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08-02 17:34: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国防生;科技创新能力;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E25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3-0260-02
0 引言
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核心,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依托普通高等学校培养国防生,是新时期我军干部培养制度的重大改革,对干部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充分利用普通高等教育的人才资源和知识培养军队干部,可以全面提高军队干部的科学文化基础。加强国防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毕业后走向部队实施科技强军战略方针,全面推进军队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
1 加强国防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是21世纪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当前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时代,尤其是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国防生的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无论是对国家、民族、军队,还是对大学生自身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同志曾经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缺乏独创能力,就难于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随着世界经济政治、科技、教育全球一体化的加快,使得国与国之间的竞争空前激烈,这种竞争实际上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高素质人才的竞争。现代军事技术迅速发展,对军事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在培养国防生时,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坚持“又红又专”,瞄准培养能够在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中发挥作用的人才群体,必须在校期间系统培养国防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1.1 培养国防生科技创新能力是军队高技术的需要
高技术的蓬勃发展是推动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是提高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人类正生活在一个高技术方兴未艾的新时代,正在进行着一场以信息技术领先,材料技术、能源技术、生物技术、海洋技术等为主要特征的新技术革命。据预测21世纪的前15年中科学技术在许多领域,特别是在信息、先进制造、先进材料、生物、能源技术等高新技术领域出现爆炸性的突破和扩展。这些高新技术在军事上的广泛的运用,将进一步促进一系列对21世纪作战行动有着巨大影响的军事技术的快速发展。如,战场感知技术、微光夜市技术、非致冷红外焦平面成像技术、精确制导技术、生物计算机技术、遗传工程技术、纳米技术、智能结构技术、天基电子技术等。这些高技术的应用决定着未来战争的胜负,为了使国防生毕业后能够掌握这些高技术在校期间要系统培养国防生的科技创新能力,以适应未来国防的需要。
1.2 培养国防生科技创新能力是打赢信息化战争的需要 以信息为中心的社会必然产生以信息为中心的信息化战争,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社会的生产理念、信息技术、信息网络以及信息经济的运行模式,强制性的渗入到了军事领域,军事体系在信息社会的强力支撑和全面引领下,开始全面向信息化迈进。2003年爆发的伊拉克战争,美英联军通过太空的各种卫星和天空的侦察、预警、电子干扰飞机,以及地面的特种部队和情报人员,完全掌握了战场的制信息权。在战争中,以信息对抗为主的“斩首”“威慑”行动威力巨大,电子战、心理战贯穿始终,作战指挥高度一体化、智能化、空战场向无人化方向发展,精确打击占主导地位,实施打击目标的能力更强。这场战争,由于战场空间态势空前透明,作战效率高,一体化作战特征明显,制信息权成为战争的关键,信息系统的作用突出,被称为是一场典型的信息化战争,标志着人类历史上的战争形态,正步入信息化战争时代。作为国防的保卫者和建设者—国防生,应该了解信息战、认识信息战、研究信息战,在校期间提高自己的科技创新能力,为未来打赢信息化战争做好扎实的准备。
2 培养国防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方法及意义
篇2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能力
创新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和实验的一个重要课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现代教育的当务之急,同时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首先必须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具体到数学教学,就是要通过数学课程的教学,不断地、有计划地对学生施以灵活多样引导和培养。小学阶段,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渐发展抽象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切不可认为小学所教授的知识简单,忽略了其重要性,而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兴趣产生于思维,而思维又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就数学科目本向而言,会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枯燥、无味的情绪,从而使学生不愿意学习,教师在此过程中,就应该注意引导学生,让数学课堂生动、有趣,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数学教学中,有许多理论、定理,概念、公式,如果直接讲解或让学生背诵,很难记住,也很难理解,我们要把这个抽象的理论,变成活动的现实,让学生自己动手,拼、贴、剪、裁用具体的劳动来完成对抽象公式的理解。另外我们老师要开展广泛的活动,组织课外兴趣小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动手活动顺应了学生的好奇、爱学的心理,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理论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发展思维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参与实践的精神,激发创新思维"探究活动"就是让学生通过这种实验来学习的一种方式。教师要为学生的实践活动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这对发展儿童科学的志趣,培养儿童获取知识的能力,都是十分有利的,是符合实践-认识- 再实践的认识路线的。儿童出于好奇心,对新异事物具有进行探究的强烈心向,又能按自己的意愿动手进行实验、操作,所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了。
增强创新的信心和能力教师应经常运用带有激励性、期望性的语言,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精神。创设情景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并积极探求问题的原因,教师就必须营造一种民主、和谐、融洽、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的思维自由敞开。除此以外,我们还要注意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对一些学生提出的怪想法,不要一味训斥或轻易否定,有些出乎大家意料的想法或问题。
