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故事范文
时间:2023-03-22 20:33: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幼儿故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老猫和小猫一块儿在河边钓鱼。一只蜻蜓飞来了。小猫看见了,放下钓鱼竿,就去捉蜻蜓。蜻蜓飞走了,小猫没捉着,空着手回到河边来。小猫一看,老猫钓着了一条大鱼。
一只蝴蝶飞来了。小猫看见了,放下钓鱼竿,又去捉蝴蝶。蝴蝶飞走了,小猫又没捉着,空着手回到河边来。小猫一看,老猫又钓着了一条大鱼。
小猫说:“真气人,我怎么一条小鱼也钓不着?”老猫看了看小猫,说:“钓鱼就钓鱼,不要这么三心二意的。一会儿捉蜻蜓,一会儿捉蝴蝶,怎么能钓着鱼呢?”
小猫听了老猫的话,就一心一意地钓鱼。蜻蜓又飞来了,蝴蝶又飞来了,小猫就象没看见一样。不大一会儿,小猫也钓着了一条大鱼。
2、《种树的老爷爷》
种树的老爷爷,老爷爷的一棵榕树好大好大。每天,老爷爷都在榕树下乘凉。有一天,老爷爷不来乘凉了?
树上的蝉儿说:“知道吗?知道吗?种树的老爷爷生病了。”鹅妈妈说:“老爷爷种树给大家乘凉,我们该去看看他呀!”动物们赶到了医院。青蛙给老爷爷唱歌。小狗给老爷爷讲故事。鹅妈妈给老爷爷倒了一杯水。小猪给老爷爷采些野花。
老爷爷好开心哟!老爷爷给大家带来一片绿阴,大家给老爷爷送去一份爱心,真好!
3、《小猪变干净了》
有一只小猪,它长着,圆圆的头、大大的耳朵、翘翘的鼻子、胖乎乎的身子。它喜欢在垃圾堆里找吃的,吃饱了,就在泥坑里滚来滚去它身上全是泥浆。它想:“哼!我就不洗澡!”
一天,小猪想去找朋友,它走着走着看到了一只小白兔。小白兔长的样子:耳朵长长的,尾巴短短的,眼睛红红的,白白的身子。小猪看着小白兔很可爱,就想和它交朋友。小猪着急的说:“小兔小兔我想和你交朋友。”小兔一看这么脏就说:“小猪呀,你太脏了,你洗了澡,我就和你玩。”小猪不想洗澡,只好伤心的走掉了。
它走着走着看见了小白鹅,小白鹅长的样子:头上戴着红红的帽子,白白的身子。小猪看见了,就想和它交朋友,小猪它说:“小白鹅小白鹅我想和你交朋友。”小白鹅看了看小猪的身子说:“你太脏了你洗完澡我就和你玩。”
篇2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小主持----- ,我是今天的小主持------
女:在家我们听着妈妈的故事进入甜美梦想!
男: 在幼儿园我们听着老师的故事快乐成长!
男女:故事让我们更加快乐!
女:故事增长了我们的知识,
男:故事是我们成长的伙伴!
男女:现在让我们打开故事的大门!
结束词
师: 欢乐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今天的故事比赛即将结束!
今天,这个快乐的日子将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里,为我们小朋友快乐的童年描上快乐的一笔,
感谢各位领导和家长的光临!
男: 让我们共同期待下次的精彩!
女 : 希望更多的小朋友来参加!
提前祝大家新年快乐!
篇3
【NO.1:选】
如何选择适合0~3岁婴幼儿听的故事,是家长们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
1. 故事主题单一明确,情节简单有趣,且有重复情节。0~3岁的宝宝,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弱,主动记忆能力差,因此我们在选择故事材料时,要尽量以单一明确的故事主题为主,这样幼儿一听就懂,且能从中受益。比如《拔萝卜》这个故事,主题单一明确,人多力量大,情节简单且有重复的细节。此时的宝宝,会不厌其烦地愿意重复这个相同的情节,并且家长通过反复地讲述,加强了婴幼儿的无意记忆,也为他们的语言学习提供了素材。
2. 故事形象突出鲜明,语言生动浅显。由于婴幼儿的注意力维持时间较短,有趣的故事情节可以起到吸引幼儿注意的作用,吸引他们全神贯注地倾听故事。而鲜明突出的人物形象,又能使幼儿更易于分辨出谁好谁坏、孰是孰非,从而可以明白该学什么不该学什么。生动浅显的语言,便于宝宝理解、记忆和模仿。比如《鹅大哥出门》这个故事,讲述的是鹅大哥由于骄傲自大看不起别人,最后落得个泥水满身的尴尬下场,让宝宝在笑声中明白了谦和待人的道理。
【NO.2:讲】
选好了故事内容,接下来就是把这个故事形象生动地讲述出来,让宝宝愿意听、喜欢听。有的家长担心,1岁以内,尤其是在孩子还不会发音的时候讲故事,是否会有对牛弹琴的感觉?其实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在母体里吸收了充足的营养,再加上很多妈妈在怀孕期间非常重视胎教,所以很多婴儿一出生就对声音非常敏感,而且可以肯定的是,他们对爸爸妈妈的声音是最熟悉的。毫无疑问,讲故事、听故事是父母与宝宝进行交流、加深感情的最有效的一种方式。可是在实际生活中,很多年轻的父母花了时间和精力给宝宝讲故事,宝宝却心不在焉,甚至跑到一旁玩玩具。究其原因,是父母没有很好地掌握给0~3岁婴幼儿讲故事的方法和手段,以至于事倍功半。
