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范文
时间:2023-08-02 17:34: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血压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1月~2014年11月间本院收治的50例子宫肌瘤合并高血压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高血压诊断标准[2]。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5例。研究组患者年龄42~71岁,平均年龄(54.98±12.57)岁;其中4例行子宫全切术,7例行子宫次切术,14例行子宫肌瘤剜除术。对照组患者年龄43~70岁,平均年龄(55.23±12.78)岁;其中5例行子宫全切术,8例行子宫次切术,12例行子宫肌瘤剜除术。两组患者年龄和手术方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具体包括:①术前护理:在患者进行手术前,医护人员应详细告知其手术的方法及相应的注意事项。由于许多患者在手术前会担心手术会对身体及术后生活造成不良影响,容易出现不安、抑郁、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因此医护人员应在术前向患者详细介绍手术的相关知识,以消除患者的顾虑。同时,因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压症状,医护人员应针对患者的心理情况给予合适的心理指导,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②术中护理: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护理人员应注意监测患者的血压和各项生命体征,进行常规消毒,并根据患者的血压给予合适的降压药物,辅助手术医师完成手术。③术后护理:手术结束后,医护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血压的变化,待患者回到病房后,每隔30min对患者测量1次血压,若出现血压不稳情况则立即通知医师并进行合适的处理。待患者血压平稳超过1d后可改为每隔2h测量1次血压,超过3d后可改为测量2次/d。对出现伤口疼痛的患者,应给予适当的安慰,并按患者的疼痛情况采用适当的镇痛药物进行治疗。患者血压平稳1~2d后可协助患者下地进行适当活动,以促进患者的恢复。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血压变化情况。使用SF-36生命质量量表对患者干预后的生命质量进行评分,其包括患者的生理功能、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心理功能、活力、总体健康及疼痛等7个项目,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代表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3]。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血压对比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的生命质量评分对比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小结
子宫肌瘤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通常诊断为良性,其患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痛经、月经失调及腹部有肿物等症状。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血压病的发生率也在逐年上升,从而导致子宫肌瘤患者合并高血压病的发生率逐渐上升。在两种疾病的作用下,在围手术期很容易出现术后感染和血压升高等症状,从而影响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预后。
篇2
近年来,LC术已是治疗胆囊炎、胆囊结石的首选术式。它具有伤口小、对腹腔脏器干扰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但由于不少患者并发有不同程度的心脏病、高血压,给LC术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和危险。因此做好心脏病、高血压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措施。我科自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为48例并发有心脏病、高血压的患者实施了LC术,护理效果满意。现将心脏病、高血压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科自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为48例并发有心脏病、高血压的胆囊疾病患者在气管插管全麻下施行了LC术,其中男31例,女17例。心脏疾病患者8例,高血压疾病患者37例,同时并发心脏病及高血压疾病患者3例,术后恢复良好,无并发症,护理效果满意。
2 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以获得患者信任。耐心与病人交谈了解病情及心理状态,解除心理压力。结合病情给患者和家属讲明实施手术的重要性,医生采取此种术式的可靠性及临床开展情况,取得的手术效果。可介绍成功的病例,让患者与病区内同类患者交流,使其增强信心,消除患者对手术的恐惧、紧张心理,使患者以积极、平和的态度接受手术。避免其高血压、心脏病的进一步加重。
2.1.2术前准备
包括皮肤及胃肠道准备,操作前要做好充分的解释工作,取得患者的配合,动作轻、快、稳,冬天要注意保暖[1]。避免患者情绪紧张,加重对心血管系统的刺激。
2.1.3生活护理
护士主动嘘寒问暖,在生活上提供方便,充分体现人性化的服务理念,如饮食、起居、睡眠环境等,提供安静舒适的休养环境,满足病人以往睡眠习惯,特别是手术前晚,要保证睡眠质量。
2.1.4综合治疗
术前应认真完成各项检查,除常规检查外,对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除常规进行心电图检查外,还应进行心脏彩超检查;对有心律失常的患者应监测24小时动态心电图,必要时请心血管内科医师协助处理;合并高血压患者术前应将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
2.2术中监测
术中做好心电监护及麻醉、呼吸、血氧饱合度监测,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处理。
2.3.1一般护理
(1)卧位及饮食:术后全麻未清醒前,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术后6小时无明显不适改半卧位,鼓励患者床上活动,术后24小时即可以下床活动,减少术后腹胀的发生。肠蠕动恢复后可进低脂流质饮食,次日可进低脂半流质饮食,避免进食产气食物。如有恶心、呕吐则进食时间延后。
(2)吸氧:术中因CO2弥散入血或使腹腔内高压而影响膈肌运动,导致潮气量减少,CO2潴留、PaCO2升高,而发生高碳酸血症[2],因此术后常规给予吸氧24小时,氧流量4L/min[3],以提高氧分压,促进CO2排出,预防高碳酸血症的发生。
(3)观察病情:术后常规给予多参数生命体征监测,注意监测血氧饱和度、心电图、血压、呼吸等,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处理。
2.3.2特殊护理
(1)严密监测 手术、麻醉对心脏病、高血压患者的影响较大,极易造成心律失常、血压升高。因此心脏病、高血压患者对手术、麻醉的耐受性较差。加上CO2气腹作用,对呼吸、循环有一定的影响。以及牵拉胆囊时迷走神经兴奋,可出现心动过缓。麻醉诱导、全麻气管内插管、手术应激等因素,可使血压进一步升高。因此术后无论那种心脏病、高血压都要进行心电监护及血氧饱和度、血压的监测。及时监测心电图、心率、心律、血氧饱和度、血压的变化。
(2)合理输液 严格控制输液滴速,每分钟30~40滴,以减轻心脏负荷,降低心肌耗氧量,防止血压升高。
(3)适当止痛 适当使用止痛剂,防止疼痛引起外周阻力增高,导致血压升高、心肌耗氧量增高。
(4)排尿通畅 注意有无排尿困难,及时给予热敷、腹部按摩及诱导排尿,必要时进行导尿。避免增加不适,使血压增高。
2.3.3并发症护理
腹腔镜手术后有胆管损伤、腹腔内出血、切口疝、静脉血栓栓塞、气胸等并发症,其严重性在于大部分患者术中未能及时发现。因此加强术后护理,严密观察病情,是及时发现并发症的前提。
2.4出院指导
由于病人住院时间短,出院指导不可忽视。心脏病、高血压患者病情稳定,即可出院。术后一周内只做轻微活动,3周内不能做剧烈活动。术后数周内进低脂饮食,避免进刺激性食物。保持切口清洁干燥。观察腹部情况,如有腹痛等异常情况随时就诊。注意劳逸结合,保持心情愉悦、大便通畅,定期来院复查。
参 考 文 献
[1]邹海凤,彭琴,老年人腹腔镜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当代护士,2010,3:52.