教师设置好教学的环节, 理论联系实际把抽象的理论运用在现实生活中,才能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首先在教学时,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这要求教师,要勤于钻研,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设计一些有针对性,并且难度适中的问题,如果难度太大,很打击学生学习的自尊信和信心,相反,难度太小,没有起到效果。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质疑,鼓励他们最大限度地发现问题,努力把学生的全部创造潜能释放出来,不断地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利用数学中图形的美,培养学生创新的积极性生活中大量的图形有的是几何图形本身,有的是依据数学中的重要理论产生的,也有的是几何图形组合,它们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在教学中宜充分利用图形的线条美、色彩美,给学生最大的感知,充分体会数学图形给生活带来的美。在教学中尽量把生活实际中美的图形联系到课堂教学中,再把图形运用到美术创作、生活空间的设计中,产生共鸣,使他们产生创造图形美的欲望,驱使他们创新,维持长久的创新兴趣。小学生主要通过对实物和具体模型的感知和操作,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能力。为了使小学生较好地理解数学概念,掌握计算方法,很好地进行练习,不断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具,并且在教学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性格特点,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感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指导他们通过观察和操作掌握数学知识。
篇3
一、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发展
学语文就应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提高生活质量。新的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语文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乃至更多方面、更多范畴的对话;在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中,学生通过读书,视通万里,思接千载,课本内容所体现出的思想、情感、追求、人格、志趣、品位、审美的格调等,学生或认同、或发问、或陶醉、或见仁见智、或批注评判,这都是生命的交流。学生从这些交流中获得更多的人生感悟、懂得做人的道理,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生活品位。同时,在学生与教师的对话过程中,不但可以提高教师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培养教师的道德情操,同时可以增加教师生活情感体验,从而促进教师对学生生命能量的肯定和调动。这都将极大地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和人格的健全,对学生的做人、对学生的生活和品位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比起前者更加深远,更加直接。
二、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尊重学生独立性的重要性
教师只有先充分认识到尊重学生独立性的重要性,才能更好地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具备这些理念之后,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参照以下几点来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开放的课堂氛围
作为课堂的组织者,教师要和学生建立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与学生和谐相处,营造一种生动活泼,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教学中教师可以用激励性语言、手势、体态语等让学生心灵愉悦,使学生敢于提出不同看法,敢于坚持自己的见解,敢与老师、同学讨论。教师要肯定学生的“标新立异”“异想天开”,鼓励他们大胆说出自己的独特见解,甚至能超越老师和课本。在这种氛围中,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或语言鼓励、或神态暗示、或动作启发、或情绪感染、或角色互换,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这样才能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必要的保障。
2.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提高创新意识
发散思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利用质疑的方法则可以很好地锻炼发散思维。所以,教师应该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问、学生答的单一授课模式,鼓励学生对课本和老师提出质疑,教师不仅要耐心解答,还要肯定他们善于发现问题的精神。在具体操作上,可以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在预习中让学生把自己不懂的地方圈画出来,写在练习本上,以备向老师发问。这种质疑的学习方法不单单只体现在课前预习上,还要贯穿课堂讲解、课后总结、课后复习这一系列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将回答问题的主体地位让给学生自己,让学生互问互答,交流知识经验,主动去查阅资料,解决相互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最后集思广益,总结出最佳的解决方案。另外,教师作为引导者,应该向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让学生围绕文本知识的重点难点进行提问,以免繁多杂乱、无关紧要的问题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做到有的放矢,质疑有度。
3.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教师要根据课文需要创设教学情境,陶冶学生情感,激发想象的动力,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如运用录像和配乐朗诵相结合的方法,以画面展示内容,使学生在感知理解的基础上,从心灵上受到感染而产生丰富的想象。比如,在学习课文《曹冲称象》的时候,可以这样问学生:除了曹冲所使用的方法以外,大家还能想出其它称象的方法吗?这样的多角度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富有趣味性,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学生运用发散思维,自由地发挥想象力。
4.开设语文实践课
语言是一种常用的交际工具,遍布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语文教学应走出课堂,让学生身临其境去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做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比如,在讲到课文《夏夜多美》时,可以给学生布置作业,让学生放学之后去亲自感受夏天的夜晚。让孩子们走进大自然,让他们目睹、耳闻、鼻嗅、口尝、手摸,全身心地感受夏天的夜晚。再让学生置身“夏夜”中展开讨论:你就是歌手、画家、诗人,你最想干什么?让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想,通过用语言文字、图画等形式描绘出来,极大地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要“正确处理基本要素并与创新能力的关系”,“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的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总之,作为教师,要重视语文教学的改革,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为他们日后成为创新型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晓光.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D].河北大学,2010.
[2]徐毓盛,邓丽蓉.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N].咸宁日报,2010-11-04(03).
