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研究背景范文

时间:2023-08-02 17:34: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低碳经济研究背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低碳经济研究背景

篇1

关键词:低碳背景;包装设计;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5-0078-01

一、低碳包装设计概述

在低碳发展的背景下,低碳包装设计的概念也被设计界提出,并逐渐得到了推广。具体来说,低碳设计指的是:设计师将产品包装的各个设计环节中的碳排放量,例如设计理念、材料选择、加工过程、物流回收等控制在最低水准的一种设计方式。基于低碳理念的产品包装设计,将资源的最优化利用、能量的低损耗及碳排放量的控制作为产品包装设计的前提,以产品包装在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的最优作为根本目标,完成产品包装设计的所有流程。

目前,国际上对低碳产品包装设计的衡量原则以5R作为标准,其主要内容为:

(1)在产品包装设计中降低材料的用量:要求在保证产品功能和美观程度的设计基础上,尽量降低产品设计中的材料损耗。

(2)提倡产品包装材料的二次使用效率:提倡对使用过的产品包装进行二次回收,对其中能够再次使用的包装材料进行处理并继续使用,进一步减少资源的浪费。

(3)获取产品包装废料中的剩余价值:对不能二次利用的产品包装废料进行焚烧和降解处理,并从中获取材料新的价值。

(4)进行产品包装材料的再循环处理:回收并处理使用过的产品包装,对其进行加工提炼,制作成新的产品用于社会生产的其他领域。

(5)在产品包装设计中降低能源损耗:要求设计师在整个产品包装的设计流程中,将能源节约摆在第一位,尽力避免由于资源损耗所造成的能源浪费。

二、低碳背景下进行产品包装设计的主要模式

(一)在产品包装材料中进行低碳化处理

1.选择多功能的包装材料完成产品的包装设计。例如,巴西Bobs快餐品牌店在2011年新推出的汉堡包食品包装设计图,与众不同的是,他们决定使用一种“可食用材料”来包装汉堡,从此人们可以不用打开包装,直接涂上番茄酱一口咬下去,同时此举也产生更少的垃圾。这种针对食品的多功能材料包装设计,可谓低碳包装设计的经典范例。

2.选择低损耗、轻量化的材料完成产品的包装设计。在产品的包装设计中尽量采用低损耗和轻型材料,并通过科学改进及合理的结构设计,实现产品包装质量的高可靠性和高强度性。如可口可乐公司旗下著名饮用水品牌——“冰露”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来临之际,的低碳饮用水包装设计实物图,该包装由可口可乐中国公司自主研发设计,采用了高科技环保轻量材料构成,瓶身重量仅为9.8克,重量降低了35%,相应降低了35%的碳排放量,此外,瓶中的饮用水被喝完后,瓶身还能够轻松扭挤,节省70%以上的回收空间。

(二)在产品包装结构中进行低碳化处理

1.采用减量化的产品包装结构设计理念。通过对产品包装外形结构的合理设计,实现产品内容与包装外形结构的合理配比,从而实现低碳化设计的效果。例如披萨饼的外包装,如采用八角形的包装盒则比采用传统方形包装盒要节省15%的包装原材料,即减少了15%的碳排放。如此减量化的包装设计处理,使得碳排放得到了合理地控制。

2.采用多功能的思想设计产品包装。设计师在设计产品包装时,应通过合理的包装结构配比,使产品包装在发挥基本功能之余还能产生其他作用,使得包装材料得到二次利用,避免丢弃造成的碳排放。例如Yves Behar公司设计的儿童饮料包装外壳,儿童喝完瓶中饮料后,瓶子还能成为全新的智力玩具。

三、结论

随着社会生活朝着更文明的方向发展,低碳生活的理念将逐渐深入人心。因此,设计师在进行产品包装设计时,除了需要考虑包装设计的视觉美观性和市场购买效果,还需要将低碳设计的理念融入其中,以全新的视角去诠释包装设计。

篇2

[关键词]黑龙江省;低碳经济;外贸;国际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2095-3283(2012)08-0037-03

作者简介:王鹏(1977-),女,哈尔滨商业大学广厦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2012年人文社科研究面上项目 “基于低碳经济的东北地区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低碳经济是以温室气体特别是二氧化碳排放最小化为目标,提倡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最终实现能源高效利用和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其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的创新、产业结构优化、制度创新及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和发展观念的改变,即摒弃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对全球气候的影响,实现人类生存,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发展方式。

外贸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出口产业及其相关支撑产业在国际市场上所具有的开拓、占有市场并以此获得利润的能力,包括外贸企业国际竞争力和出口产品国际竞争力两方面。

一、低碳经济对外贸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

随着低碳经济在全球的迅速兴起,低碳经济政策对各国外贸产业发展、国际贸易条件和国际竞争力均产生深刻影响,并正在改变着国际贸易的格局。发展低碳经济,实施严格的低碳政策,短期受能源约束和征收碳税影响会增加生产成本,削弱比较优势,促使产业外移,不利于国际竞争。从长期来看,技术创新、新能源产业发展和环境的改善会提高生产率,形成产业竞争优势。

1环境成本内在化降低了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环境成本像资金和劳动等要素禀赋一样影响产品的比较优势,从而影响其国际竞争力。低碳经济要求出口产品不能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实施的环境标准越高,内在化程度越高,产品成本和价格提高的幅度也就越大,企业获得的利润就越少,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就越低。但环境成本内在化对出口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影响程度行业息息相关,如初级产品生产行业及附加值较低的加工业,环境成本占产品总成本的比重较高,其环境成本内在化影响程度大,而高精尖、高附加值产品的加工业,其环境成本内在化影响程度较小。

2低碳技术的发展进一步调整国际竞争格局

当今世界由低碳经济引发的一场新的技术革命正在兴起。低碳经济刺激技术创新,使生产的效率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生产的成本和产品价格。涉及低碳经济的新能源技术、新环保技术在各国经济发展进程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向低碳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程度,将决定该国在新的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格局中的地位。低碳技术是生产低碳产品的关键,也是与其他国家拉开技术差距,获得由先进技术带来巨额贸利润益的重要前提,低碳技术的发展关系到国家的核心竞争能力,一个国家拥有的低碳技术越先进,其国际经济竞争能力就强,国际贸易竞争优势就越明显。

二、低碳经济背景下黑龙江省外贸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现状

改革开放30多年来,黑龙江省的对外贸易取得了巨大成就,外贸规模不断扩大,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外贸市场逐步拓展,为全省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从低碳经济视角来分析黑龙江省的对外贸易情况,则会凸显一系列问题。不仅会阻碍黑龙江省对外贸易规模的进一步扩大,也会在整体上降低黑龙江省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的能力。

1外贸产业中的碳能源消耗较高

在黑龙江省外贸产业结构中,高能耗、高污染行业占很大比重,像石油加工、化工、建材、钢铁等行业,出口产品主要为服装鞋帽、纺织品、机电产品、亚麻产品等,这些产品的生产制造都是以消耗电力、煤气和蒸汽等二次能源为基础,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都比较严重。因此,随着全省外贸总量的增加,碳能源消耗也会进一步增加并持续走高,黑龙江省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在长期内将持续增长,不利于黑龙江省发展低碳贸易。

2高层次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薄弱

服务贸易包括旅游、电子、金融、通讯和咨询等,具有低碳化、收益高的特点,符合未来低碳贸易发展的趋势。2005—2009年,黑龙江省传统出口产品服装及衣着附件、鞋类和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占出口总额的比重分别为4658%、4322%、4913%、5107%和5245%,比重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黑龙江省虽然在对外工程承包、劳务输出和旅游等方面具有一定国际竞争优势,但服务贸易出口仍以劳动密集型的旅游服务和运输服务为主,一些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兴服务业,如通信、保险、金融、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广告宣传服务在所占出口比重较小,国际竞争力不强,不能满足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

3出口产品以低技术、高耗能、高污染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

作为国家装备制造业基地,黑龙江省出口商品结构虽有明显改善,但仍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服装纺织、鞋类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在黑龙江省出口商品中一直居于前列,机电产品仅占全省出口总额比重的20%左右。2009年,高新技术产品占全省出口比重的24%,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528个百分点。同时高耗能、高污染、资源型产品出口额的激增,主要是因为一些发达国家或地区将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的劳动密集型、污染密集型、能源耗费密集型的行业转移到黑龙江省。有关数据显示,2006年在黑龙江省外商投资最多的行业是制造业,占外商投资总额的759%,2007年为844%,主要集中在技术含量较低的纺织、塑料制品和食品等行业,这些行业对能源的需求较大,对环境的污染程度也较高。这与低碳经济倡导的低消耗、低污染、低排放要求相背离。

三、低碳经济背景下黑龙江省外贸产业缺乏国际竞争力的原因

1低碳技术总体水平低

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以低碳为代表的新技术、新标准及相关专利相继出现,发达国家低碳技术实力雄厚,低碳生产已初具规模。目前,黑龙江省现有的节能减排技术水平还较落后,循环经济水平低,不利于区域内不同行业、不同生产过程之间资源的循环利用,其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具有明显的高排放特征。在能源使用方面,主要出口低附加值产品,环境污染与资源浪费比较严重。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低水平的能源技术和装备管理,阻碍了低碳经济的发展,制约了黑龙江省外贸产业向低碳外贸的迅速转型。

