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教学方法范文

时间:2023-08-02 17:34: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地理课教学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地理课教学方法

篇1

【关键词】中职地理;有效教学;课堂教学;师生情感;评价

中职生不爱学文化课,许多学生一谈到地理就摇头,这需要教师探讨研究,改变这种低迷现状。我结合多年在中职学校教学的体会,认为以下几种途径可实现中职地理有效教学。

一、课堂教学是关键

课堂是中职地理教学的主阵地,要使地理课堂教学更具有效性,就需要教师从发挥专业优势、培养学生兴趣等方面努力。

1.结合专业教学

中职生有自己的专业,教师在上课时把专业知识巧妙地和地理教学结合起来,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针对美术专业的学生,把漫画与授课内容结合起来,恰当地运用到教学中去,可使抽象的地理概念形象化、直观化。在讲完“森林资源的利用”这一问题时,展示漫画《小鸟的悲哀》:在一片只见得着树桩的土地上,小鸟哀求砍伐者“请把我也带走吧”。结合漫画,提出问题:谈谈你的看法,今后应如何预防这类问题的发生。学生积极回答、归纳,总结出“随意破坏地球的生态环境,终会招来无情的报复”这样的结尾,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也达到对本课知识的巩固和运用。也可让同学根据课文内容画出漫画,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音乐专业和地理学关系也非常密切,教师应加强音乐在地理教学中的渗透。讲我国的区域地理,教师可向学生介绍:我国自然环境多样,民族众多,分布广泛,生活在不同环境区域的各族人民,创造了各具特色的民族音乐和舞蹈。

(3)物流专业,涉及运输方式的选择,原料、产品分布,也与地理密不可分。

把专业知识与地理知识有机地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学生从中体验到学有所用的乐趣,自然就越来越用心地学地理和专业知识。

2.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的培养,对中职生尤为重要,有了兴趣,中职生才能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学习知识。

(1)良好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好每学期第一节的绪论课,精心设计好每节课的课堂导语,让兴趣的种子播撒在教学的起点。

(2)巧用诗歌谚语。这可以使课堂教学满堂生辉。教师信手拈来“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等,让学生在佩服老师的同时,喜欢上地理。

(3)幽默教学。中职生的课堂最忌沉闷,教师要不时穿插幽默笑话,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兴趣。

3.善于运用启发式教学

中职生大部分比较懒,不善于思考,如果教学中能用不同的启发式教学,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启迪学生思考,开动脑筋,这样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又发展智力和能力。启发式教学有多种,以下是我在教学中常用的几种。

对比启发式。在讲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时,我用列表形式比较自转和公转在方向、周期、角速度、线速度、地理意义等方面的特征,先向学生讲解自转的一系列特征,然后启发学生阅读教科书,完成公转相应的内容,并在讨论质疑的基础上逐步深化,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直观启发式。人的认识过程,是建立在感知的基础上,由感性到理性、由表及里的过程。中职生抽象思维能力差,要培养这种能力,在教学中必须加强方法和手段的直观性。如讲等高线地形图时,学生不知等高线怎么来的,无法将等高线地形图与实际地形结合起来,我拿一座模型山的教具给学生看,引导学生看模型教具的等高线,并告诉学生等高线是按一定等高距在水平方向上画的,等高线投影到图中,形成等高线地形图。平时教师可充分利用实物、模型等教具,借助电视、电脑课件等,突出形象化教学。

设疑启发式。如果我们依照教材精心设计一系列问题,让学生思考,循序渐进,层层设疑,学生较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如讲西欧乳畜业的形成时,我设计以下问题:①西欧是何气候类型?②该气候类型是什么特征?③光照强吗?④是适合谷物还是牧草生长?⑤该地区经济发达吗?人口多吗?通过教师的层层启发,学生掌握了该部分内容。

4.因材施教,大胆调整教材内容

依据中职生特点对教材内容进行大胆调整;突出重点、淡化难点、拓展广度。

专业不同,教学内容的侧重点不同。旅游专业的重点选择名胜古迹及形成的地理原因;计算机专业的重点选择现代化技术在国土整治中的应用;涉农专业重点掌握影响农业的自然因素,了解我国各农业区的优势、生态环境问题、人们对各区域的综合整治。

对重点内容要精讲细析,时间要保证;对于难点采用化难为易的方法,把难点分解为若干较易理解的问题,各个击破;我们的社会在不断向前发展,教材适当补充新知识,比如宇宙开发、信息高速公路等,使学生能够摸到时代的脉搏,具有广阔的视野。

5.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中职生文化课成绩差,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自学能力差,他们的知识仅来源于老师课堂讲解,甚至还要打折扣,如果我们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就能掌握到更多的知识。课前可以有针对性地布置一些阅读文章、设计题目,让学生预习;课堂上可以将章节内容设计成若干个循序渐进的问题,让学生去翻阅课本,通过学生讨论、师生问答的方式,掌握课本知识;课后可以布置一些难度有所提升的题目,让学生去查找资料、思考总结。经过多次这样的练习,学生的自学能力会逐步形成,同时也培养了其独立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与能力。