篇4
那么我国需要什么样的建设者,怎样才能达到这个目的?作为大学工作者,我们谈谈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一、我国教育的现状与令人忧心的科技竞争力
中国科技人才总数居世界第4位,但其形成的国际竞争力却不够强,状况堪忧。我们不妨看看以下几个方面的情况。
(一)落后的国际科技竞争力。
由于创新不足,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很少。我们的发明专利只有美国的1/30,韩国的1/4。而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统计,在我国受理的有关计算机、医药、生物、通讯和半导体等高技术领域的发明专利申请中,国外的申请分别占了70%、61%、87%、92%和90%。我们的电子产品,尤其是技术含量高一点的,绝大多数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生产费了很大劲,但是没赚什么钱,让外国人通过专利把钱基本上拿走了,甚至技术方一卡,你马上就没法生产。这就是我国企业国际竞争的基本态势。由此可见,教育创新是一个国家综合竞争力的基石。平凡的教师使学生模仿,出色的教师让学生创造。
(二)科学研究原创甚少。
原始性创新孕育着科学技术质的变化和发展,体现一个民族的智慧及其对人类文明进步的贡献,原始性创新能力和高科技产业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每一项研究的重大突破往往会带来应用技术的群体效应,从而带动一个行业、一个领域的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据统计,现代技术革命的成果约有90%源于原始性创新。应该说,我们的基础研究这些年在一些重要领域取得了一批成果,但大多数的创新仍属于跟踪性的,真正原创性的重大成果不多。美国的《Science》和英国的《Nature》是世界公认的最权威的学术期刊,能否在这两个杂志上是衡量高水平基础研究成果的重要标志。美国哈佛大学近年来每年都在《Science》和《Nature》上发表80篇左右的论文,而我国所有的大学每年在这两个杂志上的论文仅为几篇至十几篇,可见差距非常大。另外,单单一所哈佛大学每年在《Science》上的论文几乎超过中国前20名的高校《Science》论文的总数。
二、教育创新是我国新世纪教育改革的方向
从总体看,我国的科学技术仍然比较落后,创造性人才仍然相当缺乏,这不仅成为制约我们民族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最大障碍,而且如同一个巨大的问号,摆在了中国教育界的面前。
教育创新本身有着广泛的外延和丰富的内涵。高等教育的创新可分为国家教育制度的创新和高校人才培养的创新。前者是在宏观层面上的,主要是由政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和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而制定的新的改革举措,包括招生制度的改革,办学经费筹措方式的改革,办学机制的改革,学生就业制度的改革,等等。高校人才培养的教育创新主要包括:教育观念的创新,培养目标与模式的创新,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创新,等等。其中,观念的创新是先导,培养目标与模式的创新是关键,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创新是核心,体制与机制的创新是保障。大学教育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阶段。
三、现行大学教育中创新能力培养的主要障碍
(一)模式单一,专才教育。
对于同一层次的教育,各所高校几乎都用同一标准和要求,年复一年按照相同的方法复制学生,造成了百校一样,千人一面的沉闷局面。严重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压抑了学生的创造欲望。原本弹性可塑的学生经过教育这一“生产工序”都变成了“标准件”。此外,在专业教育中多强调“专”和“深”,而忽视了“宽”和“广”,使学生“坐井观天”,思维方式单一而封闭。
(二)内容陈旧、方法呆板和手段落后。
在美国,大学教科书的内容更新很快,所使用的教材一般都是近一、二年内编写或修改后再版的。此外,教师热衷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最新的信息(包括新观点、新理论、新技术、新设计和新工艺)以提供给学生不少课外学习的参考资料。同时,教师善于把自己的科研内容与体会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我们现在的大学教育方法仍是“单向向学生灌输知识”,“仓库理论”依然故我,仍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忽视教学过程中“学”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的大脑仅仅作为储存知识的仓库。创新思维被压抑了,最后只成为了一个跟随器,缺乏创造的原动力、勇气和能力。
(三)重书本,轻实践。
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实践训练不足。
我们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普遍存在实践训练不足的问题,包括第一课堂的实验、实习,第二课堂的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
2.实验类型呆板。
实验室本来是一个想象空间而并非模仿空间的世界。我们的大学开设的实验基本上还是验证性的,实验方案、实验步骤、实验器材和试剂用品都是教师事先准备好的。在这种类型的实验中,学生只能掌握一般的操作办法和得到较为肤浅的感性认识。相反,美国大学对本科生尤其是高年级学生开设不少设计性、研究性和综合性实验,学生必须自己设计实验方案,确定实验步骤,从而能很好地培养在失败中磨练、在悬念中探索、在探索中求变、在变化中创新的勇气。
3.科研训练匮乏。
中国的大多数本科生目前难有机会在课外参加教师课题组的研究工作或是学生自己组织的科技活动,不能及早地得到科学研究方法的训练,对创新能力的培养缺少一个重要的途径。
综上所述,我们强调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构建创新人才的教育模式。观念的创新为教育创新的先导[1]。可以说,以人为本是一个最为重要的教育新理念[2]。它要求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创新能力为主线来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其目的在于唤醒人的主体意识,活跃人的思维,开发人的潜能,以及发展人的个性。大学的教育活动应直接体现这种理念,一切以人为出发点,一切以人为归宿点,一切以尊重人、实现人、完善人、丰富人为落脚点。
四、教师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应有所突破,构建创新人才的教育模式
(一)一个优秀的大学教师,必须边教书,边搞科研。
