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的素质教育范文

时间:2023-08-02 17:34: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培养孩子的素质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培养孩子的素质教育

篇1

关键词 家庭教育 心理健康素质培养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市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一个家长应充分重视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由于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教育水平、就业竞争、传统观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不断地给孩子施加学习压力,把分数值看的高于人得价值,将升学目标取代了人得发展目标,忽视了对孩子的心理素质和思想品德的培养和锻炼,造成了孩子过重的学习负担和心理负担,甚至给孩子造成一定的心理问题。社会上因考试成绩不理想,家长给学生施加压力,导致学生出走、轻生、致残、致死的事件时有发生。为此,教育专家指出,加强中小学心理素质教育,让孩子学会面对挫折,学会迎接生活的挑战是当前迫切需要的。

少年儿童时期,是心理工程打基础的阶段。孩子愈小,受家庭的影响越大。家长要抓住这个家庭教育的有利时机,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教育孩子学会理解生活的内涵,培养孩子对生活的兴趣和热情,明白生活部只是学习,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孩子只有塑造了自己完整的人格,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

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家长要注意一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转变教子观念。作为家长应摆脱“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学而优则仕”等陈旧观念的影响,转变只有“考公务员、当国家干部”才有出路、才有出息的人才观、教育观,转变以考试分数评价孩子的质量观,认识到孩子成才的路有千万条,不论干什么工作,只要有用武之地,干有所成,取得成绩,就是成才,就会受到社会的尊重,不能限于孩子读死书,死读书,拿高分。要把着眼点放在培养孩子自信、自强的良好心理素质和认识、学习、思维、交往、想象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上。

其次,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孩子心理素质的提高,有赖于家长、教师心理素质的提高,其中,家庭的熏陶和感染影响更大。而很多家长意识不到自己的行为对孩子的重大影响。有的家长一味责怪孩子,而不从自身找原因;有的存在“树大自直”的观念,忽视对孩子的早期培养,致使孩子长大后形成许多坏习惯难以改掉;有的采取粗暴的方式管教子女,使孩子形成了抑郁的性格等等。要做一名合格的家长,必须在学习、工作、处事、言行等方面为孩子做出榜样。这就需要家长紧跟时代步伐,从严要求自己,不断学习新知识,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和优势,勇敢地面对生活。只有这样,孩子才能从父母身上受到良好的影响,才有利于培养孩子健康向上的精神。

篇2

一个人从呱呱落地,到成为栋梁,都要经历各种各样的素质教育,如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其他形式的教育等等。这诸多形式的教育相互关联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缺少哪种都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损失,或者是增加很大的负担和成长中的困难,有的甚至会影响一生。从前我们的父母长辈没有良好的条件读书,失去了在学校学习文化的大好机会,只能靠卖苦力来维持生计,生活贫穷落后。家穷则国穷,家富则国富。随着国民的努力和奋斗,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强大,,科学技术发展越来越快,随着“嫦娥二号”的升空,我们实现奔月的梦想也指日可待。

但在这诸多种教育之中,家庭教育尤为显得重要,它是一切素质教育的基础,是人生教育的起点,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摇蓝,它是持续性最为长久的一种教育。孩子出生后,从小到大,几乎2/3时间生活在家庭之中,朝朝暮暮,都在接受着家长的影响与教育。这种教育是在有意和无意、计划和无计划、自觉和不自觉之中进行的,不管是以什么方式、在什么时间进行教育,都是家长以其自身的言行随时随地的教育影响着子女。这种教育对孩子的生活习惯、道德品行、谈吐举止等都在不停地给予影响和示范,其潜移默化的作用相当大 。 有一个叫小强的孩子非常聪明,上小学时成绩各科成绩都很好,但后来他爸爸妈妈迷上了麻将,农闲时间天天在家和邻居搓麻,有时连饭也不做,谁赢钱谁请客,又吃又喝的,很少过问小强的学习。于是小强的学习一落千丈,还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作业不按时完成,逃课,和老师撒谎等等,甚至了学会了麻将,没人时还能和爹妈配手。直到老师家访时,家长才了醒悟,是家庭环境影响了孩子,及时改正了自己的生活习惯,小强的成绩才慢慢提高。所以家庭教育对孩子来说至为重要。

那么如何做好家庭教育呢?:

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需要掌握科学的教子方法。中外家教专家的研究表明,科学的教育方法中有四大关键需要把握。这就是:第一,父母要不断激发孩子的上进心,让孩子树立起远大理想和目标,并为此奋发进取 ;第二,父母要发现和挖掘孩子大脑巨大的潜能,激发孩子的智慧,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孩子的天赋;第三,父母要有意让孩子接受挫折、逆境、苦难的磨练,培养孩子坚韧的意志品质;第四,家长切忌急功近利,过分重视孩子学习上的考分,而要培养孩子全面发展。

另外还要在一些细节方面注意

首先,父母要注重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尊老爱幼,乐于助人,团结合作……这是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自己的言传身教,亲身示范都会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

其次,父母要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行为习惯包括:生活习惯、劳动习惯、学习习惯等,教会孩子如何学“做人”。要孩子做到什么,首先自己先做到。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独立完成,分享家务,热爱读书,按时作息,给孩子树立一个正面的形象。如果让孩子在屋里写作业,而家长在外面看电视,打麻将,或者进行其他的娱乐活动,孩子能安心学习吗?

