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教学策略范文

时间:2023-08-02 17:34: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九年级语文教学策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九年级语文教学策略

篇1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23―0087―01

随着中考制度的改革,综合性学习试题在中考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在试卷中直接以“综合性学习”呈现的题占到了7――10分。在古诗文和现代文阅读中也有一大部分题是与“综合性学习”相关题型。那么九年级语文课堂如何展开“综合性学习”,九年级学生如何训练和提高对“综合性学习”题型的答题技巧,九年级的任课教师都比较困惑,本人结合自己这几年带初三语文的实践,就九年级如何开展“综合性学习”谈点自己浅陋的看法。

一、了解考题动态,做到心中有数

近几年“综合性学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要求:

1.能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成功的喜悦;

2.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从报刊、书籍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讨论分析问题;

3.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

综合以上信息,近几年中考综合性试题主要体现了如下特征:首先,突出综合性,包括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这四个方面的结合,同时也包括跨学科领域内容的综合,学习方式的综合;其次,强调实践,因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因此,实践是第一位的;再次,考题更关注身边发生的事,新的变化,科技革新等。当然,综合性学习的考题内容和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的教学只能以提高学生的能力为目的。

二、精心设计活动,为课堂铺路架桥

不论哪一次综合性学习,学生都是以活动为框架的,在它的指导下去经历一个学习活动的过程。因此,教师认真准备,安排好其过程是十分重要的。通常情况下,每次综合性学习都要提前一个星期或者两个星期设计好,并布置任务让学生去完成,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自主合作并探究有关的问题。我以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走进小说天地》为例来谈谈如何进行活动上的设计。

1. 将活动准备设计到位,并贯穿到整个语文教学中。

①回忆自己的阅读经历,将以前读过的小说、故事或是观看过的电影、电视剧中给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个,缩写成一个简单的故事,力求生动有趣,能引人入胜。上课时讲给同学和老师,让他们与你分享你的阅读。②将第二次作文命为《漫谈我的任课老师》,结合学生的习作,让学生将学到的写作方式运用到实际写作中。

这些内容都与教材中所安排的内容相关,但涉及面更广,并且充分利用现有的语文教学资源,将学生身边的人和事融入到活动中来,他们的参与性更加积极,完成效果更加明显。

2.精心安排好课堂环节,让学生真正融入到实践学习中来。

在环节的安排中,预习反馈这个环节中设计了两个内容:“①竞猜人物,走进小说天地;②讲述故事,畅谈独特感受。”这两个设计达到了预习反馈的目的,将安排给学生的准备活动完成,并且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本次活动中,让他们找到阅读小说的乐趣,学生能从活动中获得成就感。

在自主合作这个环节中,同样设计了两个活动:“①评说人物,神游缤纷画廊;②跨越时空,发挥文学想象。”第一个活动是让学生评说小说中的人物,谈自己的认识和感悟。第二个活动是让学生重新设计人物命运。这已开始转到写作这个实践上了。

在展示互动这个环节上,我设计了下面这个活动:“跨越时空,发挥文学想象。”本活动是让学生将自己的第二次作文,也就是我安排的第二个准备活动,以小组中优秀作文的方式展示出来,让大家感受一下同学们笔下的人物。

三、重视活动评价,给学生成就感

篇2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5A-0033-02

2011年教育部颁布的新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以上是总的目标,课标还对不同年段规定了具体分目标。笔者长期担任低年级语文课程的教学,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和心得,认为对低年级学生应采取适合其特点和教学目标要求的教学方式与策略,只有这样才能为实现总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加强朗读教学

朗读是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讲,语感的培养特别重要,而朗读是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同时,他们学习语文要从最基础的拼音开始,自然要读和背,只有朗读才能更好地刺激听觉,不断校正发音,从而更好更快地学会拼音。学习课文同样需要朗读,汉字的四声变化,朗读起来就像唱歌,通过朗读使得汉语言的生动、形象以及音乐性更好地表现出来,使学生感受到汉语言之美,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接受思想和文化的熏陶,从而更加热爱中华文化。

现代课文有标点符号,这是文章表达节奏和情感的辅助,而低年级学生很难准确把握,所以教师要示范指导。最初时只要求学生能读正确,然后再要求读出不同的语气,读出句子之间、段落之间的停顿,并注意轻重缓急。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比赛,看谁的发音准确,谁读得有感情,比赛中的优秀者可以做小老师,带领大家读,使每一位同学都有锻炼的机会。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对其人格的健全也有很大帮助。另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展开想象,将文中的景色想象成一幅美好的画面,并要求学生尽可能地将画面画出来,对图画进行评讲。这样学生就锻炼了想象力、书画能力,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二、开展情景教学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的是不仅要从书本上获取知识,而且还要在实践中增长知识。这对现代语文教学有很大的启发,这要求教师鼓励学生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在实际的情景中进行观察、体验、参与、思考,锻炼各种能力,增长知识。对于低年级学生,虽然不要求他们独自一人到社会上去,但我们可以鼓励他们在随父母出行旅游的时候多观察、体验,感受社会和大自然,获取书本上不能学到的知识与能力。

教师要培养学生在实际的情景中获取知识的意识和习惯。低年级学生正是处于这种意识的确立和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所以教师要把情景教学当做重要的教学策略之一。在放假或周末时,可以给孩子们定一个题目,让孩子们有目的地在实际的情景中观察、体验。如在国庆放假时,可以国庆见闻为题目,要求学生注意与国庆有关的事情,在国庆过后将其亲身经历的、看到的和各方面的感受,用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出来,还可以开展比赛,奖励讲得好的学生,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观察力、表达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利用实际的情景开展教学,毕竟受时空的限制,教师还可以充分挖掘语文教材,借助教材蕴含的寓意或人文精神来教学。比如,在讲授寓言故事《坐井观天》《狼和小羊》时,让学生分别扮演青蛙和小鸟,以及狼和小羊,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领会了寓言的深刻含义,比起单纯的讲解效率更高。情景教学符合语文教学的规律。因为语文教学不单单是知识性教学,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意志,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在语文教学中得到提升,而情景教学恰恰满足了这方面的需求。

三、用小主持人培训模式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是学生适应社会需要的一个基本技能,低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是语文课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对写的要求比较低,主要以培养说的能力为主。要求学生不仅能在熟悉的人面前,更能在众人及不熟悉的人面前敢于表达自己,与他人进行良好的交流。实际上不少学生敢于在自己的父母或熟悉的人面前表达自己,可是在课堂上、公众场合或不熟悉的人面前,就会很拘束、害羞,不愿意站出来表达,不愿意进行交流。朗读教学主要培养的是听和读的能力,很难直接训练学生在公众或陌生人面前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交际能力,因为它主要训练的是单方面的叙述。低年级学生正是处于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探索一种能够培养低年级学生敢于在公众面前进行良好语言表达的教学模式显得非常重要。

目前社会上出现的小主持人培训,正是以锻炼学生在公众面前的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自信力,适应当前竞争开放的社会为目的的课外教育模式,教师完全可以借鉴,将其拿来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作为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一种新的模式。

小主持人培训模式所采取的具体方式和策略与校内教学有很多不同,其中之一就是进行绕口令训练。它最大的特点就是“拗口”,被形象地称为“口腔体操”;它需要唇、舌、口等整体协调,舌头的部位、嘴唇的形状、口腔的开闭等都直接影响发音的准确性。反复练习可以使学生吐字清晰、发音准确。而且很多绕口令都是一段有趣的故事或者是一个场景,学生练习起来感到很有趣,在练习过程中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也丰富了学生的词汇,绕口令对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对低年级学生也可以进行一些绕口令练习。