1. 用标准的普通话讲故事。随着我国推普工作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家长倾向于用普通话与孩子交流,但是在一些偏远山区以及方言比较浓重的地区,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家长不能很好地用普通话与宝宝交流。尤其是农村一些没有受过较高层次教育的家长,他们有心想用普通话,但说出来的普通话却不够标准,带有较浓厚的方言色彩。所以对于这些父母来说,他们还需要克服语言上的一些障碍,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为了下一代,做父母的也要与时俱进。
2. 通过语气、语调、语速的变化塑造人物形象。在给宝宝讲故事的过程中,声音的高低、粗细、快慢的变化,可以形成不同的语气语调。这种变化又代表着对不同事物的不同态度,表现出不同的人物性格和各种各样的思想感情。这种对声音运用的技巧,就是讲故事的艺术,也是我们再塑故事人物和再现故事情节的有力手段。比如,给宝宝讲《小兔儿乖乖》,这个故事情节简单,是一个传统的民间故事,如果用生活中平淡普通的语气语调来讲述的话,必然是个老掉牙的故事,但是若能根据故事中的角色特点运用不同的语气语调,那将另有一番韵味。我们可以用稚嫩的声音、较快的语速、活泼的语调模仿兔宝宝的讲话,用柔和、中速、亲切的语调模仿兔妈妈的讲话,用粗哑的声音、凶狠虚假的语调来塑造大灰狼的形象,那么宝宝一下子就能将故事中的角色好坏区分开来,并且能随着你语气语调、表情、情感的变化,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不由自主地跟着你模仿小兔子、大灰狼讲话。
【NO.3:演】
父母讲故事,宝宝之所以不爱听,是因为我们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没有很好地把自己的感情与故事中的人物感情和情节融合起来,缺少感染力,平淡无味,才导致宝宝走神。虽然讲故事不必像演员那样尽情地嬉笑怒骂,但必要的一些方法和手段还是能为故事讲述增色不少。
1. 表情、动作适度夸张,可以吸引宝宝的注意力。由于0~3岁的婴幼儿注意力容易分散,他们更喜欢感性的表达方式,因此在给宝宝讲故事时,家长要注意适度的表情和动作的辅助运用。尤其对于低幼儿童来说,听故事也是他们学习语言的一种方式,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是学习语言不断进步的阶段,他们对语言更多的是一种直观学习,发音要领、语言学知识对于他们来说都是无能为力的,他们喜欢观察大人的一举一动然后加以模仿,从而熟能生巧。所以爸爸妈妈在讲故事时,要尽量和宝宝面对面,让他们可以看清楚你的面部表情和口腔的运动变化,以便学习模仿。
2. 加强与宝宝的眼神交流和互动。由于婴幼儿注意力相对容易分散,因此爸爸妈妈在讲故事时,要尽可能地多与孩子交流。比如,孩子听故事跑神时,爸爸妈妈不一定非得停止讲述来安顿孩子,可以通过眼神的交流来提醒孩子,也可以通过肢体语言来安抚宝宝,像摸摸宝宝的小脑瓜、拍拍手掌、摇摇小铃铛等方式,让宝宝回到故事的氛围中来。
【NO.4:问】
作为家长应该明白,适当的提问可以用来帮助宝宝理解故事内容。当然,为了吸引幼儿全神贯注地听故事,我们一般不要插问,以免打断幼儿思路和故事的完整性,致使幼儿失去听下去的兴趣。目前,虽然有一些幼教专家不赞成家长在讲故事过程中过多地提问,认为这样会导致孩子的抵触心理,但是对于1~3岁的孩子来说,他们对故事已经有了一些自己的理解,甚至会提出一些疑问,所以笔者认为适当的提问还是很有必要的。
1. 讲到重点情节时,为了引起幼儿注意,加深幼儿对故事的印象,家长可以插入一个问题,让幼儿重述一遍,或者讲述者自问自答,以此帮助幼儿更好地记忆。比如讲《小猫钓鱼》,讲到猫妈妈告诉小猫,钓鱼要一心一意不能三心二意的时候,妈妈可以问一问:“宝宝,猫妈妈是怎样告诉小猫的呢?”让宝宝把猫妈妈的话重述一遍,再继续讲故事。
2. 也可以在讲到关键的地方提一个问题,启发宝宝思考,提高幼儿的注意力,调动幼儿的想象力。比如讲《三只羊》,讲到小羊、中羊上山去吃草被大灰狼吓了回来,在山脚遇见大羊时,这时,妈妈可以插入一个问题:“羊儿要吃草,可是山上有凶恶的大灰狼,这可怎么办呢?”启发宝宝积极思维,讲出打败大灰狼的办法,妈妈再继续把故事讲完。
3. 故事讲完以后,为了帮助宝宝回忆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主题,妈妈也可以设计一些问题,让宝宝思考回答。根据宝宝的年龄和接受能力的不同,我们可以设计一些程度不等的问题。比如,在讲完故事以后,对于年龄比较小的宝宝可以问:“这个故事的名称是什么?”“故事里都有谁?”对于年龄稍大一点、理解能力稍强一点的孩子,可以提一些难度稍大的问题,比如讲完《小猫钓鱼》之后,可以问:“小猫刚开始为什么没钓到鱼呢?”再问:“后来小猫为什么能钓到大鱼了呢?”然后再启发宝宝思考:“除了钓鱼要一心一意以外,还有干什么事也要一心一意,才能干好呢?”