篇3
doi:10.14033/j.cnki.cfmr.2017.9.0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09-0076-03
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主要是指高血压患者脑内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破裂而引起的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疾病,当患者由于出现如情绪激动、用力时而突然发病,目前普遍认为长期高血压可使脑动脉发生玻璃样变性、弹力降低、脆性增加及血压冲击下血管内呈纺锤体或球状凸出(即粟粒状动脉瘤),当血压骤然升高时,动脉瘤破裂可引起颅内血管出血[1]。临床表现为突然出现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并且多伴有躁动、嗜睡或昏迷等症状。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等特点,已成为严重危害患者的急性心血管疾病[2]。目前临床治疗主要采用传统开颅术及微创手术,由于疾病的特殊性,患者围手术期间的护理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现将预见性护理在高血压脑出血围手术期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治疗的8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组并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护理,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为,对照组42例,男25例,女17例;年龄45~73岁,平均(57.1±2.6)岁;观察组44例,男26例,女18例;年龄44~74岁,平均(56.9±3.2)岁。两组患者经临床多项检查均得以确诊为首次发病,且均需采取手术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家属)均为自愿选择护理方式且签署治疗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的一般性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间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包括手术护理和术前术后的治疗护理等。
1.2.2 观察组 对观察组患者在围手术期间采用预见性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干预。
1.2.2.1 术前护理 (1)在患者入院后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介绍患者的病情、治疗方案、注意事项、禁忌内容等;同时向患者介绍医院用于患者治疗的设备、参与手术人员的资料情况、护理内容及护理人员的情况。(2)做好患者的心理工作,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详细的心理沟通,采用成功的手术范例来消除患者内心的恐惧和焦虑,使患者能安心进入到手术阶段。(3)手术前对患者进行详细的检查,并把手术的准备情况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叮嘱患者手术前的注意事项如保持头部清洁等。
1.2.2.2 术中护理 (1)手术前再次检查患者的术前准备,引导患者提前半小时进入手术室。(2)对可能影响手术的包括使用设备及器械和药物的完整性、正常性及消毒情况等进行再次检查确认,并做好手术出现意外的备用设备、物品等。(3)对影响到麻醉效果的进行指导,保持患者的合适以利于麻醉的顺利进行,并在手术中听从医生安排及时做好备用设备的参数调整等。(4)手术结束后对患者的穿刺创口或切口进行无菌包扎,并仔细核对检查手术使用器械和敷料等,避免出现差错。
1.2.2.3 术后护理 (1)进行预防感染的护理准备:保持病房有良好的空气质量、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保持病房的消毒;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因个人不洁卫生而造成的细菌侵入等,保持皮肤清洁干燥,衣着宽松等;注意饮食因素(如不洁、油腻、辛辣、生冷等),并注意餐具的卫生消毒;对患者因长期卧床休息而可能产生的压疮等进行护理准备,如准备气垫床、护垫等。(2)治疗的护理准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瞳孔变化、监测患者心率、呼吸、颅内压等,并注意观察患者神志、面色、脑部引流量等。(3)呼吸护理准备,帮助患者及时清除呼吸道的分泌物,可以采取为患者拍背并给予吸痰支持等多种方式来改善患者的呼吸,降低患者的肺部感染。(4)观察患者的尿液情况如尿量、颜色等,防止泌尿系统的感染。(5)根据病情给予患者充足的水电解质补充,保持患者体液平衡,对饮食困难的给予营养液支持,以维持患者治疗时的营养需求。(6)保证留置颅内引流管妥善固定及畅通,避免出现折叠、扭曲、脱落和堵塞情况,保证各引流管畅通,并注意管道的固定及接触部位的消毒情况,在引流管拔出前需实施闭管试验,避免发生脑积水。(7)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锻炼,并对运动可能出现的意外加以防范,通过锻炼提高机体抵抗力的同时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8)出院预见性护理:将患者出院后可能出现的各种不良情况详细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如合理饮食(采用少食多餐方法多食蛋白质,低脂肪、低糖及无刺激性食物),适当进行一些利于身体恢复的运动并尽量避免头部进行剧烈运动,禁烟、酒等不良生活习惯。
1.3 ?^察指标
将生活质量(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生活功能)、并发症情况、护理满意度为评价指标值内容。
1.4 统计学处理
将两组患者的评价指标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观察组的各项生活质量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比较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55%,优于对照组的14.29%,差??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达97.73%,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是高血压患者最严重的一种并发症,高血压病常导致患者的脑底小动脉管壁上发生玻璃样或纤维样变性和局灶性出血、缺血和坏死,降低了血管壁的强度和韧性,并出现局限性的扩张后形成微小动脉瘤[3-4]。而当患者因情绪激动、过度脑力与体力劳动或其他因素引起血压剧烈升高即可导致已病变的脑血管出现破裂而引起血肿侧瞳孔散大等脑疝危象,出现呼吸障碍、脉搏减慢并转为中枢性衰竭,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5]。
篇4