小主持人培训要求学生注意说话的姿势和表情。一个人说话时姿势端正并且面带微笑,会给人以自信、放松和有礼貌的印象,这也是与人进行良好交流的必备条件。如果低年级学生按照这个标准长期、反复地进行训练,会逐渐养成放松和自信的习惯,会慢慢地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低年级学生正是养成好习惯的关键时期,所以语文教学不仅要注重说的训练,更要对说话的姿势和表情严格要求,将这种训练当做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小主持人培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在很多人面前进行自我介绍以及主持片段练习,这些事先写好的主持片段都是模拟重大节日或活动时的开幕词或闭幕词,里面的词汇都是公开场合的常用词,都是一些有利于主持人和听众互动的词。通过这种形式的训练,学生不仅锻炼了胆量,增强了自信,还记住了公开场合常用的词汇,从而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地在类似场合下进行良好的表达,与他人进行交流。

这种训练在日常语文教学中是很难碰到的,这也是有些学生不敢在公众场合表达自己的重要原因。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借某一节日,事先拟好台词,让学生们到讲台前进行演练,以此帮助他们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与人交流的能力。经过多次训练后,可以选拔优秀者,让他们主持班级或校内活动,从而锻炼实际操作能力,为其他同学树立榜样。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中年级;识字;写字

当前,随着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平板的普及已经成为小学生司空见惯的现象,运用电脑进行文字的阅读和书写也逐渐进入小学生学习阶段,有逐渐电子书写代替汉字手写的危险。而且,教师在教学中多数教授学生对汉字的书写技能,通常选择让学生重复书写的方式来实现学生认识汉字的目的,新课改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以生为本,教授学生学习识字的思维方式,重视学生识字能力的培养。故此,本文针对小学语文中年级的汉字识字有效教学策略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旨在改善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学习习惯。

一、运用汉字的组成结构特征进行识字教学

汉字是由不同的结构组成的,有的是上下结构,有的是左右结构,有的是半包围结构等,而且还有很多的字都是象形字,教师根据汉字的结构组成特征来教授学生进行识字,调动学生识字记忆的积极性,并能记住这些记忆的规律。例如,学习“闷”这个字,这是由一个“门”字里面加了一个“心”组成的汉字,教师通过讲解它的意思让学生识记:“心”被关在了“门”里自然就不舒服,憋闷,所以,看见“门”里有“心”就是“闷”,这样学生就容易记住了。

二、将汉字编制成儿歌,调动学生识字的兴趣

小学生在三、四年会学到很多比较复杂难记的汉字,出现时常忘记的想象,或者就干脆读一个字的一部分,为了避免学生出现这种情况,教师根据汉字的特征编制成学生感兴趣的儿歌,激发学生对识记汉字产生兴趣,从而提升学生识字的效率。例如,教师在教学生识记汉字“磨”的时候,就编制了这样的儿歌:“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南洋,南洋两棵树,长在石头上。”学生借助这首儿歌很快就记住了这个字,而且还觉得学习识字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提高了学生学习识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借助猜字谜激发学生识字的学习动力

游戏是学生最喜欢的教学形式,教师通过猜字谜的游戏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从而让学生在娱乐中认识汉字。例如,教师出字谜:“岁岁除夕,打一字是什么?”很多学生猜不出来,当教师揭晓答案时,学生都找到猜字谜的规律,这个答案是“出”。教师又出一字谜:“大字添一笔是什么字?”这个答案可就多了,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小脑筋纷纷得出自己的答案:“犬、太、天、夫”等,@样学生通过猜一个谜语能认识四个字,可谓是一举多得。又如,在学习课文《风筝》中难理解的汉字:“憧、憬、埂、倏”时,教师就可以编制字谜让学生进行猜谜,这不仅起到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目的,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识别汉字的难度,有利于师生之间进行互动,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

四、组织学生进行识字比赛,提高学生识字量的积累

在教师和同学面前表现出色的自己是每一位学生的特点,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和教材学习的范围,组织学生进行一次汉字大赛。在学生三、四年级学过的汉字中划定比赛内容的汉字,要求学生对汉字的拼音识别准确无误,通过淘汰赛制最终选出前三名。在比赛内容方面的设置上不仅仅是单纯的汉字识别,还要设置汉字组词、造句、标注拼音等项目,来丰富学生比赛的内容。例如,教师让学生运用“智”字组词,比较哪一组组出的词汇最多、最快,从而成为领先获胜者。有的组就组出:“智慧、急中生智、智取、足智多谋、智多星”等这样有难度的词汇,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学习汉字的水平。

五、开展多种课外阅读,增强学生识字量

小学生的识字教学除了在课堂上教学外,还要结合课堂之外,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第二课堂,通过学生的阅读,不仅能巩固学生已经学过的汉字,还能帮助学生学习新的汉字,学生通过阅读带有拼音的文章增加自己的汉字识记量,培养学生自主通过阅读积累识字的习惯。例如,教师给学生指定小学生读物《小王子》,这本书是带有拼音的读物,不仅有丰富的情节,还有很多新的汉字出现,学生通过拼音就能实现识记的目标,积累汉字识记量。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中年级注重学生识字意识的培养对于学生以后的阅读和写作具有总要的基础作用,为了提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成效,除了以上的措施外,教师还可以借助开展各项主题活动的方式增强学生识字方面的锻炼。通过各种新颖的形式吸引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强化他们学习识字的意识,以便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篇4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写作;阅读;结合

我国小学语文教育体制近年来不断进行改革,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写作和阅读的能力缺一不可,同时对两者进行结合也变得越发重要,所以我们对小学高年级语文中如何更好地将读写能力结合进行了以下几点研究:

一、写作主题与阅读材料结合

文学是语言文字的艺术,同时又表现了一定的社会文化,艺术本身就来源于生活,写作也必然要体现与生活的联系。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对写作题目进行筛选,小学语文的写作内容不能虚构,更不会选用小说一类虚拟的题材。它应该是与实际联系的,既可以是社会现象,也可以是平时的日常生活,最好是学生身边的生活,最好是学生有兴趣的,也可以是生活中某一个小的细节,都可以作为我们写作的内容,抓住一点进行扩大描写,最后以能让学生从中体会到一定的道理与启示为目的,就像是小学语文四年级课文中《钓鱼的启示》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我和我爸爸钓到了一条大鱼,可是我不想,但最后还是放了,这篇课文告诉我们,道德只是一个简单的问题,有时实践起来却不简单,我们要禁得住金钱利益的诱惑。所以,描写生活中所发生的小事,能够使更多的人产生共鸣,最后打动更多的人。而教师在课堂上尽量将课文讲解与写作放在一起讨论,并对学生的思路进行引导,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阅读能力与作文的构建结合

好的文章能使人为之感动,更能使读者如身临其境。以目前我国高年级小学生的写作水平来看,存在一部分学生无法正确把握写作顺序的问题,脑海中没有构建好写作思路就开始动笔,想一句写一句,甚至有时写到一半就没有了接下来的思路,这并不利于小学生写作习惯的培养,要知道往往在确立写作素材与题目时,一个好的、清晰的、完整的文章结构是非常重要的。没有好结构的文章会出现许多不合理的地方。所以语文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养成在写作之前建立写作大纲的习惯,拟出作文的论述重点以使文章首尾呼应,避免在阅读时给人以文章中断或文章拼凑的感觉。写作时头脑要有清晰的文章结构和中心论点,叙述不应过多重复,显得累赘,应简洁、清晰、内容布局安排得当。这才是最基本的写作能力。

阅读能提高学生作文构建的能力,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材中不乏写作思路清晰、层次分明的典型文章,比如,鲁迅所写的《少年闰土》一文,先是为我们介绍了文章中的主人公,再将事情的发展按照倒叙的方法,依次逐步叙述,并抓住了主人公的外貌、语言等特点,为我们刻画了一个能干、可爱、知识丰富的农村少年的形象,这样的文章使人容易理解其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因此,语文教师应充分理解教材对课文选择的目的,对教材里的文章从结构等方面进行充分的分析,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道正确的文章结构,读写结合,通过读来提高写作能力。