总之,父母在设计问题时,基本原则就是让宝宝能够比较愉悦地完成任务,不能因为宝宝没有回答出问题而指责他,这样的话听故事会成为宝宝的一种负担,久而久之就会对家长的任何活动都产生一种抵触情绪。
【NO.5:多】
一个好的故事,幼儿是百听不厌的。宝宝在多次重复听讲故事的过程中,逐步加深对故事的理解,感受故事情节、语言、意境的美,并且在潜移默化中加强了语言学习和运用的能力。
为了充分发挥故事的作用,家长可以多次重复讲述故事,但每遍的要求应有所不同,不断提高:
第一遍,可以要求幼儿记住故事的名称、角色,对内容有一个初步的印象。
第二遍,可以让宝宝记住主要情节,进一步理解内容。
篇4
关键词:幼儿故事;教学;提问
在运用故事对幼儿进行教学的过程中,笔者深切地体会到了故事的魅力。下面围绕如何充分发挥故事的妙用谈些看法。
一、讲故事的注意点
1.故事教学并不是语言课的特有形式
讲故事是一种幼儿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在语言课中有特定的故事教学,教师通过分析、讲述,让幼儿学习一定的词汇和讲述能力,同时接受文学熏陶和品德教育。在其他科目的教学中,故事更有其独特的作用,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2.内容的选择要适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和理解水平
不同年龄的幼儿,他们理解和接受事物的水平不同。越小的幼儿越喜欢简单的事物,对他们来说不复杂才是好的,才是他们喜欢接受的东西,因此,对他们所讲的故事应该简单明了,如讲些带有小动物以及小星星这类简短的故事。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听的、看的、摸的、想的东西多了,太简单、太简短的东西已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这时,教师可以给幼儿讲一些复杂和抽象的故事,内容也可以长一点,让幼儿在听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增长了知识。
3.善于运用故事
由于幼儿特别喜欢听故事,利用故事对幼儿进行教育,就比空洞的说教更易于让幼儿理解和接受。如《大公鸡和漏嘴巴》的故事,教小朋友认真吃饭、不撒饭,爱惜粮食;《萝卜回来了》教小朋友团结友爱,互相关心;《小马过河》教幼儿动脑筋,不怕困难……幼儿特别喜欢听故事,笔者也喜欢利用空余时间给他们讲故事,小朋友们听得多了,理解能力更强了,思维更开阔了,教学效果很好。
二、教学中掌握设置问题的技巧
在故事教学中,提问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科学的提问能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启发想象思维,引导操作实践,促进幼儿思维和创造力的发展。
其实,教师的提问不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教师只有掌握了一些设置问题的技巧,教学活动才会变得更加生动和精彩。教学中的提问策略有很多种,采用不同的提问方式,对教学会有不同的促进作用。
1.假想式提问,有助于幼儿理解人物心理
故事中有很多真善美或假恶丑的形象,为了帮助幼儿正确理解这些形象,有时教师可提出问题,让幼儿把自己假想成作品中的人物,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去体验角色的行为及其心理过程。
如:在学习故事《小柳树和小枣树》时,笔者问幼儿:“如果你是小柳树,你会怎么做呢?你面对结满枣子的小枣树时心里会怎么想?”这种角色体验,让幼儿一下子想到了自己,从而更好地理解了故事里角色的心理特征。
2.互动式提问,让幼儿在讨论中发展表达能力
这种问题主要是根据故事中事物间的联系和因果关系设问,可以引发幼儿的积极讨论,使幼儿从事物的不同侧面去了解事物,开阔思路,形成多种答案,并在一定程度上增添活动的情趣,激活幼儿的思维,使他们愿意说,有机会说,只有这样才能加强生生互动,使活动气氛更加活跃。
如:在《三个和尚》的教学活动中,针对“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的情况,笔者引导孩子讨论:“如果你是这三个和尚中的一个,你怎么让大家有水喝呢?”孩子们想出了种种办法:“我把水引到山上来,变成自来水。”“排小小值日生。”“装滑轮吊上来……”在讨论中,幼儿争先恐后,你一言我一语,想出了好多办法。同时,在向同伴说明自己想法的过程中,也锻炼了表达能力。
3.紧追式提问,让幼儿学会表达
在活动中,教师提出问题后,幼儿的回答往往是出人意料的,这会使青年教师很着急,尤其是在集体活动中,有的教师会乱了手脚。碰到这样的情况,有的教师干脆视而不见,有的模糊应答,有的灵机一动,“请听下回分解”。其实,针对孩子可能的答案,我们只需要万变不离其宗,通过有效追问让幼儿把行为背后的思考表达清楚就可以了。
篇5
观察时间:2017年12月26日—2018年1月12日(3周)
第一次阶段:
今天在生活区,小朋友突然提出了开餐厅,只听见帆帆对可可说:
“哇,原来我们已经会做五种食物了,好棒哦。”可可高兴的说:“对哦,那我们就是大厨师啦!”几位小朋友都说要当厨师,听到他们几位争论不休,我走上前问:“你们都当厨师,谁去请客人呢?谁来招呼客人?”