王 鹏:低碳经济背景下黑龙江省外贸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

王 鹏:低碳经济背景下黑龙江省外贸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

2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严重

黑龙江省的产业结构以煤、粮、油、木材和重机为主,具有资源型和重工业型的特点。因为资源管理体制与政策相对僵化,经营管理缺乏可持续发展理念,导致黑龙江省资源开采率和利用率较低,资源优势并没有转化为商品优势和经济优势,目前部分重要资源面临枯竭的窘境,替代高能耗产业项目的新技术、新产业项目尚未形成,严重制约了黑龙江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严重的环境污染又给黑龙江省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的阻碍,使外贸产业的生产成本增加,大大地降低了该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3缺乏自主创新能力

目前黑龙江省外贸产业内的大多数企业还停留在劳动密集型与资本密集型生产的阶段,节能减排技术水平较低,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小,企业迫于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品牌,只能进行低水平重复生产,全省致力于技术研发和服务的外贸企业屈指可数。同时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能力较弱,现阶段企业的很多研究成果仅停留在试验阶段,一些研究成果也未能与市场接轨,缺乏一定的应用价值,不能达到产业化和商品化的要求。一些大中型外贸企业缺少高层次科技人才与高级技术工人,民营企业就更加缺乏人才、技术与资金的支持。由此导致黑龙江省在对外贸易发展过程中,距低碳经济的发展标准差距甚远。

4出口市场分布过于集中

近年来,黑龙江省的出口保持持续增长,主要的贸易伙伴仍然是俄罗斯、欧盟日本、韩国等,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出口额占全省出口总额比重较少,黑龙江省的出口对俄罗斯和发达经济体的依赖程度较高,其中多为环保技术比较领先的国家或经济体,一直致力于设置比其他国家和地区更为严格的环境保护门槛来抵制外来商品的竞争,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后,这些国家更加积极地推行与低碳相关的贸易制度和措施,如绿色贸易壁垒、征收高额碳税等。而黑龙江省以纺织服装、钢材、建材和机械装备为主的出口商品结构,技术含量低,能耗高,会导致黑龙江的产品国际竞争力进一步下降。

四、低碳经济背景下提升黑龙江省外贸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1加大低碳技术研发投入,鼓励外贸企业低碳生产

一是增强创新能力,提高出口商品科技含量。在未来的低碳经济发展中,创新和先进的低碳技术将成为外贸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黑龙江省应积极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发展高新低碳技术和节能、环保、新兴产业,增加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出口,形成中高端产品或生产环节的比较优势,提高黑龙江企业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地位。从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和高能耗型产业的制造环节向产业价值链的上下游扩展,如上游技术与资本密集环节、下游信息与服务密集环节等。要紧跟低碳技术发展,进行自主研发和设计,不断提升出口商品的科技含量与附加值,进而提升黑龙江省低碳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二是鼓励外贸企业进行低碳生产。改变黑龙江省出口产品的高碳现状,从根本上转变企业生产方式,实现低碳生产。要鼓励出口企业密切关注国内外低碳技术发展动态,积极引进和使用先进的成熟技术,全面施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在设计产品、选用原材料、改进工艺和技术设备等方面都应体现绿色、环保和低碳理念。政府应重点选择出口规模较大、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定出口份额的企业进行试点,给予政策、资金、技术上的大力支持。

2加快外贸产业结构升级,优化完善出口市场机制

黑龙江省对外贸易增长方式以粗放型为主,出口商品结构也不尽合理,没有形成产业关联性较强的出口主导产业群。因此,必须加快黑龙江省外贸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培育一批出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主导产业。一是加快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对污染严重、附加值低的一般加工贸易采取必要的限制措施,加快引进环保型的关键技术和设备,提高黑龙江省的综合加工能力。二是加培育造自主品牌。努力打造黑龙江省自主品牌,加大高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力度,提高品牌产品的附加值和品牌知名度,促进黑龙江省优秀品牌产品快速进入国际市场。三是积极发展新兴服务业。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际服务业产业链重新分布,黑龙江省应积极抓住难得的机遇,在保持原有制造业优势的同时,加大服务贸易的出口比重。对技术密集型服务业加以保护,促进其尽快发展。同时加快引进一批科技含量较高的服务产品,发挥示范带头效应,尽快缩小与发达地区或国家的差距。四是促进出口市场向多元化发展。黑龙江省主要出口市场仍然是俄、欧盟、日、韩等环境保护标准非常高的国家和经济体。因此,在加强开发环保型产品的同时,还要继续调整黑龙江省商品出口市场结构,开拓更多的出口市场,特别要向新兴市场和一些发展中国家扩大出口。

3创新利用外资方式,提升外贸产业国际竞争力

黑龙江省引进和利用外资不应仅扩张规模,还应与转变经济增长的方式相结合。引导外商增加向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投资,减少向劳动密集型的一般加工业投资。限制外商向高碳产业的扩张性投资,鼓励外资投向高新技术产业、低碳产业以及服务产业,借助外资形成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和行业。同时应加快推进与发达国家在环境与贸易问题上的合作与交流,大力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建立发展低碳经济技术转让的相应机制。

[参考文献]

[1]周建成,曾敏发展低碳经济提升低碳竞争力[J]中国有色金属,2010(19)

[2]高炜,陈文斌黑龙江省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思考[J]学习与探索,2010(5)

[3]柴方营低碳经济与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的机遇[J]经济研究导刊,2008(12)

[4]包昊蒙,龙军低碳经济与我国外贸发展的对策研究[J]学术论坛,2011(1)

[5]李军军,周利梅低碳经济与国际竞争力关系探析[J]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6)

篇3

中图分类号:F590文献标识码:A

一、低碳经济

(一)低碳经济的概念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不得不提的是,气候变化将影响到全球人类基本的生活元素,粮食生产,健康和环境的获得。低碳经济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点,成为各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共识。

它的实质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为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操作性诠释。它的这种环保的概念完全适用于蒸蒸日上发展的旅游业当中去。

二、低碳经济与古镇旅游

(一)古镇旅游的定义

古镇旅游是指在古镇地区开展的,以古镇文化景观、古镇自然环境及传统习俗等资源为旅游吸引物,以城镇居民为主要目标市场,满足其休闲、娱乐、求知、康体和回归自然等多种需求的旅游活动。是从地域出发进行概念界定,也就是说,所有发生在古镇的生态旅游、乡村旅游、休闲娱乐等都属于古镇旅游范畴。

旅游作为一种综合性的人类活动,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产物。旅游涉及“行、住、食、购、娱、游、营销、环境”等诸多层面,是人类体验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与生态文明成果的综合性大舞台,具有响应低碳生活方式理念、推行碳汇机制、运用低碳技术成果的先天优势,也必然成为实践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前沿阵地。

(二)低碳经济与古镇旅游的关系

无论是在古镇旅游资源开发的过程中还是在参与旅游的过程中,都会无形或是有形产生大量的废水、废气、废渣和噪音,这些都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而游客们进出带进的尘土、排出的二氧化碳,都会破坏了古建筑文化的和谐而且对环境造成破坏。此外,垃圾也是古镇的主要污染源之一。据初步统计数字,周庄游客人均留下垃圾0.8kg,那么260万人留下的垃圾就可想而知了。堆积如山的垃圾不仅给古镇造成了环境污染,还带来了精神污染,影响了古镇的旅游质量。

因此,旅游业的发展向低碳经济型转变是不可阻挡的趋势,古镇旅游具有独特的‘自然性+生态性’,是旅游者走向和体验自然气息和感受原生态的旅游方式,其发展也必然要求最大的生态化、低碳化,以此达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性发展和社会、经济和生态的三赢效益。

三、古镇旅游发展低碳旅游的意义

(一)低碳旅游是古镇旅游发展的新方向

目前,大部分古镇旅游属于人口密集型的目的地旅游,与传统自然景区大相径庭的是古镇旅游更加注重人文历史、宗教文化的体验,比如,不同于乡村旅游,乡村旅游注重的是乡村的民俗、民风,但古镇旅游往往注重的是生态环境上。因此,古镇旅游在生态、绿化等方面做的往往还很不到位。从长远的社会经济状况来看,古镇发展低碳旅游是可以很好的“可持续发展”与真正意义的“获取经济利益”二者间的平衡点,国内古镇旅游向低碳化方向发展,寻求古镇旅游发展和资源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点,实现古镇旅游开发、发展与古镇保护的双赢目标。

(二)低碳旅游是新要求

在倡导低碳概念、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的今天,现有古镇这种非低碳的旅游模式已经远远不能跟上时代步伐,满足时代和人们对于各行业的要求。以低碳概念做前提是对旅游业发展,甚至整个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要求之一,同时都具有相当重要的社会意义。

(三)低碳旅游是新途经

低碳旅游的行为直接表现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消除二氧化碳对人类环境的巨大危害,为游客创造良好的旅游氛围。这也是旅游业向低碳转型发展的新途径,它不仅仅使该行业发展逐步绿色和可持续化,也对其上下游产业向低碳产业发展起到推动的作用。

四、古镇旅游发展低碳旅游的必要性

(一)古镇旅游产业链发展的相关性

大部分古镇中仍使用的是传统的生活方式,在能源使用现代化上,不是采用的太阳能、水能、风能这样的清洁能源。更多的使用传统煤、石油、天然气等高碳排放能源。古镇中的某些燃煤商家和店铺的废气直接排放到空气中,没有经过任何有效处理。然而,处理技术引进的巨大成本使低碳技术要想在古镇旅游发展甚至是整个旅游业发展中得到广泛应用十分困难,而在古镇旅游中要实现低碳化,除了要求游客低碳消费以外,更多的需要依赖古镇旅游开发中对低碳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二)古镇旅游的人群低碳意识薄弱