三、阅读与作文仿写结合

人类初期语言的形成就是从模仿开始的,其实语言的学习就是一个模仿的过程,从婴儿时期开始,我们就是通过对外界声音的感知,开始对语言进行模仿与学习,而在语文写作的学习过程中,对文章结构的模仿是提高语文写作水平的手段之一,在写作训练中,教师应主动让学生模仿好的例文。在阅读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对一些简单的句子在理解句意后充分发挥想象力,对词语的替换、增添等进行修饰,使其表达的意思更加丰富。

在模仿的过程中要注意,仿写不等于照搬,有些学生可能为图一时之快,对老师仿写的要求视而不见,直接照搬,这样根本无法得到有效的训练。

四、阅读与自由写作进行结合

韩愈说过“学以为耕,文以为获”,就是说没有阅读的耕耘就没有写的收获,当上文的读写结合训练到一定程度时,教师不妨让学生走出教室,每周选取一个自己最想写的东西,自己命题,文章长度适中,或者以开班会的形式进行写作题目的讨论,将大家的意见进行总结,公布出来以供学生参考。或者通过其他的实践形式,例如,在班级内举办各类作文竞赛、制定自己的作文集、鼓励学生多参加大型的竞赛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而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也要起到鼓励的作用,帮助学生树立自信,这也能为学生读写水平的提高起到辅助的作用。

读写结合是值得我们提倡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是提高语文学习能力的一种手段,同时还要注意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以及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通过改进教学理念以及教学策略,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教学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篇5

一、情趣教学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影响

1.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语文素养,在学习过程中,使用情趣教学策略是能够对语文知识产生兴趣,在教师讲课过程中紧跟教师思路,积极踊跃地回答教师在课堂中所提出来的相关问题,并与同学之间进行良好的讨论,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的语文知识,最终提高自身语文学习能力。2.能够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在使用情趣教学策略时能够使学生产生对语文知识的兴趣,从而使学生更好地利用课余时间学习相关的语文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全面培养学生人文素养。

二、实施情趣教学策略与方法

(一)增加师生互动,拉近师生关系。

要想让初中生更好地融入到语文课堂中,语文教师就应该重视到自身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增加师生互动,使学生能够将语文教师作为自己的朋友,更乐于学习语文知识。

1.多关心学生生活,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关心,使学生能够真正的将语文教师作为自己的朋友;2.教师可以利用下课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从而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3.在讲课过程中,教师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想法和看法,通过与学生进行更多深入的交流,从而发现学生兴趣,为学生讲授更多有用的知识。

(二)活用教材,创设真实生活情境

由于初中生年龄相对较小,因此要想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到初中语文教学环境中,教师就要活用教材,从而为学生创设出与学生生活相关的真实教学情境。在使用该方法是教师应该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全面分析教材内容,保证能够将知识更好地渗透给学生。二是深入了解学生生活情况,并结合教材内容为学生创设出真实生活情境,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到语文知识,从而激发对语文知识的兴趣,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例如,初中语文教师在讲授今年七年级上册《我的老师》一课时,教师就要活用教材,由于该节课的教学内容为“我的老师”,因此可以为学生创设普通的课堂教学情境、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情境,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自己,从而结合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完成该节课程的学习。

(三)尊重学生,营造适合学生情趣的学习氛围

只有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才能使学生更好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情趣,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让学生成为教学主体。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做好以下追矫婀ぷ鳎阂皇侨面深入地分析学生学习兴趣和爱好,从而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准备更多与学生兴趣有关的语文知识,使学生在该背景下能够更好地活跃课堂氛围,积极融入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二是在教学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师应该更加尊重学生个体以及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从而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趣,营造出适合的氛围。例如,教师在讲授九年级上册《沁园春・雪》一课时,教师就应该结合该诗篇的内容,为学生创设出北方冬天时的情境,并结合学生兴趣,询问班级学生对北方冬天的感受,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成为初中语文教学主体,融入到课堂教学氛围中,使课堂教学氛围更加活跃。

(四)重视教师教学用语提炼,吸引学生注意力

篇6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反馈

新课标对七~九年级语文阅读能力的要求如下: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然而现在初中学生阅读存在许多不足,情况令人担忧:

1.大部分学生阅读面狭窄,阅读内容单一盲目,阅读量不达标。只是关注自我感兴趣的书籍,喜欢轻松有趣或幽默性阅读。

2.阅读速度慢,缺少正确的阅读方法,对关键信息筛选能

力差。

3.缺少良好的阅读习惯,懒动笔,无积累。

4.阅读目标性差,阅读中对文章的主题和情感关注不够,缺乏有益的思考与品味。

针对这样的现状,从师生双方入手提出以下四点,望能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一、准确有效设定语文阅读教学目标

阅读教学是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针对学生阅读能力薄弱的现状,语文教师教学计划中应有学段长期教学目标、短期目标与课文教学目标。

短期目标可分为每学期的阅读能力提升目标和单元教学目标。阅读能力提升目标应包含以下几点:1.每个学期针对不同文体的几个相关单元具体阅读方法的学习和能力训练。2.每学期应达到的课外阅读总量和具体的阅读成果。3.在阅读教学后学生表达写作能力提升。单元教学目标是要把握单元课文在内容主题上的相关性,结合文体特点突出阅读方法的传授,学习文章的表达技巧并能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体味文中的情感。单元目标多体现文体特点和主题特色。在整个初中教学阶段,教师只有做到胸中有全副沟壑,注重知识传授的整体性和语文能力提升的延续性,才能在教学中按计划、有目标地让学生习得一片山川。

二、有效有序的阅读方法与能力的传授培养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传授侧重对学生精读和略读文本能力的提升,对不同类型文章在兼顾学生朗读与思考能力培养的同时应突出一两种阅读方法的指导与训练。如说明文应重在培养学生的速读能力,侧重信息的筛选和辨析能力;小说类文本则应培养学生精读作品的能力,突出对文本情节的概括、人物的分析、主题的感悟等练上。而对叙事抒情类文本,如叙事类散文、现代诗歌,则应通过多朗读再精读,方能品味文中蕴含的深厚情感和文句文辞的雅致动人。对篇幅长短不一的文章阅读训练重点也不一,如《社戏》虽是小说文本,但因为文句寓情、写景优美,非朗读不能表现少儿的淳朴机智,非诵读不能体味怀念之深情,所以此文精读应在多处经典片段的诵读之后进行。而《热爱生命》文幅较长,语言直白,与学生生活体验相距甚远,则适合让学生略读完选文相关情节后,再引导学生从几处描写突出之处进行精读赏析。

三、创设有益有趣的提升阅读能力的舞台

语文课程的理想学习步骤是一会读、二能想、三敢用,到了中学阶段,它要学生通过大量的言语学习和实践形成相应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为激发学生对不同类别文章的兴趣,可让学生收集、编写相关的手抄报、宣传画等,这既能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又能培养学生围绕主题整理筛选信息的能力。如:是否应该全力支持克隆人的技术、愚公移山之举是否真愚、杨修之死罪是否真在曹操,这样的讨论会全面激发学生研读文本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展现学生的思考、分析、概括和表达能力。而对一些情节吸引力强、有想象空间的文本,如:《皇帝的新装》《小圣施威降大圣》,文言文《狼》,则可引导学生把文本编写成剧本,通过课堂剧的表演锻炼学生,这对学生阅读分析和鉴赏、口语表达能力的提升都有很大的帮助。