小朋友听到我的提问,都说出和爸爸妈妈去餐厅吃饭的经历,于是他们就说要开一个有服务员、有厨师的餐厅。我肯定了他们的提议,并再提问到:“那怎样区分服务员、厨师和客人呢?”若曦轻轻的说:“我们可以做个牌。” 接着几位小朋友走到了美劳区,准备开始制作标志牌。他们发现不会写字时想到了用图画来代替。
——教育理念:从上述游戏可以看出,老师提供了一个真实的“厨房” ,幼儿也有了观察步骤图学习烹调和到餐厅用餐的经验,因此才能生成新的游戏课题“开餐厅”。
《指南》中提出4~5岁的的幼儿愿意用图画、符号表达自己的愿望和想法。因此菜刀、锅等简单的图画就代替了文字。
——观察指导:在游戏中我运用了暗示、帮助、肯定、后续提问、老师的反问质疑、促进思考、解释思考等策略,帮助幼儿提升游戏经验。
如观察到孩子都争当厨师这一角色时,我利用暗示帮助引导幼儿发现餐厅是需要一位服务员招呼客人和点餐的。当孩子再次提出“我们开一个餐厅,有厨师、有服务员吧”后我及时的给予了肯定。
——活动反思:通过第一阶段的游戏,我发现孩子能够在观察步骤图制作烹调食物的游戏基础上生成新的游戏。在制作标示卡时,发现了不会写字的问题后,想到了用“图画代替文字”的解决方法。
——环境支持:环境布置能使游戏展开并持续更长的时间,为此我准备了餐牌,并于孩子一起将冰箱里的食物进行分类,做上图文标志,这是为培养孩子的有序性作出隐形的指导,同时也是告知孩子这个冰箱孩子可以使用的。
第二次阶段
1、 讨论分工。由于上次的游戏孩子们出现了分工不明确。因
此第二次游戏一开始,我就重点的观察了他们分工讨论(播放视频1)。
——教育理念: 第二次的游戏,从社会领域分析,他们能做到4~5岁的发展目标:愿意接受同伴的意见和建议。有的孩子更能达到更高年龄层次的要求:活动时能与同伴分工合作,甚至会想办法吸引同伴和自己一起游戏。
2、 服务员的工作。再接下来来通过两个短视频看看服务员是怎
样工作的。
——观察指导:当服务员告知厨师客人点的餐后,厨师转身就忘了,但我并没有马上的介入到游戏中,因为他们游戏关注点并不在服务员是怎样工作的,他们享受的是扮演角色的乐趣。
3、 点餐、送外卖。厨师做菜的香味吸引了在外面游戏的耀耀,他想到餐厅吃东西,可是服务员告诉他没有位置,耀耀问到:“可以送外卖吗?”最后小朋友们提出了“点餐送外卖”想法。
——活动反思:正在进行的游戏吸引了其他幼儿的注意,小朋友提出“点餐送外卖”的需求,可见他们有“餐厅是可以点餐送外卖”的经验,但怎么点、怎么送这个经验是欠缺的。因此 “如何点餐送外卖”就成为下一次游戏的发展点。
在集体讨论时间,我向小朋友们提出:“服务员告诉了厨师客人点的餐,可是厨师不记得怎么办?”的问题,小朋友提出:“再说一次、用纸记下来。”等提议。服务员的琦琦接着说:“我不会写字这么办?”帆帆说:“写数字就可以了。”我反问帆帆:“那厨师怎么知道什么数字表示什么菜呢?”帆帆解释说:“厨师也有一个写着数字的菜牌就可以了。” 接着我又引导全班小朋友了解如何点餐和送外卖,最后大家决定餐厅要多请一个外卖员。
我给小朋友留了两个亲子作业:1、让孩子们利用假日到餐厅看看服务员是怎样工作的;2、家和爸爸妈妈一起点外卖,了解和观察外卖员是怎么送餐的。”以丰富他们的相关经验。。
——环境支持:1、餐牌和菜谱都写上相对应的序号。3、提供服务员的点餐纸和不同颜色的外卖点餐纸。4、孩子自己从家里带来的外卖餐具。5、有的小朋友发现班级有多余的置物框,可以用来做外卖筐。
第三阶段
第二天“点餐、送外卖”的游戏继续进行。服务员可可和外卖
员星宇是我重点观察的对象。一开始他们商量今天外卖的菜谱,接下来可可走到美工区制作餐牌。餐牌制作好后,和星宇一起商量把餐牌粘贴在哪里?星宇观察了一下,说:“粘在门上吧,客人一进来就可以看得很清楚了。”两个一起合作,把餐牌粘贴好。当厨师就做好了餐后,外卖员星宇就拿着外卖筐开始去送外卖。这时我看到服务员可可领着星宇去送外卖,我问可可:“为什么要你领着星宇?”“因为星宇看不懂我写的点餐纸,所以我带着他去。”“嗯,你们能互相帮助很不错,继续加油!”最后顺利的把餐送到客人的手上。游戏得以更深入的发展!
效果:整个游戏的发展过程中,首先我关注的是幼儿游戏的兴趣点:从他们已有经验“到餐厅吃饭,知道餐厅有厨师、服务员,客人可以点餐”中产生“开餐厅”的想法,在游戏中享受与同伴之间互动的乐趣。从想开餐厅到如何“经营”好餐厅这一过程!