在不少古镇旅游中,各种群体对于低碳概念的认识不强,往往只顾眼前利益和环保意识“掠夺性的开发”,而对旅游资源造成了不可逆转的破坏,忽视自然保护对于人类生存环境的长远利益。并且,旅游企业服务人员的低碳意识也相对薄弱,更重要的是,某些古镇在旅游开发和旅游服务中就很少积极考虑低碳发展和采用低碳措施。为此,在古镇旅游发展的同时,普及旅游中的低碳旅游是相当必要的。

(三)古镇资金的缺乏和低碳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

在国内古镇旅游当中,部分旅游开发过程中,由于当地经济水平有限;旅游营运商追求高利润的同时,都不重视投入资金对旅游资源实施有效保护,致使低碳旅游设施投入明显缺少。主要体现在低碳交通、低碳服务设施不完善、低碳旅游综合接待水平低等。

五、古镇旅游发展低碳旅游的模式

以下,简述了低碳旅游与社会发展和古镇旅游的发展的模式。(见图1)

六、古镇旅游发展低碳旅游的措施

(一)加大宣传力度,推动低碳理念

从宏观角度来讲,政府要组织相关部门,合理利用新媒体科技的各种形式,制作古镇低碳旅游推广宣传内容,制定符合当地古镇文化的低碳旅游宣传口号。从微观角度而言,古镇当地主动介绍低碳旅游活动和低碳旅游的益处的义务,在服务过程中不断传播有关低碳旅游的知识,在古镇各个景点全景图、游览图中增加有关古镇的低碳信息,通过这样的多种方式表现对低碳旅游的发展决心和力度。例如:旅游者对古镇活动、交通方式、旅游购物、住宿餐饮等等上的选择,实现通过合理引导,减少旅游者在旅游行为发生中的旅游碳足迹。

(二)推广低碳技术,改善古镇能源结构

发展古镇低碳旅游,首要就是低碳技术的研发、推广和运用是关键。由于当前低碳技术的运用成本过高,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利用旅游业带来的经济增长,从中抽取一部分,采用政府补贴或者奖励等手段推广运用,对古镇和当地居民生活中产生的气体、固体、液体等污染物采用技术处理,有效发挥低碳先进技术在节能减排中的作用,以达到各种资源的最大化循环利用。

(三)建立低碳旅游相关法律法规

在发展低碳旅游当中,政府部门应当发挥其主导作用,指导和引领旅游企业、古镇游客、古镇居民的行动方向。对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的旅游企业,按照其开发利用资源的程度和污染破坏环境的程度让其承担相应的责任。合理的政策引导,确保古镇旅游可持续发展。同时应加快低碳旅游法律、政策和规章制度的建立步伐,进一步规范政府行为和企业的经济行为,使低碳节能进入制度化、法制化轨道。

篇4

内容摘要:近年来,全球气候问题日益严峻,低碳经济将成为减缓气候变暖,实现各国可持续性发展的主要途径。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对能源消费方式、经济增长方式和人类生活方式的全新变革。文章指出,中国发展低碳经济势在必行,这既符合全球气候环境合作的要求,也符合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面对将出现的一些不利条件应该迎难而上,建立与低碳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技术体系、消费模式和市场机制,最终实现“高碳”向“低碳”社会的转变跨越。

关键词:低碳经济 发展模式 产业结构 路径选择

低碳经济的内涵及意义

2003年英国前首相布莱尔在题为《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的白皮书中首次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之后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强烈反响。当前低碳经济发展成为了全球的共识。20世纪末至今,各国为加速本国经济发展,不少国家采用粗狂式的发展模式用以推动本国经济增长,这使得全球整体碳排放量骤增(见表1)。气候变暖问题也就成为了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方法就是低碳经济。

现今所倡导的低碳经济主要是指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三低三高)为基础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庄贵阳给予了低碳经济一个合适的解释,他认为:“低碳经济的实质就是能源效率和能源结构问题,其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其目标是减缓气候变化和促进人类的可持续性发展。”低碳经济将会毋庸置疑的成为继工业革命、信息革命后的新的世界革命浪潮。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

(一)低碳经济之路有利于改善我国能源供给结构

我国能源结构具有以煤炭为主且生产和消费比重较大,石油产量低、消费高,新能源利用率低的特点(见表2)。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对能源有着更大的需求,但是我国能源现状不容乐观:煤炭石油产量已经接近极限,对它们的过度依赖将会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

因此太阳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等低碳能源都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可以有效地改变我国的能源结构缺陷问题,更有利于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二)低碳经济之路有利于实现产业结构调整

我国目前整体的产业结构不合理,以2007年为例,我国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分别为11.7%、49.2%、39.1%,而同期在发达国家第一产业比重不超过5%,第二产业不超过30%,第三产业不超过65%,这种不合理状况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近期我国特别提出了调整经济结构的经济发展方针,目的是为了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比例,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工业支柱结构,优化传统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结构。

(三)低碳经济之路有利于环境保护

我国长期的经济发展都是采用粗狂型的发展模式,这样的增长模式过度依赖资源能源消耗,使得污染排放物量高、资源能源消耗大,严重破坏了我国的生态环境。发展低碳经济,可以有效地减少对自然资源环境的依赖程度,减少对资源环境的消耗和破坏。这是实现我国“十一五”目标的重要措施。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挑战及问题

(一)能源使用效率低

我国的资源现状是“富煤、少气、缺油”,因此也就决定了我国的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且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阶段,对能源的需求量与日俱增。据统计,我国从2000年到2007年间,能源消费量按照年均1.8亿吨的速度增加,到2020年我国的能源需求量将会达到50亿吨。但是面对如此巨大能源消耗,我国的能源利用率很低,有资料显示,每吨煤的产出效率仅相当于美国的28.6%、相当于欧洲的16.8%、日本的10.5%。目前,我国的综合能源效率仅为35%,比国际效率水平低10%。而且我国GDP能源消耗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2.2倍。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发展使我国GDP约增长10倍,但是矿产资源的消耗量增长40多倍。

(二)产业结构不合理

在传统经济模式下,国家按照三次产业结构来划分经济部门,农业为第一产业,工业是第二产业,服务业为第三产业。我国现阶段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是重工业快速发展阶段,也是能耗最多、排放最多的时期。也就是说我国现期经济的快速增长过于依赖工业,尤其是高耗能的重化工行业,而且能源低消耗的第三产业服务业发展速度缓慢,所占比重较低(见表3)。虽然自2000年后我国经济取得了很大成果,但都是依靠能源消耗来提高的。我国大部分省市都没有完成“十一五”规划中所提出的单位GDP能耗下降20%的目标。

(三)低碳技术水平低

在我国传统的经济模式下,行业整体科技水平比较落后,政府企业仅看重眼前利益,对技术的重视不够,鲜有资金投入低碳领域,使得低碳技术研发能力和消化吸纳能力有限。同时这又涉及成本和市场方面,采用低碳技术减排温室气体的过程中将会付出额外成本,该种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将下降。

国际低碳经济发展动向及经验

从世界角度观察,各发达国家都在调整社会经济政策,准备向低碳经济转型。

英国政府在继2003年能源白皮书之后,于2006年10月了《气候变化的经济学:斯特恩报告》,对全球变暖的经济影响做了定量评估。报告认为,气候的变化所带来的经济代价可堪比一场世界大战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若世界各国现在以每年 GDP 1%的投入进行低碳经济发展,则可以避免将来每年GDP5%-20%的损失。报告还认为要做到低碳经济的主要措施为:提高能源效率;对电力等能源部门“去碳”;同时建立强有力的价格机制,如对碳排放征税和进行碳排放交易;以及全球联合对去碳高新技术进行研发和部署等。

2007年7月11日,美国参议院提出了《低碳经济法案》。之后奥巴马提出了新能源政策,实施“总量控制和碳排放交易”计划,预计到2030年,所有新建房屋都实现“碳中和”或“零碳排放”。

2008年6月,日本原首相福田康夫提出“福田蓝图”,它包括应对低碳发展的技术创新、制度变革及生活方式的转变,其中提出了日本温室气体减排的长期目标是:到2050 年日本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比目前减少60%至80%。

2009年7月15日,英国了《英国低碳转换计划》、《英国可再生能源战略》。文件指出,到2020 年可再生能源在能源供应中要占15%的份额,其中40%的电力来自绿色能源领域,主要是发展风电等绿色能源。

从世界各发达国家对低碳经济社会发展的措施中可以得到以下几点经验总结:以实现“低耗能、低污染、低排放”为目标;经济增长同能源消费、碳排放脱钩;进行低碳技术创新;开发新的新型的清洁能源;通过相应的法律法规来促进、约束。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路径选择

(一)产业结构调整

做好产业模式调整,首先应该在依据我国国情的情况下,在工业内部加快高附加值的高技术产业和低耗能产业的发展,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和工业行业内部结构,在保持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调发展的前提下,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增强我国服务业的竞争力并努力占有一定的产业比重。其次控制高能耗和高污染行业,淘汰落后产能,提高钢铁、化工、轻工等行业的准入制度。同时发展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

(二)政策法规支持

一国低碳经济的有效推行和实施,离不开相关政策的支持。因此政府应该率先规划并大力推动低碳经济相关政策法律的制定,建立起完善的低碳经济发展机制和科学合理的制度安排,推动社会经济朝低碳方向转型。现阶段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法律法规较少,也缺少针对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相关法规。为了更好的推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应尽快建立相关的立法和政策支持。具体在政策措施中可以采用开征碳税和推行碳排放交易等手段。碳税的征收使得清洁能源更有成本上的竞争力。碳交易的推行对于促进我国各地区、各单位之间的利益均衡,提高减排效率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经济增长模式调整

