式、控制策略,在较短的开发周期内将HEV 产品化,并具市场规模。汽车行业专家预言,不久的将来,新生产的汽车中HEV 将占40%以上。
我国目前也非常重视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研究与开发,一些单位的起步研究工作正在展开,国家科技部已将其作为“十五”863 重大专项的内容。在中国的一些大城市已经有补助政策,如上海市场一律可获‘免费沪牌’”,也许这也为上海新能源汽车市场“加速跑”提供了可能。相信在以后的一段时间混合动力汽车会发展的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 万沛霖“电动汽车的关键技术”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12
[2] 孙逢春“电动汽车”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7.6
[3] 李槟、陈全世“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中电池的研究”汽车技术1999.10
[4] 陈全世“电动汽车用铅酸电池的放电特性研究”汽车技术1996.8
[5] 宋慧“电动汽车的现状与发展”汽车电器2000-1
[6] 李槟、陈全世“开展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研究刻不容缓”汽车技术1999.5
[7] 宋慧“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驱动模式和控制策略”世界汽车2000.7
[8] 于秀敏、宋占伟“混合动力车的应用与发展前景”汽车杂志1999.4
篇5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重要性;趋势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有: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氢发动机汽车、其他新能源(如高效储能器、二甲醚)汽车等。
1 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意义
当前世界面临三大问题,一是能源紧缺,二是二氧化碳过度排放,三是空气污染。而上述三个问题的产生与石油的燃烧有着直接的关系,全球40%的石油被汽车消耗,我国30%以上的石油被汽车消耗,这些数字还会伴随着全球汽车产业的快速增长而上升。面对石油资源日渐减少和油价的快速上涨,以及汽车尾气的排放对社会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全球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着能源和环境的巨大挑战。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国,近年来都加大了新能源的研发力度,以提高自身产业的竞争力。新能源汽车的普及与发展对环境保护、能源战略以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对整个汽车行业,乃至对于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意义重大。
1.1 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
以新能源汽车中的纯电动汽车为例。首先,纯电动汽车省去了油箱、发动机、变速器、冷却系统和排气系统,相比传统汽车的内燃汽油发动机动力系统,电动机和控制器的成本更低,且纯电动车能量转换效率更高。因为电动车的能量来源--电,来自大型发电机组,其效率是小型汽油发动机甚至混合动力发动机所无法比拟的。
1.2 有利于建设生态环保城市
目前全国各城市的机动车保有量都较大,机动车尾气排放成为各城市大气污染负荷的主要来源之一。新能源汽车的推广,有利于节能减排,建设城市宜居环境。
1.3 有利于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新能源汽车与传统汽车相比,可以节省燃油,有利于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实现资源的节约和综合利用。
综上所述,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具有提高经济效益、节约能源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量等优点,使新能源汽车的研究和应用成为汽车工业的一个“热点”。
2 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
2.1 提倡低碳经济
作为低碳经济最重要行业之一,电动汽车的研发和生产受到中国车企的热捧。低碳经济将经历一个很大的产业变革,它必然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但这个动力大小取决于这个产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大小。相应的,低碳经济发展的力度与规模又取决于政策支持和技术进步。
2.2 补贴优惠政策
政府有新能源汽车的购车补贴优惠,且补助程度与国外相比较高。
3 新能源汽车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然而在看到美好前景的同时,我们也不难看到新能源汽车发展还面临很多问题。据许多业内人士坦言:其中最重要的障碍来自于基础配套设施不健全,充电不便等现实的问题,使新能源汽车的这些优点可望而不可及。
3.1 问题所在
目前专业汽车充电站稀缺,而家庭用户又普遍没有安置电源的私人车库,小区里的私人停车位上也无家用电源。除此之外,新能源汽车维修费用也较高,且配件销售点较少。
根据国家出台的新能源汽车规划要求,到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比例要占全部汽车的1/2,约为6500万辆。如此巨量的新能源汽车要正常运行,就必须具备完善的售后服务和配套设施,特别是动力能量的补充。
如果政府和消费者发现电动汽车尽管价格有优势,但缺乏配套的充电设施,用起来很不方便,他们会退避三舍。这反过来会影响汽车企业研发、生产纯电动汽车的积极性,导致恶性循环。充电网络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一直困扰着电动车开发和生产企业,也影响着消费者对于电动车的信心。没有充电网络,电动车的大规模应用甚至普及就是空谈。
3.2 解决方法
篇6
关键词: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能源;发展现状;趋势
引言
汽车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20项工程技术成就之一,为人类进步和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我国也在近几十年来经历了汽车产品和保有量的快速增长。但是,我们无法回避的是,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的背后是严峻的交通问题,环境污染和能源紧张等一系列负面效应,对此我们必须要寻求积极的应对办法,所以电动汽车成为了各个国家争相发展的研究项目。由于电池的能量密度和转化效率依然很低,远未达到人们所要求的数值,因此现在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Hybrid-Electric Vehicle)作为纯电动汽车的替代产品,其发展在汽车行业深受瞩目。