四、有指引、有方向、有反馈的课外阅读拓展

新课标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欲提升语文成绩和语文阅读水平,应让学生取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除新课标规定的必读书目外,每个学期初或单元教学中教师需给学生推荐有内容、有内涵的经典作品。如七年级时可推荐三毛、毕淑敏、龙应台等的叙事类短篇,八年级则推荐知识面广的文本,如《三体》《狼图腾》,到九年级要培养文化内涵和理性辩证思维,则可看林语堂、梁实秋、余秋雨等的文学作品。学生课外阅读要有范围、有数量、有计划,所以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要有书面作业,要有分学段的具体要求,如摘抄美文佳句、概括情节、评价人物、感悟体会等。课堂上要给予学生分享交流、阅读体会的机会,对学生的点滴之见要多多肯定鼓励,并经常分享自己阅读相同作品的所得与体会,提升学生阅读的品位,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提升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最重要时是要发挥教师的前瞻性和指导性,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自觉性和自主性,提高学习语文的乐趣。

参考文献:

篇7

立足教材,结合学生实际,研究复习方法,面向全体学生,全面系统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技能和综合素养。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5篇,供大家参考。

九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1一、学情分析

我班,语文成绩不突出,一定要让第一名,发挥带头作用,起到引领作用,敢于积极发言,努力表现自己,树立自信。学生的缺点在于理解能力差,对文章读的少,很多学生认为,学习课文无用,尤其是现代文,根本考不着,即使喜欢做点题,但对阅读是囫囵吞枣,一知半解,再加上不求甚解,阅读理解就成了难点。很多学生已养成了记日记的好习惯,对于写作有一定的进步,但还需进一步加强。还要让他们养成积累的习惯。

二、教材分析

初三下学期的教学内容,以复习为主,练习为辅,考试督促;以学生掌握方法为主,教师讲为次;结合市教研室安排,学校实际,抓牢基础,狠抓阅读训练,搞好三轮复习。第一轮复习以课本为主,让学生搞好积累,把复习时的重点字词句,古文、古诗,名句牢记在心。并建好积累本,随时积累,养成好习惯。第二轮复习以阅读为主,加强阅读练习,让学生掌握方法,明确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考试的"点",能做到理解准确,表述确切,清晰,回答到点子上。第三轮用时两周,掌握技巧,做好心理准备。

三、教学目标

1、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2、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3、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4、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样式。

5、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6、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7、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背诵优秀诗文10篇。

8、继续学习写记叙文,能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学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学会写调查报告。

9、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10、课堂内外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条理、有根据。

能听出讨论的焦点,并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

四、教学进度

(一)继续完成第六册的学习

(二)分册复习

1、复习重点:掌握课文的字、词、句,理解记忆古诗文。

2、复习难点:

①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联系与区别。

②了解三大文体知识。

③掌握文言文重点句子、实词和虚词的含义。

(三)专题复习

1、依据中学语文教材编排,文体于课文分成五大类,进行专题复习。

(大概用时四周)

1)记叙文专题复习(2)说明文专题复习(3)议论文专题复习(4)应用文专题复习(5)古诗文专题复习

2、作文指导(大概用时一周)

了解说明文、议论文的常见结构模式,重点放在记叙文的写作指导上面,要求学生能够准确地审题,正确地选材、立意、结构文章,板书正确,为良好写作打下基础。

(四)综合训练

在两轮复习之后,我们距离中考的时间已不多了,应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教师必须把握训练题目的量和度,认真批阅,准确评讲,注重方法和技巧的训练。模拟考试能增加考前的现场感,让学生能冷静地回答完所有题目要求,用时约半个月(两周)。

(五)查缺补漏

针对前三轮复习查缺补漏,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落实一些名篇的阅读理解,辅之以大量试题,针对性更强,目标更明确。一切为了分数,考前对学生进行答题技巧的培训,坚决杜绝乱卷现象的发生。

五、复习措施

1、为使绝大部分学生毕业且成绩较好,必须重点落实第一、第二阶段的复习,总耗时约二个半月。

2、以中考为目标,从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入手,着重对学生进行应试技巧的指导,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更新教学理念,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创造性学习,创造必要的条件,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进一步提高,争取在中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3、教师要做到教学五认真,实施集体备课,集思广益,总揽全局。

4、认真抓好听说读写训练,自行设计写作和口语交际,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5、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从报刊杂志网络上精选精彩的时文和美文,掌握分析文章的阅读技巧,重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确立语文教学的新理念。

6、高度重视作文教学,针对中考作文要求,进行作文应试训练,侧重进行记叙文写作的达标训练,要求学生写出亲身体验和真实情感。

九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2本学期九年级语文新课的教学任务即将完成,为迎接中考,为系统地复习好语文知识,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和灵活地运用,增强学生中考应试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特制定该复习计划。

本期教学时间约18周,用五周时间完成新课,十一周时间复习。三月到四月底进行第一轮复习,五月分进行冲刺练习,六月余时就热点题押题和考前准备。

一、分册复习(用时两周)

中考考纲规定考课内字词和文常。梳理整个中学阶段1-6册语文课本的知识,使之系统化,使以前零散杂乱的知识有条有理,便于学生记忆、掌握。

复习要点:1、课文的字、词

2.掌握其它文学体裁的常识,如散文、小说、

3、掌握重要的文学常识,侧重于一些名人大家,如鲁迅、唐宋家等。

二、专题复习(三月下旬和四月共六周)

(一)依据中学语文教材编排,文体分类,进行专题复习(大概用时五周)

1.古诗文专题复习(两周)

2、记叙文专题复习

3、说明文专题复习

4、议论文专题复习

5、语言运用其他专项练习

(二)作文训练(一周)

让学生熟悉假期收集的大量写作素材

学习优秀作文,摹拟其谋篇布局,刻意选材新颖,内容新奇,力争让每位学生写好记叙文,能把人或事件完整地交代清楚。

找一些典型范文,引导学生分析,从审题立意、选材等入手进行详细评讲,让学生拿到题目不盲目下笔。举出一些作文内容,适用于哪些题目,让学生作文不离题,能找准方向,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作文训练除专题外,同时坚持每周一个作文训练)

三、模拟冲刺(三周时间)

此时离中考的时间已不多了,应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应多发试卷让学生大量练习,提高心理素质,沉着应考。教师必须把握题目的量和度,认真批阅,准确评讲,注重方法和技巧的训练。模拟考试增加考前的观场感,让学生能不躁不急地回答完所有题目要求。

四、猜题、押题(六月余时)

再次落实一些热点问题理解,辅之以试题,针对性更强,目标更明确,一切为了分数,考前对学生进行答题技巧的培训。

附:教学指导思想

本学期语文的教学重点是复习迎考,如何更优化、更有效地做好复习工作是本学期教学工作的难点。现备课组有如下思考:

一、突出学习习惯的培养,学生做到今日事今日毕。

对于九年级学生来说,多半已有了自己的学习习惯,但极少部分没有养成。所以教师指导督促学生有每天的学习计划、目标,并对应过手的知识进行自测和师测,做到今日事今日毕,千万不能拖帐滚雪球。

二、功夫用在每一节课上

九年级下学期的时间本身就很紧张,指望学生课下在语文上花很多时间是不可能的。为此,要特别注意当堂的学习效果,突出重点难点.务必要求学生掌握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诸如第一轮复习当中,坚持当堂听写默写,发现问题及时补救。

三、不忘学科的特殊性,注重语文的人文性

1、虽然在九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填入”式的传授不可少,但还应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才能形成真正答题能力,应对85%主观题目的考试。

2、在教学中,始终突出语文的人文性。

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累思想,对生活对社会有更深的认识,才能写出高水平的作文。

四、教会学生学会分析归纳的能力

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让他们成为一个学习上“会思考”的人,能和老师一起从大量练习题中归纳出答题的规律和技巧,真正拥有答题的绝招。

五、冲刺阶段:培优辅差

努力挖掘优生的潜能,完成知识的系统化,提高他们的应试能力。在抓优的同时,也注重进一步巩固并提高中等生的学习成绩。帮助差生取得适当进步,让差生在教师的辅导和优生的帮助下,逐步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形成语文基本能力。从而,让整体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成绩得到提高。

