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素质教育培训范文

时间:2023-08-02 17:34: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青少年素质教育培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青少年素质教育培训

篇1

21世纪,人类正迈入知识化、信息化高度发展的社会。在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科学文化水平、创新能力对个体、对地区、对国家发展的推动作用都越来越显著。如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青少年一代的科学素养水平,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思维能力,开拓青少年的聪明才智,教育部和中国科协在借鉴美、日、法等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总结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的经验教训,并经在北京、上海、南京、汕头等地开展多年先期实验的基础上,形成了面向全国推广的、成熟的“做中学”科学教育项目方案。

市少年宫以该“做中学”科学教育项目方案为蓝本,常年开设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培训,由我市具有多年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培训经验的优秀科技辅导员主讲。

培训方式及目标:

1.根据青少年求知欲强、好奇心重、活泼好动的特点,结合现行中、小学教材,选择青少年感兴趣的、有意义的数、理、化等各科的科学实验项目开展“做中学”科学教育活动,从做中学,培养青少年爱科学、学科学,激发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热爱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初、高中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2.小班施教,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通过系统的创新思维能力训练,小发明、小论文、小创造、小科幻,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培养每个学生的自信心、独立动手能力,塑造个性、发挥特长,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使后进变先进,先进更优秀。

3.选拔优秀学生参加省市级、国家级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选手在高招和中招中可以享受免试保送和加分的殊荣,我市每年都有一些学生因此而被免试保送名牌大学深造!)。

招生对象:八岁以上中、小学生

开课时间:2004年10月,周日上课

学费:每人每学期480元

报名地点:市青少年宫天文馆办公室电话:

篇2

【关键词】襄阳市 少儿舞蹈 市场 现状 对策

1引言

1.1中小学素质发展的需要。我国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为核心,注重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强调的是培养和发展人的基本素质)。少儿舞蹈作为集“德智体美”为一身的运动项目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创造性以及主动性。符合现代我国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

1.2青少儿身心全面发展的需要。少儿舞蹈不仅锻炼身体, 提高人的灵活性,平衡和协调能力。还锻炼意志。通过少儿的训练,能磨练人坚忍不拔,积极向上的品质。达到临危不乱,处y不危的境界。在训练过程中,锻炼人的勇气,机敏,准确度,适应能力可自控力。总之,少儿舞蹈符合青少儿身心全面发展的需要。

1.3培训行业发展的需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大部分家长从高分教育、升学教育走出来了,他们慢慢的的开始注重孩子的素质教育和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家长对孩子的艺术要求得到了重视,普遍出现了对艺术培训的需求。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市场,因此,我国艺术培训机构前景越来越好,规模将越来越大。

笔者重点研究和分析襄阳市少儿舞蹈培训市场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旨在最大限度地开发襄阳市少儿舞蹈培训市场,推动少儿舞蹈项目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从2016年11月起,笔者对襄阳市区、郊区及襄阳市乡镇(包括柿铺、牛首、黄家湾、卧龙镇)的7所舞蹈培训机构及幼儿园进行了走访和调查,所涉及到的机构分别为:襄阳市蔚蔚艺术城、襄阳市东俊舞蹈学校、襄阳市君儿艺术学校、襄阳市蓝天幼儿园、襄阳市清华艺术培训班、宜城市舞魅艺术培训中心、南漳县舞飞扬艺术学校等。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笔者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了解舞蹈对少年儿童身体发育的影响以及襄阳市少儿舞蹈培训机构的相关研究。

2.2.2实地调查法。对襄樊市、襄阳乡镇周边(柿铺、牛首、黄家湾、卧龙镇以及南漳县和保康县)县及乡镇少儿舞蹈培训机构的经营管理者、教练及部分学生家长进行实地专访,了解襄阳地区少儿舞蹈培训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2.3问卷调查法。问卷内容涉及培训机构所有者对该行业发展前景的态度、经营管理理念和物力水平;资源配置、教学内容设置;培训人员的教育教学观念、职业操守、教育教学能力等问题。共发放问卷400份(其中少儿家长150份、培训中心负责人20份、教练员30份、参加训练的少年儿童200份),回收问卷300份,其中有效问卷270份;有效回收率90%,经检验问卷效度和信度均符合要求。

3结果与分析

3.1襄阳市少儿舞蹈培训市场现状

3.1.1市场规模。调查得知,目前鄂西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襄阳市及其周边乡镇共有少儿舞蹈培训机构40多个,专业舞蹈培训学校10余所,业余的不同形式季节性培训班30多个。与以前相比,少儿舞蹈培训不再仅限于地级市和县城,一些经济较发达、离中心城市不远的乡镇也开办了培训班,襄樊市的周边乡镇就有培训班25个之多,这说明该项目在襄阳地区具有良好的少儿人才基础。

3.1.2项目分类。从培训的舞种看,有体育舞蹈、民族舞、中国舞、现代舞、芭蕾舞、古典舞、肚皮舞、双人舞等,种类繁多,内容丰富。

笔者随机抽取5个培训机构,其项目设置参差不齐,与创建者经济实力高度关联,主要影响因素有地段选择、房屋租金、师资人力成本等(见表1)。

3.1.3师资现状。近几年来,各类培训机构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省内外各项赛事,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为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也为本地区培养了一批舞蹈后备人才。但是,学校数目的急剧上升,导致师资严重供不应求,无法满足越来越庞大的少儿舞蹈培训机构市场发展需求。

表2显示,由于少儿舞蹈培训市场规模的扩大,教师培训机构只能退而求其次,招聘一些专业性不高、资质低下并且工作时间不稳定的教师应对繁重的教学工作,教学质量得不到保障。

3.2襄阳市少儿舞蹈培训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2.1行业认识层面

不论是培训机构还是消费主体,对青少儿培训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表面,只是为学舞蹈而培训,为参加艺考而培训。未能上升到素质教育、青少儿身心全面发展和培训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

襄阳市只有少部分乡镇的体育舞蹈培训机构起步较早,具有一定的规模,多数体育舞蹈培训机构起步较晚,规模普遍偏小。导致襄阳市少儿舞蹈培训机构对教学理念、舞蹈概念以及培训目的有着巨大的偏差,主要是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缺乏对体育舞蹈的推广与传播观念。多数乡镇经济较落后,对少儿舞蹈的认识层面仍停留在物质层面,少儿舞蹈的推广难以进行。

3.2.2消费能力层面。少儿舞蹈培训机构的主要消费人群为三大类:第一类为政府机关或教职工子女的高学历家庭;第二类为父母经商没有时间陪孩子只想为孩子提供优越学习环境的经济条件较好;第三类则为普通市民家庭,经济条件不是很好,但子女却对少儿舞蹈有浓厚兴趣,这类家庭目前市场较小,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会逐渐扩大。因此,襄阳市少儿舞蹈市场消费能力相对稳定,且倾向于高素质和高收入家庭。

3.2.3行业运行层面。襄阳市少儿舞蹈培训分为长期培训班和短期培训班两种形式。现阶段,部分培训机构在市场开发上过分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未能保证培训教学的质量和连续性,导致少儿舞蹈培训行业的混乱现象,社会评价良莠不齐。

3.2.4师资水平层面

3.2.4.1教法传统,缺乏创新。目前,襄阳市部分培训机构教学模式落后,教师教学方法和手段传统陈旧,创新意识不强,抑制了襄阳市少儿舞蹈技术的创新发展。

3.2.4.2师资匮乏,学历偏低。教师学历偏低,执教年限短,缺乏教学经验;兼职教师较多,师资不稳定,且大多不具备教师资质,教学效果难以保障;山区县路途偏远、交通不便导致优秀教师欠缺,使得教学效果远远落后于大中城市(见表2)。

4对策与建议

4.1政府政策干预,统一行业规范。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办学许可证》的通告规定,市场准入制度是实施有效监管的最重要的一道门槛和保障。教育培训机构首先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设立申。行政审批通过后颁发教育培训机构办学许可证。教育培训机构进行经营活动前招生简章和其宣传广告必须进行行政审批备案。审批备案后教育培训机构可以进行正常经营。教育培训机构应于每一年度结束后接受教育行政部门的年度审核,审核意见由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公布,审核意见不能通过的机构,在整改后如果审核意见再次不能通过,取消教育培训机构办学许可证即市场不准入。