中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主要是粗犷型发展模式,它采用:资源―生产―产品的单线流向(见图1),这样在很大程度上使得生产终端资源不能充分利用。现在国际上所倡导的低碳经济模式,是采用循环的生产机制,即资源―生产―产品―资源的闭合生产模式(见图2),这样较之于传统的发展模式将会更好的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也就无形中降低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使得经济增长方式由粗犷型向集约型逐渐过渡。

(四)相关技术支撑

经过数年的发展,世界发达国家拥有了较成熟的低碳技术,我国应该通过国际间协商与合作机制,加强发达国家与我国的技术转让力度,增强低碳技术的国际引进、消化以及技术创新。这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重点,尤其要依照我国以煤炭资源为主的国内资源基础和形势严峻的环境污染现状,放眼中长期国家能源环境战略的发展。同时我国还应积极参与国际能源技术市场和碳交易市场,通过各种激励机制促进可持续发展,并为低碳产品的出口制定有效的激励机制。此外还应加大对低碳技术的研发和投入力度,大力推动相关技术创新,并积极研发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先进核能、碳捕集和封存等先进的低碳技术作为提升国家技术竞争力的核心内容,为发展低碳经济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五)消费观念转变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作为消费活动最为集中的地域,城市消费了全球能源的75%,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 80%。因此发展低碳经济,转变居民消费观念,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对低碳社会的建立有着重要的作用。政府应该通过各种形式的媒体宣传等手段,大力开展低碳经济宣传活动,倡导低碳、节约、环保的社会生产消费方式,提高消费者节能意识,使全社会各个阶层人群都能够了解认可低碳经济,在平时生活中选择低碳环保产品。

综上,中国走低碳经济道路将会面对许多严峻的挑战和困难,但是低碳经济的道路,既符合当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符合全球气候环境合作的要求。积极构建低碳发展的政策机制,大力支持低碳技术创新和应用,提高消费者低碳经济消费观念,鼓励企业开发应用低碳先进技术,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并引进先进的低碳技术,最终实现由“高碳”时代到“低碳”时代的跨越,真正实现中国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沈瑞钢,李由.低碳经济:经济发展的新思路[J].学术界,2010.3

2.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M].科学出版社,2009

篇5

    关键词:河北低碳经济低碳产业

    随着全球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和世界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张,化石能源、生物能源等常规能源的使用出现快速增长,人类生存环境不断恶化,正在遭受着大自然的威胁。发展低碳经济,是全人类在发展道路上的正确选择,就如同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全球的信息化一样,是大势所趋。站在世界及中国发展的实际分析,探讨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并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化,是河北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1 河北省的产业发展概况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河北省的产业结构不断调整。2010 年,河北省国民生产总值达到20197.1亿元人民币,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2562.8亿元、10705.7亿元、6928.6亿元,在第三产业中,社会服务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等其他服务业发展壮大,成为服务业发展的新亮点。2010年,河北省三次产业结构地区生产总值所占比重分别为12.7:53.0:34.3。与2005年相比,第一产业比重有明显的下降,第二产业比重有明显的增加,第三产业比重略有上升。总体来说,“十一五”期间,随着改革力度地不断推进,河北省经济总量迅速扩张,三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拉动了河北省经济的增长。但是,产业结构的总体水平比较低,整个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的比重比较大,第二、第三产业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

    2河北省发展低碳经济的背景及有利条件

    《中国低碳经济年度发展报告2011》表明,河北省属于高碳地区,位列全国后十名。二氧化碳年均排放量占全国总排放量的7%左右,温室气体减排潜力巨大;同时,河北省也是清洁能源资源较丰富的地区,具有优越的能源资源禀赋,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资源都很丰富。在当今世界四种类型的低碳生态城市中,河北省有逐步演进型和技术创新型的保定低碳城市以及技术创新型的曹妃甸生态城市两种类型。

    河北省的资源禀赋状况和地理位置决定了河北省已经具备了建设低碳经济示范区的有利条件。

    2.1 资源禀赋良好

    河北省蕴藏着丰富的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资源。如:坝上及沿海地区风能资源丰富,张家口、承德及沧州东部太阳能资源丰富,是改善能源结构,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资源基础。

    河北省坝上及沿海地区风能资源丰富,适宜开发风力发电项目。河北省作为农业大省,具有丰富的秸秆资源,河北省将建设大批生物质能发电项目。煤矿煤气层甲烷气的回收利用。河北太阳能资源在全国处于较丰富地带,对于开展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深具潜力。

    2.2 积极探索循环经济成效显着,为低碳之路奠定了坚实基础

    保定国家高新区用10年建设了我国第一个“国家可再生能源产业化基地”,有其独特的技术和经验优势,蓬勃发展的新能源产业为河北省建设低碳经济区开辟了一条“绿色通道”。

    曹妃甸是国家确定的循环经济示范区、科学发展示范区,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把资源高效利用、循环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贯穿开发建设全过程,形成了以精品钢为龙头的钢铁循环产业链、以大型炼化为龙头的化工循环产业链、以重型装备为龙头的装备制造循环产业链。曹妃甸示范区的摸索实践,解决了困扰唐山发展的一系列问题,也将给国内重化工业发展带来启示。

    3 河北省发展“低碳经济”的产业对策

    发展低碳经济是一种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选择,它意味着能源结构的调整、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技术的革新,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途径。

    3.1 调整产业结构,重点改造传统高碳产业

    河北省发展低碳经济,必须要改变能源结构,如:发展水能、风能等不排放二氧化碳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要改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要减少能源消耗,改变消费方式,优先发展低碳产业。各地应结合当地产业特色和发展战略,制定低碳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本地区控制碳排放的目标、重点任务和具体措施,充分发挥应对气候变化与节能环保、新能源发展、生态建设等方面的协同效应。

    3.2 设立实践区,优先发展重点低碳示范项目

    河北省走低碳经济之路,已经具有了良好的经济基础。保定市作为世界自然基金会在中国启动的低碳项目首批入选的两个试点城市之一,为世界所瞩目。曹妃甸家作为首批循环经济示范区以及具有国家批准的循环经济园区产业总体规划的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多年来坚持发展循环经济。再加上张承坝上地区的新能源开发利用,河北省确实有条件、有能力发展成为中国低碳经济的示范区。河北省政府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唐山市唐山湾新城、石家庄市正定新区、秦皇岛市北戴河新区、沧州市黄骅新城列为生态示范城市。

    河北省虽未被国家发改委列入低碳经济试点省,但是依然应该抓住当前的大好时机,把河北省建设成国内乃至全球的低碳经济发展的典范。在当前阶段,河北省应集中给力保定,聚焦保定,将保定建成低碳经济城市的典范,之后本着建设一个成熟一个的原则,逐渐形成低碳经济大省。

    3.3 政策保障

    河北省发展“低碳经济”,已得到政府的共识。政策引导,也是踏上低碳经济发展之路的必要保障。河北省政府在依据相关规划及产业导向指南,推出支持鼓励政策,准入低碳产业的同时,还应根据低碳目标,制定效率、效益、节能、降耗、减污等指标在内的指标体系,来对产业进行监督与评估,强制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工艺、技术设备和产品。

    3.4 采取经济政策手段,激励企业从事低碳生产与经营

    政府应通过低碳产业规划与财政、税收的扶持、金融融资的支持,引导企业发展低碳产业、低碳产品。河北省应该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主观能动性,用先进低碳理念,完备各种规章条例,借此约束和激励各低碳经济参与主体,探索具有河北特色的低碳经济之路。

    发展低碳经济需要政策制度创新。河北省应研究制定推行低碳财政税收优惠政策。抓紧制定和修订节约用电、油管理办法、建筑节能管理办法、低碳旅游业实施条例、低碳、循环农业实施条例等,强化清洁能源、低碳能源开发、利用的鼓励政策。这样做可以极大地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而且也增加了工业的能效以及竞争力,并让他们更有动力实现低碳行业的发展。

    3.5 加快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技术产业化

    河北省应积极推进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技术发展,加大低碳和零碳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力度,力争在光伏发电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生物质能源发展、风电规模化开发等重点领域取得突破,使新能源、光伏、清洁能源等低碳产业成为河北省新的经济增长点和重要的支柱产业。为此,政府、企业应密切跟踪低碳领域技术进步最新进展,积极推动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或与国外的联合研发。

    4 展望

    河北省的产业现状和产业优势,决定了河北省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河北省可大力推崇发展比较有区域优势的新能源开发产业,如风力发电和生物质能发电项目;以精品钢为龙头的钢铁循环产业链;以大型炼化为龙头的化工循环产业链;以重型装备为龙头的装备制造循环产业链;以及生态旅游业、生态农业等。在发展上述低碳产业的同时,也应对传统产业结构进行改造,研发和推广使用低碳技术,同时应该制定相关的政策来引导和落实低碳经济发展,使这些传统产业和低碳产业的发展关联起来,进而最终形成一个低碳产业集群。低碳将成为河北经济新的增长点,将对河北产业结构调整是一次成功的转型,从而为我国低碳减排工作在源头上的推动做出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付允,汪云林,李丁.低碳城市的发展路径研究[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 2008,(2).

    [2]鲍健强,苗阳,陈锋.低碳经济:人类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变革[J].中国工业经济,2008.

    [3]康蓉,杨海真,王峰.崇明发展低碳经济产业的研究[J].环境经济,2009.6.