1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发展历程
电动汽车的诞生还要从1834年苏格兰人托马斯・德文博特发明的世界上第一辆不可充电的干电池汽车说起,此后电动汽车受到内燃机汽车的冲击被逐渐冷落,从市场上消失。到20世纪60年代,美国政府由于大量汽车对城市造成的环境和能源问题开始重新重视电动汽车的发展,导致了新一轮的电动汽车研发热潮。
在此之后,混合动力汽车占据了发展的主流。1997年日本的丰田汽车(Toyota)率先将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丰田普锐斯(PRUIS)正式推入市场,从此开始了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全新时代。此后进入21世纪,世界其他汽车公司也相继推出了自己的混合动力汽车车型,希望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分一杯羹,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现代的Insight,Daimler克莱斯勒的ESx3,福特的Prodigy,尼桑的Tino,通用的Precept等。其中PRUIS和Insight以其优良的性能,成熟的技术已经正式进入市场,市场份额正在逐渐增大。
2 我国的混合动力汽车发展历程
我国近些年来非常重视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研究和开发工作,科技部早在“十五”就将其列为863重大专项进行重点攻关,确立了“三纵三横”的国家新能源汽车研局。“十一五”期间,投资11亿元启动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全力推动电动汽车从整车设计制造和相关零部件的产学研工作。经过十几年的研究攻关,我国逐步形成了品种齐全,配套能力较强的产品技术链。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目前已经达到产业化生产的制造水平,开始进入销售市场。一汽、上汽、长安、奇瑞、比亚迪等公司相继都有产品投入市场。
3 混合动力汽车简介
3.1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原理
所谓混合动力就是一辆汽车上将电动机与辅助动力单元组合起来,共同作为行驶的驱动力,而非传统汽车单一的内燃机。辅助动力单元由小型内燃机或动力发电机组构成,因为目前单纯依靠电动机无法实现高车速和陡峭的爬坡。这样的组合能够结合两者的优势来发挥最大的运行效率和环保能力,发动机运转能力强,动力强大,电动机环保无污染气体排放、低噪声。
3.2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三种驱动方式
现在在市面上比较流行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动力系统结构主要有串联、并联和混联三种类型,都有各自的优势和缺陷。串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驱动力只来源于电动机,其发动机与发电机组同时工作为汽车供给动力。并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则不同,发动机及电动机可以同时或单独运转为汽车提供前进的动力。混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则直接把串联和并联相结合,可以在串联混合和并联混合双模式下互相切换工作。
3.3 混合动力系统工作特点
3.3.1 与同类发动机车型相比,具备电力/热力系统的双重优势,电力和热力调配合理,能实现油耗和污染排放的同时降低。
3.3.2 以电动机作为辅助动力的混合动力汽车,使发动机可以以一种更加良好的状态工作,制动能量的回收,汽车燃料经济性得到提升。
3.3.3 通过减小发动机负荷降低了噪声。
3.3.4 成本降低,改造现有的加油站即可满足需要,不必重新投资建设新的燃料供应站。
4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现状分析
4.1 技术发展趋势
就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良好的动力性能、油耗经济、清洁环保、实用性强是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在未来发展的优势。但是由于车况不同,今后厂商们要更加关注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电池的充放电性能、电池寿命和电池的热能管理及剩余电量管理,因为能量储存装置将决定汽车加速和爬坡的效果。预计今后高性能锂离子电池的市场份额会逐步扩大。另外,如何能让现有的热力发动机进一步降低油耗、提高转化效率、满足国家的排放标准也是研究的重点。对于混合动力汽车比较关键的一个技术问题还在于动力分配装置和能量管理系统,对于如何实现内燃机和电动机最佳的功率分配工作情况始终是研究的焦点。
4.2 我国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发展瓶颈
相比同类型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在成本上仍然面临着比较大的竞争压力。就目前来说,由于制造成本高,混合动力汽车的价格与市面上的内燃机汽车相比竞争力还明显不足。要想打开市场必须要比传统汽车有更好的性价比优势。虽然这一点上政府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给予制造商一定量的补贴来降低价格,但是始终还是没有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政府应当着眼于未来的长远利益,在推动电动汽车产业化的这条路上,政府应制定科学有效的政策,同时应致力于将其落到实处,加大支持力度。
电动汽车的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布局不均衡,整体数量偏少。基础设施的落后使得电动汽车的潜在购买者对于消费电动汽车的购买力下降。相同的价位,传统汽车能够享受到更快捷更方便的服务,很多消费者将转而购买传统汽车。
大众对于电动汽车仍然存在比较严重的观望心理。交通事故是社会上事故发生率最高的一类事故,所以人们在购买汽车的时候很重要的一个考量因素就是汽车的安全性能,然而在这一点上消费者仍然存在着一定的担忧,担心电动汽车无法满足其安全需求。
产业链的协同效应和服务保障不够充分。要推动电动汽车产业的全方位发展,不能仅仅依靠政府和制造商双方的力推,要同时整合社会各层面的积极因素,多管齐下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电力供应商对于经济高效的充换电网络的设计和建设,保险公司的保险服务,汽车经销商更大程度的激励措施都是促进产业链上中下游健康发展的要素。
5 结束语
由于环保和节能等方面的要求,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达到了提高燃料经济性和减少排放的双重功能,从目前来看极具发展前景,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生力军。科技的日益进步是改善环境问题的动力,我们相信,未来在国家的政策支持下,我国的电动汽车事业将迎来蓬勃的生机。
参考文献
[1]岳东鹏,郝志勇,张俊智.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研究开发及前景展望[J].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2009,4:65-66.