4.2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居民认识。一方面,政府相关部门要推动少儿舞蹈在文化知识领域的健康发展。多举办少儿舞蹈的表演活动和比赛节目。另一方面,经营者需合理运用各种宣传途径,提升培训机构的品牌和口碑。增强教师团队的综合素质,满足素质教育和青少年身心发展的时代需求。

4.3合理价格定位,引导健康消费。襄阳市居民人均收入不高,消费能力极不均衡,导致襄阳市少儿舞蹈培训机构无法大规模运营。物价部门应该根据定价准则制定合理的收费标准,规范培训市场秩序。合理价格定位,引导健康消费。

4.4加大资金投入,提升师资水平

4.4.1提高舞蹈文化修养和技术能力。首先,教师自身要了解少儿舞蹈各舞种的文化理论。要增加生活阅历,做到内外兼修,形神兼备。还要注重提高自身修养和职业道德,律己育人,这样才能培养孩子们谦虚好学、不怕困难、勇于吃苦等优良品德。

4.4.2提高教学能力和组织能力。由于儿童的领会能力比成年人差,教师课堂讲解时要简明扼要、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同时还要善于运用“儿话”教学,精于组织,提升儿童学习兴趣。

4.4.3注重课堂质量和内容形式。教师要有自己的教学模式和形式,不能一昧套用某种教学形式,要勇于创新。抓好少儿身体素质发展敏感期的训练。同时还要特别重视提高少年儿童的运动节奏、平衡和感知觉能力。

4.5科学项目设置,提高服务质量

根据本机构面对人群是少儿这一实情,从而科学设置相关的项目(比如说音乐舞蹈欣赏课、形体芭蕾等等)。参考国内外成熟培训机构的运营模式,积极创新提升自己的服务质量;正确处理襄阳市少儿舞蹈培训机构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做好售后服务多沟通家长,多汲取意见,比如意见薄、建议信电话访谈等等。

参考文献:

[1]刘潇.拉丁舞专项学生自我效能感对竞技能力发挥的影响

[D].天津体育学院 2016.

[2]贾丁雪.武汉市青少年体育舞蹈运动员成才率的研究[D].

华中师范大学 2016.

[3]刘.14周街舞训练对少年儿童体质健康的影响研究[D].

扬州大学 2016.

[4]陆莹.12周恰恰恰舞对小学生身体素质和自我效能感影

响的研究[D].扬州大学2016.

[5]裴支援.乡镇体育舞少儿舞蹈培训的意义与对策蹈培训机

构现状调查研究――以襄阳市为例2012.

[6]何忠,许志琳,陈世高.襄樊市健身俱乐部经营现状调查分

析[J].襄樊学院学报,2008,29(5):60-64.

篇3

论文摘 要: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足以体现国家对科技教育的重视,这对我国青少年科技教育提出了巨大的考验。然而从现实情况来看,目前很多学校在这方面的认识还不足,本文将着重分析我国青少年教育在新形势下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分析了相关对策。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人类生活的重要推动力量。青少年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在科技竞争如此激烈的时代背景下能否承担起21世纪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重任,就要依赖于其全面素质的提高。因此抓好青少年科技教育,培养青少年科技意识和科技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1 青少年科技教育的内涵

科技教育是科学技术教育的简称,即指增进人们的科学知识、提高人们的技术水平、培养人们应用科学技术能力的教育。青少年科技教育的核心是科技素质教育,在科学知识教育的基础上对青少年科技意识和科学能力的培养,形式以学校教育为主体的,包括大学理工科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中小学自然科学教育、职业培训、技术补习教育、科技继续教育及科普教育等。

2 我国青少年科技教育现状分析

“科教兴国”战略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足以体现我国政府对科技教育工作的重视。可是如今青少年教育中并没有对科技教育引起足够的重视,人们认识上的不足导致目前科技教育的缺失,只注重学习成绩,忽略科技思想教育为目前的主要状况。

2.1 缺乏足够的科技知识教育,青少年科技意识匮乏

青少年科技认识不足,主要原因是政府在这方面的资金投入不足,师资力量缺失等问题。首先,表现在资金上,我国教育行政部门并没有设立专门的科技教育经费,导致科技教育经费来源少,学校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很多科技教育的项目因为资金的匮乏而无法展开。其次,目前很多学校都没有设立专门的科技教育培训教师,一般都是由老师兼职担任科技辅导员,因没受过专门的训练,兼职科技辅导员水平不足,自身缺乏创新意识,根本达不到应有的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恶性循环。

2.2 过度重视应试教育、忽略科技教育

过度重视学习成绩已经成为阻碍科技教育的重要因素,学生平时把时间和精力全部放在对书本知识的学习,另外学校的教育方法也缺乏灵活性和多样性,使得学生的个性难以充分发挥。学校虽然也一直在强调重视青少年科技素质,但却没有制定具体的目标,使得科技教育目标仍旧停留在理论上,在实践中没有进行相关的研究,缺乏详细的方法,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科技时间活动未列入学校的常规教学计划中。

2.3 社会教育在科技教育中作用没有得以发挥

虽然科技素质的培养有赖于学校的重视和引导,但学校也需要一个理想的社会大环境的支持,单靠学校一己之力也达不到最终的目标。目前整体社会环境还显得科技氛围不足,现在孩子们获取科技知识的主要途径是新闻媒体,如电视、报刊等,而缺乏通俗易懂、可读性强的科普读物。现在许多城市都举办全国性的读书展览会,展出书目百万种,但优秀科普读物少,普遍存在价高、质差问题,这已被中央电视台报道过;另外,个人购买书刊毕竟有限,而可供学生借阅的图书馆、阅览室很少,许多文化馆、少年宫的图书阅览室受经济利益驱使已改换门庭,易作它用。

3 完善我国青少年科技教育的对策分析

面对大潮汹涌的知识经济,我国的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只有正视所存在的问题,转变观念、改善方法,真正实施以培养创新能力为主的素质教育,才能实现全民科技素质的提高,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力支撑。

3.1 加大对青少年科技教育的重视

(1)转变观念,加强教育,重视青少年科技教育的政策引导。为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使青少年适应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必须帮助学生了解科技的意义以及在以后的生活中起到的重要作用。通过教育鼓励学生学习科学,激发学习兴趣。应该从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重视起科技教育,因为只依靠科技活动是达不到普及科技教育的效果的,应该从各学科教学、活动课程、课外科技活动、团队活动等方面共同努力,将科技教育活动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2)加大资金投入。首先,政府应该加大在这方面的财政投入,将教育系统的科技教育经费与其他科技教育经费分开,单独列项纳入财政预算,以便于中小学的科技教育经费能及时下拨到学校。其次,鼓励社会重视科技教育,提倡募捐资金,并联合企业和其他组织开展科技教育活动,充分调动各种社会力量参与青少年科技教育。

3.2 拓宽教育途径,开展丰富的科技教育活动

(1)扩大青少年科技教育的教师队伍 强化青少年科技教育,首先要解决青少年科技教育的体制问题。正所谓名师出高徒,我省确实涌现出不少科技教育名师,因而创造出了许多骄人的业绩。青少年科技辅导员承担着培育科技后备人才的重大历史使命,是国家科技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人员。目前,由于没有青少年科技辅导员编制序列,现有科技辅导员基本上都属兼职,他们大都是在职人员。为了鼓励更多的优秀人员加入到科技辅导员行列,应该增设义务科技辅导员一职,鼓励那些有识之士,特别是退休的科技人员、科技教师,成为学校或街道、社区的义务科技辅导员。

(2)开展丰富的科技教育活动。学校在学生的日常课程学习之余,应该改善以往科技教育形式化的状况,加强对科技教育的重视,引领学生对科技教育产生足够的认识和兴趣,在科技活动中,应该始终把树立和增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意识作为对学生进行系统思维训练的首要环节,经常组织学生参观现代化的工厂、商店、科研机构、集贸市场、让他们走向社会,进行考察研究,以开阔视野,亲身感受社会主义现代化改革开放大潮的冲击。并通过举办系列讲座,命题征答、专题论辩、演讲比赛、智力游戏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从新旧思维观念的比较中除旧布新。

4 结语

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已经为科技教育培养了良好的氛围,学校和社会各个方面应该更加积极努力培养青少年的科技意识,我们不仅要培养大批的科技精英,更重要的是培养绝大多数人的科学意识和科学思想,这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苏肖.谈青少年的科技教育[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6(4).