再次, 父母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辨别是非的能力,表达自己的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独立做事的能力。做为父母,对孩子的一切好奇心不可咨意地打击与抹杀,有想象力才有创造力,保持孩子的那分天真与浪漫。满足孩子表现自己的愿望,培养孩子语言表达能力,让孩子身心健康地发展。父母要经常和孩子拥抱、沟通交流,搞好亲子关系,好的关系胜过一切教育。经常和老师联系, 配合幼儿园、学校使孩子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篇3

关键词: 幼儿教育 小学化 纠正 探索

在中国普遍存在一种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象,幼儿教育由于缺乏必要的硬件和软件设施,同时为了节约资金和简化管理,戴上了小学教育的枷锁,无论从授课内容上、授课方式上,还是课程安排和事件安排上都或多或少受小学教育的影响,那么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纠正这种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象呢?本文就此作介绍。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原因

1.师资力量薄弱。中国地区的学前教育大多数处于私营化和自负盈亏的阶段,因此为了节约成本,减少投资,学前教育降低了教师的工资和教师从教的门槛。许多地区的幼儿教师都不具备学前教育资格,她们的学历和能力都不能满足儿童成才和成长的需要。许多教师在授课时,为了省心和省力就强迫孩子做一些小学化的验算试题或者写一些常见的字和词。而对于一些基本的素质教育,她们心有余而力不足,没有能力完成一定的素质教育任务,这就违背了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了不良的影响。

2.迎合家长心理。有些家长对孩子的成长存在过高的期望和愿望,想让孩子从很小的年龄就开始学习一定的小学知识。由于一些素质教育的课程有时候家长不能看到一定的成绩或作业,这就使家长产生了一定的错觉,以为孩子仅仅在学校里面玩耍而没有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为了避免出现这种状况,幼儿教师就布置一些超出孩子负荷的数学演算或者生字书写和认读任务,这样做纯粹是出于应付家长需求的目的,而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却没有良好的影响。

二、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实践和探索

1.注重孩子能力培养,提高孩子综合素质。在对幼儿进行教育时应该把培养孩子的能力放在首位,应该用能力培养代替知识培养。幼儿老师首先想到的应该是孩子的天性和兴趣,而不是孩子接受了多少基础知识。因此教师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动手操作和独立思考能力。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要进行一定的手工教学,教给孩子们一些简单的手工知识和技巧,同时在进行文化教育的同时开展音、体、美的教育,让孩子主动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通过开设各种各样的活动提高孩子的兴趣,激发孩子主动参与的愿望,从而培养孩子的能力,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

2.进行习惯养成教育和心理健康培养。幼儿教师要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习惯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孩子讲卫生的习惯,例如教育孩子养成饭前便后要洗手、不乱扔瓜皮纸屑、不咬指甲、按时完成作业等良好的习惯。同时,教师应该培养孩子的自豪感和荣誉感,让孩子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感受自身的价值,通过与老师和同学交流与合作感觉到自身的重要性,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氛围。同时教师要给孩子以充分的尊重,不能在语言或行动上对孩子幼小的心灵造成一些不良的影响。

3.开设活动,培养能力,提高兴趣和主动性。在对幼儿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除了学习活动之外,教师还可开展一些小的游戏活动,让孩子通过游戏了解和别人沟通和合作的重要性。同时也可以组织一些书画或者歌咏比赛,让孩子通过各种各样的比赛激发自身上进的欲望,确立自己奋斗的方向,同时通过活动发现自身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发现自身的兴趣所在时,幼儿就会不自觉地表现出来,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兴趣并有意识地加以培养,这样孩子就能产生主动参与到兴趣所在的活动中的愿望和行动。

4.运用游戏教学,寓教于乐。“爱玩儿是孩子的天性”,幼儿教师在进行授课时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孩子天生就爱玩,教师要根据孩子的年龄阶段设置各种各样的游戏,让孩子通过游戏提高学习兴趣。在课程开始和时间安排上,教师都要给孩子安排一定的游戏和活动时间,将作息时间从点状改为块状,让时间具有弹性。关注幼儿的情感、兴趣、态度、个性,培养幼儿终身学习的基础动力,教师可以开设有助于培养孩子生活、卫生和学习习惯的游戏,让孩子通过游戏明白一定的道理。

5.让快乐充满孩子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幼儿教师要想办法让孩子感受到在校生活和学习的快乐,让孩子幼小的心灵在学校中充满阳光,让孩子快乐要比让孩子学习重要得多。幼儿时期孩子的智商和情商都未定型,因此教师要让孩子快乐地学习和做事,爱上学校、爱上学习、爱上快乐。幼儿教师不能强迫孩子完成一些没必要的背诵和书写任务,要让孩子感受背诵和学习的乐趣,在玩或学中找到成就感和快乐感。幼儿教育的任务在于开发心智,孩子幼小的心灵需要我们百般呵护。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倾向损害的是孩子们的心灵。杜绝幼儿教育小学化,还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收获一个灿烂的明天。

篇4

【关键词】家庭;素质教育;孩子;兴趣

Introduction to contemporary teenagers family quality education

Wang Piao rou

【Abstract】Family is the cradle of children grow up, are always the first to accept moral education class. Family quality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whole quality education system in. In a child's learning ability, personality shaping in such aspects as the formation of moral character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Family education can not only pay attention to the child's cultural knowledge education, to cultivate children to develop good habits of thought moral character and behavior in the first place. Understand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quality education and how to practice in the family is of positive signific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Key words】Families; Quality education; Children; Interest in

家庭是社会的基础和纽带,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随着素质教育在学校的广泛推广,家庭该如何对孩子实施素质教育,已经越来越是一个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问题。家庭,作为教育的重要阶段,应该及时接受新的教育理念,转变旧的教育观念,以孩子的全面发展为己任,加快素质教育的全面推广。

家庭在实施素质教育时,应该有它的入手点和主要内容,除了对青少年持之以恒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以外,还要侧重于以下几方面:

一、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养成吃苦的精神

自信心是相信自己成功,成才的基本前提,是对自身能力的科学估价。自信才能有主见,才能做出他人未做之事。 缺乏自信心,就会产成心理上的自我鄙视、自我否定、自我挫败。因此说自信是人生的关键。每个青少年都应树立自信,受挫不气馁,失败不灰心,顺利不自负。适应社会,努力奋斗,实现自身价值。要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家长必须要转变教育方式,放手让孩子去面对挑战、经受锻炼,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培养自信和能力,培养独立性,塑造独立人格。家长要经常鼓励孩子,在他们取得进步的时候,遭受挫折的时候,畏缩不前的时候,缺乏信心的时候,面临新的挑战的时候,都需要家长及时地给予鼓励。家长的鼓励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会起到很大的作用,当孩子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鼓励时,内心会产生愉快的感受,会增强成功的信心和渴望成功的愿望,会把家长的鼓励转化为内在的激励和动力,不断鞭策自己,不断向新的目标努力。家长的鼓励要实事求是,一分为二,注意方法和时机的选择,既不要夸大成绩,也不要低估能力;既不要空洞说教,也不要盲目鼓励。要用中肯的语言,客观的分析,优秀人物的成功经历来教育、鼓励孩子。吃得苦中苦,方知甜中甜。意志坚强,不怕困难,百折不挠,开拓进取是一个人优秀的品质,这种品质是艰苦锤炼形成的。世上的任何事情,要想获得成功必须经过奋斗和努力,克服这样那样的困难有时要付出很大的代价,没有吃苦的精神是不能到达胜利的彼岸的。现在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许多家长就不愿让孩子吃苦了,有的家庭在物质生活上过于迁就他们,宠爱他们,使孩子不能吃苦、意志薄弱、害怕困难,经不起失败和挫折。要培养青少年的吃苦精神,一方面在家庭生活上提倡艰苦朴素、不奢侈、不浪费、不贪图安逸、不追求享受,养成俭朴的家风。另一方面要积极鼓励他们乐于吃苦,自觉地向学习中、生活中、劳动中、体育锻炼中的困难作斗争,向我挑战。当他们取得进步和成绩的时候,就会认识到吃苦的意义和价值,就能主动去吃苦,而不会害怕和躲避吃苦了。

二、培养孩子的兴趣,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

兴趣不是天生的,是在活动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也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一种积极的心理倾向,是学习的催化剂,它表现为人对某一事物所产生的好奇心和吸引力。这种好奇心和吸引力能促进人的思维发展,成为学习、工作、事业上的一种强大的内驱力。孩子不爱学习,大多数觉得学习没有乐趣,所学的知识太陈旧。如果家长能够为孩子提供一些好玩的、有趣的、应用的知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用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考虑孩子的个性差异,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人家的孩子买新衣服,自己的孩子也买新衣服,人家的孩子上特长班,自己的孩子也要上特长班,人云亦云,不知所云,全然不顾孩子自身的特点。在孩子所学的知识中,总有这一项或几项是他比较喜欢的,家长要充分肯定、支持,对孩子的进步,要积极鼓励,大力表扬,使孩子产生动力。父母可以充分利用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通过玩耍、游戏等活动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还可以经常带孩子走出家门,在大自然中学习,使孩子对科学知识有一种向往,对文化学习产生兴趣。从而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有了动机,人就会有奋斗的方向,才会朝着这个方向自觉地努力。家长不能忽视孩子的心理需要,根据自己的"意图"设计孩子的学习目标,使孩子把学习视为别人强加在自己身上的负担,被迫而学,即"为父母学"、"为教师学"。因而在学习上缺乏上进心,这是许多孩子成绩不如意的重要原因。因此,家长要重视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动机,懂得学习重要性。孩子一旦懂得了学习的重要性,便会自觉主动地去学习,这比家长天天催逼孩子去学习的效果不知强多少倍。

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孩子的坚强意志

良好的学习习惯指的是在学习中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它可以使孩子自觉地、主动地寻求获取知识,同时,还有助于思维能力的发展和综合能力的全面培养 家庭要教育孩子遵守纪律、维护社会秩序、保护环境、尊重劳动、尊敬师长、服从管理、热爱集体、照顾老人、敬爱父母、同情弱者、帮助别人。要教育孩子树立远大理想、热爱祖国,关心人类的前途和命运。要不断提高他们分辨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提高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在这样的引导下,孩子逐步强化了自我教育的意识,提高了自我能力,加速了良好习惯的养成。学习是一种艰苦的事,即使是聪明孩子,想不费力气便取得好成绩,那也是不可能的。何况现在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就是家中的"小太阳",缺乏艰苦和独立生活的锻炼。家长平时应注重锻炼孩子的坚强意志,该让孩子做的事一定要让他做,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正是磨炼其意志的绝好机会。家长应抓住机会,鼓励孩子顽强拼搏,用自己的努力去解决问题,如果孩子从小就培养成一种良好的意志品质,那么,无论今后在学习、工作、生活上遇到什么艰难曲折,他都能经受得住考验。

总之,家庭教育是个性教育,是在亲情氛围里进行的,家长可以更好地观察、关心和教育孩子,有利于和孩子进行感情上的交流,意见的沟通,教育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但有不少的家庭在教育子女问题上遇到不少困难,教育效果不理想,其主要原因在家长身上。家长的期望值刚开始不要提的过高,,要懂得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点,要懂得教育规律,采用科学的教育方法。所以,推进家庭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家长的素质,家长要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学校也要重视对他们的培训。另外,家长还要正确处理好与孩子的关系,家长既是养育者,又是教育者,要切实负起这两种角色的责任。在家庭里要建立起平等、民主、和谐的家庭关系,家长要善于倾听孩子的意见,放下架子,成为孩子的老师和朋友。这样,中国的家庭教育迈向素质教育的目标会更快一些。