[2]何洪文,祝嘉光,李剑.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发展与现状[J].车辆与动力技术,2009,2:62-63.
篇7
【关键词】电动汽车;配电网;充电;电能质量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大气污染、雾霾危害不断加剧,“节能减排”工作势在必行,发展电动汽车是解决燃油汽车尾气排放的最佳途径,其中纯电动汽车被认为是汽车工业的未来。为满足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各省都在大力推进充电站和充电桩的建设。大量电动汽车的接入对电网尤其是配电网将带来很大的影响,文章从电动汽车的接入原则出发,分析研究了电动汽车接入对配电网的影响,并提出了配电网适应电动汽车接入方面的相关建议。
1 电动汽车发展概况
2001年我国启动了“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将纯电动、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汽车三类作为整车的研发重点,确立了以混合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为“三纵”,以整车控制系统、电机驱动系统、动力蓄电池/燃料电池为“三横”的研局。2006-2007年,我国自主研制的纯电动、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三类新能源汽车整车产品相继问世;混合动力和纯电动客车实现了规模示范;纯电动汽车实现批量出口;燃料电池轿车、客车研发进入世界先进行列。预计2015年我国电动汽车保有量将超过50万辆。电动汽车的应用日趋广泛,对充换电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电动汽车接入技术要求
2.1 电动汽车充换电站系统接入原则
根据电动汽车接入电网负荷的大小,可分为以下三个等级对应相应的接入原则:
(1)用电设备负荷大于等于500kW的充换电站,特别是容量大、负荷重要的电力用户,原则上宜采用10kV双路电源供电。每回供电线路应能满足100%负荷的供电能力,原则上采用专线接入。
(2)用电设备负荷大于等于100kW、小于500kW的充换电站,宜采用双路电源供电,主供电源宜采用10 kV电源供电,备用电源根据具体情况可采用10kV或0.38kV。10kV接入方式可选用T接或专线接入。
(3)用电设备负荷小于100kW的充换电站宜采用0.38kV供电。交流充电桩应采用 380/220V 电压等级供电。直流充电桩应采用0.38kV 电压等级供电。
2.2 电动汽车充换电站对电能质量的要求
电动汽车充换电站在设计时应重视非线性用电设备对公用电网电能质量的影响,用户的非线性用电设备接入电网所注入的谐波电流和引起公共连接点电压正弦畸变率不应超过GB/T 14549《电能质量 公用电网谐波》的要求。
3 电动汽车接入对配电网的影响
3.1 对负荷特性的影响
电动汽车的充电负荷具有一定的随机性,若采取即插即充的无序式充电,在其充电负荷与电网用电高峰叠加时,可能导致电网高峰负荷的增加,从而增加电网的峰谷差和配电网的负载,影响电网的运行。远景电动车发展规模较大,应尽可能推动智能化充电模式,通过电动汽车与电网的实时通信,实现电动汽车充电与电网负荷运行的协调控制,在夜间低谷时充电甚至在电网用电高峰或紧急情况下利用其储能设备向电网送电,减小电网的峰谷差,改善电网的负荷特性,优化电网运行条件。
3.2 对电气设备和经济运行的影响
随着电动汽车的推广,逐步形成完善的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将对电网产生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1)临时性快速充电对电网负荷的冲击
由于未来电动汽车规模化应用后电池容量较大,达到数十千瓦时,如果采用100A以上快速充电为电动汽车进行临时电能补充,快速充电功率将达到数百千瓦以上等级,类似的这种大量充电行为将对当地配电网产生极大的功率冲击。考虑储能技术的发展,可以由储能充电站网络通过低谷存储的电能为电动汽车提供临时性电能补充,既满足电动汽车的需求,又避免了快速充电对电网的负荷冲击。
(2)对电气设备的影响
当线路负载率较低时,合理的电动汽车接入电网充电将会提高线路的运行效率,使线路经济运行;但是当电动汽车渗透率较高时,由于流经线路和变压器的电流增大,导致线路负载过重,线路的负载损耗增加,从而让线路从经济运行区域转变到非经济运行区域。
电动汽车充电站作为一个大功率的非线性负荷,充电时产生的冲击电流、谐波以及无功功率,将影响电网的电能质量,增加电网谐波含量。如果不加治理,将导致电网损耗增加、设备过热及寿命损失、对控制和通信电路的干扰等,同时会造成电压畸变、功率因数下降,影响电网中其他用电设备的正常运行等。
(3)对电能质量的影响
高渗透率的电动汽车接入电网充电会影响线路的节点电压,尤其是末端节点电压会严重下降,影响用户的正常用电。
电动汽车充电负荷是一种非线性负荷,其接入电网产生的谐波将对电网造成危害,引起线路或变压器附加损耗增加和发热,影响设备使用寿命。
(4)对配电自动化的影响