篇6
关键词:幼儿园;故事教学;启示
故事教学是对故事作品的再创造过程,它是能动式的教学行为。本文从三个层面对故事教学的特点进行叙述,探索幼儿园故事教学的启示。
一、故事教学对故事的再加工
教师可以通过故事结合教学需要将作品进行删减和再加工,容易被幼儿掌握,在故事教学中,需要大量的描述性语言,要根据幼儿的学习特点,通过肢体、对话等形式,吸引孩子的关注点,顺势启发,使故事教学生动、完整。比如,幼儿园在选取的故事书中,图画配少许字说明,在《请你抱抱我》的故事中,小刺猬艾利渴求亲情,渴望与家人亲近,这样的故事可以将枯燥的文字变成对话形式,将小朋友分组,进行情景再现,让孩子们通过表演来感受故事书的内容,教师对孩子的表演进行点评,设置一些小问题,让孩子们帮助小刺猬找到同亲人亲近的方法,通过故事和体验,提升孩子们的理解力,与故事有机融合。
二、故事教学需要设置开放性提问
故事教学中,教师要考虑到所有孩子的需要,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参与程度,传统的以环节和图片进行限定发问局限在某几个孩子中,大多数孩子没有实质性的参与,设置开放性的问题有助于促进孩子对整体故事的理解,给出自己认为合理的办法,激发想象力。比如,在《搬过来,搬过去》的故事中,先给孩子进行故事梗概描述,然后针对于情节设计问题,“长颈鹿和鳄鱼的关系怎么样,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等等,促使孩子们自觉地观察图画,进行思考,聆听每一个孩子的回答,调动全体孩子的积极性。
三、故事教学需要实现价值多元化
幼儿对音乐有较强的敏感性,因此,在故事教学中除了语言、图片外,还可以将音乐元素引入到教学当中。比如,在《猜猜我有多爱你》的故事中,配上温情的音乐,丰富孩子们的内心世界,使孩子们产生共鸣,在音乐中欣赏故事的情节,调动孩子的眼、口、手、脑的共同发展,完成美的升华和生活的体验。
综上所述,教师要选择富有诗意,关注道德的优秀作品,作为幼儿园故事教学的主要素材,通过筛选、设计等手段,实现教育教学的多元价值,帮助孩子打开思维的通道,获得身心愉悦的体验和成长。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 儿童故事 幼儿园教材 想象力 创造力 重要性
一、文本分析结果
1.儿童故事的人物分析。
人物是故事的主体,不仅能丰富故事的内容,还能增强趣味,吸引幼儿,满足幼儿的需要。
选取幼儿园教材中小、中、大班儿童故事158篇,对故事中的人物类型进行统计,分为动物、人物、植物,只要故事中出现任何一种人物类型,就记一次。具体结果如下:
表1 人物类型统计次数表
图1 人物类型百分比分布图
由表1、图1可知,在幼儿园教材中儿童故事的人物类型以动物为主,其次是人物,再次是植物。
幼儿个性活泼,小动物的形象、性格和塑造的个性都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天性,顺应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适合幼儿阅读。
在小、中、大班儿童故事中,动物、人物和植物的人物类型出现的次数和百分比不是固定的,有一定的变化规律。经过统计,具体结果如下:
图2 小、中、大班人物类型次数比较
相较于小班,中班和大班的儿童故事中人物、植物形象出现的次数、比例明显增加。
将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地分为爸爸妈妈、老爷爷老奶奶和叔叔阿姨这些角色进行统计,只要故事中出现任何一种角色,就记一次。具体结果如下:
表2 角色统计次数表
幼儿由于年龄小,父母是他们最亲近和熟悉的人,因此,幼儿园教材中选取爸爸妈妈作为出现次数最多的角色。
2.儿童故事的主题、内容分析。
儿童故事与成人故事不同,单一、简单的故事主题,可以让幼儿在阅读故事的过程中清晰地抓到主题,以故事《爸爸回来了》为例:
通过对3个爸爸下班后渴望喝水、擦脸、休息的描写,使幼儿了解爸爸上班是很辛苦的。故事的后半部分以对比的手法描写了孩子们看到爸爸后的不同做法及爸爸表现的态度。故事主题十分明确,就是爸爸上完班后很累很热,作为孩子,应该体谅爸爸、关心爸爸。
儿童故事的内容通常有教育、认识和愉悦作用。再如故事《团结树》,通过讲述喜鹊、兔子、猴子和大象种树奉献的过程,教育幼儿要和同伴团结、和和气气的,从而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社会交往习惯。
3.儿童故事的种类分析。
儿童故事种类很多。笔者从题材这一角度出发,分为生活故事、历史故事、动物故事,对选取的幼儿园教材中的儿童故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下:
表3 故事种类次数、百分比统计表
图3 故事种类百分比分布图
选取的158篇幼儿园教材中的儿童故事,其中动物故事所占比例最多,为55%,其次是生活故事29%,最后是历史故事16%。笔者觉得历史故事所占的比例可以适当增加,通过让幼儿阅读以一定历史资料为基础的历史故事,可以让幼儿了解历史知识,学习历史人物身上的美好品德。
4.儿童故事的修辞手法分析。
儿童故事除了拥有有趣的人物类型、曲折丰富的情节外,还需用到各种修辞手法。下面笔者从这三个主要修辞手法对幼儿园教材中的儿童故事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如下:
表4 修辞手法出现次数、百分比统计表
图4 修辞手法百分比分布图
统计发现,幼儿园教材中儿童故事的拟人这一修辞手法运用得最多,其次是象征,最后是夸张。幼儿园教材中儿童故事较多地运用拟人这一修辞手法,有很大好处,适合幼儿的发展水平。
二、问卷调查结果
1.儿童故事在幼儿园的实行现状。
语言教育活动在幼儿园的实行时间基本上是一周一次,但是其中儿童故事出现的频率只能达到两周一次。大部分教师都有过增加儿童故事的教学,但没有实施,只有30%的教师有过明确的设想。在进行儿童故事教学活动时,大部分教师认为幼儿的注意力只能注意二十分钟,有48%的教师每次组织儿童故事时间为二十分钟。
2.儿童喜爱的儿童故事类型。
依据个人的教学经验,大部分教师认为幼儿对动物故事最感兴趣,但他们认为幼儿园教材中比较缺少历史故事,可以适当增加。教师认为幼儿最喜爱的是动物形象。几乎所有教师都认为儿童故事对幼儿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其中37%的教师认为人物故事对幼儿的影响最大。
3.儿童故事教学手段。
大部分教师认为儿童故事对幼儿影响最大的方面是想象力。大部分教师通常使用角色表演法组织儿童故事教学活动,同时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三、建议