[关键词] 子宫肌瘤;高血压;围术期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71[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6(b)-085-02
高血压病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围术期危险性很大,高血压病患者围术期充分控制血压,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为减少子宫肌瘤手术并发症的出现,达到术前预期效果,笔者对2007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85例子宫肌瘤合并高血压围术期患者进行了针对性的护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7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手术治疗子宫肌瘤合并高血压的患者85例。年龄32~63岁,平均(40.65±5.12)岁;所有患者入院后经询问病史及测血压被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病,术前收缩压≥140 mm Hg(1 mmHg=0.133 kPa)和(或)舒张压≥90 mm Hg,其中1级高血压45例;2级高血压34例;3级高血压6例;合并脑血管意外1年以上的8例,合并冠状动脉心脏病17例;高血压病病程3个月~6年,平均(3.7±1.9)年。85例均在硬膜外麻醉下手术治疗,其中,腹式手术82例,阴式手术3例;子宫及双附件切除术57例,子宫及一侧附件切除术23例,子宫次全切及双附件切除术2例,肌瘤挖除术3例。
1.2护理措施
1.2.1子宫肌瘤手术专科护理术前护理:按常规术前准备安排手术,做好常规的术前指导,解除患者的心理压力。术后护理:按子宫肌瘤患者术后护理常规进行护理。观察阴道流血情况,手术当天有少量淡红色液体流出,是手术结束时冲洗腹腔的残留液。如果短时间内有大量鲜红色液体流出,或者术后24 h不断有鲜红色液体流出,总量超过200 ml,或者阴道流血不多,但患者下腹发胀,血压持续下降,脉搏加快,要警惕腹腔内出血的可能,应立即通知医生,同时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密切观察尿管及引流管是否通畅,保持会清洁。术后2 h协助患者翻身,活动四肢,拔除尿管及引流管后协助患者离床慢慢走动,促进肠蠕动。切口感染是腹部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应加强体温监测,术后3 d内体温37.5~38.5℃为外科手术热,如术后3 d患者体温仍高应提醒医生注意,以便给予相应处理。
1.2.2高血压护理
1.2.2.1监测血压护士在患者入院后应详细了解病情,术前服降压药的情况,血压的控制情况,有何并发症,对于择期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一般降压目标值以149/90 mm Hg以下为宜。其次做好合理的用药指导,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和效果,降压药物尽量口服逐步降压,以防血压骤然下降而产生心、脑、肾的供血不足。当出现副作用时应及时报告医生,调整用药。用药物过程中,特别应嘱患者从坐位起立或从平卧位起立时,动作要缓慢。血压控制到正常或稳定在稍高于正常范围后,按常规术前准备,安排手术。术前使血压下降并保持平稳,冠状动脉供血及心脏功能处于较好状态,则有利于麻醉和手术中循环功能稳定,减少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1]。患者术后返回病房后每15~30 分钟测1次血压,血压平稳者改为每2小时测1次血压,情况特殊者要给予心电监护。注意应激或渗血等引起的低血压,及时纠正血容量不足,直至血压平稳。术后血压监测一方面是为了监测术后低血压,防止术后低血容量及术后出血的发生[2],也要注意观察术后高血压的发生,术后血压超过术前高血压水平的30 mm Hg者应考虑为术后高血压,可继续应用降压药,血压在180~190/120~130 mm Hg时,应立即报告医生及时采取降压措施。
1.2.2.2去除应激因素妇科手术合并高血压病者,对手术、麻醉的耐受性降低,各种不良刺激如疼痛、意识恢复后反应、气管插管刺激、高碳酸血症、低温和寒战、输液过量,和低氧血症[3]等因素极易诱发血压剧烈波动而造成严重后果。术后疼痛多由手术创伤和引流管刺激所致,护理人员应及早告诉患者,让患者了解疼痛属于术后正常的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疼痛会慢慢消失,注意观察疼痛情况并正确评估术后疼痛程度,及时处理。首先妥善固定各类引流管;其次,指导患者在翻身、咳嗽或做深呼吸时用手按压伤口部位以减轻疼痛;另外,支持患者术后使用镇痛泵(PAC),可有效镇痛。麻醉的影响、腹部切口疼痛常迫使子宫肌瘤手术患者浅快呼吸,肺活量下降而缺氧,术后为患者捆扎腹带,松紧适宜,早期协助患者翻身、叩背,指导有效的咳嗽排痰、深呼吸,及时给氧,防止因缺氧刺激引起血压进一步升高。手术常导致患者产生以焦虑为代表的心理应激反应,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从而引起诸如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一系列生理变化[4],护士要灵活运用沟通技巧,了解患者的个性特征、情绪特点、心理感受方面的信息,给予耐心细致的解释、安慰和帮助,降低其心理应激反应,减轻焦虑状态,从而使血压稳定。一般随着刺激因素的消除,体内儿茶酚胺、醛固酮的代谢排出,术后高血压很快恢复正常。因此,加强对术后血压的监控,给予充分的术后止痛、镇静、保温、吸氧等治疗,及时去除各种不良应激因素,确保患者顺利康复。
1.2.2.3保证良好的睡眠有研究证实,高血压患者睡眠障碍的发病率显著增加,睡眠质量也较正常人差,觉醒次数显著大于正常人群,睡眠持续时间也短于正常人群,而不良的睡眠会进一步使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显著升高[5]。环境因素是影响住院高血压患者睡眠障碍的重要因素。诸如病室内光线的强弱、温度的高低、噪音的大小等都直接影响住院患者的睡眠质量[6],陌生的住院环境,床铺不洁、温湿度不适宜,特殊气味等均影响入眠;病房内其他患者的鼾声,监护仪的报警声,陪人及医护人员的交谈声等都是导致患者不能正常睡眠的直接原因;保持病室床铺整洁,温湿度适宜,通风良好,消除异味;调整打鼾患者的床位,夜间撤掉不必要的报警器等;护理人员入院教育时详细介绍病房环境及工作人员情况,消除陌生感;有计划地安排护理工作,避免在有效的睡眠时间内实施影响睡眠的护理操作,尽量减少对患者睡眠的干扰,尊重患者的睡眠习惯,努力为患者提供安静的睡眠环境;鼓励其多与其他患者交流,并取得患者家属和子女的协助,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和安全感,维持稳定的情绪,减少睡眠障碍发生。
2结果
术后发生下肢静脉栓塞1例,无高血压危象发生;切口感染3例,切口愈合延迟1例。无死亡病例,住院时间9~14 d,均痊愈出院。
3讨论
高血压病患者由于外周小动脉硬化、心血管代偿能力下降,外科疾病、手术创伤、麻醉和心理因素等可诱发血压急剧波动、产生脑血管意外、心肌梗死、充血性心力衰竭和肾衰等严重后果,直接关系患者的安危和手术效果[7]。我院通过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保证患者良好的睡眠,保持良好的心态,及时去除应激因素,有效监控血压,帮助患者安全度过围术期。
[参考文献]
[1]汪静,吴言涛.高血压病的围手术期处理[J].四川医学,2001,22(4):395-396.