随着电动汽车数量的增加以及电池技术的发展,电动汽车入网技术将随之得到广泛应用。电动汽车入网技术中闲置状态的电动汽车将作为可移动的分布式储能单元,为电网提供电力,实现在受控状态下电动汽车的能量与电网之间的双向互动和交换。这样在满足电动汽车用户行驶需求的前提下,可将剩余可控电能回馈到电网。为了实现电网运行的可靠性和经济性,这就对配电自动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5)对配电网规划及调度的影响
在白天负荷高峰时段,电动汽车车载电池存储的电能将作为分布式电源按电网需求向配电网供电,由于电动汽车数量巨大,且具有移动性、分散性等特点,因此将对配电网规划中的配电容量设置、配电线路选型、继电保护设置等产生影响。同时,电动汽车存储电能向电网供电又受到汽车行驶特性的影响,具有一定程度的随机性,对配电网调度及运行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 小结
发展电动汽车,是保障能源安全、加强环境保护的战略决策,也是实施可持续发展和新能源战略的重要举措。目前,我国电动汽车产业步入快速发展时期,大量电动汽车的充电行为将给配电网带来较大影响,因此分析并解决电动汽车接入对配电网的影响,成为一个必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更好的服务电动汽车的发展,应充分考虑电动汽车接入对配电网的影响,科学布局、合理布点、优化配置,提供智能、快速、便捷的供电服务,从而推动电动汽车的广泛运用,促进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高赐威,张亮.电动汽车充电对电网影响的综述[J].电网技术,2011 (2).
[2]孙逢春.电动汽车发展现状及趋势[J].科学中国人,2006(8).
[3]周浚汇,查理,马钧.电动汽车V2G接入电网对电网负荷的影响分析[J].浙江电力,2014(8).
[4]陈玉进.电动汽车充电设备特点及对电网影响探讨[J].湖北电力,2009(33).
[5]杨孝纶.电动汽车技术发展趋势及前景[J].汽车科技,2007(6).
作者简介:
篇8
关键词:新源汽车 发展现状 发展问题 传统能源
中图分类号:V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2(c)-00-01
随着经济与科技的飞速发展,能源消耗越来越大,能源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能源问题成为关系着一个国家安全与发展的战略问题,被整个国际社会所广为关注,开发和利用新能源成为世界各国工业发展的重要方向。石油是重要的能源,在石油消耗中,汽车燃油消耗占据了石油消耗的重要比例,也是近年来石油消耗增长的主要因素,但石油资源并非是取之不尽的,其存储量极为有限。据估计,目前所探明的石油储量仅能支撑到2050年左右,石油能源危机已经成为一个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挑战与威胁,与此同时,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节能减排成为全球各国能源政策的重要内容。发展新能源汽车成为全球各国汽车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是解决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经过数年的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依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下面,该文就传统能源汽车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供参考。
1 传统能源汽车及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
1.1 传统能源汽车发展现状
新能源汽车是解决能源问题与环境污染的重要手段,虽然发展新能源汽车,包括如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氢能源动力汽车、太阳能汽车等是世界各国的长期目标,但短期看来,传统能源汽车依然将会占据主流,因此在各国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同时,传统能源汽车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节能减排技术方面。在节能技术方面,近几年传统能源汽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效汽油机、柴油机技术的研究,高效载重汽车及其发动机技术的研究,轿车和轻型车柴油化技术的研究几个方面,这几个方面的节能技术也是我国当前传统能源汽车节能研究的重点。目前,在均质压燃发动机技术、非活塞式内燃机技术、高效传动技术几个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有效的提高了传统能源汽车节能减排水平,此外在用车节油方面也有所研究,如汽车维护保养、机油添加剂等,也对传统能源汽车节能减排有一定促进作用。
1.2 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