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创造知识。一个好的大学老师首先能给学生讲授本门课程的前沿与热点,这需要具有一定的理论功底,不开展科学研究,就无法实现这一目标。在如何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上,钱伟长院士有一个著名的观点:“教学没有科研做底蕴,就是一种没有观点的教育;没有灵魂的教育”,“你不教课,就不是教师;你不搞科研,就不是好教师”。
(二)有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所谓“问题意识”就是要使学生对事物保持好奇心,并善于提出新的问题。在每一个科学发现过程中,科学问题就像一粒粒待开发的“种子”。许多概念的产生和规律的发现,都是源于“科学问题”的提出。爱因斯坦说过,他的科学成就来自对问题的好奇心。他还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只是一个数学上的技巧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和想象力。”所以要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习惯和能力,要启发学生多问“为什么”,要鼓励学生敢于向教师提出尖锐的问题,少说“Yes”多说“No”,要善于发现和开发蕴藏在学生身上潜在的创造品质。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
不疑就没有异,没有异就没有新。改变对知识的“复制、继承、传递”为“怀疑、批判和创造”应当成为当今教育思想的变革之一。在教学中善于设疑、质疑和释疑,采用互动的教学方式,最大限度地开启学生的思维空间;倡导教学民主,深究教材疑点,挑战学术权威(尊重权威但不迷信权威,科学无绝对权威),欢迎学生以独立的角色、建设性的姿态对教师作出理性的质疑、争辩乃至批评,营造超过老师、超越书本的教育氛围。从而促进学生学会批判性学习,敏于生疑、敢于生疑,学会在吸收中批判,在批判中创新。
(四)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有位教师出了一道题,题目是“雪融化后变成什么”,标准答案是“水”。可是有位学生回答是“春天”,这本来是充满想象力而富有诗意的回答,但被教师判错没商量。学生头脑中想象的窗口就这样被无情地关闭了。不少学生受教育越多,思维越单一、视角越狭窄、想象力越有限,而直觉和想象才是发现的工具。爱因斯坦说过,科学研究中真正可贵的因素是直觉。著名理论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默里博士说,想象力是极为重要的创造力,一定要想象,也许事实并不完全是这样,但是想象可以使你接着往前研究,才可以从新的角度去观察事物。因此,要很好地培养创新思维,应当加强“文理融通”。在讲课中兼顾文科的生动性、丰富性和理科的精确性、简约性,综合运用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今天我们的教育不能再培养墨守成规的人,培养敢于创新、善于创造的人才才是学校的目标。因此,我们的教育必须进行变革,必须进行创新。在大学阶段,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每门理论课、每次实验、每项实习和每个教学环节都能为创新素质的养成作出贡献。所以,每位教师都在创新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不可缺少的角色改变“过去自己怎么被教现在就怎么教学生”的惯性做法,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加快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构建新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篇5
处在当前的教育改革背景下,在高校的教育模式上也有着相应的改变,以往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有效的适应当前教育发展要求,所以针对一些落后的教学思想和模式要对其积极的改革.高校的计算机教学是学生全面素质发展的重要学科,在当下就要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培养,为此,就高校计算机教学及其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进行分析,然后结合实际对高校计算机教学的现状以及创新能力培养的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
高校计算机;创新能力;培养现状
高校的计算机教学过程中,由于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下,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就没有充分重视,对学生今后进入到工作岗位后的发展就会存在诸多不利.这就需要从新的教学理念出发,对高校计算机教学的模式实施改革,这样才能够真正对高校计算机教学的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通过此次的理论研究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就有着积极意义.
1高校计算机教学及其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分析
1.1高校计算机教学的内涵高校的计算机教学是对社会专业人才需求提供资源的培训基地,计算机教学主要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业化的计算机人才.当前的企业间竞争力愈来愈大,要想保持在市场发展中的地位,就要能够充分重视自身发展的优势,计算机技术优势是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武器,所以这就需要充分重视对计算机人才的培养.而高校的计算机教学就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价值,对学生今后的顺利就业也有着积极保障作用,对学生在综合能力的提升层面也能起到积极作用.
1.2高校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重要性分析在社会的不断发展背景下,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需求也愈来愈迫切,高校教育的发展在计算机教学的水平上也有着提升.但是由于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下,老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培养比较重视,而在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就没有充分重视,这样在理论层面的过度重视就会对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的发展有着诸多不利.高校计算机教学中要充分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加强关注,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对知识处理额重要能力.计算机专业自身的实践操作性就比较强,所以只有在学习的方法上得以掌握才能够对学生今后的学习能力提升打下坚实基础,对计算机教学的质量才能提升.