九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3一、教材简析

本教材分为阅读和综合性学习两大部分,书后还有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和附录等内容。其中阅读分为以下六个专题,即战争、爱、建筑、科学、古诗文、自然山水;综合性学习也有六个专题,分别是:世界何时铸箭为犁、让世界充满爱、说不尽的桥、走上辩论台、莲文化的魅力、怎样搜集资料等。该教材有以下突出特点:

(1)立足学生实际

(2)体现现代意识

(3)弘扬人文精神

(4)突出开放性

(5)注重策略引导。

二、班级学生现状分析

通过初一学年的教学,从整体来看,所任教两个班级的学生好的习惯(课堂听讲,记笔记,发言提问)正在逐步养成,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也有了明显的转变,语文的综合能力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提高。八年级共有学生44人,大多数同学爱好语文学习,有十分之一的同学语文基础较好,语文成绩优异。另有十分之三的同学语文基础较差,成绩仍然不理想,主要表现在不能正确地理解所阅读的文章内容,不敢大胆表述自己的观点,写文章词不达意,材料成旧,抓不住要领,对语文学习兴趣不是十分浓厚。

三、教学目标

1、德育渗透: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思想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健康高深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

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这是初中三年的最终目标,本学期要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打下基础。

2、学习目标: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各单元的“单元说明”中都依据这三个方面设计了单元教学目标。本册教材在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并使他们掌握一定的方法方面设计的学习目标

要注意把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对作品中感人肺腑的形象、惊心动魄的情景和各具特色的语言,有自己的心得和评价;还要努力提高默读的质量和速度。熟读这些课文,要从中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揣摩记叙文语言的特点。要注意课文怎样抓住特征来介绍事物,理清说明顺序,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要注意说明的顺序和方法;默读有一定的速度;能按照要求筛选信息。

要先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和精荚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要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内容大意。在反复诵读中,了解借景抒情的写法,体会作品的语言特色。

四、教学措施

1、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常练习字,养成书写规范、端正、整洁的习惯。

2、除课堂的大作文外,鼓励学生平时多练笔,从句段开始,多写一些短小精悍的文章来,使学生写作能力能渐渐地得以提高。

3、多给学生一些实践的机会。

如让学生自己办手抄报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能力。

4、优化作业管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加强课代表,小组长的模范带头作用和监督作用,力争做到每课过关,单元过关。

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要有所区别,要因人而异。充分照顾到不同学生的特点。

5、本学期的重点放在基础较差学生身上,做好转差促优的工作,提高优等生的水平,带动中等生,鼓励后进生,尽量缩小差距,使其与优秀的距离有所接近。

6、课堂结构和时间的把握需进一步提高,向单位时间要产量。

7、引导学生把知识系统化,比如古诗词,可按作者、按类别、按主题分别进行分类,形成经纬交织的网络。

8、根据农村中学的实际情况,在讲解新知识的同时注意对旧知识的回顾。

9、经常督促学生养成一些学习语文的好习惯,并使之不断巩固、加强。

如要求学生学会课前预习、学会对课文中关键字词进行圈点句画;养成勤查字典的习惯,尽量减少对老师的依赖心理等。

10、语文学习重在积累。

因此,平时将定期不定期地向学生推荐一些好的文章、好的诗词等。增加学生的日常积累。同时,要求学生尽可能多接触一些课外读物,多关心一些时事,多看一些报纸杂志、时文,以拓展学生的眼界。

五、科研课题《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1、诱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大赞赏的力度。

2、广泛征集资料,形成初步材料。

3、把写大作文目标细化成一个个小目标。

4、少搞命题作文,尽量自由写作,评改适度。

六、本学期个人提高方面

(1)定期参加听课活动以及教研组的各项活动,搜集优秀的课例进行研究。

(2)写好教学反思、教学日记并及时进行整理,升华为随笔和经验。

(3)上好每一节课,精心的科学设计、思路创新的探索以适应大多数学生的实际。

(4)课堂结构要严谨有序,丝丝入扣,生动有趣,让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

九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4一、指导思想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并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德和谐发展。

二、教材分析

九年级语文下册是按照新课程标准所编写的一套全新的语文教材,给学生和教师提供了丰富的语文资源,向师生展示了语文世界的广阔天地和无限风光。全书共六个单元:

1.诗的激情2.文学魅力3.关注自然和生命

4戏曲欣赏5.古文诗词6.古文诗词

三、学生分析

学生有一定的自主学习愿望和合作探究的欲求,部分学生对语文知识较感兴趣,但离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着眼于将来的学习动力还有待进一步的激发。此外,学生的层次参差不齐,存在两极分化现象。优秀生有一定的基础,上课愿意积极参与,但大部分人比较懒散,没有很明确的学习目标,没有较好的学习态度,上课就当小和尚,对作业是抱着敷衍的态度。口头能力和写作能力一般。

四、教学策略

1.坚持上好教材上的阅读课,充分尊重学生,建立平等民主、和谐轻松、对话交流、互相协作的师生关系。

2.坚持在复习阶段充分发掘语文教材资源和身边的教学资源,注重突出语文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社会生活能力。

3.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利用好小组的作用,把培养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作为教学的最终归宿。

4.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借助先进的教学手段实现教学信息的时空跨越和交互反馈,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5.充分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取向,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培养健全的人格和较高的素养。

6、充分发挥讲学稿的导向作用和复习作用,使它既是学生学习的好工具,也是复习迎考的好帮手。

五、主要教学工作

(一)在上期已经提前完成了一二单元的教学的基础上,完成九年级上册其余四个单元的语文教学的任务。(略)

(二)指导学生进行初中毕业水平考试的系统复习和模拟考试。(详)

这是本期的重点,也是整个初中语文学习成果的最终体现,因而我制定了较为详细的计划。如下:

1、认真研究《湘教考苑·中考总复习》,明确考试的范围与目标,对出题动向和题目类型作出科学的分析和预测,以便在复习的过程中能做到有的放矢。

按课程标准要求进行知识点的归纳、总结,掌握每课的重点、难点,辅之以少量的练习;并不断地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复习中,精选有代表性的训练题和模拟题进行训练,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有计划地进行两次模拟考试,针对学生考试当中出现的问题,查漏补缺,及时巩固。

并指导学生能灵活、创新地掌握知识,

3、更多地关注那些基础不扎实、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提出不同的要求,优等生可适当“放”,中等生宜“引”,后进生需“扶”。

4、大胆取舍复习内容,打破逐册复习的方法,确定好重点的册,然后再分体裁复习。

分体裁复习时确定好重点的单元、重点的课文及语文知识,然后让学生进一步明确要求,避免学生盲目复习。同时就这些内容一般怎样考,会出现哪些问题及怎样应对,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技能和方法。

5、分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对知识点进行归类复习:

基础知识及语言运用

这里面的知识点多,但主要是要求学生会运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也就是要求学生能仿句、能对对联、能根据一句话提练观点、能简明、连贯、得体地使用语言等等。

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是中考复习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我将对现代文进行分类,即记叙文(包括散文、小说)、说明文、议论文三类,每一类都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通过对近几年各地中考题研究发现:中考现代文阅读体裁多样,题材丰富,意蕴深刻,强调整体感悟。因而在复习时必须让学生对每一类型都要涉及,但又不能面面俱到。要做到突出重点,抓住难点,授予方法。具体方法如下:精心选取阅读材料,主要选取意蕴深刻、对学生有情感教育作用的、能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有引导作用的文章;精心设计问题,着重设具有层次性、能考查学生对整篇文章融会贯通的理解和把握能力,着重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注重方法指导,在解答阅读题时,我们要求学生不要去关心问题的答案,而要总结有关规律性的知识和解题的思路方法。(整体感知梳理文脉筛选信息代入问题确定范围前后推敲组织语言得出答案。)

文言文阅读

背诵优秀诗文80篇和文言文阅读是中考语文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强积累,中考命题取材课内的文言文段。在试题设计上“言”“文”并重,即既考查学生文言基础知识,也考查学生对文意的理解和把握。近几年来,对文言文的阅读开始重视对文意的理解、分析、概括、评价能力的考查。因此在阅读训练时也要向这一方向发展。