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已经有了较长的历史,早在“八五”期间就已经开始了电动汽车关键技术的研发,在“十五”和“十一五”期间,我国持续鼓励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研发,尤其是“863”计划中,更确定了新能源汽车研发的多个重大项目,有效的推动了新能源汽车的研发进度和产业化进程。目前新能源汽车主要包括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氢发动机汽车以及其他新能源汽车五大类。我国在混合动力汽车方面的发展相对较为成熟,即传统燃料与电能的混合能源汽车,这类汽车相较于传统能源汽车来说节油能力有了极大的提升,且不需要专门的配套基础设施的支持,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有较大的商业化运营前景,如上汽开发的荣威750混合动力轿车、荣威550电式混合动力轿车,即已经顺利上市,一汽双电机重混合动力轿车和中度混合动力客车也开始投入运行。据统计,目前我国北京、上海、深圳等25个试点城市就有各类节能与新能源汽车2.74万辆,2013年3月预计示范推广规模达到3.97万辆。而全球范围来看,混合动力汽车销量已经达到了700万台,我国大力扶持的纯电动车由于受技术和产业配套的影响,至今销量一直较低,就目前发展趋势来看,混合动力汽车将会成为未来几年新能源汽车的主流。
2 传统能源汽车及新能源汽车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传统能源汽车发展存在的问题
传统能源汽车在节能技术方面的研究,有效的降低了传统能源汽车的能源消耗水平,提高了节能效率。不过从目前看来,我国内燃机技术方面的研究同国际发达水平依然存在较大的差距,尤其是汽油机缸内直喷技术、柴油机多次喷射技术、废气涡轮增压技术、高压共轨道燃油喷射技术等方面。在高效载重汽车方面,我国目前应用于高效载重汽车的发动机技术方面的研究还相对落后,尤其是大功率高效柴油机技术方面,高效载重汽车品种相对较少,缺乏系列化高效载重汽车的研发能力。此外,由于应用于轿车和轻型车的轻型高速柴油机技术研发方面的不足,以及柴油品质方面的问题,我国轿车和轻型车柴油化程度还远远不足。
2.2 新能源汽车发展存在的问题
新能源汽车是应对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要策略,在传统汽车内燃机技术无法满足石油消耗和碳排放需求的情况下,新能源汽车是汽车产业发展的必然方向。经过数年的努力,全球各国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并从政策等各方面给于扶持,新能源汽车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成果,但当前新能源汽车依然身处推广困难的困撞之中。一方面,新能源汽车制造成本依然过高,在我国,既便是政府补贴后的售价同传统汽车相比也依然没有竞争上的优势,同类型混合动力汽车售价往往高于传统燃油车两三倍,而同类型纯电动车售价更高达传统燃油车的三四倍甚至更多。究其原因,与零配件未能实现批量化生产,关键零部件需要进口等有关。另一方面,当前新能源汽车的配套设施还不够完善,如为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提供服务的充换电站等配套基础设施,既便是在试点城市也存在布点不均的问题,根本无法形成有效服务范围覆盖能力,此外城市用地资源紧张,也影响了配套设施的建设问题,使得新能源汽车的使用受到了限制。此外,新能源汽车安全性问题还有待解决,如锂离子动力电池安全性还存在技术上的缺陷、锂离子电池回收体系还不完善等,另外保障新能源汽车稳定运行的一些关键技术也还未掌握。以上三个方面的问题,都制约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影响着新能源汽车的推广。
3 结语
能源问题与环保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问题,被全球各国提到了战略高度。汽车作为重要的传统能源消耗产品,降低汽车的传统能源消耗,促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对节能与环保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当前,一方面应当进一步加强传统能源汽车节能技术方面的研究,提高传统能源汽车的节能效率,另一方面要加强新能源汽车的研究,促进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与规模化,扩大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范围,不断取代传统能源汽车所占比例。
参考文献
[1] 张发龙,陈春菊,闫忠孝.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刍议[J].价值工程,2012(23).
[2] 姜凯.十二五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攻略[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1(4).