2高校计算机教学的现状以及创新能力培养的策略
2.1高校计算机教学的现状分析从我国高校计算机教学的发展现状来看,还有诸多层面存在着问题有待解决,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创新意识比较薄弱,以往的计算机课程教学都是和教材紧密结合的,对问题的解决方法以及思路都比较明确,学生只要结合课本的内容进行编写代码即可.在对实际问题的操作开发的思维方式还没有具备,比较缺乏问题解决的灵活性.还有是在相互合作的意识方面比较缺乏,以往高校计算机教学中实验命题的范围相对比较小,而学生能够依靠自身能力得以完成,没有为学生在问题的解决中进行组织和交流的程序设计,这样学生的合作意识就比较薄弱.这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就受到了限制,失去了这样比较良好的机会.
2.2高校计算机教学的创新能力培养的策略对高校计算机教学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要从多方面加以实施,首先要对教师的教学观念进行转变,这是创新教学的基础.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转变教育观念是首要的,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能在知识上简单的灌输,要能够重视对学生知识掌握的方法,发掘每个学生的学习潜力.老师要通过趣味性的教学进行导入,让学生能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教学中来,在创新能力培养的环境营造方面要充分重视.鼓励学生的质疑态度,对各个教学的环节都要能充分重视.加强高校计算机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在教学的目标以及主体层面得到明确化,教师作为教学的引导者,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激发以及培养学生的积极思考能力就比较重要.教学中将对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学习主动性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然后再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等实施层次性的教学,让学生都能够得到进步.教学目标明确之后就要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加以培养,让学生能够在最佳的状态下掌握计算机教学的内容,将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要对计算机课程教材进行综合性的设计,对学生创新思维激发.高校的计算机专业教师在教学设计方面要能充分重视,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重要方向.重点要对学生的发现问题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课程的综合设计过程中要能对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相关教学内容加强重视.教学要能有前瞻性以及探索性,这样才能有利于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
3结语
篇6
【关键词】高中生物 创新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7.139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新课改下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创新教育。我国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度越来越高,在不断地推行素质教育以及教学改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在不断地重视起来。教师要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意识,为创新型民族和国家的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创新能力培养,也要遵循教育规律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一、高中生物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创新能力是运用知识和理论,在科学、艺术和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创新能力培养是时展的需要,长期以恚重知识轻能力、重结论轻过程、重继承轻创造的教育现象在我国广泛存在。在这种日趋激烈的竞争时代,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综合国力与科技水平的发展,因此,素质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提高民族素质、培养创新能力的素质教育应该在全国范围内继续实施,创新教育使教育改革的需求也不断增强。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对教育事业的发展极其重要,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们高效学习生物。只有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才能促进探究式学习方式的开展,从而达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更重要的是还能初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形成一定的创新意识品质和实践能力。因此,高中生物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不管是对学生自身还是对国家、社会未来的发展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
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一个人当他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主动地、积极地去探索。人对事业或事物有兴趣,一旦达到迷恋的程度,则更利于创新,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亦如此。兴趣和好奇心是培养一个人创新能力最基础的条件,一个人如果做什么事情都没有兴趣和好奇心,就不太可能有创新和很大的成就。在生物教学的引入上结合一些经典生物学实验、生物学发展史和著名生物学家奋斗的历程,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像光合作用的发现,生长素的发现等经典的实验。还可以巧妙设问,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进行“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教学时,教师们可以设计以下问题:①为什么在根尖长到6cm时取材?取材和观察的部位是什么?②解离试剂是什么、有何作用?换做其他浓度或其他药品可不可以?等等一系列的问题,这样学生会带着问题去思考、实验、探究、乃至去创新。激发学生兴趣和好奇心,课后他们大多会主动查阅相关资料深入了解,才能在自己独立学习过程中学到一些深刻的东西,也能培养他们兴趣和好奇心。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创造力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学校创新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营造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鼓励同学勇于发问
众所周知,教师主要是指导学生进行课堂学习,学生的课堂学习应该是相对集中的,而不是完全封闭的。高中生物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自身的风趣语言和温和的态度等方式,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尤为注意的是要支持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和看法,开启学生独立思考的学习之路,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存在的重要性。还可以采取讨论法、谈话法,探究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更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谈话的策略,多与学生交流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因材施教,对学生进行设计提问,让学生更好的参与到生物学习中去。例如,教师针对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功能对学生进行讲解时,可以设计问题,让学生回忆在初中阶段曾用何种方法看到细胞的什么结构,或者也可以让学生设想将细胞放大成千上万倍,又会是怎样的情形等。对学生提出这些问题既能增加他们对以往知识的理解,还能引起他们学习的求知欲,进而才会让他们对亚显微结构的含义有更深入的理解。与此同时,教师应注意随时启发学生主动发问,并鼓励他们大胆质疑和勇于发问,从而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而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对新课改课程的改课起到重要的作用。
(三)通过生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篇7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创新能力;培养策略;教学方法;技能竞赛