二、缩短师生距离,加强师生融合

真挚的师生情感,有利于教学过程的开展和教学效果的提高。

课堂上,教师良好的情绪,会使学生精神振奋,反之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提问的难易度要接近学生的水平,对他们的微小进步、点滴成绩及时给予表扬。课后,教师多了解学生所学专业的一些基础知识、发展、就业等,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增强亲和力。学生有进步,及时反馈,形成良性循环。教师用自己的魅力感化学生,学生就会比以前更加关注地理的学习。中职生的自尊意识极强,面对他们的错误,教师不要谩骂,而应和他们沟通、了解,告诉他们不良习惯可能产生的后果,劝说他们改变。

三、对学生要有正确合理的评价

(1)增加单元考试比重。以往评价以期中、期末考的成绩为准,这种考核方法不能准确反映成绩。可以增加单元考试次数,并把考试成绩按比例累计到期中、期末总成绩。

(2)引入“增值评价”的概念,增强学生学习信念。“增值评价”即以学生原水平为基础,将每次评价与原水平进行比较,只要成绩较原水平有提高,就能得到相应的提高分。这种以“成长评价”为主的评价方式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使学生明确,只要努力,成功的大门始终为其打开。

(3)加大学习情感的比例。把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作为重要的评价内容,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情趣,建立“考试+课堂表现+回答问题+课外活动+作业”评价模式,这种模式能促使学生养成认真听讲、踊跃回答问题、课后及时独立完成家庭作业的好习惯。

篇2

一、回顾导入法

科学知识是系统连贯的,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接受新知识,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如果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忘记了,或淡漠不清,接受新知识就会发生困难。因而,课堂教学,教师要善于通过复习旧课,导入新课,以加强对旧知识的巩固。教师在讲新课前,如果学生学习基础较好也可不必教师总结或学生回答,只要在讲新课之前,提示学生,回想前课所讲的几个问题,学生经过回忆思索,在头脑中再现教师提问的内容,教师即可讲授新课,使新旧知识联系起来。

回顾复习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但在使用的时候要注意复习的内容和新课之间要有很好的衔接关系,否则仅仅为了强化旧知识,便没有太大的意义。而且,内容不能太多、时间不能太长,一般控制在五分钟之内为宜。

二、悬念导入法

“疑”是学习的起点,有“疑”才有问、有究,才有所得。当学生面临问题需新知识来寻找答案时,他们才产生积极的学习活动。因此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应向学生巧妙地设置悬念,有意使学生暂时处于困惑状态,使学生投入到积极的揭开“谜底”中来,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引起学生的兴趣,集中注意地听。悬念法因其可激发学生思维可以体现新课标的理念,所以教师适当可以多使用,特别是自然地理部分。

三、联系实际导入法

联系实际导入是指教师将现实生活中学生所熟悉的,或亲身经历的诸多地理事物和现象设计到课堂教学导入过程中,以引发学生共鸣,引起他们关注。

在讲到地转偏向力时,笔者曾经这样来导入:同学们都有去在汉江河畔玩过的经历,那么你们注意到汉江南北两岸有什么不同没,”学生争先回答,笔者最后提示“同学们从沙滩和河堤方面来思考”,很快学生想到,一起回答汉江南岸沙滩少、河堤陡,而北岸沙滩分布广、河堤缓。学生已经成功进入新组块的学习。再如高中必修第一册中地球在宇宙中一单元教学时,可以联系授课那段时间的昼夜长短变化、日出日落方向及时问变化等学生可以容易发现的现象进行课堂导入。讲述旅游资源的种类时可以联系笔者所在地汉中地区的旅游资源来讲述。这样既可以便于学生理解新知识又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顺利导入新课。

四、演示导入法

演示是以教师的操作为主要手段,以学生的观察分析为信息传播方式,教师边操作边讲解以使学生感知表象,建立概念总结规律的教学方法。

在讲授新课前,教师向学生展示地理标本、地理模型、示,或请学生共同参与演示,也可同时做一些活动和练习。提出问题,这样有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接受。地理景观图、幻灯片和地理电视片等,做些启发性的演使学生在观察、演示和活动中集中注意力,产生兴趣,尤其是一些地理现象的动态过程,如洋流的流动、月相的变化、大气环流、锋面运动、气旋和反气旋带来的天气,学生学起来比较吃力,宜多采用过程演示法,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谚语、成语、古诗词导入法

巧借古诗教学、诗词歌赋,琅琅上口。应用得法,可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能创造出一种诗情画意的教学环境。如笔者讲道地球的自转时曾用“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来导入,很快让学生产生疑问,学生急着想知道下文,这样就很容易的导入新课教学中。讲道《交通运输网中的线》一节时可以“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来引入,告诉学生虽然蜀道难,但是我们国家已经建成了西南地区铁路网,使得天堑变通途,顺利地导入了新课。在讲到地壳的运动时,先让学生解释“沧海桑田”这个成语,这样来导出地壳在不断的变化。

篇3

新版高中地理教材(必修),主要从环境的角度出发,讲述了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社会环境。其中,人文地理内容侧重于人类的经济活动,包括生产、分配、消费(商业与交通)等经济活动环节,以及人们进行的各种社会活动、生产活动和居住、生活、休憩的场所(聚落)。这些知识实践性很强,案例也多,对学生理解人和地理环境的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环境意识是很有用处的。