[2]汪耀军,麻安秀.胆石症合并高血压病的围手术期护理[J].实用临床医学,2005,7(7):127-128.
[3]孙宝贵,吴莹.围术期高血压合理用药[J].中国临床医生,2005,33(8):13-14.
[4]李玉和.心理卫生[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3:97-98.
[5]Silva AP, Moreira C, Richo M, et al. Nocturnal sleep quality andcircadian blood pressure variation[J]. Rev Port Cardio1,2000,(19):991-1005.
[6]方慧.老年患者睡眠障碍护理[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3,28(6):82.
篇5
【关键词】 护理干预; 妊娠期高血压; 子宫
妊娠期高血压是妊娠期妇女的特有疾病,一般发生在妊娠20周以后,患者主要表现为高血压、蛋白尿、水肿、头痛、眼花等症状,是围产期母婴死亡的主要原因[1,2]。本研究对我院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进行术中的护理干预,对预防母体的出血和新生儿的呼吸窘迫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3月至2012年12月因分娩住院的患者90例,患者均符合妊娠期高血压的诊断标准,还伴有轻度的蛋白尿或水肿,血压均大于140/90mmHg。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5例,年龄22~44岁,平均年龄(28.3±4.2)岁;孕期为27~39周,平均(31.5±3.4)周;初产妇26例,经产妇19例。对照组45例,年龄为21~43岁,平均年龄为(27.6±4.1)岁;孕期为26~39周,平均为(31.2±3.1)周;初产妇为27例,经产妇为18例。两组患者年龄、孕周、职业、文化程度、临床症状及血压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资料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进行术前、术中以及术后的护理。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术中护理的干预,由巡回护士完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2.1术中母体的护理孕妇在手术过程中,由巡回护士在配合医生操作时要注意麻醉的量以及注射的速度[3]。操作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血压、呼吸频率、幅度以及血氧饱和度,一旦出现呛咳或呼吸抑制,应立即提醒操作医师和麻醉医师。出现呛咳,可适当追加麻醉剂剂量;出现呼吸抑制时,应立即停用拔出胃镜暂停检查,协助做好抢救工作[4]。
在胎儿未娩出之前,注意观察患者的出血情况,准备配好的血液,做好预防大出血的准备。另外术中要抽取患者的血液进行即可的检查化验,若出现血凝不正常,立即静脉推注抗凝药物,观察患者的凝血情况。
1.2.2对婴儿的护理①胎儿娩出后,立即进行吸痰,对于孕周不足的婴儿给予吸氧以及适当的心电监护;②脐带的处理,防止感染的发生;③保温护理;④在不同时间段给患儿进行Apgar评分。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母婴结局情况。
Apgar评分[5],即阿氏评分、新生儿评分,是孩子出生后立即检查其身体状况的标准评估方法。在孩子出生后,根据皮肤颜色、心搏速率、呼吸、肌张力及运动、反射五项体征进行评分。满10分者为正常新生儿,评分7分以下的新生儿考虑患有轻度窒息,评分在4分以下考虑患有重度窒息。1.4统计学指标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8.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s)表示,组间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设定显著性差异为P
2结果
2.1两组母体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在术中进行护理干预后,大大减少了患者出血的发生,也降低了患者血液循环的障碍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特有的疾病,一般好发于妊娠20周以后[6],孕产妇特别是初产妇由于精神过分紧张或受刺激致使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等因素常导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在我国发病率为9. 4%,国外报道为7%~12%[7,8]。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临床发病率高,病情发展快,对孕产妇危害大,容易引起的流产、早产以及羊水的破裂、胎儿宫内窒息等,严重影响母婴的健康,因此应受到人们的重视。
李秋丽等[9]对63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发现明显改善了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何燕妃[10]通过对60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发现患者的血压、蛋白尿等症状明显改善,且大大提高了妊娠的结局。这些研究表明,护理在妊娠期高血压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
本研究就妊娠高血压患者剖腹产手术时进行术中护理干预,主要通过巡回护士对母亲的护理和婴儿出生后护理。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大出血、血液循环障碍及其它的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患儿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有3例,发生率为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例,24.44%。新生儿也未出现缺氧情况、呼吸道感染情况及其它并发症情况;而对照组新生儿缺氧5例,呼吸道感染4例,其它并发症7例。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另本研究对患者的生殖系统进行检查发现,干预的患者子宫恢复较好,无阴道炎症及宫颈糜烂发生,且患者妊娠后宫缩恢复正常,性生活都较为满意。与对照组相比效果显著。
本研究还对新生儿出生后1min和5min Apgar评分,结果发现观察组在婴儿出生后及时给药吸痰、吸氧、保温等措施,婴儿在5min后Apgar评分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术中进行护理干预,大大减少了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出血情况,降低了新生儿呼吸窘迫的发生率,且新生儿评分得到提高[16],值得临床推荐。
参考文献
[1]贺金瑞,朱慧芳,刘志民,等.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发展现状.河北医药,2010,32 ( 22) : 3215.
[2],许建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中国妇幼保健, 2011(16):4675-4677.
[3]Zandstra M,Stekkinger E,van der Vlugt MJ, et al. Cardiac diastolic dysfunction and metabolic syndrome in young women after placental syndrome. Obstet Gynecol,2010,115(1):101.
[4]Prakash J,Vohra R,Pandey LK,et al. Spectrum of kidney diseases inpatients with preeclampsia-eclampsia. J Assoc Physicians India,2010(58):543.
[5]姚秀华,温岩,孙晓峰.妊娠高血压疾病并发HELLP综合征32例临床分析.中国妇幼保健,2010,25(18):2491.