1.教师、家长要认识儿童故事对幼儿的重要性。
儿童故事对幼儿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教师应注重在幼儿园对幼儿进行儿童故事教学。教师在固定的教学计划之外,可以为幼儿适当增加儿童故事的数量。同时,儿童故事也是家长在家庭中一个重要的教育内容。家长对幼儿进行语言教育,使他们的语言交往能力不断提高。此外,还能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不定时地给幼儿阅读儿童故事,或者陪着幼儿一起欣赏儿童故事书。
2.家长、教师要选择幼儿喜爱的儿童故事。
教师在选择幼儿喜爱的动物故事的基础上,为幼儿选择一定的人物故事和历史故事。人物故事在教育幼儿的同时,还能让幼儿认识到一定的社会关系。历史故事可以让幼儿在欣赏的同时了解历史,丰富知识面。家长可以为幼儿选择动物故事。家长选择的动物故事中动物的形象要丰富,激发幼儿阅读欲望,使他们从被动阅读变为主动的阅读,养成喜爱阅读的好习惯。
篇8
关键词:幼儿英语;故事教学;运用;策略
因幼儿年龄较小,在英语学习中常会遇到各种阻碍。为了提升幼儿英语的学习水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尝试不同的方法教学。根据长期间教学积累的经验看,故事教学法的运用有助于幼儿学习成绩的提升,增强了他们对英语知识的理解能力,是新时期幼儿教育的新方法。
一、引进故事教学法的作用
“故事教学法”是根据课堂教学的题材及相关类容,经过整合处理后以故事形式在学生面前表达出来,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能把学生的精力集中到课堂教学上。故事教学法不仅减小了教师课堂教学的难度,也加快了儿童对英语知识的吸收。
1、引导学习。教师通过讲故事可以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通俗化。如:“mei lin and her new pet”这一故事中,在讲到:“oh. it’s a snake. how long it is!”时,可让孩子们伸长手臂做“long”,让孩子们对“long”单词的学习更加熟悉。
2、理解词义。单词是英语的基本元素,掌握了单词的意思才能更好地学习英语。教师根据故事讲解单词可提高学生们的理解水平[1]。如:pep book two unit three中,可通过讲解“the big turnip”这一故事,根据故事中的“come on, my friends. please help me.”“one, two, three, pull.”等句子,理解 “pull”的含义就容易多了。
3、增强能力。若教师讲授的内容超出幼儿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则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故事教学法不仅缓解了紧张的课堂气氛,也增强了他们参与学习的主动性。
二、故事教学法的具体步骤
幼儿英语教学引进新的方法之后,教师要根据新方法使用的有关条件制定科学的教学步骤,让故事教学法更好地服务于英语教学工作。
1、前期准备。课前准备工作能为后面的故事教学法运用创造有利的条件。教师可选择某一个与知识相关的故事进行讲解,从而让故事教学更好地服务于英语教学工作[2]。
2、描述故事。当即将引用故事时,教师最好先向孩子们介绍故事的名字,让孩子们对故事产生兴趣及期待心理。在介绍故事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提出有关的问题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致,如:讲“the big bad tiger”故事时,我则提出:“what do you know about pigs?”等问题,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3、即兴表演。幼儿对于新事物都有足够的好奇心。“即兴表演”是英语课堂互动的有效方法,教师可结合故事中涉及到的词汇要求学生表演,如:讲到“cry,laugh,pain”等表情词语时,我则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表情展现出来。
三、课堂教学需注意的问题
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故事教学法的运用在幼儿英语教学中尚处于尝试阶段。教师必须要充分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所有的教学工作都应围绕学生开展,这样才能让孩子们的学习兴致被带
动起来。
1、注意停顿。讲故事时注意停顿可以及时调整节奏,留给孩子们一定的思考时间,让他们能自主思考学习英语单词的含义。如:在“the big turnip”中讲到“i can’t pull it up.”时停顿,同时做一个拔的动作。孩子们根据动作明白了“i can’t pull it up.”意思,教学效果明显提升。
2、注意交流。“眼神交流”是英语教师需要掌握的一门艺术,其不仅能在课堂上给孩子们暗示,也能辅助教师的教学工作[3]。如:“the big bad tiger”时,当讲到有人敲门时,我则将声音放沉、语速放慢、争大眼睛,用疑惑的眼神看着孩子们,然后问:“guess, who is knocking at the door?” 从而带领孩子们积极参与课堂学习。
3、注意运用。幼儿英语故事教学法中有许多句子是可以在生活中运用的,为了让孩子们的英语水平进一步提高,教师在讲故事的同时也可以鼓励孩子们运用英语知识。例:在“meilin and her new pet.”故事中出现了“what’s in it?”、“how long it is!”等句子。我则借此机会列举其它相关的句子,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学会运用英语。
结论
总之,故事教学法的运用是幼儿英语教学的改革需求,只有引进更先进的教学方法才能真正提高英语教学水平,让孩子们接触到最专业的英语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灵活运用故事教学法,为孩子们呈现更好的英语课堂。
【参考文献】
[1]卢晨晨.幼儿英语教育体制改革的有效策略[j].英语教育研究,2009,30(4):39-41.