[2] 张远鸿.青少年校外科技教育评价方法问题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3).

[3] 伏锡良.培养创新素质从科技教育做起[J].发明与创新(学生版),2008(4).

篇4

[关键词]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现实意义;措施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承担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

近年来,青少年参与寻衅滋事、聚众斗殴、敲诈勒索等违法犯罪案件频繁发生,并且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这和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相对欠缺有着直接的关系,而学校又是未成年人学习知识的第一阵地,加强学校的法制教育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最好办法,因此,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意义十分重大。

一、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的必要性

(一)从国家发展战略要求来看,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国家的栋梁,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青少年素质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兴衰成败。然而,青少年在社会交往中,由于身心发展尚未成熟,特别是出于青春波动期,极易受到社会不良行为的影响。因此,加强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增强青少年的法律意识,提高青少年的法律素质和道德修养,既是建设完善法制社会的需要,更是真正实现依法治国的需要。

(二)从目前推进学校教育改革的要求来看,实现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特别是懂法、守法的公民,越来越成为时代的要求、历史的趋势。但在现行的教育模式下,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法制教育往往形成虚设,学校的法制教育被严重削弱,使得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制教育长期落后,带来的严重后果也越来越明显。因此,加强青少年的法制教育,采取有效措施,扼制青少年犯罪率的上升趋势,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从青少年本身因素来看,这一年龄段的孩子,身体和思想的发育还没有完全成熟,往往不能约束自己的行为,好感情用事,缺乏辨别思维能力,在遇到一些挫折的时候,容易产生极端思想,给自己和他人造成伤害。因此,加强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形成长期有效的学生法制教育机制,才能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出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从而有效地预防、减少、遏制青少年的违法犯罪。

二、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

法制教育对建立法治国家、造就法治人才和培养守法公民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学校开展法制教育是教育青少年知法、守法,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最有效途径。然而为什么在大力加强法制教育的同时,“问题”青少年反而多了,青少年犯罪呈大幅上升趋势, 而且犯罪性质、犯罪手段也愈来愈严重,这不能不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笔者认为,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社会变革的原因固然有之,但更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多年来学校青少年法制教育存在不少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教育内容流于形式。学校作为青少年法制教育的主阵地,目前的教育模式并未把法制教育纳入教学大纲并将其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没有硬任务、硬指标,无法得到足够的重视,因而使学生的法制教育流于形式。

(二)教育队伍缺乏经验。目前绝大多数设立法制课的学校基本没有专职的法制课老师,多数教师没有经过正规的法制教育培训,也很少接触过法律书籍,自身的法律意识和教学方法便存在着一定的欠缺,在教学过程中只能照本宣科,进行填鸭式教学,缺乏案例教学和课堂的灵活性,使法律课成了纯粹的知识讲授课,学生对此不感兴趣,没有多少积极性可言。

(三)教育主体缺少合力。青少年处于生理、心理发展时期,自控能力很差,从众心理突出,没有一个法律意识的观念,随时都有可能做出违法犯罪的行为,需要全方位、全时空的教育和引导。在实际生活中,许多家长对学校存在依赖思想,总认为将孩子送到学校接受教育,不会有问题,对自己孩子的思想和行为缺少了应有的关注,而学校又与家长之间缺乏互动交流,学生放学后不再受学校的管理范围,使学生放学或放假回家后无法起到约束作用。

三、加强法制教育的措施

面对青少年法制教育现存问题,改进法制教育工作,已成为教师的一项紧迫任务,笔者建议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善:

(一)学校要抓好法制课的师资培训。法制教育是对青少年学生集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和实践性为一体的综合性复合教育。因此,法制教育的教师,必须是要经过专业系统的法律专业培训。在当前法制教师紧缺的情况下,可举办法制教育课教师培训班,以提升中学法制教师的业务素质。

(二)教师要改进法制教育的方式方法。法制教育课教师应充分利用信息科学技术,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方法,迎合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尽量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接受深刻的法制教育。

(三)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学校的法制教育不应局限于校内,应把教师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结合起来,要适当地安排一些课外活动,比如组织法制专题讲座、组织法律知识竞赛等,让他们不仅仅用头脑记忆法律,更要用眼睛去看法律,用耳朵听法律,在各种活动中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并内化为守法、护法的意识。

参考文献:

[1]李玲,王戈. 当前在校未成年人法制教 育的现状与展望.

[2]张玫.大连市中小学法制教育工作的现 状及思考.

[3]国家教委、 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 员会办公室、司法部关于印发《关于加 强学校法制教育的意见》.

篇5

*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对于进一步振兴我国的教育事业,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也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为认真学习和贯彻江总书记重要谈话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根据依法治省决定和司法部、教育部、中央综治办、《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通知>(司发通[*)036号),就进一步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进一步提高对盲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依法治国,关键在法治,基础是教育。法制教育是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法制教育在促进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法律素质如何,关系到现代化建设的成败,他们能否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因此,必须将法制宣传教育列入教育发展和教育事业的整体布局中,并切实予以加强。通过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宣传法治思想,传播法律知识,增强学校领导、广大师生的法制观念和学法、用法、知法、守法的自觉性,推进依法治教,确保青少年健康成长和教育事业持续发展。

经过三个五年普法,我省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事业取得较大成就,但在新形势下还存在一些不足。如有的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削弱思想品德和政治法纪教育工作,有的学生法制观念仍然比较淡薄,违法犯罪现象时有发生;法制教育时间、课时落实不够,针对性、系统性不够强;师资缺乏系统培训,没有形成良好的工作机制。各级学校、教育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一定要从科教兴国、依法治国的战略高度,从落实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和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成为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出发,抓住机遇,真抓实干。要改变法制教育零打碎敲的局面,整体推进青少年学生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全面提高全体学生和教师整体法律素质,使我省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二)探索有效途径,切实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

抓好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首先必须强化教师法律素质。教育主管部门要制定计划,并和普法办共同对各级学校领导和政治教师进行分期分级法制培训,增强他们的法律知识水平和依法管理能力。有条件的地方要逐步建立健全学校普法教育讲师团。各级各类学校都要组织教师员工学习有关法律、法规知识,提高他们的法律素质,并把此作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省教委和省司法厅要组织力量编写中小学教师的法制教育培训教材。力争从20*年起,中小学法制课教师实行持证上岗,上岗证书由省教委和省司法厅统一制发。

进一步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功能。教育主管部门要制定完善法制教育计划,在小学、初中、高中的思想品德、公民、政治课中加大法制教育份量,在其他学科教学中也要渗透法制教育,切实解决法制教育进课堂问题。教育内容要密切结合青少年学生学习和健康成长的需要,适合其年龄、心理特点、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既要避免抽象,又能使学生懂得基本法律知识和基本法律原理。

不断探索法制教育方式方法,增强法制教育的实效性和吸引力。要把课堂教育与多种形式的教育结合起来,通过举办法制文艺晚会、模拟法庭、法制讲座、法律知识竞赛、法制征文和“学生带法回家”等生动活泼的形式开展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要把法制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密切结合起来,把反面典型教育与正面教育、全面教育与个别教育、自学与学校教育密切结合起来,把法制教育与日常行为规范达标、依法治校结合起来,使这项工作落到实处。

重视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在法制实践中受教育。要继续通过团队活动、校外活动,“青年志愿者”、“大中学生社会实践”、争创“优秀青少年维权岗”等形式,指导、鼓励和帮助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法制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增长法律知识。要加强对学生组织和学生依法维护合法权益的指导,使青少年学生懂得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同不良行为作斗争,增强青少年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继续重视家庭和社会对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通过配备法制副校长、聘请法制辅导员、建立法制学校、家长学校、警校共建、社区法制教育中心、结对帮教,开展社区教育等载体和制度,强化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法制教育网络,引导青少年学生增强法制观念。

(三)进一步深化依法治校工作,促进学校依法管理

大力宣传宪法、国旗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禁毒法规、教育法、教师法、职业教育法、义务教育法等与青少年健康成长和教育教学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依法治校领导机构,制定规划,落实责任制,建立健全规范学生行为和教育管理行为的规章制度和配套措施。学校领导和教师要带头学法用法,做到为人师表。加大依法治校考核力度,使之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核范围。加强学校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加大对学校周边治安环境集中整治力度。要针对当前存在的侵害青少年权益的突出问题,一个一个加以解决。