新版高中地理教材每一课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文字系统”(包括文字、图像、图表);二是“阅读材料”,即在正文里用“楷体字”增加一些材料,供学生阅读;三是“活动安排”,新版教材中,每一课均设计了“活动”内容。

新版高中地理的另一创新之处,是在每个单元的后面设计了由三个“知识板块”组成的“自学园地”——技能篇、阅读篇、练习篇。学生通过单元综合练习对单元知识进行了复习巩固,进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从以上分析可知,新版高中地理教材以学生为主体、以素质教育为主要内容的课程设计,把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课程作为必修课的变革,对中学地理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全新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培养学生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法。

一、何为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起源于美国哈佛法学院及哈佛商业管理研究生院。它是运用案例进行教学实践,改变传统教学以本为本、从概念到概念的注入式教学方式,变成一种促进学生成为教学主体,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探索性学习的开放式教学方式。案例教学巧妙地在理论和实践之间架起桥梁,缩短了教学情境与实际生活情境的差距。

二、如何实施案例教学?

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法的实施应把握几个环节:

1.地理案例的选择,这是实施地理案例教学的前提。案例的选择要求首先是地理案例的针对性。案例是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选定的,能反映地理事象的典型特征和一般规律。其次是地理案例的真实性、客观性。案例必须来自地理事实,符合客观实际。再次是地理案例的适时性。案例须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特别是从家乡地理事象中选取的案例最受学生的欢迎。

2.地理案例的运用,这是实施地理案例教学的重要步骤。首先,提出地理案例,让学生从中发现有关的地理知识,形成地理问题;其次,组织学生分析讨论地理案例,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再次,对案例进行综合评价,以拓展培养学生的地理创新能力。

三、为什么要实施案例教学法?

1.案例教学有利于改革传统的概念教学。传统教学观念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从书本到书本,从概念到概念,关注的是向学生灌输了哪些知识,使教学与生活脱节、与学生实际脱节,忽视了学生学习潜能的开发,忽视了真理形成的过程教学,导致学生学不深、学不透、学不懂,甚至不会运用学到的概念去解决实际问题。而案例教学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自主性的发挥,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案例的分析、推导,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案例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案例教学引入地理教学中,除了能给学生提供教材可能都未涉及的丰富而生动的地理知识外,更主要的是它还能为学生提供一个逼真的地理学习情境,使学生结合自己的认识,深入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锻炼提高自己独立的地理学习能力,尤其是地理解释能力和地理预测评价能力。

3.案例教学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传统的从书本到书本、从概念到概念的教学方式,教给学生的是运用概念解决问题的现成答案,学生获得的是背诵、机械记忆、按标准答案答题的知识。而案例教学告诉学生的是“答案不止一个”,答案是开放的、发展的,不是封闭的、静止的。

4.案例教学有利于促使学生学会沟通与合作。案例教学的过程,通常要经过小组、大组合作思维撞击,在合作中互相沟通,在沟通中增进合作,从而学会尊重他人、关心他人。

5.案例教学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案例教学营造的是充满“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一种课堂教学心理氛围,允许学生回答错问题,允许学生异想天开,允许学生挑战权威,使学生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胜不骄,败不馁,具有一定的耐错心理和积极向上的心态,促进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案例教学是课堂教学创新性教学实践的一种好方式,有助于促使教师的教育观点的转变,确立了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主体实践为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健全人格特别是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思想,学生整体素质得到了有效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得到了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篇4

    1、复习引入、承上启下

    以简洁的语言回顾总结已有的知识,为学习新知识作好铺垫,然后直接切入新课课题。如讲“地理坐标”1节时,可以这样引入:同学们在数学课中我们已经学过用平面坐标系来表示点在平面上的位置,而我们今天学习的是确定地球上某1点的位置的方法 ----地理坐标。在讲“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的新课导入语可以这样设计:在自然界中,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作用,这样构成了生态系统,以往同学们学过的‘生物圈'就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之间又不断地进行着物质的循环和能量的流动,当这种交换达到动态平衡时,就构成了生态平衡,我们今天就学习“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这种引入方法温故而知新,自然承启,既引起学生注意,又使新旧知识密切联系,保持地理知识的连续性和联系性。

    2、设疑引入,诱发思考

    根据新课的重点、难点,设计若干有趣的问题作为引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有目的地听课。 在讲授“大陆漂移说”时,可先提问“为什么在极其寒冷的南极大陆发现了只有在暖湿的环境下才能形成的巨大煤层 ?”,“为什么在炎热干燥的非洲靠近赤道的地区,却发现了古代冰川的遗迹?”。又如在上“洋流”1课时,也可用设疑法引入新课:第2次世界大战时,英国及其盟军严密封锁了大西洋与地中海的唯1通道直布罗陀海峡,然而德国潜艇却屡屡通过该通道袭击英国军舰,致使英军蒙受巨大的损失,这是为什么?经过设疑,学生迫切想知道问题的答案,必然会认真听课,积极思考,从而吸引学生对新课的注意,调动对新课学习的积极性。