篇9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地方保护主义;供给侧改革
一、引言
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迅速,但限制因素仍较多,数据显示,全国70%的地方市场外地新能源汽车无法进入,形成了“地方割据”的不良局面。当前,随着新能源汽车推广工作从早期城市试点向全国全面开展的进行,地方保护主义的破除已刻不容缓。
二、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状况
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技术较早,早在“八五”期间,便开始攻关纯电动汽车关键技术,除了晚于1965年开始研究新能源汽车技术的日本外,与美国(1991年)、法国(1995年)等西方发达国家起步时间大致相近,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类似于传统燃油汽车发展落后西方发达国家局面的出现。
2007年,新能源汽车研发被列为“863计划”之一,同年11月1日,开始实施《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该规则被业界看作是国家真正鼓励发展新能源汽车及市场化的开始,是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史上最为关键的一步。
2009年,国务院首次提出新能源汽车战略,支持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化建设,并且开始早期城市试点工作。由于基础建设及生产技术等的限制,2009年到2013年这段时间的新能源销售并不乐观。
直到2014,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7.5万辆,同比增长3.2倍,被称为新能源汽车的元年。2015年更是被称为“爆发年”,当年销量33.1万辆,同比增长3.4倍,首次问鼎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第一。2016年销售50.7万辆,蝉联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车发展表现出强劲态势。
三、新能源汽车地方保护主义现状
地方保护主义现象在各行业普遍存在。对于汽车行业,我国上世纪90年代在汽车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就出现过对传统燃油汽车的地方保护主义。经过多年的发展,传统燃油汽车的供给及需求均有大幅度提升,传统汽车的地方保护主义才逐渐消除,全国性的竞争市场得以建立。
目前的新能源汽车也处于这样的需求缺乏情况下,对政策的依赖性较大。回顾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历程,2009-2013年期间的新能源采购主要是由政府部门牵头完成的,居民需求不足,当地政府为防止资金外流,大量采购本地区车企生产的汽车。2014年居民消费市场觉醒后,该行业被普遍认为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是优质的投资机会,地方政府为获得更多收入,对消费市场又采取了购买限制,以保证本地车企的发展或引入投资。
我国政策扶持工作由中央和地方两级政府共同开展。在地方政府对新能源汽车发展参与管理后,出于维护当地的经济或政治利益的考虑,常为当地的企业建立保护壁垒。地方保护主义的主要形式有如下。
一是设置产品、技术目录。根据当地新能源车企的技术能力和技术选择,政府部门编制入选推广目录的技术标准,或直接要求零部件组成中必须包含本地企业产品,从而将外地车企排除在外。
二是强制“以投资换市场”,要求外地企业必须在当地设立独资的汽车销售机构,或是在当地建厂,以达到增加当地就业和税收收入的目的。
三是要求补贴对等交换。生产企业所在地A政府须对B地车企出台新能源汽车补助政策,才可享受B地政策扶持。
四是补贴申领过程繁琐,国家补贴实行自企业注册地政府部门逐级上报的流程,时间周期较长,且手续繁杂。地方补贴则更加复杂,且各地的要求都可能不一样。此外,地方补贴常出现拖欠货款和朝令夕改的情况。
其实,早在2013年9月,财政部等四部委就已经对地方保护主义做出明确限制,规定新能源车示范城市“推广应用的车辆中外地品牌数量不得低于30%。不得设置或变相设置障碍限制采购外地品牌车辆。”但是,目前除了京沪基本消除地方保护外,其他地区仍广泛存在。城市之间相互设置障碍、贸易壁垒高筑,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导致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环境的人为封闭。
四、技术为先,顺应供给侧改革大势
破除地方保护主义不是一蹴而就的工程,这是一个广泛存在的社会问题。研究传统汽车的发展过程,发现破除地方保护主义根本在于转变政府角色,激发创造能力,释放市场的活力。
新能源汽车发展过程中出现地方保护主义的根源在于该产业对政策依赖性大。由于技术发展未达到要求,无法实现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化配给,出现了供需不平衡现象。一方面,新能源汽车制造成本高昂,售价普遍高于传统汽车,只有加入政府补贴后才会普遍对消费者形成吸引力;另一方面,又有续航里程短,充电不方便等问题的存在。因此,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需要从根本上提高技术能力,消除消费者购车的顾虑,解决需求过度依赖于补贴的现状。
对政府而言,建立统一的新能源汽车竞争市场是必然目标,同时也应兼顾各地的发展情况,激发各地内在生产力。首先,建立健全前瞻性的法律和配套制度体系,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规范统一提供法律依据和法律支持;其次,转变财税扶持实施方式,逐渐取消地方补贴,改为中央统一发放,简化流程,提高资金的运转效率;第三,转变扶持重心,将重心由消费端转移到供给端,对企业研发活动给予支持,激发企业创造力;第四,实现税收从生产侧向使用侧转移,保障当地的经济收入,让地区享受发展红利,并可适当对积极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地区给予财政支持。