[6]刘允英.453 例剖宫产围手术期临床护理.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9):78-80.
[7]李秋丽.心理干预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陕西医学杂志, 2011, 40(10):1424.
[8]王丽.剖宫产围手术期护理体会.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1,5(18):99-100.
[9]何燕妃.综合护理干预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疗效观察.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2, 26(12):110-111.
[10]韩桂凤.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方法与效果分析.中国保健营养, 2013, 23(1):279-280.
[11]张维萍.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分析. 吉林医学,2012,33(23):5093-5094.
[12]刘广仙.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临床护理对策分析.中外医疗,2012(17):146-148.
[13]高春风.52例妊娠高血压疾病死亡原因分析.中国妇幼保健,2009,24(6):866.
[14]关树敏, 董树美, 杨冬梅.硫酸镁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护理.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14):220.
篇6
【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护理干预措施在治疗老年性高血压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就诊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来的老年性高血压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为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整体的护理措施。观察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具有显著性差异(P
【关键词】护理干预;老年性高血压;体会;疗效
Hypertension in elderly nursing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and analyze nursing interventions in the treatment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in clinical efficacy, summarize its clinical value. Methods: retrospective analysised our hospital's 100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namely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patients, each of 50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medical treatment, on the basi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to give the overall nursing care. Clinical effects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wo groups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Key words】nursing intervention; senile hypertension; experience; effect
高血压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由遗传和环境等因素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1]。临床上老年性高血压的主要特点为收缩压升高,脉压差增大[2]。不仅可以引起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而且是引发脑卒中,冠心病的主要因素。鉴于老年患者的特点,老年性高血压病的有效护理显得更为重要[3]。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老年性高血压患者,通过临床整体护理的精心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老年性高血压患者100例,其中,男64例,女36例,年龄56-73岁,平均年龄64.6岁。均确诊为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疾病程度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药物治疗,每次口服依那普利10mg,每天1次。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整理的护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心理护理。护理人员根据老年患者的经济状况及性格特点进行心理疏导,以取得患者的积极配合。应先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了解控制高血压的重要性及有效治疗措施,说明保持健康良好的心态,避免出现急躁、激动情绪对治疗老年性高血压的重要性。在进行心理疏导时要耐心、细致。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的顺应性。
(2)生活护理。根据老年患者的特点,合理安排休息时间。适当进行散步、太极拳等户外训练,锻炼时要循序渐进,不可过度。平时要注意劳逸结合。急性期发作时要卧床休息,同时消除情绪激动、劳累等外界因素。
(3) 饮食控制。老年性高血压患者要控制食盐的摄入量。长期服用降压药物,会造成血钾减小,必要时应多食芹菜、香蕉等富含钾、钙的食物。控制脂肪的摄入,多补充蛋白质,可适当增加蛋类、鱼类的供给,平时应少吃多餐、戒烟限酒,适量饮茶,多吃粗纤维食物。
(4) 预防和控制血压出现异常。护理时应告知老年患者避免长时间站立,避免洗热水澡,改变时动作不能过猛,防止引起性低血压。
(5) 开展健康教育。定期开展健康教育和知识讲座,制定健康教育计划,与患者沟通病情,了解疾病诱因及治疗方法,阐明控制高血压的重要性。提高患者治愈疾病的信心。
(6)出院后辅导。出院时嘱咐患者有关情绪调节、饮食要求等情况,让患者密切关注血压情况,并做好记录。定时复查。并为医生合理调整给药剂量提供依据。
1.3 统计学处理方法:对统计学数据进行X2检验,P
2 结果
经整理精心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好于对照组。两组疗效情况具有显著性差异(P
3 讨论
高血压病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心血管病,可以引起心脏的重构,肾小管结构等的变化而导致心脏和肾脏功能的障碍,还是引发冠心病的高位高危因素,还能引起脑出血和其它脑功能的障碍,常常导致中风、冠心病、心肌梗塞及心力衰竭。
老年性高血压具有不同于年轻人的特点,因为老年性高血压通常病程比较长,常合并有心、脑、肾等脏器功能的损害,脉压差增大,因老年人情绪变化、体力活动、及季节等变化使老年人的血压波动比较大,对周围环境的适应能力较低,容易出现一些如:猝死、脑出血等突发性的事件,而且服药的依从性较差,而且高血压疾病很难彻底治愈,并且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危险性及疾病的死亡率越来越高,所以对于高血压疾病的老年患者来说,除了积极的临床治疗外,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也是非常必要的[4],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控制病情发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通过临床观察,笔者认为护理工作中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
(1)生活护理:包括增加体力运动,减肥,多食如水果和蔬菜等富含钾的食物;进行散步、打太极拳、听音乐等放松疗法。
(2)用药护理:药物治疗是老年人高血压的主要治疗手段。因此嘱病人坚持长期用药,并了解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当出现副作用时应及时报告医生,调整用药。
(3)心理护理:老年人心理脆弱,心情易处于恶劣状态。因此应该针对患者的心理状态,予以必要的解释和安慰,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让其保持平静的心态,避免情绪激动及过度紧张、焦虑。
(4)检查护理:应定时多次测量血压,通常选右上臂测量,以减少误差,测量部位固定于一则肢体,测量血压时,测量肢体和身体不能动,及时观察血压变化。
参考文献
[1] 温丽平. 老年高血压治疗进展[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1, 9(7): 864-866.
[2] 谢林芳, 尹丽芳. 84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护理[J]. 当代护士, 2011, (3): 109-110.
[3] 韦敏. 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应用和临床观察[J]. 2011, 12(18): 121-122.
[4] 赵丽华. 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效果的影响[J]. 中国医药指南, 2011, 9(17): 321-322.