    3、巧设悬念、引起注意

    在新课的开端,提出与新知识密切相关的新颖奇异的问题,紧紧抓住学生的心理,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 如讲授“中国的疆域”时说:为什么同样是在冬季,北国的哈尔滨的人们冒着 -28℃的严寒,观赏“冰灯游园会”,而在南国广州正举办“迎春花展”。又为什么在夏季的时候我国东部美丽的乌苏里江上到处洒满晨辉、渔歌阵阵、波光闪闪,人们己开始1天的劳作;而远在西部的帕米尔高原上却是星斗满天、明月高悬,人们还在沉睡之中。悬念1出学生交头结耳寻求答案,学生的注意集中到教师的提问上,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教师总结:这是因为我国幅员辽阔,地域宽广的缘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节中国的疆域。又如在讲授“黄土高原”时,可以这样导入:同学们都知道,由于地壳的抬升,形成了高原和山脉,但是也有“风吹来的高原”,你们知道是哪个高原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我国的黄土高原。巧妙设置悬念,可以1下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勾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其直接进入1节课的最佳求知状态。

    4、诗词引入、创设意境

    “人间4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说明了地形对物候的影响的地理规律,把它作为“地形对气候的影响”1节的开头,能充分调动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在讲“天气与气候”时,引导学生背诵岑参的诗“忽如1夜春风来,干树万树梨花开。”当学生沉浸在诗情画意之中时,教师提问这两句诗是描述天气还是气候,引入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又如在讲我国4大高原之1的内蒙古高原时,首先朗诵《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窿,笼盖4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1下子把学生的思绪带到茫茫草原上。这种课前朗诵1段诗词,创造1种情境,1种气氛的方法,可以集中学生注意,激发他们的情感,收到奇特的效果。

    5、故事引入,唤起兴趣

    根据新课的内容,转述1些简短的生活中活泼的小故事,然后及时引入新课。如在“世界陆地和海洋”1课的引言,用哥伦布环球航行发现美洲大陆的故事,并启示学生,哥仑布能完成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地理大发现,除了他具有坚定意志和熟练的航海技术外,他还拥有渊博的地理知识,正是这些欧洲、非洲和大西洋沿岸的风向、海流等自然地理知识,帮助他们驾驶帆船,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发现并命名了当时人们并不知道的这块陆地。这样引入,使学生明白本节知识的重要性,充分唤起学生对本节知识的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1 2下1页

    6、数字引入、警示忧思

    利用统计数据资料,作为新课的引言。如在讲“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前,教师列举:目前大量使用的煤、石油、天然气等常规能源,因其不可再生的特点,储量日渐减少。据估算,全球的石油 40年即告罄;煤也仅能维持100多年,全球能源危机的警钟已经敲响了,因此,开发利用新能源是摆在世界各国面前的重要课题。在进行“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教学时,可以引用以下资料作为引言:“1987年7月11日,随着前南斯拉夫萨格勒布1名新生婴儿的第1声啼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通过复杂的计算,确定这名婴儿是地球上第510亿个居民,他的来到标志着世界人口突破510亿大关”。“现在每撕下1页日历,世界便有11万个婴儿争先恐后地来到这个已10分拥挤的地球上”,这便是世界人口的增长状况。利用数字资料引入新课,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责任感,同时能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环境观、资源观和和人口观,使他们带着较强的责任感去完成新知识的 学习。

    7、运用图像投影引入,激发学习动机

    运用图像投影趣引入新课,能够迅速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励学习动机。在“地形的变化”1节中,运用投影展示“喜马拉雅山及其海生生物化石”示意图,提问学生:你了解这座山脉吗 ?学生纷纷回答:这是世界上最高的喜马拉雅山山脉。接着教师提出:海洋生物化石出现在该山的地层中,可能吗?为什么?这样促使学生产生认知矛盾冲突,从而激发通过学习新知识,解决认知矛盾的动机。利用投影图片,使学生产生疑问,进而激发探求的欲望。

    在“5带的划分”1节教学时,展示景观投影片“热带、寒带景观”,然后引导学习观察对比,思考两幅景观图中儿童的衣着、房屋有什么不同 ?引发学生的兴趣。接着问:热带与寒带的阳光照射有什么不同?住在热带的儿童为什么将箩筐顶在头上?激发学生进1步探索的欲望,导入新知识的学习。

    新编初中地理教材中,有多幅发人深省、寓意深刻的漫画,在新课导入中运用,最能激发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如在“森林资源”1节中,展示漫画投影图片“小鸟的悲哀”,学生立刻被漫画中的人物和小鸟吸引,教师及时提问:“小鸟为什么要飞走呢 ?学生回答:因为森林被砍光了”,教师及时提出:“森林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这个主题。

篇5

关键词:激励 兴趣 情绪

激励教学法,就是根据学生不同的生理、心理状况,运用各种有效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激发、鼓励学生的进取精神、竞争精神和创造精神,使其思想行为朝着教师所期盼的方向发展的方法。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地理教学中常用的激励教学方式有以下四种:兴趣式激励、宽容式激励、赞赏式激励、竞争式激励。

1、兴趣式激励

根据学生求新、求异的心理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地理兴趣,促使其主动学习。因为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主要心理成分,它能推动学生主动探求知识,增强学生的情绪体验,而随着这种情绪体验的深化,学生会进一步产生学习需要,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为了激起学生浓厚的地理学习兴趣,以趣激疑,以趣引思,使学生热情高涨,积极主动,乐此不疲,在有张有弛、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学生将不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理解知识,消化知识的速度与程度将会大大提高。那么怎样才能在地理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学生爱学的目的呢?