    [4]中国科学院能源战略研究组.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专题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基金项目:河北省教育厅青年基金项目“河北省发展低碳经济的途径与对策研究”(编号:S20100401)。

篇6

关键词:低碳经济;煤电产业;技术创新;战略措施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各方面需求也不断增加,因而我国对发展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从建国以来,我国就进行着粗放型的发展方式,以大消耗来换取发展的高速度。在这一发展方式的刺激之下,我国的发展十分迅速,在短短几十年内,超越了许多发达国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并达成了小康社会的初级目标,这一成就令世人瞩目。但是,随着这一发展方式的进行,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全球变暖等问题逐步暴露出来,严重制约着我国的全面建设。因此低碳经济在这一时期被提出来,以求能缓解这一问题。煤电产业是我国重要的电力供应产业,对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影响重大,在这一个社会大发展的时期,煤电产业必须保证工作效率。但是煤电产业本就是以煤炭为原料产业,碳消耗和碳排放是其运行所不可避免的,因而,煤电产业的低碳化发展较为困难。笔者对我国的一些煤电产业做过大量的调查,并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考察了国外先进煤电产业的发展与革新方式,认为在当代科技之下,是能够完成产业低碳化处理的,本文笔者就针对这一情况发现了我国煤电低碳化探索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煤电产业低碳化发展的措施,希望能以技术创新推动我国煤电产业的低碳化改革,为我国煤电企业的发展提供帮助,为我国生态的保护提供帮助。

一、原料方面的低碳化处理

煤电,顾名思义,就是用煤发电的一种产业,因而煤炭是其发展的主要原料,因此碳消耗和碳排放在煤电企业中是不可避免的,据了解,我国煤电产业消耗的煤炭在我国煤炭总消耗量中占有很大比例,煤电产业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碳排放,时由其原料燃烧造成的,因此,要进行煤电的低碳化处理,首先要关注的就是原料问题,技术创新首先就要针对原料,做到原料的低碳化开采和低碳化利用,减少煤电产业的碳污染问题。针对这一情况,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各大煤电产业都做了一定的处理,但是对于改革来说,作用还是很小的,在此,笔者总结了我国煤电产业原料低碳化处理的一些相关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煤炭的开采运输

受粗放型经济的影响,我国煤电企业的煤炭开采和煤炭运输方式较为不合理,容易造成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并造成大量的煤炭损耗,不利于低碳经济的发展,更不利于煤电产业经济的进步,因此,煤炭的开采和运输技术,对我国煤电产业来说,意义重大,所以我们要加大这一方面技术的创新,为我国煤电企业低碳化的发展奠定基础。首先,要开发更为科学的煤炭开采技术,使煤炭的开采能够减少浪费,并在煤炭开采过程中,发展环境保护的技术,减少在开采时期就造成的碳污染。其次,要优化开采程序,优化流程,使新技术在低碳的情况下,又能保证效率,为新技术的开发和发展提供保障。最后,就是煤炭的运输,由于低碳技术的开发和研究,要想保证煤电产业的经济发展,就必须提高其他环节的效率,据了解,煤炭的交通运输这一环节在煤电产业中没有进行合理的规划,其效率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例如,可以进行多渠道的运输,根据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不同的路况,选择不同运输方式,使其能满足低碳发展情况下的需求。

(二)煤炭的低碳运用

煤炭的利用率是我国煤电产业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关系到我国煤电产业的原料消耗,关系到其效益的提升,并且,煤炭的利用率也关系到煤电产业的碳消耗和碳排放,煤炭的利用率提高,同样数量的煤炭,就能产出更多的电能,减少碳的消耗,更减少煤炭燃烧中的碳排放。因此,要发展低碳煤电产业,提高煤炭的利用率是非常关键的。对于这一情况,笔者做过一些研究,认为有很多方式可以试用。首先,在煤炭燃烧之前,可以进行煤炭的深加工,创新煤炭的深加工技术,将煤炭中燃烧率高的部分提取出来,使得煤炭的燃烧更有作用,这样一来,还能提取出燃烧率较低的杂质另作他用,节约碳资源,减少碳排放和碳消耗。其次,可以加强煤炭燃烧发电设备的技术研究,通过新技术,使煤炭的发热量更大,提高煤炭的利用率,达到减少碳排放的目的,必要的时候还可以更新设备,为煤炭利用率的提高提供更为切实的保障。最后,要开发废气创新技术,开发废气处理设备,煤电产业的碳排放,最大部分是由废气排出的,因此我们一定要做好废气的处理,减少排入到大气中的废气量,减少碳污染。

二、电力方面的低碳化处理

煤电产业最主要的经济方式就是电力的提供,因此,在电力上的技术改进,也能提高电力的利用效率,从而间接的减少碳消耗和碳排放。笔者对我国煤电部门的电力生产、电力输送等技术做过一定的调查,发现在电力方向上,其技术还比较合理,并做过一些技术性的改进,但依然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可以提高效率,减少碳排放。因此,在低碳化改革中,必须注重电力相关技术的开发和研究,创新这些技术,为我国煤电产业的低碳化改革助力。针对这一情况,笔者做了大量的研究和分析,总结出了以下几点措施:

(一)开发太阳能发电技术

当前,我国煤电产业的发电方式较为单一,主要是煤炭发电为主,碳消耗和碳排放量十分多,至于遏制我国煤电产业的低碳化改革。而煤电产业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北部和西部,有充足的太阳能资源,当前我国的太阳能发电技术也日渐成熟,因此,煤电产业可以开发加强此类技术的创新。首先,煤电产业可以在自己的产业范围内建立一些小规模的太阳发电站,进行实验,并在试验中不断摸索,争取将其扩大。其次,太阳能发电站不要进行独立供电,因为其相对煤电来说,制约条件较多,我们可以将其并入电网,使其和煤电供应同时工作,保证电网供电的稳定。

(二)创新电力运输技术手段

电力的运输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电力的运用效率,对碳消耗和碳排放量的影响较大,因此,技术的创新,还要注意电力的运输方面,以求通过技术的创新,推动我国煤电产业的低碳化改革。首先,开发新型的煤电输出技术,调整输出方式和输出电压,以求使电力的运输更为流畅。其次,要开发电线材料,使电力在运输中,减少损耗,提高电力的利用率,为煤电产业的低碳化改革助力。最后,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到了信息技术时代,信息技术日渐成熟,而其应用也能大大提高工作和运行的效率。我国电力的使用越来越广泛,电路的管理很不方便,因此,我们要创新管理技术,实现电路管理的信息化改革,提高管理的效率,提高电力的利用率,为我国煤电产业低碳化的改革提供帮助。

三、结语

粗放型的发展模式,使我国面临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多,严重制约着我国的全面进步,在这种情况下,低碳模式改革已经全面开展,但煤电企业的低碳化发展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本文笔者就针对这一情况,提出了煤电产业低碳化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解决措施,希望能为我国煤电产业的低碳化改革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低碳经济;绿色物流;对策

1.当前物流面临的低碳经济背景

低碳经济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技术创新、自主创新、产业转型等方式,最大限度地实现企业的节能减排,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模式。“低碳经济”最早在能源白皮书中提出,指的是温室气体排放量尽可能低的经济发展模式,特别是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排放得到有效控制。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低碳经济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关注。

物流在低碳经济中占有特殊的地位,这是因为物流本身是一个很大的能耗,据统计,能源成本已占据企业物流成本的 40%。在全球节能减排日益重视的今天,物流业作为“十二五”期间重点振兴规划的十大产业之一,实施绿色物流,对促进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2.绿色物流概述

绿色物流是指在规划和实施物流的各个环节中,利用先进技术、绿化的理念,充分净化物流环境,节约能源,降低成本,实现物流资源最大限度的利用,倡导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现代绿色物流强调全局和长远的利益,强调全方位对环境的关注,体现了企业的绿色形象,是一种新的物流形式,形成一种能促进经济和消费健康发展的物流系统。因此,绿色物流应建立在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实现整个物流管理和运作的绿色。

3.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发展绿色物流的对策

3.1制定相关政策法规

借鉴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政府可以制订相关的政策法规,在宏观上对物流体制进行管理控制:控制物流活动中的污染发生源,限制交通量和控制交通流;除了控制之外,政府还需要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比如提高对污染源的惩罚标准与打击力度,为绿色制造模式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最后,为便于量化,还需要建立合适、有效的材料、工艺、包装等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

3.2 实行绿色运输

实行绿色运输,首先要发展多式联运。多式联运方式指吸取海陆空等基本运输方式的长处,以集装箱作为联结各种工具的通用媒介,在整个商品运输过程中无论是环节、区段还是运输工具上都相互衔接尽量复合直达运输,充分降低成本,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实现绿色化。其次要实现共同配送。共同配送则指某一区域内的多个配送企业联合一起来进行配送,通过提高运输车辆的满载率提高物流效率。最后应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体系,第三方物流是专门为从事物流业务的企业供应商提供物流服务的企业,从第三方物流专业化物流及供应商角度看,这种合理化的运输更加简化了资源的分布和使用。

3.3 加快绿色物流的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步伐

首先应加强对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宏观调控,改造现有物流基础设施,通过总体规划布局、高效整合,提高现有设施的综合效能。另外,为提高物流活动过程中各环节运作效率,政府应该采用措施加大对物流基础设施、配套设施,以及公共信息平台等项目的投入力度。

3.4 开展绿色包装

所谓绿色包装,是指利用绿色环保的材料进行包装和运输,代替那些传统的非环保的包装材料。一是实现模块化的包装,即使用容器和包装托盘,统一大小和规格,这样便于包装和运输,二是实现集装化和大包装,采用集装箱等有利于物流系统装卸和仓储、运输的机械化的包装方式,同时还可以降低材料的包装成本,有利于保护货物本身。三是实现资源和环境的循环利用。另外,还可以开发新的环保包装材料和机械。

3.5加大技术研发和利用力度

绿色物流技术,包括标准化技术、信息和通信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环境技术、安全技术、监测技术、存储技术、各类废物处理和废物利用技术、物流功能和特殊的技术以及质量管理技术。先进的绿色物流技术是绿色物流的重要支柱。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都高度重视绿色物流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如美国的物流运输、配送、包装等方面应用了很多先进技术。中国物流企业要抓住机遇,积极研发和使用绿色物流技术。

3.6加强对绿色物流人才的培养

绿色物流对营运筹划人员和各专业人员要求面更广,要求层次也更高。对绿色物流人才的培养是企业成功实施绿色物流的基础保障。政府部门、企业、行业组织、咨询机构及民办教育机构需要共同参与,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多层次的绿色物流人才培训和教育工作,不断培养造就大批熟悉绿色物流业务、具有跨学科综合能力、并有开拓精神和创造力的绿色物流管理人员和绿色物流专业技术人员。

结语

随着当前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引发了一系列全球性的问题,在这个大背景下,低碳经济成为我国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发展的关注重点,也是我国和谐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在低碳经济环境下,我国物流企业的绿色发展受到各界的关注。我国物流企业起步晚、发展慢,当前绿色物流的发展存在很多问题和限制条件,因此,我们要在发展理论、培养人才和提升技术的前提下,逐步深入实践,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发展的创新型的绿色物流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刘畅.我国发展绿色物流的对策研究[J].物流技术,2015,2:77-79.