在高等教育改革之前,我国高等院校计算机教育一直采用“扫盲”式的教学模式,但是随着信息化社会的逐步推进及计算机应用普及日益广泛,这一种教学模式显然满足不了学生发展需求。现代计算机教育不仅注重学生应用计算机的熟练程度,更强调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创新能力。为此,高等计算机教育要以增强学生计算机素质为目的,以改革为着眼点,加强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的改革,组织开展计算机基本技能竞赛,促进学生计算机创新能力的发展。
1计算机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在高等院校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计算机创新能力的重要性,这是当前就业形势和工作岗位对计算机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也是计算机学科自身发展的必备条件。目前,我国各行各业的信息化建设如火如荼,社会对岗位人员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有着较高要求,需要每一位工作人员都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技能,否则难以胜任岗位工作需求。此外,计算机教育本身涉及到对学生编程能力、分析能力等多重能力的学习,这要求教学中高度重视计算机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等方面的创新研究,让学生在创新性的教学模式下增强创新能力,更好地适应信息化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同时进一步推动计算机教学工作发展。所以,为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与满足计算机教育发展的要求,在计算机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切实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创新能力,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
2培养学生计算机创新能力的有效策略
2.1改革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选用是否合理,对学生计算机创新能力培养有着直接影响。为达到良好的计算机创新能力培养效果,教学实践中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法,以学生为中心组织设计教学环节,实施多环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丰富性,促进学生学习从被动变主动,对计算机学习产生极大热情。如,进行网页设计教学时,教师可以把现实生活中关于网页设计使用的实例和教学内容结合起来,通过实例法以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对计算机应用的创新能力。作为大学生,均浏览过淘宝网页,教师把淘宝网页设计方法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利用这些方法进行网页设计,拓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联想能力,既有趣又实用,很好的完成了网页设计课程的教学任务。
2.2丰富教学内容
在传统教育模式下,高等院校计算机学科一直围绕“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合格证书”和软件水平考试证书的取得进行教学,教学内容老套、条理化,脱离工作实际,学生只是机械化的记忆、操作,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习主动性。对此,应着眼于现代计算机教学趋势,对传统的计算机教学内容进行调整,除了涉及课本知识外,还要密切联系工作实际,引入课本以外的教学资源,提高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拓展学生的知识量和视野,从而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二级C语言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充分消化这一知识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教师可以把时简单的编程过程拿到课堂的多媒体演示上来,向学生进行编定的程序试验。通过这样的一个过程,学生可以借助课本外的教学资源快速的了解编程过程、消化编程方法,并对其产生一定学习兴趣,联想其他软件的编程,有助于促进学生计算机创新能力的增强。
2.3革新教学理念
要想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创新能力,教师应以素质教育为出发点,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树立创新教育理念,并在教学中不断贯彻落实,切实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创新能力。创新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方式,实施创新教育,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更能全面开展素质教育。所以,计算机教学中教师要在创新理念指导下,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等进行创新,多组织设计案例、任务、情境等教学模式,促进计算机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完善,使之满足社会对人才创新能力的迫切需求。
2.4组织开展计算机基本技能竞赛
在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单纯的依靠课堂教学是做不到的,学校应结合社会、学科对计算机教学的需求,组织各类型的计算机基本技能竞赛,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动脑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潜移默化的形成创新意识、增强创新能力,能用各种计算机技能解决各种实际的计算机应用问题,从而熟练掌握和应用计算机。如,学校根据计算机教材和岗位工作需求,组织计算机综合全能竞赛、文字输入竞赛、Excel表格应用竞赛、网页设计创意大赛等,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激发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积极参与到计算机学习活动中来,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创新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
3结语
篇8
一、前言
1、研究的背景。随着我国通信工程专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通信工程专业对于人才创新能力更加重视。然而,如何建立一个健全的人才创新能力培养制度,并且通过这个制度来培养出更加优秀的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对于通信工程专业的发展来说也非常重要。通信工程专业优化人才激励机制已经逐渐的成为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创新能力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对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方法的研究,进一步了解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发展的现状,并且找出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法。
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本文的研究是为了给通信工程专业提供更好的方法来培养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创新能力,从而提升通信工程专业的声誉与形象。所以研究本文对于提升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有人才能够树立创新能力,才能够更好的带领通信工程专业的人才发展进步,才能够更好的带领通信工程专业发展。而且,创新能力有利于通信工程专业人才的进一步发展,不仅可以提升这个人才自身的竞争力,同时还可以让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在创新能力的指导下实现自身的梦想,从而完成自身的目标,所以本文的研究对于通信工程专业人才自身的发展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新要求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主要是以智力资源以及无形资产作为生产要素以及以科学知识和创新能力来推动经济的发展,因此,这对传统通信工程专业提出了新的需求,知识经济属于网络化的经济发展模式,对通信工程专业的人才创新能力培养层次以及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效率都有着较高的要求,同时知识经济也属于智力支撑型的经济,它对通信工程专业的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提出了快速转变的高速度要求,要求通信工程专业的人才创新能力培养人员需要具备快速工作的能力,通过快速转变思维的方式、科学化的对知识结构进行更新,坚持人本的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思想,通信工程专业只有通过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才能够跟随时代的发展潮流,获得发展的主动权。
三、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1、缺乏创新的方法。在提升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创新能力过程中,由于缺乏创新的方法,会使得新时期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创新能力无法得到更好的培养。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缺乏创新的方法,这就意味着创新能力的培养方法传统而老套,并且无法跟上当今时代通信工程专业人才暂时关发展的要求,这样也不利于通信工程专业的发展。并且通信工程专业在发展过程中会因为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创新能力不当而阻碍了通信工程专业的发展,从而给通信工程专业发展带来巨大的损失。