篇6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打造*中心区、构建和谐新*、争创全区人民共建共享的生活品质新示范区”的战略目标,深化社区教育内涵发展,积极开展社区教育实验工作,探索社区教育发展模式,形成*社区教育特色,积极争创国家社区教育示范区。

二、工作要点

1、举办*区第四届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活动。20*年,是全国第四届全民终身学习宣传周活动,也是*市首次承办“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现场会”和“全国社区教育成果展”。各社区学校,要充分发挥主人翁意识,积极思考和策划活动方案,献计献策,并积极推选社区教育成果参展,逐步扩大*社区教育工作在全国的影响力。

2、认真完成成人教育四项重点培训工作。一是要积极争取并完成“阳光工程”指标任务。20*年是我区实行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的第二年,要在总结*年“阳光工程”的基础上,做好*年的培训工作。要充分利用在杭职高、技校专职教师资源,建立“阳光工程”职业技能教师师资库,并发挥*职高就业再就业培训资质,通过“校校联合、校企联合、校政联合”三条社区教育培训途径,争取在培训职业和工种上多样化,在培训质量和服务上优质化,在操作实习和理论课程设置上专业化,使受培训人员能“学得好、用得上、转得出”,并满足受培训人员技能考级需求,努力提高受培训人员的就业率和就业稳定率。二是要确保完成市教育局下达的20*年农村预备劳动力培训任务。通过调查摸底,提早启动。三是要根据各镇实际,切实做好农民素质培训工作,认真完成农业局下达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500名指标任务。此外,要指导、协调中小企业深入开展职工教育情况。四是要合力做好20*年成人学历教育招生工作,积极探索提高城乡居民受教育年限的途径和方法,努力提高我区城乡居民受教育年限。

3、开展*市民“迎*”系列活动。通过“*知识进社区”、“健康理念进家庭”、“文体活动迎*”等活动,迎接*,宣传社区教育和终身学习的理念,激发和吸引更多的市民参与到社区教育和终身学习活动中来。

4、办好各级老年学校。要继续关注老年人的学习需求和文化生活,积极主动与民政局(民政科)联合,开展舞蹈、戏曲、音乐、书画等群众文化活动;要充分发挥有特长老年人在社区学习型社团建设中的作用,通过教育培训,使他们能在社区群众性学习团体中发挥指导和引领作用,培育我区“一街一品”和“一社一品”的社区特色教育;成立*区老年学校总校,进一步加强区、街道(镇)、社区三级老年学校建设,创新机制,完善体制,要积极为区、街道(镇)老年学校输送学员。

5、切实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各街道(镇)社区学校和社区(村)市民学校,要联合妇联、团工委、关工委,明确青少年校外素质教育的工作目标,加强工作整合,充分挖掘辖区社区教育资源和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场所。一是积极开展青少年假期社会实践。要加强学生社会实践的组织管理,整体性思考青少年校外教育,做到定时间、定内容、定地点、定责任人,使青少年校外社会实践活动具有趣味性、针对性、创新性和实践性,以提高青少年的思想品德、社会认知和社会实践能力。二是加强社区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要通过多种途径,开办家长学校或家庭教育讲座,尤其是要重视农村和外来务工人员的家庭教育指导。三是积极开展“一帮一”青少年帮扶工程,关心生活困难家庭、父母离异家庭和心理行为有偏差的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6、举办首届*社区教育研讨会。作为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要高度重视我区社区教育科研工作,进一步加强科研队伍建设,发挥区教育学会成人教育与社区教育分会这一群众性学术团体的科研作用,发展新会员,扩大科研队伍,完善各项制度。要紧紧围绕“*城市东扩,*社区教育东进”这一总课题,确立地区的研究项目,认真做好20*年市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与社区教育课题申报工作。并积极准备,举办好*区首届社区教育研讨会,认真组织好市第十一届成人教育优秀论文评审的选送工作。

7、加强对民办教育机构的日常管理。要认真贯彻执行杭教成[20*]23号《明确民办学校(教育机构)审批管理职权的通知》文件精神,按要求做好民办学校(教育机构)年度统计及检查工作。通过年度统计和检查,了解情况,发现问题,推进依法行政、依法办学。

三、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充分体现社区教育以政府主办、教育主管的运行机制,重视各级社区教育的组织建设,成立各级社区教育指导委员会,充分发挥委员会人员在社区教育工作中的协调、协助作用,定期召开专题会议,落实场地、经费、人员等具体保障措施。在落实社区教育教师编制的基础上,进一步理顺组织和工会关系。

2、加强三级联动。区社区学院、街道(镇)社区学校、社区(村)市民学校要加强工作上的相互交流与合作,在业务上要积极开展指导帮助,在基础建设上要认真进行督导检查,在重大培训和活动项目上要坚持合作共赢。

3、加强检查评估。积极推进各类学习型机关、企业、家庭、单位等学习型组织建设,努力推进学习型城区建设。要积极响应区委区政府关于开展学习型社区评比活动的文件精神,认真参与到学习型社区评比的各项活动中去,完善学习型社区的目标导向机制和评比激励机制。进一步加强对社区教育发展相对落后的社区(村)市民学校进行检查,开展达标评估,进一步规范硬件建设、制度建设和活动开展等情况。

4、加强队伍建设。要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有计划地开展管理队伍、师资队伍和志愿者队伍等培训;要不断完善社区教育工作者自身学习的激励制度,建立科学的社区教育培训和继续教育体系,通过社会工作师考证培训、社区文教干部培训班、学会人员工作交流会、外出学习考察活动、先进个人(社区教育先进工作者、学习型市民和优秀志愿者)评比等,建设一支能动脑、勤动手、善创新的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

篇7

中小学生的教育关系到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对其加以合理的心理素质培养与锻炼是当前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当下的农村教师不仅肩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更承担了与农村学生最直接、最密切地接触和交流的工作。因此,提高农村教师的心理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教师心理素质的高低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农村学生心理素质的养成与能力训练除受父母的日常引导外,更主要的来自于对他们实施教育的主体,即农村教师。简单讲,农村教师心理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受教学生对象的心理素质的水平。因此,对农村教师心理素质的提高实有必要,而最直接的途径就是对其进行心理素质培训。

其次,有助于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伴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农村学生身体健康状况逐渐改善,但不容忽视的是对其心理健康状况的疏导和指引。目前,农村教师人数依旧占我国教师总人数的绝大部分,但相对城市教育而言,农村教育是薄弱环节,通过农村教师心理素质培训来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势在必行。最后,有助于降低青少年犯罪率。在信息网络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少年(如留守儿童)犯罪现象愈发严重。追根溯源,主要是由于其在青春期心理素质教育的缺失,导致其不能与同龄人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所致。教师是农村青少年日常接触最为密切和直接的对象。通过对农村教师心理素质的培训,有助于教师在交流过程中察觉学生的异常,并对其展开进一步的教育疏导工作,以此来降低青少年的犯罪率。

二、农村教师心理素质培训现状

(一)国家培训标准文件的相关要求

网上资料显示,超五成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堪忧。以国家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辽宁省内168所城乡中小学2292名教师进行检测的结果为例:教师存在心理问题的占51.23%,其中属于轻度心理障碍的占32.18%,属于中度心理障碍的占16.56%,患心理疾病的占2.49%。实际上国家对于中小学心理素质培训的相关文件早在2002年就已经形成了。2002年8月1日,为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育部颁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其中指出:要重视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要求逐步建立在校长领导下,以班主任和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把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一个方面,为教师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供必要条件。此后,又不断对上述纲要进行完善和修订,同时不断强调对于农村教师心理素质进行培训。

(二)培训方案的设计

以2014年东营教育信息网上显示的《关于举办2014年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班的通知》为例,实行培训方式和职业技能考试相结合的模式。具体如下:培训主要通过当地(也就是东营)心理学会负责具体的落实和实施,通常以集中面授与自学、研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培训结束后,依据相关要求和自身条件申报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考试,成绩合格后由国家人力资源与劳动保障部颁发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证书。对于首次考试不能通过的,可免费继续参加一期学习,但补考费用需自理。