1.1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引言,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每一节课的开始要特别注意新课的引入。可采用歌谣法、地理故事等趣味较强的教学方法导入新课,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诱发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旅游地理“古代著名的旅游者”的时候,在上课开始时,向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大家熟悉的西游记,唐僧师徒最后到达哪里”学生基本都知道这问题的答案,踊跃回答,学习的兴趣来了,学习的主动性一下字被调动起来了。

1.2灵活运用各种趣味语言

语言是传授地理知识,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工具。地理课中如果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适当运用一些趣味语言,那么就可以使地理课堂教学妙趣横生,满堂生辉。谚语的妙用:谚语是中华民族具魅力的文化遗产,它通过形象性的语言,判断式的直接说理的表达方式,对社会,生产,生活经验进行总结,具有哲理性,劝诫性和知识性,是我们民间文艺中的瑰宝。

1.3用谜语来调剂学生的情绪

谜语是我国的国粹,在教学中能适当运用,则可启发学生思维,拓宽他们的知识面,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如在讲世界地理时,引用了一地理谜语笑话:两只蚂蚁在路上走,突然看到一只很大的梨。打一国家名:答案一:蚂蚁甲:咦,大梨?(意大利)答案二:蚂蚁乙:“嘘,梨呀。”(叙利亚)答案三:蚂蚁甲:“奥,大梨呀。”(澳大利亚)答案四:蚂蚁乙:“嘻,搬呀。”(西班牙);在讲中国行政区时候,也用了谜语来猜我国的各行政区,如国泰民安(宁夏),下岗后自己做主(山东),一江春水向东流(上海)等。使上课效率大大提高。

2、宽容式激励

课堂上师生之间产生摩擦是常有的现象。遇到这种情况,首先,教师要容人之短不抱成见,因为教师的宽容是育人的前提,是妥善解决矛盾、融洽师生关系的基础;其次,教师要对学生热情教诲。以情感人。例如在高二七十九班上课时有一学生老是扒到桌上,我跟她讲了多次这样的害处,她不但不听还很傲慢的顶撞我,我不但没有批评和处理她还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宽容的心态对待她,最后这位学生就改好了这样的坏习惯。

3、赞赏式激励

生命是因为欣赏而美丽的。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赞叹的话语,一丝不经意的微笑,往往会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使其扬起自信的风帆。我们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见解,即使他们的见解不够完整,我们也应给予鼓励、赞赏而加以引导、培养。学生的潜能往往就是在这种鼓励中被激发

3.1正面表扬、寻求自信

正面表扬是对学生做最直接、最肯定的赞赏。这种赞赏可以使被表扬者提高学习的自信心,另一方面又给其他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激发起其他学生成功的欲望。请看我上课的一个教学片断:

师:你读书基本功扎实,有悟性,抽象思维能力强。请你看这幅光照图求出北京时间是多少?

(学生思维敏捷,思考一会儿回答出答案)

师:的确不同凡响。但请你说一说你的思路过程?

(生若有所思,少顷心领神会,把整个过程都说出来了)在这个片断中,我的鼓励语言丰富而又多彩,有滋有味。我的鼓励再也不是“你太棒了!”“真了不起!”“你真行”……空泛的没有咀嚼味的廉价的施舍。这种鼓励已成为学生个体潜望发挥的一种推进剂,又是其他学生兴趣激发的催生剂。这种鼓励才能激发起学生的欲望,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是学生所期盼的。

3.2细心引导,体验成功

教师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是学生学习的伙伴。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会因某种原因思维受阻或理解的不全面,这时我们教师可以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点拨,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篇6

关键词: 地理教学过渡方法高效课堂

近几年,观摩了不少地理课堂教学,一堂好课其教学过程往往给人“行云流水,天衣无缝”的感觉,执教者往往具有高超的“架桥搭梯”的本领,即善于运用课堂过渡。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堂上学生的脑力劳动效率。”教师巧妙的过渡语言,对于实现地理高效课堂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在,绝大部分教师都意识到了“过渡环节”的重要性,在讲课的时候能够很好地注意这个问题。下面我就地理课堂教学中常用的过渡方法谈几点体会。

1.设置悬疑进行过渡

设置悬疑进行过渡是指教师围绕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事先酿成一个悬而待解、富有吸引力的问题,从而牢牢抓住学生的期待心理增强课堂学习的目的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外,教学任务完成之后再把这个问题拿出来让学生解决,既学以致用又有前后照应之效。例如,在讲解《大规模海水运动》一节时,预先设置悬疑:“日本大地震引发核泄漏之后,美国公民非常担心受到影响,他们的担心是否多余?”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却又悬而不决转入课堂教学,等“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学习之后再回过头来分析这个问题,最后又可通过这个问题的解决自然而然地过渡到“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部分的教学。

2.利用知识本身的逻辑关系实现自然过渡

在高中地理教材中,许多教学内容之间本身就有很密切的联系,只要充分利用知识本身的逻辑关系完全可以达到过渡目的。这种方法将知识本身的逻辑关系呈现在学生面前,讲解和过渡浑然一体,可以保持知识结构的完整性。这种过渡方法对于条理性较强的知识内容较为适用,特别是必修一自然地理部分的教学。例如,在讲解《河流地貌的发育》一节时,完成“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的教学后,我提出:“河流地貌对人类活动有什么影响呢?”然后直接过渡到“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内容的教学。