作文训练

作文训练穿行(每周2课时)。主要让学生写好记叙文、以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训练为重点。形成作文训练序列。同时让学生作文,养成写作文的好习惯。

第二阶段综合强化复习

针对第一阶段的复习进行小结,巩固训练;这一阶段的复习目的是:通过训练,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阅读理解和写作题就很好的训练了学生的这些能力,因此我们准备重点训练这些内容。

(1)阅读训练,前面已讲了复习方法,在这里只是把各种方法进行综合,从而让学生提高。

(2)写作训练

在这一阶段,准备突出针对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训练,指导学生。同时强化作文。

(3)精选部分中考试题,组成几套专题练习,进行强化训练。

(4)对学生在复习中有困难的知识点进行重点突破,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

第三阶段全面总结复习情况,检查复习效果,模拟测试,查漏补缺

九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5一、指导思想

1.以《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和《2017年中考说明》为指导,紧扣初三语文学科特点和课本单元重点进行教学。

2.体现学校教研思想,积极改进并实施“四助五步六字”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3.立足教情、学情,和其他学科通力合作,有针对性的进行语文学科“培优推中补差”工作,全面提高教学成绩。

二、教材分析

九年级下册在整个初中阶段教材体系中属于最后一阶段。本册课程学习结束后,课程标准要求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应全面完成,学生的语文素养应得到了全面提高。而且,学生面临初中毕业会考与高中选拔考试。因此,本册教材在内容选择方面有它的特点:内容以文学作品(诗歌、小说、戏剧)为主,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水平;安排了两个单元的文言文,为先秦时期诸子散文与当时具有代表性的名篇,目的在于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感受古代人物的政治信念、生活理想和人生追求,并进一步增强自己的情感体验,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去看待与评论历史人物。本册教材是按照《课程标准》编排的新教材,在内容、体系、结构上都有所突破和创新,体现了新理念和新目标,致力于构建新的教材系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利于学生综合学习,因而达到较高的综合教学效应。全书共六个单元,二十四篇课文,两个专题,两部名著推荐,六个综合实践活动。每个单元的读书方法指导是本单元训练的重点。本期尽可能早点讲完新课,可以的话,及早进入全面复习,复习分三个阶段:分册复习、专题复习及套题训练,解读《2017中考说明》是前提。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从课文的学习中,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了解古人的社会理想和个人抱负,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和人格魅力。

2.能力目标:掌握阅读题的审题答题技巧,学会准确的表达自己的阅读理解;

掌握一般记叙文和议论文、散文的写作思路及创新构思模式,学习从不同角度变换写法;学会读书,懂得鉴赏文学作品方法。

3.情感目标: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的感情,培养他们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

4.中考目标:力争学科平均成绩名列全县同类校前茅,优秀率达到20%或以上,及格率达到80%或以上,人均分达到105分左右。

四、学情分析

本期我继续担任初三两个班语文教学工作,这两个班共有83人,特别是1班后进生人数多,基础较差,提高成绩难度非常大。经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学习兴趣有所增强,在期末考出来的成绩及格率有上升,但还不够理想。再加上本学期面临着新的挑战。一是时间紧。扎扎实实的上课时间只有十五周,共计90课时,要完成教材的教学内容,还要进行中考的全面复习。二是部分学生会还会出现如下消极的思想状况。因此,在日常教学与复习中,一定要多找这些学生谈心,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学习与复习中,争取取得满意的成绩,力争进入全县同类校前列,完成学校制定的目标。

五、教学措施

1.认真解读课程标准,吃透教材的编辑意图,理清教材的文化内涵,摆正形成性学习与终结性学习的关系,加大课堂教学改革力度,积极投身新课改,运用先进教学理念和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激发学生地学习兴趣,唤起问题意识,实施教学民主化,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指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教师要清楚地知道自己在每一个活动阶段应该做什么。基本原则是,教师精心设计学习情境,并组织协调,学生明确任务,展开活动。本册教科书中,六次综合性学习分为“二大四小”,即大型综合性学次和小型综合性学习四次,前者强调研究能力的培养,后者突出写作与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2.认真做好备、教、辅、改、考、评等教学环节的每一项工作。

用心融入集体备课,集思广益,总揽全局,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利用教材留下的空间,恰当把握教材的量和度,面向全体,对全套教材进行宏观的把握,理出知识能力训练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以此来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教学过程中明确一本书中只是其中一部分需要讲授这一点。教师的教学要兼收并蓄,有所取舍,尤其注重独立思考,自行设计教学思路,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仔细做好试卷分析,找出教学中的薄弱环节,注重补差补缺,争取教学大面积丰收。

3.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和社会对语文学科的要求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要认真抓好听、说、读、写训练,自行设计写作和口语交际,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结合教材中的名著欣赏,诵读欣赏、引导学生进行综合训练,特别是注重培养语言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根据中考新题型,设计相关练习,进行口语表达方面的训练。

4.认真训练并强化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从报刊杂志网络上精选精彩的时文和美文加以借鉴,掌握分析文章的阅读技巧,重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增强学习的后劲,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

要精心备课,尤其是要备好学生。突出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课堂上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避免繁琐的分析、机械地练习,注意语文的整体性。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作文教学要灵活命题,多写随笔和读书笔记。作文批改要尝试互批互改,以改促写,有效提高作文学生的水平。

5.注重学科之间的联系和相互渗透,强化综合能力的培养,积极开发第一课堂学习资源和第二课堂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努力提高语文素养,实现语文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终身受用,为中考乃至高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6.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要分册复习查漏补缺,生字词的辨认书写,诗文背诵默写将是落实的重点。专题复时重在对语文表现手法等进行解读训练。模拟训练主要解决题型分析和答题技巧应对上。

7.优化作业查、批方式,记录作业情况,一日一公布,一周一评比,做好教学落实。

12班和13班两个教学班的作业统一、进度统一,教学方法力求有个人特色。和别人多交流课堂实录效果,整合课件,创新教法,及时进行教法调整。

8.高度重视作文教学,针对中考作文要求,进行作文应试训练,侧重进行记叙文写作的达标训练,要求学生写出亲身体验和真实情感。

注重对学生良好写作习惯的培养,讲究文面,讲究写作的形式的包装。

9.认真写好教学反思。

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做到及时分析并予以矫正,对学生成功的学习方法、独特的见解,及时加以肯定并予以推广。鼓励学生多向思维,开拓创新。10.认真搞好中考总复习。要想尽一切办法,克服学生厌学心理,把不爱学习的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他们乐学、好学、善学,争取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六、奋斗目标

在2017年中考会考中,语文及格率、优秀率和人均分三项指标力争达到全县同类校前列,完成教学任务。七、教研课题本期力争使自己主持研究的2016年度重点课题《中考作文实效性训练研究》顺利通过上级教研部门验收结题。

八、教学内容及课时、进度安排具体见备课组统一安排表。

周次教学内容

1-9周下册单元课文教学

10周左右期中考试

11周语文基础知识复习训练

12周记叙文阅读训练

13周说明文阅读训练

13周议论文阅读训练

篇8

>> 中学语文诗歌教学中朗诵的应用探析 朗诵在中学语文诗歌教学中的应用 诗歌朗诵比赛浅谈 再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诗歌朗诵 浅谈诗歌朗诵的钢琴曲配乐 中学语文诗歌鉴赏教学策略初探 古代诗歌朗诵教学概说 诗歌朗诵的音乐性 成功的国际诗歌朗诵晚会 浅谈中学语文的诗歌教学 情感互动下的中学语文诗歌鉴赏教学策略 浅谈中学语文学生的朗诵技巧 如何提高初中生的诗歌朗诵能力 “农历的天空・告别春天”诗歌朗诵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策略 浅谈职业中学语文教学策略 浅谈中学语文个性化教学策略 浅谈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策略 浅谈中学语文互动教学策略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浅谈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浅谈中学语文诗歌朗诵的教学策略 浅谈中学语文诗歌朗诵的教学策略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诗歌节律明显、抑扬顿挫、句式自由流畅,充分细致的、入情入理的朗诵是诗歌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那么,怎样上好中学诗歌朗诵的教学呢?通过多年在一线从事语文教学工作,本人总结了以下四种方法,与同行共勉。