作者单位:214023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人民医院特需病区
(上接第184页)
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维持血氧饱和度在96%以上,麻醉未完全清醒时尤其要注意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因为胸腔镜术中持续单侧肺通气,增加了肺内右向左分流,容易导致低氧血症的发生,故对血氧饱和度的监测尤为重要。麻醉完全清醒后,取半卧位,注意抬高床头30――50度,可减轻局部充血和水肿,同时使膈肌下降,有利于气体交换、引流。术后定时体疗,协助患者坐起拍背,通过振动使分泌物自管壁脱落而易于咳出,从而使肺部尽早膨胀,排出胸腔内积血积气。
2.2.3 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术后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以及水封瓶内水柱波动情况。同时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引流的目的及注意事项,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扭曲、打折,如果引流瓶不慎倾倒或者引流管脱出,应立即通知医护人员采取相应处理。
2.2.4 疼痛的护理:由于胸交感神经切断手术创伤使患者术后常常感觉伤口疼痛,易出现烦躁不安心率加快等,术后采用放松训练,注意力分散法和音乐疗法等进行疼痛干预;仍感疼痛者,遵医嘱给予止痛剂;长时间卧床可引起全身酸痛,故应注意护理,尽可能使患者处于舒适位,每2小时帮助患者轻微变换,并按摩受压部位。
2.2.5 出院指导:出院前对患者进行详细指导,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应合理膳食,少吃辛辣刺激食物,以易消化食物为主;术后适当活动,多做深呼吸运动,锻炼心肺功能;术后伤口周围出现疼痛、麻木,属正常现象,随时间推移,症状会逐渐减轻或消失,不影响活动;定期复查。
3 小结
篇7
【关键词】高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08-0202-01
1 临床资料
2006年01月~2008年12月收住高龄围手术期病人36例,其中男28例、女8例;年龄60~70岁29例、70-80岁4例、80岁以上3例;伴有高血压2例,单纯高龄者34例。
2 术前护理
2.1 心理护理:患者年事已高,日常生活本已诸多不便,当要面对手术治疗时,老年患者易出现焦虑、恐惧情绪和多疑心,对手术治疗顾虑较多,担心身体承受不住,甚至担心有生命危险,护士应对患者表示理解与同情,应多与患者接触、沟通、耐心倾听患者诉说,为保证患者的情绪稳定,[1]责任护士与管床医生一同向患者讲解,手术安全性、手术方法、过程注意事项等。[2]请家属配合,给患者更多的关心、体贴、多倍伴患者给予精神安慰。使患者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
2.2 完善术前检查和准备工作,做好辅助检查如肝、肾、电解质、出凝血功能、心电图、胸片检查等常规备皮,对于高血压患者,应指导患者口服了降压药、交待注意事项,要求吸烟者禁烟,指导患者在床上大小便,深呼吸锻炼肺功能,对精神过度紧张难以入睡者,酌情给予镇静剂。
3 术中护理
3.1 心理护理:患者进入手术室、护士应热情接待,使其有安全感和依赖感,消除紧张恐惧心理。麻醉前患者的紧张心理达到最高峰,此时,护士要守护在患者身边,做各种操作前均应向患者说明,同时握住患者的手,会让患者体会到护理人员的关爱和体贴,从而产生安全感,缓解紧张的情绪。
3.2 静脉输液的护理:由于老年患者血管硬化,脆性高,为保证输液通畅采用静脉留置针注射,并尽量一次性穿刺成功,随时观察输液防止渗漏,并调节好输液速度,一般控制在50~60滴/min,或根据病情变化调节,防止输液过快引起心衰及急性肺水肿。
3.3 室温的控制:保持室温在24~26℃,相对温度保护在40%~60%因麻醉状态下患者,特别是老年体弱者,部分或全身失去对外界湿热度的自我调节能力、温度过高影响患者的散热功能、体温增高、室温过低机体散热快,又因术中创伤液体的输入,患者体温可降至36℃以下,出现寒战诱发心律失常,术后易出现呼吸道并发症等,麻醉及手术前,后注意给患者盖好被单,尽量缩短皮肤的暴露时间用温盐水冲洗体腔等,手术结束前,适当把室内温度升高,由于老年人抵抗力低及呼吸系统的生理变化,要特别注意病人的保暖以防受凉,这是预防术后呼吸道并发症的重要措施之一。
4 术后护理
4.1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老年患者病情复杂多变,因此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观察患者神态、瞳孔、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使用多参数心电监护仪进行心电图,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的监测,便于随时发现病情变化,特别是高血压患者,要注意血压的变化,防止脑血管意外的发生。
4.2 加强基础护理:控制探视和陪护人员,保持病房安静整洁,为患者提供良好的休养环境,本组患者年龄大,机体抵抗力低下,皮肤因营养缺乏,导致弹性下降,加之长期受压、潮湿等刺激很容易发生皮肤破溃而形成压疮,因此在护理工作中应保持伤口敷料的干燥、皮肤清洁、床单整齐无碎屑。
4.3 疼痛的护理:术后当天留置静脉止痛泵进行持续止痛,第2d折除止痛泵后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疼痛,主要以切口内部胀痛为主,多为持续性疼痛,患者诉疼痛时应与患者进行交流,通过患者的表情、、伤口敷料、睡眠情况等判断疼痛的真实情况,实行整体评估,提供相应的护理措施,如更换敷料建议患者看书、看电视、聊天等,从而分解注意力,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痛药宜睡前给药,促进睡眠。
4.4 饮食护理:老年人由于消化吸收功能减弱,加之术后疼痛的刺激可导致患者食欲下降,故饮食上指导患者以易消化、清淡的饮食,注意均衡营养,多吃疏散与水果,少盐少糖、少动物脂肪。
5 出院指导
篇8
【关键词】 护理干预;脑出血;遵医行为
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出血,绝大多数是高血压病伴发的脑小动脉病变在血压骤升时破裂所致,称为高血压性脑出血。其发病原因是长期高血压、动脉硬化。大多患者发病时血压明显升高,导致血管破裂,引起脑出血。它起病急骤、病情凶险、死亡率非常高,是急性脑血管病中最严重的一种,为目前中老年人致死的原因之一。为有效地改善脑出血患者术后的遵医行为,我院2009年10月至2011年4月期间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手术患者进行了护理干预,效果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09年10月至2011年4月期间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手术患者60例,其中男45例,女15例,年龄41~75岁。全部患者均符合脑出血临床诊断标准,治疗前均经详细个人病史调查和常规体检以及实验室相关项目检查,严格排除肿瘤以及其他全身系统性疾病患者。本组60例患者经治疗及精心护理,全部康复出院。
2 方法
2.1 术前护理干预 医护人员在手术前应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对于神志较清的患者应稳定其情绪并做好相关解释工作以消除其恐惧心理而积极配合。而对于昏迷患者则应向其家属详细叙述病情的严重性和手术的必要性,最大限度的消除家属心理负担以取得其良好的合作。医护人员还应常规备皮并准备相关医疗器械和药品。