(三)培训效果的反思

自教育部下发相关文件以来,各地纷纷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的相关工作,其中,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通知》(鲁教基字[2013]16号),无锡市教育局举办了2014年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培训班等。就心理素质培训的效果而言,首先,提高了农村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意义以及重要性的认知;其次,进一步培养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意识;再次,提高了教师与学生融洽相处的技巧,在交流过程中不但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还了解了学生的内心世界;最后,通过交流学习与自主研究使教师逐步掌握学生心理健康全程管理之教育事前防范机制、事中处理模式及事后教育疏导工作。

三、提升农村教师心理素质培训实效的对策

农村教师是当地学生尤其是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与调节的精神导师,为了实现对学生心理及时、高效地疏导,指引,矫正,对农村教师心理素质培训迫在眉睫,具体对策如下。

(一)教师自身需要主动调整心理状态

提升农村教师心理素质培训最根本的环节在于建立起教师自身良好的自我概念,积极预防、调控不良心理障碍和情绪,并学会主动自我调整。正确面对自己,面对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时刻加强自身在心理素质教育过程中解决突出问题的能力,针对问题本身有效提出应对策略。不断加强自身与其他老师的交流和沟通,积极争取与学生的交流。作为教育的主体,要敢于表现自我,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同学相互之间和谐相处的交往意识。时刻保持以身作则的精神面貌,将积极、健康、友好、和谐的意识渗透在教导学生的日常学习中。

(二)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

在教师自身努力提高素质的同时,需要外部环境及条件的补给与激励。从宏观的方面来讲,各级政府和教育相关部门要继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切实保障农村教师的生活水平。除了保障农村教师的工资正常发放外,还要深入了解农村教师的生活困难,增加对他们的福利待遇,不断缩小城乡教育福利待遇的差距;对离家较远的农村教师或长期坚持在教育一线的教师要给予适当经济补偿,切实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

(三)积极组织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作为学校,要定期组织农村教师参加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为农村教师创造与城市教师同等和谐的环境的同时,要从实际出发,有计划、分步骤地开展教师心理测验与调查,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教育活动。值得一提的是,积极组织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可以选择不同方式,如学校可以结合当地的社会资源,组织教师进行寒暑假的培训和学习,也可选择引进校外专门人才以专题讲座、活动课、心理辅导培训班等形式授课,最终实现农村教师掌握一般的心理调节技术。

(四)建立农村教师心理素质考核机制

篇8

一、加强领导与管理,营造科普文化氛围

加强领导。开展科普活动是对学生进行科普教育最直接的途径,学校领导非常重视科普活动。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班子成员、科学教师及班主任为成员的科普活动领导小组,保证了活动的有序开展,营造了良好的科普文化氛围。

健全制度。为了把科普教育思想渗透到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进一步引领师生主动开展科普工作,学校先后建立和完善了科技活动室制度、科普成果奖励制度以及专用教室使用规章等20余项制度,以制度规范科普行为,激励和促进科普工作。

二、夯实基础建设,落实科普教育举措

提高教师科学素养。科技教育的开展需要师资做保障。为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学校每年派领导和教师外出学习,并将省市科普教育专家请进学校,为师生开展科技教育培训。学校开设了科幻画特色课程。为了使教师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科幻画的内涵,更好地辅导学生,学校邀请了郑州科技馆的资深科幻画专家陈宗铭老师给全体教师举办了《关于青少年科幻画的思考》专题讲座。

加强课程建设,渗透科技教育。科技素质的培养需要构建相应的课程体系来保证。为进一步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培养“合格加特长”的学生,学校结合实际情况,选准科幻画作为学校特色课程,从科幻画入手,走好科普创新的每一步,并从一年级开始,逐年增设科幻画特色课程。这一特色课程受到学生欢迎,赢得了家长们的一致称赞。

重视科普宣传,开展科技教育。学校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为目标,认真做好科普教育宣传工作。学校充分利用主题班队会、国旗下的讲话、广播、宣传栏、黑板报等形式进行科普宣传教育。各班还将科普当作班级特色,在班级的宣传栏上辟出科普专栏,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功效,以彰显班级科普特色,凸显班级科普文化,让学生感受科技的重要性。这都营造了学科学、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浓厚氛围。

三、积极开展活动,提升师生素质

加强学生社团建设,开展科技教育。我校在科技教育方面成立有探索号科学社团和机器人社团,每周活动一次,有专业教师为学生提供设计、指导和服务。每年暑假,我们还积极开展科普夏令营活动,带领学生到郑州市科技馆、地质博物馆和省博物院等地参观,开拓学生的科学视野。实践证明,我们利用学生社团把科技活动覆盖到每一个学生的做法行之有效。一整套制度和做法,使学校的科普教育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开展科普知识讲座,拓展科普视野。为了拓展学生视野,学校定期举办科普知识讲座。本年度,学校邀请校外辅导员到校开办了交通安全、消防演练、禁毒、预防艾滋病、法制等讲座,同学们大大提高了学科学、用科学以及安全防范、远离、远离侵害的意识和能力。

科普活动周掀起学校科技教育。2010年5月和2011年5月,学校先后成功举行了以“体验科学,快乐成长”为主题的科普周启动仪式和以“走进科学,放飞梦想”为主题的科普节开幕式。这些活动均得到了省、市、区科协及科技馆的大力支持与充分肯定。学生们在科普实验区、科普绘画区、科普大篷车区、科普体验区和机器人展示区亲身动手体验,尽情享受着科技的无限魅力。

承接各级科普活动,提升师生科学素养。2011年9月13日,郑州市金水区“全国科普日暨科普进校园活动”启动仪式在我校举办。郑州市科协、金水区科协和科技局的相关领导参加了这次活动。通过这次启动仪式,师生们提高了学习兴趣,也学到了不少的科普知识,掀起了普及科学知识的新。

四、可喜的成绩,奋飞的起点

近年来,学校积极组织师生参加国家、省、市、区各级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有20余名教师的实践活动、活动方案获奖,60余名学生的科技小论文、方案获奖,40余名学生的科幻画作品分获国家级、省级大奖,学校多次被评为市、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组织单位、郑州市“低碳生活”先进单位。今年,学校又喜获河南省“十佳科普学校”称号和河南省“防震减灾科普示范校”称号。

篇9

一、中小学艺术教育基本情况

现有中小学70所(小学41所,中学29所),学生5万余名,艺术专任教师296名(音乐教师144名、美术教师152名),外聘管乐、京剧等艺术教师72人。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和对艺术教育重要性认识的不断提高,加之实施各项有效措施,中小学艺术教育取得了快速发展。

二、中小学艺术教育取得的成效

(一)中小学艺术教育管理机制不断完善

教育局成立艺术教育领导小组,在深入调研掌握情况的基础上,结合中小学实际情况,制定艺术教育工作方案。以“抓普及人人享有,抓重点打造特色”为指导思想,紧紧围绕普及艺术教育和创建特色活动项目两项工程,以形式多样艺术主题活动为载体,以评选奖励机制为推动力,不断深化提高中小学艺术教育工作水平。各中小学校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完善艺术教育管理制度,成立学校艺术教育工作领导机构,由分管校长负责,中层干部和教研组长具体抓落实,有计划开展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学生艺术培养和艺术特长生选拔、升学机制不断完善。

(二)中小学艺术教育普及性高、形式丰富

中小学积极组建校园艺术团和文艺社团,现有合唱队、舞蹈、京剧等近十个种类152个校园艺术团队,有573个学校文艺社团(音乐137个社团,美术128个社团,动漫、摄影、飞镲等其他类型308个社团),专用教室231个(音乐93个,美术84个,篆刻、版画等其他54个专用教室),2万多名学生参加艺术社团(其中音乐4700名学生美术4800名学生其他12000名学生),学生参与度近50%。

中小学每年以艺术展演、文艺比赛、校园艺术节等多种形式开展校园艺术活动,师生参与率达到100%。近三年来,学生艺术团先后参加了世界华人艺术节钢琴大赛、全国青少年书法绘画大赛、全国中小学生健美操大赛等活动。在第十八届“海门艺术节”游园活动中,中小学艺术特色校、幼儿园和青少年宫书画院的200名师生共同参加“‘艺术蓓蕾绽滨海’——少儿艺术才艺展示”活动,师生共同展示了书法、篆刻、版画、藏书票、剪纸、刻瓷、刮色画、面塑、丝网花、集邮等才艺,得到游园领导和群众的高度赞赏。