篇9
故事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形式,在幼儿园的语言活动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关于语言领域的目标之一就是“喜欢听故事、看图书”。 教师给幼儿讲故事,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实践,也可以说是以故事为形式的教学活动,故事不仅内容含丰富的各方面知识,而且有较为标准的语言形式,使幼儿极易接受。同时故事作为文学形式,充满童趣,幼儿在极易接受的同时也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是个向幼儿进行教育,传授知识,发展语言的重要文学形式。
但是,有的老师讲故事幼儿爱听,效果很明显,而有的老师讲故事幼儿却不爱听,收效甚微,这是为什么呢?我想,给幼儿讲故事其实也是一门学问。要想自己讲的故事得到孩子们的喜爱,同时收到良好的效果,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选择适宜的好故事
给幼儿讲故事,既要考虑幼儿的心理需求,又要考虑故事的教育性。要选择那些思想健康,艺术性强,具体生动,饶有情趣,又符合幼儿年龄特征和生活实际的幼儿易于接受的故事。对幼儿来说,童话、神话故事最有魅力,如《安徒生童话选》、《格林童话》、《叶圣陶童话选》等都是讲故事的好材料。
幼儿儿期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喜欢拟人,把小猫、小狗甚至小瓶子、小凳子等都想象成“人”;二是“真假不分”,对虚幻与真实还缺乏分析。这两个特点正是童话故事中经常出现的,什么小猫和小狗对话呀,小凳和小瓶会走路呀,等等,幼儿把它们当作真人真事,听得津津有味,感到其乐无穷。另外,童话说的是孩子话,口语多,句子结构简短,且篇幅小,角色不多,主题简单明了,好坏分明,幼儿易于接受,乐于模仿。对大一点的幼儿,要选择有些悬念的故事,那些一猜就着,听了开头就知道结尾的故事,他们一般不感兴趣。
二、讲前认真分析故事
选择好故事后要进行分析,以准确地掌握故事的中心思想,确定教育目的。找出故事的重点段落和重点词,重点句,在分析故事的中心思想和重点基础上,还应针对故事内容,提出帮助幼儿需要理解的问题。对那些故事内容很好,但情节、语言偏深奥的故事,就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改编。去掉一些次要的情节,把较难的词句改为幼儿能够接受的语言。
给幼儿讲故事前,老师一定要认真阅读故事,熟悉和理解故事的内容,要具体分析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结局。特别要抓住故事的。还要分析人物(角色)的性格特征和作者倾注在故事主角身上的感情,通过情节和角色的分析准确故事的主题思想。只有透彻地,正确地理解,使自己的感情和故事的角色产生共鸣,才能在讲故事时以真挚而强烈的情感去感染幼儿,激起幼儿感情上的共鸣。另外,分析角色时还要区别角色之间的细微差别,仔细揣摩各个角色不同的性格特征,表现不同的动作,表情,心理活动,语言特征等。
三、讲述故事要讲究艺术性
给幼儿讲故事要掌握技巧,如果照本宣科,平铺直叙,幼儿肯定会兴味索然。因此,在讲述的时候必须要讲究一定的方式方法,要有艺术性。
第一,开个好头。教师在开始讲故事的时候,态度要和蔼可亲,要有亲和力,开讲前猜个谜语或提个问题或看个图片等,引起兴趣,再自然引出故事。这样孩子们才容易被吸引,注意力自然就集中了,更乐于去听。
第二,充分关注幼儿。故事要讲不要念,也不要背,语言要口语化。而且要有对象感,讲故事时,要时时想着他们,看着他们,注意他们的反应。试想如果老师讲故事的时候一直看着书,完全不顾幼儿的反应,不管幼儿是否在听,这样的讲述肯定不会有好的效果。
第三,讲述要有感染力。要有起伏高低,抑扬顿挫。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声音有高有低,节奏有快有慢,重点的地方要突出。要有动作,有表情。要想把故事讲活,不但要有喜怒哀乐的变化,而且应学会用眼神和手势,做到心到、话到、眼到、手到。
第四,要有参与性。故事活动不是教师一个人就能完成的,如果仅仅是教师一个人在讲,那就不是一次有意义的活动,幼儿也会觉得索然无味。教师在讲述的过程中,一定要让幼儿参与进来,或听,或看,或说,或思考,这样才能达到活动的目标。
四、融合有趣相宜的游戏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也是最基本的活动,这一点在讲故事的活动中也不例外。融合了相宜的游戏,幼儿活动的积极性会更高,如果游戏安排得当,还会起到促进理解故事内容、激发幼儿说话欲望的作用。例如:在故事《送椅子》的讲述前,可以先组织幼儿玩了“抢椅子”的游戏,并让“抢”到椅子和没“抢”到椅子的幼儿说说自己的心情和感想,这就对接下来的故事有了铺垫作用。而在故事《龟兔赛跑》的讲述前,可以安排音乐模仿游戏,鼓励幼儿自由模仿、创编乌龟和兔子的动作,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在讲述完之后,可以组织幼儿进行赛跑,让幼儿体会到“坚持””的感受和含义等。在诸如此类的游戏中,不仅提高了幼儿参与故事活动的兴趣,也使幼儿对语言的学习和运用得到了更宽松、自然的环境。
篇10
关键词 讲故事 选择 情感 培养