2、缺乏专业的创新能力培养人员。当然,在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中,通信工程专业的培养人员的专业性也非常重要,创新能力培养工作人员素养较低严重阻碍了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创新能力的发展以及培养。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需要专业的指导人员,并且通过专业人员的课程指导可以不断的培养通信工程专业人才树立创新能力。所以,工作者的素养也影响着新时期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创新能力的发展。
3、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管理机制不足。最后,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还存在的问题就是,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管理机制不足。简而言之,管理机制过于传统而死板缺乏创新性。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管理机制不完善,就会使得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缺乏正确的理论框架,并且也无法更好地为才创新能力培养树立一个理论模版,从而阻碍了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所以这就需要,通信工程专业能够摆脱这一现状,完善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创新能力的管理机制。
四、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对策
1、创新培养方法及理念。所以,要想更好地提升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创新能力,一定要加强创新方法的理念。只有加强了理念上的高度重视,才能让每个通信工程专业都落实到行动中去,并且也可以让更多的通信工程专业人才知道提升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创新能力是当今时展的要求,同时也是通信工程专业更好建设的要求。只有让提升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创新能力的方法创新,才能更好的激发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对于通信工程专业的热爱,从而让通信工程专业人才提高对于自己通信工程专业的创新能力培养。
2、培养专业的创新能力培养人员。当然,只有工作人员自身具备了专业性,他们才能够更加积极努力的为自己的事业奋斗,并且忠于职守,努力为通信工程专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只有教育工作人员的素养较高,才能够有足够的能力让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得到更好的培养,同时也可以更好的向通信工程专业人才讲解创新能力的重要性。所以,这就必须提高工作者的素养,让每个工作者都认识到自己的工作责任。同时,通信工程专业也要对教育工作者进行培训,并且为他们定制培训课程,以此来提高工作者的素养,这对培养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3、完善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管理机制。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管理机制的创新也可以更好地促进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且提升通信工程专业人才的创新能力。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管理机制也要不断的创新,这样才能够更好的符合通信工程专业发展的要求,当然,这也是新时展的需要。如果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管理机克服死板和传统,那么才可以更好地促进创新能力培养方法的创新,这也会使得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可以接受更好的创新能力培养方法指导,这样有利于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
五、结语
本文主要是以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对于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实际发展现状进行有效的分析和论述,针对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终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实现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发展。所以,这就需要通信工程专业能够重视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且不断通过创新方法来提升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并且让通信工程专业人才知道提升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创新能力的重要性,这样才能够为通信工程专业赢得更好的声誉与形象。
篇9
【关键词】初中美术 美术教学 培养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3.189
现代社会是个竞争十分激烈的社会,只有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才能有核心竞争力,才能有更多的发展空间。为了培养出更多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学校阶段的教育就要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引起重视。美术作为一门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学科,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重要意义。而美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值得深思。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本人就初中美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展开论述。
一、提升教师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意识
为了通过美术教学有效培养初中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求美术教师有较强的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意识,这样才能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落实到实际的教学中去。
就目前初中美术教师的实际教学情况来看,部分教师能够意识到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重要性,而部分学生还难以意识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重要性,教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意识的浅薄,必然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因此,新时期一定要提升教师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意识。本人认为,不仅要提升美术教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意识,还要提升教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能力,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切实得到提升。
二、通过培养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因此,教师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想要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能够通过多个途径实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兴趣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法宝,因此,初中美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通过培养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的角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就目前初中学生的美术学习情况来讲,较之于其他学科,学生对美术学习更加感兴趣,但是本人在实际的调查研究中发现,学生的这种兴趣并不完全是对美术知识的与创作的喜欢,部分学生将美术课视为一种放松的途径,这不仅会影响学生美术专业知识的学习,而且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产生了不良影响。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从美术学科的角度培养学生的兴趣,这样学生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才能对理论知识点积极的进行思考,才能积极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展开创作活动,进而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同时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积极的进行思考与创新,也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为学生提供进行独立欣赏美术作品的机会