2.2 术中护理干预 医护人员在整个手术进行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瞳孔、呼吸以及血压和脉搏等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在需要时应及时给予患者吸氧和心电监护等相关措施,如发现异常情况应积极配合手术医生仔细处理。
2.3 术后护理干预
2.3.1 病情观察 医护人员在术后也应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及肢体活动情况,定时测量血压和脉搏及呼吸以防止血压过低而加重脑缺血和脑水肿;将穿刺针与电冰帽保持一定距离以避免碰撞使穿刺针移位;将引流袋固定于床旁较血肿位置低的地方,同时在患者翻身和进行具体护理操作时应严格避免牵拉引流管。在患者进行医学影像检查或搬动时应将引流回路临时夹住并使引流袋始终保持低于血肿的位置以有效防止引流液的逆流而引起颅内感染。
2.3.2 呼吸道护理 医护人员在手术结束后应指导患者取
作者单位:472200河南省卢氏县人民医院
平卧位,使头部抬高约20°并偏向一侧以防止误吸。同时给予患者持续中流量吸氧以改善其脑缺氧状态,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于痰液粘稠患者则应每日给予两次超声雾化吸入治疗。
2.3.3 基础护理 医护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的皮肤护理以有效预防压疮的发生和发展。同时做好口腔护理,尤其是对于禁食患者应给予静脉营养支持,昏迷或吞咽困难患者则给予鼻饲流质饮食的营养支持。
2.3.4 康复护理 医护人员应及早对患者进行康复指导以有效降低致残率并减轻家庭和社会的 压力和负担。对于生命体征平稳且神经系统症状不再恶化的患者在2 d后即可进行康复锻炼。
2.3.5 出院指导 医护人员应指导患者在出院后每周进行一次血压复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每天测量血压两次,并严格遵医嘱坚持及时正确用药。严格控制脂肪和钠盐的摄入量,忌食辛辣食物并戒烟酒。在日常生活中应避免精神和身体的过度紧张和劳累,坚持积极有效的功能锻炼并定期复查。
4 讨论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高血压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且多见于老年人。遵医行为是患者就医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生对患者疾病治疗的效果与患者的遵医行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患者的遵医行为有助于医护人员在信息收集的全面性和正确性,只有患者主观上遵医并提供客观详实的信息,才可使医护人员所得到的结论达到预期的客观性及有效性,只有遵照医嘱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目的。
参 考 文 献
[1] 暴海燕.高血压性脑出血微创清除术的护理.护理研究, 2007, 21(2):517-518.
[2] 王玉琼.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清除术的护理体会.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 8(5):87-88.
[3] 温育红.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现代医药卫生, 2010, 26(11):1634-1636.
[4] 侯敏.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术33例围术期护理.齐鲁护理杂志, 2010, 16(8):29-30.
篇9
论著/社区人群防治
(1)7628例健康体检人群血脂状况分析 孙永红 刘娜
(3)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围生儿不良结局的分析 欧阳焰
(5)儿科病房常见护理纠纷原因分析及管理对策 张莹平
(8)血液净化在中毒抢救中的治疗体会 周金美
(11)健康体检中血脂异常调查与分析 李珊 高秋菊 王燕舞
论著/实验与临床研究
(14)依那普利联合乐卡地平治疗高血压早期肾损伤患者的临床分析 李红艳
(16)普罗帕酮与维拉帕米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临床效果对比观察 陈炀森 王侠
(18)高血压急性心衰应用乌拉地尔与硝酸甘油联用治疗的临床研究 张榕 陈刚 张智 黄禄勇
(20)7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的疗效观察 周凌毅
(23)抽吸导管在急性心肌梗塞介入治疗中应用效果 吕绍昆
(26)放射性131碘治疗甲亢性心脏病临床疗效观察 陈柏春
(29)合并心血管疾病的前列腺增生患者围手术期处理 杨绍坤 潘丽芬 李建丽 鄢丽珍 张丽芬 潘泽玲
(32)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变异性对左室肥厚影响的临床研究 段学葵 贾农 孙文敏 罗薇
(36)高龄高血压患者降压达标对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影响 沙艳梅
(39)不同年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近期预后探析 杨红斌
论著/护理
(41)针对心血管病人跌倒病例的护理风险管理 陈砚 杨玖春
(43)老年人情绪因素诱发心绞痛的心理护理分析 胡家丽
(46)不同剂量静脉用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疗效观察 赵红英
(48)小儿穿孔性阑尾炎致病菌特点及抗生素的选用 熊良君
(51)心血管病人的安全护理 杨玖春 陈砚
(53)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疗效的影响 林晓峰
(55)出血性脑卒中继发癫痫89例的护理体会 洪方
综述及其他
(57)心房颤动患者转复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 史东东 马小川
(60)匹伐他汀降脂疗效与副作用——他汀类作用不都一样 陈林祥
(64)类风湿关节炎致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 孔垂根
(67)3例原发性急性大网膜扭转治疗体会 张炳良 刘锐
(69)经络疗法辅以药物治疗梨状肌损伤 陆晓涛
(
72)侧位内括约肌切断治疗陈旧性肛裂临床处理体会 武双智
(75)阑尾手术的技巧运用和临床观察分析 何绍勇
(78)神经精神性狼疮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比较 陈天红
篇10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术期护理;胆囊炎
[中图分类号] R472.3[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3(b)-167-02
随着腹腔镜设备和手术操作技术的日趋成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已成为治疗胆囊疾病的经典术式[1]。与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术(OC)相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具有创伤小、反应轻、住院时间短、术后康复快等优点。本组回顾性研究了本科2007年3月~2009年3月对85例胆囊炎、胆囊息肉患者采用LC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腹腔镜的广泛应用也给护理专业增加了新的课题,随之专科护理及管理也相应地得到加强和提高。现将其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85例,男52例,女33例,年龄48~76岁。其中,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患者66例,急性胆囊炎胆囊结石15例,胆囊息肉样病变4例,术前诊断方法均以B超诊断为主。合并糖尿病患者3例,合并高血压患者6例。