[2]曹阳.基于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绿色物流发展探究[J].物流技术,2015,2:84-86.

篇8

关键词:低碳经济背景 中国外贸出口 发展策略

一、前言

所谓低碳经济,从可持续理念基础上对技术与制度进行创新,有效开放新能源实现产业转型,在这个过程中要极可能降低对各种高碳能源的耗费,从而降低了排放室温气体的指标,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同步,从而产生出新型经济发展态势。随着低碳经济发展,我国的经济发展必定会遭到影响,对外贸出口发展影响更大,因此探究外贸出口的发展策略具有实用价值。

二、低碳经济背景下的中国外贸出口发展策略建议

如今,政府采取各种措施管理低碳经济相关行业,在这种形势下企业就必须要加大新技术研发,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有效的实现了企业低碳生产。

(一)政府要加大扶持与管理力度

1、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

要加大管理力度,必须要政府作出相应的策略,制定有效合理的法律法规,激励企业进行低碳生产,促进低碳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最新出台的制度来看,其中《节约能源法》、《情结生产促进法》等均涉及到了低碳经济的内容。但从目前法律来看依然不健全,缺乏整体性,在低碳经济发展、全新能源与材料方面还缺乏专门的法律法规。从目前的能源情况来看,许多法律还有各种漏洞,缺乏可操作性。因此与低碳经济相关的法律法规还要作出调整。因此政府就要加快法律法规的完善,鼓励相关企业进行低碳产品生产,提高环保意识,确保外贸产品具有低碳性。

2、调整消耗能源机构

从我国现状来看,煤炭的储存量比较大,而石油、天然气并不多,这种不均匀现象必定会影响低碳经济发展,对外贸出口发展造成严重影响。纵观传统企业的发展情况,目前还是主要的基础能源还是煤炭,自然使用煤炭的企业排放出来的二氧化碳总量居高不下。从相关调查来看,我国排放二氧化碳的总量已经占据了整个球类排放总量的五分之一。因此就要转变传统的能源结构,重点开发新型的能源,尤其是可再生能源更是重点发展对象,比如太阳能、风能等,对我国的能源结构进行优化,从而实现了绿色生产。

3、调整外贸经济的增长模式

从中国经济增长的现状来看,目前还是要依靠第二产业,但从发达国家来看第三产业占据了重要位置。如今高新技术依然比较不高,产品缺乏相应的技术含量与附加值,最好是提高出口的高技能产品,尤其是技术含量高、能耗低及附加值高等各种高科技的产品,确保出口产品能够满足低碳要求。

(二)调整企业的策略

1、转变落后观念,构建低碳经济的经营制度

企业生产出来的低碳产品要能够满足出口要求,就需要扭转企业自身落后的观念,实现低碳经营;因外贸企业一定要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在整个经营过程中处处考虑环保要求,企业还要加大低碳理念的宣传力度,提高每位员工的意识,而且制定完整的评价环保制度,促进企业绿色生产发展。

2、参与国际交流,创新技术

纵观我国外贸出口的现状,低碳技术产品依然较少,因此就应该多走出国门进行交流,学习他国的先进低碳技术,依据实际情况学习先进技术,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实现低碳要求。当然仅仅依靠国际还不行,还必须要加大培养内部人员的力度,自主创新,只有不断吸收先进技术,才能够提升生产低碳的能力,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而外贸出口企业必须要顺应发展潮流,依照绿色要求经营企业,确保出口产品符合国际环保要求。通过这种生产模式体现生态理念,发展经济,构建和谐环境及生态平衡。当然还必须要调整生产的产品结构,实现最大化的生态系统。

3、提高出口产品多元化,增长出口循环

从我国目前贸易的主要伙伴是美国,亚洲的日本,欧洲各个国家,导致贸易市场比较集中,必定会影响国家的贸易长久发展,因此企业就必须要具有防范风险的意识,要分散出口的风险,综合分析人口、市场及能源等各类主因,构建出多元化的产品结构,加强和其他各个国家间的合作,开拓新的贸易市场,拓展新的出口渠道,防止西方一些国家对我国企业采取低碳壁垒。低碳经济理念就要求资源合理运用高效性及有效循环,转变流动过程的单项性,形成资源的再循环模式,提供资源的利用效率。还必须要不断加强生产,加强资源的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循环经济需要贸易出口企业转变模式,就是从传统的刚性出口转变到生态出口,并且在贸易企业中构建循环的绿色体系,实现了资源共享,这样才有效利用了能源和可再生资源,从而就实现了可循环、低排放以及可回收的绿色经验体系,有效促进了企业快速转型和发展,从而满足了低碳经济提出的要求。

三、结束语

从世界环境来看,环境不断恶化成为人们需要深思的课题。在这种环境下,我国高度重视了各种企业对温室气体的排放。在这种形势下,低碳济也就成为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因素,减排、资源再利用及节能成为了经济发展的基础要求。因此就要结合我国发展实况,促进企业生产的绿色要求,加快我国的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毕甫清.低碳经济背景下的中国外贸出口发展策略[J].价格月刊,2013(8)

[2]裴蕾.浅析低碳经济对我国外贸出口的挑战及应对措施[J].当代经济,2012(23)

篇9

【关键词】低碳旅游;SWOT分析;可持续发展;对策

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大气中CO2 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受到国内外各界的广泛关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作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综合性经济产业,旅游业一向被称为“无烟产业”和“朝阳产业”。但近年来由于旅游业的开发与发展,空气质量下降等众多的环境问题也凸显出来。随着人们对气候和环境变化的日益重视,“低碳”、“低碳经济”、“低碳旅游”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并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和认可。

低碳旅游是指在旅游发展过程中,通过运用低碳技术、推行碳汇机制和倡导低碳旅游消费方式,以获得更高的旅游体验质量和更大的旅游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一种可持续旅游发展新方式。在旅行中如何降低碳的排放量,提倡绿色生态、环保节能的低碳出游方式是人们追求的目标。

北京是全国旅游最为发达的地区,也是中国率先圈定生态涵养区的地区,其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生态环境良好,区位优势明显,具备开展低碳旅游得天独厚的条件。

一、低碳旅游概述

低碳旅游概念的正式提出最早出现在2009年5月世界经济论坛“走向低碳的旅行及旅游业”的报告中。该报告显示,旅游业(包括与旅游业相关的运输业)碳排放占世界总量的5%,其中纯旅游业占3%,运输业占2%。低碳旅游的目的是降低对环境和气候的影响,实现旅游业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

而我国官方第一次正式提出低碳旅游的概念则是在2009年12月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该报告明确提出,要推进节能环保,实施旅游节能节水减排工程,倡导低碳旅游方式。低碳旅游被列入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因此,研究低碳旅游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二、北京低碳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是一种综合考虑产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各种因素,进行系统评价,从而选择最佳经营战略的方法。S指产业内部的优势(Strength),W指产业内部的劣势(Weakness),O指产业外部的机会(Opportunity),T指产业外部环境的威胁(Threat)。通过SWOT分析,旨在对北京低碳旅游发展情况进行整理,巩固其内在优势、减少劣势、抓住机会、减少威胁,从而保证其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地位,并形成核心竞争能力。

(一)优势(Strength)

1.丰富的旅游资源

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北京拥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其旅游景点达200多处,文物古迹7309项。北京旅游资源种类多样,其中享誉盛名且受游客欢迎的项目有:如以故宫、天坛、八达岭长城等为代表的历史主题游;以香山公园、十渡风景区、雁栖湖等为代表的自然风光游;以鸟巢、水立方、798艺术区等为主题的现代游等。丰富的旅游资源满足了旅客多元化的需求,吸引大批游客纷至沓来。

2.广阔的客源市场

根据国际经验,当人均收入达到2000美元时将形成对休闲的多样化需求和多样化选择。截至2015年末,北京常住人口为2170.5万人,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近2.3万亿元。面临着一个2170多万人口的大都市,旅游市场需求旺盛,有强大的市场资源。另外,北京2015年共接待游客2.73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4607亿元,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达到7.5%。这充分说明,北京具有发展低碳旅游的客观必然性和可行性。