篇5

1、以环境影响孩子

许多孩子学习条件不错,本身素质也好,但学习成绩不佳。究其原因,多数是怕苦怕累,欠勤奋好学所至。在一个家庭中,家长除了营造一个勤奋好学的氛围外,还要精心培养孩子的恒心和毅力,要从日常生活小事做起。比如,要孩子早睡早起,无论什么情况,都要认真落实。如果家庭没有严格的生活制度,父母约人在家里打牌至深夜,早晨睡懒觉,不能按时开饭,家里的东西摆放杂乱无章,没有良好的卫生习惯。那么,要想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不可能的。其次,要培养孩子的进取心。面对当今世界人才的激烈竞争,尽早开发孩子的智力和才能、用知识武装孩子头脑势在必行。所以要培养孩子树立起永远进取、追求竞争的思想,最后还要给孩子以具体的帮助。一个人在他的一生中,不可避免的要经过许多这样那样的困难,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走出困境克服这样那样的困难和挫折。同样的道理,当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失去信心时,家长要帮助孩子解决困难,并耐心的鼓励:困难是暂时的,战胜困难就是胜利。孩子遇到失败而灰心丧气时,家长要及时的伸出热情之手,鼓励他:失败是成功之母,世界上没有任何事情是一帆风顺的。当孩子见异思迁,不愿做艰苦努力时,家长要以长辈的经验告诫他们:见异思迁、半途而废,最终将一事无成。当孩子因某种挫折感到气恼或沮丧时,父母可以引导孩子用其他的方式表达和迁移其消极情绪,尝试着把它转化成中性的甚至积极的体验。比如,可以和孩子一起分析遇到的问题,看看其中是否也包含了一些有意义的因素,让孩子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同一件事情。想要在学习上获得满意的成绩,就必须朝着既定的目标勤奋努力,持之以恒。俄国物理学家列别杰夫说:“平静的湖水,练不出强悍的性格;安逸的环境,造不出时代的伟人。”历史上成就卓越的科学家、名人,在困难的环境里,不但没有泯灭成才的意志,相反,使他们更加深刻的认识了环境并改造了环境。只要父母注意从小培养孩子以积极的心态来应对自己周围的一切,孩子的生活就会时时处处充满阳光。

2、以正确的观点引导孩子

在子女成长的过程中,家长可谓尽心尽力,成了孩子发展的总导演。在中国,孩子不好好学习是家长最棘手的问题,家长只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如果孩子的成绩不好,家长就对孩子持否定态度。“学而优则奖”已成为相当一部分中国家长鼓励孩子学习的常用手段。而美国家长给孩子的奖品从来不以考分来衡量,美国家长给孩子的零花钱是通过“按劳取酬”的方法刺激孩子做家务的。所以美国的孩子参加劳动从不厌倦,而是表现的异乎寻常的积极。中国的孩子并不比美国的孩子差,他们也有劳动的渴望,对一切事情都充满好奇,都想动手做一做。一个男生曾经这样对我说:平时在家里大人们总不让活,说是好好学习就行了,有时也真想尝试劳动是什么滋味、想体会一下劳动的乐趣。由此可见,中国的家长让孩子参与劳动的机会太少了,以至于出现家务劳动“理所当然”的由父母包办代替的不正常现象。他们认为孩子参加劳动,耽误了宝贵的学习时间,得不偿失。在家里不鼓励孩子参加家务劳动;孩子参加学校的公益劳动,家长也不支持,寻找理由不让孩子参加,这是一种缺乏远见的表现。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体力劳动对于小孩子来说不仅是获得一定的技能和技巧,也不仅是进行道德教育,而且是一个广阔无垠的、惊人的、丰富的思想世界,这个世界激发着儿童道德的、智力的、审美的情感”可见,家长不重视孩子的劳动教育,必将为此付出昂贵的代价。家长应该清楚,劳动与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休戚相关。试想,看着用自己的双手洗干净的衣物、餐具、打扫整洁明亮的房间;望着校园中用自己的双手栽培的花卉、小树,孩子们心中那份对于“劳动创造一切”的情感体验,不是会远远胜于滔滔的说教吗?实践证明,在家里获得正确的劳动教育的儿童,以后会很顺利的完成自己的专业教育。凡是在家里没有接受任何劳动经验的儿童,则会遭到各种失败。所以要培养孩子在良好的劳动习惯中,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3、给孩子适度的爱

篇6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言谈举止、道德修养、文化素质,家庭状况,对孩子的成长都将产生重大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大程度的影响了家庭教育。现在的家庭教育状况总体来说是很好的,教育投入越来越大,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也越来越深。但是这种家庭教育模式导致了很多问题的产生:如孩子的动手能力差,心理素质差,独立生活能力差等,这些现状的产生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1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主要表现形式

1.1重养育轻教育。现在家庭中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一切围着孩子转,想尽办法满足孩子的要求,特别是物质要求,甚至是不合理要求也尽量满足。有许多年青家长因经商或常年在外打工,没有时间和精力照顾孩子,把孩子交给自己老人带,隔辈人对孩子更是娇生惯养,百般疼爱。有的家长怕孩子出意外,不允许孩子参加一些集体活动,使孩子养成了怕吃苦,自我能力差,缺少独立能力,缺乏责任感。孩子们的许多不良习惯,就是在家长们的“关爱”中养成的。

1.2重智育轻德育。很多家长都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好就行了,其他都无所谓。孩子的成绩是家长最关心、也是最敏感的话题。“学而优则奖”已成为家长鼓励孩子学习最常用的手段。而我国的《高考制度》、《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招录用人制度》也对孩子的学习及追求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家长认为,考试又不考德育,造成了对孩子教育的片面性和单一性。