(三)中小学艺术教育特色初步形成

近年来,德育科积极推动校园艺术教育特色品牌建设,各中小学校结合实际情况,坚持艺术教育特色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得到学生、家长、社会广泛认可。目前,一中心小学、上海道小学、实验中学和六中分别成立了铜管乐队,盐场小学的飞镲队、河头小学的落子队、浙江路小学的腰鼓队、向阳三小的秧歌队、桂林路小学和馨桥园小学的版画社等校园艺术社团初步形成规模。

德育科组织部分学校艺术教师到北京观摩学习,学习之后,各校借鉴先进的训练和管理经验,积极对各自的队伍进行节目的改进和创新。一中心小学在短短的一个月内,将传统的铜管乐坐式演奏改编为行进表演,使表演更具观赏性;浙江路小学的腰鼓和向阳三小的秧歌不仅保留了原有广场舞蹈健身的功能,而且经过艺术加工搬上了舞台,形成了普及与提高的有机结合。各校结合校情积极开展艺术特色品牌项目建设,涌现出了青少年宫的小海螺艺术团、一中社团、六中铜管乐、实验学校民乐团、草小京剧、浙小腰鼓、馨桥园小学篆刻、中心庄小学楹联、贻成小学藏书票、徐州道小学集邮等一批在全区、全市、甚至全国都有一定影响的艺术教育学校。截止目前,全区已建成艺术教育特色项目学校30多所,占中小学校40%,其中小学达到20多所,接近70%。

(四)艺术特长生培养机制日趋完善

校园艺术教育立足全面普及,整体提升中小学生艺术素养,重点培养艺术特长生。各中小学校积极推进“体育艺术2+1”项目,坚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艺术活动,使每个学生至少参加一项艺术活动,培养学生的艺术爱好和艺术特长。今年,通过教育局组织考核认定的小学艺术特长生有797人,比去年增加241人,增幅43%,这也是连续第三年保持40%以上增长。共有133人通过市级中学艺术特长生认定,居滨海新区首位,实现连续三年10%以上的增长。今年共有31名小学毕业生通过初中艺术特长生考核录取,有13名初中艺术特长生被高中校预录。应届高考艺术类录取数量逐年攀升,今年有92名艺体类考生考入二本以上高等院校(2010年有43名,2011年有54名,2012年85名)。小学全面普及,初高中、大学有效衔接的艺术特长生培养机制日趋完善。

(五)中小学艺术教育取得显著成绩

中小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狠抓艺术教育,逐年增加艺术教育经费,本学年达到112万元(教师培训费用12万元、专业团队建设53万元、购置图书及用品24万元、参加比赛经费23万元),为深入开展艺术教育工作提供了经费保障。通过这些扎实有效的措施,使得全区中小学艺术教育逐年发展,变化很大,取得显著成绩,近3年来在各类艺术活动中获得116个国家级、248个省市级奖项;实验学校评为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位,中心庄小学被评为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校。

三、中小学艺术教育发展特色

(一)以比赛促提高,全面开展校园文艺展演活动

近年来,教育局先后举办了中小学生艺术节、校园合唱艺术节、少儿舞蹈大赛、校园集体舞大赛等大型文艺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推动了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提高了艺术教育水平。2013年6月初,教育局相继举办了合唱、器乐、舞蹈等专场汇演展评活动,全区60多所学校选送了150多个节目,2000多名学生参赛表演。经过选拔评选,推荐29所学校的60多个节目参加天津市文艺展演,目前得知至少取得两个一等奖,八个二等奖和八个三等奖,突破去年成绩(具体成绩下半年公布)。

上半年,结合滨海新区创建文明城区和海门艺术节活动,教育局举办了中小学首届校园文化艺术节,这次活动在保证节目质量的同时更加注重学校参与度和特色活动展示。三十多所学校参与编排的九个节目,既有传统歌舞的创新演绎,也有充满青春活力的特色健美操和行进中的铜管乐演奏,更有京剧联唱、武术表演等国粹节目的创新编排,充分展示了学校艺术教育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二)结合责任教育,深入开展“五爱唱读”工程

教育局德育科坚持将艺术教育与读书活动、责任教育有机结合,在中小学生中深入开展“五爱”歌曲大家唱和“五爱”书籍大家读的“五爱唱读”工程,在增强学生文化艺术素养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开学初,各中小学校广泛发动师生,精心选取歌曲和书目,调动学生参与合唱和读书热情。利用音乐课、晨读、大课间、午休等时间组织歌曲练习和读书指导,校园充满嘹亮的歌声和读书声。各中小学校纷纷组织开展“校园合唱节”,在班级合唱的基础上,成立校级合唱团,为学生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此项活动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和精神品质的同时,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和乐于读书的良好品质,营造出和谐向上、健康文明的艺术教育环境和校园文化氛围。

(三)发挥少年宫功能,拓宽校外艺术教育发展空间

青少年宫作为学生校外艺术教育重要部门,承担着中小学生艺术培养的重要职责。青少年宫现有声乐、器乐、科体、舞蹈、书画等33个科目培训班,每年为近万名青少年学生进行艺术培训。青少年宫通过组织开展中小学文艺展演比赛、“爱祖国爱家乡”百米长卷绘画比赛、“我的T台我做主”环保服装大赛、“大美滨海”幻灯片比赛、“秋风送爽含珍艺、丹枫迎秋蕴真情”送高雅艺术进军营等三十多场文艺活动,使60多所学校的12万人次学生享受到高雅艺术的熏陶。成立于一九九八年的青少年宫小海螺艺术团,至今共参加各类大型文艺展演比赛活动100多场,舞蹈《踏浪》等近二十个节目荣获全国一、二等奖;培养了宋佳(北京音乐舞蹈学校)、史丽莎(中国艺术学校)等十余名优秀艺术人才。青少年宫“永丰少儿书画苑”定期组织学生外出写生,举办师生书画展,积极推荐优秀学员参与市级比赛,为学员成长成才创设条件。

青少年宫充分挖掘自身艺术教育潜力,将校外艺术教育培训活动拓展到各中小学校,先后在新港一小、北塘学校、实验学校、一中心小学、草场街小学、上海道小学等十几所学校开设艺术、体育、科技等专业课程,满足广大基层学校学生的艺术发展需求,拓宽艺术教育培训发展空间,为青少年创设和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培养青少年艺术素养,提升艺术教育水平。

四、中小学艺术教育存在的不足问题

(一)学校领导重视艺术教育不够

有些学校领导对艺术教育认识浮浅,认为搞几个活动、出几个艺术尖子就是艺术教育;对艺术教育重视不够,认为艺术教育“白花钱”或“太烧钱”,不肯投入或经费投入少,不组织参加各项活动。一些学校艺术教育管理机构不够健全,没有完整艺术教育建设的规划,人员配备不足,艺术教师的研讨、交流活动很少,制约着艺术教育的发展。有的学校没有艺术团队,社团种类少,参与学生少,艺术教育活动质量有待提高。

(二)校际间艺术教育发展不均衡

中小学在艺术教育发展上由于发展基础、重视程度、投入力度等多方面原因,存在着明显的校际间不均衡的问题。实验学校、六中等传统艺术教育强校,学校艺术教育特色突出,活动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富有创新,学生参与面广。相较于这些传统艺术教育强校,更多的中小学校对于自己的艺术教育发展还没有准确定位,还没有找到符合学校自身实际情况的艺术教育发展方向,还处于特色建设的起步和探索阶段,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发展机制。另外中小学艺术教育经费投入差距很大,明显不均衡,现各中小学艺术教育经费平均每校投入资金18096元,最多的桂林路小学投入20多万元,有6所学校根本没有艺术教育经费投入,有37%的学校艺术教育资金投入不足,有22%的学校艺术教育设备满足不了教学和开展活动的需要。

(三)艺术教育师资队伍亟待加强

本次调研中,38%的学校反映当前学校艺术教育发展面临的最大困难是缺少专业艺术教师,导致规定的艺术课无法正常开设,更无法组织开展学生艺术社团;32%的学校反映目前学校艺术教师缺少专业培训,艺术教师专业素养达不到学校发展需要。中小学艺术教师专业素养参差不齐,在艺术展演中,学生服装整齐,而指挥教师却穿着休闲服装登场;有的指挥教师节奏把握不准,或有气无力一副病态。展演中个别学校学生演唱集体跑音;有的学校选送节目几年不变,这都说明中小学艺术教师专业素养亟待提高。