一、细致感知课文内容,体味诗歌内涵意境

很多老师只是把朗诵当作初步感知课文的手段,以后学生对课文有所体会和认知,朗诵就不在注意引导了。其实,朗诵应该贯穿现代诗歌教学始终。初次整体感知诗歌内容,就先让学生粗略地默读课文,稍作准备,再来朗诵,在分析诗歌思想内涵,表现手法之后,再巩固朗诵,这样一来,对学生体味诗歌内涵意境很有帮助。

例如,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3课《星星变奏曲》,初读诗歌,让学生体验变奏的旋律,在理解了作者时代背景之后,进一步朗诵诗歌,深刻体味诗中诸多意象,体味作者对光明、自由、美好的向往意愿,自我牺牲的精神境界。同时,体验朦胧诗派的表现手法特点。课后的练习设置也是提示学生在反复朗诵的基础上完成,教师一定要指导点拨学生不要偷懒,生搬硬套自己对诗歌的理解。

二、积极投入感情朗读,读出诗外之意

如果说上述“感知课文内容”属于客观认知、理性思考的话,那么投入情感应属于感兴、感性、感觉的体验,诗歌朗诵教学本来就是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的一种综合性很强的思维活动。

情感是诗人创作的出发点,是沟通诗作、诗人、读者、听者之间的精神纽带。如果抽掉了诗歌朗诵中的情感要素,朗诵将变得索然无味,听众的“赏听”期待成为负值,也就没有一点感染力。

在诗歌朗诵活动中投入的情感可细分几个层面:一是对读诗有神圣感,认为这是崇高的精神活动,先要沉静下来,净化一下心灵;二是对诗人有亲近感,通过朗诵走近诗人,亲聆謦欬,仰慕诗人心灵境界;三是对诗作产生共鸣,消除与诗作的情感隔阂、时代隔阂、空间隔阂。

例如,对戴望书《雨巷》“朦胧爱情”的体味,对徐志摩《再别康桥》的“绵绵别情”的感受,对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赤子之情”的体验。朗诵之前,先要入情入境,满含深情,情致高昂,必引人视听、夺人心魄。此时,能使朗诵者和聆听者均能领悟、品味诗外之意,达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境地。

有这样4首诗……可以共用一个“情”字来概括:《沁园春 长沙》中的革命豪情,《雨巷》中对丁香姑娘的朦胧爱情,《再别康桥》中对母校的绵绵别情,《大堰河——我的保姆》中对“母亲”大堰河的赤子之情……情感“风景”可谓丰富多样。

三、仔细把握朗诵节奏,体验诗歌的音韵美

每一首诗歌,都有各自的节奏,韵律,朗朗上口,抑扬顿挫的朗读,不但使人情感共鸣,事理共享。还能让人体验现代诗歌的音韵美。

朗诵的节奏包含哪些内容?大致有语音高低、语调轻重、气息强弱、节奏快慢等,其中最重要的是两条,一是语音高低,二是节奏快慢。把握好了这些,抑扬顿挫自然发生,诗歌朗诵的艺术效果也就自然发生。

例如,徐志摩诗《再别康桥》的平仄、音高抑扬顿挫的效果如下:

轻轻地 我 走了,

平平仄 仄

正如 我 轻轻地 来;

仄平 仄 平平 平

第一句先平后仄,后一句先仄后平,中间平仄互衬,细味之,一种浓浓的留恋眷顾之情环绕在轻重高低的平声仄语中。

再如。郭沫若《天上的街市》的语言节奏,读来朗朗上口,余音绕梁: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其实诗歌语言的节奏说到底是诗歌情感节奏的表现形式,诗人心旌飘荡,情动于中而言成于诗,诗语节奏映现着情感的节奏;朗诵者激情满贮、不能自已而吐纳珠玉之声,诗语节奏浑然天成。

四、认真做好各种标记,辅助提高朗诵技巧

培养学生诗歌朗诵的技巧,可以将诗歌朗诵训练直观化,将训练所得的方法、要领等外化于各种符号标记,这种最简便的训练方法,对学生来说也是最为有效的方法。

处理诗作文本的符号体系是简便易行的,只要稍微熟悉一下即运用自如。下面用一些常见的符号举例说明:

升调(↗):谁主沉浮?↗ (响亮地提出问题)

降调():冷漠,凄清,又惆怅。(情绪极为低落,压抑着声调)

节奏( /):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娓娓道来的语气)

稍停( ):撑着油纸伞,独自(“独自”属跨行,即与本行相隔而与下一行相连)

着重(.):一个丁香一样的

感叹( ! ):浪遏飞舟?!(名为置疑,实为坚决,加一感叹号表斩钉截铁之气势)

渐无(……):不带走一片云彩。……(一是体现徐诗轻柔风格,二是与“悄悄地”相应)

篇9

素质教育的推行,使整个教育理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课改思想向语文学科渗透,促使我们摆脱原有陈旧落后的语文教育俗套。更新语文教育观念,注入语文新鲜血液,使我们的语文教学在思考和探索中不断前进。

1. 解读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语文教学方向

1.1 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地位在新课改中的变化。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于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地位有了新的界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语文课程标准》与过去的《语文教学大纲》比较,新的变化是:在性质上增添了人文性一面,在语文教学任务中强调了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1.2 对语文教学提出的新要求。语文课程不仅具有提高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性质,更有传承人类优秀文化的性质。这就要求语文教学不仅要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训练,同时要对学生进行文化熏陶和人文教育。语文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这也顺应了现代社会对公民应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要求。

2. 语文教学面临的问题

2.1 有待改变的语文学习现状。 学生的基础知识不够扎实,程度参差不齐,错别字多,书写不规范;没有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学生课前不预习,不会听课,部分学生不按时完成作业;阅读写作能力弱,不善于语文学习的积累,文字阅读量少,懒于动笔写作;口语表达不完整、不流畅。初中各年级还有各自的重点问题,起始年级的学生还不适应中学的教学方式,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有待形成,八年级学生学习态度情绪化,学习能力弱。九年级学生,视野不开阔,看问题肤浅,不善于积累写作素材,不能流畅完整的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这些情况与新课标第四学段的目标要求差距较大。

2.2 有待建设的语文学习环境。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是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但是现实情况是,一方面初中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认识又比较浅,不愿自觉主动地学习,对文字阅读的兴趣不大,同时影视漫画等快餐文化充斥学生视野,那么汉语言文字对学生思维发展的特殊作用得不到体现,学生语文能力得不到良好的发展。另一方面学校家长为了生存和升学的压力倾向于应试教育的双基学习,对于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没有落到实处,对丰富的语文资源熟视无睹,压抑了学生学语文的兴趣。其实语文学习的资源极为丰富,如何有效的开发利用这些资源,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语文教学中一个亟待认真解决的课题。

2.3 有待提高的教师自身的视野、知识和能力。新课改要求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化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对一代新人的要求是“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那么教师就应该是这代新人的先锋。现实是语文教学的任务重,教师忙于备课、上课、改作业,随着教学时间的累积,开阔视野的理论阅读越来越少,提高文学修养的大部头书籍越来越薄,知识储备缺少源头活水,教学能力走到一定高度就停滞不前,缺少创新的思变活力。学校社会对教师的要求不断提高,任务不断加重,可是对提高教师素质的投入不够。怎样协调好调动教师自身进步的觉悟、学校的帮助督促、社会的扶持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多方合力努力提高教师素质的关键。