1.2方法
均采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全身麻醉。对85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进行术前心理护理与康复指导,对由于腹腔镜出现的术后并发症进行细致的观察和护理。
2 结果
所有接受LC手术的85例患者术后均顺利恢复,均未出现临床不良反应。手术时间12~300 min,平均40 min。住院天数4~15 d,平均5.5 d,均痊愈出院。术后均随访3~6个月,证实无结石残留和胆道损伤。
3 围术期护理
3.1术前护理
3.1.1心理护理大部分患者由于对手术不够了解,手术费用较高等原因,常常顾虑手术的有效性、安全性及手术费用等问题,紧张、恐惧、焦虑不安等心理问题十分突出。鉴于以上情况,护理人员应该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①大多数患者并不熟悉了解手术过程,因此会心存顾虑。另外有一部分患者担心费用过高等问题,故应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使其情绪稳定。②介绍LC的优越性,如手术创口小,可以明显减少术后疼痛和肠粘连的发生、降低切口感染率、缩短住院时间等。③向患者介绍手术情况以及成功的手术病例。④安排患者和术后痊愈的手术患者坐谈,以增强患者对手术的信心和安全感,并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3.1.2 并发症护理本组有3例为合并糖尿病患者,应严格积极地控制血糖。目前临床上主要应用胰岛素静脉或皮下注射治疗,应该遵循小剂量开始、个性化调整的原则。对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术前应积极控制血糖,对顽固性难控制的患者,需转内科调节好血糖后方可手术。有6例为合并高血压患者,对合并有高血压的患者,应配合医生及时准确地给予降压药物治疗,密切观察血压变化及药物疗效,并做记录。必须控制血压在一定范围,血压过高者,手术应激和诱导麻醉可引发脑血管意外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危险,术前应适当应用降压药物,使血压控制在一定范围,但是并非要求血压降至正常。对合并心肺疾病的患者,术前应注意心肺功能的评估和检测,必要时药物控制。
3.1.3 术前准备①胃肠道准备:术前8~12 h禁食、禁饮,并用甘油栓剂灌肠,置胃管,防止因麻醉引起呕吐导致误吸,同时可避免因胃胀气影响术中术野显露。②术区备皮:遵循上腹部手术范围备皮,LC第一戳口紧靠脐缘,彻底清洗脐部积垢。先以松节油棉签清洁脐孔,再用碘伏棉球擦拭数次,擦洗过程中应动作轻柔,防止脐孔皮肤破损影响手术。
3.2 术后护理
3.2.1术后常规护理LC是在二氧化碳气腹和全麻状态下完成,故患者回病房后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进行心电监护和血氧监测,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可给以低流量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醒后改为半卧位。协助患者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减少肺部感染和压疮的发生。对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控制饮食,定时测量血压和血糖,维持血压平稳、血糖稳定,防止二者大幅波动,必要时及时应用降压和降糖药物。
3.2.2 腹部体征和引流管的护理与开腹手术相比较,腹腔镜手术术后疼痛较轻,给予心理安慰或取舒适可缓解疼痛,但出现持续严重腹痛时应询问疼痛性质,排除腹腔内出血等并发症后,遵医嘱给予药物止痛。部分患者置有引流管,应正确固定并给予妥善保护,避免因牵拉、扭曲导致滑脱或引流不畅。每日做好局部消毒工作,更换引流袋时注意:严格遵循无菌操作,防止逆行感染,同时观察引流液的量和颜色,详细记录变化情况,对其动态观察对比。
3.2.3生活护理患者术后6 h可饮少量温开水,12 h后进食富含高蛋白的流质饮食;如出现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者要推迟进食。
3.3 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①腹腔内出血是LC术后常见并发症。原因大多为术中钛夹脱落、胆囊床渗血,故术后24 h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尤为重要,术后12 h内每30分钟测血压1次;尤其应注意腹腔引流液的量和颜色,若引流液呈鲜红色,腹部移动性浊音阳性,同时患者出现面色苍白、脉搏增快细弱、血压下降,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②呕吐是LC较常见的症状。术中使用的物可刺激呕吐中枢,人工气腹使用的二氧化碳也可以干扰胃肠道反应,均可出现呕吐反应。术后患者使用的镇痛泵也可以引起患者的呕吐[2]。③胆漏是LC最严重、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若术后出现持续性的腹痛,同时伴有局部腹膜刺激症状且出现患者体温升高、白细胞计数增高等表现[3-4],应首先考虑胆漏的可能,密切观察术后引流液的量和性质。若呈胆汁样即可确定为胆漏,此时应严密观察并立即采取相应措施治疗,保持引流管通畅,患者绝对卧床3~5 d,引流液由多到少,可好转。其对患者危害性大,如有疏忽可造成患者生命危险,因此腹腔镜术后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应早发现问题,并及时判断处理。④注意观察术后皮下气肿和刀口感染的发生[5]。
4 出院指导
向患者及家属宣传胆囊疾病的基本知识。嘱患者术后数周内低脂饮食,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同时避免剧烈活动,若有腹痛等异常不适症状随时复诊。告诉患者胆囊切除后,大便次数改变的规律并定期门诊随访。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疾患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和恢复快等优点。科学、周密地做好围术期的治疗和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Kondras M,Wojtezak M,Janiak A,et al.Laparoseopic choleeystectomy for acute eholeeystitis[J].Pol Merkur Lekarski,2007,2(134):92-94.
[2]妹扬,马静.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1997,13(1):29.
[3]张晓红,何俊容,李震宇.48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观察和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2009,6(8):69.
[4]吕建芬,李松媚,段泽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前术后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2009,6(6):38.
- 上一篇:自然灾害的定义
- 下一篇:乡镇经济责任审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