(三)高水平艺术团队培养有待提升

近年来各中小学培养了大批艺术人才,赢得学生、家长、社会的广泛认可和好评,拥有良好的群众基础。但是,目前仅有青少年宫小海螺艺术团在全市具有一定影响力,显然无法满足人们对艺术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更与滨海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不相适应。艺术教育迫切需要打造更多的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艺术团体,从而带动艺术教育快速发展。但是作为各学校艺术社团骨干的艺术特长生培养却出现了报名和招收人数萎缩的情况,特别是高中艺术特长生招不足人甚至招不上人,这种现象需要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

五、解决存在不足问题的几点建议

(一)提高艺术教育认识,完善艺术教育培养机制

全面提升中小学艺术教育水平,需要深化素质教育理念,尤其是提高学校领导班子对艺术教育工作的认识。要使学校上下形成这样的共识:提升学生艺术素养不仅是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的需要,更是健全学生人格,促进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开展艺术教育活动不仅要形式上的丰富多彩,更要保证内容上的赏心和悦目;学校艺术教育不仅是培养学生某一方面艺术特长,更重要的是通过艺术熏陶培养健全学生完整的人格品质。

因此,要积极开展校长、艺术教师艺术教育培训指导,以研讨、学习交流、比赛、督导等形式,加大指导、评比、检查力度,不断提高艺术教育认识水平,丰富完善学校艺术教育管理机制,加强艺术教育特色项目创建机制,完善艺术特长生培养机制,施行艺术教育评价奖励机制和艺术教师定期培训机制。

(二)严格落实课程标准,规范艺术教育课堂管理

各中小学校要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务使艺术教育课开齐率和开足率达到100%,坚决杜绝削减、挤、占、挪用音乐美术课现象,确实保障学生美育教育时间和效果。各中小学校要积极引导艺术教师不断加强艺术课程研究,深入探索艺术教育课程改革,结合学校实际开发学生喜闻乐见的艺术教育校本课程,在普及艺术教育的基础上,积极开发学校特色艺术项目,使校本课程与学校艺术教育特色建设有机融合,相互衔接,递进发展。

各中小学校要在教育局配齐配足学校艺术教育资源基础上,做好日常管理和维护,为艺术教育课堂教学和艺术活动提供有利保障。

(三)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丰富校园文化艺术活动

各中小学校在认真贯彻落实《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基础上,全面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工程,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艺术活动,让每个学生至少学习掌握一项艺术特长,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为此,各学校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地域艺术资源、教师特别是艺术教师专业特长和技能、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等多方面因素,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确定学生易学会、好掌握的艺术项目供学生选择,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

各中小学校每年要有计划地举行各类艺术展演活动和校园合唱活动,有效组织班级人人参与;成立校级艺术社团,注重优秀人才培养和精品打造。以此活跃学校艺术氛围,激发学生参与兴趣,陶冶学生艺术情操,提升学生审美情趣。

(四)注重艺术特长生培养,促进艺术教育持续发展

艺术特长生是各学校艺术活动的骨干力量,是有专业培养前途的艺术人才,扩大艺术特长生招生比例,既有利于推动学校艺术教育发展,也有利于扩大艺术人才培养范围。因此,在继续坚持小升初艺术特长生加分和艺术特长生免试提前录取政策基础上,增加艺术特长招生优惠幅度。建议将初中招生比例由原来的2%提升到4%(力争与体育持平),扩大高中艺术特长生招生学校数量(二中申请20XX年招艺术特长生),同时进一步降低录取分数(由原来的5分(一中)、10分(紫云等)降到20分、30分),使更多的艺术特长学生享受到政策,激发家长和学生坚持艺术发展的动力,促进中小学艺术教育持续发展。

要建立完善小学、初中、高中艺术教育项目有序衔接发展机制,为艺术特长生专业发展建立制度保证。推广六中经验,以班级为建制成立乐团,特别是一中、二中这样的完中校,有利于项目持续发展,形成规模。

(五)打造精品艺术团队,引领艺术教育高水平特色发展

教育局要制定完善学校文化艺术特色发展评价考核和奖励机制,对艺术教育发展有序、形成规模、成绩突出的学校给予专项资金支持。各中小学在发展声乐、舞蹈、绘画等大众项目同时,要关注地域特色项目的发展,发掘传统文化特色,集中力量打造版画、铜管乐等特色项目。依托特色学校和校外艺术教育机构成立中小学版画工作室和中小学铜管乐团,积极推动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发展地域特色,培养艺术特长学生提供人才保障。

(六)强化艺术教育师资培养,促进艺术教育健康发展

教师是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重要保证,各学校要按照《学校艺术教育规程》的要求,完善艺术教师评价考核办法,结合课堂教学、组织课外艺术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参与教研活动等多方面表现与实绩对艺术教师进行综合评价。督促指导艺术教师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规划,支持艺术教师的理论业务学习,积极组织艺术教师参加各类培训教研活动,鼓励支持艺术教师组织指导课外艺术活动。同时,各中小学校要在配齐艺术教师开足艺术课程基础上,积极吸纳有艺术特长的班主任和其他学科教师参与艺术教育的组织协调工作,不断壮大艺术教师队伍。

篇10

中国教师报:请您介绍一下我国目前校外教育的整体概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校外教育的发展面临怎样的挑战?

高彦明:我首先介绍一下校外教育的概念和我国青少年校外教育发展的历史沿革。我们认为,校外教育应该是由,国家教育部门或有关职能部门认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固定场所和固定教师队伍的教育形式。它是一种以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以增进人们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德为目的的实践活动。

我国青少年校外活动和场所是建国以后逐步发展起来的。从体制上说,我国青少年校外教育机构分屑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妇联等多个单位主管。多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创建一个备方面齐抓共管、社会各界大力支持、校外教育机构乏间密切协作的局面。到“九五”末期,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经拥有各种形式的青少年校外教育活动场所1万余个。

校外教育的表现形式和实施是多元化的。青少年活动中心、青少年宫、少年宫、少年之家、青少年校外活动站、青少年科技站等成建制的机构是校外教育的主要阵地,学校课外教育、家庭教育、少年军校、社区青少年活动站和部分具有教育功能的社会教育组织等都应该是现阶段校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形成一个“大校外圈”。在青少年活动中心、青少年宫、少年宫、少年之家、青少年校外活动站等机构中,校外教育主要通过青少年群众文化活动和具有专业培训性质的兴趣小组活动两种形式来完成。

现在,我们正在下大力气,以“社会联动”的方式努力创造一个关注未成年人教育并为他们健康成长做实事的社会氛围。这一点没有几个国家能有这么大力度。从这个意义上说,校外教育的确迎来了又一个发展的春天,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重任。虽然眼下还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比如:现有的校外教育场所无论从数量、功能上还是从分布和规模上都难以满足青少年接受校外教育的需求,尤其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更加明显。为了缓解这个问题,经中央批准,2000年国家成立了由教育部牵头、30个部委参与的全国青少年校外教育工作联席会议,每年分出一笔彩票资金加大对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的建设和维护,力争实现“十五”末期全国90%以上的县(市)至少有一所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的目标。目前,这项工作已经卓有成效。

我个人认为,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学校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学校课外教育的发展会越来越快。从整体发展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件好事,但相对于校外教育机构来说,正在形成一定的冲击力。这就要求校外教育机构应该审时度势,及时研究和调整活动架构和内容,主动融入社会,向社区开放,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青少年群众文化活动。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校外教育也存在着生存和发展的问题.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校外教育能否满足并在多大程度上满足青少年成长成才的需求、家庭教育计划的需求、社会发展对多方面人才的需求,将决定着校外教育的生存与发展;第二,在全社会都重视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校外教育应该如何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三,在学校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情况下,校外教育怎样创造和运用科学有效的方式和手段来实施素质教育;第四,建设培育好一支既热爱青少年、有责任心,又懂得现代教育理论、具有现代教育观念、掌握现代教育手段、富有改革和创新精神的校外教育工作者和教师队伍是当务之急。

围绕素质教育研究校外教育

中国教师报:作为我国青少年校外教育系统的行业服务机构,校外教育处具体开展了哪些方面的工作?以后一段时间,它的工作要点是什么?