3.通过对比进行过渡

当两个教学内容之间相似时,可以通过对比进行过渡。例如,在讲解《地球的运动》一节时,学习“地球自转特征及其地理意义”后,教师可提出“地球在自转同时还在绕日公转,下面我们来分析地球公转特征及其地理意义”,然后出示表格通过对比完成“地球公转特征及其地理意义”的教学。

4.转折过渡

当两部分教学内容有较大差别时,可以采用“但是……”“然而……”“却……”等词语达到过渡的目的。例如,进行《气压带和风带》教学时,完成“理想状况下赤道与极地间的热力环流”活动后,我提出:“这是一种理想状况,而实际情况是地球在运动、地表性质并不均匀。”从而过渡到“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及其季节移动”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教学。

5.对上一环节进行小结实现过渡

这种过渡方法一般用于教学环节之间或课堂教学环节之末。教师在上环节教学内容结束后,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对教学的重点作一小结,然后过渡到下一环节。例如,进行《常见天气系统》一节教学时,讲完“锋与天气”后我小结道:“冷锋、暖锋、准静止锋等锋面活动形成不同的天气现象,这是冷暖气团的相互运动造成的。其实,一个地区大气的水平涡旋也可以形成天气系统,影响天气现象,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气旋、反气旋与天气。”这种过渡方法的特点是,能把教学的重点再现出来,给学生加深印象,增强教学效果。

6.通过拓展延伸来完成过渡

这种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内容基本完成后,通过引导学生向课外扩展,将具有某种内在联系的知识进行关联,在新旧知识之间搭建桥梁,实现内容或环节的过渡。例如,在进行《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学时,讲完“地域分析规律”之后我引导学生“读世界自然带分布图”并思考:“我们分析的地域分析规律,有没有不吻合的情况?如果有请在图上找出,并思考原因是什么?”以此引导学生考虑“非地带性规律”并展开教学。

7.结合对上一环节或内容的评论来实现过渡

这种过渡方法是教师对上一环节或以前所学知识的优劣、利弊进行精要的简评,从而提出新授知识的一种过渡方式。其特点主要包括:一是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上环节知识的特点和作用,二是暗示学生学习下环节内容的方法,以便把上环节知识与下环节施教知识进行比较教学。例如,在进行《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的教学时,完成“大牧场放牧业”的教学后,我这样评价:“刚才我们通过表格分析归纳了大牧场放牧业的分布、特点并结合案例‘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场放牧业’很好地理解了形成这种农业类型的区位条件。”

以上是我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常用的几种过渡方法,具体运用什么方法实现过渡,还要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课堂教学目标,以及所教班级学生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和设计。

总之,课堂教学的过渡环节对于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实现高效课堂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此,我只是简要地谈谈这一环节的重要性和基本方法,更为精妙的方法和运用技巧还需要我们在地理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赵建林.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整合刍议[J].地理教学,2010-10.

篇7

一、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现状

(一)教师、学生对地理学科缺乏正确的认识

长期以来,地理因为在高考中所占的分值较小,被划分到副科的位置,得不到重视。很多学生不认真学习地理,思想上比较懈怠。而且地理是一门边缘性的学科,文理知识交错分布,综合性比较强,学习难度比较大,使得学生很容易产生畏学的心理。

(二)创新思维能力比较差,变通能力比较差

地理这一门学科的综合性强,它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用辩证的、全面的有逻辑的思维去看问题,解决问题。但是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学生分析问题的深度不够,思维缺乏逻辑性,不全面。

(三)缺乏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

众所周知,地理是文科中的理科,生物是理科中的文科。地理的学习不是简单的死记硬背就可以取得好成绩。但实际上,很多学生甚至是教师,都认为背书是学习地理的好方法,轻视理解,重视背诵,这种方法会导致学生看得懂地理知识,但实际操作就很茫然,困惑。

(四)不善于运用地图讲课

很多教师在讲课时,只是简单的在黑板上用粉笔画图或者板书,没有带地图进教室的习惯。前苏联地理学家乌中斯基说“把地图带进教室,就是哑巴也会说话”。地图在地理教学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地理知识的载体。学生因为懒惰不愿意看地图,只愿意记忆书本上的文字。这就会导致学生脑海里的知识不能和地图里的知识一一对应起来。

二、关于教学有效性的概述

教学有效性强调的是有效地课堂教学,就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在课堂中,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使得学生学到有效的知识系统的过程。它重在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使得学生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

三、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一)充分加深对新课标和教材的理解与把握

传统的课程表标准单纯的注重教授学生知识和技能,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新课程标准不仅注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还注重学生态度和情感的培育。

对于地理教材的理解与把握,一方面要充分研究它的具体内容并掌握需要延伸的内容;另一方面要重视教材编写人员的编写教材的目的和用意。

(二)创新创设新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新课程标准侧重于对学生情感和态度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要充分应用学生和自己在生活中所遇到的情景或者例子,根据本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师生共同设立一个生动形象、风趣的学习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从而提升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引发他们对地理问题和知识的思考。