2.4 有待解决的语文学习评价与现实的矛盾。新课标提出“语文评价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量化和客观化不能成为语文课程评价的主要手段。应避免语文评价的繁琐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但应加强形成性评价。”“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更应重视定性评价。”“要综合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考试只是评价的方式之一。”可是现实还是以一张书面考卷的分数评价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评价教师的教学成绩,不能客观的评价学生的语文学习程度,不利于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过程。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也是实施推进新课程改革的瓶颈。

3. 解决的方法与对策

3.1 因材施教,改变学生的语文学习现状。首先教师要有耐心、爱心、责任心,真诚关怀每一位学生。其次要认真进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第三,踏踏实实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给学生语文学习的方法,帮助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积累,由成语,警句,古诗,美文到名著阅读,多层次熏陶、积累。在写作方面,由片断练习开始,逐步训练学生的小练笔,直至大作文训练,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循序渐进。第四,对学生根据知识、能力的不同分出层次,布置梯度作业。使全体学生在不同层次都得到进步。第五,采用多种教学形式,活跃语文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3.2 营造大语文学习的氛围和环境。教师应不断启发并加强学生对语文学习与生活联系的认识,寻找身边的语文学习资源,结合综合性学习的主题要求,开展各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逐步使学生“理解并热爱祖国语言文字,能正确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可以开展以下活动:课前背诗,写名言警句,一分钟演讲,钢笔字比赛,朗诵比赛,辩论,办手抄报,读报活动,课外读物讨论,资料摘抄展示……在这些语文活动中端正学生的语文学习态度,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传承人类优秀的文化。

3.3 提高教师自身素质。要成为现代社会新一代的先锋表率,教师就必须要有提高自身素质的迫切愿望,要更新理念,不断充电,挤时间找机会扩大自己的视野,提高自我。教师是学校发展的重要资源,是传承人文精神的启蒙角色,教师要给与学生人文思想和人文关怀就必须自己先拥有。这样学校也应该经常了解教师的思想和要求,对教师给予切实的帮助和支持,更需要平等的对话和亲切的人文关怀。关于教育理念的更新,我们对传统的教育理念应持批判继承的态度,固本求源,推陈出新,不断发展和创新,这样的教师才是创新型教师,才才会有创新型教育。

3.4 认真研究学生,钻研教材。 在教学活动中要以学生为主体,认真研究学生的思想、情感、性格特点、心理生理特点、学习需要,备课过程中首先备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课程目标确立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语文知识、语文能力的培养,更要重视对学生精神的熏陶感染,教师要积极引导,尊重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独特理解和多元的反应,构建一个开放、民主的语文学习的环境。教师和学生还应该共同构建、开发语文学习资源,打通课堂生活与社会生活联系的通道,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实现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性质。

篇10

关键词:阅览课 误区 有效教学

一、阅览课的教学误区

阅览课是语文阅读教学由课内向课外的延伸,是语文写作教学积累素材的重要渠道。《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生要“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阅览课是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的良好时机,学校通过上阅览课,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文化积累,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然而,在实际的阅览课教学中,存在着种种误区:①、大部分的初中学生只是把上阅览课当作是一种消遣,阅览课就是学生在图书馆里看书报,看了就走,阅览课成了“放羊式”的自由活动课。②、学生阅览不得法,没有阅览目标,选书不当、阅览课后没有及时的、有意义的反馈活动;③、一些教师对于阅览课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认为开设了阅览课,等于减轻了语文教师的工作量,对阅览课缺乏备课;④、一些教师把上阅览课看作是提高考分的一种手段,难以发挥阅览应有的作用,体现不出阅览的真正意义。⑤、很多教师对于如何上阅览课存在方法上的困惑,不知道如何更好的开展阅览教学。

阅览课的低效,导致其在语文教学中处于尴尬境地。一方面由于它在语文教学中地位重要,渐渐在学校成了不可或缺的课堂;另一方面,阅览课效率低下,难见成效,使师生都感到厌倦。于是,如何开展阅览教学,如何提高阅览课的教学效率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阅览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1、阅览课的常规实施流程

为保证阅览课的有效性,必须细化阅览课的常规实施流程:

(1)、课程设置:每班每周固定一节语文课为阅览课,按年级编排好各班到阅览室的上课顺序。让学生利用校内课上时间展开阅览、深入欣赏、品味作品,不增加学生课下负担。

(2)、课前准备:同年级组语文教师共同商定阅览内容。语文教师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学习内容,对各类书籍认真筛选,确定学生阅览内容。语文教师在每节阅览课之前联系图书管理员将阅读材料提前准备好。

(3)、明确目标:为保证阅览效果,每节阅览课必须有明确的阅览目标,自由阅览课要有明确的阅览主题。

(4)、学生组织:将全班学生分组,4至6人一组,每组选出组长,负责阅览纪律及图书整理,要培训好小组长,带领本组完成阅览任务。

(5)、课堂管理:要求学生静心读书、专心思考,坚持写阅览积累,根据阅览目标完成阅览任务。

(6)、注重反馈:教师要及时批阅学生的阅览积累本,以鼓励为主,同时做好指导,辅导阅览后进生。

(7)、展示交流:教师要组织好阅览心得交流,运用多种形式展示学生的阅览成果,让学生获得阅览成就感,激发学生的阅览兴趣,形成阅览的良性循环。

2、阅览课的教学课型

根据教学实际,我们确定了阅览课的五种教学课型。这五种阅览课教学课型从不同的方面为阅览课的有效教学提供帮助。

(1)读书方法课――教师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才能确保阅览课事半功倍。比如泛读与精读法,泛读目的是博采众长,而对于精彩片段必须熟读、读透;摘录式读书法,在阅读过程中遇到自己足以借鉴的内容,把相关精彩内容摘录下来;评点式读书法,这是一种更为高效的阅读法。学生的年级不同,读书方法指导的侧重点也不同:七年级学生以精读法为训练重点,八年级学生就要注重提高阅览速度,以泛读训练为重点,而九年级学生的阅览就要突出赏析,以评点式读书法为重点。

(2)专题阅读课――我们根据语文书分单元分体裁编排的特点,从教材入手,将单元教学中涉及到的作品介绍给学生,作为阅览课阅读内容。比如讲议论文单元、戏剧单元、小说单元,就安排相关专题的阅览内容,将课堂与课外有机融合,这样,既能将课内的阅读延伸到课外,弥补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又能加深对单元教学中有关课文的进一步理解,做到了语文课堂和阅览课的里应外合。

(3)名著导读课――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不高,恒心不足。名著导读课就成为了阅览课的重要课型之一。通过上名著导读课,教师引领学生宏观了解名著,指导学生明确阅读重点,制定合理的阅读计划,名著导读课可以克服放任自流现象,减少学生自读时的盲目性,名著导读课为学生亲近名著铺开了一条新路。

(4)阅读展示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阅览课上同样适用。阅读展示课是展示学生阅览成果的最好平台。学生自主阅读文本,分小组合作搜集信息,在阅读成果展示课上进行交流,思维碰撞,阅读成果共享!阅读成果展示课最受学生欢迎。教师通过阅读展示课让学生学生以欣赏的眼光阅读,以评判的思维体会,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5)自由阅览课――虽然是自由阅览,也离不开教师的约束与监督。在自由阅览课上,学生要根据阅览主题开展阅览。老师要完成两个任务:一是推荐好书,提前印发了图书书目,标好本学期必读的篇目,以提高效率。二是要辅导阅读后进生,培训阅览小组长。在自由阅览课上学生读自己喜欢的书,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摘抄下来。课后,教师组织学生把摘抄的内容进行展览,同学之间可以互相欣赏、点评,让学生感受自主阅读的乐趣。

总之,打造高效阅览课,站在书上看世界,与好书结缘,与成功相约!

参考文献:

[1]肖川,《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