3.便捷的交通

北京的公路交通现已基本形成了以高速公路为龙头,国道、市道为骨架,区、乡道为支脉的公路网系统,将北京市区与远郊区县、周边省市等连接起来。公共交通的快速发展大大缩短了市中心与各郊区县之间、各郊区县之间,以及首都与周边城市之间的时空距离。便捷的交通极大的方便了游客的出游。

4.日益完善的旅游设施

随着北京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北京不断加大对旅游基础和服务设施建设的力度,旅游环境进一步得到优化,现已具备了多元化、多层次的旅游综合接待能力。特别是旅游中的吃、住、行、厕所、停车、绿化、环境卫生等问题,得到了切实的改善,为广大游客营造了良好的旅游环境。

(二)劣势(Weakness)

1.规划建设不合理

北京的一些旅游景区在缺乏统一的、高起点的规划前提下,盲目开发,造成一些原生态的旅游景区受到冲击,野生动植物物种有所减少,一些特殊的地貌也受到了破坏,生态系统较为脆弱,造成低碳旅游面临水体受污染等众多的环境问题。

2.低碳旅游观念薄弱

困扰低碳旅游发展的最大瓶颈是人们对低碳旅游的接受程度。笔者就北京低碳旅游发展现状做抽样调查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受访者对“低碳旅游”的概念及内涵表示了解但并不深刻,对节能减排相关知识知道的不多;有些人虽然了解节能环保的必要性,但并不知晓自己该怎样去做;也有部分受访者认为节能减排是国家政府的责任,与自身关系不大。从此调查中,我们不难看出:大众的低碳意识尚需一定时间的培育。

3.低碳旅游技术尚不成熟

低碳旅游的实施需要低碳旅游技术做支撑。但以目前的低碳技术来说,要完全使用清洁能源确实存在一定的难度。加之低碳技术比较复杂,日常维护需要较高的成本,致使一些旅游企业在实施低碳转型期间面临巨大的压力。

4.低碳旅游人才稀缺

高端旅游技术和管理人才的培育,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低碳旅游的成败。一方面,目前低碳旅游直接从业者在低碳知识的传授、低碳意识的养成、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倡导等方面存在一定的欠缺,无法通过自身的行动引领他人参与到低碳旅游活动中来。另一方面,低碳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未能与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同步,造成了高素质的低碳旅游经营管理人才的缺乏。

(三)机遇(Opportunity)

1.政策保障

近年来北京市始终高度重视低碳旅游发展,一方面不断细化完善绿色发展法规政策,制定实施了《北京市2013-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等多项地方法规和条例。另一方面,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等企事业单位加大科技投入,不断开发出先进适用的新技术,如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等。同时,政府大力推广绿色低碳技术产品,通过搭建北京市节能低碳创新服务平台、公开征集节能低碳技术、实施绿色照明工程等措施,强化节能减排的科技支撑。

2.低碳旅游是未来发展趋势

旅游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理应成为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低碳旅游是旅游对发展低碳经济的具体行动,是低碳经济的示范产业。作为未来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旅游业只有按照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以更少的碳排放量来获得更大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才有可能实现中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低碳旅游在我国有很好的发展机遇和实践基础,也必将成为我国低碳经济发展中的先锋和亮点。因此,低碳旅游现已成为北京旅游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也必将会受到更多低碳爱好者的欢迎。

3.创新低碳技术

发展低碳旅游,技术是关键。旅游交通、旅游餐饮、旅游住宿等等,都需要通过技术进步来实现低碳发展,才能有效减少游客在旅游活动过程中留下的碳足迹。作为我国科技水平最高的地区和智力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北京既要在低碳旅游领域领先,又要在低碳关键技术突破方面做出表率。通过集中精力,力争攻克一批低碳技术难关,争取在新能源核心技术等方面位于世界前列。

(四)威胁(Threat)

1.环境污染严重

我国环境承载力已达到或接近上限,大气、水、土壤污染等问题十分严重。世界卫生组织称,在世界污染最严重的20个城市中,中国占16个,其中北京的污染严重程度位列国内第一。有数据显示,2015年北京空气质量达标天数186天,重污染46天。北京近年来持续的雾霾天气,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家和城市形象。另外,一些旅游企业只顾一味追求经济发展,造成水垃圾处理问题、土地荒漠化和沙灾问题、旅游资源受到损害等一系列环境问题。

2.周边竞争激烈

面对发展潜力巨大的低碳旅游市场,各省市争先申请设立低碳旅游示范区。2011年,我国首次确定了50个旅游景区作为全国第一批低碳旅游实验区。因在低碳建设方面的突出贡献,北京圆明园等企业位列其中。虽然北京的低碳旅游资源具备一定的特色,但随着旅游市场的不断变化和交通的便捷,其周边的省市(如河北省、天津市)因其资源的独特性,势必会带走一部分市场。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北京旅游市场的拓展带来了挑战,也使北京的旅游发展面临着周边景区旅游发展的威胁。

三、北京低碳旅游发展的对策

(一)政府进行引导,加大扶持力度

一是,政府部门应以规划为先导,对低碳旅游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确保低碳旅游的高起点发展。要根据旅游地的生态环境和资源特点,加强旅游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研究,科学测定环境容量,指导低碳旅游产业科学有序开发和永续利用,努力促进旅游业的低碳化。二是政府应鼓励旅游企业发展低碳旅游,出台相应激励机制。一方面,运用财政和税收政策等经济杠杆手段,从税收减免、绿色信贷、财政补贴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另一方面,要在旅游企业的开发、运营、管理,以及软硬件建设方面出台符合低碳经济发展的新标准,对旅游企业的行为提供切实可行的指导和规范。三是,在低碳技术上,集中投入研发力量,鼓励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及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积极开展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垃圾无害化填埋的沼气利用、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等低碳新技术,并将高附加值、高应用实效的低碳环保技术和设备及时有效地推广到旅游企业中。四是,构建行之有效的低碳旅游协调和监督机制,加强对低碳旅游专业人才的培育,建立健全专业人才培养体系。通过培训班、专题讲座、学术会议等形式,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培训工作,全面提升从业者对低碳知识、低碳技术的认知,塑造北京低碳旅游的良好形象。

(二)旅游企业积极推动,构建低碳运营模式

旅游企业应积极从事低碳生产与经营。旅游企业涉及到旅行社、旅游酒店、旅游交通、旅游娱乐场所等多个部门。因此,推进旅游企业低碳化无疑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旅游企业要始终秉承低碳的理念,全面引进节能减排技术,注重低碳体系构建,切实做好低碳技术装备和服务方式转型,构建低碳旅游企业。

一是,旅游企业应根据企业的生态承载力,科学地规划旅游项目,推出更多的低碳旅游线路,如“自行车畅游密云之旅”等,以满足市场上低碳旅游需求。二是,坚持旅游设施建设的低碳化,通过引入智能化设备,降低能耗,提高运行效率。如建设生态厕所,安装太阳能热水器和LED照明设备,配置生态垃圾桶等。三是,在日常经营管理中,通过提供低碳服务,宣传引导游客参与节能减排活动,最大限度的帮助游客减少其旅行过程中的个人旅游足迹。

(三)加强宣传教育,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发展低碳旅游、建立绿色生活方式,仅仅依靠政府和企业是不够的,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因此,要营造低碳旅游发展氛围,必须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种媒介,以标语宣传、媒体宣传、专题讲座等形式,普及气候变化、低碳经济与低碳旅游相关知识,加强全社会低碳经济的教育。鼓励人们转变奢侈消费之风,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践行低碳生活方式,促使人们将低碳视为一种自觉的行为规范。如养成随手关闭电器电源的习惯;少用纸巾,重视手帕;外出购物,尽量自己带环保袋。通过宣传,让全社会都能够深刻体会到节能减排人人有责,促进公众主动进行绿色消费,践行低碳旅游,追求低碳生活,构建全社会低碳生活的文化氛围。

(四)旅游者响应,践行低碳旅游消费

旅游者是旅游全过程的参与主体,是促进低碳旅游发展的主要力量。遏制旅游中的奢侈消费,是实现低碳旅游的重要途径。旅游者应自觉承担起践行低碳旅游消费的责任和义务,从自身做起,从旅游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做起,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减少个人的旅游碳足迹。

在吃方面,可优先考虑食用绿色、有机食品生和生态食品,选择以蔬菜和植物性为主的低碳食物;拒绝使用一次性餐具。在住方面,可选择绿色酒店;自备洗漱用具,不使用酒店提供的“六小件”物品;自觉节约水电;尽量减少更换毛巾、床单、被子的次数。在行方面,不乘或少乘飞机,减少自驾游,选择徒步、自行车、公交车等方式出行;在景区内优先使用电瓶车、畜力车、人力车等交通工具。在游方面,要优先选择低碳旅游活动形式,如徒步、登山、有氧运动等对环境影响相对小的旅游活动;自觉处理垃圾,维护环境。在购方面,尽量购买本地、当季产品,抵制过度包装的旅游商品;使用帆布购物袋,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率;不参与珍稀动植物物种及其制成品的交易,维护生态多样性。在娱方面,尊重当地本土文化,尽量参与具有地方性和文化性的娱乐活动和碳汇活动。如参与地方民间传统手工艺等体验活动。