(三)引用实例教学,逐渐转变教学的方式方法

实例教学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用典型的地理事物和例子,以问题为核心,以自主、合作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使得学生在合作中掌握地理知识,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实例教学包括以下几个环节:典型实例、问题对比、问题讨论、总结结论。

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充分的培养,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带着问题进行学习,运用归纳推理的方法总结地理知识的规律,学生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增强。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对获得的知识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归类,学生在筛取有效信息、整合加工信息等方法的能力得到加强。

(四)充分运用先进的多媒体手段,提升教学质量

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强、趣味性强的学科。其中很多的地理知识都可以做成PPT格式的课件,有些地理知识也可以利用Flash软件做成动画类模拟地理现状,运用先进的多媒体放映给学生,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这种方法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有助于突出重点知识,简化难点知识,减轻学生学习的畏惧心理。作为教师,要熟练的使用现代的多媒体设备,根据实际的教学进程,适当的使用多媒体设施,提升地理课堂教学的质量,进而完成有效性教学。

(五)教师要时常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发展

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是“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教师教“书”,学生背“书”,课堂枯燥乏味,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低下,这很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发展。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服务意识,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从旁指导,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世界观、价值观。

教师在课堂教学前、课堂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后进行及时的反思,找出教学中的不足,并及时的改正,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教学反思包括对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理念等的反思,要求教师要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坚持写教学感受,为下一次有效的进行教学保存资料。重要的是教学反思要坚持不懈地将教学反思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不放弃。

四、结语

有效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这三个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如何提高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需要每一个人都参与其中,对地理课堂教学不断的进行改进、完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认真的完成教学目标,还要密切的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行为变化和心理变化,使得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仇彬.怎样增强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J].考试周刊,2009(26)

[2]王军英.浅谈如何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J].教学科学周刊,2012(1)

篇8

板图教学过程应分步进行。如布卢姆所说:“教学的艺术在于:把一个复杂的最终产物分解为必须分别并按某种顺序达到的组成部分。”“教学中一面要记住所要达到的最终模型,一面要集中力量走好每一步。”具体步骤为:

一、绘图兴趣的激发

当今的地理课堂,多媒体的使用使教师容易忽略地理板图的重要性,使学生缺乏画图的意识和习惯。或是有画图,但由于不规范,不能正确地表达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画等于没画。面对这种现象,教师在教学中应采取适当的方法,帮助学生培养画图的兴趣和习惯。

在教学中,如果教师通过简明的板图讲解,就能使学生形成抽象的地理思维意识,建立空间思维能力,理解地图对学习地理的重要性,自觉地读图、识图,达到从图中学习地理知识的目的。例如,学习我国地势走向时,教师通过绘制三级阶梯地势分布简图,能够使学生清楚地了解我国地势分布状况及分界,将枯燥的知识融入地图中,既方便学生记忆,又激发了学生的绘图兴趣。

二、绘图要领的指导

绘制地理板图,要注意简易性、准确性、鲜明性的特征。在对原图进行简化时,必须根据教学的需要,符合教材内容和教学目的的要求,该简则简,该留则留,否则,不能使板图在地理教学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例如,学习世界大洲分布示意图,教师在进行板图时,要强调先画出重要的经纬线:赤道、0°和180°经线、南北回归线和极圈;然后再画七大洲的轮廓。这样才能准确地确定各大洲的位置。通过边绘边讲,让学生领会大洲的轮廓和位置的特点,加深大洲空间位置的认识。

三、绘图技能的实践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师绘制板图的同时,学生必须跟着动手绘制草图,通过这种方式来巩固观察和识记的结果。实践表明,学生对观察内容掌握了多少,准确与否,通过绘图就可以一目了然。

为了有利于全体学生的参与,学生绘图后可进行小组交流、讨论,找出各自的优缺点,并由组内同学评分,记录成绩,这样可促使学生在活动中相互切磋、取长补短,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教师亦可较快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四、绘图能力的巩固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巩固学生的绘图记忆,如小组板图绘图比赛,或优秀绘图作业展示等。

篇9

关键词:初中地理 课堂教学

初中地理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科学合理地选择和有效地运用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一、重视能力培养

教学过程既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又是一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它是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过程。素质教育的理念要求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相应的能力,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因此,在教师教的过程中,必须始终把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放在教学工作的首位。如在“利用经纬网定位”的教学中,由于该知识点比较抽象,可以首先引导学生了解:地球表面并不真正存在经线和纬线,而是为了准确定位某一点的位置,而使用了经纬网。在经纬网确定位置的图中,是“横纬纵经”,同时指出一些具体的位置,如北京的位置是116°E,40°N。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地震的位置是:103.4°E,31°N,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经纬网的理解,形成基本的知识与技能。

二、营造互动氛围

教师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组织教学活动时,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把过去的教师教、学生学的单边教学过程,变为师生双边的互动学习关系,从而在教学过程中形成共同学习,共同发展的学习环境。因此,教师在地理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创设不同的情景引导学生全面参与活动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热情的激发,创设师生平等的对话、互动交流的氛围,加强师生相互沟通与交流,倡导教学民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有利条件。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讨论是情感交流和沟通的重要方法。教师与学生的讨论、学生与学生的讨论,是学生主动探索知识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在“世界第一大洲”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讨论“从哪些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通过讨论:学生可以知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①面积最大(4400万平方千米);②跨纬度最广;③东西距离最长;④人口最多(约36.8亿);⑤有许多世界之最(如世界最高的大草原,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之称)等,所以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这样,学生由客体变为主体,在积极地、目标明确地讨论中,学习和掌握了新的知识。