1.3重言教轻身教。主要表现在家长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只说不做,说教多,身教少。许多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尤其在公共场合不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口头常带骂人话,说话粗噜。平时经常出入赌场、歌厅舞厅,不尊老爱幼等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不知不觉地给孩子充当了反面教材,树立了反面形象,给孩子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看看我们日常生活中追星的学生数不胜数,他们对那些明星极为崇拜,把他们当做心中的偶像,可是崇拜自己父母的孩子又有几个呢。在身教改方面,家长们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也应该对自已进行反省。

2家庭教育存在问题产生的原因

2.1社会环境的影响。一是不健康的社会文化、社会风气,直接影响着家庭教育。许多不健康的书刊杂志、电影、特别是黄色网站,严重危害着发育期的青少年。使一些孩子产生了消极的人生观,颠倒的荣辱观、扭曲的价值观。又因父母经常参加社交活动,没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与孩子之间缺少交流与沟通,家庭教育跟不上孩子的思想变化,使孩子的学习成绩下降。二是农民工居住不固定,影响了孩子的学习。在我的班里有不少的孩子是跟随父母进城打工就学的,他们居无所定,经常转学,流动平凡。因为父母对孩子的关心少,这些孩子大多是学习差,思想压力大,自卑心重,使孩子的学习成绩下降;三是父母离婚,对孩子学习的影响。随着我国离婚率的上升,因父母离异而被抛弃的孩子也越来越多,表现为情绪低沉,性格孤僻,精神萎靡不振,不与其他同学交往,这些孩子大都缺少家庭教育,学习成绩下滑。在我教过的班里就有这样的学生,父母离婚后各自组建了家庭,他只好与奶奶生活在一起。缺少父爱和母爱的他,经常到没人的角落哭泣、发泄。像这样的孩子连最基本的家庭温暖都没有,怎能谈得上良好的家庭教育呢?

2.2家庭教育方法不得当。一是家长文化素质良莠不齐:特别是农村,大部分家长的知识水平跟不上时代节拍,作业辅导不了,思维落后,与孩子文化水平差距大,对孩子的教育无从下手;二是有的家长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当孩子犯错误后,特别是考试成绩不理想时,不是从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与孩子认真分析原因,帮助孩子找到好的学习方法,而是用“傻瓜、笨蛋、废物”等难听的话辱骂、刺激、数落孩子,有的甚至打骂孩子。这样不仅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同时也造成孩子对父母的敌视,甚至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处处与父母对着干;三是隔代教育代替亲代教育。有的家长因为工作忙没有时间照顾孩子,有的家长乐得清闲,不愿意亲自照顾孩子,把孩子推给家里老人;四是为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加重孩子的课业负担。孩子在校学习了一天,晚上还要完成家庭作业,双休日需要补课等。孩子学习负担过重,睡眠时间不足,精神压力大,致使部分孩子畏学、厌学、逃学。由于课业负担过重,使孩子自由支配时间少、集体活动少,社会实践少,因而削弱了德、体、美教育,影响到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2.3学校、家庭教育存在着认识误区。首先是家庭、学校对孩子的教育存在误区。现在虽然重视“素质教育”,提倡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真正的落实还需要很长的时间。大部分学校和家庭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注重书本知识和考试成绩,缺少其它教育方式,致使学生缺乏善恶、真假、美丑、荣辱等鉴别能力,对社会生活中各种负面影响缺乏免疫力,容易步入歧途;其次是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存在误区。由于许多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家长们在将“万千宠爱集于一身”的同时,也将“万千期望集于一身”,家长们早早就按照自己的想法给孩子设计了人生道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严重。舍得给孩子的教育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在投入的同时,对孩子的“回报”给予了很大期望。希望孩子能够考研考博,希望孩子能成名成家。这样也给孩子正常的生活、学习施加了压力。为什么有学生因考不上大学而自杀,为什么有学生会残忍地杀害自己的父母,这些事件的发生,在令人痛心的同时,也暴露出家庭教育方式上存在的问题;第三是对“问题学生”的教育存在误区。在学校,有很多老师把那些成绩差或者有违纪问题的学生看成是影响班级的“包袱”,对这些问题学生的心理不做了解,不做深刻分析,更不知如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教育的方法除了批评还是批评,甚至有些歧视。这种做法给孩子的心理留下了阴影,影响了家长对孩子的正确评估及教育,在“学校”和“家长”的双重压力下,“问题学生”在“问题”上越走越远,仇视家长和老师、厌学、逃学、有的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3针对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应采取的对策

3.1重视和谐家庭的建立。父母应该精心地营造一个令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让孩子沐浴在和谐、文明、健康、宽松的家庭气氛中。培养孩子活泼、开朗、勇敢、进取的性格,培养孩子良好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孩子树立平等、宽容、创新的现代意识。让孩子懂得要想成才,先要成人的道理。

3.2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一是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重要的一条就是要解放孩子,鼓励孩子大胆地去想、去做,多让孩子做力所能及和通过努力可以做到的事情,同时教育孩子办事不要轻率、卤莽,使孩子逐步建立起自信心。二是要培养孩子成功意识,当孩子有了成绩和进步时,家长都要适时、适当地给予表扬和鼓励。三是要纠正孩子的嫉妒心理,严重的嫉妒心理会影响团结、孤立自己,不利于进步和成材,家长应帮助孩子建立信心,以及努力赶超别人的健康心理。四是要培养孩子的肚量,家长应帮助孩子客观地看待自己和别人,还要通过具体事例来教育孩子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使孩子逐渐心胸开阔、豁达乐观。

3.3学校应加强对学生心理辅导。学校心理辅导应面向全体学生,尤其要关注那些带有行为习惯差、脾气性格坏、情绪情感扭曲、意志薄弱、缺乏自尊自信等问题的学生。教师要以“爱满天下”的情怀和“为了苦孩,甘当骆驼”的精神,对待每一个学生,要站在人性的角度,尊重每一个同学,理解每个人的苦衷,从点点滴滴帮助他们寻找成长的真感觉。像陶先生所说的那样:“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只有这样我们做教师的才能溶入学生的生活,走进学生的心灵,才能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才能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