高彦明:我们是通过中国教育学会少年儿童校外教育分会对全国的校外教育机构进行工作指导和服务的。“研究、参谋、倡导、示范”是我们的工作方针。遵循八字工作方针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为了提高校外教育工作者和教师的理论和工作水平,我们建立了校外教育研修基地,研修基地邀请社会各界的专家学者,分层次和学科,针对校外教育工作实际,做了大量的校外教育培训和研修工作;我们通过组织理论研讨、观摩互访活动,为校外教育机构和校外教育工作者提供各种交流的机会;我们开展了书画大赛、艺术汇演、少年儿童歌曲歌谣征集等主题教育活动,为校外教育提供了成果展示和工作交流的平台;我们为会员单位走出国门进行交流学习搭设了桥梁,现在几乎每个区级以上少年宮都有自己与国外的交流项目;我们编辑出版了《中国校外教育工作年鉴》和校外教育专著,开办了一系列主题论坛,进行了校外教育政策、活动课程和管理专题研究,填补了我国教育理论研究工作空白,为校外教育理论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06年是一个很特殊的年份,是“十一”规划的开始。从分会的角度来说,有几项具体工作要落实:第一,要把现已存在的几个研究项目固定下来并向品牌化发展。去年我们出版了我国第一本170万字的《中国校外教育工作年鉴》,工作虽然很艰难,但毕竟是一个良好的开端,现在我们在编2004年卷,年鉴这个品牌应该考虑定下来;要对校外教育活动场所的建设和管理、校外教育活动课程的设置和实施、校外教育的政策和法规进行深入研究。第二,要继续加强交流工作,继续为基层单位开展工作搭建桥梁,让我国校外教育更全面、更深入地和世界各国的青少年校外教育接轨,达到互相交流、互相借鉴、互相学习的目的。第三,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培训活动,要积极承担全国青少年校外教育联席会议等有关部门和单位的各种研修工作。第四,要做好各种活动示范,为基层提供各种活动信息,引导基层单位开展各种文艺、体育、科技、国防教育活动。

中国教师报:校外教育法规制度建设是推动校外教育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与发展的必要条件,据报道教育部可能要颁布《少年儿童校外教育机构评估标准》。请您谈谈目前这项工作的进程。

高彦明:这真是个好消息,但我还没有听到更具体的东西。目前校外教育系统的政策建设还很不完善,存在一些欠缺,制定管理、评估方面的法规是当务之急。1995年原国家教委、文化部、国家体委、全国总工会、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科协等单位联合颁发了《少年儿童校外教育机构工作规程》,这是一个很好的文件,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校外教育的发展,已经不能满足校外教育的需要了。多元化的校外教育需要一个既全面又实用、从宏观到微观的管理性政策法规。正是基于这种考虑,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受原国家教委、团中央、全国妇联等主管部门的委托,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制定了一个《少年儿童校外教育机构评估标准(试行)草案,并组成了一个由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团中央少年部、全国妇联儿童工作部、有关专家和校外教育工作者参加的评估小组,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全国9个不同系统、不同层次的青少年校外教育机构进行了评估试点工作,这项工作得到当地党政领导和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在校外教育系统引起了强烈反响。为什么得到重视和引起了反响呢?一句话,这项工作打到需求这块靶子上了。

2003年底,受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和全国青少年校外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办公的委托,我们组织了以北京市为主的校外教育工作者和有关专家,启动了起草《全国青少年学生校外教育工作评估标准(试行)》和《全国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管理规程(试行)》工作。我们对起草小组的要求是,要把这项工作看作是校外教育政策法规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所以,文件应该立足校外教育现实,能够大力促进校外教育发展;应该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经得起实践考验,有效使用时间长。现在校外教育久旱等甘露,我们不能下“酸雨”。我们用半年的时间完成了文件初稿,上报给了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现在还在征求意见和修改阶段。我认为,我们可以通过实施这两个文件,对全国的校外教育工作进行评价和认同,从而对校外教育事业有所促进。

中国教师报:校外教育发展这么多年,一直没有正式纳入政府的督导体系,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团中央在这一方面将采取哪些措施?

高彦明:我认为没有督导有两个原因。其一,校外教育工作一直是多头管理、多种形式共存,校外教育发展的起点也不一样,这样就给督导带来一定的难度,用一个标准照本宜科地去做是不行的。我讲个小故事。有一年我们在新疆举办了一次东西部少年宫手拉手的活动,会上当地一个少年宫主任很热情,邀请所有与会人员去他的少年宫参观。到那里看过后对我触动很大,那里的少年宫其实就是两间陋室:一间办公室,一间培训部。就是在这样简陋的条件下他们依然坚持开展工作。而发达地区有的少年宫仅建设就几亿人民币。这就是目前我国校外教育的现状。校外教育条件的不平衡,使我们很难制定一个统一的标准去衡量。其二,我们的政策准备做得不够。我们感到自己肩上的担子很重,我们必须积极努力工作,多做些像前面说到的协助政府部门起草两个文件这样的事,才能够为政府分忧,才有可能为校外教育做些实事,也才有可能为校外教育正式纳入政府督导体系做些铺垫。

实现校外教育的新突破

中国教师报:最近,中央文明办等单位公布了首批70个“全国青少年校外活动示范基地”的名单。请您谈谈关于示范基地评估的一些具体标准?今后是否会将这项工作持续开展下去?

高彦明:近日,中央文明办、教育部、科技部、、全国妇联、中国科协等单位联合命名了一批有较高社会知名度和良好社会影响的校外教育机构为首批“全国青少年校外活动示范基地”。推荐范围是:凡以青少年为主要服务对象,以组织青少年开展参与性、互动性、体验式教育实践活动为主要服务内容,在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中做出突出成绩,能够发挥示范作用,有较高社会知名度和良好社会影响的校外活动营地、青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科技馆、科技活动中心、植物园等各类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推荐条件简单说就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设施功能配套完善,实践活动丰富多彩,管理工作落实到位,队伍机制健全、完善。

我认为这是一件振奋人心的事,应该作为一项常项工作坚持下去。我们应该认识到,被评为示范基地仅仅是第一步,如何真正发挥示范作用,把全国带动起来才是最重要的,后面的任务会更重。所以,评选的意义就在于以局部带动整体,充分发挥示范基地的辐射作用,使其优质资源、先进管理经验、成功开展实践活动的成果与更多的校外教育机构分享,从而带动校外教育整体的发展。

中国教师报:很多人认为,校外教育是实现“教育社会化”和“社会化教育”的重要途径和内容,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意义重大,您怎么看待?

高彦明:在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下,教育应该与有关单位一起站在首当其冲的位置,这是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校外教育应该比学校教育更贴近这项工作。原因很简单:一是校外蕴藏着巨大的社会教育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物力资源、社会人文景观等。要合理利用这些资源,校外教育比学校教育更具优势,因为校外教育本身具有的社会性决定了它一定要广泛地吸纳社会资源才有可能生存和发展,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形成一个全社会为教育服务的格局。在这一方面我们全国各地许多校外教育活动场所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与实践。如北京市东城区少年宫以北京取得抗击非典的阶段性重大胜利和迎接北京2008年奧运会为活动背景,以东城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在首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走在前列”精神为指导,以采访、慰问等社会实践活动形式,组织开展的“东城我为你骄傲!”暑期社会实践系列活动。以青少年的视角,通过活动再现各行各业中涌现出的感人事迹,加强全区青少年素质教育。北京市通州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为落实《关于开展“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的通知》精神开展了“小手拉大手,共行文明路”系列教育活动,通过整合该区交通系统、各中小学及家庭与社会等多方资源,以“我和交警同上岗”、“交通安全知识及小品比赛”、“交警指挥韵律操比赛”等实践活动为载体,营造文明、有序、安全的交通环境。还有中国福利会少年宫舞蹈中心组织的兴趣小组社会实践活动——在异国他乡“小鬼当家”,通过体验教育,为国际型大都市培养具有国际意识的“小当家人”。上海市闸北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举办的系列性、主题性群众文化教育活动——“三三零”活动,就利用学生在学校3∶30放学后到5∶00放学后这段时间,活动中心开展了适合青少年学生特点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区域内所有青少年学生都能手持活动中心颁发的包含所有活动项目的“三二零”活动菜单和活动卡,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跨校、就近、自主、自愿地选择各项活动,度过“快乐一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