(五)设立低碳旅游实验示范区,引领低碳旅游行

低碳旅游的推广和实施是一件惠及我国旅游界的大事,是世界旅游的发展趋势。发展低碳旅游可采用先示范后总结经验,再逐步推广这一发展途径。由于低碳旅游的推广和实施涉及旅游客源市场、旅游制度保障、旅游目的地吸引物、旅游企业等多方面的内容。在北京建立低碳示范区可分为两种类型进行:第一,区域性的低碳旅游试验示范区,包括3类区域:一是生态环境脆弱地区,这些地区必须发展低碳旅游;二是工农业旅游示范点,这些地区已经具备了良好的低碳旅游发展基础,且具有良好的示范带动效应;三是消费者低碳消费意识强烈的地区。第二,行业性的低碳旅游示范点。优先发展低碳旅游的行业包括:一是旅游景区,景区内交通工具的使用、游客在景区内的消费行为、景区各种宣传品的使用等,都会直接或间接地造成景区的碳排放,是减少旅游碳排放的一个重要渠道。二是旅游饭店,旅游饭店的建筑和服务设施都是耗能排放大的环节,且多年以来中国饭店进行了绿色饭店标准体系建设,具有一定节能减排基础。

作者简介:

篇10

【关键词】 低碳经济 建筑企业 绩效评价

一、引言

现代社会,经济规模不断的高速增长,人口数量日益庞大,但同时废气污染、酸雨、水污染、全球变暖等问题也日趋严峻。这一系列的危害不仅让中国,更是让全世界都蒙受着重大的经济损失与健康问题,因此发展低碳经济刻不容缓。随着低碳经济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建筑行业作为一个高碳排放的行业,应当充分考虑到低碳政策因素的影响,对现有的绩效评价体系做出调整和改善,以适应新理念、新发展的需要。不仅是为企业自身创造利润,更是服务了社会与人民。

二、低碳经济的提出及其意义

低碳经济最早见诸政府文件是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英国当时已经充分意识到能源安全与气候变化的威胁。2009年的哥本哈根气候会议上,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遏制温室气体的增加再次成为了讨论焦点。中国政府在哥本哈根会议上承诺: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并制定相应的国内统计、监测作为、考核办法。会议还决定,通过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积极推进核电建设等行动,到202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5%左右;通过植树造林和加强森林管理,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

低碳经济对我国来说拥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它使我国现在的环境恶化状况能得到缓解与改善,从而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另一方面它也敦促着我国肩负起这个责任,全面树立好大国的良好形象,为世界环保事业做出贡献。

三、建筑行业特点以及低碳经济关系

1、我国建筑行业的特点

(1)物质资源消耗量大 。据统计,在房屋建筑工程中建筑成本的三分之二属于材料费;每年建筑工程的材料消耗占全国总消耗量的比例大约为:钢材25%,木材40%,水泥占70%。而中国在钢产量和水泥产量上已经连续十几年世界第一了,因此建筑消耗量之惊人由此可见。同时,这些材料又是高含碳量材料,在大肆修建建筑物的同时,生态环境也遭到了不可逆的严重破坏。然而这一现状并不会停止,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推进,这个比例还将扩大。有限的资源但是不断发展的产业必将给国家、人民以及整个社会带来不堪的重负,因此为了可持续发展,寻求一条低能耗、低碳的发展道路已经刻不容缓。

(2)我国建筑大多都没有采用节能设计。中国现在每年都会有几十亿平方米的新增建筑面积,越来越多的高档写字楼和住宅公寓拔地而起。和传统的建筑物相比,现在的高楼大厦都有着时尚复杂的设计。例如,大厦都使用美观大气的落地窗,从而导致整个楼宇成为一个密闭的空间,只有采用中央空调来更新室内空气。不间断的使用中央空调极大地增加了二氧化碳的排放,并且拥有很大导热系数的落地窗也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破坏。这些设计使用的材料也都是高能耗材料,进而导致温室效应越发严重。对比发达国家,在全球提倡低碳环保的大背景下,推行节能住宅是欧美国家当前推行城市低碳化的一大热点。在这种大趋势下,我国同样应该大力倡导低碳设计,全面树立好负责任大国形象。

(3)与国家经济政策紧密相联。目前我国低碳经济还处于探索发展阶段,能源结构以“高碳”为主,高能耗、低效率。低碳经济被纳入我国十二五的发展规划中,“十二五”期间正是低碳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政府会有针对的淘汰一些高能耗、高污染企业,从而实现经济模式上的一种转型。因此中国建筑企业的低碳经济时代已经到来,需要用低碳思维去重新考虑企业的生存和竞争问题。这样做既能应对以后更加严厉的环保和低碳政策,也能应对未来产业内部低碳的标准,同时还能满足未来消费者对低碳住宅和服务的购买倾向。

2、低碳经济对建筑行业的要求

基于对环境的保护,以及各项国家政策的要求和消费者的需求,建筑行业应该积极改革,从建立在高污染高能耗的盈利上转变为以低碳经济为主的经营模式。低碳建筑主要内容是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强调可持续发展,倡导节能设计,推广节能住宅,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同时,并不能以牺牲建筑本身功能为代价,否则就要回归原始社会,也就失去了低碳建筑存在的意义。并且一个真正节能生态的设计是可以量化的,可以明确说出整个建筑物的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量、投资额度和回收年限。因此,结合低碳经济相关概念,低碳建筑是指在建筑材料与设备制造、施工建造和建筑物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提高能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低碳建筑将成为引领我国现代建筑建设的新标杆。低碳建筑对建筑企业的生产方式、生产成本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对建筑企业的绩效评价也应该采用新的思维和方法。

四、低碳背景下建筑行业的绩效评价指标

1、传统的绩效评价指标

我国企业的绩效评价体系主要是1999年由财政部、国家经贸委、人事部和国家计委四部委联合颁布的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体系。体系主要从经济角度出发,在企业的偿债能力、资产运营状况、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四个方面做出评价。使得企业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以此作为绩效评价的标准。

但是,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倡导可持续发展的今天,单纯的用这些指标来评定企业的绩效已经不太适用。我们需要一个新的,更完善的指标体系。

2、低碳背景下改进的绩效评价指标

传统的绩效评价主要从经济效益方面进行测评,从企业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以及新时代的要求上来看,还应该增加社会效益和环保效益两个方面的评价:

(1)社会效益

低碳住宅推广率:由于是建筑行业,所以从行业特色出发,目前国家大力倡导低能耗、低污染的节能住宅,因此企业对社会的贡献可以反映为低碳住宅推广率。

低碳住宅推广率=低碳住宅数量/市场所售住宅

顾客满意率:当今越来越多的顾客在购买房屋时,不仅从美观实用的角度出发,还会综合考虑其是否环保,所以顾客的满意与否也能从侧面评价企业对社会责任的担当,并且顾客的意见决定着企业今后的发展方向。

顾客满意率=满意顾客人数/总的顾客人数

新领域就业的增长率:由于是比较新的领域,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比较大,所以势必解决一部分的就业问题。

就业的增长率=去年建筑业就业人数/今年建筑业就业人数

(2)环境效益。节能材料利用率:是指企业在建设房屋时,所用的材料中低能耗材料所占比例。

节能材料利用率=节能材料使用量/所有材料使用量

二氧化碳排放率:建筑行业是高碳消耗行业,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减少对于社会和环境都有很大的改善,这个指标是衡量企业是否低碳的主要指标。

二氧化碳排放率=二氧化碳排放量/总原材料量

污染治理投入率:企业应当在经营的同时,加大对污染治理的投入,这样更能赢得社会的认同,让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污染治理投入率=污染治理费用/年收入

3、低碳背景下的综合指标体系

保留传统的经济效益指标,结合对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评价,建立了一个低碳背景下建筑企业指标评价体系。

五、各项指标的权重问题

各项指标建立以后,企业需要设置一个权重,来比较哪些指标相对而言更加重要、更应该受到企业的重视,从而使得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更加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目前比较流行的权重分析方法主要有层次分析法,德尔菲法,模糊综合评价法、调查问卷法等。其中层次分析法最适合用来分析企业的绩效评价权重问题,层次分析法是指将一个复杂的多目标决策问题作为一个系统,将目标分解为多个目标或准则,进而分解为多指标(或准则、约束)的若干层次,通过定性指标模糊量化方法算出层次单排序(权数)和总排序,以作为目标(多指标)、多方案优化决策的系统方法。

针对此文的绩效评价指标,我们首先需要建立一个层次结构模型。

然后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从层次结构模型的第2层开始,对于从属于(或影响)上一层每个因素的同一层诸因素,用成对比较法和1―9比较尺度构造成对比较阵,直到最下层。各指标之间进行两两对比之后,然后按9分位比率排定各评价指标的相对优劣顺序,依次构造出评价指标的判断矩阵。

计算权向量并做一致性检验,对于每一个成对比较阵计算最大特征根及对应特征向量,利用一致性指标、随机一致性指标和一致性比率做一致性检验。若检验通过,特征向量(归一化后)即为权向量;若不通过,需重新构造成对比较阵。为了从判断矩阵中提炼出有用信息,达到对事物的规律性的认识,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就需要计算判断矩阵的权重向量。针对某一个标准,这里选择几何平均法,我们设矩阵A中的元素分别为m1、m2、m3。然后先计算判断矩阵A各行各个元素m的乘积,然后再计算m的n次方根,最后再对向量进行归一化处理,该向量即为所求权重向量。

六、结语

低碳经济给建筑企业带来的不仅是责任,同样也有很大的机遇。在传统的企业绩效指标上构建新的指标,不仅评价了财务状况还兼顾了环境与社会责任,这对企业以后的战略发展都会有一个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龙昀光、王维新、周露昭、秦丽:低碳经济下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与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2(1).

[2] 陈素琴、王晨:基于低碳经济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财会通讯,2013(7下).

[3] 贾媛:基于低碳经济的中小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1).

[4] 秦毅军:石油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低碳经济背景下[J].当代经济,2013(12).

[5] 吴必龙、李颖:借鉴德国思考我国节能建筑设计[J].工业建筑,2006(9).

[6] 逯晶晶:钢铁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绩效评价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