初中美术教师在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过程中,一定要讲究方法与技巧,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培养效果。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与思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过程中,一定要为学生留出进行独立思考的机会。美术学科也为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例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在学生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的过程中,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去体会作品的含义,进而使学生在独立欣赏作品的含义时受到更多的启发,同时也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活跃,进而达到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欲望的目的。
当然,为了更好的引导学生欣赏美术作品,教师在选择美术作品的过程中应该讲究方法与技巧。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我们不难发现,一些美术作品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的欣赏欲望,而另外一些作品则很难调动学生欣赏的积极性,因此,初中美术教师要有意识的选择一些能够调动初中学生欣赏欲望的作品,进而更好的通过学生独立思考作品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为学生提供更多进行独立创作的机会
为了通过美术教学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为学生提供更多进行独立创作的机会。初中学生不仅有了一定的美术功底,而且学生对社会、对生活也有了自己的观点与见解,学生有了创作的欲望,教师在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过程中,要结合初中学生的这一特点,为学生创造更多进行独立创作的机会,使学生的想象力和个人的观点与见解得到充分的发挥。
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为学生提供更多进行独立创作的机会,而且还设置一些小的比赛活动,通过比赛的形式,一方面提升学生的竞争意识,另一方面,更好的技法学生创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灵感得到充分的调动。对于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受到教师的表扬与学生的赞美,没有得奖的同学,教师要鼓励学生进一步努力,也达到了很好的技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目的。
五、引导学生思考生活
美术是一门艺术,同时又是一门与实际生活联系十分密切的学科,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过程中,一定要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只有生活才能给学生带来源源不断的创新灵感。
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积极的引导学生思考生活,本人鼓励学生去观察生活中发生的形形的事情,并积极的思考,从中有所感悟,并用美术创作的形式表现出来,这就为学生进行创新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对于学生由个人的感悟而创作的作品,本人及时对学生提出表扬,鼓励学生更好的去观察生活,更好的展开创作活动。
六、为学生提供自由的创作空间
自由的创作空间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土壤,只有教师给学生更多的自由创作空间,学生才能创作出别具一格的作品。对于初中美g教师来讲,本人认为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要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要求学生能够扎实的掌握理论知识,而在学生进行绘画创作的过程中,就要为学生提供较为自由的创作空间,这样学生的想象力才能得以充分发挥,才能创作出新颖的作品。
篇10
一、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在现代社会中,信息技术应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有了计算机的协助,我们的生活变得方便、快捷。首先,在工业技术方面,计算机的应用很普遍,很多大型机器都是通过计算机来操作的;其次,在科技研究中,一些精细的测量、计算也是通过计算机来完成的;再次,信息技术还广泛应用于我们的教学中,应用计算机可将教师要讲的内容全部呈现在投影仪上,使教师不必大篇幅地在黑板上书写,不但节省了教学时间,还增加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留给学生充足的交流、思考时间。除此之外,信息技术还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乐趣,如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机去欣赏视频、倾听音乐等。所以,教给学生必要的信息技术知识是非常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培育出更多的新型人才。
二、创新及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创新是一个民族兴起的需要,没有创新就没有现代化的今天。创新体现一个国家发展的潜力,创新人才是国家发展的财富。创新是科技的进步,创新是历史的进步。信息技术作为第三产业,需要创新推动它的进步,我国信息技术虽然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在很多产业方面还没有达到很好的应用,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我们的技术水平还远远不够。如果信息技术不发达,科技不进步,怎样跑在前面?我们只有通过创新解决这些问题,使我们的技术进步,才能尽快地超越发达国家。然而,如何让科技进步,如何将信息技术更好地应用到生活中去,这就要靠我们不断创新使之实现。
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断培养年青一代的知识水平和创新能力,是继承中国先进知识成果的首要条件,也是不断创新发现并赶超世界先进生产力的不竭动力。中国的知识成果转化需要有一大批年轻骨干作支撑,中国科技事业和经济建设事业更需要学生通过自身研究和实践来维持和发扬光大,这是科教兴国战略的初衷,更是时代赋予后代的历史使命,而唯有不断发扬创新精神才能保持民族事业的顺利开展。因此,使学生积极思考并主动参与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其重要的历史意义。
三、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首先,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兴趣是使学生产生求知欲的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有了兴趣学生才会认真地去学习,才会真正学会知识,学习的效果也才会好。另外,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有着紧密的联系,而学生对于计算机又充满好奇,他们渴望更深层次地了解计算机,掌握它的运用方法。从这个角度上讲,学生大多数是喜欢学习与计算机有关的学科的。因此,我们应合理地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营造出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轻松地学到知识。在辅导学生时,教师方法要正确,要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信息技术的伟大和神奇之处,让学生对其产生强烈的好奇感和学习兴趣,从而深入地去了解信息技术。另外,我们要紧跟形势,不断地开发新的选题,并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知道信息技术与生活息息相关;让学生有意识地把信息技术应用到现实生活中,不断地想出新的想法;让学生分组讨论与信息技术有关的问题,小组讨论中难免会产生争鸣,争鸣可以让学生发现新的创意、发展新的想法。有益的争鸣,值得提倡和肯定。
其次,使学生学会比较。在学习过程中,有了积累的材料,还要对其进行多方面、多角度的比较。把不同的想法进行对比,可以起到贯通思想的作用,并有助于搞清信息技术的特征,掌握的信息技术的知识与内涵,从而引出新的想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三,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应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主学习,不能一味地传教,这样不但不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会抑制他们的创新能力。给他们充分的时间去探索,才会开启他们的大脑,使他们善于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