五、结语
在当前供给侧改革大势下,新能源汽车是对传统汽车行业的变革,而逐渐破除地方保护主义,激发供给能力又是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变革,相信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必将很快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最终形成市场化的商业模式。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汽车产业 发展模式 自主发展
中图分类号:F416.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12-201-02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我国汽车工业步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20多年来,在“市场换技术”方针指引下,我国许多国有控股汽车企业纷纷与国外汽车品牌合资,这一举措虽然在短时间内促进了汽车产销量大幅度攀升,但同时也付出了90%以上市场出让和合资公司自主品牌开创零记录的惨痛代价。与此同时,发展模式完全不同于国有控股企业的民营汽车企业,如浙江省的吉利集团、中国青年汽车集团、万向集团等却在自主品牌创立道路愈行愈远,并以自主品牌在市场上赢得了一席之地。所以,深入了解浙江民营汽车企业的成功经验,不仅可为其他地区的民营汽车企业的发展提供借鉴的经验与启示,同时也可根据这项研究推测浙江民营汽车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浙江省汽车产业的基本现状
汽车产业作为一个朝阳产业,无论对就业人口,或是拉动GDP以及税收上,其带来的积极作用不言而喻。据浙江省统计局相关数据显示,2009年,浙江省全年实现汽车零售额1261.4亿元,占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4.6%,占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零售额的38.7%,拉动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9个百分点。虽然浙江汽车产业总体起步晚,但发展迅速。据国家信息中心统计,目前浙江省汽车工业在企业数量、产值规模和就业人数方面已领先于上海市、江苏省和广东省,被列入了第一层次。据浙江省汽车行业协会的不完全统计,2009年在国内的各大小汽车零部件相关展会上,1/3乃至半数以上为浙江省企业。
浙江省不仅是一个经济发达的区域,更是一个民营经济极度活跃的省份。目前浙江省民营汽车企业数占了汽车企业总数已高达90%以上,已形成了整车以吉利为龙头、零部件生产以万向为主导,亚太机电和西湖汽车零部件等近400家企业组成的产业体系,拥有门类较全的汽车配套产品。吉利控股、万向集团等多家企业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吉利控股更是中国汽车行业十强企业,连续七年进入中国企业500强,连续五年进入中国汽车行业十强,被评为首批国家“创新型企业”和首批“国家汽车整车出口基地企业”,是“中国汽车工业50年发展速度最快、成长最好”的企业。民营汽车企业作为浙江省汽车工业的主力军,在适应性、自主性和灵活性上均具有明显优势,在民族品牌的建立和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
二、浙江省民营汽车企业的主要发展模式
浙江省汽车工业的主要发展模式和全国各地发展模式一样,主要分为自主发展型和依附发展型两大类。
自主发展型主要是自主开发、自主建设,拥有自己的汽车品牌、核心生产技术以及较强的国际竞争力,重大问题都自主决定。我国汽车工业在“十一五”期间将提高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大力发展自主品牌、全面提升零部件产业竞争力、积极发展节能和新能源产品、加快产品结构和组织结构调整作为了主要规划目标。可见建设汽车自主品牌,走产业主导型发展模式已成为当前政府和企业界的共识。
依附型发展模式是指一个国家的汽车工业技术比较落后,只能靠引进一些汽车大国的先进技术、设备、管理、品牌,允许跨国汽车公司直接投资等措施来发展本国的汽车企业。
由于缺少资金和政策支撑,所有制不同的汽车企业在改革开放以来就分别采取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发展模式。目前,全国的国有控股汽车企业几乎都以合资生产为主,合资企业的控制权普遍为跨国汽车公司所掌握,国外品牌已基本上垄断了国内轿车市场,依附跨国公司已经成为我国大多数国有控股汽车生产企业的基本发展战略,依附型发展模式成为此类企业的主要发展模式。
在许多国有控股汽车企业合资模式全面扩散之际,浙江省的以吉利、青年汽车为代表的新兴汽车企业才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相继出市。这些企业的规模总体较小,由于国家起初不允许其进入汽车行业,更不允许建立合资企业,但他们又被汽车行业的高额利润所吸引,所以从创建伊始,他们就被迫坚持自主创新、创建自主品牌。作为浙江省汽车工业生力军的民营汽车企业虽然目前还坚守着自主创新,但由于其发展晚起点低,并由于受到政策挤压,始终处于一种不完善状态,总体自主研发能力还处于低水平徘徊状态。所以,这些企业虽然现在进行独立开发,拥有自主品牌,但他们也时刻准备与跨国公司合资,从长远来看,如果这类企业的自主创新力和核心竞争力得不到显著提升,那么企业就会遭遇发展瓶颈,迫于生存的需要就很有可能也走上依附型发展模式。