篇7

一、家庭教育中的正确的教育方法是什么呢?我认为:

1、首先教会孩子怎样去做人。我们许多父母往往只注重对孩子进行智力方面的培养,殊不知道,德育的培养对一个孩子的成长显得尤为重要。一个人如果在智慧上有所欠缺,它可以让美德来弥补;一个人如果在人格上有欠缺,再高的智慧也帮不上忙。因此,作为家长应该从小就开始注重对孩子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选择一些启蒙教育读本,同时还要注重言身传教,摒弃一些影响孩子受影响的因素不良行为。教会孩子做人处事的道理,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包括勤劳节俭、艰苦奋斗、不怕挫折、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尊老爱幼、助人为乐、扶危济困、爱护公共卫生、遵守公共秩序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我们更要要教育自己的孩子用毕生的努力来向这个目标靠拢。

2、培养孩子的广泛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爱好、兴趣。作为家长不能将自己的理想强加于孩子,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讲的就是这些。我们做父母的,不要给孩子增加过多的不适合孩子的身体、心灵发展的负担,这样会大大束缚孩子自身潜能的开发。家长平时应当注意观察孩子的兴趣、爱好,多多鼓励孩子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我的女儿六岁了,我也是经常这样去教育我的女儿的。孩子对事物有了深厚的兴趣,就会全身心地、主动地区求知,并在学习上产生莫大的愉悦和积极的情感,从而不断进行新的探索。

3、尊重孩子,换位思考。在尊重孩子方面最主要的是尊重孩子的人格,其次是尊重孩子的选择。不论大人还是孩子的人格都要得到充分的尊重,否则心理上就不会平衡。对待孩子的教育也是如此,应当站在同一平台上,不能以父母自居,有以老压小的感觉,处处以老子自居,你说让孩子怎么样就怎么样。如果这样的话,孩子也会与你对立的。不能动不动就以命令的口气要求孩子去学习或者去做某事,这样孩子会从心理上认为你不尊重他的人格,不能平等对待。这势必会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时时处处防备着你。

4、以平等的态度和孩子谈心。要学会沟通,与孩子交朋友。家长与孩子既是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又是朋友关系、伙伴关系。地位是平等的,应该相互理解尊重。这就要求家长放下架子,学会沟通。在沟通中,应是朋友式的而不是家长式的;民主式的而不是专制式的。不要把自己的观念强加给孩子。只有这样,才能彼此了解、彼此信任、消除误会、增进感情。

5、用正确的思想引导孩子 。现实生活中,有的家长是这样教育孩子的“谁打你,就打他”,“别人不劳动,你也别干,别当傻瓜”。如果以这种教育法,孩子何以知道什么是宽容、什么是奉献,又怎样才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所以为人父母应从正面积极教育孩子吃苦耐劳,待人诚恳。

6、不要与学校唱对台戏。有人说,学校和家庭如一车两轮,必须同时同步,方能引导孩子。可惜有些家长则不尽然。例如:有的学生迟交或不交作业,屡教不改,老师请他们放学后完成作业。可有些家长不理解老师的苦心,当着学生的面,流露出强烈的不满,使孩子处于两难的境地。做为家长,应密切配合学校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双方齐心协力,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

7、要给孩子提供一个固定的学习场所。每当孩子在习惯的地方坐下来,他就知道自己应该学习了,这种固定的学习地点,会使孩子在心理上产生条件反射,逐渐形成习惯,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就养成了。

8、培养孩子爱劳动的习惯。开始可以先教给孩子怎样收拾书桌,怎样铺床、擦地等,然后再整理房间,逐步学会让自己的生活环境井井有条。

二、总之,素质教育应该是以培养社会发展需要的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教育

家庭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体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在家庭生活中家长自觉地有意识地按素质教育的要求,通过自身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实施一定教育影响的社会活动。家庭教育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它关系到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让我们积极寻找家庭素质教育的方法,使孩子健康成长,迎接未来的挑战。

参考文献:

[1]张燕镜:《教育学新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2]张世富:《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篇8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教育是全社会的义务。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学校老师的培养,家长的教育要与学校的教育相结合。

    一、重视素质教育

    现代教育就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以优化孩子的综合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使孩子“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这种全新的教育是适应社会发展的,是符合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作为家长应该积极配合学校进行素质教育。从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关心、教育孩子。在适当的时候帮助、引导孩子。学会捕捉教育时机,善于从细节入手,在孩子遇到困难或感到困惑时,及时的给予帮助、引导,并将教育渗透其中。

    小时候,小婷婷跟大多数小孩一样,爱唱爱跳爱玩各种乐器。看见钢琴说要弹钢琴,看见电子琴说要弹电子琴,看见古筝说要弹古筝。经过考虑,我们决定给孩子买电子琴,并让她到小星星艺术学校去学电子琴。学习一年以后,孩子觉得弹钢琴更好。这时,我们告诉她,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不能半途而废。效果很好,孩子坚持了下来。两年后,面临电子琴的考级。由于孩子小,弹奏十级的曲子有点难;老师不同意她考十级;而孩子也有点犹豫。我们觉得是对孩子进行素质教育的时候了,告诉她,学习要努力,要尽量做得更好。经过孩子的努力,没想到考了个十级优秀,连老师都感到惊讶。