三、培养学习兴趣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成功的地理教师,都十分重视学生学习乐趣的激发。如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心理,灵活选用讲故事、猜谜语、举实例、编歌谣、搞竞赛等形式,有意识地拨动学生的心弦。如学到“青藏地区”,可向学生展示2001年12月发行的《青藏铁路开工纪念》邮票,让学生知道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它的二期开工建设是我国西部大开发的一个标志性工程,它的建成对促进青藏地区的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加强与沿海的联系,增强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都具有重大意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主动性,从“要我学”到“我要学”、“我好学”,再到“我乐学”的递进转变,形成具有内在动力的良性学习机制,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供有力的心理保障。

四、做到当堂达标

篇10

1当前初中地理教学的现状

初中地理是一门极具自身特点的学科,尽管属于文科范畴,但是又稍偏向理科,因此对于教师教授和学生学习而言均具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表明,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对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其形成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十分重要。当前,我国大多数的初中地理教学依然延续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将教师视为教授中心,采用单一的“填鸭式”,学生被动接受知识,难免产生系列问题。一方面,教师进行按部就班的讲解,学生死记硬背,难以融入教学过程中。另一方面,教师将学生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习效果的唯一标注,不仅会错误估量学生理解程度,而且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长此以往,学生的自主思索、创新能力均得不到培养,也很难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

2新课标下初中地理教学的方法

2.1以新课标要求作为教学的指南

当前,在全国范围内存在四个版本的地理教材,“一标多本”特点十分典型,且编排依据均为“新的课程标准”。在这种情形下,初中地理教师需要做的便是深入挖掘课程标准,从整体把握教材设计。尽可能避免出现考试试题非课堂讲授重点,甚至未在课堂上教授等现象的发生。我们以人教版中讲授“区域自然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为例,其中此部分将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作为综合开发利用的典型对象,深入探讨了如何利用大河流域的自身地理优势,进行综合治理。在这一部分讲解中,若教师过分强调田纳西河,而未将知识进行横向迁移,如采用联想教授法,类比黑龙江、黄河等区域的开发利用,并对比其之间差异,那么显然是教师未读懂、堵头“新课标要求”所致。另外,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这是由地理学科独特的人文特性和较广的涵盖面(如水文、土壤植被、气候等)所决定的,因此这对于学生综合分析能力提出了较高层次的要求。

2.2以现代教学手段辅助学生更好地完成课堂学习任务

当前,地理课堂教学环境与以前相比获得了极大的改进。通过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课堂教学氛围变得更活跃了,很多学生之前空间感、地理方位感不强的问题也能够被部分解决。教师可以从互联网上下载教学课件,以多媒体资料,如图片、视频等为学生展示生动、全面的地理教授内容,不仅更好的符合了初中学生活泼、求知欲强的心理,更能够降低地理教学讲授难度。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也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课前查阅以便预习,在课后查阅以解决疑难点并加以巩固。以此,地理教学课本与现代教学手段便能够得到有机的结合。如,在“西气东输”一课中,教师可以准备关于我国西部地区能源分布图,及东部资源紧俏相关资料,通过对比让学生了解能源分布的不均匀,理解西气东输重要性。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习兴趣便能够被有效培养,课堂师生地位也能够很好的被置换,地理教学课堂的深度及广度也能够有效改善。

2.3鼓励学生进行课堂延伸

初中地理学科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不但要为学生传授必要的书本知识,而且需要将该学科与学生实际生活密切联系,可以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地理事件作案例进行分析与探讨,从而有效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随着现代社会的迅猛发展,很多版本的初中地理教材早已与时事应用不相同步,不仅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能力。例如,针对汶川地震、日本海啸和大家切实关注的雾霾问题等,教师可以设立专题,将与上述事件相关的地理现象进行全面分析,重点突出新课标要求下的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又如,教师可以组织同学在课下自主收集当地形貌、建筑及水文资料,在课堂教学中加以适当分析,达到与书本结合的目的。通过简单的地理实地调查,学生的理解及记忆能力便能够有效的提升。有效的课堂延伸,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便能够有效调动。

2.4形成科学的课堂教学改革观念

新课标要求以“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学习模式进行初中地理教授,强调对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以及团队意识的塑造。课堂教学的改革朝着有利于学生视野的开阔、问题整体分析能力的角度出发。我们认为新课标具有十分灵活的特点,不强调固定的课堂教学模式,提倡学生以小组分析、讨论、整合等形式来将书本原理、难点及重点等剖析与理解。教师在学生已有认知水平的基础上制定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方案,主要解决学生们普遍困惑、存在异议的方面,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次、重点清晰,且时间利用率较充分。例如,在进行初中地理“大气循环”部分讲解的过程中,针对大气运动内容抽象、学生头脑中知识点勾画难度大的问题,教师可以借助PPt制作动画,模拟大气循环,而课本上较为浅显的基本概念、理论等则留给学生自主讨论以便掌握。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