在所有的幼儿园课程中,最让幼儿感兴趣的莫过于给他们讲故事。这是因为孩子的童年大都与故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故事中错综复杂的情节,广泛涉及的范围,神奇的人物关系等,正好满足了孩子们丰富、天真的想像需求与好奇心理。好的故事,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想象力、理解力、认知力,还能以其丰富健康的内容启迪和感染幼儿。《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到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故事是儿童文学作品中的一种,如何利用故事启迪和感染幼儿,真正提高“讲故事”效果?笔者结合多年的幼儿教育实践与探索,谈谈自己一点粗浅的体会。
一、精心选择适宜故事
故事的种类很多,但并不一定都适合孩子听。我们通过选择适宜的故事,帮助幼儿提高能力,认识社会,培养良好品质,引发幼儿与现实生活的情感共鸣,以丰富他们的社会生活经验。
(一)选择能激起幼儿情感共鸣的故事 美国文学理论家乔治认为:“在他们接触文学作品时,甚至不能很好地将现实生活与艺术世界区分开来,他们时常将艺术世界中塑造的人物、事件当做真实的现实来感知。”正因如此,幼儿更容易将自己的情感体验与角色相联系,即角色的情感体验会直接影响到幼儿,激起幼儿的情感共鸣。
在幼儿园或者家庭里,常常能看到这样的情景:两个孩子为了抢同一件玩具发生争吵甚至打架:有的孩子宁愿自己拿着玩具不玩,也不愿把它让给别人玩。这些行为都是幼儿以自我为中心的外在表现,我们侧重于选择能够突出“交往与分享”的故事。
(二)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故事。为孩子选择故事,必需考虑到孩子的年龄特点。给二三岁的孩子讲故事,要选择那些主题明朗,爱憎分明,情节简单,人物单一的小故事,如《三只小猪》、《小鸭找朋友》、《三只羊》等;而给五六岁的幼儿讲,则要选择情节比较复杂、曲折的故事,如《小蝌蚪找妈妈》、《小红帽》、《白雪公主》、《阿凡提的故事》等,否则,给年龄小的幼儿讲复杂的故事,他们听不懂,给年龄较大的幼儿讲简单的故事,对他们又没有吸引力。这样反而适得其反,弄巧成拙。
二、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优秀的故事描绘了一幅幅真实的生活画面,让孩子看到生活中的真善美,当教师选择了给予孩子美的情感熏陶的故事后,还要设计恰当的教学内容,进一步帮助幼儿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与行为,形成不断自我鼓励,不断战胜困难,乐于帮助他人等积极向上的品质。
(一)在感同身受中形成积极的社会性情感。我们针对各年龄段孩子的特点分别开展了“爱的系列”“心情系列”“战胜困难系列”等活动,使幼儿从中体验不同的情感,在感同身受中体会积极的社会性情感对生活带来的推动力。如在“爱的系列”中,我们选择一系列有关“爱”的故事——《小兔乖乖》、《我和妈妈》、《打电话》、《三只蝴蝶》、《七色花》等,使抽象的“爱”通过故事这一儿童文学作品载体而变得真实又具体,帮助幼儿认识爱、理解爱,使他们可以在被关心、被照顾和被保护中真实地体验到被爱的感觉,教师在活动中引导幼儿在接受爱的同时也要学会付出爱,从小懂得爱父母、爱家人、爱自然,把爱的种子种在心底,等幼儿长大后他们就会懂得怎样去建立友爱和谐的人际关系,如何爱护身边的一切事物。在“战胜困难系列”中,我们选择一系列有关战胜困难的故事——《三只羊》《过河》《小红帽》等,通过故事这一载体,激发幼儿遇到困难时积极开动脑筋,认真思考找出解决困难的办法,进而战胜困难,取得胜利。
(二)在故事学习中加强能力培养。在倾听故事的过程中,首先要培养的是幼儿对故事中词语的理解能力。只有让幼儿理解故事中的语言,知道故事里形象生动地讲些什么,才能激发幼儿倾听故事的欲望,集中注意力地倾听故事。这就要求老师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边讲边作解释。特别是对年龄小,词汇量少,理解能力差的幼儿,一方面可以结合本地方言进行解释,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手形手势或借助实物进行解释。
如果只让幼儿听故事,而不试着让他们讲故事,就不能很好地发挥故事的作用。一个故事讲完了,可围绕故事给孩子提出几个问题。
当幼儿学会复述故事后,就应当教幼儿进一步学习生动形象地表演故事。17世纪英国教育家洛克说:“儿童的举止大半是模仿来的。”教师在讲故事时,其不同的语音语调,丰富的神态表情,夸张的动作等不仅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在倾听故事中犹如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也给了幼儿模仿的榜样。在倾听故事中,幼儿知道大灰狼的声音是粗声粗气的;知道伤心的时候紧皱眉头哭泣,惊讶时睁大眼睛,张大嘴巴;知道老爷爷的形象是驼着背,捋着胡子……。教师应当鼓励幼儿对这些声音、表情、动作等加以模仿,让幼儿知道怎样讲故事好听,怎样做动作形象,并把这些语调手势等运用到复述故事中,进而进行大胆地表演故事。在生动形象的复述训练中,幼儿提高了模仿能力与语言表现力,为其语言能力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巧妙运用讲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