    二、勇于挑战

    记得孩子刚开始学习英语时,由于她一点也没有学过,而很多小孩已学过一、两学期。跟不上的烦恼,使孩子对英语的兴趣日减,一度想放弃。此时,我们对孩子及时的给予了帮助、引导。要求她遇到困难时,要勇于挑战,要有信心,要加强战胜困难的能力。我们费了很大的劲,帮她一起分析原因,改进学习方法,在短时间内把进度赶了上来。结果,孩子的成绩慢慢提高了,学习英语的兴趣也大大增加。

篇9

关键词:全面性;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个性健康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7-0060-01

一、素质教育的内涵

李岚清副总理在答记者问素质教育的内涵时,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可见我国当今的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升人的基本品质或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充分发挥每个人潜能的教育,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个性健康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教育。

二、我国素质教育的特点

1.素质教育的全面性。《教育法》规定公民“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教育的大门是为所有适龄儿童、中小学生、成年人敞开。实施素质教育应当贯穿于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应当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在不同阶段和不同方面应当有不同的内容和重点,相互配合,全面推进。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由于受升学率的影响,很多地省份把素质教育变相成了应试教育。现举例如下:

(1)片面化教学。中小学现在出现了一种普遍现象“考什么,教什么;教什么,学什么”。学校重视智育,忽视德、体、美、劳各方面的培养;在课程设置方面,重视考试科目,忽视一些选修课程;在学科教学方面,重视语数英数理化等所谓主要学科,忽视音、体、美、劳等次要学科;在教育目标方面,重视知识传授,忽视动手操作能力和情感个性等方面的培养和发展等等。这种片面化教育必然会导致学生的片面发展。

(2)搞“小班化”教育,选拔和重点培养尖子生,不让成绩差的学生参加中考等等,这些严重影响了一些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平等受教育的权利。针对这种现象应坚决清除,给所有适龄孩子提供平等受教育的权利。

2.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孩子现在是许多家庭的主宰,吃要吃最好的东西,玩要玩最贵的玩具,父母对其过分保护。过分保护就是父母什么都代劳了,有的学生到了高中都不会洗衣服、碗筷,父母就像保姆一样帮助孩子解决一切日常生活问题,这使孩子觉得父母所做的一切多是天经地义的,没有什么值得感恩的地方。还有一些孩子爱以自我为中心,不愿与他人分享权力、分享成果等等,结果培养出的孩子无责任心、懦弱、依赖与无能。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就是通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强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增强青少年建立报效祖国、人民的社会责任感。

3.创新能力的培养。主席指出:“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能力是在智力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综合能力,它是人的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的创新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它已成为21世纪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每个教育工作者肩负的重任,而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因此在教学中更应该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那么如何进行创新教育呢?目前一些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狭隘的强调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从学前教育就开始只重学习,忽视青少年其他方面素质的和谐发展,甚至用繁重的作业来填充他们的业余生活,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被遏制,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不到发展。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教学实验和社会实践,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拘泥于课本,不依循于常规,而是以自己已有的知识为基础,结合实践,独立思考,大胆探索,积极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

4.实践能力的提高。应试教育的弊端之一就是把学生单纯视为接受知识的“容具”。素质教育不仅重视学生智慧、潜能、和个性的发展,更重视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而这些素质单靠一般的“灌输”是难以奏效的,它是通过不断的实践才得以提高的。一个人的社会实践能力越强,他适应社会的能力、贡献社会的能力也就越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要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得到提高,学校就要在搞好课堂教育、书本教育的同时,为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提供必要的实践条件,并把社会实践纳入必要的教学计划。

5.健康个性得到发展。个性心理在心理学上简称个性或者人格,指的是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它是一个人在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带有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青少年是个性形成和发展的主要时期。青少年健康性格是以一定的遗传素质特别是精神类型为前提,受到家庭、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而逐步形成的,在素质教育指导下,课堂教学就成为学校教育中学生健康个性培养的重要阵地。

篇10

关键词:国外;家庭教育;启示

【中图分类号】G78

世界各国有着不同的传统文化、观念意识、风俗习惯以及生活方式,也正是因为这几方面的不同造就了世界各国各具特色的教育。从中国古代开始,中外各国就开始在教育方面互通有无、相互借鉴;如今全球化背景之下,国家与国家之间相互学习与观摩的机会与频率与日俱增,国内外在教育上的合作与交流更是不胜枚举。当前美国、日本等国家家庭教育在国际上更具影响力,已有研究发现在上述两个国家家庭教育的理念下培养出来的孩子在今后的学习或工作中更具独立性,更容易适应社会。本文总结分析这几个国家的特点与优势,结合中国家庭教育的当前问题,得出一些启示。

一、国外家庭教育的特点

(一)美国家庭教育的特点

1.注重培养孩子的平等意识

美国强调“个人主义”和“人人平等”,它一直是美国价值观的基础,是美国文化价值观的核心。对个体而言最有价值的内涵即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奋斗,去独立地求生存、求发展,不依赖于他人,他们坚信,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就一定能取得成功。基于这种理念,美国父母特别注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从小就教育孩子学会坦率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他们对孩子说得最多的是“try”、“go”等鼓励孩子自己自己努力做事的话语。美国家长对孩子的缺点错误绝不听之任之,更不袒护,而是告诉孩子犯了错误也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并且要勇于承认、改正。这种平等、民主、宽松的家庭教育方式有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念,有利于他们以后学习、工作及日后的人际交往。

2.重视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吃苦精神

美国家庭教育的重点在于把孩子培养成为具有适应各种环境及独立生存能力的人,他们注重如何让孩子成长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如何才能够尽快使孩子获得自食其力的本领。在此基础上,美国家庭从小就注重孩子锻炼,帮助孩子挖掘其天赋和潜力、设法为他们寻找自我锻炼的机会,创造各种条件让他们在不同的环境中得到充分锻炼。美国的家长普遍支持自己的孩子通过打工、做兼职等方式来锻炼其独立生活的能力。绝大多数美国的父母在孩子十八岁以后将不再负担其生活费,都是靠孩子自己挣钱。有调查显示,美国约68%的青少年学生以打零工赚取零用钱。因此,美国孩子的独立思考和处理事情的能力更强。