三、浙江省汽车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要发展壮大浙江省的汽车工业,企业层面,必须要坚持自主创新、自创品牌;政府层面,要加大政策扶持、统一市场准入标准。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自己的品牌效应和产业优势,才能逼迫企业在“优胜劣汰”的游戏规则中自立自强。
1.提高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大力发展自主品牌。品牌是商品或服务在参与市场竞争中的招牌,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旗帜和灵魂。而创新和自主知识产权将是企业持续发展和成长的必备条件。所以,在汽车零部件的生产中,特别是关键零配件技术和核心零件的开发生产方面,我们要强调自主研发。加强产品开发能力建设,发展提升整车性能的关键零部件,对关键技术进行大力投资或奖励,要扎实掌握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这也是浙江汽车产业今后腾飞的根本所在。另外,政府要在技术开发、政府采购、融资渠道等方面制定相应政策,引导汽车生产企业将发展自主品牌作为企业战略重点,加大自主创新的投入,支持汽车生产企业通过自主开发、联合开发、国内外并购等多种方式发展自主品牌。
2.加快企业转型升级,积极发展节能和新能源产品。由于在新能源汽车发展方面还存在着生产成本过高、生产技术受限制、配套设备耗资大等瓶颈问题,所以目前浙江省的电动汽车除了众泰已经规模化生产、万向具备了产业化条件外,其他还没有自己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厂家。然而,由于新动力汽车和汽车新能源是近期研究开发的技术,全世界还没有大的突破,所以我国汽车行业现在开始研究,与发达国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如果浙江省能在汽车新能源、新动力领域里建立自己的技术体系,浙江省汽车工业依赖外国的局面就会改变,完全可能后来居上,在未来5-10年电动车横行的市场,现在大力投资发展节能和新能源产品将会有广阔的前景。
3.加大政策扶持,统一市场准入标准。长期以来,政府对汽车工业的关爱更多地集中于大型国有企业上,各类资源都在向他们做倾斜。政策和融资方面的诸多壁垒始终使得民营汽车企业处于不公平竞争的地位。而浙江省经济构成比较特殊,民营经济空前活跃,所以政策是否公允对浙江省汽车工业的发展影响极大。此外,本地的汽车企业相对国外大公司和与国际公司携手的合资企业(如上汽大众、上汽通用、长安福特、一汽大众等)还相对弱小,不管是在技术积累、研发水平和资金储配方面都相差甚远,所以更需要相关政策为本地正在孕育期和成长期的企业赢得发展空间和时间。所以,政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扶持:一是扶持本市汽车企业发展。市场准入上,本省汽车在同等条件下应享有优先权。二是公交车、出租车、政府用车尽量采购本地生产的汽车产品,以扶持本地企业的快速发展,提高企业对当地的认同感,并有充裕的资金进行研发创新。三是制定相关技术标准、消费和税收政策提高国外汽车产品、合资公司汽车产品进入浙江汽车市场的门槛。四是根据本地汽车生产企业多以微型车等小排量汽车为主,在税收方面,针对不同排气量对汽车征收不同的重量税、购置税、交通税,避开部分竞争,使本地汽车在税收上具有优势。
4.优化产业园区建设,加快人才培养。优化园区建设对浙江省的汽车产业发展将起到集聚和强力支撑作用。根据世界产业园区的发展模式分析,产业园区主要可以分为开创型、拓展型、升级型三种类型。目前,浙江省的汽车产业园区基本还属于开创型的模式。我们可以利用目前整车产业的优势,进一步加强园区的综合,完善产业链,增强集聚功能,形成创新网络,建立园区内部的联系机制、合作机制,促进区域学习和创新网络升级,围绕园区整车大企业培育核心能力,建立生态产业园,实现可持续绿色发展,建立国际竞争优势。
此外,必须重视汽车产业的软环境建设,进一步巩固、加强汽车人才支撑力量,以加强汽车制造企业高级经营管理者、技术研发人员和中高级技工三支队伍为基点,坚持以合作共建为主要形式实行校企联合的“订单式”培养模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合理设置新专业,着力推进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规模,在扩大人才培养数量基础上加快推进素质培养,形成人才梯队。
参考文献:
1.周煜,聂鸣,张辉.全球价值链下中国汽车发展模式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8(8)
2.罗良忠,陈亚娟.我国汽车企业“以技术换市场”的跨国经营新模式[J].国际经贸探索,2009(9)
3.李显君,谢南香,徐可.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技术竞争力实证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9(5)
4.,刘伟.重庆汽车工业发展战略研究[J].汽车研究与开发,2000(3)
5.王俊松,贺灿飞.集聚经济、外资溢出效应与中国汽车企业效率[J].地理科学进展,2009(5)
6.王刚,解娜.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模式的创新与探索[J].江苏商论,2009(9)
7.陈金波.当前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模式问题分析[J].产业经济,2007(8)
8.胡安生.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模式研究[J].汽车工业研究,2006(3)
9.方茂东.民营汽车企业发展战略研究[D].天津大学管理学院硕士论文,2005
- 上一篇:资产证券化危害
- 下一篇:发展生态经济的具体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