(二)日本家庭教育的特点

1.重视对孩子的“挫折教育”

在日本家长将子女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从小告知他们终将面对生活,面临意想不到却随时可能发生的磨难,教育子女勇敢地面对在生活中的坎坷与困难,从哪跌倒就要从哪爬起来。日本的家庭平均收入比中国高几十倍,但他们对孩子的零用钱却有严格的限制和要求。日本的孩子从小就开始打工,体验送报、当服务员等劳动的辛苦,他们认为这是磨练吃苦精神的良好途健!按煺劢逃”将培养孩子处理未来挫折面前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并有足够的能力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2.重视孩子节俭和环保意识的养成

日本的家庭教育中非常重视培养孩子的节俭意识和环保意识。孩子从小就被父母告知金钱来之不易,即时很多钱也不应该大手大脚随便花。家长教育孩子尽量不要剩饭以免造成浪费粮食。因此日本的孩子从小就树立起勤俭节约的意识。此外,家长培养孩子环境保护意识,时常教育他们将垃圾装进自己的口袋里;日本孩子夏天会拿扇子驱暑,因为他们知道开空调会产生破坏臭氧层气体,给人类所生存的地球带来危机。这种家庭教育会培养孩子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

二、我国家庭教育的主要弊端

(一)忽视孩子学习与生活上的独立性

培养孩子独自自主的能力能够帮助孩子树立“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意识、有助于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最主要的是可以让孩子将来离开父母的学习、生活、工作仍然井然有序。但目前我国家庭教育中存在最大的问题就是过分溺爱孩子、忽视他们生活上的自理能力。这种现象在独生子女家庭尤其明显。大部分父母以“孩子还小,很多事情做不好”为由,对其衣食住行用包办代替,此类情况已经渗透到孩子学习与生活中的大事小项,事事亲力亲为。我国的家长容易满足孩子的要求,哪怕有些要求是不合理的;舍不得让付出一点劳动,更不会让他们做家务等,以至于现在很多孩子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家长忽视孩子是独立的个体,忽视了他们独立自主能力。

(二)片面注重学习成绩

国内家长更注重孩子成绩,即孩子智力方面的发展,尤其是中学阶段的家长。为此,孩子除了在学校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外,法定节假日还要在辅导班补习文化课,而且已经成为一种风气。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只是“成绩至上”,这种“唯成绩论”违背了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观,忽视了对德、体、美等其他方面的教育,没有把孩子当成一个完整的人,更没有考虑到孩子的心理与情感。虽然在多次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考试中,中国学生的成绩列于世界前茅,但中国孩子的动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抗挫折能力低也是普为人知的。

三、国外家庭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良好的家庭教育直接影响子女的人生观、价值观、适应能力以及生存能力等各个方面。借鉴国外的家庭教育优势与我国家庭教育的不足,体会国外家长协助孩子踏进社会前所付出的努力,对于促进我国家庭新思维的研究发展有巨大的启示。

(一)培养孩子独立性

由于孩子受年龄和社会阅历的限制,在学习和生活中需要家长的引导和适度的帮助,需要家长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独立性。因为孩子长大后一定会面对具有竞争性的社会生活,也必然会面对一定的困难和挫折。因此,笔者提倡家长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暗示孩子“你也有责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等让孩子养成对自己负责的意识和态度,而且必须使他意识到他要对他自己的行为或者选择的结果承担责任。比如,在买衣服方面,家长要让孩子了解衣服的材质、每种材质的优缺点、衣服的款式、价格等问题,然后再让孩子自己选择;在学习方面,家长要帮助孩子发现自己的优缺点和学习兴趣,为孩子提供不同学校的各个方面的信息如师资、学费、学校的特色、以及学校的基本课程和将来所对应的职业,在这些事情上听取孩子的意见,最终让他们自己做主引导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此外,日常生活中整理书包、洗衣等孩子力所能及的事一定要让他自己解决,培养起独立性。

(二)重视孩子的全面发展

家庭教育建立在培养孩子兴趣的基础上,父母注意让孩子在认知、体力、社会性、情感等多方面获得和谐发展。在品德教育方面,日常生活中家长更应该身体力行,耐心引导孩子实践。家长要重视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注意开拓孩子的交往和学习兴趣,而且教育孩子自我服务,学会与同伴合作,融入集体。在情感的培养方面,家长需培养孩子欣赏音乐、舞蹈、美术及文学艺术作品的审美观念。此外,众所周知,劳动对儿童的成长有巨大的作用,劳动是锻炼孩子意志与品质的良好方式,每一个孩子都要完成一定的家务,例如倒垃圾,打扫房间的卫生,给草坪除草等这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孩子们从小养成劳动的良好习惯,在成长过程中会自然的获得更多的帮助。日常生活中,也随时提醒孩子中华民族的教育传统与美德,有意识地让其明白“勤俭节约”、“自力更生”等利于孩子成长的词语中的深层含义。

四、结语

生活中父母把娇惯孩子误认为自己爱孩子,但实际上是“爱”的束缚或捆绑。国外的家庭教育理念与方式确实有其合理和可借鉴之处,但我们不应复制。每个家长都应该立足中国国情和孩子实际情况对孩子进行合理、有效的教育。另外,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在家庭中教育孩子的同时也应该注意自己的话语和方式。

参考文献

[1] 曾思敏,聂庆璞. 西方家庭教育对我国家庭教育之启示[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7(3).

[2]汪柳花.探析中、美家庭教育差异的根源及启示――以中国儒家文化和美国的个人主义文化为视角[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7(5).